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教学设计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教学设计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教学设计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教学设计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研究

一、研究背景

课堂教学要促进学生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双重积极发展,就必须打破传统单一、封闭的教学方式,实现以多元目标体系——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及其它方面的素质目标为出发点,并努力达到多元目标体系的最优化的教学。显然,传统的口语、文字、黑板、粉笔、模型、实物等手段要实现开放型的多元目标已捉襟见肘。以多媒体计算机和通讯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为学生智力的发展和创造性潜能的激发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为教学最优化提供了技术的支持,使教学最优化成为一种可能。

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反映:1、信息技术服务于课堂教学,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在认识过程中情感因素贯穿始终,它既是认识事物的开始,也是认识升华的支柱,这时适当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就是利用其突破时空限制,动静结合,大大增强学生的情感认识,为学生理解教材提供厚实的情感基础,必然能够提高教学效果。2、信息技术服务于课堂教学,符合传统科学原理。信息技术的使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相互联系影响的作用,强化了整个教学过程,实现教学过程中各要素的优化组合并提高素质,使课堂教学教得更生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更活跃,促进课堂教学过程优化。3、信息技术服务于课堂教学,体现着现代学方法的要求。现代教学理论在教学方法的研究上提出即要重视认知类教学方法的运用,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又要重视情感教学的运用,发挥学生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使学生各种心理素质获得和谐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能激发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借此增强学生非智力因素对学习促进作用,促进智力发展,从学习心理学的理论上看,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的认识心理活动是一个由刺激引起认知系统的内在加工事例,信息技术的运用,引起学生的心理认知需要,进而通过积极的思维加工形成新的认知,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我校已经多年在各学科的教学中,运用了投影、录音、录像等电教媒体,从而改进了教学信息的传输手段,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但由于旧的认识观和教育观的影响,对电教媒体绝对化或简单化的理解和运用,有些课虽然运用了电教手段,得教学效果仍然不理想;有些课全部用电教手段替代常见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放电影”,带来了一定的负效果。由此我们感受到,如何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和学生特点,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成为一个需要研究的课题。

二、研究的理论思考

1、有关概念的界定

现代信息技术:物理学定义:一切以数字形式处理信息的相关技术。主要指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是信息技术的核心。根据教育原理,我们采用教育定义,把现代信息技术定义为:利用计算机为支撑的网络来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技术。

优化: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资源,在学习的实践活动中获得知识和能力、认知和情感的发展。

2、研究的理论假设

我们的研究就是要把现代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优化课堂教学的构成要素,提高教学效果。通过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传统教育过程的特征,使教师由原来的知识传授者、灌输者变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使学生由原来单纯的知识接受者变为知识的探究者,学习者的主体性得到体现,原来辅助教师教学的教学媒体成为学生学习和学会学习的认知工具;使灌输式的教学过程变为开放式的新型教学模式,原本沉闷的充满师道尊严的课堂气氛变得民主、平等、和谐。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学生学习时获取信息将变得直接、快速,消耗的时间更少,获得的信息量将更大,从而实现多元发展的目标,提高学习的效率,优化学习过程。

3、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充分、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具体为: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动机及求知欲,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落实和巩固,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发展。

(2)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与角色行为,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的能力,从而培养一支具有先进的现代教育思想、娴熟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扎实地开展课题研究的教师队伍,并以此推动学校信息化的进程。

(3)探索一条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优化课堂教学的构成要素,提高教学效果的途径。

三、研究内容

根据本校实际,我们暂定在语文、数学、英语学科的课堂教学中进行研究。

具体方式以学科为单位,并以这些学科的骨干教师及所任班级为基础,设立子课题,结合具体学科开展研究。

1、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学习内容的研究。

在课堂这个充满活力的情境中,学生获取知识的多少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强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内容的优化。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信息源主要来自教师和书本,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接受基本上也取决于教师对书本知识的教学规划和设计。在信息社会的今天,教材和教师已不再是学生唯一的学习资源,教师应该尽可能让学生认识除课本知识之外的相关知识。学生学习中的信息源可从这两方面进行开发,从而来优化学习内容:

(1)有计划的、围绕教材组织的信息源。教师在组织教学时,根据教学的需要,围绕教材,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智慧,通过internet或其它信息媒体,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下载、收集、开发教学信息,最终组合成具有自身教学特色的教学媒体,为学生提供不同层次、全方位的学习资源。

(2)无计划的、学生自己想办法,通过其他方法获得的信息源。internet上信息浩如烟海,可以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学习内容和多样的呈现方式,信息的获取、收集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完全可以按自己所需要的内容和方式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表达信息。由于信息源扩大了,信息渠道拓宽了,学生获得的信息也更丰富了。

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学习时空的研究。

1)课内学习时空的拓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是传授教材,而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策划学习活动,为学生课堂中的学习拓展时空。

(2)课外学习时空的拓展。现代信息技术打破了传统的课内课外之分,变成时时是课堂,处处是课堂。只要有计算机,学生时时处处可进行相关的学习。

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学习方式的研究。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变成了学习者与学习资源的一种对话,学习资源包括教师、学生、教材、好朋友、网络等。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资源,实现个别化学习。在网络和虚拟网络的世界里,教师与学生对于许多新事物、新知识的认识常处于同步状态,学生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捕捉、筛选和处理各种信息,实现自主性学习。

4、用现代信息技术,满足学生不同需求的教学指导研究。

学习内容的变化、学习时空的拓展、学习方式的改变,必然要求教学指导的变化。学生的差异客观存在,我们要“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学,实现有差异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交互性和及时反馈功能够照顾学生学习能力的个别差异,适应于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特点。因此,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教学指导,优化课堂教学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5、用现代信息技术保障措施的研究。

(1)硬件条件的保障。开展本课题研究需要建立相应的多媒体网络教室,这就得根据学校实际、参加研究的教师实际等配套相应的硬件设施。

(2)软件资源的开发。虽然我们基层学校的研究重心不在于信息资源的开发研究,并且我们也没有这个时间和精力去进行信息资源的开发,但是现在适合于小学课程的信息资源有限,而适合于本校学生、教师实际的信息资源则更为有限,所以以优化课堂教学为宗旨,我们的研究一方面要注重现成信息资源的获取和有效利用,另一方面也要结合实际开发、积累一些相关的信息资源。

(3)实验教师的培训。再好的技术也是要人去掌握、去驾驭的,只有“人”才是技术的灵魂,离开了“人”,技术很可能成为一堆废铁,甚至是一堆“高级垃圾”。因此,教师培训至关重要,包括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现代教育思想的培训等,其中特别是学生主体意识的唤醒,我们通过培训一定要转变观念,并采取有力的具体措施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诱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教给良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学生运用电脑能力的培训。只有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电脑操作水平,本课题才能顺序、高效地开展研究。

6、用现代信息技术,带动学校其他电教工作的研究。

人教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课程全集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第1课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课题]: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什么是信息。 (2)了解哪些是信息处理的工具。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哪些是信息、信息处理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现在,请同学们一起观察老师,说说老师有什么特征?学生讨论回答(老师的发型、衣服的颜色,脸型、姿势等等特征)。同学们看着老师就能获得这么多的关于老师的信息,其实老师就是由许多许多的信息组成的。可见,信息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的身边,在你我的身上,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里。那么,信息究竟是个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第1课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 二、新授 1.身边的信息 每天我们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可以获得大量对我们有用的消息。我们把这些对我们有用的消息我们就把它叫做信息。(板书:信息是指对人们有用的消息)

如经济信息、科技信息、交通信息、市场信息、招生信息、股市信息,等等。最直接的我们用眼睛看我们桌子上的书,可以看到书本的颜色的信息,厚度的信息。用手摸摸可以获得书本质地的信息,用鼻子闻闻可以获得书本味道的信息,如果有显微镜还可以看到书本纸张中的微观世界。(请学生列举信息的例子)。 一个人的表情,可以传递内心的喜怒哀乐;电话可以传递我们的声音,表达各种感情;交通灯的灯光传递着是否通行的信息;信件、报纸、广播、电视随时随地都传递着各种信息。(列举信息传递的例子) 师:我们生活在充满信息的世界,每天都在获取和传递信息。 2.信息与人类 信息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信息。信息已经是一种对人类有用的资源,人类充分获取和利用信息改变生活。举例:人们依据对食物营养成分的信息和人体对人体需要营养信息的分析确定饮食结构;根据对气象云图的分析来预测未来的天气情况;根据对学校同学爱好信息的收集整理确定学校应该开设什么样的兴趣小组;根据对班上同学的期中考试试卷的信息进行收集整理确定因该在什么类型题目上应该重点复习……(学生举例) 可见信息对我们的生活是多么的重要,学会获取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和传递信息,已经成为现代人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今天这样的生活。 3.信息处理 人类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获取信息,最直接的就是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耳朵听、用舌头尝;另外我们还可以借助各种工具获取更多的信息例如用望远镜我们可以看得更远,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微观世界……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信息技术全套教案教学设计

高一信息技术基础教案 1.1信息及其特征 一、教学容分析和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是教育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容。由于这个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 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 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 1、信息特征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 1、信息的含义。 六、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生3:从网上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如:学习资料、娱乐、新闻报导等。 生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外的信息。 ……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非常好。 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容。 师: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信息的存在多种多样,作为万物中的一种,它们同样有着其固有的特性,也就有相同的本质。下面我们通过所获取到的信息,找出它们共同的特性。 师:在我们周围存在的信息中,书刊上的文字依附于纸,颜色依附于物体的表面,老师讲课的声音依附于空气。还有很多的信息,同学们能举出其他的现象吗?

人教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勐库中学信息技术 初一年级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信息与信息社会 教学目的: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涵义和主要特点,知道人们获取信息的基本途径,增强信息意识。 教学过程: 一、学生看书,并进行实践。 二、精讲: 1、信息:人们通常把数据图片、文字、影像等在载体中传递,叫着信息。 2、信息的获取: 人们主要用眼及其它感官来获取信息。 3、信息的处理: 人工处理 机器处理:主要是指用计算机处理。 4、信息社会: 三、小结: 信息的概念和信息的处理方法 四、学生练习: 什么是信息?什么是信息技术?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数字化信息基础 教学目的: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数的编码方式。 2、使学生能进行数制的转换。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把十进制数转换成二进制数 教学过程 1、引言 信息时代几乎一切信息都要转换成数字,才能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进行传播和交流。用数字表示各种信息,叫做信息的数字化表示,也叫信息的编码,这是

信息技术的重要环节。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数的编码方式。 十进制和二进制 向学生分别介绍十进制数和二进制数的特点。 把十进制整数转换为二进制数 因为同学们第一次进行这种运算,所以老师必须一步一步讲清楚,让同学掌握数制转换的方法。 除2取余 把一个十进制整数转换为十进制数,只要将这个十进制整数一次又一次地被2除,得到的余数(从最后一次的余数写起)就是用二进制表示的数。 [例1] 把十进制数17转换为二进制数 解: ∴17(10)=10001(2) 让学生练习:11 =(2) (10) 92(10)=(2) 129(10)=(2) 136(10)=(2) 248(10)=(2) 注意:把一个十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整数部分可以用除2取余法,对于小数部分就用基数2连续去乘它,直到乘积的小数部分等于“0”为止。如果十进制小数不能用有限位二进制小数表示时,那么可以根据对精度的要求,选取一定的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可爱的廊坊》――图文并茂 教学设计 廊坊市第十三中学谢桂英 一、教材分析 《图文处理》是初中信息技术教材(上册)第七课中的内容,教学对象是初一年级学生。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经常要处理一些图文信息,这就需要借助工具,Word就是最常用的图文处理软件。本课以“可爱的廊坊”为活动任务,介绍在Word 中如何输入文字、插入图片、编排和输出图文,并由此来表现Word处理信息的优势,同时培养学生整体美的意识。 新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学生的需要就是我们教学的动力,基于此点,我才设计了这一课时,目的在于进一步让学生掌握图片在文档中的作用,同时培养学生的自我创新能力,激发其热爱家乡的情感,并且使学生受到美的教育。因此这节课是基于网络环境下整合美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学提高课。 单就内容而言,对已掌握了一定操作技能的初一年级学生来说输入文字并不难,而且也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东西,重难点知识让学生根据文字内容插入图片并修饰,达到美化的效果。 这一课共三课时,通过制作《可爱的廊坊》宣传板报,让学生认识图文处理重要性。 本节课为第二课时,在搜索到文档后,为文档插入图片。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了解Word处理信息的优势; 2.学会使用Word来处理文本和图片信息,制作、编辑和输出文档。 3.了解图片的作用以及它在表达信息方面的特点、优势; 4.能够插入与修饰图片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如何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我创新、团体协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掌握在文档中插入图片的方法及对图片的修饰。 难点:对自己设计板面丰富内涵的理解、体验与表现。 四、教法阐述

三年级信息技术教案(全册带目录)

教学进度第一周第1课了解信息世界 第二周第2课计算机的作用 第三周第3课学会使用鼠标 第四周第4课认识Windows XP 第五周第5课认识Windows XP窗口 第六周第6课认识键盘 第七周第7课中文输入法 第八周第8课特殊的标点符号 第九周第9课文件与文件夹的操作 第十周期中巩固 第十一周第10课初识“画图”软件 第十二周第11课美丽的家园 第十三周第12课我的亭桥 第十四周第13课我设计的机器人 第十五周第14课美化自己的画 第十六周第15课我的五环旗 第十七周第16课图像的变化 第十八周第17课给画配上文字 第十九周期末复习巩固 第二十周期末复习巩固

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第1课了解信息世界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什么是信息; 2.了解如何描述信息以及对信息进行获取、传递、处理的各种技术; 3.知道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是两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4.了解信息高速公路; 教学重点:信息的各种心态及其本质含义。 教学难点:了解如何描述信息以及对信息进行获取、传递、处理的各种技术。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什么是信息?你知道吗?(学生回答) 简单地说,信息就是指对人么有用的数据、消息。(有用,即有价值。信息具有价值) 2.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举例启发后,请学生自己举例) 只要我们留意一下周围世界,就会发现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十字路口的信号灯……教室里的板书,挂图……图书馆里的书报……春节联欢晚会的现场直播……大自然也无时无刻不在向我们传发出各种各样的信息…… [可用幻灯片展示以上图片] 二、新授 解释: “一、信息通常是指数据、消息中所含的意义。” 科学角度研究的信息主要指:一是经过计算机技术处理的资料和数据,如文字、图形、影像、声音等;二是经过科学采集、存储、复制、分类、检测、查找等处理后的信息产品的集合。 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存在方式而不是事物本身。它必须借助某种符号才能表现出来,而这些符号通常人们用数据来记录它。 “二、信息技术主要是指人们获取、存储、传递、处理信息的各种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是两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利用电脑动态展示以下三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1.信息的获取” 人脑的大部分信息是通过视觉和感觉器观获得的; 电脑中的信息主要是通过诸如键盘、鼠标、语音识别等电脑输入设备,扫描仪、传感器等电子感测装置来获取。 “2.信息的传递” 信息只有通过交流才能发挥效益。 烽火狼烟、飞马传书、信鸽远飞——>报纸、电报、电话、广播——>微波、光缆、卫星、计算机网络 “3.信息的处理” 信息处理是指将信息缩小、放大、分类、编辑、分析、计算,加工成某种要求的数据形式,如绘制图形、打印报表等。

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设计

信息化教学设计 学院:新乡学院 姓名:张晓 学号:12021010222 学科:化学 教材版本:人教版 年级:初三 章节: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一节

《铁的性质》信息化教学设计 一、学习任务概述 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铁的用途与保护 二、学习对象特征分析 (一)教学对象 初中三年级学生,学生已有氧化还原反应、铁的化合物等知识,已多次接触有关燃烧的实验,在实验操作、实验设计方面,也有长足进步,具备了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但是对反应条件的建立可能还是会有困难。 (二)教学背景 本课是初中三年级的一堂化学基础知识课,本节课主要是学习有关铁性质的一些知识,根据幻灯片展示出的一系列上节课学习的元素性质的实例,提出铁的性质。 (三)知识基础 本节课是主要介绍一个元素性质的课程,学生在学习了非金属元素的性质之后,通过具体实例来学习金属物质的性质,并通过实验与小组同学进行讨论总结出铁的性质。元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是元素的一种特征,这些性质会在跟其他元素反应时表现出来。就是说,当该元素与其他元素反应时会有一些现象发生,或者有时可以根据一些反应现象判断是某种元素。 (四)能力基础 1. 学生思维活跃,不怕困难,遇到不会的问题时,先要自己思考一下,如果不能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再去请教别人。 2. 在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下,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相互合作的能力,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五)学习风格分析 1. 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感,并积极去探索新事物,发现新现象。 2. 和别人的比较,得出强有力的结论有强烈的争强好胜心,推动学习。 3. 想得到老师的好评,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六)情感态度 1. 学生能够认识到化学的趣味性,并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对化学基础知识之间的联系做出合理的解释。 2. 学生要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去了解更多的新知识。 三、学习目标分析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铁的物理性质;掌握铁的化学性质;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能叙述实验现象,判断反应类型。 (二)过程与方法 逐步养成实验、观察、思维的习惯并学会其方法,能利用铁的性质分析解释有关现象和问题。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铁与氧在不同条件下反应,其产物不同,领悟内因和外因关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保护自然资源的良好品质。 四、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内容是铁的性质。教材在章前言中,从钢铁的简史和用途出发,在本节以设问方式提出了铁的有哪些性质的问题。这部分的教学建议在课前布置探究课题:“铁的发现和存在、用途和冶炼简史”。这样学生认识会更加深刻,对铁的性质问题的提出就很自然了。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设计全集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 沙后所小学 刘桂明

第1课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什么是信息; 2、了解如何描述信息以及对信息进行获取、传递、处理的各种技术; 3、知道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是两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4、了解信息高速公路; 教学重点与难点:信息的各种心态及其本质含义。 教学方法:1、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启发学生对问题深入思考。 2、电脑动画课件教学。 教学准备:1、电教室内利用电脑播放自制的教学课件。 2、课前打开电脑。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什么是信息?你知道吗?(学生回答) 简单地说,信息就是指对人么有用的数据、消息。(有用,即有价值。信息具有价值) 2、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举例启发后,请学生自己举例) 只要我们留意一下周围世界,就会发现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十字路口的信号灯……教室里的板书,挂图……图书馆里的书报……春节联欢晚会的现场直播……大自然也无时无刻不在向我们传发出各种各样的信息…… [可用幻灯片展示以上图片] 二、新课教学 解释: “一、信息通常是指数据、消息中所含的意义。” 科学角度研究的信息主要指:一是经过计算机技术处理的资料和数据,如文字、图形、影像、声音等;二是经过科学采集、存储、复制、分类、检测、查找等处理后的信息产品的集合。 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存在方式而不是事物本身。它必须借助某种符号才能表现出来,而这些符号通常人们用数据来记录它。 “二、信息技术主要是指人们获取、存储、传递、处理信息的各种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是两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利用电脑动态展示以下三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1、信息的获取” 人脑的大部分信息是通过视觉和感觉器观获得的; 电脑中的信息主要是通过诸如键盘、鼠标、语音识别等电脑输入设备,扫描仪、传感器等电子感测装置来获取。 “2、信息的传递” 信息只有通过交流才能发挥效益。 烽火狼烟、飞马传书、信鸽远飞——>报纸、电报、电话、广播——>微波、光缆、卫星、计算机网络 “3、信息的处理” 信息处理是指将信息缩小、放大、分类、编辑、分析、计算,加工成某种要

谈谈你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

谈谈你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 现代教育技术是指在现代教育实践中形成的、以现代教育媒体、方法和教学设计等基本要素构成的综合体。我认为它的主要作用就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德育方面现代教育媒体能用生动形象地具体事物将抽象的知识表现出来,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他们易于接受和理解,用现代教育媒体表现英雄、模范的光辉形象,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楷模,有利于良好的道德行为的养成。在教学方面,它为教师的教学和自身知识的提高搭建了一个学习的平台,同时它也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多样的信息资源,学生们可以通过电视、计算机网络教室等媒体学习到丰富多彩的的知识,充分调动多种感官,提高学习质量。列出你所了解的教育技术方面的网站,并简单介绍其特点. 1.h t t p://w w w.n r c c e.c o m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网 由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和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主要内容是关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中小学信息技术必修课、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比赛,最新信息、资料下载,相关链接等内容。 2.h t t p://w w w.m s i t21.c o m/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网 这个网站的主要特点是以教育信息化为突破口,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主要内容板块有新课程、硬件看台、软件交流、网络技术、网上教研、伢儿乐园、友谊链接等。网站给人以清新的感觉。

你认为教育技术教师应该为学科教学做哪些工作? 1.对一线学科教师进行有关实用信息技术的培训。如:flash.frontpage 等的使用与简单制作。 2.帮助学科教师实现教学设计及课件的制作与完善。 3.帮助学科教师搜集一些实用小软件、教育教学方面的信息与资料。

网站的设计(高中信息技术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

网站的设计(高中信息技术优秀教学设计 一等奖)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一、教学课题 网站的设计1课时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以网站欣赏为主线,介绍网站设计思想,使学生初步了解网站设计的整体构思。 2、了解网页设计的关联知识 技能目标: 、了解网站设计的基本流程 2、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动手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乐于帮助、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2、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个性化创作精神 3、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 三、教学重点、难点:网站的整体构思 四、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内容为高中第二册第一章第一节内容,它是进行网页制作的前提工作,其重点在于创建网站的几个步骤,即网站设计的整体构思。在这部分内容中,

要求动脑思考的内容比较多,所以对于本节课内容只在于让学生了解网站设计的完整过程,不能急于求成,暂时只要他们能够策划出简单的网站就可以了。 五、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在上学期,他们已经掌握了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windows的基本操作、字处理软件的应用,掌握了上网的相关操作(如:接入Internet、浏览网页,从因特网上获取信息、收发电子邮件等等),通过观察,他们对上网很感兴趣。很多学生曾问我:老师,这些东西是从哪里来的呀?是谁做的呀?怎样发布到Internet上的呀?那些动画是怎么做的呀?等等。由此可见,他们对网站的设计也一定有兴趣、有信心。为了使本节课内容更好的让学生吸收,我特提前(上节课)给他们介绍了FrontPage软件(包括菜单的介绍、创建站点)。 六、教学方法及策略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独立的新型学科,在教学方法上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场所以及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这节课,本人采用了多种

信息技术能力提升作业教学设计

《Flash 引导层动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了解引导层的作用、内容和图标 ②掌握引导线的绘制要点 ③掌握引导层动画的制作要点 2、技能目标 ①掌握创建引导层的方法 ②掌握引导线的绘制方法 ③掌握将对象吸附到引导线起点和终点的方法 ④能通过模仿完成两关动画的制作 3、情感目标 ① 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②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力,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①引导层动画的制作方法和要点 难点:①能够搞清楚引导层中只绘制运动路径,在被引导层中设置动作补 间动画 ②能够将对象吸附到引导线的起点和终点 三、教学策略信息技术课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培养学生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而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指出学生获取知识不是通过教师教育,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中,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学习资料,能通过自我建构重组的方式获得知识。 紧紧地围绕教学主题——引导层动画的制作,这节课采用情境导学和任务驱动法,讲、练结合,结合自主探究学习模式,教师为主导,创设学习情境和任务,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和设计制作学习网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完

成相应的任务,将能力的培养落实到具体的真实的情境任务中;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进入主体角色,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亲身感受并体验知识发现的过程,在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中通过探索与创新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讲授新课师生互动讲授新课,师生互动 1)、比较两个动画源文件 提问1:在“圣诞老人沿自己设计的路 线飞行”这个动画中,多了一个什么图层? 提问2:引导层里放的是什么呢?(引 出引导线的概念) (通过将引导层删除、恢复的操作) 提问3:引导层有什么作用呢? 教师演示具体制作过程 ①创建引导层,提醒学生注意引导层 的图标表示以及各层的属性,引出被引导层 的概念,强调引导层和被引导层的关系,引 导层一定要在被引导层的上方 ②在引导层绘制引导线 强调引导线不能是封闭的,要有起点和 终点,且起点和终点之间的线条必须是连续 的 ③在被引导层创建动画 强调在被引导层中将对象吸附到引导线 的起点和终点,为能成功吸附,可选择“对 齐对象”工具,指向元件的注册点拖动 ④按Enter键播放动画,请学生发现 此时动画效果和实例有何不同。 强调要使对象沿着路径旋转,需在被引 导层的起始帧属性中,设置“调整到路 径”。 ⑤E nter键播放动画,按Ctrl+Enter 键测试影片 提冋4:在动画播放时,能不能看到引 导线。 学生观 看教师的演 示,积极动 脑,回答教 师所提问 题,起总 结 通过师生互动,使 学生理解和掌握引导层 的作用和创建方法,引 导线绘制的方法和要点 以及引导层动画的制作 方法和要点

信息和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信息和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对信息和信息技术有感性认识 ·认识多见的信息处理工具 ·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应用 情感目标: ·意识到信息和信息技术的严重性 ·萌发学习、应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教学内容】 ·信息 ·信息传递、获取、存储等信息技术及常用工具·计算机的基本应用 ·信息技术课程学习要求 【教学重点】 ·信息技术的表现形式 ·计算机的基本应用 【教学难点】 ·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含义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关系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本课是信息技术课程的第一课,对于从来没有学过计算机知识的学生来说,上课环境很陌生也很新奇,“信息”及“信息技术”等概念也比较抽象,因此教学中应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意从生活素材中进行导入,精心设置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首先从学生生活体验出发引入了信息的含义,然后分别介绍了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基本应用。总的来看,本课内容点很多,应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重点突出信息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特点:传递、接收、存储、处理信息。 如果在机房上此课,一定要先讲解上机的基本守则。这些规定学生无法全部理解,应在后续课程中不断强化或提醒。 “信息的接受和传递”与后面的“信息技术及其应用”、“常用的信息处理工具”密切关联,共同构成了统统系统的“信息技术介绍”模块。 介绍“计算机的应用”时,教材建议了一个学生讨论活动,该活动的实施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有助于他们更为清撤地认识计算机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信息处理方面的强健功能。 【教学方法和手段】 综合应用言语讲解和多媒体课件启发学生,通过听案例、说想法、看课件等活动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同时初步理解信息技术及其应用。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数码照相机 【教学过程】 一、规范上课要求 师:不用说,同学们来到新的机房来学习新的课程,心情一定很激烈、兴奋吧!在开始上课之前,老师要先给大家讲一讲上课的一些要求,我们该怎么上信息技术课呢

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设计范本

篇一: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设计模板范例 表格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设计方案 篇二: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设计范例 《四边形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一.前期分析: 1、学习要分析:低年级的学生像认识一些数字和掌握数字之间的简单运算之外,他们对简单图形的学习兴趣是很浓厚的。 2、学习内容的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了解三角形的特征的基础上学习的。 3、学习者的分析:低年级的学生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图形的认识主要建立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 二.目标编制与策略设计 1、目标编制 三、评价方案: 1、评价计划: (1) 收集资料类型:有关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卡片 (2) 选择被试:二年级小学生 (3) 试用成果背景条件:在自然课堂状态下试用 2、评价方法:测验调查和观察 3、试用设计成果和收集资料的工作内容:观察数学并记录(教学活动内容、时间、练习设计的合理性,学生的反映) 4、归纳分析资料 5、报告评价结果: (1) 教学目标是否合理,在教学中目标是否完成 (2) 教学策略是否运用恰当,多媒体的使用是否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3) 学生的参与是否积极,认知、情感、能力是否得到发展 篇三: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设计模板 英语教学设计 学院: 学号: 姓名: 学科:英语 教材版本:人教版 年级:高一 章节:英语必修2 unit 1 cultural relics 目录 一、教学内容分析?????????????????? 3 1. 地位与作用?????????????????? 3 2.学时 ????????????????????? 3 3.教学媒体????????????????????3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要求 作业题目: 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经过一段时间的研修和教学实践,相信您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一定有所提升、有所收获。 请在教学实践中,应用您自己的打磨后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课件上一节课,并将这一节课录制成课堂实录视频(若没有拍摄设备,可用文字记录),课后根据实践情况,再次修订教学设计和教学课件,并完成教学实践反思;将修订后的教学设计及反思(终稿)、教学课件(终稿)和课堂实录作为信息技术应用成果资源包提交至平台。 温馨提示:根据教育部对本项目的要求,切实推行网络研修与现场实践相结合,促进教师边学习、边实践、边提升。课堂实录能真实的反映“教学实践”,请尽量提交视频格式的课堂实录或课堂片段,坊主在批改作业时将优先考虑视频格式的作业为优秀作业。 作业要求: 1.信息技术应用成果资源包,至少包括三个作品:教学设计(含实践反思)、教学课件(PPT)和课堂实录。 2.作品内容要体现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学设计请参照模板要求填写;教学课件需保证能正常播放查看;课堂实录以视频格式为主,若没有拍摄设备也可以提交文字记录。 3.所有作品必须原创,做真实的自己,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 4.以附件形式统一提交成果资源包。(注:由于资源包上传需要一定时间,请确保其上传成功后,再点击“提交”按钮) 附件: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设计模板

(2)认识到由实验归纳总结物理规律是物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3)通过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能深切感受到科学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 1、实验引导探索式:物理考试大纲明确要求学生的五种能力:即理解、推理、综合分析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及实践能力。而本节正好是培养这些能力的好教材,故采用实验引导探索式,在实验中,教师在关键步骤上作出恰当的引导,得出在m一定时,a与F成正比,F一定时,a与m成反比,进而引导学生得出牛顿第二定律,然后推广应用到多个力作用下a、F、m三者的关系和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情况。 2、讲练结合式:在讨论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问题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时,让学生分析问题,教师注意随时发现学生中出现的问题,或有意给出错误答案,及时组织学生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注意将学生的主体性与教师的主导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及时强化有关知识,提高掌握知识的准确性。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 牛顿第二定律的特点. 教学难点 1.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2.理解k=1时,F=ma. 六、教学过程(这一部分是该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在这一部分,要说明教学的环节及所需的资源支持、具体的活动及其设计意图以及那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 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 意图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探究交流 如图所示的赛车,为什么它的质量比一般 激发兴趣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 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信息;2.使学生了解信息革命;3.使学生了解信息技术;教学重点:学习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影响。教学过程:一.引入:大部分同学第一次接触计算机;现代人的三大基本技能:会使用计算机、会说英语、会开汽车。二.新课:(一)信息与信息革命(1)概念“信息”教学:先列举一些实例:蚂蚁的触角传递一种信息;红绿灯代表一种信息;VCD碟片上的空容是一些信息。等等。揭示:信息就是指以声音、语言、文字、图像、动画、气味等方式所表达的实际内容。(2)人类的六次信息革命以列表的形式板书如下:信息革命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特征语言的开成创造了文字造纸、印刷术的发明电话、电报电传播信息微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多媒体信息和网络信息在讲解前五次信息革命时,讲清楚当时产生革命的背景、简单过程。在讲解第六次信息革命时,应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中华民族应努争取占领信息技术的制高点,重铸中华民族的辉煌。(二)现代信息技术1.简单回顾六次信息革命,揭示概念:“IT”——信息技术;第一台计算机“ENIAC”1946年;“电脑之父”——冯。诺依曼。2.计算机发展的四个时代: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和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揭示“摩尔定理”(IT第一定理)。3.网络时代的来临:1969年11月12日中午。4.INTERNET无国界、地球村。三.小结1.信息2.六次信息革命3.计算机发展的四个时代四.学生活动做作业:P15 1—4题。第一部分信息技术基础1.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Information)就是指以声音、语言、文字、图像、动画、气味等方式所表示的实际内容。人类历史上的六次信息革命:①语言②文字③造纸术和印刷术④电传播⑤微电子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⑥多媒体信息和网络化信息。在当今以数字化、网络化为主要特征的信息化社会中,信息成了比物质材料和能源更为重要的资源。2.现代信息技术1946年在美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埃尼阿克)。计算机界的摩尔定律:随着微电子工业水平的不断增加,单位面积集成电路板上能被集成的晶体管数目,将会以每18个月翻一番的速度稳定增长,并在今后数十年内保持这种势头。Internet 是无国界的,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或政府机构,是一个完全开放的通信和信息的自由王国。以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向着智能化,多媒体化和网络化的方向继续发展。3.计算机基本结构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硬件系统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组成。到目前为止,我们所使用的计算机都属于冯·诺依曼结构。冯·诺依曼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是程序和数据统一存储并在程序控制下自动工作,即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4.中央处理器(CPU)的组成、功能及发展运算器和控制器合起来称之为中央处理器(CPU)。 5.存储器存储器中所包含的存储单元的数量称为存储容量,其计量基本单位是字节(Byte,简称B),8个二时制位称为一个字节。单位换算关系是:1KB=1024B,1MB=1024KB,1GB=1024MB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断电后,RAM中数据全部丢失,可读可写。内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OM):断电后不会丢失数据,但只能进行读操作。存储器硬盘:可读可写几十个GB外存储器软盘:可读可写 1.44MB光盘:只读不写650MB 6.常见的输入输出设备及作用常用的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除此之外,还有光笔、扫描仪、话筒,数码相机等,常用的输出设备有显示器、扫印机、音箱、绘图仪。 7.软件的概念及分类计算机的软件系统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 8.系统软件的功能主要用于计算

人教版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 一教学目标: 具体要求: 1.知识方面:理解信息的含义及特征;理解信息技术及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关系;了解当今信息技术发展的情况。 2.能力方面:通过本课的教学,培养学生进行辩证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信息及信息技术的理论和实际。 三教学难点:信息技术的发展中涉及到的有关概念及其具体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该课在多媒体教室上. 五教学方法:阅读法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比喻法 六教学安排: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板书) 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 在初中我们学了有关信息技术的知识从现在起我们要继续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 请看(蓝底白字投影) (教师)从这我们可以看出信息技术教育是多么的重要。世纪之交,千年更迭,人类进入了以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为主要特征的新的时代,所以我们一定要学好《信息技术》这门课。 哪我们看一下今天所要讲的内容:(打出投影片,此投影内容的说明如下)谈到信息技术那我们就要谈“信息” 一:什么是信息? (点击主链接图中的相应超链接,则此片蓝底从上到下打开) 1、什么是信息?

A:共享信息的人越多,信息的价值就越大 比如我有一个科技成果,它是以文字或语言的方式表示的,是一条信息,知道的人越多它的价值就越大。它能够产生巨大的社会或经济效益。信息是一种资源。物质、能量和信息是共同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但信息与物质和能源不同的是物质和能源使用后减少,信息使用以后却不会减少,共享信息的人越多,信息的价值就越大,这就是信息的共享性。 B: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大家谁能举出一个信息不存在的例子(设问)。不论你说不说话,睡不睡觉,你都给别人一个信息。由于宇宙中没有绝对静止的事物,任何事物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中。信息是事物运的状态和方式,因此,信息是普遍存在的,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C:信息也会过时 (提问)大家谁能举出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 总结:信息的时效性要求及时获得和利用信息,这样才能体现信息的价值。 D:信息离不开载体 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不是事物本身,因此,它不能独立存在,必须借助某种符号和物体才能表现出来,而且同一信息还可以借助不同的载体来表现。比如新闻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来表现。信息离开载体就不能存储和传递。掌握了信息的定义和特征,对信息进行观察、了解和利用这就是信息活动,它与我们的是日常生活是紧密联系的。 二:信息活动(板书) 信息收集-------------信息加工---------------信息存储--------------------信息传递(板书) (点击主链接图中的相应超链接,则此片蓝底以百叶窗形式打开) 在此可以让一位同学上来指出计算机的各个部位。(检测一下学生的掌握情况) 计算机从只能处理数值到能处理各种声音及影像信息,从孤立的到相互之间的网络联系,计算机向网络化和多媒体化方向发展。 3:计算机网络 请看(点击主链接图中的相应超链接,则此片从无到有同时配解说) 可通过作图加比喻法。讲述此内容 4:多媒体计算机向多媒体方向发展,那什么是多媒体呢? (点击主链接图中的相应超链接,则此片从无到有出现同时配解说) 计算机的发展方向:(在信息革命处已提及,此处重提,强调一下)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教学设计方案)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教学设计方案)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教学设计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国培计划(XX)”湖北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项目实施方案》的文件精神为指导;以湖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管理与监测平台和中国教师研修网为学习阵地;以远程培训、网上研修、区域研修、校本研修为手段;以更新教师教育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为目标来实施我校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 二、工作目标 根据《“国培计划(XX)”湖北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要通过此次培训,使全体教师的技术应用有改变,专业发展有环境。引导教师从自身工作环境与需求出发,围绕日常教学重难点,有效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自身课堂教学,转变学生学习方式,通过课堂教学案例体现信息技术与学科的融合。帮助教师学会利用个人空间、教师工作坊、区域研修社区,参与混合研修活动,能够利用手机移动端、数字备课工具提供个人工作效能,从而熟悉和运用技术手段形成的信息化专业发展

环境促进自身成长。 通过培训,培养出一支骨干队伍,形成一批精品资源,能够在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上有所突破,形成模式。力争成为信息技术应用及混合研修示范学校,确保参训率100%,合格率100%,优秀率在30%以上。 三、参训对象 所有教师(具备教师资格证)均必须参加。 四、培训方式和计划 培训主要采用全员培训采取混合式培训模式,以网络研修、线下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一)网络研修 本次培训以信息技术教学实践应用能力提升为主题,依据教育部相关标准分类、分科、分层设计五个模块的递进式培训课程;教师依据训前诊断测评报告、本校教学环境和自身需求,从相应的主题和丰富课程资源中,选择相关任务及课程,至少完成50学时。 (二)线下活动 1.以各教研组为学习小组,教研组长为学习组长,利用每周教研活动时间进行信息技术助力学习难点的研修计划制定、教学(微课)设计研讨以及课例(微课)研磨活动。 2.全校教师分为语文、数学、综合三个班,按照教育技术室的时间安排,到微机室参加信息技术培训。该培训以具

信息技术应用教学设计

“应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品质”的教学设计 作业题目: 在本模块中,我们学习了信息技术应用的相关课程,也参加了相关交流研讨活动。要进一步做到“教学实践改进”,需要在课堂中真正学会合理应用信息技术。请您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认真审视自己在“课堂教学难点”中的信息技术应用情况,完成一份“ 应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品质”的教学设计并提交平台。 作业要求: 1.教学设计方案请参照模板要求填写;要体现教学难点的信息技术的应用; 2.要求原创,做真实的自己,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 3.字数不少于300字。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四、了解历史,渲染气氛。 (一)交流信息,了解历史。 然而,就是这么一座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却记载着一段难忘的历史。 1?读课文最后一段。 2?跟同学交流自己查找的关于“七七事变”的资料。 3?通过互相交流信息,请说说最令你气愤的是什么你最感到欣慰的又是什么 4?老师也找到了一段图片资料。看录像。(战士们士气高涨、同仇敌忾。) 5?理解“挑衅”。你理解什么叫挑衅了吗日寇就是这样故意找借 口挑起了战争。 (二)联系情境,改写课文。 1 ?看录像:枪林弹雨中的狮子。(你觉得这时这些狮子还有快乐吗还有幸福吗失去了快乐和幸福的狮子,它们都在 干什么) 2 ?让我们联系当时的情境来改写或补写课文好吗拿出作业纸,任选一句写。 有的狮子,蹲坐在石柱上,朝着远方长吼,好像()。 有的低着头,好像() 。 有的小狮子偎依在母狮子的怀里,好像()。 有的小狮子被大狮子用爪子按在地上,好像()。 有的(),好像()。 3.交流:学生怀着悲愤的心情连起来读自己改写的课文。 4.小结:饱经沧桑的卢沟桥的狮子,亲眼目睹了日本鬼子的无理挑衅和中国人民的英勇反抗,亲耳听到了这震惊全世界的抗日战争的第一枪,交流,读,改写 通过收集 交流“七七 事变”资料, 让学生了解 卢沟桥是具 有历史意义 的建筑,通 过对卢沟桥 狮子的改 写,激发起 对祖国文字 的热爱和历 史的责任 感。)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几个方面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几个方面 一、教学设计 1、教学设计的概念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论的方法设计教学问题的过程,它包括分析教学问题、设计解决方法及方案、评价和修改教学设计直至获得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法等几个方面。 教学设计要求从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出发,综合考虑教师、学生、教材、媒体、评价等诸多方面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作用,强调运用"整体---局部---整体"的思维方式,立足整体、统筹全局、使各教学要素相辅相成,提高和确保教学系统整体的最优效应。 我们通常所说的教学设计是指微观教学设计,包括单元教学设计、课时教学设计和微观教学设计。其中课时教学设计是以某堂课的教学为设计对象,而此处的微观教学设计则指以某个教学环节为设计对象。 2、教学设计的操作步骤 教学设计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1)、学习需求分析:从教材的角度出发,课程教学目标是什么?教学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2)、教学内容分析:课时教学目标是什么?进行学习任务分析,要完成学习任务需要的必备、辅助的知识技能,要教哪些内容。 (3)教学对象分析:了解学生学习心理、认知水平、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和学习起点水平与学习特点。 (4)、确定教学目标:根据课时的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制定明确、详细的教学目标。 (5)、教学策略设计:主要解决"如何教、如何学",要同时考虑目标、内容学生、时间、教学条件等要素,从争取整体教学效益的角度正确选择教学策略。如程度教学策略、发现式教学策略、认知教学策略、掌握学习策略、和谐教学策略等。(6)、教学媒体设计:根据学习目标、教学策略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适时使用恰当的教学媒体,在运用媒体上,主张恰如其分,和谐、统一,不要为使用媒体而用媒体,避免与整体教学过程的脱节。 (7)、教学过程反馈、调控设计: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的动态活动过程,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重点、难点,预计学生将作出的反应,设计好另外的教学方法、问题和练习,一旦出现非常情况,教师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教学要求、教学策略和方法。 (8)教学评价设计:主要包括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问检测不同层次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的评价,总结性评价是指在知识教学完成后的总体评价。 3、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设计 针对信息技术学科新大纲、新教材与以往教材的不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要求教师要从其学科特点出发,根据其教学规律进行教学设计。 (1)、从课程特征角度出发设置教学目标的原则 随着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变化,计算机的工具性越来越突出,对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