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动物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动物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动物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动物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2008-2009《动物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动物生物化学

英文名称:Animal Biochemistry

课程类型: 必修课

总学时:54 讲课学时:54

学分: 3

适用对象: 动物医学、动物药学、动物科学、水产养殖

先修课程:生物学及相关课程,普学等

一、教学目标及任务

《动物生物化学》是为高等农业院校动物医学和动物科学等专业本科开设的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实验性课程。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后,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应达到以下要求

1、清楚认识生命有机体的化学基础和基本特征

2、掌握动物机体的化学组成,主要是蛋白质、核酸和糖类的组成与结构以及生物膜的

组成、结构与物质运输的方式,以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为基本出发点,认识蛋白质、核酸和生物膜在动物机体中的作用。

3、清楚认识和掌握机体的中间代过程,包括生物催化剂---酶、主要营养物质糖、脂类、

蛋白质(氨基酸)和核苷酸在动物体的代过程以及与之相伴随的能量的产生、转移和利用;物质代的相互关系及代的细胞调节机制等。

4、掌握遗传大分子核酸的功能,即DNA的复制、RNA的转录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及其

调节机制;简要了解核酸的一些基本技术。

5、适当了解动物机体主要组织和器官的生物化学组成与功能。

二、教学容、教学要求及学时安排

第1章绪论(2学时)

重点难点

1 动物生物化学的定义、任务和主要容

2 动物生物化学的发展简史

目的要求

掌握动物生物化学的定义、主要容;了解生物化学的发展历史以及动物生物化学动物生产与健康中的地位和作用。

课程安排

1.1 生物化学的概念

1.2 生物化学的发展历史及其任务

1.2.1 生物化学的研究容

1.2.2 生物化学和动物生产与健康

1.3 生物化学与动物生产及动物健康的关系

习题要点

1生物化学的定义、分类

2 生物化学经历的几个发展阶段。

第一部分生命有机体的化学

第2章生命的化学特征(1小时)

重点难点

1 生物大分子与化学键

2 生物能量学

目的要求

了解生命有机体的与无机界的区别,认识其基本化学特征;理解生物大分子和生物能量学的概念;掌握生物体系中的非共价作用力及其作用;了解水在生命活动过程中的作用。

课程安排

2.1 生命物质中的元素

元素组成及其特征

2.2 生物体系中的非共价作用力

4种非共价键

2.3 生物大分子

组成生物有机体的30种小分子前体

2.4 生物能量学

ATP、机体能量的来源和转移

2.5 水

水在生命中的作用

习题要点

1 生物大分子的主要非共价作用力及其在维持生物大分子结构稳定中的重要性。

2 ATP在生命有机体能量传递、贮存和利用中的作用?

第3章蛋白质(4学时)

重点难点

1 蛋白质的分子组成(氨基酸和肽的结构、分类)

2 蛋白质的结构层次及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目的要求

了解蛋白质对于生命活动的重要性和分类;掌握蛋白质的化学组成(氨基酸的重要性质)、基本结构单位和结构层次;蛋白质的结构与生物学功能的关系。理解蛋白质的理化性质(结合实验)

课程安排

3.1 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1学时)

3.2 蛋白质分类

3.3 蛋白质的化学组成

3.3.1 元素组成,

3.3.2 基本结构单位---氨基酸(分类、两性性和等电点等性质)

3.4 蛋白质的化学结构(3小时)

肽的概念、肽键的形成与性质

肽链与肽单位

一级结构及其测定

3.5 蛋白质的高级结构

高级结构---构象(二面角,非共价键)

二级结构及其种类(α-螺旋,β-折叠,β和γ-转角,无规卷曲)

超二级结构和结构域

三级、四级结构和超级结构

3.6 多肽、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蛋白质结构的种族差异和分子进化

蛋白质变性与复性

蛋白质的变构作用与血红蛋白的输氧功能

3.7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结合实验)

习题要点

1、存在于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在结构上共同点、分类。

2、氨基酸的等电点和意义。

3、肽键、肽链、氨基酸残基和酞酰胺平面的概念

4、蛋白质的一、二、三和四级结构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5、变构和变性的概念。血红蛋白氧解离曲线呈S形的生理意义。

超二级结构、结构域、非共价相互作用力、肽单位、两面角、蛋白质构象、亚基、分子伴侣

第4章核酸(2学时)

重点难点

1 核酸的分子组成(戊糖、碱基、核苷和核苷酸)

2 DNA的分子结构,特别是双螺旋结构的由来和特点

3 RNA的种类和分子结构

目的要求

掌握DNA和RNA的化学组成;理解DNA的分子结构及其生物学功能;理解RNA的种类、结构特点和生物学功能。了解核酸的一些理化性质及其应用。

课程安排

4.1 核酸的化学组成

4.2 DNA分子的结构

核酸的一级结构及其表示方法

DNA的双螺旋模型和高级结构

4.3 RNA分子的结构

tRNA的二、三级结构

4.4 DNA的一些性质

分子大小、紫外吸收、核酸的变性与复性、分子杂交

习题要点

1 DNA和RNA的化学组成、分子结构、分布及生物学作用。

2、DNA双螺旋结构的特点及生物学意义。

3、tRNA的分子组成、结构特点与功能。

4、核酸的变性和杂交。

5、磷酸二酯键分子杂交探针碱基配对核小体

第五章糖类(1学时)

重点难点

1 单糖的结构和性质(重点是葡萄糖的结构、功能和性质)

2 双糖的结构和还原性

3 多糖的组成、结构、主要性质和生理功能

目的要求

了解糖的分类、构象以及糖类的生理功能;理解重要同多糖(淀粉、糖原和纤维素)的结构和主要性质;掌握重要单糖、双糖的结构和性质。

课程安排

5.1 单糖与寡糖

5.2 寡糖

5.3多糖

5.4复合糖

习题要点

1 单糖的主要理化性质。

2 乳糖、麦芽糖、蔗糖在结构和性质上的异同点。

3 糖原的组成和结构。

4 糖蛋白中糖和蛋白质的结合方式。

第6章生物膜与物质运输(2学时)

重点难点

1 生物膜的化学组成与结构特点

2 物质的跨膜运输:小分子和离子的跨膜运输和大分子的跨膜转运

目的要求

了解动物细胞的生物化学形态;掌握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特点;理解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和机理。重点掌握膜在物质转运中的作用。

课程安排

6.1 动物细胞形态的生物化学

6.2 生物膜的化学组成

包括膜脂、膜蛋白和膜糖,强调膜成分的双亲特点

6.3 生物膜的结构特点

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膜的流动性及影响因素,膜脂与膜蛋白的关系,膜的不对称性6.4 物质的跨膜运输

小分子和离子的过膜运输(包括简单扩散、促进扩散和主动运输);其次介绍大分子物质的过膜转运(包括吞、外排和分泌蛋白的过膜转运)

习题要点

1 构成生物膜的化学成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及功能。

2 流动镶嵌学说的要点。

3 生物膜物质转运的方式。

4 Na+/K+泵及其生理功能。

第二部分动物机体的中间代

第7章生物催化剂——酶(5学时)

重点难点

1 酶的组成和结构及与功能的关系

2 酶促反应动力学:温度、pH、酶浓度、底物浓度、激活剂和抑制剂的影响

3 酶活性的调节方式与机制

目的要求

了解酶作为生物催化剂在生命活动中的意义、酶的命名、分类、活性测定及在生产中的作用。掌握酶的特点、酶的化学本质和分子结构,酶的作用机理以及酶反应的动力学因素,酶活性的调控机理。

课程安排

7.1酶的一般概念(2学时)

酶的概念、命名、分类、酶活性和比活力的概念;重点介绍酶的特点

7.2酶的化学组成

酶的化学本质(单体酶、寡聚酶与多酶复合体等);结合酶及其辅因子的作用维生素与辅酶

7.3酶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3学时)

酶的活性中心与必需集团,酶原的激活等概念

7.4酶的作用机理

反应活化能,过渡态与中间产物学说(锁钥学说、诱导切合学说等),酶催化机理简介

7.5酶反应的动力学

温度、pH、酶浓度、底物浓度以及激活剂和抑制剂,重点是米氏动力学、竞争性和非竞争性抑制作用对酶反应速度的影响。

7.6 酶活性调节

反馈控制、同工酶,重点介绍变构调节和酶的共价修饰调节

7.7 酶的分类与命名

7.8 酶的实际应用

习题要点

全酶、多酶复合体、同工酶、活性中心、必需基团、变构酶、酶的共价化学修饰

1、酶的概念及其特点。

2、酶蛋白与辅酶(辅基)的相互关系。维生素与辅酶(或辅基)的相互关系

3、酶能加速化学反应速度的机理。

4、米氏方程式和米氏常数、三种抑制作用的特点及意义。

5、酶活性的可调性

第8章糖代(6学时)

重点难点

1 糖的分解代(糖的无氧氧化、糖的有氧氧化和磷酸戊糖途径)的主要过程和生理意义

2 糖原的合成、分解和糖异生作用的主要过程和生理意义

3 各糖代途径之间的联系与调节

目的要求

了解糖代的概况,血糖的意义。掌握糖代中的基本概念、糖的分解代和糖原异生的过程及糖原合成途径的基本过程。掌握糖在体代的主要途径及其相互联系与调节,理解其生理意义。了解主要单糖和双糖的代。

课程安排

8.1 概述(2学时)

代的概念(包括中间代、代途径),简要介绍糖代的概况及血糖及其调节

8.2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主要结合酶活性的调节介绍酶活性的放大机制---肾上腺素对肌糖原分解的调节

8.3葡萄糖的分解代

糖酵解途径及意义

TCA循环及生理意义(2学时)

8.4 葡萄糖异生作用(2学时)

8.5 磷酸戊糖途径

8.6 一些重要双糖与单糖的代

8.7 糖代各途径的联系与调节

习题要点

糖酵解、丙酮酸脱氢酶系、三羧酸循环、丙酮酸羧化支路

1、糖原合成及分解的过程。糖原分解代的两种机制。

2、比较糖酵解与有氧氧化进行的部位、反应条件、关键酶、产物、能量生成及生理意义。

3、糖异生作用及其生理意义。

4、磷酸戊糖途径的过程及生理意义。

第9章生物氧化(2学时)

重点难点

1 生物氧化的概念、特点和方式

2 生物氧化中水和CO2的生成方式。

3 呼吸链的组成与呼吸链传递体排列

4 ATP的生成和机理

目的要求

了解生物氧化的特点,理解生物氧化的概念、呼吸链和能量代。掌握通过电子呼吸链生成水的基本过程以及ATP的产生、贮存和利用的机理;了解其他氧化体系的意义。

课程安排

9.1 氧化还原酶类

非线粒体生物氧化体系(需氧脱氢酶、过氧化氢酶与过氧化物酶,加氧酶与SOD)

9.2 生物氧化中二氧化碳的生成

9.3 生物氧化中水的生成

呼吸链、呼吸链的组成、类型及传递电子的方式

9.4 生物氧化中ATP的生成

高能键、高能磷酸键的概念;ATP的生成,重点介绍氧化磷酸化作用(ATP的生成数目与部位);胞液中NADH的氧化(两种穿梭机制);一般了解化学渗透学说

习题要点

1 生物氧化与体外燃烧的区别

2、生物氧化中二氧化碳的生成

3、呼吸链的排列顺序及氧化磷酸化的偶联部位、阻抑作用和解偶联作用。

4、化学渗透学说的要点。

5、胞液中的NADH进入线粒体的穿梭机制。

铁硫中心、细胞色素C氧化酶、α-磷酸甘油穿梭作用、苹果酸穿梭作用、高能键、高能化合物、需氧脱氢酶、P/O

第10章脂代(6学时)

重点难点

1 脂类的分类及生理功能

2 脂肪的分解代(脂肪的动员、β-氧化、酮体的生成和利用、甘油代)

3 脂肪的合成代(脂肪酸合成、甘油三酯的合成)

4 类脂的代(磷脂和胆固醇的代)

5 脂类在体运转的概况

目的要求

了解脂类的分类及生理功能和在体转运的大致方式。掌握脂肪分解和合成的基本途径与调节机理;掌握类脂代(主要是磷脂和胆固醇)及功能。

课程安排

10.1脂类及其生理功能(2学时)

10.2 脂肪的分解代

脂肪的动员,甘油的分解,Knoop实验以及β-氧化的提出,奇数脂酸、偶数脂酸、不饱和脂酸的氧化,酮体的生成、利用及其生理意义。

10.3 脂肪的合成代(2学时)

脂肪酸合成方式与酶系,脂肪酸合成途径与β-氧化的比较,不饱和脂肪酸和必需脂酸,甘油三酯的合成方式

10.4 脂肪代的调控

10.5 类脂的代(2学时)

类脂的概念和分类,磷脂的分解与合成,胆固醇的合成及其在体的转变

10.6 脂类在体运转的概况

脂蛋白分类、结构及其功能

习题要点

1、脂肪的动员,动物体脂肪酸分解代的主要途径

2、酮体的产生和利用及其生理和病理意义。

3、反刍动物丙酸的氧化过程。

4、脂肪酸分解和合成途径的主要区别。

5、血浆脂蛋白的种类、来源、化学组成特点及主要生理功能。

6、胆固醇的转变和排出。

7、磷脂的分类和主要的生物学功能。

β-氧化,酮体,脂肪的动员,血脂,血浆脂蛋白,柠檬酸-丙酮酸循环,必需脂肪酸,ACP-SH

第11章含氮小分子的代(6学时)

重点难点

1 氨基酸的一般代(脱氨基作用和脱羧作用)

2 氨的代(来源、转运和去向)

3 氨基酸的合成代(脂肪酸合成、甘油三酯的合成)

4 个别氨基酸的代(含硫和芳香族氨基酸的代)

5 嘌呤和嘧啶核苷酸的代

目的要求

了解蛋白质的生理功能、氮平衡的意义和在体氨基酸的来源去路。掌握氨基酸的一般分解代途径及其代终产物的生成。对个别氨基酸代有一般的了解。掌握核苷酸的合成与分解代。认识含氮小分子之间的联系

课程安排

11.1 蛋白质的营养作用(2学时)

营养作用,氮平衡,生理价值和互补作用

11.2 氨基酸的一般分解代

氨基酸在体的来源和去路,脱氨和脱羧,重点为脱氨作用

12.3 氨的代(2学时)

重点为尿素循环,其次为谷氨酰胺代等

12.4 α-酮酸的代和非必需氨基酸的合成

氨基化,生糖、生酮与氧化分解

11.5 个别氨基酸代

主要介绍芳香族氨基酸、含硫氨基酸的代与转变,一碳基团和肌酸的合成

11.6 核苷酸代(2学时)

包括嘌呤核苷酸和嘧啶核苷酸,脱氧核苷酸的合成和分解

习题要点

1、动物体脱氨基作用的几种主要形式及其意义。

2、体解除氨毒的机理。α-酮酸代与脂肪、糖和氨基酸代之间的相互联系。

3、色氨酸、苯丙氨酸和甲硫氨酸可产生的生理活性物质和它们的终产物。

4、核苷酸的生物学功能。核苷酸合成的“从头合成”和“补救”合成途径。

5、嘌呤和嘧啶分子中各原子的来源及合成特点。

必需氨基酸,氧化脱氨基,转氨基,联合脱氨基,一碳基团载体

第12章物质代的联系与调节(3学时)

重点难点

1 三大营养物质代之间的相互关系

2 物质代的调节,包括细胞、激素和整体水平的调节。

目的要求

了解代的基本特点和目的。掌握糖、脂、蛋白质及核苷酸等物质代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解代调节的方式和原理;重点掌握细胞信号传递的方式、受体类型和若干过膜信号传递系统的特点及机理

课程安排

12.1 物质代的基本目的(1小时)

12.2 物质代的相互联系

糖、脂和氨基酸和核苷酸代之间的关系(交汇点、相互转变和相互影响)

12.3 动物代调节的一般原理

实质、基本方式和分类

12.4 代调节信号的细胞传导机制

激素的作用与受体,受体的分类、一般结构及功能,受体作用的调节,G蛋白偶联型受体系统和酪氨酸蛋白激酶型受体系统

习题要点

1、物质代的特点。

2、糖、脂和氨基酸营养物质代之间的相互关系

3、细胞信号转导中的配体与受体。

4、cAMP-蛋白激酶途径的信息传递过程。

5、类固醇激素作用于胞受体的信息传递过程。

第三部分遗传信息分子----核酸的功能

第13章 DNA的生物合成-----复制(2学时)

重点难点

1 DNA的生物合成的一般特点与复制过程

2 复制的酶类和各自的功能

3 半保留复制的实验依据

4 基因突变及DNA的损伤与修复

目的要求

通过DNA的合成,掌握参与复制的酶系和蛋白因子(真核和原核生物),原核生物的复制过程及生物学意义,了解与复制相关的DNA的损伤和修复现象,以及一种特殊的DNA合成形式----反转录;了解端粒酶的性质与作用

课程安排

13.1 参与DNA复制的主要酶类和蛋白因子

13.2 DNA的复制过程

实验依据和半保留复制的意义,复制的半保留性,复制的起始、延长和终止。

13.3 其他类型的复制方式

13.4反转录合成DNA

13.5 DNA的损伤和修复

概念及意义,损伤的原因和修复的机理

习题要点

1、DNA复制的基本特点。

2、参与原核生物DNA复制过程所需的物质及其作用。

3、DNA的复制的主要阶段,复制的半保留性、子链合成的半不连续性

4、DNA复制可将遗传信息准确地传递给后代的机制。

5、逆转录的基本反应过程。

第14章 RNA 的转录(3学时)

重点难点

1 RNA聚合酶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2 启动子的结构特征

3 RNA的转录过程

4 RNA转录后的加工修饰,重点是真核mRNA转录后的加工修饰

目的要求

掌握原核RNA聚合酶的结构、功能及原核生物RNA的转录过程。了解转录的特点、过程及生物学意义,掌握转录后的加工成熟,并比较真核和原核生物的异同点

课程安排

14.1 转录的特点

14.2 原核生物基因的转录

转录与复制的比较,RNA聚合酶,转录的不对称性和转录过程原核生物RNA转录后的加工

14.3 真核生物基因的转录

真核生物RNA转录后的加工

14.4催化活性RNA---核酶及其功能

核酶的由来,概念和意义

习题要点

1、转录与复制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原核生物RNA聚合酶的组成、结构和作用,原核细胞转录的过程。

3、真核生物RNA聚合酶的特性,转录过程。

4、三种RNA转录后的加工。

5、参与RNA转录的成分及其在转录中的作用

第15章蛋白质的生物合成(4学时)

重点难点

1 蛋白质生物合成体系中三种成分RNA的结构及其作用

2 蛋白质生物合成的一般过程,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蛋白质合成的异同

3 肽链合成后的加工和运输方式

目的要求

掌握三种RNA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的作用,了解其他酶与蛋白因子的相互作用、翻译的过程,特别是翻译的起始阶段及生物学意义,掌握蛋白质合成氨基酸的活化与转运,

肽链合成后的定向输送与加工,信号肽以及信号肽的识别和蛋白质合成后的加工修饰。课程安排

15.1 蛋白质翻译系统的主要组成成分和功能(2学时)

信使RNA与遗传密码,tRNA的结构与氨基酸的活化,核糖体RNA与核糖核蛋白体15.2 原核生物蛋白质生物合成的过程 (2学时)

氨基酸的活化、翻译的起始、延长和终止。

15.3 真核生物蛋白质生物合成的特点

15.4 多肽链翻译后的加工

15.5 蛋白质的转位

分泌蛋白的靶向运输----信号肽学说

习题要点

1 直接参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核酸及其作用。

2、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蛋白质的合成过程有何异同。

3、蛋白质合成后的加工修饰的主要方式。

4、比较复制、转录与翻译。

第16章基因表达的调节(2学时)

重点难点

1 基因与基因组的概念和结构

2 原核生物乳糖操纵子和色氨酸操纵子的结构及其调节机制

3 真核生物基因的特点,基因调控的特点

4 顺式作用元件和反式作用因子的结构特点

目的要求

掌握基因及其基因表达调控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原核基因表达调控的一般原理;了解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节的特点及分子基础。

课程安排

16.1基因与基因组

基因,基因组,基因组学等的概念

16.2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节

操纵子学说,乳糖操纵子,色氨酸操纵子

16.3 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节

真核基因组结构特点,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特点,调控序列,调控蛋白及其特征性基序

习题要点

1、乳糖操纵子的调节机制。

2、真核基因组结构有何特点,基因表达不同水平的调节特点。

第17章核酸技术(2学时)

重点难点

1 DNA重组技术的基本过程

2 基因操作主要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目的要求

理解DNA重组技术的基本过程;了解DNA重组技术所用的工具酶及载体和宿主系统;

掌握核酸分子杂交、PCR技术的基本原理。了解基因操作的其他技术

课程安排

17.1 DNA重组技术

DNA 克隆,工具酶,DNA重组技术基本技术路线

17.2 基因操作的主要技术

分子杂交技术,印迹技术,PCR和DNA序列分析

17.3 核酸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核酸技术在动物生产和动物医学上的应用

习题要点

1、DNA克隆的基本过程。

2、目前获得目的基因的主要途径或来源。基因载体,载体的选择标准。

3、印渍技术的定义、类别及应用。

4、PCR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第四部分动物组织机能的生物化学

第18章水、无机盐代与酸碱平衡(1学时)

重点难点

1 水和无机盐在体的重要生理功能

2 体液的概念、组成和交流

3 体液的酸碱平衡及调节

目的要求

理解水和无机盐的生理功能、分布和组成特点;了解体液中钙、磷等微量元素的重要调节作用;掌握体液的缓冲体系及肺和肾对体液的酸碱平衡作用。掌握体液的酸碱平衡及调节

课程安排

18.1 体液

18.2 水的代

18.3 钠、钾和氯的代

18.4 体液的酸碱平衡

18.5 钙和无机磷代

18.6 镁和铁的代

18.7 畜禽体的微量元素

习题要点

1、水的生理作用。

2、体液的酸碱平衡的调节方式和机理。

第19章血液化学(1学时)

重点难点

1 血液化学成分及各自的功能

2 血浆蛋白质、免疫球蛋白、红细胞的代

目的要求

了解血液的化学组成;了解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及功能;掌握血浆蛋白的种类及功能。

了解血红蛋白的分解代、胆红素的生成过程。

课程安排

19.1 血液化学成分

19.2 血浆蛋白质

重点是血浆蛋白质的种类和含量,血浆蛋白质的代及同疾病的关系。

19.3 免疫球蛋白

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和功能。

19.4 红细胞及其代

红细胞的化学组成和代。血红蛋白的性质和功能及分解代。

习题要点

1、血浆蛋白的主要功能。胆色素的分解代过程。

2、成熟红细胞中糖酵解的特点和意义。红细胞中ATP的主要生理功能

3、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和功能。

第20章一些组织和器官的代(2学时)

重点难点

1 肝脏生化(肝脏在物质代中的作用,肝脏的生物转化作用和排泄功能)

2 肌肉生化(肌肉的化学结构与收缩的生化机制)

3 神经组织生化(大脑的一般代及中枢神经组织的代特点)

4 结缔组织的结构组成与功能

目的要求

掌握肝脏在物质代、胆色素代中的作用;了解肌肉收缩的机制;了解神经组织的化学组成和代特点,结缔组织的组成等。了解神经递质的结构、生理功能和代。课程安排

20.1肝脏生化

肝脏的结构特点、化学组成,在物质代中的作用,生物转化作用及排泄功能。

20.2肌肉生化

20.3神经组织生化

20.4 结缔组织生化

习题要点

1、肝脏在物质代中的重要作用。

2、肝脏特有的几条代途径。

3 生物转化的生理意义。

三、考核方式及要求

本门课程的考核采取闭卷或开卷形式,重视考试命题的重要性和高质量,题量适当、难度适宜、试题覆盖面宽、重点突出,尤其提倡学生活学活用知识的能力,反对死记硬背的学习和考试方式;实验技能考核主要以学生实验报告的书写为主;平时表现主要以学生理论课的出席情况、课堂的表现以及实验课的表现为主。

四、推荐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教材

邹思湘主编“动物生物化学”第4版,2005,中国农业, 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一五”规划教材

主要参考书

1 王镜岩,同《生物化学》第3版,200

2 ,高等教育

2 周爱儒、查锡良《生物化学》第6版,2004,人民卫生

3 汪玉松、邹思湘《现代动物生化》第3版,2003,中国农业

4 曼夫《生物化学》中国农业,2002

5 Lehninger principle of biochemistry,(Nelson and Cox 2000 )

6 Biochemistry(Mathew,2000)

7 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l(Alberts,2003)

动物生物化学试题

动物生物化学试题 (A) 2006.1 一、解释名词(20分,每小题4分) 1. 氧化磷酸化 2.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3. Km 4. 核糖体 5. 联合脱氨基作用 二、识别符号(每小题1分,共5分) 1.SAM 2.Tyr 3.cDNA 4.PRPP 5.VLDL 三、填空题(15分) 1. 蛋白质分子的高级结构指的是(1分), 稳定其结构的主要作用力有(2分)。 2. 原核生物的操纵子是由 (1分)基因, (1分)基因及其下游的若干个功能上相关的(1分)基因所构成。 3. NADH呼吸链的组成与排列顺序为 (3分)。 4. 酮体是脂肪酸在肝脏中产生的不完全分解产物,包括(1分),

(1分)和(1分),在肝外组织中利用。 5. 脂肪酸的氧化分解首先要(1分)转变成脂酰辅酶A,从胞浆转入线粒体需要一个名为(1分)的小分子协助;而乙酰辅 酶A须经过 (1分)途径从线粒体转入胞浆合成脂肪酸。 四、写出下列酶所催化的反应,包括所需辅因子,并指出它所在的代谢途径 (10分) 1. 氨甲酰磷酸合成酶I 2. 谷丙转氨酶 五、问答题(50分) 1. 什么是蛋白质的变构作用(4分),请举例说明(4分)。(8分) 2. 以磺胺药物的抗菌作用为例(4分),说明酶的竞争抑制原理(4分)。(8分) 3. 一摩尔的乙酰辅酶A经过三羧酸循环完全氧化分解可以生成多少ATP?(3分)请说明理由(5分)。(8分) 4.比较在原核生物DNA复制过程中DNA聚合酶III和聚合酶I作用的异同。(8分) 5.真核基因有什么特点,简述真核生物mRNA转录后的加工方式。(8分) 6.简述由肾上腺素经PKA途径调控糖原分解代谢的级联放大机制。(10分)

1330082畜牧微生物教学大纲

GDOU-B-11-213 《畜牧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 畜牧微生物学主要以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研究细菌、病毒、真菌的形态、构造、生理、生态,正常动物体的微生物、自然界中与动物相关的微生物及其作用;与饲料有关的微生物,饲料的加工调制与微生物学检验;与畜产品有关的微生物,畜产品的加工、贮藏与微生物学检验;引起畜禽传染病的病原微生物。 课程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畜牧微生物学(animal husbandry microbiology)是微生物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动物科学、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专业性强, 研究内容广泛的应用学科。 畜牧微生物学的任务是将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知识综合应用到畜牧业生产中,充分发挥有益微生物的作用,控制有害微生物的作用,保障畜禽健康生长,提高畜禽产品生产的数量和质量,促进畜牧业经济的发展。 二、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细菌、病毒、真菌的形态、构造、生理、生态以及微生物在动物疾病的发生与防制、畜牧业生产、饲料加工、畜产品加工等方面的作用的有关理论知识和基本技术。理解自然界中微生物的分布、外界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等知识,了解微生物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微生物的变异及肉、乳、蛋等动物性食品中微生物的来源、种类及作用等知识。 三、面向专业: 动物科学、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 四、先修课程: 《家畜解剖学》、《家畜生理与组织胚胎学》、《动物生物化学》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家畜解剖学》、《家畜生理与组织胚胎学》、《动物生物化学》等作为本课程的先修

课程,为学习本课程提供了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 本课程又为《家畜生产学》、《畜产品加工》、《饲料生产学》、《饲料添加剂学》、《兽医学》等后续课程提供有关理论知识和基本技术,是许多后续课程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六、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 绪论 (1.0学时) 微生物的类型与基本特征(B) 微生物与人类、动物、植物的关系(B) 微生物学微生物学概念(A);微生物学发展阶段(C) 畜牧微生物学概念(A) 要求:1.掌握微生物、微生物学、畜牧微生物学概念。 2.了解畜牧微生物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作业:1.微生物、微生物学、畜牧微生物学概念。 第一章:原核细胞微生物 (4.0学时) 第一节细菌 1.细菌的大小、形态与排列(A) 2.细菌的构造(A) 3.细菌的观察方法(B) 4.细菌的生长代谢与繁殖(A) 5.细菌的人工培养(B) 6.细菌的分类与命名(C) 第二节其他原核微生物 螺旋体(C)霉形体(B)立克次氏体(C)衣原体(C) 要求: 1.掌握细菌的形态、构造、化学组成、营养需要、呼吸的类型、细菌生长和繁殖的条件。 2.理解细菌的营养类型、酶、细菌的繁殖速度与生长曲线 3.了解细菌的观察方法、培养生长性状、对营养物质的摄取、细菌的代谢产物、分类与命名。 作业: 1.细菌基本构造有哪些功能? 2.细菌的特殊构造、化学组成、营养需要、呼吸类型、营养类型有哪些? 3.细菌对营养物质摄取的途径有哪些? 4.细菌生长和繁殖的条件、真菌生长繁殖的条件有哪些? 5.细菌的代谢产物有哪些? 第二章真核细胞微生物 (1.0学时) 第一节酵母菌(B) 第二节霉菌(A) 第三节真菌的培养(A) 要求: 1.掌握真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动物生物化学试卷试题最新完整标准包括答案.docx

动物生物化学试题(A) 2006.1 一、解释名词(20分,每小题4分) 1. 氧化磷酸化 2.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3. Km 4.核糖体 5.联合脱氨基作用 二、识别符号(每小题 1 分,共 5 分) 1.SAM 2.Tyr 3.cDNA 4.PRPP 5.VLDL 三、填空题(15分) 1.蛋白质分子的高级结构指的是( 1分), 稳定其结构的主要作用力有(2分)。 2.原核生物的操纵子是由(1分 ) 基因,(1分 ) 基因及其下游 的若干个功能上相关的( 1 分)基因所构成。 3.NADH呼吸链的组成与排列顺序为 ( 3 分)。 4.酮体是脂肪酸在肝脏中产生的不完全分解产物,包括( 1分), ( 1 分)和( 1 分),在肝外组织中

利用。 5.脂肪酸的氧化分解首先要( 1 分)转变成脂酰辅酶A,从胞浆转入线粒 体需要一个名为( 1 分)的小分子协助;而乙酰辅酶 A 须经过 ( 1 分)途径从线粒体转入胞浆合成脂肪酸。

四、写出下列酶所催化的反应,包括所需辅因子,并指出它所在的代谢途径 (10分) 1. 氨甲酰磷酸合成酶I 2.谷丙转氨酶 五、问答题(50分) 1.什么是蛋白质的变构作用(4 分),请举例说明( 4 分)。(8 分) 2. 以磺胺药物的抗菌作用为例( 4 分),说明酶的竞争抑制原理( 4 分)。(8 分) 3. 一摩尔的乙酰辅酶A经过三羧酸循环完全氧化分解可以生成多少ATP?( 3 分)请说 明理由( 5 分)。(8分) 4. 比较在原核生物DNA复制过程中DNA聚合酶III和聚合酶I 作用的异同。(8分) 5.真核基因有什么特点,简述真核生物mRNA转录后的加工方式。(8分) 6.简述由肾上腺素经PKA途径调控糖原分解代谢的级联放大机制。(10分)

经济政治与社会 心得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材体会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同时为适应我校新的教学改革的要求,我有幸接触《经济政治与社会》这门课程,在拿到教材的短短两周时间里,我对教材进行了认真阅读与学习,因时间紧,我深知对教材体会还很显浅,不足之处还望各位领导与同事指正。 我对教材的体会用五个“走进”来概括,即走进历史、走进社会、走进生活、走进心灵、走进网络,从而激发学生对政治课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走进历史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材具有鲜明的政治导向性和强烈的时代感,要让学生体会到经济、政治与社会三者的关系,就必须运用历史观点来分析世界各国或民族的发展进程。曾经有人说过“说当今的时事,用历史的观点来看问题”,因此应通过重温历史来让中专生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同时也让他们看到发展已成为当代世界的主题。 如讲“货币产生发展的过程”时,可以通过货币的相关图片和资料来让学生认识货币是商业发展的产物,其演变反映了商业发展水平,又与政治环境有关,政治安定、国家统一,则货币统一。又如,要讲“人民当家作主”时,我想先播放一段新中国成立时的录像,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让学生知道毛泽东建立并领导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也可以看到人民当家作主是从哪些地方体现出来的,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如,要讲“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改革开放”时,可以通过《我国改革开

放三十年》专题片更好地让学生了解过去,正视现实,展望未来。 二、走进社会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材中注重把思想道德教育融入学生生活、职业发展和社会服务的各个环节,帮助学生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社会时事,选取中职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将知识点与社会焦点融为一体,帮助学生既消化和掌握教学内容,又能关心变化莫测的世界,把书读“活”。如,要讲“个人所得税”时,可以结合我国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初次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的经过,将修正前后的个人所得税法作比较,使学生对本知识点更清晰。又如,要讲“遵循市场规则,维护市场秩序”时,可以借助2011年3月中旬的日本大地震引发中国少数商家哄抬盐价的实例,让学生清楚认识到事件所折射出来的问题,绝非只是几包盐的事情,而是与经济、市场秩序、社会公德、国民教育相关的大事,这样的做法不仅破坏市场经济秩序,也毁坏商业伦理和商业道德。整个社会正常秩序的维护,社会道德的养成,需要公共部门防微杜渐,尽早向民众释疑解惑,传播科学的知识、正确的信息。再如,要讲“依法行使民主权利”时,我觉得应该带学生们到当地的行政服务中心进行调查,了解民众行使民主权利的情况及人民政府如何为民办事、服务于民,走访相关窗口负责人,对政府职能部门的“服务质量、公共形象、职能履行”的公众满意度进行调查总结。“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专读圣贤书”的传统教育正在被世人所抛弃。应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把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三、走进生活 我认为,思想政治课教学关键是要做到“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这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动物生物化学复习总结

一、名词解释: 1.等电点;当一定的PH条件下,氨基酸分子中所带的正电荷和负电荷相等,即净电荷为0,此时溶液的PH即为该种氨基酸的等电点。 2. 酶的活性中心:酶只有很小的部位与底物发生反应,此部位称为酶的活动中心。 3. 变构酶:当一种效应物与酶一个部位结合后,将影响到另一个效应物与酶的结合,这类酶称为变构酶 二、填空题: 1. 碱性氨基酸包括:组氨酸、赖氨酸、精氨酸 酸性氨基酸包括:天冬氨酸、谷氨酸 2.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包括:α-螺旋 、β-折叠、独立的α-螺旋和β-折叠、相间的α-螺旋和β-折叠3. 酶的专一性包括相对专一性、绝对专一性、立体结构专一性 三、三羧酸循环或糖酵解路径图(书本103,105面) 习题 1氨基酸在水溶液中也什么形式存在(两性离子) 2蛋白质亚基间的空间排布相互作用(四级结构) 3胰岛素原转变为胰岛素发生在哪个细胞器:高尔基体 4蛋白质的等电点为5.0放在PH为1.0的缓冲液中,正电荷能向正极还是负极。答案:负极5每分子血红蛋白中有多少个铁原子?(四个) 6双缩脲用来检测什么(蛋白质) 7肽键属不属于一级结构内能(属于) 8肽键中氮与氮之间单键为什么不能旋转(有酰胺平面) 判断题 9肽键能旋转形成β-折叠(错误) 10具有三级结构的肽键都具有生物活性(错误) 11蛋白质在生物体内合成之后的共价修饰是可逆(正确) 12磷酸化和去磷酸化作用用的是不是同一种酶(不是) 13盐析不会引起蛋白质的变性(正确) 14Km值代表亲合性的高低(负相关) 15磷酸化是激酶催化的(正确) 16糖元磷酸化酶是一种什么酶(可逆的共价调节酶) 17Km值与酶的性质相关而不是与酶的活性相关(正确) 18糖酵解过程中的限速酶(磷酸果糖激酶) 19以磷酸二羟丙酮为交叉点的是(糖代谢与甘油代谢之间) 20丙酮到乙酰辅酶A脱掉的H给了谁(NAD+) 21发生线粒体的循环式:三羧酸循环 22一分子子葡萄糖进行有氧氧化会经过几次底物磷酸化(6次) 思考题 第二章蛋白质 (1)天冬氨酸解离基团的pK值分别是pK1=1.88,pK2=9.06,pKR=3.64,天冬氨酸的等电点是多少?

动物生物化学

《动物生物化学》 教学大纲 学时:54学时理论学分:4.5学分 适用对象:动物科学、动物医学二年级学生 先修课程:动物学、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 考核要求:平时20%(小测、实验)、期中考试(20%)、期末考试(60%) 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生物化学》(第二版),天津农学院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4月 王镜岩主编,《生物化学》(第三版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9月 黄锡泰、于自然主编(第二版),〈现代生物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7月 周顺伍,《动物生物化学》(第三版),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年十月 本课程是农业院校动物医学、动物科学本科专业以及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动物生物化学是研究动物生命的化学,是研究生物分子、特别是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以表现生命活动现象原理的科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不仅使学生了解生命现象的基本知识和生命运活动的基本规律,而且可以掌握与动物生理学、动物饲养学、动物遗传学、动物育种学、药理学临床诊断学等专业基础课以及后续专业课程相关的必备基本理论和技能。并初步有在今后学习中运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的基本任务 根据本课程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把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讲解的清楚、易懂,对重点章节要讲深、讲透,并注重各章节的相互联系。通过学习,使学生不仅能掌握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而且能对物质的代谢途径、关键步骤、关键环节有深刻的认识,并且对物质的代谢又有相互关系的整体概念。从而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具备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章节课程内容学时 第一章绪论 1 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酶 糖类代谢 生物氧化 脂类代谢 含氮小分子的代谢 核酸的结构 核酸的生物学功能 生物膜和动物激素的信号调节 8 6 6 4 5 8 5 5 6 二、课程内容与要求 绪论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及生物化学与动物医学和动物科学的关系,了解生物化学的发展史。 (二)教学内容 1.生物化学的概念; 2.生物化学的发展; 3.生物化学与畜牧和兽医 第二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一)教学目的

动物生物化学(1)

动物生物化学复习题 1、天然蛋白质氨基酸的结构要点? 答:在与羧基相连的α-碳原子上都有一个氨基,称为α-氨基酸。α—碳原子不是手性碳原子的是哪个氨基酸? 答:甘氨酸 具有紫外吸收特性的氨基酸有哪些? 答:酪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 吸收波长是多少? 答:280nm 核酸的紫外吸收波长是多少? 答:260nm 2、全酶包括哪几部分? 答:酶蛋白与辅助因子 辅基与辅酶的异同点? 答:与酶蛋白结合梳松,用透析、超滤等方法可将其与酶蛋白分开者称为辅酶;与酶蛋白结合紧密,不能用透析发分离的称为辅基。 正常情况下,大脑获得能量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答:葡萄糖的有氧氧化 糖酵解是在细胞的是在细胞的哪个部位进行的?

答:细胞的胞液中 3、糖异生的概念和意义? 答: 概念:由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 意义:由非糖物质合成糖以保持血糖浓度的相对恒定;有利于乳酸的利用;可协助氨基酸代谢。 生糖氨基酸、丙酮酸、乳酸、乙酰COA哪个不能异生成糖? 答:乙酰COA 4、什么是呼吸链? 答:又称电子传递链,是指底物上的氢原子被脱氢酶激活后经过一系列的中间传递体,最后传递给被激活的氧分子而生成水的全部体系。各种细胞色素在呼吸链中传递电子的顺序? 答:B-C1-C-AA3-O2 两条呼吸链的磷氧比分别是多少? 答:NADH呼吸链:P/O~2.5(接近于3) FADH2呼吸链:P/O~1.5(接近于2) 氰化物中毒是由于抑制了哪种细胞色素? 答:Cytaa3(细胞色素氧化酶) 5、为了使长链脂酰基从胞浆转运到线粒体内进行脂肪酸的β-氧 化,所需要的载体是什么? 答:肉碱

6、氨基酸脱下的氨基通常以哪种化合物的形式暂存和运输?答:谷氨酰胺 参与尿素循环的非蛋白氨基酸有哪几种? 答:瓜氨酸和鸟氨酸 7、RNA 和 DNA 彻底水解后的产物有哪些不同? 答:DNA彻底水解产物:磷酸,脱氧脱氧核糖,鸟嘌呤,腺嘌呤, 胞嘧啶,胸腺嘧啶。 RNA彻底水解产物:磷酸,核糖核酸,鸟嘌呤,腺嘌呤,尿嘧啶,胸腺嘧啶 双链DNA 解链温度的增加,提示其中碱基含量高的是哪几种碱基?答:C和G(胞嘧啶和鸟嘌呤) 8、蛋白质一级结构的概念? 答: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是指多肽链上氨基酸残基的排列顺序,即氨基酸序列。 维系蛋白质一级结构的化学键主要是什么键? 答:肽键 9、蛋白质变性后可出现哪些变化? 答:破坏次级键和二硫键,不改变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如:溶解度降低,易形成沉淀析出,结晶能力丧失,分子形状改变,酶失去活力,激素蛋白失去原来的生理功能。

《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教学大纲

徐州中健科技职业技术学校 《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经济政治与社会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相关基本观点教育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常识教育。其任务是使学生认同我国的经济、政治制度,了解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环境,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积极投身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关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透视经济现象。 教学目标 使学生透过常见的经济现象,掌握有关的经济知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劳动观,增强创新、诚信、效率、公平等意识,树立依法纳税的观念,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有关商品交换、消费、生产以及收入分配的基本知识,

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我国的分配制度。 情感态度观念:正确看待金钱,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崇尚诚信,树立依法纳税的观念。 运用:正确辨析常见的经济现象,理性消费,以实际行动提高自身素质,尝试设计家庭理财方案。 教学内容 1.商品的交换与消费 (1)透视商品交换的现象,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理解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 (2)透视商品价格的变化,懂得影响价格的因素,认识价格变动的影响,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 (3)透视选购商品的现象,评析常见的消费心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2.企业的生产与经营 (1)透视企业的不同类型,了解企业的含义和分类,理解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 (2)透视企业经营的状况,理解企业形象、诚实守信、名牌产品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增强诚信意识和创新意识。 (3)透视人在生产经营中的作用,理解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意义,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3.个人的收入与理财 (1)透视家庭收入的多元化,理解我国的分配制度、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意义,增强劳动光荣、热爱劳动的情感,增强效率意识和公平意识。

动物生物化学 期末复习资料 超准

生化复习资料 考试: 名:10个(三、四) 选:10个(不含1、6、11、12) 3章重点维生素的载体、作用,嘌呤、嘧啶合成区别,核糖作用,一碳基团载体,ACP,载体蛋白,乙酰辅酶A缩化酶,生物素 填:20空(1、2、8) 简答:3个(1、6、7、8) 简述:3个(9、10、11、12) 血糖来源和去路,葡萄糖6-磷酸的交叉途径 实验与计算:(1、7) 一、名词解释 1、肽键:是一分子氨基酸的羧基与另一分子氨基酸的氨基脱水缩合而成的酰胺键(-CO-NH-),称为肽键。是蛋白质结构中的主要化学键(主键) 2、盐析: 3、酶的活性中心:在一级结构上可能相距甚远,甚至位于不同肽链上的基团,通过肽链的盘绕、折叠而在空间构象上相互靠近,形成的具有一定的构象,直接参与酶促反应的区域。又称酶活性部位 4、米氏常数:是反应最大速度一半时所对应的底物浓度,即当v = 1/2Vm时,Km = S 意义:Km越大,说明E和S之间的亲和力越小,ES复合物越不稳定。米氏常数Km对于酶是特征性的。每一种酶对于它的一种底物只有一个米氏常数。 5、氧化磷酸化:是在电子传递过程中进行偶联磷酸化,又叫做电子传递水平的磷酸化。 6、底物水平磷酸化:是直接由底物分子中的高能键转变成A TP末端高能磷酸键叫做底物水平的磷酸化。 7、呼吸链:线粒体能将代谢物脱下的成对氢原子(2H)通过多种酶和辅酶的链锁反应体系逐步传递,最后与激活的氧结合为水,由于该过程利用氧气与细胞呼吸有关,所以将这一传递体系叫做呼吸链。 8、生物氧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等有机化合物在生物体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CO2和水释放能量的总过程叫做生物氧化。 9、葡萄糖异生作用:由非糖前体物质合成葡萄糖的过程。 10、戊糖磷酸通路:指机体某些组织以6-磷酸葡萄糖为起始物在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催化下形成6-磷酸葡萄糖酸进而代谢生成磷酸戊糖为中间代谢物的过程。 11、激素敏感激酶: 12、酮体:脂肪酸在肝脏中氧化分解所生成的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三种中间代谢产物,统称为酮体。 13、饲料蛋白质的互补作用:把原来营养价值较低的不同的蛋白质饲料混合使用,可能提高其营养价值和利用率。 14、氮平衡:是反映动物摄入氮和排除氮之间的关系以衡量机体蛋白质代谢概况的指标。 15、从头合成途径:利用氨基酸等作为原料合成 16、补救合成途径:利用体内游离的碱基或核苷合成

02634生物化学大纲

02634生物化学大纲 02634生物化学(二) 江南大学编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生物化学(二)是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课。课程全面、系统地介绍与食品有关的生物化学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和方法,使学生掌握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和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掌握各类生物大分子在生物体内的代谢和调节方式,同时及时反映国内外有关生物化学的先进理论和成就。本课程在加强基础理论的同时,又强调基本技能的训练,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借助于生物化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解决自己所学的专业和今后在生产实践、科研中所遇到的问题。 人类为了维持生命,必须从外界取得物质和能量。人经口摄入体内的含有营养素(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质、矿物质、水分等)的物料统称为食物或食料。绝大多数的人类食物都是经过加工以后才食用的。经过加工以后的食物称为食品。人是生物体,人类的食物也主要来源于其它生物。食品科学是一门以生物学、化学、工程学等为主要基础的综合学科。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体的营养需要和适应人体的生理特点,食品资源的开发、加工手段与方法的研究等都必须建立在对人及其食品的化学组成、性质和生物体在内、外各种条件下的化学变化规律了解的基础上。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生物化学涉及的范围很广,学科分支越来越多。根据研究的生物对象之不同,可分为动物生物化学、植物生物化学、微生物生化、昆虫生化等等。随着生化向纵深发展,学科本身的各个组成部分常常被作为独立的分科,如蛋白质生化、糖的生化、核酸、酶学、能量代谢、代谢调控等等。按照生物化学应用领域的不同,分为工业生化、农业生物化学、医学生物化学、食品生物化学。 食品生物化学是食品科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是应用生物化学之一。概括地说,食品生物化学研究的对象与范围就是人及其食品体系的化学及化学过程。食品生物化学不仅涵盖生物化学的一些基本内容,而且还包括再食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与食品营养和感官质量有关的化学及生物化学知识。 本课程选用国内最具权威的生化教材(生物化学,王镜岩等主编,第三版),全书有40章,教材篇幅很大,为便于自学考生学习,首先说明考生不要求掌握的章节,但括号内的内容要求掌握: 第六章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了解肌红蛋白和血红蛋白的结构特点) 第十五章核酸的研究方法 第十六章抗生素

最新动物生物化学习题库(带答案)

动物生物化学习题库 班级 姓名 教师 汇编人:李雪莲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动物科技分院 2016.2

教学单元一核酸与蛋白质化学核酸化学 一、单选题 1、维持DNA分子中双螺旋结构的主要作用力是: A.范德华力 B.磷酸二酯键 C.疏水键 D.氢键 D 2、DNA的戊糖在哪个位置脱氧: A.l B.2 C.3 D.4 C 3、连接核苷与磷酸之间的键为: A.磷酸二酯键 B.糖苷键 C.氢键 D.磷酸酯键 D 4、核苷酸去掉磷酸后称为: A.单核苷酸 B.核苷 C.戊糖 D.碱基 B

5、核酸的基本组成成分是: A.组蛋白、磷酸 B.核糖、磷酸 C.果糖、磷酸 D.碱基、戊糖、磷酸 D 6、RNA分子中的碱基是: A.TCGU B.TAGU C.AGCU D.ATGC C 7、不参与DNA组成的是: A.dUMP B.dAMP C.dTMP D.dGMP A 8、稀有碱基主要存在于: A.mRNA B.tRNA C.rRNA D.DNA B 9、在DNA和RNA中都含有的是: A.腺苷二磷酸 B.环磷酸腺苷

C.磷酸 D.脱氧核糖 C 10、RNA代表: A.脱氧核糖核酸 B.核糖核酸 C.单核苷酸 D.核苷 B 11、属于戊糖的是: A.蔗糖 B.乳糖 C.核糖 D.葡萄糖 B 12、核酸中不存在的碱基是: A.腺嘌呤 B.黄嘌呤 C.胞嘧啶 D.尿嘧啶 B 13、核酸一级结构的主要连接键是: A.肽键 B.氢键 C.磷酸二酯键 D.盐键 C

14、在DNA中,A与T间存在有: A.3个氢键 B.2个肽键 C.2个氢键 D.l个磷酸二酯键 C 15、连接碱基与戊糖的键为: A.磷酸二酯键 B.氢键 C.糖苷键 D.磷酸酯键 C 15、DNA两股多核苷酸链之间的键为: A.磷酸二酯键 B.氢键 C.糖苷键 D.磷酸酯键 B 16、DNA的空间结构有几条多核苷酸链: A.l条 B.2条 C.3条 D.4条 B 17、有互补链的是: A.RNA

动物生物化学(1)

一.绪论与酶 1.名词解释: 生物化学——简称生命的化学;是从分子水平上阐明生命有机体化学本质的一门学科。 酶——由生物活细胞产生,具有高度专一性和极高催化效率的生物催化剂。 酶原——在细胞内最初合成或分泌时并没有催化活性,必须经过适当物质的作用才具有催化活性的酶的前体。 同工酶——是指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但酶蛋白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和免疫学性质不同的一组酶。 酶原的激活——使无活性的酶原转变成有活性的酶的过程。 维生素——维持细胞正常功能所必需,但需要量很少,动物体内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的一类有机化合物。 酶活性部位——酶分子中能直接与底物相结合并催化底物转化为产物的部位。 活化能——从反应物(初态)转化成中间产物(过渡态)所需要的能量。 必需基团——直接参与对底物分子结合和催化的基团以及参与维持酶分子构象的基团。 诱导契合学说—— 酶活力——酶催化底物化学反应的能力 2.酶催化作用的特征(P2) 答:1.酶具有很高的催化效率 2.酶具有高度的专一性 3.反应条件温和 4.体内的酶活性是受调控 5.酶易变性失活 3.单纯酶和结合酶 单纯酶:只含有蛋白质成分,如:脲酶、溶菌酶、淀粉酶、脂肪酶、核糖核酸酶等。 结合酶:除蛋白质组分外,还有非蛋白质的小分子物质,只有两者同时存在才有催化功能。 4.维生素与辅酶(P3) 名称辅酶形式主要作用缺乏病 B1 TPP 丙酮酸脱氢酶的辅酶脚气病 B2 FMN FAD 脱氢酶的辅酶,递氢口角炎等 B3 CoA 酰基转移酶的辅酶 B5 NAD+、NADP 脱氢酶的辅酶,递氢、递电子作用癞皮病 B6 磷酸吡哆醛氨基转移的载体 B7 生物素羧化酶的辅酶 B9 FH4 一碳基团的载体巨红细胞贫血 B12 变位酶的辅酶,甲基的载体恶性贫血 5.酶催化机理(P4) 答:过渡态和活化能:酶能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中间产物学说 诱导契合学说

中等职业学校《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大纲(省颁)

中等职业学校《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经济政治与社会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相关基本观点教育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常识教育。其任务是使学生认同我国的经济、政治制度,了解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环境,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积极投身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关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透视经济现象。 教学目标 使学生透过常见的经济现象,掌握有关的经济知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劳动观,增强创新、诚信、效率、公平等意识,树立依法纳税的观念,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有关商品交换、消费、生产以及收入分配的基本知识,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我国的分配制度。 情感态度观念:正确看待金钱,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崇尚诚信,树立依法纳税的观念。

运用:正确辨析常见的经济现象,理性消费,以实际行动提高自身素质,尝试设计家庭理财方案。 教学内容 1.商品的交换与消费 (1)透视商品交换的现象,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理解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 (2)透视商品价格的变化,懂得影响价格的因素,认识价格变动的影响,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 (3)透视选购商品的现象,评析常见的消费心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2.企业的生产与经营 (1)透视企业的不同类型,了解企业的含义和分类,理解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 (2)透视企业经营的状况,理解企业形象、诚实守信、名牌产品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增强诚信意识和创新意识。 (3)透视人在生产经营中的作用,理解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意义,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3.个人的收入与理财 (1)透视家庭收入的多元化,理解我国的分配制度、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意义,增强劳动光荣、热爱劳动的情感,增强效率意识和公平意识。 (2)透视个人所得要依法纳税的现象,了解税收在我国财政收入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自觉纳税意识。 (3)透视财富增值的不同渠道,理解存款储蓄、债券、股票、

动物生物化学大纲

826《动物生物化学》大纲 动物生物化学是动物科学、动物医学及动物药学专业本科生的重要专业基础课。要求考生了解生命现象的化学本质及化学组成,掌握生物大分子的分子结构、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及能量转化、生物遗传的分子基础(DNA复制、转录及蛋白质生物合成)、代谢调节及基因表达调控等。 1.主要了解生物化学的概念、主要的研究内容、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 2.了解蛋白质的生理功能及分类,掌握组成蛋白质的基本结构—氨基酸结构及 性质;掌握蛋白质结构各层次结构概念及特点。弄清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掌握蛋白质的主要理化性质。 3.弄清DNA和RNA的化学组成、性质和生物学功能,掌握DNA双螺旋结构特点、RNA分类、结构特点及生物学功能。掌握核酸变性、复性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 4.了解酶的基本概念,掌握酶促反应特点,掌握酶的化学组成及辅酶(维生素), 弄清酶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了解酶催化机制,掌握酶促反应动力学及酶活性调节的方式。 5.了解糖在的物体的一般代谢概况,掌握糖原合成与分解、糖酵解与三羧酸循 环、糖异生的代谢过程及反应、关键酶、能量转变及生理意义,掌握戊糖磷酸途径的生理意义,弄清糖代谢各途径的联系及调节。 6.弄清生物氧化的特点及其酶类,了解生物氧化二氧化碳生成的方式,掌握线粒体两条呼吸链的组成、排列顺序、抑制剂抑制部位,掌握氧化磷酸化机制。 7.了解脂类的生理功能,弄清脂肪的动员,掌握脂肪酸的?—氧化过程,掌握酮 体合成与分解过程,酮体生成意义,弄清脂肪酸合成的特点、关键酶等,了解脂肪合成途径和脂肪代谢调控,掌握类脂代谢特点(合成原料、合成过程的能量来源、关键酶等),了解脂类在体内的转运概况。 8.了解蛋白质的营养作用,弄清氨基酸的各种脱氨基方式,掌握氨基酸的联合 脱氨基作用,掌握尿素合成的主要阶段和反应过程,弄清体内α-酮酸的代谢去路及体内非必需氨基酸合成途径。弄清提供一碳基团的氨基酸和酪氨酸转变的物质。弄清的物体核苷酸从头合成途径的特点和嘌呤核苷酸在不同生物体内代谢的终产物。

动物生物化学大题答案

第二章核酸 一、比较mRNA 、tRNA、rRNA的分布,结构特点及功能 mRNA主要分布在是以游离状态的存在于细胞质中,tR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RNA是核糖体的组成部分。 1.mRNA的结构与功能:mRNA是单链核酸,其在真核生物中的初级产物称为HnRNA。大多数真核成熟的mRNA分子具有典型的5?-端的7-甲基鸟苷三磷酸(m7G)帽子结构和3?-端的多聚腺苷酸(polyA)尾巴结构。mRNA的功能是为蛋白质的合成提供模板,分子中带有遗传密码。原核生物的mRNA一般是多顺反子。真核生物的mRNA一般是单顺反子。 2. tRNA的结构与功能:tRNA是分子最小,但含有稀有碱基最多的RNA。tRNA 的二级结构由于局部双螺旋的形成而表现为“三叶草”形,故称为“三叶草”结构,可分为:①氨基酸臂:3?-端都带有-CCA-顺序,可与氨基酸结合而携带氨基酸。 ②DHU臂/环:含有二氢尿嘧啶核苷。③反密码臂/环:其反密码环中部的三个核苷酸组成三联体,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可以用来识别mRNA上相应的密码,故称为反密码(anticoden)。④TψC臂/环:含保守的TψC顺序。⑤可变环。3. rRNA的结构与功能:rRNA是细胞中含量最多的RNA,可与蛋白质一起构成核蛋白体,作为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场所。原核生物中的rRNA有三种:5S,16S,23S。真核生物中的rRNA有四种:5S,5.8S,18S,28S。 二.简述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要点 1两条平行的多核苷酸链,以相反的方向(即一条由5…—3?,另一条由3…—5?)围绕同一个(想像的)中心轴,以右手旋转方式构成一个双螺旋。 2疏水的嘌呤和嘧啶碱基平面层叠于螺旋的内侧,亲水的磷酸基和脱氧核糖以磷酸二酯键相连形成的骨架位于螺旋的外侧。 3内侧碱基成平面状,碱基平面与中心轴相垂直,脱氧核糖的平面与碱基平面几乎成直角。每个平面上有两个碱基(每条链各一个)形成碱基对。相邻碱基平面在螺旋轴之间的距离为0.34nm,旋转夹角为36度。每十对核苷酸绕中心旋转一圈,故螺旋的螺距为3.4nm. 4双螺旋的直径为2nm.沿螺旋的中心轴形成的大沟和小沟交替出现。DNA双螺旋之间形成的沟为大沟,两条DNA链之间的沟为小沟。 5两条链被碱基对之间形成的氢键稳定地维系在一起。双螺旋中,碱基总是腺嘌呤与胸腺嘧啶配对,鸟嘌呤与胞嘧啶配对。 第三章蛋白质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大纲2017

附件: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课程归属单位:贵阳职业技术学院 编写人:余墨林编写日期:2017年02月28日 审核人:审核日期:年月日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 1.说明课程的基本类型、基本属性和为实现培养目标所承担的任务。 2.教学的基本要求:学生学完课程后,在知识、技能和能力上分别应达到的程度。 3.适用专业与学时数:说明教学大纲适用的专业及学时数。 4.本门课程与其他课程关系:简要说明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及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具备的基础知识。 5.推荐教材及参考书:推荐教材及参考书能反映该学科最新的研究成果、理论动态。 6.主要教学方法与媒体要求:说明本课程教学所采取的主要教学方法及在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基本实验仪器、设备、教学辅助设施等。 二、各章教学内容和要求 1.该章的基本内容、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3.教学重点和难点。 4.具体教学内容和学时要求。内容详略以能表达清楚知识、技能的范围和深度为度,充分反映课程的知识和技能要求,体现出课程的特点。 三、实践教学内容与要求 实践教学内容。有实践教学要求的,应说明实践教学目的、要求、作业与实践报告、时间与学时分配等相关内容。单独开设实践性教学课程的,要单独编写实践教学大纲。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经济政治与社会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相关基本观点教育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常识教育。其任务是使学生认同我国的经济、政治制度,了解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环境,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积极投身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关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透视经济现象 教学目标 使学生透过常见的经济现象,掌握有关的经济知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劳动观,增强创新、诚信、效率、公平等意识,树立依法纳税的观念,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教学要求

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250439 课程名称:兽医药理学 英文名称:Veternary pharmacology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时:54 学分:3.0 适用对象: 动物科学(动物医学方向)、动物科学(动物防疫检疫) 考核方式:考试,本课程学生的考核成绩包括期末成绩、期中成绩、平时成绩和试验成绩;期末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占总成绩60%;期中考试成绩占总成绩20%;实验成绩占15%,平时成绩(课堂讨论等情况)占5%。 先修课程:家畜解剖学、家畜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家畜病理学、兽医微生物学 二、课程简介 兽医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动物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它以生化、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微生物学等的知识为基础,又为本专业科、外科、产科、传染病等临床课的教学及实践服务,因此,是一门承上启下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主要是培养未来兽医师学会正确选药、合理用药、提高药效、减少不良反应;并为未来的兽医工作者进行临床前的药理实验研究、开发新药及新制剂创造条件。 Veterinary pharmacology is a Science which investigate the rule of the reciprocity between the animal and medicine,it is based on the knowledge of biochemistry, anatomy,pathology,microbiology etc,also serve for clinical courses such as internal medicine,chirurgery surgery,midwifery, epidemiology etc,so it is a course of bridge,the task of Veterinary pharmascdogy is to educating veterinarians can correctly use medicines,improve the medicine effect ,reduce the kickback,and create qualification for the future veterinarians to undertake pharmarcological research ,new medicine empoldering etc.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兽医药理学》属于专业基础课。 《兽医药理学》主要讲授动物药理学和药理学与动物医学专业联系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以及药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使学生掌握动物药理学和药理学与动物医学专业联系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学会正确使用药物和开展和引导动物药理研究的

最新动物生物化学习题库(带答案)

1 2 3 4 5 6 7 动物生物化学习题库8 9 10 11 班级12 姓名13 教师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1

26 汇编人:李雪莲 27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动物科技分院28 2016.2 29 30 31 32 教学单元一核酸与蛋白质化学 33 核酸化学 34 一、单选题 35 1、维持DNA分子中双螺旋结构的主要作用力是: 36 A.范德华力 37 B.磷酸二酯键 38 C.疏水键 39 D.氢键 40 D 41 2、DNA的戊糖在哪个位置脱氧: 42 43 A.l 44 B.2 C.3 45 2

46 D.4 47 C 48 49 3、连接核苷与磷酸之间的键为: 50 A.磷酸二酯键 51 B.糖苷键 52 C.氢键 53 D.磷酸酯键 54 D 55 4、核苷酸去掉磷酸后称为: 56 57 A.单核苷酸 58 B.核苷 C.戊糖 59 60 D.碱基 B 61 62 63 5、核酸的基本组成成分是: A.组蛋白、磷酸 64 3

65 B.核糖、磷酸 66 C.果糖、磷酸 67 D.碱基、戊糖、磷酸 68 D 69 6、RNA分子中的碱基是: 70 71 A.TCGU 72 B.TAGU C.AGCU 73 74 D.ATGC C 75 76 77 7、不参与DNA组成的是: 78 A.dUMP 79 B.dAMP 80 C.dTMP 81 D.dGMP 82 A 83 4

8、稀有碱基主要存在于: 84 85 A.mRNA 86 B.tRNA C.rRNA 87 88 D.DNA B 89 90 91 9、在DNA和RNA中都含有的是: 92 A.腺苷二磷酸 93 B.环磷酸腺苷 94 C.磷酸 95 D.脱氧核糖 C 96 97 98 10、RNA代表: 99 A.脱氧核糖核酸 100 B.核糖核酸 101 C.单核苷酸 102 D.核苷 5

经济政治与社会 教学大纲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经济政治与社会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相关基本观点教育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常识教育。其任务是使学生认同我国的经济、政治制度,了解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环境,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积极投身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关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透视经济现象。 教学目标 使学生透过常见的经济现象,掌握有关的经济知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劳动观,增强创新、诚信、效率、公平等意识,树立依法纳税的观念,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有关商品交换、消费、生产以及收入分配的基本知识,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我国的分配制度。 情感态度观念:正确看待金钱,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崇尚诚信,树立依法纳税的观念。 运用:正确辨析常见的经济现象,理性消费,以实际行动提高自身素质,尝试设计家庭理财方案。 教学内容 1.商品的生产、交换与消费 (1)透视商品交换的现象,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理解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 (2)透视商品价格的变化,懂得影响价格的因素,认识价格变动的影响,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 (3)透视选购商品的现象,评析常见的消费心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2.增加个人收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