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流行称呼语_美女_
- 格式:pdf
- 大小:96.03 KB
- 文档页数:2
不要再叫女人“美女”了,改成这3个称呼,女人听到就会动心在如今的社会时代里,面对不熟悉的异性,称呼对方“美女”、似乎是一件很常见的事情。
但称呼这一件事可大可小,有时候不同的称呼在异性身上、也会产生不一样的反应。
尤其是对于当今的社会,对所有的异性都去称呼“美女”、也并不是那么的合适。
01.蕴含亲情的称呼当你遇到比自己年长的长辈时,就可以亲切真诚的叫对方为:“某某姐”、诸如此类的称呼。
很多人听了都会觉得很受用,对方会觉得你是一个懂得尊重、并且也十分有礼貌的人。
因此,在不知不觉中,对你的印象就会加深、变好。
02.饱含纯洁的称呼当面对自己心仪的对象时、亦或是感情要好的异性朋友、就可以叫对方饱含纯洁的称呼。
这样的称呼,是独属于你们彼此、才会知道或是了解的一种事物。
让对方感受到在你的心中、是与其他人完全不同的。
也会更好的促进双方之间、感情升温,关系变得更加的美好。
03.彰显时尚的称呼对于一些年轻女性,比如说在职场遇见的异性,就可以热情的使用一些、让人感受到青春充满活力的称呼。
像当今的一些网络流行语、称呼对方为“小姐姐”之类的。
这样的称呼也会在沉重繁忙的工作中、令人感受到一丝解压与愉快,也会更好有助于双方留下好印象,有助于开展合作,更加愉快的交流。
在日常的生活当中,每天难免都会接触到、许多不同的人。
因此,叫对对方合适的称呼、也是十分的重要的。
也许,你的一个合适的称呼、就会使得对方对你的印象加深、亦或者是好感度上升。
不要小看了称呼的作用,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叫对了称呼、也许就会有助于更好的办成事,或是达到自己满意的结果。
从“女神”到“小姐姐”看网络青年女性的称谓语作者:铁妮来源:《北方文学》2019年第21期摘要:本文通过对网络媒体中频繁出现的“女神”“小姐姐”等女性称谓语的语义语用具体分析,探究了网络青年女性称谓语的变化和产生变化的原因。
分析这些网络女性称谓语的语用特点,以及这些网络新兴称谓语背后蕴含的文化特征。
关键词:女性称谓语;网络用语;女神;小姐姐一、引言随着微信、微博等社交网络新媒体时代的普及,网络传播发展迅猛,新词术语层出不穷。
每个时代产生的新词都被赋予了当下时代具有的特殊意义和价值,网络新词语的产生也必然有其原因。
女性称谓语包括亲属称谓语和社会称谓语。
亲属称谓包括由血缘关系组成的,如爷爷、奶奶,伯父,舅舅等,和由夫妻关系组成的,如夫人、太太等。
由于亲属称谓相对而言是比较稳定的,故而本文只讨论关于青年女性的社会称谓。
二、网络新兴女性社会称谓语近年来,“女王”、“萝莉”、“御姐”、“美眉”、“软妹子”等网络新兴青年女性称谓语陆续出现,随着网络时代和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新型网络用语此消彼长,他们的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对人们的日常交流和生活都带来了影响。
这些网络新词流传的快,消匿的也快,绝大多数的生命力都很低,很快就会过时。
就拿“女神”来说,“女神”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方神话故事中,用来指称女性神仙,如希腊神话中掌管艺术的“缪斯女神”。
《汉语大辞典》“女神”释义:“神话中女性的神”。
近年来,“女神”在网络中使用频率越来越高,表达的词义内涵日益丰富。
如今的“女神”不再是指“神”,而是用来夸赞那些像仙女一样容貌出众,又具有美好品质,令人向往的现实中的女性,也被广大男性用来称呼自己心仪的女性,以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
“女神”这一称呼义已经被泛化为指称普通女性的称呼。
再如今年非常流行的女性称谓语“小姐姐”,最开始广泛用来形容“萌系”、“小清新”、“二次元”等风格的年轻女孩子,最先在二次元圈子中流行,该词最近再次出现在大家的视野当中,源自于微博上的一个段子:“小哥哥”这个称呼真是又温柔又善良笑起来又好看。
“美女”是一声轻薄/放任错误作者:暂无来源:《东方女性》 2011年第10期“美女”是一声轻薄文/李美皆当下社会语言中产生了许多新词,“美女”算是其中之..,因为它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美女”了,而是几乎泛指一切女性。
“美女”一词的滥用,似乎发端于文学界,所谓“美女作家”。
当从文学自身寻找价值比较艰难的时候,从语言学角度去寻找,反而显得容易些了,这也许可以算作中国文学对于语言学的新贡献吧。
继女作家统统被称为“美女作家”之后,是电视上每出现一位女教授,都会被称为“美女教授”。
现在到商场去买东西,都会有营业员凑上来问:“美女,买什么?”在“美女”中,已经成为虚词,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了。
“美女”对语言学带来了新的挑战,那就是需要重新定义,“美’’的内涵。
如果从前称美女是对女性美的赞赏的话,现在已经完全沦为一种轻薄恶劣。
而且,从前的人含蓄,似乎很少在口语中直呼一个人为“美女”,哪怕她真的是一个美女。
这不是审美的个体差异问题,也不是情人眼里出西施的特定审美现象,而是“美”字的滥用和美女称谓的泛化。
就拿文化界来说,百姓对于知识界的面孔可能是存在着“阅读定势”的,一看没到丑的地步,“美女”一词就脱口而出了,所以,现在大家要区分的不是谁是“美女作家”,“美女教授”,而是谁不是“美女作家”,“美女教授”了。
当特殊取代一般时,人们所做的就不是从一般中区别特殊,而是从特殊中区别一般了。
一个词汇的运用越是被泛化,意义也就越是被抽空。
汉语中已经有很多词被用死掉了,属于一用就滥,一滥就死,比如文化,愿景等。
在文化界死掉的词可能还有大师和伟大。
评价一个文化人,一动就是大师,评价一件文化产品,一动就是伟大。
一个二流作家可以被称为大师,一部三流小说可以称为伟大作品。
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很简单,这个时代恰恰无大师,恰恰不伟大,才导致了“大师”与“伟大”词汇的泛滥。
真正在大师辈出的伟大时代,“大师”与“伟大”这两个词是很少用的,大家在谦虚认真地思考,交流,而不是随随便便把大师和伟大的帽子一扣拉倒o只有目力不逮的人,才会到处乱扣大师与伟大的帽子。
现代称谓
飞扬化工/张红力一日,听朋友打电话说:“美女,我姓马,人头马的马……”当时,我觉得朋友挺幽默的,事后细细想想,觉得咱们一些传统特色的文化元素已经“现代化”了,单说这称谓吧!
现在“美女”的称呼可以包括所有女性,不管老幼俊丑一概称“美女”准没错,对方也绝对没意见,这要是在改革开放之前,我想,肯定会被定为资产阶级自由化,“美女”多暧昧的称呼啊!现在就是上了年纪的,遇到叫美女的,还谦虚的自称为“资深美女”呢!
再就是“老公”的称谓,现在泛指丈夫,是一种比较时髦的称呼。
我翻阅了一下词典,“公”在中国是对上了年纪的男子尊称,或是指丈夫的父亲,“老公”原指太监,现在却成了丈夫的昵称。
还有一些年青人,动不动称自己父亲为“老头子”,其实这个称谓含有贬义,“老头子”词典注释为年老的男子,含有厌恶意。
真不知这些称谓的演变是时尚,还是失礼,是进步还是无知。
更有甚者把“同志”解释为同性恋,把“小姐”寓意为不务正业的女性服务人员。
我觉得自己真是太落伍了!本来是志同道合的朋友,是对未婚女子的尊称,现在看来不能乱称呼了,用之不慎可能还会招来麻烦。
称谓不是一个小文化,一语既出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人伦、素质和修养。
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文化的发展,称谓越来越个性化、亲切化,文化、地域、语言的差异也逐渐缩小,那些墨守呆板称谓的人,亦如我本人,理应放弃偏见,包容开放,紧随社会时代的文明发展。
称谓无非是要表明关系,我认为还是要合乎习俗为好。
称呼美女已经过时了,现在流行这3种“暧昧”的称呼你知道为什么跟女人感情发展会踌躇不前吗?只因你没有学会让感情发展立竿见影的称呼,如若你学会了,即便再高冷的女人也会被你撩拨得心花怒放,即便做普通异性朋友也会顺理成章成为女人的蓝颜知己,小称呼会有大学问,单身的男人如若不屑一顾,将会持续被单身的境遇困扰。
一、小姑娘或者姑娘美女使用的频率过高了,因此会导致物极必反,即便你没有叫烦,女人也听腻了,女人既没有听出新鲜感又认为你在敷衍她或者应付她,情商高的男人绝对不会用美女称呼女人,取而代之会用小姑娘或者姑娘来称呼女人,无论熟悉还是陌生的女人都可以用,不用不知道,你一用就会收到奇效,熟悉或者陌生的女人在耳目一新之余,将会对你另眼相待。
二、小姐姐或者姐对待看起来比你年轻的女人,你不妨用小姐姐称呼比你年轻的女人,不仅可以透露出你的时尚,而且女人会认为自己被你越叫,越年轻,因此会洗耳恭听,小姐姐不是流水线的称呼,而是为她量身定做的称呼,称呼如若令女人称心如意,日后的事情就好办了;对待看起来比你年纪大的女人,你也不要叫女人大姐或者阿姨,除非你想跟女人绝交,因此你就需要用姐来称呼,关系就会被到位的称呼瞬间拉近。
三、单独称呼名或者重复称呼名不要称呼女人的全名,否则会让女人感觉生分,往往越亲近,称呼方面越会不拘一格,绝对不会指名道姓,你可以感受一下,别人称呼你的姓名,跟唯独称呼你的名会感觉大不一样,称呼你的名比称呼你的姓名要亲切,因此你就需要寻找称呼的窍门,称呼的一两个字之差,对待整段感情的发展会差之千里,好比如:女人叫李红,你可以叫女人红红;女人叫何晓娜,你可以叫女人晓娜等......你需要用灵活的方式套用,你跟女人的感情会在一两个字的称呼促使下突飞猛进,直至一日千里。
结语:男人的情商高低在对待女人的称呼方面就会见分晓,情商低的男人在对待女人的称呼方面会弄巧成拙,不是用对路的称呼给感情加分,而是用错误的称呼给感情减分。
21世纪社会称谓语解析作者:内江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08级3班陈明珠、马飞跃摘要:社会称谓语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其变化与会社息息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族心理方面的变革,同时折射出人们的价值观念。
关键词:21世纪,社会称谓语,类型,特点,出现原因,发展趋势21世纪社会发展程度不断提高,人们的开放型心态、包容精神和现代意识不断增强。
这时期的社会称谓语与开放、自由、追求时代个性的时代特征紧密相连,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下面就它的类型、特点、出现的原因、发展趋势进行简单阐释。
一、21世纪社会称谓语的类型21世纪社会称谓语分为四类:职务称谓语、特征称谓语、亲昵称谓语、通用称谓语。
具体内容如下:(一)职务称谓语常用的职务称谓语有职业称谓语和职衔称谓语,下面分别介绍。
1.职业称谓语人们由于职业原因所获得的称谓就是职业称谓语,21世纪社会发展程度不断提高,社会行业分工越来越细,新职业的产生,一些新的职业称谓语也随之产生。
(1)职场类称谓语董事长、总裁、总经理、经理、金领、精英、白领、紫领、银领、白骨精、商花、CEO(首席执行官)CGO (首席沟通官)CIO(首席信息官)CKO(首席知识官)CMO(首席市场官)COO(首席运营官)CSO(首席安全官)CTO (首席技术官)CFO(首席财务官)(2)自由职业者称谓语粉领(在家工作的女性自由职业者)悠客(都市中一些主动从高速运转的职业转态中暂停下来,自主地控制生活节奏,合理安排工作和休闲的一类人)威客(通过互联网把自己的智慧、知识、能力、经验转换成实际收益的人)自由作家、自由摄影师、网络歌手、网络自由人、SOHO一族(以互联网为手段,在家办公的人)(3)新闻媒体工作者称谓语主持人、广告人、制作人、记者、编者、编辑、导播、摄影师、灯光师、DJ(4)娱乐圈内人士称谓语导演、演员、歌手、星哥、星姐、模特、经纪人、大腕儿、大牌、明星、宣传大使、形象大使、爱心大使(5)文艺工作者称谓语作家、评论家、音乐家、画家、艺术家、摄影师、文艺青年(6)服务行业工作者称谓语导游、美容师、按摩师、发型师、空姐、礼仪小姐、公关小姐、迎宾小姐、啤酒小姐、按摩小姐、酒吧小姐、空嫂、月嫂、环嫂、小保姆、吧女、舞女、陪老女(陪伴老人读书、聊天、散步的女子)服务员(7)基层工作人员称谓语村官、大学生村官、灰领(8)其他职业称谓语教师、警察、解放军、医生、大夫、护士、白衣天使、白衣战士、商人、农民、农民工、工人、缝纫师、建筑师、设计师、会计师、翻译、裁判、保安、司机、侦探、外交人员、行政人员、管理人员、网管2职衔称谓语职衔称谓语是指按职衔、官衔来称呼对方,其中职称指的是一些职业领域中的专业技术职称,标志着某人在某项专业领域的科研水平和学术水平。
形容女生的流行词职场热词互联网时代,新词层出不穷,令人目不暇接。
N连跳、犀利哥、杜拉拉、橡皮人、XX族、团购……每个新词都有出处,每个新词背后都有一个故事。
这些词高度概括,形象生动,便于记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
比如近期人民日报头版的一篇文章的标题就使用了网络新词“给力”。
我们在这里对频率较高的职场新词作一汇总,视为热词。
1.汉堡人才释义:指具备足够行业阅历、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持有至少一项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证书,却在跳槽中屡战屡败,得不到抱负职位和薪水的人。
这群人如同巨大的汉堡,外表光鲜,实际却没有多少“养分价值”。
影响:以用为本将是人才使用的方向,因此,注意真才实学、表里如一的职场人,才会有岗位、有机会、有前景。
同性词候选:π型人才:指至少拥有两种专业技能,并能将多门学问融会贯穿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π下面的两竖指两种专业技能,上面的一横指能将多门学问融会应用。
锂电板:指不断充电的上班族。
在这个变化的时代,充电、考证、在线学习,是锂电板们永不落伍的武器。
2. 橡皮人释义:他们没有神经,没有痛感,没有效率,没有反应。
整个人如同橡皮做成的,不接受任何新生事物和看法,对于批判表扬无所谓,没有耻辱感和荣誉感。
假如想改造他们,力度小了他根本不在乎,力度大了,他还会反弹一些不满过来。
影响:“橡皮人”就在我们身边,而且我们自己也可能间或进入“亚橡皮”状态,对工作缺乏热忱,对创新没有爱好,如此进展下去,很可能走到职业生涯的边缘,说不准下一刻,就会被扫地出门!同性词候选:三低同事:指低效率、低EQ(心情智商)和低工作热诚的同事。
此三类员工虽然不受欢迎,但他们仍可保住饭碗,依凭的就是少做少错、拍马屁、搞人际关系以及常常扮忙等伎俩。
计算机脸:计算机已经成为我们工作中不行缺少的工具之一,它让我们8小时之内须臾不行离开,8小时之外嬉戏、谈天还要与之相伴,长相守则心同相,越来越多的人长成了一张“计算机脸”,其特征是双颊松弛、颈部消失“火鸡纹”、额头与眼周长出皱纹。
从“小姐”到“美女”的转换摘要: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的部分,也是对社会最为敏感的,变化也非常快。
“小姐”是对年轻女子的称呼,但随着其的贬化逐渐被人们减少日常生活中使用,“美女”一词便流行起来,这是由于人们的心理认识、观念、感情所导致。
本文通过对“小姐”和“美女”的释义来说明为何“美女”能够替代“小姐”这一称呼。
关键词:词汇;“小姐”;“美女”葛本仪在《词汇的动态研究与词汇规范》中说:“活的语言永远都是在运动和发展着,同样,语言的词汇也永远都是一个运动着的整体,虽然词汇有静态和动态两种存在的形势,但是词汇的静态形势是相对的,只有动态形势才是绝对的,所以词汇永远都是在动态运动中变化和发展着。
”因此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事物的产生、人们的认识变化和观念、感情的变化,词汇中就会出现大量的新词和新义。
其中由于人们的认识、观念、感情的变化而导致一些词义的变迁尤其有趣,就拿“小姐”和“美女”两个称谓词来说吧。
一应该说“小姐”是个有礼貌的称谓词,《汉语大词典》中对其有两种解释:一是旧指社会官僚、地主和资产阶级家庭里仆人称主人未嫁的女儿;二是对未出嫁的女子的尊称,现多用于外交方面。
至于第一种解释的那个封建年代已经离我们太久远了,我们不必理会。
第二种解释为现在所常用,但在现实生活中已经是个泛称了,对于年轻女子,不在乎婚否,甚至年龄还可放宽松,只要你认为她年轻,皆可称为“小姐”或“某某小姐”。
“小姐”的使用场合一般都很正式,在商业活动中较常用,表示一种尊敬、礼貌,比如商场里的服务员都会把年轻女客人尊称为“小姐”。
另一种场合则是在你不认识或不知道姓名情况下,又确实需要她的帮助,你也可以称之为“小姐”,这样听者欢喜自然会提供帮助。
然而现在年轻的女子们是闻“小姐”而色变,“小姐”已不是一个有礼貌的尊称了,而变为了一个贬义词,是对“三陪女”、“发廊按摩女”的俗称。
去年非常火的一部电影《爱情呼叫转移II》中的一个场景是范中举给他的一群女员工开会,他是这样称呼的:“各位小……女同志”,他本来是要说“各位小姐”但马上意识到错误立即改口称“女同志”。
[收稿日期]2009-03-25[作者简介]邵敬敏,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主要研究现代汉语语法、语法学史以及社会语言学、语言教学等。
“美女”面称的争议及其社会语言学调查邵敬敏(暨南大学中文系 广州 510632) [摘要]本文探讨21世纪初中国大陆兴起的面称“美女”以及由“美女”构成的称呼“美女作家”等,借助于电脑、网络以及语料库和数据库,运用社会语言学的调查方法,进行抽样比较、年代排序、类型综合,指出这一称呼的崛起是面称“缺位”与方言词语“仿用”引发的,但是存在比较大的争议。
通过“美女”与“靓女”的比较,发现后者的虚化泛化程度比较高,已经具备面称的资格。
此外,文章还对“美女作家”这类组合进行了语义分析和历史追溯。
[关键词]美女;靓女;面称缺位;虚化泛化;认可度[中图分类号]H0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5397(2009)0420071209A Sociolinguistic Survey on the Controversyover “Mein ü”as an Address FormSH AO JingminAbstract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use of Mein üas an address form and otherderivatives such as Mein üzuojia in Chinese mainland in the early 21st century.We use a s ociolinguistic method to com pare sam ples ,arrange them on a historical basis and synthesize different types with the aid of com puter ,netw ork ,and corpus data.Then we point out that the emergence of this address form was brought by the address form vacancy and the imitation of dialectal w ords ,but that is not without controversy.C om paring Mein üand Liangn ü,we found that the latter has been delexicalized and m ore generalized s o as to qualify for an address form.In addition ,the paper has a semantic analysis and historical review about phrases ,like Mein üzuojia.K eyw ords :Mein ü;Liangn ü;address form vacancy ;delexicalization and generalization ;2009年11月第4期语言文字应用Applied Linguistics N ov.,2009N o.4degree of acceptance我国古代有所谓的四大美女:西施、貂蝉、王昭君、杨玉环。
不要再用“美女”称呼女人了,现在更流行这3种称呼美女的称呼已经屡见不鲜,即便你没有叫腻,女人也有可能会听烦,美女的称呼过于普遍会导致美女的称呼含金量直线下降,称呼美女会在女人的脑海以及内心了无痕,美女的称呼不是刻骨铭心,而是浮光掠影,称呼作为实质上的第一印象,如若没有使用恰如其分的称呼,将会间接影响到交往的终点成败与否。
一、小姐姐小姐姐的称呼在时下最流行,小姐姐的称呼透露着俏皮的意蕴以及可爱的韵味,因此你就需要紧跟时代的潮流,争取做到顺势而为,相对随意使用的美女称呼,小姐姐的称呼更加热切以及更加亲切,可以在短时间内拉近你跟女人之间的距离,不是顿感一见如故就是深感相知恨晚,况且小姐姐会迎合女人喜欢被越叫越年轻的心态,无论女人的实际年龄要大你几岁还是实际年龄要小你几岁,小姐姐的称呼都是在蓄意减少女人的岁数,女人会深感被你越叫越年轻,跟女人内心深处的需求一拍即合,外在珠联璧合将会指日可待。
二、姑娘姑娘的称呼已经有流行的迹象,你越早使用,越会让女人感受到耳目一新,称呼方面照样会先声夺人以及先入为主,使用频率越低的称呼,越容易让女人在侧耳倾听之余,格外看好你,姑娘的称呼相对美女的称呼要更加清纯以及质朴,女人心知肚明,男人给予女人的称呼就是评判的标签,既然男人用姑娘称呼女人,女人也就会感觉男人在高看或者抬举她,女人照样会尽己所能为悦己者容。
三、妹子跟女人虽然是一回生,二回熟,但前提是使用正确的称呼开疆拓土,如若称呼没有使用正确,跟女人将会是一面之交,因此你需要在称呼方面进行推敲,遇见女人不要人云亦云称呼美女,烂大街的美女称呼,很有可能会让女人深切感受到你的敷衍,即便你没有敷衍的心,女人也会认为你有敷衍的意,为了避免产生误解,你就需要改口称呼女人妹子或者大妹子,亲切感就会在你跟女人之间油然而生,既为爱情做好铺垫又为亲情做好铺垫,称呼不仅可以步步为营,而且可以出奇制胜。
结语:称呼一成不变就会死气沉沉,因此就需要在改变称呼方面花心思,称呼需要紧跟时尚的步伐,正确的称呼会让你跟女人的交往过程当中如虎添翼,不是拖你跟女人交往的后腿,而是助力你跟女人的交往。
对“美女”称谓语的语用解读作者:雷丽玉来源:《语文学刊》 2015年第7期雷丽玉(湘潭大学大学英语教学部,湖南湘潭411105)[摘要]近年来,“美女”作为一种称谓语迅速流行起来,在人们日常交际中使用频率越来越高。
本文以礼貌和言语行为理论为指导,以“美女”称谓语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美女”称谓在实际交际中的使用特点和导致其泛化的因素,为流行称呼语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称谓语;“美女”;言语行为理论;礼貌[中图分类号]H0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15)07-0040-01[作者简介]雷丽玉,女,湖南郴州人,湘潭大学大学英语教学部助教,研究方向:理论语言学。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类受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人们对女性称谓语也随之改变。
从以前的“小姐”,“同志”,“女士”等词过度为如今的新兴词汇“美女”,社会称谓语“美女”的出现体现了时代的变化以及人们如今交际的需求。
本文试从语用学的角度解读此称呼语。
一、“美女”称谓语称谓语是一种语言现象,能够从言语双方称呼中体现出说话双方的关系,在人际交往中十分重要。
称谓语在交际关系中能够体现出交际双方的关系,在日常交际中,灵活运用称谓语能够更好地达到交际目的。
称谓语“美女”在字典中是指年轻的漂亮女子,最早流行于网络。
人们在网络世界里称呼那些年轻女网友为“MM”,字母“MM”本为港台词,“妹妹”的意思。
随着大陆与港台经济文化不断交流,“MM”在大陆逐渐使用起来,并音译为“美眉”,也就是“美女”的意思。
受到网络的不断影响,称谓语“美女”深受年轻人喜爱,在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
二、言语行为理论和“美女”称谓语言语行为理论研究都是基于“说话就是做事”这一命题上进行的。
奥斯汀指出了言语行为可分为“以言指事”,“以言行事”和“以言成事”三个次行为。
言语行为三分说剖析了话语交际的三个要素:交际手段、交际意图和交际效果。
说话者通过交际手段(准确的语言)达到交际意图,让听话者能够清楚明白,这样的言语行为才能成功地达到交际效果。
叫“美女”已过时,现在流行这3种称呼,女人听完心动了导语:我们总喜欢给自己喜欢的人一些特殊的称呼,称呼有的时候不仅仅能够体现两个人之间的人际关系如何,更能够在短时间内让被称呼的人感受到你对她的一种情感。
男人在撩女人的时候,总是会想方设法让自己看上去跟其他的竞争者不一样,如果能够在称呼上面用点小心思的话,那么给女人的印象一定会很好。
叫女人“美女”已经过时了,用这三种称呼才能更快搞定女人。
一、姑娘。
姑娘这两个字,在当今这个时代似乎被称呼的越来越少了。
但是姑娘这两个字一讲出口,就给人一种文质彬彬的书生气质,还有一种古代江湖的洒脱气息。
比起“美女”这种俗气的称呼,姑娘这两个字真的不知道要高级了多少。
因此,一个男人要想引起女人的注意,并且想要留下一个好的印象的话,不妨在开始称呼女人的时候,用“姑娘”这个听上去既温婉又儒雅,字里行间又无不透露出对女性的尊重的字眼去称呼她。
二、丫头。
丫头是在是一个十分宠溺的称呼了,而且当这个称呼说出口的时候,一定程度上也在暗示着对方的这个女人,你对她的心意。
当一个男人喊一个女人丫头的时候,给这个女人的第一感觉就是这个男人一定会把她当作小丫头去看,会把她好好地保护起来,不让她受到一点点委屈和伤害。
丫头是在是一个十分暖心的称呼了,因此,在称呼一个女人的时候,不妨用这个暖心的称呼,去更快的搞定她吧。
三、小姐姐。
喊一个女人“美女”似乎已经是上个世纪的过时的称呼了,脱口而出的时候只会让别人觉得你满满的都是土气。
而如今,小姐姐这个称呼却在众多称呼中脱颖而出,成为大家都喜欢从来称呼女人的称呼。
女人也很喜欢小姐姐这个称呼,因为它听上去也更加的亲切,能迅速拉近彼此的距离。
总结:其实,喜欢一个人是怎么也藏不住的,就算眼睛蒙起来,嘴巴捂住,也一定会把各种你喜欢她的信息传达给她的。
如果一个男人想要迅速搞定一个女人的话,不妨就试一试上述的这些称呼吧!。
四、叠音词言情,在于它的声律与心律的吻合。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首先,词谱为“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
在这七组叠音词中,声调平仄相称,节奏鲜明自然,词调深沉缠绵。
其次,诗人巧用近义叠音词,给人以错觉,似乎不管用任何方式,结果还是一样,终究不能弥补眼前的空虚。
最后,“凄凄”“惨惨”“戚戚”层层递进,由“凄”至“戚”。
词配曲以歌,这些叠音词就成了摹拟诗人态,应和诗人心律的音符、节奏,进而谱写出诗人孤独、冷清、凄惨的心曲。
近代诗人徐志摩所写的《再别康桥》,以叠音词“轻轻”开头,“悄悄”结尾,反复运用,形成了萦回往返、婉转缠绵的曲调与情感。
诸如这些,原于叠音词有擅长表达舒缓、悠然、深沉、婉转、缠绵的情感、语气。
五、叠音词述趣,在于它的语意适中亲切,节奏轻松自如。
这方面在元曲、儿歌中表现得尤其突出。
《西厢记·叨叨令》写道:“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厣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则索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都揾帮重重叠叠的泪。
……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凄凄惶惶的寄。
”③短短几句,竟有五组的叠音词,均为AABB的排列形式,依次描写心态、容貌、行为、心情。
写得是深沉的闺怨,叠得是轻松意趣。
深沉者,是莺莺心诚情痴,是别情愁绪;有趣者,是轻松的节奏,是观众的揶揄。
车儿,花儿,枕儿,袖儿,信儿,它们居然不解“我”心;台下的观众啊,你们竟然嗤嗤讪笑?轻松的节奏运载沉重的心情,别有情趣;台下与台上的反差,让人笑得难堪、苦楚。
儿歌言趣,不如元曲复杂,它只求节奏均匀,语意适中,便于朗诵,迎合儿童情趣便可以了。
因此,叠音词当是首选的词类。
基此,不妨戏作一首,以示儿歌童趣:高高在上是星星,闪闪烁烁像萤萤。
萤萤歇在片片叶,一只流萤一颗星。
这般看来,叠音词由于音的重叠,享有其独特的乐感;由于义的重叠滋生出特有的附加意,更由于音、义的结合,在拟声、状貌、设景、言情、述趣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
上溯先秦,下至当代,均有她们匆匆的足迹;旷野弦歌,梨园拂袖,均有她们倩倩的笑靥;庄媚雅谐,喜怒哀乐,个个淋漓尽致;舒缓悠然,深沉委婉,声声动人心坎。
虽说如此,叠音词要张扬自己,还得借助于语境、想象。
注释:①引证于《说苑·善说》中:“昔者荆为长剑危冠,令伊西出。
”②引证于《说文解字》。
③引自王实甫的《西厢记·长亭送别》。
参考文献:[1]高中语文必读(或选修)课本(人教版)[2]王实甫.西厢记.[3]刘向.说苑·善说.[4]现代汉语词典(商务版).[5]许慎.说文解字.[6]汉典.网址//.称谓是人与人之间某种关系或人的某种身份的指称,是一种语言和文化现象。
近几年来,流行称谓语“美女”似乎大行其道,在多数社会交际场合都可以寻觅到其踪迹,大有取代“小姐”“女士”等传统女性称谓语的势头。
本文试对“美女”称谓语流行的表现及原因进行一些语言和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分析。
一、“美女”称呼语流行的表现“美女”在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是指“美丽的女人”。
《墨子·公孟》曰:“譬若美女。
处而不出,入争求之。
”《史记·外戚世家诸少孙论》曰:“美女者,恶女之仇。
岂不然哉?”而现时代“美女”的使用范围交际领域的扩大显然使“美女”失去了原来的意义。
所以现在这种“美女”的流行可以称作“美女”的泛化。
称谓语的泛化指利用语言的模糊性,扩大称谓语的指称范围和语用范围,以达到促进交际的目的。
一些称谓语原来有特定的指称对象,但泛化后,使用范围变广,不拘泥于特定的对象。
称谓语“美女”泛化可以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指称范围的扩大。
“美女”以前常用来赞美长相漂亮的女性,如:“你真是个美女啊。
”现在长相一般甚至以大多数人的眼光来看绝对算不上美女的女性也常常被称作“美女”。
而这一情况在现在的商家中用得尤为普遍。
商家们为招揽顾客,对进门的女顾客都报以“美女”的称谓。
二是指交际领域的扩展。
“美女”一词在大多数情况下都用于背称,如:“我今天见到一个美女。
”即使用于面称也只是在熟悉的朋友同学间使用,带有亲昵调侃的意味。
后来随着这个称谓的走红,它不再受限于人际关系的亲疏,开始由“熟悉”扩展到“陌生”,由“私人语境”扩展到“公共语境”,在更多交际领域中发挥作用。
二、“美女”称呼语流行的原因分析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个人表达思想的重要手段。
在交际过程中,言语行为与社会、文化、心理是有密切关系的。
“美女”称呼语的流行或者说泛化可以从社会、语言、文化心理等方面进行解释。
(一)女性称呼语的缺位长久以来,人们对女性的称谓语有“同志”、“小姐”、“阿姨”、“女士”等。
“同志”这个称谓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前广为流行,现在仍在一些上了年纪的人中间保留。
“小姐”原本是对年轻女性的称谓,后来由于“小姐”一词容易让人想到“三陪小姐”、“按摩小姐”等特殊行业,一般带有讽刺轻视之意,年轻女性在一定程度上不愿意被人叫做“小姐”。
如今,“小姐”在大多数场合已属于服务员的代称。
而称呼语“阿姨”似乎更是受限于一定的年龄和特定的职业,现在“阿姨”似乎越来越多地指称“保姆”了。
现代中国社会的称谓可分为亲属称谓和非亲属称谓,其中非亲属称谓也叫做社会称谓,两种称谓现在都存在着缺位现象。
而社会称谓的缺位更能影响社会交际的效果。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人们对于二三十岁的女性的“大社会”称谓语存在着缺位现象。
这是引起“美女”称谓语流行起来的外部原因,也是最直接的原因。
对大部分人来说,“美女”称谓语新鲜活泼,女性色彩浓厚。
既不像“小妹”只在一定区域内称呼年轻女子,又不像“女士”过于庄重、严肃,会让人望而生畏;刍议流行称呼语“美女”(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上海200062)包丹凤29,且男女通用烦。
“美女”的出现让大家在称呼女性朋友时多了一种活泼别致的选择。
此外,“美女”既可以用于未婚女性,又可以用于已婚女性。
“小姐”一般用于未婚女性,“女士”一般用于已婚女性,这种语义的模糊性让“美女”取代了“小姐”或“女士”,成为一个跨婚界的惯用称呼语。
(二)社会方面的原因社会称呼语泛化和缺位反映了社会文化在深层对语言的影响。
①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变化,语言也要发展演变。
“美女”作为对特定女性的流行称谓是有其内在社会文化的因素在起作用的。
下面试从两个方面分析。
其一,中国社会长久以来一直是男性具有主导权,女性一直处于被审美的状态。
古代有“四大美女”,而没有相对应的“四大美男”;成语“秀色可餐”常常被人用来形容美女;“郎才女貌”“英雄救美”“才子佳人”显示了男性对女性的美置于很高的位置。
这种历史上由来已久的文化心理使女性比较注重外表美,“女为悦己者容”,以男性所欣赏的美女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女性一直处于被审美者的位置上,久而久之,忽略了自己作为审美主体的一面,多以审美对象的角色出现。
所以女性与男性比起来更加注重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问题,如果被别人称作美女,则认为是对自己最大的肯定,这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文化心态。
其二,现代社会审美眼光的多元化,美女已不再局限在以往人们眼中的传统形象上。
而现在人们对中性女性大加推崇,这似乎与当下某些娱乐节目的引导有关。
总之,人们对美的认识和对“美女”的标准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人们审美观更趋多元化,几乎所有的女性在某些人的眼中都可以成为“美女”,所以一时间,“美女”的称呼遍地开花。
(三)语言内部的原因“美女”这个词语词义的概括性和模糊性使其能够在一定范围的女性中流行。
称呼语的泛化就是利用了语言的模糊性。
从历史上看,“美女”这个词是具有明显的标记性的词。
原本是一个偏正词语,语义为“美丽的女人”,而现在称谓语“美女”已经偏向于是一个偏义复词,意义偏向于“女”而非“美”。
“美女”中“美”慢慢虚化,开始虚指。
已经不再偏重于“美”,而更偏重于性别,所以出现只要是年轻女性就会被人称呼为“美女”的现象。
从语言的交际功能来看,“美女”一词本身具有评价性,与一般生活中的称呼语不同,不是一个中性称呼语。
它可以更加直白地表示赞美,这种赞美型的称谓语可以抬高被称呼者,表达出对对方的尊敬,拉近说话双方的心理距离,从而有助于交际的顺利进行。
例如商家对女性顾客称为“美女”,以迎合被指称对象,从而更好地对其商品进行销售。
(四)女性认知心理的反映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交际是一种认知活动。
对于交际者来说,要想取得交际的成功,实现其交际意图,必须寻求一种最佳相关。
基于这一原理,在交际时就要选择一个最佳的交际称谓②。
“美女”符合大多数女性的心理优越感,在女性成为中具有广阔的市场。
“美女”使人们在称呼女性朋友时多了一种活泼、别致的选择。
“美女”称谓具有褒义色彩,能使被称呼者感到自己在经受赞扬,符合女性的心理优越感,在听者看来是褒义词,是尊称。
美女称呼新鲜有趣味充满女性色彩,与当前的整个崇尚自由讲究个性的时代是合拍的,在一定程度上弥用③。
在粤方言中,“靓”的含义发生虚化,用来称谓年轻女性。
“美女”显然是仿照粤方言词“靓女”而产生的。
同样的“美”作为一个实词已经虚化了。
这个称呼跟所称对象的年龄大小、容颜俊丑无关。
我们认为这样的分析不无道理。
三、“美女”称呼语的局限性“美女”这个词比较生活化、口语化,带有诙谐的意味,说话双方常常会因为这个称谓而拉近心理距离。
“美女”称谓的使用讲究场合和对象,绝不是在任何场合对任何对象都是适用的。
现实生活中这种“美女”称谓使用的普遍性,在一定程度上说已经是泛化及滥用了,人们听多了这类“美女”就会觉得是俗气的,一旦有陌生人在大街上称呼自己“美女”就会不买账,导致交际行为的中止。
在特定的场合,人们偏向于使用“老师”“女士”“小姐”等这些带有庄重义、中性的称谓。
另外,“美女”即使在现代社会其意义已经偏指“女”,即“美女”这个称谓被普遍地用来称呼年轻女性,而这也不是意味着可以随意使用的,因为在某些人看来“美女”称谓还等同于“美丽的女人”,而不加限制地称呼实际上相貌不美、年纪已不再年轻的女性,显然不太符合实际,往往会造成不必要的误解,从而影响到实际的交际效果。
四、结语以往的事实经验证明,只有礼貌、偏向中性,没有歧义的称谓语才可以得到大家的认可,从而得以长久使用。
至于“美女”这一称谓语现在暂时还处于无序状态,对于它的命运和前途,现在我们只能静观其变,不能因为个别人的人为意志而改变。
但是,称谓语的无序会自然走向有序。
因为语言作为一种自足的系统会自动调整自己的社会称谓体系。
注释:①郭熙.当前社会称谓缺位现象小议[J].语文建设,1997,(9).②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③邵敬敏.“美女”面称的争议及其社会语言学调查[J].语言文字应用,2009.11,(4).参考文献:[1]陈原.社会语言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2]陈晓霞.栗君华小议“美女”称谓泛化及其使用中的局限性[J]].现代语文,2007.8.[3]郭熙.中国社会语言学[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12.[4]郭熙.当前社会称谓缺位现象小议[J].语文建设.1997,(9).[5]郝媛媛.当前女性社会称谓缺位现象探微[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11,(11).[6]邵敬敏.美女”面称的争议及其社会语言学调查[J].语言文字应用,2009.11,(4).[7]苏静.汉语称谓语的泛化.中国海洋大学优秀硕士论文,2003.6.[8]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2009级研究生)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