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篇让人看得眼含热泪的知青回忆文章

一篇让人看得眼含热泪的知青回忆文章

一篇让人看得眼含热泪的知青回忆文章
一篇让人看得眼含热泪的知青回忆文章

一篇让人看得眼含热泪的知青回忆文章

那还是在1972年,当时的物资供应相当匮乏。在地处东北边疆的黑龙江建设兵团,程度就更为严重了。无论是基本生活用品,还是生产资料都非常奇缺。每个兵团战士每月只能配售给半块肥皂,各个连队的食堂连蒸馒头的碱都快没有了,望着快吃空的碱袋子,这可急坏了各连司务长。

那时兵团主要以吃面为主,主食就是发面蒸馒头、蒸包子。为了节约用碱,发面不敢让它完全发起来,半发面的馒头是又酸又硬,又加之那个年代把好麦子都上交国家了,自己留下来的麦子有一部分都发了芽,用它蒸出来的馒头还发粘,就餐的知青每天吃着又酸又硬又粘的馒头怨声载道,浪费也很严重。粮食是计划供应的,本来就有些紧张。司务长们除了忍受着就餐人员话语的攻击,还担心着粮食吃不到月头怎么办?一时间都犯了难。

那时我是三连的司务长,同样忍受着这种煎熬。尽管想了一些土办法,用豆杆灰滤碱,但收效甚微。也许是因为我离团部近的原因,团里商业股的领导想到了我,让我去买碱。兵团的知青很少能有机会外出,而且是公差。我暗自庆幸能有一次出门的机会,但谁又能想到这次出门买碱竟成了我终生

难忘,历尽艰险的生死考验。

采购本是一种商业行为,除了到生产厂家,就是到一些较大城市的商业流通部门。可商业股领导却让我去黑龙江大庆以南的肇源农场找时任农场党委书记的马金堂。马金堂曾是组建六十一团的前任主要领导,大家都称马政委。做为一个小知青去面见这样一个不太熟悉的大领导,我心里也总有一些胆怯。好在原三连有一个天津老知青马继平早已到了肇源农场,听说他就是为了追随平易近人的马政委,从六十一团调到了肇源农场,我心里总算有了些底,就不那么怕了。

于是我踏上了经由哈尔滨北上的列车,到“让湖路”站再转乘目的地的火车。到了“让湖路”车站我才知道这就是大庆,我带着敬慕的心情观望着周围的一切,心想着这就是大庆王进喜曾经战斗过的地方。踏上转乘的火车,我还在想,自己要能成为一名大庆油田的工人多好啊!那时候我们国家缺油,首都的汽车还要背着小锅炉跑,为了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当一名石油工人多光荣,想着想着不觉中到达了要去的小站。

下了火车还要步行二十多里的旱路。路上的行人很少,天黑前我终于赶到了农场的场部,找到了分别几年的老战友马继平。出乎意料的见面使老战友十分惊讶和高兴,我说明了来

意,老战友热情而又尴尬地招待了我晚饭,当时农场的生活条件比兵团更苦。吃完饭,他安排我住到了十分简陋的农场招待所,并答应我明天一早去找马政委。

来到了肇源农场,让我看到了农场和兵团的差距,尤其是看到马继平简陋的住所,使我感到了一丝凄凉。这里没有了知青们晚上聚在一起谈天说地的热闹气氛,他更像一只孤雁飞到了寸草不生的大漠荒原。马继平比我大六、七岁,他是天津一所知名中学的高材生,后来当兵转业自己要求来到了北大荒,富有理想抱负的他饱经了历史变革的沧桑。听说他的爱人是他高中的同学,为了追求理想中的有志青年,毅然放弃了大城市的生活,来到北大荒和他相伴。也许是爱情的力量,使马继平更有男人那种刚毅和淡定。

第二天一早,在马继平家吃早餐的时候,他转达了老领导的指示,完全出乎了我的预料,原来买碱是要到他们周边的村屯去自己收购。我虽然面有难色,但想想团里派我来到这里,遇到困难,就跑回去,不就是个逃兵吗?再想想,有那么多连队的食堂急需解决用碱问题,如果真能解决这个重大难题,那是何等的光荣。于是我便经历了一场非常冒险的买碱历程。

这里我首先要介绍一下碱的来源。肇源农场坐落在肇源县内,

县内的许多村屯大部分是盐碱地,很多的地表都泛起一层层薄薄的碱,农民把这些地表碱收集起来,经过简单的加工去杂熬制成水碱。这就是我们所需用的蒸馒头用的碱。

按照马继平的指点,我吃过早餐便开始步行近三十里地到周围的村屯去收购碱。来到第一个屯子时已接近中午,我见人便打听买碱的事,村民用惊疑的眼光看着我,摇摇头,回答没有。中午时分我走的满脸通红,满头是汗,屯子的行人已很少,我看见一位五六十岁的老人,走路有点瘸,便急忙赶上去问他,他狐疑地看着我,见我不像此地人,就问我“是哪里人,为什么到这里来买碱”,等我把情况介绍完了,他暗示我到一个僻静处说话。在这荒凉的小村子里,他这一暗示倒叫我心里有些怕。但无奈,好不容易遇到一个愿意和我交谈的人,就按照他的意思到了一个僻静处。这时他才道出了村民不敢搭讪的原委。他说:“小伙子,像你这样到处打听买碱,是很冒险的,要是让供销社的人知道了,就会把你抓起来的,水碱是不能允许私自买卖的。”尽管我还不明白不能买卖的原因,但是心里还是有些怕了。我只身来到这人烟稀少的小村庄,如果真让人给抓起来,都没有人会知道。老人把我领到他的院子里,告诉我说“有人问你,你就说是我的亲戚,到我家吃完饭后,我领你去找队长。”老人家里很穷,一进屋就有一股难闻的气味,家里能值钱的就算是毛主席像下边那口盛

米的小缸。老人从缸里挖出点小米,里边还有不少的草籽。那个地方吃捞饭,烧开水把不舍得淘净的小米放到锅里煮一下,再把米捞出来去蒸,主食是小米饭,菜就是自家腌制的咸菜,汤就是捞米后的米汤,由于小米中草籽的原因,小米汤是灰色的。这时我还真有点饿了,当我吃完第一碗饭后看着老人那吝啬的目光,也只好用汤充饥了。心里感觉这个老人太抠了,饭都不让吃饱。后来当我了解到老人的身世后,我才谅解了他。

饭后他带我到了本村的队长家,文革期间的生产队长,也就是现在的村长。到了队长家,老人把我的情况介绍给了队长,队长姓李,一听说我也姓李就更亲近些了。李队长听说我需要的水碱数量比较大,很感兴趣。他和我讲,这个地方的农民很穷,很少能看见现钱,不少的农户由于庄稼活少,都熬制了些水碱,但不敢明着卖,因为水碱也属于国家的三类物资,应该由供销社统购统销。但当地水碱的用途很少,国家也不调拨所以供销社也很少收购,农户熬制的水碱能卖出去的不多。李队长接着说:“根据你需要的量,对当地农民来说是个好事,二三个屯子没有这么大量,要集中好几个屯子的水碱才能满足你的需求,但是几乎每个屯子都有供销社,要是让供销社知道了,你收购的碱就会被扣,那就不好办了。”那个时候供销社是系统管理,不归村里管。经过李队长的介

绍,我也感到事情难办了。我试着问李队长,能否有解决的办法,因为我们兵团太需要这些碱了。李队长沉思了一下,说:“要通过供销社是根本不可能的,这个事就办不成了。但是要想把这么大批量的碱从车站发出去必须要有供销社的

证明,没有证明铁路根本不会给发运。”这时坐在旁边的那位老人说话了:“我有个远房的亲戚在离火车站不远的屯子里是供销社主任,能不能从他那搞一个证明。”李队长说:“也只

能试着这样办了,先看看能不能搞来证明,如果能搞来证明,再考虑如何收购这些水碱。”这时我才知道那个老人姓陈,老陈至今还是独自一人,年轻时忙着给自己的弟弟娶上个媳妇,把自己的钱花光了。本来家里就穷,腿还有残疾,到年龄大了,就更没人跟了。尽管老陈腿瘸,但脑子还是挺灵光的。

李队长不到四十岁,是个精明强干的人。他说:“说干就干,老陈你领着小李去找你那个亲戚想办法把证明开了,我先联系联系其他的屯子,让小李买上四瓶酒拿着,你们就去吧。”于是老陈带着我就出发了。老陈告诉我大约要走三十多里路才能到。等我们赶到那个屯子已是下午五点多钟了。

那个年代除了自己的工资和外出每天补助六角钱之外就没

有其他收入了。花上十几元钱买上四瓶酒,只能自己掏腰包,十几元也是半个月的工资了,很有些舍不得,但为了能把事

情做成,也只能这样了。老陈很是高兴,感觉能拿上四瓶酒去走亲戚很是荣耀。和老陈的亲戚见面后,在我的再三请求下,人家终于答应能给开一个证明。我很高兴,起码这是闯过了第一关,有希望了。

天快黑了,人家非要留我们住下,明天再回,并同样准备了捞小米饭、咸菜来招待我们。老陈说什么也不走了,可我恨不得赶紧回去做下面的工作。他不走了,我虽然心里有些生气但考虑他腿脚不方便又走了那么远的路,我就决定自己先回去了,趁着天还没有黑赶紧上路。老陈嘱咐我顺着来的道往回走,并问我认识不认识,因为心里急,我逞强地回答说认识。

于是我马上就往回赶,走了没有多远天就黑下来了,我更着急了,生怕找不到回去的路。其实这个地方村和村之间根本没有正式的路,所谓的路只是车轧出来的辙。而且这个地方又都是盐碱地,地上的草都很少,四处望望茫茫一片,也找不到什么标志物。此时,天已经更黑了。再往前,看到几条不同方向的车辙,我已经辨不清应该顺着哪个车辙走了。在这个穷山僻壤的地方,路上根本看不到有行人,屯子里都没有通电,天一晚,黑乎乎的一片。我心里紧张起来,这可如何是好。如果走错了方向,这一夜就不知道走到哪去了。我

除了心里埋怨老陈,也开始恨自己太逞强了,现在真是进退两难了。我焦急地再辩了辨方向,实在拿不准。听屯子里的人讲过这一带时常也会有孤狼出现,我手里连个木棒也没有,再看了看周围只有一棵不大的树,为了安全也只能上树呆一夜了。想着,我便爬上了树,半蹲在树叉上,虽然感觉到有些安全了,不至于与狼搏斗了,但这一宿可怎么过啊!困了也容易从树上掉下来。不管怎样,这也是唯一的办法了。心里稍微有些安定,身上却感觉有些凉了。由于赶路身上的内衣已经被汗湿了,再被晚上的凉风一吹,不免有些寒意,心里也越发的怨恨自己不该逞强。强忍了半个多小时,耳边好像听到有铁牛跑动的声音,赶紧向四周的远处看,没有看到什么,也许是幻觉,有些失望。又过了一会儿声音大了些,看见远处好像有个车灯转了过来。是,有个铁牛朝这个方向开来!嘿,真是天无绝人之路。我赶紧从树上爬下来,心想不管铁牛去哪儿,我先到个安全的地方再说。我站到了道边等车开过来,当车开到我身前时,铁牛却加大了油门,生怕我拦住似的越发的快了。情急之中我也很利索地抓住了拖车的后箱板,翻身跃进了车厢。这时我才看清车厢前边站着三个人,手里分别握着一个长把的农具,齐声喊道“你是谁,到哪去?”我喘着大气说明了我要去的村屯和要找的人,他们紧张的气氛才有些缓和。其中一个人说道:“我们还以为你是从第五监狱跑出来的犯人。这么晚了你怎么一个人在这个地

方?”当我简单把情况介绍后,他们说话也和气了许多。他们正好路过我要去的那个屯子,听口气他们和我要找的人也认识。到了我要去的屯子他们告诉了我,我跳下了车。凭着月光和白天的印象我终于摸到了李队长的家门口。

显然李队长一家已休息了,我无奈地叫开了李队长家的大门,李队长看见我的狼狈像,急忙问我:“老陈怎么没有和你一起回来?”我讲明了情况,李队长叹了口气说:“他就是为了吃

人家顿饭。”一边说着一边点上油灯,把老婆喊起来给我做饭,并特意嘱咐给我烙两张饼。我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吃完饭后,他让我住到他老娘那个屋,我进屋一看,在大炕的另一头是我的铺位,我怕影响老奶奶的休息,赶紧躺下来。躺下后才知道他们用毡子当褥子,尽管有些扎,我也一觉睡到大天亮。也许是由于李队长对我的关心,对这个荒凉的小村庄也有了一份亲切感,陌生和压抑的心情自然也好了些。

我们开始下一步的工作。李队长说:“今天我领你到附近的屯子转一转,你顺便了解一下情况,看看能否满足你的需求量。”由李队长带着,我放松了许多,到下午四点多钟的时候我们已经转到了第四个屯子,李队长和这个屯子的队长也很熟。队长姓胡,高大魁伟,满脸的络腮胡子,有点像威虎山的八大金刚。两个队长交谈了一会儿后,李队长和我说,“根据目

前了解的情况,数量基本上差不多了。”李队长让我留在胡队长这个屯,他有事先回去了。

晚饭是在胡队长家安排的,那时我虽然才21岁,但身体挺棒的。胡队长不知道我有多大酒量,还特地找了两个能喝酒的,其实我不会喝酒。炕上的小桌摆了四盘菜,两盘不同的咸菜、一盘基本上看不见肉皮的肉冻,还有一盘土豆丝,这在当地算是招待客人的上等菜了。本来见胡队长我心里就有些发怵,再看他找来的这两个人跟他的长相、穿带都差不多,就更有些怕了。酒过一巡我才明白他们是和我来谈价格的。怕归怕,但心里的价格底线不能破,从每斤一毛一最后到每斤一毛二谈成,当时真有些惊险的感觉。虽然表面上看他们很凶,但终究也是为了当地农民的利益着想啊。晚饭总算圆满结束,胡队长答应明早派车和我一起去县城买装碱的草袋子。从他们屯子到县城虽然近一些,也要走四五十里地。

转天一大早我们就上路了。胡队长看上去有些凶,但还真有东北人那种豪爽和义气,在他的帮助下,我们从县城买了四百多个草袋子。晚上天黑前回到了他们的屯子,把草袋子存放在他们生产队的仓库里。我从肇源农场出来已经三天了,那时没有通讯工具,也怕马继平惦念,终究我是一个人到屯子里。我谢绝了胡队长的晚饭,执意要回农场的场部。胡队

长见留不住我就找村民借了辆自行车,开始村民不愿借,好在胡队长打了保票。要知道那时农民家里的一辆自行车比现在的一辆汽车还珍贵。我骑上车就往农场场部的方向猛蹬。开始骑的还很快,我想三十里路也就一个小时,后来就骑不动了,路面越来越软,就像骑在沙土地上。随着天黑,心里又发慌了,就使劲蹬。突然,自行车的链盘掉了,原来自行车的链盘是点焊上的,现在只能推着车走了。走着走着,猛然间前边一个黑乎乎的东西出现在我的视线中,我不再敢往前走了。这是一条小路,是人们步行或骑自行车轧出来的一条路,路两边也没有庄稼,是一片片稀稀拉拉的荒草地。这个黑乎乎的东西在路边趴着,还不时地动动。路行至一半多了,又是个进退两难。我站住了,定住神仔细看,也分辨不出是什么动物。不觉想起我们刚到北大荒不久,在三连通往五连的下道上就发现过熊瞎子的事。想到这,我出了一身的冷汗,再想想这个地方没有树林子,草也很稀,不应该是黑瞎子出没的地方,再看那东西虽然动,但没有袭击我或逃走的意思,如果这样对峙起来,恐怕这一夜我也过不去。人害怕到了极点,脑子就有一个闪念“不就是死吗?还有比死更可怕的吗?”我鼓足了勇气,推车用最快的速度冲过了那个黑东西趴着的地方。感觉冲出了二三十米,我才敢回头看看那是什么东西,但也没有看清。它仍然没有追赶我的意思。于是我快步往场部赶去。远远看见场部的灯光,心里才稍微放松

了些。不到十点,我赶到了马继平家。

我走后的第二天晚上马继平就开始担心了,第三天早上他把我接连两天都未回的情况汇报给了马政委。政委说如果今天夜里还不见人回来,明早就让农场派两辆摩托车去各屯找。不管怎样,我活着回来了。马继平又是埋怨又是关心,惊奇地看着我,眼里闪出了泪花,这种惦念可能只有在那时的战友之间才格外真诚。我把情况向马继平做了简短的介绍,在他家吃过晚饭后就去农场招待所了。

买碱的事总算有了些进展,这几天也的确有些累了,躺在这简陋的招待所就像住进了高档的五星级酒店,我美美的睡了一觉。醒来,天已经大亮了。我赶紧找人修好了自行车,又返回了胡队长的屯子。吃过午饭,李队长也过来了,于是我们开始研究后面的工作。李队长讲“为了避开供销社的干扰,就要想办法找到一个没有供销社的屯子,让各屯子的村民把水碱都送过去,集中在一起,再找机会送往火车站”。事情决定后,由胡队长把草袋子分发到各个屯子。

收碱的时间订在星期日的晚上,也是供销社休息的日子。这么大的动作还要避开各供销社的眼睛,确实有些难度。可是很少见到现钱的农民,为了生计,他们竟做得如此严密和细

致,悄无声息地从不同的屯子把四百多袋的水碱集中到了一起。在现场我们点上提灯把场地照得通亮,一边验质一边过称,一直忙到后半夜。那时的农民很朴实,他们缺钱但不缺德,所以我一个人才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如此大的工作量。

后来在实际的使用中竟没有发现有掺杂使假的现象。诚实善良的农民用自己的行动真实写照了那个年代人们的真、善、美。

看着集中起来的水碱,我心里很高兴,高兴之余也担心这么大量的物资,还要再行程三四十里地运往火车站,要避开路上所有供销社的监管不是个容易事。不觉愁上心来。按现在的话讲,物权已经转移,这些货就算是我的了,一旦出现差错真不知道我要担多大的责任,有一点粗心就会功亏一篑。那段时间我寝食难安,李队长看出了我的心思,也许是几天的交往让他认可了我这位小朋友,他说道:“小李,你别担心,这两天我联系了十几辆马车,一趟就能把所有的碱运到火车站。商量以后就定在后天夜里的两点,把马车都集中到存碱的屯子,天亮前就能到火车站,就可以避开所有的检查。李队长又说:不过按常规的运费,你要给每辆车多出上一块钱,你看行不行?”我同意了李队长的意见。李队长又找来了老陈,

说:让老陈和你先去车站联系一下,顺便把供销社的信带上,定好后咱就安排车。”我又和老陈去了趟车站,把所有的事落实好。转天夜里一点多钟,十一辆马车都到齐了,在一片寂静中装好了水碱。我清点数量后,十一辆车就静悄悄地出发了。装车前为避免有声响,所有大车的马玲都摘掉了。老陈在第一辆车上,我在最后一辆车,浩浩荡荡的直奔火车站。一路无事,天亮前十一辆马车正常地到达了火车站。货卸到站台上,码好了垛,我紧张的心才稍稍得到了安定。但谁又能想到后面的事要比前面的更难办。

话说当时的火车站远不像大家想象的一样,车站也就有几十户人家,这还包括铁路职工。站台就在火车路基底下的一块平地上,而且是土地。车站的候车室、售票处,加上货运员办公的地方也不足百平米。车站附近没有旅馆,没有饭馆,就只能看到上下火车的那么几个人。货物卸到所谓的站台上也要自己看管,丢失了自己负责。我只能和老陈商量,每天支付老陈两元钱工资,让老陈自己解决吃住问题,和我倒班昼夜看管着这批货物。

没想到屋漏偏逢连阴雨,货到站台的第二天就开始下起了小雨。水碱最怕水了,一旦雨水化了水碱,损失可就大了。情急之中,老陈叫我去找站长想办法,我找到了站长,站长姓

郭,郭站长和我解释说:“货物的苫盖车站不管,由货主负责。”在我百般的请求之下,站长终于同意借给我一块铁路的苫布,先把碱盖起来。我祈祷老天爷,雨别再下啦!也许天有灵验,傍晚时分雨停了。由于在车站人生地不熟的,头一天怕碱丢了就没敢离开车站,第二天又为下雨着急,雨停了,才感到饿的难受。想来已经近两天没吃饭了。老陈是在车站找认识的人家蹭饭吃,他约我和他一起去吃饭,可我不好意思。找饭馆吃饭要走出五里地,雨后的土路不好走,踏着泥泞的路,当我找到仅有的一个小饭馆时,已经关门了。因为吃饭的人太少,又加上阴天下雨,饭馆也就早关门了。望着阴蒙蒙的天,看着两脚泥,好不容易到了饭馆,肚子咕噜噜地叫个不停,门却关了,心里酸楚楚的。没办法我叫开了门,一个妇女望着我说:“关门了,没有饭了。”我说:“我快两天没吃饭了,能不能给我弄点东西吃。”在我的请求下,她让我进了门,告诉我还有几张饼,我让她给我做个汤,就这样总算吃了顿饱饭。回到车站,我是住在货运室里的,没有床就睡在办公桌上,枕着货运员的台账,站长还给我找了个羊皮大衣,也算冷不着。

一连四天过去了,晚上听着来往的火车,也没有我装车的消息。我咬紧牙关,耐下心来等待着。就这样焦急地等了七天,我实在坚持不住了。晚上我找到了郭站长的家,叫开门,忍

不住哭了。郭站长见我哭了,就耐心的劝我,这一劝我越发地感到委屈,哭的就更厉害了。最后郭站长说:“小李,你放心,下个礼拜我一定想办法把货给你发出去,你再耐心的等等。”此后又等了近一周的时间,一个下午郭站长到站上找到了我,说明天下午给甩车,但明天上午需要把手续办了。可盼到这一天了,真是久旱逢甘霖,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转天天刚亮我就起来了,从这个车站走到下一个火车站,又走二十多里地才到肇源农场场部办理了手续,紧跟着我就返回了火车站,来回八十多里地,我也没感到累,把手续办好后车皮也给甩下来了。我主动要和装卸工一起扛袋装车。站长笑了,说:“这个事不用你干了,你就帮着监装一下车好了。”装好了车,天已经晚了,我只能又回到货运室的办公桌上休息了。一颗紧张了多日的心终于放松了。躺下后,也许是高兴的原因,怎么也睡不着了。这时感到身上有些刺痒,脱下内衣一看,秋裤边缝上的虱子已经排成了队。可想着自己历尽千辛万苦,闯过一次次惊心动魄的艰难险阻,终于完成了团领导交给自己的任务,并在我的努力下,又能让团里的知青吃上不硬不酸的发面馒头时,心里充满了自豪。

第二天早上,郭站长见到我,也很为我高兴,并愿意给我在押运车里找个座位回天津看看。我表示了谢意,因为那个年

代是不允许这样做的。

火车开动了,我踏上了返回兵团的路。

别了,肇源农场的领导、战友!

别了,屯子里朴实的父老乡亲!

我要回兵团同战友们一同感受食堂蒸馒头有了碱的喜悦!61团3连李敬

关于回忆的作文800字5篇

关于回忆的作文800字5篇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童年的往事就像海边的贝壳,数也数不清,有红的、黄的、蓝的……今天我就随意的捡起一颗蓝色的贝壳,来向大家表述一下这美好的回忆……记得那是在我五岁那年,那时我家住在华舍,隔壁的邻居也有一个小男孩,他只比我大一岁,于是我俩经常在一起玩。他是一个黑黑的小男孩,胆子很大,有时会去田里捉蝌蚪,每次他总带个小水桶,把战利品放在这里面。于是我天天与他一起去田里捉小蝌蚪,每次我只是看着他捉,他在田里走来走去,发现了“目标“以后,迅速悄悄地靠近它们,把手弯成弓形,悄悄地蹲下,再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将手按下去。那些“大头“还没反应过来就被手掌罩得个严严实实。我天天看着

他捉,他让我也捉,可是我不管怎么样就是不敢捉,不论他怎么说有多容易,也许我怕被蝌蚪咬吧,我还是不敢捉。那个小男孩有时满载而归也会送给我一些,我便把它们养在一个红色的小水桶里,换上清澈的水,看着那几只小蝌蚪在水中快活的游来游去,我的心中也有无比的快乐!以后几天,我还是日日看着他捉蝌蚪,那时的我似乎只要看看就满足了。终于有一天,我捉了几只小蝌蚪回来。那不是他给我的,我自己捉的!这是我平生第一次亲手捉到蝌蚪,真的,真的!这是凭我自己的双手获取的,而不是我不劳而获的从他那儿取得的。让我告诉你这捉蝌蚪的来龙去脉吧!这天下午,烈日当空,太阳火辣辣的照着大地。虽然天气恶劣,但我们还是出发了,到达了目的地,我跟往常一样在一旁看邻居家的小男孩捉。这时他叫了起来:“喂,这儿有好多蝌蚪,快来看呀!“我听了急急忙忙地跑过去看,他和我一起蹲在那儿看,突然,他一把抓过我的手,一下子

上海知青的“孽债”

上海知青的“孽债” 知青孽债——深埋的爱东方卫视“幸福魔方”栏目一个上海知青的真实故事,爱有多深、情有多重!在当时大时代的背景下,无奈!无言!无限感慨!一个上海知青的“孽债”刺梅的博客云南因有西双版纳的亚热带风光,有绵延数千里的边境线,所以使很多人对这个地方充满了向往。尤其是那些婀娜多姿的傣族姑娘,身着凸现腰身的筒裙,头顶浓密别致的发鬏,摆动杨柳腰肢,轻挪细碎步履,时隐时现的穿梭在茂盛的雨林之中,将这片神奇的土地衬托得更加美丽迷人。 而当年上海知青随着下乡插队的滚滚洪流,有些身不由己的将自己的命运,和这里的人们紧紧的联系在了一起。在没有人烟的深山老林中,他们开垦荒地,种植橡胶,将青春的年华和充满激情的汗水肆意挥洒。 随着他们种植的橡胶树一天天的长大,他们和当地姑娘小伙的感情也在不断的演变升华,在茂密的原始森林里上演了一幕幕幸福甜蜜的爱情喜剧。 但突如其来的知青返城大潮,却将一对对沐浴在爱河之中的“鸳鸯”美梦惊醒,缠绵绯恻的情感成了某些知青实现理想的羁绊。 由于特定的历史背景,注定这些本该是喜剧里的男女主角,

必然成为悲剧中的人物。而当年轰动一时的电视剧《孽债》,正是把那个时期,下乡到云南的有些上海知青,为此而背上了一个个让他们一辈子都还不完的“孽债”的特殊经历,真实的演绎了出来。 酷爱养鸟的老宋,就是在68年下乡到云南的上海知青,现在和妻子在上海过着一般老百姓平淡而又安详的幸福生活。一天,这种平静的生活被老宋的突然离家出走打断了。在老宋妻子的求助下,江苏卫视的记者根据她提供的地址,到老宋曾下乡的地方云南去寻找他。因为他妻子说,老宋插队时曾有个当地的初恋情人,从种种迹象表明,老宋还和她有着来往,她怀疑老宋这次就是到云南他那个初恋情人那里去了。 当记者沿着崎岖的山路,辗转来到当年老宋下乡的寨子。经过打听,果然有这样一个叫香玉的女人,因病在医院住着。记者从村干部那里还得到了一个让他们很意外的情况,说香玉还有一个和上海知青生的儿子,已长大成人。 难道真像老宋妻子怀疑的那样,在老宋身上也有一笔像电视剧里一样的“孽债”?! 记者带着疑问进一步寻访,发现老宋果然是在这里,并且在医院精心照料着病床上的初恋情人香玉已经好几天了。 随着老宋的讲述,一段尘封已久的情感纠葛,渐渐浮出了水面:这是一个由两位上海知青,和一个傣族姑娘共同演绎得

《识鸟》的阅读答案

《识鸟》的阅读答案 导读:看冯骥才画集,有一幅名《傻鸟》,画上题字是:“忽见傻鸟落秋塘”。画的色调是淡金,浅棕的芦苇,沉甸甸倒伏向水面的芦花都是写意笔法,惟独那只鸟是工笔:白头、尖嘴,浅蓝的羽翅,肚腹间金黄的绒毛。它的脚爪紧抓着一根芦苇杆,浅蓝色的圆眼睛目光炯炯。工笔的鸟,认真得可爱,显出憨气。惟其憨气,才显出灵性。 我住在山里,清早,将醒未醒的薄冥间,窗外林间的鸟语渐次进入我的意识。凭着它们各不相同的叫声,我识得了不同的鸟,有一只鸟居然会这样叫:“滴地滴地嘟,滴地滴地嘟……”五字一拍,音韵奇特,既高深又单纯,一只聪明欢快的鸟。我惊讶地怔住细听,它却戛然而止。 鸟之音符只不多的几种——滴、嘟、咯、咕、叽、喳、啁、啾,拼起音来,却婉转曲折,变幻多姿,极是含情达意。情侣的喃喃,夫妻的依依,母子的切切,至伙伴的交谈,合众讨论,都有足够的语言。鸟之语,是它们那小脑袋里流泻的灵光。 谁知道鸟儿有多聪明?它斜掠过你的头顶,短暂驻足于你的窗前,对你的生活它心明眼亮。《聊斋》上说,有县官召懂鸟语的'道士来 解说,道士解道:“偏向着她!偏向着她!”县官听了心服,内室里他的妻妾正吵呢。道士又讲:“蜡烛一百八,银珠一千八。”县官脸红,这正是他受贿的数目。道士接着翻译:“丢官而去,丢官而去!”县官大怒,将道士逐出,不久果丢官而去。

人说鸟,鸟也正在说人呢。 冯骥才还有幅画,是浅灰的深冬,疏密有致的枯枝交错,枝间聚着数只鸟,都是背影,垂颈萧瑟,不知望向何处。题为《春天还遥远》,妙极。 要极有爱心的人才画得出来吧。 1、文章开头详细描绘画面上鸟的形象的意图是什么? 2、作者识鸟的依据是什么? 3、“我惊讶的怔住细听”,“我”为何惊讶? 4、文中引用《聊斋》中的故事作用是什么? 5、文中的“妙极”是由于什么? 6、“要极有爱心的人才画得出来”,这“爱心”指() A、爱鸟之心 B、爱护自然之心 C、爱惜人才之心 D、爱护他人之心 7、本文表面上写________,实际上写的却是_________ 《识鸟》答案: 1、显示鸟的灵性。 2、鸟的各不相同的叫声。 3、因为这鸟的叫声五字一拍,音韵奇特,既高深又单纯。 4、说明鸟对你的生活心明眼亮。 5、画中的几只鸟在冬天畏缩不前,看不到希望,找不着目标,故而题为(春天还遥远)很恰当。

中国100篇名家经典散文关于回忆的经典散文

中国100篇名家经典散文关于回忆的经典散文 篇 一、关于回忆的经典散文 我喜欢回忆——-在这多梦而失意的季节里,多少次在那难以入眠的夜晚,聆听细雨敲打芭蕉叶的叹息,细数在雨中飘泊的心的碎片,一任孤独的海潮把我湮没,一任失意的痛苦消磨我的意志。岁月的尘土早已积满心灵,那颗流泪的星星落进了土地,只有那年年月月生长着记忆的常青藤,多少前尘旧事、新愁旧怨,萦系心头,挥也挥不去。 如果酩酊能使人勾起梦回的触境,谁不复记忆人生?谁也不懂重温一些湮没很久的往事?20多年漫长的岁月,不尽的往事辐辏成一幅人生的缩影。童年的梦呓,少年的矜狂,也曾雄心壮志把白宫据为己有,也曾梦想有一天穿着发白的牛仔衣独走天涯,也曾常常为了一朵不知名的花而停足凝驻半天,也会为了凋谢的花朵伤心很久,然后找一个隐秘的地方将花朵埋葬,也曾在冬夜里流星般孤独的寂寞里享受冬夜里流星般闪亮的生命,也曾在那孤独的黄昏幕着雾和雨,让那颗饱含泪水的心灵在雨雾中颤抖。 而我也总是喜欢把坎坷辛酸都埋在心底,不想让别人看见一点点,然后在人背后一个人独自舔抚。人生排列着很多等待我们去回忆的事情,而每一憧憬的飘逝,便是离开生命的驿站,只经一次,终不复返。在一个人的一生里,也许很多事情总是不一定

能如人意的,可是,我总在想,只要给我一段美好的回忆也就够了。有许多事,也许你当时并不在意,可是多年后,当你募然回首,你才猛然惊觉,啊,那不正是我苦苦追寻的么?然而过去的就过去了,一切都已那么遥远,所留下的只是一种成长的痕迹,一种成长的痕迹而已。 回忆是一种美丽。在回忆中的人是永远愉快而满足的,因为你能领略到许多别人领略不到的情趣。在那落叶萧萧的秋季,脚踏远山飘来的木叶清香,望断天涯南飞的大雁,你回忆,就拥有那份深沉、潇洒和幽幽入梦之感。而在冬天雪花飘零、万籁俱寂的日子,你回忆,就拥有那份静美、超然和万事皆空的境界。也有许多时候,在那残阳如血的黄昏里,静静独坐于窗前的椅子上,踏着记忆的足音,在一方碧绿的世界里抖落一方思绪,静静倾听西天夕阳沉落的声音,静静体味人生的离合、生命的悲欢,静静地感受生命、享受生命。或许此时你的心里充满感激,感激上天赐给你如此美妙的生命,让你享受如此美妙的人生。你会说,生命毕竟还是美丽的,能活着毕竟是一愉快的事。 我喜欢回忆,是因为我不喜欢忘记。每个人一生中都会有许多美丽的时刻和令人伤心落泪的季节。远离故土的游子,莫不又忆起了临走时两鬓斑白的老母亲在村头老槐树下的叮咛?莫不又忆起了那小脚的老奶奶一遍遍讲得早已发霉的关于"月亮"的古老故事?在那一个季节的黄昏又一个季节的黄昏里,孤寂的心一次次徘徊于校园那为我守着秘密的棕榈树下,只为找寻一个在几

上海知青和他们的“黑土情缘”

上海知青和他们的“黑土情缘” 对于现在的年青人来说,“知青”是一个远去的传说,但对“知青”而言,那是一段无法抹去的真实记忆。回顾与憧憬、诉说与倾听知青故事,只是为了铭记历史。 6月3日,近百名上海知青回访黑龙江省黑河市逊克县,双河大队是他们当年下乡插队的地方。我有幸随行采访,开始了“黑土地?不了情――双河知青故乡之旅”。 从哈尔滨到北安、嫩江、黑河、逊克、伊春再返回哈尔滨。七天的时间里,我和他们一起畅叙知青情怀,铭记那段激情与困惑交织、理想与迷茫混合、艰辛与奋斗同在的青春岁月。 对于现在的年青人来说,“知青”是一个远去的传说,但对“知青”而言,那却是一段无法抹去的真实记忆。作为一个时代的集体印记,“知青”正渐渐远离人们的视野。回顾与憧憬、诉说与倾听知青故事,只是为了铭记历史。 当年,他们只有十七、八岁,告别父母,远离家乡,奔向“广阔天地”。如今,他们平均年龄已有62岁,但自从踏上这片黑土地,他们又回到了青年状态,还是像十七、八岁的孩子那样快乐,激情澎湃。 任何历史都有其独特的时代背景,了解知青,必须从知青的历史背景开始。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由于大跃进失败,上海的就业途径变得空前狭窄,众多青年中学毕业后无法升学,就业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政府从1962年起在全国范围内有组织有计划地动员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要“一颗红心,两种准备”,号召城市中不能升学或失业的中小学毕业生学习苏联青年在西伯利亚开展的垦荒运动。很快,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渐进式在大江南北延伸。 1966年,在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下高考停止,许多中学毕业生既无法进入大学,又无法被安排工作,中央意识到他们需要寻找一个办法将这批年轻人安置下来,以免情况失去控制。 1968年12月22日,毛泽东授意《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的文章,其中引用了毛泽东的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说服城里的干部和其它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来一个动员。各地农村的同志应当欢迎他们去。” 毛主席的“最新指示”发表后,全国各大城市立即沸腾起来,掀起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高潮,共有1770万知识青年从城市涌向农村。而上海作为最早发动上山下乡的运动的城市,从1963年开始,已经有计划、有指标的组织10万名知识青年前往新疆戍边。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同步测试卷(有答案)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同步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31分) 1.看拼音,写词语。(5分) 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一项wěi dà()发明。dōng hàn()的蔡伦在xī shōu()前人jīng yàn()的基础上改进了造纸术,这项技术后来传到了ōu zhōu()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蔡伦.(léng)朝鲜.(xiǎn) B.设.计(sè)积累.(lěi) B.爪.牙(zhuǎ)作.坊(zuō)D.马笼.头(1óng)一乘.轿子(shèng) 3.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洒席记录牧童阿拉伯 B.历史智慧大约社交 B.断魂切断孤独分寸D.栏杆保存手册而且 4.“曲直”由“曲”和“直”这对反义词组成,下列词语的构词方式与它不同的一项是()。(2分) A.是非 B.思考 C.异同 D.古今 5.与“学富五车”的意思不相近的一项是()。(2分) A.满腹经纶 B.才高八斗 C.学贯中西 D.腰缠万贯 6.对下列句子的语病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赵州桥因为坚固,所以美观。(用词不当) B.同学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挤进了教室。(成分残缺) C.我爱吃苹果、梨、西蓝花等水果。(重复累赘) D.不仅传到了朝鲜半岛和日本,还传到了阿拉伯世界。(词序颠倒) 7.宏华在国外生活多年,每到节日,就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这真是()。(2分) A.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B.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8.《元日》这首诗描写的传统节日是()。(2分) A.中秋节 B.除夕 C.春节 D.端午节 9.对下面的手工过程概括正确的一项是()。(2分)

2020年关于美好的回忆作文400字5篇汇总

【第一篇】:美好的回忆 童年似暴风雨的彩虹;五颜六色,炫丽无比;童年又似那晚霞后的余光,那么让人怀念;又似那弯弯的小路,让你成长。风儿不可能将这温馨的回忆给吹掉;雨儿不可能把这一件一件感人的旋律掩没,只有可爱的阳光将它照射,将它保存…… 回忆让世界一切万物变得安静,让人变得放松,让人感到温暖,让你回想起遥远而不遥远的梦,让你回想起在雨中,那雨儿是跳动的旋律。当你摔倒时,一种力量在看着你,让你回想起在蓝天下放飞纸飞机,放飞你一个个让你期待的梦。 时钟只有前进,不可能倒退。童年只有回味和回忆…… 童年只有回忆,梦只有创造,将来只有拼搏…… 童年以是过去的事了,只有回忆起那点点滴滴的事,只有积累更多的经验,这路才能走得更远更宽。每个人都拥有自己五彩缤纷的童年,童年是人生最珍贵的东西,它是你一生的开始,拥有着它那你就拥有一生,我们应该好好地珍惜它。 梦常常都会变化着,梦是人一生中追求的目标,只有奋斗和拼搏,那才会梦想成真,那才会成为现实。 只有回忆一切都会让你觉得美好…… 【第二篇】美好的回忆 回忆人人都有的,但每个人的回忆都不同。 记得有一年暑假,我们一家人来到南充游玩,我们到南充一眼望去就比我们这里繁华热闹,我们到了就去住一个宾馆,这些事安排好了。我们就出去游玩,我们首先来到的就是北湖公园,北湖公园里有很多景点,我们每走一处,一在那个地方照相,我们来到金鱼湖,那里的金鱼都特别大,特别多,我们在那里观赏金鱼它们游了过来,我们还给金鱼放一点食物,金鱼好像在说“谢谢你们!我们可以和你们做个朋友吗?” 我们走了一段水上桥,桥是用白色的大理做成的,每个石柱上都雕刻着栩栩如生的龙,我从电视上看到每一个景点,都能看见龙的图样,因为我们中国是龙的故乡,是龙的传人。我们在这里游玩了一个下午,要回去时我依依不舍的在看看公园。晚上,我们在那里找到了麦当劳,我们就进去了,我们还到了各种商场里去。 这南充一游给我留下了永不磨灭的映像,这一天给我带来了无限的快乐! 【第三篇】:美好的回忆 在我的相册里,珍藏着许多相片。我喜欢的是这一张,每当我看到这张相片时,不由得想起当时的情景。

在上海知青新春联谊会上的讲话_1

在上海知青新春联谊会上的讲话 各位在故乡蒙城工作过的知青朋友们、同志们:大家新年好!伴随着喜庆的鞭炮和声声的祝福,我们送走了羊年,迎来了猴年新春。在这辞旧迎新的日子里,来自故乡蒙城的县委书记、县人大主任陈坤庭同志带领我们一行赴上海欢聚一堂,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共叙友情,更感到乡情的温馨和友谊的可贵!在此,受坤庭书记的委托,我谨代表蒙城县几套班子和全县116万人民县长期关心、支持家乡建设的上海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节日的问候! 遥想当年,各位知青朋友胸怀壮志,辞别亲人,远离繁华的大都市,只身前往蒙城,同勤劳智慧的蒙城人民一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为改变蒙城贫穷落后的面貌奉献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在火热的劳动生活中,各位知青朋友和蒙城人民凝结的深厚情谊,就像一条穿越时空的纽带,将上海和蒙城紧紧地联结在一起;就像家乡珍藏的一坛老酒,清冽而醇厚,历久而弥香。 斗转星移,历史的车轮跨入了飞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在各位知青朋友的美好祝愿和关心支持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人民认真实践“ xxxx ”重要思想,紧紧围绕“加快发展, 富民强县”这一主题,与时俱进,求实 创新,团结拼搏,保持了县域经济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一是抗非抗洪取得双胜利。?年是我县历史上的多灾、大灾之年,我们连续进行了阻击非典、迎战龙卷风、抗洪救灾三大战役。在疫情、汛情、灾情、险情的严峻考验面前,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不怕困难,迎难而上,冲锋在前,体现了立党

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取得了抗非无一例疑似病例、抗洪无人员伤亡、无溃堤、无大疫的重大胜利。二是县域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年,全县完成国内生产总值亿元(现价),比上年增长%。工业经济快速攀升。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53 亿元,增长1.4%。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97 亿元,增长7.1%。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增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亿元,比去年初增加3.99 亿元。三是工业企业改革成效突出。一年来,我县积极稳妥地对现有国有、集体企业进行民营化改革。全县共实施破产企业10 家,整体出售企业11 家,对职工进行身份置换企业39 家,承包租赁企业6 家,实行股份制企业45 家,部分解除劳动合同企业57 家,全县企业实现职工身份置换5060 人。通过改革,我县企业生产形势明显好转。四是农村经济继续稳步发展。针对严重的自然灾害,我县确立了以晚补早、以养补种、以经补粮、以劳补收、以外补内、以工补农的生产自救工作思路。?年,全县共落实优质小麦订单65 万亩,其中高质量地完成了25 万亩国家优质小麦基地项目,其它农产品订单15 万亩。畜牧养殖得到继续发展,至年底,全县肉类总产万吨,同比增长%。畜牧业为农民人均纯收入贡献800 元以上。林业生产共争取国家投资640 万元,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1 万亩。全县共转移剩余劳动力22 万人,实现劳务收入约亿元。今年共实现农业总产值亿元。五是招商引资成果丰硕。全年共完成招商引资额2 亿元。主要引资项目有:投资8000 万元的牛群商贸城二期工程,投资3000 万元的南二环路中段改造工程,投资1000 万元的庄梦苑小区工程,投资1000 万元的漆园宾馆改造工程等,储备了日新公司牛肉休闲系列食品项目、印刷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等20 余个项目。同时,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加大了整治“三乱”的工作力度,组织了政风评议员对人事、司法、地税、环保、城建等56 个单位和部门开展了政风评议。六是民营和个私经济不断壮大。出现了五洲、东升、振华、华洋、万洁、振富等一批生机勃勃的民营企业。至去年年底,全县共有私营企业402 户,产值亿元。个体工商户24620 户,产值亿元。个私企业从业人员万人。个私经济成为财政收入的重要增长点。七是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年全县高考本科达线1377人,同比增长21 %。城市文明创建进入“全省文明创建先进县”行列。农村三级卫生和防疫网络进一步健全,成为“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示范县”。综合治理和严打整治斗争深入推进,社会稳定。 同时,科技、文化、体育、交通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推进,人民安居乐业。

三年级上册语文试题 第七单元测试卷 统编版 含答案

第七单元达标测试卷 一、看拼音,写词语。(8分) yǎn zòu lù shuǐ dǒu dòng lí shù ()()()() gǎn shòu jī dòng gào su mǎ yǐ ()()()() 二、下面各组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用“”画出,并在括号内改正。(3分) 1.呢.喃(ní) 打击.(jī) 伟.大(wěi) 汇.聚(huèi) () 2.黎.明(lí) 凝.神(níng) 舒畅.(chàng) 瞬.间(shùn) () 3.一副.(fù) 姿.态(zī) 盘旋.(xuàn) 敬佩.(pèi) () 三、精挑细选。(8分) 1.下面的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温柔气息措人 B.总是栽树乐器 C.允满兀立湿气 D.鼻子呼吸雾朦朦 2.下列对汉字的书写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英”和“柔”的最后两笔笔顺是不一样的。 B.字形要想写优美,撇要写得舒展。 C.“寸”的第二笔是点。 D.“翅”的第四笔是撇,书写要长,能托住“羽”。 3.下面选项中的词语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滴滴答答 B.叮叮咚咚 C.叽叽喳喳 D.密密层层4.对下面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1)你难道不知道他们唱的是什么吗? (2)当小雨滴汇聚起来,他们便一起唱着歌。 (3)大蒲扇似的叶子在风中摇摆,一副超凡脱俗的样子。 A.反问比喻拟人 B.设问比喻比喻 C.反问拟人比喻 D.反问拟人夸张 四、读句子,在当的词语下面打“√”。(3分) 1.刚从树上摘下的果子,味道格外(鲜美鲜亮)。 2.“还有鸟味。”父亲轻声说,他(生怕恐怕)惊动鸟。 3.当微风拂过,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呢喃细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轻柔温柔)。 五、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8分) 1.我茫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缩句) 2.我没有看见一只鸟飞。我没有听到一声鸟叫。(用恰当的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3.鸟儿的羽毛焐得.热腾腾的。(照样子,用加点字写句子) 4.吹皱了池水,池水惊醒了,青蛙叫来了,小朋友唱起了。(根据句子特点,把句子补充完整) 六、课文综合回顾。(11分) 1.小雨滴,一场便开始了。 2.《采莲曲》中“,”写出了采莲少女混入莲池不见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察觉到人来了的情景。

关于回忆过去的散文:回忆过去展望未来

关于回忆过去的散文:回忆过去展望未来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归途的路,以往的一切春天都无法复原,即使最狂热最坚贞的爱情,归根结底也不过是一种瞬息即逝的现实,唯有孤独永恒。下面是有关于回忆过去的散文,欢迎参阅。 关于回忆过去的散文:回忆过去展望未来实际上,日子就像眼前这份日历一样,想翻掉它是很快的。只是和时光不同,日历是可以翻来翻去的看的,看看昨天干了什么,想想今天干了什么。过去的都已确定不能更改,未来的还是未知。而真正的时光却不能倒流,它只能靠回忆的链接。 我们每翻掉一页日历就像是减去了我们生命中的一天,看是随意,却是象我们割腕的手滴下的一滴殷红的血。也有人说:我们不翻日历日子照样如白驹过隙在生命的长河中流淌。可我却认为翻于不翻日历却是不一样的。如果我们没有翻用日历的习惯,那样我们就会多一些随意,少一些理性。就可能在没有思考和想象中自在的度过每一天。 固执且任性地抱怨只能在原点徘徊,任别人把我的日历撕得像破碎的白蝴蝶一样陨落成为过去。阳光透过瞳孔照射到灵魂,纵然一些已经逝去,但今天的那一页还未翻过,明天的那一页也还在等待。倏然想起那个名叫子尤的男孩,白血病的阴影遮盖不了十六岁青春的光华,每一天用诗记录下快乐与坚强,充满热情地翻过日历的每一个今天,期待每一个明天。

时间是不会为你而停留的,当你撕过一张日历的时候,你会想到珍惜时间,珍惜生命吗?我的父母、老师就常对我说,要抓紧时间。以前,我总会觉得时间很多,现在,学习紧张了,任务多了,我才渐渐感到时间过的快,时间的珍贵。如今,我们马上就要小学毕业了,好好珍惜时间吧,把时间挤出来,脚踏实地地过好每一天 别忘了,我们的每一天都曾经生活在这一页一页的日历上。由此,我懂得了日历的意义。它原是我们生命忠实的记录。从"隐形写作"的含义上说,日历是一本日记。它无形地记载我每一天遭遇的、面临的、经受的,以及我本人应对与所作所为,还有改变我的和被我改变的。 然而人生的大部分日子是重复的--重复的工作与人际,重复的事物与相同的事物都很难被记忆。所以我们的日历大多页码都是黯淡无光。过后想起来,好似空洞无物。于是,我们就碰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关于人本话题--记忆。人因为记忆而厚重、智慧和变得理智。 关于回忆过去的散文:致青春年少当写这些的时候,我已过了爱哭爱闹的年龄。 回想当初,太多遗憾,太多疯狂。 青春,总有这么一段经历:陷入一段感情,苦苦挣扎。即使知道结局不好,也想为自己努力一次。后来发现美好的年华就这样荒废了。 以前,总会往书本和笔记本上写这样一段话:你爱着,以为全世界悲哀着你的悲哀,快乐着你的快乐,其实我们何曾拥抱过

上海知青博物馆

上海知青博物馆位于上海市奉贤区海湾园,总投资1300多万元,总建筑面积达1536平方米,是一个反映40多年前上海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历史的综合性大型展馆,于2011年11月建成开馆,2014年8月10日是正式挂牌。 2010年筹建时,许多上海知青踊跃捐赠相关资料和物品,“有上海知青在农村劳作生产用的锄头、铁犁、草鞋,有在简陋环境下用以生活的脸盆、热水瓶、煤油灯等,还有当时插队落户的通知书、乘车证、火车票等,非常珍贵。 知青博物馆的展览以真人真事为主,所采用的展览资料都来源于公开发表的文字材料和知青收藏资料,通过文字、图片、图画、场景、雕塑、文物等形式反映上海知青所度过的岁月。此外,知青博物馆还将声、光、电与知青年代实景、知青时代文物、知青蜡像相结合,再现了知青下乡的场景。 上海知青博物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将400米展线采用科技含量极高的声、光、电及多媒体手段、以实物场景、文物资料、视频、图片组合、文字说明、影片放映等多种形式展示了上海知青上山下乡这段历史,还原了部分场景。馆内特地增加了表现后知青时代的一些感人故事和知青们深厚的知青情结。参观者在馆内,可与多媒体展示器互动,可自行翻阅与自己当年所在地农村或感兴趣的图片、资料。上海知青博物馆采用知青历史写实主义手法,将整个展示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到农村去到边疆去”,第二部分“广阔天地难忘岁月”,第三部分“顺应民心调整政策”,第四部分“知青情结永志难忘”,四个段落共同书写成一部完整的知青下乡生活,让每一位顾客进入博物馆都犹如重回知青年代一般。 展馆内容丰富,除了展出了大量珍贵的老照片,以及图版、文字说明、数据外,还有大量的“知青文物”:当年的证件、

关于儿时记忆的散文

行走在消逝中 独自一人静坐在靠窗的作为上,尽管室外天气很冷,我还是决定打开窗户,让寒冷的北风驱散我的困倦,抖擞抖擞精神。 雪停了,带来了是银妆的世界,同时也掀起了铲雪热,此时已是夜间九点,铲雪声依然清晰可闻,那铁铲和地面相互磨察而产生的“咔嚓…咔嚓…”声勾起了我儿童时代的思绪,在此我愿朝花夕拾,重温那段美好的时光-- “咔嚓、咔嚓”这是铁器与水泥地的碰撞而产生的美丽乐曲,至少我是这样认为,依稀记得外婆家的那座土楼,那个种着各种各样小花的院子和包围着院子的那个支离破碎的围墙…就是在这里,这个破旧的老房子和庭院中,我们众多的孩子度过了属于我们的美好岁月--烤地瓜、抓知了、在沙堆中爬滚、在货车上嘻闹…一切的一切,定格在脑海中,珍藏在记忆的匣子里。 我怀恋这逝去的童年时光。 秋天的落日显得特别的温馨,一道道夕阳的余晖照在这座郭氏老宅,照在我们天真无邪的笑脸上… 傍晚将至,收取花生的时候到了,东一片西一片的花生慢悠悠地晒了一天太阳,是时候回家了,我、姐姐、表弟、表姐,拿着扫把(还是外婆亲手编织的)、簸箕、铁铲…反正能用上的都上场了,不见眼

前的大工程,只有此时的勃勃兴致,齐头并进,争先恐后,聚拢了花生就用簸箕往袋子里倒,置身于花生的世界,我用力吸着花生间阳光的味道,“啊!原来是花生的香味,还夹杂这黄土的味道”于此同时,心里乐开了花,其实还有一丝丝甜味…我们收取得可用劲了,铁具与地面磨察而产生的声音交织成一片… 于是,这声音伴我度过了童年。 亲爱的表姐表弟们还记得外婆睡过的那张老木床吗?建新房子的时候,舅舅指着它对我说:“这是你外公的妈妈留下来的,有好久的历史了!”是啊!历史赋于它更多的色彩,床上的木头雕刻着各式各样的人物形象,我时常爬上外婆的床,明察画中的人,有时呆呆地望着,脑袋一片空白,缺少了艺术细胞,总喜欢爬上这张床的另一个原因是我喜欢上了床儿发出的乐曲,每每轻微转身或是摇晃,木架间便“咯吱”作响,像是秋风中摇曳的树枝,摇着这床儿,听着这声音,我便进入了梦香… 于是,这声音伴我度过了童年。 老房的光线很暗,唯一能够透光的是两个很小的天窗和四壁的小木窗。我时常躺在床上,仰望那扇天窗,仿佛是一只井底之蛙。于是,习惯了独自一人在昏暗的光线中思想静默: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呢?仍旧是与外公和舅舅所耕种的那块土地一样吗?山的那头又是什么

最新部编版(统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22 父亲、树林和鸟 课后作业及答案

22 父亲、树林和鸟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读拼音,写词语 cháo zhe chì bǎnɡ bí zi ()()() liè rén wù ménɡ ménɡ dǒu dònɡ ()()()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雾蒙蒙的( ) 热腾腾的( ) 浓浓的( ) 快活的( ) 三、品味探究。 父亲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他喃喃地说:“林子里有不少鸟。”父亲怎么知道林子里有不少鸟?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重点段落品析。 过了几天,父亲对我说:“鸟最快活的时刻,飞离树枝的那一瞬间,最容易被猎人打中。” “为什么?”我惊愕地问。 父亲说:“黎明时的鸟,翅膀潮湿,飞起来沉重。” 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 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反义词 快活()() 容易()() 黎明()() 2.为什么鸟最快活的时刻,飞离树枝的一瞬间,最容易被猎人打中?从文中找出答案画上“”。 3.为什么“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哪种理解更准确?请你选一选。()

①因为父亲带我去树林观鸟,不是去打猎,所以我很开心。 ②父亲是个知鸟、爱鸟的人,不会破坏大自然,我很高兴,也体现了我是个爱鸟、爱大自然的人。 思维创新大拓展 五、课题为“父亲、树林和鸟”,我们还可以怎样定课题? 参考答案 一、朝着翅膀鼻子猎人雾蒙蒙抖动 二、树林羽毛味道时刻 三、没有风叶子却在动,说明树上有动物。鼻子闻到有鸟味,说明树上的动物是鸟,还很多。 四、1.近义词:快活—快乐反义词:烦恼 近义词:容易—轻易反义词:困难 近义词:黎明——清晨反义词:黎明-清晨-告诉。 2.黎明时的鸟,翅膀潮湿,飞起来沉重。 3. ②√ 五、略

关于回忆童年的散文:童年的记忆

关于回忆童年的散文:童年的记忆 童年,躲在芳草茵茵的花丛里;童年,躲在满是粉笔画的楼梯里;童年,躲在旋律优美的班歌里;这就是我的回忆童年;下面是有关于回忆童年的散文,欢迎参阅。 关于回忆童年的散文:童年的记忆在我的记忆中,童年,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季节。没有学习的压力,也没有家长的过多管制。更多的是像只自由奔放的山羊,在大自然的旷野里嘻戏。不能不说,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对于人的一生是多么的有意义。往事历历在目,有些事情想起来的确也值得回味。 我出生在农村,家里虽不富有,然而我的童年是快乐温馨的。印象中,童年时,天空总是很蓝很蓝的,阳光洒满大地,暖暖的,柔柔的。田野的空气里到处都弥漫着淡淡的花香,鸟儿永远唱着欢快的歌,夕阳西下时,天上红霞朵朵,儿时的世界真美......。 那时候我们放学后做完作业,就相约小伙伴一块走进田野,嘻戏着,追逐着,唱着,闹着,笑着,我们玩着好多游戏,女孩子总是玩跳皮筋,踢毽子,捉迷藏,还有过家家等。男孩子会玩抽陀螺,滚铁圈,攻城,也叫跑司令部。摔包子还有好多好多。我们都喜欢看小人书,谁拥有的小人书最多,谁就最牛。 在那年月,物质和精神都很匮乏的年代,最最开心的事情就是看电影了,那时,在农村一个月能够看上一到两场电影,那是最开心的事了,每当听说村里要放电影,我们一帮小伙伴甭提有多高兴了。我会兴奋得吃不香,睡不好,只盼时间快点,我总是

快快吃完晚餐,急匆匆约上小伙伴,早早的赶到放映场地,占领最好的位置,等待那美好的开始。记忆中,有时放映中途下雨了,我都会坚持看完,尽管被雨淋湿了,但心里是满足的,快乐的。只要听说邻村有电影,我们常常要走很远也要去看。记得有一个星期天,我们四个小伙伴偷偷地跑到县城去看《西游记》和《杨门女将》,来回走了近八个小时,到家都半夜时分了,挨了骂是免不了的,可心里快乐,一点都不后悔。 那个年代,每个家庭孩子都很多,少则四五个,多则八九个。做父母的能拼尽全力维持好一家人的吃穿用度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根本无暇再顾及到孩子们的管束。大多数家庭都是听任孩子们自生自长,我也跟那时的孩子们一样,有着“草样的年华”: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在外面整日“疯”玩儿,很少受到父母的限制。 春日的早晨,常和弟弟一起带上装着“鸟儿油子”的滾笼去滾鸟儿。把鸟笼挂在野外的树枝上,躲在远处张望:“鸟儿油子”在笼里清脆宛转地叫着,不一会儿就引来很多同伴儿。鸟儿们纷纷落在鸟笼上,有的稍不注意踩在滾拍儿上,就立刻跌进鸟笼里。 风和日丽的白天,常约几个伙伴去野外玩耍。山野间生长着一种土名叫“酸末姜”的植物,茎酸溜溜儿的,很好吃。在那个水果十分匮乏、只有为数不多的人家才能享用得起的年代,这也许是孩子们三餐之外能够享用得到的最佳食品了。在野外,有时碰巧还可以采到一些像山韭菜一类的其它可吃的东西。 春日的傍晚,晚饭之后,伙伴们聚在一起,男孩子们玩得最多的还是“巷战”:每人一支用木板条钉成的“冲锋枪”,也有的手拿着自己制作的木手枪或步枪,自然分作敌我两方,躲在堆满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燕子》课外阅读拓展训练(含答案)

类文阅读-2燕子 (二)识鸟 我住在山里,清早,将醒未醒的薄冥间,窗外林间的鸟语渐次进入我的意识。凭着它们各不相同的叫声,我识得了不同的鸟,有一只鸟居然会这样叫:“滴地滴地嘟,滴地滴地嘟……”五字一拍,音韵奇特,既高深又单纯,一只聪明欢快的鸟。我惊讶地怔住细听,它却戛然而止。 鸟的音符只有不多的几种——滴、嘟、咯、咕、叽、喳、啁、啾,拼起音来,却婉转曲折,变幻多姿,极是含情达意。情侣的喃喃,夫妻的依依,母子的切切,至伙伴的交谈,合众讨论,都有足够的语言。鸟之语,是它们那小脑袋里流泻的灵光。 谁知道鸟儿有多聪明?它斜掠过你的头顶,短暂驻足于你的窗前,对你的生活它心明眼亮。《聊斋》上说,有县官召懂鸟语的道士来解说,道士解道:“蜡烛一百八,银珠一千八。”县官脸红,这正是他受贿的数目。道士接着翻译:“丢官而去,丢官而去!”县官大怒,将道士逐出,不久果丢官而去。 人说鸟,鸟也正在说人呢。 冯骥才有幅画,是浅灰的深冬,疏密有致的枯枝交错,枝间聚着数只鸟,都是背影,垂颈萧瑟,不知望向何处。题为《春天还遥远》,妙极。 要极有爱心的人才画得出来吧。 1、作者“识鸟”,识的是鸟的。 2、“我惊讶地怔住细听”,“我”为何惊讶?在短文中用“”画出原因。 3、文中引用《聊斋》中的故事作用是()。 A、说明鸟有独特的语言 B、说明鸟非常聪明 C、说明鸟对你的生活心明眼亮 4、文中的“妙极”是由于什么? (二)燕子 一对黑色的燕子,()在我的玻璃窗上。我连忙把窗子打开,这一对小客人却又忽然不见了。窗外是一片绿色的春天…… 我在窗口等着,等待这春天的使者,这幸福的使者。我的心也在发芽,也像迎着春风的嫩叶,在枝头上眺望。 燕子终于又回来了,()着泥草,忙忙碌碌地飞来飞去,在我的房角上,造起一座白色的小房子。一会儿,它们又出去了,又回来了,并且吱吱地叫着,仿佛在向我()它们的劳动成果,向我()它们的快乐。 接着,它们又出去了,不知道从什么地方,衔来了一条又肥又绿的虫子,它们就饱饱地吃了一顿。吃完了,它们在窗外唱了一会儿歌,又朝它们那还未建成的房子飞去了。这中间

有关回忆朋友的美文

有关回忆朋友的美文 朋友不需要时时刻刻的联系,天天在一齐。下面我们来看看,欢迎阅读借鉴。 生活中,时常惦记你,才是心里有你的人,一向陪着你,才是最爱你的人,待你忽冷 忽热的,也许只是寂寞,离你时远时近的,也许只是需要,伪装不出的担心,是真诚,掩 饰不住的思念,是感情,每个人的心,都难免有寂寞,并非喜欢安静,是没有人能分担内 心的脆弱,谁都害怕孤独,若有人能懂谁愿意寂寞,坚强不代表所有伤都能扛,而是假装 着不难过,沉默不代表心里没感觉,而是现实你别无选取,不敢让自己太过在乎,是怕别 人根本不在乎;不敢让自己不顾一切,因为没人会把你当成全世界,寂寞,或许很可怜; 走不出寂寞,才是最可怜,缘分里有无数的擦肩而过,不属于自己的永久只是过客。生命 中有那么多的难以割舍,无法挽留的终归还是错过,不是每一个相识,都能触动心灵,不 是每一份相知,都能解读心音,人的一生,只求有一道风景令自己流连,自然心安,便是 倾心的驿站。 朋友不在多少,在于真心交往,缘分不在万千,在于坦诚相见,想念一个人,是温柔 的疼,是流泪的幸福,想念的时候,甜蜜中夹杂着酸涩,情到深处,如同细流行到水尽处,潜入地脉般深入骨髓,四肢,一动而牵全身,幸福和痛苦都在同一个血管里奔流,也许, 只有这种时候,才能细细揣摩爱与痛的情绪,也只有这种时候,才能真正体会那句话,情 到深处人孤独,真爱如歌,跌宕起伏,偶尔的悸动轻轻划着心瓣,牵起生生的疼,爱是永 恒守候,它一向驻扎在我的心里,像天使一样守护着我,喜欢在有你的世界痴迷,在有你 的美梦中沉睡,因爱与牵挂,痴痴地守望,成为永恒,傻傻地想你,在风起雨落的每一天,将你的一切置于心尖,于时光深处,默然欢喜。 认识一个人很难,理解一个人更难,有时候不是不想说话,而是有很多话说不出来, 放在心里会安全点,闭上眼睛,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用心甘情愿的态度,过随遇而安的 生活,人的一生明白爱别人很多,明白爱自己人很少,爱是幸福的,情是酸酸的,多少人 吃醋,多少人在意,往往太在乎一个人,就会失去自我,常常太迫切一份情,就会丢掉尊严,自言自语了很多,只等来一句很忙,翘首以盼了很久,只回应一声很累,其实,忙与 累都是借口,不爱才是真正的理由,心里有你的人,总会主动找你,心里没有你的人,总 是自动忽略你,等来的不是爱,而是怜悯,求来的不是感情,而是同情,不是你的梦,再 美也要醒,不是你的情,再痛也要断。 人生路上,上了心的人,才会在用心,爱的世界,动了情的情,才会用深情,心其实 很小,装一份爱足够,爱其实很少,陪一个人就好,真心明白,缘分牵引了两个人,爱牵挂,陪伴眷恋了两颗心,旅途,肯陪你一程的人会很多,人生,能陪你一生的人却很少, 谁从未走远等待,人不能错过再现,谁为你一向都在,心不能视而不见,情能够平平淡淡,不在你乎天长地久,爱能够轰轰烈烈,在乎你想不想拥有,能把你放在心上的人并不多, 感情中最难得的,是始终如一的关爱,能一向陪你到最后,是无声无息的陪伴,最平淡的

【原创】《上海知青之歌》歌词

【原创】《上海知青之歌》歌词 这是我1973年在云南西双版纳当知青时拍的照片 《上海知青之歌》》歌词在“文化大革命”的年代,人们 的文化娱乐生活非常贫乏—1970年3月,我 刚到云南西双版纳水利兵团时,文化娱乐生活更是非常之乏味,那时我喜欢看书,没有书看,要看就是看《毛选》四卷,我爱听歌爱唱歌,没有歌听,更没有喜欢的歌唱,就听听唱唱《革命样板戏》,我爱画画,平时除了画一些花草之类的 速写之外,要么就是画“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革命大批判漫画。于是,记忆中就有了手抄本,在云南西双版纳水利兵团的时候就在“地下”流传……。我听到、看到、抄到了这首《上海知青之歌》。因为我已远离上海,要去一个地图上非常遥 远的地方去谋生。歌词非常贴合我当时的心情,所以,我非常喜欢唱。 学唱以后,虽然没有电台、电视台、音乐会播唱过,也再找不到歌词,但是我至不忘词和曲。因为它陪伴我度过了整整十年的知青生活,使我更加的珍爱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珍爱现在的生活…… 这是我1975年当知青时回家探亲在上海人民 公园拍的照片

《上海知青之歌》歌词; 年青的朋友,你来自何方? 我来自上海的黄浦江畔, 外滩顶上的钟声啊! 呼唤着我们奔向远方——。 年青的朋友,你来自何方? 我来自上海的黄浦江畔, 如今就要来到这里, 这偏僻的山寨安家落户——。 火车啊火车你慢慢的开, 让我把娘来望一眼, 娘啊娘啊我的亲娘, 未老的亲娘已白发苍苍。——。 十八年岁月不同寻常, 娘把儿从小抚养长大, 如今就要离别家乡, 悲伤的眼泪挂满眼眶——。 浦江的水啊你慢慢的流, 我要随着家乡的水流, 仰望心头挂念的故乡, 雄伟的大厦就在眼前——。当年我在吟唱这些知青”地下“歌曲的过程中,歌曲中的那种离乡、思念、孤独、凄凉…

关于回忆往事的作文(7篇)

关于回忆往事的作文(7篇) 【第1篇】关于回忆往事的作文 开学了,告别了往日的老师,同学,学校。 今天,我们六年级2班的同学们将在这一所崭新的学校,开始过着崭新的学习生活,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奋斗,为了社会人才的需求而奋斗。 感恩母校,他留下了我12年的纪念,12年的友情,12年的亲情。有人问,学校里有你的亲人吗?我的回答是:有,而且,他们一直陪在我的身边。那是我的老师,那是我的同学和知心好友。我们的班级就像是一个大家庭,老师就好像是这个家庭的主人,他管理着我们60个人,们天不辞辛劳的给我们讲课,有的同学那道题没有明白,他总是耐心的给我们讲。这6年来,你可曾看见老师头上那隐隐约约的银丝,你又可曾看见老师额上那一道道的皱纹?不,你看不见!你怎能知道老师这些年为我们操了多少心,又为我们受了多少累?但是,时间证明了一切!我们正在焕发青春的时刻,老师,培养我们长大;教会我们做人的老师,在此刻,也将渐渐老去!唯一一留下的,是那段难忘的记忆,那段美好的记忆。 同学给了我友谊。友谊让我在人生最美好的阶段——童年,画上了一个完美的休止符!为我的生活增添了更多的光彩。有一句话叫:生活离不开朋友,人生离不开友谊。怎麽样,很有道理吧!人要是没

有朋友,再怎麽努力都得不到快乐。然而,有了朋友,你就会拥有快乐,拥有童年那段美好的时光! 回忆往事,一种叫眼泪的东西几次湿了我的枕! 回忆往事,你会更开心! 加油。 【第2篇】关于回忆往事的作文 “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绿水之波澜。天长路远魂飞若,梦魂不到关山难……”李白尚且长相思,而我在这情人节的夜晚却非常思恋我那有趣的往事。 往事一:拼句子大会 在一次班队活动上,咱们那可爱的班长,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构思,将动词、主语分开来,抽几个造句,是多么有趣,比如:萨达姆在花瓶里吃汉堡;潘玮柏在鲨鱼肚子里抢银行最有趣的是咱们豆豆的造句:“午夜十二点,周杰伦坐在酒杯里打电脑。”笑得我们都趴倒在地上。哈哈,我们创造了句子,名人可遭殃了,泰森听了也要去当相声演员了,和尚洗头更不用说要用飘柔了…… 往事二:改诗句 六年级期末,咱们语文老师将抄诗大任交于咱们的豆豆同学。豆豆很好很老实,难得老师不在,当然得好好拿豆豆开刷开刷了。 于是,我们将豆豆刚抄好的《别董大》改得面目全非。原文我想不用说了吧,译文是这样的:《别冬瓜》“千里马黄蓉烤肉醺,张召

云南知青大返城风潮解析

云南知青大返城风潮解析(原作者:周公正) 2010年06月22日 来源:上海知青网作者:周公正编辑:楼曙光 保护视力色: 值此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四十周年之际,我们在此对那个年代、那一代人作一个学术理论上的探讨是一次具有历史责任感的相会相知。我作为一个云南知青在四十年前的12月21 日这一天踏上了"知青"的人生道路,去回匆匆、是刻骨铭心的,借此研讨会将我们云南知青又是如何大返城的最后一幕情况作一个大致的介绍,供诸位了解。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作为新中国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别和青年学生深入实际,深入民众的需要举措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1968年12月21日,毛泽东同志"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指示的发表。标志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突发为一场运动不可理喻地席卷了中国大地。 其时,上山下乡"一片红"成为了"文革"的一个"战略部署",把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作为运动推向极端,由此改变了一个时代的面貌,扭曲了一代人的命运。历经十年,终于在1978年秋冬云南知青高举义旗,集体抗争,掀起了时为震惊全国的知青"返城风"。 一:云南知青解读 云南知青主体是云南生产建设兵团的来自于北京、上海、四川、昆明的青年学生,197 0年3月正式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云南生产建设兵团。下辖4个师,22个团,94个营,805个连,兵员共计20万人。其中知青11万人,约占兵团总人数的55%。据1973年10月统计共有在册知青95128人,其中北京知青5035人,上海知青35052人,四川知青41712人,昆明知青7229人。1974年6月,云南生产建设兵团建制撤消,成立了云南省农垦总局,各师改为农垦分局,各团改为农场,实行企业管理。至1978年冬知青大返城时,还留有京、沪、渝、蓉、昆等城市知青7万余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