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族介绍-中国少数民族
- 格式:pptx
- 大小:1.14 MB
- 文档页数:14
我国少数民族邮票大全1、蒙古族介绍现有人口4806849 人。
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其余分布在中国的东北、西北地区。
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于传奇色彩的民族。
被誉为“草原骄子”。
2、回族介绍主要聚居于宁夏回族自治区。
3、藏族介绍有人口4593330 人,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以及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临近省4、维吾尔族介绍""维吾尔""是民族自称。
史籍记载:维吾尔族原是公元三世纪游牧于中国北方和西北贝加尔湖以南额尔齐斯河和巴尔喀什湖一带的牧民screen.width-400)this.width=screen.width-400" border=0>5、苗族介绍主要分布在贵州(约占苗族总人口的50%)、湖南、云南、广西、海南等省(区)。
其中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苗族最大的聚居区screen.width-400)this.width=screen.width-400" border=0>6、彝族介绍彝族是中国西南地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
人口有6572173 人。
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三省及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screen.width-400)this.width=screen.width-400" border=0>7、壮族介绍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一个民族,有人口15489630人。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他们的主要聚居地。
壮族,是岭南的土著民族screen.width-400)this.width=screen.width-400" border=0>8、布依族介绍主要聚居在贵州省黔西南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及贵州的都匀、独山、平塘、镇宁等10个县screen.width-400)this.width=screen.width-400" border=0>9、朝鲜族介绍有1920597人,主要分布在吉林和黑龙江、辽宁省,其余散居于内蒙古自治区和内地一些城市。
中国56个民族介绍儿童版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由56个不同的民族组成。
每个民族都有着独特的语言、服饰、风俗和传统。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中国的56个民族。
1. 汉族:汉族是中国最大的民族,约占全国人口的92%。
他们的汉语是中国的官方语言。
2. 蒙古族:蒙古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内蒙古自治区,有着悠久的游牧民族历史。
他们以驯养和骑乘马匹为生。
3. 满族:满族是中国的第三大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
他们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和历史。
4. 藏族:藏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藏自治区,是中国最高的民族。
他们以信仰佛教和独特的藏传佛教文化而闻名。
5. 壮族:壮族是中国的第七大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
他们以种植水稻、玉米和茶叶为生。
6. 维吾尔族:维吾尔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中国最大的少数民族之一。
他们以种植棉花和养殖家畜为生。
7. 苗族:苗族是中国南方的一个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和广西等地。
他们以种植水稻、玉米和红米为生。
8. 彝族:彝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是中国的第八大民族。
他们以农耕和织布为生。
9. 哈萨克族:哈萨克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以牧民和狩猎为生。
10. 朝鲜族:朝鲜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北地区,他们保留了朝鲜族的语言和传统文化。
11. 满族:满族主要分布在辽宁省,他们是中国的第四大民族。
12. 赫哲族:赫哲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以捕鱼和狩猎为生。
13. 哈尼族:哈尼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他们以农耕和种植茶叶为生。
14. 土家族: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等地,他们以农耕和捕鱼为生。
15. 布依族:布依族主要分布在贵州省,以农耕为生。
16. 侗族:侗族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贵州等地,以农耕为生。
17. 瑶族:瑶族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等地,以农耕为生。
18. 白族:白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以种植稻米和养殖家禽为生。
19. 土族:土族主要分布在青海省,以农耕和畜牧为生。
20. 苗族:苗族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广西等地,以种植水稻和玉米为生。
互助县土族文化结题报告班级:高二一班指导老师:王锋组长:魏琳组员:王生贞包亚楠韩生燕孙晓燕应忠敏保积成引言土族作为我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世代繁衍生息于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东北角,其所居住的河湟谷地是非常典型的民族杂居区,在历史上就是一个多民族共同生活的地带,各历史时期不断有不同民族迁徙流动,是我国西北各少数民族与汉族杂居地。
土族在漫长且复杂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由于其周边汉族、藏族分布地域与人口数量的绝对优势,土族在长期与汉、藏民族杂居的过程中,除保持了本民族传统婚恋、仪礼等文化、习俗外,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来自汉族、藏族传统文化的影响,宗教、民俗、语言、艺术等都不同程度地呈现出多元文化特征,形成独特的民族风格。
其民歌在形成的过程中,除受到本民族固有文化形态的影响外,自然也受到当地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
以下仅从土族及其周边民族的宗教信仰、民俗风情、使用语言、民间音乐四方面对土族民歌种类、音乐形态、唱词语言等方面的特点及区域性特征的成因加以尝试性探析。
摘要:一、互助土族文化艺术二、土族人民生活风俗三、土族任命宗教信仰研究内容一、土族文化特点二、土族文化具有哪些风俗?三、土族艺术品四、土族服饰五、土族歌谣六、土族风土人情研究方法一、项目设计二、调查法研究过程调查阶段:首先,我们根据互助土族著名建筑物入手,采取调查方法(拍照,查资料)调查工具:相机,网络,书本资料研究结果一、土族文化特点土族服饰:土族服饰最大的特点是:以七彩袖为主的服饰,代表着七色彩虹,互助土族自治县便成了彩虹的故乡。
土族服饰风格独特。
男女上衣都有绣花高领,男子常穿斜领,袖镶黑边的长袍,腰系绣花长带,穿大裆裤,小腿扎上黑下白的绑脚带,戴毡帽,穿云纹布鞋,老年人长袍外套,黑坎肩。
妇女穿绣花小领镶边衣衫,两袖有五色布组成,外套黑,蓝,紫花边看见。
土族盘绣:图案讲究,花鸟兽石,美观大方,朴素耐久。
通常有“石榴花”,“云纹花”,“寒雀探海”“狮子滚绣球”……土族文艺土族人民能歌善舞,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艺术,民间文学广为传诵。
我国56个民族分布地域及简介1 、阿昌族:分布在云南,人口2.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也很发达,尤其以善于打制长刀而闻名于世。
有自己的语言。
——采茶;2 、白族:分布在云南、贵族、四川等地,人口159万余人,关于经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
——盐渍杜鹃花,三道茶,大理三塔;3 、保安族:分布在云南、青海等地,人口1.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以打刀为主“保安刀”十分著名,有自己的语言。
——羊皮袄、保安刀;4 、布朗族:分布在云南,人口8.2万余,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
——弹唱;5 、布依族:分布在贵族、云南等地,人口254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享有“水稻民族”之称。
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石板屋、绣花、雕刻面具;6 、朝鲜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人口19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以善种水稻闻名,有自己的语言。
——跳板、长鼓舞;7 、达斡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新疆等地,人口1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
——剪纸,打曲棍球;8 、傣族:分布在云南,人口10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寺塔、竹楼和竹桥显示出了别具一格的建筑艺术,有自己的语言文字。
——孔雀舞、夹箩饭,泼水节;9 、德昂族:分布在云南,人口1.5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以善于种茶闻名,有自己的语言。
——象脚鼓舞;10、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文本等地,人口25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林业,鼓楼、风雨桥、风雨亭是侗乡的主要标志,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浸泡芦笙,拦路迎宾;11、东乡族:主要分布甘肃、宁夏、新疆等地,人口3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种瓜果。
有自己的语言;12、独龙族:分布在云南,人口0.5万余人,他们保持着“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良好社会首先风尚。
绝少发生盗窃现象。
有自己的语言。
——织独龙毯,烤烙饼;13、鄂伦春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等地,人口中0.6万余人,主要从事狩猎和农业。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土族的传统礼仪和饮食习惯篇一:土族人热闹而独特的风俗土族人热闹而独特的风俗土族人热闹而独特的风俗土族迎亲走进土族人家做客,总会被主人的热情所感染。
2009年10月中旬,记者来到了互助县威远镇。
这是一个以传统土族民俗和节日闻名的镇子,很多关于土族的古老民俗至今依然保留着。
和所有少数民族一样,土族人也有着属于自己的民俗习惯和生活习俗。
土族人民素以勤劳、忠厚闻名于世。
史书中早就有土族“勤于耕稼”、“民俗质朴、风土壮猛,人性坚刚慷慨”的记载。
敬老爱幼、团结互助、热情好客等传统美德和优良风尚,在土族地区广为流行,世代相传。
服饰据威远镇文化站工作人员介绍,土族服饰具有独特风格,兼有蒙古族和藏族的特点,衣服鞋帽上的刺绣非常丰富。
男女上衣都有绣花高领。
男子常穿小领斜襟、袖镶黑边的长袍,腰系绣花长带,穿大裆裤,系两头绣花腰带,小腿扎上黑下白的绑腿带,戴毡帽,穿云纹布鞋,老年人在长袍外套黑坎肩;妇女穿绣花小领镶花边斜襟衣衫,两袖由五色布做成,外套黑、蓝、紫镶花边坎肩,腰系绣花宽腰带或彩绸带,悬挂花手帕、花钱袋、荷包、小铜铃等。
裤腿外夹1尺高裤筒,下沿蓝、黑色搭配镶边。
穿绣花腰鞋,形如靴子。
戴各种“扭达”头饰。
土族妇女喜戴耳坠,喜庆节日或探亲访友时,还要在耳坠下吊一对“面古苏格”,即银耳坠,如铜钱大小,桃形,正面有刺纹图案。
戴时用数串珍珠把两只“面古苏格”连起来,挂在额带上。
土族妇女颈上所戴项圈称作“索尔”,用芨芨草扎成圆环,蒙上红布面,镶以铜钱大小的圆海螺片约20枚即成。
土族妇女服饰常带有地域性特点,因地区不同而有差异。
今天的土族服饰,随着时代的前进而有很大的变化,有的服饰已消失,有的服饰经过推陈出新,重放光彩。
如旧时的绣花高领,如今变成直翻两用领;盖在“扭达”头饰上的长头巾“扭达尔秀巾”,变成今日少女使用的短头巾。
广大土族青年,不仅喜穿本民族服饰,而且还爱着时装,他们或使土族服饰时装化,或使时装土族服饰化,从而丰富了土族的服饰文化。
土家族传统体育“土家”在当地汉语中是本地人的意思。
土家族人自称“毕兹卡”,意为本地人。
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土家族总人口802.81万人,土家族在全国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均有分布,主要分布在湖南省西北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北省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宜昌的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以及四川省石柱、秀山、酉阳、黔江等县,与汉、苗等族杂居。
土家族爱唱山歌,山歌有情歌、哭嫁歌、摆手歌、劳动歌、盘歌等。
“摆手舞”是流行的古老的集体舞,包括狩猎、军事、农事、宴会等方面的70多个动作,是与祭祀祖先、祈求丰收相联系的。
一、土家族传统体育项目土家族民间体育的产生,受社会生产劳动影响。
而体育活动是提高土家人身体素质的最佳途径。
土家人在辛苦劳动之余,利用各种自然因素,以运动为基本手段,去锻炼身体,达到增进健康、曾强体制、培养情操的目的。
土家族民间体育充分反映了土家民间体育的民族性、地域性、易行性、趣味性和群众性。
1、高脚竞速原名“高脚马”,也叫“竹马”或“骑竹马”,“高脚竞速”是被列入全国民族运动会后的名称。
高脚竞速是湘、鄂、渝、黔四省市交界地区广大土家、苗寨盛行的一项民间传统的体育活动,多少年来一直为该地区各民族青少年儿童所喜好,这项运动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不但有其自身的特点,而且还有实用价值。
高脚马运动在1985年湖南省首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正式推出,列为比赛项目,并有了基本的规则,2003年第七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被列为比赛项目,并定名为高脚竞速,同时,《高脚竞速竞赛规则》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充实与完善。
高脚竞速运动是由运动员双手各持一杆,同时脚踩杆上的脚踏蹬,在田径场上进行的比赛,以在同等的距离内所用的时间长短决定名次,是队员在高脚马上进行的速度和力量比赛。
高脚竞速所使用的器材称为“高脚马”,高脚杆为竹、木或其他硬质材料制成。
高脚杆高度不限,从杆底部向上30至40厘米处加制踏蹬,踏蹬高度的丈量从杆底至踏蹬与杆交点的上沿。
土族的传统工艺有哪些
土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传统工艺丰富多样。
以下是一些代表性的土族传统工艺:
1. 点苗手工艺:点苗是一种以布带为主要材料,通过针线点刺形成图案的手工艺。
土族妇女多以此手艺为生,制作出各种具有独特风格的点苗艺术品,如衣服、帽子、鞋子等。
2. 手工织布:土族织布工艺源远流长,民间织布工艺技术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土族妇女利用土族编织机或手工编织,制作出精美的土族传统服饰和织物。
3. 木雕艺术:土族以木雕艺术闻名,他们善于利用木头制作各种工艺品和艺术品,如雕刻花鸟、动物、神话人物等。
4. 银饰制作:土族银饰制作历史悠久,技艺精湛。
土族妇女常常佩戴精美的银饰,如耳环、项链、手镯等,展示了土族传统的美学和审美观。
5. 石刻工艺:土族在石刻工艺方面也有一定的造诣,他们常常在墓碑、石柱和寺庙等地进行石刻艺术创作,表达对祖先和信仰的崇敬。
6. 马镫制作:土族喜爱骑马,在传统骑术中,马镫是必不可少的装备。
土族工匠利用铁、铜等材料制作出精美的马镫,注重细节和装饰,展现出独特的手工艺
术。
这些传统工艺与土族的历史、文化和生活密不可分,是土族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56个民族常识大全整理1. 汉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中原地区,使用汉字和汉语。
2. 壮族:是中国第二大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使用汉字和壮语。
3. 满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使用汉字和满语。
4. 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湖南等地,使用苗字和苗语。
5. 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等地,使用侗字和侗语。
6. 汉族是中国56个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各个省份,是中国的主要民族之一。
7. 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湖南等地,使用苗字和苗语。
8. 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民俗、节日和习俗,例如汉族的春节、苗族的苗年、藏族的藏历新年等。
9. 藏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使用藏字和藏语。
10. 维吾尔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使用维吾尔字母和维吾尔语。
11. 蒙古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使用蒙古字母和蒙古语。
12. 哈萨克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新疆、甘肃、宁夏等地,使用哈萨克字母和哈萨克语。
13. 布依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等地,使用汉字和布依语。
14. 朝鲜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使用朝鲜字母和朝鲜语。
15. 纳西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等地,使用纳西字母和纳西语。
16. 土家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等地,使用汉字和土家语。
17. 水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等地,使用水字和水语。
18. 柯尔克孜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新疆、甘肃等地,使用柯尔克孜字母和柯尔克孜语。
19. 土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青海等地,使用汉字和土语。
20. 辽宁民族:主要包括汉族、满族、朝鲜族等多个民族,分布在辽宁省。
中国56个民族邮票介绍(转载)1、蒙古族介绍现有人口4806849人。
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其余分布在中国的东北、西北地区。
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于传奇色彩的民族。
被誉为“草原骄子”。
2、回族介绍主要聚居于宁夏回族自治区。
回族是回***族的简称3、藏族介绍有人口4593330人,主要分布在***自治区以及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临近省4、维吾尔族介绍""维吾尔""是民族自称。
史籍记载:维吾尔族原是公元三世纪游牧于中国北方和西北贝加尔湖以南额尔齐斯河和巴尔喀什湖一带的牧民主要分布在贵州(约占苗族总人口的50%)、湖南、云南、广西、海南等省(区)。
其中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苗族最大的聚居区彝族是中国西南地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
人口有6572173人。
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三省及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一个民族,有人口15489630人。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他们的主要聚居地。
壮族,是岭南的土著民族主要聚居在贵州省黔西南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及贵州的都匀、独山、平塘、镇宁等10个县有1920597人,主要分布在吉林和黑龙江、辽宁省,其余散居于内蒙古自治区和内地一些城市。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主要聚居区。
现有人口9821180人。
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辽宁省为最多,少部分散居在全国各大中城市11、侗族介绍现有人口2514014,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三省(区)毗邻的黔东、玉屏、新晃、通道、芷江以及三江等县。
12、瑶族介绍现有2134013人,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广西、湖南、云南、广东、贵州和江西等省区。
因其生产方式、居住和服饰等方面的不同特点而有多种自称和他称呼13、白族介绍有人口1594827人。
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部以洱海为中心的大理白族自治州14、土家族介绍现有人口5704223人,主要聚居在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5、哈尼族介绍现有人口1253952人。
青海互助土族导游词青海互助土族导游词大家好,欢迎来到青海互助,这是一座美丽的小城市,也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宝库之一。
在这里,我们将领略土族的风情和文化遗产。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带来一场精彩的旅游体验。
首先,要介绍的是互助县的城区。
公元1378年,明朝将领郑和率领船队到达了西方,也曾到达过互助城,留下了许多宝贵资料。
现在,互助城仍旧保留着明清古建筑和传统布加式居民房,是了解土族传统的重要场所。
其次,我们来到互助县的黄河源头,一个著名的风景区。
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也是民族魂的象征。
在这里,可以观赏到壮丽的黄河雪山和壮美的黄河大峡谷,可以喜欢野外探险的人还可以穿过荒野,玩转自然,领略大自然的奇妙之处。
然后,我们来到互助县的莫高拉冰川。
莫高拉冰川是中国最大的冰川,冰雪永不消融,白雪皑皑,它也是武侠小说《天龙八部》、《神雕侠侣》的取景地之一,这里有着珍贵的冰川资源,院线有着丰富的生物生态体系。
莫高拉冰川古冰川景色独特,是一片荒凉神秘的世界。
最后,我们还要介绍的是互助县的塔尔湖。
塔尔湖是青藏高原上的珠玑,湖水清澈,湖面如镜,是世界上最高、最大、最深的咸水湖,也是互助县的一处驰名景点。
悬崖峭壁、草原牧场、人口稀少的奇世界,这一切都给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以上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互助土族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看到了这片土地的美丽和独特。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关于青海互助的文化遗产和美景,欢迎到此旅游观光,让我们一起走进神秘、美丽的青海。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了解互助土族文化和这片土地的美景。
除了以上介绍的景点外,互助县还有许多值得一游的景点,例如世界文化遗产——马蹄寺,这是一座占地面积约150平方公里的旧石器时代遗址,是中国考古学发掘的重要研究对象。
此外,还有著名的撞钟石林,这里是互助县北部的一片奇妙地貌,数以百计的石柱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形成了独特的景象,给人们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
互助县还是青海著名的滑雪胜地,有着丰富的滑雪资源和先进的滑雪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