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分离的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313.56 KB
- 文档页数:3
甘草中总黄酮提取工艺的优化分析甘草中总黄酮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活性成分,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对甘草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分析,可以提高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升其在药品和保健品等领域的竞争力。
一、甘草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简介甘草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主要包括原料准备、提取工艺和精制工艺三个步骤。
原料准备阶段主要是选用新鲜或干燥的甘草根、茎、叶等部位作为原料,并对原料进行初步处理,如粉碎、研磨等。
提取工艺阶段一般采用溶剂提取法,常用的溶剂有乙醇、醋酸乙酯等。
精制工艺阶段则是通过蒸馏、结晶、干燥等方法对提取得到的黄酮进行精制和分离,最终得到高纯度的甘草中总黄酮成品。
1. 原料选择与处理优化甘草的不同部位含有的黄酮含量不同,因此在原料的选择上应该选择含有丰富黄酮的部位,并对原料进行合理的预处理。
在原料粉碎的过程中,可以控制粉碎粒度和时间,以提高提取效率。
对原料进行适当预处理也有助于提取得到较高品质的总黄酮。
2. 提取工艺参数优化提取工艺中的溶剂种类、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等参数的选择都会对提取效率和产品品质造成影响。
在实际生产中,可以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方法等手段,对这些关键参数进行优化。
可以通过正交试验以及响应面分析法,确定最佳的提取工艺参数组合,以提高提取效率和产物品质。
3. 精制工艺优化精制工艺对最终产品的质量和纯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精制工艺中,可以采用吸附、结晶、过滤等方法,对提取得到的原液进行精制和分离。
通过对这些工艺参数的优化,可以提高产品的纯度和产量,降低生产成本。
4. 分析检测方法的优化在甘草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优化中,检测方法的选择和优化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因为只有通过准确可靠的检测方法,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在甘草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中,可以选用常规的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质谱法等方法来进行产品的含量测定和纯度检验。
5. 成本效益的评估在提取工艺的优化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经济效益因素。
甘草中总黄酮提取工艺的优化分析甘草中总黄酮是一种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
优化甘草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对于提高其提取效率和降低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甘草中总黄酮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分析。
甘草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通常采用水煮、超声波法、醇法等。
水煮法是传统的提取方法,使用水作为提取溶剂,将甘草加热至沸腾,使得总黄酮从甘草中溶解到水中。
该方法存在着提取时间长、提取效率低、对环境污染大等问题。
超声波提取法是利用超声波的机械振动作用,加速溶质从固体中迁移到液体中的过程。
该方法具有提取时间短、提取效率高、操作简单等优点,但是超声波功率和时间的选择对提取效果有较大影响。
醇法是利用酒精等有机溶剂作为提取溶剂,通过浸提和过滤等工艺,将总黄酮从甘草中提取出来。
该方法提取效果较好,但是提取溶剂的选择和提取时间的控制需要加以优化。
1. 提取溶剂的选择:根据甘草中总黄酮的溶解度和理化性质,选择合适的溶剂。
酒精、乙醇和乙酸乙酯常被用作提取溶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溶剂。
2. 提取温度的选择:提取温度对总黄酮的提取效率有很大影响。
通常情况下,提取温度越高,总黄酮提取效率越高,但是过高的温度可能会导致总黄酮的降解。
提取温度需要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优化选择。
3. 提取时间的控制:提取时间对总黄酮的提取效率也有重要影响。
一般情况下,提取时间越长,总黄酮的提取效率越高。
过长的提取时间会造成能耗增加和成本提高。
需要找到提取时间与提取效率之间的最佳平衡点。
4. 提取工艺的改进:在传统的提取工艺基础上,可以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微波辅助提取等技术进行改进,以提高提取效率和降低成本。
超声波和微波能够加速溶质的扩散速度,提高提取效果。
通过实验方法对比不同工艺参数对甘草中总黄酮的提取效果进行评估,并选择最佳的提取工艺参数,以达到提取效率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的目标。
对提取过程中的产物质量、环境保护等因素也要进行考虑,确保提取工艺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和稳定性。
黄酮类化合物分离方法研究进展黄酮类化合物分离方法研究进展摘要:综述了黄酮类化合物分离方法研究进展,为黄酮类化合物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黄酮类化合物;分离。
黄酮类化合物属于植物次级代谢产物,广泛存在于维管植物中,到目前为止已发现5000多种植物中含有黄酮类化合物[1]。
黄酮类化合物分为许多不同类型,包括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异黄酮、二氢异黄酮、查尔酮等化合物[2]。
黄酮类化合物具有降低血管脆性及异常的通透性、降血脂、降血压、抑制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抗肝脏病毒、抗炎、抗菌、解栓[3]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抗衰老[4]、抗癌、防癌[5]、降血糖[6]、镇痛、免疫[7]等生理活性。
这些生理活性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对该类化合物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医药界研究的热门课题。
由于黄酮类化合物在人体内不能直接合成,只能从食物中获得[8],所以近年来科学家都积极关注从植物体中分离纯度高、活性强的黄酮类化合物,因此对黄酮类化合物分离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黄酮化合物的性质不同,其分离原理有:(1)极性大小不同,利用吸附能力或分配原理进行分离;(2)酸性强弱不同,利用pH梯度萃取进行分离;(3)分子大小不同,利用葡聚糖凝胶分子筛进行分离;(4)分子中某些特殊结构,利用与金属盐络合能力的不同进行分离[9]。
1.pH梯度萃取黄酮类化合物中有酚羟基的取代而显酸性,由于羟基的数目和位置不同,酸性强弱也不同,利用这一特性,将植物提取的总黄酮溶于有机溶剂中,依次按弱碱至强碱,从稀碱至浓碱水溶液的顺序进行萃取,就可以将黄酮按较强酸性至较弱酸性的顺序分别萃取出来。
如将混合物溶于有机溶剂(如乙醚),依次用5%碳酸氢钠(萃取7,4’-二羟基黄酮)、5%的碳酸钠(萃取7-羟基黄酮或4’-2羟基黄酮)、0.2%氢氧化钠(萃取一般酚羟基黄酮)、4%氢氧化钠(萃取5-羟基黄酮)萃取而使其分离[10]。
2.柱色谱法2.1 硅胶柱层析法。
动物保健品2009年12月(上)收稿日期:2008-12-23;修回日期:2009-02-27基金项目: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7Z N060)作者简介:王芸芸(1983-),女,硕士研究生.通讯作者:刘利军(1958-),女,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甘草渣固体发酵后总黄酮的提取研究王芸芸,刘利军,马俊俊(宁夏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宁夏银川750021)中图分类号:S852.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034(2009)12-0109-02 长期以来,工业化生产只对甘草中的甘草甜素(又名甘草酸)作为主要有效成分进行提取,而提取甘草酸后的甘草药渣则被当作废弃物遗弃,造成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目前,还未见关于从甘草渣中提取甘草黄酮以提高甘草渣的资源化利用方面的报道,为了更加合理地利用有限的甘草资源,使甘草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药用价值,试验对工业提取甘草酸后的甘草废渣进行发酵处理,利用其自身产酶破坏植物细胞纤维结构、促进黄酮溶出、提高甘草总黄酮提取率的特点,同时经发酵后具有一定的酶活力并作为饲料添加剂,提高甘草资源的利用率。
1 材料与方法1.1 菌种黑曲霉(A spergillus n iger )为宁夏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微生物实验室保存的菌株,将该菌株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斜面上培养3d,待孢子形成后置4℃冰箱保存,备用。
1.2 药品与仪器甘草渣、麸皮、(NH 4)2S O 4、95%乙醇、KH 2P O 4、MgS O 4。
T U -181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北京普析通用有限责任公司;pH 值S -2数字酸度计,杭州东星仪器厂;BS224S 电子天平,北京赛多利斯科学仪器公司;立式压力灭菌锅,上海申安医疗器械厂;全自动新型生化培养箱,上海智成分析仪器制造有限公司;洁净工作台,苏净集团安泰公司。
1.3 固态发酵方法在250mL 三角瓶中加入甘草渣和麸皮,共10g,适量水搅拌均匀,料厚约3c m;加入一定比例的水,拌匀,在高压灭菌锅中灭菌,于121℃灭菌20m in 后冷却至30℃;用无菌水将黑曲霉孢子配制成悬浮液,三角瓶中接种0.7mL,在30℃下静止培养,定期取样测定其木聚糖酶活力、纤维素酶活力和总黄酮含量,每组做3个平行试验,结果取平均值;发酵结束后,提取其中的甘草总黄酮。
甘草中总黄酮提取工艺的优化分析本文旨在探讨甘草中总黄酮提取工艺的优化分析。
首先,介绍了甘草总黄酮的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以及目前研究中常用的提取方法和评价指标。
然后,对甘草总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系统的优化分析,主要包括原料制备、提取剂选择、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液固比等因素的影响。
最后,总结了如何进行高效提取甘草总黄酮的几点建议。
一、甘草总黄酮的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甘草总黄酮是一种复杂的混合物,由多种黄酮类化合物组成,主要包括异黄酮、黄酮苷、黄酮酸等。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甘草苷、甘草酸、异黄酮苷等。
研究表明,甘草总黄酮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
首先,它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能够清除体内自由基,减少氧化损伤。
其次,甘草总黄酮还具有抗炎作用,能够抑制多种细胞因子的产生,调节免疫系统功能。
此外,甘草总黄酮还具有抗癌、降血压、降血糖等作用。
二、甘草总黄酮的提取方法和评价指标目前,甘草总黄酮的提取方法主要包括水提法、醇提法、微波辅助提取法、超声波辅助提取法等。
其中,水提法是最为简单、经济的方法,但提取效率较低。
而醇提法由于使用有害溶剂,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正在逐渐淘汰。
微波辅助提取法和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则是近年来比较热门的提取方法,由于具有较高的提取效率和综合成本比,因此备受关注。
为评价甘草总黄酮的提取效果,可以采用总黄酮含量、黄酮苷含量、甘草酸含量等多个指标。
其中,总黄酮含量是一项比较重要的指标,能够客观反映提取效果。
1. 原料制备甘草的品种和产地、采收时间对总黄酮含量及其组分的含量有着明显的影响。
如何选择优质的甘草原料,是提高提取效果的重要前提。
一般而言,甘草的根茎部分含有较高的总黄酮,因此需要注意制备过程中对原料的选择和处理。
2. 提取剂选择在甘草总黄酮提取过程中,常用的提取剂包括水、乙醇等。
水作为最为常见的提取剂,富含氢键,能够促进黄酮类物质的溶解。
而乙醇则具有较强的溶解能力,能够快速提取甘草中的黄酮类成分。
⽢草中总黄酮的提取及含量测定⽢草中总黄酮的提取及含量测定前⾔⽢草是我国传统常⽤中草药之⼀,也是我国重要的植物资源?。
⽢草黄酮类成分是⽢草中最重要的活性成分之⼀,具有抗氧化、抗肿瘤、增强⼀t5⾎管功能、增强免疫⼒等作⽤。
因此,开展⽢草的深加⼯,使⽢草资源得以充分利⽤,增加资源的附加值,前景⼗分可观。
为此,笔者以⽢草为对象,研究了⽢草黄酮的⼄醇回流提取⼯艺,单因素试验确定各因素对提取⼯艺的影响,正交试验确定⽢草黄酮提取的最佳⼯艺条件。
1材料与⽅法1.1材料⽢草,市售;试剂:亚硝酸钠、碳酸钠、⽯油醚、蒸馏⽔、氢氧化钠、盐酸、⽆⽔⼄醇、芦丁;仪器:烧杯、容量瓶、移液管、玻璃棒、量筒、回流装置、滤纸、HH-4数显恒温⽔浴锅、分析天平、AB104.N电⼦天平、布⽒漏⽃、SHZ—C型循环⽔多⽤真空泵、分光光度计。
1.2⽅法1.2.1标准曲线的绘制称取芦丁对照品10 mg,⽤95%的⼄醇溶解,摇匀,定容⾄10 ml,使之成为浓度为1 mg/ml的芦丁标准品溶液,作为贮备液备⽤。
量取上述溶液0.1、0.2、0.3、0.4、0.5、0.6 ml,分别加⽔⾄3 ml,加5%亚硝酸钠溶液0.5 ml,放置6 min,加10%的硝酸铝溶液0.5 m1,摇匀、放置6 min 后加5%的氢氧化钠溶液2.5 m1,混匀、放置15 min后蒸馏⽔定容⾄10 ml。
⽤紫外分光光度计在500 nm处测吸光度,以对照品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做标准曲线。
1.2.2 材料处理取⽢草根茎粉(粉碎过40-60⽬筛)3 g置于烧杯中,按⽢草粉末:⼄醇(1:30)加⼊90ml浓度为70%的⼄醇混合均匀.1.2.3试验设计(按每组⾃⼰做的时候⽤的⽅法的具体过程写)第五组:1.配置芦丁标液:2.配置标准曲线所需不同浓度溶液3.测吸光度,以对照品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做标准曲线。
4.处理样品5.测出样品吸光度,按照标准曲线,得出样品总黄酮含量1.2.4⽢草黄酮含量测定收集滤液并测量滤液体积,取样按绘制标准曲线的⽅法测定其吸光度值,根据公式计算每克⽢草中黄酮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