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试论大学生旅游行为特征分析及对策

试论大学生旅游行为特征分析及对策

试论大学生旅游行为特征分析及对策
试论大学生旅游行为特征分析及对策

试论大学生旅游行为特征分析及对策内容摘要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大学生这个特殊旅游群体正显示出其蓬勃生机,市场发展潜力前景广阔,受到旅游企业和旅游学术界的关注。本文吸收和借鉴旅游消费者行为学的一些理论和方法,以青海省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大学生旅游动机特征和旅游消费行为特征以及旅游感知与满意度的定性与定量分析,认知、总结高校大学生旅游行为特征,提出了一些高校大学生旅游市场开发的对策。

关键词

大学生旅游市场旅游行为特征

目录

一、大学生旅游动机特征分析 (1)

(一)旅游的目的 (1)

(二)旅游景点偏好 (1)

二、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特征分析 (2)

(一)旅游消费结构 (2)

(二)出游次数 (2)

(三)旅游花费水平 (3)

(四)旅游方式 (3)

(五)旅游信息获得渠道 (3)

三、高校大学生的旅游价格感知及满意度分析 (3)

(一)对旅游产品价格的感知 (3)

(二)对旅游地满意度评价 (4)

四、结论与对策 (4)

(一)结论 (4)

(二)大学生旅游市场开发对策 (5)

五、参考文献 (6)

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而大学生作为旅游市场的特殊消费群体,休闲观念突现,对旅游的愿望日益强烈。此外,大学生是属于高学历层次的群体,有较强的精神享受需求,并且他们大都处于18-24周岁之间,对书本以外的世界充满了新鲜感,精力旺盛、活力充沛。大学生有非常充裕的时间旅游,并且在旅游时间的选择上有很大的自由度。这些都为其外出旅游奠定了基础。本文本着让旅游企业和旅游学术界更多的了解大学生群体的旅游需求与大学生旅游的行为特征,对青海大学等6所高校在校大学生节假日旅游行为进行了随机调查,通过对大学生旅游动机特征和旅游消费行为特征以及旅游感知与满意度的定性与定量分析,认知、总结高校大学生旅游行为特征,提出了一些高校大学生旅游市场开发的对策。

一、大学生旅游动机特征分析

旅游动机是一个人外出旅游的主观条件,包括旅游者身体、文化、社会交往、地位和声望等方面的动机。促发旅游动机产生的心理需要有两种:即探新求异的积极心理和逃避紧张现实的消极心理。影响旅游动机的因素除有个性心理因素和个人因素外,还有某些外部因素。研究高校大学生旅游消费者的旅游动机,是旅游企业全面了解大学生的旅游需求,以便准确细分市场,及时推出符合目标市场需求的旅游项目,提高市场占有率的关键。

(一)旅游的目的

高校大学生旅游的旅游动机,具体有:排除心中忧郁(31.8%)、放松心情、释放压力(22%)、游历风景(35.2%)、陶冶情操(15.6%)等。

由此表明,高校大学生旅游普遍认同的主要目的是“观赏自然风光”、“远离尘嚣、接近自然”、“丰富阅历,增加成就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表明独特的自然风光、完美的生态环境、丰富的物种资源是高校大学生旅游的核心吸引力。其中辅助动机也很多,有“考察学习、艺术创作”、“娱乐休闲”、“增强体质”等,他们在追求多样、复杂、变化的同时,求知、求新,同时受求异心理的影响,对于娱乐活动、地方特产表现出较高的兴趣。

(二)旅游景点偏好

旅游者在进行旅游消费时的决策过程主要受感知环境、最大效益原则和旅游偏好三个因素的影响。感知环境是旅游者脑海中积累的各种信息而形成的对客源

地环境的整体印象,最大效益原则即旅游者会选择利用最小的旅游时,期望获得最大的环境信息量;旅游偏好即不同年龄、职业、学历的旅游者,由于其兴趣、能力、气质和性格的不同,对旅游地类型的偏好不同。

基于这些原则,根据对青海省高校大学生旅游统计问卷的分析,大学生旅游景点选择主要表现在:有32.40%的大学生选择去自然风光类的旅游目的地,原始风貌旅游地也是大学生经常选择的,占21.10%;他们都尽可能游玩更多类型的景点,异域风光类比重也占到了13.40%,观赏地方民俗和品味地方小吃的比重占到了12.40%。

由此表明,高校大学生是一个独立、冒险,追求个性自由和自我实现群体,所以他们往往在选择旅游景点的时候,更注重的是追求个性化,喜爱标新立异,且好奇心重,喜欢进行探险或令人惊心动魄的旅游活动和大自然的原始风貌,所以他们越来越追求那些能够促成自己个性化形象形成和突显自己与众不同的产品或服务。

二、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特征分析

(一)旅游消费结构

对旅游花费主要支出项目调查发现,大学生旅游花费与一般游客旅游花费构成不同,大学生旅游花费最重要的项目为景点游览费、城市间交通、食宿费,选择此三项者分别占总体的53%、46%和43%,购物与市内交通也具有一定的重要性,选择者分别为14% 和11%。而文娱费和邮电通讯费合计仅占5%,这说明大学生旅游消费的低层次性。大学生的旅游消费结构中比重最大的要素是游,占43.8%,这与普遍反映的景点门票高有直接关系;大学生在旅游购物上的支出集中于50元~100元(24.0%)、100元~150元(21.8%)、150元以上(19.0%);在150元以上的比重最小,仅是4.3%。这就表明了,高校大学生的旅游花费结构是不平横的,在花费构成中表现出交通费、住宿费、娱乐费、购物费下降的趋势,餐饮费、景区旅游费、邮电通讯费、市内交通费等其它费用上升的趋势。

(二)出游次数

通过调研看出,青海高校大学生旅游的次数统计为:一次的为54.90%,两次的为19.80%,三次的为7.90%,三次以上的为16.40%。因而我们可以明显的

看出,青海高校大学生旅游的出游率是比较高的。

(三)旅游花费水平

经调查,希望在本地的旅游花费控制在100元之内的占总调查人数的49%;希望将费用控制在100元到150元之间的占总调查

人数的44.2%;而希望将费用控制在150元以上的占总调查人数的6.8%。由此可以看出,青海省高校大学生对于在本地的旅游要求质高价优,相对其他群体个人的旅游消费能力相对较低。

(四)旅游方式

在出游方式方面大学生更多选择与朋友结伴前往(42.7%)和与家庭亲戚前往(21.3%),此外独自前往的也占到了13.3%,再就是和同学前往(8.4%)、参加旅行社(7.6%)、学校班级组织(6.0%)以及其他(0.7%)。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追求自由,张扬个性,虽然旅游的愿望非常强烈,但他们没有经济收入来源,囊中羞涩,所以相对于他们认为不自由、花钱多的随团旅行来说,似乎更喜欢自己组织旅游。

(五)旅游信息获得渠道

青海高校大学生主要经朋友介绍(28.02%)来获得旅游信息,再就是通过校园内的宣传资料、报纸、电视,以及图书介绍等获得信息渠道的占27.63%,还有通过各种媒体广告获得信息的占15.13%,经旅行社介绍获得信息的占5.1%和旅游推介活动的占10.12%。

高校大学生作为一个集中的旅游群体,旅游决策易受同学或朋友等相关群体影响。再加上旅游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大学生旅游常常没有充分的前期准备,情绪易波动,从众心理显著;同时,由于市场集中,群体间联系广泛,旅游信息传递迅速。

三、高校大学生的旅游价格感知及满意度分析

(一)对旅游产品价格的感知

从大学生的角度而言,价格是个致命的因素,旅行社普遍缺乏与之相适应的产品。大学生们能够承受的旅游费用多在300元左右,旅行社认为组织大学生旅游既难以设计出有吸引力的线路,利润又太薄,因此对这一领域的开拓热情并不高。所以本文针对此现象进行了实地调查。问卷是通过关心,选取适中;不关心,

价格没问题;在意,总选择最低三个方面,让被调查者作出评价。

从总体来看,青海高校大学生对旅游产品的态度大多数都很关心,有71%的大学生选择适中的产品,选择价格最低的占22%,不关心的只占了7%。由此可以看出,学生选择旅游产品时,看重的是是否实惠,并不是最低的就是最好的,所以这对学生旅游市场的开发提供了更大的可能。

(二)对旅游地满意度评价

本文对青海高校大学生旅游满意度的衡量从旅游地服务态度、服务设施、环境情况三个指标进行了调查,分别以很好、好、一般、不太好和差来进行评价。结果大部分受访对象表示获得的旅游体验和其他方面均感到满意,包括对目的地的总体评价、旅游路线安排、交通和环境及目的地提供的服务及设施等。

四、结论与对策

(一)结论

①大学生作为旅游市场的特殊消费群体,其休闲观念明确,他们对外界充满好奇,精力充沛,求知求新的愿望强烈,希望走出校园,探索外部世界,出游欲望非常强烈,旅游成为他们最佳的选择。在选择旅游景点的时候,他们注重追求个性化,喜爱标新立异,且好奇心重,喜欢进行探险或令人惊心动魄的旅游活动和大自然的原始风貌,所以他们越来越追求那些能够促成自己个性化形象形成、突显自己与众不同的产品或服务。②大学生因受经济条件限制,花费结构不平横,在花费构成中表现出交通费、住宿费、娱乐费、购物费下降的趋势,餐饮费、景区旅游费、邮电通讯费、市内交通费等其它费用呈上升趋势。但他们对旅游产品看重的是物美价廉,其消费行为也非常理智与现实。选择旅游产品时,看重的是是否实惠,并不是价格最低,所以这对学生旅游市场的开发提供了更大的可能。

③大学生群体追求自由,张扬个性,虽然旅游的愿望非常强烈,但他们没有经济收入来源,囊中羞涩,所以相对于他们认为不自由、花钱多的随团旅行来说,似乎更喜欢自己组织出游。在做旅游决策易受同学或朋友等相关群体影响,再加上旅游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大学生旅游常常没有充分的前期准备,情绪易波动,从众心理显著;同时,由于市场集中,群体间联系广泛,旅游信息传递迅速。④大学生群体往往对于获得的旅游体验、旅游目的地的总体评价、旅游接待设施和环境以及目的地提供的服务等方面表现出较高的满意度。

(二)大学生旅游市场开发对策

1、有针对性的产品设计开发

①推出多种有特色的旅游产品,满足大学生旅游者的需要,这是从根本上有效地开发大学生旅游市场的途径。大学生对旅游的偏好较为广泛,对各种事物的接受能力强,旅行社可以开发以观光旅游为主其他形式为辅的旅游产品来吸引高校大学生旅游。如体育旅游、探险旅游、生态旅游和休闲旅游等等。②旅游产品组合要重点开拓、机动灵活。经济条件较好的大学生(包括家庭条件较好的大学生和独立性较强、可自创收入的大学生)他们大都具有较强的旅游动机。同时,高年级大学生比低年级大学生思想更成熟,行为更独立,旅游倾向更强烈。因此在旅游产品的组合上要机动灵活。一是吃、住、行、游、娱、购的项目分别列示,供大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由选择,自由组合,形成短、中、长线的包价旅游或小包价旅游;二是旅游方式多样化。针对大学生不同的需求,设计多种可选择的旅游方式,如远足、自行车、汽车、火车等,也可将它们进行组合;三是组团要机动灵活。大学生出游前大都需要找志同道合的出游者,尤其是女生。旅游企业完全可以根据各自的特点,推行自组旅游团。

2、多元化营销

①采取多种旅游营销方式。大学生从众心理显著,信息传递快。旅游企业在旅游促销中,可利用这一特点,采用一些低成本的促销方式,可取到较为良好的效果。如学生直销点、网络促销、宣传单、报纸、海报等宣传形式及直接面对面的销售方式等。②旅游企业还可与高校社团合作,一些学校还专门成立旅游团社。旅游企业完全可以与旅游团社或专门的旅游专业部门合作,深入大学生内部,开拓大学生旅游市场。

3、合理定价

旅游产品的价格是高校大学生在选择旅游产品时的首先考虑的因素,他们也关心旅游产品的便捷程度、安全的保障等,旅游企业在不断提高产品、服务、人员和形象价值的同时,如果能降低顾客在购买旅游产品时的时间、精力和货币成本,将会使大学生获得更大的满足感。同时,为了适应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应结合不同的旅游产品类型,制定更加灵活而有针对性的价格策略,进一步提升大学

生旅游的满意度。

五、参考文献:

[1]陈春梅.重视对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开发[J].人文与社科,2005(2).

[2]郑秀娟,宋保平.给高校旅游多一点关注[J].西部大开发,2003,3.

[3]金平斌,郎富平.大学生旅游行为特征分析——以杭州高校为例[J]旅游学刊,2004,

[4]李丽梅,保继刚.大学生旅游行为研究——以中山大学为例[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4.

[5]李清霞.论河南省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开发与对策[J].中州大学学报,2002,3.

[6]谢红勇.高等院校旅游客源市场浅析[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3,6.

大学生的主要心理特点

大学生的主要心理特点 大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现象是多种多样的。当然,与一般个体心理现象一样,大学生的心理现象也可划分为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心理倾向性以及心理构成物等形态。这些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虽然得到了迅速发展,但大学生仍然是少数,是令同龄人羡慕的对象,家庭的骄傲,社会的希望和未来。在校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由于其生活环境、活动的主要目标和特点、所处的社会地位以及他们对社会的认识等方面的不同,在心理状态、心理特征、心理倾向、心理发展等方面亦会表现出自己的特点。[中国心理学家网] 大学生的主要心理特点表现如下: 一、强烈的求知欲望 一位新生在他的日记中写道:“上大学是我多年的梦想,今天我终于步入了这神圣的殿堂,一个多星期的所见所闻,令我感慨万千。清晨,桂花树下、林阴道上的读书声,仿佛是呼唤太阳的晨曲;广告栏上色彩鲜艳的各种学术讲座海报,莫非就是大学的神秘面纱;图书馆里络绎不绝的借书人好像在寻找最心爱的朋友;灯火通明的教室里,沙沙的翻书声衬托出夜晚的宁静……这一切太美了!我一定要珍惜这四年的学习机会,成为一个真正拥有知识财富的巨人。”这篇日记以浪漫的笔调描绘了大学校园的书香氛围,烘托出当代大学生热爱学习,置身于知识海洋的情景。这位新生坦率地表达了要努力获得知识财富的愿望和决心,这无疑代表了当代大学生的心声。 知识经济时代的客观要求,反映在大学生的头脑中就成为一种内在需要。因为,大学生作为一个普通的社会成员,无论是追求个人未来高质量的生活,还是实现其社会价值和理想,都需要以知识和能力为基础。 二、强烈的参与意识 大学生的参与意识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积极参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二是指大学生个体积极参与校园内的各项活动。 大学生参与社会事务的领域是十分广泛的。“希望工程”的捐款里有他们的真挚爱心;在捍卫祖国主权和尊严的活动中有他们刚毅的面容;他们为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热情讴歌;他们为成为一名青年志愿者为社区服务感到自豪……积极的参与意识来自当代大学生日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这都标志着大学生心理的社会性的发展和成熟。 大学生的参与意识,更多地表现在参加校园内的各项学习、社会工作、文化体育活动中,如果说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事务是责任感和使命感所驱使,那么参与校园内的各项活动则多是成长动机和表现欲所驱使。绝大多数的在校大学生都希望能够担任一些社会工作或参加各种社团活动,是因为他们认识到从事一些社会工作、参加社团活动,能学到更多的专业之外的东西,锻炼和提高自己的组织管理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扩大知识面,使身心得到更全面的发展。同时,通过参与各项活动来表现自己的才能,获得他人的赞许,以满足个人归属、尊重、自我实现等方面的心理需要。 三、强烈的情感和交友需要 人是社会性动物,人与社会的联系实际上是通过一系列的人际交往活动来实现的。一般人都会有和他人交往和建立某种关系的倾向。当代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环境的变化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自我意识和人格特征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教案 时间:2017年6月6日

第一章探索心灵,了解自我 ——自我意识及人格特征 一、教学内容: 自我意识概述、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偏差和大学生完善自我的途径和方法;人格概述、气质和性格、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 二、教学方法: 主要采取运用多媒体组合教学、体验式教学、活动式教学、讲授教学等。 三、教学目标: 1、了解自我意识的涵义,熟悉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偏差,掌握完善自我的途径和方法。 2、了解人格、气质、性格的涵义及类别,掌握大学生健康人格塑造的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理解,大学生完善自我的途径和方法。 2、人格、气质、性格的类型,大学生健康人格塑造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大学生完善自我意识,并了解完善自我的途径和方法;能够进行气质和性格类型识别,并掌握大学生健康人格塑造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

(一) 导入:从“我是谁”视频赏析,“心灵游戏”告诉大家“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引发思考“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我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引发思考,提出认识自己的意义,进而引出本节课主题:大学生自我意识及人格特征。 本节课的具体教学内容: 一、自我意识概述 (一)什么是自我意识 所谓自我意识就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即个体对自己的身心状况与特征,自己与他人、与周围世界的关系的意识。它是人格结构的核心部分,是人的意识的本质特征,是一种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系统。 自我意识的结构: 从内容上划分:生理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 从形式上划分: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 从自我观念上划分:现实自我、投射自我、理想自我 (二)自我意识的发展 埃里克森提出青年期最重要的课题是“自我同一与自我混乱”,此阶段自我发展经历自我分化、自我矛盾、自我统一的过程。其中,大学生自我意识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主观我和客观我的矛盾

大学生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和应对策略

大学生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和应对策略 商学院·11级01班 姓名:任园 学号:30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引导 【论文摘要】大学时代是人生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迫于学习、工作、人际关系的压力,再加上社会转型与变革的时代背景,种种矛盾冲突交织在一起,对大学生的心理产生了各种复杂的心理误区和障碍。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及引导;第一,帮助大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第二,靡炼大学生的意志,增强心理随和能力;第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不要好高骛远,要现实的对待发生的问题。保持自己良好的心态。 大学时期是人生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迫于学习、工作、人际关系的压力,再加上社会转型与变革的时代背景,种种矛盾冲突交织在一起,对大学生的心理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使得部分大学生存在许多心理问题,相当比例的大学生患有明显的复杂多样的心理障碍与疾病,且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领导者和建设者,他们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未来社会的走向和发展状况,他们的心理健康与否,不仅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和健康成才,而且对整个社会都至关重要。因此,重视和研究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引导大学生排解心理障碍,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是高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目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1、人际关系问题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学生成长与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人际关系、社会的复杂性与学生心理的单纯性,使得大学生常常在人际交往中受挫。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缺乏人际交往经验,缺乏在公众场合表达自己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和勇气,面对各种各样的活动,既充满了兴趣又担心失败,久而久之,甚至回

大学生心理健康试题一份

一、选择 1、威廉?詹姆斯将自我分为主我(“I”)和客我(“me”) 2、弗洛伊德对自我的分类本我、自我、超我 3、人们能够回忆起来的体验称为前意识 4、精神分析观认为梦的本质是愿望的达成 5、约瑟夫?拉夫特和哈灵顿?英汉姆研究出的用以帮助我们研究我们是如何看待自己,以及他人是如何看待我们的,用杂色卡片拼成的窗口被称为信息认识自我的四种窗格(透明的、不透明的、隐蔽的、未知的窗格) 6、个体对自身以及自身所具特征所持的一种积极态度,即能欣然接受自己现实中的状况,不因自身优点而骄傲,也不因自身缺点而自卑,可以概括为自我接纳 7、人格是个体在先天遗传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模式。 8、客观测量人格的工具是量表 9、对情感的体验深刻、有力、持久,且有高度的情绪易感性,行为孤僻、不太合群、观察细致、非常敏感、表情腼腆、多愁善感,这是抑郁质。 10、MBTI的理论基础是1920年瑞士心理学家卡尔?荣格(Carl Gustav Jung)提出的人格理论。 11、给受测者一些模糊的刺激,如抽象模式,可以做出多种理解的未完成的图片、绘画,分别要求测试者叙述模式、完成图片并讲述其中的故事的测量方法称为投射测验 12、将事情的成败归因于能力、努力等内部因素,我们称之为内归因 13、PAC理论认为每个人身上都有三种比重不同的心理状态:“父母”、“成人”、“儿童”状态 14、学习的四位良师益友为自信、课本、同学、老师。 15、在学习活动中,动机的作用主要通过启动、维持、强化、调整这样几个方面表现出来。 16、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曾为心理健康下过一个定义: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谦让;有幸福感;在职业中能发挥自己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 17、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做到认识自我,悦纳自我 18、学习策略既可能是内隐的也可能是外显的,也有水平之别。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表现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表现 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与归宿,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意义重大。下面是精心为你准备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表现,希望对你有帮助! 1、智力正常。这是大学生学习、生活与工作的基本心理条件,也是适应周围环境变化所必需的心理保证,因此衡量时,关键在于是否正常地、充分地发挥了效能:即有强烈的求知欲,乐于学习,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2、情绪健康。其标志是情绪稳定和心情愉快。包括的内容有,愉快情绪多于负性情绪,乐观开朗,富有朝气,对生活充满希望;情绪较稳定,善于控制与调节自己的情绪,既能克制又能合理宣泄;情绪反应与环境相适应。 3、意志健全。意志是人在完成一种有目的的活动时,所进行的选择、决定与执行的心理过程。意志健全者在行动的自觉性、果断性、顽强性和自制力等方面都表现出较高的水平。意志健全的大学生在各种活动中都有自觉的目的性,能适时地作出决定并运用切实有准备的方式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能采取合理的的反应方式,能在行动中控制情绪和言而有言行,而不是行动盲目、畏惧困难,顽固执拗。 4、人格完整。人格指的是个体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人

格完善就是指有健全统一的人格,即个人的所想、所说、所做都是协调一致的。一是人格结构的各要素完整统一;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不产生自我同一性混乱,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人格的核心,并以此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目标和行动统一起来。 5、自我评价正确。正确的自我评价乃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大学生和自我观察、自我认定、自我判断和自我评价,做到自知,恰如其分地认识自己,摆事实正自己的位置,既不以自己在某些方面高于别人而自傲,也不以某些方面低于别人而自惭,面,能够自我悦纳,喜欢自己,接受自己,自尊、自强、自制、自爱适度,正视现实,积极进取。 6、人际关系和谐。良好而深厚的人际关系,是事业成功与生活幸福的前提。其表现为。乐于与人交往,既有广泛而深厚的人际关系,又有知心朋友;在交往中保持独立而完整的人格,有自知自明,不卑不亢;能客观评价别人和自己,善取人之长工补己之短,宽以待人,乐于助人,积极的交往态度多于消极态度,交往动机端正。 7、社会适应正常。个体与客观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秩序。做客观观察以取得正确认识,以有效的办法对应环境中的各种困难,不退缩,还要根据环境的特点和自我意识的情况努力进行协调,或改革环境适应个体需要,改造自我适应环境。 8、心理行为符合大学生的年龄特征。大学生是处于特定年龄阶段的特殊群体,大学生应具有与年龄与角色相应的心理行为特征。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1、适应问题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笔记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笔记 第一章心理健康与成长发展 第一节什么是心理健康 一.健康及其标准 1.健康:实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健康是一种生理、心理与社会适应都臻于完 美的状态,不仅是没有疾病和摆脱虚弱的状态。 也就是说健康是生理健康(生理无重大疾病就是生理健康)、心理健康与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2.健康的十条标准(略) 二.心理 ?历史上,相当长一段实际,人们曾经认为心理是产生智力活动的器官,心理 是心脏的机能。 ?亚里斯多德认为心脏是思想和感觉的器官,而脑的工作只是使来自心脏的血 液冷却而已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心理现象是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表现形式。 心理现象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即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产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心理活动的基本形式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1.心理过程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不同方面及其相互关系的反应过程,是心理现象的 动态形式,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2.个性心理是指一个人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 的总和,是人的心理现象的静态形式,包括自我意识个性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 ●心理现象 1.心理过程 1)认识过程:感觉、直觉、注意、记忆、想象、思维等 2)情感过程:情绪、情感 3)意志过程 2.个性心理 1)自我意识 2)个性倾向:需要、动机、兴趣、爱好、理想、信念、世界观等 3)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等 ●所谓心理健康 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在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的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 ————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

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中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心理卫生联合会 ●心理健康分为狭义的心理健康和广义的心理健康 狭义的心理健康,主要是指无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和行为问题的状态。 广义的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即除了无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和行为问题,也包括心理调节能力、发展心理效能能力。 ●心理健康包括两层含义 ?无心理疾病 ?具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

论当代大学生消费群体心理与行为分析

论当代大学生消费群体心理与行为分析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论当代大学生消费群体心理与行为分析姓名:** 学号:** 班级:连锁**班 学院:保定** 当代大学生消费群体心理与行为分析论文摘要:当今的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的生活消费有一定的科学合理性,但是部分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也表现出了非理性的倾向。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既有其合理性和特殊性,同时又明显存在着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上的误区,需要来自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引导和帮助。 一、导言 大学生不仅是当前社会的消费主体之一,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未来消费的主力和消费潮流的引导者。他们的消费方式将可能深刻地影响到整个社会的消费方式。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他们的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更为突出而直接地影响其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影响到社会风气和思想。因此分析其消费行为和方式,有助于认识青年一代乃至整个社会未来的消费趋势。

二、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就是个体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成分,包括、和。 是使人能成功完成某项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它必须通过活动才能体现出来。大学生的感知和鉴别能力是比较强的,因为大学生对自己的需要有充分的认识。而且大学生的分析评价能力也比较高,他们有着比较高的知识文化水平。不过其购买决策能力有待提高,大学生大多属于纯消费体,经济能力有限,所以购买时格外慎重,表现出犹豫不决的现象。 是个人生来就具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可以指个人的性情或脾气,也可以指个人心情随情境变化而随之改变的倾向,亦即个体的反映倾向。大学生中多为多血质和黏液质,而胆汁质和抑郁质只占一小部分。 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例如,一个人在任何场合都表现出对人热情、与人为善,这种对人对事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表现出的心理特征就是性格。大学生由于刚刚开始步入社会,其消费经验有限,所以容易受情绪的影响,多属于情绪型消费者。大学生要做到不受广告影响是比较困难的,所以这个消费群体中属意志型消费者的较少。大多数大学生是理性的,也属于理智型消费者。 三、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特点 (一)理性消费,实用,当代大学生消费的基本特点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含义及标准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含义及标准 一、心理健康的含义 国内外不少专家都有过对心理健康的含义研究的论述。傅连 璋强调健康的含义应包括以下因素:身体各部分发育正常,功能 健康,没有疾病;体质坚强,对疾病有高度的抵制力,并能刻苦 耐劳,担负各种艰巨繁重的任务,经受各种自然环境的考验;精 力充沛,能经常保持有较高的效率;意志坚定,情绪正常,精神 愉快。1946年世界心理卫生联合会(WFMH)从四个方面对心 理健康进行界定: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适应环境,人际 交往中彼此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 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1989年(WHO)将健康定义为:身 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道德健康。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密特尔曼提出的被认为是经典 的标准 充分的自我安全感;能充分了解自己,并能恰当估计自己的 能力;生活理想切合现实;与现实环境能保持良好的接触;能保 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善于从经验中学习;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 系;能适度地宣泄情绪和控制情绪;在符合团体要求的前提下, 能做有限度的个人发挥;在不违反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适当满 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二)马建青主编的《心理卫生学》认为心理健康的标准 智力正常;善于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具有较强的意 志品质;人际关系和谐;能够适应和改造现实环境;保持人格的 完整与健康;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综合国内外学者的见解,根据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年龄特 征、心理特征和社会角色特征,可以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般包括下述几个方面: 11智力正常 智力正常是大学学习、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大学生胜 任学习任务、适应周围环境变化需要的心理保证,因此是大学生 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智力是指一个人认识能力与活动能力所达 到的水平,是人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与注意力等 多种能力的综合体,包括从经验中学习或推理的能力、获得和保 持知识的能力、迅速而又成功地对新情境做出反应的能力、运用 推理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一般来说,经过高考选拔的大学 生的智力是正常的,因而衡量大学生的智力关键在于看大学生的 智力是否正常、充分地发挥了效能。大学生充分发挥智力效能的 标准是: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探索兴趣;智力结构中各要素

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特点

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特点 水利与生态工程学院 09园林技术(1)班 郭伟 2009011691 在社会生活中,大学生是个很特殊的群体。一方面,他们离开亲人,有的人甚至千里迢迢地来到自己理想的大学继续深造、增长才干,过着相对独立的生活;另一方面,他们消费的经济来源主要来自家庭,家庭收入越高,对学生的供给越多。虽然目前大学生的消费来源仍以家庭供给为主,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独立意识越来越强,努力寻找机会靠自己劳动所得取得经济收入,以减轻家庭负担,因此劳动所得是大学生消费的第二大来源,劳动形式包括公司兼职、学校勤工助学、家教等。近几年,国家对高校学生的资助体系逐渐完善,设立了各种各样的奖学金和助学金,数额较大,受益面较广,因此各种奖助学金成为大学生消费的第三大来源。 然而,当把眼光投射到大学生身上,看看他们是如何“自主”时,却不难发现,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消费心理也更加复杂和多样化。 一、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特点: (一)独特性 大学生处于消费成长期到成熟期的过渡时期,一方面表现得求新求异、富有好奇心,对外界新事物的接受能力特别强。于是在社会许多新颖玩意的吸引下,“试一试”的想法成了这种心理的源泉。因此他们往往走在了朝流的前列,同时又追求个性,喜欢做把自己打扮得与众不同,或是购买一些与众不同的物品,以求引人注意,达到一种自我满足的效果。 (二)兴趣性 目前许多年轻人都是“追星族”,大学生也是如此。于是,他们便把生活费的一部分用在购置自己偶像的磁带或CD上,画报,娱乐报,还有一些专业杂志等和明星有关的东西。另外还有上网,其实每个大学生都会有这样一笔开支,只是或多或少。总的来说,大学生容易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花钱,主要消费对象与自己的兴趣爱好有关。 (三)时尚性 有人说,大学校园是最时尚的地方。他们总喜欢时尚消费,比如旅游、电脑、和手机消费,再次是发型、服装、饰物、生活用品,大学校园中都不乏追“新”族。特别是女生们的服饰,不要很多钱,但是搭配很现代、很时尚。她们在选购服饰的时候,大部分学生都想花不是很多的钱,去购买那些有一定知名度品牌的衣服,结果呢,实在是喜欢,一狠心,花一个不低的价格把它给买下来了,过后却难过好几天,在选购其它东西的时候也是一样的。男孩子就有些区别了,他们一般是准备已久,根据手头情况去购买相对较高档次的品牌,也不会太计较已花掉的钱。由此可总结出两句话,男生少购买,大品牌,强出手;女生多出动,中品牌,软上手。 (四)从众性 不同的校园环境也会有不同的消费习惯,这跟校园内的氛围有关。如某人搞了一个发型,大家觉得不错,在理发的时候也就自然会想到那种效果。其它还包括穿着消费,运动消费等,都有一定的从众性,但也要注意各校的差异性。

90后大学生心理特征及其对策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心理咨询师论文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论文题目:90后大学生心理特征及其对策 姓名:熊庆辉 身份证号:420123************ 准考证号: 所在省市:湖北省武汉市 所在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90后大学生心理特征及其对策 熊庆辉 黄陂区李家集街李集中学 摘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对某高校“9 0 后”大学生心理特点进行分析,发现了存在的问题,从社会因素、学校教育因素、家庭因素三个方面分析了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并给出了初步对策。 关键词:“9 0 后”;心理特点;研究 一、问题提出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2008 年八九月入学的大一新生中,大部分出生于 1990 年,这意味着高校已经迎来首批 90 后大学生。在 90 后踏进高校之前,他们这一群体就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90 后作为新一代的“新新人类”,“时尚、青春、非主流”俨然已成为他们的代名词,当这一代人走进大学校园时,他们会以其特有的生活与行为方式为大学注入怎样的新鲜血液?已经到来的大学生活又会为他们带来了什么? 二、90 后学生的心理剖析 1. 表现心理:张扬个性,但理性思考不足。90 后思想开放独立,个性张扬,有强烈的独立意识和表达自我的意愿。他们推崇非主流,弘扬个性化,标榜“特立独行”的个性,敢问、敢说、敢闯、敢做,表现自我毫不掩饰。如相继诞生的裸奔、自挂东南枝、自杀式毕业照等,可谓是“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90 后过分表现自我的行为,体现了 90 后以自我为中心和社会责任感的弱化,缺乏对他人感受的积极关注,也缺少对行为后果及社会影响的理性思考。 2. 空虚心理:物质丰富,但内心孤独迷茫。90 后自小成长环境优越,物质生活丰富,且多为独生子女,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但生来就对网络的亲近感、独生子女的孤独感、升学压力的焦灼感,加上来源于家庭的“被爱”多是物质性的,90 后的精神世界较为空虚孤独;

大学生心理特点有哪些

大学生心理特点有哪些 新时期,大学生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甚至心理障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心理品质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提高大学生健康教育水平。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心理特点分析2000字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生心理特点分析2000字论文篇一 《新时期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心理品质发展状况分析》 【摘要】本文全面系统地研究了当代中国大学生的心理品质发展状况及心理发展的特点,包括自我意识特点、学习心理特点、人际交往特点、恋爱心理特点、择业心理特点等,希望能为新时期大学生健康成长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 【关键词】新时期大学生心理特点心理品质 新时期,大学生在学习、恋爱、人际交往和择业等方面经常遇到一些挫折或逆境,从而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甚至心理障碍,这对于其是否能够顺利地完成大学生活和学习任务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心理品质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提高大学生健康教育水平,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一大学生心理品质发展状况分析 一般来说,我们把大学生活划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分别为入学适应阶段、稳定发展阶段和准备就业阶段。在每个不同的阶段,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是有差异的,主要表现如下: 1.入学适应阶段 刚进入大学,大学生首先要面对的是全新的大学生活。面对新的校园,生活

环境、学习的方式、方法、人际关系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全新的变化。面对这些新的环境,他们既感到新奇又感觉陌生,不适应。新的变化打破了他们习惯化的心理结构,心理定势被破坏了。在陌生的环境中只有努力去适应,建立新的心理结构,才能实现新的心理平衡。这一阶段是大学生最困难也是最重要的时期。如果不能很好地适应,将对其整个大学的学习生活产生不良的影响。这个适应阶段所需要的时间是因人而异的,适应能力强的人所需的时间相对较短,一般需要一个学期。如果一年的时间还不能适应,则说明心理健康可能出现了问题。 2.稳定发展阶段 在适应大学生活后,大学生活开始进入稳定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是大学生活最重要的阶段,基本持续到邻近大学毕业前。这一阶段是大学生得以全面发展的阶段,但也会遇到一些新的问题,要做出选择和判断。大学生极强的可塑性得到充分展示,每个人都按自身独特的方式塑造着自己。他们可能会遇到许多锻炼的机会,可能会有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喜悦,也可能会遇到困惑、苦恼,难以自拔。然而,大多数学生正是经过了种种磨炼而成长起来的。 3.准备就业阶段 大学毕业前夕,大学生即将走向新的工作岗位,面对又一次环境和角色变化,心理将有所波动。不过,此时的大学生已经历了大学生活的历练,自主感较强,对未来的生活道路产生种种设想,尽管这些设想可能与现实有一定的距离。这一阶段大学生开始做走向社会的心理准备,进一步把握好自己在生活中的位置,是大学生面临的主要任务。面对做毕业设计、做毕业后去向的决定,处理与恋人的关系等问题,大学生也会产生一些心理负担和心理冲突。这一阶段可以说是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进一步考验的阶段,也是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心理成熟的阶段。

大学生消费行为与心理分析

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分析 摘要:大学生是社会中比较特殊的一个消费群体,他们所处的特殊的校园环境与受教育经历,使得他们形成了与其他消费者不一样的消费观,因而导致比较特殊的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 关键字:大学生消费心理消费行为分析 正文: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经济水平快速增长,促进了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各种商品涌入我国,使我国消费者有了更多的消费选择,人们的消费心理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消费心理是指消费者在寻找,选择,购买,使用,评估和处置与自身相关的产品和服务时所产生的心理活动。即消费者进行消费活动时所表现出的心理特征与心理活动的过程。一般认为,消费心理可分为从众,求异,攀比,求实四种。消费者的心理特征包括消费兴趣,消费习惯,消费者的价值观,性格,气质等方面。 大学生是社会中比较特殊的一个消费群体,他们所处的特殊的校园环境与受教育经历,使得他们形成了与其他消费者不一样的消费观,因而导致比较特殊的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 大学生随着身体的发育,抽象思维能力,感知能力均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个性基本形成,有一定的社会能力,能自主的对一些事情进行决策。而又在当今这个处处标榜个性的时代,大学生更是个性十足。在消费过程中标新立异,拒绝雷同的异于一般消费者的行为。同时个人认知不同,喜好的差异,兴趣不同也使大学生的个人消费行为呈现巨大的差异。例如,男生喜欢打电子游戏,联络朋友以及吸烟

饮酒的社交活动的消费行为。而女生就侧重于服装以及个人化妆品等个人产品的消费。

然而大学生的消费来源大都来源于家庭,由于受传统家庭教育方式和名族文化的影响,父母从小就把孩子视为重点照顾对象,尤其是独生子女,对他们的消费需求基本都是有求必应,尽可能的满足他们的需要。因而孩子不懂得收入的来之不易,很多人缺乏计划性,不合理的消费。在大学里,各种阶层的人都有,很多人形成了一种攀比的心理,认为别人有的自己也要有,只有好的,名牌的才不会被别人瞧不起。为了在周围同学那儿显得有面子,更是不惜负债累累。 有很多大学生出身于贫困的家庭,体贴家庭疾苦,不舍得吃穿,但又在校园这个大集体里,面子,攀比心理多少会受到大家的影响,所以贪多不讲究质量的消费,这就是大学城附近的小摊位生意红火的原因,他们抓住了这一类大学生求异,爱面子的心理,出售一些标新立异却质量低下的货物,很受这一类大学生的欢迎,殊不知,一分价钱一分货,钱就这样浪费掉了。 市场化导致产品种类范围增多,选择范围的扩大,消费需要也开始异质化和复杂化。大学生由于对市场经济缺乏了解,难免受到市场的影响。众多商家利用大学生这一点,利用各种广告和促销手段来吸引大学生消费。从而挑起他们的消费欲望,刺激他们的购物激情。大学校园里各种促销广告琳琅满目,对大学生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很多人产生了盲目消费。以至于有人想在高校旁开饭馆或旅馆时询问大学生消费情况时,有人告知只要干净价格合理,开什么店都赚。

“互联网”高校心理健康教育

“互联网+”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 “互联网+”的创新实践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运用“互联网+”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够适应当今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其方便、快捷、高效、实用和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优势得到了学生的广泛认可。因此,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探索“互联网+”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使用策略,能够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升和人格发展提供新的机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互联网+”新机遇 以手机和个人电脑为媒介的信息浏览、收集以及互动,占据了大学生大部分的课余时间,他们喜欢随时随地获取各种信息,喜欢发布信息、表达自我,更愿意使用高效的新媒体工具来辅助自己的学习生活,进一步满足自己的需求。“互联网+” 影响下,传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挑战和机遇。 一是冲击了传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以智慧校园、微博、微信、QQ 等为代表的网络媒体工具的应用,对传统的心理课堂教学、新生心理测试、面对面咨询、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心理危机干预和管理带来了强烈冲击。学生们期望通过新媒体自由地获取所需要的心理健康知识,更愿意通过手机、个人电脑完成学校规定的心理测评、获得心理咨询服务。 二是拓宽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覆盖面。传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往往局限于固定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面对面心理咨询、开展心理讲座等方式进行,这样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径较为单一,无法满足目前大学生的实际需要。而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不管是校内、校外都可以随时随地获取知识和帮助,扩大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覆盖面。另外,学校心理咨询师可以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制作适合现代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产品,向学生传播心理健康知识,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三是开辟了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的新途径。受传统观念影响,大学生

大学生心理的一般特征

大学生心理的一般特征: 1.思维的成熟 随着大学阶段知识量的急剧增加,思维已从经验型思维转向理论型逻辑思维,要求探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通过学习和社会接触,掌握了较多的抽象概念,善于进行系统的、论证性的思维活动,希望对事物的因果关系作规律性探索。思维成熟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增强:表现为独立思考能力的提高,能够进行“自我批判”和“自我评价”,敢于发表个人的独立见解,好争论,勤思考。但有时表现出思维的片面性,如过分自信和固执己见。(2)思维具有创造性:大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思维技能,提出大胆的设想和新颖独创的见解,并尝试着用一些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但有时带主观片面性。 2.社会情感得到充分的发展 情绪和情感是随着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内心体验。大学生热情奔放,豪情满怀,勇往直前,但有时则表现为不够冷静、容易冲动,从而可能做出一些蠢事。另一方面,情绪波动多变,具有不稳定性。往往缺乏经受挫折的思想准备,一旦受到挫折就容易引起情绪爆发,碰到主客观矛盾时,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3.具有比较明确而富有社会意义的理想 大学生的理想同人生观、价值观紧密结合。他们的理想是丰富多彩的,大多积极向上,具有社会意义。但理想与社会价值有差异。理想可以分为生活理想、职业理想和社会理想三个层次。生活理想是平凡而起基础作用的;社会理想位于理想大厦的最高层;而职业理想是连接和沟通生活理想和社会理想的纽带和桥粱。因而要培养和引导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 4.自我意识的增强 自我意识是心理结构的一部分,是作为主体的人对自已存在的认识和 把握,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三种形式。青年大学生处于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了解个体自我意识的缺陷,在更高的水平上统一和强化自我意识,完成好个体心理发展的任务,对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至关重要。很多心理问题的产生,都与个体是否有客观的自我认识、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有力的行为控制有直接关系。大学生在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实践中,自我意识的增强主要表现在独立深思,考虑自己的未来;善于根据社会、学校和集体对自己的要求,而不断地评价自己的思想行为。但个体差异很大。个体的自我意识是在外部环境的影响作用下,通过自我的主观努力形成的。自我发展的历程是一个主观与客观、内在与外在双向互动的过程,自我发展水平就是个体力量和客观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大学生正处于心理迅速走向成熟而又尚未完全成熟的时期,自我意识还在不断发展中。传统观念作用下的大学生,在当前多元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冲击下,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如果缺乏正确的引导和自省,容易出现各种发展的偏差,导致虚荣、自卑、从众、逆反、自负、任性等几方面的缺陷。为了能更好地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顺利健康成长,青年大学生应学会积极主动地了解自已的气质、性格、兴趣、能力、特长,克服自我拒绝、自我否定、自以为是、自我中心等自我意识发展缺陷,形成正确的自我概念,培养健康的自我意识,使自我评价更加客观,自我体验更加积极,自我控制更加有力。

当代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分析精编资料

当代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分析

当代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分析 一、当代大学生消费市场现状 大学生一进入大学的大门,即意味着要远离家乡父母,开始独立的生活,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开始有自己独立支配的较大额资金,现在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这笔生活费自然不会很少,平均一下,一个人大概在3000元每学期,一年也就是6000元了,(这还是南昌水平,别的省份可能更高)全国高校在校学生约有一千三百多万人。总的一估算,约有七百八十亿了,可见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消费群体呀,难怪有些老太太常说,我就是在学校门口卖茶叶蛋也可以把自己养活。细心的人们一定发现,每个学校的外面总会有很多的商店,所面对的市场也只有学生。他们都是让学生给供养的。很多的商家在竞争过程中,都纷纷把目光投向学校了,并争着到学校做广告。由此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市场是多么的巨大,因而非常值得我们去研究,去探索。 二、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特点: 刚才说到,大学生每人每年平均消费6000元人民币,这些都是他们的自主消费,作为同一类人,他们在消费的时候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即他们有什么样的消费心理呢?下面我们来具体探讨一下。 1、独特性 大学生处于消费成长期到成熟期的过渡时期,一方面表现得求新求异、富有好奇心,对外界新事物的接受能力特别强。于是在社会许多新颖玩意的吸引下,“试一试”的想法成了这种心理的源泉。因此他们往往走在了朝代的前列,

同时又追求个性,喜欢做把自己打扮得以众不同,或是购买一些以众不同的物品,以求引人注意。达到一种处自我满足的效果。 2、兴趣性 目前许多年轻人都是“追星族”,大学生也是如此,于是,他们便把生活费的一部分用在购置自己偶像的磁带或CD上;画报,娱乐报,还有一些专业杂志等和明星有关的东西。另外还有上网,其实每个大学生都会有这样一笔开支,只是有多有少,据了解,有的学生一年上网的钱,都得花好几千元。总的来说,大学生容易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花钱,主要消费对象与自己的兴趣爱好有关。 3、时尚性 有人说,大学校园是最时尚的地方。他们总喜欢时尚消费,比如旅游、电脑、和手机消费特别是女生们的服饰,不会要很多钱,但是搭配很现代。很能时尚。她们在选购服饰的时候,大部分学生都想花不是很多的钱,去购买那有一定知名度品牌的衣服,结果呢,实在是喜欢,一狠心,花一个不低的价格把它给买下来了,过后却难过好几天,成天叫着自己大出血。在选购其它东西的时候也是一样的,男孩子就有些区别了,他们一般是准备已久,根据手头情况去购买相对较高档次的品牌,也不会太计较已花掉的钱。由此可总结二名话,男生少购买,大品牌,强出手,女生多出动,中品牌,软上手。 4、从众性

大学生心理与行为问题的认知心理因素分析

收稿日期:2010-03-09 作者简介:周晓晔(1968-),男,锡伯族,辽宁丹东人,抚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主要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 2010年第4期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NO.42010 (总70期) J OURNA L OF L I AON I NG TEACHER S COLLEGE (SOCIAL SC IE N CES ED IT I ON ) G enera lN o .70 大学生心理与行为问题的认知心理因素分析 周晓晔1 杨冬梅 2 (抚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辽宁抚顺113006) 摘 要: 心理学研究表明,引发大学生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生物学因素,认知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其中认知心理因素是引发大学生心理与行为问题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 青少年;心理与行为;认知心理因素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 3898(2010)04 0064 02 所谓认知心理因素导致心理与行为问题,是指 由于对事物的理解、概念的使用、推理的逻辑和包括自我认知在内的偏差与失误所造成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即导致不适应行为和情绪的根本原因是错误的认知过程和观念。心理学家贝克的认知理论认为:认知产生了情绪及行为,异常的认知产生了异常的情绪与行为反应,在情绪障碍中,认知歪曲是原发的,情绪障碍是继发的。认知是情感和行为的中介,情感障碍和行为障碍与歪曲的认知有关。人们常常把自己的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归结为受某种外界刺激,这其实是一种误解。面对同样的生活事件,有的人出现心理障碍,有的人则没有,这是因为他们对事件认知的评价、解释和信念不同的缘故。 对此,心理学家E llis 进一步提出了 ABC 理论。在ABC 理论中,A 指与情感有关系的激发事件(A ctivati n g events);B 指信念(Be liefs),包括理性或非理性的信念;C 指与激发事件和信念有关的情感反应结果(Consequences)。通常认为:激发事件A 直接引起反应C ,事实上并非如此。在A 与C 之间有B 的中介因素。A 对于个体的意义或是否引起反应受B 的影响,即受人们的认知态度、信念决定。例如,对一幅抽象派的绘画,有人看了非常欣赏,产生愉快的反应;有人看了感到这只是一些无意义的线条和颜色,既不产生愉快感,也不厌恶。画是激发事件A,但引起的反应C 各异,这是由于人们对画的认知评估B 不同所致。由此可见,认知评估或信念对情绪反应或行为有重要影响,非理性或错误是导致异常情感或行为的重要因素。E llis 提出:个人的情感和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其自身认识世界、处世的方式或方法决定的。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思想 决定了他的内心体验和反应。认知理论的出发点在于确认思想和信念是情绪状态和行为表现的原因。 大学生心理与行为问题产生的认知心理因素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 一、认知观念中的逻辑错误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大学生的认知曲解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二元的绝对性思考:任何事情不是对的就是错的,不是黑的就是白的,不是好的就是坏的,不是成功就是失败,这种二元绝对的思考方式导致完美主义,害怕任何错误和缺点。如一位女大学生在一次联欢会上,由于唱歌跑调竟然跳楼自杀。 (二)妄下结论:缺乏事实根据,草率地下结论。如一位同学在校园里看见一位老师匆匆走过,出于礼貌向老师打招呼,结果老师却对他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于是这同学心里想: 老师竟然不搭理我,是不是我有什么事得罪他了?他生我气了?难道老师不喜欢我? 从而体验到了极大的挫折感。实际上是这位老师在思考一个重要的问题,没有注意到他。 (三)以偏概全:有的人只根据一件事情,就对该类事件做出概括性的结论。学校举办舞会,一位男同学邀请一位女同学跳舞,结果遭到谢绝。他就认为女同学讨厌自己,从此远离舞场,拒绝跟女同学交往。有的人只根据一个小小失误,就作出关于整个人生价值的结论。例如 我这次考试没有考好,所以我是个无能的人。 有的人从一个具体事件出发作出一般规律性的结论。一位女大学生在恋爱受挫之后,认为世上的男人没有一个是好东西,从此拒绝和任何男同学交往。以偏盖全的人容易产生偏执心理,影响对客体的正确认识,导致心理冲突。 64

大学生心理特点

大二学生的特点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进入大学二年级之后,我们会遇到很多新的问题。同时,大学二年级的学生也会呈现新的特点: 一、学习方面 1、学习目标与学习态度在同学之间出现明显差异 随着同学们对大学生活的适应和一年多生活学习习惯的形成,在大学二年级的学生在学习目标和学习态度上出现了明显的差异。那些在大一生或学习懒散的同学就会出现学习松懈,生活无规律的状况,在他们看来,各可不挂,毕业时那个学位证就可以了;而那些在大一踏踏实实一步步走过来的同学会更加意识到大学学习的紧张和难度,并且已经制定了自己该如何度过大学这四年以及四年之后该干什么,是考研,参加工作还是出国深造?所以他们会有目标地学习和工作,学习和生活有条不紊,紧张而有节奏。 2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处于鼎盛期 通过一年的适应期,大多数同学开始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并逐渐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而且,大多数同学已经明确了自己学习的方向和今后的人生目标,形成了学习的动力。同时,学校也逐渐开设了本专业的专业课程,那些专业对口,对本专业有浓厚兴趣的同学也开始专心读书,为自己充电了。还有的同学可能因为大一学习成绩不太好,自我反省之后开始努力,争取进步。 3、独立学习的能力强、学以致用的意识不断发展 通过大一一年时间的探索和摸索,大多数同学已经能够摆脱高中时被老师牵着鼻子走的学习习惯,开始尝试独立思考和完成学习任务并不断完善和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随着课程专业性的增强,实习课的开设,广大同学会逐渐增长学以致用的意识,把所学知识和日常生活的各种现象结合起来,不断体现出知识的实用性。 4、学习的可持续性与毅力差,弹性大、惰性强 刚才我们说到同学们在这个学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处于鼎盛期,但是由于有些专业课的难度大,课程的数量多,不少同学会因此而产生挫败感和厌烦情绪。由此,有些同学就会因为自身控制能力不强而放弃一些科目的学习,产生惰性;而那些自控能力比较强的同学就会坚持学习,不会轻易放弃,取得不小的进展。

90后学生心理与行为特点

一、90后中学生的心理及行为特点 1、中学生独立性增强 到了初中,学生们在班集体里的活动已不需要老师象小学时那样事必躬亲。在教育者的启发下,靠自己的干部对班集体进行领导。不愿随父母走亲访友,喜欢独立活动等。 2、中学生的个性进一步发展 中学生一般都担负着一定的社会工作,在社会上有一个特定的角色。他们在学校中锻炼和培养了自己许多良好的个性品质,如同学友谊感、工作责任感和义务感等。家长应采取正确的态度和良好的教育措施。 在对待孩子的教育上不要把他们当小孩子对待,要尊重他们合理的建议和要求,有些事情要和他们商量,并听取孩子的意见。但又不能把孩子当做成熟的青年来对待,要给予他们关心和正确的指导。这个年龄的孩子尚存的依赖性和冲动性逐渐消失,独立性和自觉性得到进一步发展。 由于这一年龄各个方面极不稳定,转化迅速,变化多样,中学生大都表现出生机勃勃和超常的敏感性,容易发生突变,所以在教育措施和教育方式方法上,要根据心理特点进行教育,循循善诱、因势利导,逐步培养他们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和对人应有的礼貌及品德。 3、中学生观察人和事的自觉性逐步增强,精确性日益提高要带领孩子走出课堂,走向社会,注意在教育过程中不断提高对观察力的指导,强调观察时所采取的态度及正确的观察方法,明确观察目的性,知道观察什么,怎样看待观察到的种种社会现象,怎样把这些现象与道德原理联系起来,使孩子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4、中学生各项能力得到发展 中学生判断和推理比较周密,理解能力明显提高,但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还很不成熟,主要缺点是片面性和表面性。他们有时毫无根据地争论,在论据不足的情况下还固执己见,怀疑一切,考虑问题容易犯绝对化的错误。对人对事容易有偏激情绪,常常抓住一点不及其余。思维发展的缺点主要与知识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