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创新创业校本教材.docx

创新创业校本教材.docx

一、前言

二、绪论

第1节创新与创业

一、创新概述

(一)创新的概念

(二)创新的基本要素

(三)创新的类型

二、创业概述

(一)创业的内涵

(二)创业动因

(三)创业的类型

三、创新精神与创业精神

(一)创新精神

(二)创业精神

四、创新与创业的关系

第2节创新创业教育概述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问题的背景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

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特征

四、国内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探索

三、创业与生涯发展

第1节创业生涯路径选择

一、创业对于生涯发展的价值和意义

二、创业是大学生毕业去向的选择之一

三、创业与考研、出国以及就业之间的关系

(一)在校生选择创业可以充分利用高效的创业平台与资源(二)选择考研升学可以为创业积累更多的知识、能力与人脉资源(三)选择国外留学可以更好地激发创业意识、提升创业素养

(四)选择先就业再创业可以更多积累社会经验与创业资本第2节创业生涯规划的步骤与方法

一、以创业为目标导向的自我认知

(一)明确自身优势

(二)发现自己的不足

二、了解关于创业的外部世界

(一)了解创业

(二)大学生创业的宏观环境分析

(三)大学生创业的微观环境分析

三、创业生涯决策

四、中外创新创业教育对比及启示第1节中国创新创业的必要性和意义

第2节中国创新创业的差距

第3节国外创新创业教育的启示

一、“第三张教育通行证”的由来与发展

(一)联合国倡导创新创业教育

(二)知识经济是年轻人创新创业的时代

(三)国际舆论鼓励创新创业教育

二、美国与欧亚等国家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一)美国的创新创业教育

(二)英国的创新创业教育

(三)法国的创业教育

(四)德国的创业教育

(五)日本的创业教育

(六)新加坡的创业教育

(七)韩国的创业教育

(八)印度的创业教育

(九)跨国合作研究

三、国外创新创业教育的启示

(一)构建以创新创业过程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二)加强产学研合作教育

(三)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

(四)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社会环境

四、中国大学的使命和责任

(一)新时代中国大学位置在哪里

(二)创新创业教育是中国大学亟待发展的新领域附录1:与创业有关的政策与法规

附录2:有关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及赛事简介

一、前言

打通三大断层构建教育闭环

——持续改进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探讨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国务院《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的发布,加强和改进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国家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一项重大举措,日益成为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关键环节。面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力度不断加大、社会期望不断提升的大背景,高等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现状依然存在若干亟待改进的方面。例如有学者强调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着:教育理念滞后,功利化、简单化教育倾向严重,培养目标不清;教育模式落后;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匮乏;创业教育方法落后等问题[1]。也有学者进一步认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受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得到与专业教育的同等地位,师资缺乏、课程体系不健全、政策不到位等问题是大学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障碍[2]。

就当前的创新创业教育而言,这样的一种社会层面日益迫切、日益提高的教育需求与高校层面教育体系不健全、力量不充足、效果不显著的现状构成了一对突出的矛盾。能否破解这一矛盾决定着我们高等教育能否承担起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历史使命,决定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号召能否实现,最终决定着创新驱动的国家战略的实施成效。

当然,这样一对矛盾的产生有着多方面的深刻原因。我们的高等教育整体大而不强的现实状况,我们对创新创业之前强调、研究得并不充分的客观基础,我们的社会文化中对创新创业的相关价值观支撑不足的历史背景,这些都是矛盾形成的内在根源。

在这些原因中,本文将着重聚焦一个角度来予以分析:即重点关注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内在的持续改进能力欠缺的问题。

固然我们面对起点低、积累少等客观困难,但是对于创新创业教育而言,能否形成一种内生的持续改进机制,从而走上一条可持续科学发展的路径是极为关键的。从这个角度看,我们的创新创业教育之所以还欠缺持续改进的内生动力,原因在于其自身运行的若干环节尚不贯通,进而难以构建闭环、形成良性运行。

接下来,我们不妨以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中的戴明环为分析工具,尝试对这一问题进行一个细致剖析,最终力求找到构建闭环、持续改进的具体对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