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断企业和垄断产生的原因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2
思维导图第五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第一节—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一·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一)生产集中与垄断的形成 1.生产集中:指生产资料,劳动力和商品的生产日以集中与少数大企业的过程,其结果是大企业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加。
2.垄断产生原因:(1)当生产集中发展到相当高的程度极少数企业就会联合起来,操纵和控制本部门的生产和销售,实行垄断,以获得高额利润(2)企业规模大,形成对竞争的限制(3)激烈的竞争会给各方带来严重损失,为避免两败俱伤,企业间联合实行垄断1,竞争的目的是为了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巩固和扩大垄断地(二)垄断条件下竞争的特点2,竞争的手段更加多样3,竞争更加激烈,破坏性大4,竞争的领域遍及各个领域和部门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
金融寡头是垄断资本主义的真正统治者(四)垄断利润与垄断价格操作形式-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两种形式。
二·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作用作用1)积极作用:第一,国有垄断资本的形成和发展,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第二,国家对科学研究的参与和协调,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第三,国家作为消费者,为私人垄断企业的产品销售提供了有保障的市场,改善了商品的实现条件。
第四,国家推行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及其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经济危机的进程,从而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持续发展。
第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通过社会福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创造了较好的社会环境。
2)消极作用:第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不可能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矛盾,难以阻止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
第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干预使70年代以来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缓慢,陷入“滞胀”困境。
第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不可能改变当代资本主义社会贫富悬殊的状况,反而会使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阶级矛盾进一步加深。
(二)金融垄断资本的发展1、西方国家普遍走上了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创新的道路.背景: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1、科技革命和生产社会化的高度发展,私人垄断资本的积累已无法满足社会再生产所必需的条件,必须由国家进行投资或者由国家给予私人资本以资助。
2、私人垄断统治扩大了资本主义生产与消费的矛盾,必须由国家采取一定手段干预国民经济,减轻经济危机的程度,缓和社会矛盾。
3、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单纯依靠私人垄断资本的力量和市场的自发调节已难以解决由结构失衡所造成的经济动荡,必须依靠国家采取行政的或经济的措施调整国民经济结构。
以上种种原因,导致国家及其职能发生巨大变化,促使国家力量与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
扩展资料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与垄断资本溶为一体的垄断资本主义,它是从一般垄断资本主义转化而来的。
都是利用国家的权力对社会经济进行调节的一种形式。
由于自由的市场机制下会出现资源配置失当的情况,为了克服市场失灵,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和不足,优化资源配置,政府利用以上两种调节形式优化资源配置,稳定社会经济。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包括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企业;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过程;宏观调节和微观规制。
垄断市场形成的原因1、生产发展的趋势在生产的社会化发展过程中,自由竞争自然而然在引起生产和资本的集中,而当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就必然会产生垄断。
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这个问题:一方面,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就产生了垄断的可能性。
因为当生产和资本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生产和资本逐步集中到少数的大企业手中,他们之间就容易达到协议,形成垄断,使其操纵、控制市场供给成为可能,而其他企业则无法与之竞争;另一方面,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生产和资本必然集中到了少数大企业手中,这些大企业要在竞争中打败对方单独取胜,则很不容易。
为了避免两败俱伤从而获取稳定的垄断利润,他们都有谋求妥协达成垄断的共同需要。
2、规模经济的要求有些行业的生产需要投入大量的固定资产和资金,如果充分发挥这些固定资产和资金的作用,则这个行业只需要一个企业进行生产就能满足整个市场的产品供给,这样的企业适合于进行大规模的生产。
具有这种规模的生产就具有经济性,低于这种规模的生产则是不经济的。
这样来看,规模经济就成为垄断形成的重要原因。
同时,大量的固定资产和资金作用的充分发挥,使企业具有了进行大规模生产的能力和优势,因而这个企业能够以低于其他企业的生产成本或低于几个企业共同生产的成本、价格,向市场提供全部供给。
那么,在这个行业当中,只有这个企业才能够生存下来,其他企业都不具备这种生存能力。
例如,钢铁、汽车和重型机械等重工业的生产,就要求通过集中大量的资产和资金,进行大规模的生产才具有较佳的经济性。
虽然在这些行业中中小企业的繁荣使其竞争力不断增强,但是,在这些行业的现代发展趋势中垄断特征的表现非常明显而突出。
3、自然垄断性行业发展的要求有些行业具有向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发展的内在趋势,而在整个市场中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范围的扩展,单位成本递减,从而实现的效益增加,这些行业具有自然垄断性。
通常情况下,这些具有自然垄断性的行业是由政府来经营的。
Chapter 15 Monopoly 垄断§1. 垄断Monopoly一.对比竞争企业是价格接受者,垄断企业是价格制定者。
a competitive firm is a price taker, a monopoly firm is a price maker二.定义垄断企业:作为一种没有相近替代品的产品的唯一卖者的企业A firm is considered a monopoly if it is the sole seller of its product & its product does not have close substitutes. 如果一个企业是其产品唯一的卖者,而且如果其产品并没有相近的替代品,这个企业就是垄断者。
§2. 为什么会产生垄断Why Monopolies Arise一.(1)垄断的基本原因fundamental cause:进入障碍barriers to entry(2)进入障碍的三个主要来源Barriers to entry have three sources1.垄断资源:生产所需要的关键资源由一家企业拥有Ownership of a key resource.2.政府管制:政府给予一个企业排他性地生产某种产品或服务的权利The government gives a single firm the exclusive right to produce some good.3.生产流程:生产成本使一个生产者比大量生产者更有效率Costs of production make a single producer more efficient than a large number of producers.二.垄断资源Monopoly Resources虽然关键资源的排他性所有权是垄断的一个潜在原因,但垄断很少产生于这种原因Although exclusive ownership of a key resource is a potential source of monopoly, in practice monopolies rarely arise for this reason.三.政府制造的垄断Government-Created Monopolies1.政府给予一个企业排他性地出售某种物品或劳务的权利,限制其他企业进入市场,从而造成垄断。
试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及其性质(1)资本主义经济具有促进生产力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提高的一面,而生产力水平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又客观上要求生产和资本不断扩大规模、日益集中。
这是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垄断产生的物质条件和基础。
(2)自由竞争必然会引起生产和资本的集中,而信用制度的发展,股份公司和联合制企业的出现以及周期而至的经济危机中企业破产和分化的加剧,都进一步促进了生产和资本的集中。
(3)当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会自然而然地走向垄断。
因为当一个部门的大部分生产或流通为一个或几个大企业所控制时,小企业再难与之竞争;少数大企业之间势均力敌,继续竞争可能会导致两败俱伤,于是出现了垄断。
当社会经济生活中垄断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时,资本主义社会就由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了垄断阶段。
资产阶级国家同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
实质是垄断资本直接控制和利用国家政权,并通过国家政权该干预和调节社会经济生活,以保证垄断资本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及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转,当资产阶级国家直接参与了社会资本的再生产过程,它就成为经济上的总的垄断资本家,或称为“理想的总资本家”。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与垄断资本溶为一体的垄断资本主义。
由私人垄断向国家垄断的转变,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
国家垄断作为垄断的一种形式,早在垄断资本主义形成初期就已经产生。
它的最初形式是国营铁路、国营兵工厂、国有土地基金等,但当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整个垄断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作用还很有限。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受战争形势所迫,几个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空前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许多国家实行了生产和分配的国家调节。
战争结束后,随着战时经济向和平经济的转变,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也就削弱了。
20世纪30年代初的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再次得到显著发展,各国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垄断优势理论简介垄断优势理论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它解释了为什么一些企业能够在市场上获得垄断地位,并且能够长期稳定地赚取超额利润。
本文将介绍垄断优势理论的基本概念、成因以及对市场和消费者的影响。
基本概念垄断的定义垄断是指在某一特定市场中,由于某个企业或一组企业控制着具有显著实力的资源,能够单独或合作控制市场上的价格和供应量,从而限制其他竞争对手的进入和发展。
垄断能够使企业获得相对较高的市场份额,并能够通过控制价格来获取超额利润。
垄断优势的来源垄断优势通常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资源垄断:企业独占某一资源或技术,使其能够在市场上独一无二,并限制其他企业的进入。
2.规模经济:由于企业规模大,生产成本低,能够以较低的价格提供产品或服务,从而竞争对手难以与之匹敌。
3.技术优势:企业拥有独特的技术或专利,使其能够提供高品质的产品或服务,吸引消费者。
4.品牌影响力:企业建立了强大的品牌形象和知名度,消费者对其产品或服务有较高的信任度。
5.政府支持:企业获得政府的支持或特许经营权,获得竞争对手难以获取的优势地位。
垄断优势的特征垄断优势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市场份额大:垄断企业在市场上占据较大的份额,能够对市场有较大的控制力。
2.高度利润:垄断企业由于缺乏竞争,能够长期稳定地赚取超额利润。
3.较高的壁垒:垄断企业通过资源垄断、规模经济等手段,形成了较高的进入壁垒,让其他竞争对手难以进入。
对市场和消费者的影响对市场的影响垄断企业的出现对市场产生了显著的影响:1.限制竞争:垄断企业通过控制价格和市场份额,限制其他竞争对手的进入和发展,削弱了市场竞争。
2.降低创新:垄断企业由于缺乏竞争,没有足够的动力进行创新,对市场创新能力产生抑制作用。
3.扭曲资源配置:垄断企业通过操控价格,使资源流向垄断行业,导致资源配置不够合理,影响了经济效益。
对消费者的影响垄断企业对消费者产生了以下影响:1.较高的价格:垄断企业由于控制市场,能够通过提高价格来获取更多的利润,消费者因此需要支付更高的价格。
我国垄断性行业的主要成因和对其的管制摘要:垄断是对公平竞争市场秩序的极大威胁,在一系列深层矛盾依然存在的背景下,随着市场化程度的逐步提高,一方面市场竞争开始获得了生存空间,与市场竞争相伴的经济垄断随即得到萌生;但更主要的是另一方面,即原有体制中颇具根基、盘根错节的行政化、官本位权力机制也开始寻找新的环境土壤,原有的行政化垄断势力依托逐步成长、极不健全的市场机制、竞争机制,尽可能地、不失时机地为自己营造出了可观的生存和发展机会。
根据目前这种状况,有必要更具针对性地提出反垄断、反行政化垄断的特殊对策。
关键词:垄断行业成因危害管制对策正文:垄断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高度以后必然产生的、与竞争相对立的经济现象,是发源自市场竞争,又反过来否定、限制、阻止市场竞争的一种"异化"力量,因而是对公平竞争市场秩序的极大威胁。
简要而言,垄断是指在市场交易中,少数当事人或经济组织(极端而言可以只有一个经济主体),凭借自身的经济优势或超经济势利,对商品生产、商品价格、商品数量及市场供求状态实行排他性控制(直至实行排他性独占),以牟取长期稳定超额利润的经济行为。
我国的垄断性行业主要有所有能源行业(水、电、石油、煤气、天然气、核电)、所有通讯行业(有线、无线通讯)、所有军工行业、所有新闻行业(电视媒体、报纸媒体、广播媒体)、所有烟草行业、重要交通行业(航空、铁路、水运)、重要资源行业(煤、铁、贵金属)。
造成我国目前一些行业出现垄断结构的原因大致如下:1、目前的行业垄断结构是计划经济遗留的产物。
我国的行业性垄断的形成严格讲是计划经济时期的产物。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制度的逐步形成,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观念已对行业垄断形成了很大的冲击,但历史的惯性使部分人,尤其是一些领导干部,至今仍摆脱不了传统观念在头脑中形成的固有模式,自觉不自觉地青睐行业垄断;2、行业垄断结构是政企不分的典型产物。
建国初期,我国几乎目前所有的垄断企业都是国家依靠其权利形成的,并依靠政府的直接投资发展壮大,因此政府由于和企业之间有一种天然的情结,会自觉不自觉地维护垄断行业的利益,通过维持和掌握国有垄断企业,保证其赢利,以直接取得利润。
C hapter FifteenMonopoly一、名词解释(SOLUTIONS TO Key Concepts):1. monopoly, 垄断:如果一个企业是某种产品的唯一卖者,而且这种产品没有相近的替代品,这个企业就是一个垄断企业。
垄断企业是市场价格的制定者,消费者只能以垄断企业制定的价格购买该商品。
垄断产生的基本原因是进入壁垒,即其他企业不能进入市场并与之竞争。
垄断企业的产量低于社会最优产量,同时还存在无谓损失。
2. natural monopoly, 自然垄断:当一个企业能以低于当市场上有两个或者更多企业时的成本为整个市场提供一种物品或劳务时,这个企业就是自然垄断企业。
当在一定产量范围内存在规模经济时,自然垄断就产生了。
在自然垄断情况下,一个企业可以以最低的成本生产任何数量的产品,也就意味着在既定的产量下,企业数量越多,每个企业的产量越少,平均总成本越高。
自然垄断企业的平均总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下降,而边际成本将保持不变。
3. price discrimination, 价格歧视:有市场势力的企业为了把消费者的剩余转变为生产者剩余,即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在出售相同的或有微小差别的产品时,对不同的消费者收取不同的价格,尽管这些产品的生产成本是相同的。
企业的这种做法就是价格歧视。
价格歧视增加了企业的利润,使消费者剩余减少。
一个企业能够实行价格歧视意味着这个企业能够根据某种特性把消费者区分开来,从而对不同消费者索要不同的价格。
二、问答题(Problem and Applications):1. Suppose that a natural monopolist was required by law to charge average total cost.Ona diagram, label the price charged and the deadweight loss to society relative to marginal-cost pricing.图1图1表明一个自然垄断企业会把价格设定在需求曲线与平均总成本曲线相交的点,即P ATC ,均衡产量是Q ATC 。
市场竞争与垄断产生的原因及影响经济学中,市场竞争和垄断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市场结构。
市场竞争侧重于多个企业之间的相互竞争,而垄断则存在于某一企业垄断市场的情况下。
本文将探讨市场竞争和垄断产生的原因,并分析其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的影响。
一、市场竞争产生的原因市场竞争是基于多个企业之间的自由竞争,通过市场机制来决定产品价格和市场份额的现象。
市场竞争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存在多个供应商:当市场上有多个供应同类产品或服务的企业时,它们之间的竞争将推动市场竞争的发生。
这种竞争促使企业改进产品质量、降低价格和提供更好的服务,以吸引消费者。
2. 低进入门槛:若市场上新企业容易进入,且不存在代价过高的限制,这将增加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
新企业进入市场会增加供应商的数量,从而提供更多的选择,促使市场竞争产生。
3. 消费者需求多样化:消费者的需求多样化、偏好差异化是市场竞争产生的重要原因。
当供应商无法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时,就会产生竞争来争取市场份额。
二、市场竞争的影响市场竞争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有着积极的影响。
以下是市场竞争的几个方面影响:1. 促进创新和技术进步:为了在竞争中取胜,企业需要不断改进产品和生产技术。
市场竞争激励企业进行研发和创新,推动科技进步,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2. 降低产品价格:市场竞争会导致价格竞争,供应商将降低产品价格以吸引更多消费者。
这有利于消费者享受到更多的选择和较低的购买成本。
3. 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为了吸引更多消费者,企业会提供更高质量的产品和更好的售后服务。
市场竞争迫使企业不断改进,以满足消费者对品质和服务的要求。
4. 增加市场供应量:市场竞争鼓励企业扩大产能和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增加市场供应量。
这有助于满足消费者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三、垄断产生的原因相对于市场竞争,垄断是市场结构的另一种形式,它存在于某一企业独占市场的情况下。
垄断产生的原因可以归结如下:1. 市场准入壁垒:当市场存在进入壁垒时,新的竞争者很难进入市场,导致某一企业占据市场垄断地位。
垄断企业和垄断产生的原因
“垄断”一词源自《孟子•公孙丑》:“必求垄断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罔市利”。
意思是:市动态在集市寻找高地以观望,掌握集,操纵集市贸易。后来引申为把
持和独占。翻译家以此来界定原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中的一种凭权势财力操控
市场价格,商品流通,资金兑现的霸道经济行为。因为,这里没有公平,公正和
合理,只有强权和优势地位,所以,它是资本的原罪之一。
垄断企业,顾名思义,就是享受国家给予的政策,从而控制社会生产,操纵
和独占市场的行业。我国目前还存在一些垄断行业,如:食盐、烟草、供电、金
融等。这些行业还存在着计划经济的味道,独家经营,老百姓离开它就无法生活,
产品是你唯一的选择。所以,又称之为霸王行业。这些行业的产品,是皇帝家的
姑娘、不愁嫁。
垄断企业形成的原因很多,最根本的一个原因就是为了建立和维护一
个合法的或经济的壁垒。从而阻止其他企业进入该市场,以便巩固垄断企
业的垄断地位。垄断企业作为市场唯一的供给者,很容易控制市场某一种
产品的数量及其市场价格,从而可连续获得垄断利润。具体地说,垄断市
场形成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生产发展的趋势
在生产的社会化发展过程中,自由竞争自然而然在引起生产和资本的
集中,而当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就必然会产生垄断。
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这个问题:一方面,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发展到
一定阶段时就产生了垄断的可能性。因为当生产和资本发展到一定阶段后,
生产和资本逐步集中到少数的大企业手中,他们之间就容易达到协议,形
成垄断,使其操纵、控制市场供给成为可能,而其他企业则无法与之竞争;
另一方面,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生产和资本必然集中到
了少数大企业手中,这些大企业要在竞争中打败对方单独取胜,则很不容
易。为了避免两败俱伤从而获取稳定的垄断利润,他们都有谋求妥协达成
垄断的共同需要。
规模经济的要求
有些行业的生产需要投入大量的固定资产和资金,如果充分发挥这些
固定资产和资金的作用,则这个行业只需要一个企业进行生产就能满足整
个市场的产品供给,这样的企业适合于进行大规模的生产。具有这种规模
的生产就具有经济性,低于这种规模的生产则是不经济的。这样来看,规
模经济就成为垄断形成的重要原因。同时,大量的固定资产和资金作用的
充分发挥,使企业具有了进行大规模生产的能力和优势,因而这个企业能
够以低于其他企业的生产成本或低于几个企业共同生产的成本、价格,向
市场提供全部供给。那么,在这个行业当中,只有这个企业才能够生存下
来,其他企业都不具备这种生存能力。
例如,钢铁、汽车和重型机械等重工业的生产,就要求通过集中大量
的资产和资金,进行大规模的生产才具有较佳的经济性。虽然在这些行业
中中小企业的繁荣使其竞争力不断增强,但是,在这些行业的现代发展趋
势中垄断特征的表现非常明显而突出。
自然垄断性行业发展的要求
有些行业具有向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发展的内在趋势,而在整个市场
中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范围的扩展,单位成本递减,从而实现的效
益增加,这些行业具有自然垄断性。通常情况下,这些具有自然垄断性的
行业是由政府来经营的。如电力、电话、自来水、天然气以及公共运输等
行业就是如此。这些具有自然垄断性行业的发展必然要求实行垄断经营。
自然垄断性行业的发展之所以要求垄断经营,是因为自然垄断性行业的发
展与垄断经营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的技术经济因素。
总的来说,自然垄断性企业由于实行垄断经营,可以通过规模经济和
范围经济产生利益,并且由于其垄断地位而不会产生过多的成本。具体来
说,第一,具有自然垄断性行业的生产需要庞大的固定资本投资,实行垄
断经营,生产规模就大,客户就多,单位成本就越小,就能得到规模经济
效益。第二,具有自然垄断性企业进行联合生产经营要比企业单独生产的
成本低,从而获得生产与分配的纵向统一利益和对多种用户提供多种服务
的复合供给利益,即获得范围经济效益。第三,自然垄断性行业生产需要
的设备投资巨大,折旧时间长,同时这些设备很难转移作为其他用途,所
以,固定成本有较大的沉淀性。这三个方面的技术理由就形成了进入市场
的重要技术壁垒,使新的企业很难进入该市场,从而自然形成垄断市场。
总之,对垄断的治理不是一个简单的任务,它涉及社会的很多方面,
单独采用某一种手段很难彻底解决垄断的问题,需要综合利用各种手段和
方法,齐抓共管,才能做到抑制垄断,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摘自:《国际经济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