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反渗透设备及离子交换设备优缺点比较

反渗透设备及离子交换设备优缺点比较

反渗透设备及离子交换设备优缺点比较
反渗透设备及离子交换设备优缺点比较

反渗透设备及离子交换设备优缺点比较

在庞大的水处理设备市场中,许多消费者都很迷茫,他们不清楚选择什么样的设备适合自己,传统的离子交换设备已经慢慢被反渗透工艺而取代,两者在操作上以及优缺点上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反渗透与离子交换操作对比

反渗透设备主机部份平时基本不需要任何操作,只是在预处理(石英砂过滤器、活性碳过滤器、软化水过滤器)上保证平时维护保养工作,预处理方面的操作根据进水水质、用水量的不同操作时间也有所不同,一般周期在五至七天正反洗一次即可。

离子交换设备,离子交换树脂再生时间比较长,为保证出水效果,一般再生药剂浸泡时间不应少于12个小时,再生后需耗用大量的水将再生所用的酸碱冲洗干净。离子交换设备操作在纯化水系统中是比较复杂的,从一开始的配酸、碱到最后的再生结束最少需经过两个班、多人的配合,劳动强度较大,同时由于混床的交换有效周期的缩短带来了混床的频繁再生,进一步加大了再生时的劳动强度。

离子交换设备再生时操作工需与酸、碱进行接触,是一种危险性的操作,而且再生时虽然操作工穿戴有劳动保护用品,但仍使操作工的人身安全存在一定危险。再生后的使用有效期与操作工的经验、工作责任心及再生用酸碱的质量有很大的关系,由于其操作大部分靠经验操作,难免会出现混床再生后在备用期内就失效,不能使用的事情。这样就有可能会影响正常生产。

离子交换设备工艺中大部份也存在预处理(石英砂过滤器,活性碳过滤器),平时的维护保养也不可缺少,基本上和反渗透设备预处理一样,正反洗时间应不能超过五至七天。

反渗透与离子交换优缺点对比

反渗透设备

1、出水水质长时间处理稳定状态

2、操作简单,无需专业人士

3、无需酸碱再生,无危害性废液排放

4、运行费用低

5、便于安装与保养

6、水利用率相对于离子交换较低,有一定的回收比率

7、设备初期投资相对于离子交换较高

离子交换设备

1、设备初期投资低

2、出水水质稳定

3、预处理要求简单

4、水利用率高,运作时基本无废水排放

5、需酸碱再生,有危害废液排放

6、操作危险数较高,需要专业人士操作

7、设备运行成本较高,需经常性采购酸、碱

由此看出反渗透纯水装置虽然在初期投资较高,但是其性能特点都要比传统的离子交换设备高,与离子交换设备相比反渗透纯水装置更为简便,更实用。

离子交换法47802

离子交换法 早在古希腊时期人们就会用特定的黏土纯化海水.算是比较早的离子交换法.这些黏土主要是沸石....离子交换树脂都是用有机合成方法制成。常用的原料为苯乙烯或丙烯酸(酯),通过聚合反应生成具有三维空间立体网络结构的骨架,再在骨架上导入不同类型的化学活性基团(通常为酸性或碱性基团)而制成。例:苯乙烯型树脂的合成可分为阴离子类型和阳离子类型. 一.定义 离子交换法(ionexchangeprocess)是液相中的离子和固相中离子间所进行的一种可逆性化学反应,当液相中的某些离子较为离子交换固体所喜好时,便会被离子交换固体吸附,为维持水溶液的电中性,所以离子交换固体必须释出等价离子回溶液中。二.原理 离子交换法是以圆球形树脂(离子交换树脂)过滤原水,水中的离子会与固定在树脂上的离子交换.常见的两种离子交换方法分别是硬水软化和去离子法.硬水软化主要是用在反渗透(RO)处理之前,先将水质硬度降低的一种前处理程序.软化机里面的球状树脂,以两个钠离子交换一个钙离子或镁离子的方式来软化水质. 离子交换树脂利用氢离子交换阳离子,而以氢氧根离子交换阴离子;以包含磺酸根的苯乙烯和二乙烯苯制成的阳离子交换树

脂会以氢离子交换碰到的各种阳离子(例如Na+、Ca2+、Al3+)。同样,以包含季铵盐的苯乙烯制成的阴离子交换树脂会以氢氧根离子交换碰到的各种阴离子(如Cl-)。从阳离子交换树脂释出的氢离子与从阴离子交换树脂释出的氢氧根离子相结合后生成纯水。 阴阳离子交换树脂可被分别包装在不同的离子交换床中,分成所谓的阴离子交换床和阳离子交换床。也可以将阳离子交换树脂与阴离子交换树脂混在一起,置于同一个离子交换床中。不论是那一种形式,当树脂与水中带电荷的杂质交换完树脂上的氢离子及(或)氢氧根离子,就必须进行“再生”。再生的程序恰与纯化的程序相反,利用氢离子及氢氧根离子进行再生,交换附着在离子交换树脂上的杂质。 三.纯化方法 若将离子交换法与其他纯化水质方法(例如反渗透法、过滤法和活性碳吸附法)组合应用时,则离子交换法在整个纯化系统中,将扮演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离子交换法能有效的去除离子,却无法有效的去除大部分的有机物或微生物。而微生物可附着在树脂上,并以树脂作为培养基,使得微生物可快速生长并产生热源。因此,需配合其他的纯化方法设计使用。 四.离子交换树脂 离子交换树脂一般呈现多孔状或颗粒状,其大小约为0.1~1mm。其离子交换能力依其交换能力特征可分:

离子交换树脂的原理及应用总结归纳(重点阅读)

精心整理如何筛分混合的阴阳离子交换树脂? 离子交换树脂的工作原理及优缺点分析 将离子性官能基结合在树脂(有机高分子)上的材料,称之为“离子交换树脂”。树脂表面带有磺酸(sulfonic acid) 者,称为阳离子交换树脂,而带有四级氨离子的,则为阴离子交换树脂。由於离子交换树脂可以有效去除水中阴阳离子,所以经常使用於纯水、超纯水的制造程序中。(见下图) 离子交换树脂上的官能基虽可去除原水(Feed water) (Fouling)。方。 原理 软水,这是软化水设备的工作过程。 当树脂上的大量功能基团与钙镁离子结合后,树脂的软化能力下降,可以用氯化钠溶液流过树脂,此时溶液中的钠离子含量高,功能基团会释放出钙镁离子而与钠离子结合,这样树脂就恢复了交换能力,这个过程叫作“再生”。

由于实际工作的需要,软化水设备的标准工作流程主要包括:工作(有时叫做产水,下同)、反洗、吸盐(再生)、慢冲洗(置换)、快冲洗五个过程。不同软化水设备的所有工序非常接近,只是由于实际工艺的不同或控制的需要,可能会有一些附加的流程。任何以钠离子交换为基础的软化水设备都是在这五个流程的基础上发展来的(其中,全自动软化水设备会增加盐水重注过程)。 反洗:工作一段时间后的设备,会在树脂上部拦截很多由原水带来的污物,把这些污物除去后,离子交换树脂才能完全曝露出来,再生的效果才能得到保证。反洗过程就是水从树脂的底部洗入,从顶部流出,这样可以把顶部拦截下来的污物冲走。这个过程一般 需要5-15分钟左右。 吸盐(再生) (只要进水有一定的压力即可) 慢冲洗(置换) 应用 1)水处理 水处理领域离子交换树脂的需求量很大,约占离子交换树脂产量的90%,用于水中的各种阴阳离子的去除。目前,离子交换树脂的最大消耗量是用在火力发电厂的纯水处理上,其次是原子能、半导体、电子工业等。

反渗透过滤技术的原理和优点.

反渗透过滤技术的原理和优点 各类水过滤系统已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工业纯水系统最常用的就是反渗透工艺设计而成,统称反渗透设备。反渗透原理顾名思议根据其逆渗透机理运行工作,将水中微小的分子及离子过滤在膜外,使最终产水达到用户需求的标准。下面由专业人士更详细的对逆渗透原理反渗透设备技术进行讲解分析: 然而在整套水处理系统中不仅仅只有反渗透设备,在前期进入反渗透设备之前对水的水质都是有要求的,而并非市政自来水直接经过反渗透膜元件,如果未达到要求的水直接经高压流经反渗透膜时间久了将会造成膜堵塞。那么在整套纯水系统中前期处理的设备有哪些呢?一般常见的是多介质过滤器、离子交换、各式精密过滤设备等等,这些预处理设备可有效的去除水中的旋浮物。工业纯水系统反渗透设备可分为一级和二级等级别之分,根据用户需求的不同,采用不同的级别的工艺来使产出水水质达到标准。当然其价格也是由反渗透设备的配制来决定的。 反渗透作为一种新型的纯物理脱盐工艺,根据其膜元件过滤原理及结构脱盐机理等条件的限制。在整套纯水系统中有机物含量较高的水源作为RO进水时,为了控制RO微生物污染,预处理系统常添加氧化性杀菌剂(如次氯酸钠)控制微生物的滋生。之后添加还原剂对进入RO的水中多余的氧化剂(余氯)进行还原,以消除氧化性的水对反渗透膜元件的氧化。 反渗透预处理常用工艺 对于反渗透膜元件而言,绝大数情况下的水源是不能直接进入反渗透膜元件,因为其中所含的杂质会污染膜元件,影响系统的稳定运行和膜元件的使用寿命。预处理就是根据原水中的杂质的特性,采取合适的工艺对其进行处理,使其达到反渗透膜元件的进水要求的过程,因其在整个水处理工艺流程中的位置在反渗透之前,所以称为预处理。 对于反渗透系统,习惯地把进水分为地下水、自来水、地表水、海水、废水(中水)等,这些水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地理条件,不同的季节气候导致水体的特性及其所含的杂质有所不同,因此反渗透预处理工艺也会有所不同。合理地预处理应该能满足如下要求: 1、反渗透预处理必须能够去除原水中的绝大多数杂质,达到进水要求。 2、反渗透预处理必须考虑水质的变化,防止原水水质波动时影响整个系统的稳定运行。 3、反渗透预处理工艺必须能够高效、稳定的运行,同时尽量简化流程,降低投资和运行成本。

微滤、超滤、反渗透、离子交换

1、微滤技术 A、原理介绍 微滤又称微孔过滤,它属于精密过滤,截留溶液中的砂砾、淤泥、黏土等颗粒和贾第虫、隐抱子虫、藻类和一些细菌等,而大量溶剂、小分子及少量大分子溶质都能透过膜的分离过程。 基本原理是筛分过程,操作压力一般在0.7-7kPa,原料液在静压差作用下,透过一种过滤材料。过滤材料可以分为多种,比如折叠滤芯、熔喷滤芯、布袋式除尘器、微滤膜等。透过纤维素或高分子材料制成的微孔滤膜,利用其均一孔径,来截留水中的微粒、细菌等,使其不能通过滤膜而被去除。决定膜的分离效果的是膜的物理结构,孔的形状和大小。微孔膜的规格目前有十多种,孔径范围为0.1~75 μm,膜厚120~150μm。 微滤膜若从1907年Bechhold制得系列化多孔火棉胶膜问世算起,至今有近百年历史。而微孔膜的广泛应用是从二战之后开始的,最初只有CN 膜,随着聚合物材料的开发,成膜机理的研究和制膜技术的进步。 我国MF研究始于70年代初,开始以CA-CN膜片为主,于80年代相继开发成功CA、CA-CTA、PS、PAN、PVDF、尼龙等膜片,并进而开发出褶筒式滤芯;开发了控制拉伸致孔的PP、PE和PTFE 膜;也开发出聚酯和聚碳酸酯的核径迹微孔膜,多通道无机微孔膜也实现产业化。并在医药、饮料、饮用水、食品、电子、石油化工、分析检测和环保等领域有较广泛的应用。

B、技术优势 砂虑只能去除很小的胶体颗粒,使出水浊度达到1度左右,但水中仍含有数十万个粒径为1~5μm的颗粒,这是砂虑所不能去除的,微滤则可以去除这些颗粒。避免将上道工序产生的微粒带到下道工序去,起到了保证系统安全的作用。 2、超滤技术 A.超滤原理 超滤起源于1748年,Schmidt用棉花胶膜或璐膜分滤溶液,当施加一定压力时,溶液(水)透过膜,而蛋白质、胶体等物质则被截留下来,其过滤精度远远超过滤纸,于是他提出超滤一语,1896年,Martin制出了第一张人工超滤膜,其20世纪60年代,分子量级概念的提出,是现代超滤的开始,70年代和80年代是高速发展期,90年代以后开始趋于成熟。我国对该项技术研究较晚,70年代尚处于研究期限,80年代末,才进入工业化生产和应用阶段。 超滤是以压力为推动力的膜分离技术之一。以大分子与小分子分离为目的,膜孔径在20-1000A°之间。中空纤维超滤器(膜)具有单位溶器内充填密度高,占地面积小等优点。 在超滤过程中,水深液在压力推动下,流经膜表面,小于膜孔的深剂(水)及小分子溶质透水膜,成为净化液(滤清液),比膜孔大的溶质及溶质集团被截留,随水流排出,成为深缩液。超滤过程为动态过滤,分离是在

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的优缺点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的优缺点 离子交换树脂用催化剂的主要优点是它已商品化,购得方便。尽管它们比低分子量的酸、碱昂贵,但它们能根据不同的应用场合制得不同形状、不同结构和不同负载容量的树脂催化剂。常规的商品凝胶型树脂的功能基容量每克一般为3.5~5mg 当量。大孔树脂的负载容量虽然较低一些,但其活性基团一般处于大孔的表面上,容易为反应物所接近。在需要降低负载容量时可用酸碱滴定法使一些酸基团部分中和,或者通过部分离子交换法引入一些具有助催化作用的金属离子或基团,从而提高催化剂的活性或选择性。离子交换树脂的颗粒性和多孔结构使其适用于气相和液相反应,也可用于非水体系。由于树脂催化剂具有这种物理性质,因此反应完成后,催化剂可以通过简单的过滤方法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出来,免除了常规酸、碱催化剂使用需要进行中和、洗涤、干燥、蒸馏等后处理程序,也避免了废酸、碱液体对环境的污染。此外,也避免了使用硫酸时,由于其强的氧化性、脱水性和磺化性引起的不必要的副反应。大孔的离子交换树脂由于具有固定的结构,其体积受溶剂作用的影响很小。因此,适用于填充柱操作,实现生产连续化。在较低的压力下可以达到较高的流速,并可使用极性差别很大的反应溶剂。凝胶型离子交换树脂在干态或在非极性介质中内部处于收缩的微孔状态,在极性溶剂中则会处于高度溶胀的状态。如果溶剂极性的变化较大,低交联的树脂在经历这种变化后会发生较大的机械破损。 与常规酸、碱催化剂比较,离子交换树脂易于保存和运输。强酸树脂宜以 H+型和Na+型贮存。但强碱树脂中的OH-型会吸收空气中的CO2 而失活,因此一般以Cl-型贮存。使用前Na+型的强酸树脂和Cl-型的强碱树脂一般可分别用酸和碱处理组成相应的H+型和OH-型使其活化。

大型ro反渗透设备 水处理设备详情介绍

大型ro反渗透设备水处理设 备详情介绍

反渗透系统主要采用的是反渗透膜技术。它的工作原理是对原水施加一定的压力,使水分子通过反渗透膜,而溶解在水中的绝大部分无机盐(包括重金属)、有机物以及细菌、病毒等无法透过反渗透膜,从而使渗透过的纯净水和无法渗透过的浓缩水严格的分开;反渗透膜上的孔径只有0.0001微米,而病毒的直径一般有0.02-0.4微米,普通细菌的直径有0.4-1微米。 优势 1.细节决定整体质量,仪器、仪表、阀门、管件质量稳定。 2.优质的反渗透R0膜,高脱盐率、回收率、产水量。 3.智能的控制模块,操作简便、易学易用。 4.产品认证齐全,使用安全放心,认证与否是衡量一个产品的关键因素。 系统组成 预处理系统 一般包括原水泵、加药装置、石英砂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精密过滤器等。其主要作用是降低原水的污染指数和余氯等其他杂质,达到反渗透的进水要求。预处理系统的设备配置应该根据原水的具体情况而定。 反渗透装置

主要包括多级高压泵、反渗透膜元件、膜壳(压力容器)、支架等组成。其主要作用是去除水中的杂质,使出水满足使用要求。 后处理系统 是在反渗透不能满足出水要求的情况下增加的配置。主要包括阴床、阳床、混床、杀菌、超滤、EDI等其中的一种或者多种设备。后处理系统能把反渗透的出水水质更好的提高,使之满足使用要求。 清洗系统

主要有清洗水箱、清洗水泵、精密过滤器组成。当反渗透系统受到污染,出水指标不能满足要求时,需要对反渗透进行清洗使之恢复功效。 电气控制系统 是用来控制整个反渗透系统正常运行的。包括仪表盘、控制盘、各种电器保护、电气控制柜等。 应用领域 1.石油化工行业如化工反应冷却水;化学药剂、化肥及精细化工、化妆品制造过程用工艺纯水。 2.宾馆、楼宇、社区、机场、房产物业的优质供水及游泳池水质净化。 莱特莱德公司售后服务 1.产品设计完成由生产部门尽快生产。 2.交由物流公司运输。 3.技术人员现场安装。 4.培训相关人员学习设备操作手册。 5.售后服务部门全天为您服务。 6.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我们的人员会尽快到现场处理。

除盐水工艺比较

除盐水工艺比较 多年来,离子交换一直被认为是获得高纯水的唯一技术。近年,反渗透膜分离工艺也发展并成熟起来,两种工艺孰优孰劣?本文从去离子工艺、纯化水效果、运营成本方面对离子交换树脂法(I Ex)和反渗透法(RO)进行了一定的比较。 概述 多年来,离子交换水处理技术一直被认为是唯一稳定可靠的高纯 水生产技术,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许多工业领域,如电厂锅炉补给水 等。近二十年来,离子交换在许多地方常常被反渗透替代。反渗透是 一种膜分离工艺,因其不产生污染废水,而被称为“绿色”工艺。反 渗透的快速发展始于上世纪70 年代后期, 当时离子交换技术已经发 展的相当成熟,而反渗透还是一种新兴技术。工艺技术往往在初始应 用时发展很快,之后发展速度缓慢,到成熟阶段几乎没有什么改进。 因此,长期以来反渗透常被认为是一种有活力的技术,可以有效应用 于各种领域的纯水解决方案,而离子交换却被认为是陈旧的工艺,其 实人们往往忽略了反渗透在诸多实际应用中会产生膜的结垢和污堵 问题,它会增加化学药品的使用量,减少膜的运行寿命,增加设备的 操作和维护成本。如今,反渗透虽然被认为是一项很成熟的工艺,但 是这两种技术的比较已经到了重新评估的时候了。 当然离子交换工艺需要使用化学药品再生,但在过去,化学药品 并没有有效利用,而且再生过程还产生了过量的废水。然而,再生技 术的新发展意味着最新一代的离子交换床已大大提高了再生剂的使 用效率,同时消耗的电量和产生的废水都远少于反渗透。为了重新评 估这些变化和发展,有必要了解离子交换工艺的一些基本原理。 离子交换树脂主要由聚苯乙烯系骨架键合了活性基团组成,活性 基团包括磺酸基,羧酸基、叔胺基、季胺基等。交换床所需离子交换 树脂的体积主要是由水力学和动力学来控制的。在水力学方面,通过 树脂床的压降是流速和树脂深度的函数,树脂深度小一些效果比较 好;而在动力学方面,由于受到扩散因素的限制,树脂深度大一些比 较好。因此,工程师会综合这两方面的因素,对树脂床树脂深度进 行最优化的设计。 最近20 年来,离子交换树脂最重要的发展就是能够生产尺寸精 确的聚苯乙烯系树脂颗粒,即能生产均粒树脂。这听起来好像只是较 小的创新,但我们可以使用经过动力学大大改善的小粒径树脂,同时 均一尺寸的树脂颗粒确保紧密的六边形堆积,这使较小的树脂颗粒也 能保持相对较低的压降。这和可靠性能已大大改善的自动阀共同促进 了应用于很多商业去离子工艺的SCION?(Short cycle ion exchange) 短期循环技术的发展。 羧酸型弱酸阳树脂再生效率高,再生时酸的利用率达到了95%, 但它只能同弱酸盐(如重碳酸盐)进行阳离子交换反应;而磺酸基强酸 阳树脂能够去除所有的阳离子,但在再生时酸的利用率大约仅在60% 左右。同样叔胺基弱碱阴树脂不能去除水中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硅, 而季胺基强碱阴树脂则可以,但再生剂氢氧化钠的使用效率远低于弱 碱阴树脂。为了节省运行成本,可以先让水通过弱离子交换树脂,再 利用强离子交换树脂进一步处理,以更有效的利用化学再生剂。典型

MBBR工艺介绍和优缺点

MBBR工艺介绍和优缺点 MBBR是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工艺原理是通过向反应器中投加一定数量的悬浮载体,提高反应器中的生物量及生物种类,从而提高反应器的处理效率。由于填料密度接近于水,所以在曝气的时候,与水呈完全混合状态,微生物生长的环境为气、液、固三相。载体在水中的碰撞和剪切作用,使空气气泡更加细小,增加了氧气的利用率。另外,每个载体内外均具有不同的生物种类,内部生长一些厌氧菌或兼氧菌,外部为好养菌,这样每个载体都为一个微型反应器,使硝化反应和反硝化反应同时存在,从而提高了处理效果。 MBBR工艺兼具传统流化床和生物接触氧化法两者的优点,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污水处理方法,依靠曝气池内的曝气和水流的提升作用使载体处于流化状态,进而形成悬浮生长的活性污泥和附着生长的生物膜,这就使得移动床生物膜使用了整个反应器空间,充分发挥附着相和悬浮相生物两者的优越性,使之扬长避短,相互补充。与以往的填料不同的是,悬浮填料能与污水频繁多次接触因而被称为“移动的生物膜”。MBBR的主要特点是:①处理负荷高; ②氧化池容积小,降低了基建投资;③ MBBR工艺中可不需要污泥回流设备,不需反冲洗设备,减少了设备投资,操作简便,降低了污水的运行成本; ④MBBR工艺污泥产率低,降低了污泥处置费用;⑤ MBBR工艺中不需要填料支架,直接投加,节省了安装时间和费用。 生物流化床(Moving Bed Biofilm Reactor Process简称MBBR法)是生长生物膜的载体层在废水中不断流动的生物接触氧化法。载体是聚乙烯中空圆柱体,长5~7mm,直径10mm,内部有十字支撑,外部有翅片,密度0.95g/ cm2,空隙率88%,可供生物膜附着的比表面积约 800 m2/m3,能给微生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填充率可高达67%,可在好氧操作下以空气搅拌,或在兼/厌氧操作下以机械搅拌,使生物接触材在水中均匀的悬浮流动。这种载体的特殊形状使微生物在有保护的载体内表面生长而去除废水中的 BOD5。 生物流化床运用生物膜法的基本原理,并结合了传统活性污泥法的优点,而又超越了活性污泥法及生物膜法的缺点及限制。聚偏氟乙烯(PVDF)中空纤维膜的应用取代传统活性污泥法中的二沉池,进行固液分离,有效的达到了泥水分离的目的。膜的高效截留作用,可以使生物池中的菌种浓度大大提高,使生化效率大大增强,有效去除氨氮、磷及难于降解的大分子有机物。 生物流化床系统有如下优点: ①省地:占地仅为传统方法的五分之一至十分之一,并取消了二沉池。将传统的“初沉、生化及二沉”三个步骤合为一个步骤; ②省时:比传统方法快一倍,只需2~6小时; ③无须污泥回流或循环反冲洗;污泥产量极少; ④操作简单:过程可实现自动化,易于操作和控制;

反渗透技术培训资料全共17页

反渗透技术培训资料 目录 1.反渗透水处理系统的构成 2.反渗透预处理—它是让您高枕无忧的关键 2-1反渗透预处理合适与否的简单判断准则 2-2反渗透预处理设计考虑因素 2-3反渗透膜元件的进水条件 2-4预处理中应考虑的反渗透结垢成分 2-5反渗透污染物 2-6针对特定污染物的反渗透预处理设计要点 3.反渗透系统的故障诊断与运行数据的标准化 3-1反渗透系统的故障及其诊断 3-2常见反渗透污染现象 3-3反渗透污染症状 3-4反渗透故障诊断一览表 3-5如何减少故障和降低反渗透清洗频率 3-6反渗透系统的标准化 4.反渗透膜的清洗消毒及保存 4-1什么时候需要清洗反渗透系统 4-2需要清洗什么 4-3如何选择清洗药剂 4-4在选择和使用化学清洗药剂的注意事项 4-5复合膜(CPA、ESPA、ESNA)最常用的清洗配方4-6二氧化硅垢的化学清洗 4-7复合膜生物污染物的清洗 4-8细菌的控制和杀除 4-9反渗透化学杀菌剂应有的特性 4-10杀菌剂的杀菌速度 4-11复合膜(CPA、ESPA、ESNA)元件消毒用杀菌剂4-12反渗透系统化学清洗的一般方法

4-13复合膜(CPA、ESPA、ESNA)在反渗透压力容器中的保存 1.反渗透水处理系统的构成

◆氯的耐受力计算建立在无铁存在的基础上 2-4预处理中应考虑的反渗透结垢成分 反渗透进水中含有的难溶盐及相关成分达到下表中所列的浓度时,均应在预处理中采用相应的措施,以防止反渗透膜结垢。 注意:上表中指标的设计基础为75%的系统水回收率,在某些情况下,最小值范围会有变化。 2-5反渗透污染物

A、悬浮固体 ●普遍存在于地表水和废水中 ●尺寸﹥1微米(胶体可能会小于1微米) ●在未搅拌溶液中能从悬浮状态沉积下来(胶体会保持悬浮状态)●预处理后必须将下列指标降低至: 浊度﹤1NTU 15分钟SDI值﹤5 B、胶体污染物 ●普遍存在于地表水和废水中 ●污染物主要存在于反渗透系统的前端 ●尺寸﹤1微米 ●在未搅拌溶液中微粒会保持悬浮状态 ●可以是有机或无机成分组成的单体或复合化合物 ●无机成分可能是硅酸、铁、铝、硫 ●有机成分可能是单宁酸、木质素、腐殖物 ●预处理后必须将下列指标降低至: 浊度﹤1NTU 15分钟SDI值﹤5 C、有机物污染物 ●污染物主要存在于反渗透系统的前端 ●普遍存在于地表水和废水中 ●被吸收附着在膜表面 ●天然腐殖有机会来源于植物腐烂物且常带电荷 ●缺乏明确的TOC(总有机碳)含量规定 ●进水中TOC含量为2ppm时引起注意 ●具有电中性表面的LFC1膜及CAB膜可能更适用 D、生物污染 ●普遍存在于地表水和废水中 ●开始时易在反渗透前端形成污染物,随后扩展及整个反渗透系统●通常污染物为细菌、生物膜、藻类、真菌 ●警戒含量为每毫升10000cfu(菌落生成单位)

第五章离子交换技术

第五章离子交换技术 离子交换(Ion Exchange,简称Ⅸ)技术是除去水中离子态物质的水处理方法之一,采用离子交换法可制取软水、纯水和超纯水,因而在水处理领域中曾被广泛应用。 第一节离子交换剂及分类 离子交换作用是用一种称为离子交换剂的物质来进行的,这种物质在溶液中能以所含的可交换离子与溶液中的同种符号的离子进行交换,离子交换剂的种类很多,如表5—1所示。 早期使用的硅质离子交换剂如海绿砂和合成沸石有许多缺点,特别是在酸性条件下无法使用。磺化煤利用天然煤为原料,经浓硫酸磺化处理后制成,但使用过程中暴露出交换容量低、机械强度差、化学稳定性较差等缺点,已逐渐被离子交换树脂所取代。 离子交换树脂是一种高分子的聚合物,它与其他离子交换剂相比具有如下优点:a.交换容量高;b.外形大多为球状颗粒,水流阻力小;c机械强度高;d.化学稳定性好。因此离子交换树脂已成为目前最普遍采用的离子交换材料。 第二节离子交换树脂 一、离子交换树脂的结构和类型 离子交换树脂与其他交换剂一样,其结构通常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称为骨架,在交换过程中骨架不参与交换反应。另一部分为连接在骨架上的活性基团,活性基团所带的可交换离子能与水中的离子进行交换。 离子交换树脂外形大多呈珠状颗粒,它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碱和有机溶剂。从微观来看,离于交换树脂具有三维空间网状结构,在网状结构的空隙部位分布着能提供可交换离子的活性基团。 以最常见的苯乙烯系离子交换树脂为例,苯乙烯和二乙烯苯共聚制得高分子化合物—— 第62页交联聚苯乙烯:

在聚合反应中,二乙烯苯起到将苯乙烯长链交联起来而形成网状的作用,二乙烯苯在聚合中所用质量占参与聚合单体的总质量的百分率,称为离子交换树脂的交联度。交联度越高,树脂的网状结构越紧密。此种聚苯乙烯没有活性基团,因而通常称为白球。将白球用浓硫酸磺化,可得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RH): 白球经氯甲基化和胺化后,可得阴离子交换树脂: 上述胺化反应用叔胺处理,制得季铵型强碱性阴离于交换树脂(R3NCl),若用仲胺(R2NH)或伯胺(RNH2)处理,则生成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分别为R2N·HCl或RNH·2Cl)。 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分I型和Ⅱ型,它们在制造过程中胺化虽都用叔胺,但I型用的是三甲胺(CH3)2N,Ⅱ型则用二甲基乙醇胺,(CH3)2NC2H4OH,因此I型的碱性比Ⅱ型强,但Ⅱ型的交换容量比较高。 按照树脂骨架的结构特征,离子交换树脂可分为凝胶型和大孔型,它们的区别在于结构中孔眼的大小,凝胶型树脂不具有物理孔眼,只是在浸入水中时才显示其分子链之间的网状 第63页

反渗透净水与离子交换技术比较分析

反渗透净水与离子交换技术的比较分析 一、渗透及渗透压 渗透现象在自然界是常见的,比如将一根黄瓜放入盐水中,黄瓜就会因失水而变小。黄瓜中的水分子进入盐水溶液的过程就是渗透过程。如果用一个只有水分子才能透过的薄膜将一个水池隔断成两部分,在隔膜两边分别注入纯水和盐水到同一高度。盐 水液面升高不是无止境的,到了一定高度就会达到一个平衡点。这时隔膜两端液面差所代表的压力被称为渗透压。渗透压的大小与盐水的浓度直接相关。 二、反渗透现象和反渗透净水技术 在以上装置达到平衡后,如果在盐水端液面上施加一定压力,此时,水分子就会由盐水端向纯水端迁移。液剂分子在压力作用下由稀溶液向浓溶液迁移的过程这一现象被称为反渗透现象。如果将盐水加入以上设施的一端,并在该端施加超过该盐水渗透压的压力,我们就可以在另一端得到纯水。这就是反渗透净水的原理。 反渗透设备生产纯水的关键有两个,一是一个有选择性的膜,我们称之为半透膜,二是一定的压力。简单地说,反渗透半透 膜上有众多的孔,这些孔的大小与水分子的大小相当,由于细菌、病毒、大部分有机污染物和水合离子均比水分子大得多,因此不

能透过反渗透半透膜而与透过反渗透膜的水相分离。在水中众多种杂质中,溶解性盐类是最难清除的.因此,经常根据

除盐率的高低来确定反渗透的净水效果.反渗透除盐率的高低主要决定于反渗透半透膜的选择性。目前,较高选择性的反渗透膜元件除盐率可以高达99.7%。 三、反渗透与离子交换的比较 反渗透优点: * 连续运行,产品水水质稳定 * 无须用酸碱再生 * 不会因再生而停机 * 节省了反冲和清洗用水 * 以高产率产生超纯水(产率可以高达95%) * 无再生污水,不须污水处理设施 * 无须酸碱储备和酸碱稀释运送设施 * 减小车间建筑面积 * 使用安全可靠,避免工人接触酸碱 * 减低运行及维修成本

离子交换树脂和设备设计

离子交换树脂及装置设计详解 1、离于交换剂 1.1离子交换剂的种类 离子交换剂是实现交换功能的最基本物质。离子交换剂根据其材料可分为无机离子交换剂和有机离子交换剂,又可分为天然离子交换剂和人工合成离子交换剂等。天然离子剂如粘土、沸石、褐煤等。人工合成离子交换树脂有凝胶树脂、大孔树脂、吸附树脂、氧化还原树脂、螯合树脂等。其交换能力又可分为强碱性、弱碱性、强酸性、弱酸性等多种类型。 1.2离子交换树脂的基本特性罗门哈斯树脂,陶氏树脂 依其功能用途不同、原料性能不同,所制的树脂特性也不相同。常用的凝胶树脂的主要特性简介如下。 1.2.1.树脂的外观与粒度 凝胶型阳树脂为半透明的棕色或淡黄色的小球,阴树脂颜色略深。树脂粒度和均一度影响树脂的性能,粒度越小表面积就越大;但粒度过细不仅增大液体在树脂层内的阻力,而且也会影响树脂的机械程度,降低使用寿命。通常树脂小球直径为0.2-0.8mm。 2.树脂的密度 树脂密度分为干密度和湿密度。干密度是在温度115℃真空干燥后的密度。湿密度又分湿真密度和湿视密度 2.1湿真密度是树脂在水中充分膨胀后的质量与自身所占体积(不含树脂颗粒之的空隙)之比值(g/cm3)。不同类型树脂,湿真密度不同。即使同一类型的阳树脂或阴树脂,由于所含交换离子种类不同,湿真密度大小也不相同。 2.2湿视密度湿视密度又称堆积密度,是指树脂在水中充分溶胀后,单位体积树脂所具有的质量。湿视密度可用来计算离子交换柱内填充树脂的所需量。 3.树脂的交联度 树脂的骨架是靠交联剂连接在一起的。交联度是指交联剂所占有的份数,一般用交联剂占单体质量百分数来表示。例如,聚苯乙烯树脂用二乙烯苯作交联剂,其用量占单体总料量的8%时,则这种树脂的交联度为8%。 交联度直接影响树脂的性能。交联度越高,树脂的机械强度就越大,对离子的选择性越强,但离子的交换速度就越慢。这是因为交联度高,表明树脂的结构紧密,孔隙率低,同时树脂在水中溶胀率也低,因而水中的离子在树脂内扩散速度小,影响了离子间的交换能力。 4、树脂的稳定性

反渗透技术方案样本

六、工艺描述 ( 一) 16吨/小时地下水超滤工艺流程 原水箱→超滤原水泵→100μm保安过滤器→超滤膜组→臭氧投加→灌装机缓冲超滤水罐→灌装机; 具体工艺流程图见附件图纸。 1、保安过滤器 为了防止超过直径大于150微米的颗粒进入超滤膜, 对膜丝造成不可恢复的损伤, 在超滤膜组之前设置保安过滤器, 精度一般50-150微米之间, 当保安过滤器的压差大于0.08Mpa时, 需要更换保安过滤器滤芯。 2、超滤膜组 海德能超滤膜技术参数一览表

本次设计采用7支型号为HUF-250A 常规型膜元件, 截留分子量为10万, 过滤面积29.7m2, 该超滤膜组件主要用于液体的净化。超滤设计通量为90LMH, 反洗通量为200 LMH, 考虑到地下水温变化、反洗、化学清洗的需要, 预留了15%的产能, 以满足特殊情况的需要。 超滤膜是一种纳米级的薄膜, 它能有效的去除原水中的细菌、微生物、病毒、大肠杆菌以及一些大分子的有机物和水中所有不溶解性的胶体等, 使处理出水浊度≤0.1NTU 、 SDI≤1, 处理出水可完全满足国家生活饮用水的水质要求。 3、臭氧消毒装置 臭氧灭菌为溶菌级方法, 杀菌彻底, 无残留, 杀菌广谱, 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和芽孢、病毒、真菌等, 并可破坏肉毒杆菌毒素。另外, O3对霉菌也有极强的杀灭作用。O3由于稳定性差, 很快会自行分解为氧气或单个氧原子, 而单个氧原子能自行结合成氧分子, 不存在任何有毒残留物, 因此, O3是一种无污染的消毒剂。与紫外线消毒装置相比, 臭氧消毒克服了紫外线消毒, 在光线照射不到的地方没有效果, 有衰退、穿透力弱、使用寿命不长等缺点。 本次设计选用的臭氧投加位置为滤后水投加, 浓度为1ppm, 与反渗透滤后水共用一套臭氧发生器, 总发生量为40g/h。 臭氧发生器采用意大利O.E.I公司产品, 型号为MCP-XT1, 空气源, 臭氧产量为40g/h, 原料气供应量为1.18Nm3/h, 冷却水为0.09m3/h, 能耗为0.6KW, 尺寸为 600x800x1960(LxWxH)。全部系统设计简洁、紧凑、高效, 一体化安装在涂漆的不锈钢柜子里, 甚至空气源类型还包括了气源干燥系统。全部系统符合IP54防护等级。为确保安全可靠的臭氧产量, 整套系统配备全套工艺过程仪表。系统自带人机界面的文本显示。该臭氧发生器是最先进的技术水平与最高质量的材质结合, 打造出最可靠的臭氧系统元件, 能在各种环境条件下运行。

反向流化床连续逆流离子交换技术(一)

第!"卷第!期铀矿冶#$%&!"’$&! !""(年)月*+,’-*..-’-’/,’0.12,33*+/4.56!""( 反向流化床连续逆流离子交换技术7一8 赵伯毅 7核工业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9北京("((:;8 摘要<常规7或称重力8流化床体系中9树脂在介质中所受的重力与介质的密度成反比9而反向7或 称浮力8流化体系中9树脂在介质中所受的浮力与介质密度成正比=因此9反向流化床体系更适合 高密度的介质=论述了反向流化床连续逆流离子交换设备研制的背景9体系流体力学参数的数学 表达式以及体系中树脂流态化特性的试验研究结果= 关键词<反向流化床设备>矿浆吸附>离子交换 中图分类号<2?@":&A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B@"C A7!""(8"!B""@)B"@ 前言 反向流化床连续逆流矿浆离子交换技术是一项直接从矿浆或高密度介质中提取金属或有用组分的颇有发展前景的技术= 直接从矿浆或高密度介质中提取金属或有用组分的离子交换7简称矿浆离子交换8技术9可以全部7或部分8省去昂贵的固液分离过程9提高劳动生产率9降低用水量9提高金属回收率9减少对环境的污染9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以年处理矿石量!"万D的铀水冶厂为例9该法若与悬浮吸附流程相比9仅减少废水排放量一项计9(5就可多回收金属!EA D9节约用水或减少废水排放量F"E;"万G A=此外9对于铀水冶厂9单就固液分离部分9节省投资和经营费的幅度分别可达()HEA)H和("HE!"H= 矿浆离子交换技术早就引起人们的重视9各国学者为它的开拓和发展作了不懈的努力9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铀矿和金矿的湿法治金中= 实施矿浆离子交换技术的主要设备为吸附设备9现有的吸附设备按自身结构形式可分为槽式和塔式!种9按物料运动形式可分为搅拌床和流态化床!种= 在铀矿加工中最早使用的框篮式设备属槽式搅拌设备9曾处理过固体质量分数为F H的矿浆= 槽式搅拌床设备是目前能处理较高固体质量分数矿浆的主要设备9黄金冶炼中的炭浆法和树脂矿浆法主要采用这种设备=这类设备工作时9吸附剂和矿浆的混合系采用机械搅拌7机械搅拌槽8或空气搅拌7帕丘卡槽8的形式9前者多为西方国家采用9后者多为独联体国家采用=而吸附剂与矿浆的分离皆依赖级间分离筛进行=因此9采用这种设备的作业往往也称筛混法=该法处理铀矿时矿浆中固体质量分数一般在!"HE!)H之间9处理金矿时可达:"H=与传统 收稿日期

离子交换和反渗透产除盐水的方案比较.doc

离子交换和反渗透产除盐水的方案比较 概述 多年来,离子交换水处理技术一直被认为是唯一稳定可靠的高纯水生产技术,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许多工业领域,如电厂锅炉补给水等。近二十年来,离子交换在许多地方常常被反渗透替代。反渗透是一种膜分离工艺,因其不产生污染废水,而被称为“绿色”工艺。反渗透的快速发展始于上世纪70 年代后期, 当时离子交换技术已经发展的相当成熟,而反渗透还是一种新兴技术。工艺技术往往在初始应用时发展很快,之后发展速度缓慢,到成熟阶段几乎没有什么改进。因此,长期以来反渗透常被认为是一种有活力的技术,可以有效应用于各种领域的纯水解决方案,而离子交换却被认为是陈旧的工艺,其实人们往往忽略了反渗透在诸多实际应用中会产生膜的结垢和污堵问题,它会增加化学药品的使用量,减少膜的运行寿命,增加设备的操作和维护成本。如今,反渗透虽然被认为是一项很成熟的工艺,但是这两种技术的比较已经到了重新评估的时候了。当然离子交换工艺需要使用化学药品再生,但在过去,化学药品并没有有效利用,而且再生过程还产生了过量的废水。然而,再生技术的新发展意味着最新一代的离子交换床已大大提高了再生剂的使用效率,同时消耗的电量和产生的废水都远少于反渗透。为了重新评估这些变化和发展,有必要了解离子交换工艺的一些基本原理。离子交换树脂主要由聚苯乙烯系骨架键合了活性基团组成,活性基团包括磺酸基,羧酸基、

叔胺基、季胺基等。交换床所需离子交换树脂的体积主要是由水力学和动力学来控制的。在水力学方面,通过树脂床的压降是流速和树脂深度的函数,树脂深度小一些效果比较好;而在动力学方面,由于受到扩散因素的限制,树脂深度大一些比较好。因此,工程师会综合这两方面的因素,对树脂床树脂深度进行最优化的设计。最近20 年来,离子交换树脂最重要的发展就是能够生产尺寸精确的聚苯乙烯系树脂颗粒,即能生产均粒树脂。这听起来好像只是较小的创新,但我们可以使用经过动力学大大改善的小粒径树脂,同时均一尺寸的树脂颗粒确保紧密的六边形堆积,这使较小的树脂颗粒也能保持相对较低的压降。这和可靠性能已大大改善的自动阀共同促进了应用于很多商业去离子工艺的SCION? (Short cycle ion exchange)短期循环技术的发展。羧酸型弱酸阳树脂再生效率高,再生时酸的利用率达到了95%,但它只能同弱酸盐(如重碳酸盐)进行阳离子交换反应;而磺酸基强酸阳树脂能够去除所有的阳离子,但在再生时酸的利用率大约仅在60%左右。同样叔胺基弱碱阴树脂不能去除水中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硅,而季胺基强碱阴树脂则可以,但再生剂氢氧化钠的使用效率远低于弱碱阴树脂。为了节省运行成本,可以先让水通过弱离子交换树脂,再利用强离子交换树脂进一步处理,以更有效的利用化学再生剂。典型的一级除盐工艺包括使用弱酸阳树脂去除原水中和碱度相关的阳离子,然后用强酸阳树脂去除剩余的阳离子,阳床出水经过脱炭塔去除水中的二氧化碳后,除炭水再用弱碱阴树脂除去强的酸性阴离子如硫酸离子、氯离子等,最后用强碱阴树脂进一步去除

几种常用污水处理主要工艺及优缺点比较

几种常用污水处理主要工艺及优缺点 比较 汉赢创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二〇二〇年六月十日

目录 第一章污水处理常见工艺 (1) 1.1概述 (1) 1.2污水处理工艺分类 (1) 1.2.1 物理法 (1) 1.2.2 化学法 (1) 1.2.3 物理化学法 (2) 1.2.4 生物法 (2) 第二章中小型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对比 (3) 2.1常用生活污水处理工业简介 (3) 2.1.1 氧化沟工艺 (3) 2.1.2 A/O法 (4) 2.1.3 SBR法 (7) 2.1.4 曝气生物滤池 (7) 2.1.5 MBR工艺 (8) 2.2各种工艺之比较 (9) 2.2.1 在生活污水中的应用 (9) 2.2.2 占地面积与总池容 (10) 2.2.3 投资费用 (10) 2.2.4 运行成本及管理 (10) 2.2.5 出水水质 (10) 2.3结论 (10)

第一章污水处理常见工艺 1.1 概述 生活污水处理工艺目前已相当成熟,其核心技术为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对活性污泥法(或生物膜法)的改进及发展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生活污水处理工艺,传统的活性污泥法处理工艺在中小型生活污水处理已较少使用。根据污水的水量、水质和出水要求及当地的实际情况,选用合理的污水处理工艺,对污水处理的正常运行、处理费用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1.2 污水处理工艺分类 目前,污水处理行业,常用的工艺有以下几种:物理法、化学法、物理化学法、生物法。 1.2.1 物理法 (1)沉淀法,主要去除废水中无机颗粒及SS; (2)过滤法,主要去除废水中SS和油类物质等; (3)隔油,去除可浮油和分散油; (4)气浮法,油水分离、有用物质的回收及相对密度接近于1的悬浮固体; (5)离心分离:微小SS的去除; (6)磁力分离,去除沉淀法难以去除的SS和胶体等。 1.2.2 化学法 (1)混凝沉淀法,去除胶体及细微SS; (2)中和法,酸碱废水的处理; (3)氧化还原法,有毒物质、难生物降解物质的去除; (4)化学沉淀法,重金属离子、硫离子、硫酸根离子、磷酸根、铵根等的去除。

离子交换器的结构

离子交换器的结构 离子交换器主要用于纯水和高纯水的制备,也可用于锅炉、热电站、化工、轻工、纺织、医药、生物、电子、原子能及纯水处理的前道处理工序;工业生产所需进行硬水软化、去离子水制备的场合;食品、药物的脱色提纯;贵重金属、化工原料的回收;电镀废水的处理等。离子交换器(柱)的外壳一般采用PVC (硬聚氯乙烯)、PVC-FRP(硬聚氯乙烯复合玻璃钢)、PMMA(有机玻璃)、PMMA-FRP(有机玻璃复合透明玻璃钢)、JR(钢衬胶)或不锈钢衬胶等材质加工而成。 1按交换离子的类型分类 1.1复床 复床也就是阴阳离子交换床,是指将电解质溶液一次通过装有氢型阳离子交换树脂的阳床和装有氢氧型阴离子交换树脂的阴床的系统。其中,氢型阳床用于除去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而氢氧型阴床则用于除去水中的阴离子。通过复床一般可将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基本除去。为达到较好的除盐效果,阳床内装载的是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阴床则装载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 图2.复床系统 1-强酸阳床2-弱碱阴床3-强碱阴床 4-除二氧化碳器5中间水箱6-水泵 1.2混床 混合离子交换柱即混床是为更好利用离子交换技术而设计的设备。所谓混床,是指把一定比例的阴、阳离子交换树脂混合装填于同一个交换柱中,以进行离子的交换和洗脱。一般来讲,阳树脂的比重会比阴树脂大。因此,在混床内阴树脂在阳树脂之上。阴、阳树脂的装填比例一般为2:1,也有装填比例为1.5:1的,可根据不同树脂和工况要求酌情考虑选择。 混床分为体内同步再生式和体外再生式。体内再生式混床的运行和整个再生

过程均在混床内部进行,再生时树脂不会移除设备以外,且阴阳树脂同时再生。这就有了它相较于体外再生式混床的优势,即所需附属设备少,操作简单。 混床一般设置在一级复床之后,以便进一步纯化水质。当水质要求不高的时候,也可以单独使用。混床的特点包括:出水水质优良,pH值接近中性;出水水量稳定,短时间内运行条件(如进水水质或组分、运行流速)的变化对混床出水水质影响不大;即使是间断运行,对出水水质的影响也相对较小,恢复至停运前水质所需要的时间较短;离子回收率可达100%。 1.3钠离子交换器 钠离子交换器即软化器是用于去除水中钙离子、镁离子,制取软化水的离子交换器。组成水中硬度的钙、镁离子与软化器中的离子交换树脂进行交换,水中的钙、镁离子被钠离子交换,使水中不易形成碳酸盐垢及硫酸盐垢,从而获得软化水。影响钠离子交换器的三大选型标准是水质硬度、产水量和安装空间。 离子交换器还可以按使用规模分类,大体包括实验室用小型交换柱和工业用离子树脂交换柱两类。 2实验室用小型交换柱 实验室中一般将酸滴定管改装为小型交换柱。在其底部填少许玻璃棉,然后再倒入一层小的玻璃珠,最后装填树脂,便基本制成一个实验室用小型交换树脂柱。专用的小型玻璃交换柱下面有玻璃砂芯垫板,这就可以直接装入树脂。较大的交换柱可采用玻璃管,下部有出口,中间插入细玻璃管,作为入水口,上部用橡胶塞封堵。内径50mm以上的多使用有机玻璃或聚氯乙烯材料,两头用法兰封口,并在柱的中间增加进液口,能够完成较复杂的试验。树脂在装柱前应将其浸泡在水中,然后将树脂随水一起倒入柱中,防止干的树脂夹带气体。柱中装填的树脂层称为树脂床。

反渗透技术培训资料全

反渗透技术培训资料

目录 1.反渗透水处理系统的构成 2.反渗透预处理—它是让您高枕无忧的关键 2-1反渗透预处理合适与否的简单判断准则 2-2反渗透预处理设计考虑因素 2-3反渗透膜元件的进水条件 2-4预处理中应考虑的反渗透结垢成分 2-5反渗透污染物 2-6针对特定污染物的反渗透预处理设计要点 3.反渗透系统的故障诊断与运行数据的标准化 3-1反渗透系统的故障及其诊断 3-2常见反渗透污染现象 3-3反渗透污染症状 3-4反渗透故障诊断一览表 3-5如何减少故障和降低反渗透清洗频率 3-6反渗透系统的标准化 4.反渗透膜的清洗消毒及保存 4-1什么时候需要清洗反渗透系统 4-2需要清洗什么 4-3如何选择清洗药剂 4-4在选择和使用化学清洗药剂的注意事项 4-5复合膜(CPA、ESPA、ESNA)最常用的清洗配方 4-6二氧化硅垢的化学清洗 4-7复合膜生物污染物的清洗 4-8细菌的控制和杀除 4-9反渗透化学杀菌剂应有的特性 4-10杀菌剂的杀菌速度 4-11复合膜(CPA、ESPA、ESNA)元件消毒用杀菌剂 4-12反渗透系统化学清洗的一般方法 4-13复合膜(CPA、ESPA、ESNA)在反渗透压力容器中的保存

1.反渗透水处理系统的构成

2. 反渗透预处理—它是让您高枕无忧的关键 ★成功运行的必要条件 ★具体的预处理设计需要根据现场情况和膜元件类型确定★必须仔细考虑各种要求 ★原水的特点非常重要 ★为确保系统可靠运行,有时需要做小型实验 ★最后您将心想事成! 2-2反渗透预处理设计考虑因素 ◆膜元件种类 ◆进水水质(水源及其变化) ◆进水流量(小型或大型装置) ◆反渗透的回收率(高回收率意味着需要更好的预处理) ◆后处理设备和要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