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外贸企业的转型升级之路
- 格式:pdf
- 大小:341.96 KB
- 文档页数:4
外经广角 宁波外贸企业的转型升级之路
开放型经济在宁波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外贸 则是宁波开放型经济的基石。在宁 波外贸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令 人瞩目的业绩背后,是无数大大小 小的外贸企业不断发展的过程。要 推动宁波外贸发展方式的转变,推 进宁波从外贸大市向外贸强市的历 史性跨越,归根结底是要推进外贸 企业的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宁波外贸企业发展的历史 和现状 (一)宁波外贸企业发展历程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 国务院先后决定设立经济特区、开 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并出台一系 列配套的特殊政策和优惠措施。宁 波作为沿海港口城市被列为对外开 放的先行区,宁波港也于1979年6 月1日获准正式对外开放,拉开了 宁波对外开放的序幕。1988年国 家扩大地方引进外资审批权限、下 放外贸企业审批权,而宁波于同年 正式实施计划单列,行使省一级经 史姝菡 济管理权限,拥有对外贸易白营权, 这是宁波开放型经济进入快速发展 期的重要转折点。综观宁波外贸企 业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起步发展 期(1988—1995年)、加速发展期 (1996—2003年)、快速发展期 (2004—2009年)三个时期。截至2009 年,有实绩的外贸企业数量达到9796 家,外贸企业完成了从货源收购型向 自主经营型转变,自营进出口生产企 业队伍快速扩大,全市外贸企业从国 有企业占绝对地位向国有、集体、私 营、外资共同发展转变。 (二)宁波外贸企业的现状和特点 1.量大面广,民企多。从1992年 开始,宁波在全国率先顺利完成了国 有外贸企业的改制工作,外贸企业活 力增强,进出口实绩企业数不断增 加,“千军万马”成为宁波外贸发展的 主要特点和优势。其中,民营企业成 为宁波外贸的生力军,2009年宁波 民营外贸出口额达191亿美元,占当 年宁波出口总额的49.5%,占据宁波 外贸的近一半。 2.规模偏小,总量大。宁波外贸 企业规模总体呈现大型企业较少、中 小型企业为主的金字塔形结构。以 2009年为例,进出口额在10亿美元 的仅2家企业:进出口额在5亿美元 和1亿美元以上的企业分别为13家 和79家。进出口前百家企业的进出 口额为280.11亿美元,占当年进出口 额的46.06%。相比当年有进出口实 绩的企业家数9796家,1.02%的企业 创造了46.06%的进出口额,而98.98% 的企业仅创造了53.94%的进出口额。 由此可见,宁波外贸企业数量众多, 但总体上规模偏小。 3.产品众多,档次低。由于宁 波外贸企业多为中小型企业,设备 和工艺落后,生产的产品档次较 低,粗加工多、深加工少,低附加值 多、高附加值少,一般产品多、名优 产品少。大多数外贸企业主要从 事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 品出口,以机电产品、纺织服装为 主要出口产品,2009年两者出口额 占比高达76.8%,高新技术产品出 21/《经济丛-I:U)12o11
12 l外经广角 口额占比减至l1.4%。虽然宁波一 直十分重视品牌兴贸,近几年开展 了加强出口品牌的政策扶持,取得 了一定成效,但大多数中小型外贸 企业缺乏创立自主品牌、研发高科 技产品的能力,也难以获得专业科 研单位的技术支持。 4.市场集中,易“受伤”。宁波外 贸市场结构集中度高,贸易伙伴多 集中在欧亚和北美等传统市场,2009 年与这些地区的贸易占比高达 84.9%。虽然近几年不断增加与拉 美、东盟、非洲等新兴市场的贸易, 但占比总体不高,2009年对东盟、拉 美、非洲进出口分别占比6.1%、7.5%、 3.8%。这种过于集中的市场分布使 宁波外贸企业对市场风险的抵御能 力较弱,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 这些传统市场受到波及较大,致使 消费需求出现较大萎缩,对宁波外 贸企业的出口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二、宁波外贸企业转型升级的 必要性 从外贸行业来看,多年来宁波 外贸总量一直在浙江省内居首位, 在五个计划单列市中列次席,一 般贸易总量甚至超过深圳,外贸 大市的地位已经基本确立。但大 而不强一直是宁波外贸的结构性 问题,表现在外贸队伍的竞争力 还不够强,企业“小、散、活”有余 而“大、精、强”不足,缺乏实力雄 厚的旗舰型企业;外贸市场的分 布还不够广,市场集中度仍然偏 高,新兴市场开拓进展不大;外贸 产品的档次还不够高,产品“轻、 小、散、杂”的特点突出,多处于简 单仿制和重复生产的水平,价格 竞争、数量扩张成为企业的主要 发展手段,蕴涵着遭遇贸易壁垒 狙击的较大风险;宁波外贸的贸 易方式还不够活,进口贸易落后 于出口贸易,加工贸易落后于一 般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转 口贸易都还处于起始阶段。总之, 宁波外贸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尚 未完全形成协调发展的局面。 从外贸企业来看,宁波外贸企 业发展的瓶颈主要表现在出口企业 单体规模偏小、出口市场集中度过 高、出口产品创新能力薄弱、自有品 牌出口发展缓慢等。金融危机爆发 以来,低迷的国际市场使宁波外贸 企业面临的难题更加凸显。一是出 口利润微薄。宁波1万多家外贸企 业中,不少处于产业链低端,仅仅只 是加工制造;而产业链高端的“6”, 如产品设计、终端零售等牢牢被国 外客商所掌控,加工企业在分工体 系中话语权最小,赚取的利润最少, 国际市场稍有变化,受到的冲击却 最大。二是资金压力巨大。出口状 况的恶化致使宁波外贸企业的库存 产品不能及时在国际市场上得到消 化,从而占用企业大量的流动资金; 商业银行为降低自身经营风险惜贷, 使企业贷款难度加大;企业的目标 市场由于交易环境恶化以及商业信 用的降低,导致出口企业的信用风 险以及收结汇风险增大;能源、资源 类商品价格飙升,使资源消耗型企 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产成本增 加;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使企业的 劳动用工成本和管理成本增加。三 是产品竞争力弱。宁波大多数外贸 企业仍以价格为主要竞争手段,以 贴牌加工为主要经营模式,自主创 新能力差,出口产品附加值低,产品 差异化程度很低,目标市场过于集 中,内部竞争激烈。这不仅容易给 进口国造成低价倾销的印象,从而 遭到频繁的反倾销调查,也使产品 竞争力薄弱,无法掌控进出口话语 权,一旦汇率出现波动,即有一大批 企业处于亏本状态,无法继续经营。 四是人力资源趋紧。劳动密集型企 业纷纷反映,在金融危机下,依然出 现招工不足的现象,劳动力成本依 然是企业经营成本中的重要一部分; 中小民营企业难以吸引较多的高端 人才,人才缺失制约了企业跨越式 的提升发展。五是贸易保护挑战增 多。随着世界经济增速的明显放缓, 许多国家和地区失业率上升,转而 采取更为保守的贸易政策和措施。 2009年,宁波市外贸企业遭遇20起 外贸摩擦,数量同比增长81.8%,并 呈现数量多、涉案金额大、涉及领域 广等特点,涉及总金额高达1.5亿美 元。今后国际贸易摩擦增多的趋势 可能将更加明显,并逐步从传统市 场扩散到新兴市场,呈现多样化、综 合化和隐蔽化的新特点。 这些困难使宁波外贸企业的转 型升级迫在眉睫。只有通过转型升 级,突破原有小而散的发展模式,提 升产品的档次,转变贸易方式,开拓 新兴市场,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走集 约化、集群化、集团化、多元化的发 展道路,才能使宁波外贸企业突破 目前存在的瓶颈,形成良好的可持 续发展局面,使宁波的开放型经济 继续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龙 头和支柱作用。 三、宁波外贸企业转型升级的 途径 宁波外贸企业的转型升级要以 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国际 经济逐步回暖的有利时机,拓宽经 营思路,加大品牌建设力度,增强产 品技术含量,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 发展企业营销新渠道,结合“走出去” 和“内外销对接”,通过整合提升,进 一步做强做大。外贸企业转型升级 必须坚持因企制宜,从实际出发,根 据企业类型、规模、产品、市场等具 22/{经济丛:[:1]}/2011
/2 体情况,制定合适的转型目标和计划。 (一)以外贸企业的性质分类 1.流通性#t-贸公司。这类企 业的特点是,公司自己不生产产 品,仅从事贸易环节,与国外客商 签订订单,在国内工厂采购商品, 或委托其他厂家按照客户的要求 生产。一是向贸工一体化企业转 型。可通过自建或与生产企业联 合、并购的方式,建立稳定的货源 基地,从而更好地解决产销脱节问 题,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变化。二是 向进出口双向代理企业转型。充 分发挥人才、信息、销售渠道、垫税 等方面的优势,由单纯的出口代理 转向进出口双向代理,既为生产企 业出口提供优质低价的代理服务, 又了解生产企业的发展需求,为它 们引进适合的产品、设备、技术等。 2.工贸公司。这类企业的特点 是,生产和销售一体化,既有自己的 生产工厂,又有自己的外贸企业或 部门。一是向研发营销型企业转型。 企业可利用为国际品牌做OEM(原 始设备生产商,简称“贴牌生产”)积 累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变贴牌生产 为创牌经营,实现由OEM向0DM (原始设计制造商,将产品从设想变 为现实)再向OBM(原始品牌生产 商,即代工厂经营自有品牌),最后 拥有自己的品牌转型。因为品牌也 是一种无形资产,能创造出比同类 非品牌产品更高的价值,企业应逐 步从单纯的加工性生产企业逐渐转 变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企业, 从仅赚取加工费逐渐转变为从市场 获取高额的商业利益。二是向市场 分销、零售终端拓展。当前不少外 贸企业已在国内外开设门面店,立 足于建立自己的流通网络,创建一 种完整能及时掌握市场需求、调整 产品生产结构的流通商业销售网络。 可积极探索内销市场的开拓和运作, 尝试打造自主品牌,以争取更高的 附加值,进而促进外贸更好发展,形 成以外促内、以内推外的良好局面。 3.生产性企业。这类企业的特 点是,以生产外贸产品为主,多为 贴牌生产,供货给外贸公司。一是 向品牌生产商转型。顺应市场的 需求,加大新产品的开发力度,远 离低水平、低质量、低价格竞争,并 通过改进生产流程、降低材料单耗, 增加边角料的利用以及控制管理 费用等节约成本,提高生产和管理 效率。在产品种类的选择上,坚持 自己的特色性和原创性,减少与国 内同类企业的竞争,创出自己的品 牌,既能在产品质量上胜人一筹, 又能获得更高的利润空间。二是 向贸工型企业转型。在企业内部 设立外贸部门,直接了解国外客商 的需求,按需生产、调整和开发产 品,有助于企业进一步拓展市场, 扩大生产规模,从而将企业进一步 做大、做强。 (二)以外贸企业的规模分类 1.大型外贸企业。具备良好的 基础、规模经营使这类企业能获取 规模经济、节约交易费用、取得资 本、技术、价格等优势,可以向实业 化、集团化、国际化发展,发展途径 是加强纵向一体化、横向一体化和 经营多样化,以产权重组为纽带带 动企业联合与兼并,以资产和市场 网点为纽带带动国内市场与国际市 场的一体化经营,从而形成一批包 括综合商社在内的大型外贸企业集 团。 (1)从产品入手。产品是企业 发展之本,大型外贸企业可以从产 品的专业化或多元化、品牌化来实 现转型。一是产品的专业化。专 业性较强而且主营产品具有国际 外经广角 l 竞争能力的外贸公司可以根据企 业的实际情况,通过收购、兼并、 联合、参股等多种方式,主动投资 与公司主营业务相关的生产企业, 拥有专业化的产品生产基地,延伸 产业链条,真正做成一个体现国际 竞争力的专业实体。二是产品的 多元化。大型外贸企业可以分离 出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业务走向实 业化,同时将没有赢利能力的业务 单元向其他行业转移,谨慎地走多 元化的道路。同时,必须拥有强调 学习与创造的核心竞争力,结合公 司远景,建立业务筛选模型,使公 司业务“多而不乱”。三是产品的 品牌化。外贸企业要实现经济增 长方式的改变,有效途径是走实业 化、集团化和国际化的道路,其手 段就是品牌策略。宁波的商品出 口虽然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但真 正享有国际名牌声誉的商品几乎 还没有,这也使得外贸企业出口的 商品主要销往低端市场,而无法走 进国外的大百货公司或有名的超 级市场。.12向实体的外贸企业要 真正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位, 就要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结合 起来,在国际市场上努力打造名 牌。 (2)从市场和营销模式入手。市 场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大型外贸企 业可以内外兼修,使两个市场形成 互补。一是“走出去”开发市场。外 贸公司可以走出国门,以外销国内 品牌或以收购国外批发商等方式, 加大国外销售网络的建立,将出口 做大做强;向劳动力成本低的地区 转移生产基地等办法来降低成本。 二是开发内销市场。国际市场的不 景气,使市场的概念有了新的变化, 部分实力型的外贸企业可抓住这次 商机,加强市场调研,开发适销对路 23/(经济丛:FU)/201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