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纲要大纲.docx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纲要大纲.docx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纲要大纲.docx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纲要大纲.docx

蚌埠医学院

《医学影像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医学影像学

英文名称: Medical Imaging

课程类型:专业主干课程

总学时: 68理论课学时:34实验学时:34

适用对象:临床医学本科、麻醉医学专业本科

课程简介: 20 世纪 70-80 年代后,医学影像学发展非常迅速,医学影像学设备不断更新,检查技术不

断完善,相继出现了超声成像、X 线计算机体层成像、磁共振成像和发射体层成像等多种成像技术。

介入放射学技术的兴起,开创了医学影像学发展的新局面,形成了集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学为

一体的诊治并存的新模式,促进了临床医学的发展。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医学影像学是通过影像研究人体解剖结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进行诊断的一门临床学科;随

着CT、MRI、 DSA等新成像技术的应用,本学科的内容更趋丰富。通过对这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

在今后其它医学临床课程的学习、临床实习、研究工作中,对本专业有一个较完整的概念。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1)了解各种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图像特点;了解普通X 线、超声、 CT、MRI、 DSA及介入放射学的价值和限度,以便正确应用;(2)熟悉各系统的正常影像

学表现;熟悉各系统常见疾病的临床与病理;( 3)掌握对图像的观察、分析与诊断方法;掌握各系

统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掌握各系统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与鉴别诊断。

医学影像学与其他学科如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等具有密切而有机的联系。因

此,学生必须具备以上的基础知识。

本专业理论教学与临床示教片实验教学相结合,均在课堂完成。

二、教学基本要求

各系统或器官的影像诊断学内都分别介绍了 X 线、超声、 CT 及 MRI 的检查方法、影像的观察与分析、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和鉴别诊断等内容。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常见病、多发病典型影像学表现

与诊断,目的是通过这些介绍让学生了解不同成像技术的诊断价值与限度,便于比较、优选和综合

应用;熟悉对图像的观察、分析和综合诊断的思维方法,使学生能够在临床实践中正确掌握各系统

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能正确运用医学影像学的知识打下较为坚实

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理论与实验相结合)

第一篇影像诊断学

第一章影像诊断学总论

第一节X线成像

【掌握】 1、 X线的特性。

2、 X线图像的特点。

3、医学影像学的定义。

2、 X线检查方法的价值、限度及临床应用。

【熟悉】 1、 X线的产生及成像的基本原理。

2、 DR、 DSA的成像基本原理及临床应用。

【了解】 1、医学影像学的发展简史、当前地位及前景。

2、 X线检查中防护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X现计算机体层成像(CT)

【掌握】 1、 CT图像的特点。

2、 CT检查方法的价值、限度及临床应用。【熟悉】 1、 CT成像的基本原理。

2、 CT检查技术、 CT新进展与临床应用。【了解】 1、 CT机器的基本结构与设备。

2、 CT的发展简史、当前地位及前景。

第三节超声成像(超声医学中讲授)

【掌握】 1、超声声像图的特点。

2、超声检查方法的价值、限度及临床应用。【熟悉】 1、超声成像的基本原理。

2、超声检查技术、CT新进展与临床应用。【了解】 1、超声机器的基本结构与设备。

2、超声的发展简史、当前地位及前景。

第四节磁共振成像( MRI)

【掌握】 1、 MRI图像的特点。

2、 MRI检查方法的价值、限度及临床应用。【熟悉】 1、 MRI成像的基本原理。

2、 MRI检查技术、新进展与临床应用。

【了解】 1、 MRI的基本结构与设备。

2、 MRI检查禁忌症。

3、 MRI 的发展简史、当前地位及前景。

第五节不同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比较与综合应用【掌握】各种成像技术的优势和限度。

【熟悉】不同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范围及检查方法选择。【了解】医学影像学新技术进展。

第六节图像的观察和分析与影像诊断原则

【掌握】医学影像诊断原则。

【了解】医学图像的观察方法和分析步骤。

第七节影像检查的申请和影像诊断报告的应用【熟悉】开具影像检查申请单。

【了解】影像诊断报告的应用。

第八节图像存档和传输系统与信息放射学

【掌握】 1、 PACS的概念。

2、PACS的价值。

【熟悉】 PACS的临床应用。

【了解】 PACS的基本原理与结构。

第九节分子影像学

【掌握】分子影像学概念。

【熟悉】分子影像学的作用和应用范围。

【了解】分子影像学最新进展。

第二章中枢神经系统

2、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疾病(如颅脑外伤、脑血管疾病、颅内肿瘤、椎管内肿瘤及脊髓损

伤等)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熟悉】 1、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像学检查技术的优选原则。

2、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影像学表现。

3、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病理。

【了解】 1、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像学检查技术。

2、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临床。

第三章头颈部(自学)

【掌握】 1、头颈部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2、头颈部常见疾病(如视神经母细胞瘤、眼眶骨折、鼻窦炎症、肿瘤、鼻部与鼻窦外伤、

鼻咽部肿瘤等)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熟悉】 1、头颈部的影像学检查技术的优选原则。

2、头颈部的正常影像学表现。

3、头颈部常见疾病的病理。

【了解】 1、头颈部的影像学检查技术。

2、头颈部常见疾病的临床。

第四章呼吸系统

【掌握】 1、肺与胸膜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2、肺与胸膜常见疾病(如肺炎、肺脓肿、肺结核、肺肿瘤、胸腔积液、气胸、液气胸、纵

隔原发肿瘤等)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熟悉】 1、肺、胸膜与纵隔的影像学检查技术的优选原则。

2、肺、胸膜与纵隔的正常影像学表现。

3、肺、胸膜常见疾病的病理。

【了解】 1、肺、胸膜的影像学检查技术。

2、肺、胸膜常见疾病的临床。

第五章循环系统

【掌握】 1、心脏与大血管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2、心脏与大血管常见疾病(如: 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伴二尖瓣狭窄、房间隔缺损、法洛四

联症、中~大量心包积液等)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熟悉】 1、心脏与大血管的影像学检查技术的优选原则。

2、心脏与大血管的正常影像学表现。

3、心脏与大血管常见疾病的血液动力学改变特点。

4、风湿性心脏病伴二尖瓣关闭不全、缩窄性心包炎及主动脉夹层的影像学表现。

5、心脏与大血管常见疾病的病理。

【了解】 1、心脏与大血管的影像学检查技术。

2、心脏与大血管常见疾病的临床。

第六章消化系统与腹膜腔

第一节急腹症

【掌握】 1、急腹症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2、单纯性小肠梗阻、胃肠道穿孔影像学表现和鉴别诊断。

【熟悉】 1、急腹症的影像学检查技术的优选原则。

2、腹部平片的正常影像学表现。

3、肝脾肾损伤的影像学表现。

【了解】 1、急腹症的影像学检查技术。

2、急腹症的临床与病理。

第二节食管与胃肠道

【掌握】 1、食管与胃肠道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2、食管与胃肠道常见疾病(如食管静脉曲张、食管癌、胃与十二指肠溃疡、胃癌、肠结核、结

肠癌、结肠息肉等)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熟悉】 1、食管与胃肠道的影像学检查技术的优选原则。

2、食管与胃肠道的正常影像学表现及变异。

3、食管与胃肠道常见疾病的病理。

【了解】 1、食管与胃肠道的影像学检查技术。

2、食管与胃肠道常见疾病的临床。

第三节肝脏、胆系、胰腺、脾脏

【掌握】 1、肝胆胰脾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2、肝胆胰脾常见疾病(如肝海绵状血管瘤、肝囊肿、肝脓肿、原发性肝癌、肝转移瘤、脂

肪肝、肝硬化、胆囊癌、胆系结石、胰腺炎、胰腺癌等)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熟悉】 1、肝胆胰脾的影像学检查技术的优选原则。

2、肝胆胰脾的正常影像学表现及变异。

3、肝胆胰脾常见疾病的病理。

【了解】 1、肝胆胰脾的影像学检查技术。

2、肝胆胰脾常见疾病的临床。

第七章泌尿生殖系统与腹膜后间隙(自学)

【掌握】 1、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疾病(肾积水、肾囊肿、多囊肾、肾结石、肾肿瘤,前列腺增生、子宫肌瘤及卵巢囊肿等)的的影像学表现与鉴别诊断。

【熟悉】 1、泌尿生殖系统的影像学检查技术的优选原则。

2、泌尿生殖系统正常影像学表现。

3、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疾病的病理。

【了解】 1、泌尿生殖系统的影像学检查技术。

2、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疾病的临床。

第八章乳腺(自学)

【掌握】乳腺常见病(如: 乳腺癌、纤维腺瘤、小叶增生症等)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熟悉】乳腺的正常影像学表现和基本病变的影像学特征。

【了解】 1、乳腺的各种影像检查技术及合理应用原则。

第九章骨关节与软组织

【掌握】 1、骨关节与软组织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2、骨关节与软组织常见疾病(如骨外伤、急慢性化脓性骨髓炎、骨结核、骨巨细胞瘤、骨

肉瘤、关节外伤、关节感染、慢性关节病等)的影像学表现。

3、良、恶性骨肿瘤的影像学鉴别诊断。

【熟悉】 1、骨关节与软组织的影像学检查技术的优选原则。

2、骨关节与软组织的正常影像学表现。

3、骨关节与软组织常见疾病的病理。

【了解】 1、骨关节与软组织的影像学检查技术。

2、骨关节与软组织常见疾病的临床。

第十章儿科影像学(自学)

【掌握】 1、儿科影像学相关系统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2、儿科影像学常见疾病(如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呼吸道异物、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肠

套叠、先天性巨结肠、肾母细胞瘤、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等)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

断。

【熟悉】 1、儿科的影像学检查技术的优选原则。

2、儿科的正常影像学表现。

3、儿科常见疾病的病理。

【了解】 1、儿科影像学相关系统影像检查方法、检查前准备和检查中的注意事项。

2、儿科常见疾病的临床。

第二篇介入放射学

第十一章介入放射学总论

【掌握】 1、介入放射学定义、分类。

2、血管栓塞术的临床应用。

【熟悉】 1、血管介入和非血管介入基本技术的概念和应用。

2、介入放射学常用影像监视设备。

【了解】介入放射学常用器材和药品。

第十二章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

【掌握】急性出血性疾病的介入治疗。

【熟悉】 1、门静脉高压症的介入治疗方法。

2、颅内血管性疾病的介入治疗。

【了解】 1、主动脉疾病、静脉血栓性疾病的介入治疗。

2、布加综合症的定义和介入治疗方法。

第十三章非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

【掌握】胆道梗阻的介入治疗方法和适应症、禁忌症、并发症。

【熟悉】 1、消化道梗阻的介入治疗适应症与禁忌症。

2、囊肿与脓肿的介入治疗方法。

【了解】 1、椎间盘突出的介入治疗。

2、气管及支气管狭窄的介入治疗

第十四章良恶性肿瘤的介入治疗

【掌握】 1、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的治疗方法及适应症、禁忌症、并发症处理

2、肺癌的介入治疗并发症及防治。

【熟悉】 1、肝癌的其他介入治疗方法。

2、肝血管瘤、子宫肌瘤的介入治疗原理及方法。

【了解】 1、胰腺癌的介入治疗方法。

2、盆腔肿瘤的介入治疗方法。

第三篇超声医学

【掌握】 1、超声波的概念及超声成像的基本原理。

2、超声诊断的临床应用和超声图像方位的识别。

3、肝胆胰脾常见疾病(原发性肝癌、肝转移瘤、肝硬化、、肝囊肿、肝脓肿、胆囊息肉、

胆囊结石及胰腺癌等)的超声表现。

4、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疾病(肾积水、肾结石,前列腺增生、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的超

声表现。

5、正常妊娠早、中、晚期胎儿器官的超声表现。

6、心脏常见疾病(如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变(二尖瓣狭窄)、房间隔缺损、法乐四

联症及心包积液等)的超声表现。

【熟悉】 1、肝胆胰脾正常超声表现。

2、泌尿生殖系统正常超声表现。

3、心脏正常超声表现。

【了解】 1、肝胆胰脾的超声检查技术。

2、泌尿生殖系统的超声检查技术。

3、心脏超声检查技术。

4、超声实验报告的正确书写格式。

5、超声图像的解读。

四、课外习题及课内讨论

1、 X 线照片上发现异常影像后,如何进行分析。

2、怎样划分肺野及纵隔。

3、肺纹理、肺野及肺门的定义是什么。

4、大叶性肺炎的影像学表现。

5、原发性肺结核及急性粟粒型肺结核的影像学表现。

6、气胸与液气胸的的影像学表现。

7、中央型肺癌的影像学表现。

8、周围型肺癌的影像学表现。

9、 X 线胸部后前位、右前位、左前位、左侧位心影的正常表现。

10、风湿性心脏病伴有单纯二尖瓣狭窄的X 线表现。

11、房间隔缺损的X 线表现。

12、法洛四联症的影像学表现。

13、中 - 大量心包积液的影像学表现。

14、儿童骨骼的X 线特点。

15、骨折的定义、分类、愈合的过程。

16、急性、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X线表现。

17、脊椎结核的影像学表现。

18、骨肿瘤的诊断原则。

19、骨肿瘤的基本影像学特征与病理学基础。

20、骨巨细胞瘤的X 线表现。

21、骨肉瘤的影像学表现。

22、退行性骨关节病的临床与影像学表现。

23、胃良恶性溃疡的鉴别诊断。

24、食管静脉曲张的形成及与食管癌的影像学鉴别诊断。

25、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的分型与影像学表现。

26、肠结核的分型与X 线表现。

27、胃肠道穿孔的常见原因及其X线表现。

28、单纯性机械性肠梗阻的X 线表现。

29、原发性肝癌与肝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鉴别诊断。

30、颅脑正常X 线、 CT、MRI 表现。

31、硬膜外、硬膜下出血的影像学表现。

32、脑膜瘤影像学表现。

33、良、恶性星形细胞瘤的CT 与 MRI诊断与鉴别诊断。

34、椎管内肿瘤的按部位分类及各部位的常见肿瘤。

35、介入放射学的定义、分类与范畴。

36、栓塞物质的分类、临床应用及特点。

35、介入放射学的定义、分类与范畴。

36、栓塞物质的分类、临床应用及特点。

37、血管栓塞术的临床应用。

38、急性动脉出血性疾病的血管造影表现。

39、胆道梗阻的介入治疗方法和适应症、禁忌症、并发症。

40、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的治疗方法及适应症、禁忌症、并发症处理。

41、超声波的概念及超声成像的基本原理。

42、肝胆胰脾常见疾病(原发性肝癌、肝转移瘤、肝硬化、、肝囊肿、肝脓肿、胆囊息肉、胆囊结石

及胰腺癌等)的超声表现。

43、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疾病(肾积水、肾结石,前列腺增生、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的超声表现。

44、正常妊娠早、中、晚胎儿器官的超声表现。

45、心脏常见疾病(如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变(二尖瓣狭窄)、房间隔缺损、法乐四联症及心包

积液等)的超声表现。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讲授式为主,辅以讨论式、互动式、练习式、提问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影像示教片。

六、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章节教学内容理论讲授学时实验学时小计

第一篇影像诊断学

第一章影像诊断学总论448

第二章中枢神经系统448

第四章呼吸系统448

第五章循环系统448

第六章消化系统与腹膜腔448

第九章骨关节与软组织448

第二篇介入放射学448

第三篇超声医学6612

含总论、心脏及腹部

合计343468

七、考核方式

成绩由理论成绩和平时成绩共同组成。理论考核采用笔试闭卷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60-70 %;平时成绩包括考勤和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40 %。

八、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教材:《医学影像学》(第七版),白人驹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年 3 月

参考书:《医学影像诊断学》(第三版)白人驹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年 8 月

九、本大纲主要起草人、审阅人

主要起草人:朱广辉、陈守康、许红、张艳等

审阅人:张俊祥

医学影像学系放射学教研室

蚌埠医学院课程教学大纲执行审批表

大纲名称《医学影像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适用专业临床、麻醉医学专业本科总学时数68

编制单位医学影像学系放射学教研室编制时间

教研室意见

教研室主任:

年月日

系、部意见

系、部(院)主任:

年月日

教务处意见

教务处处长:

年月日

影像专业-《医学影像技术学》课程基本要求和教学大纲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5 课程名称: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 英文名称: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课程类型:专业课 总学时:90学时讲课学时:54学时实验(上机)学时:36学时 学分:6学分 适用对象:医学影像专业 选修课程:电子学,医用物理学,影像诊断学等 基本要求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理论学科之一,就学科本身而言,介入放射学的范畴就非常广泛。根据当前我国医学教育的发展及我院五年制本科教学的实际情况,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总学时为90学时,教学内容包括:X线检查技术、医用X 线诊断装置、胶片冲洗原理及乳腺摄影、CT线检查技术、MRI检查技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其中安排56学时理论讲授和34学时实验实习。 学生应当通过听理论课和自学,掌握上述各章的基本内容,并通过实习课学会应用理论知识分析试验结果,并争取学习一定的实验方法。 本大纲根据第2版全国高等医药院校《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人民卫生出版社)教材编写,本着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便于同学学习。由于当代科技的突飞猛进,知识更新不断加快,教师可在完成大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结合本专业的发展适当介绍相关研究领域的某些新理论、新进展,供同学参考。 第二章X线检查技术 一、课程的教学目标 X线检查技术是一门应用X线检查设备,对病人进行检查并获得影像诊断医生所需资料的检查技术,X线检查技术在医学影像学中,是一门既有较系统的理论又实用性很强的分支学科。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们对传统X线摄影技术、现代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y, CR)技术与数字X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技术,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培养和提高本专业学生的影像职业技能的综合素质。二、教学基本要求

语言学纲要期末复习重点整理

1、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中国、印度、希腊—罗马。 最初的语言学是是为了给遗留下来的政治、哲学、历史、宗教、文学等古典文献作注解,而不是探索语言的规律。这时候的语言学还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2、语言符号的特点 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的特点。 (1)任意性是指语言符号的声音形式和意义内容的结合是任意的,二者没有必然联系。比如:粤方言中读“人”,读作[zen],新会话读作[ng? n],开平话有的读作[ng? n] 、[ngin],台山话读作[ngin],闽南话读作[n^ng],但是表达的意义是一样的。 (2)线条性指的是语言符号的能指在时间上呈线性排列。在交际过程中,语言符号只能一个跟着一个按时间顺序出现,形成延续的线性序列,绝不可能在同一时间说出两个符号。如:“庄”的语音形式就是由zh-u-a-ng四个音素依次出现而形成的。 3、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1)组合关系是指构成线性序列的语言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即两个或两个以上同一性质的结构单位(例如音位与音位、词与词等等),按照线性的顺序可以前后连接起来的横向关系。 (2)聚合关系是指同一结构内相同位置上可以互相替换的语言成分之间的纵向关系。即在语言的组合结构的某一个位置上能够互相替换的几个具有相同作用(组合能力)的单位符号之间的关系。 (3)不仅各级语言符号处在这两种根本的关系之中,构造符号的音位和意义同

样也处于这两种关系之中。 4、语音四要素 (1)音高:声音的高低,取决于发音体(人的发音体是声带)的振动频率。音高在语言中的作用:构成声调和语调。 (2)音强:声音的强弱,取决于发音体振幅的大小。对于语音而言,就是由发音时用力的大小决定的。音强在语言中的作用:构成语调、轻重音。 (3)音长:声音的长短,取决于发音体振动持续时间的长短。音长变化在许多语言中有区别意义的作用。音长在语言中的作用:构成长短音、轻音。如英语中的pool[pu:l](水池)与pull[pul](拖、拉)。 (4)音质:一种声音区别于其他声音的个性或特征。它决定于声波振动的形式。音质的不同主要与三个方面的因素有关:发音体、发音方法和共鸣器的形状有关。 5、音位、语流音变、音位变体 (1)一种语言中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作用的最小的语音单位,是针对某种语言而言的。音位是从语音的社会属性的角度划分的单位。 (2)确立音位的原则 ①对立原则:凡是处于对立关系中并能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几个音素归纳为不同的音位。例如:在汉语普通话中:[p][p‘][t][t‘]几个音素是对立关系确立的不同的音位; ②互补原则:处于互补关系的音素不能起到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可以归纳为一个音位。例如:英语中的[p]和[p‘],汉语中的[a][A][ɑ]等 ③相似原则:但并不是处于互补关系中的音素都可以归纳为一个音位,还要考虑语音相似原则:例如:在普通话中,[t]只出现在音节的开头,[?]只出现在音节末

语言学概论教学大纲

《语言学概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代码:101012191。 2.课程中文名称:语言学概论。 3.课程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Linguistics。 4.课程总学时数: 36 ,其中理论环节学时数: 28 ,实验实践环节学时数: 8 。 5.课程学分数: 2 。 6.授课对象: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类)四年制本科。 7.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语言学概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类)四年制本科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讲授关于人类语言的本质、结构、发展、分类以及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文字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论水平和语言分析能力,为今后从事语言教学和语言研究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学习本课程应达到的目标:通过学习,初步树立科学的语言观,掌握普通语言学的基本理论,提高分析语言现象的能力。为此,在教学中有以下几点基本要求: 1.在介绍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着重拓宽知识面,同时进一步论证、阐述基础理论,并加以延伸、扩展。 2.要多用实例传授现代语言的分析方法,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语言问题的能力。阐述概念和理论时要避免抽象的演绎。 3.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学习中要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紧密结合语言实际,多分析,多做思考练习题,以求透彻理解,掌握有关知识。 三、学时分配

四、课程主要内容 第一章语言与语言学 【本章教学目的、要求】: 一、了解动物的“语言”与人类的语言的区别; 二、正确认识语言的性质; 三、了解语言的社会功能和思维功能; 【本章教学重点、难点】: 一、语言和言语的区别及联系 二、语言的性质(符号性、系统性) 三、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本章节主要教学要点】: 第一节语言是人类特有的 一、人类的语言和动物的“语言”的区别 1.功能开放 2.构造灵巧 3.习得 二、关于语言产生的假说

五年制《医学影像学》教学指导大纲

五年制《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 刖言 “医学影像学”包括X线、DSA CT MR、DSA介入、超声和丫闪烁摄影等,是一门独立而成熟的学科。超声另编,丫闪烁摄影等在其他学科讲授,但在总论中应予介绍,使学生有完整的概念。 放射诊断学是利用放射线进行疾病诊断的一门学科。本教材主要是X线诊断,顺应医学影像学 的发展,增加了有关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CT、磁共振(MRD诊断和介入放射学等内容的比重,并介绍近年来发展的信息放射学。 学生学习的重点是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内容以三基即总论、各系统的正常X 线、CT MR表现和基本病变X线、CT MR表现为主,并适当编入部分疾病的X线、CT MRI 诊断,以保持本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 课堂讲授与见习的比例为2:1(36:18)第一篇总论 [目的要求] 一、掌握X线、CT MR诊断学应用原理和概况。 二、熟悉常用的X线、CT MR检查方法及其在临床工作中的正确使用。 三、了解X线、CT MR诊断的方法、原则、价值、限度和地位。 四、了解数字化X线成像、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信息放射学的基本原理与临床应用。 [教学时数]理论课:3学时。 [教学内容] 阐明“医学影像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成熟的临床学科,主要包括X线、超声、CT MR、丫闪烁摄影诊断及介入放射学等。目前,本学科重度讲授X线、CT MR诊断和介入放射学。X线诊断学是应用X线的特性通过摄影研究人体解剖结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进行诊断的一门临床学科。 第一章X线成像 第一节X线成像 一、X线的产生和特性 1)X线产生的三个基本条件 2)X线的特性:穿透性、感光性、荧光作用、电离作用 二、X线成像基本原理

语言学纲要 期末复习资料(题库)

语言学概论试题(1) 一、填空15% 1、语言中最单纯、最常用、最原始和最能产的词是根词。 2、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文字是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 3、我国古代学者为读懂古书而建立的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组成了我国的语文学,通称为“小学”。 4、英语属于印欧语系的日耳曼语族的西部语支。 5、语音可以从生理角度分析它的产生方式,从物理角度分析它的表现形式(传递过程),从社会功能角度分析它的功能作用。 6、是否能够独立(自由)运用,是区分词和语素的根本特点。 7、现代大多数国家的拼音文字的字母,大多直接来源于拉丁字母。 8、具有不同功能的三种最基本的语法单位是语素、词、句子。 9、语言发展的主要特点是渐变性和不平衡性。 10、我国宪法(1982年)第19条明确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二、选择题10% 1 、中国的传统语文学研究的薄弱环节是(D ) A、文字学B、语音学C、词汇学D、语法学 2、汉语属于(B ) A、屈折语B、词根语C、多式综合语D、粘着语 3、一种语言中数量最少的是(B ) A、音素B、音位C、语素D、音节 4、文字的前身是(C ) A、结绳记事B、手势C、图画记事D、实物记事 5、派生词中包含(B ) A、词尾B、词根C、虚词D、根词 6、语音和语义结合的最小的语言单位是(C ) A、音素B、义素C、语素D、音位 7、汉语单词“忽然”出现的位置是(C ) A、主语位置B、谓语位置C、状语位置D、定语位置 8、以下各种语言变体中,属于社会方言的是 (D ) A、土话B、客家话C、客套话D、黑话 9、下列语素中属于自由语素的是(C ) A、初B、视C、人D、民 10、在语言结构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具有某种相同作用的各个单位之间所形成的关系叫(D ) A、转换关系B、组合关系C、层级关系D、聚合关系 三、名词解释20% 1、专语语言学: 以具体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 2、组合关系: 指两个以上相连续的语言符号组合而成的线性关系。 3、语流音变:语流中的某些音由于相互影响而发生临时性的变化,这种变化就叫语流音变。 4、语义场: 由具有某些共同义素的一群词类聚而成的场。 5、语法范畴: 把同一性质的语法意义综合和概括所形成的语法意义的类别 四、试以国际音标标出下列各词的读音10% 1、优秀 2、维持 3、宏观 4、精神 5、离开 五、用义素分析法分析下列各组词9% 瞻仰[+用眼+往一定方向+崇敬地] 1、{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

蚌埠医学院 医 学 影 像 学》课 程 教 学 大 纲 课程简介: 20 世纪 70-80 年代后,医学影像学发展非常迅速,医学影像学设备不断更新,检查技术 不断完善,相继出现了超声成像、 X 线计算机体层成像、磁共振成像和发射体层成像等多种成像技 术。介入放射学技术的兴起,开创了医学影像学发展的新局面,形成了集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学为 一体的诊治并存的新模式,促进了临床医学的发展。 一、 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医学影像学是通过影像研究人体解剖结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进行 诊断的一门临床学科;随 着CT 、MRI 、 DSA 等新成像技术的应用,本学科的内容更趋丰富。通过对这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在 今后其它医学临床课程的学习、临床实习、研究工作中,对本专业有一个较完整的概念。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 1)了解各种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图像特点;了解普通 X 线、超声、 CT 、MRI 、 DSA 及介入放射学的价值和限度,以便正确应用; (2)熟悉各系统的正常影像 学表现;熟悉各系统常见疾病的临床与病理; ( 3)掌握对图像的观察、分析与诊断方法;掌握各系 统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掌握各系统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与鉴别诊断。 医学影像学与其他学科如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等具有密切而有机的联系。因 此,学生必须具备以上的基础知识。 本专业理论教学与临床示教片实验教学相结合,均在课堂完成。 二、教学基本要求 各系统或器官的影像诊断学内都分别介绍了 X 线、超声、 CT 及 MRI 的检查方法、影像的观察与 分析、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和鉴别诊断等内容。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常见病、多发病典型影像学表现 与诊断,目的是通过这些介绍让学生了解不同成像技术的诊断价值与限度,便于比较、优选和综合 应用;熟悉对图像的观察、分析和综合诊断的思维方法,使学生能够在临床实践中正确掌握各系统 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能正确运用医学影像学的知识打下较为坚实 的基础。 、教学内容及要求(理论与实验相结合) 第一篇 影像诊断学 第一章 影像诊断学总论 第一节 X 线成像 【掌握】 1、 X 线的特性。 2、 X 线图像的特点。 3、医学影像学的定义。 2、 X 线检查方法的价值、限度及临床应用。 【熟悉】 1、 X 线的产生及成像的基本原理。 2 、 DR 、 DSA 的成像基本原理及临床应用。 【了解】 1、医学影像学的发展简史、当前地位及前景。 2、 X 线检查中防护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 X 现计算机体层成像( CT ) 【掌握】 1、 CT 图像的特点。 2、 CT 检查方法的价值、限度及临床应用。 【熟悉】 1、 CT 成像的基本原理。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医学影像学 英文名称: Medical 课程类型: 专业主干课程 总学时: 68 理论课学时: 34 适用对临床医学本麻醉医学专业本科 实验学时: 34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版)复习资料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版)复习资料 一、语言学纲要期末复习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复习语言学概论课程,总的要求是:弄清楚基本概念的准确含义,抓住重点,全面复习。“语言学概论”是语言学方面的一门基础课,重点讲授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是我们今后进一步学习本科阶段的其它语言类课程和撰写语言方向毕业论文的理论基础,在整个专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现在这门课的学习即将结束,要进行复习考试,弄清楚基本概念的准确含义自然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这一点做到了,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掌握也就不会有什么大的障碍。复习的时候应抓住重点,就是要根据我们的考核说明规定的重点进行复习;但“抓住重点”不是“只学重点”,而是要通过重点问题的复习达到全面复习的目的,不要自己从主观愿望出发来划定复习范围。复习的总要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吃透内容要点 复习不但要掌握比较重大的要点,弄清楚各个章节的框架结构,对各个重点内容的要点也要非常熟悉,每个要点要求都能展开阐述,比如基本词汇的特点,什么是全民常用,什么是稳固,什么是有构词能力,这些特点相互之间是怎样影响的,都必须能结合实例说出个所以然来。如果复习不全面不细致,理解问题不深入透彻,遇到这样的问题恐怕就只能是干巴巴的条款了,那样是很难取得优异成绩的,也不符合本课程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三基”的要求。 第二,掌握常用的名词概念 专门就名词概念提出复习要求,这是因为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名词概念是一门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科知识的基础部分,学科体系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一系列的名词概念串连起来的。另一方面,期末试题名词解释题目还是一个考核重点,而且还占有非常重的分量。不但如此,而且在填空、选择、问答题里都要涉及重要的名词概念,至于占试题主要内容的分析题,更是离不开名词概念,否则就无从下手分析。例如:合成词、词与词的组合方式、词组的层次分析等,都涉及到名词概念。 名词概念分两个层次要求:一个层次是对名词概念要求理解其内涵,能结合问题进行分析、解释,能举例说明;一个层次名词概念主要是一些涉及到下位概念的名词,要求理解其内涵,能结合语言实际进行类别分析辨认。我们在中央电大编辑部发行的《期末复习指导》中列出了一些重点名词,复习可参考这部分内容,我们今天也重点介绍一下。 第三,弄清基本理论知识并能灵活地加以运用。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复习首先要注意把基本理论吃透。所谓吃透,就是能理解其内容,能灵活运用理论来分析问题,而不是死记硬背。当然,我们强调灵活运用,不是反对有关的记忆,一些基本知识,课程内容的框架,还是应该搞清楚,这样才能做到成竹在胸,所以复习时对所学的知识还要进行必要的梳理,比如像国际音标和元音辅音的发音特点,就必须强化记忆。 第四,加强实践练习。 本课程理论性比较强,内容比较抽象,理解、把握起来也有一定难度。要真正吃透理论

(完整word版)医学影像物理学__复习大纲整理

医学影像物理学复习整理 (四种成像技术的物理原理,基本思想等) 第一章:X射线物理 第一节:X射线的产生 医学成像用的X射线辐射源都是利用高速运动的电子撞击靶物质而产生的。 1. 产生X射线的四个条件:(1)电子源(2)高速电子流(3)阳极靶(4)真空环境 2.X射线管结构及其作用(阴极,阳极,玻璃壁) (1)阴极:包括灯丝,聚焦杯,灯丝为电子源,聚焦杯调节电流束斑大小和电子发射方向。(2)阳极:接收阴极发出的电子;为X 射线管的靶提供机械支撑;是良好的热辐射体。(3)玻璃壁:提供真空环境。 3.a.实际焦点:灯丝发射的电子,经聚焦加速后撞击在阳极靶上的面积称为实际焦点。 b.有效焦点:X射线管的实际焦点在垂直于X射线管轴线方向上投影的面积,称为有效焦点。 c.有效焦点的面积为实际焦点面积的sinθ倍。(θ为靶与竖直方向的夹角) 补充:影响焦点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答:灯丝的形状、大小及在阴极体中的位置和阳极的靶角θ有关。 4.碰撞损失:电子与原子外层电子作用而损失的能量。 5.辐射损失:电子与原子内层电子或原子核作用而损失的能量。 6.管电流升高,焦点变大;管电压升高,焦点变小。 7.a.标识辐射:高速电子与原子内层电子发生相互作用,将能量转化为标识辐射。 b.韧致辐射:高速电子与靶原子核发生相互作用,将能量转化为韧致辐射。 6.连续X射线的短波极限只与管电压有关。且与其成反比。 7.X射线的产生机制:电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X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在与物质相互作用中产生的。韧致辐射是产生连续X射线的机制。 (1)X射线的穿透作用(2)荧光作用(3)电离作用(4)热作用(5)

对外汉语语言学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教学大纲审核表

语言学概论 学时数:32 学分:2 适合范围:对外汉语专业 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 “语言学概论”是对外汉语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研究语言的性质、结构规律、演变规律以及语言与文字的关系等方面的问题。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比较系统地掌握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本课程为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论水平、进一步学习和深入研究其他语言课程奠定必要的语言理论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1.导言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学生应了解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重要地位,语言学的分类,语言学的流派;理解传统语文学与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差别;掌握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基本类别和主要功用。 2.语言的社会功能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学生应了解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语言与思维的关系;理解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是思维的最有效的工具;掌握语言的社会功能,语言和说话的关系。 3.语言是符号系统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学生应该了解什么是符号,符号的构成,人类的语言能力;理解语言符号特点的内涵,语言系统的二层性的组成规则,语言系统是人类所特有的;掌握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线条性特点,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及其相互关系,人类语言和动物语言的本质区别。 4.语音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学生应了解语音的属性,国际音标的构成特点,,语音单位的分类,发音的基本原理,音位及与音素的区别联系,音位的区别特征,音节的构成;理解元音和辅音的区别及其特点,音素与音标的关系,语音不同音质的形成原因,语音的系统性特征;掌握语音的性质和属性,元音与辅音的区别,辅音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音位及音位的划分原则,音位变体与音位的关系,分析汉语音节结构。 5.语法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学生应了解语法的结构单位,语法在语言系统中的地位,语素组合成词的规则,词类的划分依据,句式变换的重要作用,人类语言的几种结构类型;理解语法的基本规则,语法意义、语法形式和语法手段及其关系,语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 Image Diag no sis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码课程总学时71 (理论总学时32/实践总学时39) 周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学分2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必修课适用专业临床医学相关各专业 1、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见下表): 2、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各系统的正常影像学表现和常见病的基本病变影像学变化。 (二)了解影像学诊断的成像原理,诊断价值及其限度,在临床工作中的地位和发展概况。 (三)了解影像学中各种检查方法,检查前后的注意事项,及应用范围,并能在临床工作中正确使用。 (四)学会观察、分析各种影像的表现、方法和诊断原则。 3、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

本课程是一门独立而成熟的临床学科,是以解剖学、病理学、组织学为基础,同时要 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基础知识。 4、推荐教材及参考书:《临床CT 诊断学》李果珍主编《X 线诊断学》荣独山主编《CT 与 MRI 影像解剖学图谱》姜树学主编 5、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本课程考核分三部分:包括平时实习课考核、期末理论知识考核、期末实习读片考核。其中平时成绩占 10%,理论知识考核占 70%,期末实习读片考核占 20%,要求三项成绩总分相加大于 60 分为及格。 6、实践教学内容安排:本课程具有较强的临床实践性,理论与实习课课时数比约1:1.25 。理论课采用多媒体教学,配以大量的影像图像,使学生对理论知识有为直观的理解。实习课分为四部分,包括带教老师简单介绍实习内容要求、带教老师讲解见习片内容、学生独立读片及带教老师疑难解答、带教老师分析学生在阅片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重点内容做总结分析。

语言学纲要期末考试必考重点

1、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中国、印度、希腊—罗马 2、五个阶段: 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 3、语言的功能: 社会功能、思维功能 4、怎样理解语言符号的系统系? 答: 语言系统的结构: 层级体系二层装置。下层是音位,上层语素、词、句子。运转机制: 组合关系,聚合关系。 5、语言符号的特征: 任意性、线条性 6、掌握语言需要: 抽象思维能力和发音能力 7、语言的研究: 答: 从自然属性出发: 针对所有人类语言的语音研究,属于语音学研究。从社会属性出发,针对语音在某一个具体语言的系统中起什么作用的研究,属于音系学的研究, 8、"语言的四要素:

音高、音强、音长、音质 9、音位: 答:音位是从社会功能的角度划分出来的语音单位,它是特定的语言或方言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 音位变体答: 同属于一个音位的不同音素就叫做“音位变体”。音位变体又可分为“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条件变体是指出现的语音环境各不相同而又同属一个音位的两个或几个音素。自由变体是指可以在同一语音环境里出现而又不能区别意义的两个或几个音素。 1 0、"语法规则的表现形式: 组合规则、聚合规则 11、"语法单位的四级单位: 语素、词、词组、句子 12、"词缀与词根的位置关系: 答: 前缀: 粘附在词根前面的词缀。后缀: 粘附在词根后面的词缀。中缀: 插入词根中的词缀。例如: 第一中的“第“小刀子中的子 13、"组合的递归性和开放性?(简答题)

答: “递归”指的是相同的规则可以在一个结构里重复使用。语言中句子的格式和长度各不相同,而且抽象也不能使新的规则不断地衍生,这样就需要让一种规则多次起作用。语法规则实际上就是一种有限手段可以重复使用的规则。语法规则的这种递归性质,使它成为一种简明的规则,帮助人们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时举一反三,以繁驭简。 1 4、"形态的定义? 答: 在有些语言中,词与词组合是形式要发生变化。同一个词与不同的词组合就有不同的变化。这些变化形成一个聚合。叫做形态。 1 5、"语法范畴概念?包括(性、数) 答: 根据某些语法意义的共同内容,把语法意义概括为几个基本类别,这种语法意义的类就叫做“语法范畴”。语法范畴可以分为“词法范畴”和“句法范畴”两大类。主要由词的变化形式表示的语法意义就属于词法范畴。词法范畴又分为“体词属性范畴”和“谓词属性范畴”两类。常见的体词属性范畴有: (1)性; (2)数; (3)格; (4)有定和无定。常见的谓词属性范畴有: (1)时; (2)体;

对外汉语专业《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对外汉语专业《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码:010209 ◆课程总学时(理论总学时/实践总学时):48 ◆周学时(理论学时/实验学时):3 ◆学分:3分 ◆开课学期:第三学期。 二、课程性质: 《语言学概论》是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是语言理论基础课。 它从理论上探讨人类语言的本质、结构和演变的规律。主要讲授语言的普遍特征和规律,以介绍语言的共性为主,不同于以专门或具体语言为研究对象的课程,如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等。 三、适用专业与学时分配: ◆适用于:对外汉语、汉语言文学专业 ◆课程教学总学时48学时,其中授课48学时,实验0学时。

四、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1.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树立科学的语言观,获得语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并且初步具备运用语言学的科学方法分析语言现象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语言理论、进行语言研究奠定基础。 2.教学要求: ◆掌握:要求学生能够全面、深入地理解并熟练掌握所学内容,能够用其分析、设计和解答类 似问题,能举一反三。 ◆理解:要求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并且能够进行简单分析和判断。 ◆了解:要求学生能一般地认知所学内容。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理论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力求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结合练习、讨论和论文写作等方式,帮助学生系统掌握的语言学基础理论。 六、课程考试方法与要求: ◆课程考核方法为: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法。本课程学期总成绩为:作业成绩占学 期成绩的20%,课堂练习占学期成绩的10%,期末考试成绩则占学期成绩的70%。 七、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课程教材:《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著1997年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目:(1)邢福义等《语言学概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胡明扬《语言与语言学》,语文出版社2004年版。 (3)胡明扬《语言学概论》,语文出版社2000年版。 (4)[美]布龙菲尔德《语言论》,商务印书馆1985版; (5)[美]弗罗姆金、罗德曼《语言导论》,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4版; (6)卫志《当代跨学科语言学》,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版; (7)邵敬敏、方经民《中国理论语言学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版(1) (8)罗常陪等《普通语音学纲要》,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 (9)胡壮麟《语言学教程》(修订版中译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0)彭泽润等《语言理论》,中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1)王刚《普通语言学基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医学影像物理学教学大纲12版(详细)

医学影像物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医学影像物理学 学时: 80 理论/实验学时:60/20 课程属性:必修课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医学物理学 开课学期:第4学期 适合专业:医学影像学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历程和该领域的最新发展方向,掌握医学成像的主要方法和物理原理,以及医学图像质量保证和控制的物理原理,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为以后更深入地了解和有效使用医学影像设备,很好地控制医学图像的质量,正确利用医学图像进行诊断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理论课 在各章节内容中,按“了解”、“熟悉”、“掌握”三个层次要求。“掌握”是指学生能根据不同情况对某些概念、原理、方法等在正确熟悉的基础上结合事例加以运用,能够进行分析和综合。“熟悉”是指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把学过的知识加以叙述、解释、归纳,并能把某一事实或概念分解为若干部分,指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或与其它事物的相互关系。“了解”是指学生应能辨认的科学事实、概念、原则、术语,知道事物的分类,过程及变化倾向,包括必要的记忆。 重、难点用下划线表示。 一、绪论 1、课程的主要内容、性质特点、学习目的、参考书目和学习网站。

2、专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3、医学影像的发展历程。 X线成像、磁共振成像、超声成像、放射性核素成像。 教学要求: 了解医学成像技术发展概况,使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目的、学习方法、课程性质和特点,以及学时安排等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二、X射线物理 1、X射线的产生 X射线管、X射线产生的机制。 2、X射线辐射场的空间分布 X射线的强度、X射线的质与量、X射线强度的空间分布。 3、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X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系数、X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两种主要形式: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X射线的基本特性。 4、X射线在物质及人体中的衰减 单能X射线在物质中的衰减规律、连续X射线在物质中的衰减规律、X射线的滤过和硬化、混合物和化合物的质量衰减系数、化合物的有效原子序数、X射线在人体组织内的衰减。 教学要求: 掌握:掌握X射线产生的条件及机制,影响X射线强度的因素,X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两种主要形式,X射线的衰减规律, X射线的滤过与硬化。 熟悉: X射线管的焦点及焦点对X线成像质量的影响, X射线的基本特性,X射线量与质的概念,X射线强度的空间分布。 了解: X线管的结构,阳极效应,混合物和化合物的质量衰减系数、化合物的有效原子序数。 三、X射线影像 1、模拟X射线影像 (1)普通X射线摄影 投影X射线影像的形成、X射线透视、X射线摄影。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_徐通锵)详细复习资料_课堂讲义笔记

语言学纲要讲义笔记 导言 一、语言的定义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是由音义结合的词汇和语法构成的一种符号系统。 二、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 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 要把语言学跟语文学区分开来 中国传统语文学——“小学” 小学是我国古代语文学的统称,由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三部分组成。 在古印度,公元前4世纪,著名学者潘尼尼在整理、注释婆罗门教经典《吠陀》时,写了一本《梵语语法》,提出3996条规则,被人们称为最完备的语法书。在古希腊,伯拉图和亚里斯多德是从哲学的角度来研究语言的,他们讨论了词为什么具有意义等内容。 三、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语言学既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又是一门年轻的科学。 1、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联系 语言研究的成果是哲学、历史学、考古学、文学、政治学、经济学、逻辑学、社会学、民族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所必须利用的,可见语言研究在这些社会科学中已占重要地位。 语言学与其他学科相交叉产生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计算语言学、生物语言学、模糊语言学、实验语音学等。如:运用语言传递信息的过程,可分为五个阶段: 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 对这一具体过程的解释需要结合物理学、生理学、心理学等其他学科的知识。三、语言学的基本类别 总体上,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语言学可以分为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两大类。(一)理论语言学可分为: 1、一般/普通语言学

2、个别/具体语言学 具体语言学 (1)历时语言学 (2)共时语言学 (二)应用语言学 1、社会语言学:研究语言与社会集团的关系。如地域方言、社会方言、语言的接触、语言规划等。 2、心理语言学:研究儿童语言习得、语言的接收和发生过程,等。 3、神经语言学 最近二十年才从心理语言学中分离出来的一门新的学科,主要研究语言和大脑结构的关系,中心是大脑如何生成语言。 此外,还有数理语言学、统计语言学、实验语音学等。 第一章语言的功能 第一节语言的社会功能 一、语言的信息传递功能 信息传递功能是语言的最基本的社会功能。 人类还借助语言之外的其他形式传递信息,它们是文字,旗语,信号灯,电报代码,数学符号,化学公式等等。 身势等伴随动作等是非语言的信息传递形式。 身势等非语言的形式多半是辅助语言来传递信息; 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最重要的再编码形式; 旗语之类是建立在语言或文字基础之上的再编码形式; 语言是人类社会信息传递第一性的、最基本的手段,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二、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 语言的社会功能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建立或保持某种社会关联,这就是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互动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说话者在话语中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意图,另一方面这些又对受话者施加了影响,得到相应的语言或行动上的反馈,从而达到某种实际效果。

语言学纲要期末复习参考资料

导言 一、填空题 1.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学科,语言是语言学的研究对象。语言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人类语言的规律,使人们懂得关于语言的理性知识。 2.中国、印度、希腊—罗马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3.我国传统语言学包括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等三门分支学科,合称“小学”。 二、判断题 1.综合各种语言的基本研究的成果,归纳成语言的一般规律,这是具体语言学的任务。(错) 2.世界上有几千种语言,有些语言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入,大部分语言的研究还很不够,甚至还没有人去研究。(对) 三、名词解释 1.普通语言学 以人类一般语言为研究对象,探究人类语言的起源、发展、本质。探究人类语言内部结构的共性及普遍规律的语言学门类。 2.应用语言学 狭义的应用语言学指语言教学、文字的创制和改革、正音正字、词典编纂等,广义的应用语言学还包括与计算机有关的及其翻译、情报检索、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 3.小学 在中国古代,小学先从教授字的形、音、义开始,就把研究文字、训诂、音韵方面的学问统称为小学。小学一直是经学的一部分,包括音韵学、训诂学、文字学三个分支学科。 第一章 一、填空题 1.从语言的社会功能上看,语言是人类独有的最重要的交际和思维的工具;从语言的内部结构上看,语言是一套音义结合的符号。 2.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旗语之类是建立在语言和文字基础上的特殊领域的辅助交际工具。 二、判断 1.从理论上来说,句子的长度是可以无限的。(对) 2.语言是文字基础上产生的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错) 3.文字始终是从属于语言的。(错) 4.思维离不开语言,语言也离不开思维。(对) 5.语言和思维互相依存共同发展。(对) 6.在现代社会,文字比语言更加重要。(错) 7.文字也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错) 8.语言是组成社会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对) 9.会不会说话是人类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之一。(对) 10.思维能力是全人类共同的,语言是各民族不同的。(对) 11.思维离不开语言,聋哑人不能掌握语言,所以聋哑人不能进行思维。(错) 三、单向选择题 1.下列说法只有()正确。 A.语言是一种心理现象。 B.语言是一种具有阶级性的特殊社会现象。 C.没有语言,利用文字照样可以进行交际。 D.在语言的辅助交际工具中,文字是最重要的。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12.6汇总

本大纲是根据教育部面向21 世纪发展战略专门编写的医学影像学专业学生用的教科书而编写的,较好地体现了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掌握,是为了培养能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高等医学影像专业的学生而设计的一本大纲材料,使学生能在放射医学临床及介入放射临床中工作。本教材分总论部分和各论部分,总论部分包括X 、CT、MRI 、主要介绍各种影像成像技术和使用范围,各论部分则将各种影像学在该系统或疾病中的表现进行统一描述。我们主要讲解X、CT、MRI 诊断内容;B 超和核素成像等另外安排。 ※ <教学内容> 第一章总论 、目的与要求: 掌握X 线、CT 、MRI 图像特点;掌握医学影像诊断原则与步骤。 二)熟悉X 线、CT、MRI 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综合应用与价值比较;熟悉影像报告书写原则与步骤。 、教学内容: 一)详细讲解:X 线、CT、MRI 图像特点与医学影像诊断原则与步骤。 二)重点讲解:X 线、CT、MRI 各自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综合应用与价值比较。 三)结合实验室教学,学会影像报告书写原则与步骤。 第二章中枢神经系统 第一节正常影像学表现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头颅、脊椎平片的正常表现 二)熟悉:头颅、脊柱的正常CT、MRI 表现 三)了解: 1、头颅血管造影正常表现与基本解剖。 2、脊髓造影的正常影像学表现。 3、头和脊柱X 线片的观察、分析和诊断和临床应用。 4、磁共振波谱、扩散、灌注及脑功能成像的基本原理与应用。二、教学内容:(一)详细讲解: 1、头颅、颅骨骨质结构,各颅板压迹,蝶鞍形态等正常X 线表现。 2、脊椎曲度、骨质、形态、椎间隙、椎体附件的正常X 线表现。(二)重点讲解: 1、头颅、脊柱的正常解剖结构在CT 上表现,掌握CT 图像特点、CT 图像的一般分析 与诊断原则、CT 表现特点。 2、头颅、脊柱的正常解剖结构在MRI 上表现,掌握MRI 的图像特点、成像优势和重要 系统的临床应用,强调MRI 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优势。详细讲解脑内外基本解剖结构和脑灰白质、脑脊液、脑血管的正常信号特点,详细 讲解椎体、椎间盘、脊髓及韧带的正常信号特点。 第二节异常影像学表现 一、目的与要求:

大学语言学纲要期末考试必考重点

1、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中国、印度、希腊—罗马 2、五个阶段: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 3、语言的功能:社会功能、思维功能 4、怎样理解语言符号的系统系 答:语言系统的结构:层级体系二层装置。下层是音位,上层语素、词、句子。运转机制:组合关系,聚合关系。 5、语言符号的特征:任意性、线条性 6、掌握语言需要:抽象思维能力和发音能力 7、语言的研究: 答:从自然属性出发:针对所有人类语言的语音研究,属于语音学研究。从社会属性出发,针对语音在某一个具体语言的系统中起什么作用的研究,属于音系学的研究, 8、语言的四要素:音高、音强、音长、音质 9、音位:答:音位是从社会功能的角度划分出来的语音单位,它是特定的语言或方言中 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 音位变体答:同属于一个音位的不同音素就叫做“音位变体”。音位变体又可分为“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条件变体是指出现的语音环境各不相同而又同属一个音位的两个或几个音素。自由变体是指可以在同一语音环境里出现而又不能区别意义的两个或几个音素。 10、语法规则的表现形式:组合规则、聚合规则 11、语法单位的四级单位:语素、词、词组、句子 12、词缀与词根的位置关系: 答:前缀:粘附在词根前面的词缀。后缀:粘附在词根后面的词缀。中缀:插入词根中的词缀。例如:第一中的“第“小刀子中的子 13、组合的递归性和开放性(简答题) 答:“递归”指的是相同的规则可以在一个结构里重复使用。语言中句子的格式和长度各不相同,而且抽象也不能使新的规则不断地衍生,这样就需要让一种规则多次起作用。语法规则实际上就是一种有限手段可以重复使用的规则。语法规则的这种递归性质,使它成为一种简明的规则,帮助人们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时举一反三,以繁驭简。 14、形态的定义 答:在有些语言中,词与词组合是形式要发生变化。同一个词与不同的词组合就有不同的变化。这些变化形成一个聚合。叫做形态。 15、语法范畴概念包括(性、数) 答:根据某些语法意义的共同内容,把语法意义概括为几个基本类别,这种语法意义的类就叫做“语法范畴”。语法范畴可以分为“词法范畴”和“句法范畴”两大类。主要由词的变化形式表示的语法意义就属于词法范畴。词法范畴又分为“体词属性范畴”和“谓词

《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语言学概论 2、课程性质:本科专业必修课 3、周学时/学分:2/2 4、授课对象: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二年级学生 5、使用教材:《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二、课程简介 《语言学概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介绍有关人类语言的性质、结构规律、发展演变规律以及语言与文字的关系等方面 的基础理论知识。 《语言学概论》是《普通语言学》(理论语言学)的基础课,它注重考察人类语言的共同规律和普遍特征,而不是学习研究某一具体语言。这是它与现代 汉语、古代汉语和现代英语等具体语言课程的重要区别。它所介绍的是从具体 的语言现象中总结、归纳出普遍的系统的理论和规律,并用这个理论指导各个 具体语言的学习研究。它是一门语言学的基础理论课。 三、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教学目的: 《语言学概论》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语言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的阐释,培养学生运用语言学的科学方法考察语言现象的习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论水平和语言分析能力,为学生学习其它语言课程提供必要的理论知识,为他们今后从事语言教学和语言研究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 教学要求: 语言学以人类的语言为研究对象,因而涉及的语言现象比较多。讲授语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涉及到语料分析的实例,以汉语、英语的语料分析 为主;其它语言的实例,只在必要的时候作适当的引用,重在理解。教学中要 讲清楚语言学的基本概念,使学生通过学习能比较系统地掌握语言学的基础知 识,了解语言性质特点、语言的结构、语言的演变规律、文字的性质以及它与 语言的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学习语言学理论,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具体语言知识为基础,这样才能便于理解有关问题。与本课程相关的课程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汉语专题 研究》、《英语》等。 四、教学进度表 a 章次题目教学时数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

蚌埠医学院 《医学影像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医学影像学 英文名称:Medical Imaging 课程类型:专业主干课程 总学时:68 理论课学时:34 实验学时:34 适用对象:临床医学本科、麻醉医学专业本科 课程简介:20世纪70-80年代后,医学影像学发展非常迅速,医学影像学设备不断更新,检查技术不断完善,相继出现了超声成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磁共振成像和发射体层成像等多种成像技术。介入放射学技术的兴起,开创了医学影像学发展的新局面,形成了集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学为一体的诊治并存的新模式,促进了临床医学的发展。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医学影像学是通过影像研究人体解剖结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进行诊断的一门临床学科;随着CT、MRI、DSA等新成像技术的应用,本学科的内容更趋丰富。通过对这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在今后其它医学临床课程的学习、临床实习、研究工作中,对本专业有一个较完整的概念。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1)了解各种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图像特点;了解普通X 线、超声、CT、MRI、DSA及介入放射学的价值和限度,以便正确应用;(2)熟悉各系统的正常影像学表现;熟悉各系统常见疾病的临床与病理;(3)掌握对图像的观察、分析与诊断方法;掌握各系统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掌握各系统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与鉴别诊断。 医学影像学与其他学科如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等具有密切而有机的联系。因此,学生必须具备以上的基础知识。 本专业理论教学与临床示教片实验教学相结合,均在课堂完成。 二、教学基本要求 各系统或器官的影像诊断学内都分别介绍了X线、超声、CT及MRI的检查方法、影像的观察与分析、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和鉴别诊断等内容。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常见病、多发病典型影像学表现与诊断,目的是通过这些介绍让学生了解不同成像技术的诊断价值与限度,便于比较、优选和综合应用;熟悉对图像的观察、分析和综合诊断的思维方法,使学生能够在临床实践中正确掌握各系统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能正确运用医学影像学的知识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理论与实验相结合) 第一篇影像诊断学 第一章影像诊断学总论 第一节 X线成像 【掌握】1、X线的特性。 2、X线图像的特点。 3、医学影像学的定义。 2、X线检查方法的价值、限度及临床应用。 【熟悉】1、X线的产生及成像的基本原理。 2、DR、DSA的成像基本原理及临床应用。 【了解】1、医学影像学的发展简史、当前地位及前景。 2、X线检查中防护的重要意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