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国白蛾的防治策略
- 格式:pdf
- 大小:102.97 KB
- 文档页数:1
美国白蛾求助编辑百科名片中文学名:美国白蛾 拉丁学名: Hyphantria cunea别称:秋幕蛾 其幼虫 二名法: Fall Webworm界: 动物界 门: 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 纲: 昆虫纲(Insecta) 【c unea 】(Drury) {kiscfr}—15mm。
复眼黑褐色,口器短而纤细;胸部背面35mm,头黑,具光泽。
体黄绿色至灰黑色,背线、气门上编辑本段分布情况根据国家林业局植树造林司介绍,目前,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山东、陕西等6个省市已经出现了美国白蛾疫情,其中,北京涉及到了9个区(县),分别是朝阳、丰台、怀柔、密云、平谷、昌平、大兴、通州和顺义。
在山东烟台一年发生完整的两代。
越冬蛹于次年4月下旬开始羽化。
第1代发生比美国白蛾较整齐,第2代发生很不整齐,世代重叠现象严重。
大部分幼虫化蛹越冬,少部分化蛹早的可羽化而后发生进入第3代。
在大连市和秦皇岛市一般年发生两代,遇上秋季高温年份,第3代也能完成发育。
天津市、陕西关中第3代发生量较大,化蛹率也高,占总发生量的30%左右。
1995年在天津现,1985年在陕西武功县发现并形成危害.主要通过木材,木包装等进行传播,还可通过飞翔进一步扩散.其繁殖力强,扩散快,每年可向外扩散35-50km.可危害果树,林木,农作物及野生植物等200多种植物,在果园密集的地方以及游览区,林荫道,发生严重时可将全株树叶食光,造成部分枝条甚至整株死亡,严重威胁养蚕业,林果业和城市绿化,造成惊人的损失.此外,被害树长势衰弱,易遭其他病虫害的侵袭,并降低抗寒抗逆能力.幼虫喜食桑叶,对养蚕业构成威胁。
编辑本段相关法规为了治理美国白蛾,早在1981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农业部、林业部《关于加强对美国白蛾检疫和防治工作的报告》的通知;1984年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出《关于迅速扑陕西境内美国白蛾的紧急通知》;北方各省市政府都成立了由地方主要领导参加的美国白蛾防治领导小组,如1995年天津发现美国白蛾后,1996年北京市成立“严防指挥部”,以杜绝美国白蛾进京。
略述美国白蛾的危害特点与防治策略摘要:美国白蛾是一种植食性害虫,属于鳞翅目、灯蛾科,具有十分明显的特性,如繁殖能力强、食性较为庞杂以及防治难度大等等,被我国列为森林植物重点检疫对象。
再加上现代交通的发达与便利,白蛾在这种形势下传播途径和范围更多更广,可随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的调运入侵行道树。
鉴于此,本文着重分析了美国白蛾的发生与危害,在充分掌握其发生原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制定了相关防治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此类虫害对我国林业的影响和破坏。
关键词:美国白蛾;危害特点;防治策略1美国白蛾的发生和危害一般情况下,美国白蛾的成虫大约在9-12mm,雄性白蛾和雌性白蛾触角形状不一,前者多为栉齿状,而后者则以锯齿状为主,翅膀颜色均为白色,但可以通过前翅是否存在较为密集的褐色斑点进行区分,通常情况下,雌性白蛾没有斑点。
美国白蛾的卵呈现出一种球形,大量小刻点附着于表面,所出产卵的颜色以具有光泽度的淡绿色为主,后逐渐可减褪至灰绿色,孵化过程中则呈现出灰褐色。
美国白蛾的幼虫大约为37mm,具有极为发达的毛瘤,表面颜色为淡黄色。
具有较强的繁殖能力和生育能力,不但可抵御严寒且较为耐饿,实验显示若十五天不吃食物,仍可保持正常发育。
从产卵水平来看,平均每次产卵量大约在1000-1600粒左右,且具有高达95%地孵化成功率。
美国白蛾属于国际范围内的检疫害虫,其食物以植物叶片为主,植物种类高达300多种,包括桑树、法桐、白蜡、臭椿、桑树、榆树、红叶李、白桃以及樱桃等均属于其涵盖范围之内,严重危害林木、果树及农作物。
通常,幼虫在主叶集中寄主,通过吐丝方式组织相应的网幕,该网幕可进行植物叶肉的捕取,仅可留下单独的叶脉,呈现出网膜状,并逐渐枯黄,被老龄幼虫取食过的叶面则布满空洞,严重时可将整株树叶吃光,危害性极大,且美国白蛾因人为活动而形成跳跃式蔓延,对周边生态自然环境造成了不可预知的危害。
2美国白蛾的发生原因2.1美国白蛾自身的原则从类型上来看,美国白蛾属杂食性动物,所食用植物种类较多,且繁殖能力极强,平均每年的繁殖量在上万只左右。
试述美国白蛾在辽宁地区的主要生活习性并拟定综合防治方案。
美国白蛾在辽宁地区的主要生活习性:1.美国白蛾的产卵习性:美国白蛾越冬产卵主要集中在树叶的背面,一年三代的美国白蛾虫卵集中分布大略有细微差别。
2.美国白蛾的成虫趋光性、趋味性:美国白蛾成虫在树叶的阳面更为集中,也就是说,见光多的树叶更容易受到侵害。
另外,存在特殊气味的地方发生危害的可能性也比其他地方大,如厕所周围,厨房周围等地,这也对今后的防治措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3.美国白蛾食性杂:美国白蛾的食物十分丰富,有杨树、柳树、榆树、桃树等,在其他树木上也经常能够发现美国白蛾的破坏痕迹,食物不足时,经济作物小麦、玉米、白菜也被其危害。
4.美国白蛾繁殖速度强:美国白蛾一年繁殖两代到三代,而每次繁殖数量十分庞大,一次雌性美国白蛾的产卵大约有500、700粒左右,数量多时,甚至可以到达2000粒以上。
而产卵大多都粘度高,极易附着在树叶上,不易脱落。
孵化率也高,大约维持在95%左右,十分容易使得幼虫出生。
5.美国白蛾的繁衍规律:美国白蛾一年可繁衍2-3代。
美国白蛾和普通的蛾一样,以蛹发展,其主要在砖石,窗台,草堆,树洞等地方越冬,在一年的四月份左右,美国白蛾变逐渐羽化,这个过程会一直持续到五月份,五月份的白蛾羽化个数多,是美国白蛾羽化的顶峰,越冬后的美国白蛾便开始产卵,四月,五月份一批幼虫便会出现;六月中旬,成熟的美国白蛾便开始化蛹,而六月下旬一批又重又开始逐渐羽化。
就在这样的循环往复之间,七月份,二批幼虫开始出现;二代成熟的美国白蛾逐渐化蛹,到八月下旬,三代幼虫开始出生,越冬的幼虫也开始出现。
自此,美国白蛾一年三代己经产生完毕,开始逐渐寻找隐蔽的场所越冬,大约在十一月份时寻找完毕。
综合防治方案:首先,应采取严格的检疫措施,防止美国白蛾入境,或者进入非疫区。
其次,各个地区应做好精准监测,以减少美国白蛾的传播和定殖:信息素诱捕器是非常好的监控技术;此外,寄主植物的一些挥发性气味对美国白蛾具有吸引力,这些化合物是诱芯的最佳选择。
当前防治美国白蛾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摘要】文章从几个方面系统的论述了当前防治美国白蛾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何提高防治美国白蛾的主要策略和先进的防防控技术。
【关键词】美国白蛾问题防控美国白蛾是危害林业、果树的重要检疫性害虫,自1979年由朝鲜经丹东口岸侵入我省以来,虽经有关部门查、封、堵、杀等防控措施,但美国白蛾仍然迅速在辽宁省蔓延开来,截止到目前为止,除朝阳地区外,在辽宁省其它各市已均有分布,成为林业生产上的重要害虫!几乎每年都要进行防治。
虽然年年防治,但其防治效果并不理想,危害亦然严重。
经过我们反复调查研究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种:一、美国白蛾防治困难的主要原因1.美国白蛾有多种传播蔓延途径美国白蛾不仅可以借助木材的运输、苗木的调运和包装材料等多种途径进行传播蔓延,而且美国白蛾成虫又有很强的飞翔能力,所以靠成虫自身的中短距离的飞迁也是美国白蛾进行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
因此,对美国白蛾靠设卡检疫堵截的办法,仅仅可以控制木材的运输、苗木的调运和包装材料等携带的美国白蛾,但对靠自身主动迁移的美国白蛾便起不到控制其传播蔓延的作用,因此,靠查、封、堵截防止美国白蛾传播蔓延,实际上起不到明显的防控作用!2.美国白蛾寄主分散从当前我国林权所有制的现状来看,既有国家所有林、也有集体所有林还有个人私有林,由于林权所有制的不同,其对美国白蛾的防治积极性、防治能力、防治条件、防治技术、防治效果都有明显的差异,这必然导致其防治效果必定参差不齐。
尤其是个人私有林,不论是防治能力、防治条件、防治技术还是在掌握防治适期上,都很难达到防治的要求,况且这些私有林分布比较分散,再加上农民对防治美国白蛾的积极性不夠,所以这些分散的个体林木的美国白蛾防治,很难做到防治到位,这不仅影响了美国白蛾防治效果不彻底,还对具有一定迁飞能力的美国白蛾迁移扩散蔓延、危害其它林木提供了足够的虫源。
同时还会有更多的美国白蛾潜伏越冬,为翌年美国白蛾的发生提供足够的虫源,这些分散的林木成为美国白蛾的重要的虫源基地,这也正是当前美国白蛾防治效果不好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美国白蛾防控工作实施方案美国白蛾(Gypsy Moth)是一种对北美地区的森林和农作物造成严重威胁的有害昆虫。
其幼虫以树叶为食,一旦大量繁殖,将严重破坏植被,给农田和森林带来巨大经济损失。
为了有效控制美国白蛾的种群数量,保护农作物和森林资源,实施防控工作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美国白蛾防控工作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目标和任务1. 目标:通过综合的防控措施降低美国白蛾种群数量,减少其对农作物和森林的损害。
2. 任务:(1)监测美国白蛾的种群数量和分布情况,预测其发生和蔓延趋势;(2)开展灭虫行动,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白蛾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3)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美国白蛾的认识和防控意识;(4)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和应急预案,及时响应和应对白蛾爆发事件。
二、防控措施1. 监测与预测(1)建立监测网络:在重点区域建立监测站点,通过捕捉器、粘虫板等设备定期监测美国白蛾的数量和分布情况。
(2)采用卫星遥感技术: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对广大地区进行观测和分析,预测白蛾的迁飞路径和密度分布。
2. 生物防治(1)引进天敌:选择对美国白蛾有效的寄生或掠食昆虫,通过引种和增殖来控制白蛾的数量。
如引进赤眼蜂(Compsilura Concinnata)等寄生性天敌。
(2)利用天敌自然增殖:通过提供适宜的栖息环境和培育基地,促进天敌在自然环境中繁殖和增殖。
3. 化学防治(1)喷洒杀虫剂:对于白蛾的幼虫阶段,可以通过喷洒合适的杀虫剂进行防控。
但需遵守环境标准和使用规范,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粘虫板防治:在林区设置粘虫板,用来捕捉白蛾的成虫,减少其产卵和繁殖数量。
4. 文化控制(1)移除白蛾卵块:定期检查树木和建筑物表面,发现并移除白蛾卵块,防止其孵化和扩散。
(2)修剪和清洁:及时修剪林木和草地,清理落叶和果皮,减少白蛾的栖息和繁殖场所。
(3)人工剥蛹:在符合要求和规范的情况下,采取人工剥蛹的方式进行防控。
5. 宣传教育(1)组织宣传:通过开展防治知识科普活动、发放宣传资料,提高公众对美国白蛾的了解和防控意识。
美国白蛾防治实施方案美国白蛾(Gypsy moth)是一种来自欧洲的外来害虫,它的幼虫可以在大面积破坏森林和林地生态系统,给环境和经济带来严重影响。
为了控制美国白蛾的繁殖和传播,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防治措施,包括监测、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美国白蛾防治的实施方案。
一、监测监测是美国白蛾防治的重要一环,主要是为了及早发现害虫的分布和繁殖情况,及时采取措施。
监测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人工监测和自动监测。
人工监测人工监测是指派专业人员到林地、城市和郊区等可能存在美国白蛾的地方进行巡查。
巡查员要仔细观察树木和植被的叶子、树皮等地方是否有白蛾的幼虫或卵。
如果发现有白蛾的迹象,就要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它们的繁殖和传播。
自动监测自动监测是指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比如无线传感器、卫星遥感等技术,对可能存在美国白蛾的地区进行监测。
这种方法不需要人力投入,可以实现长时间的实时监测,能够更快、更准确地发现白蛾的分布和繁殖情况。
二、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指利用化学药剂对美国白蛾进行防治。
这种方法具有速效、范围广、成本低等优点,是防治美国白蛾的主要手段之一。
但是,由于化学药剂的使用可能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一定危害,因此需要合理、科学地使用。
杀虫剂喷洒杀虫剂喷洒是化学防治的主要方法之一,常用的杀虫剂有苏丹红、马拉松、戊二醛等。
在白蛾的繁殖季节,要将杀虫剂喷洒到可能存在白蛾的地方,比如树木、植被、建筑物等。
这样可以有效地杀死白蛾的幼虫和卵,防止它们的繁殖和传播。
生物农药生物农药是指利用微生物、植物、动物等自然生物体制制成的杀虫剂,具有环保、安全等优点。
在化学防治不宜使用的地方,可以采用生物农药进行防治。
常用的生物农药有病毒、细菌、真菌、芸香素等。
这些生物农药可以通过喷洒、灌溉、注射等方式施用,对白蛾的防治效果显著。
三、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天敌、寄生虫等生物制剂,对美国白蛾进行防治。
这种方法具有安全、环保、长效等优点,而且不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合肥市美国白蛾发生情况及防治措施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属于昆虫纲鳞翅目,俗称夜蛾、瓢虫。
其幼虫为有害农作物的主要形态,成虫一般不会对农田作物造成直接损害。
美国白蛾的寄主广泛,包括棉花、玉米、大豆、果树、林木等。
其幼虫会以大量的方式造成作物叶片的食害,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美国白蛾在合肥市的发生情况主要集中在夏季,特别是7月到9月。
由于天气炎热潮湿,这段时间是美国白蛾的幼虫大量孵化和生长的阶段。
美国白蛾的幼虫会在作物上形成大规模的集团,从而对作物造成明显的食害现象。
由于美国白蛾的种群数量庞大,其食害范围广,因此可能对合肥市的农田作物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
针对美国白蛾的发生情况,合肥市可以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首先,加强监测工作是关键。
合肥市相关部门可以利用性信息技术手段,结合现地调查和定点监测方法,及时掌握美国白蛾的种群数量、分布范围以及预测其趋势。
这样就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避免美国白蛾造成的损失。
其次,合肥市可以加大对美国白蛾的防治力度。
针对美国白蛾的防治方法可以分为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两大类。
生物防治主要是利用人工培育天敌或引进外来天敌来控制美国白蛾的数量。
这些天敌包括各种捕食性昆虫、蜘蛛和蜈蚣等。
通过培育和释放这些天敌,可以控制美国白蛾的种群数量。
化学防治则是利用杀虫剂对美国白蛾的幼虫进行防治。
在使用杀虫剂时,应该遵守剂量、时间和方法的要求,确保防治效果的同时不对环境和人类造成危害。
另外,合肥市还可以加强对美国白蛾的宣传和教育工作。
通过宣传教育,可以提高公众对美国白蛾的认识,增强其对美国白蛾的防治意识。
同时,合肥市还可以组织培训班和讲座,向农民、农业技术人员和学生等人群普及有关美国白蛾的知识和防治技术。
这样可以提高社会的整体防治水平,减少美国白蛾带来的损失。
总之,合肥市美国白蛾的发生情况对农田作物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有效地控制美国白蛾的种群数量,合肥市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辽东地区美国白蛾防治策略及防治措施一、美国白蛾的危害表现美国白蛾是一种多食性害虫,对于各种农作物均有较强的危害性。
在辽东地区,美国白蛾主要危害玉米、大豆、棉花和蔬菜等作物。
美国白蛾的幼虫喜食玉米和大豆等作物的叶片,会嚼食叶片中的细胞汁液,导致叶片病斑密布,该幼虫还会钻进玉米和大豆的果穗内造成伤害,导致作物产量严重下降,这种害虫还容易成片地出现,造成面积性的损害。
此外,美国白蛾还会危害玉米和大豆的生长点和鞘叶,影响植株的生长发育。
二、美国白蛾的防治策略针对美国白蛾的危害,我们应该采取有效的防治策略,彻底杜绝这种害虫的危害。
1. 定期监测在美国白蛾发生季节,我们应该及时开展定期的监测工作,了解美国白蛾的分布情况,确定危害程度,并根据监测结果及时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
2. 农业措施在防治美国白蛾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采取多种不同的农业措施,比如种植抗病虫的品种、轮作、间种和深播等,以减轻美国白蛾对作物的危害。
3. 生物防治为有效控制美国白蛾,可采取生物防治的方法,比如菌类、杀虫细菌、人工饲养昆虫等。
这些生物防治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从而达到环保、安全的目的。
4. 化学防治在防治美国白蛾的过程中,化学防治是主要的防治方法之一。
我们应该根据美国白蛾的生长习性,选择合适的农药进行防治,防止美国白蛾对作物的危害。
但是,在选择和使用农药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遵循农药的合理使用和合规使用的原则,特别是在作物成熟期和临近采收期,必须在对作物产量和质量不会产生不利影响的情况下使用药剂,以免对食品的质量安全造成影响。
1. 种植抗病虫害作物品种:选择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加强管理,如合理施肥和灌溉等。
2.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也是防治美国白蛾的重要方式之一。
可以利用其天敌天蛾和原蝽等刺杀、捕猎美国白蛾的幼虫或成虫,达到有效控制美国白蛾的目的。
3. 机械防治:可以每隔一段时间,用灌水管或喷雾器将害虫飞行或爬行的区域喷洒药水,打击成群的害虫。
美国白蛾实施方案
美国白蛾(Lymantria dispar)是一种对植物有害的昆虫,其幼虫会大量食草木叶,对农林业造成严重危害。
为了有效控制美国白蛾的数量,保护植物生长,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
首先,针对美国白蛾的生活习性,可以采取生物防治的方式,引入天敌来控制
其数量。
例如,可以引入美国白蛾天敌——寄生蜂,利用其寄生在美国白蛾幼虫体内,破坏其生长发育,从而有效控制美国白蛾的数量。
此外,还可以引入其他天敌如天敌昆虫、鸟类等,构建生态平衡,降低美国白蛾的危害程度。
其次,可以利用化学手段进行防治。
通过喷洒杀虫剂或者设置诱捕器,可以有
效地控制美国白蛾的数量。
然而,在使用化学防治手段时,需要注意选择对美国白蛾具有高效杀灭作用的杀虫剂,并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施用,以免对环境和其他生物造成不良影响。
除了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还可以采取物理防治的措施。
例如,可以在植物周
围设置粘虫板,吸引并捕捉美国白蛾,从而减少其数量。
此外,可以采用覆盖网等物理隔离措施,阻断美国白蛾的传播和繁殖,有效控制其危害。
在实施美国白蛾防治方案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防治措施,采取综
合防治的策略,提高防治效果。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美国白蛾的监测和预警工作,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美国白蛾数量的大规模扩散。
总的来说,针对美国白蛾的实施方案应该是多方面的,既包括生物防治、化学
防治,也包括物理防治,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方案,以保护植物生长,维护生态平衡。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有效控制美国白蛾的数量,保护农林业的发展,实现生态和谐共处。
美国白蛾是什么?美国白蛾是什么?美国白蛾的危害有哪些?美国白蛾的防治方法有哪些?还请了解的网友帮忙介绍美国白蛾又叫美国灯蛾、秋幕毛虫,对园林树木、经济林、农田防护林等造成严峻的危害;是我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分布于我国云南、广西、广东、江西、浙江、湖南、贵州、湖北和四川等地,是举世瞩目的世界性检疫害虫。
因此种地网整理了美国白蛾的危害及防治方法,以下具体列举出来供网友们参考。
美国白蛾的危害:美国白蛾幼虫常群集树叶上吐丝结网巢,在其内食害叶片,美国白蛾幼虫网巢有时可长达1米或更大,稀松不规章,将小枝和叶片包入网内,形如天幕,因常消失于仲夏到初秋,故称其为秋幕毛虫。
美国白蛾1~2龄幼虫只取食叶肉,严峻时全株树叶被吃光,只留下叶脉,整个叶片呈透亮的纱网状,3龄幼虫开头将叶片咬成缺刻,4龄幼虫开头分成若干个小的群体,形成几个网幕,4龄幼虫末食量大增,5龄后进入单个取食的暴食期。
美国白蛾整个幼虫期间取食量极大,造成植物长势衰弱,抗逆性低下,果实品质降低,部分枝条甚至整株死亡。
严峻受害的果树,果实严峻减产,有时导致当年甚至次年不牢固。
被害树木,由于树势衰弱,易遭蠹虫、真菌和细菌的侵袭,大大减弱其抗寒、抗病力量。
美国白蛾的生长环境:环境温度在18~19℃以上,相对湿度70%左右美国白蛾越冬成虫大量羽化。
成虫羽化后,至次日晨日出前0.5~1小时雌雄交配,交配时间可连续5~40(平均14~16)小时,一生只交配1次,交配后不久,雌虫即产卵。
成虫飞行力和趋光性均不强。
雌虫产卵,对寄主有明显的选择性,喜在槭树、桑树和果树的叶背产单层块状卵,每卵块有卵500~700粒,最多达2000余粒。
成虫产下的卵,粘着很牢,不易脱落;卵上覆毛,雨水和天敌较难侵入。
美国白蛾卵的发育,最适温度为23~25℃,相对湿度为75~80%,只要温湿度相宜,孵化率可达96%以上,即使产卵的叶片干枯,也无影响。
美国白蛾的防治方法:方法一、利用诱虫灯在成虫羽化期诱杀成虫。
美国白蛾的危害特点及防控措施摘要介绍了美国白蛾的形态特征、传播途径及危害特点,并提出防控措施,以为林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美国白蛾;形态特征;危害特点;防控措施美国白蛾属鳞翅目灯蛾科白蛾属,又名秋莫蛾、秋幕毛虫、美国白灯蛾,是举世瞩目的世界性检疫害虫[1]。
1 形态特征成虫体白色,长9.0~15.0 mm。
雄蛾触角腹面黑褐色,双栉齿状,其中内侧枝齿长度约为外侧枝齿的2/3,下唇须外侧黑色,内侧白色;雌蛾触角锯齿状,褐色,复眼黑褐色,无光泽,半球形,大而突出。
翅底色纯白,雄蛾前翅从无斑到有浓密的褐色斑,雌蛾前翅常无斑,越冬代明显多于越夏代。
前足近体前2节橘黄色,后2节大部分黑色。
卵近球形,直径0.50~0.53 mm,初产的卵淡绿色或黄绿色,有光泽,后变成灰绿色,近孵化时呈灰褐色,表面覆盖有白色毛和鳞片。
幼虫体细长,头部黑色,具光泽。
1~3龄幼虫体黄绿色,4龄以上体色分化明显,背部有一深色宽纵带,带上有黑色毛瘤,瘤上着生白色或灰白色间杂黑色长毛丛,体侧毛瘤橘黄色或灰褐色。
蛹体长9.0~12.0 mm、宽3.3~4.5 mm。
暗红褐色,后胸和腹部各节除节间沟外,密布浅凹刻点。
臀棘8~15个刺,每根刺端部膨大,末端凹入,呈喇叭状。
茧灰白色,椭圆形,薄、松、丝质混以幼虫体毛。
2 危害特点美国白蛾适应性强,传播途径广,食性杂,繁殖量大,危害严重。
在我国寄主植物多达49科108属175种,主要为害法桐、杨树、榆树、臭椿等树木及农作物、蔬菜。
该虫常以幼龄幼虫群集于寄主叶上吐丝结网幕取食寄主的叶肉,仅留叶脉呈白膜状而枯黄;老龄幼虫食叶呈缺刻和孔洞,危害严重时,能将整株叶片吃光,造成植物枯死。
我国有多个省、市已有分布。
3 防控措施遵循“突出重点、分区治理、属地负责、联防联治”原则,坚持预防为主,加强检疫封锁和疫情监测,做好新发生疫点的快速除治预备工作,确保辖区内森林资源和生态安全。
3.1 预防措施3.1.1 加强检疫封锁。
美国白蛾在我国的危害现状及对策摘要:美国白蛾又称美国灯蛾、秋幕毛虫、秋幕蛾,是举世瞩目的世界性检疫害虫,原产于北美洲,我国于1979年首次在辽宁省发现,目前,辽宁、山东、河南、陕西、河北省,天津、北京市均有分布,美国白蛾具有食性杂、繁殖量大、传播途径广、适应性强、严重扰民及危害严重等特点,一旦防治不力,大范围暴发成灾,将严重破坏生产、生态环境,影响生态文明建设进程。
为避免美国白蛾的危害,就要做好美国白蛾的防治工作。
本文对美国白蛾在我国的分布与传播,生物学特性,危害现状以及防治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以期对美国白蛾的防治做出参考。
关键词:美国白蛾;危害;防治方法中图分类号:S433.4The dangers of American white moths in present andcountermeasures in our countryLi Wei(College of Life Science of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Jinan ,250014)Abstract :The American white moth is also called American grain moth、Fall moth、Fall webworm and is famous as a worldwide quarantine pest.The American white moth is originated in North America and is found in liaoning province in our country for the first time.At present,the American white moth distributes in Liaoning, shandong, henan, shanxi, hebei, tianjin, Beijing .The American white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mplicated feeding habits、large reprudctive output、wide dissemination way、strong adaptability and serious harm ect.Extensiveness disater will break out once poor prevention and cure,which will sere damage production and ecotope environment and influence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process.The work of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American white moth must be do well to avoid the dangers of American white moth.In this paper,the distribution and communication,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present situation of damage and the prevention method of American white moth are introduced in detail,in order to make reference i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he American white moths .Key words : The American white moth ;Damage;Prevention methods引言美国白蛾( Hyphantria cunea)属鳞翅目( Lepidoptera ) ,灯蛾科( Arctiidae ) , 又称美国灯蛾、秋幕毛虫、秋幕蛾、色狼虫(幼虫),是举世瞩目的世界性检疫害虫,食性杂、繁殖量大、适应性强、危害严重,是一种危险性的食叶害虫,它喜爱温暖、潮湿的海洋性气候,在春季雨水多的年份,危害特别严重,防治工作十分艰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