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术治疗与特殊儿童

美术治疗与特殊儿童

美术治疗与特殊儿童
美术治疗与特殊儿童

从美术进入孩子的心灵世界

——读《特殊儿童的美术治疗》一、内容简介:

美术作为心灵和生命体验的创造物之一,与人类文明形影相随,从纷繁多变的绘画,神奇诡异的图腾,到雄伟壮观的建筑,设计精美的艺术品,我们无不感受到艺术与生命、文化契合的节拍。无论是原始洞穴壁画,还是博物馆内的艺术收藏,美术作品始终表现和反映着人类自身的感觉、情感和认识经验,忠实地记录了人类智慧所能达到的认识高度和人性深度,也展示着不同创造者对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不仅如此,美术活动还会触及人的思维和心灵,给人以独特的愉悦和满足感。当作品演进中的各种视觉元素突然有了某种关联和呼应,进而生发出特有的形式意义和意味时,创作的作品反过来又会作用于处在艺术情境中的制作者和观者,影响其感受和思维,统合和提升其自我体验,增进自我认识,修复或改变自身对外界的认识及交互状态。正因如此,经历感知、认识、体验、创造和认识自我的创造性艺术学习,又会促进学习者内在经验的统合,成为展现自我和激发表达的有源之水,增进心智成长和感知觉的发展。所以,美术在特殊儿童的身心康复治疗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美术治疗的理解:

(一)关于美术治疗:

美术治疗的概念:是诞生于20世纪中期的一种艺术疗法,由精神分析学家南伯格(Mar-garet Naumburg)创立,它主要通过绘画、雕塑、拼贴创作等美术手段帮助当事人释放难以言表的情绪、控制行为、解决问题,进而获得身心整合。目前,美术治疗在欧美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特殊教育等诸多领域。在临床康复和治疗中,它能有效治疗抑郁症等神经官能症;在特殊教育领域,它已成为特殊儿童有效的辅助康复与教育方式,帮助他们增强自信与自尊,与教师和正常儿童建立融洽的关系。相比而言,美术治疗在我国目前仍是一种新兴的艺术疗法,应用有限,相关理论研究较少。

(二)美术治疗与特殊儿童教育

美术治疗在欧美的应用已从最初的医学、精神病学拓展至教育、心理保健等诸多领域。在特殊教育领域,美术治疗已用于有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儿童、肢体残障儿童、智障儿童、器质性疾病患儿等,且已获得相应的疗效。研究表明,美术治疗能有效地减少有严重攻击性行为儿童的不良情绪和行为,增强智障儿童的机能水平,提高孤独症患儿与周围环境联系的能力,帮助后天脑损伤儿童在感觉、语言或认知能力受损的情况下,表达情感和想法等等。从多起成功的案例中我们发现,尊重特殊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的特殊性,是对其进行美术治疗的前提。具体而言,将美术治疗应用于特殊儿童时需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1)构建安全的环境,提供合适的材料安全、实用、舒适的环

境是进行美术治疗的前提。既要让儿童感到舒适,又要让他们愿意创作,否则,有些儿童可能会受到环境的激发,有些则可能感到不知所措和焦虑。所以,真正的美术治疗室需具备适用性、舒适性、安全性和私密性等特点。

材料是进行美术治疗的物质媒介。儿童美术治疗所提供的材料有多种,既有积木、沙袋、沙盘、洋娃娃、玩具火车等游戏材料,也有纸、笔等各种美术媒材以及毛刷、橡皮、剪刀、画架等工具。但究竟提供哪些材料,则需依据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譬如,若治疗对象为严重脑损伤、肢体残障或智障儿童,所提供的材料应是较容易掌握的铅笔、彩色笔、蜡笔等干性材料,而非水彩等相对而言较难把握的流质性材料。否则,这些儿童可能会因难以掌控材料而感到沮丧,最终拒绝与治疗师合作或对自己的艺术表现加以破坏。若治疗对象是处于自我分裂状态的边缘型儿童,则黏土是非常合适的材料,它不仅有助于这类儿童安全退化,其可触摸性和黏性所传达的现实感和质感还能激发儿童的自我整合。此外,画纸的尺寸、颜色也会影响儿童的创作。譬如,尺寸过大的画纸可能会引起更多的运动和游戏行为,往往不适合狂躁症或多动症儿童;黑纸可有助于学习障碍、有知觉或视觉缺陷的儿童,提高其清晰表达图形和细节的能力。总之,材料的提供必须适合儿童的发展水平、动作协调程度、特殊的兴趣和需要等。

(2)给予无条件的支持与接纳,建立相互信任的治疗关系。治疗关系对美术治疗的开展同样重要。治疗师的个人心理素养、

专业能力及其对儿童、对美术创作过程的尊重等都会影响儿童参与治疗的程度及其创作的内容。但是,由于受到自身经验和文化的影响,儿童常常会把治疗师看作权威人物,而非帮助他们表达并分享情感的人,由此产生害怕和焦虑。所以,治疗师的个人素养和专业能力尤显重要。既要具备美术、心理治疗和教育等方面的专业才能,又要耐心、敏锐地与儿童开展互动,在互动中不断让儿童体验到安全感和无条件的被接纳。如在与儿童的第一次会见中,治疗师邀请儿童参观治疗室,探究治疗室的游戏材料和美术材料,询问其对治疗室的感受,是愿意参加个体还是团体工作,愿意何时参加治疗等等。通过让儿童自己对上述问题做出决定,可促使其体验到被支持与被尊重。

在后续的治疗中,建立自由而非充满竞争的创作氛围、让儿童有充分的时间创作、无条件地接受儿童所选择的美术材料、妥善认真地保存儿童所创作的作品(如智障儿童胡乱的涂鸦—在特殊儿童美术治疗中,涂鸦技术的运用是最为广泛和重要的环节,有时甚至是唯一的干预治疗手段。肌肉萎缩儿童构思但由治疗师动手完成的作品)、接受作品反应的所有内容和情感(如对家庭和社会的仇视、憎恨等消极情感),都是让儿童体验到安全感和信任感的有效方法。随着儿童逐渐认识到治疗师的无条件的接纳和支持,他们对治疗和成人所产生的防御和抵抗会逐渐消失,直至通过美术创作表达出那些难以言表的情感。不过,无条件的支持与接纳并不等同于使整个治疗毫无规则和约束。治疗室都有一定的规

则,如要求儿童不能无故毁坏材料、涂抹他人或破坏物品等。

(3)通过游戏引导美术创作活动。一般而言,大部分进入治疗室的儿童都会被游戏材料或前艺术材料吸引,但一些受困扰程度或障碍程度非常严重的儿童,往往难以或无法对普通游戏材料产生兴趣。譬如,智障儿童由于其退缩性,可能对这些看似平常的材料感到恐惧和害怕;孤独症或精神病患儿由于他们固着于某一特定的对象和行为,可能对所有的刺激物无动于衷。对于这些儿童,克莱曼认为可以采取如下策略:先鼓励他们体验熟悉的、令其感到愉快的材料,再逐渐引导他们绘画和雕塑。如鼓励儿童先玩自来水,再玩有颜色的水,再到指画,最后到用画笔和颜料作画。

(4)鼓励并尊重儿童自己对作品的解释。美术治疗与投射测验或其他美术活动的重要区别之一,在于治疗师既对治疗过程中当事人创作的美术作品感兴趣,同时也鼓励他们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解释。这样做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帮助当事人利用作品和语言讲述将其思想、情感和世界观外化;二是帮助治疗师更好地理解当事人的思想、情感及其对周围世界和环境的认识和看法(以免治疗师简单地依据量表、或某一流派的心理学理论来确定作品的意义),从当事人的角度选择最适宜的干预方法。在治疗实践中,有些儿童会自发讲述自己的作品,或运用木偶、玩具、面具等来讲述故事。

美术治疗所提供的安全的物理与心理环境能有效地鼓励和激发儿童的这种表达方式。在美术治疗中,他们通过对材料的操

弄(如敲打黏土、泼洒颜料)来发泄消极情绪;通过将痛苦的经历转化成视觉意象,来获得对现实中不可抗拒的环境和事件的象征性控制,从而建立内在的安全感和稳定感;通过将从创造过程和作品中获得的成就感迁移至现实生活,最终恢复生活的信心。对特殊儿童而言,这种安全的自我表达方式不仅有助于他们宣泄情感,更有助于提升其独立性和满足感,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和社会。

三、美术治疗与我们的工作:

尽管各国实践者都以自己的方式诠释着对艺术用于治疗的理解,但治疗目的与艺术形式的链接是所有美术治疗的特征,这对特殊儿童的美术治疗经历了从诊断治疗到治疗发展的演进,艺术教育治疗的提出又使治疗与教育交汇在了一起。对精神力量的研究和培育,是美术治疗潜在的发展趋向,对进化潜能的关注使全方位整体治疗成为可能,所以,作为教育治疗的特殊儿童美术治疗,及时可以作为学校心理保健与预防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推动儿童整体潜能发展的重要手段,其治疗意义更具有启发性!

沿着荣格为我们梳理的脉络,参考现象学的研究方法,深化格式塔原理带来的启示,在中国古老文化的丰润土壤中,我们也许能找到建构特殊儿童美术治疗的发展方向。中医理论与东方艺术精神的融合,是我们赖以推进特殊儿童美术治疗发展的根本,综合艺术形式的出现,也必然带来艺术治疗的整合。归根结底,作为文化载体的艺术手段,实行的是一种整体的文化治疗,预防

个人和社会身心疾病,通过智慧和知识让儿童获得更大的自由发展空间,以促进人精神和物质潜能最大化的发展,是我们探寻的终极目的。这也给我们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们提出了更高更专业的要求。《特殊教育教师专业试行标准》的出台,社会发展的趋势,都让我们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感到紧迫感。唯有不断地学习才能让我们更加专业地完成我们的工作。

“我一向坚信:只要人类有一息精神的火花——不管他是如何暗淡——人们、老师和教育家,便有责任去把它扇燃。我敢大胆地说:社会的伦理标准,可以由它对有障碍者的关系来衡量。作为人类的我们,不应该停止我们的力量去发展每一个人的潜能。”希望罗恩菲德充满激情的言说,能为踏上征程的我们点亮一盏心灯,照亮我们漫漫求索之途。

沙盘游戏治疗孤独症儿童案例

沙盘游戏治疗孤独症儿童案例 孤独症儿童特征虽与独症患者表现不尽相同,但大多有以下特征:语言发育迟缓,与外界交流困难,不能将生词与其含义相联,用手势而不是语言与人交流。患孤独症的孩子有时会聋,对声音没反应,正常孩子会被声音例如狗叫惊吓,而孤独症小孩会无动于衷。他们对疼痛、冷热也不太敏感,不爱交朋友,宁肯独自一人,很少会接触别人的眼睛或笑。脑部智力大多低于正常人,只有20%的人智商高于正常人或与正常人相当。不爱玩,不爱做游戏,重复一些身体工作,重复相同的生活,穿衣顺序相同,一旦有所变化,他们会极为沮丧。孤独症对儿童行为有很大的影响,除了语言和社交困难外,还会在父母、家人面前表现得极为亢奋或沮丧。下面就有一案例: 幼儿,男,3岁6月,某幼儿园初班。出生后绝大多数时间由母亲单独抚养,母亲比较溺爱孩子,2岁6月时仍然由母亲喂食穿衣,几乎不与其他相仿年龄儿童接触,3岁开始学会一些基本的口语,如妈妈,爸爸,难以用单句进行对答,随即送入目前所在幼儿园。据幼儿园老师反映,该儿几乎不主动与其他儿童接触,主动交往的语言和行为很少,比较专著于自己的活动(大多数是一些重复性的单调动作)。上幼儿园后,该儿在语言发展方面有比较明显的变化,词汇量增长速度加快,词汇量明显增多,动作也有增多和复杂化的表现。但是相对于同龄儿童仍然表现出相当大的差异。经幼儿园老师提醒后,该幼儿父母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因此带该儿来就医。 京师博仁心理学老师对该儿童接触游戏沙盘以后做了以下的描述和分析:在沙盘游戏中该儿最初的1个小时中几乎所做的动作仅仅是用右手拿着一个类似铲子功能的船重复地从沙盘中挖沙,然后再将沙倒在自己的左手中,后来的半小时中开始有一些探索性的动作产生。 小孩子是最容易对外界发生兴趣的,一个动作,一个陌生的东西,一种鲜艳的颜色,都能让小孩子入迷,所以利用沙盘游戏的开放性,激发孩子对沙子的兴趣,从而发展完善他们的动作、思维、语言,使他们更快的成熟起来。 “沙盘游戏疗法”在国外已经发展成为一种非常成熟和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在心理分析和心理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形成了一批专业的沙盘心

解读儿童画——《儿童绘画与心理治疗》读后感【推荐下载】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解读儿童画——《儿童绘画与心理治疗》读后感 太仓市实验幼儿园张丹 一直以来,儿童画都以一种特殊的魅力吸引着我的目光,让我流连、关 注、投入。虽然这种兴趣的起源已无从追溯,但它确实强烈的存在。因为关注,一直期待了解儿童的绘画世界,经常努力去解读他们的作品。 美国心理学家Cathy的着作《儿童绘画与心理治疗解读儿童画》,让我 第一次了解到如何剖析儿童绘画的诸多特征,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来解读儿童画。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美术发展黄金时期”的介绍。 在学校的时候就曾接触过儿童绘画发展水平的理论,也曾经在课题研究 的过程中运用过这一理论。在这本书中,作者将儿童绘画的发展阶段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中的相应阶段联系起来,更加清晰的论述了不同时期儿童绘画的发展特征。指出对儿童美术发展进行过详细研究的研究者认为:处于6-9岁左右的儿童,他们在这一阶段的作品非常具有创造性,不受约束,代表了儿童”美术发展黄金时期”。这个时期之后的阶段,则更趋 于写实,反而缺少了那种迷人的创造性。对比我所接触的孩子,他们很多就处于这样一个美术发展的黄金时期,这应该就是儿童画长久以来吸引我的最直接原因吧。也解释了为什幺有时候,我们会觉得幼儿园孩子的绘画,反而比小学生的绘画更加生动、富有感染力的原因。一直让我印象深刻的艺术大师毕加索所说的”学会像一个六岁的孩子一样作画,用了我一生的 时间。”,所指代的也应该就是这样一种象孩子一样,无拘无束、真实、自然的艺术追求。 以往对儿童画的解读,虽然是建立在对孩子的了解基础之上的,但往往 是凭借着个人的直觉去解释儿童画。很多时候成人对儿童画的点评,也只 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绘画治疗的含义与作用

绘画治疗的含义与作用 绘画是孩子的天性,教育家迪斯特佛赫说:“儿童画一小时画获得的收益,比观看9小时画所获得的收益还多”,专家一致认为,儿童绘画能促进分解、合成思维的加速形成。可见,绘画疗法是及其重要的,不光是对孩子重要,对成年人也是很有帮助的。京师博仁在12月份开课。 什么是绘画疗法? 绘画治疗是表达性艺术治疗的方法之一。方法是让绘画者透过绘画的创作过程,利用非语言工具,将混乱的心、不解的感受导入清晰、有趣的状态。可将潜意识内压抑的感情与冲突呈现出来,并且在绘画的过程中获得抒解与满足,而达到诊断与治疗的效果。可以在有限的空间(纸张)呈现完整的表现,画者可以客观的观看自己的作品。适合成人及儿童。?方法是让绘画者透过绘画的创作过程,利用非语言工具,将混乱的心、不解的感受导入清晰、有趣的状态。可将潜意识内压抑的感情与冲突呈现出来,并且在绘画的过程中获得抒解与满足,而达到诊断与治疗的效果。可以在有限的空间(纸张)呈现完整的表现。 孟沛欣老师介绍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咨询和测量专业博士学位 ★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心理学副教授 ★著名绘画艺术心理治疗专家 ★心理咨询师论文评审委员 ★艺术治疗专家 现于中央美术学院从事艺术心理治疗的理论研究与临 床实践,并为本科生和硕士、博士研究生开设多门课程,包括:艺术心理学、艺术发展心理学、艺术与视知觉、艺术治疗概论、观众开发与拓展。 她是我国第一位从事艺术心理治疗研究的博士,业内人称"艺术治疗之母",著有绘画艺术疗法的专著《艺术疗法—超越言语的交流》,并且翻译《艺术与视知觉》、《艺术治疗实践方案》《作为治疗师的艺术家》等有关绘画艺术治疗作品,这些成果奠定了她在绘画艺术治疗领域的领先地位。

美术治疗与特殊儿童讲课讲稿

美术治疗与特殊儿童

从美术进入孩子的心灵世界 ——读《特殊儿童的美术治疗》一、内容简介: 美术作为心灵和生命体验的创造物之一,与人类文明形影相随,从纷繁多变的绘画,神奇诡异的图腾,到雄伟壮观的建筑,设计精美的艺术品,我们无不感受到艺术与生命、文化契合的节拍。无论是原始洞穴壁画,还是博物馆内的艺术收藏,美术作品始终表现和反映着人类自身的感觉、情感和认识经验,忠实地记录了人类智慧所能达到的认识高度和人性深度,也展示着不同创造者对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不仅如此,美术活动还会触及人的思维和心灵,给人以独特的愉悦和满足感。当作品演进中的各种视觉元素突然有了某种关联和呼应,进而生发出特有的形式意义和意味时,创作的作品反过来又会作用于处在艺术情境中的制作者和观者,影响其感受和思维,统合和提升其自我体验,增进自我认识,修复或改变自身对外界的认识及交互状态。正因如此,经历感知、认识、体验、创造和认识自我的创造性艺术学习,又会促进学习者内在经验的统合,成为展现自我和激发表达的有源之水,增进心智成长和感知觉的发展。所以,美术在特殊儿童的身心康复治疗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美术治疗的理解: (一)关于美术治疗:

美术治疗的概念:是诞生于20世纪中期的一种艺术疗法,由精神分析学家南伯格(Mar-garet Naumburg)创立,它主要通过绘画、雕塑、拼贴创作等美术手段帮助当事人释放难以言表的情绪、控制行为、解决问题,进而获得身心整合。目前,美术治疗在欧美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特殊教育等诸多领域。在临床康复和治疗中,它能有效治疗抑郁症等神经官能症;在特殊教育领域,它已成为特殊儿童有效的辅助康复与教育方式,帮助他们增强自信与自尊,与教师和正常儿童建立融洽的关系。相比而言,美术治疗在我国目前仍是一种新兴的艺术疗法,应用有限,相关理论研究较少。 (二)美术治疗与特殊儿童教育 美术治疗在欧美的应用已从最初的医学、精神病学拓展至教育、心理保健等诸多领域。在特殊教育领域,美术治疗已用于有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儿童、肢体残障儿童、智障儿童、器质性疾病患儿等,且已获得相应的疗效。研究表明,美术治疗能有效地减少有严重攻击性行为儿童的不良情绪和行为,增强智障儿童的机能水平,提高孤独症患儿与周围环境联系的能力,帮助后天脑损伤儿童在感觉、语言或认知能力受损的情况下,表达情感和想法等等。从多起成功的案例中我们发现,尊重特殊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的特殊性,是对其进行美术治疗的前提。具体而言,将美术治疗应用于特殊儿童时需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适宜于自闭症儿童游戏治疗的游戏有哪些

游戏本身有其固有的教育功能。游戏治疗对自闭症儿童认识成人社会和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起着重要作用。 正如美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所说,“无论何时,无论何国,凡是儿童的教育,其大部分莫不借助于游戏与竞技,而对于年幼的儿童,尤其不能不如此”。由于自闭症儿童疾病的原因,他们往往对于参与性游戏具有一种莫名的恐惧心理,因此需要教师、家长和同龄伙伴的鼓励和帮助。根据现代学前教育对游戏治疗教学研究的分类,游戏的种类有十多种之多。根据实践应用和理论推断,我们认为以下几类游戏较适用于自闭症儿童的游戏治疗教育康复。 1.角色游戏 角色游戏是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愿望,以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表现其生活体验的一种活动。角色游戏是自然游戏的一种,是幼儿期特有的最典型的游戏,产生于两三岁,学前晚期达到高峰。这种游戏即使没有成人的指导与参与,幼儿同样会进行。角色游戏的自娱自乐特点,充分满足了幼儿渴望平等.渴望长大、渴望独立的心理。 在日常生活中,一些自闭症儿童常常一人独坐或手中一直拿着自己喜欢的一个玩具,而嘴里低声咕噜着谁也听不懂的话。据推断,实际上他们在进行着的就是一种特有的角色游戏。但是他们的这种角色游戏可能是单一情节的,似乎永远无法演绎到尽头的一种游戏。自闭症儿童进行这种游戏时是不允许别人干扰的,如果他在游戏时有意去干扰他,会出现自闭症儿童特有的抵制方式,尖叫或情绪紊乱。 自闭症儿童的角色游戏是需要教师和家长引导的,角色游戏适用于低龄(5岁前)自闭症孩子。事先教师和家长要精心设计,游戏情节要十分简单明了。如一个布娃娃,起名叫牛牛,想要一个苹果,“他”拿一个杯子跟我换了一个苹果。这个游戏要求自闭症孩子给“牛牛”一个苹果,同时要拿回一个杯子。目的是帮助自闭症孩子建立“交换”的概念。组织这类游戏.教师和家长需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游戏前,要反复跟孩子讲解这个游戏的情节;二是要反复告诉他们布娃娃的名字叫“牛牛”;三是要反复强调并示范“交换”动作。组织实施中,开始可以教师或家长拿着布娃娃并扮演成“牛牛”,当自闭症孩子可以熟练完成这个游戏时,可以将“牛牛”放在孩子对面,教师、家长站在自闭症孩子一侧,用口令叙述游戏情节,让孩子主动完成。当这一步完成后,教师、家长可以将对象“牛牛”换成其他名字,苹果和杯子也可以换成其他物品。如果这一步自闭症孩子也能顺利完成时.教师、家长可以直接提出自己拿任何一个物品换自闭症孩子自己的东西,并逐步帮助他们建立这种物物交换的概念。 如果这个自闭症孩子有语言能力,可以让他边说边做,模仿已经学会的角色游戏。同时为防止自闭症儿童常有的总是重复做一件自己熟悉的事的行为,应鼓励他多变换人物来完成角色游戏。 2.表演游戏 表演游戏又称戏剧游戏,是指幼儿根据故事或童话等文学作品的内容和情节,通过扮演角色,运用语言、动作和表情进行表演的一种活动形式。如幼儿演出的童话剧、歌舞剧、木偶剧和皮影戏等。 由于疾病的原因,自闭症儿童往往面部表情比较单一,语言中的语调呆板,行为显得僵硬。因此在表演游戏中,因考虑上述因素,安排角色时应尽量安排语言少,动作幅度小,行动路线短,面部表情不需要很丰富的角色给他们。实际上,只要角色安排恰当,他们也是能很好地完成任务的。 自闭症儿童参加表演游戏,需要教师和家长的积极帮助。游戏前教师和家长要反复对他讲解角色,关键是要让他明白自己表演角色的特点(注意:他们所表演的角色要是他们熟悉的人物或拟人化了的动物),加强对他们语言和动作的反复指导。如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第一附属小学组织的一次教学汇报演出,他们就让一名自闭症儿童(10岁)担任了一个角色,这个孩子表演得很好,得到了教师、家长和前来观摩的嘉宾的一致好评。这是一个表现敬老题材的游戏,在这个游戏中,这个自闭症孩子扮演一位老大爷,有两句台词,三个动作。故事情节是这样的,一群孩子在广场上玩耍,一位拄着拐杖的老爷爷经过这里时被一个石头绊了一跤,孩子见了急忙来扶起老爷爷,老爷爷很高兴并夸奖了他们。在这个游戏中,老爷爷的两句台词分别是“哎哟”“好孩子,谢谢你们”。三个动作分别是“学老爷爷的样子走路”“跌倒”“面对观众拍着孩子们的肩膀说感谢的话”。游戏结束后我们了解到,就这样一个简单情节的游戏,教师和家长用了近一个学期的课后时间来教他。一是解决他语调单一的问题,光“哎哟”一个词的声调纠正就用了十天,在第二句中的“谢谢”一词的轻重音的发音纠正上也是用了十天的时间。二是解决他在游戏中的行为动作。在老爷爷上场这一个动作的模仿上,教师和家长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来教他。一开始他听到要上台的口令后,就很快地走到台上,而且挺胸抬头,并且眼睛总是盯着斜上方的灯光。后来教师和家长一遍遍地模仿给他看,家长回到家里也反复模仿并教他如何做。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他终于学会了拄着拐杖的老爷爷蹒跚走路的样子。在解决他模仿老爷爷“跌倒”这个动作上,一开始他到指定位置时就往地上一坐,后来教师和家长反复讲解并模仿老人“跌倒”的动作,光这

儿童绘画治疗分析

儿童绘画治疗分析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儿童绘画治疗理论 人类先有图画后有文字,儿童也是先学绘画再学文字的。也就是说一幅图画可以反映人的基本心理内容。图画传递的信息比语言更丰富,读图是最简单、最能直接了解人们内心世界的方法。儿童的任何一个涂鸦、画面的大小、用笔的轻重、空间配置、颜色、构图等都有着特定的代表意义,都在传递着他的内心信息。从这个意义上说,绘画可以很直接的表达个体的内心想法,暴露深层心理问题。 1 绘画疗法的介绍 绘画疗法的概念 绘画疗法是心理艺术治疗的方法之一,是让绘画者通过绘画的创作过程,利用非语言工具,将潜意识内压抑的感情与冲突呈现出来,并且在绘画的过程中获得疏解与满足,从而达到诊断与治疗的良好效果。无论是成年和儿童都可以在方寸之间呈现完整的表现,又可以在“欣赏自己”的过程中满足心理需求。 绘画疗法的心理学原理和应用技术 绘画疗法的心理学原理 绘画疗法的心理学原理是潜意识的表达。 一个人的情感埋藏越深,则离其意识越远,寻找相应的语言将其表达出来的可能性就越低。然而,情感的困扰却可以通过另一种方式表达出来,将其赋予可见的形式。绘画作为情感表达的工具,能够反映出人们内在的、潜意识层面的信息,是将潜意识的内容视觉化的过程。人们对绘画的防御心理较低,不知不觉中就会把内心深层次的动机、情绪、焦

虑、冲突、价值观和愿望等投射在绘画作品中,有时也可以将早期记忆中被隐藏或被压抑的内容更快地释放出来,并且开始重建过去。因此,图画所传递的信息远比语言丰富,表现力更强。而且,在绘画的过程中,个体可以进一步理清自己的思路,把无形的东西有形化,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同时,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失,也不会增加或减少,只会以其他形式表现出来,积压在心中的消极情绪就可以通过绘画转化成作品,一方面可以发泄减轻心中的压抑和焦虑,另一方面患者也可以在治疗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作品来认识和反思自己的情绪和问题。而绘画疗法的实施过程实际是患者在治疗师的引导下进行思考--创作--回顾--比较--反思的过程,从而做到“助人自助”。而且绘画的过程本身就相当于一种游戏,绘画者能比较放松的参与其中,降低防卫心理,投入事件的主体,而让潜意识的内容自然地浮现。另外,绘画创作可以是一种愤怒、敌视感觉的发泄,它是一种能被社会所接受且不伤害他人的发泄方法。 绘画疗法的应用技术 绘画疗法的应用技术为投射测验,所谓投射测验是指采用某种方法绕过受访者的心理防御,在他们不防备的情况下探测其真实想法。在投射测验中,给受测者一系列的模糊刺激,要求对这些模糊刺激做出反应。如抽象模式,可以作多种解释的未完成图片,绘画。分别要求受测者叙述模式,完成图片或讲述画中的内容。从受测者的解释会带有自己潜意识的思想,这种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了解被试内心想法。

特殊教育美术教学心得

特殊教育美术教学心得 培智学生美术教学心得一学期的教学任务接近尾声,本学期我担任了一年级美术,总的感受就是从事特殊教育工作是一个伟大的职业,责任心是最基本的要求,还要有耐心和恒心。这学期做为一名新教师遇到了很多困难,尤其是在教学方面缺少实践经验,一边讨教老教师一边自己摸索,过程比较艰苦但也收获了不少。一年级的美术针对的都是智力残疾和多重残疾的学生,学情复杂多样。同时,他们没有学习经验和较好习惯养成,往往教学方面的比较吃力。从描红到模仿,从模仿简单的线条到模仿曲线,把立体的东西(眼睛、鼻子、嘴巴)具体化,单一涂色、多层次涂色以及撕纸和贴纸。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矫正学生的感知缺陷和小肌肉的活动障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视觉,观察、绘画、制作和审美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手眼协调能力,精细动作(手部的控制及灵活),大脑的反应能力以及学生的专注力,培养耐心的品质。美术课同时学习了常识教育(颜色、动物、植物、食物等)丰富了学生的认知。在这一学期的教学当中,让我意识到评估的的重要性,客观的评估后才能进行合理地分层教学,有针对性的对每个学生进行康复计划,在教学中集中教育和个别化教育要同时进行。在实际美术教学中自己总结出一些深刻的感悟 1.生的小肌肉群不灵活,精细动作较差,所以在涂色前先做几节手指关节活动操,放松手指后能更好的进行绘画 2.师的示范过程要完整、直观。因为学生认知结构处于前运算阶段本阶段。学生的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思维运算;他们的思维还具有只能前推,不能后退的不可逆性,此外在注意事物的某一方面时往往忽略其他的方面,

即思维具有刻板性。所以示范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教学手段 3.学方法要具有逻辑性和顺序性,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干什么。例如:先画出轮廓再进行涂色;从上到下,先画眼睛再画鼻子最后画嘴巴。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可以培养按顺序做事的良好习惯 4.画前的认知很重要。通过丰富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同时又可以刺激他们的感知觉(视觉、听觉、触觉等)、吸引学生注意,让他们对教学主体有一个具体系统的认识。这些主体往往是我们生活中常见事物,再联系生活实际教学可以加深记忆,增加词汇量,最终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为接下来的绘画打下基础 5.师要合理掌控时间。学生根本没有时间概念,需要教师合理的调控和安排时间 6.行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育原则,合理的给不同学生制定教学目标,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其困难发展到的水平。但难度一定适合该学生,如:对颜色、形状的学习 7.立奖励机制、口语表扬体现在每节课上。大多数特殊儿童内心比较敏感、不自信,需要教师和家长的肯定。所以,对于他们微小的进步都要进行表扬。在课堂最后把每位学生作品进行展示,予以肯定和重视,让学生加强在班级内的存在感,提高自信心。每位学生都能得到物质奖励,形成参与课堂就可以获得奖励、表现的越好奖励越多的意识,促使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激发学习画画的兴趣,最终培养学生拥有愿意画画和喜欢画画的情感。最后,我认为对于学习画画的一年级培智生来说,把教学重点放在描红和涂色方面,通过动手、动脑、用眼,

绘画分析治疗师,一个有趣的课程

绘画治疗师培训,一个有趣的课程 “即便是痛苦的现实不可更改,投身艺术也可以使人的灵魂得到安慰。”——临床艺术治疗先驱埃迪思.克雷默(德) 1.关于绘画艺术治疗 绘画治疗是一门有趣的课程,或者一种新颖的学说,不仅能够传达知识,而且能够塑造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绘画治疗是在一位训练有素的绘画治疗师的陪伴下,来访者运用绘画材料进行自我表达和投射,在一个安全、有推动力的环境下,实现其自身的改变和成长。 来访者不需要预先具备绘画经验或技巧,绘画治疗师主要关注的也不是对来访者的图画给出审美性或诊断性的评估。 “一个人不能用左半球的钥匙,去打开右半球的锁”——心理学家雷·谢弗(美) 给你一张纸,在纸上画一个点,你会怎样画呢?你的方式就能反映你的性格和内心。 据专家分析“这个点画在纸的中央,说明你是偏向自我为中心的人,但是你只是仅仅轻点了一下,用力不是很大,说明你又有一些不自信。” “绘画心理分析是根据心理投射原理,来解码绘画者内心世界的一种方法。”专家说,我们的一些人格特征经常会沉浸在人的潜意识里,这些潜意识会通过梦、口误、笔误等形式表现出来,绘画也是潜意识表达的一种渠道。 专家说,如果从奥地利科学家弗洛伊德的学说开始算起,心理分析学说已经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绘画心理分析就是其中的一个分支。从2010年至2015年,专家和他的团队一共出版了11本绘画心理方面的著作。在绘画心理分析的时候,专家经常用到“房树人”,也就是让咨询对象在一张白纸上画出房、树、人三个形象,然后再由他来分析。 “我前一阵接到一位家长的咨询,家里的小孩突然对她说想自杀。”专家的微信里还存着那位小孩所画的房树人,“你看这个小孩画的房子,我根本看不到他的家在哪里,画里的这3个人关系也不是很密切,这个孩子的家庭应该有很多问题。” “曾经有一个云南小孩,通过画画找回了离家出走的妈妈。”专家说,这个小小的案例就能体现绘画的作用,尤其是对于小孩来说,他们的表达能力还不是很好,家长可以鼓励他们画画,然后通过孩子的画来观察小孩的内心世界。 绘画治疗师课程内容,老师介绍从释梦到释画:在绘画治疗师看来,画的分析非常类似于梦的分析。同梦一样,人们在画中会不自觉地、未画雕琢地宣泄其内在的无意识,因而画是画始的、内省的、形象的、幻想的,是一种符号性的语言,可以折射出潜意识的许多信息,而

[现状,美术,策略]特殊儿童美术治疗开展现状与有效策略

特殊儿童美术治疗开展现状与有效策略 美术治疗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学科,有独持的内在规律,不能将其完全等同于美术教育,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特殊儿童美术治疗开展现状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美术治疗是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一种艺术疗法,由精神分析学家南伯格创立。它以绘画、手工创作为桥梁,帮助当事人释放内心压抑、排解难以言表的情感烦恼,并通过培养他们的动手和交际能力,达到整合身心的目的。在特殊教育课程中发挥美术的治疗功能,不仅可以培养特殊儿童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还可以锻炼他们眼、手、脑相互协调的能力,从而帮助他们树立自信,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一、美术治疗对特殊儿童教育的作用 美术治疗的过程是特殊儿童自我情感宣泄的过程。他们可以通过绘画等美术活动抒发各种内心情感,表达自己对身边一切事物的认识。美术治疗的主要作用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特殊儿童可以在涂鸦、绘画或是手工制作的过程中,发挥想象,带着自己的想法和创意去制作一个独一无二的美术作品。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各种方法鼓励学生通过艺术创作表达内心情感,通过创造以及对作品的欣赏和分析等实践过程,减少儿童情感上的困扰,提升儿童对外界的洞察力,使他们从作品中获得美的感悟,并升华为对生活的热爱。对特殊儿童来说,美术治疗活动更像是一个游戏过程,也是抒发情感、缓解压力的娱乐课程。因此,他们不会背负任何思想压力去学习美术技能,而是可以在轻松的气氛中,抒发内心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情感。同时,美术治疗能帮助他们以一种直接的方式自由表达内心想法,通过绘画语言的探索迸发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而获得人格完善与心灵完整。 另一方面,在美术教育课程中,采用美术手段能够提高特殊儿童对具体事物的形象记忆能力。教师可以让他们回忆自己见过的物体和现象后再进行描绘。如果在绘画过程中发现记忆错误的地方,可让他们重新观察,如此反复训练提高特殊儿童观察、识别、思维和想象能力。此外,特殊儿童也能在美术创作中学会与他人互动和交流,提升独立能力和满足感,更好地认识和适应社会环境。 二、特殊儿童美术治疗开展现状 目前,很多特教学校都开设美术课程。然而,调查表明,这些学校并没有充分认识到特殊儿童美术治疗的重要性。一些美术教师的专业素质令人担忧,教学水平较低,对特殊儿童的美术教学存在很大盲目性和随意性,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形式等缺乏针对性、目的性;一些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对特殊儿童的尊重和理解,忽视了特殊儿童的情感需要;大多数教师主要采用示范和讲解授课法,机械地传授教材知识,教学形式单一、枯燥,使特殊儿童缺乏对美术课程内容的体验,不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心理恢复能力。 另外,很多特殊儿童的家长只注重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关心孩子如何融入社会,却忽略了他们的身心健康。这主要是因为家长缺乏对美术治疗的认知,没有意识到美术治疗在促进特殊儿童身心康复、兴趣培养及潜能开发等方面的重要性。还有些家长过分保护孩子,很少让他们接触外界,使孩子失去了很多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探索求知和自我成长的机会。

特殊儿童教育

1学前特殊儿童是指在生理上,心理上,及智能上异于普通儿童,具有特殊的教育需要的儿童. 2肢体障碍占该儿童是指因四肢残缺或四肢躯干麻痹畸形,导致人体运动系统不同程度的功能丧失或功能障碍的儿童3智力落后儿童是指儿童在发展期内智力状况明显落后于同龄正常儿童的发展水平,并伴随有明显的语言与行为障碍。智力障碍儿童按其智力受限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四级。 4早期干预是指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丰富环境的教育训练活动,它适用于发展偏离(或落后)正常或可能偏离(落后)正常的五六岁以前(主要是3岁以前)的儿童身上,通过这种教育的实施,可望使这部分儿童的智力和能力有所提高,获得一定的生活能力和技巧,待他们成长到学龄阶段,可以更好的接受特殊教育或正常儿童的教育。早期干预的主要理论是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美国斯金纳创立的郑重理论的基础是操演性的条件反射 5情绪行为异常是指儿童长期存在的,能影响自己发展或他人的情绪行为过度,不足或不恰当的状态 6超常儿童不只是智力和才能的高度发展,而是优异智力创造力及良好的非智力个性特征和相互作用构成的统一体,故称其超常儿童超常儿童在幼儿园的教育主要涉及学习内容技能和学习环境 1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发展阶段 1)启蒙阶段16世纪末到19世纪初 2)依附阶段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中期 3)独立阶段20世纪中后期至今 2学前特殊儿童发展的几种明显趋势 1)早期发现与早期干预的趋向2)一体化融合教育趋向3)整合教育的趋向 3早期干预的途径1)家庭干预2)托幼机构干预3)社区干预 4学前生理发展障碍儿童的教育主要指视觉发展障碍儿童的教育听觉发展障碍儿童的教育身体疾病儿童的教育三类 5盲人心理状况表现孤独感自卑感内疚感和怨恨感依赖感和发覆无常性片面性和猜疑性 6儿童听力障碍带来语言的差异主要有发音异常构音异常语音发音异常 7病弱儿童的心理特征 大部分病弱儿童在智力发展上是正常的,但是由于他们长期患有疾病,体力虚弱会因治疗或体力不支而耽误学业,从而影响其生活和学习的情绪,也降低了学习效果,容易产生注意力不集中,持久性差,精力不支等问题。可能在认知发展上略受影响,在个性方面,由于身患疾病,家长过分保护和迁就,会使儿童过于依赖,缺乏自信,容易形成孤僻,退缩等不良人格特征 8随班就读的优点:1)智力落后儿童回归教育主流,不被另眼看待2)适合边远地区这些地区人口居住分散,智力落后儿童也不集中,无法开办随班就读,就可以给每个智力轻度或中度落后的儿童上学读书的机会 9早期干预的行为领域有哪几个方面 1)大运动指姿势或全身的活动,比如坐站走跑爬行等 2)精细动作指手和手指的动作 3)语言指属于形体语言的面部表情发音懂话说话写字作文等书面语言等 4)认知能力(或适应性行为)即感知,摆弄物体,手眼协调,使用简单工具解决简单问题等对物体的反应能力 5)个人——社会行为指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社会行为的一个部分)和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10游戏治疗的主要流派 1)精神分析游戏治疗佛洛伊德 2)儿童中心游戏治疗罗杰斯 3)认知行为游戏治疗 4)格式塔游戏治疗皮杰斯 11行为矫正运用的原则1)防止滥用误用2)注意不要损害儿童的身心健康,不应只注意到不良行为的消失还应考虑到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3)遵循道德准则 12行为矫正的基本方法正强化惩罚负强化消退间歇强化塑造渐隐链锁厌恶治疗系统脱敏法认知行为疗法模仿疗法 13正强化 正强化是指当一种操作性行为在某种情境或刺激下出现后及时得到一种强化物,如果这种强化物能够满足行为的需要,

幼儿园特殊教育论文-特殊幼儿的游戏治疗

特殊幼儿的游戏治疗 游戏治疗模式众多,其中又以跨领域之游戏本位评估T A(Tra disciplinary play-based a e ment)模式最适合学前阶段的特殊孩子,其特色乃根据观察订定游戏治疗的目标,作法如下:要进行跨领域之游戏本位评估模式(T A),需有一个设备齐全,且空间够大的教室。为了要让孩子有选择的机会,教室内需设有不同的角落。例如:娃娃家区、积木区、美劳区、玩沙区、粗大动作区……等等。教室靠走廊的一边,最好有适合观察的单面镜,若无法设置单面镜,则需为观察者安排一个不干扰孩子活动的位置。若没有适合的教室,也可选择个案家里或其它地方进行T A游戏治疗模式,其先决条件是:其空间能摆放足够的游戏治疗器材,以供孩子选择。游戏治疗过程中使用的游戏器材或玩具,必须多样化、色彩鲜艳并且是孩子所熟悉的。例如:娃娃家区可摆放椅子、桌子、瓦斯炉、锅子、电话、衣裤……等。T A游戏本位评估模式是很有弹性的,进行的时间及程序,可依照孩子的年龄、个别需求做调整。以下就T A游戏本位评估模式进行方式,分为六个阶段说明之: 阶段一:无结构式游戏。约为二十到二十五分钟。这个阶段由孩子主导整个过程,治疗师模仿孩子的游戏行为、语言,以游戏方式与孩子互动、对话,视孩子程度,与之进行平行、关连或合作性游戏。治疗师可作些比孩子游戏程度还高的行为。在这个阶段,孩子可依个人兴趣,随意变化游戏区域。治疗师则需记录哪些行为或语言是孩子自发的,哪些又是模仿而来的。治疗师可以用游戏的方式间接教导孩子新的游戏方式,除非孩子表达需要协助,或对一样工作有强烈兴趣,却无法完成时,才可采直接教导的方式。在这个阶段是以孩子为主,需尽量减少治疗师教导的部分。 阶段二:结构式游戏。持续时间视孩子年龄而定,年纪小的约五到十分钟,年纪较长的为十到十五分钟。这个阶段是由治疗师主导,进行认知和语言的活动,其中所需的技能是第一阶段没有观察到的部分。活动中,孩子被要求进行一些活动,例如:拼图、画画、因果游戏、高程度的问题解决游戏、算数…….等,但这些活动必须引发孩子的动机,使其愿意进行各项活动(建议以游戏方式进行)。如此,这个阶段里,便可在有限的时间观察到许多其它阶段无法看到的能力。 阶段三:同侪互动游戏。约五到十分钟。这个阶段又回到无结构式的游戏,但须有一名年纪较大、与个案同性别、与个案熟悉且能与同侪有良好互动的普通孩子。这阶段主要比较个案与其它孩子,两者之同侪互动方式有何不同。治疗师必须在第一阶段结束前,利用适当的时机,先将另一位孩子自然地介绍给个案。这个阶段不仅能观察孩子的游戏互动和社交技能,也可观察认知、语言、动作技能。需特别记录个案在同样的情境下,面对成人与同侪有何不同的反应。在这个阶段,由孩子主导整个活动,但若两个孩子间没有互动,治疗师可从旁介入,使其互动。介绍玩具,可有效促进同侪互动。此阶段结束后,与个案互动的孩子必须离开这间教室,可在点心时间时,再邀请他加入,以便观察两者进一步的互动。

《特殊儿童艺术治疗》读后感

《特殊儿童艺术治疗》读后感 《特殊儿童艺术治疗》读后感3000字 王焱 艺术治疗(Art Therapy)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再欧美星期并正在发展中的一个跨学科的专业领域。在国外,艺术治疗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稳定独立的职业,从事这一行业的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训练。诞生于美国、以欧美文化为土壤的艺术治疗,在我国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缺少本土化的赶紧与完善,所以在运用过程中要结合我国的文化背景进行分析。 艺术治疗是以心理学、艺术学、社会学、哲学等多学科为基础,强调视觉符号与意象,是人类经验最自然的交流形式,尝试让治疗对象与专业的艺术治疗师在建立一定信任关系的前提下,借助各种艺术没接开展艺术创造活动,在生理和心理上对治疗方法相比,在特殊儿童康复过程中,艺术治疗具有独特、鲜明的特点;第一,艺术治疗的非语言性、象征性特点,使儿童在充满安全感的环境中接受治疗,有利于治疗师收集真实的信息。第二,艺术治疗中媒介的多样性,给儿童提供了独有的表达自我的平台,不同的艺术活动具有

不同的作用机制,不同的作用机制会对儿童生理、心理产生独特的作用。通过艺术活动的开展改善儿童生理与心理状态,即使是相互矛盾的情感,也有可能在同一个作品中出现。第三,艺术治疗的灵活性与多样性,打破了儿童的障碍类型、年龄、认知范围与艺术技能的限制,且不受环境的束缚,易于实施特殊儿童的康复实践。第四,艺术治疗借助丰富的艺术媒材开展艺术活动,同一种艺术材料可以设计、延伸出不同的康复活动,并引导特殊儿童以舒适、安全的途径进行身体康复,或释放心中积攒的破坏性力量,治疗成本相对较低。第五,艺术治疗的测验可以重复使用,不必担心对诊断的准确性有所影响。 艺术治疗的理论横跨了艺术、心理、教育和医疗等多个领域,借助于不同艺术媒材的艺术治疗形式有其独特的内容与特点,在特殊儿童康复领域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艺术治疗主要包括:1、音乐治疗:音、节奏、旋律、和声;2、美术治疗:线条、色彩、涂鸦、描红、临摹;3、舞蹈治疗:肢体动作、即兴舞动、创作性舞动、节奏性律动;4、戏剧治疗:对白、朗诵、吟唱、演唱。 通过认真阅读这本书,我了解到,对特殊儿童开展艺术治疗,可以有的放矢地针对其需要并能够提高的能力进行训练。艺术治疗工作要分以下几步来进行:

《特殊儿童教育》试卷及答案

高等师范院校《特殊儿童教育》试卷 高校级县(市区)层次专业姓名得分 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面有关特殊儿童的陈述中符合新的儿童发展观的是( ) A.特殊儿童是身心“不正常”的儿童 B.特殊儿童是身心“异常”的儿童 C.特殊儿童是身体不健康的儿童 D.每一儿童都可能出现发展性的特殊需要 2.能够充分激励和促进特殊儿童潜能发展的最佳环境被称为( ) A.发展性不利环境 B.补偿性发展环境 C.回归主流环境 D.支持性教育环境 3.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规定,低视力的标准是双眼中优势眼的最佳校正视力为( ) A.0.05-0.3之间 B.0.05以上 C.0.3以上 D.0.05之下 4.家长对听障儿童早期干预的不正确 ...态度是( ) A.努力寻找治疗的“秘方” B.积极解决孩子在交流等方面的问题 C.正视孩子耳聋的现实 D.制定家庭教育计划 5.对脑瘫幼儿护理的正确方法是( ) A.让脑瘫儿童远离危险的地方 B.让脑瘫幼儿帮助倒开水 C.让脑瘫幼儿独自起床 D.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远离脑瘫儿童 6.智力落后儿童的思维所处的阶段主要是( ) A.抽象思维阶段 B.形式运算阶段 C.直观和具体思维阶段 D.发散思维阶段 7.现在比较有代表性的智力落后儿童的早期教育方案不包括 ...( ) A.波特奇早期教育指导方案 B.家长辅导方案 C.小太阳方案 D.多曼早期教育法 8.发音时出现首音难发、语音连续重复和拖长语音等现象,这是指( ) A.构音异常 B.语言发展迟缓 C.发声异常 D.口吃 9.传统的语言障碍研究中,言语障碍不包括 ...( ) A.发声异常 B.流畅度异常 C.语义障碍 D.音质障碍 10.常见的声音嘶哑、刺耳或者声音夹杂着沉重的气息声,这是指( ) A.音量异常 B.整体性语音不清 C.音质异常 D.共鸣异常 11.下列哪一项不是 ..孤独症的特征?( ) A.言语发展迟缓 B.仪式性行为 C.记忆力低下 D.极度退缩 12.最有效的矫正多动症儿童不良行为的技术是( )

儿童绘画治疗分析

人类先有图画后有文字,儿童也是先学绘画再学文字的。也就是说一幅图画可以反映人的基本心理内容。图画传递的信息比语言更丰富,读图是最简单、最能直接了解人们内心世界的方法。儿童的任何一个涂鸦、画面的大小、用笔的轻重、空间配置、颜色、构图等都有着特定的代表意义,都在传递着他的内心信息。从这个意义上说,绘画可以很直接的表达个体的内心想法,暴露深层心理问题。 1 绘画疗法的介绍 绘画疗法的概念 绘画疗法是心理艺术治疗的方法之一,是让绘画者通过绘画的创作过程,利用非语言工具,将潜意识内压抑的感情与冲突呈现出来,并且在绘画的过程中获得疏解与满足,从而达到诊断与治疗的良好效果。无论是成年和儿童都可以在方寸之间呈现完整的表现,又可以在“欣赏自己”的过程中满足心理需求。 绘画疗法的心理学原理和应用技术 绘画疗法的心理学原理 绘画疗法的心理学原理是潜意识的表达。 一个人的情感埋藏越深,则离其意识越远,寻找相应的语言将其表达出来的可能性就越低。然而,情感的困扰却可以通过另一种方式表达出来,将其赋予可见的形式。绘画作为情感表达的工具,能够反映出人们内在的、潜意识层面的信息,是将潜意识的内容视觉化的过程。人们对绘画的防御心理较低,不知不觉中就会把内心深层次的动机、情绪、焦虑、冲突、价值观和愿望等投射在绘画作品中,有时也可以将早期记忆中被隐藏或被压抑的内容更快地释放出来,并且开始重建过去。因此,图画所传递的信息远比语言丰富,表现力更强。而且,在绘画的过程中,个体可以进一步理清自己的思路,把无形的东西有形化,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同时,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失,也不会增加或减少,只会以其他形式表现出来,积压在心中的消极情绪就可以通过绘画转化成作品,一方面可以发泄减轻心中的压抑和焦虑,另一方面患者也可以在治疗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作品来认识和反思自己的情绪和问题。而绘画疗法的实施过程实际是患者在治疗师的引导下进行思考--创作--回顾--比较--反思的过程,从而做到“助人自助”。而且绘画的过程本身就相当于一种游戏,绘画者能比较放松的参与其中,降低防卫心理,投入事件的主体,而让潜意识的内容自然地浮现。另外,绘画创作可以是一种愤怒、敌视感觉的发泄,它是一种能被社会所接受且不伤害他人的发泄方法。 绘画疗法的应用技术 绘画疗法的应用技术为投射测验,所谓投射测验是指采用某种方法绕过受访者的心理防御,在他们不防备的情况下探测其真实想法。在投射测验中,给受测者一系列的模糊刺激,要求对这些模糊刺激做出反应。如抽象模式,可以作多种解释的未完成图片,绘画。分别要求受测者叙述模式,完成图片或讲述画中的内容。从受测者的解释会带有自己潜意识的思想,这种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了解被试内心想法。 绘画疗法的意义及作用 绘画疗法有助于促进成人尤其是儿童的自我形象改变,有助于加强儿童及青少年自我概念或自尊的改善,有助于改进儿童的社交技巧,促进语言发展,改善认知能力。 2 儿童绘画内容的具体分析 儿童绘画过程的具体含义和分析 最先画的部位或事物,是作画儿童最关注的方面。

最新美术治疗与特殊儿童演示教学

从美术进入孩子的心灵世界 ——读《特殊儿童的美术治疗》一、内容简介: 美术作为心灵和生命体验的创造物之一,与人类文明形影相随,从纷繁多变的绘画,神奇诡异的图腾,到雄伟壮观的建筑,设计精美的艺术品,我们无不感受到艺术与生命、文化契合的节拍。无论是原始洞穴壁画,还是博物馆内的艺术收藏,美术作品始终表现和反映着人类自身的感觉、情感和认识经验,忠实地记录了人类智慧所能达到的认识高度和人性深度,也展示着不同创造者对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不仅如此,美术活动还会触及人的思维和心灵,给人以独特的愉悦和满足感。当作品演进中的各种视觉元素突然有了某种关联和呼应,进而生发出特有的形式意义和意味时,创作的作品反过来又会作用于处在艺术情境中的制作者和观者,影响其感受和思维,统合和提升其自我体验,增进自我认识,修复或改变自身对外界的认识及交互状态。正因如此,经历感知、认识、体验、创造和认识自我的创造性艺术学习,又会促进学习者内在经验的统合,成为展现自我和激发表达的有源之水,增进心智成长和感知觉的发展。所以,美术在特殊儿童的身心康复治疗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美术治疗的理解: (一)关于美术治疗:

美术治疗的概念:是诞生于20世纪中期的一种艺术疗法,由精神分析学家南伯格(Mar-garet Naumburg)创立,它主要通过绘画、雕塑、拼贴创作等美术手段帮助当事人释放难以言表的情绪、控制行为、解决问题,进而获得身心整合。目前,美术治疗在欧美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特殊教育等诸多领域。在临床康复和治疗中,它能有效治疗抑郁症等神经官能症;在特殊教育领域,它已成为特殊儿童有效的辅助康复与教育方式,帮助他们增强自信与自尊,与教师和正常儿童建立融洽的关系。相比而言,美术治疗在我国目前仍是一种新兴的艺术疗法,应用有限,相关理论研究较少。 (二)美术治疗与特殊儿童教育 美术治疗在欧美的应用已从最初的医学、精神病学拓展至教育、心理保健等诸多领域。在特殊教育领域,美术治疗已用于有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儿童、肢体残障儿童、智障儿童、器质性疾病患儿等,且已获得相应的疗效。研究表明,美术治疗能有效地减少有严重攻击性行为儿童的不良情绪和行为,增强智障儿童的机能水平,提高孤独症患儿与周围环境联系的能力,帮助后天脑损伤儿童在感觉、语言或认知能力受损的情况下,表达情感和想法等等。从多起成功的案例中我们发现,尊重特殊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的特殊性,是对其进行美术治疗的前提。具体而言,将美术治疗应用于特殊儿童时需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1)构建安全的环境,提供合适的材料安全、实用、舒适

游戏治疗的意义

游戏治疗的内涵及其对智力障碍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游戏治疗是帮助儿童解决心理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游戏治疗产生发展及其内涵对特殊教育领域开展游戏治疗的实践和研究有重要意义。游戏治疗对智力障碍儿童的心理发展也必然发挥重要作用。 游戏是儿童的主体性活动它对儿童身体发育、心智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儿童通过游戏了解外部世界融入现实生活。在针对有心理障碍的儿童的心理治疗中游戏治疗独具特色近一个世纪以来迅速发展并广泛应用于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为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提供帮助是特殊教育的工作内容因此了解和应用游戏治疗为更好的完成特殊教育的使命具有重要意义。在特殊教育工作中如何为智力障碍儿童提供适合他们的心理康复服务是很多教育工作者在不断思考和探索的课题游戏治疗的指导思想和方法为这一领域的研究提供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 游戏治疗的内涵近年来游戏已成为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关心的研究内容对游戏在教育中的应用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发表了各自的意见。年国内一家康复机构宣传了游戏治疗的康复特色活动在具体的应用情况介绍中不难发现文中所提及的游戏治疗是指应用游戏的方式帮助残疾人或肢体受损伤的人进行肢体康复训练这与心理治疗中的游戏治疗相去甚远。因此有必要阐明游戏治疗的内涵帮助特殊教育工作者更好的理解游戏治疗。 什么是游戏治疗游戏治疗的产生源于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在心理分析中发现了游戏对儿童精神分析的意义。他认为人格结构中本我

伊底所遵循的快乐原则是人类一切心理活动和行为的首要原则。游戏和其他的心理事件一样都受快乐原则的驱使。儿童的游戏中表现为游戏能够满足儿童的愿望掌握创伤事件和使受压抑的敌意冲动得到发泄游戏是儿童症状的表现于是他将游戏作为精神分析的内容。随后安娜和克莱因Ⅺ在儿童精神分析中使游戏治疗系统化和理论化承认游戏是儿童表达愿望的方式。这些精神分析学家的研究革命性地改变了对儿童及儿童问题的态度之后关于游戏治疗的理论研究、实验验证和临床应用越来越普遍。国际上游戏治疗不仅用于儿童而且用于成人的心理治疗不仅用于个体而且用于团体的心理治疗…。游戏治疗的突出特点是心理治疗中应用游戏作为沟通媒介因此游戏治疗定义为通过游戏手段对儿童的心理和行为障碍进行矫正和治疗。在游戏治疗中游戏本身不是治疗的目的而仅仅是治疗的一种手段或方式。游戏治疗强调以游戏作为沟通媒介凡是运用游戏作为沟通媒介的心理治疗都可称为游戏治疗由于心理治疗师不同的理论取向发展出个人中心游戏治疗、认知行为游戏治疗、格式塔游戏治疗、心理动力游戏治疗等不同流派陋。因此游戏治疗不是某一学派的特有方法而是任何一种心理治疗中均可使用的工具它以游戏做为诊断和治疗的中介。在近一个世纪对游戏治疗的研究和实践中发展出一系列的游戏治疗技巧主要有九毛颖梅硕士讲师研究领域学校心理咨询、资源教室的建设与应用。万方数据游戏治疗的内涵及其对智力障碍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毛颖梅?9?9?9?9象征性游戏技巧主要是洋娃娃、布偶、面具、电话和积木等玩具的应用自然媒介的游戏技巧对沙、水、泥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