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有合并症的高血压控制目标
- 格式:ppt
- 大小:795.52 KB
- 文档页数:38
高血压是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慢性病之一。
在我国高血压防治道路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高血压管理的“主战场”,其高血压的管理效果将直接影响我国未来心脑血管疾病发展趋势。
为满足广大基层医务工作者的需要,有效支持基层高血压管理,国家心血管中心基层高血压管理办公室组织相关专家更新了《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针对年龄≥18 岁的成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管理流程、诊断方法、治疗方案及长期管理要求等制定了标准,并首次增加了“高血压与中医药”的重要章节。
一、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流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承担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治疗及长期随访等管理工作,识别出不适合在基层诊治的高血压患者并及时向上级医院转诊。
患者经治疗病情平稳后,仍下转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便纳入管理并跟踪随访。
二、高血压治疗1.治疗“三原则”(1) 达标 : 不论采用何种治疗,将血压控制在目标值以下是根本。
(2) 平稳: 血压波动对各器官的伤害更大,保持血压长期平稳至关重要。
长效制剂有利于每日血压的平稳控制,对减少心血管并发症有益,推荐使用。
(3) 综合管理: 选择降压药时应综合考虑其合并症。
对于已患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及具有某些危险因素的患者,应考虑给予抗血小板及降脂治疗,以降低心血管疾病再发及死亡风险。
2.降压目标(1) 一般高血压 患者:血压降至 140/90mmHg以下 。
(2) 合并糖尿病、冠心病、心力衰竭、慢性肾脏疾病伴有蛋白尿的患者:如能耐受,血压应降至 130/80mmHg以下 。
(3) 65~79岁 患者:血压降至 150/90mmHg以下,如能耐受,血压可进一步降至140/90mmHg以下。
(4) 80岁及以上 患者:血压降至 150/90mmHg 以下。
3.生活方式干预鼓励高血压患者践行健康的生活方式—— 限盐减重多运动,戒烟戒酒心态平 。
4.药物治疗(1)推荐使用的降压药物推荐首选证据明确、可改善预后的五大类降压药物,即 ACEI、ARB、β受体阻滞剂、CCB和利尿剂,可分别用首字母A、B、C、D简称。
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考试题库【多选题】具有下列() 危险因素者, 可视为糖尿病高危人群:A. 年龄≥35 岁B. 超重或肥胖和或向心性肥胖C.- 级亲属中有2 型糖尿病家族史D. 有妊娠期糖尿病史的女性E. 高血压或血脂异常患者正确答案:BCDE( 多选题) 基层卫生机构应配备以下哪些降糖基本药物:A. 二甲双胍B. 胰岛素促泌剂C.c- 糖苷酶抑制剂D.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E. 胰岛素正确答案:ABCDE( 单选题) 目前中国的糖尿病患病率约为:A.17.1%B.10.4%C.8.2%D.15.3%正确答案:B【多选题】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2018)主要管理对象为:A.1 型糖尿病患者B. ≥18 岁的2 型糖尿病患者C. 所有2 型糖尿病患者D.1 型及2 型糖尿病患者正确答案:B( 多选题) 糖尿病初诊时建议对患者进行的体格检查内容包括:A. 身高B. 体重C.BMID. 腰围E. 足背动脉搏动正确答案:ABCDE【多选题】请判断下列哪种情况是空腹血糖受损(IFG):D. 空腹血糖6.2mmol/L ,OGTT2h血糖7.5mmol/L【多选题】诊断糖尿病依据是:A. 静脉血浆葡萄糖(多选题)关于糖尿病的检查,下列正确的有: B.糖化血红蛋白主要反映近2-3 个月血糖总水平D. 注射胰岛素的患者可通过测定E. 尿糖是诊断糖尿病的线索,可间接反映血糖变化【多选题】肥胖的定义是BMI≥()Kg/m2 :D.28【多选题】下列哪项是 2 型糖尿病的基本病理生理改变:C. 胰岛素作用下降或/ 和分泌不足【多选题】关于糖尿病的诊断,下列哪项正确:D. 所有患者都需行OGTT试验进行诊断【多选题】中国人体重指数(BMI)正常范围()Kg/m2 :B.18.5-23.9【多选题】关于毛细血管血糖检测,以下描述错误的是:B. 可作为糖尿病确诊的依据(多选题)符合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的是:A. 具有典型的糖尿病症状(多饮、多尿、多食、不明原因的体重显著下降)、随机静脉血浆葡萄糖≥11.1mmol/LB. 不具有典型的糖尿病症状、不同日两次空腹静脉血浆葡萄糖≥7mmol/LC.OGTT2h血浆葡萄糖≥11.1mmol/L、不同日的空腹静脉血浆葡萄糖≥7mmol/LD. 不同日两次OGTT2h血浆葡萄糖≥11.1mmol/L【多选题】下列哪项能够确诊为糖尿病:C. 具有烦渴多饮、多尿、多食以及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等症状,随机血浆葡萄糖12.0mmol/L【多选题】下列空腹血糖哪个在正常范围(mmol/L):B.3.9-6.1【多选题】患者王某空腹静脉血浆葡萄糖 5.6mmol/L ,OGTT2h血浆葡萄糖8.1mmol/L ,该患者糖代谢状态属于:C. 糖耐量异常可能(多选题)糖尿病初诊时建议对患者进行的体格检查内容包括A. 身高B. 体重C.BMID.腰围E. 足背动脉搏动(多选题)具有下列() 危险因素者,可视为糖尿病高危人群:B. 超重或肥胖和或向心性肥胖C. 一级亲属中有2 型糖尿病家族史D. 有妊娠期糖尿病史的女性E. 高血压或血脂异常患者【多选题】以下哪项可以确定为 2 型糖尿病高危人群:B. 年龄36 岁,FPG6.7mmol/L,2hPG7.1mmol/L【多选题】糖化血红蛋白反映的是既往() 的血糖控制状况:B.2-3 月【多选题】女,45 岁。
2018esc高血压指南解读一、指南更新的背景与目的。
随着高血压领域研究的不断进展,2018 ESC高血压指南旨在综合最新证据,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精准、更全面的高血压管理策略。
这有助于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水平,减少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二、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1. 血压分级。
- 高血压的定义仍为诊室血压≥140/90 mmHg。
指南更强调了准确测量血压的重要性,包括测量前患者的准备(如安静休息5分钟以上等)、测量设备的规范使用等。
- 血压分级方面,继续沿用之前的分级系统:- 1级高血压:收缩压140 - 159 mmHg或舒张压90 - 99 mmHg。
- 2级高血压:收缩压160 - 179 mmHg或舒张压100 - 109 mmHg。
- 3级高血压:收缩压≥180 mmHg或舒张压≥110 mmHg。
2. 家庭血压监测和动态血压监测的意义。
- 家庭血压监测(HBPM)受到更多重视。
HBPM的正常参考值为<135/85 mmHg。
它有助于发现隐匿性高血压(诊室血压正常但家庭血压升高)和白大衣高血压(诊室血压高但家庭血压正常)。
- 动态血压监测(ABPM)对于评估血压的昼夜节律、诊断夜间高血压等特殊类型高血压有重要价值。
其正常参考值为白天<135/85 mmHg,夜间<120/70 mmHg。
三、高血压的风险评估。
1. 心血管风险分层。
- 指南采用了新的心血管风险分层系统,综合考虑了血压水平、危险因素(如年龄、吸烟、血脂异常、糖尿病等)、靶器官损害(如左心室肥厚、肾功能损害等)和临床并发症(如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等)。
- 与以往相比,更加细化和准确地评估了患者未来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以便制定个体化的治疗策略。
例如,对于高危患者,需要更积极的血压控制和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管理。
2. 特殊人群的风险评估。
- 在老年人高血压方面,考虑到老年人常伴有多种合并症,指南强调了综合评估的重要性,不仅关注血压数值,还要考虑到血压降低的速度和幅度对老年人身体机能的影响。
高血压患者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及预防策略第一部分高血压定义与病理 (2)第二部分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3)第三部分血压控制的目标值 (6)第四部分生活方式干预措施 (8)第五部分药物治疗的策略 (10)第六部分定期监测与随访 (12)第七部分并发症的预防和管理 (14)第八部分心理健康的关注 (16)第一部分高血压定义与病理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定义为在心室收缩时动脉压高于或等于 140 毫米汞柱(mmHg),或在心室舒张时动脉压高于或等于 90毫米汞柱(mmHg)。
这个状态通常被认为是健康危险因素之一,因为它可能导致心脏病、中风、血管病变和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
高血压的病理生理涉及到多种复杂的机制。
其中,血管壁的增厚和硬化是高血压的重要特征之一。
这会导致血管内径变小,增加血流阻力和心脏负荷,进而导致血压升高。
此外,高血压还可能引起血管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进一步加重血管损伤。
另一个重要的病理生理过程是水钠潴留。
当肾脏不能有效地排泄过多的钠和水时,这些物质会在体内积累,导致血容量增加,进而使血压升高。
因此,高血压患者常常需要限制盐的摄入来控制血压水平。
高血压的其他病理生理机制包括交感神经系统的过度激活、胰岛素抵抗、炎症反应以及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等。
这些机制之间相互作用,共同导致了血压的持续升高。
为了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医生可能会建议采用生活方式干预措施,如减少盐和酒精的摄入、保持健康的饮食、进行适当的锻炼、减轻体重等。
对于药物治疗,常用的降压药包括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钙通道阻滞剂(CCB)、β 受体阻断剂等。
同时,定期监测血压并遵循医生的建议也是十分重要的。
第二部分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脑卒中是一类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都较高。
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脑卒中的风险更是显著增加。
本文将介绍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以及相应的预防策略,旨在帮助高血压患者降低脑卒中的风险。
一、脑卒中的危险因素:1.高血压:高血压是脑卒中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
知晓你的血压和控制目标今年10月8日是我国第14个“全国高血压日”,主题是“知晓您的血压和控制目标”,可能大家对于高血压知识或多或少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从2002年全国居民营养与健康调查显示我国人群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仅分别为30%、25%和6%。
在第14个全国高血压日到来之际,我们倡议大家关注自己的血压水平,了解高血压的危害,掌握高血压防治知识,走出治疗误区,达到较好的控制目标。
高血压病是指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140/90mmHg),常伴有脂肪和糖代谢紊乱以及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
休息5分钟以上,非同日3次测得的血压≥140/90mmHg可以诊断为高血压。
平均寿命的延长、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是我国高血压病发病增长的主要原因。
这些与脂肪的摄入增加,体能劳动减少,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加等高血压危险因素的暴露增加密切相关。
对于高血压这一“无声的杀手”,我们要从以下几方面来时刻警惕它。
知晓自身血压值,迈出血压健康第一步高血压患者不仅产生头疼、头晕、胸闷等一些不舒服症状,影响工作、学习、生活,严重的还会导致心脑肾等器官以及血管病变,造成患者残疾、死亡。
但是高血压患者早期多无症状,因此,要知晓自己的血压水平,测量是最直接、最准确,也是最简便的方法。
要知晓自己的血压水平,必须通过测量血压的方式。
年龄大于18岁以上的成年“正常血压”人,建议每2年测一次血压;对大于35岁以上的人,建议每年测量一次血压;对易患高血压的人群(肥胖、长期过量饮酒、血压130-139/85-89mmHg、有高血压家族史),建议每6个月测量一次血压。
血压测量包括医生/卫生保健机构测量血压、家庭自测血压以及动态监测血压等方式。
无论是到医疗机构就诊或是常规保健体检的患者,均应测量血压。
老年人可以在家中自测血压,了解自己的血压水平,再到医疗机构找相关专家咨询,必要时应作进一步监测,以明确或排除高血压。
备课笔记高血压沈阳医学院奉天医院循环内科孟亮原发性高血压(primary hypertension)以血压升高(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或不伴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征,通常简称为高血压。
其病因为多因素,可分为遗传和环境两个方面。
95%继发性高血压(secondary hypertension)由某些确定的疾病或病因引起的血压升高。
5%原发性高血压定义***以血压升高(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或不伴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征,简称高血压。
其病因为多因素,可分为遗传和环境两个方面。
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
影响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结构和功能,最终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
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
*** 收缩压(m m H g)舒张压(m m H g)正常血压<120<80正常高值120-13980-89高血压1级140-15990-992级160-179100-1093级≥180≥110单纯收缩期高血压≥140<90流行病学发病率及患病率总体情况:国家地区差异:工业化国家>发展中国家种族差异:美国黑人>白人年龄差异:老年人最为常见我国发病率及患病率情况:地区差异:北方>南方沿海>内地城乡差异:城市>农村民族差异:高原少数民族患病率高性别差异不大。
中国高血压特点低肾素盐敏感收缩压高卒中发病率高病因(一)遗传因素:遗传易感性家族聚集性可能存在主要基因显性遗传和多基因关联遗传(二)环境因素:1 .饮食↑盐、蛋白、饱和脂肪酸、酒精↓钾、钙2.精神应激(三)其他因素:体重↑、避孕药、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发病机制特点:1、高血压是一组异质性疾病,不同个体病因发病机制不尽相同。
2、同一个体高血压病程中的不同阶段发病机制不尽相同。
3、某一机制异常、缺陷常被其他各种机制代偿。
4、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与高血压引起的病理生理变化很难确定谁是始动机制。
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案评价引言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世界范围内都存在着高血压患者的数量持续增加的趋势。
药物治疗是控制高血压的主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评价常见的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方案的效果和副作用,旨在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参考。
1. 降压药物的分类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案通常包括多种药物的组合,目标是降低血压至目标水平并控制合并症的发展。
常见的降压药物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1 利尿剂利尿剂通过增加尿液排出,降低血容量,从而降低血压。
常见的利尿剂包括噻嗪类、袢利尿剂和钾保留醛固酮拮抗剂。
利尿剂通常作为高血压治疗方案的首选药物,具有成本低、副作用少等优点。
1.2 钙通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通过阻断细胞膜上的L型钙通道,减少钙离子进入细胞,降低血管平滑肌的紧张度,从而减少血管阻力,降低血压。
常见的钙通道阻滞剂包括二氢吡啶类和非二氢吡啶类。
钙通道阻滞剂可作为一线降压药物使用,副作用较少。
1.3 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通过阻断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β受体,降低心率和心输出量,从而减少心脏对外周血管的刺激,降低血压。
常见的β受体阻滞剂包括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和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适用于伴有心脏疾病或心梗的高血压患者,在一线药物中应用较广。
1.4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通过阻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的合成,从而降低血压。
常见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包括卡托普利、雷米普利等。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具有保护肾脏功能的作用,适用于伴有糖尿病肾病的高血压患者。
2. 药物治疗方案的评价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案应根据个体情况进行定制化,综合考虑血压目标、合并症及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史等因素。
一个好的药物治疗方案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评价指标:2.1 降压效果降压效果是评价药物治疗方案的重要指标之一。
血压控制至目标水平,是预防心脑血管事件和减少高血压合并症的关键。
因此,一个有效的治疗方案应能够明显降低患者的血压,并使血压保持在目标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