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运动竞赛学辅导及答疑

运动竞赛学辅导及答疑

运动竞赛学辅导及答疑
运动竞赛学辅导及答疑

运动竞赛学辅导及答疑

一、概念

1、运动竞赛:是指以争取优胜为直接目的,以运动项目(或某些身体活动)为内容,根据规则要求而进行的个人或集体的体力、技艺、智力和心理品质的相互比赛。

2、综合性运动会:是若干项目在同一时期内进行的比赛。

3、选拔赛:是指为选拔优秀运动员或组成代表队而组织的比赛。

4、单项比赛:是指单独进行的一个运动项目的比赛。

5、对抗赛:两个以上的单位联合组织,并协商按同等条件参加的竞赛。

6、赛前直接准备:是为迎接即将来临的重大比赛而专门安排的一项准备。装订线

7、竞赛心理定向:是运动员在比赛前或比赛过程中的心理准备状态和注意的指向。

二、填空

1、运动员适应竞赛环境必须具备自我控制能力、抗干扰能力、应变能力和有效利用竞赛环境等四种基本能力。

2、在比赛名次定位的问题上一般存在两种心态:一种类型是过去的冠军或名次较好者,其心态是“保 ”;而另一种类型是新手或心理素质优秀者,其心态是“夺 ”,即争取好名次或夺得冠军的心态。

3、比赛中运动员应尊重裁判、观众和对方。

4、比赛过程的管理包括赛前准备的管理,赛中管理和赛后管理三个阶段。

5、运动竞赛的全过程要经过筹备,竞赛,结束三个阶段。

6、运动竞赛特点具有公平性,竞争性,社会性,综合性和市场调节性。

7、保持稳定状态有两个重要条件,一是提高心血管机能;二是提高最大吸氧量。

8、110m栏起跑至第一栏的距离为 13.72米;栏间距离为 9.14米;最后一栏至终点的距离为 14.02米。

9、100m栏起跑至第一栏的距离为 13米;栏间距离为 8.50米;最后一栏至终点的距离为 10.50米。

三、简答

1、简述运动竞赛的实践意义

答:(1)科学地控制竞赛。通过对影响运动竞赛成绩的众多因素的相关分析,为教练员、运动员及体育工作者认识运动竞赛规律,科学合理

地控制竞赛过程提供理论依据。(占3分)

(2)指导运动训练。通过对运动竞赛与运动训练互相关系的研究,为运动训练更具针对性、更符合实践需要提供依据。(占3分)

(3)指导运动竞赛的组织、管理与编排。全面阐述竞赛组织、管理和编排的一般理论与具体方法,从而为这方面的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占4分)

2、简述竞赛规则的基本原则

答:竞赛规则的公平竞赛原则、促进运动技术水平提高和合理发展原则、同一性与统一性原则、公正性与准确性原则、合理组织运动竞赛原则、严肃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国际化原则(10分)

3、简述判定运动员竞技状态情况的标准

答:(1)生理学标准。如运动员有机体各器官系统机能是否达到最佳状态,机能活动是否“省力”,机体能否最大限度地适应大负荷甚至极限负荷的训练与比赛,恢复过程如何,等等。

(2)训练学标准。如运动素质与运动技术的结合程度怎样,完成技术的效果(包括准确、熟练、协调程度等)。如果是集体项目,还要视其战术配合情况如何,等等。(占4分)(3)心理学标准。如情绪、动机、自我感觉、求战意识、自信心等。(占2分)

4、简述教练员临场指挥能力由哪些因素构成?

答:(1)抗负荷能力:教练员如何保持清醒的头脑,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临场决策活动的有效性。(占2分)

(2)对全局的综合评判能力:教练员所做的决策从比赛发展的纵向过程看,是对过去局势的总结、对现时局势的分析和对未来局势的预测三个阶段进行综合评判的结果;从比赛发展的横向过程看,是对比赛双方、场地、器材、裁判、观众等因素的综合评判。(占4分)

(3)表达能力:在短暂的时间内,教练员如何将自己对当前情况的分析和发展情况的判断及相应对策告知运动员,将间接乃至直接影响运动员的心理、情绪、行为,进而影响比赛进程。(占4分)

四、问答题

1、阐述运动竞赛为什么说是衔接运动训练的惟一通道

答:运动员通过艰苦训练取得的运动成绩能否被社会承认,取决于规范的竞赛裁决。没有通过运动竞赛取得的运动成绩,只能是训练的实力,而不是社会认可的成绩。(占3分)

国外有人说,欧美运动员是“比出来的”;中国运动员是“练出来的”。欧美运动员在赛季,几乎每周都参加比赛,其水平提高得较快。这是值得借鉴的,也是很值得我们深思的。(占3分)

作为一名教练员,应结合国情和运动员自身的实际,定期通过不同类型的竞赛,以了解运动员在不同时期的技战术水平等一系列的身心状况,从而获得反馈信息,调整训练方案,并结合一系列有效的教育和训练措施解决他们在比赛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以追求理想的竞训效果。(占3分)

我们虽然承认竞赛有检查训练效果的价值,但绝不能过分强调“以赛代练”,一定要掌握好“度”,不要走向极端。(占3分)

2、阐述运动竞赛的新理念

答:运动竞赛从运动规则的制定,到赛场的判罚以至最后成绩的认定,大都体现着公平和民主的精神。(占3分)

过去,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理解的平等是平均主义,要求的是终点上的平等;运动竞赛让人们理解平等是机会的均等,要求的是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平等。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文化能像运动竞赛那样不分国度、民族、肤色、信仰,竞技者凭真功夫参赛,“开后门”是要受处罚的。竞技场上人人机会均等,社会只承认比赛的结果。充满生机的竞技场,永远给新秀提供机会、鼓励他们奋进,促使他们形成竞争的意识,学会不违反规则的公平竞争的办法。(占6分)

运动竞赛体现了现代人的意志倾向,激发创造性,唤起竞争意识。竞技文化中的“公开竞争”将打破安于现状、不求上进、平均主义的陈腐观念,把投机取巧、封建等级观念看成是一种耻辱。(占3分)

运动竞赛提倡进取性精神,推崇热情、勇敢、勤奋、乐观、坚持不懈、自尊自信的品质,重视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内在征服力和创造力,所有这些优秀品质,也正是人类社会所追求的。(占3分)

3、请列出径赛常见的五种犯规情况

答:径赛常见的犯规情况。

(1)、短距离跑时,容易发生串道、弯道跑时踏上或越过左侧分道线。

(2)、中、长距离跑时,容易发生冲撞或阻挡别人而妨碍别人跑进;中途擅

自离开跑道或比赛路线;伴跑或接受场外指导;未通过抢道标志线提前切入里道。

(3)、跨栏跑时,容易发生跨栏时,腿或脚由栏架外面越过,有意用手或推倒或用脚踢倒任何一个栏架;跨栏中,两臂或手摆越到栏架外面而影响邻道运动员;未全部跨越规定的栏架数。

(4)、障碍跑时,容易发生一脚从栏外迈过或从水池后沿栏架上跳落时,在水池两侧边上。(以上1至4点均占2分)

(5)、接力跑时,容易发生在接力区外完成传、接棒动作;未持接力棒跑完全程或在接力区内传、接棒时采用抛、掷的方式;接力棒在接力区内掉落,不是由原失手运动员重新拾起;运动员传出接力棒后,在离开跑道时阻碍他队运动员前进;运动员受同队队员的推动而前进,或接受其它方式的助力等。(占4分)

4、阐述六个参赛队(人)的单循环比赛方法和编排

答:(1)单循环比赛轮次的计算

参赛队(人)都参加完一场比赛为一轮。当参赛队(人)数为奇数时,则比赛轮次等于参赛队(人)数,当6支队参加比赛,将要进行5轮比赛。(占4分)

(2)单循环比赛场数的计算

计算比赛场数可用下面公式:

比赛场数=队(人)数×[队(人)数-1 (占4分)

2

6支参赛队,比赛场则为:6X(6-1) = 30 = 15(场)

2 2

(3)单循环比赛秩序的编排方法

6支参赛队的单循环方法如表

轮次第一轮第二轮第三轮第四轮第五轮

比赛安排 1—6 1—5 1—4 1—3 1—2

2—5 6—4 5—3 4—2 3—6

3—4 2—3 6—2 5—6 4—5(占4分)

(4)各轮次比赛表排出后,再组织各参赛队(人)现场抽签并按抽签号数, 将各队(人)名填人轮次表中,便可排出比赛日程表。(占3分)

五、判断题

1、教练员和运动员在比赛中都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称为运动竞赛原则.()

2、运动员对自己说:“我是比赛型运动员,坚持就是胜利”的方法称为自我暗示调节法。()

3、马俊仁的运动训练观提倡的“练上去,调下来,提起来,养起来,冲上去”的训练方法符合运动竞赛恢复性原则。()

4、中国跳水队取消午休制是符合运动竞赛的创新性原则。()

5、裁判员在比赛中严格掌握判罚的统一尺度,是复合运动竞赛的国际化原则。()

6、运动员不断想象比赛战术方案中的各种战术配合、站位、跑动和成功动作情景的练习称为表象演练法。()

7、运动员在赛场、天气、观众、误判、对手超常发挥等干扰的情况

下,不应采用认可的。()

8、当运动员比赛情绪淡漠、运动迟钝、参赛不积极时,必须采取活动性调节方法提高其兴奋程度。()

9、运动员在比赛前由于场地、器材、音像、观众和对手等环境因素的刺激,不可能反射性引起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和物质代谢的加强。()

10、澳大利亚优秀长跑运动员曾屡次打破世界纪录,但在他鼎盛时期所参加的三次奥运会上,只获得过一枚铜牌,这种异常现象被世界体坛称之为“克拉克现象” 。()

1、教练员和运动员在比赛中都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称为运动竞赛原则.(错)

2、运动员对自己说:“我是比赛型运动员,坚持就是胜利”的方法称为自我暗示调节法。(对)

3、马俊仁的运动训练观提倡的“练上去,调下来,提起来,养起来,冲上去”的训练方法符合运动竞赛恢复性原则。(对)

4、中国跳水队取消午休制是符合运动竞赛的创新性原则。(错)

5、裁判员在比赛中严格掌握判罚的统一尺度,是复合运动竞赛的国际化原则。(对)

6、运动员不断想象比赛战术方案中的各种战术配合、站位、跑动和成功动作情景的练习称为表象演练法。(对)

7、运动员在赛场、天气、观众、误判、对手超常发挥等干扰的情况下,不应采用认可的态度。(错)

8、当运动员比赛情绪淡漠、运动迟钝、参赛不积极时,必须采取活动性调节方法提高其兴奋程度。(对)

9、运动员在比赛前由于场地、器材、音像、观众和对手等环境因素的刺激,不可能反射性引起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和物质代谢的加强。(错)

10、澳大利亚优秀长跑运动员曾屡次打破世界纪录,但在他鼎盛时期所参加的三次奥运会上,只获得过一枚铜牌,这种异常现象被世界体坛称之为“克拉克现象” 。(错)

高中生物竞赛辅导书有哪些.doc

高中生物竞赛辅导书有哪些 高中是学习生物的重要时期,此时接触生物辅导书的相关资料有助于我们在高中生物竞赛中脱颖而出。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竞赛辅导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生物竞赛考纲 首先,要知道什么是生物联赛。我们通常所说的中学生物学奥赛是分为以下五个赛程的:各省的初赛、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全国中学生生物学冬令营、国际中学生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即IBO)。就是通过这层层的严格选拔,在全国范围内发掘出高手中的高手作为国家对选手参加IBO,为国争光。而当下由于很多高校都把学科竞赛省赛成绩作为自主招生申请条件之一,所以作为第二阶段的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也就获得更多的关注了。 其次,要知道生物联赛的考核内容。我们都知道该考试以高中生物学为基础,并会扩展至高校普通生物学内容,具体考核点与分值分布是这样的: 1.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生物信息学 (25%) 2.植物和动物的解剖、生理、组织和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30%) 3.动物行为学、生态学 (20%) 4.遗传学与进化生物学、生物系统学 (25%) 最后回归主题吧,到底该准备些什么备考资料呢? 高中生物竞赛辅导书

吴相钰著《陈阅增普通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看过之后对生物有个大致的概念) 尹长明著《生物奥林匹克竞赛教程》——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生物学家编著《精英教案》基础生物教程(上、中、下册)——军事谊文出版社 北京大学生物学家编著《精英教案》生物习题专集——军事谊文出版社高中生物竞赛辅导书资料 刘凌云著《细胞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刘凌云、郑光美著《普通动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王玢、左明雪著《人体及动物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陆时万著《植物学》(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 潘瑞炽《植物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尚玉昌著《动物行为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尚玉昌著《普通生态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余瑞元著《生物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刘祖洞著《遗传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苏宏鑫著《高中生物奥赛讲义》——浙江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生物学家编著《精英教案》生物赛题分析——军事谊文出版社方淳、叶建伟著《冲刺——全国高中生物联赛》——浙江大学出版社高中生物竞赛辅导真题 北京大学生物学家编著《精英教案》生物试题解析——军事谊文出版社奥狐教育天科学堂研究院主编《2016版高中生物学联赛历年真题及解析

高中物理竞赛辅导讲义 第 篇 运动学

高中物理竞赛辅导讲义 第2篇 运动学 【知识梳理】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 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运动的合成包括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合成,遵从矢量合成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或三角形法则)。 我们一般把质点对地或对地面上静止物体的运动称为绝对运动,质点对运动参考照系的运动称为相对运动,而运动参照系对地的运动称为牵连运动。以速度为例,这三种速度分别称为绝对速度、相对速度、牵连速度,则 v 绝对 = v 相对 + v 牵连 或 v 甲对乙 = v 甲对丙 + v 丙对乙 位移、加速度之间也存在类似关系。 三、物系相关速度 正确分析物体(质点)的运动,除可以用运动的合成知识外,还可充分利用物系相关速度之间的关系简捷求解。以下三个结论在实际解题中十分有用。 1.刚性杆、绳上各点在同一时刻具有相同的沿杆、绳的分速度(速度投影定理)。 2.接触物系在接触面法线方向的分速度相同,切向分速度在无相对滑动时亦相同。 3.线状交叉物系交叉点的速度,是相交物系双方运动速度沿双方切向分解后,在对方切向运动分速度的矢量和。 四、抛体运动: 1.平抛运动。 2.斜抛运动。 五、圆周运动: 1.匀速圆周运动。 2.变速圆周运动: 线速度的大小在不断改变的圆周运动叫变速圆周运动,它的角速度方向不变,大小在不断改变,它的加速度为a = a n + a τ,其中a n 为法向加速度,大小为2 n v a r =,方向指向圆心;a τ为切向加速度,大小为0lim t v a t τ?→?=?,方向指向切线方向。 六、一般的曲线运动 一般的曲线运动可以分为很多小段,每小段都可以看做圆 周运动的一部分。在分析质点经过曲线上某位置的运动时,可 以采用圆周运动的分析方法来处理。对于一般的曲线运动,向心加速度为2n v a ρ =,ρ为点所在曲线处的曲率半径。 七、刚体的平动和绕定轴的转动 1.刚体 所谓刚体指在外力作用下,大小、形状等都保持不变的物体或组成物体的所有质点之间的距离始终保持不变。刚体的基本运动包括刚体的平动和刚体绕定轴的转动。刚体的任

初一竞赛辅导(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 一、机械运动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 在研究机械运动时,常选择一个假定不动的物体作为标准,这个物体叫做参照物。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但在实际选取参照物时,要使问题简便。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常选择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 【例1】甲、乙二人各乘一台升降机,甲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乙也在匀速上升。乙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甲在匀速下降。则他们相对于地面: A.甲上升,乙下降 B.甲下降,乙上升 C.甲、乙都下降,但甲比乙慢 D.甲、乙都下降,且甲比乙快 练习:1、人在地球上看到月亮从云中穿出,这种情况下的参照物是[ ] A.地球B.人C.月亮D.云 2、汽车由西向东匀速行驶,车上的乘客看到窗外的雨是竖直下落的,那么在地面上的人看来,雨滴的下落方向是[ ] A.竖直下落B.斜向东下落 C.斜向西下落D.斜向南下落或斜和北下落 3、甲、乙两车并排停在车站。后来,坐在甲车内的小张看到窗外的树木向西移动;坐在乙车内的小李看到小张不动。那么由此可知[ ] A.甲车向东开动,乙车不动 B.甲、乙两车同时以相同的速度向西开动 C.甲、乙两车同时以相同的速度向东开动,且小李观察小张时是以大地为参照物D.甲、乙两车同时以相同的速度向东开动;且小李观察小张时是以他自己为参照物 4、某同学晚上仰头看着月亮行走时,看到月亮会跟着自己向前走,不走时,月亮也不动,这时,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 A.附近的房子B.人自己 C.月亮D.漂动的云 5、请根据图2—7所示,判断甲、乙两船的运动情况[ ] A.甲船可能向右运动,乙船可能静止 B.甲船一定向右运动,乙船一定向左运动 C.甲船可能向右运动,乙船一定向左运动 D.甲船一定向右运动,乙船可能向左运动 二、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它所通过的路程跟所用时间的比是一个不随时间改变的量,这个比值的大小可以用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我们把这个比值叫做速度。用数学式

最新动物学竞赛安庆一中竞赛辅导讲义

动物学竞赛安庆一中竞赛辅导讲义

一、总序 1、动物学 研究动物形态、结构、分类、生命活动及其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发生发展的学科。 2、动物学的子分类 保护生物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学动物形态学动物分类学 动物胚胎学动物地理学动物遗传学动物行为学动物生态学 3、动物知识体系的构建 细胞与组织微观 器官与系统宏观 行为与生态空间 分类与进化时间 4、内在的逻辑关系 一、形态结构与机能的统一 二、形态、机能、结构、行为等与环境的统一 三、进化与适应的统一 5、动物演变的趋势 一、从单细胞到多细胞 二、形态、行为由简单到复杂 三、由低等向高等 四、物种由少到多 6、动物分类的方法

自然分类:除用形态特征作为分类性状外,还用生态、行为、生理、生化、地理等方面的资料作为分类依据,以生物学概念替代了纯形态概念。 细胞分类:应用细胞学特征进行物种分类,专门研究该领域的学科称为细胞分类学。 生化分类:蛋白质电泳、抗原抗体反应、蛋白质序列比较。 分子分类:利用核酸序列之间的同源性进行分类,亲缘关系越近,同源性序列越多。 7、现阶段已发现的生物为200万种,植物38万种,昆虫有100多万种, 脊椎动物共有5万种,估计共有400-3000万种。 二、动物的细胞与组织 【1】授课内容 1、施莱登、施旺的细胞学说 见高中课本。 2、细胞的三大系统 颗粒纤维系统:染色质、核仁、核糖体;

细胞骨架系统:由一系列特定的结构蛋白组成的空间网状结构,其发挥机械支撑、空间组织的作用,参与各种形式的细胞运动。 生物膜系统:由细胞的质膜构成的外膜(质膜)系统以及各细胞器的膜构成的外膜系统,生物膜系统在人体内具有非常重要的功能,比如物质的跨膜运输、细胞通讯、各细胞之间的识别作用等等,都是与生物膜系统息息相关。另外,生物膜系统还将各细胞、各细胞器分隔开来,使它们可以独立工作、互不干扰又可以相互联系。 3、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比较 动物细胞植物细胞 有无细胞壁无有 有无液泡无大部分有 是否可以进行同化作用不可以大部分可以 其他不同溶酶体乙醛酸循环体 伸缩环细胞板 中心体胞间连丝 4、动物细胞的知识点要点 一、细胞的流动镶嵌模型(右图)、跨膜运输以及细胞通讯等等。 二、细胞核和细胞分裂。 三、核糖体与蛋白质合成。 四、细胞的分化、凋亡、死亡。 五、细胞骨架以及微丝、微管、中间丝的研究。 六、线粒体和能量代谢。

动物行为学习题

动物行为学习题 选择题 1、下列属于后天获得的行为是: A.候鸟迁徙B.鸟类筑巢C蜘蛛结网D.复杂的“鸟语” 2、生活在离海边50公里的某种小鸟,每天飞到海边取食时间都比前一天迟到50分钟。这种现象叫: A.日节律B.潮汐节律C。月节律D。无规律 3、在自然选择过程中,最终对动物行为起支配作用的遗传物质是: A.染色体B.DNA C.基因D.RNA 4、蜜蜂是一种典型的社会性昆虫,它们的社会生活高度发展主要表现在个体形态和职能分工上的高度专门化,在蜜蜂群体中表现出明显的利他行为。 A.蜂王B.蜂后C。工蜂D。雄峰 5、城市中喜鹊的巢与巢间距很近,远小于市郊野外种群的巢间距离,其原因是(多选): A.合适的巢址分布密集B.食物充足C。利于繁殖D。喜鹊喜欢群居 6、下列行为中哪种行为属于后天学习来的行为?(多选) A.小鸭子出生后跟随首先看到的移动物体 B.小狗看到装食物的空盘子时也会分泌唾液 C.幼猴将马铃薯放在水中后洗净后再吃 D.山雀喜好取食个体较大的毛虫 7、无毒的拟斑蝶外观酷似色彩鲜艳、身体有毒的王斑蝶,这—现象属:(多选) 拟态中贝茨拟态是指可食性物种模拟有毒、有刺或味道不佳的不可食物种的拟态现象;缪勒拟态是指一种生物模仿其他生物以便于接近进攻对象的拟态如蚁蛛。 A.贝茨拟态B.缪勒拟态C.警戒色D.保护色 8、根据动物行为的定义,你认为下列哪项不是动物行为: A.黑猩猩为另一只黑猩猩梳理毛发B.雄螽斯在交配时,给雌螽斯提供食物C.地松鼠在洞穴附近直立,观察周围环境D.郊狼盘算如何阻止同伴来争夺猎物 9、动物的警戒色是用来: A.吸引配偶B.提醒捕食者自己是不可食的 C.保证动物体色与周围环境颜色一致D.吸引传粉昆虫 10、Lehrman设计了一个关于斑鸠的实验,实验分三个组:(1)全为雌鸟,单独饲养;(2)雌鸟与雄鸟配对饲养,不提供筑窝材料;(3)雌鸟与雄鸟配对饲养,提供筑窝材料。然后给各实验组每只雌斑鸠一窝卵,检查它们的孵窝情况。结果发现:第(1)组的雌斑鸠没有一只孵卵;第(2)组的雌斑鸠,从第6,7和8天,孵卵的雌性斑鸠比例越来越高,但不是所有的雌斑鸠都孵卵;第(3)组中,第8天,所有的雌斑鸠都开始孵卵。基于这个实验我们可以认为: A.雄性配偶能够引起雌鸟的全部孵卵行为 B.筑窝材料能引起雌鸟的全部孵卵行为 C.雄性配偶和筑窝材料是雌斑鸠孵卵的前提条件 D.实验设计不合理,不能得出任何结论 11、在繁殖季节,个体小的雄鸟对同类的鸣唱反应强烈,它们会靠近播放类似鸣唱录音的设备,并将回应播放的录音而发出鸣叫。通过这一技术可以确定该物种的种群密度。这项技术的理论依据是: A.个体小的鸟傻,它们会接近任何陌生的声音 B.个体小的鸟聪明,它们会接近任何陌生的声音

专题复习一机械运动

解析专题1机械运动 一、选择题 1.(2013中学生数理化潜能知识竞赛)下图是空中加油的情景,我们说加油机是静止的,是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A.以加油机自己为参照物 B.以受油机为参照物 C.以地面为参照物 D.三种说法都不对 1.答案:B解析:空中加油,我们说加油机是静止的,是以受油机为参照物,选项B正确。 2.(2013中学生数理化潜能知识竞赛“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下面四个图是小严同学利用频闪照相机拍摄的不同物体运动时的频闪照片(黑点表示物体的像),其中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2.答案:B解析: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特点可知,选项B正确。 3.(2011上海初中物理知识竞赛题)小轿车匀速行驶在公路上,坐在副驾驶位置的小青观察到轿车速度盘的指针始终在100位置处,在超越相邻车道上同向匀速行驶的另一辆普通轿车的过程中,小青发现该轿

车通过自己的时间恰好为1秒,则该轿车的车速范围为() A.15~20 B.20~25 C.25~30 D.30~35 解析:小轿车速度10028,以小轿车为参照物,小轿车长度取3.5m,在超越相邻车道上同向匀速行驶的另一辆普通轿车的过程中,两车相对路程为7m,由可知,相对速度为7。该轿车的车速范围为20~25,选项B正确。 答案:B 4. (2009上海初中物理知识竞赛复赛题)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神舟”七号飞船载着三名航天员飞上蓝天,实施太空出舱活动等任务后于28日17时37分安全返回地球。已知:“神舟”七号飞船在距地球表面高343千米的圆轨道上运行,运行速度为7.76千米/秒;地球半径 6.37×103千米。则在“神舟”七号飞船运行期间,飞船绕地球运动的圈数为: (A) 15 (B) 30 (C) 45 (D) 60 .答案:C解析:由题述可知,飞船绕地球运动的时间大约为68.5小时,运行一圈的路程大约为2π×(6.37×103千米+343千米)=4.2×107m,运行一圈的时间大约为1.5h,飞船绕地球运动的圈数为45,选项C正确。 5.(2011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题)在晴朗 的夜空,我们很容易找到北斗星与北极星,如图

《机械运动》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机械运动》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正常人平时步行的速度大约是() A、1.2 m/s B、12 m/s C、1.2 cm/s D、1.2 km/s 2、坐在顺水漂流的船中的乘客,我们说他静止是以哪个物体为参照物的:() 3.某学生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忘记写单位,下列数据的单位是“厘米”的是:() A.一支铅笔的直径是7.1 B.茶杯的高度是11.2 C.物理书的长度是2.52 D.他自己的身高是16.75 4、一著名运动员在100米赛跑中,起跑时速度是9m/s,中途的速度是7m/s,最后冲刺的速度是11m/s,如果他的成绩是10s,则他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A、7 m/s B、9 m/s C、10 m/s D、11 m/s 5.小轿车在笔直的高速公路上行驶,通过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30m/s,通过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20m/s,则小轿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A.50m/s B.25m/s C.24m/s D.10m/s 6.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下列关于公式v=S/t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速度v与路程S成正比 B.速度v的大小与路程S、时间t都没有关系 C.当速度v一定时,路程S与时间t成反比 D.速度v与时间t成反比 7.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开始5秒钟内通过5米的路程,接着静止5秒,再在5秒钟内通过10米的路程,物体在这15秒内的平均速度是() A. 1米/秒 B. 15米/秒 C. 2米/秒 D. 1.5米/秒 8.卡车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下列有关它们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相对于地面来说,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 B.选卡车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 C.相对于收割机来说,卡车在运动 D.选地面为参照物,卡车是静止的 9.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A.12.56 cm=12.56×10-2 m=0.125 m B.12.56 cm=12.56 cm×10-2 m=0.125 m C.12.56 cm=12.56÷102 m=0.125 m D.12.56 cm=12.56×10-2 cm=0.125 m 10.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11.大海同学用一把刻度尺4次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下列记录数据中错误的是() A.18.77 cm B.18.76 cm C.18.74 cm D.18.89 cm 12.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时,下列要求错误的是() A.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 B.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处量起 C.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D.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面写上单位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根据v=s/t可知,运动的路程越长,运动的速度越大 B、根据v=s/t可知,运动的时间越短,运动速度越大 C、物体在相等时间内,运动路程越长,运动的速度越大 D、物体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越短,运动的速度越大 14.小明为了测自己步行的速度,他从400 m跑道的起点从8时10分0秒开始记时,沿着跑道走一圈到终点(即起点),表针指到8时18分20秒,则小明的平均速度是() A.1.25 m/s B.0.73 m/s C.0.67 m/s D.0.8 m/s 15.如果一个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4s内通过20m的路程,那么它前2s内的速度是() A.20m/s B. 10m/s C. 5m/s D. 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 16、“地球同步卫星总是静止在地球某处的上空”,这是以_______为参照物的,若以太阳为参照物,这个卫星应 是________的。 17、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2 min内通过了300 m的路程,它运动的速度是:______ m/s,这个物体在前10 s经过的路程是:_______ m。 18.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前一句是以______为参照物;后一句是以_______为参照物。

03-17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动物行为学解析

动物行为03 52.下列属于后天获得的行为是: A.候鸟迁徙B.鸟类筑巢C.蜘蛛结网D.复杂的“鸟语” 解析:候鸟迁徙、鸟类筑巢和蜘蛛结网均为先天性本能行为。所以选择D 53.生活在离海边50公里的某种小鸟,每天飞到海边取食时间都比前一天迟到50分钟。这种现象叫: A.日节律B.潮汐节律C.月节律D.无规律 解析:小鸟的这种节律与涨潮落潮的时间变化密切相关,因此属于潮汐纪律。选择B 55.在自然选择过程中,最终对动物行为起支配作用的遗传物质是: A.染色体B.DNA C.基因D.RNA 解析:基因决定动物的性状,性状分类较多,包括行为。选择C 56.蜜蜂是一种典型的社会性昆虫,它们的社会生活高度发展主要表现在个体形态和职能分工上的高度专门化,在蜜蜂群体中表现出明显的利他行为的是? A.蜂王B.蜂后C.工蜂D.雄峰 解析:工蜂为蜂群采集实物、喂养和保护同类,都属于利他行为。选择C 57.城市中喜鹊的巢与巢间距很近,远小于市郊野外种群的巢间距离,其可能的原因是:A.合适的巢址分布密集B.食物充足C.利于繁殖D.喜鹊喜欢群居解析:城市生态系统是人工建立起来的特殊的人工生态系统,合适的筑巢的地方少,分布密集,还体现了筑巢的地方实物充足。选择AB 58.下列行为中哪种行为属于后天学习来的行为? A.小鸭子出生后跟随首先看到的移动物体B.小狗看到装食物的空盘子时也会分泌唾液C.幼猴将马铃薯放在水中洗净后再吃D.山雀喜好取食个体较大的毛虫 解析:BCD都是经过后天条件反射建立学习得来。选择BCD 59.无毒的拟斑蝶外观酷似色彩鲜艳、身体有毒的王斑蝶,这一现象属于: A.贝茨拟态B.缪勒拟态C.警戒色D.保护色 解析:王斑蝶鲜艳的颜色属于警戒色,但无毒的拟斑蝶外观酷似属于贝茨拟态。选择A 动物行为05 57 .根据动物行为的定义,你认为下列哪项不是动物行为: A .黑猩猩为另一只黑猩猩梳理毛发 B .雄螽斯在交配时,给雌螽斯提供食物 C .地松鼠在洞穴附近直立,观察周围环境 D .郊狼盘算如何阻止同伴来争夺猎物解析:动物的行为是动物的所作所为,是动物个体和群体为满足个体生存和种群繁衍的基本要求,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所做出的有规律、成系统的适应性活动。动物行为既需要外部或者内部的刺激,又包涵了动物实现对刺激反应的过程。郊狼盘算如何阻止同伴来争夺猎物没有实现对刺激的反应,不属于动物行为。选择D 58 .动物的警戒色是用来: A .吸引配偶 B .提醒捕食者自己是不可食的 C .保证动物体色与周围环境颜色一致 D .吸引传粉昆虫 解析:保护色:动物适应栖息环境而具有的与环境色彩相似的体色;警戒色:某些有恶臭或毒刺的动物所具有的鲜艳色彩和斑纹,起警戒作用。拟态:某些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外表形状或色泽斑,与其它生物或非生物异常相似的状态。选择B 59 . Lehrman 设计了一个关于斑鸠的实验,实验分三个组:( l )全为雌鸟,单独饲养;( 2 ) 雌鸟与雄鸟配对饲养,不提供筑窝材料;( 3 )雌鸟与雄鸟配对饲养,提供筑窝材料。然后给各实验组每只雌斑鸠一窝卵,检查它们的孵窝情况。结果发现:第(l )组的雌斑

动物行为学 自作答案

《动物行为学》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动物行为和动物行为学?动物行为学研究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为了满足个体生存和种群繁衍的要求,适应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动物的个体和 群体所做出的有规律、成系统的适应性活动就是动物行为。 动物行为学是研究动物对环境和其他生物的互动等动物行为问题的学科,研究的对象包括动物的沟通行为、情绪表达、社交行为、学习行为、繁殖行为等。 人类与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人类不断探索我们所处的世界,这不仅仅是出于好奇心,也是为了人类自身生存的需要。作为一种社会动物,人类也希望通过了解动物的行为来理解自己的行为。 更好地了解动物行为将有助于人类更好地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人类保护濒危稀有动物物种。濒危动物迁地保护时,需要研究、掌握动物的行为;研究动物行为有利于澄清关于动物疼痛和动物福利等方面的问题。 2.简述动物行为学的研究历史和现状。 亚里士多德《动物记》----行为的基本观察、记录。 法布尔《昆虫记》----昆虫行为的系统观察和记录。 达尔文《物种起源》和《人类及动物的表情》等----行为的进化。 1947. 行为学期刊《Behaviour》(行为) 1953. 《Animal Behaviour》(动物行为) 1954. 《Insect Society》(昆虫社会) 1956. 《Behavioural Science》(行为科学) 1963. 《Experimental Journal of Animal Behaviour》(动物行为实验杂志) 1964.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Journal of Animal Behaviour》(行为实验分析) 1966. 《Physiology and Behaviour》(生理学和行为) 1970. 《Brain, Behaviour and Evolution》(脑,行为与进化) 1971. 《Behaviour Genetics》(行为遗传) 1978. 英国出版第一本行为生态学论文集《Behavioural Ecology—an Evolutionary Approach》1982. 第一本行为生态学理论专著《An Introduction to Behavior Ecology》 1983. 在Mainz召开了第一次国际性动物行为学讨论会 1999. 《An Introduction to Behaviour Ecology》第四版(Krebs & Davies) 1973. 《Learning and Behaviour of Animal》(动物的学习与行为) 1975. 《Applied Ethology》(应用行为学) 1975. 《Animal Behavioural Process》(动物行为进程) 1977. 《Bird Behaviour》(鸟类行为) 1977. 《Behaviour, Ecology and Sociobiology》(行为、生态和社会生物学) 1978. 《Behaviour and Brain Science》(行为和脑科学) 1980. 《Ethology and Sociobiology》(行为学与社会生物学) 1998. 《行为生态学》尚玉昌,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动物行为原理与物种保护方法》蒋志刚,科学出版社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中,对动物的行为已经出现了一个新的研究方法,即行为生态学和社会生物学研究法。行为生态学和社会生物学在很多方面都是相似的,它们都进行大量的野外工作,以野外工作为主,但也在实验室进行试验。它们都十分注意推理过程,包括所研究动物生态学方面和自然选择对动物行为作用方式方面。

初中物理竞赛试题运动学

初中物理竞赛试题精选:运动学1.A、B两辆车以相同速度v0同方向作匀速直线运动,A车在前,B车在后.在两车上有甲、乙两人分别用皮球瞄准对方,同时以相对自身为2v0的初速度水平射出,如不考虑皮球的竖直下落及空气阻力,则() A.甲先被击中B.乙先被击中 C.两人同时被击中D.皮球可以击中乙而不能击中甲 2.如图所示,静止的传送带上有一木块正在匀速下滑,当传送带突然向下开动时,木块图2滑到底部所需时间t与传送带始终静止不动所需时间t0相比是() A.t=t0B.t<t0C.t>t0 D.A、B两种情况都有可能 3.如图所示,A、B为两个大小和材料都相同而转向相反的轮子,它们的转轴互相平行且在同一水平面内。有一把均匀直尺C,它的长度大于两轮转轴距离的2倍。把该直尺静止地搁在两转轮上,使尺的重心在两轮之间而离B轮较近。然后放手,考虑到轮子和尺存在摩擦,则直尺将() A保持静止。B向右运动,直至落下。 C开始时向左运动,以后就不断作左右来回运动。 D开始时向右运动,以后就不断作左右来回运动。 4.在一辆行驶的火车车厢内,有人竖直于车厢地板向上跳起,落回地板时,落地点() A 在起跳点前面;B在起跳点后面; C与起跳点重合;D与火车运动情况有关,无法判断。

5.在水平方向作匀速直线高速飞行的轰炸机上投下一颗炸弹,飞机驾驶员和站在地面上的观察者对炸弹运动轨迹的描述如图12所示。其中有可能正确的是() 图12 6.一列长为s的队伍以速度V沿笔直的公路匀速前进。一个传令兵以较快的速度v 从队末向队首传递文件,又立即以同样速度返回到队末。如果不计递交文件的时间,那么这传令兵往返一次所需时间是 7.甲、乙两车站相距100千米,一辆公共汽车从甲站匀速驶向乙站,速度为40千米/时。当公共汽车从甲站驶出时,第一辆大卡车正好从乙站匀速开往甲站,而且每隔15分钟开出一辆。若卡车的速度都是25千米/时,则公共汽车在路途中遇到的卡车总共有() (A).20辆。(B)15辆。(C)10辆。(D)8辆 8.某高校每天早上都派小汽车准时接刘教授上班。一次,刘教授为了早一点赶到学校,比平时提前半小时出发步行去学校,走了27分钟时遇到来接他的小汽车,他上车后小汽车立即掉头前进。设刘教授步行速度恒定为v,小汽车来回速度大小恒定为u,刘教授上车以及小汽车掉头时间不计,则可判断() A.刘教授将会提前3分钟到校,且v:u=1:10。 B.刘教授将会提前6分钟到校,且v:u=1:10。 C.刘教授将会提前3分钟到校,且v:u=1:9。 D.刘教授将会提前6分钟到校,且v:u=1:9。 9.一氢气球下系一重为G的物体P,在空中做匀速直线运动。如不计空气阻力和风力影响,物体恰能沿MN方向(如图1中箭头指向)斜线上升,图1中OO’为竖直方向, 则在图1中气球和物体P所 处的情况正确的是() 10.某段铁路有长度L的铁

机械运动竞赛试题(附答案)

一、机械运动 一、典型例题: 例1:宋代诗人陈与义有诗“枫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诗中所涉及的“卧看满天云不动”是因为(A) A、诗人以自己为参照物看云 B、诗人的浪漫情怀所致 C、云本来就不动 D、云向西运动 例2:某船在静水中航速为36千米/小时,船在河中逆流而上,经过一座桥时,船上的一只木箱不慎被碰落水中,经过两分钟,船上的人才发现,立即调转船头追赶,在距桥600米处追上木箱,则水的流速是多少米/秒? 分析:选择河水为参考系.换算单位:36km/h=10m/s, 因为从丢失到发现为2分钟,所以再到返回原位置也是2分钟(因为以河水为参考系相对速度变)所以总共为4分钟也就是4*60=240s 而在这240s的时间内,木箱移动的距离是600m 而木箱的速度等于水流速,所以600/240=2.5m/s 例3:小明学滑雪,由山下滑到山顶的平均速度是3m/s,由山顶滑回原处的平均速度是18km/h,则他往返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解析: 例4:汽车在公路上以36km/h的速度匀速直线运动,驾驶员发现前方路口信号灯转为红色,经 0.5s反应时间后开始踩刹车,汽车车速v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11-2所示,下列叙述中 正确的是(B) A.在0.5s的反应时间内车子前进了l0m B.从开始刹车到停止,车子滑动距离为5m C.开始刹车后1s,车速为5m/s

D .从信号灯转为红色起到汽车完全静止,车子共前进了5m 例5:汽车在行驶中,由于惯性作用,刹车后还要向前滑行一段距离才能停住,我们称这段距离 为“刹车距离”,“刹车距离”是分析事故的重要因素.在一个限 速40km/h 以内的弯道上,甲乙两车相向而行,发现对方后,同时 刹车,但还是相碰了.事后现场测得甲车刹车距离为12m ,乙车的 刹车距离超过l0m ,但小于12m.查有关资料知,甲种车的刹车距离、 甲(m )与车速x (km/h )之间有下列关系:s 甲=0.1x +0.01x 2 乙种车的刹车距离s 乙(m)与车速x(km/h )的关系如图2-10所 示.请你分析两车相碰是否是两车超速而引起的. 解析:由图象可以看出:乙种车的刹车距离S 乙(m)与车速x(km/h)成正比例关系, 则S 乙=1/4x,又10<S 乙<12,40<v 乙<48. 再令S 甲=0.1x+0.01x2=12,解得:x=30,即v 甲=30(km/h). 由甲乙的行驶速度分析得知:两车相碰的原因是乙车超速行驶 例6:在学校举行的一次自制机动车竞赛活动中,有两部小车.如果让它们沿相反方向作匀速直 线运动,每隔10秒钟它们之间距离就增加16米;如果让它们以原来的速度沿同一方向运动时,每隔5秒钟它们之间的距离增大2米,则两车的速度分别是(A ) A .1米/秒,0.6米/秒 B .1.2米/秒,0.8米/秒 C .0.8米/秒,0.8米/秒 D .1米/秒,1.4米/秒 例7:一列客车长200米,以20米/秒的速度匀速行驶,突然迎面开来一辆长300米的货车, 货车速度36千米/小时,求坐在客车窗口的乘客看见货车从他眼前通过的时间。 答案:10m/s 例8:人站在匀速运动的自动扶梯上,经过t 1=20s 的时间,恰好到达楼上。如果自动扶梯不动, 而人匀速沿扶梯上行,则需时间为t 2=30s ,若自动扶梯运行,人也沿扶梯匀速上行,则人到达楼上所需时间为多少? 答案:12s 例9:飞机水平匀速向西飞行,从飞机上先后落下三个小 球,若不计空气阻力,在地面上的人看到三个小球 在空中的排列位置应是图中的(D ) 例10:人在岸上用一根绳子通过固定在岸边的滑轮拉小 船如图2-22所示,设人以速度v 1前进,船前进的速度v 2, 则v 1与v 2的大小关系是(B )A .v 1>v 2 B .v 1<v 2 C .v 1=v 2 D .不能确定

高中生物竞赛培优教程:动物行为学

高中生物竞赛培优教程:动物行为学 第四章动物行为学 【考点解读】 动物行为学是研究动物的行为规律,揭示动物行为的产生、发展和进化以及动物行为与动物生活的相互关系的科学,是生物科学领域内一门新兴的分支学科。 本章包括行为的体系、行为的原因、行为的类型等三部分内容。根据IBO考纲细目和近年来试题的要求,下面从知识条目和能力要求两方面定出了本章要求掌握的具体内容。 【知识阐释】 第一节行为的体系 1.动物行为的概念 动物行为是指动物个体或群体的所作所为,是一切可观察到的动物对身体内部状态或外部环境变化产生反应的过程,包括我们直接观察到的动物的一切状态。它不仅指动物躯体的动态现象,如奔跑、爬行、游泳、飞行,以及身体局部的微细动作,如竖起耳朵、发出声音、改变体色等,还包括动物日常生活活动,如摄食、呼吸、排泄、生殖等,同时也指动物的静态现象,如身体姿势以及在外表上可辨认的一些变化。总之,动物行为是动物对体内、外界条件变化所做的有规律的、成系统的适应性活动。 动物生存离不开行为,行为是动物利用环境的工具。 2.动物行为的特点 动物行为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1)动物行为是一种运动、变化的动态过程。猎豹以120km/h的速度追击羚羊,羚羊虽没有猎豹跑得快,但它善于做90°的急转弯,迫使猎豹不断改变奔跑方向,耐力有限的猎豹不一定是胜利者。猎豹的追捕与羚羊的逃逸始终处于一种运动、变化的动态过程中。象鼻虫遇敌害会从植株上滚落下来装死,这种现象表面上是静止的,而实际上体内新陈代谢正在加剧,为下一步逃脱蓄集力量。 (2)动物行为与生存环境相适应。动物的行为都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通过自然选择形成的,因此,它对动物的生存环境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3)动物行为的产生具有一定的遗传基础和生理基础。动物行为的产生具有遗传基础,通过研究行为的遗传方式,应用遗传学方法,可以推断行为的遗传基础。 动物行为是在一定的生理基础产生的,这种生理基础与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感觉系统和运动系统有关。动物的行为必须要有神经系统、感觉器官的参与。外界的刺激被感受器感受并转化为神经冲动,神经冲动传人到中枢神经系统,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协调下,体内各种组织器官的活动达到一致,从而控制动物行为的产生。动物的许多行为也受激素的调控,特别是那些变化缓慢的生理活动和行为。 3.动物行为的研究方法 动物行为的研究一般包括两个步骤:一是对动物的行为做观察记录,二是对行为从功能、产生原因和系统发育等方面依次解释和说明。 动物行为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和实验法,以及将结合这两种方法的综合法。 (1)观察法。在自然界或实验室内详细、真实、客观地观察、记录动物的行为,不将人的主观因素强加于动物。可使用摄像机、录音机等设备。它的优点是真实、自然,可深入、反复进行分析比较。如用高速摄影慢放法,可观察到蜜蜂的舞蹈、青蛙捕食、蜂鸟鼓翼等细节。 (2)实验法。在自然界或实验室内,对产生行为的动物或接受行为的动物进行人为地干扰,从而分析产生行为的主要因素。如破坏狗的嗅觉,狗就会迷路,回不了家。从这一实验可看出,化学信息对狗的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3)综合法。将观察法与实验法有机结合起来,可以更好地研究动物的行为。 第二节行为的原因 动物行为产生的基础分遗传基础和生理基础两方面。 1.遗传基础

初中科学运动和力经典题型(竞赛)

5、小强和小龙同时同地出发沿着 同一路线去博 物馆,他们的步行速度相等,已知小强的三分之一时间 是乘 公交车的,小龙的三分之一路程是乘公交车的,那么先到博物馆的是() A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B 、小强 C 、小龙 D 、同时到达 6、雷达是利用电磁波来测定物体 的位置和速度 的设备,它可以向一定方向发波,当警到障碍物时会发 生反 射。雷达在发射和接收电磁波时,在荧光屏个尖形波。某型号防空雷达发射相 邻两次电磁波之间的时间间隔为 5×l 0 -4 s,在跟踪一个匀速移动的目标,某时刻在雷达 监视屏上显示的雷达波形如图甲所示, 30s 后在同一方向上监视屏显示的雷达波形如 图乙所示。已知雷达监视屏上相邻刻线间表示的时间间隔为 l 0 -4s ,电磁波在空气中 的传播速度 3×108m / s ,则被监视目标的移动速度最接近 () A 、 300m /s B 、 500m / s C 、900m / s D 、 1200m /s 运动和力 竞优 典题卷 姓名: __________ 说明:本卷全为竞赛题,每小题 4分,共 120 分 机械运动】 1、如图,一种蒸汽火车头,正以 A 、风速正好 30m/s ,吹东风 B 、风速正好 60m/s ,向西吹 C 、风速正好 30m/s ,吹西风 D 、风速正好 60m/s ,向东吹 30m/s 的速度向西行驶,烟囱上冒出的白烟竟然是竖直向上的,则 2、如图所示是足球运动员侧向踢出足球瞬间的照片,照相机曝光时间为 出时的速度约为() 0.02s ,由此可估算出足球被踢 A 、0 B 、 0 到 70km/h C 、 70km/h 到 180km/h D 、大于 180km/h 3、 “蜻蜓点水 ”是常见的自然 现象,蜻蜓点 水后在平静的水面上会出现波纹。某同学在研究蜻蜓运动的 过程中获得了一张蜻蜓点水的俯视照片,照片反映了蜻蜓连续三次点水后某瞬间的水面波纹。如果 蜻蜓飞行的速度恰好与水波的传播速度相等,不考虑蜻蜓每次点水所用的时间,在下面四幅图中, 与照片相吻合的是 () 4、小明去外婆家,去的时候速度是 x ,回来的时候速度是 y ,则一个来回的平均速度是() A 、 B 、 C 、 D 、 2

高中物理竞赛辅导讲义-1.4运动学综合题

1.4运动学综合题 例1、如图所示,绳的一端固定,另一端缠在圆筒上,圆筒半径为R,放在与水平面成α角的光滑斜面上,当绳变为竖直方向时,圆 筒转动角速度为ω,(此时绳未松弛),试求此刻圆筒与绳分离处A 的速度以及圆筒与斜面切点C的速度 例2、如图所示,湖中有一小岛A,A与直湖岸的距离为d,湖岸边有一点B,B沿湖岸方向与A点的距离为l.一人自B点出发,要到达A 点.已知他在岸上行走的速度为v1,在水中游泳的速度为v2,且v1>v2,要求他由B至A所用的时问最短,问此人应当如何选择其运动路线?

例3、一根不可伸长的细轻绳,穿上一粒质量为m的珠 子(视为质点),绳的下端固定在A点,上端系在轻质 小环上,小环可沿固定的水平细杆滑动(小环的质量及 与细杆摩擦皆可忽略不计),细杆与A在同一竖直平面 内.开始时,珠子紧靠小环,绳被拉直,如图所示,已 知,绳长为l,A点到杆的距离为h,绳能承受的最大 T,珠子下滑过程中到达最低点前绳子被拉断, 张力为 d 求细绳被拉断时珠子的位置和速度的大小(珠子与绳子 之间无摩擦) 例4、在某铅垂面上有一光滑的直角三角形细管轨道,光滑小球从顶点A沿斜边轨道自静止出发自由滑到端点C所需时间恰好等于小球从A由静止出发自由地经B滑到C所需时间,如图所示.设AB为铅直轨道,转弯处速度大小不变,转弯时间忽略不计,在此直角三角形范围内可构建一系列如图中虚线所示的光滑轨道,每一轨道由若干铅直和水平的部分连接而成,各转弯处性质都和B点相同,各轨道均从A点出发到C点终止,且不越出△ABC的边界.试求小球在各条轨道中,从静止出发自由地由A到C所需时间的上限与下限之比值.

机械运动 易错题精选

第一章机械运动易错题精选 一、选择题 1.)你认为下列数据中最接近事实的是() A.某同学正常的体温是47℃ B.人的大拇指指甲宽约为1dm C.人的正常步行速度大约是1.4m/s D.健康人的脉搏,1s跳动75次左右 C 3 5 A. C. 6.下列单位换算的式子中正确的是() A.4.5cm=450cm 7.如图,沿同一条直线向东运动的物体A、B,其运动相对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①两物体由同一位置O点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②t=0时刻,A在O点,B在距离O点5m处;③从第3s开始,vA>vB,5s末A、B相遇;④5s内,A、B的平均速度相等. A.只有

①④正确 B.只有③④正确 C.只有①③正确 D.只有②③正确 8.阳光明媚的春天,王爷爷带着三人驾着小汽车一起去春游,行驶途中,同一时刻四人在各自的座位上观察指针式速度表,观察到的数据如下,此时车的实际行驶速度应该是() A.100km/h B.98km/h C.96km/h D.没有观察到 11.(2014德阳)右图是甲、乙两辆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的小车的s-t图像,由图像 可知() A.7~20秒钟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0~5秒时间内, 乙车的速度比甲车的速度大 C.第10秒钟时,甲、乙两车速 度相同 D.经过5秒钟,甲车通过的路程比乙车大 二、填空题 15.上初二的王宁同学今年14岁了,身高16.8 ;高速公路上小轿车的速度可达30 (请填写合适的单位) 16.长度的五次测量记录是25.1 mm、25.2mm、25.1 mm、27.2 mm、25.3mm,其中一次明显的错误的,它是______。根据以上测量记录,

生态学的10个规律

高中生物竞赛辅导 《生态学与动物行为学》 日照实验高中崔宝刚 一、生态学的十个规律 1.生态学是科学:生态学是关于动、植物投资的一门科学。生物的行为都是一种投资行为,与经济学密切相关。 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党和生态平衡等 A.大面积森林砍伐、滥施开垦干草原、破坏沼泽、围湖造田、环境污染---生态不平衡; B.生态平衡像“收支平衡”一样,是指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相平衡,从而形成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平衡是好还是坏? C.生态平衡不存在(发展观),常用生态系统稳定性描述。 生态学的研究成果并不直接产生或指挥伦理和政治的运动。 2.生态学只有按照进化论才能被理解 (1)离开了进化论,生物学就没有了意义。 (2)形态学、生理学和行为学等的巨大多样性都是亿万年进化的结果。 例:为什么鸸鹋(澳洲鸵鸟)、几维鸟(新西兰唯一保存下来的无翼鸟; 新西兰人把从我们中国引种去的猕猴桃,称为几维果)和美洲鸵鸟等都是无翼的?——进化的结果。 (3)从更广的水平而言,进化的趋势是使有机体的适合度(fitness)最优 (4)由于环境是对于有机体的基本约束,所以生态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忽视进化和遗传?---错 3.“对物种有利”现象并不存在 自然选择将有利于那些传给大多数后裔的基因 假如兵蚁或工蜂在防御性攻击后自取灭亡(工蜂遇敌时,不得已而使用螫针,螫针会连同一部分内脏拉出,这是一种自杀性的行为,但它保卫了蜂巢内同胞的安全)或雌章鱼在生产后就即可死去只是对物种其它个体有好处,但是对携带基因的个体是不利的,那么进化将有利于别的基因取代它,这种死亡的意义并不在于利它。 由于同样的理由,认为种群大小通过出生率降低而受到限制是“为了对物种有好处”的论点同样是不可靠的。基因是自私的,只对自己有利。自然界中并不存在某种个体含有利它基因现象。 无论是利他行为还是种群调解,用进化作用于个体的观点都是很容易被理解的。 4.基因和环境都很重要 先天定型行为与学习行为 动物的行为也像消化道内的酶一样,同样是被基因控制的。目前有许多基因控制行为特征的实例。 学习行为也是重要的,很多鸟类出生时就和同种鸟类分开,成体后并不会本种鸟叫。 正确评价这两方面因素的基本性质及其相互作用的事实,对于正确理解生态学是很重要的。 5、理解复杂性需要模型 首先要确定小的特定问题:如“雄性乌鸫为什么形成领域?” 然后要“提出特定假设”:有领域的乌鸫能得到更多的交配机会。 再次要检验特定的假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