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用仪器的光源类型及特点分析

常用仪器的光源类型及特点分析

常用仪器的光源类型及特点分析
常用仪器的光源类型及特点分析

常用仪器的光源类型及特点分析

摘要:随着投影仪、光谱仪、手机等仪器的应用越来越多,光源的选取也成为改进仪器性能的重要方面,本文简要的对几种仪器的光源类型及特点进行分析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LED LCD投影仪激光光源光谱仪钠灯汞灯

1.仪器光源的类型

1.1投影仪光源

投影机灯泡是投影机的关键部件之一,它的作用是为非自发光投影机提供光源。目前的非自发光投影机,传统的投影光源大多为气体放电灯,是一种成熟的电光源。其中UHE、UHP(高压汞灯)和UMPRD 等灯泡是目前几种主流的投影机灯泡。随着微型投影技术的发展,投影仪趋于微型化,而且投影系统的分辨率也不断提高,因此对投影仪照明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强度、光学扩展量小的光源逐渐受到重视。同时随着LED光源技术的发展,其光效和光源亮度在不断提高,在微型投影机中占有优势。

1.2手机背光源

LCD(液晶)显示屏已成为手机、显示器和电视机市场的宠儿,起背光源的光源主要为荧光灯和LEDs。目前,荧光灯(FLs)因其直径小,成本低,发光效率高和寿命长等优点而被广泛地(>99%)用于大屏幕

LCD面板中。在小型LCD(小于2.7 cm)方面,LEDs应用更普遍。

但是以荧光灯为基础的BLU(背光源模组)遗留的技术问题有:1在BLU中的光和电损耗;2.有限的色域;3.应用高电压引起的灯管跳火和驱动问题;4.大尺寸LCD减小厚度的对策;5.充汞光输出对温度的依赖性;6.充汞对生态的影响。但LEDs可以满足其大部分需求,所以在未来LED成本降低、工艺成熟后,在LCD领域会大有作为。

1.3光谱仪光源

光谱仪中光源的作用,将待测元素变成气体状态,而后激发成光谱,根据该元素谱线强度转换成光电流,由计算机控制的测光系统按谱线的强度换算成元素的含量。光源作用的这种动态过程,就是将样品由固态变成气态,其中一部份元素激发而发射光谱,而这些气态的样品又不断地向四周扩散,分析间隙的气态样品也在不断更新,要求达到一个动态平衡,当光源激发一定时间后,蒸气云中待测元素浓度增大,只有蒸气云中浓度大,才能得到大的光电信号,为保证足够大的光电流,必须使单位时间内进入蒸气云中样品量的蒸发速度快,要求扩散慢,确保样品停留在蒸气云中的时间。

现在红外光谱仪的光源各种各样,种类比较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1 碳化硅光源:优点是光的能量比较强,功率大,热辐射强,但需要冷却。 2 EVER-GLO光源:改进型的碳化硅光源,发光面积小,红外辐射强,热辐射很弱,不需要冷却,寿命长,能在十年以上。 3 陶瓷光源:水冷却光源和空气冷却光源。这种现在红外光谱仪用的比较多。4 能斯特灯光源:光的能量比较强,但是需要一个预热的过程

5 白炽线圈光源:光的能量较弱。而拉曼光谱仪使用的是激光光源。

2.不同光源的特点

2.1LED

LED的发光具有很大的波长范围,目前已覆盖从近紫外到近红外相当大范围,并且有色平衡好、光能利用率高、光源使用成本低、开关速度高、无需预热等特点。因此其在投影现实照明以及液晶显示器中占有显著优势。

使用LED作为光源,与传统的投影仪光源相比,LED具有结构紧凑,价格低廉等优点,是投影仪的理想光源。同时,目前已经有红色、绿色以及蓝色的LED,所以不需要从白光中提取基本色。因此在LED的投影系统中不需要分光镜和冷镜。另外与UHP灯相比,LED光源的光谱分布可以控制,可以不发出紫外和红外波段的光,系统中不需要UV和IR滤光片,这会使得系统的体积更小,成本更低,损耗更小。LED寿命很长,可以点燃10万个小时,大大提高了投影仪的使用时间。LED的驱动电压低,是廉价密集可携带的投影仪的理想光源。LED 光源的发光光谱很窄,接近于单色光,因此能产生大的色域。

LED背光源在液晶电视领域的技术优势很明显:首先,LED 背光源较之其它光源不含汞等有毒物质,符合绿色环保的消费诉求,同时LED内部驱动电压低、功耗小,节能效果显著;第二,LED 可以实现传统CCFL 光源所不能达到的宽广色域范围,为液晶电视的色彩提升提供了保障;第三,LED 背光源衰变周期长,使用寿命长;第四,由

于LED 的响应时间只有纳秒级,因此可以明显改善运动图像拖尾问题,提升动态清晰度。以上技术优势解决了目前平板电视显示技术发展中的瓶颈问题,LED背光源将是未来平板电视产品发展的主流趋势。

2.2激光光源

拉曼光谱仪主要由激光光源、收集光路、分光光路及信号采集和分析系统组成。对拉曼光谱仪的一般要求是最大程度地探测到来自检材的拉曼散射光、有较高的光谱分辨率和频移精度等。

作为拉曼光谱仪的激发光源,仪器的检测对象及应用场合决定了对激光光源的选择。根据所用基质的不同,激光器可分为气体激光器、固体激光器、液体激光器以及其它激光器等4类。气体激光器在拉曼光谱仪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如氩离子激光器、氦氖激光器、CO 激光器和准分子激光器等。1.氩离子激光器具有较高的输出功率,波长稳定、线宽狭窄,而且环境温度和光学系统调校对其工作波长的影响不大。2.氩离子激光器属于多谱线输出,其主要输出波长为488nm与514.5nm,目前多采用空气冷却型氩离子激光器作拉曼光谱仪的激发光源。3.氦氖激光器制造工艺成熟、连续使用寿命长,但输出功率较低,其输出波长为632.8nm。4.CO2激光器属于分子气体激光器,有一定的调谐范围,输出波长介于9.1~10.7nm。准分子激光器的输出功率高,并且相应的激光范围很宽,多用于紫外波段。5.固体激光器主要有红宝石激光器、Nd:YAG激光器、倍频的Nd:YAG激光器和半导体激光器等。6.固体激光器的特点是输出功率高、体积小且很坚固。其中输出为1064nm红外光的Nd:YAG激光器常用于傅立叶变换拉曼

光谱仪中。7.半导体激光器是所有激光器中效率最高且体积最小的一种,输出波长范围有375nm、405nm、635nm和780~980nm等。液体激光器采用液体染料作泵浦介质,一般在某个波长范围输出波长可调的激光,常用于共振拉曼光谱仪。其激光器中的自由电子激光器(FEL)可在一个宽的频率范围(微波至真空紫外)输出平均功率为几kW的相干共线激光。8.自旋反转拉曼激光器则采用处于低温和磁场下具有自旋反转效应的半导体材料作基质。9.色心激光器的基质材料为碱卤晶体,通过俘获电子的空位畸变产生弛豫,导致粒子数反转从而产生激光。由于拉曼光谱信号取决于物质分子的内部结构,而与因此对激发光源的要求并没有固定模式。

2.3钠光光源

钠灯利用钠蒸气放电产生可见光的电光源。钠灯又分低压钠灯和高压钠灯。低压钠灯的工作蒸气压不超过几个帕。低压钠灯的放电辐射集中在589.0纳米和589.6纳米的两条双D谱线上,它们非常接近人眼视觉曲线的最高值(555纳米),故其发光效率极高。高压钠灯的工作蒸气压大于0.01兆帕。高压钠灯是针对低压钠灯单色性太强,显色性很差,放电管过长等缺点而研制的。

灯主要应用场合:道路、机场码头、港口、车站、广场、无显色要求的工矿照明等。用做路灯的钠灯,在夜间可产生良好的路面能见度。这种桔黄色的灯光,在雾天的透射力强而且柔和,在这种灯光下的物体,可以看得很清楚。所以不少交通要道和人工照明上,都使用钠气灯来减少汽车的交通事故。在功能性照明领域,现今节能光源产

品如无极灯和LED灯仍然处于技术发展阶段,钠灯还将是这类照明场所的主流产品。

2.4汞灯

汞灯mercury lamp利用汞放电时产生汞蒸气获得可见光的电光源。汞灯可分为低压汞灯、高压汞灯和超高压汞灯三种。低压汞灯点燃时汞蒸气压小于一个大气压,此时汞原子主要辐射波长为253.7nm 的紫外线。常用的“日光灯”灯管内壁涂以卤磷酸钙荧光粉,再将紫外线转变为可见光。节能型荧光灯内壁涂有稀土荧光粉,发光效率更高。

主要特点:1、自镇流荧光高压汞灯:光色好、不需要附加镇流器、可直接与白炽泡互换使用,适应于室内外照明。2、荧光高压汞灯:发光效率高、寿命长、光色好,适应用于室内外照明。3、荧光高压汞灯:发光效率高、寿命长、光色好,适应于室内外照明。

3. 结语

多种新型光源的出现使得人们在各个领域都可以找到满足需求的额光源。LED光源与激光光源的应用越来越广,科技研发价值也有深远前景。同时,传统钠光源、汞光源也有待进一步研究,在能耗、环保方面会有更多建树。

参考文献:

1.《LCD投影仪光源系统的发展》于志

2.《LED背光源现况与展望》杨东升

3.《对拉曼光谱仪用激光光源的实验研究》史艳宁

4.《投影机光源简述》沈培宏

5.《近红外光谱仪光源稳定性的控制研究》王帅

6.《基于LED微投影仪中照明系统优化设计的研究》师小波

常见仪器分析方法的缩写、谱图和功能说明

常见仪器分析方法得缩写、谱图与功能说明

A AAS 原子吸收光谱法 AES 原子发射光谱法 AFS 原子荧光光谱法 ASV 阳极溶出伏安法?ATR 衰减全反射法?AUES俄歇电子能谱法 C CEP 毛细管电泳法?CGC毛细管气相色谱法?CIMS 化学电离质谱法 CIP 毛细管等速电泳法 CLC毛细管液相色谱法 CSFC 毛细管超临界流体色谱法?CSFE 毛细管超临界流体萃取法?CSV 阴极溶出伏安法?CZEP 毛细管区带电泳法

D DDTA导数差热分析法?DIA注入量焓测定法 DPASV 差示脉冲阳极溶出伏安法 DPCSV差示脉冲阴极溶出伏安法 DPP 差示脉冲极谱法?DPSV 差示脉冲溶出伏安法?DPVA差示脉冲伏安法?DSC 差示扫描量热法 DTA差热分析法 DTG差热重量分析法 E?EAAS电热或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ETA 酶免疫测定法?EIMS 电子碰撞质谱法 ELISA酶标记免疫吸附测定法 EMAP 电子显微放射自显影法?EMIT酶发大免疫测定法?EPMA 电子探针X射线微量分析法 ESCA 化学分析用电子能谱学法 ESP 萃取分光光度法 F?FAAS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FABMS 快速原子轰击质谱法 FAES 火焰原子发射光谱法 FDMS 场解析质谱法 FIA流动注射分析法 FIMS场电离质谱法?FNAA 快中心活化分析法?FT-IR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 FT-NMR傅里叶变换核磁共振谱法?FT—MS傅里叶变换质谱法?GC 气相色谱法?GC—IR 气相色谱—红外光谱法?GC—MS气相色谱-质谱法?GD-AAS 辉光放电原子吸收光谱法?GD-AES 辉光放电原子发射光谱法

仪器分析简答题

按电磁辐射的本质分为:原子光谱和分子光谱;按辐射能量传递的方式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吸收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吸收光谱法、核磁共振波谱法、电子自旋共振波谱法)发射光谱(原子发射光谱法、X射线荧光光谱法、荧光光谱法、磷光光谱法、化学分光法)和散射光谱法。 8 常见分光系统的组成及各自特点。 1单色器:用来产生单色光速的装置;2滤光片:分为吸收滤光片(适用于可见光)和干涉滤光片(适用于紫外、可见、红外光区);3光栅:由多缝干涉和单缝衍射联合作用的色散作用;4棱镜:对光的色散基于光的折射现象;5狭缝:狭缝越小,精密度越高,但是入射光线强度减弱。 9、原子吸收的背景有哪几种方法可以校正?(1)氘灯背景校正技术(2)Zeeman效应背景校正技术(3)谱线自吸收背景校正。 10、请分别阐述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荧光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单色器在仪器中相对于其他部件所在的位置及起到的作用。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单色器:将来自光源的光按波长的长短顺序分散为单色光并能随意调节所需波长光的一种装置(激发光源和试样池之间);荧光分光光度计:1.激发单色器(光源和样品池之间)(激发发射光)2.发射单色器:分析样品发射出来的荧光结构(样品池和光电倍增管之间)滤去暗色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单色器是用于从激发光源的复合光中分离出被测元素的分析线的部件(原子化器和检测器之间) 11、荧光强度和分子结构之间有什么关系? 1、具有大的共轭双键(π键)体系; 2、具有刚性平面构型 3、环上取代基是给电子取代集团; 4、其最低电子激发单重态为(π,π*)型 12、哪些环境因素可以影响荧光强度? 1.、溶剂的影响;2、介质酸碱度的影响;

仪器分析选择比较

气相色谱检测器

气相色谱固定相 红色担体适合涂非极性固定液,分析非极性和弱极性样品 白色担体适合涂渍极性固定液,分析极性样品。适合制备低含量的固定相。聚四氟乙烯担体表面惰性,耐腐蚀,适合于分离强极性化合物、腐蚀性化合物 玻璃微球担体表面积小,适合于低固定液含量,适合分离高沸点、强极性化合物 毛细管色谱柱特点 ?由于渗透性好,可使用长的色谱柱。 ?相比(β)大,有利于实现快速分离。应用范围广。 ?柱容量小,允许进样量小。 ?操作条件严格,要求柱外死体积小。 总柱效高,分离复杂混合物的能力大为提高 液相色谱检测系统 名称响应特性灵敏度梯度洗脱 高适合 紫外选择性检测器,如芳烃类化合物的检测 对温度及流动相的改变不敏感 示差折光通用性检测器低不适合荧光选择性检测器。如PAH,蛋白质高适合 电导对离子型化合物有响应 高不受温度影响

HPLC主要类型及选择 1.化学键合相色谱:正相键合相色谱法:固定相的极性大于 流动相的极性,适用于分离油溶性或水溶性的极性或强极性化合物。反相键合相色谱法:固定相的极性小于流动相的极性,适于分离非极性、极性和离子性化合物。应用最广泛2.液固色谱竞争吸附形成不同溶质在吸附剂表面的吸附、解 吸平衡。平衡常数的不同导致不同溶质得以分离 3.离子对色谱将一种或数种与样品离子电荷(A+)相反的离 子(B-)(称为对离子或反离子)加入到色谱系统流动相中,使其与样品离子结合生成弱极性的离子对(中性缔合物)的分离方法。多为反相离子对色谱 4.离子色谱不同的离子与树脂离子的交换能力(亲和能力) 不同,亲和力越大,离子越难洗脱,从而得以分离 5.凝胶排阻色谱以多孔凝胶为固定相,利用精确控制的凝胶 孔径,使样品中不同分子大小的组分得以分离 选择性电极种类:(1) 玻璃电极(刚性基质电极) (2) 活动载体电极(液膜电极) (3) 晶体膜电极 (4) 敏化电极: a 气敏电极 b 酶电极

仪器分析(讲义)

第一章引言 内容提要:仪器分析与化学分析的区别与联系、仪器分析方法的分类及发展趋势。 重点难点:仪器分析方法的分类 一、仪器分析和化学分析 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状态和结构的科学,它包括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两大部分。 化学分析是指利用化学反应和它的计量关系来确定被测物质的组成和含量的一类分析方法。 测定时需使用化学试剂、天平和一些玻璃器皿。 仪器分析是以物质的物理和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一种分析方法,测定时,常常需要使用比较复杂的仪器。仪器分析的产生为分析化学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仪器分析是分析化学的发展方向。 仪器分析的特点(与化学分析比较) L级,甚至更低。适合于微量、痕量和超痕量成分的测定。g、灵敏度高,检出限量可降低:如样品用量由化学分析的mL、mg级降低到仪器分析的 选择性好:很多的仪器分析方法可以通过选择或调整测定的条件,使共存的组分测定时,相互间不产生干扰。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容易实现自动化。 仪器分析的特点(与化学分析比较) 相对误差较大。化学分析一般可用于常量和高含量成分分析,准确度较高,误差小于千分之几。多数仪器分析相对误差较大,一般为5%,不适用于常量和高含量成分分析。需要价格 比较昂贵的专用仪器。 仪器分析与化学分析关系 仪器分析与化学分析的区别不是绝对的,仪器分析是在化学分析基础上的发展。 不少仪器分析方法的原理,涉及到有关化学分析的基本理论; 不少仪器分析方法,还必须与试样处理、分离及掩蔽等化学分析手段相结合,才能完成分析的全过程。 仪器分析有时还需要采用化学富集的方法提高灵敏度; 有些仪器分析方法,如分光光度分析法,由于涉及大量的有机试剂和配合物化学等理论,所以在不少书籍中,把它列入化学分析。 应该指出,仪器分析本身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而是多种仪器方法的组合。可是这些仪器方法在化学学科中极其重要。它们已不单纯地应用于分析的目的,而是广泛地应用于研究和解 决各种化学理论和实际问题。因此,将它们称为“化学分析中的仪器方法”更为确切。 发展中的仪器分析 20世纪40~50年代兴起的材料科学,60 ~70年代发展起来的环境科学都促进了分析化学学 科的发展。80年代以来,生命科学的发展也促进分析化学一次巨大的发展。仪器分析是分 析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随之不断发展,不断地更新自己,为科学技术提供更准确、更灵敏、专一、快速、简便的分析方法。 如生命科学研究的进展,需要对多肽、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进行分析,对生物药物分 析,对超微量生物活性物质,如单个细胞内神经传递物质的分析以及对生物活体进行分析。 信息时代的到来,给仪器分析带来了新的发展。信息科学主要是信息的采集和处理。计算机与分析仪器的结合,出现了分析仪器的智能化,加快了数据处理的速度。它使许多以往难以完成的任务,如实验室的自动化,图谱的快速检索,复杂的数学统计可轻而易举得于完成。 信息的采集和变换主要依赖于各类的传感器。这又带动仪器分析中传感器的发展,出现了光导纤维的化学传感器和各种生物传感器。 联用分析技术已成为当前仪器分析的重要发展方向。将几种方法结合起来,特别是分离方法(如色谱法)和检测方法(红外光谱法、质谱法、核磁共振波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等)的

仪器分析选择

一.选择题(共10 小题,每题 2 分,共计 20分) 1、在GC和LC中, 影响柱的选择性不同的因素是 ( A ) a.固定相的种类 b.柱温 c.流动相的种类 d.分配比 2、应用GC方法来测定痕量硝基化合物, 宜选用的检测器 为 ( C ) a.热导池检测器; b.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c.电子捕获检测器; d.火焰光度检测器。 3、在液相色谱中, 范氏方程中的哪一项对柱效能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 B) a. 涡流扩散项 b. 分子扩散项 c.固定相传质阻力项 d. 流动相中的传质阻力 4、pH 玻璃电极产生的不对称电位来源 于 ( A ) a. 内外玻璃膜表面特性不同 b. 内外溶液中 H+浓度不同 c.内外溶液的 H+活度系数不同 d. 内外参比电极不一样 5、用电位法测定溶液的pH值时,电极系统由玻璃电极与饱和甘汞电极组成, 其中玻璃电极是作为测量溶液中氢离子活度(浓度)的 (C) a.金属电极 b.参比电极 c.指示电极 d.电解电极 6、在经典极谱法中,所用的工作电极为( B ) a..饱和甘汞电极 b.滴汞电极 c.参比电极 d.铂电极 7、空心阴极灯中对发射线宽度影响最大的因素 是( C) a. 阴极材料 b. 填充材料 c. 灯电流 d. 阳极材料 8、原子吸收的定量方法——标准加入法,消除的干扰是 ( C ) a..分子吸收 b.背景吸收 c.基体效应 d.光散射 9、下列化合物中,同时有n→π*,π→π*,σ→σ*跃迁的化合物 是( B ) a.一氯甲烷 b.丙酮 c. 1,3-丁二醇 d. 甲醇 10、化学键的键合常数越大,原子的折合质量越小,则化学键的振动频率(B) a.越低 b.越高 c.不变 d.无关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题 2 分,共计20 分) 1、热导池检测器的工作原理( D )

仪器分析实验讲义

1. 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水中微量镉 1.1 实验目的 1. 了解阳极溶出伏安法的基本原理。 2. 掌握汞膜电极的制备方法。 3. 学习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镉的实验技术。 1.2 基本原理 溶出伏安法是一种灵敏度高的电化学分析方法,一般可达10-8~10-9 mol/L,有时可达10-12mol/L,因此在痕量成分分析中相当重要。 溶出伏安法的操作分两步。第一步是预电解过程,第二步是溶出过程。预电解是在恒电位和溶液搅拌的条件下进行,其目的是富集痕量组分。富集后,让溶液静止30s 或1min,再用各种极谱分析方法(如单扫描极谱法) 溶出。 阳极溶出伏安法,通常用小体积悬汞电极或汞膜电极作为工作电极,使能生成汞齐的被测金属离子电解还原,富集在电极汞中,然后将电压从负电位扫描到较正的电位,使汞齐中的金属重新氧化溶出,产生比富集时的还原电流大得多的氧化峰电流。 本实验采用镀一薄层汞的玻碳电极作汞膜电极,由于电极面积大而体积小,有利于富集。先在-1.0 V (vs.SCE) 电解富集镉,然后使电极电位由-1.0 V 线性地扫描至-0.2 V,当电位达到镉的氧化电位时,镉氧化溶出,产生氧化电流,电流迅速增加。当电位继续正移时,由于富集在电极上的镉已大部分溶出,汞齐浓度迅速降低,电流减小,因此得到尖峰形的溶出曲线。 此峰电流与溶液中金属离子的浓度、电解富集时间、富集时的搅拌速度、电极的面积和扫描速度等因素有关。当其它条件一定时,峰电流i p只与溶液中金属离子的浓度c 成正比: i p=Kc 用标准曲线法或标准加入法均可进行定量测定。标准加入法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c x、Vx、h 分别为试液中被测组分的浓度、试液的体积和溶出峰的峰高;c s、Vs 为加入标准溶液的浓度和体积;H 为试液中加入标准溶液后溶出峰

仪器分析选择比较

色谱定量方法 气相色谱检测器

场作用下定向运动形成离子流,然后进行放大和记录机物无响应,对含硫、卤素、氧、氮、磷的有机物响应很小质量型检测器 电子俘获检测器对含电负性原子或基团的化 合物有高的响应。如卤素化 合物、含氧、磷、硫的有机化 合物和甾族化合物、金属有机 化合物及螯合物 适合于痕量分析 火焰光度检测器选择性好,对含磷或含硫的化 合物有很高的灵敏度,对烃类 及其它化合物的响应值很小气相色谱固定相 担体 红色担体适合涂非极性固定液,分析非极性和弱极性样品 白色担体适合涂渍极性固定液,分析极性样品。适合制备低含量的固定相。 聚四氟乙烯担体表面惰性,耐腐蚀,适合于分离强极性化合物、腐蚀性化合物 玻璃微球担体表面积小,适合于低固定液含量,适合分离高沸点、强极性化合物

毛细管色谱柱特点 ?由于渗透性好,可使用长的色谱柱。 ?相比(β)大,有利于实现快速分离。应用范围广。 ?柱容量小,允许进样量小。 ?操作条件严格,要求柱外死体积小。 总柱效高,分离复杂混合物的能力大为提高 液相色谱检测系统 名称响应特性灵敏度梯度洗脱紫外选择性检测器,如芳烃类化合物的检测 对温度及流动相的改变不敏感 高适合 示差折光通用性检测器低不适合荧光选择性检测器。如PAH,蛋白质高适合 电导对离子型化合物有响应 受温度影响 高不 HPLC主要类型及选择

1.化学键合相色谱:正相键合相色谱法:固定相的极性大于 流动相的极性,适用于分离油溶性或水溶性的极性或强极性化合物。反相键合相色谱法:固定相的极性小于流动相的极性,适于分离非极性、极性和离子性化合物。应用最广泛2.液固色谱竞争吸附形成不同溶质在吸附剂表面的吸附、解 吸平衡。平衡常数的不同导致不同溶质得以分离 3.离子对色谱将一种或数种与样品离子电荷(A+)相反的离子 (B-)(称为对离子或反离子)加入到色谱系统流动相中,使其与样品离子结合生成弱极性的离子对(中性缔合物)的分离方法。多为反相离子对色谱 4.离子色谱不同的离子与树脂离子的交换能力(亲和能力) 不同,亲和力越大,离子越难洗脱,从而得以分离 5.凝胶排阻色谱以多孔凝胶为固定相,利用精确控制的凝胶 孔径,使样品中不同分子大小的组分得以分离 选择性电极种类:(1) 玻璃电极(刚性基质电极) (2) 活动载体电极(液膜电极) (3) 晶体膜电极 (4) 敏化电极: a 气敏电极 b 酶电极

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的特点及其在分析化学中的地位

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的特点及其在分析化学中 的地位 https://www.doczj.com/doc/f011497785.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的特点及其在分析化 学中的地位 摘要本文讨论了分析化学中的两个重要分支——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着重分析这两个分支的特点及其在分析化学中的地位。说明了这两个分支联系紧 密,各 有所长,相互补充,互为表里。 关键字分析化学化学分析仪器分析 前言 在21世纪,全球竞争重点已从政治转向经济,实际上就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整个社会要长期发展必须考虑人类社会的五大危机:资源,能源,人口,粮食和环境,以及四大理论:天体,地球,生命,人类的起源和演化问题的解决,这些都与分析科学密切相关[1]。分析化学的应用开始向药物、医学和生物工程等领域拓展,于是我们不得不了解并学好分析化学。 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化学组成的分析方法及有关理论的一门学科,分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两大部分,主要的任务是确定物质的化学成分即(由那些元素、离子、官能团或化合物组成)的成分分析、结构即(化学结构、晶体结构、空间分布等)及物质的主要含量的多少[2]。 1.仪器分析的特点 仪器分析是建立在物质的物理与化学性质之上的,例如仪器分析可以分析光、电、热、磁、音波等的物理量,通过分析结果达到测量的目的。仪器分析所要使用的器械比较复杂也比较特殊,例如显微镜。仪器分析除了测量物理量与物理性之外,还可用于物质的状态分析,物质的价态或者微区、超痕等的分析。主要是根据不同的物质借助不同的化学仪器对物质进行化学分析的一种分析方法,它主要侧重于仪器的先进性和现代化、仪器的使用原理以及如何熟练规范地操作这些现代化的仪器[4]。仪器分析所包含的方法很多,目前已有数十种,按照测量过程中所观测的性质进行分类,可分为光学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色谱分析法、质谱分析法、热分析法、放射化学分析法和电镜分析法等。有以下特点:

仪器分析报告(完整版)

绪论 一、什么是仪器分析?仪器分析有哪些特点?(简答,必考题) 仪器分析是分析化学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以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作为基础的一类分析方法,它的显著特征是以仪器作为分析测量的主要手段。 1、灵敏度高,检出限量可降低。 如样品用量由化学分析的mL、mg级降低到仪器分析的、级,甚至更低。适合于微量、痕量和超痕量成分的测定。 2、选择性好。 很多的仪器分析方法可以通过选择或调整测定的条件,使共存的组分测定时,相互间不产生干扰。 3、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容易实现自动化。 4、相对误差较大。 化学分析一般可用于常量和高含量成分分析,准确度较高,误差小于千分之几。多数仪器分析相对误差较大,一般为5%,不适用于常量和高含量成分分析。 5、需要价格比较昂贵的专用仪器。 二、仪器分析的分类 光化学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色谱分析法和其他仪器分析方法。 三、仪器分析法的概念 仪器分析法是以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探求这些性质在分析过程中所产生的分析信号与物质的内在关系,进而对待测物进行定性、定量及结构分析及动态分析的一类测定方法。 四、仪器分析法的主要性能指标 精密度,准确度,灵敏度,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检出限(浓度—相对检出限;质量—绝对检出限) 五、选择分析方法的几种考虑 仪器分析方法众多,对一个所要进行分析的对象,选择何种分析方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您所分析的物质是元素?化合物?有机物?化合物结构剖析? 2.您对分析结果的准确度要求如何?

3.您的样品量是多少? 4.您样品中待测物浓度大小范围是多少? 5.可能对待测物产生干扰的组份是什么? 6.样品基体的物理或化学性质如何? 7.您有多少样品,要测定多少目标物? 光谱分析法导论 一、什么是光谱分析法 以测量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引起原子、分子内部量子化能级之间的跃迁产生的发射、吸收、散射等波长与强度的变化关系为基础的光学分析法,称为光谱分析法——通过各种光谱分析仪器来完成分析测定——光谱分析仪器基本组成部分:信号发生系统,色散系统,检测系统,信号处理系统等。 二、光谱的分类 1、按产生光谱的物质类型:原子光谱(线状光谱)、分子光谱(带状光谱)、固体光谱 2、按产生光谱方式:发射光谱、吸收光谱、散射光谱 3、按光谱性质和形状:线状光谱、带状光谱、连续光谱 三、光谱仪器的组成 1、光源:要求:强度大(分析灵敏度高)、稳定(分析重现性好) 按光源性质:连续光源:在较大范围提供连续波长的光源,氢灯、氘灯、钨灯等 线光源:提供特定波长的光源,金属蒸气灯(汞灯、钠蒸气灯)、空心 阴极灯、激光等。 2、单色器:是一种把来自光源的复合光分解为单色光,并分离出所需要波段光束的装置(从连续光源的辐射中选择合适的波长频带)。 单色光具有一定的宽度(有效带宽)。有效带宽越小,分析的灵敏度越高、选择性越好、分析物浓度与光学响应信号的线性相关性也越好。 3、样品室:光源与试样相互作用的场所; 吸收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石英比色皿 红外分光光度法:将试样与溴化钾压制成透明片 4、检测器 5、显示与数据处理 二、光的能量E 、频率υ、波长λ、波数σ的关系 E=h υ=hc/λ=hc σ 不同波长的光(辐射)具有不同的能量,波长越长,频率、波数越低,能量越低 KcL A

检验仪器分析技术及应用

一绪论 临床检验技术技术分类:①临床化学检验分析技术(包括自动生化分析、干化学分析、血气分析、电 解质分析、电泳分析)②临床免疫学检验分析技术③临床血液学检验和尿液检验分析技术(血细胞分析、血液凝固分析、血液流变分析、流式细胞分析、血红细胞沉降分析和尿液分析)④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分析技术⑤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分析技术 二.血细胞分析技术 血液由血浆(55%)和血细胞(45%)组成。 (填空题)所谓血细胞计数主要是指计数单位容积中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个数。 (填空题)白细胞被称为人体卫士,它可以防止外来微生物的侵害及其他感染。 血细胞计数有变阻脉冲法(简称变阻法)、光电计数法和激光计数法。 (大题)变阻法血细胞计数原理:血细胞是电的不良导体,将血细胞置于电解液中,由于细胞很小,一般不会影响电解液的导通程度。但是如果构成电路的某一小段电解液截面很小,其尺度可与细胞直径相比拟,那么当有细胞浮游到此时,将明显增大整段电解液的等效电阻。如果该电解液外接恒流源(不论负载阻值如何改变,均提供恒定不变的电流),则此时电解液中两极间的电压是增大的,产生的电压脉冲信号与血细胞的电阻率成正比。如果控制定量溶有血细胞的电解溶液,使其从小截面通过,也即使血细胞顺序通过小截面,则可得到一连串脉冲,对这些脉冲计数,就可求得血细胞数量。由于各种血细胞直径不同,所以其电阻率也不同,所测得的脉冲幅度也不同,根据这一特点就可以对各种血细胞进行分类计数。这就是变阻脉冲法原理。 (填空题)变阻脉冲法计数在大多数细胞计数器中是利用小孔管换能器装置实现的。 (填空题)脉冲的个数与通过小孔的细胞个数相当,脉冲的幅度与细胞体积成正比。脉冲信号经过下列步骤得出细胞计数结果:放大,阈值调节,甄别,整形。 (填空题)体积不同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其产生的脉冲幅度也不同,排列序列以白细胞最大,红细胞次之,血小板最小。 (简答)什么叫细胞直方图:以体积为横坐标,以细胞的相对数量为纵坐标。把细胞在一个个很小的体积范围(小于2fld,又称通道,频道)内的数量分布情况表达出来,我们称之为直方图。红细胞直方图(显示范围从24—360fl)血小板直方图(显示范围0—36fl)白细胞直方图(显示范围是30—450fl,在直方图上表现为3个白细胞亚群,35—90fl 范围的淋巴细胞群,可以包括淋巴细胞,91—160fl范围的单个核细胞群,可以包括单核细胞、幼稚细胞,161—450fl 范围的粒细胞群,可以包括嗜酸性细胞、嗜碱性细胞、中性粒细胞。) 白细胞直方图除显示分类外,还显示4个报警区域,如果某个报警区域里的计数值异常增多,就在此区域出现R 报警,R1为直方图上淋巴峰左侧区域有异常,可能有血小板凝块、巨大血小板、有核红细胞、不溶性红细胞和冷凝集素等因素的影响,R2为直方图上淋巴峰和单和峰之间的区域有异常,可能有异型淋巴细胞、幼稚淋巴细胞、浆细胞、嗜酸性细胞或嗜碱性细胞等因素的影响,R3为直方图上核峰和中性粒峰之间的区域有异常有不成熟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因素的影响,R4为直方图上中性粒峰右侧区域有异常,粒细胞数量过多,Rm为以上区域2个或2个以上同时有异常。 存在着2个以上的细胞同时通过细孔的现象称为重合现象。 为了在物理上最大限度地减少重合现象,开发出了鞘流法,具体方法为:具体做法是用一毛细管对准小孔管,细胞混悬液从毛细管喷出,同时与四周流出的鞘液一起流过敏感区,保证细胞混悬液在中间形成单个排列的细胞液,四周被鞘液围绕.鞘流技术可应用于两种细胞计数原理:一为电阻抗原理,鞘流通过小孔的敏感区进行细胞计数,另一种为激光计数原理,细胞液流室较长,与激光垂直相交,激光光束对流经的每一个细胞照射后产生光散射,利用此原理进行细胞计数。 (大题)为控制细胞通过小孔时的精密度,除采用鞘流技术外,各厂家还采用了一系列相关技术:脉冲编辑,高精度体积分析,扫流技术,防反流装置VonBehrens感应器,延时计数。 定量装置中的特殊部件主要有负压泵、压力调节器、废液瓶等。 (大题)白细胞分类技术:1.容量、电导、光散射法(VCS)体积(V):测量使用的是电阻抗原理。电导法(C):根据细胞壁能产生高频电流的性能采用高频电磁探针,测量细胞内部结构、细胞核和细胞浆的比例以及细胞内质粒的

仪器分析习题集

《仪器分析》习题集 一、选择题: 1.知:h=6.63×10-34 J s则波长为100nm的光子能量为 A. 12.4 eV B. 124 Ev C. 12.4×105 eV D. 0.124 eV 2 .符合比耳定律的有色溶液,当浓度为c时,其透光度为T0;若浓度增加1倍,此时吸光度为 A. T0/2 B. 2T0 C. -2 lgT0 D. (-lgT0)/2 3 .于下列关于1.0 mol L-1 CuSO4溶液的陈述,哪些是正确的? A. 改变入射光波长,ε亦改变 B. 向该溶液中通NH3时,ε不变 C. 该溶液的酸度不同时,ε相等 D. 改变入射光波长,ε不变 4 .有色溶液的吸光度为0.300,则该溶液在同样厚度下的透光率为 A. 30% B. 50% C. 70% D. 10% 5 . 在分光光度法中,运用朗伯-比尔定律进行定量分析时采用的入射光为 A. 白光 B. 单色光 C. 可见光 D. 紫外光 6. 光学分析法中使用到电磁波谱,其中可见光的波长范围约为 A. 10~400nm B. 400~750nm C. 0.75~2.5mm D. 0.1~100cm. 7. 为了减少试液与标准溶液之间的差异(如基体、粘度等)引起的误差,可以采用进行定量分析。 A. 标准曲线法 B. 标准加入法 C. 导数分光光度法 D. 补偿法 8. 空心阴极灯中对发射线半宽度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A. 阴极材料 B. 阳极材料 C. 内充气体 D. 灯电流 9. 可以消除原子吸收法中的物理干扰的方法是 A. 加入释放剂 B. 加入保护剂 C. 扣除背景 D. 采用标准加入法 10. 空心阴极灯中对发射线宽度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A. 阴极材料 B. 填充气体 C. 灯电流 D. 阳极材料 11. 锐线光源的作用是 A. 发射出连续光谱,供待测元素原子蒸气吸收 B. 产生波长范围很窄的共振发射线,供待测元素原子蒸气吸收 C. 产生波长范围很窄的共振吸收线,供待测元素原子蒸气吸收 D. 照射待测元素原子蒸气,有利于原子化作用 12. 空心阴极灯为下列哪种分析方法的光源 A. 原子荧光法 B.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C. 原子发射光谱法 D. 原子吸收光谱法 13. 火焰原子吸收法、石墨炉原子吸收及氢化物原子吸收法,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 A. 所依据的原子吸收原理不同 B. 所采用的光源不同 C. 所利用的分光系统不同 D. 所采用的原子化方式不同 14. 在原子吸收分析中光源的作用是 A. 提供式样蒸发和激发所需要的能量 B. 产生紫外光 C. 发射待测元素的特征谱线 D. 产生具有一定波长范围的连续光谱 15.原子化器的作用是 A. 将待测元素溶液吸喷到火焰中 B. 产生足够多的激发态原子 C. 将待测元素分子化合物转化成基态原子 D. 吸收光源发出的特征谱线 16.氢化物原子化法和冷原子原子化法可分别测定 A. 碱金属元素和稀土元素 B.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元素 C. Hg和As D. As和Hg 17.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用玻璃电极测定溶液的pH值时,它会受溶液中氧化剂或还原剂的影响 B. 在用玻璃电极测定pH>9的溶液时,它对钠离子和其它碱金属离子没有响应 C. pH玻璃电极有内参比电极,因此整个玻璃电极的电位应是内参比电极电位和膜电位之和 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18. pH电极在使用前活化的目的是 A. 去除杂质 B. 定位 C. 复定位 D. 在玻璃泡外表面形成水合硅胶层 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参比电极是提供电位测量标准的电极,它必须是去极化电极 B. 新用玻璃电极不用在水中浸泡较长时间 C. 离子选择电极电位选择系数K pot ij越大,该电极对i 离子测定的选择性越好 D. 控制电流电解分析法的选择性优于控制电位电解分析法 20.电位分析法与下列哪一项无关。 A. 电动势 B. 参比电极 C. 指示电极 D. 指示剂 21. 指示电极的电极电势与待测成分的浓度之间 A. 符合能斯特方程式 B. 符合质量作用定律 C. 符合阿仑尼乌斯公式 D. 无定量关系 22.下列关于pH玻璃电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D 。 A. 是一种离子选择性电极 B. 可做指示电极 C. 电极电势与溶液的酸度有 D. 可做参比电极 23.pH 玻璃电极产生的不对称电位来源于

仪器分析实验试题与答案

二、填空题(共15题33分) 1.当一定频率的红外光照射分子时,应满足的条件是红外辐射应具有刚好满足分子跃迁时所需的能量和分子的振动方式能产生偶 极矩的变化才能产生分子的红外吸收峰。 3.拉曼位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与 ______________无关,而仅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拉曼光谱是______________光谱,红外光谱是______________光谱;前者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的,后者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产生的;二者都是研究______________,两种光谱方法具有______________。5.带光谱是由_分子中电子能级、振动和转动能级的跃迁;产生的,线光谱是由__原子或离子的外层或内层电子能级的跃迁产生的。 6.在分子荧光光谱法中,增加入射光的强度,测量灵敏度增加 原因是荧光强度与入射光强度呈正比 7.在分子(CH 3) 2 NCH=CH 2 中,它的发色团是-N-C=C< 在分子中预计发生的跃迁类型为_?→?*n→?*n→?*?→?* 8.在原子吸收法中,由于吸收线半宽度很窄,因此测量_______积分吸收________有困难,所以用测量__峰值吸收系数 _______________来代替. 9.用原子发射光谱进行定性分析时,铁谱可用作_谱线波长标尺来判断待测元素的分析线. 10.当浓度增加时,苯酚中的OH基伸缩振动吸收峰将向__低波数方向位移.

仪器分析分类

仪器分析方法的分类 2010-6-29仪器分析方法的分类classification of instrument analytical method 仪器分析 电化学分析法 光分析法 色谱分析法 热分析法分析仪器联用技术质谱分析法 电化学分析法 2010-6-29电化学分析方法的分类 classification of electrochemical analysis 电化学分析法 电位分析法 电解分析法电泳分析法 库仑分析法极谱与伏安分析法电导分析法 电化学分析法是根据物质在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质及其变化来进行分析的方法。根据所得的电讯号的不同,可以分为:电导分析法、电位分析法、电解和库仑分析法以及伏安和极谱分析法等。 电导与电阻 的关系方程为G=1/R ,单位是西门子,简称西,符号s 。欧姆定律是R=U/I 。 电位(即电势)是将单位正电荷从参考点移到另一点反抗电场力所做的功。两个不同位置的电位差△φ或电势E ,单位是伏特。 电解,直流电通过电极和电解质,在两者接触的界面上发生电化学反应。 库仑定律:真空中两个静止的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与这两个电荷所带电量的乘积成正比,和它们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电泳:液体介质中带电的胶体微粒在外电场作用下相对液体的迁移现象。 伏安:功率的单位 极谱:用极谱仪处理溶液时得到的电流-电压图 色谱分析法

2010-6-29色谱分析方法的分类 classification of chromatographic analysis 色谱分析法 气相色谱法 薄层色谱法液相色谱法 激光色谱法电色谱法 超临界色谱法 色谱法也叫层析法,它是一种高效能的物理分离分析方法。将色谱法与各种现代仪器方法联用,是解决复杂物质的分离和分析问题的最有效的手段。 气相色谱(GC):气相色谱是一种以气体为流动相的柱色谱 法,根据所用固定相状态的不同可分为气-固色谱(GSC)和气- 液色谱(GLC)。气相色谱仪由以下五大系统组成:气路系统、 进样系统、分离系统、温控系统、检测记录系统(分离系统和 检测系统是核心。)。常用的检测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 ) 热导检测器(TCD) 氮磷检测器 (NPD )火焰光度检测器 (FPD ) 电子捕获检测器(ECD)等。根据色谱流出曲线上得到的每个峰的保留时间,可以进行定性分析,根据峰面积或峰高的大小,可以进行定量分析。 液相色谱(LC):流动相位为液体。 超临界流体色谱 ( SFC) :以超临界流体做流动相是依靠流动相的溶剂化能力来进行分离、分析的色谱过程。超临界流体色谱兼有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的特点。它既可分析气相色谱不适应的高沸点、低挥发性样品,又比高效液相色谱有更快的分析速度和条件。操作温度主要决定于所选用的流体,常用的有二氧化碳及氧化亚氮。 薄层色谱又叫薄板层析(TLC ):是色谱法中的一种,属固—液吸附色谱。薄层色谱是在被洗涤干净的玻板(10×3cm 左右)上均匀的涂一层吸附剂或支持剂,带干燥、活化后将样品溶液用管口平整的毛细管滴加于离薄层板一端约1cm 处的起点线上,凉干或吹干后置薄层板于盛有展开剂的展开槽内,浸入深度为0.5cm 。待展开剂前沿离顶端约1cm 附近时,将色谱板取出,干燥后喷以显色剂,或在紫外灯下显色。 仪器分析应用领域 社会:体育(兴奋剂)、生活产品质量(鱼新鲜度、食品添加剂、农药残留量)、环境质量(污染实时检测)、法庭化学(DNA 技术,物证)

仪器分析各章习题与答案重点讲义资料

第一章绪论 问答题 1. 简述仪器分析法的特点。 第二章色谱分析法 1.塔板理论的要点与不足是什么? 2.速率理论的要点是什么? 3.利用保留值定性的依据是什么? 4.利用相对保留值定性有什么优点? 5.色谱图上的色谱流出曲线可说明什么问题? 6.什么叫死时间?用什么样的样品测定? . 7.在色谱流出曲线上,两峰间距离决定于相应两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系数还是扩散速率?为什么? 8.某一色谱柱从理论上计算得到的理论塔板数n很大,塔板高度H很小,但实际上柱效并不高,试分析原因。 9.某人制备了一根填充柱,用组分A和B为测试样品,测得该柱理论塔板数为4500,因而推断A和B在该柱上一定能得到很好的分离,该人推断正确吗?简要说明理由。 10.色谱分析中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有哪几种?当样品中各组分不能全部出峰或在组分中只需要定量其中几个组分时可选用哪种方法? 11.气相色谱仪一般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件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12.气相色谱仪的气路结构分为几种?双柱双气路有何作用? 13.为什么载气需要净化?如何净化? 14.简述热导检测器的基本原理。 15.简述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16.影响热导检测器灵敏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分别是如何影响的? 17.为什么常用气固色谱分离永久性气体? 18.对气相色谱的载体有哪些要求? 19.试比较红色载体和白色载体的特点。 20.对气相色谱的固定液有哪些要求? 21.固定液按极性大小如何分类?

22.如何选择固定液? 23.什么叫聚合物固定相?有何优点? 24.柱温对分离有何影响?柱温的选择原则是什么? 25.根据样品的沸点如何选择柱温、固定液用量和载体的种类? 26.毛细管色谱柱与填充柱相比有何特点? 27.为什么毛细管色谱系统要采用分流进样和尾吹装置? 28.在下列情况下色谱峰形将会怎样变化?(1)进样速度慢;(2)由于汽化室温度低,样品不能瞬间汽化;(3)增加柱温;(4)增大载气流速;(5)增加柱长;(6)固定相颗粒变粗。 29.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四氯甲烷的沸点分别为40℃,62℃,77℃,试推测它们的混合物在阿皮松L柱上和在邻苯二甲酸二壬酯柱上的出峰顺序。 30.流动相为什么要预先脱气?常用的脱气方法有哪些? 31.高压输液泵应具备什么性能? 32.在HPLC中,对流动相的要求是什么? 33.何谓梯度洗脱?适用于哪些样品的分析?与程序升温有什么不同? 33.什么是化学键合固定相?化学键合相的特点有哪些? 34.反相键合相色谱法具有哪些优点? 35.为何高效液相色谱法一般采用全多孔微粒型固定相? 36.指出下列物质在正相色谱和在反相色谱中的洗脱顺序: 37.在硅胶柱上,用甲苯为流动相时,某物质的保留时间为28 min,若改用CCl4或CHCl3。为流动相,指出哪一种溶剂能减少该物质的保留时间? 第三章光学分析法导论 一、选择题 1.在光学分析法中, 采用钨灯作光源的是 ( ) (1)原子光谱 (2)分子光谱 (3)可见分子光谱 (4)红外光谱 2.可见光的能量应为 ( ) (1) 1.24×104~ 1.24×106eV (2) 1.43×102~ 71 eV (3) 6.2 ~ 3.1 eV (4) 3.1 ~ 1.65 eV 3.已知:h=6.63×10-34 J s则波长为0.01nm的光子能量为 ( ) (1) 12.4 eV (2) 124 eV (3) 12.4×105eV (4) 0.124 eV 4..频率可用下列哪种方式表示(c------光速,λ---波长,б---波数() (1). б/c (2). cб(3).1/λ(4)、c/б 5.光量子的能量正比于辐射的() (1). 频率(2).波长(3).波数(4).传播速度 6. 下列四个电磁波谱区中,请指出能量最小(),频率最小(),波数最大者(),波长最短者()

仪器分析试题及答案

《仪器分析》期末考试试题 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在一定柱长条件下, 某一组分色谱峰的宽窄主要取决于组分在色谱柱中的( ) A: 保留值B: 扩散速度C: 分配系数D: 容量因子 2. 衡量色谱柱选择性的指标是( ) A: 理论塔板数B: 容量因子C: 相对保留值D: 分配系数 3. 不同类型的有机化合物, 在极性吸附剂上的保留顺序是( ) A: 饱和烃、烯烃、芳烃、醚B: 醚、烯烃、芳烃、饱和烃 C: 烯烃、醚、饱和烃、芳烃D: 醚、芳烃、烯烃、饱和烃 4.在正相色谱中,若适当增大流动相极性, 则:() A:样品的k降低,t R降低B: 样品的k增加,t R增加 C: 相邻组分的α增加D: 对α基本无影响 5.在发射光谱中进行谱线检查时,通常采取与标准光谱比较的方法来确定谱线位置,通常作为标准的是() A: 铁谱B: 铜谱C: 碳谱D: 氢谱 6.不能采用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的物质是() A: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B: 稀土金属C: 有机物和大部分的非金属元素 D: 过渡金属 7. 严重影响经典极谱分析检测下限的因素是() A: 电解电流B: 扩散电流C: 极限电流D: 充电电流 8. 氢化物原子化法和冷原子原子化法可分别测定() A: 碱金属元素和稀土元素B: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元素 C: Hg和As D: As和Hg 9. 铜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含Cu2+、Cu(NH3)22+、Cu(NH3)42+的溶液,测得的活度为() 的活度。 A: Cu2+B: Cu(NH3)22+C: Cu(NH3)42+D: 三种离子之和 10. 若在溶液中含有下列浓度的离子,以Pt为电极进行电解,首先在阴极上析出的是() A: 2.000mol.L-1Cu2+ (E0=0.337V) B: 1.000×10-2mol.L-1Ag+ (E0=0.799V) C: 1.000mol.L-1Pb2+ (E0=-0.18V) D: 0.100mol.L-1Zn2+ (E0=-0.763V) 11. 下列因素()不是引起库仑滴定法误差的原因。

仪器分析完整版

第一章绪论 1.仪器分析是以物质的物理组成或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探求这些性质在分析过程中所产生分 析信号与被分析物质组成的内在关系和规律,进而对其进行定性、定量、进行形态和机构分析的 一类测定方法,由于这类方法的测定常用到各种比较贵重、精密的分析仪器,故称为仪器分析。 与化学分析相比,仪器分析具有取样量少、测定是、速度快、灵敏、准确和自动化程度高的显著 特点,常用来测定相对含量低于1%的微量、痕量组分,是分析化学的主要发展方向。 2.仪器分析的特点:速度快、灵敏度高、重现性好、样品用量少、选择性高局限性:仪器装置复杂、相对误差较大 3.精密度:是指在相同条件下对同一样品进行多次测评,各平行测定结果之间的符合程度。 4、灵敏度:仪器或方法的灵敏度是指被测组分在低浓度区,当浓度改变一个单位时所引起的测 定信号的该变量,它受校正曲线的斜率和仪器设备本身精密度的限制。 5.准确度:是多次测定的平均值与真实值相符合的程度,用误差或相对误差来描述,其值越小准 确度越高。 6.空白信号:当试样中没有待测组分时,仪器产生的信号。它是由试样的溶剂、基体材质及共 存组分引起的干扰信号,具有恒定性,可以通过空白实验扣除。 7.本底信号:通常将没有试样时,仪器所产生的信号主要是由随机噪声产生的信号。它是由仪器 本身产生的,具有随机性,难以消除,但可以通过增加平行测定次数等方法减小;、 8.仪器分析法与化学分析法有何异同:相同点:①都属于分析化学②任务相同:定性和定量分析不同点:①与化学分析相比,仪器分析具有取样量少、测定快速、灵敏、准确和自动化程度高等 特点②分析对象不同:化学分析是常量分析,而仪器分析是用来测定相对含量低于1%的微量、衡量组分,是分析化学的主要发展方向 9.仪器分析主要有哪些分类:①光分析法:分为非光谱分析法和光谱法两类。非光谱法:是不涉 及物质内部能级跃迁的,通过测量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时其散射、折射、衍射、干涉和偏振等性质 的变化,从而建立起分析方法的一类光学分析法。光谱法:是物质与光相互作用时,物质内部发 生了量子化的能级跃迁,从而测定光谱的波长和强度进行分析的方法,包括发射光谱法和吸收光 谱法②电化学分析法:是利用溶液中待测组分的电化学性质进行测定的一类分析方法。③色谱分析法:利用样品共存组分间溶解能力、亲和能力、渗透能力、吸附和解吸能力、迁徙速率等方面 的差异,先分离、后按顺序进行测定的一类仪器分析法称为分离分析法。(气相色谱-GC、薄层色谱法-TLC、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离子色谱法-IC、超临界流体色谱-SFC)④其他分析方法:利用生物学、动力学、热学、声学等性质进行测定的仪器分析方法和技术,如质谱分析法(MS),超速离心法等。⑤分析技术联用技术:气相色谱—质谱(GC-MS),液相色谱—质谱(LC-MS) 10、仪器分析的联用技术有何显著优点? 多种现代分析技术的联用,优化组合,使各自的优点得到充分的发挥,缺点予以克服。展现 了仪器分析在各领域的巨大生命力;与现代计算机智能化技术的有机融合,实现人机对话,更使

大一仪器分析实验讲义(2014修订)

实验65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钙 实验目的 掌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了解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基本结构;了解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实验条件的优化方法,了解与火焰性质有关的一些条件参数及其对钙测定灵敏度的影响;掌握火焰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基本操作;加深对灵敏度、准确度、空白等概念的认识。 实验原理 原子吸收光谱法是基于被测元素基态原子在蒸气状态对其原子共振辐射的吸收进行元素定量分析的方法。每种元素有不同的核外电子能级,因而有不同的特征吸收波长,其中吸收强度最大的一般为共振线,如Ca的共振线位于422.7 nm。溶液中的钙离子在火焰温度下变成钙原子,由空心阴极灯辐射出的钙原子光谱锐线在通过钙原子蒸汽时被强烈吸收,其吸收的程度与火焰中钙原子蒸汽浓度符合郎伯-比耳定律,即:A=log(1/T)=KNL(其中:A—吸光度,T —透光度,L—钙原子蒸汽的厚度,K—吸光系数,N—单位体积钙原子蒸汽中吸收辐射共振线的基态原子数)。在一定条件下,基态原子数N与待测溶液中钙离子的浓度成正比,通过测定一系列不同钙离子含量标准溶液的A值,可获得标准曲线,再根据未知溶液的吸光度值,即可求出未知液中钙离子的含量。 原子化效率是指原子化器中被测元素的基态原子数目与被测元素所有可能存在状态的原子总数之比,它直接影响到原子化器中被测元素的基态原子数目,进而对吸光度产生影响。测定条件的变化(如燃助比、测光高度或者称燃烧器高度)和基体干扰等因素都会严重影响钙在火焰中的原子化效率,从而影响钙测定灵敏度。因此在测定样品之前都应对测定条件进行优化,基体干扰则通常采用标准加入法来消除。 仪器和试剂 AA-30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美国PE公司);比色管(10 mL 6支);比色管(25 mL 1支);容量瓶(100 mL 1个);移液管(5 mL 2支)。 钙标准溶液(100 μg·mL-1);镧溶液:(10 mg·mL-1)。 本实验以乙炔气为燃气,空气为助燃气。 实验内容 1. 测试溶液的制备 (1)条件试验溶液的配制:将100 μg·mL-1的Ca2+标液稀释成浓度约为2-3 μg·mL-1的Ca2+试液100 mL,摇匀。此溶液用于分析条件选择实验。 (2)标准溶液的配制:用分度吸量管取一定体积的100 μg·mL-1 Ca2+标液于25 mL比色管中,用去离子水稀释至25 mL刻度处(若去离子水的水质不好,会影响钙的测定灵敏度和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