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知识管理策略初探

  • 格式:docx
  • 大小:13.37 KB
  • 文档页数: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知识管理策略初探

文章标题:公司知识治理策略初探

内容摘要:加快对知识治理的研究与实践是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差距的一条途径。知识治理就是要使组织最大限度地拥有、扩散和交流知识、高效率地利用知识,使知识无形资产转化为生产力。知识治理要注重培养知识创新和转化的人才,庇护组织的知识产权不受侵犯。

要害词:知识治理隐性知识知识共享

知识治理的重要意义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悉,它已经成为公司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之一。长时期忽视知识治理,产生了三方面不良后果:大量无形知识资产白白流失。尤其是国有公司的知识产权,通过人员流动跳槽而白白流失;大量资源投人到互不联系的知识研究领域,这也是大量“科技成果”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很多知识研究没有系统性,没有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本身没有可应用性,根本无法转化。这是我国知识资源浪费的重要原因之一;知识治理与人才治理脱节,忽视人才与知识的关系。具体表示为经济运行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不能充分激发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在宏观上人才短缺的情况下又存在大量人才积压,没有很好发挥作用。上述三方面问题在国有公司尤其严峻。因此,加强知识治理对于国有公司来说尤其重要。我们必需借鉴国外经验,切实重视知识治理。

确立知识资产价值观

国有公司,甚至包罗一些非国有公司在内,对知识资产的熟悉程度非常低,过度重视“硬件”资产,严峻忽视知识资产。这一点无论从公司投入结构来看,还是从公司利益分配结构来看,都是十分明显的。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不树立知识资产的观念,就无法在国际竞争中获得任何优势,只能出卖劳动力,猎取一些就业和工资收入而已。因此,在我国普及知识治理的知识,树立知识资产的价值观,是加速创新的基础。增强创新能力是知识资产的归属,熟悉无形资产的价值还不够,还要增强知识资产转化的能力。这也是知识治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构建知识传播与共享的环境

知识的载体包罗两种,各种软硬设备和信息知识资料和把握了知识的人才。前者是显性化或可编码知识的载体,后者是显性化和隐性知识的双重动态载体。人才个体作为隐性知识的载体是创新的最活跃的要素,是知识制造的巨大源泉。因此,培养、引入和留住人才,并制造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人才的积极性和制造性,是知识治理战略的重要一环。但是,一个组织的知识资源并不是个体知识资源的简单集合。一个灵活机动的创新组织必需具备在组织内部传播知识的能力,使个体知识能够为整个组织所共享,才能形成组织的整体优势,保持整个组织的竞争优势。这就要求组织应该促使知识在内部扩散。

个体知识的隐性特征和私有性阻碍着知识的转化和传播。隐性知识是一系列关于个人信仰和个人价值方面的东西,具有思想继续性和知识从浅到深的纵向联系,即使具有隐性知识的人员同意将其知识传授给他人,由于每个人的价值观存在着差别,隐性知识也远不如显性知识那样轻易被第三者猎取。作为组织,必需有目的地对组织内部的隐性知识进行显性化处理,使更多人把握少数人具备的隐性知识。个体隐性知识扩散必需克服三个障碍:信息和隐

性知识的拥有是某种特权和优势的象征,而与其他人共享会使隐性知识拥有者丧失在组织内部的竞争优势,因此,具有隐性知识的个体可能不同意扩散他的知识;与第一相反,其他人可能因缺乏信息,熟悉不到作为无形资产的隐性知识的真正价值,从而不同意投入精力或本钱去争取那些虽然十分重要,但本身没有熟悉到其价值的知识;作为知识的接受方可能会在没有给付的情况下获得相关知识信息,这将进一步促使具有隐性知识积存的个体庇护本身的知识产权。可见,作为一个组织,为了促使组织内部个体隐性知识在内部的传播,应该采取一系列长期战略,克服将隐性资产有形化存在的困难。方法之一是成立一个大家对内部知识共享共有的环境。例如,让各个部门共同参与组织的任务设计;工作人员在不同部门轮流工作,执行不同的任务,这将有利于一个部门人员的经验与知识传播到其他部门,提高组织内部知识传播的效果;其次是对拥有核心隐性知识的人给予最高的承认,这种承认既有物质方面的,也要有精神方面的。尤其要使具有隐性知识的人感觉到,将本身的知识传播给适当的人,是本身的负责。

营造知识创新的文化氛围

创新文化是公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社会环境来讲,政府应该制造全社会崇尚创新的氛围。在价值认同上,在分配机制上,在资源分配和制度安排上,都要向创新倾斜。作为一个组织,应特殊注重营造一种具有下列特点的内部环境:在组织的所有层面上成立猎取、制造、积存、庇护、探究知识的机制。在这方面,成立一种组织知识评估机制,对知识对组织业绩的贡献进行科学评估,在此基础上对知识人才的贡献给予合理的回报。这是最重要的创新环境,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