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英语教育问题(英文)
- 格式:docx
- 大小:15.39 KB
- 文档页数:2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英语口语复试题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学院: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机械工程学硕英语口语考试过程:英语自我介绍,然后抽取一个题,翻译,然后老师问两个左右问题英语口语题目:1、只记得一个:你是怎么看待失败的学院: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计算机专硕英语口语考试过程:老师随机给一篇文章,然后读完,老师根据文章提问题。
有的人会有自我介绍有的人没有。
英语口语题目:1、记不得了学院: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电气专硕英语口语考试过程:专业面试完,英文自我介绍,然后老师提几个问题,结束面试,主要体现在自我介绍里英语口语题目:1、Do you think it is safety in China?why?(你认为中国安全吗?为什么?)2、Where are you from?(你来自哪里?)3、What's your favourite sports?why?(你有什么喜欢的运动?为什么?)4、Do you think education is fair?why?(你觉得教育公平吗?为什么?)5、Do you like fashion or brand clothes?why?(你喜欢大牌服饰还是喜欢流行时尚?为什么?)学院: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材料专硕英语口语考试过程:专业面试中会有抽取一个专业英语题目,为一小段话,首先需要朗读,然后对其进行翻译英文,然后英语面试,先自我介绍,然后两个人对话辩论以及老师提问几个英语问题英语辩论问题:1、辩论利与弊2、监狱3、媒体4、旅游消费5、私家车6、金钱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专业:环境工程专硕英语口语考试过程:英语自我介绍,抽一个问题正反方辩论,老师提问共3部分英语辩论题目(几个人回忆):1、你觉得男女生分开上课比较好,还是一起上课比较好2、克隆对社会的影响是积极还是消极3、骑自行车好还是开车好4、是否鼓励拥有私家车5、证书重要还是能力重要6、手机是否为大学生的必备品。
华兹华斯与阮籍诗作思想对比研究浅析合作原则在外贸英文电函中的应用从语用角度和文化角度浅谈隐喻的翻译Problems Occured in the Process of the Chinese Learning English and Its Possible Solution 论加里·斯奈德诗歌的生态意识从self(自身)相关词看中国的集体主义和美国的个人主义苔丝人生悲剧的研究中美大学课堂文化比较研究中学英语教育中的情感教育《麦田里的守望者》的文体特色分析英语商务信函中礼貌策略的应用浅读不同语境下的跨文化沟通功能对等视角下英汉颜色词的对比与翻译中西方跨文化商务活动中礼貌的语义差别成语翻译中的文化缺省与翻译补偿论《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三对人物关系及其象征意义从语用学角度看广告英语中的模糊表达理解美式幽默的初步分析“笼中鸟儿们”的反抗--从《琐事》中解读女性意识的觉醒浅析《掘墓人的女儿》所体现的犹太寻根主题从目的论的角度看《雷雨》的英译本论《爱玛》中简奥斯丁的社会理想从目的论角度分析中医药药品说明书的英译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杰克伦敦《海狼》中海狼拉尔森的性格分析A Brief Study of the Impact of Affective Factors on English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欲望号街车》中布兰奇的悲剧成因分析A Study of Pragmatic Functions of English Euphemisms谈英汉励志谚语互译从《绝望主妇》看美国人的婚姻观诀别武器之缘由——再读《永别了,武器》An Analysis of Bernard Shaw’s Pygmal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personal Function 从语境视角浅析《生活大爆炸》中反语的幽默属性浅析隐藏在“面纱”之后的伯莎梅森埃德加爱伦坡哥特小说中的死亡主题探索《永别了,武器》的意象分析从语体学论《一九八四》中的反极权主义《红字》中的丁梅斯代尔和齐灵渥斯谁更“恶”?论例句在中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浅论《洛丽塔》主人公悲剧命运的根源中国和英国传统婚俗差异研究解析《诺桑觉寺》中凯瑟琳的自我成长《哈利波特》的成功销售及其对中国儿童文学营销的启示从美国州名看美国文化多样性从《百舌鸟之死》探析美国种族冲突从目的论角度看公司网页误译浅谈文化差异对网络新词英译的影响二战后大萧条对美国社会福利的影响英汉诗歌中“月”意象的认知解读An Analysis of Fagin in Oliver TwistReconstruction of Black Identity in Toni Morrison’s Beloved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English V ocabulary Teaching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at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Level从文化角度分析英汉数字习语的不同英语词汇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及回避方式动物习语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跨文化背景下广告汉英翻译策略研究论小说《苔丝》中环境描写的作用从《在路上》看“垮掉的一代”Charlotte Bronte’s Concept of Marriage--Comment on Jane Eyre from angle of true love商务谈判策略研究On the Application of Polysystem Theory In the Two V ersions of Hamlet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Celebration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Festivals Symbolism in The Old Man and The Sea《红楼梦》杨霍两译本建筑名比较刍议美国情景喜剧中的美国俚语地理环境影响下的中英谚语差异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美国梦的幻灭——追问盖茨比命运的悲剧性根源从异化归化角度看汉语四字词组的英译策略—以中国苏州古典园林为例创世神话与民族特性—《旧约》与中国古代民间传说从概念隐喻看寓言的语篇连贯The Great Gatsby and the American Dream浅谈在华跨国公司的本土化策略从《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看福克纳小说中贵族的没落从中西文化差异的角度浅析商宴之道The Death Image of Emily Dickinson’s Poetry浅析美国高等教育的创新西方电影片名翻译的功能目的论分析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黛西从现代主义角度分析《月亮和六便士》英语会话中间接拒绝语的语用研究中美婚姻价值观对比德国功能目的论指导下广告口号的汉译《红字》中霍桑的女性观《永别了武器》悲剧特征的分析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On the Conceptual Blending of Business English Word Chunks and Their Translation论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小人物生存模式国际商务谈判技巧与策略初探目的论视角下的《边城》的英译研究英语基本味觉词“甜/苦”的隐喻机制A Cultural Approach to the Translation of Movie Titles浅析广告英语中修辞的魅力文化语境维度下中餐菜名的英译研究从《印度之行》看福斯特的人文主义思想观On C-E Translation of Neologism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ida’s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英语旅游广告的文体分析浅析《老人与海》中桑提亚哥丰富的精神世界《宠儿》中黑人母亲角色的解读《马太福音》对话中语气的人际意义研究从用餐礼仪看中美核心价值观差异英汉社交称呼语礼貌规范和语用失误研究论《皮格马利翁》的结局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从礼貌原则看中英委婉语的差异从《盲人》中的“血性意识”看劳伦斯的文明观中西方婚礼文化差异不同的阅读任务对高中生英语词汇附带习得的影响法律语言浅析论乔治艾略特《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的环境描写从《老友记》看美国幽默教师身势语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探析《红字》中齐灵渥斯的恶中之善命中注定的悲剧--西奥多·赫曼·阿尔伯特·德莱赛《珍妮姑娘》的悲剧分析对小妇人心灵成长历程的探索快乐教学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对意象翻译的初步研究英语谚语中关系分句之先行词he高频使用之探析浅析电影《阿甘正传》的语言特色解析《紫色》中妇女意识的形成词汇的语义关系及其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尤多拉威尔蒂摄影叙事技巧分析浅谈英语习语的特点及其汉译伊恩麦克尤恩《时间中的孩子》中斯蒂芬的心理创伤和恢复分析On the Use of Satire and Humor in Pygmalion浅谈高中英语教师课堂提问与课堂互动初中英语教材知识体系建构的研究文化视角下的英汉委婉语翻译探讨《无名的裘德》主人公人物形象浅析The Essence of Love——An Interpretation of Persuasion简析译者文化背景对其处理习语翻译的影响--《水浒传》赛珍珠译本中的习语翻译目的论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以《功夫熊猫》为例中美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英文电影对白中俚语的翻译On the Functions of Metaphor in Obama’s Inaugural Address英语委婉语及其翻译用会话含义理论分析《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对白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战争隐喻在体育新闻报道中的运用从餐桌礼仪中的非语言交际角度看中英文化差异以“三美论”对比《登高》两个英译版本的“意美”与“音美”浪漫和现实冲突下的宿命论思想——赏析欧·亨利的《命运之路》中美电子商务的选择性分析A Discussion on the Accuracy of Language in Diplomatic Translation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大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策略研究论约翰多恩诗歌中的张力On Advertising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kopostheorie浅析隐藏在“面纱”之后的伯莎梅森论《飘》中思嘉丽的性格特征英语歌曲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论圣地亚哥性格的多重性及《老人与海》中的悲剧色彩任务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的应用研究动机对中学英语学习的影响试比较《汤姆索亚历险记》与《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中主人公性格异同点《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文化语境对隐喻理解的影响美剧网络字幕翻译研究《诗经》中修饰性叠词的比较研究归化和异化在汉语歇后语翻译中的应用浅析隐藏在“面纱”之后的伯莎梅森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解析马克吐温《竞选州长》中的幽默讽刺艺术从合作原则浅析《飞屋环游记》中的言语幽默论《简爱》中伯莎梅森的疯癫汉语政治话语中的隐喻研究从功能对等理论看《好汉两个半》的幽默字幕翻译Jan e Austen’s Opinion towards Marriage in Pride and Prejudice分析《女勇士》中的女性形象儿童英语游戏教学The Gothic Beauty and Spiritual Essence of Allan Poe’s Short Stories冰山原则在《老人与海》中的体现评爱伦坡哥特式小说中的恐怖美宗教在世界战争史中扮演的角色关联理论视角下幽默的英汉翻译A Contrastive Study on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Wedding Customs 目的论指导下的旅游资料汉英翻译及翻译策略英汉鸟类词汇文化内涵比较Human Nature and Redemption——Thoughts on Reading The Kite Runner相同之爱,不同诠释——从美剧《吉尔莫女孩》看东西方母女关系之异同《愤怒的葡萄》中圣经的象征和隐喻《宠儿》中黑人男性角色与黑人男性身份构建之关系浅析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图式在英语阅读中的作用通过象征主义、梭罗的自然思想和梭罗的个人主义析《瓦尔登湖》王尔德童话中的毁灭与拯救对公共演讲课堂中大学生课堂表现的心理分析跨文化交际意识与中文旅游文本翻译《小镇畸人》中的空间形式分析从数字看中西方文化差异浅析习语翻译中的语用失误伏尼契小说《牛虻》中主人公性格分析A Study on Fuzziness of Advertising Language探讨宗教在世界战争史中所扮演的角色《远大前程》中社会环境对皮普的意识与行为的影响Analysis of Advertisements Based on 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
中国英语教学现状的回顾和思考摘要:中国英语教学在师资力量建设、教学方法的多元化方面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但是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作者回顾了中国英语的教学现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其中最重要的是明确外语培养目标,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中国英语教学现状教学方法建议中国英语教学一般是从幼儿园开始的,不少家长每月花数千元的学费把孩子送到双语幼儿园,可见中国家长们对孩子英语学习的重视程度。
在中小学阶段,英语更是各类考试必考的科目,也是中考和高考必考的科目。
大学阶段,四六级考试更成了大学生学习英语的风向标,很多高校甚至把四六级成绩与毕业证挂钩。
英语还是中国的莘莘学子考研和考博的敲门砖。
由此可见,英语在中国受到了普遍的重视,但是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却并不让人满意,很多学生即使是到了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阶段,也很难与外国人进行沟通,真正学成了“哑巴”英语。
笔者将对中国英语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关于英语教学的思考与建议。
一、中国英语教学现状的回顾(一)中国英语教学取得的成就。
现在,我国高校英语的教学点达到了900多个,全国的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点已达到200多个,外国语言文学博士点(包括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已有40余个(戴炜栋,2009)。
这为外语教育提供了师资保障。
现在,我国英语教师的学历层次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中小学新进的外语老师一半具有学士学位,甚至具有硕士学位。
绝大多数大学要求新进外语教师具有硕士学位,很多“211工程”院校要求新进的外语教师具有博士学位。
同时,教育部对师资的继续教育也极为重视,每年均举办外语师资培训。
教育部组织师资培训的重点不是单一地传授专业理论,而是选拔一部分骨干教师,进行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的探讨。
(二)教学方法。
从20世纪50年代到改革开放前,受前苏联的影响,我国的外语教育主要采用“语法翻译法”。
这种教学以语法为基础,以母语教授目标语,强调目标语的形式,要求学生读懂目标语形式的文学作品。
至于英语,仅是交流工具而已,但一直以来,我们却把它当作一门知识来学,以至于学了十几年,却不能开口交流。
个人认为,对于英语,只要掌握以下六大技能,即可把握英语的核心:第一,用英文界定事物的技能。
界定事物是交流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而我们传统的英语口语教学却没有强调过这一点。
我们的英语课本经常有这样的问题:This is a glass? Where is the book? 而很少出现这样的问题,如:What is a book? What is a glass?其实,当中国人说英语卡壳的时候,大多数情况是你想告诉别人这是什么但却不知道怎么来界定它。
谁都可以轻易地做出描述:Where is the book? It's on the table . It's on the desk.等。
但不是所有人都能界定“书是什么”,所以学英文时要有意识地多问自己“是什么”,然后想方设法回答。
第二,用英文进行解释的技能,也就是能够用不同方式表达同一意思。
我们用母语可以自如地交流,原因是当我们说一件事卡壳的时候,我们总能找到另一种方式来表达。
而用英文交流时,如果对方对我们所说的不太清楚时,我们就没办法换种方式再说了。
其实,只要表达同一意思,使用哪些单词或句法没有太大关系。
这就引出一个背单词的问题。
许多人只是照着单词表很机械地背单词的拼写和中文意思,并没有把单词学活并用起来。
其实记单词应该是这样的,记一个单词,还要能同时说出一到两个它的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等,这才叫记住了。
第三,用英文描述事物的技能。
描述事物大致可以分为按时间顺序描述和按空间顺序描述。
从时间上来说,美国人习惯“开门见山”:从自我出发,描述时总是把他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先点出来,然后是次重要的,他不考虑这个东西在时间上按什么顺序发生。
而中国人则习惯“按部就班”地描述事物,强调压轴,把最重要的放在最后。
这样一来,按中国人的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给美国人描述东西,美国人很快就失去兴趣了,因为他难以确定这一描述中的重点。
最全面的英语论文题目,总有一款选题,会在茫茫题海中,击中你的心,荡漾起你的灵感,让你写起英语论文来妙笔生花,文思泉涌。
英语论文题目大全一英语文化选题 (1)二中西方文化论文选题 (9)三商务英语选题 (18)四翻译类毕业论文选题 (24)一英语文化选题1 从《远离尘嚣》看偶然与巧合2 从亨伯特看纳博科夫的流亡观3 透过餐具看中西方饮食文化4 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太阳照常升起》中的女主角——勃莱特5 从文化视角探讨隐喻的翻译6 从生态批评角度看威廉·福克纳的《熊》中人与自然的关系7 从功能对等角度分析常用英语修辞格汉译8 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的优势9 自我身份的探寻—评拉尔夫·埃里森《看不见的人》10 浅析英文报纸中体育新闻用语的模糊修辞11 从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和《当幸福来敲门》中探究美国人的个人主义12 中美恭维言语行为跨文化比较研究13 表现主义技巧在《推销员之死》中的运用14 中国非英语专业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使用元认知策略的情况调研15 浅析英语中六种基本颜色词的英美文化内涵16 浅析广告翻译中的文化顺应处理17 从文化角度分析中美房地产广告的差异18 浅析动画《加菲猫》和《加菲猫之双猫记》中的享乐主义和利己主义19 圣经原型解读《弗洛斯河上的磨坊》20 论《卡斯特桥市长》中哈代的进化向善论思想21 顺从的女人——分析《荒凉山庄》中埃斯特的形象22 从中美传统节日对比看节日的文化内涵23 成人的童话——《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中象征主义的体现24 简析网络时代英语全球化25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26 从社会文化价值方面比较中美情景喜剧差异27 论《喧哗与骚动》中昆丁的宿命28 《蝇王》的启示:理性的呼唤29 中文旅游文本英译中的歧义现象分析30 从中美婚宴差异看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31 影响非英语专业大一新生口语输出的因素32 《走出非洲》:走出迪内森的矛盾态度33 旅游宣传资料中的误译与解决方法34 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华顿《纯真年代》中的埃伦35 电子词典与英语学习36 英语习语与基督教37 《伤心咖啡馆之歌》中爱米利亚性别身份分析38 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欣赏幽默翻译39 英语缩略语和其语用功能40 英专和非英专学生英语作文中错误的对比研究41 武汉方言对英语语音的影响和其对教学的启示42 中西行星命名的文化探源43 英语新闻中的新词44 中国古典诗歌英译中对“三美”理论的探索45 从电影《七宗罪》浅析原罪46 浅论体态语的社会功能47 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对中英语篇的影响48 中国和西方国家婚俗的比较49 浅析合作原则的违背在广告语言中的运用50 浅析电影《推手》中中美家庭的文化冲突51 从广告语言看中美文化价值观差异52 用言语行为理论浅析英语广告中的双关语53 论新闻英语汉译中的归化与异化策略54 以Of Study(《论读书》)的两个中译本为例浅析译者主体性55 美国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反战文化研究56 中国英语热的真相——文化帝国主义57 中美恭维语对比研究58 论民族中心主义与美国媒体近年来涉华报道59 从弗大枪击案看美国的枪支问题60 《推销员之死》中威利与比夫的父子关系61 从拉康的镜像理论看杨克的悲剧根源62 从正负值面子理论简析中美面子差异63 中国菜名翻译中的文化翻译策略64 从旧南方到新南方——斯佳丽·奥哈拉在内战前后的成长历程65 探究家乐福公司的企业文化:基于其网站内容的文本分析66 汉语对英语写作词汇的负迁移作用67 《美国悲剧》的消费文化分析68 从二语习得角度对比分析英语习语学习中的翻译导向模式与文化导向模式69 礼貌原则在英文商务信函中的应用70 南方哥特式小说特征在《心是孤独的猎手》中的体现71 城市公示语的汉译英探索72 归化与异化理论在汉语歇后语翻译中的应用73 《婚礼的成员》中弗兰淇·亚当斯双性同体现象的研究74 论《喜福会》中的文化冲突与共存75 广告语言模糊性的语用研究76 利用美剧进行英语听力自主学习77 大学生英语口语学习动机研究78 从文化视角看中国白酒广告79 从功能翻译看《围城》英译本中文化信息的传递80 对《达罗卫夫人》中克莱丽莎和塞普提默斯形象的研究81 公示语汉译英错误和对策探析82 探究美国安利公司的企业文化:基于其网站内容的文本分析83 运用写长法促进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84 中美“面子文化”对比分析85 英汉恭维语和告别语的对比分析86 英汉爱情隐喻的对比研究87 新闻英语汉译的翻译技巧浅析88 中美家庭文化比较89 从文化的角度浅析中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差异90 华中农业大学英语专业学生高级英语学习状况调查91 跨文化交际中中西方馈赠礼仪刍议92 解读《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思想93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消费主义94 从戴姆勒克莱斯勒事件看文化因素对跨国企业合并的影响95 对中美离岸外包过程中跨文化交际案例的分析96 从"老友记"中看合作原则在英语称赞语和其回应语中的应用97 浅论美国文化与美语词汇98 英汉植物词语联想意义的跨文化对比99 一个被忽视的“准则英雄”——论《永别了,武器》中的女主人公凯瑟琳100 从文化的角度看中美商务谈判风格的差异101 英语娱乐新闻的文体特点102 自然主义视野中《儿子与情人》主人公保罗的性格分析103 美国价值观对《老友记》中主要角色的影响104 中西文化中礼貌语的对比研究105 广告双关语的作用106 中美交流思维模式的差异107 浅析《灶神之妻》中的多元文化主义108 合作原则在英语商务信函中的应用109 透过“超女现象”反思美国大众文化对中国传统精英文化的影响110 浅析《飘》中女主角——斯佳丽女性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111 King James Version中的形式对等与Good News Bible中的动态对等之比较112 从《绝望主妇》第一、二季看美国社会的平等观113 论《名利场》中萨克雷讽刺艺术的运用114 《喧哗与骚动》象征意象的分析115 当代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和其在美剧《超能英雄》中的反映116 中世纪西方基督教文化的繁荣117 从译者主体性角度比较Moment in Peking的两中文译本118 分析《远大前程》中郝维香小姐悲剧的成因119 论英语广告语中面子威胁行为的礼貌补救策略120 浅析中英茶文化差异121 合作原则的违反在网络聊天语言中的体现122 中英文文学作品中传统婚姻观念的对比123 从《阿甘正传》看美国梦124 浅析议论文语篇衔接词125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美国梦的形成与幻灭126 圆满的精神之旅——重新解读李尔王的一生127 商务谈判中模糊限制语的分析128 后殖民女性主义在《喜福会》中的体现129 论《卡斯特桥市长》的自然主义特色130 中西方茶文化比较131 隐喻在商务英语中的应用和翻译132 惠普公司和联想公司企业文化对比研究133 网络聊天室中网络语言的词汇构成特征134 迈克尔·翁达杰《英国病人》中的后殖民主义135 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中美不同文化价值观的对比分析136 从文化的角度探讨英谚的翻译137 以黑人女性主义解析《日常用品》138 言语行为理论在公示语中的应用139 合作原则基础上的外交话语含义分析140 探究IBM公司的企业文化:基于其网站内容的文本分析141 在中英文化背景下对隐喻的理解142 浅析汤姆·索亚性格特征143 交际教学法在中国英语教学中的运用144 浅析商品说明书的翻译145 从电影《花木兰》中看中美文化的嫁接146 从语言文化差异视角看英汉幽默翻译147 冰山下的真相——运用冰山原则分析海明威的《五万大洋》148 文化差异对中美商务谈判的影响和谈判策略的选择149 美国广告语中的文化价值观探析150 论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151 简述现代英语流行语152 从《毕业生》看美国六十年代的反文化运动153 中美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和语言策略154 浅析论英国工会在战后英国政治重建中的角色定位和其政治文化内涵155 新闻委婉语语用功能分析二中西方文化论文选题美国英语与英国英语语音和拼写之差异英汉词汇中色彩词的语义来源于地名的英语词汇的隐喻映射临沂方言对英语辅音音素发音的负迁移和方式汉英文字发音特点对比关联认知语境对话语标记语的解释英语重音看汉腔英语浅析中美反倾销法律和实践的差异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中美版权侵权行为结构的差异略论中美日韩学前情感教育之民族差异绝对音高:普遍性差异与言语关键期的研究———基于中美两所音乐从地名透视中美社会心理差异谈中美两国地学本科高等教育的几点差异贸易统计差异与中美贸易平衡问题中美刑法因果关系的差异略论中美日韩学前情感教育之民族差异跨文化交际中的中美文化差异一个独特的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南京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析中美文化价值观念与新闻报道之差异浅谈中美文化差异对税收的影响谈南京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的人本管理龙文化、大国心态、中美关系———对中国“受害者心理”的历史与中西文论(美学/诗学)中的结构特征之差异中西文化群已观的差异对交际模式的影响中西文化的差异与全球化框架下的文化整合中西宪政文化传统的差异与宪政理念的殊归中西新闻报道观念的差异和其文化成因中西形式思维初期的差异和其原因中西作家漂泊心态的差异和其对文学的影响中西运动休闲文化发展理念的传统差异与渐进融合中西自然价值观差异之我见徐讨早期对西方义化思潮的接受中国文学之与世界性文化矛盾(上)———20世纪中国文学的民族化、应激源感知的文化和性别差异:对留学中国的非洲学生和西方学生的意识形态、文化批判与人的解放(上)———西方马克思主义美西方消费文化对我国进口构成的影响西方宪政的文化底蕴西方现代民主文化成因的历史分析西方文明精神的整合———论中世纪对现代西方文明生成的文化价值西方文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西方文化寻根思潮的跨世纪演化——透视“新时代运动”西方文化寻根的“凯尔特复兴”西方文化背景知识与英语词汇汉译西方文化霸权的运作程式和理论形态西方市场经济体制和其精神气质———兼谈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经济西方企业文化研究初探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文化取向和其对文化研究的影响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和其启示与限度西方科学的文化基因初探西方后现代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西方大众文化研究的发展轨迹西方城市社区的历史文化特点文化研究:传媒作为文本世界———西方传媒批判理论研究札记之一晚清福州开埠与西方文化的传播外语教学中东西方文化差异分析学的时犹太人对中世纪西方文化复兴的贡献中国文学之与世界性文化矛盾(下)———20世纪中国文学的民族化、易卜生戏剧的神秘倾向与西方文化传统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自我超越之比较性与暴力:从狂欢到娱乐——论西方影视的大众文化特性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西方体育文化的比较研究在发展民族文化中借鉴西方艺术探析西方文化的特点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当前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文化政策对我们的启示试论重视对西方文化影响的研究世纪之交的美学新发展———“美学与文化:东方与西方”国际学术生态和能量系统:中国地域文化研究的又一新基础———论中国地域三资企业中中方职员与西方职员在人际关系上的跨文化冲突透析赛珍珠对狄更斯小说创作的借鉴———兼论赛珍珠研究中的西方文化儒学:光耀海外的中国文化———浅谈儒学在西方与东亚的传播与运儒家文化与西方思想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的融合全球化背景下西方文化对我国青年价值观的影响碰撞与变异——西方文化冲击下印度传统文化的变异和其现代化转型明末清初传教士来华对西方科技文化的影响论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西方竞技体育文化的冲突与互补论马尔库塞对当代西方文化艺术的批判论当代西方文化研究语境里的大众文化略论西方文化冲击下的中国传统文化走向旅行与西方文化——《旅行者的思想》内容介绍康德哲学与近代西方文化自觉近代中国对西方文化的接纳和得失建构世界美学的一个转折点———“美学与文化:东方与西方”国际多元文化教育:西方民族教育的实践和其启示对西方政治文化的哲学思考兼论西方自由主义从文化研究到文学研究:范式转换与观念变革———西方文化研究述道德自主与文化习俗———综论西方儒学研究中的情境主义取径从汉英词汇的比较看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从美国“十条诫令”看西方“文化帝国主义”的时代特征从生态-能量系统通往更深层的文化唯物主义——论中国地域文化研超越与创新:20世纪的西方文化思潮和文学发展从“颜色”看中西方文化之差异从国际象棋与中国象棋的异同看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取譬”与“是”———从判断系动词看中西方文化哲学的生成和框中西文化差异与英语词汇教学中西文化差异与英汉词汇的内涵中西文化差异与旅游资料的翻译中西文化差异与国际广告翻译中西文化差异与翻译中西文化差异对涉外商务活动的影响中西文化差异对跨文化商务活动的影响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对大学生英语写作的影响中西平等思想的历史演进与差异中西平等思想的历史演进与差异中西旅游审美文化差异中西礼貌语用差异成因探析中西方艺术表现差异和其根源浅探中西方文化差异在日常会话中导致的语用失误中西方文化差异与英语学习中西方文化差异对学生英语阅读理解的影响中西方思维方式之差异中西方美学差异生成的地理与社会之源中西方财务会计差异比较中西法律文化差异探源中硒传仿信用龙念钓八点差异中西诚信伦理的主要差异有体与无体:中西方自由诗的本质差异谈中西方思维差异对中国学生英语写作的影响试论中西饮食文化差异和其对厨具设计的启示浅议中西逻辑思维模式的差异和其语言表达浅析中西文化差异在汉英语言中的体现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我国网球运动发展的影响中西方文化差异与英语教学中西方文化差异和其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中西方文化差异点滴中西方送礼与受礼文化之差异中西方思维差异与写作风格对比分析中西方企业理财环境的差异分析中西方广告创意水平差异刍议中西方管理者收购差异和其在中国实施的建议中西方古代哲学思维的差异和对音乐的影响中西方古代对天体变速运动的认识差异试论中西文化差异与对外汉语教学求职网络的性别差异:以失业群体为例———兼论社会资本的中西差浅议中西古典园林的起源和差异谈中西文化差异与翻译浅谈中西绘画的差异中西选举制度的差异和其相关性论中西文化传统与社会生态的差异与整合中西传统文化差异对英汉语法特点的影响中西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体育道德差异文本观念的中西差异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文化差异略论中西传统思维方式之差异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经济伦理差异都是刮痧惹的祸———从《刮痧》谈中西文化差异东中西部区域农业差异和其特征分析淡泊与亲密:中西传统友爱情感的差异从中西审美方式的差异看旅游资料中景物描写的翻译从民族思维模式解析中西方法律文化的差异“以言破言”与“能指优势”——论中西文学批评在语言意识上的一涉外企业跨文化商务英语语用策略跨文化交际中的两种语用失误中美价值观差异对儿童性格形成的影响中西饮食文化差异与中餐菜单的英译中西方文化差异与社交礼仪中西方伦理价值观之比较论跨国商务礼仪文化的差异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论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女性问题的多元化:21世纪女权主义干预的机遇与挑战传统餐饮文化与餐饮企业竞争战略宗教背景下的中西体育文化自然选择下的中西文化主位意识·文化自觉·逻辑自恰———中西音乐关系问题的若干再思中西饮食文化消费心理比较浅谈中西现代文化精神与小说批判性之异同中西文化语境差异对商务活动的影响分析中西语言文化的差异辜鸿铭的中西文化观浅析论钱穆的中西文化差异观剖析林风眠艺术功能论中凸现的中西文化冲突面子:中西文化差异探析中西文化传统视野下的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中西方传统体育的文化意蕴中西文化差异探析中国和合文化从中西体育文化差异论中国武术的国际化发展浅析从中西方哲学冲突解析沉默在跨文化交际中所产生的文化障碍浅谈语言中透视中西方文化差异学习英汉习语中了解中西文化差异称赞与应答相邻配对中所折射的中西文化差异分析2008北京奥运会:中西文化的契合“协调”与“抗争”:不同的中西文化模式分析论“西学东渐”与“东学西渐”———从中西文化的交融、对接看武“天机说”与“迷狂说”———谈中西古代灵感论和其文化差异论走出文化的自大与自卑———关于中西文化交流的反思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中西文化差异的探析浅析中西无神论比较的文化意蕴在英语教学中培养交际能力要注重中西文化差异用文化产业改变中西部现代化发展逻辑和路径隐喻性思维与中西文化认知颜色词在中西文化中的象征意义现代社区整合的内在机制———兼论中西文化伦理和社会联结方式文化哲学视野中的中西爱情伦理对比文化异葩——“和而不同”的中西文化文化互视与自我镜像———利玛窦译名政策背后的中西文化互释透过中西文化的差异看中国心理咨询的本土化唐君毅的中西文化观数字的文化内涵与中西翻译论林语堂中西文化的融合思想分析杜亚泉的中西文化观邓小平中西文化观的历史地位礼貌中西文化区别的表征乐为中西文化架桥铺路———何丙郁院士访谈录跨文化语用比较分析下的中西礼貌原则之文化差异研究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文化差异探析中西方体育文化的探析中西文化的对比中探析体育的差异中西方哲学冲突解析沉默在跨文化交际中所产生的文化障碍从中西方文化差异谈人才测评本土化中西方文化差异看中西方的护理从京师大学堂的创建透射出中西文化冲突分析三商务英语选题商务英语作为一个专业所面临的问题管窥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商务英语专业校内、校外实训对比分析商务英语专业实现实用性价值的有效途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分析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之探索商务英语中商务电子邮件教学的意义与策略商务英语中合作原则的遵守与违反商务英语中的误译研究商务英语信函的语篇特征分析商务英语信函的功能语篇研究商务英语写作元认知策略使用情况调查研究商务英语听力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分析商务英语听力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与应对策略商务英语谈判中的否定语言策略商务英语名词化的功能特征分析和教学建议商务英语口语教学探索商务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提高策略商务英语口译教学中的文化导入探析商务英语介词I N的翻译商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商务英语教学中关于飞机旅行的教学要点商务英语教学中对商务文化知识的突出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元认知策略培训商务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探析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商务文化意识的培养与文化导入商务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商务英语教学模式探析商务英语交际中的度范畴解析商务英语和其教学的ESP理论视角商务英语会话中的评价和其功能商务英语合同用语规范化浅析商务英语函电的写作特点和其教学方法分析商务英语翻译中错译的主要原因探析商务英语翻译适用理论的多角度分析商务英语翻译过程中若干问题的理解商务英语的语言特征和翻译技巧商务英语的特点与翻译商务英语的特点和翻译商务英语的前学科发展史概述商务英语的词汇策略和其翻译商务英语常见误译诊断商务英语毕业实践环节建设与完善商务信用证英语应用研究商务合同英语的句式特点和其应用任务教学法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任务教学法与商务英语教学的联姻认知语境与商务英语写作的关联性研究师范类院校商务英语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和提升途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新发展商务英语中正式信函的写作方法商务英语信函中的典型错误商务英语口语的教学论商务英语口译的素质要求基于商务英语的实证主义翻译研究模型商务英语函电教学方法商务英语复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商务英语的语言特点和翻译策略商务英语的词汇特点商务英语报刊阅读技巧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商务英语中的文化差异和其不对等翻译商务英语名词的词义变化和理解商务英语教学法商务英语函电中的语用合作原则商务英语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商务英语报刊文章标题的特点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商务英语的兴趣模糊语言在国际商务英语写作中的应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商务英语浅谈剑桥商务英语口试中的应试策略企事业商务英语函电的写作技巧初探模糊语在商务英语中的语用功能与策略分析。
英语学习调查报告范文(3篇)英语学习调查报告范文(精选3篇)英语学习调查报告范文篇1调查对象:家乡所有中小学学生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
许多国家在基础教育发展战略中,都把英语教育作为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其摆在突出的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英语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然而,英语教育的现状尚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与时代发展的要求还存在差距。
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在我的家乡,英语学习并没有很好的去贯彻落实。
很大一部分问题是由于资源的短缺,包括老师资源和书本网络资源。
大部分学生学习英语只是为了完成学校要求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对此并不引起重视,所以学了几年,只会最基本的日常交流,然而这对要学好英语是完全不够的。
多数学生上课时也不怎么认真,考试时也自己蒙混过关,及格了变抛之千里。
对此,我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去落实英语的学习。
一、培养兴趣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最有效的内部动力,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和教学成绩。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轻松、愉悦、主动、有效地学习,关键就是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几年来,我在教学过实践中围绕这一课题,进行了一些探讨和尝试。
1,情感诱导,调动兴趣著名的外语教育家曾说过:“情感对外语学习的作用至少与认识技能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
《典范英语》(7_13)教学参考The Ghost Ship教学参考的目的在于为实验课提供一个基本的思路和框架,帮助实验教师更好地把握课题理念。
课题组鼓励实验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做出调整,将实验课上出特色。
一、教学目标1.语言目标:学生能够听懂并理解故事的内容;能够有感情地、绘声绘色地朗读;能够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能够完成与故事相关的写作任务。
2.非语言目标: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美德。
说明:语言目标由教师负责检查,确保学生完成任务,达到要求。
非语言目标具有开放性,需要教师围绕有意义的话题与学生进行真诚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让学生在有思想、有内容的开放性语言实践活动中习得语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课时安排要求学生每周完成一部作品,每周安排一节或两节实验课,课时安排在学生读完该部作品之后。
三、课前任务要求学生每天朗读15-20分钟,辅以默读。
做到听读结合,认真把握和体会故事的内容,并适当积累好词好句。
四、课堂教学基本步骤1. 导入(Lead-in):启发学生思考教师提出与ghost相关的问题,辅以图片,请学生自由作答,如:What do you know about ghosts?Have you ever seen one?Are you scared of them?(Yes, I am scared of evil ghosts. They may hurt me./No, they do not exist.)Do you know any ghost stories?As we know, this is a ghost ship(展示故事封面). What‟s this story about? 教师带学生进入故事情景:One day, Ernie saw this ghost ship floating about in the playground. What happened next? L et‟s recal l the story together.2. 复述(Retelling):关注内容与语言表达的准确性,锻炼学生连贯表达思想的能力选取书中的部分插图,并分成五组(set)(见课件)。
英语教育标准英文版(最新版译文) The English Education Standards (Latest Version Translation)IntroductionThe English Education Standards outline the guidelines and expectations for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The standards aim to provide a clear framework for English education, ensuring consistency and quality in English language instruction across different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and levels.ObjectivesThe objectives of the English Education Standards are as follows:1. Develop proficiency in English language skills, including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3. Enhanc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English grammar and vocabulary.4. Cultivate critical thinking and problem-solving skills through English language activities.5. Promote cultural understanding and appreciation through the study of English literature and culture.6. Prepare students for future academic and career opportunities that require proficiency in the English language.1.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Engaging and well-designed English curriculum.- Effective teaching strategies and methodologies.- Appropriate assessment methods to measure student progress and achievement.2. Language Skills Development:3. Language Knowledge:- Grammar: Teaching and reinforcing grammatical rules and structures.- Vocabulary: Expanding vocabulary and encouraging use of words in context.4. Language Use:- Providing opportunities for meaningful and authentic language use in real-life situations.5. Cultural Awareness:- Introducing students to English-speaking cultures and fostering cross-cultural understanding.Conclusion。
论英语教育对中国的影响引言在全球化时代,英语不再是某个国家的语言,它成为了全球通用的语言。
因此,英语教育在世界范围内拥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中国,英语教育同样也非常重要。
本文将探讨英语教育对中国的影响,包括英语教育的发展状况、英语教育对中国现代化的贡献以及英语教育带来的挑战。
发展状况近年来,中国的英语教育发展迅速。
从幼儿园一直到研究生阶段,学生都要学习英语。
现在,在中国,英语已成为一种必修科目。
近年来,中国各地的英语教育也在不断改善。
教师的英语水平和教学方式都在不断提升。
这种情况下,学生的英语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许多学生在各种英语考试中取得了好成绩。
这也反映在国际上。
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在国际英语考试中获得好成绩,这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走近国际社会。
现代化贡献英语教育对中国现代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英语已成为全球贸易、商业和科学技术的主要语言。
由于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之一,英语所带来的国际交流在中国的现代化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英语与国际贸易结合得很好。
中国的英语教育大大提高了中国人在国际商业和贸易领域中的竞争力。
其次,英语教育也有助于社会文化的交流。
随着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不断增加,能够使用英语交流的民众显然更容易获得丰富的社会和文化经验。
并且,英语对于国际交流纽带的建立也大有裨益。
最后,英语教育为中国的教育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并吸收了一些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技术。
中国的高等教育也受益于英语教育。
随着越来越多的学术研究结果的英文出版,英语教育也帮助中国发展了一个更国际化的学术环境。
挑战虽然英语教育在中国的发展十分迅速,但也有一些挑战。
首先,中国的外教市场已经变得非常竞争。
找到一位有经验的英语外教,并且这位外教愿意来中国教英语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其次,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正在受到挑战。
虽然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过去能够传达知识,但现在这种方法已显得几乎过时。
学生现在所需要的是更多的参与感和课堂互动性。
36个外企面试最常见的英文问题(附答案)(1) 预测问题。
这个环节不但能帮助你克服听力困难,而且能缓解你在面试时候的紧张情绪。
想象一下,如果总是Pardon, Excuse me,你怎么可能镇定自若?(2) 书写答案。
英语8级的牛人也会在英文面试时出现逻辑不清的情况,因为流利和井井有条绝对不是同义词。
笔者的亲身体会是,越是英语流利的牛人,越容易在面试的时候废话连篇,逻辑混乱。
(3) 背诵答案。
背诵三遍以内是结巴,背诵十遍以内是流利的背诵,而背诵二三十遍以上就不再是背诵,而是滔滔不绝的自由表达!(4) 若有所思。
面试的时候,在流利做答之前,别忘了做思索状,再加上个well, let me see……衡量一个回答是否精彩,只有一个标准:这个回答中,体现了申请人的什么特征?这些特征是优点还是缺点?如果是优点,是否刚好适合所申请职位的优点?1. What’s the meaning of your English name? 你的英文名字有什么含义么?问题分析:有些申请人的英文名字不合常规,比如叫King,或者Sushi,或者Monk等等。
面试官询问这些申请人名字的含义,主要有几个目的:第一,缓解面试的紧张气氛; 第二,面试官也有一点点好奇心; 第三,给申请人一个展示自己独特个性的机会,因为敢于给自己起独特名字的人往往具有很独特的个性,这些人希望引起别人的注意。
普通回答: Actually, Sushi is my nickname. My friends gave me this name because I like to eat the Japanese food sushi.点评:这个回答体现出你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在中国吃寿司价格不菲,如果吃寿司吃到了朋友给你起了“寿司”这个外号的地步,这个申请人一定不会是囊中羞涩的人。
同志们想一下,我们在面试的时候,是把自己伪装成“艰苦朴素”,还是“锦衣玉食”呢?即使现如今寿司已经跌价到人尽可食的地步,你这个回答也只是在告诉面试官:嘿,我可是个好吃的人啊!比较一下以下的这个回答,你就知道哪个更胜一筹了。
Ten language masters in China to give you advice on English learning中国十位语言大师给你的英语学习建议1、林语堂(现代著名学者、文学家、语言学家)英语学习观:凡不以口语为基础的人,一定写不出平易自然,纯熟地道的英文。
近年国内学英语风气甚盛,无论在中学,在大学,或在自修,多少莘莘学子都在用功夫,日求进益,我想据我个人的经验,谈谈这个中的关系。
四十年前我在德国,听过柏林大学教出来的操华语的德国人,听起来象在北京长大的,但他们都是成年以后才学的;同时我在上海所见到的留过学的中学英文教员,文法冼练极了,分析词句精透了,而说出英文,毫不地道。
有人以为目标在了解阅读,不在口讲,这是把问题看错了,学习英文的目标,只在清顺自然四字而已。
凡不以口语为基础的人,一定写不出平易自然,纯熟地道的英文。
前英国首相丘吉尔可算英文大家,他有名的句子:We shall fight on the hills。
We shall fight in the streets。
We shall fight blood and sweat and tears。
这是多么矫健的句子!何尝有一个不是小学生所能用的字?又何尝有一字夸词浮句?中国人写英文,寻章摘句,多用深句,所以才学不好。
例如对人十分佩服,你说I admire him profoundly。
便是古人做文章的做法,因为英美人士并不这样讲,用admire greatly才是自然,而用I take off my hat to him。
才是真正地道的英文。
你要明白英语言文一致,而骨子里是白话。
愈平易自然愈好,愈少粉饰藻丽语句愈好,愈近清顺口语愈好,愈能念出来顺口成章愈好。
中国人写英文,能写到这个地步的就不多,你写出来,外国人念下去象外国人写,就不容易,所以难能可贵,就在这一点。
中国人要写英文,必先淘汰古人“做文章“的观念,才能打稳正当的英文基础。
陆谷孙先生谈英语学习问题最近多地酝酿高考改革,将英文总分降低五十分,加在语文和数学上。
据说有很多人觉得现在中国崛起了,不需要通过学习语言向西方学习了。
您怎么看?陆谷孙:我看现在权重调整可不是因为“崛起”什么的,中国之大,我不相信有人会自恋到认为可以不学外语了。
一方面,现在干什么都要考英文,升学、升职、升官概莫能外,这个最易引发众怒。
第二方面,认为——错误地认为——英语冲击了母语,夺取了母语应有的份额。
可是不学英语真的行吗?昨晚我看到领导讲话:“中国没有落入中等收入陷阱”,这个“中等收入陷阱”就是从英语“middle income trap”照译过来的。
近来网上、报上到处在报道“摩课”,又是英文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来的,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把名师名课放在网上晒,不都是“舶来品”?虽然世界各国语言,使用人数最多的第一语言是中文,第二是西班牙语,第三才是英语,但是作为世界通用语,就是所谓lingua franca,英语是第一位的,通用的程度和领域,想来不用我多说了。
中文,至少在可预见的将来,不可能替代英语。
飞机要着陆了,跟地面塔台要沟通吧?非用英文,据说一批老飞行员退不了休,语言也是原因之一。
因为世界通用,我们东邻某国为让孩子读出英文,还去给舌头开刀。
还有互联网上的一些名称,比如Yahoo,当然你不搞语言,不必要知道这个词出自《格列佛游记》,但这个词总要认得吧;Twitter、Facebook、Youtube我们虽然看不到,但词也总要认得吧。
文化民族主义者大概会觉得英语是帝国主义的语言?陆谷孙:把语言跟意识形态附着是完全不对的,当年就连斯大林都说过语言没有阶级性。
英美人自己也反对一语独大,主张多样化。
他们喜欢讲world English,还有人造个词叫Globish(Global+English),最近用复数形式了:World Englishes。
我觉得还是用lingua franca最好,以前阿拉伯人叫欧洲来的高鼻子老外“franca”,“lingua franca”本意就是老外的语言。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英语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质量和效果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初中英语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语言知识、技能的培养,更要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阅读教学作为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英语阅读教学策略,提高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质量,特举办此次教研活动。
二、活动目的1. 深入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明确其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指导作用。
2. 探讨有效的英语阅读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英语阅读教学水平。
4. 总结经验,形成具有针对性的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三、活动内容1. 核心素养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体现(1)教师引导: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2)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等,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文化意识:引导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2. 英语阅读教学策略探讨(1)激发阅读兴趣:通过多样化的阅读材料、生动有趣的阅读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培养阅读习惯:引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养成每日阅读的好习惯。
(3)提高阅读速度:通过速读训练、词汇积累等手段,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
(4)培养阅读技巧:教授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如略读、扫读、精读等,提高阅读效率。
(5)加强阅读反思:引导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反思,提高阅读的深度和广度。
3. 案例分析(1)案例一:以一篇关于环保的文章为例,探讨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2)案例二:以一篇关于历史题材的文章为例,探讨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3)案例三:以一篇关于人物传记的文章为例,探讨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技巧。
2024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最新修订版)原版一、课程性质英语是当今世界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活动中广泛使用的语言,是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沟通工具,也是传播人类文明成果的载体之一,对中国走向世界、世界了解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作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具有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特征。
学习和运用英语有助于学生了解不同文化,比较文化异同,汲取文化精华,逐步形成跨文化沟通与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学会客观、理性看待世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终身学习、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理念(一)发挥核心素养的统领作用《英语课程》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为 发点和落脚点。
围绕核心素养确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改进考试评价,指导教材建设,开展教师培训。
(二)构建基于分级体系的课程结构遵循外语学习规律,借鉴国际经验,立足我国义务教育阶段英语教育实际,充立 循 序 渐 进 、 可 持 续 发展 的 九 年 义 务 教育英 语 分 级 体 系 由低 到 高 明 确 学 习 内 容 与 要求 。
课 程 以分级 体 系 为 依 据 , 因地 制 宜 , 因 材 施 教 , 确 定 起 始 年级 和 学习内 容 要 求 , 灵 活 安 排 教 学 进 度 。
(三)以 主 题 为 引 领 选 择 和 组 织 课 程 内容《 英 语 课 程 内 容 》 的 选 取 遵 循 培 根 铸魂 、 启 智 增 慧 的 原 则 , 紧 密 联 系 现 实生活 , 体 现 时 代 特 征 , 反 映 社 会 新 发展 、科 技 新 成 果 , 聚 焦 人 与 自 我 、 人 与 社 会和人 与 自 然 等 三 大 主 题 范 畴 。
内 容 的 组织之主题为引领, 以 不 同 类 型 的 语 篇 为 依托 , 融 入 语 言 知 识 、 文 化 知 识 、 语 言 技能 和 学 习策 略 等 学 习 要 求 , 以 单元的 形式呈现 。
Problems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in ChinaSince China adopted the policy of reform and open,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has been increasing constantly.English,as the most common language throughout the world,the importance of English has been recognized gradually.Now English class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lass in schools and students ranging from the pupil是to the graduates are learning English.A mass of English tests are existing to measure the level of English of students.However,the problems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in China stand out with the enthusiasm of the English learning.There are two problems I want to discuss in this paper.One is the purpose of English teaching,the other is the method of English teaching.When I was in senior high school,my English teacher said that many students in China did not like English at all,but she still asked us to spare no efford to learn English well so that we could pass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 smoothly.It is the truth that English is an important subject in senior high school entrance exam,college entrance exam and even the post graduate entrance exam,but this sentence also reflects a fact that many teachers,especially the teachers in junior high schools and senior high schools,under the pressure of enrollment rate , just regard English as a subject and try their best to help student gain high scords in exams,not to cultivate the interest of English for the student and neglect English as language itself,let alone introduce the western culture in the class.For example,some teachers may tell students that they must choose “13”if the question touch on which the unlucky number is in western people.While the teachers never explain why 13 is not lucy in the view of western people.Even in the colleges,a lot of English teachers emphsize the passing rate of CET4 or CET6 because the grade of CET 4 or CET 6 is a stepping- stone to success when college students look for jobs.In fact, these requirements do not accord with the initial purpose of teaching English.The initial purpose is that English should be taught as a mean to communicate with the world and to know multiculture of different countries over the world.By learning English,students should open the eyes to see the diversity of the world.It is the wrong purpose that teachers teach students English to help them pass all kinds of Enlish tests in China.Because the purpose of teaching English is wrong, the method to teach English is not advisable accordingly.Listening,speaking,reading and writing are the most basic skills in English,but teachers attach the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reading and the listening but give students few opportunities to practice speaking and writting.In the class,some teachers adopt “Duck-stuffing type of teaching”yet students have no chance to practice the sentences which they have learnt or to communicate with teachers in English.What they have to do is just to take notes so that they can master the grammer well and then get a good marks in tests. Because of the limitation of the teaching progress,teachers can not spare time to students to let them speak English freely in class. Although we know that English is a language used to express one’s idea and get some information from others,teachers just consider it as a subject in class.What is more,the materials that students listen or read is notauthentic.These materials have been adapted by chinese scholars,applied to the English tests for chinese students.In senior high school, perhaps few teachers ask students to read books Writen by Conan Doyle or J.K Rowling,but they must require students to do different kinds of reading comprehension.Most teachers may suggest students to buy listening training books so that students can get better scores in tests in spite of allowing students to watch English or American TV show because teachers think those will waste a lot of valuable time.Today in English teaching,we can not deny the fact that many teacher teach English for tests, but not for the language.Meanwhile,the wrong purpose lead to the false teaching methods.I think the fundamental problems in English teaching in China are these.So how to solve these problems?I think the first thing is to reform the system of test.I support the policy that English is no longer as the subject tested in college entrance exam but the reference when students are enrolled by universities.This reform can alleviate the burdens on students so they can study English due to the interest not the tests.Then I think, the specia English classes can be offered in junior high schools and senior high schools in order to give students more chances to communicate with teachers and classmates in English,which will help improve their the level of speaking.In this special English classes,teachers can also guide students to read famous English books and let them to talk about their opinions after reading these authentic books.Teachers can also introduce a lot of western culture through these authentic books.In a word,only when English is not regarded as a subject,could the problems of English teaching be solved.谢晨英语2班12020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