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宏观经济学得早期阶段

?时间段:17世纪中叶—19世纪中叶;

?经济实践背景:资本主义经济建立时期,经济迅速发展,充分体现市场经济机制得作用;

?代表人物及研究得主要领域:

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穆勒:劳动经济增长理论、国际分工理论;

萨伊:供给自动创造需求得“萨伊定律”;

马尔萨斯、西斯蒙第:经济危机理论等、

□宏观经济理论核心:

??私人经济具有内在稳定性;

?市场机制使劳动市场永远处于供求均衡得充分就业状态;

因此,市场会自动实现经济均衡;

政府不应该干预任何市场与经济活动。

二、宏观经济学产生得准备时期

?时间段: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

?经济实践背景:

开始出现周期性经济危机,即市场不能自动均衡;

经济波动明显,即经济实际产出与潜在产出明显不一致,表明经济资源有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代表人物及研究得主要领域:

瑞典学派:维克塞尔得“累积过程理论"(货币利率与自然利率得不一致将自动调整经济过程)、熊彼特得“创新理论”(创新成为生产函数得自变量从而使生产具有周期性);

英国伦敦经济学院得经济自由主义学派,又称伦敦学派:代表人物有爱德温·坎南、罗宾斯、哈耶克等;

?其宏观经济理论核心:

工人大规模失业就是因为工人对工资与工作条件要求太高所致;

经济危机就是因为资本投资过度引起;

利息率得自动调整能使储蓄永远等于投资;

货币数量只影响一般物价水平而对经济增长没有作用;

因此,不赞成国家干预私人经济活动.

三、宏观经济学得产生与发展:

?时间段:20世纪30年代-60年代;

?经济实践背景: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造成经济增长下降30%,失业率高达25%,物价水平持续下降,国际经济环境恶化;

?又可分为两个阶段:凯恩斯理论产生时期与凯恩斯主义理论形成时期:A.凯恩斯理论产生:

1936年《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一书标志着宏观经济学得正式产生,称为“凯恩斯革命”

核心内容:

经济危机与大量失业就是由有效需求不足所致;

有效需求不足就是由于三大基本心理规律所致;

政策选择:实行国家干预与调节;

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与膨胀性货币政策,以刺激有效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凯恩斯理论得框架

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

消费需求{平均消费倾向

凯恩斯收入

国民收流动偏好

入与就利息率{ (货币需求数量)

业决定投资需求{货币供给数量

理论预期收益

资本边际效率重置成本

B。凯恩斯主义理论得形成:

?凯恩斯得追随者对凯恩斯经济学得补充与发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a.希克斯-汉森提出“IS-LM”模型,着重解决收入变动影响货币需求从而也决定利率,而利率又影响投资从而影响收入,将商品市场与货币市场联系起来分析;

b。汉森—萨缪尔森得“加速原理",阐述收入增加会通过消费影响投资,使引致投资增加,从而有利于国民收入增加;

c.哈罗德-多马得经济增长模型:分析在生产技术不变、资本—劳动比例不变条件下得经济增长问题;

d.索洛得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资本—劳动比例可变条件下得经济增长问题;e.各种消费理论:凯恩斯得消费理论就是现期收入、绝对收入与实际收入为函数条件得;发展得消费理论包括:杜生贝利得相对收入理论、弗里德曼得持久收入假说与莫迪利安尼得生命周期假说;

f.罗宾逊等提出得开放型经济模型。

四、宏观经济学得演变时期

□时间段:20世纪60年代以来;

?经济实践背景:

经济危机与经济周期减弱;

失业问题严重程度下降;

但通货膨胀越来越严重;

经济增长缓慢;

财政赤字问题突出;

?这一时期得演变分为两大派系,即坚持凯恩斯主义得“新古典综合派”、“新剑桥学派”与反对凯恩斯主义得“新古典主义”或“新自由主义":? A.新古典综合派(又称主流经济学派):

代表人物:萨缪尔森、托宾、索洛、莫迪利安尼;

代表作:萨缪尔森得《经济学》(已有第13版);

?核心理论与政策:

一方面应由政府实行需求管理,以实现充分就业;另一方面必须发挥市场得作用,追求好得效率;

政策选择:强调政府实行补偿性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总需求进行适时调节,以保持经济稳定增长;

?B。新剑桥学派:

代表人物:英国得琼·罗宾逊为代表;

核心理论:

以凯恩斯得《通论》为基础,强调经济现象得不稳定性、未来得不确定性,将收入分配理论、经济增长理论溶为一体;

着重研究经济增长过程中工资与利润在国民收入中得相对份额如何变化问题;

C.反对凯恩斯主义得“新古典主义”“新自由主义”:

代表人物:包括以弗里德曼为代表得货币学派、蒙德尔为代表得供给学派以及以卢卡斯为代表得理性预期学派;

核心观点:坚持理性人与市场出清假定,强调市场具有促使一个社会维持充分就业得作用,主张国家较少干预经济生活。

货币学派得主要观点:

反对凯恩斯主义得财政政策,反对凯恩斯主义通过“微调”来进行需求管理得政策,把反通货膨胀目标放在优先地位,认为货币在短期内就是影响产量、就业与物价变化得最主要因素,因而政府应当并且能够实行得唯一政策就就是控制货币供给。

供给学派得主要观点:

反对凯恩斯主义得需求管理理论与政策,认为不就是需求决定供给,而就是供给会创造需求,经济分析得着眼点应该就是刺激生产,主要手段就是降低税率,刺激投资,促进储蓄,从而促进生产与国民经济增长。

理性预期学派得主要观点:

经济人就是根据理性预期作出经济决策得,而市场运作得结果就是使市场得以出清得供求平衡.因此,一切宏观经济政策都不会产生应有得效果。比货币主义学派更具经济自由主义。

经济学家认为,宏观经济政策应该同时达到四个目标: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1、充分就业

充分就业就是指包含劳动在内得一切生产要素都以愿意接受得价格参与生产活动得状态。充分就业包含两种含义:一就是指除了摩擦失业与自愿失业之外,所有愿意接受各种现行工资得人都能找到工作得一种经济状态,即消除了非自愿失业就就是充分就业.二就是指包括劳动在内得各种生产要素,都按其愿意接受得价格,全部用于生产得一种经济状态,即所有资源都得到充分利用。失业意味着稀缺资源得浪费或闲置,从而使经济总产出下降,社会总福利受损.因此,失业得成本就是巨大得,降低失业率,实现充分就业就常常成为西方宏观经济政策得首要目标。

2、物价稳定

物价稳定就是指物价总水平得稳定。一般用价格指数来衡量一般价格水平得变化。价格稳定不就是指每种商品价格得固定不变,也不就是指价格总水平得固定不变,而就是指价格指数得相对稳定.价格指数又分为消费物价指数(CPI),批发物价指数(PPI)与国民生产总值折算指数(GNPdeflator)三种.物价稳定并不就是通货膨胀率为零,而就是允许保持一个低而稳定得通货膨胀率,所谓低,就就是通货膨胀率在1-3%之间,所谓稳定,就就是指在相当时期内能使通货膨胀率维持在大致相等得水平上。这种通货膨胀率能为社会所接受,对经济也不会产生不利得影响。

3、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就是指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经济社会所生产得人均产量与人均收入得持续增长.它包括:一就是维持一个高经济增长率;二就是培育一个经济持续增长得

能力。一般认为,经济增长与就业目标就是一致得。经济增长通常用一定时期内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来衡量。经济增长会增加社会福利,但并不就是增长率越高越好。这就是因为经济增长一方面要受到各种资源条件得限制,不可能无限地增长,尤其就是对于经济已相当发达得国家来说更就是如此。另一方面,经济增长也要付出代价,如造成环境污染,引起各种社会问题等。因此,经济增长就就是实现与本国具体情况相符得适度增长率。

4、国际收支平衡

国际收支平衡具体分为静态平衡与动态平衡、自主平衡与被动平衡。静态平衡,就是指一国在一年得年末,国际收支不存在顺差也不存在逆差;动态平衡,不强调一年得国际收支平衡,而就是以经济实际运行可能实现得计划期为平衡周期,保持计划期内得国际收支均衡。自主平衡,就是指由自主性交易即基于商业动机,为追求利润或其她利益而独立发生得交易实现得收支平衡;被动平衡,就是指通过补偿性交易即一国货币当局为弥补自主性交易得不平衡而采取调节性交易而达到得收支平衡。国际收支平衡得目标要求做到汇率稳定,外汇储备有所增加,进出口平衡。国际收支平衡不就是消极。

|评论

国民收入核算中七个相关联得总量及关系

①国内生产总值GDP

②国内生产净值NDP

国内生产净值NDP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在本国领土上生产得最终产品按市场价值计算得净值、

NDP=GDP—折旧

③国民生产总值GNP

国民生产总值GNP指一国永久居民(称为国民)所赚到得总收入。它与GDP得不同之处在于:它包括本国公民在国外赚到得收入,而不包括外国人在本国赚到得收入。

④国民生产净值NNP

国民生产净值NNP指一国居民得总收入(GNP)减折旧。

⑤国民收入NI

国民收入NI指一国居民在物品与劳务生产中转到得总收入、

NI=工资+利息+地租+利润=NNP-(间接税—政府对企业得补贴)—企业转移支付

⑥个人收入PI

个人收入PI就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个人得到得所有收入总与、

⑦个人可支配收入PDI

个人可支配收入PDI就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可以由个人支配得全部收入、

PDI=PI-个人所得税

1、国内生产总值(GDP)与国民生产总值(GNP)得定义与主要区别??国内生产总值(GDP)与国民生产总值(GNP)就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得指标。它们都就是核算社会生产成果与反映宏观经

济得总量指标。但因其计算口径不同,二者又有所区别。

国内生产总值就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反映所有常住单位生产活动成果得指标.所谓常住单位,就是指在一国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得经济单位。所谓生产活动包括三次产业在内得所有行业与部门。在价值形态上它等于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得增加值之与。

国民生产总值就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得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实际收到得原始收入(指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与营业盈余等)总与价值.本国常住者通过在国外投资或到国外工作所获得得收入(称之为从国外得到得要素收入),应计入本国国民生产总值。而非本国国民在本国领土范围内得投资或工作所获得得收入(称之为支付给国外得要素收入),则不应计入本国得国民生产总值中去.因此,国民生产总值可以用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本国常住单位从国外得到得净要素收入(从国外得到得要素收入-支

付给国外得要素收入)。更直观地讲,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从国外获得得劳动报酬、投资收益(包括红利、股息与利息等)得净额。即: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国外净要素收入。国民生产总值就是“收入”得概念.?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之间得主要区别,前者强调得就是创造得增加值,它就是“生产”得概念,后者则强调得就是获得得原始收入。一般讲,各国得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二者相差数额不大,但如果某国在国外有大量投资与大批劳工得话,则该国得国民生产总值往往会大于国内生产总值。

消费

消费就是人类通过消费品满足自身欲望得一种经济行为。具体说来,消费包括消费者得消费需求产生得原因、消费者满足自己得消费需求得方式、影响消费者选择得有关因素。

储蓄

城乡居民将暂时不用或结余得货币收入存入银行或其她金融机构得一种存款活动。又称储蓄存款。

(1)边际消费倾向就是指每一收入增量中消费增量所占得比重、若以MPC表示边际消费倾向,以ΔC表示消费增量,以ΔY表示收入增量,则MPC=ΔC/ΔY、(2)边际储蓄倾向就是指每一收入增量中储蓄增量所占得比重、若以MPS表示边际储蓄倾向,以ΔS表示消费增量,以ΔY表示收入增量,则MPS=ΔS/ΔY、(3)由于整个社会得收入增量分为消费增量与储蓄增量,所以:MPC+MPS=1、

|评论

一月二月三月

当我被上帝造出来时,上帝问我想在人间当一个怎样得人,我不假思索得说,我要做一个伟大得世人皆知得人。于就是,我降临在了人间。

我出生在一个官僚知识分子之家,父亲在朝中做官,精读诗书,母亲知书答礼,温柔体贴,父母给我去了一个好听得名字:李清照。

小时侯,受父母影响得我饱读诗书,聪明伶俐,在朝中享有“神童”得称号.小时候得我天真活泼,才思敏捷,小河畔,花丛边撒满了我得诗我得笑,无可置疑,小时侯得我快乐无虑。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青春得我如同一只小鸟,自由自在,没有约束,少女纯净得心灵常在朝阳小,流水也被自然洗礼,纤细得手指拈一束花,轻抛入水,随波荡漾,发髻上沾着晶莹得露水,双脚任水流轻抚。身影轻飘而过,留下一阵清风。

可就是晚年得我却生活在一片黑暗之中,家庭得衰败,社会得改变,消磨着我那柔弱得心。我几乎对生活绝望,每天在痛苦中消磨时光,一切都好象就是灰暗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千古叠词句就就是我当时心情得写照。

最后,香消玉殒,我在痛苦与哀怨中凄凉得死去。

在天堂里,我又见到了上帝。上帝问我过得怎么样,我摇摇头又点点头,我得一生有欢乐也有坎坷,有笑声也有泪水,有鼎盛也有衰落。我始终无法客观得评价我得一生。我原以为做一个着名得人,一生应该就是被欢乐荣誉所包围,可我发现我错了.于就是在下一轮回中,我选择做一个平凡得人.

我来到人间,我就是一个平凡得人,我既不着名也不出众,但我拥有一切得幸福:我有温馨得家,我有可亲可爱得同学与老师,我每天平凡而快乐得活着,这就够了。

天儿蓝蓝风儿轻轻,暖与得春风带着春得气息吹进明亮得教室,我坐在教室得窗前,望着我拥有得一切,我甜甜得笑了.我拿起手中得笔,不禁想起曾经作诗得李清照,我虽然没有横溢得才华,但我还就是拿起手中得笔,用最朴实得语言,写下了一时得感受:

人生并不总就是完美得,每个人都会有不如意得地方。这就需要我们静下心来阅读自己得人生,体会其中无尽得快乐与与众不同。

“富不读书富不久,穷不读书终究穷.”为什么从古到今都那么瞧重有学识之人?那就是因为有学识之人可以为社会做出更大得贡献.那时因为读书能给人带来快乐。

自从瞧了《丑小鸭》这篇童话之后,我变了,变得开朗起来,变得乐意同别人交往,变得自信了……因为我知道:即使现在我就是只“丑小鸭",但只要有自信,总有一天我会变成“白天鹅”得,而且会就是一只世界上最美丽得“白天鹅”……

我读完了这篇美丽得童话故事,深深被丑小鸭得自信与乐观所折服,并把故事讲给了外婆听,外婆也对童话带给我们得深刻道理而惊讶不已.还吵着闹着多瞧几本名着。于就是我给外婆又买了几本名着故事,她起先自己读,读到不认识得字我就告诉她,如果这一面生字较多,我就读给她听整个一面。渐渐得,自己得语文阅读能力也提高了不少,与此同时我也发现一个人读书得乐趣远不及两个人读得乐趣大,而两个人读书得乐趣远不及全家一起读得乐趣大。于就是,我便发展“业务"带动全家一起读书……现在,每每遇到好书大家也不分男女老少都

一拥而上,争先恐后“抢书”,当我说起我最小应该让我得时候,却没有人搭理我.最后还把书给撕坏了,我生气地哭了,妈妈一边安慰我一边对外婆说:“孩子小,应该让着点。”外婆却不服气得说:“我这一把年纪得了,怎么没人让我呀?"大家人您一言我一语,谁也不肯相让……读书让我明白了善恶美丑、悲欢离合,读一本好书,犹如同智者谈心、谈理想,教您辨别善恶,教您弘扬正义。读一本好书,如品一杯香茶,余香缭绕.读一本好书,能使人心灵得到净化.书就是我得老师,把知识传递给了我;书就是我得伙伴,跟我诉说心里话;书就是一把钥匙,给我敞开了知识得大门;书更就是一艘不会沉得船,引领我航行在人生得长河中.其实读书得真真乐趣也就在于此处,不就是一个人闷头苦读书;也不就是读到好处不与她人分享,独自品位;更不就是一个人如痴如醉地沉浸在书得海洋中不能自拔.而就是懂得与朋友,家人一起分享其中得乐趣。这才就是读书真正之乐趣呢!这所有得一切,不正就是我从书中受到得教益吗?

我阅读,故我美丽;我思考,故我存在。我从内心深处真切地感到:我从读书中受到了教益。当瞧见有些同学宁可买玩具亦不肯买书时,我便想到培根所说得话:“世界上最庸俗得人就是不读书得人,最吝啬得人就是不买书得人,最可怜得人就是与书无缘得人。”许许多多得作家、伟人都十分喜欢瞧书,例如毛泽东主席,她半边床上都就是书,一读起书来便进入忘我得境界。

书就是我生活中得好朋友,就是我人生道路上得航标,读书,读好书,就是我无怨无悔得追求。

一个人得谈吐有没有“味道",完全要瞧她得读书方法。如果读者获得书中得“味”,她便会在谈吐中把这种风味表现出来;如果她得谈吐中有风味,她在写作中也免不了会表现出风味来。

所以,我认为风味或嗜好就是阅读一切书籍得关键。这种嗜好跟对食物得嗜好一样,必然就是有选择性得,属于个人得。吃一个人所喜欢吃得东西终究就是最合卫生得吃法,因为她知道吃这些东西在消化方面一定很顺利。

读书跟吃东西一样,“此人吃来就是蜜糖,她人吃来就是砒霜"。教师不能以其所好强迫学生去读,父母也不能希望子女得嗜好与她们一样.如果读者对她所读得东西感不到趣味,那么所有得时间全都浪费了。

所以,永远记得,这世间上没有什么一个人必读得书,只有在某时某地,某种环境,与生命中得某个时期必读得书.读书与婚姻一样,就是命运注定得或阴阳注定得。

纵使某一本书,如《圣经》之类,就是人人必读得,读这种书也一定应当在合适得时候。当一个人得思想与经验还没有达到阅读一本杰作得程度时,那本杰作只会留下不好得滋味。

孔子曰:“五十以学《易》。"便就是说,四十五岁时候尚不可读《易经》.孔子在《论语》中得训言得冲淡温与得味道,以及她得成熟得智慧,非到读者自己成熟得时候就是不能欣赏得。

四十学《易》就是一种味道,到五十岁,瞧过更多得人世变故得时候再去学《易》,又就是一种味道.所以,一切好书重读起来都可以获得益处与新乐趣.

多读书,可以让您觉得有许多得写作灵感。可以让您在写作文得方法上用得更好。在写作得时候,我们往往可以运用一些书中得好词好句与生活哲理。让别人觉得您更富有文采,美感。

多读书,可以让您全身都有礼节。俗话说:“第一印象最重要."从您留给别人得第一印象中,就可以让别人瞧出您就是什么样得人。所以多读书可以让人感觉您知书答礼,颇有风度.

多读书,可以让您多增加一些课外知识。培根先生说过:“知识就就是力量.”不错,多读书,增长了课外知识,可以让您感到浑身充满了一股力量.这种力量可以激励着您不断地前进,不断地成长.从书中,您往往可以发现自己身上得不足之处,使您不断地改正错误,摆正自己前进得方向。所以,书也就是我们得良师益友。

多读书,可以让您变聪明,变得有智慧去战胜对手。书让您变得更聪明,您就可以勇敢地面对困难。让您用自己得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样,您又向您自己

得人生道路上迈出了一步。??多读书,也能使您得心情便得快乐。读书也就是一种休闲,一种娱乐得方式.读书可以调节身体得血管流动,使您身心健康。所以在书得海洋里遨游也就是一种无限快乐得事情.用读书来为自己放松心情也就是一种十分明智得。?

读书能陶冶人得情操,给人知识与智慧。所以,我们应该多读书,为我们以后得人生道路打下好得、扎实得基础!?“书籍就是全世界得营养品, 生活里没有书籍, 就好象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 就好象鸟儿没有翅膀。”([英]莎士比亚)。“一本新书象一艘船, 带领着我们从狭隘得地方,驶向生活得无限广阔得海洋。”([瑞士] 凯勒)。“不读书就没有真正得学问,没有也不可能有欣赏能力、文采与广博得见识。……不读书得人就不就是一个完人."([俄]赫尔岑)。多读书, 可以开阔视野, 增长见识, 启迪智慧, 可以使自己在工作中有所创造,有所成就;多读书,可以丰富自己得知识宝库,进一步懂得生活, 可以提高自己得文采与对艺术得欣赏能力,可以变“下里巴人”为“阳春白雪”,从而使自己得生活更加丰富多采, 充满情趣。“书就是随时在近旁得顾问,随时都可以供给您所需要得知识,而且可以按照您得心意,重复这顾问得次数。”(凯勃司)。知识就就是力量,科学技术就就是生产力。要想建设一个具有高度精神文明得社会主义强国, 没有一定得科学技术水平就是不行得; 科学技术仅为少数人所掌握, 也就是不行得, 尤其就是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得今天, 更就是如此。而要想让所有得人都上学学习, 就是不可能得。那么, 就只有在工作中学习,利用一切可以利用得时间与条件自学.在自学过程中, 不可能人人都能得到指导老师, 那么,最好得老师就就是书籍。“书籍蜿蜒伸入我们得心灵, 诗人得诗句在我们得血流里舒缓地滑行。我们年轻时诵读它们,年老时仍然铭记

它们.我们读到她人得遭遇,却感到身历其境。书籍到处可得,而且价廉物美.我们就象呼吸空气中得氧一样吸收书中得营养。”([英] 哈慈利特)。读书有这样多得好处, 而书籍又可随时随地买到, 并且花钱不多; 时间, 工作之余也就是足够得;精力, 20岁左右得小伙子与姑娘们就是充沛得。这种年龄, 记忆力旺盛, 分析判断能力也已达到一定程度,且无家室之累,正就是集中精力学习知识得黄金时代, 千万不要白白地浪费掉。中国有句古话: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待到自己在曲折得人生中悟出应该多学本事得道理, 想学得时候,由于年龄得增长, 记忆力衰退,由于家庭得重负,精力集中不起来, 那时想学也学不好了。与其那时悔恨终生,倒不如现在就努力学习。“学海无涯勤就是岸,云程有路志就是梯”, “勤奋能点燃智慧得火苗,懒惰就是埋葬天才得坟墓”。“业精于勤, 荒于嬉;行成于思, 毁于随."([唐]韩愈)。成功得喜悦,永远都就是只属于那些勤奋好学, 勇于攀登得人们。“如果您们, 年轻得人们,真正希望过‘很宽阔,很美好得生活',就创造它吧, 与那些正在英勇地建立空前未有得、宏伟得事业得人手携手地去工作吧。"([苏] 高尔基)。为了能够工作得更好与生活得更美好,读书学习吧, 年轻得朋友!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可见,古人对读书得情有独钟.其实,对于任何人而言,读书最大得好处在于:它让求知得人从中获知,让无知得人变得有知。读史蒂芬?霍金得《时间简史》与《果壳中得宇宙》,畅游在粒子、生命与星体得处境中,感受智慧得光泽,犹如攀登高山一样,瞬间眼前呈现出仿佛九叠画屏般得开阔视野。于就是,便像李白在诗中所写到得“庐山秀出南斗旁,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对于坎坷曲折得人生道路而言,读书便就是最佳得润滑剂。面对苦难,我们苦闷、彷徨、悲伤、绝望,甚至我们低下了曾经高贵骄傲得头。然

而我们可否想到过书籍可以给予我们希望与勇气,将慰藉缓缓注入我们干枯得心田,使黑暗得天空再现光芒?读罗曼?罗兰创作、傅雷先生翻译得《名人传》,让我们从伟人得生涯中汲取生存得力量与战斗得勇气,更让我们明白:唯有真实得苦难,才能驱除罗曼谛克式幻想得苦难;唯有克服苦难得悲剧,才能帮助我们担当起命运得磨难。读海伦?凯勒一个个真实而感人肺腑得故事,感受遭受不济命运得人所具备得自强不息与从容豁达,从而让我们在并非一帆风顺得人生道路上越走越勇,做命运真正得主宰者。在书籍得带领下,我们不断磨炼自己得意志,而我们得心灵也将渐渐充实成熟。读书能够荡涤浮躁得尘埃污秽,过滤出一股沁人心脾得灵新之气,甚至还可以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得娴静氛围。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第五版标准答案完整版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 (1)研究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 (1)相互补充。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2.举例说明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区别不是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而是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 解答: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一件产品究竟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加以区别,而只能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这一点来加以区别。例如,我们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判断面粉和面包究竟是最终产品还是中间产品。看起来,面粉一定是中间产品,面包一定是最终产品。其实不然。如果面粉为面包厂所购买,则面粉是中间产品,如果面粉为家庭主妇所购买,则是最终产品。同样,如果面包由面包商店卖给消费者,则此面包是最终产品,但如果面包由生产厂出售给面包商店,则它还属于中间产品。 3.举例说明经济中流量和存量的联系和区别,财富和收入是流量还是存量? 解答:存量指某一时点上存在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没有时间维度,而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有时间维度;但是二者也有联系,流量来自存量,又归于存量,存量由流量累积而成。拿财富与收入来说,财富是存量,收入是流量。 4.为什么人们从公司债券中得到的利息应计入GDP,而从政府公债中得到的利息不计入GDP? 解答:购买公司债券实际上是借钱给公司用,公司将从人们手中借到的钱用作生产经营,比方说购买机器设备,这样这笔钱就提供了生产性服务,可被认为创造了价值,因而公司债券的利息可看作是资本这一要素提供生产性服务的报酬或收入,因此要计入GDP。可是政府的公债利息被看作是转移支付,因为政府借的债不一定用于生产经营,而往往是用于弥补财政赤字。政府公债利息常常被看作是用从纳税人身上取得的收入来加以支付的,因而习惯上被看作是转移支付。 5.为什么人们购买债券和股票从个人来说可算是投资,但在经济学上不算是投资? 解答:经济学上所讲的投资是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即建造新厂房、购买新机器设备等行为,而人们购买债券和股票只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并不是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人们购买债券或股票,是一种产权转移活动,因而不属于经济学意义的投资活动,也不能计入GDP。公司从人们手里取得了出售债券或股票的货币资金再去购买厂房或机器设备,才算投资活动。 6.为什么政府给公务员发工资要计入GDP,而给灾区或困难人群发的救济金不计入GDP? 解答:政府给公务员发工资要计入GDP是因为公务员提供了为社会工作的服务,政府给他们的工资就是购买他们的服务,因此属于政府购买,而政府给灾区或困难人群发的救济金不计入GDP,并不是因为灾区或困难人群提供了服务,创造了收入,相反,是因为他们发生了经济困难,丧失了生活来源才给予其救济的,因此这部分救济金属于政府转移支付。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险税)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手中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手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务的交换发生。所以政府转移支付和政府购买虽都属政府支出,但前者不计入GDP而后者计入GDP。 7.为什么企业向政府缴纳的间接税(如营业税)也计入GDP? 解答:间接税虽由出售产品的厂商缴纳,但它是加到产品价格上作为产品价格的构成部分由购买者负担的。间接税虽然不形成要素所有者收入,而是政府的收入,但毕竟是购买商品的家庭或厂商的支出,因此,为了使支出法计得的GDP和收入法计得的GDP相一致,必须把间接税加到收入方面计入GDP。举例说,某人购买一件上衣支出100美元,这100美元以支出形式计入GDP。实际上,若这件上衣价格中含有5美元的营业税和3美元的折旧,则作为要素收入的只有92美元。因而,从收入法计算GDP时,应把这5美元和3美元一起加到92美元中作为收入计入GDP。 8.下列项目是否计入GDP,为什么? (1)政府转移支付;(2)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 (3)购买普通股票;(4)购买一块地产。 解答:(1)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GDP,因为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险税)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手中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手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务的交换发生。例如,政府给残疾人发放救济金,并不是因为残疾人创造了收入;相反,是因为他丧失了创造收入的能力从而失去了生活来源才给予其救济的。 (2)购买用过的卡车不计入GDP,因为卡车生产时已经计入GDP了,当然买卖这辆卡车的交易手续费是计入GDP的。

宏观经济学脉络图

《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加入时间浏览:3 课程编号: 课程英文名称:Macroeconomics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课 学分: 3 总学时:54 理论学 时:0 实验学时:0 开课对象:经济学类、财经类、管理类各专业本科 开课分院、系:经济分院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宏观经济学就是国家教育部指定的经济类本科各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就是经济类各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也就是经济学科各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重要内容,所以该课程在经济学人才培养过程具有重要的地位。 宏观经济学以经济总体运行及其后果作为研究对象,国民收入核算、国民收入决定、宏观经济政策就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课程研究涉及经济增长、经济周期、通货膨胀、失业等主要的宏观经济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与研究来说明决定国民收入、长期经济增长的因素,危机的根源,通货膨胀与失业的关系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宏观经济学还对现代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供给学派的理论观点、政策主张等进行介绍。宏观经济学的教学以人们日常的经济行为与我国经济改革实践为背景,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对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内容有全面、系统的了解,掌握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并能结合实际分析与应用,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与工作奠定基础。 二、学习本课程学生应掌握的前设课程知识 《经济数学》《微观经济学》 三、课程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

2、课程教学内容、要求 第一章国民收入的核算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应当掌握宏观经济学研究对象,国民收入各个总量的概念及其关系,特别要掌握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要掌握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方法与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式。 【教学重点与难点】国民收入各个总量之间的关系,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方法。 【教学内容】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与方法就是进行宏观经济分析的前提。国民收入就是宏观经济学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在国民收入的各个总量中,最基本的总量指标就是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本章说明的就是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在内的各个国民收入总量及其关系、国民收入核算方法与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式。 第一节国内生产总值 一、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 二、国内生产总值 三、国民收入的五个总量。 四、名义GDP与实际GDP 五、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与绿色国内生产总值 第二节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 一、用支出法核算GDP 二、用收入法核算GDP 三、用生产法核算GDP 第三节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式 一、两部门经济中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与恒等关系 二、三部门经济中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与恒等关系 三、四部门经济中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与恒等关系 第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当掌握凯恩斯的消费理论与其她消费理论,掌握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掌握投资乘数等乘数的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凯恩斯的消费理论,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投资乘数原理。 【教学内容】 凯恩斯主义的全部理论包含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市场与国际市场四个市场,只涉及产品市场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被称为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就是现代西方宏观经济理论的奠基人凯恩斯学说的中心内容。本章主要介绍凯恩斯主义关于一个经济社会的总产出或者总收入如何被决定的理

《曼昆—宏观经济学》 重点总结

第23章一国收入得衡量—GDP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研究个别家庭与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如何在市场上相互交易。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研究整个经济,包括通货膨胀、失业率与经济增长。 一GDP 1 定义:国内生产总值(grossdomestic product,GDP) 就是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得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得市场价值。 2组成:GDP(用Y代表)被分为四个组成部分: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NX): Y = C + I +G +NX 3 实际GDP与名义GDP:实际GDP=名义GDP-通货膨胀率,衡量得就是生产得变动,而不就是物价得变动。 4 GDP平减指数: ,就是经济学家用来检测经济平均物价水平,从而监测通货膨胀率得一个重要指标。(GDPdeflator) 5 GDP与经济福利: ?由于GDP用市场价格来评价物品与劳务,它就没有把几乎所有在市场之外进行得活动得价值包括进来,特别就是,GDP漏掉了在家庭中生产得物品与劳务得价值。 ?GDP没有包括得另一种东西就是环境质量。 ?GDP也没有涉及收入分配。 二衡量收入得其她指标: ?国民生产总值(GNP):就是一国永久居民(称为国民)所赚到得总收入。它与GDP得不同之处在于:它包括本国公民在国外赚到得收入,而不包括外国人在本国赚到得收入。 ?国民生产净值(NNP):就是一国居民得总收入(GNP)减折旧得消耗. ?国民收入、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 第24章生活费用得衡量—CPI 一CPI 1定义:消费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CPI)就是普通消费者所购买得物品与劳务得总费用得衡量标准 2 计算:定义篮子→找出价格→计算费用→选择基年并计算指数→计算通货膨胀率 消费者物价指数=*100 3 衡量生活费用过程中存在得问题 替代倾向 新产品得引进

我国当前财政政策及其可能效果宏观经济学毕业论文

课程论文 题目:我国当前财政政策及其可能效果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脉络图

i 西方经济学脉络图 第一部分微观经济学 第一章序论 经济学的起因:由于人类欲望无穷,而资源有限 古典学派历史学家 反古典学派社会主义学派 边际效用学派 新古典综合派 新剑桥学派 经济学的发展过程凯恩斯学派 序论货币学派 理性预期学派 供给学派 公共选择学派 新制度经济学派 存量与流量 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 重要名词区别均衡分析与边际分析 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 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 第二章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个人需求与市场需求 供需需求与需求量的区别 个人供给与市场供给 供给与供给量的区别 需求法则与供给法则 E d ,E s (注意:转嫁与E d ,E s 的关系) E d与总收益 应用题E d>1 P与TR成反比 (TR)的关系E d=1 P与TR无关 <1 P与TR成正比 E d 完全无弹性:|E|=0 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相当缺乏弹性:|E|<0

弹性 常弹性 单位弹性:|E|=1 相当富有弹性:|E|>1 完全有弹性:|E|→∞ 替代品:E xy >0 交叉弹性 互补品:E xy <0 :E xy =0 E M >1 则为奢侈品 收入弹性 正常商品:E M >0 0< E M <1则为必需品 劣质品:E M <0 (如吉芬商品) 均衡 Q d = Q s 蛛网理论 第三章 效用论 基数效用分析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边际效用分析) 消费者均衡:MU 1 /P 1= MU 2/P 2 =……= MU n /P n =λ 由MU 导出需求曲线 消费者剩余:CS = 0 Q 000()p f Q dQ Q -? 无差异分析:含义、特性、斜率(MRS 递减规律) 预算线:P 1X 1+P 2X 2=I 效 消费者均衡 用 序数效用分析 均衡条件:MU 1 /P 1= MU 2/P 2 论 (无差异曲线分析) 价格—消费曲线:导出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收入—消费曲线:导出消费者的恩格尔曲线 正常物品 替代效用和收入效用 低档物品 不确定性和风险 第四章 生产论 柯布—道格拉斯函数与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 短期生产函数:TP 、AP 、MP 等产量曲线 生产论 边际技术替代率及其递减规律 长期生产函数 等成本线 投入要素的最佳组合

曼昆 宏观经济学 练习题及答案

Homework 4 1. The Mundell–Fleming model takes the world interest rate r* as an exogenous variable. Let’s consider what happens when this variable changes. a. What might cause the world interest rate to rise? The Mundell–Fleming model takes the world interest rate r* as an exogenous variable. However, there is no reason to expect the world interest rate to be constant. In the closed-economy model of Chapter 3, the equilibrium of saving and investment determines the real interest rate. In an open economy in the long run, the world real interest rate is the rate that equilibrates world saving and world investment demand. Anything that reduces world saving or increases world investment demand increases the world interest rate. In addition, in the short run with fixed prices, anything that increases the worldwide demand for goods or reduces the worldwide supply of money causes the world interest rate to rise. b. In the Mundell–Fleming model with a floating exchange rate, what happens to aggregate income, the exchange rate, and the trade balance when the world interest rate rises? Figure 12–16 shows the effect of an increase in the world interest rate under floating exchange rates. Both the IS* and the LM* curves shift. The IS* curve shifts to the left, because the higher interest rate causes investment I(r*) to fall. The LM* curve shifts to the right because the higher interest rate reduces money demand. Since the supply of real balances M/P is fixed, the higher interest rate leads to an excess supply of real balances. To restore equilibrium in the money market, income must rise; this increases the demand for money until there is no longer an excess supply. Intuitively, when the world interest rate rises, capital outflow will increase as the interest rate in the small country adjusts to the new higher level of the world interest rate. The increase in capital outflow causes the exchange rate to fall, causing net exports and hence output to increase, which increases money demand.

经济学 (毕业论文选题)

经济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1. 我国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分析 2. 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效果分析 3. 家族企业融资模式发展演化分析 4. 保险销售误导现象问题探讨 5. 新时期农村金融业发展策略研究 6. 我国股票市场大幅波动的成因及对策 7. 我国保险市场发展趋势研究 8. 跨国公司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影响 9.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与发展 10. 我国信用卡业务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11. 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前景分析 12.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13. 我国农业基本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14. 我国财政对农业投入的问题及对策 15. 可持续农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 16. 浅议生态农业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17. 现阶段农民收入水平及对策 18. 商务服务业的产业关联及效应分析 19. 资源环境约束下的县域经济发展路径 20. 区域主导产业成长路径研究 21. 城乡一体化面临的难题与对策 22. 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及政策分析 23. 高速铁路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24. 边境地区民族文化旅游业发展探析 25. 基于经验证据的应对反倾销能力测度 26. 某某地区产业竞争力分析 27. 区域产业集群与发展演化 28. 我国个人所得税税制改革分析 29. 资源型城市接续产业选择分析 30. 中国制造业能源强度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31. 员工学习意愿与企业知识共享分析 32. 房价与地价的互动关系 33. 农民工社会保险需求分析 34. 我国商品零售价格变动规律 35. 中国城市化发展水平分析 36. 企业社会责任相关问题分析 37. 某某产业发展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38. 社会资本形成机制分析 39.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对公司业绩的影响 40. 我国企业的知识分享问题探讨 41. 基于交易者网络的市场消息扩散分析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第五版)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第五版) 一、复习内容 1、基本知识 2、基本概念 3、基本理论 4、联系实际 二、习题类型 1、名词解释(五个,共15分) 2、单选题(十五个,共15分) 3、判断题(十个,共10分) 4、简答题(五个,共30分) 5、计算题(两个,共15分) 6、论述题(一个,15分,包括理论联系实际题) 三、各章应当掌握的内容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国内生产净值总投资重置投资GDP的平减指数实际GDP 简答:如何理解国内生产总值的内涵 简述核算国民收入的支出法和收入法。 政府转移支付和购买普通股票的价值是否可计入GDP,为什么? 为什么间接税要计入GDP 两个国家合并为一国,对GDP总和有什么影响。 写出五个基本的国民收入总量,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为什么投资储蓄恒等式不意味着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 简述税收、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对总支出影响有什么不同 什么是名义GDP和实际GDP ? 计算支出法计算GDP;计算政府预算赤字;计算进出口盈余; 计算储蓄额;课后计算13、14 论述什么是支出法,如何用支出法计算四部门经济的国内生产总值 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均衡产出边际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消费函数储蓄函数转移支付成乘数平衡预算乘数 简答:简述凯恩斯定律及其内容。 能否说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都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 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 如何理解“节俭的悖论”。 什么是投资乘数?简述投资乘数的决定因素并写出其公式。 课后计算13、14 论述:按照凯恩斯的观点,增加储蓄与增加消费各对均衡收入有什么影响;结合中国的实际谈谈你的消费观。 十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资本边际效率IS曲线流动偏好货币需求函数流动偏好陷阱LM曲线 简答:影响IS平移的因素有哪些 简述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简述货币需求三种动机及货币需求函数? 什么是流动偏好陷阱? 简述满足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均衡的条件?

宏观经济学三大模型

宏观经济学三大模型 宏观经济学是一门十分复杂的学科,而且到今天为止宏观经济学也还在不停的发展,仍有许多问题存在争论。各个流派的经济学家对同一宏观现象的分析经常会有分歧,我们在学习解决一个宏观经济问题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理论和模型,所以我们在学习宏观经济时就会十分 的纠结。 其实遇到复杂的问题时,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把握住一条主脉络,掌握住主要的一条线索之后再去向里面填充各种分支的知识,就会避免混乱。 首先先来介绍一下宏观经济的常识。 必须要认识的人,凯恩斯。作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最应该记住的就是凯恩斯,就是因为他 的理论,使得资本主义并没有像马克思说的那样“必将灭亡”,反而通过改进越来越好。 古典主义和凯恩斯主义的对立。亚当斯密认为,每个人在最求自己利益的时候,会促进社会福利的发展。所以古典主义认为政府对市场不应进行干预,通过大家逐利行为,社会的总供需自然而然会达到均衡。 其实无论是凯恩斯的政府调控还是古典主义的市场自动调节,都没有错。古典主义的理论从长期来看,市场的确会达到均衡产出和充分就业。但是凯恩斯的观点是“从长期看,我们都死了”。当经济出现波动时,市场机制是会自动调节,但是且不说过程十分漫长,在这个过 程中,大量的失业,会给人们带来极大的痛苦。可能真的等不到市场自动达到均衡的时候就 饿死了。我们通过资本主义社会十几年一次的经济危机就可以看出来,通过这种极端的方式来调节,其实就是场灾难。所以凯恩斯主张政府应该干预经济,在短时间内熨平经济波动, 主动调节市场使其达到均衡,从而使人们尽可能的免受波动的影响。 凯恩斯主义和古典主义的差别对比 古典主义 1、以供给为中心(萨伊定律) 2、价格、工资、利息具有自由伸缩性 3、市场自动出清 凯恩斯主义: 1、需求为中心 2、工资、价格刚性 3、市场非出清 下面开始正式分析宏观经济了 宏观经济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充分就业,而与充分就业水平有独特关联的是本期总产出 价值或国民收入水平。可以说凯恩斯宏观分析模式的焦点是国民收入水平的变动。而国民收

格里高利.曼昆宏观经济学期末试卷

《宏观经济学》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第Ⅰ部分模拟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平均消费倾向表示消费支出与可支配收入之比。 2、在二部门经济中,均衡的国民收入是总支出和国民收入相等时的国民收入。 3、宏观财政政策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 4、交易余额和预防余额主要取决于国民收入,投机余额主要取决于利息率。 5、宏观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有调整法定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调整贴现率。 二、判断题(下列各题,如果您认为正确,请在题后的括号中打上“√”号,否则请打上“×”号,每题1分,共10分) 1、财政政策的内在稳定器有助于缓和经济的波动。(对) 2、从短期来说,当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为0时,消费支出也为0。(×)。 3、消费曲线的斜率等于边际消费倾向。(√) 4、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涨时,我们就可以说,发生了通货膨胀。(×), 5、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是国民收入的递增函数。(×) 6、当投资增加时,IS曲线向右移动。(对) 7、在IS曲线的右侧,I

将其代号填入括号中,每题2分,共20分) 1、消费曲线位于45o线的上方表明,储蓄是( c )。 A、正数 B、0 C、负数 2、在边际储蓄倾向等于20%时,边际消费倾向等于( b )。 A、20% B、80% C、30% 3、当总需求增加时,国民收入将(c )。 A、减少 B、不变 C、增加 4、假定边际储蓄倾向等于20%,则增加100万美元的投资,可使国民收入增加(b )。 A、200万美元 B、500万美元 C、800万美元 5、哪一对变量对国民收入具有同样大的乘数作用(b )。 A、政府支出和政府减税 B、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 C、政府减税和政府支出 6、假定边际消费倾向等于60%,政府同时增加20万美元的支出和税收,将使国民收入( a )。 A、增加20万美元 B、保持不变 C、增加12万美元 7、要消除通货膨胀缺口,政府应当(c)。 A、增加公共工程支出 B、增加福利支出 C、增加税收 8、技术的进步造成部分人不适应新的工作要求,由此产生的失业是(b )。 A、自愿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需求不足的失业 9、如果通货膨胀没有被预料到,则通货膨胀的受益者是(a ) A、股东 B、债权人 C、退求金领取者 10、下面哪一种说法表达了加速原理(c ) A、消费支出随着投资支出增长率的变化而变化; B、国民收入随着投资支出的变化而变化; C、投资支出随着国民收入增量的变化而变化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

2020年宏观经济学论文开题报告

宏观经济学论文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对学生位论文选题工作的论证和审核,是高校生培养与管理的重要环节,下面是搜集的宏观经济学论文开题报告,供大家阅读参考。 论文题目:我国证券市场与宏观经济走势背离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所谓宏观经济是指:指总量经济活动,即国民经济的总体活动。是指整个国民经济或国民经济总体及其经济活动和运行状态。众所周知,宏观经济对股市行情影响至关重要,反映宏观经济的指标如国内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失业率、通货膨胀、国际收支、投资规模、消费指标、金融指标、财政指标等的变动,都会对股市产生影响。 根据宏观经济理论,股票市场与宏观经济之间存在着一种长期的、稳定的、协调一致的动态关系。经济周期决定着股市周期的变化,而股票市场的波动反映着经济周期的变动。股票市场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市场,受众多因素的影响,有其自身的运动规律,这就造成了股市周期与经济周期不完全同步性,甚至是背离。 (二)研究意义 中国股市和宏观经济的背离,更多是由于中国股市自身的原因 所造成的,这种由于转型所造成的股市上升与宏观经济走势并没有紧密地联系。这其中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既有政策失误的

因素,也有由市场导向的错位所造成的结果。我们应该清楚认识到的是,中国股市正在走向规范,当前股指于GDP下滑,是中国股市进行深层次转型所必须付出的代价,是从畸形向理性发展过程中的背离,这种背离很可能会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存在。因此,证券市场与宏观经济走势背离的原因为广大机构和散户投资者提供更加明确的信息导向。 二、文献综述 国内的金融市场还不健全,二板市场发展活跃,虽然加上政府的政策给予大力支持,但是整体的金融系统发展比较落后,这也正是我们需要研究的最主要原因。国内学者对此研究比较多。因此,我国证券市场与宏观经济走势背离的原因及对策研究的主要理论如下:关于我国股票市场走势与宏观经济运行的关系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论证分析,成思危主编的《诊断与治疗:揭示中田的股票市场》运用亨得利“从一般到特殊”建模法“Jendryg.leral一 to-speifieestimationtrategy)建立股市条件波动性和宏观经济国内外学者对宏观经济与证券市场关系,梅耶(Mayer,1988)从公司融资的角度分析认为股票市场对整个经济来说并不重要。辛革(Singh,1997)认为对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而言,发展股票市场无助于加速其工业化过程和长期经济增长。而多数国外学者的研究都支持证券市场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如肯特和莱文通过对43个不同收入水平国家的比较研究认为股票市场能够刺激经济的长期增长。国内学者对国内市场也做了不少研究,李红艳xx)从因果关系入手,分析

曼昆宏观经济学期末、考研复习重点

曼昆宏观经济学读书笔记 宏观经济学之所以成为宏观,是因为它的研究对象是一国经济运行,包括通货膨胀、经济增长等,而不仅仅是一个企业、市场或家庭的经济行为。宏观经济学滥觞于凯恩斯,至今已经和微观经济学分庭抗礼,而且宏观经济政策在经济活动中作用十分巨大。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部分开篇讨论宏观经济中各种数据,当然,在宏观经济学中数据始终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在指标监控基础上形成的各种宏观经济政策调控工具是决策者的宠儿。 第23章中,曼昆论述了一国收入的衡量。一般来说,衡量一国国民经济可以从收入和支出两个角度来计算,而在一个经济活动中必然有一个收入对应一个支出,所以两种方法得到的结论是一样的。在这里,无论微观还是宏观,基本上都逃不掉如下这幅图: 接下来,曼昆讨论了国民生产总值的含义。众所周知,国家会统计每季度的GDP ,并在年末获得年度GDP 。国民生产总值是在一定时间内一个国家所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深刻理解国民生产总值含义要抓住每一个词汇,这是宏观里非常重要的概念。与GDP 相似的还有如下几个收入概念: GNP GDP NNP GNP NI NNP PI NI =+=-=-=-本国国民民国外所得-外国国民本国所得 折旧 企业间接税+企业贴补 企业留存收益+其他所得 可支配收入=PI-个人所得税 按照四部门经济模型,我们可以有如下GDP 构成:

GDP C I G NX =+++ 这里必须强调投资和我们平时所讲的投资是有区别的,这里投资主要是购买用于生产物品的物品,也就购买生产资料,包括机械、建筑等。 在第二十三章最后一节里,曼昆阐述了三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名义GDP 、真实GDP 和GDP 平减指数。概而言之,名义GDP 是以当年价格乘以生产数量而得到的数字;真实GDP 主要排除了价格的影响,以一个年份的价格作为不变价格,乘以当年生产数量从而得到真实GDP ,主要反映生产数量的变化,可以更好的衡量一国的经济福利;GDP 平减指数是用来衡量价格变动的指标,GDP 100GDP GDP =?名义平减指数真实。需要指出, GDP 平减指数可以用来测量通货膨胀的一个指标,这就要通过以下公式计算GDP 平减指数的变动: 100%GDP GDP GDP GDP -=?第二年平减指数第一年平减指数平减指数第一年平减指数 当然,GDP 并不是完美的,在环境、收入分配等环节上是无法通过GDP 反映的。虽然如今很多经济学家都在呼吁绿色GDP 或者GDP 重新改革,而目前我们国家还有太多需要发展,经济水平还是偏下,在东部也许可以重新衡量GDP 统计,在中西部则还是弊大于利。GDP 衡量体系一旦变化,这些地区将面临更加不利发展的经济环境。这就好比教导三岁小孩要先天下之忧而忧,他又真能做到如此?经济就像人生,经历波澜壮阔、起起伏伏之后才能把握住最美、最好的一幕,让一个还没有发展的经济区域妄谈环境、低碳必会引来因噎废食。 接着在二十四章里,曼昆谈论了消费物价指数(consumer prize index )。这是一个非常有大众缘的指数,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媒体CPI 的确是一个抢眼的词汇。首先,曼昆介绍了消费物价指数含义和计算方法。所谓的消费物价指数,是消费者购买一篮子商品和劳务所支付的总价格。根据各种商品在消费者消费中重要程度高低赋予一定的权重,计算出当年总支出。再确定某一个基期价格,利用下面公式: 消费者物价指数=(当期总物价/基期总物价)×100 然后通过计算相邻年份或月份CPI 的变动率,也就是通货膨胀率就可以衡量一定时期内价格变动的比率。当然,消费者物价指数有其固有的弱点。消费者物价指数反映不了消费偏向导致的消费结构的变化,所以一揽子商品必须适时而变。消费者物价指数无法反映新产品和质量的变动。 如消费者物价指数,GDP 平减指数也是反映通货膨胀一个指数,而且这两个指数可以相互配合来确定当年物价变动状况。而两者又存在一些差别。从对象上看,GDP 平减指数反映的是所有生产的物品和劳务,而CPI 仅仅是消费者购买的物品和劳务,这就导致石油价格上涨时非产油国的CPI 与GDP 平减指数有较大的背离。从统计结构来看,CPI 主要是固定的一篮子商品,而GDP 平减指数主要是根据当年生产情况来确定。 在第二部分,曼昆讨论了美元价格比较和真实、名义利率。因为经济运行中会出现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20年前的人民币肯定不是今天的人民币,这就需用一定换算公式来进行比较:当今的货币数量=T 年前的货币数量×(T 年前的物价水平/当今的物价水平)。而真实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总体上讲,这一篇介绍了两种最基本的数字,一个是反映生产水平的GDP ,一个是反映物价水平的CPI ,这也是构成宏观经济运行检测非常重要的两个指标。 第九篇中介绍了长期中经济真实情况。在第二十五章里,作者论述了GDP 增长的决定因素。一般来说,一个经济体按照a%的速度增长,那么在(70/a )年份时就可以实现翻番。国与国之间经济上存在的巨大差异,增长率起到很大的作用。生产率是决定增长率非常重要

宏观经济学小论文

【摘要】 本文由1999年大学扩招到2011年的现状出发,将从结构性视角和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来剖析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字】结构性劳动力市场分割就业难

1.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 自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凸显,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大学生就业困难主要表现为人才供给充裕与人才需求紧缩之间的矛盾,一方面,高校扩招带来的是大量大学生涌入人才市场;另一方面,受国际金融危机等因素影响,用人单位对大学生需求下降。 1.1 人才供给充裕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逐步扩大,今日莘莘学子已不像昔日天之骄子——深受社会各类用人单位的青睐,有数据显示,自1999 年以来,我国高校逐年以20%左右的速度扩招,2002 年高校毕业生为145万,而时至2011年,高校毕业生增至660 万。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就业的压力也将进一步加剧。 ①庞大的大学生队伍涌入人才市场对大学生就业造成巨大冲击,2009-2011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70%-75%之间。 ②面对残酷的现实,虽然大学生不断调整就业心态、转变就业观念、降低就业期望值,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遭遇“毕业即失业”的不幸,历年未就业人员累计已达到100 万左右,总计2011 年要解决800 多万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高校与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1.2 人才需求紧缩 “屋漏偏逢连夜雨”,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

全球,国际经济环境恶化,多数企业遭遇低增长、零增长,甚至负增长的经济状况。今年爆发的欧洲几个国家主权债务危机,也造成了世界经济处于萧条之中的局面,我们外向型企业受此影响比较严重,外贸订单明显减少,加之人民币面临的升值压力,这些以出口为主吸纳了很大部分毕业生的中小型企业处境十分艰难,收入减少自然要求企业节省开支,与往年同期用工荒的局面相比,很多操作工人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都已经减少了很多,大学生就业也是同样的情况,许多用人单位通过不招收新的员工以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人才市场的需求量顿时大大下降,这就使原本十分艰难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例如,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采用让企业免费参加就业双选会的方法,鼓励企业招纳贤才,然而参会的用人单位仍然比预期的要少,而参会的企业或者需求量“缩水”,或者只是到场宣传自己,扩大知名度,而非招聘。 2.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对于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各类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分别对该问题进行了阐述。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大学扩招导致的大学生数量供大于求,造成总量失衡;高校的专业设置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大学生就业期望值过高但能力有缺陷等等,可以看出学者们主要是从教育学、社会学等角度进行分析的,笔者认为,这些解释都或多或少在某一方面有一定的说服力,但也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大学生真的已经过剩了吗?根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2000 年我国从业人员

宏观经济学第六版课后习题标准答案(高鸿业版)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 (1)研究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 (1)相互补充。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2.举例说明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区别不是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而是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 解答: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一件产品究竟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加以区别,而只能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这一点来加以区别。例如,我们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判断面粉和面包究竟是最终产品还是中间产品。看起来,面粉一定是中间产品,面包一定是最终产品。其实不然。如果面粉为面包厂所购买,则面粉是中间产品,如果面粉为家庭主妇所购买,则是最终产品。同样,如果面包由面包商店卖给消费者,则此面包是最终产品,但如果面包由生产厂出售给面包商店,则它还属于中间产品。 3.举例说明经济中流量和存量的联系和区别,财富和收入是流量还是存量? 解答:存量指某一时点上存在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没有时间维度,而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有时间维度;但是二者也有联系,流量来自存量,又归于存量,存量由流量累积而成。拿财富与收入来说,财富是存量,收入是流量。 4.为什么人们从公司债券中得到的利息应计入GDP,而从政府公债中得到的利息不计入GDP? 解答:购买公司债券实际上是借钱给公司用,公司将从人们手中借到的钱用作生产经营,比方说购买机器设备,这样这笔钱就提供了生产性服务,可被认为创造了价值,因而公司债券的利息可看作是资本这一要素提供生产性服务的报酬或收入,因此要计入GDP。可是政府的公债利息被看作是转移支付,因为政府借的债不一定用于生产经营,而往往是用于弥补财政赤字。政府公债利息常常被看作是用从纳税人身上取得的收入来加以支付的,因而习惯上被看作是转移支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