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治疗学简答题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57.00 KB
  • 文档页数:9

下载文档原格式

  / 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治疗学简答题答案

(未仔细核对,有疑问及时反馈)

1.制动对肌肉系统的影响

a)代谢影响:肌肉相对缺血缺氧,无氧酵解活动加强,蛋白质合成减少而分解增加

b)肌纤维变化:肌纤维间结缔组织增生,肌纤维变细,排列紊乱,非收缩成分增加

c)肌肉形态的变化:肌肉的体积、重量减小,肌肉萎缩

d)肌肉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皮质类固醇的水平升高降低了肌肉中蛋白质的合成

e)肌力影响:导致肌肉单位面积的张力下降,肌力、肌耐力下降

2.制动对骨关节系统的影响

a)对骨骼的影响:骨吸收加快,尤其是骨小梁吸收增加;轴向应力减少导致骨密度下降是骨质疏

松的主要原因

b)对关节的影响:长期固定后关节出现僵直,导致滑膜粘连,纤维连接组织增生,关节挛缩,产

生严重的关节退变

c)对关节韧带的影响:关节周围韧带强度降低,易于断裂,关节囊壁血管滑膜增生,纤维结缔组

织与软骨面之间发生粘连,出现疼痛,继而关节囊收缩,关节挛缩,活动范围减小

d)对关节软骨的影响:含水量下降,透明质酸盐和硫酸软骨素减少,非接触面纤维化蛋白多糖合

成减少形态,改变出现,软骨退变和损伤

3.影响肌力大小的因素

a)肌肉的横截面积

b)肌纤维类型

c)运动单位募集率和神经冲动发放频率

d)收缩速度

e)肌肉的初长度

f)肌收缩类型

g)个体因素:年龄与性别等

h)其他力学因素:包括肌纤维走向、牵拉角度、力臂长度等

4.MRC徒手肌力分级评定标准

5能抗重力及最大阻力,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

5- 四级与五级之间

4能抗重力及轻度阻力,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

4- 三级与四级的中间水平,能抗重力及弱的阻力,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

3+ 此级与4-只是阻力大小程度的区别

3不能加阻力,能抗肢体重力,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

3- 抗重力完成正常关节活动范围的50%以上

2+ 抗重力完成正常关节活动范围的50%以下

2解除重力的影响,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

2- 解除重力的影响,可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50%以上

1+ 解除重力的影响,可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50%以下

1可触及肌肉的收缩,但不能引起关节的活动

0不能触及肌肉的收缩

5.肌肉收缩的类型

a)等张收缩:肌肉收缩时,肌张力基本不变,但肌长度发生变化,产生关节运动

1)向心性收缩:肌肉收缩时,肌肉的起点与止点之间距离缩短,引起身体运动。其运动学功

能是加速。

2)离心性收缩:肌肉收缩时,肌肉起止点之间的距离逐渐加大延长,其主要作用是使动作的

快慢或肢体下落的速度得到控制,其运动学的功能是减速。

b)等长收缩:肌肉收缩时,肌肉的起止点之间的距离无变化,其肌纤维长度基本不变,亦不发生

关节运动,但肌张力明显增高。肌肉等长收缩时由于长度不变,因而不能克服阻力做机械功。

c)等速收缩:在整个关节运动范围内肌肉以恒定的速度,且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力量始终与与阻力

相等的肌肉收缩

6.痉挛的益处和弊端

a)益处:

1)借助伸肌痉挛等帮助站立和行走

2)充当静脉肌肉泵,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3)降低麻痹神经的依赖性水肿

4)在无承重的废用的情况下,可因此而预防骨质疏松

5)可相对保持肌容积

6)活动过强的牵张反射可促进等长和离心自主收缩的肌力但向心收缩的力量弱

b)弊端:

1)影响站立平衡稳定性,和步态的摆动期

2)增加运动的阻力,使随意运动难以完成

3)由于阻力增加,运动迟缓,难以控制,难以完成精巧的动作

4)由于主运动缓慢,动作协调困难,容易摔倒

5)强直痉挛,导致皮肤应力增加且不便护理,容易发生压疮等并发症

6)导致疼痛

7)增加骨折,异位骨化的危险性

8)影响日常生活活动

7.肌张力的概念及影响肌张力的因素

a)肌张力:是指肌肉组织在静息状态下的一种不随意的,持续的,微小的收缩。是维持身体各种

姿势和正常活动的基础。

b)影响因素:

1)姿势和肢体位置

2)中枢神经系统的状态

3)紧张和焦虑等心理因素

4)患者对运动的主观作用

5)并发症的问题,如:疼痛,挛缩等

6)患者的整体健康水平

7)药物

8)环境温度

8.Ashworth分级法评定标准

0 无肌张力的增加

1肌张力轻度增加:受累部位被动屈伸时,在ROM之末时呈现最小阻力或出现突然卡住和释放

1+肌张力轻度增加:在ROM后50%范围内出现突然卡住,然后在ROM 的后50%均呈现最小阻力

2肌张力较明显地增加:通过ROM的大部分时,肌张力均较明显地增加,但受累部分仍能较易被

移动

3肌张力严重增高:被动运动困难

4僵直:受累部位被动屈伸时,呈现僵直状态而不能活动。

9.痉挛的概念及痉挛与肌张力过强的区别

a)痉挛:痉挛是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后出现的肌肉张力异常增高是一种由牵张反射高兴奋性所致的,

以速度依赖的紧张性牵张反射增强伴腱反射亢进为特征的运动障碍。

b)区别:肌张力过强时的阻力包括动态成分和静态成分,动态成分为肌肉被动拉伸时神经性(反

射性的)因素和非神经性(生物力学的)因素所致的阻力,静态成分则是肌肉从拉长状态回复

到正常静息状态的势能,为非神经性因素。神经性因素表现为肌肉运动单位的活动由于牵张反

射性高兴奋性而增加,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的痉挛,折刀样反射和阵挛皆属此类;非神经性因

素则表现为结缔组织的弹性成分和肌肉的粘弹性成分的改变,尤其是在肌肉处于拉伸或短缩位

制动时。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可因神经性因素造成肢体处于异常位置,并由此导致非神经

因素的继发性改变。

c)因此,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的肌张力过强是神经性因素和非神经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痉挛

与肌张力过强并非等同。

10.被动关节活动范围受限的原因

a)疼痛

b)痉挛

c)皮肤瘢痕

d)粘连

e)挛缩

f)肿胀、积液

g)关节内结构变化

11.维持平衡的生理机制

a)躯体感觉系统:包括皮肤触、压觉和本体感觉输入

b)视觉系统

c)前庭系统

d)骨骼肌协同运动模式

e)姿势控制中的预备性活动

f)中枢神经系统的整合作用

12.Berg平衡量表的检查项目?

a)从坐位站起

b)无支持站立c)无支持坐位

d)从站立位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