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肢体皮肤撕脱伤12例体会
- 格式:pdf
- 大小:157.95 KB
- 文档页数:2
负压封闭引流术(VSD)治疗软组织撕脱伤的疗效观察软组织撕脱伤是创伤领域中经常遇到的一项复杂疾病,多是皮肤和皮下组织从深筋膜深面或浅面强行剥脱,而且常常伴有不同程度的骨折,严重者因大量失血而发生休克。
早期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后继治疗效果,如治疗不当,可致皮肤坏死、感染、重要组织外露,甚至危及生命,晚期可形成慢性溃疡或瘢痕挛缩,严重影响肢体的外观和功能。
我们自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引进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该病30例,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8~60岁;受伤部位的分布:上肢13例,下肢17例;上肢主要创面在手背和前臂,下肢主要在足背和小腿;撕脱面积0.5%~32%体表面积(平均10%),其中包括不完全性撕脱19例,完全性撕脱11例;17例为车祸所致,13例为机器绞轧伤。
入院时合并休克2例,骨折关节脱位12例,皮肤缺损5例。
1.2治疗方法麻醉成功后,手术区域常规清洗消毒铺巾,由浅至深切除失活的皮肤、筋膜和肌肉,清除异物,尽量电凝止血,反复冲洗创面,直至显露比较清洁和血循环较好的组织,有严重骨折的行内固定,最后根据皮瓣血运情况,酌情修剪成中厚或全厚皮瓣,同时用小尖刀在皮瓣上戳多个均匀分布的筛孔(直径0.5mm,间距1cm左右)。
观察创面无明显活动性出血后,缝合深部组织,消灭死腔,逐层缝合至皮肤。
然后按创面的大小和形状设计修剪带有多侧孔的vsd敷料,使引流管的端孔及所有侧孔完全为vsd敷料包裹。
在擦干净创面周围皮肤之后,用具有生物透性薄膜封闭vsd敷料覆盖着的整个创面。
根据需要用三通管将所有引流管合并为一个出口,引流管接负压装置,开放负压。
并且调节负压,7~10天后拆除vsd敷料[1]。
术后常规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病房做好护理工作,保证负压装置的持续和合理负压,保持vsd敷料的密闭和吸引管的通畅,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和患肢血运,及时处理。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科创伤的护理体会摘要〕目的分析行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的骨科创伤患者的护理方法。
方法选取我院近期接收的50例行VSD治疗的骨科创伤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综合护理,对比其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
结论在骨科创伤患者的VSD治疗中,加强患者心理以及日常生活等方面的护理,应用综合护理方案,能够较好地促进创面的愈合。
〔关键词〕骨科创伤;VSD;护理在临床医疗实践中,骨科患者多为交通事故或其他意外事件致伤,且多合并其他损伤(如软组织、皮肤的严重创伤),诊治过程中,除了做好骨科疾病的对症处理外,还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其他部位的损害实施救治。
尤其是对骨科疾病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的患者,其血供差,污染较重,应用传统治疗方法时,患者将面临肢体感染等风险。
与之相比,VSD治疗能够对患者的感染性创面以及软组织缺损起到较好的修复效果,且大量临床数据显示,该疗法的安全性、有效性明显优于传统的治疗方法。
但在VSD技术的应用阶段,如何做好患者的护理工作,确保VSD治疗达到预期效果,仍然是医务人员的关注焦点。
本文就VSD治疗的综合护理展开分析,选取骨科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6月期间接收的50例骨科创伤患者,纳入标准:(1)四肢部位存在创伤;(2)择期进行VSD治疗。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对照组中,男13例,女12例,年龄17—76岁,平均(43.1±8.5)岁;对照组中,男12例,女13例,年龄16—72岁,平均(42.5±9.7)岁。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两组患者的治疗方法无明显差异,均进行常规清创、病原学与药敏试验,并尽早进行VSD治疗。
在护理方法上,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具体包括VSD的健康宣教、患者的心理护理以及病情观察;观察组患者行综合护理,具体内容如下:(1)将心理护理贯穿于整个护理活动中,考虑到创伤患者的创伤面一般较大,容易因伤口感染、愈合情况以及治疗费用等问题而出现不同程度的负性心理,护士在对其进行护理时,应耐心向其讲解VSD的优势,分享VSD治疗的成功案例,打消患者对疗效的顾虑;(2)对其他因素引起心理问题的患者,借助一定的交流技巧,引导患者述说内心的真实顾虑或者感受,并给予正向引导与情感支持,必要时与患者家属联系,借助亲友的鼓励,促使患者以相对轻松的心态应对疾病的诊治;(3)结合患者的治疗需求以及日常膳食结构,为患者提供相对科学的饮食计划,叮嘱患者适当摄入富含维生素、胶原蛋白的食物,以补充营养,促进创面的预后;(4)加强患肢的针对性护理,以患者的舒适度为参考,适当抬高患肢并妥善固定,巡视期间,观察、记录其肢端血供状况以及皮肤状况,并选取恰当的时机,为其提供肢体功能恢复等方面的指导,为后续的功能锻炼奠定基础;(5)做好引流管的管理,定期观察、记录引流液情况,检查管路是否通畅,是否存在滑脱、堵塞迹象,并及时处理连接管压折、管道滑脱等问题;(6)保持有效的持续负压引流,根据引流的实际效果调整负压,并定期换药(不宜过于频繁),换药时评估创面的恢复情况,注意观察是否存在负压消失问题;(7)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安排肢体功能恢复训练,指导其进行手指屈伸、踝关节屈伸、提肩等训练。
负压封闭引流在四肢软组织损伤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持续封闭负压是一种新型的引流技术,就是利用VSD敷料(俗称人工皮)填补创面形成封闭状态的引流,尤其适用于各类传统外科方法无效的慢性难愈合性伤口及不能立即施行确定性外科创面关闭,如皮瓣移植、软组织损伤等的伤口。
我科将VSD应用于污染较重且复合组织缺损,无法Ⅰ期行皮瓣和植皮修复的病例,为Ⅱ期手术创造良好的条件。
现将我科2010年06月至2011年8月36 例应用VSD治疗四肢软组织体会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本组30例,男22例,女8例;年龄22~59岁,平均36岁。
上肢10例,下肢20例。
受伤原因:车祸伤13例,机械绞伤8例,重物砸伤9例。
创面10cm×10cm~30cm×30cm大小不等,并有不同程度的坏死、感染。
单纯皮肤缺损8例,复合软组织缺损22例。
1、材料选用山东某公司生产的VSD材料,由3部分组成。
a)一次性VSD负压引流敷料是由聚乙烯醇水化海藻盐泡沫制成的医用泡沫敷料,白色,柔软而富有弹性,与人体皮肤和创面组织有良好的相容性。
包裹多侧孔引流管能使创面充分引流,提供均衡负压达到全面引流并保持引流管长时间通畅。
b)引流管夹可有效防止引流管内液体回流。
c)一次性使用医用透明贴膜,为半透性贴膜,具有单方向透气性,创面内气体可以经薄膜透出,并且可隔绝外界环境对创面的污染。
d)智能负压机或中心负压。
2、治疗方法(1)清理伤口:探查受损组织,彻底清除创面坏死组织、碎屑、异物等,修复需要重建的血管、神经、肌腱等,若有骨折的需复位。
(2)设计VSD敷料:根据创面大小裁剪或拼接VSD敷料,覆盖填充创面,必要时缝合VSD敷料。
(3)封闭:在VSD敷料外覆盖半透性粘贴膜。
覆盖范围应包括至少2~3cm的创面皮肤,保持创面的封闭性。
(4)连接负压源:将引流管连接负压装置,调整负压值到-125~450mmHg。
(5)持续负压引流3~10d。
结果接受VSD疗法的30例患者中,8例未经植皮创面直接愈合,15例患者经3~10d封闭引流,创面肉芽组织平坦、新鲜,毛细血管丰富,创面无明显水肿,行植皮或缝合后愈合;2例患者有少量黄绿色分泌物,未经特殊处理,患者无感染发生,患者于7~14d后行植皮术;5例创面较大,经再次置入VSD材料后,创面缩小,行植皮术后痊愈。
研究VSD负压封闭引流术在骨科临床应用的护理体会发布时间:2022-10-28T08:45:02.002Z 来源:《护理前沿》2022年17期作者:侯晓艳[导读]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是指用内含有引流管的聚乙烯酒精水化海藻盐泡沫敷料,侯晓艳平遥县中医院山西晋中 031100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是指用内含有引流管的聚乙烯酒精水化海藻盐泡沫敷料,来覆盖或填充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创面,再用生物半透膜对之进行封闭,使其成为一个密闭空间,最后把引流管接通负压源,通过可控制的负压来促进创面愈合的一种全新的治疗方法。
一次性vsd负压引流敷料,俗称“人工皮”,是由高分子聚合材料、聚乙烯醇制成的医用泡沫敷料,此材料的吸附性非常强,可对患者创面的分泌物强力吸附,且其有很好的透水性,对人体无不良反应,其厚度0.8mm,微孔直径0.3~0.5mm,三通接管、负压吸引器进行负压吸引来处理浅表创面和用于深部引流,能够彻底去除病变区域的分泌物和坏死组织,改善局部微循环,推动血液循环,加速创面愈合,减少了患者创口反复换药的痛苦,在骨科中应用广泛,疗效显著。
我科自2016年起开始应用VSD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折内固定术后伤口不愈合、感染性伤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目的:探讨VSD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骨科临床应用的护理。
方法:对本科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12例患者,其中骨筋膜室综合症切开减压术后1例,内固定术后伤口不愈合2例,糖尿病足2例,感染性伤口4例,压疮患者3例均在彻底清洁创面后行VSD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
结果:12例患者经过精心护理,拆除负压引流装置后,1例创面见大量新鲜肉芽组织生长,后行骨折内固定术、伤口缝合术,11例伤口愈合,效果满意,无并发症发生。
结论:正确、有效的护理是提高VSD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骨科临床疗效的关键。
连接中心负压吸引或电动吸引,调整负压至60~80mmHg,以敷料收缩变硬,有液体引流出为度,说明密封较好,负压效果满意。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四肢创伤性软组织缺损伤中的运用体会目的:总结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在四肢创伤性软组织缺损伤中的运用体会。
方法:2009年9月-2012年9月采用VSD技术治疗四肢创伤性软组织缺损伤患者45例,所有患者均一次或多次使用VSD覆盖创面,持续引流,缺损创面改善后结合植皮、肌瓣、肌皮瓣转移覆盖。
结果:45例患者中42例移植物全部存活,其中3例皮瓣远端坏死,经换药后创面全部愈合。
结论:VSD技术有利于创面的愈合,能够促进肉芽组织的生长,改善移植物的血液循环,明显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实用技术。
标签:VSD;四肢;创伤性软组织损伤随着现代交通、工农业的高速发展,机动车、工农业等机械损伤所导致的四肢创伤性软组织缺损伤日益增多,对于其缺损创面的治疗一直是困扰着骨科领域的难题,以往处理方法一般采用换药、伤口引流等方法,待创面情况好转后二期行植皮、皮瓣转移等方法覆盖创面,其方法耗时长,患者负担重,住院费用高,医务工作者工作量大。
自从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运用于创面修复以来,其加速了创面的愈合时间,减少感染等并发症,深得患者及医务工作者的一致好评。
笔者将所在医院2009年9月-2012年9月采用VSD 技术治疗四肢创伤性软组织缺损伤患者45例,术后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男33例,女12例,年龄10~50岁,平均35岁,均为严重创伤导致的四肢软组织缺损伤。
部位:前臂及腕关节处6例,大腿处5例,小腿处25例,足背处9例。
受伤原因:车祸伤32例,机械挤压伤13例。
1.2 材料负压引流术VSD材料由武汉维斯第医用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并提供。
1.3 方法本组患者入院后完善各项入院急诊检查,行术前评估,待生命征稳定后均于受伤后8 h内入手术室行清创术,均在麻醉(臂丛、硬膜外或全麻)下进行,手术过程主要如下:首先进行创面彻底的清创,清除创面失活的组织、异物等,但较大的骨碎块尽量保留,否则可导致骨质结构性缺损,影响二期修复,尽量保留创面的血运;生理盐水擦洗干净创缘血迹,酒精清洁干燥创缘,有利于透明膜与软组织的粘贴,根据创面大小修剪VSD材料,并确保不遗留死腔,周缘缝线间断固定;据创面情况决定出口数量,三通管连接,贴膜将VSD海绵与创缘干燥清洁组织密封沾贴,见沾贴好后接通负压,检查负压引流装置是否密闭,周缘是否漏气,并调整负压至40~60 kPa。
利用VSD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破损的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讨使用VSD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破损的护理体会。
方法用VSD敷料填充或覆盖患者皮肤软组织的创面,再利用生物半透膜对其包裹,使其形成一个密闭的环境,最后连接负压。
结果直接愈合的有6例,二期局部皮瓣转移的有7例,二期手术植皮的有7例,所有患体功能均得到最大的恢复并出院。
结论VSD持续封闭负压引流能刺激肉芽组织增生、有效促进创面愈合。
【关键词】四肢软组织破损;VSD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护理负压封闭引流(Valuum sealing drainagtVSD)是Fleischmann等[1]首创,是一种治疗大面积皮肤软组织伤的新技术,使用无刺激、有弹性、多孔的材料包裹的侧孔引流管覆盖皮肤缺损创面,再用生物半透膜进行包裹,使其与外界相对隔离,避免交叉感染,引流管连接负压,保证创面不被污染,该操作简单、易于推广,是一种高效的引流方法。
VSD的优点在于持续的负压,促进肉芽组织的生长,从而加快创口的愈合。
2011年至今,作者对所在科室20例应用VSD引流技术的患者进行统计,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0 例,男12例,女8例,年龄8~75岁,住院时间平均25 d。
12方法将患者送至手术室,根据病情选择适当麻醉,彻底清除创面内异物、坏死及感染组织,足量生理盐水冲洗创面后,根据创面或创腔的大小,将多侧孔的引流管放置于DV A泡沫中进行修剪后置入需引流的部位,再把DV A泡沫外的另一端引流管经创面皮肤引出,采用系膜法,用透明薄膜将整个创面或创腔进行封闭后,再接上负压吸引器。
术毕患者回到病房后接上中心负压,调节负压为450~600 mm Hg持续负压吸引。
二期处理:7~8 d后可去除VSD材料观察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情况适时行进一步的处理。
13护理131术前护理①用物准备:将负压引流瓶、连接管与中心负压装置连接好,使中心负压吸引装置处于备用状态。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肢体重度感染创面的护理体会喻安敏;张群霞;王昭【摘要】@@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是治疗四肢软组织创面及体腔感染的一种新方法.由德国UIM大学创伤外科F1eisclaman博士在1992年首创使用,1994年裘华德教授引入国内.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我科收治26例小腿,足、踝皮肤缺损溃疡及感染,使用(VSD)封闭负压引流术治疗肢体重度感染创面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期刊名称】《贵州医药》【年(卷),期】2011(035)005【总页数】2页(P474-475)【作者】喻安敏;张群霞;王昭【作者单位】遵义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骨科一病区,563000;遵义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骨科一病区,563000;遵义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骨科一病区,56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6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是治疗四肢软组织创面及体腔感染的一种新方法。
由德国UIM大学创伤外科Fleischman博士在1992年首创使用,1994年裘华德教授引入国内。
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我科收治26例小腿,足、踝皮肤缺损溃疡及感染,使用(VSD)封闭负压引流术治疗肢体重度感染创面取得良好效果。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26例,男17例,女9例,年龄9~48岁,平均年龄30岁;车祸伤15例,机器绞伤5例,重物砸伤6例。
均为开放性损伤并皮肤缺损及溃疡,其中8例有明确感染,4例伴有骨外露及肌腱外露。
平均缺损面积为6 cm×8 cm~30cm×25 cm。
1.2 材料 (1)采用武汉维斯第医用有限公司生产的VSD技术专用敷料:聚乙烯乙醇水化海藻岩泡沫,呈白色质地柔软而富有弹性,抗张力强其内密布大量彼此贯通的直径为0.2~1.0 mm的细小孔隙,具有强烈的毛细虹吸作用。
内部含有多侧孔引流管,能有利于创面细小坏死组织及时排出体外,并且有极好的可塑性,该材料对人体无毒性、无组织刺激性、无免疫性、无皮肤致敏性。
封闭负压引流治疗软组织损伤的治疗体会(一)【摘要】目的探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治疗软组织损伤的应用和疗效。
方法选择2008年8月至2010年8月32例骨科严重皮肤软组织损伤病例,应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创面,进行临床观察。
结果32例应用封闭负压引流的患者创面愈合或植皮成功,无并发症发生。
结论封闭负压引流可刺激肉芽组织生长,加速创面愈合,引流充分,是一种治疗软组织损伤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封闭负压引流皮肤软组织损伤治疗体会四肢皮肤软组织损伤是骨科临床常见的急性损伤之一,控制严重创伤所致的大面积软组织撕脱或缺损后感染、加快创面愈合、减少全身并发症,促进功能恢复是骨科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封闭负压吸引技术(VSD),是用插入引流管的聚乙烯酒精水化海藻盐泡沫敷料来覆盖或填充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创面,再用生物半透膜加以封闭,成为一个密闭空间,把所插引流管与负压源接通。
通过可控制的负压来减少渗出从而促进创面愈合的一种全新的治疗方法。
近年来,我科将VSD应用于污染较重且复合组织缺损,无法Ⅰ期行皮瓣和植皮修复的病例,为Ⅱ期手术创造良好的条件。
现将我科2008年8月至2010年8月32例应用VSD治疗四肢皮肤缺损创面的临床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2例,男25例,女7例;年龄18~56岁,平均34岁。
上肢5例,下肢27例。
受伤原因:车祸伤24例,机械绞伤3例,重物砸伤5例。
创面5cm×10cm~30cm×30cm大小不等,并有不同程度的坏死、感染。
单纯皮肤缺损7例,复合软组织缺损25例。
1.2材料选用武汉某公司生产的VSD材料,由3部分组成。
(1)一次性VSD负压引流敷料是由聚乙烯酒精水化海藻盐泡沫制成的医用泡沫敷料,为创面封闭主体,厚度0.8mm,微孔直径0.1~0.2mm,泡沫内置2根多孔硬性硅胶引流管,管径0.5cm。
(2)生物半透性薄膜:生物相容好,对皮肤无刺激性,具有良好的透气性。
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手足外科创面的护理体会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手足外科创面的护理体会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引流论文的写作者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论文片段:创面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acuumsealingdraina,VSD)是由Fleischmann W.等【1】首创,此手术可以有效避开交叉感染,保证引流创面的清洁,干燥。
改善引流创面的血液循环,使引流创面快速愈合,是一种理想的引流策略。
此策略还可以减少患者的换药次数和痛苦【2】,减少并发症。
我院手外科自2009年底对23例创伤性创面、感染性创面的患者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3例患者,其中男15例,女8例,年龄21—62岁,因车祸伤,机械绞轧伤致大面积皮肤缺损10例,撕脱伤8例,脱套伤5例。
1.2材料主要材料:①VSD材料:是由高分子聚合材料(聚乙烯醇)合成的医用泡沫敷料,为创面或创腔的主体,②生物半透性粘贴薄膜:是一种具有黏合性的薄膜,具有良好的透氧和透湿性,能防水,并能防止细菌入侵。
③三通接头:在各引流管之间起连接作用。
④负压引流装置:使用中心负压吸引装置持续吸引。
1.3策略①清除创面的坏死组织和异物,彻底止血;②修剪VSD敷料,VSD敷料可以根据创面大小修剪或拼接;③清洁创面周围皮肤,在VSD敷料外面覆盖生物半透薄膜,使创面密闭;④术后应用抗生素,10d后拆除VSD敷料,视创面肉芽生长情况,行游离植皮术。
2 护理2.1 术前护理2.1.1心理护理患者大多是难治性创面,感染严重,担心创面能否愈合,担心使用VSD费用太高而产生焦虑,针对患者的痛苦和焦虑,护士要详细介绍VSD治疗的原理、策略以及对创面治疗的优点,消除患者的紧张心理,减轻患者的痛苦,安慰鼓励患者,消除其思想压力,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2.1.2 术前准备完善各项术前检查和治疗,备好负压吸引装置及中心负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