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疝气的治疗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3
仔猪疝气(漏肠)治疗操作流程参考目的:修复大天龄疝气,避免漏肠。
操作:(1)发现疝气及时挑,固定在支架上。
(2)将腹腔有上从下划开,划破内膜,找到漏肠。
(3)把漏出肠道拉出,理顺,然后推回腹腔。
(4)找到漏肠口,将漏肠口缝合,避免再次漏出。
(5)灌入消炎药,将切口缝合。
(6)手术后,用碘酒消毒伤口,摸上鱼石脂(或碘酒消毒)。
第一步:将猪只绑定好。
第二步:用刀片由上往下从腹腔
出划开小口。
第三步:将腹腔膜划破,找到漏
肠。
第四步: 理顺漏出肠道,推回腹
腔。
第五步: 缝合漏肠口。
第六步:灌入消炎药。
第七步:缝合伤口。
术后伤口用碘酒消毒摸上鱼石脂。
第八步:阴囊处开口,平衡腹
压。
切口选择有误,严重流血。
(错
误做法)
×
×。
伴随我国经济发展的进步,部分生猪养殖企业的规模正在不断的壮大。
然而,伴随猪种类与数量的增多,发病率也会不断的提升。
其中疝气就是众多猪病之一,这种病情若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则会导致生猪出现大规模死亡的现象。
因此,相关养殖企业应该重视这种病情的危害,并分析这种病情发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避免影响养殖企业的经济效益。
基于此,本文分析了猪疝气的临床症状,笔者根据自身经验提出相应的治疗对策。
1、猪疝气病病因分析猪疝气病发生与猪腹内压力过高以及腹壁强度减弱有一定的关系。
而且这种病症会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如咳嗽、腹水、排尿困难等相关症状都能够导致猪腹压升高,进而产生猪疝气病。
其中腹壁强度减弱主要分为两种表现形式,即先天性与后天行之分,先天性主要表现为脐环闭所不全以及腹壁白线缺损等相关现象。
而后天性主要表现与手术或外伤感染等相关炎症而导致的疝气病。
2、生猪的疝气类型及临床症状(1)脐疝脐疝主要发生于幼龄的生猪身上,原因是脐带轮并没有闭锁或闭锁不全面的现象,进而导致腹部位腔内压逐渐升高,促使生猪腹腔脏器转移到囊内。
例如生猪先天脐带轮发育不够全面,导致生猪极其怕凉,而且容易出现便秘的现象。
与此同时,由于幼龄猪较为贪食,从而出现腹胀的情况,猪腹腔内压异常提升,而产生脐疝的症状。
脐疝病症主要分为两种类型。
其中嵌闭性脐疝的病猪主要出现焦躁不安以及呕吐等现象,能够明显看出腹部肿胀的现象,同时猪的体内温度不断的升高而可复性脐疝主要表现为脐部有鹅蛋大小的肿胀现象,同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对脐部位进行按压的时,鹅蛋大小的肿胀会消失,但是能够触摸到类似大小的脐轮,过一段时间肿胀会复原。
这种症状并没有热痛甘,利用听诊器能够听到蠕动的声音,但是对生猪的食欲与体温并不会产生影响。
(2)睾丸疝睾丸疝这种症状主要发生在幼龄猪身上,与脐疝相同。
这种病症是先天性疾病,主要是由于生猪腹部出现异常现象而导致,促使生猪腹压升高,进而产生睾丸疝病。
猪疝气病病情确定方法与治疗对策作者:杨渭平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9年第23期杨渭平伴随我国经济发展的进步,部分生猪养殖企业的规模正在不断的壮大。
然而,伴随猪种类与数量的增多,发病率也会不断的提升。
其中疝气就是众多猪病之一,这种病情若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则会导致生猪出现大规模死亡的现象。
因此,相关养殖企业应该重视这种病情的危害,并分析这种病情发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避免影响养殖企业的经济效益。
基于此,本文分析了猪疝气的临床症状,笔者根据自身经验提出相应的治疗对策。
1、猪疝气病病因分析猪疝气病发生与猪腹内压力过高以及腹壁强度减弱有一定的关系。
而且这种病症会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如咳嗽、腹水、排尿困难等相关症状都能够导致猪腹压升高,进而产生猪疝气病。
其中腹壁强度减弱主要分为两种表现形式,即先天性与后天行之分,先天性主要表现为脐环闭所不全以及腹壁白线缺损等相关现象。
而后天性主要表现与手术或外伤感染等相关炎症而导致的疝气病。
2、生猪的疝气类型及临床症状(1)脐疝脐疝主要发生于幼龄的生猪身上,原因是脐带轮并没有闭锁或闭锁不全面的现象,进而导致腹部位腔内压逐渐升高,促使生猪腹腔脏器转移到囊内。
例如生猪先天脐带轮发育不够全面,导致生猪极其怕凉,而且容易出现便秘的现象。
与此同时,由于幼龄猪较为贪食,从而出现腹胀的情况,猪腹腔内压异常提升,而产生脐疝的症状。
脐疝病症主要分为两种类型。
其中嵌闭性脐疝的病猪主要出现焦躁不安以及呕吐等现象,能够明显看出腹部肿胀的现象,同时猪的体内温度不断的升高而可复性脐疝主要表现为脐部有鹅蛋大小的肿胀现象,同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对脐部位进行按压的时,鹅蛋大小的肿胀会消失,但是能够触摸到类似大小的脐轮,过一段时间肿胀会复原。
这种症状并没有热痛甘,利用听诊器能够听到蠕动的声音,但是对生猪的食欲与体温并不会产生影响。
(2)睾丸疝睾丸疝这种症状主要发生在幼龄猪身上,与脐疝相同。
多图解析:猪阴囊疝的手术疗法
点击“养猪手机报”关注我们!
术前准备工作:1药物:400万青霉素碘酒聚维酮碘氯丙嗪注射液(1毫升管20-40斤猪)自来水。
2器具:保定绳拆包线直弯针直剪持针钳小弯针刀片手术刀柄脸盆 3步骤:首先保定猪蹄扣保定猪只倒立如图
第二步镇静耳静脉注射氯丙嗪注射液一般注射后5分钟左右猪进入睡眠第三步确定手术部位用力挤压猪腹部疝气的部位会出现明显
的凸起。
如下图所示
手术部位清洗消毒开刀切开皮肤(不准划开血管,防止失血过多)如图
接下来用手按压睾丸至切口处固定手术刀划开腹股沟管但不可切开总鞘膜
钝性分离直至总鞘膜完全脱离阴囊下一步结扎总鞘膜管如图
双次结扎确保不会脱开接着切除多余部分(睾丸及部分总鞘膜)如图
游离端塞入腹股沟管撒布青霉素消炎
待青霉素与体液变成糊状便开始缝合腹股沟管如图
腹股沟管连续缝合即可缝完后再撒布青霉素粉防止感染结节缝合皮肤消毒另一侧睾丸正常摘除解除保定术后不用拆线肌肉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手术完毕。
来源:河南谊发。
猪发生脐疝怎么办
脐疝又名赫尔尼亚,是指腹腔内的器官,部分或全部通过天然脐孔,脱入到皮下所致,常因脐孔闭合不全或完全未闭锁,加上猪奔跑、挣扎、按压、强烈努责等因素,使腹内压力增大而引起发病,本病多见于小猪。
脐疝可分为可复性与嵌闭性两种。
(1)可复性脐疝:在猪的脐部外表有一囊状物,有一定的伸缩性。
囊状物大小不一,质度柔软,无热痛,能把脱出物还纳进腹腔,同时可摸到脐带轮。
(2)嵌闭性脐疝:病猪表现不安,并有呕吐。
初期尚有粪便,以后停止排粪,囊状物较硬,有热痛,脱出物只能还纳部分或完全不能还纳,若不及时进行治疗,则预后不佳。
[治疗措施]
对于可复性脐疝,有的可自愈,若疝囊过大,必须像嵌闭性脐疝一样,用手术治疗。
术前应停食~天,一般采取仰卧保定,术部剪毛,洗净,用5%碘酒消毒,然后用75%酒精涂擦脱碘,一般不用麻醉。
纵向提起皮肤,避开阴茎,切开皮肤(不要切破腹膜),剥离疝囊后将疝囊连同内容物
还纳腹腔,用手指或镊子等抵住轮口,防止脱出,用刀背轻刮脐带轮,使其出血形成新鲜创面,便于愈合。
用较粗丝线,对脐带轮行间断结节缝合,撒上消炎粉,最后皮肤作结节缝合,包扎绷带。
若肠管与疝囊发生粘连,则须在疝囊上切一小口,细心剥离,当发生嵌闭性脐疝时,切开疝囊后,注意检查肠管的颜色变化,如发现肠管坏死,应将坏死肠管切除,行肠管断端吻合,再闭合疝轮。
手术完毕,向腹腔内注入青霉素、链霉素和0.25%普鲁卡因溶液,以防止肠粘连。
手术后要加强护理,防止切口污染。
在一周内喂食减少1/3,以防止腹压过大,造成缝合裂口。
1392017年34卷第05期 SWINE INDUSTRY SCIENCE 猪业科学养猪一点通EASY SKILL选择复合型产品。
4 解毒修复是目的任何一种脱霉剂都不可能把全部毒素清除掉。
脱霉剂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霉菌毒素进入机体的比例,减小了对机体的危害;但是霉菌毒素仍然不可避免地存在,通过蓄积作用,最终对机体产生危害。
当猪采食微量的霉菌毒素时虽然不会造成明显的中毒症状,但会引起免疫抑制,这对养殖动物危害严重。
一些霉菌毒素会影响肠道上皮细胞的正常更新,另外一些霉菌毒素则会影响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的产生,进而影响肠道健康及肠道免疫功能,结果造成肠道感染的发生几率大大增加。
霉菌毒素还会对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产生影响,导致注射疫苗后抗体效价的产生受到影响,最终造成疫苗免疫效果不明显,动物疾病感染率大幅提高。
所以具有免疫调节功能、能解除免疫抑制的化合物,比如一些脱霉剂中含有葡聚糖和甘露寡糖(MOS),就可以激活免疫系统,提高机体免疫力,抵抗霉菌毒素给动物机体带来的损伤。
霉菌毒素对机体的氧化损伤是它的一个重要毒性作用机制。
在饲料中添加天然或合成的抗氧化剂对降低霉菌毒素的毒性有一定的作用。
此外,肝脏、肾脏和免疫系统是霉菌毒素损伤的主要器官系统,这些系统功能的紊乱可直接导致动物机体的生产性能和抗病能力下降;给养殖场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
所以修复肝肾功能、解除免疫抑制的各种植物提取物在降低霉菌毒素毒性方面有其独特的效果。
5 小结在做好原料把控和饲喂管理的同时使用优质脱霉剂可以有效缓解霉菌毒素所带来的危害,以获得最大的动物生产性能和最高的经济效益。
但目前脱霉剂应用目前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脱霉剂应用市场较混乱,再加上效果不容易直观评价(尤其是在饲料霉变很轻微的情况下),一些养殖户的应用好像只是凭主观意识来使用的,缺乏科学的依据。
笔者认为一个优质的脱霉剂应该从防霉、脱霉(具有吸附不同种类霉菌毒素的能力的复合吸附剂)、解除免疫抑制、修复器官损伤等多方面来解决霉菌毒素问题。
版一一一一一一网址: (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鑫欣牧业:好猪好种服务社会猪疝气的手术治疗方法探讨闫彦章(河南省确山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河南确山463200)中图分类号:S858.28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5090(2020)02-0049-01猪疝气是猪养殖中常见的外科疾病,会对猪的正常进食产生影响,严重时会影响猪的血液循环,致猪死亡。
1猪疝气分析1.1脐疝脐疝是指患病猪受先天或后天因素影响,出现脐孔未闭合现象,导致腹膜出现孔洞,肠管脱出,作为内容物对患病猪的腹壁产生影响。
该疝气常见于2~3个月的仔猪,猪的脐部表现出圆形隆起,隆起部位触感相对柔软,且可感受到圆形的脐孔。
如果脐疝的疝内容物为肠管,患病猪的临床表现为食欲不振、呕吐,严重时会臌气死亡。
1.2腹壁疝该疝气是指患病猪的腹壁受钝性暴力影响,导致腹壁出现破裂,常见于4月龄以下的猪。
发病原因为斗伤挫伤、母猪阉割缝合不佳等,临床症状如下:患病部位表现扁平肿胀,触感柔软,且可感受到疝轮,触摸时患病猪会产生疼痛感。
长期未治疗时,腹壁疝会引发腹膜炎,导致患病猪的腹下水肿。
1.3腹股沟阴囊疝该疝气是指腹腔脏器进入鞘膜腔,发病原因为腹压骤增,常见于15~45日龄的公猪。
在临床表现中,腹股沟阴囊疝呈一侧性,患病猪的一侧阴囊较大,触感柔软,移动患病猪时,疝内容物可回到腹腔内;如不能回缩,则患病猪出现食欲废绝现象,一旦内容物中的肠管坏死,患病猪会休克而亡。
2猪疝气手术治疗方法2.1猪疝气手术治疗流程2.1.1术前准备在手术前,兽医需配置手术所用的器械和药品,如手术刀、止血钳、青霉素及药棉等,并对手术器械进行消毒处理。
同时,术前患病猪需禁食至少12h 。
2.1.2麻醉处理将病猪四肢绑定后,进行麻醉。
在麻醉前,将患病猪的手术部位进行清洁,选择1%高锰酸钾溶液清洗,并使用毛剪将该区域的毛剃除;除毛后,涂刷碘酊消毒,再涂刷酒精脱碘;主刀医生消毒后,抽取5~10mL 的1%盐酸普鲁卡因液体,在患病猪的疝囊部位进行局部麻醉,麻醉15min后,即可开始手术。
183浅谈猪疝气病治疗方法何艳因1 王洪亮2 阮 英1(1.阳江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阳江 529500;2.阳江广垦畜牧有限公司,广东阳江 529500)摘 要:笔者曾经在年出栏量约2万头仔猪的规模养猪场从事兽医工作期间,发现仔猪的疝气病发生率达到1%至2%,仔猪疝气病不但影响仔猪的外观,而且严重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随着体重不断增加和日常活动,有部分的仔猪疝气囊的皮肤会磨损疡烂,甚至疝气囊破损肠道漏出体外。
患有疝气病的仔猪达到出栏重量时只能当病残猪只出售,价格只是正常仔猪的10%左右,严重损害养猪场的经济利益。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针对仔猪的腹壁疝、阴囊疝、脐疝分别制定了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案并实施手术治疗,全部仔猪愈后良好,能够达到出栏销售的标准,避免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关键词:仔猪腹壁疝;仔猪阴囊疝;仔猪脐疝;手术治疗;术后护理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人均资源占有量较少。
我国又是一个养猪大国,养猪业在畜牧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了能很好的发展养猪业,我国大力发展规模集约化养猪,大多采用人工授精来进行繁育仔猪,在这过程由于遗传育种和应激的关系造成1~2%仔猪出现了疝气病,如果不处理,会严重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销售,对养殖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1 猪疝气病的主要有腹壁疝、阴囊疝、脐疝。
“疝气”又叫赫尔尼亚病,是腹腔内脏和腹膜壁层从天然孔(脐孔、阴囊鞘孔)或其它病理裂口,落入皮下或阴囊。
1.1 仔猪腹壁疝疝囊由3部分构成即腹壁的腹膜、皮下组织以及皮肤。
网膜、肠管、肝脏以及子宫等可作为其内容物,没有固定的发生部位。
一般是由于用力踢跌、冲撞以及分娩等因素导致发病。
1.2 阴囊疝通常是幼猪容易发生,是一种先天性疾病。
主要是由于腹股沟管内环相对较大,猪在尖叫、人为追赶等导致腹压升高,造成腹股沟管内的肠管落人到阴囊内而引起发病。
1.3 脐疝通常是幼龄猪容易发生,主要是由于脐带轮没有彻底闭锁或完全没有发生闭锁.再加之腹腔内压升高,在按压、捕捉、奔跳等诱因下导致腹腔脏器落人到囊内。
健康养殖·诊疗2020.10 畜牧业环境75摘 要:猪肉是我国城乡居民的主要肉食,是我国人民日常餐桌上的主要角色。
我国猪养殖业的规模相较于传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价值。
但是在农村环境的养猪场中,常常会发生仔猪疝气病,不仅会使猪染病降低肉食价值,而且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导致仔猪死亡,使养猪户蒙受经济上的损失。
因此仔猪疝气病的发病原因和防治方法,值得每一位养猪户引起重视。
关键词:仔猪疝气病;原因;防治1 仔猪疝气病形成的原因疝是一种猪种群常见疾病,常见有仔猪脐疝病或阴囊疝病。
通常仔猪疝气包含了外伤性脐疝和腹股沟阴囊疝两种症状。
该病一般对仔猪危害程度较大,发病原因主要有两个因素。
1.1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主要是因为养猪通常封闭养殖,而且通常在有很高的近交系数猪群身上发病率较高。
如果种猪本身有脐疝病史,那么其后代患病概率也更高。
仔猪疝气病的发病概率不分种类,但是相对而言,发生在长白猪和其杂交后代的仔猪身上的概率更高,有先天脐轮发育不全和脐轮未封闭完全两种症状。
前者的轮孔大于正常情况,使仔猪小肠更容易通过,后者则是因腹压增高,使肠管脱出。
阴囊疝则是因为腹股沟管内环过大,肠管会进入阴囊,进而形成阴囊疝[1]。
1.2 人为因素仔猪下生时,接产员再为仔猪接产的过程中,手术操作规范性不够,使刚下生的仔猪脐孔出现破裂现象,继而形成了脐疝。
2 仔猪疝气病预防的有效对策如果猪本身患有仔猪疝气病,或者仔猪有家族病史,则不能用于配种,防止仔猪疝气病进一步通过遗传方式进一步发病。
接产员在接产中,无论是操作还是消毒,都要保证规范性和科学性。
此外,对于刚下生的仔猪,一定要避免仔猪之间互相打架的情况发生,同时也要防止仔猪被捕捉,进而减少仔猪因拥堵、挣扎扯破脐孔的现象。
3 仔猪疝气病的有效治疗方式仔猪疝气病对于仔猪,甚至猪种群的危害都是很大的,因此治疗原则应当越早越好,尽量在哺乳期早发现,早治疗。
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疗法,大中体型猪同样也可以接受手术,但是相较于仔猪,手术创面更大,组织损伤更严重,愈合速度也会较慢,甚至会出现扯破组织重新脱出的现象。
2018年第3期(总第254期)经验交流多(活的和死的媒介物,如土地),因此几乎没有可能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也没有免疫预防的方法。
所以,平时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猪舍和猪体皮肤的卫生、补充维生素A很重要。
4 治疗发现病猪后应全群检查,隔离治疗,猪舍可用3%~ 5%苛性钠或0.5%过氧乙酸消毒。
猪患部应先剪毛,再用肥皂水洗清痂皮后进行治疗,同时饲养员及兽医应注意保护自己,以免传染。
(1)用10%水杨酸乙醇或5%~10%硫酸铜溶液等每天或隔天涂敷,直至痊愈。
(2)水杨酸50g、鱼石脂50g、硫黄400g、凡士林600g,混合制成软膏,每隔3d涂药一次,一般4次即可。
(3)硫酸铜粉25g、凡士林75g,混合制成软膏,外用,隔5d 1次,2次即可治愈。
(收稿日期:2017–11–29)仔猪疝气巧治疗曹金伯(河北省遵化市农业畜牧水产局 064200)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1733(2018)03-0093-01仔猪疝气主要分为腹股沟阴囊疝和脐疝两种,由于遗传或活动过程中腹压过大引起的腹腔内脏器经鞘膜管进入鞘膜腔引起,俗称“通肠猪”、“气包猪”,是生猪生产过程中较为常见的疾病。
”1 临床症状(1)腹股沟阴囊疝,是由于腹股沟环过大或捕捉、运动导致腹压过大导致肠管、膀胱等内脏脱落至腹股沟或阴囊,分先天性和后天性2种,临床可见腹股沟及阴囊肿大.多数可整复。
(2)脐疝,由于脐孔先天闭合不全加之剧烈运动导致腹腔内压增高导致腹腔内容物进入皮下形成。
临床可见脐部出现局限性的球形、半球形肿胀,大小不一,触诊柔软,听诊有肠音,疝内容物易整复于腹腔。
整复后由于腹压增大极易复发,病程稍长易发生粘连,形成嵌闭性脐疝。
2 治疗方法2.1 绷带压迫疗法 对可复性腹股沟阴囊疝和脐疝可人工将脱出的腹腔内容物还纳腹腔后局部用绷带压迫治疗,对于疝环较小的病例有明显的效果,且可避免因外科手术对肢体造成的伤害。
82 中国兽医杂志2010年(第46卷)第3期 Chinese Journal of Veterinary Medicine 术全面、能够解决疾病控制生产难题的兽医工作者, 必定经过尸检的良好训练,才可以分析和解决畜牧 生产中遇到的动物疾病问题。 4尸体剖检是发现新的动物疫病的重要手段 在医学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现代,尸体剖检 仍然是发现新疾病的主要手段。新型疾病发生时 往往没有成型的诊断试剂,诊断方法。往往是根 据流行病学特点、出现的临床症状,如在SARS疾 病,最开始不知道病原的种类,但是发现它有不同 于其他疾病的病理变化,发现这是一种新型疾病。 如:鸡的传染性囊病,开始不知是什么疾病,但是 发现腔上囊的肿大、出血等不同变化,确定是一种 新型疾病。根据人医1996年的文献统计:自1950 年以来,通过尸检新发现的疾病变化包括了十大 类别的87种,其中包括了病毒性肝炎和艾滋病。 因此,病理诊断(包含尸检诊断)是发现新型疾病 的重要手段。 5为动物医疗纠纷医学鉴定提供技术支持 随着人们饲养宠物数量的增加,兽医知识的普 及,广大群众维权意识的提高,诊断技术水平相对落 后等原因,动物诊疗纠纷事件明显增多。尸体剖检 在医疗纠纷鉴定中作用巨大,通过对死亡动物的剖 检,在涉及到已经死亡的医疗纠纷中,争论焦点往往 是死亡与诊断和各项医护措施,可能存在的差错或 事故是否有关。因此,解决这类纠纷的核心问题是 死亡原因及是否与诊疗相关。尸检鉴定的主要的目 的就是进行死因鉴定。要查明原因,就必须以全面 系统的病理学剖检和相关的辅助检验的结果为基 础,再结合临床医学和调查研究的证据综合分析。 死因的确定能为澄清事实、判断是否为医疗事故提 供证据。 通过病理诊断技术可以判明死因;给医学技术 鉴定和司法裁决提供直接的证据;为医务人员诊疗 护理实践提供反馈,总结经验教训,有利于提高医疗 质量、诊疗水平,从而达到明确诊断,分清是非的目 的。因此,高质量的病理学检验鉴定是科学、公正处 理医疗纠纷的保障。 总之,兽医病理剖检诊断技术在疾病诊断、医 疗纠纷技术鉴定、科学研究等方面具有特殊的不 可取代的作用。通过尸体剖检能够发现疾病原 委,证实病变所在,找出诊疗中的经验教训,从而 丰富临床医师的经验,提高动物疾病防治水平。 近年来,兽医行业对剖检的病理技术认识不足,许 多人不喜欢从事病理剖检工作,使病理剖检开展 不够全面,缺乏具有高深经验的病理剖检人员,希 望能够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保证病理诊断技术 工作稳步发展。 手术治疗猪疝气 朱卫 ,黄承辉 ,朱 江 (1.江西省芦溪县农业局,江西芦溪337200; 2.江西省芦溪县兽医专家门诊,江西芦溪337200) 疝气是仔猪常见的外科疾病,公的多发,母的少 见。按部位可分为脐疝、腹股沟疝和阴囊疝;按病理 可分为增生粘连性疝气和脓包性疝气;按生理可分 为先天性和后天性疝气。笔者先后共收治了40余 例,治愈率达96 以上。浅见如下。 1猪疝气临床表现 患猪脐部、腹股沟或阴部膨大下垂,即可视为疝 气。大的似篮球、小的象乒乓球,有不同程度地影响 行走、食欲和生长。一般来说,体温、呼吸、脉搏正 常,但体型比较消瘦,多为便秘,多数随着天气变化 和小肠内气体流动,造成疝气时大时小,同时随着猪 的生长发育,疝气包也随着增大,甚至大到拖地,磨 破疝气表皮而感染死亡;有的当增生组织压迫肠子 或透肠孔夹窄卡紧肠子时,吃下的食物不能通关,患 猪则会烦躁不安、腹痛,严重时减食、绝食,如不进行 手术治疗,数天后就会死亡。 2治疗 保定时由3人组成,一人抓住前腿,另一人抓后 腿,还有一人作主刀者助手。术前将手术刀、剪、止 血钳、持针钳、缝针、缝线等浸入消毒液中备用;术部 选用75 乙醇,后用碘酊消毒,也可用消毒液消毒。 术前主刀和助手双手要在消毒液中浸泡一下。用普 鲁卡因注射液作局部麻醉,在术部四周进行不同深 度点滴注射,确保手术过程中无痛感或减少痛感。 手术时坚持刀破皮,手破膜的原则,避免误伤其 他脏器,对不同的疝气,而手术程序也不同,现作如 下分述:(1)生理性疝气:一般来说无感染,透出来的 肠子呈游离状态,切开术部,即能看到小肠,随着小 肠即可触摸到透肠孔,如果指头伸不进透肠孔,要用 手术刀细心地给予扩大,再送人小肠,缝合透肠孔, 切除多余的腹膜、腹肌和皮肤,再进行缝合腹膜、腹 肌和皮肤,撒入消炎粉,同时注意止血,最后揩净体 表血水,注射抗感染药物,放入栏内单猪饲养。(2) 病理性疝气:打开术部后,有的是具有恶臭的血水; 有的是豆渣包;有的是小肠与增生的肌纤维或腹膜 粘连在一起。在手术过程中,先剥离增生物,把小肠 分开,清除病灶,用消毒水冲洗干净,再将小肠送人 腹腔整复,接下的手术同上。 术后做好防暑或防寒,栏内干燥,清洁卫生,定 期消毒。少吃多餐,饲喂易消化食物,并根据猪的体 中国兽医杂志2010年(第46卷)第3期83 重大小按时按量注射抗感染药物。 3小结 (1)确保手术成功需过好9关,分别是保定关; 消毒关;麻醉关;止血关;病灶切除清理关;送肠关; 缝合关;术后抗感染关和护理关。(2)腹股沟疝气, 先在疝气包处作切口,如果找不到透肠孔处,再在脐 部作切口,有可能找到透肠孑L,把小肠游到透肠孔 处.送入小肠整复,以免刀口过长,出血过多,造成休 克死亡。(3)在缝合表层时,无须缝合得太严紧,使 其愈合得慢一点,可让术部残留余血或术后有些毛 细血管渗出来的一些血和组织液,可从缝合缝隙中 渗透出来,以免造成残留血水再次成为脓包,甚至坏 死成为败血症。 大型鹦鹉传染性 真菌病的治疗 马敬华 (杭州野生动物世界,浙江杭州311422) 北方某动物园饲养的大型鹦鹉包括琉璃金刚、 红金刚、芙蓉鹦鹉、葵花鹦鹉、折衷鹦鹉、灰鹦鹉、红 丽鹦鹉,由于冬季室外气温较低(一4℃~一10℃), 将其收回笼舍内饲养。舍内光线较差,阴暗潮湿,导 致鹦鹉发病,介绍如下。 l 病因 舍内面积较小,动物密度较大,采光通风较差, 阴暗潮湿,采食撒在地面的饲料而感染发病。 2临床病症 2008年3月初,鹦鹉馆舍内饲养的一只琉璃金 刚突然发病,病初表现为缩羽、食欲较差,有时吃少 量瓜子,频繁呕吐、腹泻,大便呈淡绿色。病程较长, 一般3~7 d不等,粪便中有整粒未消化的瓜子,前 期粪便检查无明显的变化,后期粪便呈现暗黑色,出 现血便,粪便镜检,结果可见真菌菌落。同舍饲养的 其他鹦鹉相继发病,症状类似。 3 剖检变化 大部分肠段肠内黏膜脱落,肠壁出血,整个肠道 壁呈透明状,尤其以十二指肠段出血较为严重。 4诊断 取肠内容物镜检,结果可见真菌,根据临床症状 及粪便镜检结果可确诊。 5治疗 5 葡萄糖2O mL、0.9 氯化钠1O mL、阿米卡 星7.5 mg/kg、两性霉素胶质B 0.1 mg/kg,1次静 脉滴注,连续5~7 d。 6小结 该病由于传染性较强,同舍内鹦鹉相继发病,发 现该病,应立即隔离,采取严格的消毒措施。由于鹦 鹉味觉十分敏感,易呕吐,口服给药难度较大,对治 疗本病相当困难。采用静脉滴注治疗,可得到满意 的效果。该病容易复发,I临床病症消失后,仍需给药 3~5 d疗效才能巩固。加强饲养管理防止舍内潮 湿,定时消毒,才能有效预防该病的复发。
猪疝气是指腹腔内脏和腹膜壁层从天然孔(脐孔、阴囊鞘孔)或其它病理裂口,落入皮下或阴囊一种常见的外科疾病。
它由疝孔、疝囊和疝内容物构成,“疝气”又叫赫尔尼亚病,在生产实践中,猪“肠疝气”较为多见。
“肠疝气”按脱出部位又分脐疝、阴囊疝、和腹壁疝。
笔者从事基层兽医工作十五年以来,共手术整复治疗65例,其中,脐疝34例,阴囊疝31例,。
发病猪体重,最小的5公斤左右,最大的75公斤左右。
手术整复时,体重在10—15公斤左右的占80﹪。
农村养殖户经济条件较差,遇到此类病例,用药物治疗几乎没有效果,只能采取手术治疗。
现将手术治疗经验总结如下:
1 术前准备
器械准备:手术刀柄、刀片,止血钳数把,持针钳一把,手术直剪和毛剪各一把,缝合针、线(10号-12号),注射器和注射针头,30kg以上猪还准备崭新的塑料薄膜一块(一米见方)。
以上器械经严格消毒后,置于已消毒的瓷盘中备用。
药物准备:碘酊、酒精、药棉,青霉素、普鲁卡因、安络血和肾上腺素针剂。
手术助手1-2人。
病猪禁食12小时,减小腹压。
2 病畜保定
选择环境卫生清洁无灰尘的场地。
脐疝和阴囊疝的保定30kg以下的小猪采取两后腿倒挂,术部面向术者的姿势保定,30kg以上猪则采用地面V形槽保定,槽内先铺一层垫草,再铺
上薄膜,将病猪放置其上面。
采取仰卧保定,膜壁疝采取侧卧保定,保定要有利于手术,使疝囊部位向上。
并由助手将病猪保定,不能让病猪随意移动。
3 术部消毒
先在术部围绕疝囊外围注射普鲁卡因,进行术部局部麻醉,减少手术时伤痛,避免患猪惊吓,使其安静,有利手术的施行。
根据病猪的大小确定用量,20公斤以下的,用3-6毫升不等,20公斤以上至50公斤左右的,用6-12毫升不等,同时注射安络血,防止手术时出血。
待8-10分钟后开始手术。
4 手术
脐疝和腹壁疝
手术时先用手揉捏疝囊,尽量将囊内肠管与囊壁分离活动(肠管未嵌顿)。
在疝囊上切开皮肤,切口长度大小应与疝环裂孔相吻合,长度与术口长度相当,小猪4-6公分,大猪6-10公分,切口方向与猪体躯一至,不能与猪体方向垂直切开。
皮肤切开后,将消毒的塑料薄膜中央剪开口子,放在手术部上,以利防止内脏脱出时被污染。
分离皮下脂肪,然后将囊壁全部与皮肤脂肪分离开,再用止血钳夹住疝气囊腹壁并提起,切开小口,用手撕开疝囊,应小心谨慎,防止伤及肠管和肠管脱出体外。
此时,若出血多,可以用安络血或肾上腺素滴在手术部位,防止出血。
然后,顺着切口寻找疝气环孔,试着将肠管压回腹腔内,用
磨光指甲食指和中指适度用力往腹腔内按压,如果肠管是嵌顿的,先要护着肠管,再找准疝孔,对疝环进行扩孔,用手术刀切口,此时刀刃必须向上,以免伤及内脏、肠管。
将肠管压回后,用手指或手背堵住疝孔,避免肠管脱出。
将分离开的疝囊从疝环根部切除(小猪可以不切除),然后缝合,用止血钳夹着疝孔壁并提起再行缝合,避免伤及肠管。
疝环施钮扣状缝合,然后由内向外逐层进行,腹壁肌肉、脂肪和皮肤行结节缝合,每隔0.5-1厘米缝一针,皮肤缝合时应将多余的皮肤切除。
手术完后在伤口上撒青霉素粉。
阴囊疝阴囊疝手术多与骟割术同时进行。
将阴囊内的小肠送回腹腔内,然后将疝气侧阴囊壁消毒、切开,注意不要切破总鞘膜,剥离总鞘膜至腹股沟后,然后握住睾丸同总鞘膜捻转3~4周(用手感知捻转到达腹股沟管口为止),在接近腹股沟管处用消毒的丝线横穿一针连上肌肉层并作结扎,在结扎的后方切断,然后缝合皮肤。
若肠道不能送回腹腔时,可能是发生肠粘连,则须小心地切开总鞘膜,消毒后用手指仔细分离肠管,并送入腹腔,在按上述方法结扎后摘除睾丸即可。
术后肌注射青霉素防感染,嘱畜主保持圈舍干燥清洁,病猪单独饲喂,不宜饱食且饲喂营养丰富青绿多汁易消化的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