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劳工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43.50 KB
- 文档页数:7
安全健康公司应具备避免各种工业与特定危害的知识,为员工提供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采取足够的措施,降低工作中的危险因素,尽量防止意外或健康伤害的发生;为所有员工提供安全卫生的生活环境,包括干净的浴室、洁净安全的宿舍,卫生的食品存储设备等。
工会的自由和集体谈判权尊重结社自由及集体谈判权利,法律限制时,应提供类似方法,不歧视工会代表。
歧视公司不得因种族、社会阶层、国籍、宗教、残疾、性别、性取向、工会会员或政治归属等而对员工在聘用、报酬、训练、升职、退休等方面有歧视行为;公司不能允许强迫性、虐待性或剥削性的性侵扰行为,包括姿势、语言和身体的接触。
惩戒性措施公司不得从事或支持体罚、精神或肉体胁迫以及言语侮辱。
工作时间公司应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经常要求员工一周工作超过48小时,并且每7天至少应有一天休假;每周加班时间不超过12小时,除非在特殊情况下及短期业务需要时不得要求加班;且应保证加班能获得额外津贴。
工作报酬公司支付给员工的工资不应低于法律或行业的最低标准,并且必须足以满足员工的基本需求,并以员工方便的形式如现金或支票支付;对工资的除不能是惩罚性的;应保证不采取纯劳务性质的合约安排或虚假的学徒工制度以规避有关法律所规定的对员工应尽的义务。
管理体系要求1)政策2)管理审核3)公司代表4)计划与实施5)对供货商的控制6)处理疑虑和采取纠正行动7)对外沟通8)核实渠道9)记录相关法律法规和国际公约国际劳工组织公约第29和105条 (强迫性和奴役性劳动)国际劳工组织公约第87条 (组织工会的自由)国际劳工组织公约第98条规(集体谈判的权利)国际劳工组织公约第100和111条规(男女同工同酬;歧视)国际劳工组织公约第135条规 (工人代表公约)国际劳工组织公约第138条和建议款第146条规(最低年龄和建议)国际劳工组织公约第155条和建议条款第164条(职业安全和健康)国际劳工组织公约第159条(职业训练与雇用/伤残人士)国际劳工组织公约第177条 (家庭工作)国际劳工组织公约第182条 (最恶劣儿童)世界人权宣言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联合国消除一切形式歧视妇女行为公约我国相关法律法规4、如何导入SA8000与IS09000标准的异同1)都是通用性的标准,适用于各种规模和行业的组织2)都要求建立文件化的管理体系。
海事劳动公约摘要:1.海事劳动公约的背景与意义2.海事劳动公约的主要内容3.我国加入海事劳动公约的意义与影响4.对我国海事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5.未来展望与建议正文:海事劳动公约,全称为《海事劳工公约》,是由国际劳工组织(ILO)制定的一部国际劳工标准,旨在保护全球范围内海员的基本权益。
该公约于2006 年通过,2013 年正式生效。
目前,已有包括我国在内的52 个国家加入了这一公约。
1.海事劳动公约的背景与意义随着全球贸易的快速发展,海运业在国际贸易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海员这一特殊群体的权益保护却长期被忽视。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际劳工组织于2006 年通过了《海事劳工公约》,为全球海员提供了一个统一的、全面的劳动保护标准。
2.海事劳动公约的主要内容《海事劳工公约》共分为12 部分,涵盖了海员的基本权益、工作条件、健康与安全、医疗保健、社会保障、船员供应、船员遣返等诸多方面。
公约要求成员国确保其船舶上的海员享有与其他劳动者同样的权益,以保障其基本生活和工作条件。
3.我国加入海事劳动公约的意义与影响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海运国之一,加入《海事劳工公约》有助于提高我国在国际海运市场的地位,提升我国海运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此外,加入该公约还有助于改善我国海员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促进我国海运业的健康发展。
4.对我国海事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我国加入《海事劳工公约》后,将有助于提高我国海事产业整体水平,推动我国海运业向更加安全、环保、健康的方向发展。
同时,该公约对海员权益的保护将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海运业,为我国海运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持。
5.未来展望与建议尽管我国已经加入了《海事劳工公约》,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面临一些挑战。
为此,我国应继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强化对海员权益的保护,提高海员职业的吸引力。
2006年第2期 总第88期 天津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Journal of Tianjin Administrative Cadre College of Polities and Law No.2
General No.88
・市场经济与法律・
国际劳工标准与WTO“蓝色条款’’ 吴丰盛 (湖北省鄂州大学外语系,湖北鄂州,436000) 摘要:从2O世纪8O年代开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就一直在是否应将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挂钩的问题上争辩不 休。国际劳工运动给发展中国家实现社会的协调发展带来了契机,同时也给发达国家借“劳工人权”之名构筑贸易蓝色 壁垒以实行贸易保护提供了藉口。发达国家要求制定WTO“蓝色条款”,从而在全球推行其劳工标准。WTO成员国理应 遵守为国际社会所公认的有关劳工标准的一般法律原则,但应坚决反对在WTO体系内纳入任何形式的“蓝色条款”。 关键词:国际劳工标准;核心劳工标准;蓝色壁垒;“蓝色条款”;WTO体系 中图分类号:DF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8393(2006)02—0048—05
劳工标准是否应该与贸易挂钩,南北国家一 直存在激烈争议。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 快,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关于贸易与劳工问题 的矛盾更加突出。贸易中的劳工保护既涉及到经 济问题,又涉及到道德问题。同时,劳工标准问题 在国际上又被称之为“劳工人权”问题,于是,劳 工标准问题不仅涉及国家经济利益问题,而且还 具有了政治色彩。 一、国际劳工标准及其实质 何谓国际劳工标准?不同国家和国际组织的 法律文件及有关宣言对此均无统一的认识。对这 一概念的不同解释往往体现出不同国家或国家 集团在国际劳工标准问题上的不同利益追求和 根本立场。 按照西方国家的观点,国际劳工标准是在 “世界贸易组织内对各国实行统一的、最起码的 劳工标准It1”,即让世界各国在工资、工时、劳保、 社会福利等方面共同遵守一系列的国际标准,以 达到公平竞争。这种国际劳工标准是依据发达国 家的经济发展标准和社会准则制定的。在西方国 家看来,劳工标准低的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有相对 的“不平等的”优势。劳工标准差异较大的国家进 行贸易,势必造成对劳工标准高的国家的“社会 倾销”,即“低标准驱逐高标准”。如果听之任之, 将给发达国家带来严重的经济、社会上的问题。 除了公平理由外,发达国家还以人权保护为由, 认为人的尊严、权利高于一切,保护人权优先于 其他经济、政治目标。在进行国际经贸合作时首 先要注重当事国家的人权状况,尤其是涉及产品 出口贸易企业的劳工状况。如果他们达不到国际 上的“劳工标准”的话,则有权限制其贸易的进出 口。 、 发展中国家则认为,国际劳工标准是国际公 约中规定的关于处理劳动关系以及与之相关联 关系和确定劳动条件的原则、规则和标准。国际 劳工组织公约和建议书是其主要来源。联合国和 某些地区性组织通过的国际条约以及国际劳工 组织章程、宣言和决定中的有关规定也是国际劳
rba标准条款RBA(负责任的矿业供应链联盟)是一个由全球矿业公司、电子行业和非政府组织共同发起的联盟,旨在推动全球矿业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RBA制定了一系列标准和条款,以引导矿业公司和供应商的行为,并确保他们遵守最高的环境、社会和治理标准。
以下是关于RBA标准条款的参考内容。
1. 人权和劳工权益保护:- 尊重和支持所有工人的基本人权,不得进行强迫劳动、童工和人身奴役。
- 遵守国际劳工组织的核心劳工标准,如权益自由、禁止歧视、工资和工时等。
- 提供安全和健康工作环境,有效管理职业健康和安全风险。
2. 反腐败和道德行为:- 反对贿赂和腐败行为,确保公平竞争和透明度。
- 遵守适用的反腐败法律和法规,禁止向官员行贿或接受贿赂。
- 提供诚实和准确的商业宣传和销售活动,不得误导消费者。
3. 社区关系和环境保护:- 尊重当地社区的权益,与之建立良好的关系,并尊重他们的文化传统。
- 确保水资源管理、土地使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符合最佳实践。
- 减少环境影响和碳足迹,推动可持续能源和可再生资源的使用。
4. 供应链责任和可追溯性:- 确保供应链中的所有合作伙伴都遵守RBA标准,并鼓励他们采取相同的措施推动可持续发展。
- 确保产品的供应链可追溯,以防止来自冲突地区的矿物质或非法来源进入供应链。
5. 资源和能源管理:- 提高资源和能源的效率,减少浪费和排放。
- 鼓励使用环境友好的技术和设备,减少对有害物质的使用。
- 推动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促进资源的再利用和回收利用。
以上是关于RBA标准条款的参考内容,这些条款旨在确保矿业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
遵守这些标准可以帮助企业建立良好的声誉,赢得消费者和投资者的信任,并为创造一个更加可持续和公正的矿业行业做出贡献。
mlc2006公约摘要:一、背景介绍1.MLC 2006 公约的来源2.MLC 2006 公约的目的二、MLC 2006 公约的主要内容1.基本原则2.船员权益保障3.船员培训和教育4.船员健康和安全5.船员的社会保障三、MLC 2006 公约在我国的实施情况1.我国加入MLC 2006 公约的时间2.我国实施MLC 2006 公约的措施3.我国实施MLC 2006 公约的成果四、MLC 2006 公约的意义和影响1.对船员权益的保障2.对航运业的发展3.对我国航运业的影响正文:一、背景介绍国际海事劳工公约(MLC 2006)是在国际海事组织(IMO)主持下制定的一部国际劳工标准。
它旨在确保全球船员的权益、提高船员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并为他们提供更好的社会保障。
该公约于2006 年通过,并于2013 年8 月20 日生效。
我国于2015 年8 月29 日正式加入该公约。
二、MLC 2006 公约的主要内容1.基本原则MLC 2006 公约确立了一系列基本原则,包括尊重船员人权、公平对待船员、男女平等、船员自愿就业等。
2.船员权益保障为船员提供公平的就业合同、良好的工资待遇、合理的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充足的医疗保健、充足的职业培训等。
3.船员培训和教育要求各成员国确保船员接受必要的培训和教育,以提高他们的技能、知识和能力,确保他们能够安全、有效地履行工作职责。
4.船员健康和安全要求成员国采取一切可行措施,确保船员在船上和在港口的工作环境中,以及在执行任务期间和下班后,得到充分的保护。
5.船员的社会保障要求成员国为船员提供社会保障,包括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
三、MLC 2006 公约在我国的实施情况1.我国加入MLC 2006 公约的时间我国于2015 年8 月29 日正式加入MLC 2006 公约,成为第87 个加入该公约的国家。
2.我国实施MLC 2006 公约的措施我国政府高度重视MLC 2006 公约的实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法》等。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国际劳工公约和建议书篇一:国际劳工建议书国际劳工组织第135号建议书确定最低工资并特别考虑发展中国家建议书确定最低工资并特别考虑发展中国家建议书(本中文译文仅供参考,如有疑义请以英文版和法文版为准)国际劳工组织大会,经国际劳工局理事会召集,于一九七○年六月三日在日内瓦举行其第五十四届会议,并注意到一九二八年确定最低工资办法建议书,一九五一年确定(农业)最低工资办法建议书和一九五一年同酬建议书的条款,其中含有对确定最低工资机构的宝贵指导,并考虑到近年来的经验强调了某些同确定最低工资有关的附加因素的重要性,其中包括制定标准,使最低工资制度既成为一种社会保护的有效手段,也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的一个要素,并考虑到最低工资的确定无论如何不应损害作为确定工资高于最低水平的一种手段的自由集体谈判的举行和发展,并经决定采纳本届会议议程第五项关于确定最低工资的办法及有关问题并特别考虑发展中国家的某些提议,并经确定这些提议应采取建议书的形式,于一九七○年六月二十二日通过以下建议书,引用时得称之为一九七○年确定最低工资建议书:一.确定最低工资的目的1.确定最低工资,应当成为旨在战胜贫困、保证满足全体工人及其家庭需要的政策的内容之一。
2.确定最低工资的根本目的是为工资劳动者得到可容许的最低水平工资提供必要的社会保护。
二.确定最低工资水平的标准3.在确定最低工资水平时,应主要考虑以下标准:(a)工人及其家庭的需要;(b)全国总的工资水平;(c)生活费用及其变动情况;(d)社会保障津贴;(e)其他社会群体的相应生活标准;(f)经济方面的因素,其中包括经济发展的需要,生产率水下,实现并保持高水平就业的愿望。
三.确定最低工资制度的实施范围4.应将未包括在一九七○年确定最低工资公约第1条范围内的人数和群体数保持在最低限度。
5.(1)可通过确定一种普遍适用的单一最低工资,或确定一系列适用于各特定工人群体的最低工资,从而把最低工资制度应用于列入该公约第1条范围内的工资劳动者。
一.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和劳动力使用者以及相关组织为实现劳动过程所构成的社会经济关系。
1.主体:劳方(劳动者和工会组织)、资方(雇主和雇主组织)、相关机构、组织2.性质:最根本的是社会经济关系3.目的:实现劳动过程4.发生地点:用人单位内部5.基本特征:个别性与集体性/平等性与隶属性/对等性与非对等性/经济性、法律性与社会性。
6.调整的基本方法:法律调整。
二.劳工运动理论:1.斯密的劳动分工和劳工运动思想(劳动价值论、社会分工论、劳工运动理论)2.马克思的劳资关系和劳工运动理论(《资本论》劳资关系:对立、剥削与被剥削、阶级斗争、私有制、合法运动与非法运动、工会运动)3.韦伯夫妇的产业民主理论(工会是产业民主的发展机制)4.马克思韦伯的工业资本理论(科层制、官僚制、权利权威、目标合理性)5.康芒斯的集体行动理论(制度的社会法律学派)三.邓洛普:★劳动力经济学制度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1994年《工会下的工资决定》提出工会是经济制度中的经济“活动人”,认为工会活动的目的是经济利益;1950年《产业与劳动关系评论》提出理解集体谈判与劳资关系的分析框架;1958《劳动关系系统》解释影响劳动关系系统的多种因素及其相互影响,标志着劳动关系系统理论的创立。
★理论架构:将系统理论的模型引入劳动关系研究领域,把劳动关系从社会系统中分离出来。
劳动关系有四个部分组成:①主体(劳动者、资方、政府)②环境(技术条件、市场、权力)③意识形态④规则网(程序规则、实体规则)。
★针对邓洛普系统理论的批评主要表现在:1、劳动关系系统理论是静态的,而非动态的2、劳动关系系统理论承认意识形态的共同点,却不认可其不同点和多样性3、邓洛普的理论体系关注点研究面过于狭窄,仅仅关注规则的制定★劳动关系理论的发展:(一)桑德沃模型 1987年出版的《劳动关系:过程与结果》提出有关劳动关系分析的理论模型。
在劳动关系运作过程中,外部环境因素、工作场所和个人因素是导致工作紧张冲突的基本因素;而工作紧张冲突的解决,依赖于管理和个人撤出以及工会运动。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劳工标准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唠唠(TPP)里的劳工标准这个事儿。
你可能会想,这劳工标准有啥好说的呀?哎,你可别小瞧它,这里面的门道可多着呢!我有个朋友叫小李,他在一家外贸工厂上班。
这工厂呢,经常会接一些海外的订单。
以前啊,他就觉得只要把活干好,把产品做出来就行。
可是,当这个TPP里的劳工标准一出来,就像是往平静的湖水里扔了一颗大石头,泛起了层层涟漪。
这TPP的劳工标准啊,就像是一个大管家,管着参与协定国家的劳工相关的各种事儿。
比如说,它要求保障工人的基本权利,像合理的工作时间、安全的工作环境、公平的工资待遇。
这就好比是给工人穿上了一层防护服,让他们在工作的时候不会受到不合理的对待。
我曾经问小李:“你觉得这些标准对你有啥影响呢?”小李挠挠头说:“哎呀,以前加班是家常便饭,有时候累得像条狗,工资也没见多多少。
现在有了这个标准,厂里开始重视我们的休息时间了,也不敢随便让我们在不安全的环境里工作了,感觉自己像个人了,不再是个干活的机器。
”你看,这就是TPP劳工标准的一个很实际的影响。
从国家的角度来看呢,这就像是一场比赛,每个参与TPP的国家都是参赛选手。
在劳工标准这一项上,就得让自己国家的劳工权益保障达到一定的水平。
就好比是大家都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你不能在劳工权益这块儿拖后腿。
我又和一个做外贸生意的张老板聊过。
他一开始对这个劳工标准是一肚子怨言。
他说:“这标准一出来,我的成本增加了不少啊!以前那些低成本的劳动力优势好像一下子没了。
”我就反问他:“那你有没有想过,这其实也是一个机会呢?”他一脸疑惑地看着我。
我接着说:“你看啊,当你按照这个高标准来对待工人的时候,你的产品质量可能会更好,工人也更有干劲,你的企业形象在国际上也会更好啊。
这就像你给你的产品贴上了一个高品质的标签。
”张老板听了之后,沉思了一会儿,好像有点明白了。
在国际上,TPP的劳工标准也像是一把尺子。
一些发展中国家就觉得这把尺子有点不太公平。
国际劳工标准第一章绪论名词解释【国际劳工标准】国际劳工组织是联合国系统中唯一具有三方性机制的国际组织,三方代表(即政府、工会及雇主组织)享有平等的地位。
国际劳工组织是一个国家间的组织。
国际劳工标准是由国际劳工组织所制定的。
国际劳工标准,从其性质上看,应当是国际法的一个组成部分。
【特点】(一)、国际劳工标准的制定体现了“三方性。
所谓“三方”就是指政府、雇主和工人。
也就是说,负责制定国际劳工标准的国际劳工大会是由各成员国派出政府、雇主和工人三方性代表团参加的;在公约和建议书草案的讨论和通过时,每个国家的三方代表独立地发表意见和投票。
(二)、国际劳工标准的适用范围表现出“国内性”。
绝大多数公约和建议书都是以调整成员国国内劳动关系为目标的,如限制工作时间、改善劳动条件、确定最低工资、建立社会保险、调整劳动关系、保障工会权利等,只有极少数公约和建议书涉及到国与国之间的关系问题,如对外籍工人给予平等待遇等等。
(三)国际劳工标准条文的规定具有“灵活性”。
国际劳工标准虽然普遍适用于所有成员国,但在草拟条文时,则规定一些必要的变通办法,以适应各类国家的具体情况。
(四)、国际劳工标准制定后的批准具有“自愿性”。
国际劳工标准在制定以后,各国在批准方面享有“自主原则”。
国际劳动公约和建议书,虽然是由全体成员国参加的国际劳工大会上以三分之二的多数票通过的,但通过以后并不直接发生效力,必须经过成员国政府批准才能对批准国产生约束力。
对一个公约批准与否,完全由成员国自主决定。
(五)国际劳工标准的实施具有严格的监督程序。
监督分为一般监督和特殊监督两种办法。
一般监督是以成员国按照劳工组织章程的规定提交实施公约状况的报告为基础。
特殊监督包括申诉、控诉和特别控诉三种程序。
【国际劳工标准的实施】是指由国际劳工大会通过的国际劳工公约和建议书,得到成员国的批准、采纳并切实地付诸执行。
【中国对国际劳工标准的基本立场和态度】中国在批准公约方面应有自己的原则:首先,应积极借鉴国际劳工公约。
其次,应批判式地吸收。
再次,应实事求是,逐步接轨。
【主权国家】指拥有独立主权的国家。
主权国家是国际社会的最基本成员(国际社会的成员主要包括两大【国际组织】是指三个或三个以上国家为实现共同的政治经济目的,依据其缔结的条约或其他正式法律文件建立的常设性机构。
国际组织一般指政府间国际组织,是国际法主体之一.而广义上说,国际组织还包括非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类型:第一类是主权国家;第二类是国际组织。
)【跨国公司】多国公司(Multi-national Enterprise)、国际公司(International Firm)、超国家公司(Supernational Enterprise)和宇宙公司(Cosmo-corporation)等。
70年代初,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组成了由知名人士参加的小组,较为全面地考察了跨国公司的各种准则和定义后,于1974年作出决议,决定联合国统一采用“跨国公司”这一名称。
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经济实体所组成,并从事生产、销售和其他经营活动的国际性大型企业。
又称国际公司或多国公司。
【特征】1、一般都有一个国家实力雄厚的大型公司为主体,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或收购当地企业的方式,在许多国家建立有子公司或分公司;2、一般都有一个完整的决策体系和最高的决策中心,各子公司或分公司虽各自都有自己的决策机构,都可以根据自己经营的领域和不同特点进行决策活动,但其决策必须服从于最高决策中心;3、一般都从全球战略出发安排自己的经营活动,在世界范围内寻求市场和合理的生产布局,定点专业生产,定点销售产品,以牟取最大的利润;4、一般都因有强大的经济和技术实力,有快速的信息传递,以及资金快速跨国转移等方面的优势,所以在国际上都有较强的竞争力;5、许多大的跨国公司,由于经济、技术实力或在某些产品生产上的优势,或对某些产品、或在某些地区,都带有不同程度的垄断性。
【企业的社会责任】过去通常是指:(1)以合理的价格为消费者提供优质产品;(2)谋取利润并分配给股东;(3)支付员工薪水,并努力保持员工队伍稳定;(4)支付公司税。
❤z重点!!!!!【核心劳工标准】标准包括:结社自由、自由组织工会和进行集体谈判;废除强迫劳动;同工同酬以及消除就业与职业歧视;禁止童工劳动。
4项基本的劳工权利主要体现在8项国际劳工公约作为最重要的国际核心劳工标准,自由结社权是其他核心劳工标准的基石。
集体谈判权是在自由结社权基础上赋予劳动者的另一项基本人权。
这项权利重在通过集体的力量改变个体劳动者在劳动关系中的弱者地位从而达到保护劳动者的目的。
强迫劳动,是指以任何惩罚相威胁,强迫任何人从事的非本人自愿的一切劳动或服务的行为。
当今存在的强迫劳动有八种主要的形式:(1)奴隶身份和拐骗;(2)强制性参与公共工程项目;(3)农业中和边远农村地区的强迫劳动(强制性招募制度);(4)强迫劳动情况下的家务工人;(5)债役;(6)由军方强制实施的强迫劳动;(7)人口贩运中的强迫劳动;(8)监狱劳动和劳动教养的某些方面。
当代强迫劳动表现出如下一些突出的特征: (1)主要是私人而不是直接由国家强制执行;(2)诱导负债是主要的胁迫手段; (3)无正常身份的移民妇女和男子,其不稳定的法律地位使他们特别容易受到胁迫;(4)由于严重的立法空缺,难以对私营经济中隐藏的以及常常是微妙形式的胁迫采取行动。
3、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由现有的市场格局与劳动力结构所决定,我国的强迫劳动现象的表现形式有3个:其一,人口拐卖案件;其二,是农民工群体被强迫劳动的事件时有发生;其三,那些没有被纳入劳动法、劳动合同法规范的农村义务工、家庭雇工中,也存在强迫劳动行为,但一直因在劳动法调整范围之外而未被纳入人们关注的视野。
【过劳死】国际上的普遍定义为:劳动者因工作时间过长、高劳动强度、心理压力过大而出现精疲力竭的亚健康状态,长期积重难返而突然引发身体潜藏的疾病并急速恶化,救治不及,继而丧命。
各国劳动法律及相关国际劳工公约都把“过劳死”看成是对劳动者构成生理伤害的极端形式。
超时劳动都有哪些危害?首先是对劳动者的一种剥夺。
其次,超时劳动是“就业杀手”,抑制社会就业的扩大。
第三,超时劳动的恣意横行,不利于企业素质提升和后续发展。
第四,超时劳动对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利,也增加了社会成本。
工会在这方面有哪些举措?一是呼吁并建议进一步完善劳动法律法规。
二是呼吁并建议加大劳动执法力度。
三是要求各级工会支持工人依法维护自身的权利。
四是呼吁并建议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
我国关于男女同工同酬原则的表现:1、非正式工身份导致同工不同酬2、性别歧视——男女同工不同酬3、户籍歧视——本土、外地工同工不同酬4、中外方管理者的同工不同酬【“社会条款”】是指发达国家主张的在国际贸易与投资协议中加入保护人权、劳工权益和环境等问题的专门条款。
一旦缔约方违反该条款,其他缔约国有权予以贸易制裁。
社会条款的基本内容是劳工的四项基本权利。
社会条款的本质是将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挂钩。
【社会倾销】是指一个高工资的工业化国家进口相对低廉的外国产品,而这些产品之所以廉价是因为出口国没有提供合理的工资、利益及对工人其他方面的保护。
【蓝色条款产生的主要原因】一是蓝色贸易壁垒比传统的贸易壁垒措施更具有隐蔽性;二是具有廉价劳动力优势的发展中国家以大量廉价产品冲击发达国家的国内市场; 三是“血汗工厂”的案例大量涌现;四是实质是贸易保护行为。
❤【体面的劳动】国际劳工组织认为,“体面的劳动”意味着劳动者的权利应得到保护,有足够的收入和充分的社会保护,也意味着有足够的工作岗位;并认为,“体面的劳动”这个战略目标只有通过对“促进工作中的权利”、“就业”、“社会保护”(重点是社会保障、职业安全和卫生、保护移民工人)、“社会对话”这样四个目标,在整体上予以平衡和统一地推进,才能够实现。
第一个目标涉及工作中的基本原则和权利。
第二个目标是促进就业。
第三个目标涉及社会保护。
第四个目标是促进劳工、雇主和政府之间的社会对话。
主要观点:1、就业乃民生之本。
劳动者就业的数量和质量事关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对劳动者而言,体面劳动需要其不断自我更新,以终生学习的精神来提升体面就业的能力。
但就体面劳动的核心价值而言,更在于强调政府、雇主与劳动者的“对话”和“合作”,强调借由工会组织的中间力量积极推进体面劳动的实现。
关注的两个层面:一是在促进劳动者体面劳动的过程中,需要有前置的“体面的程序与机制”。
二是要继续凸显工会在推进体面劳动中的重大作用【国际劳工标准历史来源小结】1、国际劳工组织是在国际工会运动蓬勃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2、国际劳工组织是国际联盟的产物3、国际劳工组织从成立到现在,一直把制定国际劳工标准作为它的最主要职责。
第二章国际劳工标准的制定简答论述【国际劳工大会的主要任务】国际劳工大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制定和通过国际劳工标准,并作为一个论坛讨论全球重要的劳工和社会问题。
大会也将通过本组织的预算和选举理事会成员。
【国际劳工标准的局限性】1、国际劳工标准反映工人的意志和要求是有限的2、国际劳工标准不易适应各种不同类型国家的具体条件3、国际劳工标准难以获得成员国的普遍批准4、国际劳工标准的实施缺乏有效的保证【处理冲突的原则】1、“就高不就低”,就是说,在同一事项上几个国际劳工标准的规定有差别时,应优先执行对工人最有利的劳工标准。
2、涉及复杂技术问题的事项,应优先考虑在该事项上最有资格的国际组织所制定的、在规定上较为明确具体的国际标准【国际劳工组织近期的重点工作】一、体面的劳动二、结束童工运动三、促进扩展社会保障的运动【成员国须采取有效的和有时限的措施保护童工的目的】(1)防止雇佣儿童从事最恶劣形式的童工劳动;(2)为使儿童脱离最恶劣形式的童工劳动,以及为他们的康复和社会融合,提供必要和适宜的直接援助;(3)保证脱离了最恶劣形式的童工劳动的所有儿童,能享受免费基础教育,以及接受职业培训;(4)查明和接触处于特殊危险境地的儿童;(5)考虑女童的特殊情况。
成员国须采取适当步骤,落实本公约的条款。
第四章国际劳工标准实施的途径及行为主体简答名词解释【软法】:国内外学者多引用法国学者Francis Snyder于1994年对软法概念所作的界定:“软法是原则上没有法律约束力但有实际效力的行为规则”。
由于软法不具有典型意义的法(严格的法)的基本特征,所以,我们将之定位为非典型意义的法(非严格的法),它不一定要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不一定要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不一定由法院裁决其实施中的纠纷。
【软法大规模涌现的社会背景】一是世界范围内国家管理的衰落与公共治理的兴起。
二是经济全球化和WTO等国际组织的推动。
三是欧盟对软法的积极实践和大力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