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龙铀矿田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初探
- 格式:doc
- 大小:99.00 KB
- 文档页数:7
河北省张家口市铀多金属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杜俐;沈光银;林银山【摘要】张家口市位于华北地台北缘中段铀多金属矿化集中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找矿潜力较大.在分析研究铀多金属矿床(点)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总结矿床类型、矿床(点)的分布规律及控矿规律,并指出今后找矿方向.【期刊名称】《有色金属(矿山部分)》【年(卷),期】2012(064)003【总页数】5页(P46-50)【关键词】矿床类型;矿源层;控矿断裂;次流纹斑岩;找矿方向【作者】杜俐;沈光银;林银山【作者单位】东华理工大学国防科技学院,江西抚州344000;天津华北地质勘查局核工业247大队,天津301800;东华理工大学国防科技学院,江西抚州34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15张家口市位于冀北燕辽铀多金属成矿带与大兴安岭多金属成矿带南端交叠部位,地处河北省铀多金属成矿远景区[1-4]。
已查明张家口市铀多金属矿产地见表1。
作者根据长期的野外地质工作经验,总结前人成果,对铀多金属床控矿规律及找矿方向进行了研究,希望为研究区第二轮找矿提供依据。
表1 张家口市铀多金属矿床(点)统计表Table 1 Uranium polymetallicdeposit(point)statistics,Zhangjiakou矿种规模铀钼钼银铅锌锰银铁锌合计大型张麻井贾家营蔡家营3矿床规模8 2 20 5 1 36总计/处中型大官厂三义庄兰闫、青羊沟相广三义庄、辛房 7小型郭家屯孙家庄口前 3矿(化)点/处11 4 24 6 4 491 铀多金属矿床(点)类型及分布规律1.1 矿床(点)类型根据成矿作用、成矿方式及成矿物质来源,将张家口市铀多金属矿床分为两大类5个亚类。
即岩浆热液型矿床大类,细分为接触交代型、(次)火山热液型和斑岩型3个亚类;层控矿床大类,细分为变质热液叠加改造型和沉积—改造型2个亚类[5]。
1.2 铀多金属矿床(点)空间分布规律铀多金属矿床(点)的分布与大地构造位置、地层及岩浆活动有密切的关系(见图1)。
31矿产资源Mineral resources辽宁悬岭后地区铀及多金属找矿方向罗 敏摘要:辽宁悬岭后地区位于辽东成矿带,已发现有铀、金、铅锌等多个矿床,文章在阐述悬岭后地区铀及多金属成矿地质背景、总结铀矿化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地表调查、物探和化探成果,分析了铀及多金属成矿地质条件,认为悬岭后地区的早白垩世白水寺花岗岩体的侵入与该地区铀及多金属矿化有关,该岩体并不富铀,只提供了少量多金属成矿元素,但这期花岗岩活动,导致了悬岭后地区铀及多金属的富集,使该岩体周围形成众多铀及多金属矿床。
在找矿方向上,应注意吕梁期形成的区域东西向断裂通过区,白水寺岩体外围,铀矿富集部位在白水寺岩体与连山关岩体之间的接触部位,多金属富集部位在白水寺岩体与辽河群大理岩接触部位。
关键词:悬岭后;白水寺岩体;铀;多金属;找矿方向悬岭后地区位于辽宁鞍山—八河川铀多金属成矿带中段,该成矿带内产有连山关铀矿床、悬岭后铀矿床、高家沟铀矿床、赛马铀矿床和众多多金属矿床。
悬岭后铀矿床于60年代已开采结束,之后在该地区发现多个金、银、铜铅锌、钼等多金属矿床,结合悬岭后铀矿床自身富含金的特点,认为,通过研究铀及多金属成矿特征及分布规律,尚可拓宽该地区的找矿空间。
1 区域成矿地质特征研究区位于辽东—吉南早元古代裂谷内的北部,向西南方向靠近太古代连山关花岗杂岩体,区域地层主要为元古代变质岩,构造较为发育,燕山期岩浆活动较强,为研究区提供了良好的成矿地质环境。
1.1 地层区内出露地层从老—新依次为:鞍山群茨沟组磁铁石英岩、斜长角闪岩;辽河群浪子山组二云母片岩、石英岩夹薄层大理岩、变粒岩、浅粒岩;辽河群里尔峪组白云大理岩、浅粒岩、变粒岩;钓鱼台组石英砂岩;南芬组页岩;第四系砂砾及腐殖土。
1.2 构造区内构造以单斜及断裂构造为主,单斜构造呈近东西走向,南倾,倾角15°~75°。
断裂构造近东西走向的木掀沟断裂,贯穿全区,西部与岩层走向一致。
桂北711矿床外围铀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远景浅析发表时间:2019-11-26T14:08:02.150Z 来源:《中国西部科技》2019年第22期作者:王桂峰[导读] 桂北711矿床外围铀矿化普遍发育,成矿条件良好。
通过对本区铀矿地质特征、矿床成因进行初步研究,认为铀矿体主要赋存于北东向构造与北西向构造交汇部位,红色玉髓脉、紫黑色萤石细脉、方解石细脉与铀矿物关系密切,放羊岭地段、牧牛岭地段、三马坪地段具有较好成矿远景。
王桂峰广西壮族自治区三一〇核地质大队摘要:桂北711矿床外围铀矿化普遍发育,成矿条件良好。
通过对本区铀矿地质特征、矿床成因进行初步研究,认为铀矿体主要赋存于北东向构造与北西向构造交汇部位,红色玉髓脉、紫黑色萤石细脉、方解石细脉与铀矿物关系密切,放羊岭地段、牧牛岭地段、三马坪地段具有较好成矿远景。
关键词:桂北;铀矿;地质特征;找矿远景1. 引言区域铀源丰富,成矿条件优越,形成了苗儿山铀矿田,范围集中苗儿山岩体中段,由北部的荣平水至南部枫木岭,西部大坪里至东部的福竹。
已知大、中、小型铀矿多处,这些矿床空间上具北西向排列的特点,成矿条件以北东向构造与北西向构造交汇复合成矿为主。
区内地质条件与区域上铀矿床成矿条件工极为相似。
鉴于此,本文通过区内地质条件及矿床成因进行初步研究,进而初步选定成矿远景,对下一步找矿具有指导意义。
2. 地质背景本区位于扬子陆块之桂北地块龙胜褶皱带[1]。
区域内出露地层有青白口系、南华系、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泥盆系、白垩系及第四系。
构造以断裂最为发育,加里东运动形成以北北东向为主的紧密线状褶皱带和初期的同生断裂,印支运动是又一次极其强烈的褶皱造山运动,并伴随基底断裂构造的复活,使扬子、南华两个板块碰撞、拼合。
燕山运动以块断运动为特征,造成基底断裂再次复活,同时产生了以北北东向为主导的断裂构造,次为北西向、近南北向、近东西向断裂构造。
3.成矿特征3.1 构造特征区内断裂构造发育,主要有北北东(北东向)及近南北向构造,由西至东依次可见F700、F600、F500、F400、F300、F200、F100、F25、F26、F27带组,以北东走向为主,其中F700、F600带组倾向以南东为主,F400、F300、F200、F100 、F25、F26、F27带组主要倾向北西,F500带组近直立。
收稿日期:2018-03-22基金项目:国家铀矿整装勘查资助项目作者简介:石康伟(1984—),男,河北邢台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金属矿产方面的找矿规律与成矿预测。
摘要:石板沟地区大寺沟铀矿点位于陕西省丹凤县境内,与小花岔铀矿床位于同一构造线方向上。
其铀成矿条件矿化类型与光石沟、小花岔等大中型伟晶花岗岩型铀矿床具有较强的可比性。
通过对光石沟、小花岔典型矿床成矿要素的深入研究,并将该成矿要素系统引入本区,找矿方向明确,结合石板沟地区的地质、物化探特征,认为该区铀成矿条件有利,推测成矿前景较好。
关键词:丹凤县石板沟地区;铀矿;找矿方向中图分类号:P619.1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7676(2018)02-0029-06SHI Kangwei,DENG Linyan,CHEN Jun(Sino Shanxi Nuclear Industry Group,224Group Co.,Ltd.,Xi'an 710024,China )The Dashigou uranium mine at Shibangou area is located in the territory of Danfeng county in Shanxi province,which is located in the same structural direction as the Xiaohuacha uranium deposit.It's uranium mineralization conditions and mineralization types are relatively comparable with those of large and medium-sized pegmatite type uranium deposits,such as Guangshigou and Xiaohuacha.Based on the deep study of the metallogenic factors of the typical deposits of Guangshigou and Xiaohuacha,then the metallogenic elements are systematically introduced into the bined with geological,geophysical and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it is considered that uranium mineralization in this area is favorable and has a goodprospect.Shibangou area in Danfeng county;uranium;prospecting direction陕西省丹凤县石板沟地区铀矿特征及找矿方向探讨石康伟,邓林燕,陈军(中陕核工业集团二二四大队有限公司,西安710024)引言丹凤地区位于陕西省南部商州—丹凤—商南县,是北秦岭东段铀矿集中区,存在加里东期伟晶岩型与燕山期构造热液型2种铀成矿类型,该区伟晶岩型铀矿最为发育[1-4]。
粤西天露山地区铀成矿条件及找矿方向摘要:粤西天露山地区前人已投入较大工作,并提交了里洞小型矿床,发现了较多的矿化、异常点。
近年来笔者通过对该区综合研究提出了新的找矿方向:①区内铀矿化赋存于构造的交点部位,3号矿化带自动往西与4号带相交,前人在3矿化带中控制的3号矿体呈东浅西深,向北西侧伏之势,即往西部3、4号带相交部位的深部侧伏,因此,在3号带与4号带交汇部位的深部可能存在富铀矿体;②以中部201矿点为中心区域,显示有极好的伽玛场增高趋势,找矿潜力较大;③北部前人已发现大批矿化、异常点,且均未揭露,找矿潜力巨大。
这些新发现将为天露山地区铀矿勘查工作开辟新的思路。
关键词:花岗岩铀矿找矿方向abstract: west mountain dew of heaven has already been put into larger predecessors, and submit the hole in deposits and small, found that the more mineralization, abnormal points. in recent years, the author 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research put forward new prospecting direction: (1) the uranium mineralization in tectonic intersection of occurrence part, 3 mineralization with automatic to the west and 4 take fellowship, predecessors in 3 mineralization belt in 3 of the ore body in control the deep shallow west, north of west to his potential, is to the west 3, 4 fellowship withparts of the deep side v, therefore, in the no. 3 and no. 4 with intersection parts of the deep there may be rich uranium ore body; (2) in central taiwan 201 mines for the center area, suggest that there is a very good gamma field increase trend, prospecting potential; (3) the northern predecessor has found a large number of mineralization, abnormal points, and all did not disclose, prospecting potential is tremendous. the new discovery will open up new ideas to uncover uranium exploration work.key words: granite uranium prospecting direction中图分类号:p619.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引言铀矿是国防战略资源,也是核电资源。
相山矿田牛头山铀矿床铀-多金属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吴志坚;胡志华【摘要】综合了牛头山地区五十几年来铀矿地质发展历程,详细介绍了牛头山铀-多金属矿床成矿地质特征,特别对牛头山深部找矿发现的多金属矿进行了系统分析和阐述,总结了该矿床铀-多金属矿化的主要控矿因素,指出了牛头山矿床深部和外围铀-多金属成矿的找矿方向.【期刊名称】《世界核地质科学》【年(卷),期】2014(031)002【总页数】6页(P89-94)【关键词】牛头山铀矿床;铀-多金属矿化;成矿地质特征;控矿因素【作者】吴志坚;胡志华【作者单位】江西省核工业地质局261大队,江西鹰潭 335001;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中核集团铀资源勘查与评价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4;P611牛头山铀矿床位于相山矿田内。
该矿床自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进行了地面γ详测,经系统地进行地表揭露工作后转入深部勘查。
在深部找矿过程中,有5个钻孔(ZK24-9、ZK26-11、ZK26-13、ZK30-9和 ZK26-101)铀矿化底部200 m以深揭见铅、锌、银等多金属矿化带。
矿化赋存于特定的部位,这为在该区寻找铅、锌、银等多金属矿提供了很有价值的证据。
通过综合分析该矿床勘探成果,总结了该矿床铀-多金属矿化特征和控矿因素。
牛头山矿床位于赣杭构造火山岩成矿带西南段的相山火山盆地西部,两条NE向断裂构造带(王龙—土塘、小陂—芜头断裂)之间的NW向河元背—小陂断裂构造的上盘(西盘),东边与湖港、河元背矿床相邻(图1)。
牛头山矿床与相山西部的其他铀矿床类似,属中—低温热液铀矿床,成矿时代为燕山晚期[1]。
1.1 矿床岩石特征矿床岩石主要为基底变质岩与盖层的上侏罗统打鼓顶组(J3d)和鹅湖岭组(J3e)火山岩系和陆相碎屑沉积岩、火山碎屑岩等,以及晚期次火山岩(图1)。
矿床的基底地层为中元古界(Pt2)的浅变质岩,出露于矿床的北部,分布面积不大,岩石为绢云母千枚岩,石英云母片岩等。
库车坳陷库车组下段层间氧化带划分及铀矿找矿方向
杨小强;王强强;王元元;李书海;吕俊维
【期刊名称】《铀矿地质》
【年(卷),期】2023(39)1
【摘要】库车坳陷位处于塔里木盆地北缘,具有良好铀成矿背景,库车组下段中赋存有较好铀矿化信息,但对其成因类型仍存在争议。
文章通过野外调查及样品统计分析,对库车组下段中粗碎屑岩开展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分析其铀矿成因,并进行层间氧化带划分。
结果表明,库车坳陷库车组下段具有明显的水平分带特征,自盆山结合部位向盆地方向可划分为原生氧化环境的冲洪积粗碎屑沉积物,后生氧化成因的褐红色砂-砾岩、灰白色砂-砾岩、褐黄色砂-含砾砂岩、浅黄色砂岩,及原生的灰色砂-含砾砂岩,反映铀矿成因为层间氧化带型,进而将库车组下段层间氧化带划分为氧化带、过渡带、原生带,各分带地球化学指标与典型层间氧化带型砂岩型铀矿床一致。
库车坳陷库车组下段砂岩型铀矿找矿方向:西段以氧化带为线索垂直层间氧化带发育方向探索其含矿性;中段在日达里克地段扩大已有或找寻新的矿(化)带,在墩买里、温巴什地段在可探范围内探索层间氧化带前锋位置;东段继续区域调查。
【总页数】12页(P59-70)
【作者】杨小强;王强强;王元元;李书海;吕俊维
【作者单位】核工业二一六大队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9.14
【相关文献】
1.塔里木盆地北缘断褶带层间氧化带发育样式及砂岩铀矿找矿潜力
2.库车坳陷库车组砂岩型铀矿找矿方向新解
3.库车坳陷秋里塔格构造带构造隆升过程及其对层间氧化作用的制约
4.松辽盆地西南部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找矿方向
5.德令哈坳陷新近系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及成矿潜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广东南雄官田地区铀矿化特征及找矿前景广东南雄官田地区是中国南方重要的铀矿产地之一,其地质条件优越,矿化特征明显,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下面将就南雄官田地区铀矿化特征及找矿前景进行详细介绍。
一、地质概况南雄官田地区位于广东省中北部,地处内丘断裂带南段,属于华南古老地块。
该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受华南构造运动、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等多期构造作用,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
铀矿化主要分布在古元古界花岗岩类、变质岩类和第三系松辽系沉积岩中,受褶皱、断裂和淋溶作用的影响,形成了多种类型的铀矿化。
二、矿化特征1. 矿床类型南雄官田地区铀矿床主要为沉积-热液型和深部热液型两种类型,其中以沉积-热液型居多。
沉积-热液型铀矿床主要分布在古生界花岗岩类和变质岩类中,矿石主要赋存于砂岩、页岩和石英岩中,主要以二氧化铀和铀铅矿物为主。
深部热液型铀矿床受断裂和淋溶作用的影响,形成了在构造复杂区域中的铀矿化带,矿石多为蚀变带中的硅酸盐矿物和矽酸盐矿物。
2. 矿化特点铀矿化主要以卤类化合物为载体,矿区内常伴随有钍、钍矿、钍铀矿及稀土矿。
矿石多以二氧化铀的形式存在,部分含有较高品位的铀矿石。
矿床矿石赋存于碱性花岗岩蚀变带中,常伴随有黄铁矿、辉钼矿和磁铁矿等硫化物矿物。
3. 矿化规模南雄官田地区铀矿化规模较大,主要分布在古元古界花岗岩类和变质岩类中,矿化体规模较大,矿石赋存量大,具有较好的开发利用价值。
三、找矿前景1. 地质条件优越南雄官田地区地质条件优越,矿化特征明显,构造复杂,矿化规模大,矿化带分布广泛。
这为铀矿的勘查和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地质条件和资源基础。
2. 资源丰富南雄官田地区铀矿床形成古老,规模较大,矿化带分布广泛,矿石品位高。
根据地质勘查数据显示,南雄官田地区铀矿资源储量丰富,具有较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3. 重大发现潜力根据初步勘查数据显示,南雄官田地区尚存在大量未经勘探的铀矿化地段,部分地段已发现了有利的找矿标志和迹象。
未来通过加大勘查力度和技术更新,有望发现更多的铀矿化地段,为南雄官田地区的铀矿资源增添新的发展动力。
武夷山成矿带铀成矿特征与找矿方向唐湘生;聂斌;李嘉【摘要】Wuyishan metallogenic belt has favorite geological conditions for uranium metallogenesis. After several decades geological exploration, a batch of uranium deposits and occurrences have been found in this belt.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geological setting, and then summarizes the uranium metallogenic characteristics and metallogenic pattern, and puts forward the ideas for further exploration in the belt. On the one hand, metallogenic conditions and mineralization information in the deep and peripheral area of the existing deposits and occurrences should be investigated and increase exploration depth to search deep potential. On the other hand, exploration should be strengthened in the areas which have developed Indosinian granite basement, deep faults and Late Yanshanian Subvolcanism so as to find new deposit types and open up new area.%武夷山成矿带铀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前人历经数十年在带内先后发现了一批铀矿床和铀矿(化)点带.文章在介绍成矿地质背景的基础上,总结了铀成矿特征及成矿规律,提出区内进一步找铀矿一方面应对现有矿床、矿化点带开展成矿条件和矿化信息调查,探索深部成矿潜力,加大勘查找矿深度;另一方面应加强对以印支期花岗岩为基底或围岩、深大断裂发育并有燕山晚期潜火山活动叠加地段的勘查,积极探索铀矿新类型,开辟新的找矿地区.【期刊名称】《铀矿地质》【年(卷),期】2011(027)002【总页数】5页(P69-73)【关键词】火山岩型铀矿;花岗岩型铀矿;成矿特征;成矿规律;找矿方向;武夷山成矿带【作者】唐湘生;聂斌;李嘉【作者单位】核工业270研究所,江西,南昌,330200;核工业270研究所,江西,南昌,330200;核工业270研究所,江西,南昌,330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2武夷山成矿带是我国重要的铀多金属成矿带之一,带内铀成矿地质条件优越,产有一批铀矿床和铀矿 (化)点带。
青龙铀矿田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初探 商亚军1,彭仕冕1,杨冰2 (1.辽宁省核工业地质局二四二地质大队 辽宁兴城125100;2核工业243大队 内蒙赤峰 024000)
摘要:青龙铀矿田位于华北地台东北部山海关古隆起与燕辽沉降带接壤部位的建昌中生代盆地南部干沟EW向次级火山断陷盆地的南缘,是一个品位较大、储量大的矿田。通过对成矿地质背景、矿化特征和控矿因素的分析,提供了该矿田为不整合型铀矿的新认识,指出了应重点在该矿田深部、外围找寻不整合型铀矿床的方向。 关键词:青龙铀矿田;成矿地质特征;不整合型铀矿床;找矿方向
0、 引言 青龙油矿田位于华东地台东北部山海关古隆起与燕辽沉降带接壤部位的建昌中生代盆地南部干沟EW向次级火山断陷盆地的南缘[1],长30Km,宽15km,面积约500km2,呈东西向展布,是一个品位较高、储量大的矿田。 从1965年首次进入该区进行铀矿找矿发现60伽马异常点,到1974年岭头(433)中型矿床和1988年干沟(434)大型矿床地质勘探报告的提交,加上石盖子、邵杖子两铀矿点的发现,确立了青龙铀矿田的存在和它在我国铀矿资源中的重要地位。
1、 成矿地质背景 区域地层表现为一老一新的二元结构特征。太古宇混合岩、混合花岗岩、片麻岩及元古宇长城系石英砂岩、片岩和灰岩组成盆地的基底和蚀源区,盆地盖层为侏罗系陆相沉积碎屑岩、火山碎屑沉积岩、熔岩和火山碎屑岩建造[1]。在矿田范围内盖层层序由老至新划分为四个组,即海房沟组(J2h)、兰旗组(J2l)、土城子组(J2t)和义县组(Ky)。
1.1 火山活动 海房沟期—兰旗期—土城子期为本区中生代主要的火山喷发——沉积旋回期。海房沟早期形成一套以砾岩为主的沉积建造,晚期出现裂隙式小规模中性、中酸性火山活动,形成一套火山碎屑沉积岩;兰旗期中性火山活动强烈,形成厚达300~1200m的火山碎屑岩和熔岩堆积;在兰旗期大规模火山喷溢后,岩浆房排空引起顶盖塌陷形成洼地,快速堆积了土城子组一套巨厚的紫红色砂砾岩建造。
商亚军(1965—)女,辽宁朝阳人,工程师,学士,1987年毕业于原华东地质学院地质系岩石矿物专业,主要从事铀矿地质工作。 1.2 含矿岩系 查明的工业矿体均赋存于海房沟组地层,该组是一套正常碎屑沉积岩和火山碎屑沉积岩建造。根据岩型特征可划分为三个岩段,由下至上简述如下:①花岗质砾岩段(J2h1):根据颜色可以划分出浅色花岗质砾岩和紫红色花冈质砾岩,后者通常分布于盆地边缘,属氧化环境的产物。浅色砾岩层代表较还原环境,矿化集中于浅色砾岩层和紫色砾岩的过渡地带。该岩段厚70—110米,常夹砂岩透镜体,岩相属于残坡积相、山间洪积、冲积扇相和河床相。该岩段是434矿床的主要含矿层位。②凝灰质复成分砾岩(J2h2):火山碎屑明显增多,并向上有增加趋势,岩石结构从上至下变粗。本段岩石属于河床相和河床洼地相,上部的凝灰质砂岩属滨湖相沉积。该岩段是433矿床的主要含矿层位。③层凝灰岩、凝灰角砾岩(J2h3):顶部为条带状凝灰岩,是典型湖相产物。 以上三个岩段由下至上总的演化趋势是:碎屑岩粒度由粗变细,碎屑成分中的火山碎屑比重增大,沉积构造由厚层块状变至上部的薄层条带状水平层理。单层内厚—薄—厚—薄的韵律发育,反映该区火山碎屑岩沉积是一逐渐加强的火山间歇喷发沉积过程。整个含矿层普遍遭受不同程度的粘土化。 1.3构造 矿田内褶皱构造不发育,以单斜岩层为主。断裂构造发育,其总体格架受东西向和北东向深大断裂的控制。按其主要展布方向可分为东西向、北东向和北西向三组。①东西向构造:该组断裂规模最大,形成时间最早并多次活动。它既是干沟火山断陷盆地控盆构造又是矿田控矿构造。②北东向断裂:北东向断裂构造发育较好,主要分布于矿田的东侧。其形成时间较晚,规模较小,地表延伸500~1000米,最大2600米,倾向北西,倾角60°—85°,与矿化关系密切。③北西向断裂:该组断裂以密集的脉岩束贯入为特征,应力表现为北东——南西方向的挤压性质,构造面强烈破碎,挤压片理发育,走向300°~350°,倾向南东,倾角80°,形成时间较晚,对矿体有改造和破坏的双重作用,切穿北东向断裂,与东西向断裂构造一起构成了中生代构造体系,区域上与多金属矿化密切相关。 1.4中生代侵入岩 矿田内燕山期岩浆活动强烈,岩体侵入形式以岩株和岩脉为主,岩石类型多样。燕山早期侵入体以石盖子红色中细粒花岗岩体为代表,该岩体呈南北向分布,出露面积约5km2,北端被干沟盆地南部断裂所错断,并被海房沟组地层和安山质熔岩所覆盖。 燕山中晚期侵入岩以岩脉形式为主,其岩性为正长斑岩、石英正长斑岩、流纹斑岩、石英斑岩、闪长岩、辉绿玢岩等。它们呈北西向展布,穿插所有盖层岩石,是火山活动晚期同源侵入结果。在区域上这些脉岩与Cn、Pb、Zn等多金属矿化有共生关系。
2、矿化特征 2.1铀矿床的赋存部位及矿体特征 青龙铀矿田受响水——雹神庙东西向构造(喷发)带的控制,矿体则分布在它与北东东向分支次级构造的夹持部位(图1)。铀矿体受层位控制明显,均赋存于靠近盆地基底不整合面之上的海房沟组中。 ⑴干沟矿床及石盖子矿点的矿体严格受中侏罗系海房沟组第一岩段的浅色花岗质砾岩控制,其形态和展布均与浅色花岗质砾岩的空间分布相吻合。在含矿层的上部和底部有少量小而贫的工业矿体,且位于紫色花岗质砾岩和浅色花岗质砾岩交接部位的浅色砾岩一侧。矿体形态主要为似层状、扁豆状和透镜状,在构造附近略成卷状。此外在基底花岗质岩石的构造裂隙和复成分砾岩中也见少量铀矿化,但成为工业矿体的较少。 ⑵岭头矿床和邵杖子矿点也严格受层位控制,但主矿体赋存部位为中侏罗系海房沟组第二岩段的凝灰质复成分砾岩,在第三岩段凝灰岩和第一岩段花岗质砾岩中也有少量矿体产出。矿体形态以似层状为主,其次为透镜状和扁豆状,矿体产状与层理基本一致,但在构造带两侧的矿体常具有分支和跨层呈卷状产出。 两矿床富矿体的共同特点是:①产于构造附近,一般在构造下降盘的10——150m范围内;②产于砾岩中的砂岩和含砾砂岩夹层中,这种岩性富含有机质、黄铁矿等。 2.2矿石的矿物成分及特征 矿石的矿物成分比较简单,铀矿物为沥青铀矿,共生的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其次为褐铁矿、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砷黝铜矿、针白铁矿、赤铁矿和辉钼矿,它们的含量均很少。非金属矿物主要为石英、方解石、黏土矿物、菱铁矿和有机质等。 矿石中的铀主要以吸附状态存在,在单铀矿物中存在形式主要出现在富矿地段。主要铀矿物为沥青铀矿,还有少量的铀黑和晶质铀矿。 2.3矿石的化学组分及微量元素特征 干沟矿床和岭头矿床矿石化学分析结果如表1,可见两者有一定的差别,岭头矿床有较高
表1 干沟矿床不同品级矿石化学成分表(%) Table 1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different grade ore of Gangou deposit(%)
品级(%) 样数 SiO2 TiO2 Al2O3 Fe2O3 FeO CaO MgO MnO2 P2O5 K2O Na2O 其它 >0.3 13 66.59 0.42 15.48 0.85 2.53 1.29 0.43 0.052 0.444 3.42 3.39 5.014 0.05_0.1 10 66.75 0.43 16 1.13 1.45 1.55 0.51 0.043 0.194 3.82 3.44 4.683 <0.01 30 66.44 0.46 16.29 1.31 1.52 1.52 0.55 0.08 0.101 3.56 3.61 4.429
的SiO2和较低的Al2O3、K2O、Na2O,这可能是二者在含矿岩性上的原始差别引起的,前者主要为花岗质砾岩,后者主要为凝灰质复成分砾岩、凝灰岩。 两个矿床矿石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见表2,可见伴生元素含量均较低,无综合利用价值,属单铀型矿床。
表2 矿石微量元素含量统计表 Table2 Statistics in trace elements content of ore
矿床 Mo Cu Pb Zn Ag As Zr Y U Cr Mn Ti Ga Co Ni Yb
沟干 20.1 59.4 49.1 2312 1.25 305.2 206.7 11.4 43.4 132.8 190.7 2140 16.5 未分析 未检出
未检
出
头岭 27.3 294 29 507 未分析 1.04 738 53 65 38 230 3740 7 104 18 15.5
2.4近矿围岩蚀变 近矿围岩及矿体内广泛发育不同程度的蚀变作用,主要有粘土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红化、硅化及局部的萤石化等。 ⑴粘土化:为该矿田主要近矿围岩蚀变之一,海房沟组地层也普遍遭受了这种蚀变。粘土化对铀矿化的富集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常与显微粒状、显微莓状黄铁矿,碎片状、似条带状有机质和显微粒状沥青铀矿等密切伴生。两矿床的主要粘土矿物种类差别很大,岭头矿床发育大量迪开石和高岭石,干沟矿床则发育蒙脱石和水云母。这一现象说明干沟矿床与粘土化作用的早期阶段有关,而岭头矿床则与粘土化作用的晚期阶段有关。根据粘土矿物中存在较多的迪开石,粘土化常与碳酸盐化、红化、硅化等围岩蚀变相伴生,以及粘土矿物中含有较多的K、P、Cu、Re、Ni、Y、Be、Zn、Se等伴生元素的特点,说明大量的粘土矿物是由后期含矿的碱性热液对岩石长期改造的结果,很少是由沉积阶段形成的。 ⑵碳酸盐化:也是主要的蚀变类型之一,其产出形态有两种,一种浸染状、微粒状、团块状分布于铀矿物及含铀有机质碎片的两侧,多与铀矿化有关;另一种碳酸盐多为纯净的方解石,呈网脉树枝状、细脉状穿插切割岩石和所有的蚀变和矿化。后者在基底的盖层中也广泛发育,与铀矿化无关。与矿化有关的碳酸盐暗示了铀可能以[UO2(CO3)]2-、[UO2(CO3)4]4-络合离子的形式迁移,在适宜的地化条件下,铀先沉淀,碳酸根离子与围岩中的钙生成方解石,形成与铀伴生的碳酸盐化。 ⑶绿泥石化:为矿田近矿围岩的中等蚀变产物,多呈无色、浅绿色的叶片状和不规则状,早期主要分布于矿物粒间的胶结物中,常与粘土矿物、黄铁矿等伴生,与铀矿化关系较密切,晚期则呈似脉状充填于岩石裂隙中。 ⑷红化:主要见于岭头矿床,在干沟矿床富矿段也有所见。由针铁矿—水针铁矿等及赤铁矿呈粉末状分散于岩石胶结物中而引起,它常与硅化密切伴生。红化范围与铀矿化范围一致,同样具有穿层跨相的现象。空间上与铀矿化密切相关的红化是许多铀矿床——特别是热液型铀矿床的特征蚀变,可以解释为以六价形式搬运的铀遇还原环境被还原为四价铀沉淀,同时二价铁被氧化成三价铁沉淀下来: [UO2]2++2Fe2+→UO2↓+2Fe3+ ⑸硅化:分布较局限,在岭头矿床矿化凝灰岩中较为强烈。大量的微晶石英穿插胶结岩石构成假角砾构造是其最显著的宏观特征。靠矿脉处硅化愈强烈,岩石愈致密坚硬。化学成分上,矿化凝灰岩的SiO2含量可达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