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治疗猪疝气
- 格式:pdf
- 大小:395.19 KB
- 文档页数:2
手术治疗仔猪阴囊疝笔者在兽医临床实践中手术治疗仔猪阴囊疝156例,治愈154例,治愈率达98.7%。
现介绍如下:一、症状及诊断仔猪阴囊疝绝大多数为一侧可复性阴囊疝,患侧阴囊增大下垂,触诊柔软带有音响,有时可摸到含有少量气体的肠管或看到下垂于阴囊底的肠管蠕动;听诊阴囊部有肠蠕动音。
倒提患猪后肢,脱出的肠管则自行还纳于腹腔。
局部无热无痛,也无全身反应。
二、治疗方法1.保定最佳的保定姿势为头低尾高的保定姿势。
小龄猪,保定人员可将猪倒提起来,使头朝下,腹部向着术者;较大仔猪可用倒吊保定法将猪倒吊保定。
2.切口位置腹股沟管外环相应的部位。
3.消毒局部剃毛,用5%的碘酊涂擦术部。
4.麻醉用3%的普鲁卡因10~15毫升局部浸润麻醉。
5.手术操作用食指探索其腹股沟外环,并在该处作一个与腹中线平行的切口,长5~10厘米。
为安全起见,可将该处皮肤提起,行皱襞切开。
中、小仔猪,只需切透皮肤、皮下组织及浅层肌肉,然后用消毒的手指或止血钳尖或刀柄向上方钝性剥离出包有精索和睾丸的总鞘膜,一定要保持总鞘膜的完整,再向下剥离至深处,可见椭圆形的腹股沟环,当猪叫唤时腹压加大,腹股沟管(或鞘膜管)内肠管(或网膜)突出于切口处,清晰可见。
叫唤停止时,肠管(或网膜)可自行还纳于腹腔。
还纳肠管时,术者要趁猪不叫唤时,将腹股沟管内的总鞘膜管连同管内精索和睾丸逐步拉出切口,术者可用右手捏住总鞘膜及睾丸,不断捻转,左手沿总鞘膜顺精索向腹腔内撸挤肠管,以确实还纳肠管(或网膜)于腹腔,然后用带线的缝针穿过总鞘膜和精索,进行总鞘膜和精索的结扎。
剪断缝线的游离端,留下带针端缝线,以便用此缝线继续缝合腹股沟管疝环。
在结外侧1厘米处剪断总鞘膜及鞘膜内的精索,摘除睾丸。
将此精索断端堵塞于腹股沟管内环处。
用结扎总鞘膜和精索的缝线对腹股沟管内环缝合数针,将总鞘膜及精索断端固定于此。
然后清理创部撒青霉素粉,对皮肤切口作结节缝合,在最低处留下一针不缝,作为排液孔。
仔猪疝气(漏肠)治疗操作流程参考目的:修复大天龄疝气,避免漏肠。
操作:(1)发现疝气及时挑,固定在支架上。
(2)将腹腔有上从下划开,划破内膜,找到漏肠。
(3)把漏出肠道拉出,理顺,然后推回腹腔。
(4)找到漏肠口,将漏肠口缝合,避免再次漏出。
(5)灌入消炎药,将切口缝合。
(6)手术后,用碘酒消毒伤口,摸上鱼石脂(或碘酒消毒)。
第一步:将猪只绑定好。
第二步:用刀片由上往下从腹腔
出划开小口。
第三步:将腹腔膜划破,找到漏
肠。
第四步: 理顺漏出肠道,推回腹
腔。
第五步: 缝合漏肠口。
第六步:灌入消炎药。
第七步:缝合伤口。
术后伤口用碘酒消毒摸上鱼石脂。
第八步:阴囊处开口,平衡腹
压。
切口选择有误,严重流血。
(错
误做法)
×
×。
猪疝气病的临床症状综合疗法和预防措施猪疝气病是由于猪腹腔内的脏器下垂或穿孔而导致腹腔内压力增大,进而引起腹腔内脏器向前移位穿过腹壁形成的病理现象。
该病发病率较高,病程长而复杂,治疗和预防也有一定的难度。
本文将介绍猪疝气病的临床症状、综合疗法和预防措施。
一、临床症状1、倒地猪疝气病猪常常会因为疼痛和腹中器官下垂而倒地,缺乏力量站立。
2、呼吸急促当腹腔内脏向前移位时,会对膈肌造成挤压,导致猪呼吸急促、困难。
3、精神萎靡疝气病会导致猪精神萎靡不振,食欲不振,甚至拒绝饮食。
4、肿块或隆起猪疝气病通常在猪腹部肿块或隆起处出现。
二、综合疗法1、手术治疗对于疝气病严重的病例,手术治疗是必要的。
手术可采用常规疝修复手术或腹腔镜手术。
2、药物治疗对于疝气病早期病例或手术后的病例,可采用药物进行治疗。
如可使用抗炎药、止痛药、抗生素等。
3、支持治疗疝气病患猪通常会出现食欲不振、精神衰竭等症状,需要提供充足的营养和支持治疗。
三、预防措施1、加强饲养管理合理饲养管理可减少猪接触外界物体造成伤害和疾病的发生。
2、隔离病患发现疝气病病例后,应立即将其隔离,并及时采取治疗措施,以防止病情传播。
3、优化饲料配方饲料的合理配方可以增强猪的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4、定期体检定期对猪进行体检,及时发现疾病的发生并进行防治。
总之,疝气病是一种常见、多发的疾病,需要加强预防和治疗。
通过加强饲养管理、隔离病患、优化饲料配方和定期体检等措施,可有效预防和控制该病的发生。
在治疗方面,应选择合适的综合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和支持治疗等。
伴随我国经济发展的进步,部分生猪养殖企业的规模正在不断的壮大。
然而,伴随猪种类与数量的增多,发病率也会不断的提升。
其中疝气就是众多猪病之一,这种病情若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则会导致生猪出现大规模死亡的现象。
因此,相关养殖企业应该重视这种病情的危害,并分析这种病情发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避免影响养殖企业的经济效益。
基于此,本文分析了猪疝气的临床症状,笔者根据自身经验提出相应的治疗对策。
1、猪疝气病病因分析猪疝气病发生与猪腹内压力过高以及腹壁强度减弱有一定的关系。
而且这种病症会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如咳嗽、腹水、排尿困难等相关症状都能够导致猪腹压升高,进而产生猪疝气病。
其中腹壁强度减弱主要分为两种表现形式,即先天性与后天行之分,先天性主要表现为脐环闭所不全以及腹壁白线缺损等相关现象。
而后天性主要表现与手术或外伤感染等相关炎症而导致的疝气病。
2、生猪的疝气类型及临床症状(1)脐疝脐疝主要发生于幼龄的生猪身上,原因是脐带轮并没有闭锁或闭锁不全面的现象,进而导致腹部位腔内压逐渐升高,促使生猪腹腔脏器转移到囊内。
例如生猪先天脐带轮发育不够全面,导致生猪极其怕凉,而且容易出现便秘的现象。
与此同时,由于幼龄猪较为贪食,从而出现腹胀的情况,猪腹腔内压异常提升,而产生脐疝的症状。
脐疝病症主要分为两种类型。
其中嵌闭性脐疝的病猪主要出现焦躁不安以及呕吐等现象,能够明显看出腹部肿胀的现象,同时猪的体内温度不断的升高而可复性脐疝主要表现为脐部有鹅蛋大小的肿胀现象,同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对脐部位进行按压的时,鹅蛋大小的肿胀会消失,但是能够触摸到类似大小的脐轮,过一段时间肿胀会复原。
这种症状并没有热痛甘,利用听诊器能够听到蠕动的声音,但是对生猪的食欲与体温并不会产生影响。
(2)睾丸疝睾丸疝这种症状主要发生在幼龄猪身上,与脐疝相同。
这种病症是先天性疾病,主要是由于生猪腹部出现异常现象而导致,促使生猪腹压升高,进而产生睾丸疝病。
中国动物保健2023.07摘要:养殖过程中猪疝气是一种常见疾病,该病主要出现在腹腔中脏器部位,是由于脏器或者腹膜壁掉落至下皮等部位中而导致的一种疾病,猪疝气类型较多,其中最为常见的为脐疝和腹壁疝两种,导致猪疝气的原因较多,一部分是先天性的遗传因素导致,而另一部分则是外界伤害导致。
基于此,本文将对猪脐疝以及腹腔疝两种疝气病的病因以及临床表现展开分析,并结合经验对治疗方式进行探究,希望能够为广大从业人员带来些许建议。
关键词:猪疝气;脐疝;腹壁疝;手术治疗收稿日期:2022-11-28一例猪疝气的治疗体会陈新湖(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金桥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湖南衡阳421600)在生猪养殖过程中猪疝气病属于动物外科疾病,除了猪以外牛、马等动物也会罹患疝气。
疝气并不会传染,但是会影响到病猪正常生长,同时疝气多采用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当猪出现异常时兽医人员首先应当依据临床表现确定病因,而后展开针对性的手术治疗。
1猪疝气病因分析通常情况下猪疝气的原因只有先天性和机械损伤两种,先天性疝气多出现在幼龄猪当中,机械损伤因素多出现在成年猪当中,当猪受到外力损伤时体内腹压上升,最终导致疝气,通常可以通过触摸病猪异常部位、观察病猪临床表现的方式确定病因病情,并通过手术方式展开治疗。
猪疝气要提早治疗,若耽误最佳治疗时间则会引发一系列不良反应。
首先,无论先天性还是后期性因素都会导致脐疝,脐疝的典型表现为脐孔无法闭合,并产生一系列的腹腔孔洞等等。
脐疝型疝气多出现在仔猪当中,染病猪的肠管掉落数量增加,且肠管中还会带有排泄物等,这将会对染病猪的腹压造成影响,并使得病猪的腹部下垂,后天性因素引发的脐疝多与仔猪断脐有关,如断脐端太短等。
其次,腹壁疝主要是由外界压力引起,尤其是钝器所引起的腹壁肌肉破裂,腹壁疝多出现在母猪当中,在母猪阉割阶段对腹膜组织的缝合不当,并出现了大量包囊突出物。
2手术前的准备工作首先,兽医人员在术前需要确定手术时间,这是由于各类型疝气病在染病初期的症状都不会太明显,无论是过早或者过晚手术都不利于效果,偏早手术时容易对手术部位造成误判,但是手术时间太晚又容易使得疝孔上升,增加内容物,同时手术过晚时病猪的病情恶化,伤口处非常容易出现粘连或者细菌感染等现象,因此精确确定手术时间就成为确保手术效果的关键。
手术治疗猪疝气的实践探索发布时间:2022-10-27T06:23:37.896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2年12期6月作者:宋正勋[导读] 猪疝气的种类较为多样,宋正勋阆中市思依镇畜牧兽医站四川阆中 637435摘要:猪疝气的种类较为多样,其中多见脐疝、腹壁疝和腹股沟阴囊疝三种,若病状较轻,则猪的生长发育会受到影响,若重则可能引发猪死亡问题的出现。
基于此,在生猪养殖过程中,养殖者需要加强对猪疝气的诊断和治疗。
本文主要分析手术治疗猪疝气的实践情况。
关键词:手术治疗;猪疝气;实践前言:现阶段,我国经济水平快速增长背景下,消费者对于猪肉的需求量较高。
生猪养殖规模扩大的背景下,猪疝气是较为常见的养殖疾病。
由于发病部位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猪的生长状态会受到影响。
根据临床研究发现,传统的药物治疗无法有效改善猪疝气的问题,因此在中兽医治疗背景下,手术治疗的方式应用的较为广泛。
一、猪疝气的分类与症状分析(一)脐疝脐疝多发于2至3月龄仔猪,可能是先天遗传导致也可能是外部环境作用导致,患有脐疝的自主脐孔闭合不完全,在腹膜部位出现孔洞,肠管从其中脱落。
肠管的脱离对仔猪腹壁产生的影响是重要的。
脐疝病状较为严重的仔猪可在脐部发现病变,病情发展的初期阶段,脐部肿胀并不明显,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肿胀逐渐扩大。
结合整体实际进行分析,患有脐疝的仔猪脐部呈突起状,用手触碰手感较为柔软,观察仔猪脐部可发现圆形孔洞。
不仅如此,脐疝仔猪的饮食能力减弱,同时兼具恶心、食欲不振的病症。
长期得不到治疗会致使仔猪臌气而亡[1]。
(二)腹壁疝四月龄的猪会产生腹壁疝,导致这一病情的主要因素是暴力冲撞腹壁致其破裂。
其中包括但不限于争斗打闹、阉割缝合不严谨等。
观察患有腹壁疝疾病的生猪,观其腹壁区域呈扁平肿胀状,手感相对柔软,并且能够感受到疝轮的存在[2]。
触摸过程中,猪会由于疼痛而出现剧烈的挣扎,继续触摸会导致猪产生极为愤怒的情绪。
如果无法及时治疗腹壁疝,病猪也会产生腹膜炎的风险,致使腹下水肿问题的产生。
猪腹股沟阴囊疝的手术治疗摘要腹股沟阴囊疝为猪较为常见的外科疾病,在两例猪腹股沟阴囊疝继发肠坏死手术治疗中,采取从腹股沟环处纵行切口,小心剥离粘连的肠管,切除坏死的肠管及组织,并进行肠管吻合,然后连续及内翻缝合纳入腹腔,闭合疝孔,倒入适量青霉素粉,结节缝合皮肤;术后一周内加强饲养管理,注意猪舍清洁、干燥、卫生,防止感染,达到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猪;腹股沟阴囊疝;肠坏死;手术治疗在猪外科手术中,疝的发生率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所谓疝即腹腔内脏器管通过腹壁的天然孔道或病理裂口脱出。
疝分为可复性疝(疝内容物通过疝也可以纳入腹腔)及不可复性疝(疝内容物被疝孔嵌闭或疝囊粘连而不能纳入腹腔)。
根据疝发生的部位,常可分为脐疝、腹股沟疝和腹壁疝。
前两者多发,后者发生较少,常由外伤引起。
猪腹股沟阴囊疝是腹腔内脏器官经腹股沟环脱出,进入阴囊,俗称“通肠卵”,为猪较为常见的疾病。
1 病因腹股沟阴囊疝分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多为一侧性,先天性是腹股沟管内环过大所致,公猪有遗传性。
正常情况下,猪胎儿的睾丸在卵受精后80~90d之间下降至腹股沟管的下方,在1OOd或更迟些睾丸下降至阴囊内,再经过10~15d 或刚刚出生时睾丸达到完全发育,此时总鞘膜发育至足够抵抗一定的压力,至出生时或出生后,睾丸下降至阴囊,腹股沟管关闭。
若腹股沟环过大,则容易发生疝。
其常在出生时发生(先天性腹股沟阴囊疝),或在出生几个月后发生,若非两侧同时发生则多半见于左侧。
后天性腹股沟阴囊疝主要是腹压增高而引起的,如爬跨、两前肢凌空、身体重心向后移、腹内压加大等都会发生腹股沟阴囊疝,还有母猪的挤压、跳跃和其他的激烈挣扎都可能加大腹内压力而引发该病。
另外,公猪临床阉割时处理不当,也可能发病。
2 临床症状公猪的阴囊疝可发生于一侧或两侧阴囊,多为可复性阴囊疝,随着体位的改变和腹内压的变化,阴囊的大小也随之变化,用手压迫阴囊可使阴囊内的肠管进入腹腔,停止压迫后肠管再度进入阴囊内。
猪疝气病的手术治疗方法探讨徐勇/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农业农村局畜牧兽医科 226400摘 要:在生猪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模式下,猪病呈现出高发趋势,影响养殖业稳定发展。
疝气病是生猪养殖的常见病,该病严重阻碍生猪的健康生长,对猪养殖业危害严重。
在兽医临床中,使用药物治疗猪疝气,效果不甚理想,因此手术疗法成为治疗猪疝气的重要方法。
基于此,本文着重对猪疝气的手术治疗方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猪;疝气;手术治疗;方法;分析猪疝气也被称之为赫尔尼亚病,主要包括脐疝、腹股沟阴囊疝和外伤性腹壁疝三种,前两者大多以先天性为主,常见于仔猪,后者为后天性疝,常见于各个年龄的猪,养殖场户要密切留意。
1 脐疝症状及手术治疗方法1.1 症状 脐疝常见于仔猪,由于脐孔闭锁不全,在剧烈活动下导致仔猪腹腔内压增大,促使局部肠管掉落脐部皮下,最终导致脐疝的发生。
患病猪的脐部,肿胀明显,呈半圆形,大小如同鸡蛋,有的能够达到拳头般大小。
质地非常柔软,并有热痛症状,听诊肿胀位置有肠蠕动音。
病猪肠管没有在脐孔中嵌闭的情况下,其反应不明显,但是如果肠管在脐孔中嵌闭,则会导致出现肿胀现象,质地较硬,同时病猪会出现腹痛及呕吐等症状。
1.2 手术治疗方法 手术前,对病猪禁食1d,手术期间对病猪呈仰卧姿势做好保定工作,将手术部位被毛剪掉,做好清洁和消毒工作,并注射1%普鲁卡因10ml实施浸润麻醉。
手术人员持手术刀纵向切开皮肤,应避免对其阴茎和腹膜造成损伤,合理保存疝囊。
手术人员用手将肠管推入腹腔内然后立即内翻疝囊,沿疝囊环用缝线进行间断内翻缝合,将多余的腹膜和囊壁切除掉。
对手术部位进行彻底的清洁,然后撒适量的青霉素粉消炎,最后对皮肤进行结节缝合,如病猪为嵌闭性脐疝并且肠管和腹膜出现了黏连的现象,需要使用外科手术刀刀尖切小口,然后将食措伸入采取钝性剥离,最后按照上述方法操作即可。
1.3 病例分析 2020年5月,我镇杨某家饲养的一头19kg的保育母猪出现异常,其腹部肿胀,呈鸡蛋般大小,腹底部皮损并粘有一些粪污,仰卧保定内容物还纳腹腔,结合症状诊断为脐疝。
如何治疗仔猪、母猪腹股沟疝疾病本文同大家分享如何治疗仔猪、母猪腹股沟疝疾病的方法。
一、病因腹股沟疝是指母畜腹腔器官经腹股沟内环脱至腹股沟外侧皮下,内容物除小肠外,也偶见膀胱或子宫。
该病分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情况。
前者与遗传有关,表现为腹股沟环先天性扩大;后者多因肥胖或剧烈运动等导致腹内压增高及腹股沟环扩大,从而发生本病。
二、典型症状本病多发生于一侧,表现为患侧腹股沟处明显肿胀,皮肤紧张,触之柔软有弹性,一般无热无痛,精神食欲正常。
三、诊断要点依照本病的特定发生部位和局部表现,最好将患畜倒提或使其仰卧,向腹腔方向挤压局部肿胀,如体积随之缩小,并能在腹中线旁侧倒数第一对乳头附近能触摸到扩大的腹股沟环即可确诊。
四、防治方法笔者从事生猪阉割20年,在手术过程中多次遇到仔母猪腹股沟疝病例。
使用常规手术疗法进行修复时,发现在靠近患侧大腿的部分疝环边缘没有腹膜或很薄,只有肌纤维,缝针无法缝合,或缝合后立即被小猪在挣扎中崩裂,使手术无法进行。
在实践中,笔者摸索出一种简便易行、不用手术刀、不出血、不易感染、效果确实可靠的保守疗法。
操作方法如下:由助手握住患畜两后肢倒立,背紧靠助手腹部面对术者。
用2%碘酊棉球消毒,再70%酒精脱碘。
术者务必仔细将疝内容物挤压推进腹腔,大拇指贴近腹股沟疝环处皮肤,食指、中指紧贴患畜背侧大拇指对应处皮肤,然后大拇指、食指、中指同时用力,尽可能靠拢,使食指和中指间只剩薄薄两层皮肤。
右手持圆利针,紧贴大拇指尖前缘垂直刺透两层皮肤到达食指尖前缘出针,然后在离出针处偏 2-3毫米入针,向相反方向腹侧大拇指尖处垂直回针,偏入针处2-3毫米出针。
迅速将两线头抽紧打双重结,剪去余线,针孔处涂擦碘酊,放开患畜即可。
隔离饲养10来天,疝轮边缘即与对侧粘膜发生良性粘连而闭合疝孔,手术顺利成功。
五、注意事项(1)手术仔猪不宜太大,体重在5-15公斤为宜。
(2)一定要将疝内容物完全挤压推入腹腔,如有粘连不能完全推入者不适用此法。
猪疝气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在猪的生产中给养殖户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为了更好地了解猪疝气的诊断和治疗,我参加了猪疝气诊断实习。
以下是实习报告:一、猪疝气的症状和危害猪疝气是指猪体内的器官穿过腹壁或阴囊壁,形成一个突起的肿块。
猪疝气的症状包括食欲不振、呕吐、腹泻、呼吸急促、精神萎靡等。
如果不及时治疗,猪疝气会给猪的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如感染、坏死、死亡等。
二、猪疝气的诊断1. 观察猪的外貌和行为猪疝气最常见的症状是腹壁或阴囊壁上出现一个突起的肿块。
养殖户可以通过观察猪的外貌和行为,发现猪是否存在突起的肿块。
2. 触摸和压迫养殖户可以通过触摸和压迫猪的肿块,了解其性质和大小。
如果肿块柔软、有弹性、可以压缩,那么可能是猪疝气。
3. 诊断性穿刺诊断性穿刺是一种常用的诊断方法。
通过穿刺肿块,抽取其中的内容物,观察其性质和颜色,来确定是否为猪疝气。
三、猪疝气的治疗猪疝气的治疗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1. 保守治疗保守治疗主要是通过药物和饮食管理来缓解猪的症状,促进疝气的自愈。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生素、消炎药等。
2.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治疗猪疝气的最有效方法。
手术治疗包括开腹手术和阴囊手术。
开腹手术是将猪的腹部切开,将突出的器官复位,然后缝合。
阴囊手术是将猪的阴囊切开,将突出的器官复位,然后缝合。
四、结论猪疝气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养殖户需要及时发现和治疗。
通过观察猪的外貌和行为,触摸和压迫肿块,以及进行诊断性穿刺等方法,可以确定猪是否患有猪疝气。
治疗猪疝气的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其中手术治疗是最有效的方法。
一例仔猪脐疝的简单手术
畜牧堂张老师为你,讲解该疾病的治疗预防:仔猪脐疝。
去年自家母猪产子,生出了一个肚脐有个小包的猪仔。
小包是产后十多天发现的。
开始以为是肚脐没吸收好,也没太在意,后来越来越大,在一个月日龄时能有乒乓球大小。
上网学习知道是脐疝,就是肠子通过肚脐眼出来了。
有网友介绍用烟包缝和法缝和治疗。
当时我仗着胆子,自家抄作起来。
首先准备好碘酒,酒精消毒,缝和针线。
之后家人帮忙到提小猪,我用手轻柔肚脐小包,把肠子送回猪体内,用碘酒,酒精消毒清理干净。
一手提起空壳小包确认肠子送回小猪肚子,一手用消毒好的针线作烟包式缝和,贴近小猪肚皮。
缝和好之后再次消毒。
当然用点麻药更好。
也不知后来能怎样,就做完了,反正是自家产的。
后来慢慢还真好了,这就是我的**次脐疝治疗术。
个人做法,望大家和谐交流。
畜牧堂,10万养殖人都在用的动物问诊平台。
【视频】“奎哥养猪”:小猪脐疝手术详细操作流程脐疝在猪场虽然很常见,但有的时候往往被忽视。
若没有及时治疗,进入疝囊内的肠管很容易出现粘连,发生坏死直接影响到肠管对养份的吸收,时间一长,疝囊坠到地面磨破,会导致患猪死亡。
第一步:手术前的准备器械准备:手术前我们要准备的器材有止血钳、缝合针、缝合线、手术刀、医用药棉、医用酒精、碘伏、青霉素粉160-240万,速倍治一瓶、绑定用的麻绳。
第二步:停餐手术前必须绝食24小时,并给适量的饮水,但公猪要控制饮水,可避免腹压高,疝气不易正复,和公猪在手术中排尿污染伤口。
第三步:保定患猪采取仰卧保定,让助手抓住猪的前肢,后肢用绳子固定在铁栏上,若人手充足,可让两位助手,前后抓住猪的四肢,使疝囊充分暴露。
第四步:术前消毒手术前,提前将所有手术器械进行消毒,用手指按压小猪疝囊部位,摸到有鸡蛋大的圆形疝环用碘酊对其进行消毒。
第五步:手术首先,首先,在疝气环附近,沿疝气囊侧壁根部切开,切口最好呈半月状,公猪必须躲开尿道及包皮口处,将表皮与腹膜分离,千万不要将腹膜切破,因为一旦切破不仅会加大手术难度,还会因为腹压过大导致肠子往外涌出,并且肠子在外裸露太久,还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紧接着用手术刀轻轻割除表皮,割除后,连同皮下腹膜一同推入腹腔内。
然后结节缝合脐孔,脐疝手术的缝合是整个手术成败的关键,缝合时,采用结节缝合的方法,缝在腹壁肌肉上,打结时要拉紧缝线,防止有空隙,这样才能缝合牢靠。
前面我们在提到连续缝合和结节缝合两种缝合方法,你在我们猪场动力网后台回复“缝合”二字,我们给你看一篇缝合的操作详解,最后将血液用止血纱布吸出,倒入青霉素,将皮肤结节缝合,缝合以后整理缝合部位,挤出血水,用碘酒进行消毒,并注射2毫升速倍治,以防止伤口感染。
余奎江湖人称“奎哥”畜牧兽医专业,毕业后一直从事猪场一线生产管理,8年一线技术沉淀,在母猪人工授精和产房仔猪护理方面有独到的见解。
先后在湖南正虹集团,江西绿环牧业,湖南百宜饲料科技有限公司等大型集团化公司从事管理工作。
手术治疗猪脐疝引起的肠管坏死猪脐疝治疗得及时,一般很容易治愈且不会发生肠管坏死;如果治疗不及时,坠入疝囊内的肠管就会发生坏死。
发生坏死的病例多为疝环较小,坠下的肠管由于受到疝环的钳闭造成供血不足而发生坏死;少数病例疝环虽大,但由于坠下的肠管较长时间受到内容物(甚至是腐败内容物)的刺激而发生坏死。
我们根据情况采用手术治疗猪脐疝引起的肠管坏死多例,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供参考。
1临床症状可见脐部有一囊状物,大小如拳头,甚至更大。
一般病初吃食正常,由于吃食正常,此时农户一般不治疗。
过2~3个月(时间长的可达半年)后,囊状物增大了,患猪停食或吃少量食物,此时的体温一般稍比正常体温高,用手捏囊状物有疼痛感觉。
农产一般都在此时才求治,原因是农户判断猪是否患病一般以吃食量判断,猪吃食少或不吃食即为患病。
2手术治疗2.1术前处理术前禁食一天,仰卧保定;疝囊及其周围用剪毛剪彻底把毛剪干净,用0.1%新洁尔灭溶液洗净,再用5%碘酊消毒2次,75%酒精棉球涂擦脱腆;用0.5%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10~30ml(仔猪一般用10ml、中大猪一般用30ml)分别在疝囊底部和基部作分层浸润麻醉,5分钟后即开始手术。
2.2手术程序2.2.1①用手术刀自疝囊前后基部纵向切开皮肤,顿性分离皮肤与结缔组织达疝囊基部;②切开皮下结缔组织囊(可见坏死的肠管),并分离腹膜,疝环较小者用组织剪把疝环稍扩大,便于肠管及肠系膜进出腹腔;③沿疝囊内坏死肠管两端拉出肠管,直至见到健康肠管后,用浸有青霉素生理盐水的大纱布保护肠管并隔离术部;根据肠管坏死部分的多少,决定肠管和肠系膜切除的范围,确定切开线;肠系膜切开线上的血管,在根侧作双重结扎,然后用两个肠钳分别在两端距切缘3~5cm处夹住肠管,起固定肠管和阻滞肠内容物外流的作用;④按确定的切开线,切除并移去坏死肠管和肠系膜,用消毒纱布吸净断端肠管内的内容物,并擦拭清洁后,再用青霉素生理盐水冲洗数次肠粘膜。
一例猪脐疝手术治疗体会-猪病防冶1发病情况及症状2022年1月5日鲁河乡鲁河村盖XX求诊,主诉其家有一约30㎏猪,雄性,体温、精神正常,食欲基本正常,在脐部表面有一直径约15㎝的球形囊状物,触诊囊内容物较柔软,脐部腹壁有一直径约2.5㎝的疝环,囊内容物不能还纳腹腔。
因此确诊为不可复性猪脐疝。
主诉猪在15㎏重时找兽医手术一次,未能治愈,而造成现状。
2手术治疗2.1术前准备手术刀、手术剪、肠钳、持针器、止血钳、腹膜肌肉缝针、缝线、皮肤缝针、缝线、纱布、碘伏、局麻药等常规的准备与消毒。
2.2手术2.2.1消毒麻醉:清洗术部,用生理盐水纱布擦拭干净。
用碘伏或碘酊涂抹消毒,然后用75%酒精脱碘。
脱碘后用0.5%普鲁卡因20ml作疝囊周围做浸润麻醉,当针刺无反应时即可开始手术。
2.2.2打开疝囊:经消毒麻醉后皱褶法打开疝囊,发现肠管与疝囊壁粘连,经小心剥离后,发现肠管已坏死,并有约2㎝的破裂口,立即决定切除坏死肠段。
先将疝环适度扩大,然后在手术创口周围垫上手术巾,将肠管健康肠段充分暴露于创口外、长度以便于手术为度。
把暴露在手术创口外肠段内粪便,推送至腹腔内肠管中,以防污染术部。
用肠钳将在切除肠段的下方2~3㎝处夹住肠管。
然后切除坏死肠段(必须在健康部位切除)。
“V”字形剪除多余肠系膜,用细丝线缝合肠系膜,再将两肠管断端对齐,并在肠管断端下方2~3㎝处重新用肠钳夹住肠管。
用全层间端连续缝合法,即全层连续缝合2~4针打一结、然后再全层连续缝合2~4针再打一结以此类推。
目的是防止因全层连续缝合人为造成肠管管腔狭窄,术后发生肠梗阻。
全层间断连续缝合完后,再将肠钳子在肠管吻合端下方3~4㎝处重新夹住肠管,作浆膜肌层间断连续内翻缝合(方法同全层间断连续缝合法),调整肠钳子直至把下面未缝合的缝合完为止。
2.2.3关闭术部切口:首先清理手术创口,用青霉素生理盐水纱布(将纱布浸泡在含有适量青霉素的生理盐水中,取出拧至不滴水为度)擦拭吻合后的肠段,肠管吻合处撒布青霉素约20万单位,把吻合后的肠管还纳腹腔。
文章编号:1673-887X(2023)02-0155-03生猪疝气的临床症状与治疗林柏良(南宁市青秀区刘圩镇水产畜牧兽医站,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530207)摘要养猪业是带动畜牧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保证养猪业安全稳定生产意义重大。
生猪养殖时,若发生疫病,会对猪只的健康生长产生不良影响,如疝气是猪只常见外科疾病,会影响猪的生长发育速度,降低饲料报酬率,损害养殖经济效益,因此做好生猪疝气的临床诊治工作意义重大。
文章着重对生猪疝气的临床症状与治疗方法展开了深入探析。
关键词生猪;疝气;临床症状;治疗;研究中图分类号S858.28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673-887X.2023.02.052Clinical Symptoms and Treatment of Hernia in PigsLin Boliang(Liuxu Aquatic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Station,Nanning530207,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China) Abstract:Pig industry is an important industry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animal husbandry economy.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ensure the safe and stable production of pig industry.If epidemic diseases occur in pig breeding,they will have adverse effects on the healthy growth of pigs.For example,hernia is a common surgical disease of pigs,which will affect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rate of pigs,reduce the rate of feed return,and damage 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breeding.Therefore,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do a good job in the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ig hernia.Based on this,the article focuses on the clinical symptoms and treat‐ment of pig hernia carried out in-depth analysis.Key words:pig,hernia,clinical symptoms,treatment,research当前,生猪养殖中脐疝、阴囊疝、腹壁疝等疝气类疾病呈现出高发趋势,发病后轻则影响商品猪的生长发育,重则猪只死亡,给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2020年第07期猪疝气病是一种极为常见的疾病,养殖户对该病不重视且不及时治疗,也会造成经济损失。
鉴于疝气病的类型不同,其治疗方法也有较大差异。
本文对猪疝气病的诊断方法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一些有效的治疗对策,供参考。
1病因分析现阶段猪疝气病产生的原因通常为:猪的腹内压力过高以及猪的腹壁强度降低。
猪的腹内压力过高主要因为以下几方面,例如猪的腹部被外力多踩踏以及挤压、猪的排尿困难以及产生便秘、腹水,还包括猪在日常进行过度饱食后进行挣扎以及嘶叫等等,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都能够引发猪腹压升高。
而猪的腹壁强度降低通常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先天性原因,第二种是后天性原因。
先天性形成原因包含腹股沟过于宽大、腹壁白线受到缺损、脐环闭锁产生缺陷等状况。
而后天性原因较为简单直接。
通常由一些外伤、感染以及手术留下切口及猪发生的炎症等状况均能导致。
在疝气的直观性判断过程中,倘若猪的腹股沟、阴茎部和脐部出现较为明显直观的下垂肿大,基本就能够初步判断为疝气。
疝气病情较轻时,猪的疝气部位体积通常和乒乓球大小相同。
倘若较为严重,则表现为疝气部位体积非常大,最大的体积和排球大小相接近,此时会对猪的日常行动以及健康、饮食产生直接的影响。
2临床表现一般病猪体温、脉搏以及呼吸较为正常,只是体型较小的病猪容易便秘。
猪疝气能够伴随天气变化以及小肠内的气体流动而改变。
随着病猪的生长发育,所患疝气的体积会逐渐增大,最严重时将产生拖地现象,这一时刻若不及时处理和治疗,疝气皮一旦磨烂会发生严重感染,将直接导致病猪死亡。
此外,据笔者了解,现阶段许多猪的疝气组织会对病猪的肠道形成较大的挤压感,病猪在进食后,食物无法顺利通过肠道而产生严重疼痛感,病猪大概率出现暴躁不安的痛苦情绪,倘若不能够及时进行手术治疗,病猪将在短时间内死亡。
3诊断判定猪疝气病病情,养殖人员可通过仔细观察和排查,在猪腹壁脐孔部一旦出现柔软的球型体肿胀物,在猪仰卧时用手压内容物时能还纳腹腔,便可基本确诊为脐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