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飞秒脉冲产生及控制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5
飞秒激光及其应用飞秒激光是过去20年间由激光科学发展起来的最强有力的新工具之一。
飞秒脉冲是如此的短,目前已经达到了4fs以内。
1飞秒(fs) ,即10-15s ,仅仅是1千万亿分之一秒,如果将10fs作为几何平均来衡量宇宙,其寿命仅不过1min而已;飞秒脉冲又是如此之强,采用多级啁啾脉冲放大(CPA)技术获得的最大脉冲峰值功率可达到百太瓦(TW,即1012W)甚至拍瓦(PW,即1015W)量级,其可聚焦强度比将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全部光聚焦成针尖般大小后的能量密度还要高。
飞秒激光完全是人类创造的奇迹。
近二十年来,从染料激光器到克尔透镜锁模的钛宝石飞秒激光器,以及后来的二极管泵浦的全固态飞秒激光器和飞秒光纤激光器,虽然说脉冲宽度和能量的记录在不断刷新,但最大进展莫过于获得超飞秒脉冲变得轻而易举了。
桑迪亚国家实验室的R.Trebino 说:“过去10年中, (超快)技术已有显著改善, 钛蓝宝石激光器和现在的光纤激光器正在使这种(飞秒) 激光器的运转变得简洁和稳定。
这种激光器现在人们已可买到, 而10年前, 你却必须自己建立。
”根据飞秒激光超短和超强的特点,大体上可以将应用研究领域分成超快瞬态现象的研究和超强现象的研究。
它们都是随着激光脉冲宽度的缩短和脉冲能量的增加而不断的得以深入和发展。
飞秒脉冲激光的最直接应用是人们利用它作为光源, 形成多种时间分辨光谱技术和泵浦/探测技术。
它的发展直接带动物理、化学、生物、材料与信息科学的研究进入微观超快过程领域, 并开创了一些全新的研究领域, 如飞秒化学、量子控制化学、半导体相干光谱等。
飞秒脉冲激光与纳米显微术的结合, 使人们可以研究半导体的纳米结构(量子线、量子点和纳米晶体)中的载流子动力学。
在生物学方面,人们正在利用飞秒激光技术所提供的差异吸收光谱、泵浦/ 探测技术, 研究光合作用反应中心的传能、转能与电荷分离过程。
超短脉冲激光还被应用于信息的传输、处理与存贮方面。
飞秒超快光谱技术及其互补使用乔自文;高炳荣;陈岐岱;王海宇;王雷【摘要】Ultrafast spectroscopy techniques are powerful tools for exploring the excited-state processes of ma-terials.In this paper, we introduced femtosecond time-resolved fluorescence technique and femtosecond pump-probe technique in detail , including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s of systems , optical paths and data processing metheds, as well as the advantage and disadvantage in different implemental schemes .At last, in order to re-veal the complementary role , we provided an example in which the scientific problems were solved comprehen-sively and reliably by combinative usage of the two systems .%超快光谱技术是研究物质激发态过程的重要手段,本文对飞秒时间分辨荧光技术和飞秒泵浦探测技术这两个重要的超快光谱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阐述了系统的原理、光路及数据处理方法,给出了不同的实现方法并比较了其优缺点。
最后通过一个实例说明这两个技术的互补性,通过结合使用两个系统,能够对科学问题进行更全面可靠的研究。
【期刊名称】《中国光学》【年(卷),期】2014(000)004【总页数】12页(P588-599)【关键词】超快光谱;荧光上转换;泵浦探测【作者】乔自文;高炳荣;陈岐岱;王海宇;王雷【作者单位】吉林省电子信息产品监督检验研究院,吉林长春130021;吉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集成光电子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吉林长春130012;吉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集成光电子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吉林长春130012;吉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集成光电子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吉林长春130012;吉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集成光电子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吉林长春130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2491 引言分子原子中发生的大多数光物理过程都具有一定的时间尺度,比如原子核的运动,化学键的扭转等发生在飞秒到皮秒时间范围内,电荷分离和转移、能量传递等可发生在飞秒到纳秒时间尺度上,发光材料的荧光寿命一般在纳秒量级,生物中某些特殊的生理功能如捕光、储能等过程都发生在不同的时间尺度上。
超短脉冲的获取方法及应用超短脉冲是指时间长度非常短暂的电磁脉冲信号。
由于脉冲时间非常短,通常在皮秒(10^-12秒)甚至飞秒(10^-15秒)级别,超短脉冲具有极高的峰值功率和宽带频率特性,因此在科学研究和许多实际应用中得到了广泛关注。
要获取超短脉冲,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 模式锁定激光:最常见的方法是通过模式锁定技术获得超短脉冲激光。
模式锁定激光通过通过控制放大器和光纤等元件的特性,使光传播过程中不同模式的相位相互耦合,最终实现了超短脉冲的产生。
2. 非线性光学效应:通过利用非线性光学效应,如自相位调制(Self-Phase Modulation,SPM)、调制不稳定和双光子吸收等,可以将连续波光信号转化为超短脉冲。
这种方法适用于光纤而非气体激光介质。
3. 光学斯托克斯过程:通过非共线非相位匹配的非线性光学斯托克斯过程,将几个光子能量合并为一个光子,并使合并后的光子频率减小,从而得到超短脉冲。
这种方法常用于基于光学斯托克斯过程的光学放大器中。
超短脉冲在许多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包括:1. 激光科学研究:超短脉冲激光可以提供极高的峰值功率和高能量密度,已广泛应用于激光物理、激光生物学、激光化学等领域的研究。
如超高时间分辨率的飞秒光谱学、非线性光学研究、光子晶体等。
2. 生命科学研究:超短脉冲激光在生物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生物成像、细胞操作和基因组研究等。
例如,基于多光子吸收现象的超短脉冲激光显微术成像技术可以实现高分辨率和深度成像,对生物、医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3. 材料加工与纳米制造:超短脉冲激光由于其极高的峰值功率和精细加工特性,已广泛应用于材料微加工、曲面精细加工、表面改性、激光蚀刻等领域。
还可以通过调控超短脉冲激光的参数,如能量密度、重复频率等,实现纳米材料制造、光子晶体制造等。
4. 高速通信技术:超短脉冲激光在光通信领域的应用主要是基于其游戏理论特性,提供了高速、高频宽的数据传输能力,如飞秒激光自由空间通信和光纤通信等。
飞秒激光技术1.激光器的基本原理激光器是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一种新型光源。
激光具有四大特性:单色性好、方向性好、相干性好、能量集中。
1.1激光激光是基于受激发射放大原理而产生的一种相干光辐射。
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是不稳定的,在没有任何外界作用下,激发态原子会自发辐射而产生光子。
而在有外界作用下,则会增加两种新的形式:受激辐射和受激吸收。
激光是通过受激辐射来实现放大的光,而光和原子系统相互作用时,总是同时存在着自发辐射、受激辐射、受激吸收(在有外界作用下,自发辐射相对较弱,可以忽略)。
为了能产生激光,就必须使受激辐射强度超过受激吸收强度,即使高能态的原子数多于低能态的原子数。
我们把这种不同于平衡态粒子分布的状态称为粒子数反转分布。
也就是,要产生激光,必须实现粒子数反转分布。
1.2激光器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粒子数反转分布是产生激光的一个必要条件,而要实现粒子数反转分布和产生激光还必须满足三个条件:第一、要有能形成粒子数反转分布的物质,即激活介质(这类物质具有合适的能级结构);第二、要有必要的能量输入系统给激活介质能量,使尽可能多的原子吸收能量后跃迁到高能态以实现粒子数反转,这一系统称作激励能源(或泵浦源);第三、要有光的正反馈系统——光学谐振腔,当一定频率的光辐射通过粒子数反转分布的激活介质时,受激辐射的光子数多于受激吸收的光子数可使光辐射得到放大,要使这种光放大并且以一个副长光子感应产生一个受激发射光子的单次过程为主,还能形成高单色性高方向性高相干性和高亮度性的光放大,必须使用光学谐振腔。
因此,如图1所示,常用激光器由三部分组成:激活介质、激励能源、光学谐振腔。
只有具有亚稳态的物质才有可能实现粒子数反转,从而实现光放大。
因此,激活介质中必须存在一种特殊的能级——亚稳态能级。
如图2所示,在外界能源的激励下,基态E1上的粒子被抽运到激发态E3上,因而基态E1上的粒子数N1减少,由于激发态E3的寿命很短,粒子将通过碰撞,很快地以无辐射跃迁的方式转移到亚稳态E2上,由于亚稳态E2寿命较长,其上就积累了大量粒子,N2不断增加。
飞秒激光是过去20年间由激光科学发展起来的最强有力的新工具之一。
飞秒脉冲时域宽度是如此的短,目前已经达到了4fs以内。
1飞秒(fs),即10-15s ,仅仅是1千万亿分之一秒,如果将10fs作为几何平均来衡量宇宙,其寿命仅不过1min而已;飞秒脉冲又是如此之强,采用多级啁啾脉冲放大(CPA)技术获得的最大脉冲峰值功率可达到百太瓦(TW,即1012W)甚至拍瓦(PW,即1015W)量级,其聚焦强度比将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全部光聚焦成针尖般大小后的能量密度还要高。
飞秒激光完全是人类创造的奇迹。
近二十年来,从染料激光器到克尔透镜锁模的钛宝石飞秒激光器,以及后来的二极管泵浦的全固态飞秒激光器和飞秒光纤激光器,虽然说脉冲宽度和能量的记录在不断刷新,但最大进展莫过于获得超飞秒脉冲变得轻而易举了。
桑迪亚国家实验室的R.Trebino说:“过去1 0年中,(超快)技术已有显著改善, 钛蓝宝石激光器和现在的光纤激光器正在使这种(飞秒) 激光器的运转变得简洁和稳定。
这种激光器现在人们已可买到, 而10年前, 你却必须自己建立。
”比如,著名的飞秒激光系统生产商美国Clark-MXR公司将产生高功率飞秒脉冲的所有部件全部集成到一个箱子里,采用掺铒光纤飞秒激光器作为种子源,加上无需调整(NO Tweak)的特殊设计,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超稳定、超紧凑的CPA2000系列钛宝石啁啾脉冲放大系统。
这种商品化的系统不需要飞秒专家来操作,完全可以广泛应用于科研和工业上的许多领域里。
根据飞秒激光超短和超强的特点,大体上可以将应用研究领域分成超快瞬态现象的研究和超强现象的研究。
它们都是随着激光脉冲宽度的缩短和脉冲能量的增加而不断的得以深入和发展。
飞秒脉冲激光的最直接应用是人们利用它作为光源, 形成多种时间分辨光谱技术和泵浦/探测技术。
它的发展直接带动物理、化学、生物、材料与信息科学的研究进入微观超快过程领域, 并开创了一些全新的研究领域, 如飞秒化学、量子控制化学、半导体相干光谱等。
第7卷 第4期2014年8月 中国光学 Chinese Optics Vol.7 No.4Aug.2014 收稿日期:2014⁃03⁃18;修订日期:2014⁃05⁃1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21273096)文章编号 2095⁃1531(2014)04⁃0588⁃12飞秒超快光谱技术及其互补使用乔自文1,高炳荣2,陈岐岱2,王海宇2∗,王 雷2(1.吉林省电子信息产品监督检验研究院,吉林长春130021;2.吉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集成光电子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吉林长春130012)摘要:超快光谱技术是研究物质激发态过程的重要手段,本文对飞秒时间分辨荧光技术和飞秒泵浦探测技术这两个重要的超快光谱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阐述了系统的原理、光路及数据处理方法,给出了不同的实现方法并比较了其优缺点。
最后通过一个实例说明这两个技术的互补性,通过结合使用两个系统,能够对科学问题进行更全面可靠的研究。
关 键 词:超快光谱;荧光上转换;泵浦探测中图分类号:TN249 文献标识码:A doi:10.3788/CO.20140704.0588Ultrafast spectroscopy techniques and their complementary usagesQIAO Zi⁃wen 1,GAO Bing⁃rong 2,CHEN Qi⁃dai 2,WANG Hai⁃yu 2∗,WANG Lei 2(1.Electronic Information Products Supervision Inspection Institute ofJilin Province ,Changchun 130021,China ;2.State Key Laboratory on Integrated Optoelectronics ,College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12,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 :haiyu_wang@Abstract :Ultrafast spectroscopy techniques are powerful tools for exploring the excited⁃state processes of ma⁃terials.In this paper,we introduced femtosecond time⁃resolved fluorescence technique and femtosecond pump⁃probe technique in detail,including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s of systems,optical paths and data processing metheds,as well as the advantage and disadvantage in different implemental schemes.At last,in order to re⁃veal the complementary role,we provided an example in which the scientific problems were solved comprehen⁃sively and reliably by combinative usage of the two systems.Key words :ultrafast spectroscopy;fluorescence upconversion;pump⁃probe1 引 言 分子原子中发生的大多数光物理过程都具有一定的时间尺度,比如原子核的运动,化学键的扭转等发生在飞秒到皮秒时间范围内,电荷分离和转移、能量传递等可发生在飞秒到纳秒时间尺度上,发光材料的荧光寿命一般在纳秒量级,生物中某些特殊的生理功能如捕光、储能等过程都发生在不同的时间尺度上。
飞秒激光及其应用进展超短脉冲时代是从1960年代末1970年代初提出激光锁模技术时开始的,短短的20年后,出现了主动锁模,被动锁模,脉冲碰撞锁模(CPM),相加脉冲锁模等,锁模技术可以将脉冲缩短到皮秒是10-12秒甚至飞秒10-15秒。
在1980年代中期出现的自锁模技术和非线性啁啾脉冲放大技术,使我们真正进入了超短脉冲的时代。
利用这种技术可以产生一个高密度,高强度和高温高压领域是实验室天体物理在极端条件下,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极端物理条件,并提供了一个强大的高亮度X射线产生的重大科学研究手段。
此外,在第二十世纪90年代末,还发现飞秒激光的介质效应产生的长脉冲激光的独特性质有所不同,如区域、热效应小,空间选择性的作用,这些独特的性能,在许多领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如微型光子器件的制造,医药,精细操作,三维度的光存储,纳米生物技术,纳米医学,这些应用已经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飞秒激光其超短脉冲,超强峰值功率和高聚焦能力,因能够实现超精细和维微加工的特点获得了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所以飞秒激光技术发展迅速。
一、飞秒激光简介激光曾被人类视为神秘之光并已被广泛使用。
飞秒激光是近年来科学家们通过探究发现的更特殊的激光,简称FS是一种近红外光以脉冲形式运行,很短的时间,是衡量时间的标准尺度的长度。
1飞秒只有1秒的一千万亿分之一,即10-15秒。
飞秒激光有以下三个特点:1、利用飞秒激光获得的脉冲要比利用电子学方法获得的最短脉冲还短几千倍。
2、具有比目前全世界发电总功率还要多出百倍的瞬时功率,可达百万亿瓦。
3、空间区域可以集中到比头发的直径还要小,使周围的核力量的电场强度比其他电子还高几倍。
二、飞秒激光的发展历史飞秒激光的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目前已经历了前三个阶段正在进入第四个阶段。
60年代中后期的10-9~10-10s第一阶段是飞秒激光的早期阶段,其主要特点是建立锁模的理论和实验研究的各种各样的夹紧方法。
第二阶段是基于各种各样的锁模逐渐趋向于成熟的理论和方法为主要特征的70年代的10-11~10-12s,这个阶段皮秒(10-12)初步应用于化学和物理的领域。
飞秒瞬态吸收光谱原理飞秒瞬态吸收光谱原理是一种用来研究分子、材料等的超快动力学过程的实验方法。
它通过测量物质在飞秒时间尺度上的光响应来揭示和研究分子、材料的电子、振动等激发态及其能级结构、动力学过程等。
飞秒瞬态吸收光谱利用的是分子在受到激光脉冲作用后吸收光的特性。
它的工作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通过激光器产生飞秒脉冲,飞秒脉冲的特点是时间极短,一般在飞秒量级(1飞秒等于10的-15次方秒)。
然后,这个飞秒脉冲被分成两个,一个作为参考光束,一个经过物质样品后被吸收或散射,称为探测光束。
接下来,参考光束和探测光束被聚焦在样品上,当两束光交叠时,探测光束中的光子会被样品吸收或散射。
如果样品中存在吸收或散射的过程,那么探测光束中就会减弱或改变。
通过检测探测光束的强度变化,可以得到样品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或散射光谱,进而揭示其中所包含的信息。
飞秒瞬态吸收光谱的原理可以解释为何样品在不同激发过程中吸收或散射光的变化。
当样品受到飞秒脉冲激发时,分子的电子、振动等能级结构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样品对光的吸收、散射等光学性质的变化。
通过研究样品在不同时间延迟下的吸收光谱,可以了解和揭示样品中的超快动力学过程,例如电子乙型-电子乙型(ES-ES)过程、电荷转移过程等。
同时,飞秒瞬态吸收光谱还可以研究材料在不同光激发下的反应动力学过程,如光化学反应、光生电荷转移等。
飞秒瞬态吸收光谱具有高时间分辨率和高灵敏度的特点,可以用来研究物质的超快动态行为。
它在化学、物理、材料科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研究光感材料、光催化反应、光生物学等。
总之,飞秒瞬态吸收光谱原理通过测量物质在飞秒时间尺度上的光响应,揭示和研究分子、材料的激发态及其能级结构、动力学过程等。
其原理包括激光脉冲的产生、参考光束和探测光束的交叠、通过光强度变化获得吸收光谱等步骤。
这种技术具有高时间分辨率和高灵敏度的特点,是研究超快动力学过程的重要实验手段。
飞秒激光加工原理
飞秒激光加工是一种高精度、高效率的加工技术,其原理是利用飞秒激光的特殊性质进行材料的切割、打孔、刻蚀等加工。
飞秒激光是一种具有极短脉冲宽度的激光,其脉冲宽度一般在飞秒(10^-15秒)量级。
相较于传统的纳秒激光,飞秒激光的脉冲宽度更短,能量密度更高,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将能量集中在一个小区域。
飞秒激光加工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光吸收:当飞秒激光与材料相互作用时,激光能量会被材料吸收。
在飞秒时间尺度内,激光能量被局限在一个很小的区域内,形成高能量密度。
2. 非线性光学效应:由于飞秒激光的高能量密度,材料处于非线性光学效应的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材料的光学性质会发生变化,例如倍频效应、色散效应等。
这些效应使得飞秒激光能够实现高精度的加工。
3. 等离子体产生:高能量的飞秒激光与材料作用时,会产生等离子体。
等离子体是由电子和离子组成的带电粒子体系,其特点是温度较高、密度较大。
等离子体对材料的加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4. 自聚焦效应:由于飞秒激光能量密度高,其光束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自聚焦效应。
即在激光聚焦的区域内,激光光束会变
得更为紧凑、高密度。
这种自聚焦效应使得飞秒激光能够在材料表面产生高能量密度的焦点,实现精细加工。
综上所述,飞秒激光加工利用飞秒激光独特的特性,通过光吸收、非线性光学效应、等离子体产生和自聚焦效应等方式进行高精度的加工。
这种加工技术在微电子、生物医学、光电子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515nm 飞秒激光原理515nm飞秒激光是一种特殊波长的激光,具有许多应用领域,如生物医学、材料加工和科学研究等。
本文将介绍515nm飞秒激光的原理和基本特点。
一、激光发射原理:激光是一种聚焦的、高度单色性和相干性的光波。
1. 基本原理:515nm飞秒激光是通过受激辐射原理产生的。
当物质处于激发态时,经过一系列过程,电子会由高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释放出光子。
这些光子随后与其他激发态原子或分子相互作用,刺激它们也释放出光子,形成激光增益。
2. 飞秒脉冲:515nm飞秒激光具有极短的脉冲宽度,一般在飞秒量级(百万分之一秒)以下。
飞秒激光的超短脉冲时间使其能够在非常短的时间内释放能量,从而实现对材料的精细控制。
二、515nm波长特点:515nm是绿光的一种特定波长。
与传统的532nm激光相比,515nm 激光具有以下特点:1. 化学特性:515nm激光更容易与生物和化学物质相互作用,这对于生物医学研究和治疗非常重要。
2. 吸收特性:515nm激光在某些材料中的吸收率较高,使其在材料表面的微观加工和切割中具有优势。
3. 环境适应性:515nm激光在大气中的传播和散射相对较小,使其在户外和长距离应用中能够保持较高的光束质量。
三、应用领域:515nm飞秒激光在多个领域中有广泛应用:1. 生物医学:515nm激光在生物组织成像、眼科治疗和皮肤治疗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2. 材料加工:515nm激光可以用于对材料的微观加工、切割和打孔等,广泛应用于半导体、电子元件和光学器件的制造。
3. 科学研究:515nm激光在分子光谱学、量子物理学和原子物理学中发挥重要作用,为研究人员提供了独特的实验工具。
结论:515nm飞秒激光是一种特殊波长的激光,利用受激辐射原理产生。
其飞秒脉冲宽度和515nm波长的特点使其具有许多独特的应用领域,如生物医学、材料加工和科学研究等。
继续深入研究和应用515nm 飞秒激光将为相关领域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飞秒激光原理飞秒激光是一种波长1053nm的神奇之光,它的种种优势已经成功应用于各个领域,眼科手术也不例外。
但是,飞秒激光到底是通过什么原理来矫正近视的呢?飞秒激光手术的原理有两个,一个是光传输原理,一个是光爆破原理。
首先,看看飞秒激光手术的光传输原理:手术前医生将患者的基本信息资料和手术数据输入电脑(包括激光聚焦的深度,也就是锥镜镜片底部到激光聚焦点的距离;角膜瓣的直径、蒂的大小和宽度;激光切削的能量等)。
手术中医生操作飞秒激光机,用锥镜将角膜固定,从而保持激光头到角膜组织中激光聚焦点的精确距离。
激光聚焦的深度,也就是锥镜镜片底部到激光聚焦点的距离,飞秒激光机按照医生设定的模式传输激光脉冲,在角膜上进行各种靶向切削。
简要地说,飞秒激光的光传输原理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光传输的精确定向性和精确定位性。
其次,再来看看飞秒激光手术的光爆破原理:激光脉冲聚焦到角膜组织中,产生光爆破;每一个脉冲的光爆破,产生一个微离子,每一个微离子,蒸发大约1微米的角膜组织;蒸发角膜组织产生扩展的水泡和CO2气泡,水泡和气泡被角膜组织吸收,角膜组织因此被分离。
电脑控制的光学传输系统产生成千上万的激光脉冲,成千上万的激光脉冲按照密集的等宽度等间距的篱笆墙式的光栅模式,在同一深度聚焦,产生光爆破,在角膜组织中形成一层微小直径的气泡,使角膜组织分离,形成相应的分离面,也就是飞秒激光的切削面。
LASIK手术中制作角膜瓣就是运用的这种切削模式形成水平的分离面和垂直面。
激光脉冲还可以在角膜组织中进行任何角度和任何范围的堆砌聚焦,形成角度不同,范围不同的组织分离,所以,飞秒激光可以在角膜移植手术和lasik手术中对角膜进行片状切削,制作精美的植片和角膜瓣;也可以在角膜基质环植入手术中对角膜进行点状雕琢,制作隧道。
以上是飞秒激光矫治近视眼手术的两大原理,正是它神奇的优势使得飞秒激光矫治近视效果更加卓越。
亚飞秒脉冲产生及控制
【摘要】:研究和控制发生在极短时间内的超快过程,例如化学反应、
生物信息传递、电子跃迁等,既是超快物理研究的核心内容,也是人
们认识自然界的有效途径。自从飞秒激光脉冲问世以来,飞秒科学技
术已经在物理学、生物学、化学控制反应、光通讯等领域中得到了广
泛应用。为了研究更快的过程,例如内核电子的运动过程,我们需要
更短的时间标尺、更快的探测手段。突破飞秒极限,亚飞秒脉冲将帮
助我们探测和控制发生在阿秒时间尺度的物理过程,是推动人们对自
然界深入理解必不可少的工具。目前,主要有三种途径可以获得亚飞
秒脉冲。利用近红外光谱区的超短飞秒激光脉冲,通过高次谐波方案,
人们已经可以在x射线波段产生亚飞秒脉冲,但能量转换效率较低。
与此相比,在可见和近红外光谱区域,我们可以利用分子调制高阶受
激拉曼散射的方案产生亚飞秒脉冲序列,其能量转换效率可以接近于
100%。另外,我们还可以利用其他非线性过程产生极宽频谱,通过
频谱合成的方案获得亚飞秒脉冲输出。本论文工作致力于亚飞秒脉冲
的产生及控制的研究,围绕产生亚飞秒脉冲的三个主要途径,主要的
研究内容和创新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基于分子调制技术,我
们对亚飞秒脉冲的产生和控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针对分子调制过程
中分子调制频率对产生的亚飞秒脉冲序列脉冲间距的限制性,我们提
出了一种可控间距亚飞秒脉冲序列的产生和优化控制的方案。在不影
响分子调制频率的情况下,该方案能够有效地控制亚飞秒脉冲序列的
脉冲间距,在增大脉冲间距的同时能使更多的能量集中到更少的脉冲
内,可以显著的提高亚飞秒脉冲的单脉冲能量以及峰值功率。根据实
际应用的需要,为了进一步得到大间距的亚飞秒脉冲序列,我们提出
了基于多个相关联的双光子跃迁的亚飞秒脉冲序列的产生和优化控
制方案。利用多能级耦合的分子调制过程,该方案可以支持大间距的
亚飞秒脉冲序列的产生,通过控制泵浦激光场之间的相对强度和延时
可以实现对亚飞秒脉冲序列的优化控制,在实验实现方面具有简单、
有效等特点。在标准的基于二能级系统的分子调制过程中,只有通过
选择合适的双光子失谐量(小于零,即下失谐),使系统处于反相态的
情况下,才可能结合介质的正常色散特性在介质输出端自动获得亚飞
秒脉冲。然而,基于调制相干的分子调制过程,我们发现不论双光子
失谐量的正负(上失谐或下失谐),调制相干技术都能周期性的产生亚
飞秒脉冲。利用调制相干分子调制过程中系统相干和驱动光场之间相
位的周期性变化的特点,该方案还有望能克服实验上遇到的拉曼自散
焦以及自聚焦效应对分子调制过程的影响,推动分子调制产生亚飞秒
脉冲方案在实验研究方面的进展。同时,我们还讨论了调制相干技术
在调制转移方面的应用,这项技术可以有效地实现不同波长、不同强
度的激光场之间的调制结构的转移,克服传统电光调制器件在损伤阈
值、透光范围等方面固有的限制,进一步拓展了分子调制技术的应用
前景。在基于分子调制过程产生亚飞秒脉冲序列所需要的泵浦源方面
在实验上进行了探索。针对分子调制过程所需的高能量、窄线宽的准
连续纳秒激光脉冲,我们完成了其关键技术,即连续锁腔部分的研究
工作;同时,在二阶非线性介质中,我们首次实现了基于调制不稳定
性的多色圆锥辐射的注入放大,并在二阶非线性介质中观察到了二维
多色阵列辐射,完成了其上转换的相关研究。其产生的激光场具有宽
频谱、波长连续可调、单脉冲能量高、多波长同时输出、相干性好等
特点,可以作为近共振受激拉曼散射和瞬动分子调制产生高阶拉曼边
带以及亚飞秒脉冲的泵浦源。其次,我们还开展了有关频谱合成产生
亚飞秒脉冲的相关研究。利用Ti:Sapphire再生放大系统输出的飞秒
激光脉冲,基于非共线的级联非线性混频过程,我们首次在二阶非线
性介质中实现了波长范围覆盖了从紫外到近红外的多波长相干辐射
的输出。利用其覆盖频谱范围宽以及相干性好等特点,我们对频谱合
成产生超短脉冲方案在实验上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此外,我们围绕当
前实验上产生亚飞秒脉冲的重要途径,即高次谐波,开展了一系列相
关的研究。随着飞秒振荡器和腔增强技术的发展,我们已经可以在腔
内获得足够高的光强,基于振荡器开展原来只有利用包括放大级在内
的大功率激光系统才能完成的高次谐波的相关研究。为了解决腔内高
次谐波在输出问题上遇到的困难,我们对非共线高次谐波产生方案进
行了探索。我们发现,在小角度的情况下,非共线高次谐波方案能有
效地解决腔内高次谐波产生的谐波输出问题,为基于振荡器的高重复
频率的腔内高次谐波以及亚飞秒脉冲的产生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在高
次谐波以及亚飞秒脉冲产生所需要的泵浦种子源方面,我们在实验上
开展了超短脉冲输出的Ti:Sapphire飞秒振荡器的相关研究。目前,
已经完成了10-fs量级超短脉冲输出的飞秒振荡器的研制工作。为了
进一步理解和控制高次谐波以及亚飞秒脉冲的产生,我们对其物理基
础,即原子分子在超短强激光场中的动力学行为进行了系统的实验研
究。我们发现了一系列新的物理现象,并提出和发展了一些新的实验
手段。所取得的一系列结果可以为我们深入理解和控制高次谐波的产
生提供参考,并且能激发进一步的研究。【关键词】:亚飞秒脉冲分子
调制高次谐波频谱合成受激拉曼散射原子分子物理二阶非线性效应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O439
【目录】:摘要7-10Abstract10-13目录13-16第一章引言16-22第二
章分子调制和亚飞秒脉冲产生22-322.1分子调制理论22-232.1.1电光
调制22-232.1.2分子调制232.2亚飞秒脉冲产生23-302.2.1数值模型
23-262.2.2飞秒脉冲的压缩26-272.2.3亚飞秒脉冲的压缩27-302.3小
结30-32第三章可控间距亚飞秒脉冲产生32-423.1分子调制产生亚飞
秒脉冲的局限性32-333.2亚飞秒脉冲间距控制技术33-363.3结果与
讨论36-413.3.1数值模型363.3.2结果与讨论36-413.4小结41-42第
四章基于三能级系统亚飞秒脉冲产生42-524.1理论模型42-444.2结
果与讨论44-504.2.1三能级系统中亚飞秒脉冲产生44-464.2.2三能级
系统相干分析46-474.2.3三能级系统产生亚飞秒脉冲的优化控制
47-494.2.4退相对亚飞秒产生的影响49-504.3小结50-52第五章基于
调制相干亚飞秒脉冲产生52-685.1调制相干基本理论52-575.1.1数值
模型52-545.1.2绝热分析54-575.2基于调制相干周期性亚飞秒脉冲产
生57-645.2.1调制相干产生亚飞秒脉冲分析57-605.2.2结果与讨论
60-645.3基于调制相干的调制转移64-665.4小结66-68第六章分子调
制泵浦源和频谱合成实验研究68-846.1注入放大连续锁腔实验研究
68-716.2飞秒拉曼泵浦源实验研究71-796.3频谱合成实验研究
79-826.4小结82-84第七章高次谐波产生研究84-1007.1高次谐波产
生基本理论84-877.2非共线高次谐波输出87-957.3高次谐波泵浦源
——超短脉冲输出飞秒振荡器研究95-987.4小结98-100第八章超短
强激光场中原子分子动力学行为研究100-1368.1实验系统100-1038.2
原子和分子单电子电离比较研究103-1098.3双原子分子电离解离动
力学研究109-1348.3.1单电子电离解离109-1158.3.2双电子电离解离
115-1218.3.3三电子电离解离121-1348.4小结134-136第九章总结与
展望136-140附录140-156A二能级系统产生亚飞秒脉冲数值模型公
式推导140-152A.1二能级系统等效哈密顿量140-144A.2边带传输方
程144-146A.3密度矩阵方程146A.4二能级系统相干解析表示
146-148A.5边带传输方程解析解148-152B二阶非线性介质中倍频的
数值模型152-155C双原子分子电离解离数值模型155-156参考文献
156-170博士期间论文成果及专利170-174致谢174
本论文购买请
联系页眉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