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软件架构设计文档》模板DOC

《软件架构设计文档》模板DOC

《软件架构设计文档》模板DOC
《软件架构设计文档》模板DOC

Software Architecture Document

Version <1.0>

Revision History

Date Version Description Author < yyyy-mm-dd >

目录

1.文档简介4

1.1文档目的4

1.2文档范围4

1.3定义、缩写词和缩略语4

1.4参考资料4

2.架构描述方式4

2.1架构视图阅读指南4

2.2图表与模型阅读指南5

3.架构设计目标5

3.1关键功能5

3.2关键质量属性5

3.3业务需求和约束因素6

4.架构设计原则6

4.1架构设计原则6

4.2备选架构设计方案及被否原因6

4.3架构设计对后续工作的限制(详设,部署等)6

5.逻辑架构视图6

5.1职责划分与职责确定7

5.2接口设计与协作机制8

5.3重要设计包10

6.开发架构视图11

6.1Project划分11

6.2Project 1 11

6.2.1Project目录结构指导12

6.2.2程序单元组织12

6.2.3框架与应用之间的关系(可选)12

6.3Project 2 (13)

6.4Project n (13)

7.运行架构视图13

7.1控制流组织13

7.2控制流的创建、销毁、通信14

7.3加锁设计14

8.物理架构视图14

8.1物理拓扑14

8.2软件到硬件的映射15

8.3优化部署16

9.数据架构视图16

9.1持久化机制的选择17

9.2持久化存储方案17

9.3数据同步与复制策略17

10.关键质量属性的设计原理17

1. 文档简介

[帮助读者对本文档建立基本印象,并为阅读后续内容扫清障碍。]

1.1 文档目的

[文档目的,非项目目的。否则造成同一项目多个文档之间的内容重复,不利于文档维护。本小节应指明文档针对的读者对象,最好列出各种读者角色,并说明每种读者角色应该重点阅读的章节。]

1.2 文档范围

[文档的Scope,非项目的Scope。否则造成同一项目多个文档之间的内容重复,不利于文档维护。]

1.3 定义、缩写词和缩略语

[集中列举文档中的定义、缩写词和缩略语。]

1.4 参考资料

[本项目经审核的计划书、合同、上级批文;本项目的其他已发表文件;本文档引用的文件资料,如软件开发标准。具体而言,应包括参考资料的题目(必须)、编号、版本号(必须)、发表日期、发布方,必要时还可以说明如何使用这些资料。]

2. 架构描述方式

[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架构文档》,在本节应当说明文档涉及的架构视图,并指明为了描述设计决策用到了哪些图表和模型。]

2.1 架构视图阅读指南

[以多视图的方式来组织《架构文档》是大势所趋。推荐的是经过优化的5视图方法,如下图所示。]

2.2 图表与模型阅读指南

[对后续文档内容中所用到的建模语言(例如UML)、表格(例如目标-场景-决策表)等进行说明。]

3. 架构设计目标

[功能、质量、约束,一个都不能少。]

3.1 关键功能

[对架构设计至关重要的功能,包括如下4类:核心功能、必做功能、高风险功能、独特功

能。所谓独特功能,指这个功能覆盖了上述3类功能没有涉及到的职责。]

3.2 关键质量属性

[人之所以痛苦,很多时候是因为追求错误的东西。下图是确定关键质量的5大原则的整体思路图。]

3.3 业务需求和约束因素

[创造性地提出约束需求的4大类型,这是一种极为实用的分类方式。特别是业务需求对架构设计而言是一种约束的观点,解决了很多架构师的现实困惑。下图标明了4类约束在“需求层次-需求方面矩阵”中的位置,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产生约束需求的根源。]

4. 架构设计原则

[投标时经常讲“架构设计原则”,但到了《架构文档》,这些着眼大局的考虑却“丢了”。

推荐的本文档模板,认为应当把它们“找回来”。]

4.1 架构设计原则

[着重描述重大的权衡取舍考虑。]

4.2 备选架构设计方案及被否原因

[在概念架构一级,对备选架构设计方案进行描述,并阐述它们未被采用的原因。这有利于团队了解当前架构设计方案的来龙去脉,提高团队对当前架构设计方案的认可度。]

4.3 架构设计对后续工作的限制(详设,部署等)

[架构设计不仅应该包含“指导”,也应该包含重要的“限制”。例如,一份只是说明“性能和可扩展性都重要”的《架构文档》,实际上忽视了“可扩展性和性能之间存在的矛盾关

系”。此时,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在《架构文档》中明确说明“任何提升可扩展性的架构设计和详细设计,都应通过架构团队的评审才能引入,以确保性能目标不受重大影响”。]

5. 逻辑架构视图

[关注点:此架构设计视图的关注点是职责划分。]

[注意:逻辑架构视图无疑是最重要的,但同时也应避免“架构 = 模块 + 接口”等以偏概全的认识。]

[参考:任何复杂系统的架构设计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架构师需要理性思维过程的指导。

针对逻辑架构设计这个关键环节,《一线架构师实践指南》一书给出了2条建议:一是“以质疑驱动的螺旋思维”,二是相对分离地考虑“结构方面的切分”和“行为方面的定义”。下图所示即为推荐的逻辑架构设计理性思维过程。]

5.1 职责划分与职责确定

[内容:将系统切分成更小的单元,并明确这些单元的职责。具体而言,职责单元可以是层、子系统、模块、关键类等。]

[意义:一句话,职责划分不合理,功能和质量都会受到影响。也就是说,功能需求和质量需求无一不和职责划分相关:一方面,每个功能都是由一条职责协作链完成的;另一方面,职责划分方式也影响着质量,于是需要职责模型针对特定质量属性要求做出相应调整和优化。很多人认为架构设计就是职责划分的艺术,虽略显片面,但足以表明职责划分的重要性。]

[参考:基于对业界大量案例的研究,梳理出了“模块划分的3种必用手段”,如下图所示,更多内容可参考《一线架构师实践指南》一书。]

5.2 接口设计与协作机制

[内容:本节描述接口的定义,以及协作的方式和规范。]

[意义:恰恰是因为有了各模块之间“未来合作的契约”,分头开发各模块才有了基本保证。] [参考:推荐利用“包-接口”图,来识别接口。下图为一个“包-接口”图的示例。]

[参考:推荐使用序列图,建议少用、甚至杜绝使用协作图。下图为一个序列图的示例。]

5.3 重要设计包

[内容:对重要子系统的设计进行“灰盒”级描述。]

[意义:“每个子系统在架构设计中都应保持黑盒子”的观点,过于理想化了。对于业务层、通用协作机制而言,经常需要在架构设计期间就引入“灰盒”级描述。]

[参考:类图和灰盒包图,在本节中较多出现。下图为一灰盒包图示例。]

6. 开发架构视图

[关注点:此架构设计视图的关注点是程序单元组织。]

[注意:此架构设计视图是必须的、不应“剪裁”掉的。但实际情况却是,很多架构师不关注开发架构视图,导致很多程序开发人员抱怨“架构师就知道高来高去,架构对编程工作没什么指导性”。]

6.1 Project划分

[内容:本节说明整个系统将划分成哪几个Project来开发,其中,Project指开发环境所感知到的“工程”。]

[意义:基本好处是,有利于开发的组织;而对一些大型的集成系统而言,由于同时涉及了

Web应用、桌面应用、嵌入式应用等软件形态,所以此时Project划分其实是不得不做的;最后,我们推荐核心代码应主动地切分到单独的Project以进行独立的软件配置管理(SCM),以降低核心代码外泄的风险。]

[参考:Project划分必然是属于“架构设计”的工作,严格来讲仅靠“需求分析”划分的业务域(Business Area)直接映射到Project经常意味着工作内容的遗漏。其实,业界不少有见地的专家已经认识到WBS(工作分解结构)做得太早太草率危害很大,就与“Project划分不到位”不无关系。]

6.2 Project 1

[内容:对Project划分后的每个Project进行目录结构、程序单元组织、框架与应用关系的说明。]

6.2.1 Project目录结构指导

[内容:关于该Project一级目录、二级目录等基本目录结构的约定。]

[意义:为团队并行开发提供必要基础,让不同程序小组看到自己应该负责的程序目录。]

[参考:不要把所有程序目录的约定都定义得太细,否则这份《架构文档》就要天天更新了。]

6.2.2 程序单元组织

[内容:源码、程序库、框架、目标码等类型程序单元之间的编译依赖关系。]

[意义:或许有人认为这没什么技术含量,但架构设计本来就不是只关心技术含量最高问题

的。君不见,很多软件工程师跳槽到新的企业之后,竟然连一个能正常编译源码的开发环境都建不起来——其实,他们“不知道Project所依赖的Library有哪些”是其中重要原因——这本应在《架构文档》中给出明确描述的。]

6.2.3 框架与应用之间的关系(可选)

[内容:框架(Framework)。]

[意义:既然不适用Framework的开发越来越少了,既然程序员犯的很多错误都和对

Framework理解不到位有关,架构师就有责任明确说明Framework和待开发系统之间的关

系。]

[参考:下图描述了JGraph框架和待开发应用的关系。]

[参考:下图描述了Struts框架和待开发应用的关系。]

6.3 Project 2……

[内容:对Project划分后的每个Project进行目录结构、程序单元组织、框架与应用关系的说明。]

6.4 Project n……

[内容:对Project划分后的每个Project进行目录结构、程序单元组织、框架与应用关系的说明。]

7. 运行架构视图

[关注点:此架构设计视图的关注点是控制流组织。]

[注意:进程和线程是广为人知的控制流实现技术,但在架构设计思维当中,对于系统软件和嵌入式软件极为重要的中断服务程序也是控制流,这样利于架构师统一利用不同控制流手段设计并行和并发。]

7.1 控制流组织

[内容:控制流有哪些,每条控制流各是何种形式(例如进程、线程、中断服务程序),哪些软件单元是控制流的起点,整条控制流中分别调用了哪些软件单元。]

[意义:这是对系统运行时结构的刻画,主要反映系统的动态结构。]

7.2 控制流的创建、销毁、通信

[内容:描述进程、线程和中断服务程序的创建和销毁,以及多条控制流之间的通信关系的定义。]

[意义:一旦引入了多条控制流,附加工作就产生了——此时控制流的创建和销毁、以及控制流之间的通信关系往往是必须考虑的。]

7.3 加锁设计

[内容:系统中有多条控制流在同时运行的情况下,一个经典问题是多于一条控制流可能会同时修改某些数据结构,而造成数据的不一致。为此,架构师需要关注加锁设计,合理引入临界区或同步机制。]

[意义:加锁设计事关系统的正确性。值得注意的是,忽略加锁设计造成的问题往往以“不易重现的Bug”的形式出现,困惑的程序员会对测试人员说,“你看你报的Bug在我机器上根本就不存在呀”。]

[参考:对通用组件、通用模块的设计而言,加锁设计应予以专门关注,思维要点是研究未来通用模块的各种可能使用场景。]

8. 物理架构视图

[关注点:此架构设计视图的关注点是物理节点(Node)分布,以及软件到硬件的具体映射关系。]

[注意:物理节点即可以是PC机或服务器,也可以是单片机、单板机或专用机,从而物理架构视图既适用于描述企业信息系统,也适合于描述嵌入式软件系统。]

8.1 物理拓扑

[内容:一为硬件选型,二为硬件之间的拓扑连接关系。]

[意义:对于分布式系统的设计,此节极为重要、而且是必须的。]

[参考:下图是某企业级系统的物理拓扑图。]

[参考:下图是某嵌入式系统的物理拓扑图。]

8.2 软件到硬件的映射

[内容:明确每个物理节点上有哪些(一到多个)软件的目标单元,并说明具体的“映射方

式”是安装、是部署、还是烧写、抑或是下载。]

[意义:如果把此节漏了,就无法表明本文档的主题——软件系统——和上述硬件、硬件拓扑

的关系。]

[参考:下图所示为设备调试系统中,软件到硬件的映射关系。]

8.3 优化部署

[内容:为达降低成本、提高性能和可靠性等等目标,应特别关注的部署考虑。]

[意义:物理架构设计的优劣,造成的成本差异和质量差异,可能是天壤之别。所以必须重

视。]

[参考:下图展示的,是ADMEMS方法重点推荐的“物理架构设计思维要点”,更多内容可参考《一线架构师实践指南》一书。]

9. 数据架构视图

[关注点:此架构设计视图的关注点是持久化。具体而言,场景化可以借助扁平文件、关系数据库、实时数据库、Flash等方式中的一种或多种完成。]

[注意:本视图单独归档时,请在此节注明其文档名称等信息。]

9.1 持久化机制的选择

[内容:如下持久化机制的一种或多种:扁平文件、关系数据库、实时数据库、Flash。]

[意义:不要假设在你的系统中,持久化只需一种机制;随着如今的系统变得越来越复杂,我们经常需要综合利用不同持久化机制。]

9.2 持久化存储方案

[内容:持久化数据的格式定义。]

[意义:统一定义表、文件格式、Flash数据结构等内容。]

9.3 数据同步与复制策略

[内容:由于数据分布所引起的,包含数据分布、同步、复制等内容的重要设计决策。]

[意义:在数据分布的情况下,此节为必须。]

[参考:在实际中,数据分布的策略绝大多数情况下不会超越下图所示的6种手段,更多内容可参考《一线架构师实践指南》一书。]

10. 关键质量属性的设计原理

[内容:因软件系统的不同,性能、安全性、可伸缩性、互操作性、可扩展性、可测试性、可重用性、可维护性等质量属性,都可以是本系统的关键质量属性。本文档的前面部分已经涉及了关键质量属性的设计决策,而本节更集中、更全面地描述这些架构设计决策,并且阐述“为什么”这么设计。]

[意义:只描述架构设计决策本身,不利于读者理解“为什么”这么设计。而且,描述设计原理有利于在整个软件企业层面促进团队的架构设计能力。]

[参考:关于描述“为什么”这么设计,目标-场景-决策表是此方面的卓越工具。下图为示例,更多内容可参考《一线架构师实践指南》一书。]

软件测试计划书模板

软件测试计划书

修订历史记录 (A-添加,M-修改,D-删除)

目录 1.简介 (4) 1.1目的 (4) 1.2背景 (4) 1.3范围 (4) 2.测试参考文档和测试提交文档 (5) 2.1测试参考文档 (5) 2.2测试提交文档 (6) 3.测试进度 (6) 4.测试资源 (7) 4.1人力资源 (7) 4.2测试环境 (7) 4.3测试工具 (7) 5.系统风险、优先级 (8) 6.测试策略 (8) 6.1数据和数据库完整性测试 (8) 6.2接口测试 (9) 6.3集成测试 (9) 6.4功能测试 (10) 6.5用户界面测试 (11) 6.6性能评测 (11)

6.7负载测试 (12) 6.8强度测试 (13) 6.9容量测试 (14) 6.10安全性和访问控制测试 (15) 6.11故障转移和恢复测试 (16) 6.12配置测试 (18) 6.13安装测试 (18) 7.问题严重度描述 (19) 8.附录:项目任务 (19) 1.简介 1. 1目的 <项目名称>的这一“测试计划”文档有助于实现以下目标: [确定现有项目的信息和应测试的软件构件。 列出推荐的测试需求(高级需求)。 推荐可采用的测试策略,并对这些策略加以说明。 确定所需的资源,并对测试的工作量进行估计。 列出测试项目的可交付元素] 1. 2背景 [对测试对象(构件、应用程序、系统等)及其目标进行简要说明。需要包括的信息有:主要的功能和性能、测试对象的构架以及项目的简史。] 1.3范围 [描述测试的各个阶段(例如,单元测试、集成测试或系统测试),并说明本计划所针

数学教学设计方案

数学教学设计方案 长武县洪家中心校许蕾 课题名称:圆的周长 科目: 数学 年级: 六年级 教学时间:40分钟 学习内容分析: 圆的周长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圆,掌握长(正)方形周长 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它又是学生初步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的开始,为以后学习圆柱、圆锥等知识打好基础。通过圆的周长的教学,使学生能够理解圆周率的含义,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掌握求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运用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同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团结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者分析:

通过五年级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具 有一定的分析和思维能力。经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圆的相关知识。他们易接受新知识,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认知活动中喜欢直观形象的操作有一定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愿意参与分组讨论学习。 任务分析: 让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想办法测量出圆的周长。 再接着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思考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从而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圆的周长,能用滚动、绕线等方法测量圆的周长; 2、探索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及

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测量计算,研究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从而得 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在研究过程中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启 蒙教育。 教学重点: 探索并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教学难点: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评分() 物理教师专业技能训练 ――教学设计 学院:物理与电子学院 年级:2012级 班级:物理学 组别:________ 姓名: _______

中学物理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内能 一、教学材料的分析 本课程选用的教材为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2013 年审定】。内能是其第十 三章第二节的内容,是在学习了分子热运动之后进行教学的,它是对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内能的重点研究。本节内容是在前面学习机械能概念及其转化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更为抽象的内能概念,认识内能的转化及其作用,这些内容是解释许多常见热现象的必备基础,也是学习本章后面热量、比热容、热机等内容必不可少的基础,因此本节课在全章有重要的基础性地位。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是本章的关键点,承上启下,为引出“能量守恒定律”做好了铺垫。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本课程的教学对象为初三年级学生。经过初二一年的学习他们对机械能能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理性思维能力与分析的素质,参与意识比较强,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已基本具备学习本课程必要的知识基础。在上一节课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对物体内部分子的运动有了初步的认识,这就为这节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通过本节的学习,意欲提高学生的学习物理的兴趣,找到探究物理规律的方法。并对本节课的前期知识结构有所了解。作为学习主体的九年级学生,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处于由感性向理性发展阶段,感性认识仍占主要地位,理性认识上还存在一定困难。为此,本课应注意适应学生好奇心,以感性认识为基础,再通过理性分析和判断,获取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利用比较法认知内能是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认知内能是物体本身具有的

课程整体教学设计模板

课程整体教学设计要求一、课程整体教学设计模板 《**》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一、管理信息 课程名称:批准人:课程代码:所属学院:制定人:制定时间: 二、基本信息 学分:课程类型:学时:先修课: 授课对象:后续课: 三、课程设计 1.课程目标设计 (1)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 (3)素质目标

5.第一节课设计梗概 四、考核方案设计 五、教材、资料 二、基本要求 1.教学设计必须认真研究学生的学习需求,要体现:工学结合、职业行动导向;突出能力目标;项目任务载体;能力实训;学生主体;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教学。 2.公共基础课要体现为专业培养目标服务,课程教学设计要有针对性,体现专业培养目标的特色。 3.对于学生素质培养,如自学能力、与人交流能力、与人合作能力等要渗透到所有的课程教学活动中。 4.课程的能力目标不是来自课本,而是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准。用具体、可检验的语言,准确描述课程的能力目标:“能用××做××”。 5.课程内容必须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课程的实例、实训和主要的课堂活动,都要紧紧围绕职业能力目标的实现,尽可能取材于职业岗位活动,以此改造课程的内容和顺序,从“以知识的逻辑线索为依据”转变成“以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为依据”。 6.以项目为课程能力训练载体。项目选择要综合考虑实用性、典型性、覆盖性、综合性、趣味性、挑战性、可行性。 7.知识、理论、能力训练和实践应当尽可能一体化进行:时间、地点、教师尽可能不是分离的。 8.课程考核设计要突出突出能力目标,考核要全面和综合评价,

要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

。考核项目涵盖学生能力、知识、态度。各考核项目分值合理,比例适当。在能力考核中体现单项能力与综合能力考核。知识考核以对知识运用的考核为主。 三、说明 1.批准人一般为教研室主任,制定人一般为课程负责人。 2.课程类型。表述为**专业的专业课(专业基础课)或公共课。 3.授课对象应表述为**专业*年级学生。公共课可表述某大类专业的*年级学生,也可为全院*年级学生。 注:此标准仅适用专业课,公共基础课供参考。

软件测试计划书模板

软件测试计划书 项目小组:B 项目成员: 项目组长:

目录 1.引言 (2) 1.1.目的 (2) 1.2.背景 (2) 1.3.范围 (2) 1.4.定义 (2) 1.5.参考资料 (2) 2.测试内容 (2) 3.测试规则 (3) 3.1.进入准则 (3) 3.2.暂停/退出准则 (3) 3.3.测试方法 (3) 3.4.测试手段 (3) 3.5.测试要点 (3) 3.6.测试工具 (3) 4.测试环境 (3) 4.1.硬件环境 (3) 4.2.软件环境 (4) 4.3.通信环境要求 (4) 4.4.安全性环境要求 (4) 4.5.特定测试环境要求 (4) 5.项目任务 (4) 5.1.测试规划 (4) 5.2.测试设计 (4) 5.3.测试执行准备 (4) 5.4.测试执行 (5) 5.5.测试总结 (5) 6.实施计划 (5) 6.1.工作量估计 (5) 6.2.人员需求及安排 (5) 6.3.进度安排 (5) 6.4.其他资源需求及安排 (6) 6.5.可交付工件 (6) 7.风险管理 (6)

1.引言 1.1.目的 本测试计划将要简要介绍并进一步说明交换机主要功能的测试项目策略和方法。交换机研发人员希望通过此测试计划了解交换机的主要功能 并指出预期的读者范围。 1.2.背景 说明: a.本项目测试的背景; b. 测试计划所从属的软件系统的名称; c.该开发项目的历史,列出用户和执行此项目测试的机构或人群。 1.3.范围 本测试计划文档详细描述了{项目名称}测试的基本内容、测试范围、测试方法、所需要的资源(软件资源、硬件资源、人力资源及其它)以及在测试过程中的风险控制、时间进度等。 1.4.定义 列出本文件中用到的专门术语的定义和外文首字母组词的原词组。 1.5.参考资料 列出编写本计划及测试整个过程中所要参考的文件、资料。 编号资料名称作者日期出版单位 1 2 列出编写本计划时需查阅的Intenet上杂志、专业著作、技术标准。 查阅内容网点地址简介 2.测试内容 下表列出了XXXX项目的测试需求,并对其进行了优先级定义: 子系统名称模块名称测试点优先级说明

课堂教学设计模板汇总

课堂教学设计模板 此模板适合当前班级集体授课形式。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不但要考虑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更要注重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体现,使他们能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挥积极性、主动性。 基于“教”的课堂教学设计表由4张基本表格组成(见5~8页,在填写时应注意以下 几点: 1.章节名称 按照教科书上的章、节(或课的顺序和名称填写。 在一般情况下,是以教科书上的一节(或一课为单位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如果教科书上的一节(或一课在实际教学时需要两堂以上的课(我们把它称为学时才能完成,那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既可以统一设计、分段教学;也可以按学时分别设计、各成体系。 如《初中化学》第二章第二节:原子,统一设计时章节名称可填写为:§2.2 原子;分别设计时则为:§2.2 原子(第一学时和§2.2 原子(第二学时两个设计表。 2.计划学时 按照设计的授课实际需要填写。如上述统一设计,需要两堂课来完成“原子”这一节的教学内容,因此在“计划学时”栏中应填写“2”;若按照第二种分学时的设计方案,则在对应的“计划学时”栏中填写“1”。 3.教学目标 应根据本课程的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要求,认真研究教学内容和分析教学对象的特点,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一般教学目标的编写包括了认知、动作技能和情感3方面的内容。尤其是情感目标, 应在深入研究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挖掘、提炼对学生思想、品德发展有积极意义的方面,因势利导、自然贴切。若本节课(尤其是理科的一些章节和思想、情感没有直接的、必然的联系,则不必挖空心思搞形式主义。 教学目标的叙述应简洁、准确、精炼,概括性强,包括对象、行为、条件和标准四个要素。它和表下方的各知识点学习目标有着直接的关系,但又不是所有学习目标的简单相加。 另外要注意的是,教学目标涉及的范围要和上面“章节名称”栏中所确定的范围相符合。如果 是一节(课的统一设计,教学目标也应是整节(课的;若是按学时分别设计的,则教学目标应是对应该学时教学内容的那一部分,而不是该节(课的全部。 4.学习目标描述 学习目标描述的内容分3个部分: (1知识点编号指该知识点的代号,它在本课程中具有惟一性。知识点编号由两部 分组成:前边为章、节(或课的代号,后边为该知识点在本节(课中的顺序号,中间用短横线相连。如: 2.6—1 代表第二章第六节的第一个知识点; 3.2—3 代表第三章第二节的第三个知识点; 2 8—4 代表第28课的第四个知识点; 1.3.4—2 代表第一编第三章第四节的第二个知识点。

软件测试计划文档

测试计划

目录 1.概述 (1) 1.1产品简介 (1) 1.2围 (1) 1.3限制条件 (1) 1.4参考文档 (1) 2.约定 (2) 2.1测试目标 (2) 2.2接收标准 (2) 2.3资源和工具 (2) 2.3.1资源 (2) 2.3.2工具 (2) 2.4送测要求 (2) 2.5编号规则 (2) 3.测试种类及测试标准 (3) 3.1测试种类 (3) 3.2测试方法及标准 (3) 3.2.1功能测试 (3) 3.2.2业务测试 (3) 3.2.3压力测试 (3) 3.2.4安装测试 (3) 3.2.5验收测试 (3) 4.测试重点及顺序 (4) 4.1预测风险 (4) 4.2测试重点 (4) 4.2.1功能测试 (4) 4.2.2业务测试 (4) 5.暂停标准和再启动要求 (5) 6.测试任务和进度 (6) 7.测试提交物 (7)

1.概述 1.1产品简介 本次开发是在销售助手一期的基础上进行的后续开发,包括新增客服功能模块、解决一期遗留的售前部分问题、完成必要的库房管理功能。二期结束后产品就成为一个比较完整的销售管理软件。 1.2围 本测试计划是针对<销售助手二期概要设计说明书>中规定容的测试计划,包括: ?改进后的报价书 ?改进后的客户关怀 ?销售机会中新增加的客户反馈 ?销售机会中新增加的客户组织分析 ?销售机会中改进的竞争管理(待定) ?销售机会中改进的联系人 ?改进后的产品和价格配制器 ?新增的销售知识库 ?新增的联系活动管理 ?新增的客户请求模块 ?新增的客服活动模块 ?新增的客服合同模块 ?新增的客服计划模块 ?新增的客服知识库模块 ?新增的完成关联任务模块 ?公共部分新加或改进的日历浏览数据 ?公共部分新加或改进的报表功能 ?公共部分新加或改进的个人事务中心 1.3限制条件 本测试计划受限于产品开发人员提交测试的容和时间的事实。根据开发人员提交模块的实际情况,本计划会做出相应修改。 1.4参考文档

软件测试计划模板参考文档

XXX项目 软件测试计划 编号: xxxx公司 20xx年xx月 目录

1文档说明 (2) 1.1文档信息 (2) 1.2文档控制 (2) 1.2.1变更记录 (2) 1.2.2审阅记录 (3) 2引言 (4) 2.1编写目的 (4) 2.2项目背景 (4) 2.3参考资料 (4) 2.4术语和缩略语 (5) 3测试策略 (5) 3.1整体策略 (5) 3.2测试范围 (7) 3.3测试交接标准 (8) 3.3.1单元测试交接标准 (8) 3.3.2集成测试交接标准 (8) 3.4测试通过标准 (8) 3.5测试类型 (8) 3.5.1功能测试 (8) 3.5.2性能测试 (9) 3.5.3容量测试 (9) 3.5.4安全测试 (9) 3.6风险分析 (9) 4测试方法 (10) 4.1里程碑技术 (10) 4.2测试用例设计 (10) 4.3测试实施过程 (11) 4.4测试方法综述 (11) 4.5测试团队结构 (11) 5资源需求 (12) 5.1培训需求 (12) 5.2运行环境 (12) 5.2.1软件运行环境 (12) 5.2.2硬件运行环境 (13) 6各阶段时间分配 (13) 7测试过程管理 (13) 7.1测试文档 (13) 7.1.1测试文档管理 (13) 7.2缺陷处理过程 (14) 7.3测试报告 (14)

1文档说明 1.1文档信息 文档基本信息参看表1-1文档信息表。 表1-1文档信息表 1.2文档控制 1.2.1变更记录 文档变更记录在表1-2中详细记录。

1.2.2审阅记录 表1-3中详细记录了审阅记录。

软件测试方案模板

XX项目 软件测试方案 编号:XX XX公司 2017年XX月

目录 1 文档说明 (1) 1.1 文档信息 (1) 1.2 文档控制 (1) 1.2.1 变更记录 (1) 1.2.2 审阅记录 (1) 2 引言 (2) 2.1 编写目的 (2) 2.2 读者对象 (2) 2.3 项目背景 (2) 2.4 测试目标 (2) 2.5 测试参考文档和测试提交文档 (2) 2.5.1 测试参考文档 (2) 2.5.2 测试提交文档 (3) 2.6 术语和缩略语 (3) 3 测试要求 (5) 3.1 测试配置要求 (5) 3.1.1 硬件环境 (5) 3.1.2 软件环境 (5) 3.2 测试手段 (6) 3.2.1 测试方法 (6) 3.3 测试数据 (6) 3.4 测试策略 (6) 3.4.1 单元测试 (6) 3.4.2 集成测试 (7) 3.4.3 系统测试 (7) 3.4.4 验收测试 (11) 3.5 测试资源 (11) 3.6 测试阶段及范围 (11) 3.7 通过测试的标准 (11) 4 软件结构介绍 (12) 4.1 概述 (12) 5 用例表格 (14) 6 关注点 (14) 6.1 文本输入框 (14) 6.2 下拉列表 (15) 6.3 增加数据 (15) 6.4 修改数据 (15) 6.5 删除数据 (15) 6.6 查询数据 (16) 6.7 数据导入导出 (16) 6.8 数据接入与处理 (16)

6.9 其他 (16) 7 附录 (16) 7.1 附录1审批记录表 (16)

1文档说明 1.1文档信息 文档基本信息参看表1-1文档信息表。 1.2文档控制 1.2.1变更记录 文档变更记录在表1-2文档变更记录表中详细记录。 1.2.2审阅记录 表1-3审阅记录表中详细记录了审阅记录。

数学 教学设计方案

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

1. 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 大胆置疑。 2. 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 创设学生熟悉生打、学1 1、(一)完成情境图 的生活情境,激发开课本,认真阅呈现情境图—学生的学习热情,读情境图,发现。10 米蜗牛 3 小时爬行并培养学生提问题信息。 的从图中你得到什 2、

么信息,又想知道什么?呢 说举手2、板书问题:平均每分出自己获取的信息。并提出问题钟爬多少米? )估算(1 根据图中信息你能估 计一下平均每分钟爬多少估算养学生的(培米?二些估并介绍一习惯让学生估一估并说意识。。)算的方法 出理由。提说出自己的估(对学生的发言及时出算方算结果和估问法。评价)题 并 解)笔算2(决 ①列出解决问题的算 式 学生算式:前面我们刚学完小数 3÷10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这是一道整数除以整数的除法算式,这其中有什么不②学生尝同呢?试用竖式计算 出示竖式计算用PPT 过程。 出用利PPT学板书算法示计算过程,能帮生观看。助前面学的不扎实的同学继续学习的机会。 3. 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 (二)完成试一试6÷11= 计算 58 . ①学生估算。 ②用竖式计 PPT 出示竖式计③用算 算过程。在引导学生发学生观看。现的基础上,进行通过④教学循环小数。归纳,之后再出示了刚才的计算,你发现养此,以来培PPT什么?学生的归纳能力。 出示并讲授: PPT在计算除法 有余数,时,一直的小一个小数数部分, 除不完。字或一位起,一个数从某 不次断重复个者几数字依循环小,这样的数叫出现自己读一读,。小数并理解。 4. 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

5. 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

软件测试计划书模板

软件测试计划书模板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软件测试计划书 封面 修订历史记录 (A-添加,M-修改,D-删除) 目录

1.简介 1. 1目的 <项目名称>的这一“测试计划”文档有助于实现以下目标: [确定现有项目的信息和应测试的软件构件。 列出推荐的测试需求(高级需求)。 推荐可采用的测试策略,并对这些策略加以说明。

确定所需的资源,并对测试的工作量进行估计。 列出测试项目的可交付元素] 1. 2背景 [对测试对象(构件、应用程序、系统等)及其目标进行简要说明。需要包括的信息有:主要的功能和性能、测试对象的构架以及项目的简史。] 范围 [描述测试的各个阶段(例如,单元测试、集成测试或系统测试),并说明本计划所针对的测试类型(如功能测试或性能测试)。 简要地列出测试对象中将接受测试或将不接受测试的那些性能和功能。 如果在编写此文档的过程中做出的某些假设可能会影响测试设计、开发或实施,则列出所有这些假设。 列出可能会影响测试设计、开发或实施的所有风险或意外事件。 列出可能会影响测试设计、开发或实施的所有约束。] 2.测试参考文档和测试提交文档 测试参考文档 下表列出了制定测试计划时所使用的文档,并标明了各文档的可用性: [注:可适当地删除或添加文档项。]

测试提交文档 [下面应当列出在测试阶段结束后,所有可提交的文档] 3.测试进度

4.测试资源 人力资源 下表列出了在此项目的人员配备方面所作的各种假定。 [注:可适当地删除或添加角色项。] 测试环境 下表列出了测试的系统环境 测试工具 此项目将列出测试使用的工具:

软件测试实施计划书模板(通用版)

软件测试计划

书 目录 1.订票系统简介 (4)

1. 1测试容 (4) 1. 2测试目标 (4) 2. 测试需求分析与计划 (5) 2.1需求分析 (5) 2.2测试计划 (5) 3.测试用例及执行 (6) 3.1测试用例 (6) 3.2录制脚本过程 (7) 3.3测试脚本 (7) 4修改功能测试 (8) 5删除订票测试 (11) 6飞机订票系统测试小结 (13)

1.订票系统简介 1.1测试容 对于飞机订票系统的自动化测试,首先要熟悉了解一下这个飞机订票系统的基本运行流程,从登录到订票到查询、删除等一系列基本功能的操作,在对系统流程了解后,在开始对其中的一些功能进行测试工作。在对这个飞机订票系统,此次测试容有登录功能,其中登录功能测试功能包含一个用户正确登录正确登录,设置参数可以进行多个用户的登陆以及手工登录的方法进行测试,在订票功能中,有对订票是否成功的测试,设置检查点以及循环所有航班的测试,其中有录制签名和录制模式。 1.2测试目标 1 测试登录功能 第一步:用户Mercury登录到飞机订票系统。 第二步:用户可以在相应的栏目里输入日期、出发地、目的地、飞机班次、顾客的姓名、飞机票数、类型等后,点击“insert”按钮成功订票 2 修改订票功能 第一步:用户Mercury登录到飞机订票系统。 第二步:用户根据原来订票的信息,打开原来自己订票的信息。 第三步:用户修改原有的订票订票信息 3删除订票功能 第一步:用户Mercury登录到飞机订票系统。 第二步:用户根据原来订票的信息,打开原来自己订票的信息。

第三步:用户删除原有的订票订票信息,取消该次的订票 2.测试需求分析与计划 2.1需求分析 本测试仅仅从飞机订票系统的一部分功能(订票、修改、删除三个功能)进行测试,从而达到理解测试的全过程的目的。所用工具qtp自动化测试软件,环境在教607机房。准备用时15天,每4天完成一个相关功能的测试以及测试文档的书写,最后一天写测试总结并且整合修改完善飞机订票系统的文档。 功能点1 飞机订票系统的订票功能用户输入要订票的日期、出发地、目的地、航班、票数、类型等信息,系统即可根据用户输入的信息给用户订票,功能点2 飞机订票系统的修改订票的功能用户可以根据一些信息查看原有的订票信息,并能够修改原有的订票的信息。功能点3 飞机订票系统的删除订票的功能用户可以根据一些信息查看原有的订票信息,并能够删除原有的订票的信息。 2.2测试计划 1 编写测试用例表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板

备课 备课总的要求是课前有思考、有思路,能说课。对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如新任教师、成熟教师、优秀教师)可以有不同的备课要求,教案要因人而异;教案要留有发展的空间,注重实效。新课程下的教学常规应加大对备课组活动的管理,形成个人研究与集体研究相结合的备课制度。备课应该牢牢把握“个人领悟、集体研究、把握课标、重组资源”的原则,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最终能够形成具有教师个人风格的教案。譬如,在实践中,有人提出“备课”要做到“五有”、“五备”:即脑中有“纲”(课程标准),胸中有“本”(教材),目中有“人”(学生),心中有“数”(差异),手中有“法”(方法)。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其基本要求是: 1、学习课程标准(或大纲) 《课程标准》(或《大纲》)是教学的基本依据,教师应首先认真学习领会《课程标准》(或《大纲》),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原则以及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学要求和任务,整体把握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和衔接。 2、钻研教材(或材料) 深入钻研教材,通过感知教材——理解教材—掌握教材的过程,着重把握施教年级的教学内容在整体安排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和突出重点,适当分散难点,做到内容、目标心中有数,合理安排。 3、了解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

备课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力求全面了解每个学生思想状况和兴趣态度,了解每个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水平,了解每个学生学习方法和习惯,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以利于因材施教,提高教学实效性。 4、设计课堂整体思路 在编写教案前对整堂课的教学应有总体的设计,这是个头脑预演过程,是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的前奏,很有实际意义。总体思路应考虑目标、内容、条件等各因素彼此协调平衡,要考虑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认知结构的合理组合,要有弹性,便于整体把握,优选教学手段和教学法。 5、编写教案 教案是教师统筹规划教学活动的设计方案,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其内容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及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后记等。

(完整word版)软件测试报告模板

XXXX软件项目系统测试报告

1.引言部分 1.1项目背景 本测试报告的具体编写目的,指出预期的读者范围。 本测试报告为(系统名称)系统测试报告;本报告目的在于总结测试阶段的测试及测试结果分析,描述系统是否达到需求的目的。 本报告预期参考人员包括测试人员、测试部门经理、项目管理人员、SQA人员和其他质量控制人员。 1.2参考资料 XXXX需求说明书 2.测试基本信息 2.1测试范围 2.2测试案例设计思路 根据上述测试范围测试点进行测试用例的设计。

3.测试结果及缺陷分析 3.1测试执行情况与记录 3.1.1测试组织 3.1.2测试时间 3.1.3冒烟情况 3.1.4测试用例统计 3.2缺陷的统计与分析 缺陷汇总: 列出本次实际发现缺陷数、解决的缺陷数、残留的缺陷数、未解决的缺陷数。 缺陷分析: 对测试中发现的缺陷按缺陷类型、严重程度进行分类统计: 对测试中发现的缺陷就其功能分布、测试阶段进行统计,分析软件缺陷倾向及其主要原因: 残留缺陷与未解决问题 对残留缺陷对系统功能的影响情况进行分析:对未解决问题对项目的影响(如有,列表说明)

4.测试结论与建议 4.1风险分析及建议 有/无按实际写 4.2测试结论 本项目根据业务需求及开发人员的反馈意见,覆盖了所有的测试需求及案例,均已在ST环境测试完成,有效案例一共xx个,执行率xx%,,成功率xx%,缺陷关闭率为xx%,目前缺陷均已修复并回归关闭; 综上所述,xx需求达到ST项目测试出口标准,本项目ST测试(通过/不通过),可以进行验收测试 5.交付文档 《xxx需求_系统测试计划》 《xx需求_测试案例》 《xx需求_ST测试报告》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认识钟表》 移秀兰 溱潼中心小学 一、概述 ·小学数学一年级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84、85页一课时 ·认识时针、分针、整时、大约几时 ·认识钟表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 2、过程与方法: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概括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按时作息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单元在学生掌握20以内数的基础上,联系日常生活的需要认识钟表面上的整时和接近整时。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既熟悉又陌生。有些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认识钟表的经验,但他们认时间、看钟表的方法是零碎的、不具体的;也有些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时间观念差,对钟表的知识感到陌生。这就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提升、概括科学地认识钟表的方法,同时,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设计理念:设计本课时力求把新的教学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整堂课都以学生自主探究和活动为主,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亲自体验,认识钟表。拟在本课教学中体现以下几点:(一)知识呈现生活化:“数学的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新课程理念之一。新知从生活中自然导出,使学生初步感知“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使数学课堂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 (二)学生学习自主化: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认识钟表面、认识整时刻、判断大约几时等,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在充分的动口、动手、动脑的探索过程中自主获得。 (三)学习过程活动化:新课程以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方式,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激起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与欲望,使学生总能处于一种新奇、兴奋、快乐的活动氛围中,亲自实践,大胆探索。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学准备:课件,钟面模型等。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滴嗒滴嗒,滴嗒滴嗒……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模板1简易版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七、教学评价设计 评价方法 评价工具 评价方式 注:媒体资源或工具的教学作用和使用方式一般有: 教学流程图中统一使用下列图形符号:(又参见教材333-334页) 教学评价包括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根据对象又分为自评、互评和师评;根据方式,又可分为口头评价、动作评价、书面评价;信息化学习评价工具有电子档案袋、量规、概念图、学习契约、范例展示等。这些评价工具的综合应用,能够实现师评、互评、自评的结合,有利于在真实的作业情境中对学习者的高级思维能力、反思能力、合作能力、信息搜集能力、处理能力和创造能力等进行评价。在教学中,还经常运用作业与测验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电子档案袋评价法,用调查问卷、档案袋、观察记录表等评价工具实施教学评价。学习者的能力是多方面的,每个学习者都有各自优势,因此对学生学习评价应该是多方面的。多元评价理论体现了主体多元化,内容多维化,方法多样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同时也要对自己的教学方案设计也要适当评价反思,看是否科学合理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教学前的评价——安置性评价。在进行教学前,教师首先需要回答两个问题:(1)对开展新的教学所必需的技能和能力,学生掌握到了何种程度?(2)对计划进行的教学的预期学习结果,学生已经具备到何种程度?通常通过实施准备状态前测(readiness pretest)来获得有关上述第一个问题的信息,这种测验一般在一门课程或一个单元的教学开始前进行,用来检验学生是否具备了学好新课程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例如,在学习高中学科知识的某一选修模块之前,可以先要求学生做一个关于必修模块。如果学生在测验中表现出缺乏学习该选修模块必备的知识技能,教师就应有针对性地进行补救,或者根据学生现有的水平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难度。 2.教学过程中的评价——形成性和诊断性评价。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评价的主要关注点是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为此,需要回答下述问题:(1)在哪些学习任务上,学生进展顺利?在哪些学习任务上,学生仍需帮助?(2)哪些学生存在严重的学习困难并需要进行额外的辅导或补助?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的用于监控学生的学习进展的评价称为形成性评价(FormativeAssessment)。形成性评价一般被用于检查学生对某一特定部分(如某个单元或某一章节)的教学内容掌握程度如何。它与传统教学中教师使用的小测验和单元测验十分相似,但更侧重于(1)测查本单元教学的所有学习结果;(2)利用评价的结果促进学生的学习,而不是利用分数进行排名。这种测验旨在考察学生学习的得与失,以便师生调整教和学。 利用表现性任务进行的形成性评价可以是对一个产品(例如,文档、图表、程序等作品),也可以是对一个过程(例如,开展研究性学习、讨论、展示等)的阶段性评价,主要向学生提供有关其进步和不足的反馈,目的在于监控学生的学习进展、为改进学习提供矫正性的诊断。如果一个学生一直存在学习问题,以至于形成性评价提供的矫正性诊断无法解决的话,就需要采用诊断性评价(Diagnostic Assessment)来鉴别学生的学习困难。诊断性评价的目标是分析学生学习表现的普遍原因,指出学生学习困难的症结所在并进行补救。 3.教学后的评价——总结性评价。在一门课程或一个单元的教学结束的时候,我们关注的主要是学生通过教学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教学目标。此时,需要回答下列问题:(1)哪些学生已经掌握了学习任务,可以继续下一步的教学?(2)每个学生的掌握程度如何?在一门课程或教学活动结束后进行的成就评价叫总结性评价(SummativeAssessment),总结性评价主要用于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确定学生的最终学习成绩。这种评价覆盖面很广,既有测验也有表现性评价。尽管总结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用于确定学习结果,也应注意给学生提供关于其学习过程的必要反馈,并注意将评价的结果用于评定教学的有效性。 4.利用评价促进学习的其他方式。如前所述,评价能够帮助教师做出可直接影响影响学生学习的各种教学决策。除此以外,评价还从其他方面促进了学生的学习。 (1)激励学生学习动机。(2)促进学习的保持和迁移。 (3)促进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4)利用评价反思和改进教学效果。

软件测试计划与测试分析报告(模板)+软件工程大作业实验总结报告

河北北方学院软件件工程大作业软件测试计划与测试分析报告 [系统名称+版本]

版本变更记录

目录 第1章引言 (3) 1.1 编写目的 (3) 1.2 项目背景 (3) 1.3 参考资料 (3) 1.4 术语和缩略语 (3) 第2章测试概要 (5) 2.1 各阶段测试内容 (5) 2.2测试用例设计 (6) 2.3测试环境与配置 (6) 2.3.1功能测试 (6) 2.3.2性能测试 (7) 2.4测试方法和工具 (7) 2.5 需求的可追溯性 (8) 第3章测试内容和执行情况 (8) 3.1 项目测试概况表 (8) 3.2 功能 (8) 3.2.1 总体KPI (8) 3.2.2 模块二 (9) 3.2.3 模块三 (9) 3.3 性能(效率) (10) 3.3.1 测试用例 (10) 3.3.2 参数设置 (10) 3.3.3 通信效率 (10) 3.3.4 设备效率 (11) 3.3.5 执行效率 (11) 3.4 可靠性 (11) 3.5 安全性 (12) 3.6 易用性 (12) 3.7 兼容性 (12) 3.8 安装和手册 (13) 第4章覆盖分析 (13) 第5章缺陷的统计与分析 (14) 5.1 缺陷汇总 (14) 5.2 缺陷分析 (14) 5.3 残留缺陷与未解决问题 (14) 第6章测试结论与建议 (15) 6.1 测试结论 (15) 6.2 建议 (15)

项目基本信息

第1章引言 1.1 编写目的 [以下作为参考] 本测试报告为XXX项目的测试报告,目的在于总结测试阶段的测试以及分析测试结果,描述系统是否符合需求(或达到XXX功能目标)。预期参考人员包括用户、测试人员、开发人员、项目管理者、其他质量管理人员和需要阅读本报告的高层经理。 …… [可以针对不同的人员进行阅读范围的描述。什么类型的人可以参见报告XXX页XXX章节等。] 1.2 项目背景 本报告主要内容包括: [对项目目标和目的进行简要说明。必要时包括简史,这部分不需要脑力劳动,直接从需求或者招标文件中拷贝即可。] 1.3 参考资料 [需求、设计、测试用例、手册以及其他项目文档都是范围内可参考。 测试使用的国家标准、行业指标、公司规范和质量手册等等。] 1.4 术语和缩略语 [列出设计本系统/项目的专用术语和缩写语约定。对于技术相关的名词和与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

小学数学教案通用模板 教学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实例容确定 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操作,培养学生观察、判定、合作、探究等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根据教学目标相关容确定) 教学难点:(根据教学目标相关容确定) 教具、学具准备:(根据教学容准备相应的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如: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复习旧知,导入新课;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二、探究(或教授)新知:(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出示问题: 2、合作探究: 3、精要点拨: 三、巩固应用:(课堂练习) 一星级题目和二星级题目:(课本) 设计意图:以基础为主,主要激发中下层生的学习兴趣。 三星级题目:(课本)设计意图:以生活中的实例为主,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星级题目和五星级题目:(课外,) 设计意图:此题是给中上层的学生做的,从而达到培优的效果;在培优方面,我鼓励他们多提问题,培养他们成为“问题”少年。 四、拓展延伸: 五、作业布置: 六、课堂总结: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学校:___________ :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 一、学习者分析(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该批学生的学习特点,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前的知识储备和知识关联。 二、教学容(教材)分析 本单元或本课时是_____________教材___________章(模块)的第_______节,是关于_____________的容,在整册教材中的作用,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学生在学习中需要掌握什么?教师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学会什么? 多少课时完成? 三、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要了解或知道的概念、名称,理解什么原理、学会什么操作、掌握什么技能?) (1) (2) (3) …… 2、过程与方法(是指学生要掌握的什么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如操作的步骤、操作的原理和方法等,通常教师都容易误描述成教师通过什么过程和什么方法,使学生做了什么) (1) (2) (3) ……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在学习该课时在知识上获取的意义教育,师生、生生的学习交往中的情感体验、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等,学生的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等方面) (1) (2) (3) ……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设计课题实用模板及案例

教学设计模板 课题 设计者单位姓名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教学主要内容 2.教材编写特点 本节课内容在单元中的地位,本节课教材编写的意图及特点等。 3.教材内容的核心教学思想 4.我的思考 下面的学习目标、活动设计、组织与实施是如何落实对教学内容分析的理解,特别是核心数学思想的落实。 说明:教学内容分析应该建立在教师良好的数学素养之上。可以在教学组内或学区中心集体研讨,或专家的指导下完成。需要注意的是,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应体现在学习目标和教学过程的设计上。 二、学生分析 1.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包括知识技能,也包括方法) 2.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学习该内容的经验 3.学生学习该内容可能的困难 4.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方式和学法分析 5.我的思考: 下面的学习目标、活动设计、组织与实施是如何落实对学生分析的理解。 说明:学生分析应该通过学生调研,以作为科学依据,不能仅凭经验判断。学生分析是个性化的工作,不能由他人的结果简单代替自己的学生分析。 已有知识基础的调研可以通过设计几个指向明确的小问题实现,对这方面的数据统计及分析是更为重要的,这种分析是教师设计和修正“学习目标”的重要依据。 学生经验、学生学习困难、学生学习兴趣等的调研可以通过访谈实现,可以是抽样,也可以是有针对性的,如对于学困生做特别的访谈,可能会发现他们身上所具有的学习要素。 调研中可以将学生测验、访谈、小组观察等结合起来。 三、学习目标(以学生为主语)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数学思考、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说明: 1.教学内容分析和学生分析是学习目标制定的依据和前提。因此,如果对教学内容分析的要求越透彻,对学生分析的要求越科学和规范,学习目标的设计就越不是一件简单而迅速的工作。 2.学习目标是为学生的“学”所设计,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习目标的达成服务的。学习目标是个性化的,又是尊重数学学科发展需要和学生未来学习需要的。 3.学习目标的制定应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思考,但具体形式不一定逐条对应。 4.学习目标应该在下面的教学活动中得到实在的落实。特别是教学活动中设计意图应该阐释,活动及其组织与实施是如何为达成目标服务的。

软件测试计划书样本

实用测试计划书(样本)公司标识(Logo) 软件名称 测试计划书名称 第X.X版 X年X月X日 作者 公司文件,谨供内部使用 目录 1.测试计划文件名及存放处………………………………………………………………………... 2.测试计划书简介…………………………………………………………………………………. .. 2.1 测试计划书目的阐述………………………………………………………………………... 2.2 测试背景简介………………………………………………………………………………... 2.3 测试范围……………………………………………………………………………………... 2.4 参考文

…... 3.测试项目…………………………………………………………………………………………... 4.主要测试部分……………………………………………………………………………………... 5.不测试部分………………………………………………………………………………………... 6.测试内容…………………………………………………………………………………………... 6.1 测试操作平台一览表………………………………………………………………………... 6.2 回归测试……………………………………………………………………………………... 6.3 软件新增部分测试…………………………………………………………………………... 6.4 性能测

…... 6.5 强度测试……………………………………………………………………………………... 6.6 文件审查……………………………………………………………………………………... 6.7 自动测试……………………………………………………………………………………... 7.测试通过与否的界定准则………………………………………………………………………... 8.测试中止及恢复测试的准则……………………………………………………………………... 9.测试资料…………………………………………………………………………………………... 9.1 测试计划书…………………………………………………………………………………. .. 9.2 测试实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