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受众心理角度分析黄色新闻产生的社会影响

  • 格式:doc
  • 大小:72.00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名称:学年论文

从受众心理角度分析黄色新闻产生的社会影响

学院:文法学院

班级: 108611

学号: 105080640027

姓名:冯欣然

成绩:

从受众心理角度分析黄色新闻产生的社会影响

冯欣然

南阳理工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 10级

摘要:由于受众的认知心理、好奇心理、遵从心理和攻击心理的影响,受众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新闻媒体的影响和煽动。而受众也根据自己的信息需要、娱乐需要、社会关系需要、精神和心理需要选择所要接受的新闻。受众会反过来影响新闻的内容。也就是媒介和受众是相互影响,相互发展的。本文就从受众选择性的接受新闻和新闻对受众的影响的两大方面论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黄色新闻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原因。

关键字:黄色新闻新新闻时代普利策赫斯特受众心理

黄色新闻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美国新闻史上,源自19世纪末美国两位著名报业大亨威廉·赫斯特与约瑟夫·普利策的竞争。在这场战争中记者华德曼将两报的新闻报道风格戏称为“黄色新闻”,很快被人们接受并沿用至今,成为专门的新闻学学术用语。

黄色新闻,或黄色新闻学,是新闻报道和媒体编辑的一种取向,指极度夸张及捏造情节的手法来渲染新闻事件,尤其是关于色情、暴力、犯罪方面的事件。达到耸人听闻,进而扩大销售量目的的新闻报道。媒介和受众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关系,黄色新闻的影响程度之所以能如此强烈,很大程度上跟办报纸者对当时社会受众心理的正确分析离不开关系。

一、黄色新闻的影响

“黄色新闻”作为一个报道流派,虽然在漫漫新闻史中存在的时间十分的短暂,但是它对20世纪的新闻史以致后世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消极的层面上讲。第一,“黄色报纸”和“黄色新闻”因其夸大事实大报道,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新闻“真实性”的原则。第二,“黄色新闻”对于暴力、犯罪、色情方面事件的极力报道,降低了报纸在受众心中严肃的地位,让新闻报道渐渐偏离了新闻的真实原则,使报刊纯粹娱乐性质的产物。第三,“黄色新闻”对特权阶层和政界人物极近挖苦讽刺的煽动报道,增加了阶级矛盾,助长了社会的动荡和不安。第四,“黄色新闻”标榜自己站在“受压迫者”立场上发表的评论和报道助长了暴力运动。

虽然“黄色新闻”带来的消极一面不可忽视,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黄色新闻”运动在一定程度上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第一,俏皮新颖的报道手段,扩大了传播效应,推动了报业的发展。在“黄色新闻”风潮的影响下,1870年至1900年期间,全美报纸数目增加了3倍,每天的销售量增加了两倍。据统计,1880年全美报纸有7000家,到90年代增至12000家。第二,“黄色新闻”写作手法和印刷方式等新闻业务上的变革,让报纸的版面变得更加活跃,增强了媒体对民众的吸引力,这一点为现代纸质平面媒体所承袭。第三,“黄色新闻”浪潮带来的商业成功使其获得了独立的经济地位,为报纸的真正独立提供了经济前提。二、对当时受众认知心理的分析

认知心理指受众普遍存在的,寻求信息的心理现象。寻求信息的目的,是减少或消除周围环境的不确定性,从而更好的生存和发展。

1860年的美国城市化进程已相当明显,大量的移民像潮水一样涌入城市的个个角落。在19世纪90年代来临之际,美国的城市人口数已占由全国总人口数的五分之一上升到占全国人口总数的三分之。而这些来自“乡下”的工薪阶层,由于认知心理的影响,面对陌生的环境,他们急需找到自己在城市的位置。而外表与起内相比,外表总是会人给强烈的第一印象。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更像是“城市人”,他们对关于城市信息的需求值也是最为强烈的。

此时的《世界报》审时度势,紧紧抓住这一群体的认知心理特征,迅速的增加了报纸的“实用性”。开始对城市风俗习惯,社交礼仪和城市大事件进行了报道。也就是在这时报纸上首次出现了“女性咨询专栏”,专门介绍譬如如何正确递名片这样为人处世的礼节。虽然这些与工人阶级和住在廉价房的穷苦大众来说没有太大的联系,但却能给他们描绘出美好的梦想。城市生活的魅力就在于给人美好的憧憬,这也是大量的人口涌入城市的原因。对于不懂得如何在城市体面生活的外来人口来说,当时的《世界报》算是一剂良药。

像《世界报》这样以扩大受众群体为目标的报社来说,面对城市人口构成的演变和受众需求改变,报纸内容的变化和革新是必须的。这样的改变方式带来的结果是报纸的“娱乐”功能在不知不觉悄悄增强。需求影响供给,由此报纸的“娱乐性”和“实用性”就同漩涡一样在日后不断的增强扩大。

三、利用受众的好奇心理

好奇心理也称喜新心理。与认知心理密切相关,人们总是乐于接受反常的、新奇的、罕见的讯息。除了讯息内容的新鲜、奇特外,讯息形势如遣词造句、图

文搭配、篇章结构等方面的创意,也影响着受众对信息的期待。

19世纪80年代的城市生活相对于30年代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交通的发展。公共马车,铁路,有轨电车地铁应运而生,更多的人可以解放双眼和双手在车上阅读。与之前小字号的报纸相比,当时的报纸的字号被加大,文章的标题也与正文区别开来,用粗体和更大的字体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在19世纪末和70年代《纽约时报》和《芝加哥时报》都相继尝试了粗体大字的通栏标题。而在标题撰写上,更是运用煽动性和夸张的手法来达到吸引读者的目的,例如当时一家阿肯色报纸就以“巧克力滴血”(Chocolate Drops)为题报道了对黑人滥用私刑的事件。当时夸张、耸动的文章标题随处可见,游走城市街头的报童,仅凭借大声的吆喝标题就可以吸引受众购买。

与标题相应变化的还有报纸的插图和新闻的内容。19世纪90年代来临之际,报业里的点式着色法日趋成熟,普利策旗下的《世界报》也借此技术创造了著名的“黄小子”连环漫画。仅有几根头发、没有牙齿,穿着一件又长又大的黄色衣服“黄小子”,对当时的时事新闻发表观感,迅速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风趣夸张的漫画和形象“写实”的插图大大吸引了受众的兴趣,甚至有些报纸在头版刊登有标题和插画。

的在新闻内容选择方面,“黄色报纸”也专挑耸人听闻的新闻事件进行报道,甚至制造骇人的假新闻。在美西战争中赫斯特曾对驻在古巴的记者发过这样的电报“请留在那里。你为我提供插图画面,由我来提供战争。”虽然这段话事实并没有发生,只不过是杜撰和传言而已,由此可以看出当时媒体为吸引读者的注意在发挥诽谤和重伤方面的能力。

黄色报纸在19世纪之最后的几年达到了发展的顶峰,各家报纸的之间的恶意竞争,让报纸这种杜撰,夸大的趋势愈演愈烈。

极具煽动性的语言,大字号的标题、对不正当财富和政客的恶意攻击在达到吸引更多受众的同时,也影响到了社会的安定。美西战争、麦金莱总统遇刺这些事件都跟“黄色新闻”这样煽动性的语言和夸大事实的特点分不开关系。

四、总结

“黄色新闻”风潮是偶然事件产生的必然产物,并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星腥性”为基调的那些低俗小报。现在英国《太阳报》和德国的《图片报》虽然是在“黄色新闻”风潮的产物,但是绝不能等同于19世纪的“黄色报纸”。

“黄色新闻”在新闻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它体现了媒体对社会和舆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