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教学大纲

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教学大纲

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教学大纲
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教学大纲

《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教学大纲

课程目的

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是增强学生信息意识,培养学生信息能力及提高科研能力的一门课程。本课程结合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要求,将信息检索与知识发现的最新理论融入其中,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着重讲述信息文化、信息检索理论、中外文数据库、搜索引擎、大数据相关理论,以及大学生所关心的求学、就业信息检索与利用等方面的内容。

课程目标是通过对大学生信息素养和信息能力的培养,掌握批判性思维方法,学会用科学方法进行文献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和利用,旨在解决大学生在学习期间和未来的职业活动中独立地获取和运用信息资源,为提高自学能力和研究能力发挥积极作用。

教学方法

本课程突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实际应用能力,开展案例式和讨论式教学。对于教学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强调实际检索能力的养成与提高,使学生逐步掌握各检索工具的共性与个性,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考核方式及评定方法

采用开卷考试与平时作业相结合方式(平时上机、研讨或论文写作),开卷考试占60%,平时作业比重占40%。

授课内容:(共30课时,其中课堂教学环节21课时、课堂实践环节9课时。实践课:第3、5、7、10、14周。)

第一章信息文化(2课时)

理解信息的定义、性质,

了解信息资源;

了解信息检索概念,信息检索类型,信息检索的重要意义;

掌握信息素养(信息评价、信息安全、信息道德等);

理解信息、知识、文献、情报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信息检索理论与方法(3课时,2课时理论、1课时实践)

了解信息检索原理;

掌握信息检索策略、信息检索步骤、信息检索方法、信息检索途径;

理解信息资源著录方法。

第三章信息源(1课时)

了解各类信息源;

掌握信息源的获取途径。

第四章中文网络数据库(4课时,2课时理论、2课时实践)

了解中文数据库的类型;

掌握中文数据库的使用方法;

掌握中文文献的获取利用。

第五章外文网络数据库(4课时,2课时理论、2课时实践)

了解外文数据库的类型;

掌握外文数据库的使用方法;

掌握外文文献的获取利用。

第六章搜索引擎(3课时,2课时理论、1课时实践)

了解搜索引擎定义及构成;

理解搜索引擎工作原理及主要任务;

掌握常用中文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

学会常用搜索引擎的检索方法,提高使用搜索引擎的能力(Google、baidu、yahoo)。

第七章求学、就业信息检索与利用(3课时,2课时理论、1课时实践)了解MOOC;

了解课程信息获取;

掌握考试竞赛信息检索;

了解留学信息检索与利用。

第八章大数据与知识发现(2课时)

理解大数据概念;

了解的大数据的应用价值;

了解怎么由大数据到知识发现。

第九章开放获取(3课时,2课时理论、1课时实践)

了解开放获取的基本概念、产生背景、开放获取的运行机制及现状;

了解开放获取的意义,学术信息的开放获取应用;

掌握国内、外开放获取学术资源及其应用;

掌握开放获取资源的利用。

第十章图书馆资源与服务(3课时,2课时理论、1课时实践)

了解图书馆职能;

掌握图书馆资源(电子资源、纸质资源);

了解图书馆服务(原文传递、馆际互借、参考咨询、科研服务等);

第十一章学术论文写作(2课时)

了解学术论文的学术规范;

掌握学术论文的选题与写作方法;

掌握学术论文信息收集途径与方法;

了解论文收录、引用与发表。

题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策略初探

题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 养策略初探 Last revised by LE LE in 2021

【标题】: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策略初探 【作者】:张树娟 【作者简历】: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06级教育技术学的学生 【内容提要】:本文分析当代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从高等院校开展信息素养培养的必要性、作用以及应采取的策略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相关问题。 【编者按】:身处信息化、全球化时代,如果获取和利用知识信息能力落后,作为国家将难于立足世界民族之林;作为个人也必将被社会边缘化。本文作者有感于中国对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视、推广和普及,针对我国在此方面的滞后,特别是一些当代的大学生的信息素养不够,疾呼我国应急赶直追,在大中小学及全社会开展信息素养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信息素养策略 【正文】 网络技术所带来的信息传递和利用方式的改变,不仅为大学生提供了获取与传递信息的便利渠道,同时也对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充分认识信息素养教育对大学生的重要意义,注重对大学生的信息能力和信息素养的培养,是高等学校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然而,怎样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在培养中运用什么策略,以下对这些问题作出一些探究。 一、什么是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的基本定义是:“寻找、评价和有效利用信息的能力。”由于它不能完全揭示出信息素养这个抽象概念的全部内涵,所以目前许多学者都对其进行了丰富和扩展,并已深入到对信息素养人特征描述的层面,以便为深刻理解信息素养内涵提供广泛的视角,由此便形成了有关信息素养内涵的各种流派观,例如能力观、学习观、工具观等等。 能力观认为:“具有信息素养的人必须能够识别信息需求,并具有确定、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信息的能力。”[1]“概括地说,信息素养涉及到一个人检索和理解不同信息源的能力。要想全部理解信息素养的内涵,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首先,必须希望知道问题的答案,能利用分析技能系统地阐述问题,能够识别研究方法并利用批判性技能评价实验性和推论性结论;其次,在日益多变和复杂的方法中,必须拥有寻找问题答案的技能;再次,一旦知道了寻找的信息是什么,要能找到它。”[2]等等。 学习观认为:“具有信息素养的学生是那些有独立学习能力的学习者,他们知道自己的信息需求并积极思考;他们对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充满信心,并知道相关信息是什么;他们能利用技术工具检索和交流信息;他们是灵活的、可以接受任何变化并能独立地或在团队中起作用的人。”[3]“具有信息素养的人知道何时需要信息,他们知道知识是如何组织的,他们是主动的学习者。”[4]“从根本意义上说,具有信息素养的人是那些知道如何学习的人。他们知道如何学习,是因为他们知道知识是如何组织的,如何寻找信息,如何利用信息学习。他们为终身学习做好了准备,因为他们总能找到为工作或制定决策所需的信息。”[5]等等。 工具观认为:“信息素养是指具有应对和适应信息技术的能力。”[6]“信息素养通常是指运用各种信息工具解决某个特定问题的能力。”[7]“信息素养是一

如何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 随着网络教育的迅猛发展,特别是基于Internet网络环境的教育体制与教育模式的发展,使现代教育技术步入了信息时代的轨道。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学习的方式由信息记忆的过程转变为信息处理的过程,基本的学习能力实际上体现为对信息资源的获取、加工处理、熟练表达和应用以及信息工具的掌握和使用的能力。所以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就成了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信息素养的基本概念 “信息素养”一词早在1974年就被提出,当时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Paul Zurkowski)指出“信息素养就是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资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其后,随着对信息素养研究的不断深入,对信息素养的界定也说法不一。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它: 1、信息素养不但包括信息获取、检索、表达、交流等技能,而且还包括以独立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将已获得的信息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进行创新性思维的综合的技能。 2、信息素养是一种高级的认知技能,它同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起,构成了学习者学会如何学习和进行知识创新的基础。信息素养不仅是一个阶段的目标,而且是每个社会成员终生追求的目标,成为每个社会成员进入信息时代的“通行证”,也是衡量形成学习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标准。 二、信息素养的内涵 由于现代信息社会中信息的快捷与多变,也使得信息素养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等几方面。信息意识是整个信息素养的前提。它是指个体对信息的敏感度和洞察力。要求个体具有灵敏的发现力和持久的注意力,能够意识到信息的存在和作用,对信息有积极的内在需求。信息知识是个体信息素养的基础。是指一切与信息有关的理论、知识和方法以及对信息工具等方面知识的掌握。信息能力是整个信息素养的核心,具体地说它应该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的能力。 1、信息认知能力通过循序渐进的学习,了解和熟悉各种信息源的使用规则,并遵照信息生成者的意图理解他人传递出来的信息,能根据自己的学习目的去发现信息。 2、信息获取能力根据学习目标收集各种学习资料与信息,熟练地运用阅读、访问、讨论、参观、实验、调查、检索并获取信息的方法。 3、信息分析能力要求学习者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鉴别、遴选、分析和判断,能自觉地抵御和消除垃圾信息及有害信息的干扰与侵蚀,并且完善合乎时代要求的信息伦理素养。 4、信息加工能力能言简意赅地将所获得的信息从一种表达形式转化为另一种表达形式,即从了解到理解;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归纳、分类、存储、综合、抽象概括和表达。 5、信息创造能力在多种信息交互作用的基础上,产生新信息的生长点,得出新的结论,从而创造新信息,达到收集信息的终极目的。 6、信息协作能力与其他研究者跨越时空、地域进行交流,分享信息,延伸

2018年全国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研讨会.doc

2018年全国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研讨会 获奖名单 2018年全国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研讨会面向全国公开征集信息素养教育案例、微课视频、论文以及教材,以期发掘信息素养教育实践中的创新做法与优秀案例,对高校图书馆从事信息素养教育有借鉴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次征集得到了广大高校图书馆同仁的大力支持与积极参与,共收到案例66个,微课视频95个,论文88篇,教材24部。组委会邀请多位业界知名专家学者组成评审组,对所提交作品进行认真细致的综合评定,最终评选出各类作品奖项。获奖证书将在会议现场发放,未来参会的获奖人,会务组将以到付方式邮寄获奖证书,如需邮寄证书请于6月30日前将邮寄地址发送到邮箱。 会议现场还将进行案例类一、二、三等奖获奖案例海报展示,请获奖案例申报人于6月21日前将海报设计图(JPG格示)提交到邮箱,海报要具有一定视觉冲击力,幅面按照宽55cm*高80cm,分辨率300dpi以上,JPG格式。内嵌案例说明二维码。 具体获奖名单如下(各奖项名单排名不分先后): 论文类 一等奖(5项) 1.基于信息素养教育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实践研究,覃丽金,海南大学 2.大学生科学数据素养教育实证研究--以华东理工大学为例,吕思凡,华东 理工大学 3.大学生持续学习行为的影响机理研究——以《信息检索》课程为例,王 锰,江苏大学 4.高校研究生元素养教育体系构建与实践研究,罗国锋,江苏科技大学 5.研究生信息素养嵌入式教学,张必兰,重庆工商大学 二等奖(9项) 1.突破常规性阅读推广,践行“四读、二讲、三步、六阶梯”,高小序,鞍 山师范学院

2.“信息素养教育”到“创新素养教育”发展探析,关鑫,东北师范大学人 文学院 3.借鉴美国ACRL和SCANS标准刍议大学生信息素养与职业技能相关性研 究,金泽龙,,广东轻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4.高校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述评,李泽红,国防科技大学 5.基于激励理论的高校信息素养创新实践研究,刘璇,杭州师范大学 6.基于创客空间的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体系构建与运行机制研究,焦海霞, 江苏理工学院 7.面向新生的微视频+代入式体验信息素养教育研究与实践,洪跃,沈阳师范 大学 8.基于ACRL《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的中美信息素养教学实践对比与启 示,龚芙蓉,武汉大学 9.基于混合式学习的高校图书馆读者培训讲座模式构建,励燕飞,中国石油 大学(北京) 三等奖(14项) 1.《信息检索》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程宏,东南大学 2.探讨对分课堂在文献信息检索课教学中的应用,何海钊,广西科技大学 3.海南大学信息素养教学课程体系的拓展与变革,邓玲,海南大学 4.融入通识课程的高校图书馆嵌入式教学实证研究,王晨晨,海南经贸职业 技术学院 5.图书馆阅读导引信息素养教育探索,赵春艳,佳木斯大学 6.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信息素养教育理论及实践探析,周小萍,辽宁大学 7.双一流大学图书馆资源信息素养专题培训调查与分析,高海燕,南京交通 职业技术学院 8.高校合作多层次立体化信息素养教育模式构建与实践,吴慧华,上饶师范 学院 9.高校图书馆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教学模式的研究,英晓燕,上饶师范学院 10.高校信息检索课的多学科知识融合特征探讨,崔文浩,沈阳化工大学 11.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之讲座培训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基于“985 工程”院校图书馆的调研,徐春,中国药科大学 12.近五年国内信息素养教育研究热点与发展动态述评,屠晓梅,中南财经政 法大学 13.财经院校图书馆信息素养专题讲座比较研究,鲜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14.高校图书馆空间服务发展中的信息团队素养模型研究,杨小玲,中南财经 政法大学 优秀奖(18项) 1.移动学习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研究,刘丽,北京语言大学 2.霍尔三维视野下的高校学生信息素养教学,张容,成都医学院 3.基于在线平台的图书馆微课堂教学研究,吴海媛,大连大学 4.基于学习社区的自主学习信息素养模式研究,李志超,德州学院 5.全媒体时代大学生创新人格培养途径之拓展,董薇,东北大学 6.面向数字土著的高校图书馆学科信息素质教育研究,张艳婷,东北师范大 学 7.“互联网”时代下师范院校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研究,付鹏,汉江师

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与文献检索课程

河南理工大学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与 文 献 检 索 课 程 学院:物理化学学院 专业班级:应用化学10-1 学号:311013030102 姓名:高凤丽

指导教师:宋文婷 [摘要]我国高校开展的文献检索课是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有效途径。因此,从信息素养含义和信息检索的含义的界定出发,提出了高校在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文献检索课在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中所起的作用。 [关键词]信息检索;信息素养;文献检索课 在信息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知识和信息的时效性越来越强,半衰期日趋缩短,大学里所学习的知识很快就会过时。因此,自学能力和终身受教育的能力是大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而信息素养正是赋予了大学生这种能力。也正因为如此,我国在进行高等教育改革时,就强调了以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为主要内容的素质教育,让大学生学会“如何学习知识”。只有具备了良好信息素养的学生,才能够主动地去获取各种知识和信息,才能够不受时空的限制顺利实现终身教育的目的,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高校文献检索课就是以提高大学生信息素质,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为目的的方法课。然而,目前高校文献检索课程的开展现状和实际效果却与教育部提出的要求相差甚远。大学信息素质教育有必要重新审视这门课程,加强对其重要性的认识,改进课程内容、方法和质量,以适应信息时代的教育对高校提出的要求。 一、信息素养的内涵和本质 1989 年美国图书馆学会(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 ALA)对“信息素养”的含义作了界定:“能够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信息, 并且懂得如何去获取信息, 如何去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2003年9月,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资助召开了国际信息素养专家会议, 会议发表了“布拉格宣言:走向信息社会”。会议认为如何使人们从Internet时代的信息和通信资源及技术中受益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挑战, 宣布: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的一种基本人权。会议将信息素养定义为一种能力, 它能够确定、查找、评估、组织和有效地生产、使用和交流信息来解决问题。同

深入开展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的思考

深入开展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的思考 信息素养是信息社会学习型创新人才必须具备的综合能力,网络环境下高校用户信息需求更具专业性和个性化,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模式是探求信息环境下提升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的一种新模式新方法,是信息素养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开展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必须从学校实际出发,充分调研大学生的需求和对信息的认知,密切与教师合作,建立稳固的信任关系和科学评价体系,不断提升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层次和水平。 标签: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嵌入式;学科馆员 信息素养教育是大学图书馆职能之一,是信息化社会学习型创新人才必须具备的综合能力,加强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促进大学生个性全面健康发展,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网络环境、信息环境的变化使高校大学生信息利用行为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的信息素养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当代大学生的需要,如何改革信息素养教育模式,提供更符合大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及社会需要信息素养教育服务,是图书馆重点思考的方向。目前国内部分高校图书馆将嵌入式理论融入信息服务中,推行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模式,这种信息素养教育模式能很好地融入学生的教学、科研以及生活中,有效弥补当前信息素养教育的诸多不足,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习型创新人才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一、对信息素养教育及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的基本认知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这个词首先是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朱可斯基(Paul Zurkowski)于1974年给美国政府的报告中提出的。198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下属的“信息素质主席委员会”将信息素养定义为“要成为一个有信息素质的人,必须能够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并已具有检索、评估和有效使用所需信息的能力”。信息素养教育的主要内容为信息意识教育、信息能力教育、信息道德教育。即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知识和检索技能,还要注重自身信息意识的培养,学会判断、洞察和选择信息,养成良好的信息道德品质。在信息化时代,信息素养作为一种高级认知技能,是大学生学会学习和知识创新的基础,只有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才能坦然面对信息社会所带来的各种挑战,因此信息素养教育是信息化时代、信息化社会的基本要求,是现实需要。此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把“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作为战略主题,这说明信息素养教育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和全面深入信息素养教育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开展主要由图书馆承担,一般是通过开设文献检索课、组织各种形式的培训讲座等方式开展。通过对信息素养教育研究成果的分析及与同行交流沟通,笔者发现,随着信息环境的变化和教育的不断发展,各高校虽采取各种措施不断推进信息素养教育的步伐,产生了一定效果,但也发现存在不少问题,如何能打破信息素养教育现状,改进教育方法和模式,寻求行之有效的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提升办法,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大学生如何加强信息素养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如何加强信息素养能力的培养 班级:09人力资源管理(1)班叶惠玲学号:0907502106 随着以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讯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和互联网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信息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信息素养也成为一个生动而富有挑战性的概念。信息素养是传统文化素养的延伸和拓展,主要由信息意识与信息伦理道德、信息知识以及信息能力组成。 高中新课标强调了信息技术课程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事实上,在大学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那么大学生应该如何培养自己的信息素养呢? 首先,作为21世纪大学生的我们,应该为把自己培养成高素质人才而努力,那么,我们就需要培养自己的信息素养,而这首要工作就是了解什么是信息素养。而后就得意识到信息素养培养的重要性,继而分析造成我国大学生信息素养较低的原因,从而从学校和学生自身方面分别做出措施,改变我国大学生信息素养低下的现状。 1.信息素养的概述。 信息素养的概念常生育信息技术,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之上,是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发展的产物,是体现现代科学的信息观念、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信息技术知识和信息技能的综合范畴。信息素养包括:能够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信息,并且懂得如何去获取信息,如何去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 可以看出,信息素养的内涵丰富。根据问过的实际情况,从一下几方面来把握其内涵: (1).信息素养不但包括信息的获取、检索、表达、交流等技能,而且包括以独立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将已获得的信息用于信息问题解决、进行创新性思维的综合的信息能力。 (2)信息素养是一种高级的认知技能,它同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起,构成了学生进行知识创新和如何学习的基础。信息素养不仅是一定阶段的目标,而是每个社会成员终身追求的目标,成为每个社会成员将纳入信息时代的“通行证”。 (3)完整的信息素养应包括三个层面:文化底蕴(知识层面)、信息意识(意识层面)、信息技能(技术层面),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2.培养和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必要性。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环境下需要不同的人才。目前已步入信息化社会的时代,信息已经被当做是一种资源,一种可起决定作用的要素,特别是在当前,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竞争的激烈的大环境下,传统型的人才已显落伍。基于知识和信息的新经济形态已经崭露头角,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取得的飞速发展使“21世纪是知识与信息的时代”成为共识。

浅谈对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认识

浅谈对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认识 学号:111424104 姓名:陈梦思班级:1117241 在当今信息量剧增的世界环境中,每个人都需要从各种各样的信息源中收集和利用信息。同时,随着信息的多媒体化,信息质量的不确定性和数量的爆炸增长使我们要认识到信息素养的重要性。 信息素养涉及各方面的知识,是一个特殊的、涵盖面很宽的能力,它包含诸多因素,和许多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信息素养培养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的利用网络信息,它是网络时代素质教育的有机内容。 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互联网给我们提供了更加丰富而广阔的信息资源空间,我们应该认识到,在课堂教学之外还有多种多样的知识获取的渠道,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在其中获取所需要的信息。信息素养培养能潜移默化的让学生走进网络这一更为浩瀚的知识海洋,培养同学们主动、积极地使用计算机与其它信息技术来解决自己工作、学习及生活中各类问题的意识,以便能更好的去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变化。 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首先要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现代高等院校同学信息意识还比较单薄,同学们的信息源主要还是来自课堂,对于信息、知识的获取如果要和信息技术沾点边的话也多局限在老师的课件和多媒体演示中,图书馆和电子阅览室的利用率都不高,若要问他们上网络的目的,回答最多的是聊天、游戏、影音,平时很少有同学针对某一个问题的解答或课题的研究去图书馆或上网查阅资料,有的学生根本就没有利用计算机网络获取信息的意识。遇到问题最先

想到的还是“问老师”。其次要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信息能力不只包括专业技术的操作技能和操作方法的学习和掌握,更重要的如何应用所学的方法技巧去获取、分析、评价和使用信息。最后是要加强学生对信息的甄别能力。任何事物均具有两面性,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强有力地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但诸如计算机病毒、信息垃圾、网络陷阱、网络游戏等负面的因素也正同时威胁着我们。目前,整个社会的网络道德规范尚未形成,网络管理的相关法律尚待完善,学生的信息道德水平亟待提高。因此我们应以信息技术教育为基础,以信息能力、信息伦理道德培养为核心,在信息素养培养教学中加强人文、道德和法治教育,注重学生信息伦理道德、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发展,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念,网络安全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以及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总之,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刻不容缓,对于信息时代的大学生来说必须具备信息素养才可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信息素养是促进他们自身综合能力同社会的要求结合一起的重要素质和能力。信息素养的培养应该从信息搜集、处理和运用能力入手,培养知识创新的本领,从而实现信息向知识转化、知识向能力转化、能力向技术转化的飞跃。

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变迁与展望

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变迁与展望 以文献检索课为标志的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历经30余年的发展,其教育内容、教育途径及教学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大数据时代,高校信息素养教育迎来了崭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全新的挑战。笔者首先梳理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三个发展阶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探索。 一、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发展阶段 经过30余年的发展,高校信息素养教育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手段都在不断发展:文献资源经历了由纸本资源向数字化资源转变的过程;信息素养教育的内容也由纸本资源检索转向网络信息资源检索;教育途径从单纯的文献检索课拓展到了嵌入式教学、新生培训、系列讲座、搜索大赛等多种形式;教学方式也从实体课堂教学扩展到网上平台、移动平台等。 (一)信息素养教育起步阶段 高校信息素养教育起步阶段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从我国高校正式設立科技文献检索课开始。1981年,国家教委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条例》,第一次把“文检课”列人由高校图书馆开设的情报教育课。在此背景下,沈阳工业学院等高校开设了科技文献检索选修课。根据1984年教育部下达的《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更多的高校开设了文献检索相关课程,推动了高校文献检索教育的快速发展。全国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在1986年所做的统计结果表明,在全国范围内,有50%的院校开设了与文献检索相关的讲座或者开设了与文献检索相关的课程,并且参与讲座和课程的人数高达20多万人,同时各类文献检索教材也陆续出版。这一阶段信息检索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培养学生关于印刷型文献的检索技能。进入90年代后,磁盘检索、光盘检索和国际联机检索方法等逐渐加入,文献检索课程教学组织管理技能逐步加强,

当代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当代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摘要:信息化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的今天,信息素养逐渐被人们重视,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如何培养和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素质的提高,也关系到大学生走向社会,对于信息时代的适应性。 关键词: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 一.信息素养的内涵 1.信息素养的提出 信息素养最早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于1974年在美国提出。他认为信息素养就是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的信息的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与技能。 2.信息素养的定义 自1974年信息素养概念提出之后,美国先后有信息学专家帕特里亚·布里维克,信息素养总统委员会,道伊尔等对信息素养做了深入的研究。1992年,美国图书馆协会将其定义为“信息素养是指人能够判断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并且能够对信息进行检索,评价和有效利用的能力。”但是,目前学术界对信息素养的界定仍有多种观点,至今没有统一的定义。 1998年,美国图书馆协会和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在《信息能力:创建学习的伙伴》一书中,从信息素养,独立学习和社会责任三个方面阐述了学生学习的九大信息素养标准: 1)能够有效地和高效地获取信息 2)能够熟练地和批判地评价信息 3)能够精确地,创造性地使用信息 4)能探求与个人兴趣有关的信息 5)欣赏作品和其他对信息进行创造性表达的内容 6)能力争在信息查询和知识创新中做得最好 7)能认识信息对民主化社会的重要性 8)能实行与信息和信息技术相关的符合伦理道德的行为 9)能积极参与小组的活动探求和创建信息 还有专家提出,信息素养包括三个层次(技术层面的信息技能,知识层面的文化素养和意识层面的信息意识)和八大能力(运用信息工具,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生成信息,创造信息,发挥信息的效益,信息协作,信息免疫)。 由上述的不断变化的定义和标准,可以看出信息素养是一个综合概念,涉及各方面的知识,是一个特殊的、涵盖面很宽的能力。并且它主要包含了三方面的内容: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也就是说,一个具有信息素养的人,就是一个具有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的,能够较好的适应信息时代生存和发展的人。 二.大学生信息素要培养的必要性 1. 是信息时代发展的要求。 随着科学与技术的发展,知识的增长速度也越来越快。英国技术预测专家姆士·马丁的预算结果表明:人类的知识在19世纪是每50年增加一倍,20世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指导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指导意见(或:中国高等学校信息素养教育指导意见) 教育部高校图工委信息素养教育工作组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本指导意见的制定背景及依据) (2) 1 我国高等学校信息素养教育现状 (2) 2 信息素养教育环境的变化 (2) 3 信息素养教育亟待新的发展和推进 (3) 第二部分:指导意见正文 (4) 1 信息素养概念 (4) 2 信息素养教育的内容(高校学生应具有怎样的信息素养能力) (4) 2.1认知多元信息的产生与作用 (4) 2.2 探索式查找与获取信息 (5) 2.3 辩证式利用信息与创新(利用...创新?好像有点不通) (5) 2.4 认知信息的伦理与安全:知识产权、信息道德、学术规范、隐私与安全 (6) 3 信息素养教育的形式 (6) 4 软硬件条件配置和师资队伍建设 (9) 5 信息素养教育的评估 (10) 第三部分:实施建议 (11) 1 管理人员如何使用《指导意见》 (11) 2 教师如何使用《指导意见》 (11) 3 图书馆员如何使用《指导意见》 (11) 附录:本指导文件制定说明 (12)

第一部分:前言(本指导意见的制定背景及依据) 1 我国高等学校信息素养教育现状 我国教育部1984年发布了《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的通知》,1985年、1992年又相继发布了文献检索课专门指导文件,这些指导文件为我国组织实施以文献检索课为核心的信息素养教育实践提供了政策依据和规范准则,有力推动了我国信息素养教育的普及和发展。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主要实施机构是图书馆。三十多年来,高校图书馆在信息素养教育的实践中不断创新,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为深入了解我国信息素养教育实施现状、查找现存问题,以便为制定科学的信息素养教育规划提供决策依据,2014年9月-2015年1月,教育部图工委信息素养教育工作组面向全国高等院校(含高职高专)图书馆开展了信息素养教育实践调研,来自2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545所高校参加了此次调研,结果表明:总体而言,我国高校图书馆基本形成了以信息检索与利用相关课程、专题培训讲座以及新生入学教育为主体的信息素养教育体系,普遍拥有较好的教学硬件与师资条件,整体上为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较好地发挥了支撑作用,一部分高校图书馆还积极探索在线教育和嵌入式教学等新型实践形式。然而,此次调研也显示出,各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规模差异较大、水平参差不齐,特别是现有的信息素养教育实践不能适应新的信息环境和高校教育环境的变化需要,其内容和模式都亟待突破与创新。 2 信息素养教育环境的变化 我们所处的整个信息生态环境正在发生着颠覆性的变化。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的生产、传播、交流、评价等环节打破原有模式、形成新的格局:信息的类型、载体、来源日益多元化,传统信息源的影响显著削弱;信息生产、出版和传播的界限日趋融合,新的出版与传播模式不断涌现;计算机和网络应用的普及,开放学术运动的深化,以及数据密集型科研范式的提出,促使信息交流模式日趋多元化、网络化与开放化;信息可获取形式和数量多样、庞大,信息的甄别、管理、分析以及评价问题更加突出。 在新技术的影响下,高等教育领域的新型教育理念和学习模式不断变革。特别是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慕课)发展迅速,呈现在线课程与线下学习紧密结合的态势。作为课堂教学模式之外的非正式学习方式,在线教育目前逐渐正规化。而在线教育与传统教育形式相结合的混合式、协作式等新型学习模式也极大提升了高等教育的效果。高等教育的网络化与开放化发展为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在信息生态环境和高等教育环境变化的影响下,高校大学生信息需求与行为

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现状(3篇)

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现状(3篇) 第一篇:高校护理学生信息素养及影响因素 摘要: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信息素养相关概念,随后就护理学生现有信息素养培养与形成相关影响因素及现状实施调查分析,最后就分析结果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提升护理专业学生信息素养做出贡献。 关键词:护理学生;信息素养;影响因素 当前时代是信息时代,公民每天能够接触到的信息驳杂,数量巨大,只有拥有较高信息素养,才能在复杂纷乱的大量信息中准确获取信息,信息素养在一定水准上对个人素质产生决定影响,因此信息素养关乎公民整体素质。近年来国际范围内产生很多护理信息素养相关研究,但在高校护理学生方面研究仍然空白,本文选取这一角度实施研究。 1信息素养相关概念

1.1定义 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有一位美国人指出,科学技术与信息技术持续进步,人民对信息与其服务要求随之提升,图书馆服务这种传统模式必将产生改变,除图书馆服务范围扩大外,部分私企也会随社会发展、为更好适应社会需求向各界提供信息服务。信息素养定义初始来源于此,因为当时互联网与相关信息技术仍未得到充足发展,因此信息素养定义与内涵较为狭隘,后期相关定义对信息收集、获取、利用与解决问题能力实施强化。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ALA最终将信息素养相关定义规范为:“个体可以明确何时需求信息,并及时检索、评估、有效将信息利用起来的一种综合能力。拥有信息素养的个体理应明确自身何时需求信息,并能够及时准确找到、评价并有效对所需信息进行整理加工的能力。”近年来,是否拥有优质信息素养已然转变为高校护理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判定的重要内容。 1.2标准 当前国内外主要有三种标准:ACRL标准侧重于信息创新、信息交流、信息评价处理及信息获取能力,其于千禧年由美国大学与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制定并颁布;SCONUL标准由一级指标(7个)与二级指标(17个)组成,其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由英国高校与英国国家图书馆协会提出;ANZIIL标准由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19个)与三级指标(67个)组成,其于2001年由澳大利亚及新西兰高校联合

浅谈如何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

提高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教育探索 韩燕 河南理工大学河南焦作 473004 摘要:进入信息化社会,信息素质成为大学生必须要具备的能力,但是目前大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检索能力等信息素质却并不理想。因此本文结合目前信息检索教育的实际,针对如何开展大学生信息素养课、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提出了几条建议。 关键词:信息素养;信息检索;高等教育 1.引言 随着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中国正在逐步迈入信息化社会,媒介的三网融合,web2.0的发展,手机阅读的发展等,都极大地影响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数字技术的冲击对于大学高等教育也不例外。目前高校的教育正在从传统型转型为数字型、网络型。现在的高校具有各种各样的数据库,其中囊括了电子期刊、论文、图书、视频等各种类型。面对如此丰富的网络资源,信息素养就显得尤其重要,大学生作为时代的弄潮儿,更要熟练学习和使用这些网络资源。这就对大学生的信息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素养是一个随着时代发展而动态变化的综合性概念,是一种基于对信息的认知、查找、获取、评价、利用和交流并最终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早在2001年,美国高等教育研究协会就审议并通过了“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其中包括五大标准:标准一,具有信息素养能力的学生能决定所需要信息的种类和程度;标准二,具有信息素养能力的学生能有效且高效地获取所需信息;标准三,具有信息素养能力的学生能批判性地评价信息及其来源,并能把所筛选出的信息与原有知识背景和评价系统地结合起来。标准四,具有信息素养能力的学生,无论是个体还是团体一员,能有效地利用信息达到某一特定目的;标准五,具有信息素养能力的学生能懂得有关信息技术的使用所产生的经济、法律和社会问题,并能在获取和使用信息中遵守公德和法律。 2.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 1984年,国家教育部下达了《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的条文,目前全国的许多高校已经开展了信息检索课程,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同时也发现存在不少问题,大学生信息素养亟待进一步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信息意识薄弱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有很强的信息意识,能够主动接触现代化网络信息。但据笔

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1信息素养含义 信息素养一词是从图书检索技能演变发展而来的,最早由美国信息工业协会会长PaulZurkowski在1974年全美图书馆和信息科学委员会上提出,就是“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决或解答的技能”。1992年美国图书馆协会(ALA)给信息素养定义为:是人能够判断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并能够对信息进行检索、评价和有效利用的能力。1996年美国学院和学校协会南部学院委员会下的定义是“具有确定、评价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成为独立的终身学习者”。1998年,全美图书馆协会与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在其出版物《信息能力:创建学习的伙伴》中制定了学生学习的九大信息素养标准,从信息素养、独立学习、社会责任三方面阐述了信息素养在技能、修养、品德等方面的要求。2000年1月,美国高等教育图书研究协会审议并通过《高等教育信息素质能力标准》,提出的5项标准和22项具体评价指标,不仅丰富和深化了信息素养的内涵和外延,也为高校对大学生的信息素养评价及信息素养教育评估提供了依据。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信息素养的认识越来越丰富。现在基本的共识是:信息素养主要表现为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三个方面,其中信息能力,尤其是信息处理创新能力是信息素养的核心。2我国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现状 目前,我国各高校图书馆的信息用户教育主要以开设文献检索课为主。自1984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以来,以高校图书馆为基地开设的文献检索课在全国推广20多年,文献检索课为推动高校的信息素养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从总体而言,我国的信息素养教育还比较落后,教育内容比较单一,与信息化社会对信息素养的要求还有相当的距离。 2.1高校职能部门对信息素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信息素养是大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开展终身学习,促进自身完善与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但在高等教育领域还普遍存在认识不够,信息观念淡薄现象。具体表现在:(1)人事部门对文献检索课教师定位不准,很少考虑给图书馆引进文献学、信息学、现代信息技术方面的人才,师资力量不足,没有将文献检索课教师归属教师编制。(2)教务部门只将文献检索课列入选修课范畴,使用的教材缺乏时代性,教学手段滞后,教学效果跟不上需要,教学组织保障体系不完善,没有一整套切实可行的信息素养教育目标体系。(3)图书馆没有充分发挥自身教育职能作用,馆际间缺少交流融合,只能根据各自的能力在摸索尝试。(4)很少考虑师资培训的问题,信息文化氛围的营造还有待加强。 2.2对文献检索课与计算机课的关系认识不够信息教育的两门主干课程,一门是文献检索课程,在大多数高校中仅为选修课,学生普遍不够重视,加之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手段落后,仍然是纸上谈兵;另一门是计算机课,只讲计算机基本理论,与如何操作计算机检索资料仍有较大距离,课程设计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专业特点和需要,而是盲目地去教计算机知识,与本专业教学目标脱节。 根据目前国内外大多数计算机教育专家的意见,最能体现“信息文化”(即本文的“信息素养”)的基本知识和能力的,应当是与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和信息利用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实际能力,而不是程序设计语言知识与程序设计的能力。具体来说,应该把信息意识等课程要素整合到计算机课中,程序设计部分应该单独设课,并且把内容从结构化程序设计扩充到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从培养学生学会用计算机处理问题的方式来思考问题。2.3大学生对信息素养自我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1)信息意识不强。新生对信息的需求缺乏渴望,高年级学生往往也只以阅览专业期刊作为关注 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刘春静赵建英 (廊坊师范学院图书馆河北065000)(廊坊师范学院社会发展学院河北065000)摘要论述了信息素养的概念,通过对当前我国高校信息素养现状的揭示,提出了如何提高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建议。 关键词信息素养大学生高校图书馆 *本文系廊坊师范学院科研基金项目“高校信息素养教育中的技术与价值失衡及其矫治”(项目编号:LSJT200602)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刘春静(1970—),女,馆员,已发表论文9篇,研究方向:信息教育学;赵建英(1969—),女,馆员,发表论文数篇,主要研究信息技术。 2008年2月情报探索第2期(总124期)16

题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策略初探

【标题】: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策略初探 【作者】:张树娟 【作者简历】: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06级教育技术学的学生 【内容提要】:本文分析当代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从高等院校开展信息素养培养的必要性、作用以及应采取的策略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相关问题。【编者按】:身处信息化、全球化时代,如果获取和利用知识信息能力落后,作为国家将难于立足世界民族之林;作为个人也必将被社会边缘化。本文作者有感于中国对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视、推广和普及,针对我国在此方面的滞后,特别是一些当代的大学生的信息素养不够,疾呼我国应急赶直追,在大中小学及全社会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关键词】:大学生信息素养策略 【正文】 网络技术所带来的信息传递和利用方式的改变,不仅为大学生提供了获取与传递信息的便利渠道,同时也对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充分认识信息素养教育对大学生的重要意义,注重对大学生的信息能力和信息素养的培养,是高等学校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然而,怎样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在培养中运用什么策略,以下对这些问题作出一些探究。 一、什么是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的基本定义是:“寻找、评价和有效利用信息的能力。”由于它不能完全揭示出信息素养这个抽象概念的全部内涵,所以目前许多学者都对其进行了丰富和扩展,并已深入到对信息素养人特征描述的层面,以便为深刻理解信息素养内涵提供广泛的视角,由此便形成了有关信息素养内涵的各种流派观,例如能力观、学习观、工具观等等。 1.1能力观认为:“具有信息素养的人必须能够识别信息需求,并具有确定、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信息的能力。”[1]“概括地说,信息素养涉及到一个人检索和理解不

2019年全国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研讨会

2019年全国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研讨会 获奖名单 2018年全国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研讨会面向全国公开征集信息素养教育案例、微课视频、论文以及教材,以期发掘信息素养教育实践中的创新做法与优秀案例,对高校图书馆从事信息素养教育有借鉴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次征集得到了广大高校图书馆同仁的大力支持与积极参与,共收到案例66个,微课视频95个,论文88篇,教材24部。组委会邀请多位业界知名专家学者组成评审组,对所提交作品进行认真细致的综合评定,最终评选出各类作品奖项。获奖证书将在会议现场发放,以后参会的获奖人,会务组将以到付方式邮寄获奖证书,进行案例类【一】【二】三等奖获奖案例海报展示,请获奖案例申报人于邮箱,海报要具有一定视觉冲击力,幅面按照宽55cm*高80cm,分辨率300dpi以上,JPG格式。内嵌案例说明二维码。 具体获奖名单如下〔各奖项名单排名不分先后〕: 论文类 一等奖〔5项〕 1.基于信息素养教育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实践研究,覃丽金,海南大学 2.大学生科学数据素养教育实证研究--以华东理工大学为例,吕思凡,华东理 工大学 3.大学生持续学习行为的妨碍机理研究——以《信息检索》课程为例,王锰, 江苏大学 4.高校研究生元素养教育体系构建与实践研究,罗国锋,江苏科技大学 5.研究生信息素养嵌入式教学,张必兰,重庆工商大学 二等奖〔9项〕 1.突破常规性阅读推广,践行“四读、二讲、三步、六阶梯”,高小序,鞍山 师范学院 2.“信息素养教育”到“创新素养教育”进展探析,关鑫,东北师范大学人文

3.借鉴美国ACRL和SCANS标准刍议大学生信息素养与职业技能相关性研究, 金泽龙,,广东轻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4.高校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述评,李泽红,国防科技大学 5.基于激励理论的高校信息素养创新实践研究,刘璇,杭州师范大学 6.基于创客空间的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体系构建与运行机制研究,焦海霞,江 苏理工学院 7.面向新生的微视频+代入式体验信息素养教育研究与实践,洪跃,沈阳师范 大学 8.基于ACRL《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的中美信息素养教学实践对比与启发, 龚芙蓉,武汉大学 9.基于混合式学习的高校图书馆读者培训讲座模式构建,励燕飞,中国石油大 学〔北京〕 三等奖〔14项〕 1.《信息检索》课教学改革的探究与实践,程宏,东南大学 2.探讨对分课堂在文献信息检索课教学中的应用,何海钊,广西科技大学 3.海南大学信息素养教学课程体系的拓展与变革,邓玲,海南大学 4.融入通识课程的高校图书馆嵌入式教学实证研究,王晨晨,海南经贸职业技 术学院 5.图书馆阅读导引信息素养教育探究,赵春艳,佳木斯大学 6.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信息素养教育理论及实践探析,周小萍,辽宁大学 7.双一流大学图书馆资源信息素养专题培训调查与分析,高海燕,南京交通职 业技术学院 8.高校合作多层次立体化信息素养教育模式构建与实践,吴慧华,上饶师范学 院 9.高校图书馆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教学模式的研究,英晓燕,上饶师范学院 10.高校信息检索课的多学科知识融合特征探讨,崔文浩,沈阳化工大学 11.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之讲座培训现状及进展对策研究——基于“985工 程”院校图书馆的调研,徐春,中国药科大学 12.近五年国内信息素养教育研究热点与进展动态述评,屠晓梅,中南财经政法 大学 13.财经院校图书馆信息素养专题讲座比较研究,鲜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14.高校图书馆空间服务进展中的信息团队素养模型研究,杨小玲,中南财经政 法大学 优秀奖〔18项〕 1.移动学习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研究,刘丽,北京语言大学 2.霍尔三维视野下的高校学生信息素养教学,张容,成都医学院 3.基于在线平台的图书馆微课堂教学研究,吴海媛,大连大学 4.基于学习社区的自主学习信息素养模式研究,李志超,德州学院 5.全媒体时代大学生创新人格培养途径之拓展,董薇,东北大学 6.面向数字土著的高校图书馆学科信息素质教育研究,张艳婷,东北师范大学 7.“互联网”时代下师范院校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研究,付鹏,汉江师范

当代大学生应该具有怎样的信息素养

一、引言 当前,信息爆炸对人的综合素质带来的挑战日益严峻,国民是否具有足够的信息素养成为影响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有生力量,其信息素养是国民信息素养的重要体现。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当前学术界从信息素养定义、特征,到信息素养理论与教育目标与内容的结合,再到信息素养标准的制定与实施,都进行了很多研究。但总的说来,对信息素养自身理论研究关注得较多,而对信息素养的培养策略等研究较少,而且理论研究成果尚待澄清。本文将通过对大学生信息素养内涵的分析,深入探讨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策略,为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提供参考。 二、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内涵 (一)信息素养的基本概念 保罗泽考斯基(Paul Zurkowski,1974)最先提出信息素养的概念,认为有信息素养的人必须能够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并且具有检索、评价和有效使用所需信息的能力[1]。Kalthau(1987)认为,图书馆技能和计算机技能是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2]。Doyle(1992)认为,具有信息素养的人能够认识到精确和完整的信息,将新信息与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融合,并在批判性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使用信息[3]。Bruce(1994)提出有信息素养的人应该具有的七个关键特征:独立学习能力;完成信息过程能力;利用不同信息技术和系统能力;促进信息利用内在化价值;拥有关于信息世界的充分知识;批判性地处理信息;具有个人信息风格[4]。余玲(2004)则把信息素养理解为信息文化,更多地强调文化的理念[5]。由此,可以看出,信息素养首先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它是传统个体基本素养的延续和拓展,它要求个体必须拥有各种信息技能,能够达到独立自学及终身学习的水平,能够对检索到的信息进行评估及处理并以此做出决策。 (二)大学生教育的主要特点 从知识的角度看,大学教育具有以下特点。 1.要求通过教育使大学生掌握具有前沿性的知识。大学教育传授的内容很多是属于未定论的前沿性的知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导致了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对授课老师的知识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老师不可能像高中或初中的教师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