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病因推断 练习题及答案

病因推断 练习题及答案

病因推断 练习题及答案
病因推断 练习题及答案

病因推断

一、单项选择题

1.流行病学的病因定义为

A.存在时必定引起疾病的因素B.对疾病发生必不可少的因素C.疾病发生机制中的生物因素D.使疾病发生概率升高的因素E.引起疾病发生的诸多因素2.关于病因概念叙述哪项不正确

A.引起疾病的病因B.与疾病发生有关的所有因素C.包括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D.是与疾病发生有直接关系的致病因子

E.某些因素的存在或减少,疾病发生的频率增加或减少

3.下列哪种联系是病因研究所寻找的

A.统计学联系B.虚假联系C.间接联系D.直接联系E.因果联系4.关于病因观,错误的是

A.传染病的病因是单一的B.病因来源于环境和宿主C.流行病学三角模型包括病因、宿主和环境D.病因网络模型有利于病因探索E.有果必有因

5.提出病因假设的目的是为了

A.肯定病因B.代替病因C.否定病因D.验证病因

E.探索病因的关联强度

6.流行病学三角模型包含的三大因素是

A.宿主、环境和遗传B.机体、生物环境和社会环境C.病因、宿主和环境D.遗传、环境和社会E.患者、家属和社会

7.以下哪项不是“流行病学三角”的基本内涵

A.致病因子、宿主和环境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之中

B.任何一个条件的变化,即可导致疾病的发生

C.任何—个条件的变化,可能引起其他两个条件的适应性变化以维持新的动态平衡D.三者关系的平衡失调,疾病就可能发生

E.一个条件变化,另两个条件不能适应、平衡失调,导致疾病发生

8.疾病轮状模型的外环是指

A.环境B.遗传因子C.宿主D.生物环境E.社会环境9.下列哪一种因果联接方式是正确且完整的

A.单因单果B.单因多果C.多因单果D.多因多果E.直接病因链10.病因研究中形成病因假设的方法以下哪条不正确

A.验证法B.求同法C.求异法D.排除法E.共变法11.儿童龋齿随饮水氟含量减少而增加,建立病因假设的最佳推理方法选用

A.验证法B.求同法C.求异法D.排除法E.共变法12.流行病学探讨病因的一般程序是

A.从人为联系到统计学联系B.从直接联系到统计学联系C.从间接联系到因果联系D.从统计学联系到因果联系E.从人为联系到因果联系

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辅助病因不属于流行病学研究范畴B.只要致病的生物因子存在,疾病一定发生C.所有疾病都有明确的必要病因D.必要病因是组成各种充分病因的不可缺少的部分E.必要病因是疾病唯一病因

14.因果推断中的必要条件是

A.因先于果B.关联强度大C.关联可重复出现D.存在剂量反应关系

E.病因和疾病分布一致

15.在判断因果联系的标准中存在剂量-反应关系表明

A.联系的强度不明显B.随着暴露剂量增加(或降低),联系强度也随之增大(或降低) C.疾病的患病率高D.疾病的发病率高E.因果之间的联系存在许多偏倚16.病因判定标准中应该放弃的是

A.关联的时间顺序B.关联的强度C.关联的特异性D.关联的合理性

E.关联的可重复性

17.病例对照研究中常见的偏倚有

A.选择性偏倚B.信息偏倚C.错误分类偏倚D.混杂偏倚E.以上都是

二、名词解释

信息偏倚(information bias) :

三、简答题

1.叙述因果推断的基本原则。

2.简述Mill法则的内容。

3.现况研究中常见的偏倚有哪些?

4.试述队列研究的偏倚及其防止。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D

3. E

4.A

5.E

6.C

7. B

8. A

9.D 10. A 11.E 12.D 13.D 14. A 15. B 16. C 17.E

二、名词解释

信息偏倚(information bias) :指在获取暴露、结局或其他信息时所出现的系统误差或偏差叫信息偏倚,信息偏倚又称为错分偏倚。

三、简答题

1. 叙述因果推断的基本原则。

答:1)时间顺序暴露因素出现在前,发病或死亡或其他结局出现在后,这是判断因果关联的一个必要条件。2)关联强度关联强度常以相对危险度或比值比来表示。当相对危险度越大时,该关联有因果关系的可能性越大。3)关联的可重复性同一暴露因素与疾病的关联,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区以及不同的人群中由不同的研究者获得同样的或类似的结果。4)暴露因素与疾病分布的一致性研究中的暴露因素的分布,应与疾病的分布符合或基本符合。5)剂量反应关系疾病发生的频率随暴露因素的剂量、强度和持续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则此二者之间有因果关系的可能性较大。6)关联的合理性疾病与暴露因素的关联能够用现有的医学和其他自然科学知识进行合理的解释。7)终止效应减少或去除暴露因素,疾病频率下降,可进一步支持因果关联。8)关联的特异性指特定的暴露总是与特定的疾病相联系,这一条件原是针对传染性疾病而提出的,对于多病因的非传染性疾病,则是非必须的条件之一。

2. 简述Mill法则的内容。

答:1)求异法即从相似的事物中寻找不同的特点。2)求同法即从不同的个体或资料中寻找共同的特点。3)共变法如果暴露因素的剂量(水平)发生改变,则它引起的效应(发病率)也应随之改变,在实际应用还应考虑疾病的潜伏期的影响。因而,如果实际研究中观察到暴露因素与发病率的变化趋势一致,则表明两者间可能存在因果联系。4)求同求异并用法通过正反两组场合中分别求同,又在这两组场合之间对照求异,从而判断因果联系。5)剩余法,由被研究现象的剩余部分,去寻求未知因素。

3. 现况研究中常见的偏倚有哪些?

答:在现况调查中常常存在如下几种偏倚:无应答偏倚:对访问调查或信函调查获得应答的比例称应答率。回忆偏倚和报告偏倚:由于各个对象所具有的某些特征不同,造成对一些问题回答不准确而引起偏倚。测量偏倚:由于仪器不准、试剂不统一、实验条件不同造成测量结果不准确而引起偏倚。调查者偏倚:如调查员有意对具有某些特征的对象进行深入调查引起偏倚。此外,对同一问题不同调查员的衡量标准不同,甚至同一调查员在不同情况下对某个问题的理解不同等造成偏倚。

4. 试述队列研究的偏倚及其防止。

答:队列研究在设计、实施和资料分析等各种环节都可能产生偏倚。常见偏倚的种类及其防止办法是:①选择偏倚(selection bias)如果研究人群在一些重要因素方面与一般人群或待研究的总体人群存在差异,即研究人群(样本)不是一般人群(总体)的一个无偏的代表,将会引起选择偏倚。选择性偏倚一旦产生,往往很难消除。预防选择性偏倚的方法包括严格遵守随机化的原则抽样,严格按规定的标准选择对象,坚持随访到底所有研究对象。②失访偏倚(lost to follow—up)是指在队列研究的追踪观察期内,由于对象迁移、外出、死于非终点疾病或拒绝继续参加观察而退出队列所导致的偏倚。失访偏倚从实质上看也是选择性偏倚。失访偏倚的防止主要靠尽可能提高研究对象的依从性。③信息偏倚(information bias)是指在获取暴露、结局或其他信息时所出现的系统误差。信息偏倚的防止办法包括选择精确稳定的测量方法、调准仪器、严格实验操作规程、同等地对待每个研究对象、提高临床诊断技术的准确性、明确各项标准、严格按规定执行、做好调查员培训等。④混杂偏倚(confounding bias)是指所研究因素与结果的联系被其它外部因素所混淆。混杂偏倚的防止在研究设计阶段可对研究对象作某种限制,在对照选择中采用匹配的办法,在研究对象抽样中严格遵守随机化的原则,在资料分析中可采用分层分析、标准化和多因素分析等方法。

直言推理练习题及答案

一直言推理 1.三年级已发现有同学考试作弊。 如果上述断定是真的,那么在下述三个断定中不能确定真假的是:I.三年级没有同学不作弊。 II.三年级有的同学没作弊。 III.三年级所有的同学都未作弊。 A.只有I和II。B.只有I。C.只有I和III。 D.只有II。E.I、II和III。 答案:A 2.所有的三星级饭店都搜查过了,没有发现犯罪嫌疑人的踪迹。 如果上述断定为真,则在下面四个断定中: Ⅰ.没有三星级饭店被搜查过。 Ⅱ.有的三星级饭店被搜查过。 Ⅲ.有的三星级饭店没有被搜查过。 Ⅳ.犯罪嫌疑人躲藏的三星级饭店已被搜查过。 可确定为假的是: A.仅Ⅰ和Ⅱ。 B.仅Ⅰ和Ⅲ。 C.仅Ⅱ和Ⅲ。 D.仅Ⅰ、Ⅲ和Ⅳ。 E.Ⅰ、Ⅱ、Ⅲ和Ⅳ。 答案:B 3.设“并非无商不奸”为真,则以下哪项一定为真: A.所有的商人都是奸商。 B.所有商人都不是奸商。 C.并非有的商人不是奸商。 D.并非有的商人是奸商。 E.有的商人不是奸商。 答案:E 4.并非不参加辅导班的同学都是不努力的。 下列哪项与上述命题含义相同? A.所有不参加辅导班的同学都不是不努力的。 B.不参加辅导班的同学中有不努力的。 C.有的不参加辅导班的同学是努力的。 D.没有一个不参加辅导班的同学不是不努力的。 E.有的参加辅导班的同学是不努力的。 答案:C 5.有球迷喜欢所有参赛球队。 如果上述断定为真,则以下哪项不可能为真? A.所有参赛球队都有球迷喜欢。 B.有球迷不喜欢所有参赛球队。 C.所有球迷都不喜欢某个参赛球队。 D.有球迷不喜欢某个参赛球队。

E.每个参赛球队都有球迷不喜欢。 答案:C 6.在一次歌唱竞赛中,每一名参赛选手都有评委投了优秀票。 如果上述断定为真,则以下哪项不可能为真? I.有的评委投了所有参赛选手优秀票。 II.有的评委没有给任何参赛选手投优秀票。 III.有的参赛选手没有得到一张优秀票。 A.只有I B.只有II C.只有III D.只有I和II E.只有I和III 答案:C 7. 学院路街道发现有保姆未办暂住证。如果上述断定为真,则以下哪项不能确定真假? Ⅰ.学院路街道所有保姆都未办暂住证。 Ⅱ.学院路街道所有保姆都办了暂住证。 Ⅲ.学院路街道有保姆办了暂住证。 Ⅳ.学院路街道的保姆陈秀英办了暂住证。 A.仅工和Ⅲ。 B.仅I和Ⅳ。 C.仅Ⅲ和Ⅳ。 D.仅I、Ⅲ和Ⅳ。E.I、Ⅱ、Ⅲ和Ⅳ。 答案:D 8. 古罗马的西塞罗曾说:“优雅和美不可能与健康分开。”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的人道主义者洛伦佐·巴拉强调说,健康是一种宝贵的品质,是“肉体的天赋”,是大自然的恩赐。他写道:“很多健康的人并不美,但没有一个美的人是不健康的。”以下各项都可以从洛伦佐·巴拉的论述中推出,除了 A.有些不美的人是健康的。 B.有些美的人不是健康的。 C.有些健康的人是美的。 D.没有一个不健康的人是美的。 E.有些健康的人是不美的。 答案:B 9.桌子上有4个杯子,每个杯子上写着一句话:第一个杯子:“所有的杯子中都有水果糖”;第二个杯子:“本杯中有苹果”;第三个杯子:“本杯中没有巧克力”;第四个杯子:“有些杯子中没有水果糖”。 如果其中只有一句真话,那么以下哪项为真? A.所有的杯子中都有水果糖。 B.所有的杯子中都没有水果糖。 C.所有的杯子中都没有苹果。 D.第三个杯子中有巧克力。 E.第二个杯子中有苹果。 答案:D 10.一家珠宝店的珠宝被盗,经查可以肯定是甲、乙、丙、丁四人中的某一个人所为。审讯中,他们四人各自说了一句话。 甲说:“我不是罪犯。” 乙说:“丁是罪犯。” 丙说:“乙是罪犯。” 丁说:“我不是罪犯。” 经调查证实,四人中只有一个人说的是真话。

流行病复习资料-题库

流行病第一章绪论 三、判断题(正确打“√” ,错误打“×” )1. 临床流行病学研究的主要的实践者是流行病学工作者。()2. 临床流行病学研究的对象是病人群体。()3. 临床流行病学研究的内容是各种临床问题,包括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预后以及影响因素等,不包括临床决策和临床经济学评价等问题。()4. DME是临床流行病学所特有的内容。()5. 流行病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群群体,而临床研究的对象是病人个体。() 四、单选题 1.接种牛痘的发明者是() A.詹姆斯·林德 B.琴纳 C.约翰·斯诺 D.峨嵋山人 E.李时珍 2. 应用标点地图的方法论证了当年伦敦宽街霍乱流行与水井的关系的是() A.詹姆斯·林德 B.琴纳 C.约翰·斯诺 D.峨眉山人 E.李时珍 3. 关于吸烟与肺癌关系的研究,开创了慢性病病因学研究的是() A.约翰·斯诺 B.Doll和Hill C.James Lind D. Ignaz Philipp Semmelweis E. 琴纳 4. 通过对坏血病的治疗研究开创了临床试验的先河的是() A.约翰·斯诺 B.Doll和HillC. James Lind D. Ignaz Philipp Semmelweis E. 琴纳

5.疾病与病因因果关系论证强度最大的研究方法是() A.生态学研究 B.病例对照研究 C.队列研究 D.横断面研究 E.临床试验 6.下列属于分析性研究方法的是() A.现况调查 B.配对病例对照研究 C.生态学研究 D.现场试验 E.理 1.× 2.√ 3.× 4.× 5.× 四、单选题 1.B 2.C 3.B 4.C 5.E 6.B 第二章疾病的群体现象 三、判断题(正确打“√” ,错误打“×” ) 1.研究疾病分布的意义在于帮助我们认识疾病的流行特征,为疾病诊断提供依据。()2.发病率是指新旧病例在人群中所占的比例。()3.疾病分布是指职业分布、性别分布、民族分布。()4.某病诊断水平的提高可以使该病患病率升高。() 5.某慢性病的发病率下降,可能是由于该病的治疗方法改进的原因。()6.疾病年龄分布的横断面分析方法可以说明同一时期死亡率的变化。() 四、单选题 1.发病率的定义是()A.某一时期内发生某病新旧病例的频率 B.某一时期内发生某病新病例的频率 C.某一时期内患某病频率 D.某一时期内所

小学数学《推理问题》 练习题(含答案)

小学数学《推理问题》练习题(含答案) 知识要点 我们在解数学题时,常常要根据题目中给出的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分析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出来。而也有一类题,它们的已知条件没有给出具体的数据,只凭一些文字语言的叙述或一些情节的分析就要求得出结论,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类数学问题——逻辑推理问题。 解决这类问题,基本上不需要数学计算,但需要有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要能抓住题中的关键,找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从而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作出正确的判断,使问题得以解决。 解题指导1 【例1】有五个人进行汽车竞速赛,他们没有比成平局,而是先后到达的。威尔不是第一个,约翰不是第一也不是最后一个,琼在威尔后面到达,詹姆不是第二个,瓦尔特在詹姆后到达。五个到达的顺序怎样? 【思路点拨】 。 詹姆不是第二个,瓦尔特在詹姆后到达。所以只能詹姆第一名,瓦尔特就是第二名, 约翰第三,威尔第四,琼第五。 答:詹姆第一,瓦尔特第二,约翰第三,威尔第四,琼第五。 总结:用“列表方法”把复杂问题加以条理化是解决“逻辑推理问题”的有效方法。 【变式题1】有张、李、王、刘四位老师分别教数学、语文、美术、英语。张老师可以教语文、美术;李老师可以教数学、英语;王老师可以教数学、语文、美术;刘老师只能教美术。为了使每人都能胜任工作,那么教数学的是哪位老师? 解题指导2 2.在推理问题中,常常遇到判断说假话真话的问题,这时我们常用假设的方法,淘汰掉不成立的说法,从而判断出正确的结论。 【例2】我国有“三山五岳”之说,其中五岳是指: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一位老师拿出这五座山的图片,并在图片上标出数字,他让五位学生来辨别,每人说出两个,学生的回答如下: 甲:2是泰山,3是华山;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行政能力逻辑推理测试题(一)及答案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行政能力逻辑推理测试题(一) 1.所有市场经济搞得好的国家都是因为法律秩序比较好。其实建立市场并不难,一旦放开,人们受利益的驱使,市场很快就能形成,但是,一个没有秩序的市场一旦形成,再来整治就非常困难了。 所以( )。 A. 市场调节是“无形的手”,市场自发地处于稳定、均衡的状态 B. 要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高度重视法制建设 C. 市场经济的优越之处就在于它能使人们受利益驱使,因而能调动人的积极性 D. 市场只有依靠法制才能形成 2.过去人们都认为知识就是力量,大多数教师都传授具体知识。教师教、学生听,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新的教育观念认为:学生必须掌握独立探索的方法,获得不断深造的能力,具有与集体合作的品质,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社交能力,具备自如表达思想的能力等等。 这意味着( )。 A. 旧的传统教育观念不教授学习方法 B. 知识本身没有多大的力量 C. 掌握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 D. 新旧两种教育观念是互相矛盾,互不相容的 3.田径场上正在进行100米决赛。参加决赛的是A、B、C、D、E、F六个人。关于谁会得冠军,看台上甲、乙、丙谈了自己的看法。 乙认为,冠军不是A就是B。 丙坚信,冠军绝不是C。 甲则认为,D、F都不可能取得冠军。 比赛结束后,人们发现他们三个中只有一个人的看法是正确的,请问谁是100米赛冠军?() A. A

B. B C. C D. E 4.小说离不开现实生活,没有深入体验生活的人是不可能写出优秀作品的。 因此( )。 A. 诗人、小说家不可能年轻 B. 创作小说都是老人们的事 C. 要创作小说必须有足够的生活经验 D. 作小说要靠运气 5.羌特勒是一种野生的蘑菇,生长在能为它提供所需糖分的寄主树木——例如道格拉斯冷杉下面。反过来,羌特勒在地下的根茎细丝可以分解这些糖分,并为其寄主提供养分和水分。正是因为这种互惠的关系,采割道格拉斯冷杉下面生长的羌特勒会给这种树木造成严重的伤害。 下面哪一个如果正确,对上面的结论提出了最强有力的质疑?() A. 近年来,野生蘑菇的采割数量一直在增加 B. 羌特勒不仅生长在道格拉斯冷杉树下,也生长在其他寄主树木下面 C. 许多种野生蘑菇只能在森林里找到,它们不能轻易在别处被种植 D. 对野生蘑菇的采割激发了这些蘑菇将来的生长 6.一家飞机发动机制造商开发出了一种新的发动机,其所具备的安全性能是早期型号的发动机所缺乏的,而早期模型仍然在生产。在这两种型号的发动机同时被销售的第一年,早期的型号的销量超过了新型号的销量;该制造商于是得出结论认为安全性并非客户的首要考虑。 下面哪个如果正确,会最严重地削弱该制造商的结论?() A. 私人飞机主和商业航空公司都从这家飞机发动机制造商那里购买发动机 B. 许多客户认为早期的型号在安全性、风险方面比新型号更小,因为他们对老型号的安全性知道得更多

病因推断练习题

问题1:如果目前还没有有关吸烟与肺癌关系的研究证据,你将从哪些方面着手,采用什么研究方法获取证据?请说明理由。 答:临床医师的怀疑为病因研究提供了初步线索,作为流行病学家应先进行描述性研究:收集已有资料或进行现场调查了解肺癌的三间分布,提出因果假设(肺癌患者吸烟率高,吸烟者肺癌发病率/ 死亡率高);再进行分析性研究:包括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等,进一步验证因果假设:由于医学伦理等原因,不能进行人群实验,但可收集自然实验的资料,作为判断因果关系的强有力的证据。在以上研究结果基础上,运用病因判定标准作出综合评价。问题2:请在上述材料中找到能获取初步证据的结果,说明这类结果的研究方法及该类证据的应用价值。 答:资料 2 提供了初步的研究线索。资料 2 首先提出了肺癌死亡率的三间分布信息,可以代表肺癌发生率的三间分布特征;其次还运用了生态学趋势研究的方法,综合分析了疾病的时间趋势和烟草消费量的共变趋势,说明烟草消费增加可能是本世纪肺癌发生率增加的危险因素。提示应进行下一步确证研究,即分析性流行病学研究。生态学研究的局限性是存在生态学谬误,即以群体为研究单位时,不能控制混杂偏倚,不能将暴露与疾病关系的结论推论到个体水平上,暴露与疾病的时间关系难以确定。因此生态学研究的结论知识知识性的,而不能作为病因推断的确证证据。 问题 3:答:研究者希望获得的证据包括: 1、男性和女性人群的病例组吸烟暴露率高于对照组。 2、男性和女性暴露与疾病存在剂量效应关系,即病例每日吸烟支数多的构成比高于对照组,平均每日吸烟量越大,病例的期望死亡率越高。 3、现有的资料尚不能对吸烟与肺癌的关系作出结论。资料 1 的研究方法是病例对照研究, 该方法是分析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可以部分论证病因假设,但是由于该方法设计上是回顾性研究,暴露因素的测量通常采用回忆的方法,可能存在回忆偏倚,暴露与疾病的时间顺序难以判断,并且暴露与疾病的关联真实性可能受到选择、信息和混杂偏倚的影响,因此论证病因的能力不如队列研究强。但该方法适用于罕见病的研究,在节约研究资源的角度上看,适用于病因关系的初步验证。 问题 4:请评价资料 3 在本次病因研究中的作用?能否就本课题进行人群试验研究?为什么 ? 答:资料 3 是动物学试验研究,其目的是为吸烟与肺癌的关系提供可解释的生物学合理性。 从试验结果看,烟草中的确存在可致肿瘤发生的化学物质3, 4-苯并芘(a),并在小鼠中用 烟草的烟雾浓缩物成功诱发癌。在病因推断上起到说明吸烟与肺癌的关联具有生物学和理性,但这样的试验证据在推论到人群中时应考虑以下问题: 1、动物试验是严格的控制试验,人为给予暴露的情况和人群的暴露情况是完全不同的。 2、动物和人的种系不同,对物质的敏感性也不相同。因此,这类结果在病因推断中的作用 有限, 不能作为主要的证据。在人群中开展试验研究需考虑到伦理学的问题, 干预措施应遵循对研究对象有益无害的原则。因此不能开展吸烟为干预措施的人群试验研究, 但可以开展控烟为干预措施的试验。通过比较吸烟组和控烟组的肺癌发生率来反证吸烟与肺癌的关系。问题 5:答:资料 1为病例对照研究的证据,资料 2为生态学研究的结论,资料 4是队列研究的证据。病因推断中最重要的两条标准为“关联的强度”和“关联的时间顺序”。(1)关 联的强度可以理解为关联得到准确性, 生态学研究由于属于描述性研究, 由于存在生态学谬误,关联的准确性不强;病例对照研究由于设立了对照, 能控制出了暴露因素,其他因素的影响, 因此比生态学研究的证据准确性强, 但由于存在回忆偏倚, 因此关联的准确性仍不足够;队列研究是设立了对照的研究方法, 且能在研究过程中观察暴露因素的变化情况, 因此得到的关联度准确性较强。 (2)关联的时间顺序强调暴露因素存在与疾病发生的时间应有合理的时间间隔。生态学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都无法确定暴露与疾病的时间顺序,而队列研究能够说明这一时间关系。 因此,综合来看,生态学研究能提示病因线索,病例对照研究能提供初步研究证据,而队列研究能提

直言命题及其推理练习题答案

一、填空 1.任何命题都有两个特征,即___都有所断定__和__都有真假__。 2.直言命题由__主项___、__谓项___、__联项___、__量项__四个部分组成。 3.在直言命题中,主、谓项周延的是___E__命题;主、谓项都不周延的是___I__命题。 4.已知SAP真,根据对当关系,可推知SEP___假___,SOP___假____,SIP____真_。 5.根据直言命题对当关系,____反对___关系可以由真推假,但不能由假推真。 6.“有的大学生是党员”这一命题的种类是___特称肯定命题__,其逻辑形式是_ __SIP___。 7.“有些刑事被告人是有罪的”这一命题的逻辑常项是__有些;是_,逻辑变项是__刑事被告人;有罪的。 8.根据换位法规则,__O___命题不能换位;SAP换位后得__PIS___。 9.违反“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变为周延”这一三段论的规则所犯的逻辑错误叫__大项不当周延___或__小项不当周延____。 10.在三段论前提中,__中项__至少要周延一次,否则就要犯__中项两次不周延_的逻辑错误。 11.在三段论中,两个前提中有一特称的,结论必____特称__;两个前提有一否定的,结论必____否定____。 12.三段论第一格,中项分别是大前提的___主项____和小前提的___谓项___。 13.如果第二格三段论的大前提为PEM,结论为SOP。那么小前提应为___SIM___。 14.一个正确的三段论,若中项周延两次,则它不可能是第一格,也不可能是第二格。15.AEE可能是三段论第二格和第四格中的式。 二、单项选择题 1.根据对当关系,由SAP假,可推出( C )真。 D. PIS 2.如果A、B两个命题不能同假,但却可以同真,则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C )。 A.差等关系 B.矛盾关系 C.下反对关系 D.上反对关系 3.“所有的商品都是有使用价值的”为前提进行换位法直接推理,推出的结论是( C )。 A.有使用价值的是商品 B.没有使用价值的是商品 C.有的有使用价值的是商品 D.有的有使用价值的不是商品 4.有效三段论AAA式属于( A ) A.第一格B.第二格C.第三格D.第四格 5.燃素说不是真理,燃素说是假说;所以,所有假说都不是真理。这个三段论犯了( C )错误。 A.四项错误 B.中项两次不周延 C.小项不当周延 D.大项不当周延 6.以“我单位所有不骑自行车的都是干部”为前提进行推理,必然得到的结论是( C)A.我单位所有干部不骑车 B.我单位所有非干部不骑车 C.我单位有些骑车的不是干部 D.我单位所有骑车的都不是干部 7.“犯罪的不都是青少年”这一命题可以理解为( A ) A.有的犯罪的不是青少年 B.所有犯罪的都是青少年 C.所有犯罪的都不是青少年 D.所有的青少年是犯罪的 8.在一次对全省小煤矿的安全检查后,甲、乙、丙三个安检人员有如下结论:甲:有小煤矿存在安全隐患。 乙:有小煤矿不存在安全隐患。 丙:大运和宏通两个小煤矿不存在安全隐患。 如果上述三个结论只有一个正确,则以下哪项一定为真?( B )

简短推理题及答案

' 简短推理题及答案 【篇一:小学简单推理题】 、知识要点 数学课上,老师布置了一道题: □+△=28□=△+△+△ □=()△=() 要得出正确的结论,就要进行分析、推理。学会了推理,能使你变得更聪明,头脑更灵活。数学上有许多重大的发现和疑难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推理。解答这类推理题时,要求小朋友仔细观察,认真分析等式中几个图形之间的关系,寻找解题的突破口,然后再利用等量代换、消去等方法来进行解答。 二、精讲精练 | 【例题1】下式中,□和△各代表几 □+△=28□=△+△+△ □=()△=() 练习1: 1.☆+○=18 ☆=○+○☆=()○=() 2.△+○=25 △=○+○+○+○ △=()○=() 3.○+□=36 ○=□+□+□+□+□○=()□=() 【例题2】下式中,□和△各代表几 练习2: ` 1.○和□各表示几

2.想想,填填。 3.□和○各代表几 【例题3】下式中,□和△各代表几 □+□+△=16 □+△+△=14□=()△=() 练习3: 1.□+□+○+○=38□+□+○=22 □=()○=() 2.□+□+□+△+△=52□+□+△+△+△=48 … □=()△=() 3.○+△+□+□=10 △+□+△+□=12 △+○+□+○=12 ○=()□=()△=() 【例题4】下式中,□和○各代表几 □+□+○+○+○=34○+○+○+○+□+□+□=48 □=()○=() 练习4: 1.☆+☆+△+△+△=24△+△+△+△+☆+☆+☆=36 ☆=()△=() 2.○+○+○+△+△=54△+△+△+○+○+○+○=76 ○=()△=() ; 3.□+□+□+△+△+△+△=96 △+△+△+△+△+□+ □+□+□=123 □=()△=() 【例题5】下式中,□、☆和△各代表几

逻辑推理测试题及答案

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逻辑推理测试题及答案 一 1.所有市场经济搞得好的国家都是因为法律秩序比较好。其实建立市场并不难,一旦放开,人们受利益的驱使,市场很快就能形成,但是,一个没有秩序的市场一旦形成,再来整治就非常困难了。 所以( )。 A. 市场调节是“无形的手”,市场自发地处于稳定、均衡的状态 B. 要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高度重视法制建设 C. 市场经济的优越之处就在于它能使人们受利益驱使,因而能调动人的积极性 D. 市场只有依靠法制才能形成 2.过去人们都认为知识就是力量,大多数教师都传授具体知识。教师教、学生听,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新的教育观念认为:学生必须掌握独立探索的方法,获得不断深造的能力,具有与集体合作的品质,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社交能力,具备自如表达思想的能力等等。 这意味着( )。 A. 旧的传统教育观念不教授学习方法 B. 知识本身没有多大的力量 C. 掌握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 D. 新旧两种教育观念是互相矛盾,互不相容的 3.田径场上正在进行100米决赛。参加决赛的是A、B、C、D、E、F六个人。关于谁会得冠军,看台上甲、乙、丙谈了自己的看法。 乙认为,冠军不是A就是B。 丙坚信,冠军绝不是C。 甲则认为,D、F都不可能取得冠军。 比赛结束后,人们发现他们三个中只有一个人的看法是正确的,请问谁是100米赛冠军?() A. A B. B C. C D. E 4.小说离不开现实生活,没有深入体验生活的人是不可能写出优秀作品的。 因此( )。 A. 诗人、小说家不可能年轻 B. 创作小说都是老人们的事 C. 要创作小说必须有足够的生活经验 D. 作小说要靠运气 5.羌特勒是一种野生的蘑菇,生长在能为它提供所需糖分的寄主树木——例如道格拉斯冷杉下面。反过来,羌特勒在地下的根茎细丝可以分解这些糖分,并为其寄主提供养分和水分。正是因为这种互惠的关系,采割道格拉斯冷杉下面生长的羌特勒会给这种树木造成

小学数学《推理问题》练习题(含答案)

小学数学《推理问题》练习题(含答案) 解题指导1 【例1】有五个人进行汽车竞速赛,他们没有比成平局,而是先后到达的。威尔不是第一个,约翰不是第一也不是最后一个,琼在威尔后面到达,詹姆不是第二个,瓦尔特在詹姆后到达。五个到达的顺序怎样? 【思路点拨】 。 詹姆不是第二个,瓦尔特在詹姆后到达。所以只能詹姆第一名,瓦尔特就是第二名, 约翰第三,威尔第四,琼第五。 答:詹姆第一,瓦尔特第二,约翰第三,威尔第四,琼第五。 总结:用“列表方法”把复杂问题加以条理化是解决“逻辑推理问题”的有效方法。 【变式题1】有张、李、王、刘四位老师分别教数学、语文、美术、英语。张老师可以教语文、美术;李老师可以教数学、英语;王老师可以教数学、语文、美术;刘老师只能教美术。为了使每人都能胜任工作,那么教数学的是哪位老师? 解题指导2 2.在推理问题中,常常遇到判断说假话真话的问题,这时我们常用假设的方法,淘汰掉不成立的说法,从而判断出正确的结论。 【例2】我国有“三山五岳”之说,其中五岳是指: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一位老师拿出这五座山的图片,并在图片上标出数字,他让五位学生来辨别,每人说出两个,学生的回答如下: 甲:2是泰山,3是华山; 乙:4是衡山,2是嵩山; 丙:1是衡山,5是恒山; 丁:4是恒山,3是嵩山; 戊:2是华山,5是泰山。 老师发现五个学生都只说对了一半,那么正确的说法应该是什么呢? 【思路点拨】采用假设法解决,因为每人说两句话,总有一句是对的,先假设甲第一句话对,第二句话则是错的,则乙说的2是嵩山是错误的,可推出4是衡山是正确的,由此可推出丙说1号是衡山是错的,那么5是恒山是正确的,由此推出丁说4是恒山是错误的,那么3是嵩山是正确的。因为5是恒山,所以5是泰山是错误的,2号是泰山,所以2号不是

公务员数学推理练习题及答案

公务员数学推理练习题及答案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公务员数学推理练习题及答案》的内容,具体内容:数学推理是公务员考试中行测的重要题型,综合考查考生数学运算和推理能力。下面我为大家带来公务员数学推理练习题,欢迎考生参考练习。公务员数学推理练习题:1.1,8,28,8... 数学推理是公务员考试中行测的重要题型,综合考查考生数学运算和推理能力。下面我为大家带来公务员数学推理练习题,欢迎考生参考练习。公务员数学推理练习题: 1.1,8,28,80,( ) A.128 B.148 C.180 D.208 2.0,6,24,60,120,( ) A.186 B.210 C.220 D.226 3.0,0,6,24,60,120,( ) A.180 B.196

C.210 D.216 4.2,12,( ),56,90。 A.54 B.30 C.22 D.18 5. 6,15,( ),63,121 A.21 B.35 C.48 D.58 公务员数学推理练习题答案: 1.答案: D 解析: 原数列各项做因数分解:1=1×1,8=2×4,28=4×7,80=8×10。其中左子列1、2、4、8为等比数列,右子列1、4、7、10为等差数列。故原数列下一项为16×13=208。故正确答案为D。 2.答案: B 解析: 3.答案: C 解析:

解析一:原数列:0、0、6、24、60、120、(210 ) 子数列一:0、0、1、2、 3、 4、( 5 ) (等差数列) 子数列二:0、1、2、3、 4、 5、( 6 ) (等差数列) 子数列三:1、2、3、4、 5、 6、( 7 ) (等差数列) 解析二: 4.答案: B 解析: 观察原数列可知,2=1×2,12=3×4,56=7×8,90=9×10,由此可推测括号处为5×6=30。因此,本题答案为B选项。 5.答案: B 解析: 原数列:6,15,( 35 ),63,121 提取子数列:3, 5,( 7), 9, 11 (常用子数列5) 剩余子数列:2, 3,( 5 ), 7, 11 (质数数列)

小学奥数《图形推理》练习题及答案(a)

小学奥数《 图形推理》练习题及答案(A ) 一、填空题 1.图的规律很容易发现,请你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出答案. Ο Ο Ο Ο Ο Ο Ο △ Ο Ο △ △ Ο ? △ △ 2.找一下规律,从a ,b ,c ,d ,e 中选入一幅图填入空格内. 3.按照下列图形的变化规律,空白处应是什么样的图形. a b c d e ?

4.按规律填图. 如果变成 那么应变为 5.下面一组图形的阴影变化是有规律的,请根据这个规律把第四幅图的阴影部分画出来. 6.下图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起来的,请按这一规律在“?”处画出适当的图 形. ?

7.按照图形的变化规律,在“?”处画出相符的图形. 8.在图中找出与众不同的那个图形( ). (1) (2) (3) (4) (5) (6) 9.下图看似复杂,实际上只要你找到合适的方法,你就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解答出来,试试看,好吗? ? ? ?

10.请找一找图形的变化规律,在空格处画出恰当的图形. 二、解答题 11.一个正锥体(正四面体)各面分别写着1、2、3、4,把它放在一张雪花格上,如果顺时针方向转一圈,回到原地,各面将是什么数字? 12.下面是由几何图形组成的帆船图形,请按照一定的规律,在标序号处画出符合规律的小帆船. 1 2 3 ① ② ③

13.图中,哪个图形与众不同? (1) (2) (3) (4) (5) 14.有一个立方体,每个面上分别写上数字1、2、3、4、5、6、,有3个人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的结果如下图所示,这个立方体的每一个数字的对面各是什么数字? 1 2 3 4 5 6 1 3 4

行测判断推理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行测题库:行测每日一练判断推理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1.为进一步加强对不遵守交通信号灯违法行为的执法管理,规范执法程序,确保执法公正,某市交通支队要求:凡属交通信号指示不一致,有证据证明救助为难等情形,一律不得录入道路交通违法信息系统;对已录入信息系统的交通违法记录,必须完善异议受理、核查、处理等工作规范,最大限度减少执法争议。 根据上述交警支队要求,可以得出以下哪项? A.有些因救助危难而违法的情形,如果仅有当事人说辞但缺乏当时现场的录音录像证明,就应录入道路交通违法信息系统。 B.对已录入系统的交通违法记录,只有倾听群众异议,加强群众监督,才能最大限度减少执法争议。 C.如果汽车使用了行车记录仪,就可以提供现场实时证据,大大减少被录入道路交通违法信息系统的可能性。 D.因信号灯相位设置和配时不合理等造成交通信号不一致而引发的交通违法情形,可以不录入道路交通违法信息系统。 2.美国扁桃仁于上世纪70年代出口到我国,当时被误译为“美国大杏仁”。这种误译导致大多数消费者根本不知道扁桃仁、杏仁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产品。对此,尽管我国林果专家一再努力澄清,但学界的声音很难传达到相关企业和普通大众。因此,必须制定林果的统一行业标准,这样才能还相关产品以本来面目。 以下哪项最可能是上述论证的假设?( ) A.美国扁桃仁和中国大杏仁的外形很相似。 B.进口商品名称的误译会扰乱我国企业正常的对外贸易活动。 C.我国相关企业和普通大众并不认可我国林果专家的意见。 D.长期以来,我国没有关于林果的统一行业标准。 3.有些阔叶树是常绿植物,因此,所有阔叶树都不生长在寒带地区。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反驳上述结论

(完整版)合情推理演绎推理专题练习及答案

合情推理、演绎推理 一、考点 二、命题预测: 归纳、类比和演绎推理是高考的热点,归纳与类比推理大多数出现在填空题中,为中、抵挡题,主要考察类比、归纳推理的能力;演绎推理大多出现在解答题中,为中、高档题,在知识的交汇点出命题,考察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逻辑推理能力。预测2012年仍然如此,重点考察逻辑推理能力。 三、题型讲解: 1:与代数式有关的推理问题 例1、观察()()()() ()() 223 3 2 2 44 3 223, a b a b a b a b a b a ab b a b a b a a b ab b -=-+-=-++-=-+++进而猜想n n a b -= 例2、观察1=1,1-4=-(1+2),1-4+9=(1+2+3),1-4+9-16= -(1+2+3+4)…猜想第n 个等式是: 。 练习:观察下列等式:3 321 23+=,33321236++=,33332123410+++=,…,根据上述规律,第五个... 等式.. 为 。 解析:第i 个等式左边为1到i+1的立方和,右边为1+2+...+(i+1)的平方所以第五个... 等式.. 为3333332 12345621+++++=。 练习:在计算“1223(1)n n ?+?+???++”时,某同学学到了如下一种方法:先改写第k 项: 1 (1)[(1)(2)(1)(1)],3 k k k k k k k k +=++--+由此得 112(123012),3?=??-??123(234123),3?=??-?? (1) (1)[(1)(2)(1)(1)].3 n n n n n n n n +=++--+ 相加,得 11223(1)(1)(2).3 n n n n n ?+?+???++=++ 类比上述方法,请你计算“123234(1)(2)n n n ??+??+???+++”,其结果为 . 答案:1 (1)(2)(3) 4 n n n n +++ 2:与三角函数有关的推理问题

行测题库:演绎推理练习题及解析

行测题库:演绎推理练习题及解析 1.为引进外资发展经济,我国许多地方都提供了非常优惠的条件。不过,外资企业在并购中国企业时要求绝对控股,拒绝接受不良资产,要求拥有并限制原有中国品牌。例如,我国最大的工程机械制造企业被美国某投资集团收购了85%的股权;德国公司收购了我国一家油嘴油泵的龙头企业;我国首家上市的某轴承股份有限公司在与德国一家公司合资两年后,成了德方的独家公司。 以下哪项可以最合乎逻辑地完成上面的论述? A.以优惠条件引进外资有可能危害中国的产业 B.以优惠条件引进外资是为了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 C.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和股权是流动的 D.以优惠条件引进外资是由于我国现在缺少资金 【答案】A。解析:结论型题目。文中只说引进外资为了发展经济,故B和D错误;C项题干未涉及;外资企业要求限制原有中国品牌,可能危害中国产业,故A是正确的。 2.甲:我们仍然不知道机器是否能思考,计算机能够执行非常复杂的任务,但是缺少人类智力的灵活。 乙:我们不需要更复杂的计算机来知道机器是否能够思考,我们人类是机器,我们思考。 乙对甲的反应是基于对哪一个词语的重新理解? A.计算机 B.知道 C.机器 D.复杂 【答案】C。解析:评价型题目。甲认为,人不是机器,计算机是机器;乙认为,人也是机器。即两人对机器的理解不同。 3.学校开设体育课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的身体变得健康。体育课应该集中于增氧锻炼,增氧锻炼比集体运动更能促进参与者的健康,并且实际上只有一小部分学生参加集体运动。 以上观点如果正确,作者将最有效地反对下面哪一项? A.学校里使用身体训练计划来鼓励学生终身的健康习惯 B.年轻的学生应该参加社区运动队 C.学校过分依赖于增氧练习计划来帮助所有的孩子变得身体健康 D.学校大部分体育课用来进行集体运动 【答案】D。解析:削弱型题目。题干中作者的观点是:体育课应该集中于增氧锻炼。其论据是:学校开设体育课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的身体变得健康,增氧锻炼比集体运动更能促进参与者的健康,并且实际上只有一小部分学生参加集体运动。D项,学校大部分体育课用来进行集体运动,正是作者所反对的观点。 【考点点拨】本题与正常的削弱型题目有所不同,通常削弱型题目都是要求寻找能够削弱题干的选项;而本题目要求寻找题干能够削弱的选项。选择能够削弱的选项即选择与题干观点不同的选项。 4.某花店的进货价只有低于正常价格时,才能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卖花而获利;除非该花店

五年级奥数逻辑推理题讲座及练习答案

五年级奥数集训专题讲座——逻辑推理 解答推理问题常用的方法有:排除法、假设法、反证法。 一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 、选准突破口,分析时综合几个条件进行判断。 2、根据题中条件,在推理过程中,不断排除不可能的情况,从而得出要求的结论。 3、对可能出现的情况作出假设,然后再根据条件推理,如果得到的结论和条件不矛盾,说明假设是正确的。4、遇到比较复杂的推理问题,可以借助图表进行分析。 例1:有三个小朋友在谈论谁做的好事多。冬冬说:“兰兰做的比静静多。”兰兰说:“冬冬做的比静静多”静静说:“兰兰做的比冬冬少。”这三位小朋友中,谁做的好事最多?准做的好事最少? 【思路导航】我们用“ > ”来表示每个小朋友之间做好事多少的关系。 兰兰>静静冬冬>静静冬冬>兰兰 所以,冬冬>兰兰>静静,冬冬做的好事最多,静静 做的最少答:冬冬做的最多,静静做的最 少。 【疯狂操练】 ( l )卢刚,丁飞和陈瑜一位是工程师,一位是医生,一位是飞行员。现在只知道:卢刚和医生不同岁;医生比丁飞年龄小;陈瑜比飞行员年龄大。请问,谁是工程师,谁是医生,谁是飞行员? 解:卢刚和医生不同岁,那么卢刚是工程师或者飞行员。 医生比丁飞年龄小;那么医生只能是卢刚或者陈瑜。这里可以知道,医生就是陈琦。(卢刚和陈瑜不同岁;陈瑜比丁飞年龄小) 陈琦比飞行员年龄大。那么飞行员是卢刚,工程师就是丁飞了。

〔 2 )小李、小徐和小张是同学,大学毕业后分别当了教师,数学家和工程师。小张年龄比工程师大;小李和数学家不同岁;数学家比小徐年龄小。想一想,谁是教师,谁是数学家,谁是工程师。 解:(1)此题解答的关键在于抓住“小张年龄比工程师大;小李和数学家不同岁;数学家比小徐年龄小”这一条件来推理. ①小张年龄比工程师大→小张不是工程师, ②②小李和数学家不同岁→小李不是数学家, ③③数学家比小徐年龄小→小徐也不是数学家. ④由②③→小张是数学家.进一步推出小徐是教师,小李是工程师. 解:(2)小张比工程师年龄大,说明小张不是工程师,小李和数学家不同岁,说明小李不是数学家,数学家比小徐年龄小,说明小徐也不是数学家,而小李和小徐都不是数学家,那只有小张是数学家了.然而从小张比工程师年龄大,又比小徐年龄小这两句话可以看出小徐不是工程师,那只有小徐是教师,小李是工程师了. 因此,小徐是教师,小张是数学家,小李是工程师. ( 3 )江波、刘晓、吴萌三位老师,其中一位教语文,一位教数学,一位教英语。已知:江波和语文老师是邻居;吴萌和语文老师不是邻居;吴萌和数学老师是同学。请问:三位老师分别教什么科目? 解:和语文老师是邻居=》不是语文老师; 和语文老师不是邻居=》不是语文老师=》刘晓是语文老师 和数学老师是同学=》吴萌不是数学老师=》吴萌是英语老师 =》是数学老师 例2:有一个正方体,每个面分别写上汉字:数学奥林匹克。三个人从不同角度观察的结果如下图所示。问这个正方体的每个汉字的对面各是什么字? 【思路导航】想想某个汉字的对面不是什么字。从图( l )中可知,“奥”的对面不是“林”、“匹”,从图( 2 ) 中可知:“奥”的对面不是‘数’、“学”,所以,“奥”的对面一定是“克”。从图( 2 )中可知:“数”的对面不是“奥”、“学”,从图( 3 ) 中可知,“数”的对面不是“克”、“林”,所以“数”的对面一定是“匹”。剩下的“学”的对面一定是?“林”。答:“奥”的对面是“克” , “数”的对面是“匹”, “学”的对面是“林”。

公务员考试逻辑推理题带答案

公务员考试逻辑推理题带答案 公务员备考考生想要在逻辑推理部分中取得高分,试题练习尤为重要,以下就由本人为你提供公务员考试逻辑推理题帮助你练习提分。 公务员考试逻辑推理题(一) 1、所有河南来京打工人员都办理了暂住证;所有办暂住证的人员都获得了就业许可证;有些河南来京的打工人员当上了门卫;有些武术学校的学员当上了门卫;所有的武术学校的学员都未获得就业许可证。 如果上述情况是真的,无法断定为真的选项是( )。 A、有些河南来京打工人员是武术学校的学员 B、所有河南来京打工人员都获得了就业许可证 C、有些门卫有就业许可证 D、有些门卫没有就业许可证 2、某公司在选派与外商谈判的人员时,有甲、乙、丙、丁四位候选人。为了组成最佳谈判阵容,公司有如下安排:如果派甲去,而且不派乙去,那么丙和丁中至少要派一人去。 如果公司没有派甲去,最能支持这一结论的是( )。 A、派乙去,不派丙和丁去 B、不派乙去,派丙和丁去 C、乙、丙、丁都没派去 D、乙、丙、丁都派去 3、S市一所小学的学生户籍情况比较复杂,所有三年级学生的户籍都在本市,有些二年级学生的户籍也在本市,有些一年级学生是农民工子弟,而农民工子弟的户籍都不在本

市。 据此,可以推出( )。 A、所有二年级学生都不是农民工子弟 B、有些农民工子弟是三年级学生 C、有些户籍在本市的学生是三年级学生 D、有些一年级学生不是农民工子弟 4、如果天气晴朗,小刘就去郊游,如果老婆不与他同去,小刘就不去郊游;如果单位有急事,小刘就不去郊游;如果今天不是星期六,小刘就不去郊游。 假设以上说法正确,那么,如果小刘去郊游,则不能判定下述哪项正确?( ) A、老婆与小刘同去郊游 B、天气晴朗 C、小刘单位没有急事 D、今天是星期六 5、所有甲公司的员工上班时都穿制服,小李上班时穿制服,所以小李是甲公司的员工。下列选项中所犯逻辑错误与上述推理最为相似的是( )。 A、所有得病的同学都没参加此次运动会,小明没得病,所以小明参加了此次运动会 B、所有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都不高,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所以中国是发展中国家 C、所有的鸡都不会飞,会飞的动物都是鸟类,所以鸡不属于鸟类 D、所有的酒类喝多了都对身体有害,可乐不属于酒类,所以可乐喝多了对身体无害 公务员考试逻辑推理题答案

小学奥数《 图形推理》练习题及答案

小学奥数《 图形推理》练习题及答案(B) 一、填空 1.观察下面这组图形的变化规律,在标号处画出相应的图形. 2.下图是由9个小人排列的方阵,但有一个小人没有到位,请你从右面的6个小人中,选一位小人放到问号的位置.你认为最合适的人选是 号. 3.下图是用几何图形组成的小房子,请你根据组成的规律在标号处画出相应的图形. 4.按规律填图. 如果 变成 ① ② ③ ? 1 2 3 4 5 6 ② ① ③ ?

那么应变为 5.按规律填画图. 如果 变成 那么应变成 6.,按照这种规律,在空格中填上应有的图形. 7.,并按这一规律在空白处填出图形. 8.,在空白处填上适当的图形. 9.下图的排列规律你发现了吗?请你根据这一规律,把第3幅图填出来. 10.下图的变化很多,请你认真仔细地观察,画出第四幅图的答案. ? ?

二、解答题 11.正四面体分别写有1、2、3、4四个数字.现在有三个四面体,请问哪一个和其它两个不同? 图(1) 图(2) 图(3) 12.“兵”、“马”、“卒”如图所示占“田”字的四个小格,把它们不停的变换位置,第一次上下两排交换,第二次在第一次交换后左右两列交换,第三次再上下两排交换,第四次再左右两列交换……这样交换二十次位置后,“马”在几号小格内? 1 2 兵卒卒兵 3 4 车马马车 13.在下面图形中找出一个与众不同的. (1) (2) (3) (4) (5) 14.依照下面图中所给图形的变化规律,在空格中填图. ……

———————————————答 案—————————————————————— 1. 这道题中的每一个图形是由里外两部分组成的,我们分开来看.先看外面的图形.外面的图形都是由△、□、○组成,并每一横行(或每一竖行)中都没有重复的图形.这样我们可以先确定①、②、③外面的图形.通过题目中给出的图形,我们不能确定出③的外部图形,因为不论③所在的横行还是③所在的竖行都只给出1个图形,所以我们应先确定出①和②的外部图形. ①所在的横行中只有○和△,所以①的外部图形是□, ②所在的竖行只有△和○,所以②的外部图形也是□, ③所在的横行只有□和○,所以③的外部图形是△.然后按照这种方法确定内部图形,可知①的内部图形是□,②的内部图形是△, ③的内部图形是○,形状确定好以后,我们还要注意各个图形的内部图形是有不同颜色的,分别由点状、斜线和空白三种组成,确定的方法和确定形状是完全相同的,请你自己把三个图的颜色确定出来.最后①、②、③应分别为: ① ② ③ 2. 仔细观察,可发现图中小人的排列规律:即每行(列)的小人“手臂”(向上、水平、向下).“身腰”(三角形矩形、半圆),及“脚”(圆脚、方脚、平脚)各不相同.从中可知问号处的小人应是向上伸臂.矩形腰,圆脚的小人.即最合适的人选是6号. 3. 这道题同(1)卷解答题第4题分析完全相同. ①、②、③图形分别如下: 4. 第1行图形由左向右变化的规律是左右颠倒,上下颠倒.(或旋转 180),然后将移到上面的图形以中线为对称轴做出另一半图形.根据这个变化规律,请你做出要求的图形. 答案应为: 5. 分析:先应找出变化的规律,然后再依规律,在空白处填画所缺的图形. 从题图的第一行可以看到,当左边的图形变化成右边的图形时,图形外部的圆变为图形的下半部分,且圆变成半圆,白色变成灰色(画有斜线).也就是说,在变化过程中,原来图形的外部部分有形状、位置、颜色这三个方面的变化.再看原图形的内部部分:中间的灰色正方形变到了上半部分(位置变),成了白色的(颜色变化)斜放着的正方形(角度变化). 根据这些规律可以知道, 空白处的图形其下部分是由左边图形的外部大正方① ③ 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