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模具加工通用技术要求

模具加工通用技术要求

模具加工通用技术要求
模具加工通用技术要求

附录:.模具加工通用技术要求

产品号: XX 产品图纸号: XX

产品名: XX 产品材料: XX 模穴数: XX 期望成型周期:

2、我司注塑机参数(模具设计、试模均需参考我司注塑机参数)

海天MA900/260 海天MA1600/540

螺杆A-D32 螺杆A-D40

3、其他要求

4、模具安装尺寸图

海天MA900/260 海天MA1600/540

五金模具技术规范

冷冲压模具设计制造技术规范 1.目的 提高五金件冷冲压模具质量;建立模具标准化;统一模具的设计标准及制造技术规范。 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模具车间设计、制造的冷冲压模具,也适用于委外设计、制造的冷冲压模具。 3.引用标准 GB1298 《碳素工具钢技术条件》 GB1299 《合金工具钢技术条件》 GB699 《优质碳素结构钢号和一般技术条件》 GBT2854 《冲模模架技术条件》 GB2870 《冷冲模零件技术条件》 GB2867.5 《冷冲模卸料装置,圆柱头卸料螺钉》 GB2867.6 《冷冲模卸料装置,圆柱头内角卸料螺钉》 4.技术要求 4.1 模具设计要点: 4.1.1模具工艺编排应保证: ①模具加工之产品所有尺寸及技术要求符合 图纸且品质有保障: ②模具结构合理且强度足够; ③模具制造及维 修难度中等; ④模具设计寿命与预计生产订单相适应; ⑤产品及模 具加工费用均最经济合理. 4.1.2整体结构设计应保证: ①操作简便、安全; ②适应批量生产且效率 高; ③定位可靠; ④工作精度的稳定与持久性; ⑤维护及维修方便;

⑥封闭高度与所安装机床匹配; ⑦模具结构标准化. 4.1.3 零件设计基本规范: 4.1.3.1模架选用原则: ①原则上必须设置导向结构,对于成形类模具若 在结构上可以保证质量和使用寿命及效率时可以不设置,但此必须征得模具部工艺工程师同意,冲裁模架的导向件结构设置应方便工作刃口的刃磨;②在工作中导柱导套尽可能不脱离导向,导柱长度以合模后短于闭合高度10mm为宜;③外导柱、导套的结构采用独立导柱,普通导向精度要求的模架采用滑动独立导柱(TUB),高导向精度要求的模架采用滚动独立导柱(TUR)加内导柱, 内导柱、导套的结构采用压入结构;④模架有效面积大于400X300mm的模具不得使用铸件模架,对于选用的铸件模架应符合GB2854《冷冲模模架技术条件》规定,导柱直径和数量的设置应考虑导柱的刚度和模架面积大小,模架面积大于400X300mm应选取导柱直径大于φ25mm。 4.1.3.2 模板设计规范: ①凹模: ⑴厚度(B):零件尺寸300*300以下,材料厚度(T)小于1.6MM 时, 凹模板厚不小于24MM;材料厚度大于1.6MM小于5MM时, 凹模板厚不小于34MM; 材料厚度大于5MM,凹模板厚不小于45MM;零件尺寸大于300*300,材料厚度小于1.6MM时, 凹模板厚不小于34MM;材料厚度大于1.6MM小于5MM时, 凹模板厚不小于44MM; 材料厚度大于5MM,凹模板厚不小于55MM. ⑵凹模工作刃口至边距(A):最小边距(A min)为凹模厚度(B)的1.5倍以上,但应大于30MM; 材料厚度大于1.6MM时, 边距(A)为凹模厚度(B)的2倍以上. ②上下模座:⑴外形尺寸应稍大于凹模外形尺寸;⑵模座厚(H):尽可能

非标设备通用技术要求规范

非标设备通用技术要求规范本行的一定得看看 为了在今后设备前期管理过程中,加强非标设备的质量控制工作,改善设备初期状态,确保设备在生产服役过程中有良好的开动率,特制定本规范。希望参与前期管理的技术人员参照执行,使技术要求更全面、准确、严密。 一、技术要求 (一)、操作面板 1、操作面板的位置要合适,便于操作及操作者观察设备运行情况。 2、指示灯要求设置齐全,不同功能的指示灯,使用不同颜色。具体要求为:电源指示灯——绿色,状态灯——黄色,故障灯——红色。 3、按钮开关设置齐全,能够独立运行的部件,都应有相应的手动操作按钮。 4、急停按钮采用红色蘑菇头自锁按钮,连接常闭点。 5、操作面板上的指示灯、按钮开关等,要有明确的名称指示标牌,并要可靠固定。标牌采用金属刻字标牌。 6、设备自动运行时,在任何位置,按停止键设备停止后,都能用手动操作恢复到初始状态,并继续自动运行。 7、设备急停后,必须进行复位,才能进行手动操作;恢复到原位后,工作设备才可以再次自动运行。 8、操作面板打开时,应有防止操作面板打开过位、脱落的保护装置;操作面板的电线引线要可靠固定,并在打开过程中移动部位留有一定长度的余量。

9、操作台箱体结构、元件布置结构应便于维修及部件更换。 10、可移动式操作台必须单独内置或外置软地线。 11、对灰尘、水气、油污比较大的环境,操作台箱体要有良好的密封设施。 (二)、控制柜 1、控制柜要有标牌,标明设备型号、电气容量等技术参数。 2、控制柜应有电源总开关,电源总开关操作手柄应设置在控制柜两端外侧。 3、控制柜应装射照明灯。 4、控制柜应有插座,2线,3线220V、5A以上的电源插座各一组。 5、控制柜的各个元件应有永久性标牌,并应与图纸的名称一致。标牌位置不能贴在元件上,应就近合理布置。 6、控制柜元件布置位置应预留10%以上位置。 7、接线端子板的同一端子位置,最多接3根电线。 8、接线端子板要预留10%以上备用端子。 9、导线接点要压接专用接线端子,不得直接和端子板或元件连接。 10、备用线应预留10%以上,并标有备用线号。 11、控制柜元件固定方式要合理,便于拆装;不允许采用螺丝、螺母穿孔固定方式。 12、电气配线应有标号,并与图纸一致。标号要求为打印方式,长期使用不脱色,并能防水、防油。另外,同一电线两端的标号必须相同,接到同一端子上的电线的标号相同。

模具移模规范

模具移模规范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1. 目的 明确移模需求的鉴别及处理方法;对客户提供的,规范相应的验收、异常反馈、试模确 认、日常保养、标识、保管等作业流程,以保证客户提供模具所生产的产品符合客户要求。 2. 范围 适用于公司提供试模和生产的模具. 3. 权责 业务部:针对移模事项与客户进行前期沟通,及时将移模的信息通知到相关部门,移模 协议的签订,模具及其相关的信息、产品前期的品质要求及其它要求的收集, 协助移模的,并对模具修改、模具确认事项进行反馈及跟进处理; 工模课:负责对移模生产的模具验收、标识、初次保养/简单维修及异常反馈,试模确认; :试模确认,移模生产的模具使用,日常保养,保管; 部:试模样品的检查确认。 4. 定义 移模——客户将其已开发完成或已在生产中的模具移交到本公司试模或生产作业的过程。 5. 作业内容 移模需求的鉴别及处理

当业务部收到客户的移模需求后,应及时鉴别其需求,包括移模试模和移模生产 两种; 当客户的移模需求为移模试模时,业务部提出相应的试模费用报价;当客户的移模需求为移模生产时,业务部应了解客户的订单预期状况,并根据预 期的订单状况进行报价(包括试模费用,规定生产多少订单数量时可返还)。如 客户确认同意报价且有下订单时,则业务部与客户进行沟通,取得模具及其相关 的信息(包括移模日期、模具图纸、,开发时间、模具履历等资料)以及产品的品质要求和其它要求等,并与客户签订《移模协议》。 移模信息的通知 当收到客户确认移模试模的信息时,业务部与客户进行沟通,取得试模及产品的成 型及外观要求等,以《内部行文》或邮件的方式通知生产和工模课; 当签订完成《移模协议》后,业务部将收集的信息以《要求输入及评审单》 的方式通知到工程、生产、品保等相关部门; 模具验收 发出的客户移模信息给相关部门后,业务部安排时间与工模课去客户处对模具进行

模具加工装配要求

1. 滑块导轨的高至少要为滑块高的1/3,以保証滑塊穩定以及滑動順暢。 2. 有滑动摩擦的位置注意开设润滑槽,为了防止润滑油外流,不宜把槽开成“开式”,而应该为“封闭式”,一般可以用单片刀在铣床上直接铣出環形的儲油槽。 3. 固定模仁的型腔,对小模一般用线割,这样可以提高模具的精度;而较大模的模腔一般铣削的形式加工出来,加工时注意其垂直度,并且为了防止装配时,模仁不到位,模框的四周应该用铣刀铣深0.2mm,角處需在模框上預鑽孔留下孔位铣加工后會形成避空。防止裝配模仁干涉(也可在模仁上加工倒角)。 4. 入子与模仁,模仁与模仁,模仁与模框的相互穿插一般要加1°的斜度,以防装配时碰伤。 5. 入子的靠位部分长度公差为-0.02,大小公差为-0.10,模仁相对应的靠位公差为+0.02。 6. 有C角的入子最底端到C角部位的公差为+0.01,以防跑毛边。 7. 本体模具的主体部分用NAK80的材料,入子、梢等用SKH9、SKH51(材料处理:氮化处理,也可以不要)的材料,必要时可以使用VIKING材料。 8. 画好部品之后,应先定滑块的位置、大小,防止发生干涉、及强度不够的现象,然后才定模仁寸法。 9. 入子大小公差设为-0.01,模仁上入子孔对应的公差为+0。01(過渡配合)。 10. 模仁上的线割方孔尖角部分用R0.20过度,对应的入子部分也为R0.20,以对应线切割时的线径影响,同时可以防止尖角部分磨损,而产生溢边。 11. 与定位珠(波珠)相对应的小凹坑寸法一般为底径φ3夹角90°-120°的圆锥孔。 12. 固定侧的拔模角应该大于可动侧,以便离型留在可动侧;而且可以防止部品变形,尤其是壁薄,件长容易变形的零件,固定侧对它的拉力不均容易使部品翘曲,或留在固定侧。 13. 对于侧面抽芯力大而部品精度要求又严的零件,最好采用二次抽芯结构。 14. 斜梢的斜度+2°=压紧块的斜度(一般为18°或20°或22°). 15. 模具组立时,应该养成如下习惯: a. 用空气枪清理模仁、模腔、入子、流道板、分模面的表面。 b. 装配前用油石打光模仁、模腔、入子、分模面的表面,以便装配时顺暢。 c. 注意清角,以防干涉、碰伤。 d. 装配前应该考虑后面的工作如何进行。 16. 大模具模仁的侧面压紧块应该设计成锁紧后底于分模面0.5-1.0mm,以防干涉。 17. PC+GF20收缩率3/1000,加GF料收縮率在料流方向的收縮效率會小于垂直料流方向的收縮率,這一點區別于其它料。 18. POM收缩率正常为20/1000,但有时局部会达30/1000。 19. 为防止潜伏式浇口在部品顶出时刮伤部品,在流道离潜伏式浇口2-4mm处增加一锲形块,高约为流道一半,夹角为单边10°,供顶出时折断浇口。 20. 主流道拉料井,采用深8-10mm,夹角为单边10°,顶径为流道宽的倒圆锥;这样的好处是可防止单边磨成锲形的拉料在顶出时勾住流道,造成离型不良。 21. 开闭器有两种:1.橡胶制成,靠中心的螺杆调节变形量,来调节拉力。2.用弹簧钢制成。其作用都为:延迟可动侧与固定侧的开模时间,应用于小水口模(三板模)或適用于2次頂出系統。 22. 为了确保模具的顶针和斜销是否复位,有些模具安装了早回机构(母的装在108板上,公的装在102板上,公的类似于顶针,底部用无头螺钉堵住,一般布置两个)或微动开关(在108和109板[装电器元件]之间)。 23. 考虑注塑机装夹模具时的螺杆长度,需要注意上下固定板的厚度(一般為40mm

模具加工规范及规范流程图

模具加工工艺及流程图 一.拉延模 1.OP10下模座-凸模 一.模座毛坯铸件的龙铣数控加工方法. 1. 吊上毛坯铸件先光正合模用的安全平面,作为加工底面的基准.翻转模座加工底面,按 微夹紧的状态精加工底面,保证底面加工精度, 精加工底面完成后打表测量底面四个角,检查底面平面度. 同时按图铣出十字键槽.铣基准边并打上钢印,并记录在案. 2. 模座毛坯铸件码槽已铸好的,按图检查码槽,不合尺寸的重新加工.如果码槽未铸出的在铣底面时一次加工到位.(注意一旦底面所有尺寸一次加工到位以后,不管正面够不够加工只能以底面基准为准,不能再偏中心,如果偏中心底面铣好的一些尺寸将全部报废.) 3. 铣正面时按底面铣好的基准取中, 在加工前必须先测试2D 轮廓,导板确定是否够加工,验证程序是否正确。验证正确后在数控上完成凸模2D轮廓分模线, 安全平面,到底限位块安装面, 与压边圈配合的Y 向导板,与压边圈配合的X 向导板,按图纸尺寸加工. 导板高度方向铣穿不留台阶.精加工完成后按图纸坐标尺寸钻出3销基准孔,打上钢印,并记录在案.。 4. 压边圈加工好与下模座组立3D 成型面.因下模压边圈与下模座组立后, 3销基准孔会被挡住,为方便组立后取基准加工,可以在安全平面凸台上多钻两个对称的基准孔. 2.OP10压边圈 与压边圈配合的Y 向内导板 合模用的安全平面凸台 压边圈安装的到底限位块 凸模2D 轮廓分模线 安全螺杆安装孔 起重吊装用的起重棒共4处 压型时合模机的顶杆过孔 底面加工余量百位线, 底面加工好到百位线为100豪米 装模快速定位用的十字键槽,也用在数控加工快速定位 模具装模快速 定位,常用于冲压另件流水线 装夹用固定模座的码槽,及装压板的压板面 凸模成型面 模具的送 料方向 上下模连接板安装面 模座底面 与压边圈配合的X 向内导板 3销基准孔

模具移模规范

1、目的 明确移模需求的鉴别及处理方法;对客户提供的模具,规范相应的验收、异常反馈、试模确认、日常保养、标识、保管等作业流程,以保证客户提供模具所生产的产品符合客户要求。 2、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客户提供试模与生产的模具、 3、权责 3、1 业务部:针对移模事项与客户进行前期沟通,及时将移模的信息通知到相关部门,移模 协议的签订,模具及其相关的信息、产品前期的品质要求及其它要求的收集, 协助移模的签收,并对模具修改、模具确认事项进行反馈及跟进处理; 3、2 工模课:负责对移模生产的模具验收、标识、初次保养/简单维修及异常反馈,试模确认; 3、3 生产部:试模确认,移模生产的模具使用,日常保养,保管; 3、2 品保部:试模样品的检查确认。 4、定义 移模——客户将其已开发完成或已在生产中的模具移交到本公司试模或生产作业的过程。 5、作业内容 5、1 移模需求的鉴别及处理 5、1、1 当业务部收到客户的移模需求后,应及时鉴别其需求,包括移模试模与移模生产 两种; 5、1、2 当客户的移模需求为移模试模时,业务部提出相应的试模费用报价; 5、1、3 当客户的移模需求为移模生产时,业务部应了解客户的订单预期状况,并根据预 期的订单状况进行报价(包括试模费用,规定生产多少订单数量时可返还)。如 客户确认同意报价且有下订单时,则业务部与客户进行沟通,取得模具及其相关 的信息(包括移模日期、模具图纸、模具寿命,开发时间、模具履历等资料)以 及产品的品质要求与其它要求等,并与客户签订《移模协议》。 5、1 移模信息的通知 5、1、1 当收到客户确认移模试模的信息时,业务部与客户进行沟通,取得试模及产品的成 型及外观要求等,以《内部行文》或邮件的方式通知生产与工模课; 5、1、2 当签订完成《移模协议》后,业务部将收集的信息以《新产品要求输入及评审单》的方式通知到工程、生产、品保等相关部门; 5、2 模具验收 5、2、1 发出的客户移模信息给相关部门后,业务部安排时间与工模课去客户处对模具进行初步验收,确认OK 则业务部安排进行移模; 5、2、2 针对移模生产的模具还需进行以下处理: 5、2、2、1 客户模具送到工厂后,由工模课依客户提供的模具图纸进行模具的验收, 并将客户提供的模具图纸存档; 文件编号: 版本号: 宾客满堂红 修订日期: 移模作业指导书 页序:2/3 5、2、2、2 模具验收合格后,工模课对模具进行初次保养,有需要时进行简单的维修, 并将相关信息及时反馈到业务部,业务部依据《客户财产管理程序》建立 《客户财产清单》;

机械设备通用技术要求

机械设备通用技术要求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机械设计通用的技术要求 1.零件去除氧化皮。 2.零件加工表面上,不应有划痕、擦伤等损伤零件表面的缺陷。 3.去除毛刺飞边。 4.经调质处理,HRC50~55。 5.零件进行高频淬火,350~370℃回火,HRC40~45。 6.渗碳深度0.3mm。 7.进行高温时效处理。 8.未注形状公差应符合GB1184-80的要求。 9.未注长度尺寸允许偏差±0.5mm。 10.铸件公差带对称于毛坯铸件基本尺寸配置。 11.未注圆角半径R5。 12.未注倒角均为2×45°。 13.锐角倒钝。 14.各密封件装配前必须浸透油。 15.装配滚动轴承允许采用机油加热进行热装,油的温度不得超过100℃。

16.齿轮装配后,齿面的接触斑点和侧隙应符合GB10095和GB11365的规定。 17.装配液压系统时允许使用密封填料或密封胶,但应防止进入系统中。 18.进入装配的零件及部件(包括外购件、外协件),均必须具有检验部门的合格证方能进行装配。 19.零件在装配前必须清理和清洗干净,不得有毛刺、飞边、氧化皮、锈蚀、切屑、油污、着色剂和灰尘等。 20.装配前应对零、部件的主要配合尺寸,特别是过盈配合尺寸及相关精度进行复查。 21.装配过程中零件不允许磕、碰、划伤和锈蚀。 22.螺钉、螺栓和螺母紧固时,严禁打击或使用不合适的旋具和扳手。紧固后螺钉槽、螺母和螺钉、螺栓头部不得损坏。 23.规定拧紧力矩要求的紧固件,必须采用力矩扳手,并按规定的拧紧力矩紧固。 24.同一零件用多件螺钉(螺栓)紧固时,各螺钉(螺栓)需交叉、对称、逐步、均匀拧紧。 25.圆锥销装配时应与孔应进行涂色检查,其接触率不应小于配合长度的60%,并应均匀分布。 26.平键与轴上键槽两侧面应均匀接触,其配合面不得有间隙。 27.花键装配同时接触的齿面数不少于2/3,接触率在键齿的长度和高度方向不得低于50%。

模具加工工艺标准

模具加工工艺标准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模具加工工艺标准1.目的和适用范围 为保证模具制作加工工艺的合理性、一致性,优化加工工艺,提高模具制作的进度,特制定本标准。 2.模具加工工艺标准 工艺员编工艺卡时要在工艺卡中详细注明加工预留量、预留量的方位、粗糙度要求及注意事项。加工工艺流程卡编写原则:在能保证精度、质量的前提下,优先采用加工效率高的设备。铣床、CNC、磨床的加工效率比线切割、电脉冲要快,尤其是电脉冲加工效率最慢。图纸上的尺寸不能随意更改(只有技术员能改), 加工预留量原则:需要热处理加工的工件,热处理前外形备料尺寸单边加0.25mm的磨床余量,模仁、镶件需要CNC粗加工的部分,单边预留余量0.2mm,钳工铣床粗铣外形单边预留余量-0.5mm,线割后需要磨床加工的工件,成型部位单边预留0.05mm,外形开粗单边预留0.1mm的磨削余量; CNC精加工、电脉冲后要镜面抛光,单边留0.03mm的抛光余量。 加工精度要求:模具尺寸的制造精度应在~0.02mm范围内;垂直度要求在~0.02mm范围内;同轴度要求在~0.03mm范围内;动、定模分型面的上、下两平面的平行度要求在~0.03mm范围内。合模后,分型面之间的间隙小于所成型塑料的溢边值。其余模板配合面的平行度要求在~0.02mm范围内;固定部分的配合精度一般选用~0.02mm范围内;小芯子如果无对插要求或对尺寸影响不大可取双边~0.02mm的间隙配合;滑动部分的配合精度一般选用H7/e6、H7/f7、H7/g6三种。注意:镜面上如有做了挂靠台阶的镶件,配合不能太紧,否则在镶件从正面往后退敲打时,用来敲打的工具易碰坏镜面,如不影响产品尺寸,可取双边~0.02mm的间隙配合。

非标设备通用技术要求文件模板(可编辑修改word版)

非标设备通用技术要求文件模板 1、关于本文件 2、厂家资力 3、投标方义务 4、对投标商前期技术文件要求 5、工艺总体要求 6、设备通用技术要求 7.备件选型 8.安装调试 9、验收 10、保全准备 11.售后服务 1、关于本文件 1.1目的 为控制厂家及其设备、工装产品的基本准入门槛,采购优良品质的设备,使公司采购的设备以最高的综合效率运行,特编制本文件。 1.2在厂商资源可选择的前提下,设备供货商及其产品必须满足本标准对供货商的要求,方可参加轿车公司项目的投标。 1.3本文件也用于轿车公司设备采购技术协议编制参考,除非设备差异性限制,原则按照本文件限定条件执行。 1.4设备采购必须首先满足本标准。

1.4.1在满足: 1)工艺条件; 2)设备的基本可靠性、安全性、可用性; 3)综合成本最低; 的基础上进行厂商和产品选择。 1.4.2所谓的综合成本最低是指: 1)一次性采购成本;2) 综合保养、维护成本;3)使 用人工成本; 4)设备品质不良造成的生产间接损失,包括效率损失和产品质量损失;等各类因设备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成本的总和最低。 1.5本文件适用于生产直接或间接相关的设备、工装、夹具采购。 1.6本文件为技术标准,不包含商务标准,商务条件遵守公司现行采购流程。 1.7本文件相应技术标准将根据设备技术发展,定期进行更新。 2、厂家资力 2.1基本条件 2.1.1投标方应具备国家法定管理部门核准营业的所有相关资格文件。 2.1.2特种设备,凡国家限定必须取得特定资力证明方能制造的,供货方需取得相关证明。 2.1.3近3 年内,设备供应商必须具备至少两套(含两套)以上同

模具制造及产品设计的相关规范

模具制造及结构设计的相关 设计规范 一、行位系统涉及的结构设计规范 二、斜顶系统涉及的结构设计规范 三、进胶系统涉及的结构设计规范 四、外观要求涉及的结构设计规范 五、顶出机构涉及的结构设计规范 六、注塑成型涉及的结构设计规范 七、模具强度涉及的结构设计规范

一、行位系统问题点

1.圆形隧道行位 厚度 1.1设计圆形隧道行位,模具分型面到圆形镶件之间的钢料应保证1.5MM 以上 A,行位镶件直径15毫米以下,模具分型面到圆形镶件之间的钢料厚度保证1.8MM以上 B,行位镶件直径15/30毫米,模具分型面到圆形镶件之间的钢料厚度保证2.8MM以上 备注;以上数据为模具量产的可靠值,防止隧道孔压变形、断裂导致内模重制,影响生产进度 2.方形及异形隧道行位

宽度 厚度 2.1设计方形及异形隧道隧道行位时,模具分型面到行位镶件之间的钢料厚度应保证以下数据: A, 宽度15毫米以下,厚度保证1.8以上 B,宽度15/30毫米,厚度保证2.5以上 C,宽度30/50毫米,厚度保证3.5以上 备注;以上为模具量产的可靠值,防止隧道孔压变形导致内模重制,影响生产进度。

3.隧道行位镶件碰穿内模薄铁 3.1设计隧道行位,有时会出现行位镶件碰穿薄铁的现象,薄铁厚度应保证以下数据:A, 薄铁高度15毫米以下,厚度保证3毫米以上 备注;以上为模具量产的可靠值,防止薄铁变形断裂导致重制,影响生产进度

4.后模行位镶件碰穿内模薄铁 薄铁 厚度 4.1设计后模行位,有时会出现行位镶件碰后模薄铁的现象,厚度应保证以下数据: A, 薄铁高度15毫米以下,薄铁厚度保证2MM以上 B,薄铁高度15/20毫米,薄铁厚度保证3MM以上 备注;以上数据为模具量产的可靠值,防止变形导致切割镶件重制薄铁位置,影响生产进度。

模具加工流程及加工标准

模具加工流程 开料:前模料、后模模料、镶件料、行位料、斜顶料; 开框:前模模框、后模模框; 开粗:前模模腔开粗、后模模腔开粗、分模线开粗; 铜公:前模铜公、后模铜公、分模线清角铜公; 线切割:镶件分模线、铜公、斜顶枕位; 电脑锣:精锣分模线、精锣后模模芯; 电火花:前模粗、铜公、公模线清角、后模骨位、枕位; 钻孔、针孔、顶针; 行位、行位压极; 斜顶 复顶针、配顶针; 其它:①唧咀、码模坑、垃圾钉(限位钉);②飞模;③水口、撑头、弹簧、运水;省模、抛光、前模、后模骨位; 细水结构、拉杆螺丝拉钩、弹簧 淬火、行位表面氮化; 修模刻字。 模具设计知识 一、设计依据 尺寸精度与其相关尺寸的正确性。 根据塑胶制品的整个产品上的具体要和功能来确定其外面质量和具体尺寸属于哪

一种: 外观质量要求较高,尺寸精度要求较低的塑胶制品,如玩具; 功能性塑胶制品,尺寸要求严格; 外观与尺寸都要求很严的塑胶制品,如照相机。 脱模斜度是否合理。 脱模斜度直接关系到塑胶制品的脱模和质量,即关系到注射过程中,注射是否能顺利进行: 脱模斜度有足够; 斜度要与塑胶制品在成型的分模或分模面相适应;是否会影响外观和壁厚尺寸的精度; 是否会影响塑胶制品某部位的强度。 二、设计程序 对塑料制品图及实体(实样)的分析和消化: A、制品的几何形状; B、尺寸、公差及设计基准; C、技术要求; D、塑料名称、牌号 E、表面要求 型腔数量和型腔排列: A、制品重量与注射机的注射量; B、制品的投影面积与注射机的锁模力; C、模具外形尺寸与注射机安装模具的有效面积,(或注射机拉杆内间距) D、制品精度、颜色; E、制品有无侧轴芯及其处理方法; F、制品的生产批量; G、经济效益(每模的生产值) 型腔数量确定之后,便进行型腔的排列,即型腔位置的布置,型腔的排列涉及模具尺寸,浇注系统的设计、浇注系统的平衡、抽芯(滑块)机构的设计、镶件及

非标设备通用技术要求规范

非标设备通用技术要求规范本行的一定得看看为了在今后设备前期管理过程中,加强非标设备的质量控制工作,改善设备初期状态,确保设备在生产服役过程中有良好的开动率,特制定本规范。希望参与前期管理的技术人员参照执行,使技术要求更全面、准确、严密。 一、技术要求 (一)、操作面板 1、操作面板的位置要合适,便于操作及操作者观察设备运行情况。 2、指示灯要求设置齐全,不同功能的指示灯,使用不同颜色。具体要求为:电源指示灯——绿色,状态灯——黄色,故障灯——红色。 3、按钮开关设置齐全,能够独立运行的部件,都应有相应的手动操作按钮。 4、急停按钮采用红色蘑菇头自锁按钮,连接常闭点。 5、操作面板上的指示灯、按钮开关等,要有明确的名称指示标牌, 并要可靠固定。标牌采用金属刻字标牌。 6、设备自动运行时,在任何位置,按停止键设备停止后,都能用手动操作恢复到初始状态,并继续自动运行。 7、设备急停后,必须进行复位,才能进行手动操作;恢复到原位后,工作设备才可以再次自动运行。 8、操作面板打开时,应有防止操作面板打开过位、脱落的保护装置;操作面板的电线引线要可靠固定,并在打开过程中移动部位留有一定长度的余量 9、操作台箱体结构、元件布置结构应便于维修及部件更换。 10、可移动式操作台必须单独内置或外置软地线。

11、对灰尘、水气、油污比较大的环境,操作台箱体要有良好的密封设施。(二)、控制柜 1、控制柜要有标牌,标明设备型号、电气容量等技术参数。 2、控制柜应有电源总开关,电源总开关操作手柄应设置在控制柜两端外侧。 3、控制柜应装射照明灯。 4、控制柜应有插座,2线,3线220V、5A以上的电源插座各一组。 5、控制柜的各个元件应有永久性标牌,并应与图纸的名称一致。标牌位置不能贴在元件上,应就近合理布置。 6、控制柜元件布置位置应预留10%以上位置。 7、接线端子板的同一端子位置,最多接 3 根电线。 8、接线端子板要预留10%以上备用端子。 9、导线接点要压接专用接线端子,不得直接和端子板或元件连接。 10、备用线应预留10%以上,并标有备用线号。 11、控制柜元件固定方式要合理,便于拆装;不允许采用螺丝、螺母穿孔固定方式。 12、电气配线应有标号,并与图纸一致。标号要求为打印方式,长期使用不脱色,并能防水、防油。另外,同一电线两端的标号必须相同,接到同一端子上的电线的标号相同 13、控制柜的铁板厚度要保证强度, 根据控制柜的大小, 厚度要求不同。但一般铁板厚度要大于 1.0---1.2mm 。 14、控制柜的颜色为兰色或深灰色。 15、移动、运转装置的急停、安全装置等互锁信号,要求必须有继电器

模具加工工艺流程

模具加工工艺流程 开料:前模料、后模模料、镶件料、行位料、斜顶料; 开框:前模模框、后模模框; 开粗:前模模腔开粗、后模模腔开粗、分模线开粗; 铜公:前模铜公、后模铜公、分模线清角铜公; 线切割:镶件分模线、铜公、斜顶枕位; 电脑锣:精锣分模线、精锣后模模芯; 电火花:前模粗、铜公、公模线清角、后模骨位、枕位; 钻孔、针孔、顶针; 行位、行位压极; 斜顶 复顶针、配顶针; 其它:①唧咀、码模坑、垃圾钉(限位钉);②飞模;③水口、撑头、弹簧、运水; 省模、抛光、前模、后模骨位; 细水结构、拉杆螺丝拉钩、弹簧 淬火、行位表面氮化; 修模刻字。 模具设计知识 一、设计依据 尺寸精度与其相关尺寸的正确性。 根据塑胶制品的整个产品上的具体要和功能来确定其外面质量和具体尺寸属于哪一种: 外观质量要求较高,尺寸精度要求较低的塑胶制品,如玩具; 功能性塑胶制品,尺寸要求严格; 外观与尺寸都要求很严的塑胶制品,如照相机。 脱模斜度是否合理。 脱模斜度直接关系到塑胶制品的脱模和质量,即关系到注射过程中,注射是否能顺利进行:脱模斜度有足够; 斜度要与塑胶制品在成型的分模或分模面相适应;是否会影响外观和壁厚尺寸的精度;

是否会影响塑胶制品某部位的强度。 二、设计程序 对塑料制品图及实体(实样)的分析和消化: a、制品的几何形状; b、尺寸、公差及设计基准; c、技术要求; d、塑料名称、牌号 e、表面要求 型腔数量和型腔排列: a、制品重量与注射机的注射量; b、制品的投影面积与注射机的锁模力; c、模具外形尺寸与注射机安装模具的有效面积,(或注射机拉杆内间距) d、制品精度、颜色; e、制品有无侧轴芯及其处理方法; f、制品的生产批量; g、经济效益(每模的生产值) 型腔数量确定之后,便进行型腔的排列,即型腔位置的布置,型腔的排列涉及模具尺寸,浇注系统的设计、浇注系统的平衡、抽芯(滑块)机构的设计、镶件及型芯的设计、热交换系统的设计,以上这些问题又与分型面及浇口位置的选择有关,所以具体设计过程中,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以达到比较完美的设计。 三、分型面的确定 不影响外观; 有利于保证产品精度、模具加工,特别是型腔的加工; 有利于浇注系统、排气系统、冷却系统的设计; 有利于开模(分模、脱模)确保在开模时,使制品留于动模一侧; 便于金属嵌块的安排。 四、浇注系统的设计 浇注系统设计包括主流道的选择、分流道截面形状及尺寸的确定、浇口的位置的选择、浇口形式及浇口截面尺寸的确定,当利用点浇口时,为了确保分流道的脱落还应注意脱浇口装置的设计、脱浇装置九章浇口机构。 在设计浇注系统时,首先是选择浇口的位置。浇口位置选择直接关系到产品成型质量及注射过程的顺利进行,浇口位置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浇口位置应尽量选择在分型面上,以便于模具加工及使用时浇口的清理; ②浇口位置距型腔各个部位的距离应尽量一致,并使具流程为最短; ③浇口的位置应保证塑料流入型腔时,对型腔中宽畅,厚壁部位,以便于塑料顺利流入; ④浇口位置应开设在塑件截面最厚处; ⑤避免塑料在流下型腔时直冲型腔壁、型芯或嵌件,使塑料能尽快流入到型腔各部位,并避免型芯或嵌件

模具设计规范

文件版本 1.0 标 题 内 容 模 具 设 计 规 范 页 数 共17页 第1页 1.目的: 本标准规定了塑胶模具的设计原则、方法及要求。 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塑胶模具设计。 3.设计内容 3.1 制品工艺性分析与脱模斜度确定 3.1.1制品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性。 3.1.2制品壁厚均匀,变化不超过60℅;对于特别厚的部位要采取减胶措施。 3.1.3加强筋大端的厚度不超过制品壁厚的一半。 3.1.4制品上的文字原则上采用凸型字,以便于机械加工。 3.1.5制品形状应避免产生模具结构上的薄钢位。 3.1.6工艺圆角是否考虑制品使用性能,是否有利于机械加工。 3.1.7 脱模斜度确定 3.1.7.1 客户资料有明确脱模斜度要求且合理时,按客户资料要求设计脱模斜度。 3.1.7.2 客户资料的脱模斜度不合理时,与客户沟通确定合理的脱模斜度。 3.1.7.3 客户资料未注明或没有明确的脱模斜度时,应明确客户要求后再确定。 3.1.7.4 不影响制品装配的部位应设计1°以上脱模斜度,但需防止缩水;对可能影响产 品装配的部位,以装配间隙差做脱模斜度。 3.1.7.5 应通过计算确定合理的脱模斜度:有特殊要求(如蚀皮纹等)的制品,脱模斜度 应不小于2.5° 3.2 模具分类:根据模胚尺寸将模具分为大、中、小三类。 3.2.1 模具尺寸6060以上称为大型模具。 3.2.2 模具尺寸3030-6060之间为中型模具。 3.2.3 模具尺寸3030以下为小模具。 3.3 模胚选用与设计 3.3.1 优先选用标准模胚,具体按龙记/明利标准执行。 3.3.2 若选用非标准模胚,优先选用标准板厚,具体参照龙记/明利标准执行。 3.3.2.1 大型非标准模胚,导柱直径不小于¢60mm,导套采用铸铜制做。 3.3.2.2 大型非标准模胚导套孔壁厚不得小于10mm,回针孔壁厚为35-40mm,回针直径不 小于φ30。

模具加工规范及规范流程图

模具加工工艺及流程图 一.拉延模 1.OP10下模座-凸模 一.模座毛坯铸件的龙铣数控加工方法 . 按模具中心刻度线拉平取中按百位线加工底面,精加工底面时夹紧工件的压板,放松到轻微夹紧的状态精加工底面,保证底面加工精度, 精加工底面完成后打表测量底面四个角,检查底面平面度. 同时按图铣出十字键槽。铣基准边并打上钢印,并记录在案. 2. 模座毛坯铸件码槽已铸好的,按图检查码槽,不合尺寸的重新加工.如果码槽未铸出的在铣底面时一次加工到位。(注意一旦底面所有尺寸一次加工到位以后,不管正面够不够加工只能以底面基准为准,不能再偏中心,如果偏中心底面铣好的一些尺寸将全部报废。) 3. 铣正面时按底面铣好的基准取中, 在加工前必须先测试2D 轮廓,导板确定是否够加工,验证程序是否正确.验证正确后在数控上完成凸模2D 轮廓分模线, 安全平面,到底限位块安装面, 与压边圈配合的Y 向导板,与压边圈配合的X 向导板,按图纸尺寸加工。 导板高度方向铣穿不留台阶.精加工完成后按图纸坐标尺寸钻出3销基准孔,打上钢印,并记录在案。。 4. 压边圈加工好与下模座组立3D 成型面。因下模压边圈与下模座组立后, 3销基准孔会被挡住,为方便组立后取基准加工,可以在安全平面凸台上多钻两个对称的基准孔. 2.OP10压边圈 与压边圈配合的Y 向内导板 合模用的安全平面凸台 压边圈安装的到底限位块 凸模2D 轮廓分模线 安全螺杆安装孔 起重吊装用的起重棒共4处 压型时合模机的顶杆过孔 底面加工余量百位线, 底面加工好到百位线为100豪米 装模快速定位用的十字键槽,也用在数控加工快速定位 模具装模快速 定位,常用于冲 压另件流水线 装夹用固定模座的码 槽,及装压板的压板面 凸模成型面 模具的送 料方向 上下模连接板安装面 模座底面 与压边圈配合的X 向内导板 3销基准孔

模具制作的验收标准

模具制作的验收标准 产品要求:尺寸必须符合图纸要求。塑件产品外观必须符合图纸要求或封样样品要求。注塑产品不能 出现冷料、气雾、缺料、收缩、溢料飞边、熔接痕、变形翘曲、顶白、斑痕、浇口雾斑等其它表观缺陷。 产品光面不能有划痕、细微麻点、波纹、桔皮纹。产品砂面要求无砂眼、凹坑,纹理、疏密度应均匀一致。 产品内外表面棱角分明、工整一致。产品上的字必须符合图纸所要求的字迹大小和深度,字迹必须清晰、 棱角分明、工整一致、凹字底部平整光亮。面板、面架熔接痕长度要小于5mm,盖板、基座、小件光面的 产品(如按纽)不应有熔接痕,内件产品允许有不能避免的模具设计与注塑工艺上的熔接痕。浇口去除后 留下的痕迹不应影响产品的品质。潜伏浇口处产品不应该有拉伤。 产品通过验收后,要对模具进行验收。包括模具结构设计、外观、结构件、零件的加工精度、镶拼方 式、材料、热处理手段等等。 模具外观检查: 1观察模板机械加工质量,模板平直,上下端面状况,外形尺寸整齐,周边2×450倒角,外观要给人感觉良好。60万模次以下生产的模具可按龙记模架的标准来自制模架或按龙记模架制作的其他标准模架; 60万模次(含60万)以上生产用龙记标准模架。注意:公司如无另外要求,二板模要用CI型模架,三板模要用DCI型模架,A、B板不能挖通框,B模与动模座板之间加设支承柱。 2模具起吊方向上要装吊环,可一次性将模具平衡吊起。大中型模具在动定模之间要装有锁紧装置,防止模具起吊时开启。 3冷却水的进出口位置应在注塑工操作的另一侧,其次是在注塑生产时在模具的下方。热流道模具要配有接线板,并固定在模具上,传感器、加热元件电线通过快换插头迅速安装,要尽量简化安装。电线 导出后要用管子套上,防止散乱。 4模具及型腔的编号的要求按《模具编号的说明》及《模具型腔编号的说明》。 5模板的尺寸请按《模具制作的模板要求》。 6动模座板的顶出让位孔开孔直径40~42mm。 结构件状况检查: 1导柱、导套应紧固,开合动作应灵活,表面无拉伤痕迹,无单侧受力。 2顶出机构(复位杆、推杆、推管、推板等等)在开启闭合时动作应平稳可靠,无刺耳声音,顶出要与注塑机及机械手的动作相匹配,根据产品结构尽可能的符合自动化生产的需要。 3顶出机构要限位限制顶出距离。 4斜导柱、侧滑块侧抽芯的动作应灵活可靠,定位准确有效,斜导柱表面应光滑无拉伤痕迹。 5分型面平整度好,接触均匀,无损伤和压痕。加工的痕迹(如线切割痕迹等)要修磨。 6模具的基本动作要同步,液压、气动动作正常。 模具零件的检查: 1根据模具使用寿命选用材料 (1)型腔型芯 模具寿命30万模次以下30~60万模次60~100万模次100万模次以上 模具材料718H NAK80 S136 8407 SKD11 XW-10 DC53 ASSAB 88 硬度HRC35~42氮化HRC50~54 HRC56~60 HRC58~62 (2)滑块部分 模具寿命30万模次以下30~60万模次60~120万模次120万模次以上

液压缸技术条件

Q/YXG 液压缸技术条件 (GJB/T10205-2000) 阳谷祥光铜业有限公司发布

前言 本标准修改采用《JB/T10205-2000 液压缸技术条件》本标准归口单位:技术部 本标准起草单位:设备管理科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胡忠磊 本标准批准人:胡松 第2页共7页

液压缸技术条件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单、双作用液压缸技术条件。 本标准适用于以液压油或性能相当的其它矿物油为工作介质的双作用或单作用液压缸。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2346—1988 液压气动系统及元件公称压力系列 GB/T 2348—1993 液压气动系统及元件缸内径及活塞杆外径 GB/T 2350—1980 液压气动系统及元件—活塞杆螺纹型式和尺寸系列 GB/T 2828—1987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 GB/T 2878—1993 液压元件螺纹连接油口型式和尺寸 GB/T 2879—1986 液压缸活塞和活塞杆动密封沟槽型式、尺寸和公差 GB/T 2880—1981 液压缸活塞和活塞杆窄断面动密封沟槽尺寸系列和公差 GB/T 6577—1986 液压缸活塞用带支承环密封沟槽型式、尺寸和公差 GB/T 6578—1986 液压缸活塞杆用防尘圈沟槽型式、尺寸和公差 GB/T 7935—1987 液压元件通用技术条件 GB/T 15622—1995 液压缸试验方法 GB/T 17446—1998 流体传动系统及元件术语 JB/T 7858—1995 液压元件清洁度评定方法及液压元件清洁度指标 3 定义 GB/T 17446 中所列定义及下列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公称压力 液压缸工作压力的名义值。即在规定条件下连续运行,并能保证设计寿命的工作压力。 3.2 最低起动压力 使液压缸起动的最低压力。 3.3 理论出力 作用在活塞或柱塞有效面积上的力,即油液压力和活塞或柱塞有效面积的乘积。 3.4 实际出力 液压缸实际输出的推(或拉)力。 3.5 负载效率 液压缸的实际出力和理论出力的百分比。 4 技术要求 4.1 一般要求 4. 1. 1 公称压力系列应符合GB/T 2346 的规定。 4. 1. 2 缸内径及活塞杆(柱塞杆)外径系列应符合GB/T 2348 的规定。 4. 1. 3 油口连接螺纹尺寸应符合GB/T 2878 的规定,活塞杆螺纹应符合GB/T 2350 的规定。 4. 1. 4 密封应符合GB/T 2879、GB/T 2880、GB/T 6577、GB/T 6578 的规定。

非标设备通用技术要求规范

非标设备通用技术要求规范本行得一定得瞧瞧 为了在今后设备前期管理过程中,加强非标设备得质量控制工作,改善设备初期状态,确保设备在生产服役过程中有良好得开动率,特制定本规范。希望参与前期管理得技术人员参照执行,使技术要求更全面、准确、严密。 一、技术要求 (一)、操作面板 1、操作面板得位置要合适,便于操作及操作者观察设备运行情况。 2、指示灯要求设置齐全,不同功能得指示灯,使用不同颜色。具体要求为:电源指示灯——绿色,状态灯——黄色,故障灯——红色。 3、按钮开关设置齐全,能够独立运行得部件,都应有相应得手动操作按钮。 4、急停按钮采用红色蘑菇头自锁按钮,连接常闭点。 5、操作面板上得指示灯、按钮开关等,要有明确得名称指示标牌,并要可靠固定。标牌采用金属刻字标牌。 6、设备自动运行时,在任何位置,按停止键设备停止后,都能用手动操作恢复到初始状态,并继续自动运行。 7、设备急停后,必须进行复位,才能进行手动操作;恢复到原位后,工作设备才可以再次自动运行。 8、操作面板打开时,应有防止操作面板打开过位、脱落得保护装置;操作面板得电线引线要可靠固定,并在打开过程中移动部位留有一定长度得余量。

9、操作台箱体结构、元件布置结构应便于维修及部件更换。 10、可移动式操作台必须单独内置或外置软地线。 11、对灰尘、水气、油污比较大得环境,操作台箱体要有良好得密封设施。 (二)、控制柜 1、控制柜要有标牌,标明设备型号、电气容量等技术参数。 2、控制柜应有电源总开关,电源总开关操作手柄应设置在控制柜两端外侧。 3、控制柜应装射照明灯。 4、控制柜应有插座,2线,3线220V、5A以上得电源插座各一组。 5、控制柜得各个元件应有永久性标牌,并应与图纸得名称一致。标牌位置不能贴在元件上,应就近合理布置。 6、控制柜元件布置位置应预留10%以上位置。 7、接线端子板得同一端子位置,最多接3根电线。 8、接线端子板要预留10%以上备用端子。 9、导线接点要压接专用接线端子,不得直接与端子板或元件连接。 10、备用线应预留10%以上,并标有备用线号。 11、控制柜元件固定方式要合理,便于拆装;不允许采用螺丝、螺母穿孔固定方式。 12、电气配线应有标号,并与图纸一致。标号要求为打印方式,长期使用不脱色,并能防水、防油。另外,同一电线两端得标号必须相同,接到同一端子上得电线得标号相同。

钣金模具设计规范很全面

模板材质,厚度及热处理标准 基本要求

一. 螺丝孔(螺丝沉头孔),导柱孔及固定销孔在模板上的基本分布. 1.1>. 下模板 下面例图为下模板螺丝沉头及导柱孔,固定销孔的基本排布尺寸,螺丝之间的距离为80—100MM之间,导柱孔位置及固定销位置需设计防呆(设定直径相同,釆用位置不同防呆) 对角之沉头孔内需攻牙,以方便拆装模板; 1.2>. 脱板螺丝分布与下模板类似. 1.3>. 折弯块上之螺丝沉头孔尽量设计呈三角形分布.,并要打Φ12的固定销;下垫板限位槽深 10.0MM,折弯块后要做挡块,如图

1.5>. 所有模具上下模座之间要锁附限位柱,控制模具闭合高度并保障模具安全; 1.6>. 所有模具不允许垫垫片, 二. 冲头制做规范 2.1)常见冲头制做形式

备注:冲头做补强时,脱料板必须用下图所示结构.

三.五金零件设计规范 3.1),模具上所有用到的辅助导柱必须设计在?38以上,(如图) 3.2)300以上的模板其固定销必须设计为?12. 3.3)模具上所有导柱必须设计在?20-?25之间. 3.4)模具上所用到的打杆须在?12-?16之间,优力胶直径不超过?80(如图)

3.5)模具上所用到的弹簧必须为进口弹簧. 3.6)模具上所有螺丝全为公制牙. 模具总图的绘制: 绘制总图时,最好用1:1的比例,这样比较直观,易发现问题. 总图包括主视图,俯视图,侧视图及局部视图等,此外还有工件图,排样图和零件明细表等. 主视图: 一般为模具在工作位置的剖视图,表示了模具主要工作零件的工作情况及其它各种零件的配合情况.按模具的习惯画法,常将模具中心线的右边画成模具的闭合位置(即:上模在最低位置时) 俯视图: 按习惯画法,常将上模拿掉或拿掉一半而绘制. 侧视图,仰视图及局部视图等: 可选择绘制,达到完全清楚表达所有零件位置及尺寸的目的. 工件图: 一般工件图画在总图的右上角,对于由数套模具完成的工件,则还需绘出前工序的工件图. 排样图: 绘出坯料排样情况,对于连续模最好能画出工序图. 明细表: 包括零件的编号,材料,数量及标准等. 技术要求及说明: 所选压力机型号,模具闭合高度等,说明部分包括模具结构特点及工作时的特殊要求等. 绘制各非标准零件图: 标注全部尺寸,公差与配合,表面粗糙度,材料,热处理及其它条件要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