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资源使用管理规定

水资源使用管理规定

水资源使用管理规定
水资源使用管理规定

水资源使用和设施维护管理规定

1.目的

合理、有效地使用水资源,降低成本,提高公司的整体效益。

2.适应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相关用水及设施的使用、消耗和管理。

2.职责

2.1动力处是公司内的用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公司供水管网内的水资源统一管理和维护工作。

2.2动力处每月对各部门用水量进行统计并负责上报公司相关部门,

2.3动力处每月对外供用水单位进行统计和制表,并开具缴费通知书,催促外供用水单位按时向公司财务部门缴纳用水费用。

2.4 各部门负责对本部门水资源消耗进行控制,对节约用、降低消耗工作进行管理。

2.5 动力处负责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有关水资源的法律、法规,负责政府相关水资源政策的执行工作。

3.用水管理

3.1.动力处负责对公司供水管理和供水管网及设施的维护、巡检,确保满足生产、生活需要。

3.2各部门应对本部门用水进行控制,发现漏水等异常情况应立即通知动力处进行维修处理。

3.3动力处负责水资源环境保护工作,对污水回收利用实施管理。

4.供水原则:

4.1.自来水:先生活用水其它次之;

4.2.二次水:先生产用水其它次之;

4.3.应急:先消防用水其它次之。

4.4建立健全用水制度和计量装置,把节约用水措施纳入到节能计划中。加强用水设施、节水设施、节水器具的管理和维修,保持用水设备完好,减少水资源的漏损。

4.5为保证公司供水管网的安全运行,凡在公司供水管网内,有单位和个人需要新增用水量和在管网上新接用水口的,必须先将新增用水的各种数据及用途以报告形式经主管部长批准,报动力处进行审核和勘验。凡在公司范围内的供水用户,新增供水系统,须由公司动力处下属的专业维护人员进行施工作业。在公司以外的供水用户,新增供水系统与管网接口时,须由公司动力处下属的专业维护人员进行管道并网接口施工作业。

4.6在公司供水管网内,任何单位或个人都不得擅自接入管道、更改管道、管道移位和封堵管道,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擅自开、关供水管网上的控制阀门(终端用水点以后的各种阀门)。否则,根据影响情况处罚50 – 200元。

4.7公司水泵房为供水中枢,未经许可任何人员不得入内。

Provisions and facilities maintenance and management of water resources

1. purpose

Rational and efficient use of water resources, reduce costs, and improve the overall efficiency of the company.

2. the scope of

This applies to companies related to consumption of water and the use of facilities, and management. 2. responsibility

2.1 force is the water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 within a company, responsible for water supply pipe network in integrated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and maintenance.

2.2 dynamic monthly statistics on water consumption of the various departments and offices responsible for registrant-related sector,

2.3 power per month for water statistics units and external tab stops, and issue payment notices, urging for water units outside the financial sector pay water fees on time.

2.4 the Department responsible for controlling the deple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n this sector, work on saving, reducing consumption management.

2.5 force is responsible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ater law and related laws and regulations on water resources, is responsible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water res ources related to Government policy.

3. water management

3.1. power supply to companies responsible for the management and maintenance of water supply networks and facilities, inspection, ensuring that meet the needs of production, life.

3.2 control departments of this water found leaking exceptions shall immediately notify the power Department for maintenance treatment.

3.3 force Department responsible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water resources, wastewater recycling and reuse management.

4. the principle of water:

4.1. water: domestic water followed by others;

4.2. second water: first production other followed;

4.3. emergency: fire water followed by others.

4.4 establish a sound system of water and measuring devices, energy-saving plans include measures to conserve water.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water facilities, water conservation, water saving appliances and repair, maintain the water equipment in good condition, reduce leakage at the water resources.

4.5 in order to ensure safe operation of the water supply network of the company, where the company within the water supply network, water consumption of the units and individuals need to be added and new water pipe the Internet, various data must first be added to water and use as a report approved by the responsible Minister, reported that the power Department of audit and inspection. Where the water users within the company, new water supply system, maintained by dynamic service company of professional personnel for construction jobs. Water users outside the company, new water supply systems and network interfaces, dynamic service by professional maintenance personnel shall be determined by the company for pipeline construction jobs for grid-connected interface.

4.6 within the water supply network of the company, any unit or individual shall be allowed to access the pipe, changing shifts and plugging of pipelines, pipeline pipe, any units or individuals unauthorized opening and closing control valve of the water supply pipe network (Terminal valve after water points). Otherwise, based on the influence punishment 50-200 Yuan.

4.7 water pumping station for water supply hub of the company, within any personnel are not allowed to enter without permission.

2016陕西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有奖知识问答及答案

2016陕西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有奖知识问答及答案 1、联合国将每年的()定为“世界水日”。 A.3月22日 B.3月21日 C.4月22日 D.4月21日 2、2016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的主题分别是:()。 A.水与就业、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 B.水与能源、加强河湖管理,建设水生态文明 C.水与可持续发展、节约水资源,保障水安全 D.水合作、大力加强农田水利,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3、我国《水法》中所称水资源,包括()。 A.地表水和地下水 B.淡水和海水 C.地表水和土壤水 D.江河水和地下水 4、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水资源丰歉程度的指标是()。 A.多年平均降水量 B.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C.年降水量和蒸发量之比 D.多年平均蒸发量 5、水的主要用途包括生活用水、生产用水和()。 A.灌溉用水 B.生态用水 C.采矿用水 D.航运用水 6、当前我国水资源面临形势十分严峻,()、水污染严重、水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日益突出。 A.江河水患频繁 B.水资源短缺 C.水土流失现象严重 D.水利设施薄弱 7、国家保护水资源,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植被,植树种草,(),防治水土流失和水体污染,改善生态环境。 A.综合治理 B.涵养水源 C.加大投入 D.退耕还林 8、国家厉行节约用水,大力推行节约用水措施,推广节约用水新技术、新工艺,发展节水型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建立()。 A.节水型社会 B.节水型城市 C.环境友好型社会 D.环境友好型城市 9、节水工作要实现“三个结合”,即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先进技术与常规技术相结合,()与效益引导相结合。 A.限制节水 B.自愿节水 C.奖励节水 D.强制节水 10、节水型社会建设主要指标中()是约束性指标。 A单位GDP用水量B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C.单位工业增加值取水量 D.城市供水管网平均漏损率 11、以下是我国的一些绿色标志图形,请问节水产品认证标志是()。 A. B. C. D. 12、用水单位和居民生活用水户应当安装使用节水设备、器具。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用户购买使用特定的节水设备、器具。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生产、销售已明令淘汰的用水设备、器具。 A.强迫 B.指定 C.推荐 D.要求

海南省水资源管理办法

海南省水资源管理办法 【文献号】1-24218 【时效性】有效 【法规名称】海南省水资源管理办法 【法规分类】地方法规 【颁布部门】海南省政府 【正文】 海南省水资源管理办法 (1990年9月11日海南省人民政府发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防治水害,充分发挥水资源的综合效益,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水资源,是指地表水和地下水。 在本省辖区内规划、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水资源,防治水害,必须遵守本办法。 海水的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三条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 农业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水塘、水库的水,属于集体所有。 保护依法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单位和个人的合法权益。 第四条鼓励和支持国内外组织和个人以合资、合作、独资以及其他形式开发利用水资源和从事防治水害的各项事业。在海南岛内举办的水电、水利开发经营企业,享受省人民政府关于鼓励投资的税收优惠办法的优惠待遇。 第五条开发利用水资源和防治水害,应当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综合利用,讲求效

益,发挥水资源的多种功能。 本省开发利用水资源实行以地表水为主,与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相结合;以蓄为主,蓄引结合;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利用和保护,开源与节流并重的方针。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都应当采取措施,实行计划用水,厉行节约用水,保护自然植被,种树种草,涵养水源,防治水土流失,防汛、防旱、防治水污染,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 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参加防汛、抗洪工作及保护水资源、水环境的义务;对破坏水资源、污染水环境,损坏水域以及水工程设施等行为,有制止、举报和进行斗争的权利。 第七条在开发、利用、保护、管理水资源,防治水害,节约用水和进行有关的科学技术研究等方面成绩显着的单位和个人,由各级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第二章管理机构与职责 第八条本省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实行统一管理与分级、分部门管理相结合的制度。下级管理服从上级管理,分部门管理服从统一管理。 省人民政府设水资源领导机构,负责协调全省水资源开发利用与除害、保护等重大事宜。该机构在省水行政主管部门设省水资源办公室,负责实施其决定的各项工作。 市、县水资源领导机构的设置,由市、县人民政府确定。 第九条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省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省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其有关水资源管理的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有关水资源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依法拟定并组织实施全省水资源管理的政策、法规和水利事业的发展计划、规划。 (二)统一组织水资源的科学考察和调查评价;负责组织编制全省和主要江河的水资源综合规划;制订水的中长期供求计划和水量分配方案;参与城市总体规划、重点建设项目和其他部门有关的专业规划的可行性论证及审批工作,组织审议地区性水资源综

市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情况汇报

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情况汇报 中共XX市委 XX市人民政府 (2012年3月13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 今天,省水利厅刘厅长、省政府研究室刘主任来到XX,调研指导水资源管理情况,这是对XX水资源管理工作的关心、支持和厚爱,也是对各项工作的鼓励、鞭策和促进。在此,代表XX市委、市政府,对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XX位于我省南部,总面积1485平方公里,辖21个镇街、1246个行政村(居),总人口168万,是全省人口最多的县级市。XX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境内有距今7300多年的“北辛文化”遗址,是“科圣”墨子、“工匠祖师”鲁班、善施仁政的滕文公、勇于自荐的毛遂、招贤纳士的孟尝君、造车鼻祖奚仲的故里。近年来,XX在省委、省政府和枣庄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一手抓水资源管理,牢固树立总量控制、优化配置、合理开发、有效保护的理念,深入贯彻落实各级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和水法等法律法规,认真执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经济社会得到了又好又快发展,水资源支撑能力不断增强。2011年,

XX生产总值实现728.1亿元,增长11.1%;境内财政收入实现89.6亿元,增长25.8%;地方财政收入实现40.2亿元,增长33.3%;XX在2011年全国县级市综合竞争力排行榜中列第15位,被评为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县(市)。取水用水管理取得明显成效,全年用水总量达到30808万方,万元GDP耗水量达到52方,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坚持依法管水,强化组织领导,认真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XX境内有5条骨干河流,28座大中小型水库,总库容1.82亿方,年均水资源总量6.31亿方,各类水工程年供水能力4.3亿方,城区污水日处理能力16万方,但“十二五”时期下达的年度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仅4.8亿方,水资源管理形势十分严峻。为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我们始终坚持把依法管水作为强化水资源管理的根本准则,按照坚守一条红线、执行一套定额、完善一种机制、用好一根杠杆的总体要求,加强组织领导,改革用水方式,提高用水效率,促进了水资源一体化管理深入开展。一是健全组织领导和管理考核体系。建立了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协作配合、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成立了市长任组长的水资源管理委员会,设立了水资源管理和节约用水办公室,实行了涉水事务一体化管理,实现了城市和农村、地表和地下、客水和当地水、雨洪水与中水的统一管理、联合调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通报水资源管理情况,研究部

水资源管理的概念和理论

水资源管理的概念和理论 3.1.1 水资源管理的概念 关于水资源管理的概念,尽管使用范围比较广泛,但目前学术界尚无统一的规范解释。水资源管理是指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组织、协调、监督和调度。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技术和教育等手段,组织各种社会力量开发水利和防治水害;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开发利用之间的关系,处理各地区、各部门之间的用水矛盾;监督、限制不合理的开发水资源和危害水资源的行为;制定使水系统和水库工程的优化调度方案,科学分配水量。 随着社会人口的增多,经济的发展,水相对于人的需求供给不足,水具有了经济内涵,此时,人类面临的问题除了干旱洪涝灾害之外,还有水资源短缺。为了增加水资源供给,人类加大了水资源开发力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生态环境的恶化。目前,人类同时面临着干旱洪涝灾害、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多重危机,水资源管理必须解决这些问题。因此,现代水资源管理要求政府在实施公共管理过程中,首先应注重水资源及其环境的承载能力,遵循水资源系统的自然循环规律,提高水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其二优化配置水资源,在保障经济社会与水资源利用协调发展中,维护水资源系统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动态连续性,使今天的开发利用不致损害后代的开发利用能力,并将保证基本生活用水的要求当作人类的基本生存权利;其三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理论,在提高开发利用水平的同时,强化对水资源经济的管理,尤其是发挥政府宏观管理与市场调节的职能作用。 3.1.2 水资源管理的目标和原则 水资源管理的目标为改革水资源管理体制,建立权威、高效、协调的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以下简称《水法》)为根本,建立完善水资源管理法规体系,保护人类和所有生物赖以生存的水环境和水生态系统;以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为约束条件,合理开发水资源,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发挥政府监管和市场调节作用,建立水权和水市场的有偿使用制度;强化计划节约用水管理,建立节水型社会;通过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水要求,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于水资源管理的原则,我国政府前几年就提出“五统一、一加强”,即坚持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调度,统一发放取水许可证,统一征收水资源费,统一管理水量水质,加强全面服务的基本管理原则。我国水资源管理应遵循的原则:一是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在开发利用水资源时,应当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效益最大化;二是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要维护生态平衡,有利于改善和修复生态环境,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三是要按照自然规律和客观规律办事,坚持兴利与除害并重,开发与保护同步,地表水与地下水、水量与水质统一,开源与节流结合,节流优先、治污为本;四是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综合利用,充分发挥水资源的多种功能,协调好生活、生产经营和生态环境用水的关系。 3.1.3 水资源管理的基本内容 兴修水利,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我国从历史上就比较重视水的管理,只是在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初期,社会需水量较少时,水资源供需矛盾不突出,水资源管理内容比较简单。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水量增加,开发利用水资源的规模和程度越来越大,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尖锐,水资源及其环境受到人类的干扰和破坏越来越剧烈,需要解决的水资源问题愈发众多和复杂,并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人们对水资源问题的认识也在发展深化,水资源管理的领域涉及到自然、生态和经济、社会等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 水资源政策管理是指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的水资源持续利用任务而制定和实施的方针政策方面的管理。在2002 年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同志强调: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建设节水型社会,这是我国管理水资源的基本政策。

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知识竞赛答案

一、单选题 1.当前我国水资源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水污染严重、水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 江河水患频繁水资源短缺 水土流失现象严重水利设施薄弱 2.严格控制用水总量,全面提高用水效率,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相协调,保障经济社会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人均水资源总量水生态环境保护 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河湖纳污容量 3.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到2030年全国用水总量控制在()亿立方米以内。 6000 6350 6700 7000 4.开发利用水资源,应当符合()的要求,按照流域和区域统一制定规划,充分发挥水资源的多种功能和综合效益。 流域综合规划主体功能区 环境影响评价水资源论证 5.确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到2030年用水效率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以2000年不变价计,下同)降低到()立方米以下。 40 50 60 65 6.建设水工程,必须符合流域综合规划和防洪规划,由()按照管理权限进行审查并签署意见。 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有关流域管理机构 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或流域管理机构当地政府 7.()要切实履行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责任,把节约用水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生产全过程。 各级人民政府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 各流域机构各级发展改革主管部门 8.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到2030年主要污染物入河湖总量控制在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范围之内,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以上。 80% 85% 90% 95% 9.各项引水、调水、取水、供用水工程建设必须首先考虑()要求。 生产生态节水环保 10.各级人民政府要把()作为水污染防治和污染减排工作的重要依据。 水源地保护限制排污总量 提高河湖水质保护生物多样性 11.到2015年,全国用水总量力争控制在()亿立方米以内。 6000 6350 6700 7000 1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尽快核定并公布地下水()范围。 超采和限采禁采和限采 禁采和可采禁采和超采 13.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按照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或(),制定年度用水计划。 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用水定额控制指标

江苏省水资源管理条例(2017修正)

江苏省水资源管理条例(2017修正) 【法规类别】水资源 【发文字号】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58号 【发布部门】江苏省人大(含常委会) 【发布日期】2017.06.03 【实施日期】2017.07.01 【时效性】已被修改 【效力级别】省级地方性法规 【修改依据】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江苏省湖泊保护条例》等十八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 江苏省水资源管理条例 (1993年12月29日江苏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根据1997年7月31日江苏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关于修改〈江苏省水资源管理条例〉的决定》第一次修正2003年8月15日江苏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修订根据2017年6月3日江苏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关于修改〈江苏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等二十六件地方性法 规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水资源开发利用 第三章水资源节约 第四章水资源保护 第五章用水管理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七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管理水资源,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 第三条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应当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利用、讲求效益,发挥水资源的多种功能,协调好生活、生产经营和生态环境用水。 第四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工作,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增加财政投入,加强水工程建设,促进水环境改善。 第五条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省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 市、县(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规定的权限,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水资源开发、利

我国水资源保护的法律制度与完善

我国水资源保护的法律制度及其完善 摘要: 水资源是关系到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依法治水的重要 前提是建立健全完善的水资源保护法律体系,当前亟须加强流域立法及水权制度建设。加强水行政执法力度 ,规范水资源利用行为,是依法治水的重要环节。重视水资源司法 保护 ,有效惩治水资源违法犯罪行为,提高公众水资源参与意识 ,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 水资源保护;立法;行政执法;司法 一、水资源保护的法制现状 一水资源保护立法现状 《宪法》第 9条明确规定:国家保障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保护珍贵的动物和植物。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自然资源。《宪法》第 26条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 ,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水资源是自然资源之 一 ,宪法的这些规定显然适用于水资源保护 ,构成我国水资源保护立法的核心和基础。 以宪法为基础 ,国家制定并颁布了水资源保护的基本法《水法》。该法对水资 源规划 ,水资源开发利用 ,水资源、水域和水工程的保护 ,水资源配置和节约使用 ,水事纠纷处理与执法监督检查及法律责任等作出了详细规定。《水法》第4 条规定: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和防治水害,应当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利用、讲求效益 ,发挥水资源的多种功能,协调好生活、生产经营和生态环境用水。第 9 条规定: 国家保护水资源 ,采取有效措施 ,保护植被 ,植树种草 ,涵养水源 ,防治水土流失和水体污染 ,改善生态环境。 二水资源保护执法现状 我国水行政执法体系建设和水行政执法工作起步于 1988年《水法》的颁布实施。经过 20 多年的努力 , 已基本建立了覆盖全国、机构健全的水行政执法网络 ,专兼 立了覆盖全国、机构健全的水行政执法网络 ,专兼设 ,队伍素质明显提高 ,执法效能显 著增强 ,执法力度不断加大 ,平均每年查处水事违法案件 4 万余件 ,维护了正常的水事 秩序。 我国环境保护部门在水资源保护中主要是对水体污染源实施监督管理、制定水 环境质量及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审批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及督促各城市进行水环境 综合治理等 ,重点对违反《环境保护法》和《水污染防治法》、违反环评和“三同时”制度、违法排污和治理设施建成而不运行、国控重点污染源等违法行为进行执法。为此 ,环境保护部门开展了一系列水资源专项保护执法行动 ,并取得了巨大成效。

山东潍坊市水资源管理办法

潍坊市水资源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发挥水资源的综合效益,适应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山东省水资源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 本办法所称水资源是指地表水和地下水。 第三条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应当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综合利用、讲求效益,实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发挥水资源的多种功能。 第四条市、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 发改、经贸、建设、市政管理、环保等部门按照同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分工,负责有关的水资源管理工作。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宣传教育,大力推行节约用水措施,推广节约用水新技术、新工艺,发展节水型产业,建立节水型社会。 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节约用水的义务,有权对破坏水资源和浪费水资源的行为进行举报。 市、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设立并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接到举报后,应当及时组织处理。 第二章水资源开发利用

第七条开发、利用水资源应当按照优先利用地表水、积极利用客水、限制开采地下水、鼓励回用再生水和综合利用海水、微咸水、矿坑水的原则,对地表水、客水和地下水实行统一调度、合理配置。(山东省节约用水办法第七条)第八条开发、利用水资源应当首先满足城乡居民生活用水,统筹兼顾农业、工业用水需要,维持生态环境用水。 第九条开发、利用水资源,必须进行综合科学考察和调查评价。水资源综合科学考察和调查评价,由市、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有关部门组织进行。市、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水资源的动态监测。 第十条开发、利用水资源,应当按照流域或者区域进行统一规划。规划分为综合规划和专业规划。 水资源综合规划由市、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水资源专业规划由市、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编制,征求同级有关部门意见后,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水资源综合规划应当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相协调。 第十一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水行政主管部门应根据开发利用水资源综合规划,制定中长期实施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 第十二条城市规划区内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必须符合城市节约用水规划,严格按计划开采,防止造成地面沉降和其他地质灾害。 城市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严格控制凿井。城市公共供水不能满足用水需求需要凿井的,要限量开采地下水。不得为家庭生活等非经营性活动开凿水井。

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水土学院《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精神解读系列二——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报告会成功举办文章类型:校园生活文章发布时间:2011-06-03 10:27:29点击次数:139 6月2日,《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精神解读系列二——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报告会在文理大楼学术报告厅成功举办。本次报告由山东水利厅水资源处处长高希星主讲,水土学院院长刘福胜、党委书记李树枫等学院党政领导以及水土学院全体教师和学生代表参加了本次报告会。 高希星,我校毕业的优秀校友,现任山东省水利厅水资源处处长,长期从事我省水资源管理工作,组织制定了我省多项关于水资源方面的重大决策和水资源规划、配置、节约、保护制度,特别是在组织设计、制定了我省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方面有着重要贡献。 报告会上高希星采取图文结合的形式对《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精神关于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分析。高希星在报告会从行政管理、目前山东水资源形势、建立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理论基础等十个方面进行讲授。水利不仅是农业的命脉,也是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省委一号文件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是山东省实际情况与中央1号文件精神相碰撞的结晶。加快水利发展,增强水资源支撑保障能力,在我省具有特殊战略意义。纵观目前我省水利发展状况,高处长提出用建立健全“三条红线”管理的方法来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三条红线”即水资源开发利用与节约保护控制指标体系、实行区域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个方面。高处长用朴素幽默的语言表述了山东省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必要性,进一步将水源管理落到实处的急迫性。 通过此次报告会,广大师生对当前和今后水利改革发展的形势有了深刻的认识,对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的精神又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熟悉了山东省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力度,同时对水利水资源学科的发展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和信心,对今后学习、教学和科研的方向有了更加明确的目标。本次报告会对于广大学生了解专业动态,提高对水资源制度的认知,培养专业的学习兴趣,对学生求真创新的良好学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文章出处:水土学院团委 文章作者:冯国营王玉亭李波华正晓 山东省水利厅水资源管理处处长高希星介绍,从今年1月1日起,《山东省用水总量控制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取用水总量达到或超过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的地区,将被禁止新增 取水。 据介绍,新办法的重点是严格控制三个关口:一是把住用水总量关,每个市、县用水总量必须控制在可用水量的范围之内,对突破区域可用水量控制“红线”的地方行政首长进行问 责;二是把住用水效率关,每个行业都要确定基本用水定额,超过用水定额的,不予办理用 水许可审批;三是把住纳污容量关,引导中水回用、循环利用,实现达标排放,避免因过度 排放加重污染,影响水质安全。

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思路

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思路 1问题的提出 我国水源地众多,列入国家级重点饮用水水源地达175个,其中大型 湖库型水源地占40%[1]。总结我国大型湖库型水源地,普遍具有集 水区域广、供水范围大、功能多样、管理复杂、水质影响因素多等特征。大型湖库型水源地作为水源的载体,对保障饮水安全至关重要[2]。为增强水资源管理,国务院于2012年出台文件推动实施最严 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其中提出要“增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并要求到2020年城镇供水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但受跨行政区、水问题复杂等 因素影响,水源地在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方面上尚存有管理思 路不够清晰、管理主体不够明确、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工程建设尚显 落后等问题。本文以珊溪水利枢纽水源地为研究对象,针对该水源地 的特点、存有问题以及水资源管理不足,紧密结合最严格水资源管理 制度要求,探索大型湖库型水源地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思路 和措施,从而为类似水源地提供借鉴。 2研究对象概况 珊溪水利枢纽水源地位于浙江省温州市飞云江中游河段,是一个典型 的大型湖库型饮用水水源地,包括珊溪水库、赵山渡水库,其中珊溪 水库位于上游,总库容18.24亿m3,赵山渡水库位于下游,总库容 3414万m3。水源地集水区主要涉及温州市两县一市,总面积2302km2,主要支流有玉泉溪、泗溪、黄坦坑等14条。集水区内总人口达50万人,以农业经济为主。水源地主要承担了温州市8个县(市、区)、500 多万人口的供水重任。珊溪水利枢纽水源地现状主要面临2方面问题:①水环境问题突出。集水区内生活污水、畜禽养殖污染、农业面源污 染等主要污染物多直排入河,致使河流水体污染严重,直接影响了水 源地水质,同时受过度捕捞影响,部分区域水生态系统遭到破坏。② 水资源管理水平不高。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高、水源地跨行政区等 因素影响,水源地水资源管理存有管理方式不相统一、管理体系尚未

温岭市水资源管理办法

温岭市水资源管理办法

温岭市水资源管理办法 时间:2007-11-21 来源:作者: 温岭市人民政府令 第 89 号 温岭市水资源管理办法 更新时间:2005-10-17 返回目录 《温岭市水资源管理办法》已经十三届市政府第十七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市长王建平 二○○五年四月十九日 温岭市水资源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合理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水资源,发挥水资源的综合效益,保护生态平衡,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

民共和国水法》、《国务院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和《浙江省水资源管理条例》、《浙江省城市节约用水管理实施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管理水资源,适用本办法。海水的开发、利用、保护、管理,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执行。 本办法所称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 第三条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水塘和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修建管理的水库中的水,归各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使用。 对水资源依法实行取水许可制度和有偿使用制度。 第四条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应当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利用、讲求效益,发挥水资源的多种功能,协调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用水。 第五条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义务。 鼓励单位和个人以多种形式参与水资

源的开发、利用,其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第六条市水利局负责全市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 市发展计划、国土资源、建设规划、财政、环境保护、农业林业、气象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的有关工作。 第七条各镇、街道应当加强节约用水工作,建立健全节约用水管理制度,强化节约用水宣传和教育,全面推行节约用水措施,推广节约用水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发展节水型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建立节水型社会。 第二章水资源规划 第八条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和防治水环境灾害,应当统一制定规划。规划分为综合规划和专业规划。 综合规划,是指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以及水资源承载能力编制的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和防治水害的总体部署。 专业规划,是指防洪、灌溉、供水、水资源保护、水土保持、节约用水等规划。专业

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十三五”工作方案

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十三五”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和《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进一步推进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保障经济社会用水安全,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以保障用水安全和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水资源配置、节约和保护为重点,强化用水需求和用水过程管理,通过健全制度、落实责任、提高能力、强化监管,严格控制用水总量,全面提高用水效率,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资源问题,保障饮水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坚持人水和谐,处理好水资源开发与保护关系,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协调好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地表水和地下水关系;坚持改革创新,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和机制,改进管理方式和方法;坚持因地制宜,实行分类指导,注重制度实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确保实现“十三五”水资源节约与保护约束性目标。 (三)工作目标。“十三五”期间,基本建成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城乡供水保证率显著提高,用水效率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全面保障;基本建成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水功能区水质明显改善,地下水超采得到严格控制;基本建成有利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制度体系,完善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 到2020年,全省年用水总量控制在160.6亿立方米以内,削减城镇地下水开采量5.94亿立方米;全省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比2015年下降20%和15%;全省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92;全省国家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78%,主要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质达标率达到100%。 二、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管理,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

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情况

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情况 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情况 一、基本情况 我县所辖河段在丹河口以下,上自陈庄、下至武阁寨,桩号23+875-44+800,长度为20.925公里,平均比降为0.51‰,河道宽度为625-1350米(留村和孝敬),距沁河和丹 河出山口较近,洪水来猛去速、预见期短,流量为1000立方米每秒的洪水,由五龙口水 文站到我县界内为4.2小时,由山路坪水文站到我县界内仅为1.8小时,给防御工作带来 极大的困难。 我县有三处常年靠水险工,共53座工程。(其中留村险工12座,大小岩险工25座,白马沟险工16座),经常受大溜顶冲。 从河段冲淤情况来看,根据多年资料分析,我县所辖的20.925公里河段基本上处于 冲淤相间河段。若进一步区分,则小岩以上冲刷的机率较大,以下淤积的机率较大。 二、水资源管理现状与需求分析 1、水资源管理现状 博爱河务局下设1个水政监察大队,共有水政监察员5人,其中专职水政监察员3人,兼职水政监察员2人(局长、主管局长)。为全面提高水政人员工作水平,建立一支精干 高效的行政执法队伍、我局利用各种手段加强执法人员事业心和政治立场教育,并积极参 加黄委、河南局、焦作局及地方政府举办的水行政和法律培训班。为了更好的加强管理专 门制定了《水政监察大队职责》、《水政监察大队工作纪律》、《水政监察员岗位责任制》等制度,打造了一个能力强、素质高的水政监察队 伍,对辖区沁河水资源进行严格巡查监管,严防水资源污染。 2、水资源需求分析 沿沁河区域地势平缓,土壤肥沃,机井棋布,是博爱县耕作的主要基地,粮食主产区。 随着当地经济发展,区域内工农业及居民生活用水逐年增加,地下水资源已被超量开采。目前,灌区建设了一系列的节水工程,采用深井抽水、水塔蓄水与地埋PVC管网组合 进行灌溉。灌溉方式变化较大,区内大部分的耕地由过去的河水渠道灌溉,变为利用井、 泵和地埋管道网络取地下水灌溉。虽然在节水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仍挡不住地下水位逐 年明显下降的趋势。 由于灌区常年抽取地下水进行农业灌溉,造成了灌区内地下水水位连年下降,地下水 水资源匮乏。机井越打越深,抽水越来越难,每亩地灌溉用时越来越长,灌溉排队现象严重,同时灌溉费用也在逐年递增。引沁灌溉可以有效解决灌区群众的灌溉难问题,同时会

山西省水资源管理条例

山西省水资源管理条例 山西省水资源管理条例自2008年3月1日起施行。下面是山西省水资源管理条例全文,欢迎阅读。 山西省水资源管理条例全文 (1982年10月29日山西省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批准根据1994年9月29日山西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第十九条第一款的决定》修正2007年12月20日山西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修订)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合理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水资源,加强水资源管理,发挥水资源的综合效益,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管理水资源,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 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对水资源依法实行取水许可制度和有偿使用制度。 第三条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省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 设区的市、县(市、区)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规定的权

限,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 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在本省重要的流域、泉域设立的管理机构在所管辖的范围内依法行使水资源管理和监督职责。 县级以上政府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的有关工作。 第四条县级以上政府水资源管理委员会负责协调本行政区域内有关水资源的重大事宜,其办事机构设在同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处理日常工作。 第五条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应当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利用、讲求效益,合理配置生活、生产经营和生态环境用水。 第六条鼓励单位和个人以多种形式参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其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依法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义务。 第二章水资源规划 第七条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应当在综合科学考察和调查评价的基础上,制定流域、泉域、区域水资源综合规划和专业规划。 第八条区域水资源综合规划由县级以上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发展和改革、国土资源、建设、环境保护等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政府依法编制,报本级政府批准,并报上一级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实行水资源管理四个一管理制度

实行水资源管理四个一管理制度 1、生态文明建设在水环境管理方面要继续实施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管理。 A、流域面积控制 正确!您的答案是(C) 2、生态文明观的核心是()。 A、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然为人类服务 正确!您的答案是(A) 4、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我国未来水文情势具有很大不确定性,以下现象不会发生的是()。 A、未来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将更加突出

生频率增加 D、洪涝风险增大 B、冰川雪盖储水量增大 C、暴雨发 B、人与人和谐发展 C、物质文明建设 D、征服自 B、水量分配控制 C、用水效率控制 正确!您的答案是(B) 5、水安全的对立面不包括()。 A、水灾害 B、水风险 C、水破坏 D、水污染 正确!您的答案是(D) 10、xx年, __发布了《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以下关于该意见的解读正确的是()。 A、确定“四条红线”,实施“三项制度” 亿立方米以内 B、到2030年全国用水总量控制在8000 C、到2030年用水效率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 D、到2030年主要量降低到40立方米以下,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以上

污染物入河湖总量控制在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范围之内,水质达标率提高到90%以上正确!您的答案是(C) 11、黄登水电站位于云南省兰坪县境内澜沧江上游河段,是一座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灌溉、供水、水土保持和旅游等综合效益的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其拦水建筑物为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为()m。 A、200 B、201 C、202 D、203 正确!您的答案是(D) 12、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始自xx年12月,于xx年12月正式通水,作为我国最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中线一期工程的胜利竣工,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在强化通水管理实践中,下面哪项不是要坚持的原则?( ) A、先开源再节流 正确!您的答案是(A)

水资源管理措施

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 国发〔2012〕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水情。当前我国水资源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为贯彻落实好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的要求,现就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水资源配置、节约和保护为重点,强化用水需求和用水过程管理,通过健全制度、落实责任、提高能力、强化监管,严格控制用水总量,全面提高用水效率,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保障经济社会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资源问题,保障饮水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坚持人水和谐,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处理好水资源开发与保护关系,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

宜;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协调好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地表水和地下水关系;坚持改革创新,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和机制,改进管理方式和方法;坚持因地制宜,实行分类指导,注重制度实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三)主要目标。 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到2030年全国用水总量控制在7000亿立方米以内;确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到2030年用水效率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以2000年不变价计,下同)降低到40立方米以下,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以上;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到2030年主要污染物入河湖总量控制在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范围之内,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95%以上。 为实现上述目标,到2015年,全国用水总量力争控制在6350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0年下降30%以上,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3以上;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60%以上。到2020年,全国用水总量力争控制在6700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65立方米以下,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以上;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80%以上,城镇供水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 二、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管理,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 (四)严格规划管理和水资源论证。开发利用水资源,应当符合主体功能区的要求,按照流域和区域统一制定规划,充分发挥水资源的多种功能和综合效益。建

某区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XX年度自查报告

某区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XX年 度自查报告 XX区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XX年度自查报告 根据XXXX具体要求,我单位按照测评标准对目标完成情况和XX年度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了全面自查,自查情况如下: 一、XX年度考核自查情况 指标完成情况 根据XX年度《惠州市水资源公报》,我区XX年度用水总量3.xxx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用水量0.05xx亿立方米,工业和生活用水量1.xxxx亿立方米,与XX年的用水总量有所下降。万元GDP用水量xx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xx.6立方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xxx。市规划我区的水功能区有8个,达标率为75%,高于市定指标的70%。在城镇供水水源地水质方面,我区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自评得分为90分。 工作开展情况和工作测评情况 1、用水总量管理 ①取水许可监管力度、水资源论证、规划水资源论证开展情况。

我区依法依规审批取水许可,河道外非农取水许可发证率达到90%以上;农业用水取水许可发证率,按设计灌溉面积计算达到60%以上;取水许可管理台帐录入及时更新、录入数据,按照要求对发展改革部门审批、核准、备案的涉水建设项目开展水资源论证工作。此外开展了5项水资源论证后评估或规划水资源论证工作。此项考核,我区自评分为满分10分。 ②取用水计量设备安装情况。 XX年,我区河道外非农取水计量覆盖率达到90以上,非农取水计量器具检定合格率达到90%以上,定期组织对取水计量设施情况进行检查,对不符合规范要求的进行整改,落实在线监控系统维护经费,河道外非农取水在线监测率达到30%以上。此项考核满分为12分,我区自评分为8.5分。 ③三条红线指标分解下达情况 落实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责任,建立了相适应的考核工作体系,考核结果作为我区区政府相关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依据。此项考核我区自评分为满分2分。 ④地下水取水管理 我区实行了地下水开采总量控制和管理,此项考核我区自评分为满分1分。 以上四项,我区自评分合计为21.5分。 2、用水效率管理

《水资源管理》

水工专业师资培训 很高兴能有机会和各地电大的老师们交流,这对我自己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 “水资源管理”是为了适应当前水利事业发展开设的一门新课程,作为承担课程教学工作的教师,我自己也感到缺乏经验,开展有关课程教学工作的讨论,感到很有必要。我的这个发言,仅供各位参考。对于如何做好课程的教学工作,主要还请各位老师发言和讨论。 一、“水资源管理”课程的特点和教学应注意的基本点 水资源管理课程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专科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这门课是水工专业为适应水利事业从传统水利向现代化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实现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设立的一门新的课程。 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 水资源的一般概念、我国水资源问题、水资源估算、水资源需求分析与节水、水文统计、年径流和洪水分析计算、水利经济计算、水库兴利和防洪调节计算、水能计算、水资源系统分析、水库调度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水资源合理调度、水旱灾害及其防治、水质保护、水利法规政策等。 如果归纳一下,课程实际上包括了三个方面的内容: (1)水资源和水资源管理——大体上是文字教材的第1~4章、以及第14~17章; (2)工程水文——大体上是文字教材的第5~7章; (3)水利水电规划——大体上是文字教材的第8~13章。 课程的第一个特点是内容比较多,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同时,这些内容在日校中是在不同课程里面讲授的,此次按照教学计划安排在一门课程中,还补充和增加了不少新的内容,使课程的分量加重,教学强度显著增大。 针对这一情况,需要在课程的教和学的过程中,注意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并注意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突出重点。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和实际工作有关的实用性内容。 作为开放式教育的教材,为了帮助学员自学,或为了提供一些实际工作的参考材料,我们的文字教材收入的内容比较多,但这些内容不全都是必须熟练掌握的。 如文字教材第12章“水资源系统分析”中介绍了求解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动态规划的数学方法;第13章“水库调度与管理”中介绍了水库优化调度的方法和数学模型;第14章“水资源合理调配”中介绍了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运用的数学模型。介绍这些内容主要是为了使读者对水资源系统分析有比较具体的了解。但这些内容并不要求完全透彻地理解和掌握。 又比如第4章“水资源需求分析与节水”中介绍了各种节水的工程措施;第15章“水旱灾害及其防治”中介绍了我国水灾、涝灾、旱灾和泥沙危害的情况和防治;第17章“水资源政策法规”中介绍了我国水资源立法和法规建设的情况。这些内容大都属于概述性质的,主要是为读者提供一些资料和背景情况作为参考,对于这样一些内容,可以主要由学员自学。 课程第二方面的特点,是其内容具有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因此,需要注意引导学生,建立相应的认识和学习的方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