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云南省玉溪市简介

云南省玉溪市简介

玉溪是我国伟大的人民音乐家聂耳的故乡,在战国、两汉时期是古滇国的中心区域。玉溪位于滇中腹地,距省会昆明85公里,是连接东盟的重要门户和交通枢纽。全市总面积1.5万平方公里,辖一区八县,耕地面积173万亩,人口208万,其中少数民族65万人。玉溪有“三乡”美誉——聂耳故乡、云烟之乡、花灯之乡。2009年9月18日,从第二届中国和谐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上传来喜讯,我市被授予“中国十佳休闲宜居生态城市”的称号,位列全国第二位(仅次于长沙市),在地级市中排名第一,是我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州市。2010年2月4日,又被正式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2011年12月被正式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

【历史】玉溪得天独厚,文兴武备,千百年来,人文荟萃,是古代中原文化与古滇文化的主要交融地。2000多年前,以“三湖”为中心的古滇国,为后世留下了先进富庶的农耕文化和青铜文化,至10世纪通海节度使段思平一举消灭杨干贞的大义宁国建立大理国,滇中的强盛繁荣向滇西北扩展,有力地促进了各地的交流和发展,玉溪成为经济文化的中流砥柱。玉溪在古代产生了第一位走出红土高原的政治家李恢、建立大理国的段思平、勇开新风的铁面御史陈表、最早提出《台湾善后疏》解决台湾问题的赵世麟等为代表的政治家、军事家;近当代也涌现了一大批杰出人物,如唐淮源、李鸿祥、罗佩金、谢汝翼、译校者和郑码创始人郑易里,把《一千零一夜》带进中国人梦乡的纳训,中国阿拉伯语泰斗纳忠,架机投掷第一颗氢弹的杨国祥,经济学家朱应庚,工程院士戴永年,等等。

【物产】玉溪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是得天独厚的世界一流优质烤烟最佳种植区。玉溪有丰富的矿产资源,40种矿产资源的潜在经济价值达4000亿元以上,其中铁、铜、磷、镍、钴5种优势矿产的潜在经济价值在1650亿元以上,已探明主要矿产资源20多种,富铁矿、铜、镍、钴资源储量位居全省第一位,镍金属储量还是全国第二大矿床,磷矿资源储量居全省第三。玉溪还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农耕水平享有盛誉,被誉为“滇中粮仓”。目前,玉溪市在全省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中已连续5年获得第一名,高等级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得到长足发展,并成为西南地区投资环境最好的城市之一。

【经济】2007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各族人民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经济持续发展,圆满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①两烟生产稳步发展。全年完成烤烟种植70.8万亩,完成烟叶收

购量192.17万担,上中等烟比例达89.8%,均价12.65元/公斤;实现收购金额12.15亿元,比上年增加2.2亿元。②矿电产业强势增长。以开发铁、磷、铜、镍、水电资源为重点,积极引进战略合作伙伴,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推进行业结构调整和行业整合,全面推进矿电产业的“五大延伸”,大力发展下游产品,矿电产业呈现出强劲增长的势头,全年实现总产值364亿元,同比增长25.7%。③旅游产业持续增强。全年共接待游客708.2万人次,增长10.6%,实现旅游总收入22.5亿元,增长8.5%。④县区特色产业成效显现。各县区结合自身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县区特色经济,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特色产业不断涌现。易门县的陶瓷产业,新平县的矿电产业,通海的五金制造业,峨山、红塔区的铸造产业,通海、江川以蔬菜为重点的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元江县的热带作物加工产业,澄江的旅游产业,红塔区的卷烟配套产业和生物制药产业不断壮大。全市各县区地方财政收入均上亿元,部分县区突破2亿元。⑤财税金融运行良好。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194亿元,增加31.9亿元,增长19.6%;地方财政支出63.8亿元,增加12.9亿元,增长25.3%;金融各项存款余额497.3亿元,增长8.5%,各项贷款余额260.5亿元,增长21.7%,存贷比为52.4%,比上年末提高5.7个百分点。⑥非公经济快速发展。围绕日用五金、粮油食品加工、农特产品加工、陶瓷制造、纸制品印刷、糖、茶、酿酒等特色产业,突出“小商品、大市场”产业发展,非公经济活力增强。⑦对外开放步伐加快。全年完成进出口总值1.5亿美元,同比增长57.7%,其中:出口1.3亿美元,进口0.2亿美元。共利用市外国内资金项目172个;引进市外国内资金48亿元,同比增长34%,其中引进省外资金26.9亿元,增长40%;实际使用外资1831万美元,同比增长19.1%。

【景区】玉溪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特色突出,市场潜力大,涵盖了自然、人文、社会三大种类。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玉溪旅游实现跨越式发展:实施“五山一村一河”旅游发展战略,城市生态旅游初见成效。“五山一村一河”根据文化内涵、旅游特色进行分类,对玉溪的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具体是指“帽天山寒武纪公园、笔架山抗浪鱼自然生态区、孤山历史文化公园、秀山历史文化公园、红塔工业园区、云南第一村大营街、玉溪大河”。在这些景区的建设中,采取以点串线、以线建点、以内引外、优势资源与优势企业相结合的办法,内抓景点、外抓联合,充分挖掘文化资源,努力打造文化精品,推动文化与旅游的互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