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体污染指标

水体污染指标

水体污染指标
水体污染指标

水污染指标有哪些?

评价水体污染状况及污染程度可以用一系列指标来表示,这些指标具体可分成两大类,一类是理化指标,另一类是有机污染综合指标和营养盐。

1、理化指标包括:

水温:水的物理化学性质与水温密切相关。水中溶解性气体(如氧、二氧化碳等)的溶解度,水中生物和微生物活动,非离子氨、盐度pH值以及其它溶质都受水温变化的影响。

色度:纯水为无色透明。清洁水在水层浅时应为无色,深层为浅蓝绿色。天然水中存在腐殖质、泥土、浮游生物、铁和锰等金属离子,均可使水体着色。纺织、印染、造纸、食品、有机合成工业的废水中,常含有大量的染料、生物色素和有色悬浮微粒等,因此常常是使环境水体着色的主要污染。有色废水常给人以不愉快感,排入环境后又使天然水着色,减弱水体的透光性,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水的色度单位为度,即在每升溶液中含有2mg六水合氯化钴(Ⅱ)(相当于0.5mg钴)和1mg铂(以六价氯铂(Ⅳ)酸的形式)时产生的颜色为1度。

臭:无臭无味的水虽不能保证其不含污染物,但有利于使用者对水质的信任。水中产生臭的一些有机物和无机物,主要是由于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污染、天然物质分解、或微生物、生物活动的结果。某些物质只要存在零点几微克/升即可察觉。然而,很难鉴定产臭物质的组成。

浊度:是指由于水中含有泥沙、粘土、有机物、无机物、浮游生物和微生物等悬浮物质所造成的,不仅沉积速度慢而且很难沉积。由于生活中铁和锰的氢氧化物引起的浊度是十分有害的,必须用特殊的方法才能除去。天然水经过混凝、沉淀和过滤等处理,可使水变得清澄。

透明度:是指水样的澄清程度,洁净的水是透明的,水中存在悬浮物质和胶体时,透明度便会降低。通常地下水的透明度较高,由于供水和环境条件不同,其透明度可能不断变化。透明度与浊度相反,水中悬浮物越多,其透明度就越低。

pH值:是指水中氢离子活度的负对数。PH=-lgαH+。天然水的pH值多在6~9范围内,这也是我国污水排放标准中pH值控制范围。pH值不仅与水中溶解物质的溶解度、化学形态、特性、行为和效应有密切关系,而且对水中生物的生命活动有着重要影响。

残渣:总残渣是水或污水在一定温度下蒸发,烘干后残留在器皿中的物质,包括"不可滤残渣"(即截留在滤器上的全部残渣,也称为悬浮物)和"可滤残渣"(即通过滤器的全部残渣,也称为溶解性固体)。悬浮物可影响水体的透明度,降低水中藻类的光合作用,限制水生生物的正常运动,减缓水底活性,导致水体底部缺氧,使水体同化能力降低。

矿化度:矿化度是水中所含无机矿物成分的总量,经常饮用低矿度的水会破坏人体内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离子的平衡,产生病变,饮水中矿化度过高又会导致结石症。矿化度是水化学成分测定的重要指标。用于评价水中总含盐量,是农田灌溉用水适用性评价的主要指标之一。常用于天然水分析中主要被测离子总和的质量表示。

电导率:电导率是以数字表示溶液传导电流的能力。纯水电导率很小,当水中含无机酸、碱或盐时,电导率增加。电导率常用于间接推测水中离子成分的总浓度。水溶液的电导率取决于离子的性质和浓度、溶液的温度和粘度等。电导率随温度变化而变化,温度每升高1℃,电导率增加约2%,通常规定25℃为测定电导率的标准温度。

氧化还原电位:对于一个水体来说,往往存在着多个氧化还原电对,是一个相当复杂的体系,其氧化还原电位则是多个氧化物质与还原物质发生氧化还原的综合结果。氧化还原电位对水环境中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具有重要意义。水体中氧化的类型、速率和平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水中主要溶质的性质。

酸度:酸度是指水中能与强碱发生中和作用的全部物质,亦即放出H+或经过水解能产生H+的物质的总量。地表水中,由于溶入CO2或由于机械、选矿、电镀、农药、印染、化工等行业排放的含酸废水的进入,致使水体的pH值降低。由于酸的腐蚀性,破坏了鱼类及其他水生生物和农作物的正常生存条件,造成鱼类

及农作物等死亡。含酸废水可腐蚀管道、船舶,破坏建筑物。因此,酸度是衡量水体变化的一项重要指标。碱度:与碱度相反,碱度是指水中能与强酸发生中和作用的全部物质,亦即能接受质子H+的物质总量。水中的碱度来源较多,地表水的碱度基本上是碳酸盐、重碳酸盐及氢氧化物含量的函数,所以总碱度被当作这些成分浓度的总和。碱度指标常用于评价水体的缓冲能力及金属在其中的溶解性和毒性,是对水和废水处理过程控制的判断性指标。若碱度是由于过量的碱金属盐类所形成,则碱度又是确定这种水是否适宜灌溉的重要依据。

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在水中主要以溶解气体分子的形式存在,但也有很少一部分与水作用形成碳酸,可同岩石中的碱性物质发生反应,并可通过沉淀反应变为沉淀物而从水中除去。在水和生物体之间的生物化学交换中,二氧化碳占有独特地位,溶解的碳酸盐化合态与岩石圈、大气圈进行均相、多相的碳酸反应,对于调节天然水的pH和组成起着重要作用。地表水中的二氧化碳主要来源水和底质中有机物的分解,以及水生物的呼吸作用,亦可从空气中吸收。因此其含量可间接指示出水体遭受有机物污染的程度。

2、有机污染综合指标及营养盐则包括:

溶解氧:天然水的溶解氧含量取决于水体与大气中氧的平衡。溶解氧的饱和含量和空气中氧的分压、大气压力、水温有密切关系。清洁地表水溶解氧一般接近饱和。由于藻类的生长,溶解氧可能过饱和。水体受有机、无机还原性物质污染时溶解氧降低。当大气中的氧来不及补充时,水中溶解氧逐渐降低,以至趋近于零,此时厌氧菌繁殖,水质恶化,导致鱼虾死亡。废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取决于废水排出前的处理工艺过程,一般含量较低,差异很大。鱼类死亡事故多由于大量受纳污水,使水中耗氧性物质增多,溶解氧很低,造成鱼类窒息死亡,因此溶解氧是评价水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化学需氧量(COD):是指在规定条件下,使水样中能被氧化的物质氧化所需耗用氧化剂的量。化化学需氧量反映了水中受还原性物质污染的程度,水中还原物质包括有机物、亚硝酸盐、亚铁盐、硫化物等。水被有机物污染是很普遍的,因此化学需氧量也作为有机物相对含量的指标之一,但只能反映能被氧化的有机物污染,不能反映多环芳烃、PCB、二恶英类等的污染状况。水样的化学需氧量,可由于加入氧化剂的种类及浓度,反应溶液的酸度,反应温度和时间,以及催化剂的有无而获得不同的结果。因此,化学需氧量亦是一个条件指标。对于污水,我国规定用重铬酸钾法,其测得的值称为化学需氧量。

高锰酸盐指数:是指在酸性或碱性介质中,以高锰酸钾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的量。高锰酸盐指数和CODcr都被称为化学需氧量,只是在不同条件下测得的值。因此,高锰酸盐指数常被称为地表水体受有机物污染物和还原性无机物质污染程度的综合指标。

生化需氧量(BOD):生活污水与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各类有机物。当其污染水域后,这些有机物在水体中分解时要消耗大量溶解氧,从而破坏水体氧的平衡,使水质恶化,因缺氧造成鱼类及其它水生生物的死亡。水体中所含的有机物成分复杂,难以一一测定其成分。人们常常利用水中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所消耗的氧来间接表示水体中有机物的含量,生化需氧量即属于这类的重要指标之一。

总有机碳(TOC):是以碳的含量表示水体中有机物总量的综合指标。由于TOC的测定采用燃烧法,因此能将有机物全部氧化,它比BOD5或COD更能直接表示有机物的总量,因此常常被用来评价水体中有机物污染的程度。

磷:磷在地壳中的重量百分含量约为0.118%。磷在自然界都以各种磷酸盐的形式出现。磷存在于细胞、骨骼和牙齿中,是动植物和人体所必需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常时人每天需要从水和食物中补充1.4g磷,但都是以各种无机态磷酸盐或有机磷化合物形式吸收。磷以单质磷形式存在于水和废水中时,将对环境带来危害。黄磷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其生产过程中,用水喷洗融炉的废气冷却后产生对环境危害极大的"磷毒水",这种污水含有大量可溶和悬浮态的元素磷。元素磷属剧毒物质,进入生物体内可引起急性中毒,人摄入的致死量为1mg/kg。因此,元素磷是一种不可忽视的污染物。

总磷:在天然水和废水中,磷几乎都以各种磷酸盐的形式存在,它们分为正磷酸盐,缩合磷酸盐(焦磷酸盐、偏磷酸盐和多磷酸盐)和有机结合的磷(如磷脂等),它们存在于溶液总,腐殖质粒子中或水生生物中。一般天然水中磷酸盐含量不高,化肥、冶炼、合成洗涤剂等行业的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中常含有较大量磷。磷是生物生长必需的元素之一,但水体中磷含量过高(如超过0.2mg/L),可造成藻类的过度繁殖,

直至数量上达到有害的程度(称为富营养化),造成湖泊、河流透明度降低,水质变坏。磷是评价水质的重要指标。

凯氏氮:是指凯氏法测得的含量。它包括了氨氮和在此条件下能被转化为铵盐而测定的有机氮化合物。此类有机氮化合物主要是指蛋白质、氨基酸、核酸、尿素以及大量合成的、氮为负三价的有机氮化合物。它不包括叠氮化合物、联氮、偶氮、腙、硝酸盐、亚硝酸盐、硝基、亚硝基、腈、肟和半卡巴腙类的含氮化合物。由于一般水中存在的有机氮化合物多为前者,因此,在测定凯氏氮和氨氮后,其差值即称为有机氮。测定有机氮或凯氏氮,主要是为了了解水体受污染状况,尤其是在评价湖泊和水库的富营养化时,是一个有重要意义的指标。

总氮:大量生活污水、农田排水或含氮工业废水排入水体,使水中有机氮和各种无机氮化合物含量增加,生物和微生物的大量繁殖,消耗了水中溶解氧,使水体质量恶化。湖泊、水库中含有超标的氮、磷类物质时,造成浮游植物繁殖旺盛,出现富营养化状态。因此,总氮是衡量水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硝酸盐氮:水中硝酸盐氮是在有氧环境下,亚硝氮、氨氮等各种形态的含氮化合物中最稳定的氮化合物,亦是含氮有机物经无机作用最终的分解产物。亚硝酸盐可经氧化而生成硝酸盐,硝酸盐在无氧环境中,亦可受微生物的作用而还原为亚硝酸盐。水中的硝酸盐氮含量相差悬殊,从数十微克/升至数十毫克/生,清洁的地下水含量很低,受污染的水体,以及一些深层地下水中含量较高。造革废水、酸洗废水、某些生化处理设施的出水和农田排水可含大量的硝酸盐。摄入硝酸盐或经肠道中微生物作用转变成亚硝酸盐而出现中毒作用。水中硝酸盐氮含量达数十毫克/升时,可致婴儿中毒。

亚硝酸盐氮:是指氮循环的中间产物,不稳定。根据水环境条件,可被氧化成硝酸盐,也可被还原成氨。亚硝酸盐可使人体正常的血红蛋白(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成为高铁血红蛋白,发生高铁血红蛋白症,失去血红蛋白在体内输送氧的能力,出现组织缺氧的症状。亚硝酸盐可与仲胺类反应生成具致癌性的亚硝胺类物质,在pH值较低的酸性条件下,有利于亚硝胺类的形成。

氨氮:是指以氨或铵离子形式存在的化合氨。两者的组成比取决于水的pH值和水温。当pH值偏高时,游离氨的比例较高。反之,则铵盐的比例高,水温则相反。水中的氨氮来源主要为生活污水中含氮有机物受微生物作用的分解产物,某些工业废水,如焦化废水和合成氨化肥厂等,以及农田排水。此外,在无氧环境中,水中存在的亚硝酸盐亦可受微生物作用,还原为氨。在有氧环境中,水中氨亦可转变为亚硝酸盐,甚至继续转变为硝酸盐。测定水中各种形态的氮化合物,有助于评价水体受污染和"自净"状况。鱼类对水中氨氮比较敏感,当氨氮含量高时会导致鱼类死亡。

污染物来源及进入水体途径

水体污染物来源和进入水体的途径 一、无机无毒物 (一)酸、碱、无机盐类的污染物质 污染水体中的酸主要来自矿山排水及许多工业废水。矿山排水中的酸由硫化矿物的氧化作用而产生,产生的酸继续与其他成分反应生成各种盐,主要是硫酸盐。矿区排水携至河流中的酸实为酸性盐的水解产物。其他如金属加工酸洗车间、黏胶纤维和酸性造纸等工业部门都可排放酸性工业废水。雨水淋洗含二氧化硫的空气后,汇入地表水体也能形成酸污染。 水体中的碱主要来源于碱法造纸、化学纤维、制碱、制革及炼油等工业废水。 酸性废水与碱性废水相互中和产生各种盐类,它们与地表物质相互反应,也可能生成无机盐类,因此酸和碱的污染必然伴随着无机盐类的污染。 (二)氮、磷等植物营养物 天然水体中过量的植物营养物质主要来自于农田施肥、农业废弃物、城市生活污水和某些工业废水。 污水中的氮可分为有机氮和无机氮两类。前者是含氮化合物,如蛋白质、多肽、氨基酸和尿素等;后者则指氨氮、亚硝酸态氮、硝酸态氮等,它们中大部分直接来自污水,但也有一部分是有机氮经微生物分解转化作用而形成的。 城市生活污水中含有丰富的氮、磷,每人每天带到生活污水中有一定数量的氮,粪便是生活污水中氮的主要来源。由于使用含磷洗涤剂,所以在生活污水中也含有大量的磷。生活污水中氮、磷的含量,与人们的生活习惯有关,且因地区和季节而不同。 随着磷灰石、硝石和鸟粪层的开采,固氮工业的发展,豆科植物种植面积的扩大,日益增多的植物营养物质参加到地表物质循环中来。 农业废弃物(植物秸秆、牲畜粪便等)也是水体中氮化合物的重要来源。据国外有关资料报道,一个机械化牛奶场,400头母牛每天可产生约14吨固体废物和4.5吨液体废物。此外市区的雨水径流,常挟带狗猫屎尿、落叶尘埃、草坪

水体污染的主要污染物详细分类与介绍

水体污染的主要污染物详细分类与介绍 生活污水、畜禽饲养场污水以及制革、洗毛、屠宰业和医院等排出的废水,常含有各种病原体,如病毒、病菌、寄生虫。水体受到病原体的污染会传播疾病,如血吸虫病、霍乱、伤寒、痢疾、病毒性肝炎等。历史上流行的瘟疫,有的就是水媒型传染病。如1848年和1854年英国两次霍乱流行,死亡万余人;1892年德国汉堡霍乱流行,死亡750余人,均是水污染引起的。 受病原体污染后的水体,微生物激增,其中许多是致病菌、病虫卵和病毒,它们往往与其他细菌和大肠杆菌共存,所以通常规定用细菌总数和大肠杆菌指数及菌值数为病原体污染的直接指标。病原体污染的特点是:(1)数量大;(2)分布广;(3)存活时间较长;(4)繁殖速度快;(5)易产生抗药性,很难绝灭;(6)传统的二级生化污水处理及加氯消毒后,某些病原微生物、病毒仍能大量存活。常见的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处理能够去除水中99%以上病毒,如出水浊度大于0.5度时,仍会伴随病毒的穿透。病原体污染物可通过多种途径进入水体,一旦条件适合,就会引起人体疾病。 ●耗氧污染物 在生活污水、食品加工和造纸等工业废水中,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油脂、木质素等有机物质。这些物质以悬浮或溶解状态存在于污水中,可通过微生物的生物化学作用而分解。在其分解过程中需要消耗氧气,因而被称为耗氧污染物。这种污染物可造成水中溶解氧减少,影响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生长。水中溶解氧耗尽后,有机物进行厌氧分解,产生硫化氢、氨和硫醇等难闻气味,使水质进一步恶化。水体中有机物成分非常复杂,耗氧有机物浓度常用单位体积水中耗氧物质生化分解过程中所消耗的氧量表示,即以生化需氧量(BOD)表示。一般用20℃时,五天生化需氧量(BOD5)表示。 ●植物营养物 植物营养物主要指氮、磷等能刺激藻类及水草生长、干扰水质净化,使BOD5升高的物质。水体中营养物质过量所造成的"富营养化"对于湖泊及流动缓慢的水体所造成的危害已成为水源保护的严重问题。 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在自然条件下,湖泊也会从贫营养状态过渡到富营养状态,沉积物不断增多,先变为沼泽,后变为陆地。这种自然过程非常缓慢,常需几千年甚至上万年。而人为排放含营养物质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所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现 象,可以在短期内出现。 植物营养物质的来源广、数量大,有生活污水(有机质、洗涤剂)、农业(化肥、农家肥)、工业废水、垃圾等。每人每天带进污水中的氮约50g。生活污水中的磷主要来源于洗涤废水,而施入农田的化肥有50%~80%流入江河、湖海和地下水体中。天然水体中磷和氮(特别是磷)的含量在一定程度上是浮游生物生长的控制因素。当大量氮、磷植物营养物质排入水体后,促使某些生物(如藻类)急剧繁殖生长,生长周期变短。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死亡后被需

水体污染的指标

简述水体污染的指标有哪些? 1.物理性指标 主要有温度、色度、嗅和味以及固体物质。 2.化学性指标 (1)有机物 废水中所含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有机化合物在微生物作用下最终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质、二氧化碳和水等。 ①生物需氧量(BOD),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养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 称为生化需氧量(以mg/L为单位)。 ②化学需氧量(COD),化学需氧量是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 是所消耗的氧化剂量,用氧量(mg/L)表示。化学需氧量愈高,也表 示水中有机污染物愈多。常用的氧化剂主要是重铬酸钾,测得的值称 CODcr和CODmn。 ③总有机碳(TOC)与总需氧量(TOD),总有机碳(TOC)包括水样中所 有有机污染物的含碳量,也是评价水样中有机污染物的一个综合参数。 有机物中除含碳外,还含有氢、氮、硫等元素,当有机物全都被氧化 时,碳被氧化为二氧化碳,氢、氮及硫则被氧化为、一氧化碳、二氧 化硫等,此时需氧量称为总需氧量(TOD)。 ④油类污染物有石油和动植物油脂两种。油类污染物进入水体后影响水 生生物的生长、降低水体的资源价值。油膜覆盖水面阻碍水的蒸发, 影响大气和水体的热交换。 ⑤酚类化合物是有毒有害污染物。水体受酚类化合物污染后影响水产品 的产量和质量。酚的毒性可抑制水微生物(如细菌、藻等)的自然生 长速度,甚至使其停止生长。 (2)无机性指标 ①污水中的N、P为植物营养元素,从农作物生长角度看,植物营养元 素是宝贵的物质,但过多的N、P进入天然水体却易导致富营养化。水 体中氮、磷含量的高低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有密切关系。就污水对水 体富营养化作用来说,磷的作用远大于氮。 ②pH值主要是指示水样的酸碱性。一般要求污水处理后的pH值在6~ 9之间。天然水体若长期遭受酸、碱污染,将使水质逐渐酸化或碱化, 从而对正常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③重金属主要指汞、镉、铅、铬、镍,以及类金属砷等生物毒性显著 的元素,也包括具有一定毒害性的一般重金属,如锌、铜、钴、锡等。 3.生物性指标 包括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两个指标。

第一节 水污染及其成因

高二地理选修六《环境保护》2.1水污染及其成因练习题 1.下列有关水体自净能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不同水体的自净能力是相同的 B.水体的自净能力主要是通过物理净化、化学净化和生物净化实现的 C.不同水体的自净能力是不同的,一般来说,河流水>地下水>湖泊水 D.水体的自净能力可随污染物数量的增加而不断加强 答案详解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水体的自净能力。不同水体的自净能力是不同的,一般来说,水体的流动速度越快,循环周期越短,水体中的溶解氧越多,污染物越容易被氧化分解,自净能力越强,故就自净能力来说,一般是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如果人类向水体中排放的污染物质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便会产生水体污染,引起水体自净能力的减弱 2.下列水体中自净能力最强的是 A.青海湖 B.结冰时的黄河 C.7月份的珠江 D.深层地下水 答案详解 C 3.读某海域示意图,图中海域油污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 A.油轮排放和油轮泄漏 B.海底石油开采排放原油 C.海风从产油区将油污吹来 D.洋流从产油区将油污带来 答案详解 A 解析: 本题考查海洋污染的来源。海洋污染的来源于陆地污染物排放,以及海洋上的生产活动和生活垃圾。①海洋有机质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它集中在大型港口和工业城市附近,导致海水富营养化。②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于工矿企业的废水、化学农药以及含铅汽油等。③石油污染:油船事故、海上井喷事故、输油管道漏油、沿海工矿企业和城市排放含油污水等造成。由图可知,该海区为世界主要的石油运输线路。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4.关于水体污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赤潮是海洋水体污染造成的 B.水华是淡水水体污染造成的 C.水体污染只能使水质变坏,而不会使水深变浅

废水中21种常见污染物的来源及处理方法

废水中21种常见污染物的来源及处理方法 废水中各种污染物众多,来源也比较广泛,本文将为大家介绍21种常见污染物的来源以及处理方法。 1. 耗氧有机物(易生化)的来源有哪些?处理方法有哪些? 污水中耗氧有机物(易生化)主要有腐植酸、蛋白质、酯类、糖类、氨基酸等有机化合物这些物质以悬浮或溶解状态存在于废水中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可以分解为简单的CO2等无机物这些有机物在天然水体中分解时需要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因而称为耗氧有机物。含有这些物质的污水一旦进入水体会引起溶解氧含量降低进而导致水体变黑变臭。生活污水和食品、造纸、石油化工、化纤、制药、印染等企业排放的工业废水都含有大量的耗氧有机物。据统计我国造纸业排放的耗氧有机物约占工业废水排放的耗氧有机物总量的1/4城市污水的有机物浓度不高但因水量较大城市污水排放的耗氧有机物总量也很大。污水二级生物处理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就是将这些物质的绝大部分从污水中去除掉。耗氧有机物成分复杂分别测定其中各种胶有机物的浓度相当困难实际工作中常用CODCr、BOD5、TOC、TOD等指标来表示。一般来说上述指标值越高消耗水中的溶解氧越多水质越差。自然水体中BOD5低于3mg/L时水质良好达到7.5 mg/L时水质已较差超过10mg/L时表明水质已经很差其中的溶解氧已接近于零。易降解有机物利用生化法就可以去除,有推流式活性污泥法(例如曝气池),序批式活性污泥法(例如SBR、CASS工艺)、生物膜或者MBR等。 2. 难生物降解有机物有哪些?处理方法有哪些? 难生物降解有机物指的是不能被未驯化的活性污泥所降解、而经过一定时间驯化后能在某种程度上降解的有机化合物。废水中的一些有毒大分子有机物如有机氯化物、有机磷农药、有机重金属化合物、芳香族为代表的多环及其他长链有机化合物都属于难以被微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还有一些有机化合物根本不能被微生物降解可称为惰性有机物。 因此对含有这类有机物的废水应采取培养特种微生物等形式对其进行单独处理或对其采用厌氧等特殊工艺处理使其部分CODCr转化为BOD5、提高可生化性然后再混合其他污水一起进行二级生物处理。 3. 废水中有机氮和氨氮的来源有哪些?处理方法有哪些?

水污染的主要来源

水污染的主要来源 水是判断一个星球存在生命的可能性的重要依据,由此观之,水对于人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随着世界的发展,水资源越来越缺乏,这是因为水体污染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了,而我们只有知道水污染的来源,才能治理它,那么水污染的主要来源是什么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生活污水 人类生活过程中产生的污水,是水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是来源于生活的一种水污染。其组成主要是粪便和洗涤污水。城市每人每日排出的生活污水量为150—400L,其量与生活水平有密切关系。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有机物,如纤维素、淀粉、糖类和脂肪蛋白质等;也常含有病原菌、病毒和寄生虫卵;无机盐类的氯化物、硫酸盐、磷酸盐、碳酸氢盐和钠、钾、钙、镁等。总的特点是含氮、含硫和含磷高,在厌氧细菌作用下,容易产生恶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污水的排放现象越来越严重,不过我认为这个利用好了可以对农业作出很大贡献。现在农村里的沼气池就是对生活污水的利用。 二工业废水 工业废水,包括生产废水和生产污水,是指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废液,其中含有随水流失的工业生产用料、中间产物、副产品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生产过程中排出的水。在工业生产中,热交换、产品输送、产品清洗、选矿、除渣、生产反应等过程均会产生大量废水。产生工业废水的主要企业有初级金属加工、食品加工、纺织、造纸、开矿、治炼、化学工业等。据调查,我国已有38个国营企业和100多万个乡镇企业,后者设备差,废水排出量也大。其中有很多民营企业根本达不到国家废水排放标准,这样下去,眼前的利益是得到了,而我们的子孙后代却要花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治理前人留下的环境污染。 三农业污水 农业污水是指农作物栽培、牲畜饲养、农产品加工等过程中排出的、影响人体健康和环境质量的污水或液态物质。其来源主要有农田径流、农产品加工污水、饲养场污水。(饲养场污水可作为厩肥,但是工业发达的国家往往弃置不用,造成环境问题。作为厩肥使用,大都采用面施的方法)近年来,化肥、农药等的降解反应,产生的硫化氢、吲哚和粪臭素,使水变得恶臭。生活污水的成分99%为水,固体杂质不到1%,大多为无毒物质,其中无机盐有氰化物、硫酸盐、磷酸盐、铵盐、亚硝酸盐、硝酸盐等;有机物质如纤维素、淀粉、糖类、脂肪、蛋白质和尿素等,另外还有各种洗涤剂和微量金属。农业污水数量大、影响面广。污水中氮、磷等营养元素进入河流、湖泊、内海等水域,会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农药、病原体和其他有毒物质能污染饮用水源,直接危害人体健康;也就是说,我们撒的过多的农药,最后会进入我们人体中,所以说,最终受害的还是我们人类本身。 当然,水污染的来源不止这三个,我的水平有限,现在水污染治理的形势刻不容缓,既然明确了方向,就要朝这个方向努力啊!

几种常用的水质污染监测指标

几种常用的水质污染监测指标 1、 pH与氧化还原(ORP)电位 (1)天然水的pH值一般在6.5~8.5之间。中性水pH为7,酸性水pH>8,碱性水pH<6。饮用水合适的pH范围是7~8.5,极限范围为6.5~9.2。一般鱼类在pH为6.5~8.5的水中正常生存。适宜农作物生长的水,pH为6~7.5。长期灌溉pH值低于5.5的水,土壤中的硝化细菌受到抑制,硝化作用减弱,氮肥得不到充分释放;磷酸盐的肥效降低,钙、镁等盐容易遭到淋失,长期灌溉pH值大于9的水,可使蔬菜枯死。 酸、碱污染不仅会引起自然水pH的变化,而且还会腐蚀桥梁、船舶、鱼具以及金属管道。 酸污染主要来源于机械制造、选矿、电镀、农药、印染、三酸与磷肥等工业废水。此外,酸雨也是一个污染源。碱污染主要来源于造纸、印染、化工、电镀等工业废水。 (2)氧化还原电位是表示水体中含有多少氧化还原物质的指标。氧化还原反应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地球化学反应。在自然条件下,这种反应趋向平衡。当污染物中存在强氧化剂或强还原剂时,氧化还原电位可表示其相对量。因此,氧化还原电位可作为含氧化还原物质水处理时反应终结的管理指标。 测定pH值最常用的方法是玻璃电极法和目视比色法。测定氧化还原电位的方法也采用电极法,但用的是金属电极(金、铂)。 2、电导率 电导率是用数字来表示水溶液传导电流的能力,单位是S(习惯单位是υ/cm)。在水质监测中,电导率是水质多参数常规监测的一个指标。电导率与溶液中离子含量成比例关系,因而可间接地推测总溶解物质的含量。如果被测水中主要含有无机物,那么就可作为总盐分的估计。天然水的电导率大多在50~500μυ/cm,新鲜蒸馏水电导率为0.5~2.Oμυ/cm,绝对纯水的电导率理论上为5.5×10-8υ/cm(25℃时)。 水的电导率一般用电导法(分压法或电桥式)测定,用电导电极做为化学传感器,以电导率仪为指示仪表。 3、溶解氧 溶于水中的游离氧称为溶解氧,它是衡量水质优劣的一个参数。一般水体的溶解氧接近饱和,此时氧的浓度叫做平衡浓度。在20℃时,溶解氧的饱和值为9.17mg/L。当水体受到耗氧污染物污染时,溶解氧就降低。耗氧污染物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油脂、氨基酸、脂肪酸、

污水的主要来源

龙口市污水处理厂资料 污水的主要来源、分类 污水的主要来源可分成生活污水、工业污水、降水 生活污水的成分99%为水,固体杂质不到1%,大多为无毒物质,主要指淘米,洗菜水,衣物洗涤,卫生间粪尿水等。有机物质有纤维素、淀粉、糖类、脂肪、蛋白质和尿素等,另外还有各种洗涤剂和微量金属,;生活污水中还含有大量的杂菌,主要为大肠菌群。 另外生活污水中氮的磷的含量比较高,主要来源于商业污水、城市地面径流和粪便、洗涤剂等。 工业污水工业生产用水中的废水。其中包括有毒、有害物重金属,酸碱度等。 降水包括降雨、降水进入下水道的水。 污水中污染物成分 1.物理性指标温度、色度、嗅和味、固体物质固体物质的三种存在形态:悬浮的、胶体的、溶解的。固体物质用总固体量(TS)作为指标,污水处理中常用悬浮固体(SS)表示固体物质的含量。 2.化学性指标(1)化学需氧量(COD):指用强化学氧化剂(我国法定用重铬酸钾)在酸性条件下,将有机物氧化成CO2与H2O所消耗的氧量(mg/L),用CODcr 表示,简写为COD。化学需氧量越高,表示水中有机污染物越多,污染越严重。 (2)生化需氧量(BOD):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称为生化需氧量(mg/L)。如果污水成分相对稳定,则一般来说,COD> BOD5。一般BOD5/COD大于0.3,认为适宜采用生化处理。(3)总需氧量(TOD):有机物主要元素是C、H、O、N、S等,当有机物被全部氧化时,将分别产生CO2、H2O、NO、SO2等,此时需氧量称为总需氧量(TOD)。(4)总有机碳(TOC):包括水样中所有有机污染物质的含碳量,也是评价水样中有机物质质的一个综合参数。(5)总氮(TN):污水中含氮化合物分为有机氮、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四种含氮化合物总量称为总氮(TN)。凯氏氮(TKN)是有机氮与氨氮之和。(6)总磷(TP):包括有机磷与无机磷两类。(7)pH值(8)重金属 3.生物性指标 (1)大肠菌群数:每升水样中所含有的大肠菌群的数目,以个/L计。(2)细菌总数:是大肠菌群数、病原菌、病毒及其他细菌数的总和,以每毫升水样中的细菌菌落总数表示。 造成的危害 水体污染后,对环境的生态系统会造成很大的危害,严重时会使水体生态平衡破坏,物质循环中止,水生生物因急性或慢性中毒而死亡。主要包括耗氧污染物,糖、蛋白质、淀粉、脂肪等消耗水中大量的氧。使水生大量死亡。植物营养物主要是指氮、磷钾等将导致水生藻类大量繁殖,造成水中严重缺氧,导致鱼

阅读材料:水污染常规分析指标

水污染常规分析指标 水体污染会引起水质的恶化。水污染常规分析指标是反映水质状况的重要指标,是对水体进行监测、评价、利用以及污染治理的主要依据。环境保护机构和其他有关部门通常按照不同的要求制定各种水质标准,以及相应的测定方法。 水污染常规分析指标主要有以下几项: 臭臭味是判断水质优劣的感官指标之一。洁净的水是没有气味的,受到污染后会产生各种臭味。常见的水臭味有:霉烂臭味(主要来自生物体的腐烂)、粪便臭味、汽油臭味、臭蛋味(来自硫化氢)。化学品引起的臭味是多种多样的,如氯气味、药房气味(主要来自酚类的污染)等,饮用有臭味的水会引起厌恶感。在有臭味的水中生长的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也可能有异味。游览区的河水和湖水有臭味会影响旅游。中国颁布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和《地面水卫生标准》都规定水不得有异臭。 人对某些污染物臭味的辨别能力很高,例如据测定人能嗅出10-12克的硫醇化合物。不过人的嗅觉难以定量地反映出臭味的差别。现行的方法是用文字描述臭的种类,用强、弱等字样表示臭的强度。比较准确的臭的定量方法是嗅阈法,即用无臭水将待测水样稀释到接近无臭程度的稀释倍数表示臭的强度。水的臭味与水温有密切关系,在报告测定结果时要注明水温,常用的水温为40℃和60℃。水臭的测定结果会因检定者的年龄、性别、精神状态以及主观倾向等而不同,所以应以一群人的检定结果的几何平均值来表示。 水温温度是水体的一项重要物理指标。日常监测中发现水温突然升高,表明水体可能受到新污染源的污染。热污染也可能引起生物繁殖增快而使水体产生生物性污染。卫生和农业用水都很重视水温这项指标。水温通常用刻度为0.l℃的温度计测定。深水可用倒置温度计。用热敏电阻温度计能快速而准确测定水温。水温要在现场测定。 浑浊度浑浊是悬浮于水中的胶体颗粒产生的散射现象。水的浑浊程度叫浑浊度。现行通用的计量方法是把lL水中含有相当于lmg标准硅藻土所形成的浑浊状况作为一个浑浊度单位,简称1度。浑浊度同胶体颗粒的物质种类、粒径大小、表面状态有关。计量浑浊度时应有浑浊度标准品作为对照。

关于水污染的来源

《关于水污染的来源、分类及治理》组长杨洋洋 组员杨丹丹 刘小梅 郑梦婷 李嘉敏 指导老师陈锋 日期 2014年7月16日

前言 地球表面约有70%以上被水覆盖,其余约占地球表面30%的陆地也有水存在,地球上总水量为13.8亿立方千米,其中比较容易开发利用的与人类生活生产关系最密切的湖泊,河流和浅层地下淡水资源,只占淡水总量的0.34%,为104.6万亿立方米,还不到全球总储量的万分之一。在这种全球水资源明显不足的情况下,我国已脱不了厄运。由于中国人口众多使得本来水资源丰富的大国人均拥有水量明显不足,人均值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四分之一。面对中国严峻的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中国更加令人棘手的是水污染,这更加剧了水资源不足的问题。 介绍 水体污染是指天然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物理、化学、生物或放射性等方面特性发生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水污染一般是指水中污染物数量超过了水体自净能力;污染物数量达到了破坏水的原有用途的程度;污染物含量已超过水中该物质的本底值,从而影响水的用途。来源

水体污染的来源主要有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染。 1997年,全国污水排放量约416亿吨,其中45%来源于城市生活污水,55%为工业废水。 工业废水。工业水污染主要来自造纸业、冶金工业、化学工业以及采矿业等等。而在一些城市和农村水域周围的农产品加工和食品工业,如酿酒、制革、印染等,也往往是水体中化学需氧量和生物需氧量的主要来源。 城市生活污水。尽管工业废水的排放量在过去的十年期间逐年下降,而生活污水的总量却在增加。1997年与1990年相比,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整整翻了一番,达到189亿吨,而我国城市污水的集中处理率仅为13.6%。全国各地生活污水对当地水体化学需氧量和生物需氧量的影响不尽相同。例如,山东省生活污水占废水总量的40%,而重庆市生活污水则产生了当地水体中68%的化学耗氧量和85%的生物耗氧量。 农业废水。除了农产品加工这一间接水污染行业外,作物种植和家畜饲养等农业生产活动对水环境也产生重要影响。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氮肥和农药的大量使用是水污染的重要来源。尽管我国的化肥使用量与国际标准相比并不特别高,但由于大量使用低质化肥以及氮肥与磷肥、钾肥不成比例的施用,其使用效率较低。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大量廉价低

水体中八类污染物

●病原体污染物 生活污水、畜禽饲养场污水以及制革、洗毛、屠宰业和医院等排出的废水,常含有各种病原体,如病毒、病菌、寄生虫。水体受到病原体的污染会传播疾病,如血吸虫病、霍乱、伤寒、痢疾、病毒性肝炎等。 受病原体污染后的水体,微生物激增,其中许多是致病菌、病虫卵和病毒,它们往往与其他细菌和大肠杆菌共存,所以通常规定用细菌总数和大肠杆菌指数及菌值数为病原体污染的直接指标。病原体污染的特点是:(1)数量大;(2)分布广;(3)存活时间较长;(4)繁殖速度快;(5)易产生抗药性,很难绝灭;(6)传统的二级生化污水处理及加氯消毒后,某些病原微生物、病毒仍能大量存活。 ●耗氧污染物 在生活污水、食品加工和造纸等工业废水中,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油脂、木质素等有机物质。这些物质以悬浮或溶解状态存在于污水中,可通过微生物的生物化学作用而分解。在其分解过程中需要消耗氧气,因而被称为耗氧污染物。这种污染物可造成水中溶解氧减少,影响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生长。水中溶解氧耗尽后,有机物进行厌氧分解,产生硫化氢、氨和硫醇等难闻气味,使水质进一步恶化。水体中有机物成分非常复杂,耗氧有机物浓度常用单位体积水中耗氧物质生化分解过程中所消耗的氧量表示,即以生化需氧量(BOD)表示。一般用20℃时,五天生化需氧量(BOD5)表示。 ●植物营养物 植物营养物主要指氮、磷等能刺激藻类及水草生长、干扰水质净化,使BOD5升高的物质。水体中营养物质过量所造成的"富营养化"对于湖泊及流动缓慢的水体所造成的危害已成为水源保护的严重问题。 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在自然条件下,湖泊也会从贫营养状态过渡到富营养状态,沉积物不断增多,先变为沼泽,后变为陆地。这种自然过程非常缓慢,常需几千年甚至上万年。而人为排放含营养物质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所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可以在短期内出现。 植物营养物质的来源广、数量大,有生活污水(有机质、洗涤剂)、农业(化肥、农家肥)、工业废水、垃圾等。生活污水中的磷主要来源于洗涤废水,而施入农田的化肥有50%~80%流入江河、湖海和地下水体中。天然水体中磷和氮(特别是磷)的含量在一定程度上是浮游生物生长的控制因素。当大量氮、磷植物营养物质排入水体后,促使某些生物(如藻类)急剧繁殖生长,生长周期变短。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死亡后被需氧生物分解,不断消耗水中的溶解氧,或被厌氧微生物所分解,不断产生硫化氢等气体,使水质恶化,造成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大量死亡。

水污染控制工程复习资料

习题 高廷耀,顾国维,周琪.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一、污水水质和污水出路(总论) 1.简述水质指标在水体污染控制、污水处理工程设计中的作用。 答:水质污染指标是评价水质污染程度、进行污水处理工程设计、反映污水处理厂处理效果、开展水污染控制的基本依据。 2.分析总固体、溶解性固体、悬浮性固体及挥发性固体指标之间的相互联系,画出这些指标的关系图。 答:水中所有残渣的总和称为总固体(TS),总固体包括溶解性固体(DS)和悬浮性固体(SS)。水样经过滤后,滤液蒸干所得的固体即为溶解性固体(DS),滤渣脱水烘干后即是悬浮固体(SS)。固体残渣根据挥发性能可分为挥发性固体(VS)和固定性固体(FS)。将固体在600℃的温度下灼烧,挥发掉的即市是挥发性固体(VS),灼烧残渣则是固定性固体(FS)。溶解性固体一般表示盐类的含量,悬浮固体表示水中不溶解的固态物质含量,挥发性固体反映固体的有机成分含量。 关系图 3.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量指标的含义是什么?分析这些指标之间 的联系及区别。

答:生化需氧量(BOD):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称为生化需氧量。 化学需氧量(COD):在酸性条件下,用强氧化剂将有机物氧化为CO2、H2O所消耗的氧量。 总有机碳(TOC):水样中所有有机污染物的含碳量。 总需氧量(TOD):有机物除碳外,还含有氢、氮、硫等元素,当有机物全都被氧化时,碳被氧化为二氧化碳,氢、氮及硫则被氧化为水、一氧化氮、二氧化硫等,此时需氧量称为总需氧量。 这些指标都是用来评价水样中有机污染物的参数。生化需氧量间接反映了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量。化学需氧量不能表示可被微生物氧化的有机物量,此外废水中的还原性无机物也能消耗部分氧。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量的测定都是燃烧化学法,前者测定以碳表示,后者以氧表示。TOC、TOD的耗氧过程及BOD 的耗氧过程有本质不同,而且由于各种水样中有机物质的成分不同,生化过程差别也大。各种水质之间TOC或TOD及BOD不存在固定关系。在水质条件基本相同的条件下,BOD及TOD或TOC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 4.水体自净有哪几种类型?氧垂曲线的特点和使用范围是什么? 答:水体自净从净化机制来看,可分为:物理净化、化学净化和生物净化。 氧垂曲线适用于一维河流和不考虑扩散的情况。特点 5.试论排放标准、水环境质量指标、环境容量之间的联系。 答:环境容量是水环境质量标准指定的基本依据,而水环境质量标准则是排放标准指定的依据。 6.我国现行的排放标准有哪几种?各标准的使用范围及相互关系是什么? 答:我国现行的排放标准有浓度标准和总量控制标准。根据地域管理权限又可分为国家排放标准、地方排放标准、行业排放标准。

工业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

一、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 了解废水中污染物的种类、性质和浓度,对于废水的收集、处理、处置设施的设计和操作,以及环境质量的技术管理都是重要的;对于该废水危害环境的评价,也是只管重要的。 废水中污染物种类较多。根据废水对环境污染所造成危害的不同,大致可划分为固体污染物、有机污染物、油类污染物、有毒污染物、生物污染物、酸碱污染物、需氧污染物、营养性污染物、感官污染物和热污染等。 二、水质指标 为了表征废水水质,规定了许多水质指标。主要有化学耗氧量、有毒物质、有机物质、悬浮物、细菌总数、pH值、色度、氨氮、磷、生化耗氧量等。一种水质指标可能包括集中污染物的综合指标,而一种污染物也可以造成集中水质指标的表征。如悬浮物可能包括有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藻类等,而一种有机污染物就可以造成COD、BOD、pH值等几种水质指标的表征。 (一)固体污染物 固体污染物以悬浮物、胶状物和溶解固形物三种形态存在于水中。 1.悬浮物:水中粒径大雨100nm的杂质,一般呈悬浮状态,常造成水质混浊。由无机泥砂类和有机藻类、微生物与菌泥等组成。 2.胶状物:粒径在1~10nm之间,呈胶状。一般是黏土类无机胶体和高分子有机胶体组成。 3.溶解固形物:粒径小于1nm的杂质,主要是一些低分子的化合物,溶解在水中,不影响

水的透明度。 废水水质分析中,把固体污染物分为两类:凡能透过滤膜(孔径0.45μm)的称为溶解性固体(以DS表示);凡是不能透过的称为悬浮物(以SS表示);DS与SS的总量称为总固形物(以TS表示)。 固体悬浮物的危害:当水被悬浮物污染,再大量排入自然界水体,将造成水体混浊,颜色改变。会自行沉降的悬浮物沉于水体底部,会危害水底栖生物的繁殖,影响渔业生产;沉积于灌溉的农田,会堵塞土壤空隙,不利于农作物生长;淤积严重,还会堵塞水道。 溶解固形物的危害:当水中溶解固形物的浓度大,造成pH值变化或盐分增加,也将危害水生生物的生长或使水体富营养化,造成藻类疯长,对农业和渔业危害很大。盐分过大,对水质生化处理造成困难。 (二)需氧污染物 废水中凡是能通过生物化学或化学作用而消耗水中溶解氧的物质,统称为需氧污染物。绝大多数需氧污染物都是有机物质,无机物仅有Fe、Fe2+、S2-、CN-等。因此,一般情况下,需氧污染物专指有机污染物。 由于有机物种类繁杂,难以将各种工业废水中的有机物全面定性与定量,现一般用生化耗氧量(BOD)、化学耗氧量(COD)和总耗氧量(TOD)来表征。 (三)油类污染物 油类污染物主要是“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类”有机化合物。

水污染常规分析指标

水污染常规分析指标是什么? 水污染常规分析指标主要有: (1)臭味,是判断水质优劣的感官指标之一,清洁水是无臭的,受到污染后才产生臭味。 (2)水温,是水体一项物理指标。水体水温升高.表明受到新污染源的污染。 (3)浑浊度.地面水浑浊主要是泥土、有机物、微生物等物质造成的。浑浊度升高表明水体受到胶体物质污染。我国规定饮用水的浑浊度不得超过5度。 (4)pH值,是水中氢离子活度的负对数,pH值为7表示水为中性,大于7 的水呈碱性,小于7的水呈酸性。清洁天然水的pH值为6.5—8.5,PH值异常,表示水体受到酸碱性的污染。 (5)电导率,是测定水中盐类含量的一个相对指标。溶解在水中的各种盐类都是以离子状态存在的,因此具有导电性,所以导电率的大小反映出水中可溶性盐类含量的多少。 (6)溶解性固体.主要是溶于水中的盐类,也包括溶于水中的有机物、能穿透过滤器的胶体和微生物,因此溶解性固体的大小反映上述物质溶于水中的多少。 (7)悬浮性固体,包括不溶于水的淤泥、粘土、有机物、微生物等细微物质。悬浮物的直径一般在2mm以下。它是造成水质浑浊的主要来源,是衡量水体污染程度的指标之一。 (8)总氮,是水中台有机氯、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氯的总量,简称总氮,主要反映水体受污染的程度。 (9)总有机碳(TCO).是指溶解于水中的有机物总量,折合成碳计算。总有机碳含量是反映废水中有机物总量,是水体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

(10)溶解氧(DO),是评价水体自净能力的指标。溶解氧含量较高,表示水体自净能力强;反之表示水体中污染物不易被氧化分解,此时厌氧性菌类就会大量繁殖,使水质变臭。 (11)生化需氧量或生化耗氧量(一般指五日生化学需氧量)BOD,水中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进行生物氧化,从而消耗了水中的氧。因此生化需氧量的大小能反映水体中有机物质含量的多少、说明水体受有机物污染的程度。 (12)化学需氧量(COD),是指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需氧污染物质时所消耗的氧量,主要反映水体受有机物污染的程度。COD数值越大,说明水体受污染越严重。 (13)细菌总数,反映水体受到生物性污染的程度。细菌总数增多表示水体的污染状况恶化。 (14)大肠菌群,是表示水体受人畜粪便污染的程度。大肠菌群越高,水体污染越重。我国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标准规定大肠菌指数每升水不得大于3个。 什么叫化学需氧量(COD)? 所谓化学需氧量(COD),是在一定的条件下,采用一定的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它是表示水中还原性物质多少的一个指标。水中的还原性物质有各种有机物、亚硝酸盐、硫化物、亚铁盐等。但主要的是有机物。因此,化学需氧量(COD)又往往作为衡量水中有机物质含量多少的指标。化学需氧量越大,说明水体受有机物的污染越严重。化学需氧量(COD)的测定,随着测定水样中还原性物质以及测定方法的不同,其测定值也有不同。目前应用最普遍的是酸性高锰酸钾氧化法与重铬酸钾氧化法。高锰酸钾(KMnO4)法,氧化率较低,但比较简便,在测定水样中有机物含量的相对比较值时,可以采用。重铬酸钾(K2Cr2O7)法,氧化率高,再现性好,适用于测定水样中有机物的总量。有机物对工业水系统的危害很大。含有大量的有机物的水在通过除盐系统时会污染离子交换树脂,特别容易污染阴离子交换树脂,使树脂交换能力降低。有机物在经过预处理时(混凝、澄清和过滤),约可减少50%,但在除盐系统中

废水中33种污染物的来源及处理方法

废水中33种污染物的来源及处理方法 1废水氯中有机和氨氮的来源有哪些 有机氮主要以蛋白质形式存在,还有尿素、胞壁酸、脂肪胺、尿酸和有机碱等含氨基和不含氨基的化合物,有些有机氮如果胶、甲壳质和季胺化合物等很难生物降解。生产这些有机氮或以这些有机氮为原料的工业排放的废水中会含有这些有机氮。钢铁、炼油、化肥、无机化工、铁合金、玻璃制造、肉类加工和饲料生产等行业排放含有氨氮的工业废水,皮革、动物排泻物等新鲜废水中氨氮初始含量并不高,但由于废水中有氮的脱氨基反应在废水贮存或在排水管道中驻留一段时间后氨氮的浓度会迅速增加。 对有机氮工业废水可采用生物法处理,在微生物去除有机碳的同时,高级氧化通过生物同化及生物矿化作用将废水中的有氮转化为氨氮。氨氮废水的处理方法有汽提、空气吹脱、离子交换、活性炭吸附、生物硝化和反硝化等. 2废水中氟化物的来源有哪些 含氟产品的制造、焦炭生产、电子元件生产、电镀、玻璃和硅酸盐生产、钢铁和铝的制造、金属加工、木材防腐及农药化肥生产等过程中都会排放含有氟化物的工业废水。 含氟化物废水的处理方法可分为沉淀法和吸附法两大类。沉淀法适于处理氟化物含量较高的工业废水但沉淀法处理不彻底往往需要二级处理处理所需的化学药剂有石灰、明矾、白云石等。吸附法适于处理氟化物含量较低的工业废水或经沉淀处理处理后氟化物浓度仍旧不能符合有关规定的废水。 3 废水中硫化物的来源有哪些 炼油、纺织、印染、焦炭、煤气、纸浆、制革及多种化工原料的生产过程中都会排含有硫化物的工业废水,含有硫酸盐的废水在厌氧条件下也可以还原产生硫化物成为含有硫化物的废水。含硫化物废水的处理方法有将硫化物转化为硫化盐进行絮凝沉淀和将硫化物转化为硫化氢汽提两类。

主要水污染物总量分配指导意见

—3 — 附件: 主要水污染物总量分配指导意见 一、总则 (一)为控制全国主要水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防 治水环境污染,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有关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规定、《国务院关于“十一五”期间全国主要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的批复》和环保总局受国务院委托与各省 级人民政府签订的《“十一五”水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责任书》的 要求,制定本指导意见。 (二)本指导意见适用于地方环境保护部门对区域(流域)和 排污单位分配化学需氧量总量指标。 本指导意见所称排污单位,是指直接或间接向环境排放水污染 物的单位,包括企事业单位、城市污水处理设施或其它工业污水集 中处理设施等。 (三)各级环境保护部门依据本指导意见逐级分配给区域(流 域)的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即为核定的区域(流域)总量控制指标; 分配给排污单位的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即为核定的排污许可量。 (四)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制定的化学需氧量总量分配方案,应 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上一级环境保护部门备案。下一级环境 保护部门分配的化学需氧量总量指标之和不得突破上一级下达的区 域总量控制指标,也不得突破国家确定的水污染防治重点流域等专 —4 — 项规划下达的流域总量控制指标。 二、区域(流域)总量指标分配 (五)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在分配区域(流域)化学需氧量总量 指标时,应综合考虑不同地区的环境质量状况、环境容量、排放基 数、经济发展水平和削减能力以及有关污染防治专项规划的要求, 对重点保护水系、污染严重水体、一般水域等实行区别对待,确保 流域水环境质量的总体改善。 (六)区域(流域)化学需氧量总量指标在水质控制目标容量 测算和出境断面污染物总量削减的基础上进行分配,计算方法如下:(1)以2005 年环境统计数据为基准,核算2005 年区域(流域) 化学需氧量出境量,计算公式如下: Pc=∑PsiKi Pc—省(市、县)控断面化学需氧量出境量; Psi—流域内第i个控制区域的实际排放量; Ki—流域内第i个控制区域的污染物综合传递系数。 污染物综合传递系数Ki按下式计算: Ki=K1i×K2i×K3i×K4i K1i—入河系数(以企业排放口和城市污水处理设施排放口到入 河排污口的距离(L)远近确定:L≤1km,入河系数取1.0;1<L≤10km,入河系数取0.9;10<L≤20km,入河系数取0.8;20<L≤40km,入 河系数取0.7;L>40km,入河系数取0.6);

(环境管理)、主要的水污染指标有哪些

简答题: 1、主要的水污染指标有哪些 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总需氧量,总有机碳,悬浮物,有毒物质,PH值,大肠菌群数。 2、废水处理方法分为哪几类 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物理化学法和生物处理法。 3、土壤中的主要污染源有哪些 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物污染源。 4、怎样进行噪声污染综合防治 控制噪声源,控制传声途径,接收者的防护。 5、大气污染有哪些类型 还原型,氧化型,石油型,混合型,特殊型。 6、什么是生活污水 生活废水是指城市机关、学校和居民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废水,包括厕所粪尿,洗衣、洗澡水以及厨房、商业、医院和游乐场所的排水等。 7、废水处理方法分为哪几类 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物理化学法和生物处理法。 8、按辐射特性及传播距离可将噪声分为哪几类 点噪声源,线噪声源,面噪声源。 9、如何减少室内空气污染 通风换气;合理采光;合理利用室内面积;湿式除尘;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10、什么是紫外线指数 阳光中有大量的紫外线,紫外线对人们的生活和生物的生长有很

大影响。 11、什么是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是无污染、无公害、安全营养型食品的通称。 12、什么是环境容量 环境容量是指环境单元所允许容纳污染物的最大数量,也指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环境或环境组成要素对污染物质的最大承受量或负荷量。 13、什么是无废技术 无废技术是为满足人们的需要而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和能源,并保护环境的技术与措施。 14、什么是排污收费制度 排污收费制度是对于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排污者,按所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收取一定的费用。 15、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原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指的是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简称“三化原则”。 16、水体中的污染物质主要有哪些类型 水体中的污染物质类型主要有三种:悬浮固体物、胶体物质、可溶解物质。 17、什么是环境监测 它是对环境研究区域内间断或连续地测量环境中污染物浓度、研究其变化和对环境影响的工作,也是一项具有重要社会意义的活动。 18、一次污染物是指什么 一次污染物又称“原生污染物”,是由污染源直接排放进入环境的,其物理和化学性状未发生变化的污染物质。

水体受污染原因及常见污染物

水体受污染原因: 当污染物进入水体后会引起水质恶化。因进入水体的污染物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超过水体自净能力而致。人类生产活动造成的水体污染中。工业排放引起的水体污染最严重。如工业废水,它含污染物多,成分复杂,不仅在水中不易净化,而且处理也比较困难。被污染水质经过分析会发现COD、氨氮、磷、亚硝酸盐含量严重超标,水体透明度极低,水中的悬浮物比较多,在水体不流动的死角处会有树叶杂草和油状物出现,水体有刺鼻异味或臭味。由于水量比较大,一般不采用外河道换水的方法,而采用原位修复的办法。 常见的污染物: (1) 病原微生物污染:如伤寒杆菌、痢疾杆菌、霍乱弧菌等引起传染病的发生或流行; (2) 耗氧污染物:由于氧化分解大量消耗水中溶解氧,甚至转为厌氧分解,水变黑发臭; (3) 酸、碱、盐无机污染物:生活污水、工业污水或农药、化肥等各种酸、碱、盐等无机物进入水体; (4) 植物营养物污染:如锌、磷、氮严重超标使水生植物大量繁殖,水质富营养化; (5) 各种油污染:油田、炼油厂污水排放,饭店潲水排放; (6) 有毒物污染:主要有砷、氟、铅、汞、硝酸盐等; (7) 放射性物质污染:放射性物质。 (8) 热污染:热污染是一种能量污染,它是工矿企业向水体排放高温废水造成的。 污水治理措施: 1、采用人工或物理的方法清理水面的树叶杂草,漂浮物,进行日常性维护; 2、进行水体流动或曝气复氧的设施改造,增加水体的溶解氧含量; 3、采用化学的方法对水体中的悬浮物进行吸附沉降,偶尔用化学杀藻剂进行杀藻;

4、用微生物活菌制剂进行水体调理和改善,主要利用微生物对水体中的有机物进行分解和转化,降低水体中的有机物、COD、氨氮、磷、亚硝酸盐等指标。 5、控制水生植物的种植面积,用以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并进行有效管理,及时收割,转移营养成分。 6、适当控制水生动物,保持生物链的连续性和物种的多样性,并能够保持平衡。 现代污水处理技术: 污水处理按处理程度划分,可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处理。 一级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悬浮状态的固体污染物质,物理处理法大部分只能完成一级处理的要求。经过一级处理的污水,BOD一般可去除30%左右,达不到排放标准。一级处理属于二级处理的预处理。 一级处理过程为:通过粗格删的原污水经过污水提升泵提升后——经过格删或者筛率器——之后进入沉砂池——经过砂水分离的污水进入初次沉淀池,以上为一级处理(即物理处理)。沉砂池的功能是去除比重较大的无机颗粒。常用的沉砂池有平流沉砂池、曝气沉砂池、多尔沉砂池和钟式沉砂池。 二级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胶体和溶解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质(BOD,COD 物质),去除率可达90%以上,使有机污染物达到排放标准。 二级处理过程为:从初沉池流出的水进入生物处理设备,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其中活性污泥法的反应器有曝气池,氧化沟等,生物膜法包括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法和生物流化床),从生物处理设备流出的水进入二次沉淀池,二次沉淀池的出水经过消毒排放或者进入三级处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