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疝气的治疗
- 格式:pdf
- 大小:93.71 KB
- 文档页数:1
伴随我国经济发展的进步,部分生猪养殖企业的规模正在不断的壮大。
然而,伴随猪种类与数量的增多,发病率也会不断的提升。
其中疝气就是众多猪病之一,这种病情若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则会导致生猪出现大规模死亡的现象。
因此,相关养殖企业应该重视这种病情的危害,并分析这种病情发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避免影响养殖企业的经济效益。
基于此,本文分析了猪疝气的临床症状,笔者根据自身经验提出相应的治疗对策。
1、猪疝气病病因分析猪疝气病发生与猪腹内压力过高以及腹壁强度减弱有一定的关系。
而且这种病症会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如咳嗽、腹水、排尿困难等相关症状都能够导致猪腹压升高,进而产生猪疝气病。
其中腹壁强度减弱主要分为两种表现形式,即先天性与后天行之分,先天性主要表现为脐环闭所不全以及腹壁白线缺损等相关现象。
而后天性主要表现与手术或外伤感染等相关炎症而导致的疝气病。
2、生猪的疝气类型及临床症状(1)脐疝脐疝主要发生于幼龄的生猪身上,原因是脐带轮并没有闭锁或闭锁不全面的现象,进而导致腹部位腔内压逐渐升高,促使生猪腹腔脏器转移到囊内。
例如生猪先天脐带轮发育不够全面,导致生猪极其怕凉,而且容易出现便秘的现象。
与此同时,由于幼龄猪较为贪食,从而出现腹胀的情况,猪腹腔内压异常提升,而产生脐疝的症状。
脐疝病症主要分为两种类型。
其中嵌闭性脐疝的病猪主要出现焦躁不安以及呕吐等现象,能够明显看出腹部肿胀的现象,同时猪的体内温度不断的升高而可复性脐疝主要表现为脐部有鹅蛋大小的肿胀现象,同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对脐部位进行按压的时,鹅蛋大小的肿胀会消失,但是能够触摸到类似大小的脐轮,过一段时间肿胀会复原。
这种症状并没有热痛甘,利用听诊器能够听到蠕动的声音,但是对生猪的食欲与体温并不会产生影响。
(2)睾丸疝睾丸疝这种症状主要发生在幼龄猪身上,与脐疝相同。
这种病症是先天性疾病,主要是由于生猪腹部出现异常现象而导致,促使生猪腹压升高,进而产生睾丸疝病。
多图解析:猪阴囊疝的手术疗法
点击“养猪手机报”关注我们!
术前准备工作:1药物:400万青霉素碘酒聚维酮碘氯丙嗪注射液(1毫升管20-40斤猪)自来水。
2器具:保定绳拆包线直弯针直剪持针钳小弯针刀片手术刀柄脸盆 3步骤:首先保定猪蹄扣保定猪只倒立如图
第二步镇静耳静脉注射氯丙嗪注射液一般注射后5分钟左右猪进入睡眠第三步确定手术部位用力挤压猪腹部疝气的部位会出现明显
的凸起。
如下图所示
手术部位清洗消毒开刀切开皮肤(不准划开血管,防止失血过多)如图
接下来用手按压睾丸至切口处固定手术刀划开腹股沟管但不可切开总鞘膜
钝性分离直至总鞘膜完全脱离阴囊下一步结扎总鞘膜管如图
双次结扎确保不会脱开接着切除多余部分(睾丸及部分总鞘膜)如图
游离端塞入腹股沟管撒布青霉素消炎
待青霉素与体液变成糊状便开始缝合腹股沟管如图
腹股沟管连续缝合即可缝完后再撒布青霉素粉防止感染结节缝合皮肤消毒另一侧睾丸正常摘除解除保定术后不用拆线肌肉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手术完毕。
来源:河南谊发。
猪腹股沟阴囊疝的临床症状、治疗措施及预防措施-养猪技术猪腹股沟阴囊疝属于一种常见多发病,是由于部分腹腔脏器被小肠通过鞘膜管钻入鞘膜腔而导致。
如果肠管进入阴囊总鞘膜内无法还纳回到鞘膜腔,而是在腹股沟内环处出现嵌闭,就会导致病猪出现停止采食、呕吐、腹痛,如果肠管嵌闭后又出现坏死,就会导致其发生内毒素性休克,最终发生死亡,严重损害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下面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猪腹股沟阴囊疝的临床症状、治疗措施及预防措施。
1、临床症状一般来说,病猪在临床上不会表现出明显的症状,往往是一侧或者两侧的阴囊有所增大,尤其是在拱腹、撕咬、打架等情况下由于腹内压明显增大而导致疝囊明显增大。
对阴囊进行触诊,发现硬度不同,能够触摸到疝的内容物(往往是小肠),如果将其两后肢提起,往往会使疝内容物还纳到腹腔,从而使阴囊明显缩小,但将其放下后或者腹压增大时又会恢复成原状。
个别病猪甚至会形成嵌闭性疝,肠管与阴囊壁之间发生局部或者广泛性黏连,此时病猪会表现出腹痛,并出现轻度跛行,然后才能够被发现,或者是在疝内容物进入到阴囊内才能够被饲养员注意,耽误治疗。
2、临床诊断病猪在临床上精神状态较好,食欲基本正常,阴囊表面发生局限性的卵圆形肿胀,患侧阴囊有所增大下垂,用手触摸质地柔软,并出现音响,具有可复性,对阴囊进行听诊能够听到肠蠕动音。
如果病猪在仰卧时,脱出的肠管能够自行还纳到腹腔,从外面能够触摸到呈不规则方形的腹股沟外环(疝轮),长度在3 cm左右,宽度在2.5 cm左右,即表面没有发生肠黏连,从而可判断发生可复性腹股沟阴囊疝。
如果无法自行复位,且触摸具有热痛感,并发生炎症,就可能是肠管.与阴囊之间发生黏连,此时就要立即采取手术治疗。
3、治疗措施术前准备。
病猪术前要进行24 h禁食,只供给清洁饮水。
然后准备长度超过Im、直径大约为20 cm的木桩或者树木,并根据猪大小选择适宜粗细的绳子,一般可准备2根长度在Im左右、直径为1~2 cm的保定绳。
猪发生脐疝怎么办
脐疝又名赫尔尼亚,是指腹腔内的器官,部分或全部通过天然脐孔,脱入到皮下所致,常因脐孔闭合不全或完全未闭锁,加上猪奔跑、挣扎、按压、强烈努责等因素,使腹内压力增大而引起发病,本病多见于小猪。
脐疝可分为可复性与嵌闭性两种。
(1)可复性脐疝:在猪的脐部外表有一囊状物,有一定的伸缩性。
囊状物大小不一,质度柔软,无热痛,能把脱出物还纳进腹腔,同时可摸到脐带轮。
(2)嵌闭性脐疝:病猪表现不安,并有呕吐。
初期尚有粪便,以后停止排粪,囊状物较硬,有热痛,脱出物只能还纳部分或完全不能还纳,若不及时进行治疗,则预后不佳。
[治疗措施]
对于可复性脐疝,有的可自愈,若疝囊过大,必须像嵌闭性脐疝一样,用手术治疗。
术前应停食~天,一般采取仰卧保定,术部剪毛,洗净,用5%碘酒消毒,然后用75%酒精涂擦脱碘,一般不用麻醉。
纵向提起皮肤,避开阴茎,切开皮肤(不要切破腹膜),剥离疝囊后将疝囊连同内容物
还纳腹腔,用手指或镊子等抵住轮口,防止脱出,用刀背轻刮脐带轮,使其出血形成新鲜创面,便于愈合。
用较粗丝线,对脐带轮行间断结节缝合,撒上消炎粉,最后皮肤作结节缝合,包扎绷带。
若肠管与疝囊发生粘连,则须在疝囊上切一小口,细心剥离,当发生嵌闭性脐疝时,切开疝囊后,注意检查肠管的颜色变化,如发现肠管坏死,应将坏死肠管切除,行肠管断端吻合,再闭合疝轮。
手术完毕,向腹腔内注入青霉素、链霉素和0.25%普鲁卡因溶液,以防止肠粘连。
手术后要加强护理,防止切口污染。
在一周内喂食减少1/3,以防止腹压过大,造成缝合裂口。
1392017年34卷第05期 SWINE INDUSTRY SCIENCE 猪业科学养猪一点通EASY SKILL选择复合型产品。
4 解毒修复是目的任何一种脱霉剂都不可能把全部毒素清除掉。
脱霉剂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霉菌毒素进入机体的比例,减小了对机体的危害;但是霉菌毒素仍然不可避免地存在,通过蓄积作用,最终对机体产生危害。
当猪采食微量的霉菌毒素时虽然不会造成明显的中毒症状,但会引起免疫抑制,这对养殖动物危害严重。
一些霉菌毒素会影响肠道上皮细胞的正常更新,另外一些霉菌毒素则会影响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的产生,进而影响肠道健康及肠道免疫功能,结果造成肠道感染的发生几率大大增加。
霉菌毒素还会对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产生影响,导致注射疫苗后抗体效价的产生受到影响,最终造成疫苗免疫效果不明显,动物疾病感染率大幅提高。
所以具有免疫调节功能、能解除免疫抑制的化合物,比如一些脱霉剂中含有葡聚糖和甘露寡糖(MOS),就可以激活免疫系统,提高机体免疫力,抵抗霉菌毒素给动物机体带来的损伤。
霉菌毒素对机体的氧化损伤是它的一个重要毒性作用机制。
在饲料中添加天然或合成的抗氧化剂对降低霉菌毒素的毒性有一定的作用。
此外,肝脏、肾脏和免疫系统是霉菌毒素损伤的主要器官系统,这些系统功能的紊乱可直接导致动物机体的生产性能和抗病能力下降;给养殖场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
所以修复肝肾功能、解除免疫抑制的各种植物提取物在降低霉菌毒素毒性方面有其独特的效果。
5 小结在做好原料把控和饲喂管理的同时使用优质脱霉剂可以有效缓解霉菌毒素所带来的危害,以获得最大的动物生产性能和最高的经济效益。
但目前脱霉剂应用目前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脱霉剂应用市场较混乱,再加上效果不容易直观评价(尤其是在饲料霉变很轻微的情况下),一些养殖户的应用好像只是凭主观意识来使用的,缺乏科学的依据。
笔者认为一个优质的脱霉剂应该从防霉、脱霉(具有吸附不同种类霉菌毒素的能力的复合吸附剂)、解除免疫抑制、修复器官损伤等多方面来解决霉菌毒素问题。
183浅谈猪疝气病治疗方法何艳因1 王洪亮2 阮 英1(1.阳江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阳江 529500;2.阳江广垦畜牧有限公司,广东阳江 529500)摘 要:笔者曾经在年出栏量约2万头仔猪的规模养猪场从事兽医工作期间,发现仔猪的疝气病发生率达到1%至2%,仔猪疝气病不但影响仔猪的外观,而且严重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随着体重不断增加和日常活动,有部分的仔猪疝气囊的皮肤会磨损疡烂,甚至疝气囊破损肠道漏出体外。
患有疝气病的仔猪达到出栏重量时只能当病残猪只出售,价格只是正常仔猪的10%左右,严重损害养猪场的经济利益。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针对仔猪的腹壁疝、阴囊疝、脐疝分别制定了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案并实施手术治疗,全部仔猪愈后良好,能够达到出栏销售的标准,避免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关键词:仔猪腹壁疝;仔猪阴囊疝;仔猪脐疝;手术治疗;术后护理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人均资源占有量较少。
我国又是一个养猪大国,养猪业在畜牧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了能很好的发展养猪业,我国大力发展规模集约化养猪,大多采用人工授精来进行繁育仔猪,在这过程由于遗传育种和应激的关系造成1~2%仔猪出现了疝气病,如果不处理,会严重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销售,对养殖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1 猪疝气病的主要有腹壁疝、阴囊疝、脐疝。
“疝气”又叫赫尔尼亚病,是腹腔内脏和腹膜壁层从天然孔(脐孔、阴囊鞘孔)或其它病理裂口,落入皮下或阴囊。
1.1 仔猪腹壁疝疝囊由3部分构成即腹壁的腹膜、皮下组织以及皮肤。
网膜、肠管、肝脏以及子宫等可作为其内容物,没有固定的发生部位。
一般是由于用力踢跌、冲撞以及分娩等因素导致发病。
1.2 阴囊疝通常是幼猪容易发生,是一种先天性疾病。
主要是由于腹股沟管内环相对较大,猪在尖叫、人为追赶等导致腹压升高,造成腹股沟管内的肠管落人到阴囊内而引起发病。
1.3 脐疝通常是幼龄猪容易发生,主要是由于脐带轮没有彻底闭锁或完全没有发生闭锁.再加之腹腔内压升高,在按压、捕捉、奔跳等诱因下导致腹腔脏器落人到囊内。
健康养殖·诊疗2020.10 畜牧业环境75摘 要:猪肉是我国城乡居民的主要肉食,是我国人民日常餐桌上的主要角色。
我国猪养殖业的规模相较于传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价值。
但是在农村环境的养猪场中,常常会发生仔猪疝气病,不仅会使猪染病降低肉食价值,而且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导致仔猪死亡,使养猪户蒙受经济上的损失。
因此仔猪疝气病的发病原因和防治方法,值得每一位养猪户引起重视。
关键词:仔猪疝气病;原因;防治1 仔猪疝气病形成的原因疝是一种猪种群常见疾病,常见有仔猪脐疝病或阴囊疝病。
通常仔猪疝气包含了外伤性脐疝和腹股沟阴囊疝两种症状。
该病一般对仔猪危害程度较大,发病原因主要有两个因素。
1.1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主要是因为养猪通常封闭养殖,而且通常在有很高的近交系数猪群身上发病率较高。
如果种猪本身有脐疝病史,那么其后代患病概率也更高。
仔猪疝气病的发病概率不分种类,但是相对而言,发生在长白猪和其杂交后代的仔猪身上的概率更高,有先天脐轮发育不全和脐轮未封闭完全两种症状。
前者的轮孔大于正常情况,使仔猪小肠更容易通过,后者则是因腹压增高,使肠管脱出。
阴囊疝则是因为腹股沟管内环过大,肠管会进入阴囊,进而形成阴囊疝[1]。
1.2 人为因素仔猪下生时,接产员再为仔猪接产的过程中,手术操作规范性不够,使刚下生的仔猪脐孔出现破裂现象,继而形成了脐疝。
2 仔猪疝气病预防的有效对策如果猪本身患有仔猪疝气病,或者仔猪有家族病史,则不能用于配种,防止仔猪疝气病进一步通过遗传方式进一步发病。
接产员在接产中,无论是操作还是消毒,都要保证规范性和科学性。
此外,对于刚下生的仔猪,一定要避免仔猪之间互相打架的情况发生,同时也要防止仔猪被捕捉,进而减少仔猪因拥堵、挣扎扯破脐孔的现象。
3 仔猪疝气病的有效治疗方式仔猪疝气病对于仔猪,甚至猪种群的危害都是很大的,因此治疗原则应当越早越好,尽量在哺乳期早发现,早治疗。
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疗法,大中体型猪同样也可以接受手术,但是相较于仔猪,手术创面更大,组织损伤更严重,愈合速度也会较慢,甚至会出现扯破组织重新脱出的现象。
2018年第3期(总第254期)经验交流多(活的和死的媒介物,如土地),因此几乎没有可能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也没有免疫预防的方法。
所以,平时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猪舍和猪体皮肤的卫生、补充维生素A很重要。
4 治疗发现病猪后应全群检查,隔离治疗,猪舍可用3%~ 5%苛性钠或0.5%过氧乙酸消毒。
猪患部应先剪毛,再用肥皂水洗清痂皮后进行治疗,同时饲养员及兽医应注意保护自己,以免传染。
(1)用10%水杨酸乙醇或5%~10%硫酸铜溶液等每天或隔天涂敷,直至痊愈。
(2)水杨酸50g、鱼石脂50g、硫黄400g、凡士林600g,混合制成软膏,每隔3d涂药一次,一般4次即可。
(3)硫酸铜粉25g、凡士林75g,混合制成软膏,外用,隔5d 1次,2次即可治愈。
(收稿日期:2017–11–29)仔猪疝气巧治疗曹金伯(河北省遵化市农业畜牧水产局 064200)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1733(2018)03-0093-01仔猪疝气主要分为腹股沟阴囊疝和脐疝两种,由于遗传或活动过程中腹压过大引起的腹腔内脏器经鞘膜管进入鞘膜腔引起,俗称“通肠猪”、“气包猪”,是生猪生产过程中较为常见的疾病。
”1 临床症状(1)腹股沟阴囊疝,是由于腹股沟环过大或捕捉、运动导致腹压过大导致肠管、膀胱等内脏脱落至腹股沟或阴囊,分先天性和后天性2种,临床可见腹股沟及阴囊肿大.多数可整复。
(2)脐疝,由于脐孔先天闭合不全加之剧烈运动导致腹腔内压增高导致腹腔内容物进入皮下形成。
临床可见脐部出现局限性的球形、半球形肿胀,大小不一,触诊柔软,听诊有肠音,疝内容物易整复于腹腔。
整复后由于腹压增大极易复发,病程稍长易发生粘连,形成嵌闭性脐疝。
2 治疗方法2.1 绷带压迫疗法 对可复性腹股沟阴囊疝和脐疝可人工将脱出的腹腔内容物还纳腹腔后局部用绷带压迫治疗,对于疝环较小的病例有明显的效果,且可避免因外科手术对肢体造成的伤害。
怎样治疗猪疝气疝气又称“赫尼亚”,是畜体腹部的内脏器官通过腹壁天然孔或人工的孔道脱至皮下或其他腔孔的一种常见病,根据发生部位,分为脐疝、腹股沟阴囊疝和腹壁疝,脐疝和腹股沟阴囊多疝多见于猪。
外伤性腹壁疝多见于牛和马。
(一)脐疝本病多见于仔猪,一般是先天性的,因仔猪发育不全,脐孔闭锁不全或完全没有闭锁,加上剧烈运动,使腹腔内压增高而引起腹腔内脏器官(多为小肠及网膜)进入皮下,形成脐疝。
1、病状脐部出现局限性的半球形肿胀,大小不定,手触柔软,无痛,听诊有肠音,疝气内容物是易用整复还纳入腹腔。
但是,整复后又容易再次脱落,时间过长可发生粘连,当肠管嵌闭在脐孔中发生嵌闭性脐疝时,出现腹痛症状,常发生呕吐,多为复性脐疝。
2、治疗仔猪可复性脐疝脱出的肠管还纳腹腔时,局部用绷带压迫,脐孔可闭锁而愈。
如果脐孔较大或发生肠嵌闭时,须进行手术疗法,对可食性疝气先切开疝囊,但不切开腹膜,将腹膜与疝内容物送入腹腔之后,对症孔进行袋口缝合或纽孔状缝合,皮肤结节缝合,当疝内容物与疝囊粘连时,应小心切开症囊,仔细剥离粘连,防止损伤肠管,送回内容物后缝合疝孔和皮肤,切开疝囊后如见肠管坏死,应截除坏死肠段后,行肠管吻合术。
3、护理术后不宜喂食过早。
(二)腹股沟阴囊疝公猪若腹股沟管过大,常在出生时发生或出生后剧烈运动和外界暴力,如踢打、捕捉等引起腹压增高,使腹腔的肠管(连同肠系膜)经过腹股沟,即发生腹沟阴囊疝。
1、病状猪患腹股沟阴囊时,患侧阴囊肿胀增大,无热,无痛,触诊硬度不一,可摸到疝的内容物(小肠),也可摸到睪丸,开始一般可自动还纳,听诊可局部有肠音,如将患猪两后肢举起,能使肿胀有阴囊变小,少数猪嵌闭,则阴囊壁与多数肠管粘连,若阴囊皮肤水肿,发凉,并出现剧烈疼痛症状,若不及时施行手术治疗,即可引起死亡。
2、治疗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手术,切开皮肤分离浅层与深层的筋膜,而后小心将总鞘膜钝性剥离出来,猪的嵌闭症疝多有肠粘连。
剥离时动作要轻,用浸温灭菌生理盐水的纱布轻轻加以分裂。
2020年第07期猪疝气病是一种极为常见的疾病,养殖户对该病不重视且不及时治疗,也会造成经济损失。
鉴于疝气病的类型不同,其治疗方法也有较大差异。
本文对猪疝气病的诊断方法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一些有效的治疗对策,供参考。
1病因分析现阶段猪疝气病产生的原因通常为:猪的腹内压力过高以及猪的腹壁强度降低。
猪的腹内压力过高主要因为以下几方面,例如猪的腹部被外力多踩踏以及挤压、猪的排尿困难以及产生便秘、腹水,还包括猪在日常进行过度饱食后进行挣扎以及嘶叫等等,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都能够引发猪腹压升高。
而猪的腹壁强度降低通常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先天性原因,第二种是后天性原因。
先天性形成原因包含腹股沟过于宽大、腹壁白线受到缺损、脐环闭锁产生缺陷等状况。
而后天性原因较为简单直接。
通常由一些外伤、感染以及手术留下切口及猪发生的炎症等状况均能导致。
在疝气的直观性判断过程中,倘若猪的腹股沟、阴茎部和脐部出现较为明显直观的下垂肿大,基本就能够初步判断为疝气。
疝气病情较轻时,猪的疝气部位体积通常和乒乓球大小相同。
倘若较为严重,则表现为疝气部位体积非常大,最大的体积和排球大小相接近,此时会对猪的日常行动以及健康、饮食产生直接的影响。
2临床表现一般病猪体温、脉搏以及呼吸较为正常,只是体型较小的病猪容易便秘。
猪疝气能够伴随天气变化以及小肠内的气体流动而改变。
随着病猪的生长发育,所患疝气的体积会逐渐增大,最严重时将产生拖地现象,这一时刻若不及时处理和治疗,疝气皮一旦磨烂会发生严重感染,将直接导致病猪死亡。
此外,据笔者了解,现阶段许多猪的疝气组织会对病猪的肠道形成较大的挤压感,病猪在进食后,食物无法顺利通过肠道而产生严重疼痛感,病猪大概率出现暴躁不安的痛苦情绪,倘若不能够及时进行手术治疗,病猪将在短时间内死亡。
3诊断判定猪疝气病病情,养殖人员可通过仔细观察和排查,在猪腹壁脐孔部一旦出现柔软的球型体肿胀物,在猪仰卧时用手压内容物时能还纳腹腔,便可基本确诊为脐疝。
X u m u s h o u y i猪疝气病作为外科性疾病,虽然不具有传染性,一旦得不到养殖户的重视,导致病情加重,届时将会增加生猪的死亡率。
由此可见,养殖户要给予猪疝气病足够的重视,做好日常养殖管理,力求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基于此,本文主要对猪疝气病病因进行了阐述,同时分析了猪疝气病的类型及临床症状,并对猪疝气病的治疗对策做出重点研究。
一、猪疝气病病因分析根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猪疝气病发生与猪腹内压力过高、以及腹壁强度减弱存在密切的联系。
通常情况下,猪疝气病往往存在诸多影响因素,例如排尿困难、腹水等,当前这些因素都会造成猪腹压升高,产生猪疝气病。
其中,腹壁强度减弱主要包括先天性与后天性两种形式,先天性表现为脐环闭所不全等现象,而后天性与手术或者外伤感染等相关。
二、猪疝气病的类型及临床症状1、脐疝从脐疝的角度来分析,通常主要发生在幼龄猪体身上,脐疝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闭所不全面或者没有闭所现象所致,导致腹部位腔内压升高,使得生猪腹腔脏器官转移到囊内,例如生猪先天脐带轮发育不够全面,导致生猪极其怕凉,而且容易出现便秘的现象。
与此同时,由于幼龄猪较为贪食,从而出现腹胀的情况,猪腹腔内压异常提升,而产生脐疝的症状。
此外,脐疝病症主要分为两种,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内容:针对嵌闭性脐疝的病猪而言,往往会出现呕吐、焦虑不安现象,并且其腹部肿胀较为明显,直接用肉眼便可识别出来,同时猪的提问也会随之而提升。
对于可复性脐疝来讲,生猪脐部出现肿块,并且肿块的大小犹如鹅蛋般大,相对较为明显。
当按压脐部位的时候,去肿胀会消失,但可以沉默到类似大小的脐轮,过一段时间肿胀会逐渐复原。
2、睾丸疝鉴于睾丸疝研究发现,当前这种症状主要多发于幼龄猪身上,睾丸疝作为先天性疾病,通常主要因生猪腹部出现异常所致,此时生猪腹压会不断升高,从而引起睾丸疝。
根据临床医学研究发现,患有睾丸疝的生猪,其阴囊会逐渐膨大,与脐疝鹅蛋大小相似,如果使用听诊器对其睾丸部位进行听诊,此时会听见蠕动的声音。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4年3O卷第2期 I缶床兽医
仔猪黄白痢的防治
吴建华
(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北郊镇畜牧兽医站,四川雅安625000)
仔猪黄白痢是仔猪黄痢、仔猪白痢的简称,仔猪出生后3—10
d多发仔猪黄痢,而出生10 d以上易发仔猪白痢;同时,也可以通
过观察粪便颜色判定,仔猪黄白痢都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 新生仔猪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很容易导致仔猪 死亡。随着雅安市养猪业的发展,养猪规模不断扩大,养殖户逐 渐增多。仔猪黄自痢已成为影响雅安市养猪业经济效益的常见传 染病之一,给农村散养户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损失。 1 病因 本病多发生于封闭式集中饲养猪场中,生后1周龄以内的新生 仔猪多发,其中,1 3日龄发病和病死率最高。本病一旦发生, 常是一窝一窝的出现。其病原菌为不同血清型的大肠杆菌,经消 化道感染而发病。其他诱因主要是日常饲养管理不当,猪舍卫生 条件差,天气骤变,猪舍阴冷潮湿,饲养人员缺乏防疫意识等都 为本病的发生提供条件。 2临床症状 仔猪黄白痢的潜伏期短,出生后12 hflO可发病,初见1~2头 不明病因死亡,随后,其他仔猪排出黄色稀粪,有的内含凝乳小 块。仔猪停食或减食,部分仔猪吸奶后呕吐。病猪迅速消瘦、眼 睛凹陷,被毛粗乱,肛门呈红色,继而卧地不起,肛门失禁,严 重脱水而昏睡致死。剖解可见全肠道卡他性肠炎,以十二指肠最 为严重,肠壁变薄,松弛充气,胆汁吸收不良。空肠分泌大量粘 液,造成仔猪发生高渗性脱水。该病死亡率高达80%以上,有时 在短期内全窝死亡。 3病理变化 主要病变为急性肠炎和败血症。外观尸体严重脱水,干 瘦,黏膜苍白发绀,肛门及腹部周围有黄白色稀粪污染。剖检 见肠黏膜充血、水肿,肠道内充满腥臭的黄白色内容物,以 十二指肠黏膜病变最为严重,多处呈色或暗红色;肝呈紫红色 和红黄相间纹样色调;肾色淡,表面有数量不等针尖大的出血 点;心脏扩张,心房、心室充满凝血块,心冠部有少量出血 点,肺明显水肿。
4综合防治
(1)加强饲养管理。猪场的环境和饲养管理不当是诱发本病
的主要原因,预防该病的发生主要从环境消毒和加强种猪饲养管
理着手。夏季加强通风降温等防暑措施,减少热应激;冬季应加
强圈舍保暖,勤换垫草,防止贼风侵袭等应激因素造成仔猪感冒
而继发仔猪黄白痢。搞好环境卫生,猪舍饲养密度不宜过高,注
意保暖通风,有条件的饲养户最好采用“自繁自养”、“全进全
出”的管理模式。
(2)抓好怀孕后期母猪营养,提高仔猪初生重和胎儿免疫器
官发育。大肠杆菌是条件性致病菌,抵抗力弱、免疫功能发育不
完善的仔猪易发病。根据这一原理,防治仔猪黄痢工作要从用猪
妊娠后期开始,其方法是加强怀孕后期母猪营养,提高仔猪初生
重和促进胎儿免疫器官发育。实践证明,妊娠后期母猪日粮中添
加1%牲命t号,能显著提高胎儿初生重达1.5 kg以上,仔猪黄痢发
生率减少50%以上。
(3)加强仔猪初生期的护理工作。对仔猪做好防寒保温工
作,仔猪出生后要多吃初乳,同时要保持母猪乳头卫生,防止感
染,可有效增强仔猪体质,提高其抗病能力。
(4)做好防治。母猪预产期前15—30 d,免疫大肠杆菌基因
工程苗。如遇习惯性的难治病例,可在母猪产前l周至产后3—4
周,服用土霉素钙,30 g/d,分2次拌服,连续服用不要超过1
kg;或在母猪产后第l d,立即给母猪注射青霉素200万~l500万IU
1次,可预防仔猪黄白痢、母猪阴道炎、母猪子宫炎、乳房炎及猪
气喘病等。治疗可采用:链霉素、环丙沙星、恩诺沙星、氟甲砜
霉素、阿莫西林、泻痢停、克痢王。
猪疝气的治疗
兰小卫
(新疆农二师29团兽医二站,新疆库尔勒841008)
猪疝气是一种先天性疾病,主要是先天脐孔或腹股沟孔闭 合不全,小肠顺脐孔或腹股沟孔漏出到腹膜与皮肤之间形成一个 疝囊,内容物可滑动,可推回腹腔。疝囊早晨小,吃饱后明显增 大,随着日龄增加而越来越大,最后撑破或磨破疝囊肌肉皮肤造 成猪死亡。其若发生在脐部称脐疝、发生在阴囊部称阴囊疝、发 生在腹股沟部称腹股沟疝,治疗以手术为主,具体如下: (1)术前应禁食1 d,清扫和消毒圈舍。 (2)脐疝:手术部位在脐部,仰卧保定,公猪应避开阴茎, 术部先剃毛消毒,局部麻醉用0.5%o利多卡因做浸润麻醉,手术 部位铺上消毒纱布,逐层切开皮肤肌肉和腹膜,暴露肠管并用庆 大霉素清洗后还纳肠管,如肠管与腹膜有粘连应充分剥离。彻底 分离肌肉和腹膜,并切除多余的腹膜、肌肉和皮肤。结节缝合腹
膜,在疝孔上做新鲜创面,再结节缝合疝孔,闭合腹腔。肌肉、
皮肤结节缝合,涂布5%碘酊。
(3)阴囊疝和腹股沟疝:手术部位都在靠近腹股沟孔的位
置,倒提保定,手术部位面对术者,手术的消毒、麻醉、切开和
脐疝相同,如果是公猪应抓住总鞘膜连同睾丸一起拧转以便把肠
管还纳回腹腔,还纳结束后,应该缝合结扎总鞘膜并连同睾丸一
起切除,缝合腹股沟孔,再缝合肌肉、皮肤;如果是母猪应抓住
腹膜还纳肠管,其他和公猪相同,手术结束后外部涂布5%碘酊。
(4)术后要控制饮食,防止暴饮暴食撑破刀口。为了防止感
染,注射3 d抗菌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并保持圈舍卫生。
・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