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冰上舞蹈有什么特点模板

冰上舞蹈有什么特点模板

冰上舞蹈有什么特点模板
冰上舞蹈有什么特点模板

冰上舞蹈有什么特点

冰上舞蹈是一对男女伴随着音乐的节奏在冰上进行一些舞蹈步法和舞姿滑行的表演。它起源于花样滑冰,经过多年演变,已经超出了花样滑冰的范围,因而单独形成一项冰雪运动的比赛项目。冰上舞蹈起源于花样滑冰,始于20 世纪30 年代的英国。偏重舞步,强调用动作表达音乐。1937 年英国举办首届冰上舞蹈锦标赛,1949 年起被列为单独比赛项目。由一男一女配对参赛。比赛按规定舞、创编舞和自由舞的顺序进行,第一天规定舞,第二天创编舞,第三天自由舞。先说下花样滑冰的由来:18 世纪中叶,花样滑冰作为一项体育运动在英国出现,19 世纪初叶、中叶相继在欧美兴起。1892 年国际滑冰联盟成立,决定每年举行一次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和欧洲花样滑冰锦标赛。1924 年,花样滑冰被列为首届冬季奥运会的比赛项目,包括男子、女子单人滑、双人滑和冰上舞蹈4 个比赛项目。

冰上舞蹈概述

①规定舞根据规定的音乐、图案、步法和重复次数完成动作。规定舞共有22 套,国际滑冰联盟用抽签方法确定两套作为下年度的比赛项目。裁判员根据运动员完成动作的质量和姿势评定技术分和表演分。②创编舞又称定型舞。运动员按规定的韵律自选音乐,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套自编的舞蹈步法和图案。裁判员根据运动员完成的动作情况评定编排分和表演分。③自由舞运动员自选音乐,在规定的4 分钟内完成由各种步法、托举、小跳、姿势、握法

等动作组成的自编舞蹈,裁判员根据运动员完成动作的质量、风格和创新等评定技术分和艺术印象分。冰上舞蹈的评分和确定名次的方法同单人滑。冰上舞蹈有别于男女双人花样滑冰,它偏重于舞步,对技巧性动作有严格的限制:不允许有典型的双人滑动及单人滑的跳跃与旋转动作,诸如太多、太高或超过一周半转体的托举,两人太多、太长的分离,两人同时的跳跃,以及过多的造型等,更忌讳单手相拉的姿势和滑行中一人在另一人身上坐、靠、躺的造型动作。上述动作在冰上舞蹈比赛中出现,都要被扣分。

冰上舞蹈比赛规则的改革

2010 年国际滑联作出重大调整:将冰舞比赛的规定舞部分取消,只保留创编舞和自由舞的部分。以往的冰舞比赛共分三场,分别为规定舞、创编舞和自由舞。据美联社消息称,本次国际滑联大会对冰舞的改革只保留了创编舞和自由舞而取消了规定舞。

冰上舞蹈与花样滑冰区别

花样滑冰和冰上舞蹈的知识简介1、主要的国际花样滑冰和产上舞蹈比赛主要的有:国际比赛有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世界双人滑锦标赛,世界冰上舞蹈锦标赛。2、国际比赛裁判人员有:有一个9 人组成的裁判组。他们对动作完成情况以艺术印象和技术水平来裁判。3、双人滑和冰上舞蹈区别有:冰上舞蹈不允许用托举动作。冰上舞蹈的编排不是随意的,冰上舞蹈必须完成规定的各种舞蹈。4、花样滑冰的个人基本技术包括:各种平衡跨跳,旋转,跳跃,各种滑行步法和各种连贯动作。5、有几种不同的跳跃包括:后结环一周

跳,卢茨跳跃,阿克塞尔跳跃和萨霍夫跳跃。其中难度最大的跳跃是完成三周跳,三周卢茨跳跃帮三周萨霍夫跳跃。6、双人滑的一些特殊动作包括:螺旋线,阿尔塞托举,分腿托举和燕式旋转等。7、冰上舞蹈的一些基本连贯动作是:夏塞步侧步快滑,乔克塔步和莫霍步。

冰上舞蹈的比赛规则

2010 之前的规则冰上舞蹈的一些基本连贯动作是:夏塞步侧步快滑,乔克塔步和莫霍克步。规定舞(Compulsory dance):根据规定的音乐、图案、步法和重复次数完成动作。创编舞(Original dance):又称定型舞,按规定的韵律自选音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套自编的舞蹈步法和图案。自由舞(Free dance):运动员自选音乐,在规定的4 分钟内完成由各种步法、托举、小跳、姿势和握法等动作组成的自编舞蹈。双人滑和冰上舞蹈区别:冰舞的托举不能超过男伴的肩部。冰上舞蹈的编排不是随意的,冰上舞蹈必须完成规定的各种舞蹈。2010 年之后的规则2010 年国际滑联作出重大调整:将冰舞比赛的规定舞部分取消,只保留创编舞和自由舞的部分。以往的冰舞比赛共分三场,分别为规定舞、创编舞和自由舞。据美联社消息称,本次国际滑联大会对冰舞的改革只保留了创编舞和自由舞而取消了规定舞。冰上舞蹈(由短舞蹈和自由舞组成):1、短舞蹈:是原先规定舞和创编舞的整合。时间是2 分50 秒(±10 秒)。

2、自由舞:运动员可自选音乐,在规定的4 分钟内(±10 秒)完成由各种步法、托举、小跳、姿势、握法等动作组成的自编舞蹈,裁

判员根据运动员完成的动作风格、质量和创新等评定技术分和艺术印象分。

冰上舞蹈动作及规则

(一)舞蹈托举

舞蹈托举(定义):是一名舞伴被托起,并支撑在某一高度上,然后再放到冰面上的动作。任何转体、姿势和姿势变化在托举中都是允许的。托举可以提高音乐和表达其特点,用优美的方式进行表演,而无明显杂技动作、笨拙的动作和不高雅的动作和姿势。舞蹈托举的种类:舞蹈托举按下列规定分类:1、短托举——托举时间不超过6 秒,分原地托举、直线托举、弧线托举、转体托举四种。

2、长托举--托举时间不超过12 秒,分双向托举、蛇形托举、联合托举三种。在创编舞中:可以做一个短托举——但不超过2 个(最多 6 秒/每个)。在自由舞中:可以做三个不同种类的托举其中一个可以自选不超过12 秒的长托举。

(二)舞蹈旋转

1、旋转——是舞伴用任何握法共同完成的旋转,要求每个人用单

足围绕一个共同旋转

轴在一点上完成。2、联合旋转——上述旋转后有一次换足由两人同时完成,并继续旋转。在短舞蹈中:规定动作中不包括舞蹈旋转。但允许两人共同相握围绕一个共同轴心用单足(或双足)做任何周数的旋转动作。同伴可以选择使用这样的动作作为节目编排的一部分。在自由舞中:一个舞蹈旋转(从旋转和联合转中选择)注:允

许做一个附加的舞蹈旋转(旋转或联合转),但只有第一个做的旋转被确认并考虑其难度等级。(三)舞蹈托举与旋转相联合舞蹈旋转与托举相联合是允许的。但要分别报告为两个动作,即一个舞蹈托举和一个舞蹈旋转。1、旋转——两人必须用单足完成至少连续 3 周旋转。2、联合旋转——两人必须用单足至少完成 3 周旋转,然后两人同时完成换足。继而完成3 周旋转在另一只脚上,在换足时双足不得超过半周。舞蹈旋转的基本姿势:1、直立姿势2、蹲踞姿势3、燕式姿势(四)接续步所有接续步都分为下列两组—— A 组——直线接续步1、中线接续步——沿冰场长轴中线充分长度滑行2、对角线接续步——沿充分的一角到相对一角滑行B 组——弧线接续步(可以在顺时钟或逆时钟方向)1、圆形接续步——在冰场短轴线上充分利用其宽度2、蛇形接续步——在冰场长轴中线的一端,滑行中三个大弧线或两个大弧线(S 形),结束在冰面长轴相对一端(图案使用冰面充分宽度)(五)同步捻转步捻转步——是单足转体一周或多周的滑行动作,是转体快而连续的动作,选手必须在转体过程中在冰上滑行。(如果在完成过程中动作停止,则捻转步就变为旋转。)四种不同的捻转步进入刃——前内刃、前外刃、后内刃、后外刃。

冰上舞蹈特点

1、冰上舞蹈偏重舞步,强调用动作表达音乐,对技巧;

2、由一男一女配对参赛;

3、冰上舞蹈不允许用托举动作;

4、花样滑冰的个人基本技术包括:各种平衡跨跳,旋;

5、冰上舞蹈的一些基本

连贯动作是:夏塞步侧步快滑。6、冰上舞蹈偏重舞步,强调用动作表达音乐,对技巧性动作有严格的限制:不允许有典型的双人滑动作及单人滑的跳跃与旋转动作,诸如太多、太高或超过一周半转体的托举,两人太多、太长的分离,两人同时的跳跃,以及过多的造型等,更忌讳单手相拉的姿势和滑行中一人在另一人身上坐、靠、躺的造型动作。7、由一男一女配对参赛。比赛按规定舞、创编舞和自由舞的顺序进行,第一天规定舞,第二天创编舞,第三天自由舞。

8、冰上舞蹈不允许用托举动作。冰上舞蹈的编排不是随意的,冰上舞蹈必须完成规定的各种舞蹈。9、花样滑冰的个人基本技术包括:各种平衡跨跳,旋转,跳跃,各种滑行步法和各种连贯动作。10、冰上舞蹈的一些基本连贯动作是:夏塞步侧步快滑,乔克塔步和莫霍步。

苗族服饰文化

苗族服饰文化

目录 引言 (3) 一、发展历史 (3) 二、形式类型 (3) (一)服饰 (3) (二)配饰 (4) 1.头饰 (4) 2.银饰 (4) 3.银梳 (5) 4.银镯 (5) 5.银项 (5) (三)纹饰 (5) 三、服饰文化 (6) 参考文献 (6)

引言 苗族是一个发源于中国的国际性的民族,在2010年的人口普查中,苗族总人口为:942.6万人,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重庆、湖北、四川、海南、广西等省(区)。苗族服饰样式繁多,据不完全统计多达200多种样式,年代跨度大,中国历史上每个朝代的服装样式都能在苗族服饰上找到痕迹。湘西方言苗区和黔东方言苗区喜好银饰,黔南某些地区喜好贝饰,而西部方言区苗族服饰则少银饰。银饰、苗绣、蜡染是苗族服饰的主要特色。苗族服饰是我国所有民族服饰中最为华丽的服饰,是我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 一、发展历史 早在《后汉书·晋记》等书中,就有关于五溪苗族好五色衣裳的记载。现在,每逢节日的时候,苗族妇女依然喜欢穿传统的绣花衣裳。苗族服饰文化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历史,如今所呈现出来的苗族服饰文化是历史的积淀。 苗族没有自己的文字,也没有关于自己历史的确切文献记载。所以,苗族口口流传的传说故事成为了了解苗族历史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途径。有关苗族服饰的起源传说之一是:“楼珊”、“楼尼”请来了“楼妹”、“楼姐”,坐船从东球带来了五色棉种,进行播种。后来勒归发明了织布机、纺车,还教会女人纺纱、织布。这样,女人才有裙穿,男子才有衣穿。另一种说法与阿凤和谍雄的爱情故事有关,他们结合后,做出了像金鸡一样漂亮的衣裳,并不辞辛苦地向人们传授技艺,苗族先民才穿上了花衣花裙。 对于苗族服饰文化,各代均有不同程度的文献记录,如《淮南子》、《后汉书·南蛮传》、《隋书·地理志》等书中均对苗族服饰有所描述,从这些文献记录中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苗族服饰文化的发展变迁,而近代考古发掘发现的大量资料也为我们提供了研究苗族服饰文化的实物依据。秦汉时期,苗族先民已经与中原人民进行了相互交流,推动了各民族纺织技术的发展。后来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苗族先民的变迁、源自族内的改革,以及某些封建王朝的政令和统治民族的强制措施,都影响着苗族服饰文化的发展。 总体来说,上衣下裙的式样,在苗族中比较盛行,衣袖的宽窄裙子的长短衣领的有无纹样的装饰等,都有明显的变异。上衣下裤也是苗族流行的着装,衣服的长短,裤子的大小,衣襟的格式等也有不同,与服装相搭配的饰品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清代之前,无论男女一直保持着上衣下裙的形式。雍正年间指令服饰宜分男女,苗族男人的服饰才改为裤子。现在受到汉族的影响,苗族男装完全汉化了。 二、形式类型 (一)服饰 苗族妇女的传统服装款式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大领或大襟衣,配百褶裙;二是大襟衣配

藏族舞蹈说课稿

藏族舞蹈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民族民间舞是幼师专业学生的重点学习内容。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文化古国,各民族民间舞是我国传统舞蹈艺术的源泉,而藏族民间舞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具有纯朴,健壮,粗犷,豪放的特点,种类丰富,形式多样。本节学习的动作及动作组合,难度比学习过的锅庄要大,是为今后创作舞蹈作品和技能考核打基础的。 2、教学目标 我们幼师班学生,没底子,基础较弱。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通过藏族舞基本动作及组合的教学,使学生更进一步了解藏族舞蹈的风格、舞步、造型、动作韵律特点,积累舞蹈语汇素材。 (2)培养、增进学生热爱少数民族文化的情感。 3、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学习内容为踢踏步组合,计划课时2课时,在学生学习了颤膝组合、踏步组合和踢踏步组合(一)的基础上,本节课的重点掌握踢踏步组合风格特点,难点在于把握在每个动作中都要有颤膝的动作在里面。 二、说教法与学法 1、根据教学目标要求,结合学生能力水平及舞蹈专业的特点,采用面对面示范,直接面授与学生练习相结合。采用“示范——讲解——模仿练习”相结合的动作训练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动作的要领,解决动作规范问题。教学中教师注意让学生多提问、多观察、多动脑、多练习,教师多鼓励、多引导、多帮助的互动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信心,克服传统的一味“传授式”“训练式”的教法。根据教学内容、目的、方式、时段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教法。如示范、讲解、比喻、对比、启发、讨论、提问、练习等方法,提高教学效果。特别强调对不同能力的学生,要求应有所不同。对学习领悟慢的学生要及时的给以帮助和肯定。 2、在教学中学生以“动”为主,充分感知肢体的感觉,在练习中通过观察、模仿、对比、思考、提问、帮助等方法领悟知识技能要点。特别是难点,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做动作,正确评价学生的问题,尤其让差生多锻炼,多给机会,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让每组的组长以点带面的帮助组员练习好每个动作。 三、说教学程序 1、复习引入

冰舞知识和规则

1、主要的国际花样滑冰和冰上舞蹈比赛主要的有:国际比赛有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世界双人滑锦标赛,世界冰上舞蹈锦标赛。 2、国际比赛裁判人员有:有一个9人组成的裁判组。他们对动作完成情况以艺术印象和技术水平来裁判。 3、双人滑和冰上舞蹈区别有:冰上舞蹈不允许用托举动作。冰上舞蹈的编排不是随意的,冰上舞蹈必须完成规定的各种舞蹈。 4、花样滑冰的个人基本技术包括:各种平衡跨跳,旋转,跳跃,各种滑行步法和各种连贯动作。 5、有几种不同的跳跃包括:后结环一周跳,卢茨跳跃,阿克塞尔跳跃和萨霍夫跳跃。其中难度最大的跳跃是完成三周跳,三周卢茨跳跃帮三周萨霍夫跳跃。 6、双人滑的一些特殊动作包括:螺旋线,阿尔塞托举,分腿托举和燕式旋转等。 7、冰上舞蹈的一些基本连贯动作是:夏塞步侧步快滑,乔克塔步和莫霍步。 冰上舞蹈动作及规则 (一)舞蹈托举 舞蹈托举(定义):是一名舞伴被托起,并支撑在某一高度上,然后再放到冰面上的动作。任何转体、姿势和姿势变化在托举中都是允许的。托举可以提高音乐和表达其特点,用优美的方式进行表演,而无明显杂技动作、笨拙的动作和不高雅的动作和姿势。 舞蹈托举的种类:舞蹈托举按下列规定分类: 1、短托举——托举时间不超过6秒,分原地托举、直线托举、弧线托举、转体托举四种。 2、长托举--托举时间不超过12秒,分双向托举、蛇形托举、联合托举三种。 在创编舞中:可以做一个短托举——但不超过2个(最多6秒/每个)。 在自由舞中:可以做三个不同种类的托举其中一个可以自选不超过12秒的长托举。 (二)舞蹈旋转 1、旋转——是舞伴用任何握法共同完成的旋转,要求每个人用单足围绕一个共同旋转轴在一点上完成。 2、联合旋转——上述旋转后有一次换足由两人同时完成,并继续旋转。 在短舞蹈中:规定动作中不包括舞蹈旋转。但允许两人共同相握围绕一个共同轴心用单足(或双足)做任何周数的旋转动作。同伴可以选择使用这样的动作作为节目编排的一部分。 在自由舞中:一个舞蹈旋转(从旋转和联合转中选择)注:允许做一个附加的舞蹈旋转(旋转或联合转),但只有第一个做的旋转被确认并考虑其难度等级。 (三)舞蹈托举与旋转相联合 舞蹈旋转与托举相联合是允许的。但要分别报告为两个动作,即一个舞蹈托举和一个舞蹈旋转。 1、旋转——两人必须用单足完成至少连续3周旋转。 2、联合旋转——两人必须用单足至少完成3周旋转,然后两人同时完成换足。继而完成3周旋转在另一只脚上,在换足时双足不得超过半周。

冰上舞蹈的定义及特点

冰上舞蹈的定义及特点 冰上舞蹈起源于花样滑冰,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英国。偏重舞步,强调用动作表达音乐。1937年英国举办首届冰上舞蹈锦标赛,1949年起被列为单独比赛项目。由一男一女配对参赛。比赛按规定舞、创编舞和自由舞的顺序进行,第一天规定舞,第二天创编舞,第三天自由舞。 ①规定舞根据规定的音乐、图案、步法和重复次数完成动作。规定舞共有22套,国际滑冰联盟用抽签方法确定两套作为下年度的比赛项目。裁判员根据运动员完成动作的质量和姿势评定技术分和表演分。 ②创编舞又称定型舞。运动员按规定的韵律自选音乐,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套自编的舞蹈步法和图案。裁判员根据运动员完成的动作情况评定编排分和表演分。 ③自由舞运动员自选音乐,在规定的4分钟内完成由各种步法、托举、小跳、姿势、握法等动作组成的自编舞蹈,裁判员根据运动员完成动作的质量、风格和创新等评定技术分和艺术印象分。冰上舞蹈的评分和确定名次的方法同单人滑。 冰上舞蹈有别于男女双人花样滑冰,它偏重于舞步,对技巧性动作有严格的限制:不允许有典型的双人滑动作及单人滑的跳跃与旋转动作,诸如太多、太高或超过一周半转体的托举,两人太多、太长的分离,两人同时的跳跃,以及过

多的造型等,更忌讳单手相拉的姿势和滑行中一人在另一人身上坐、靠、躺的造型动作。上述动作在冰上舞蹈比赛中出现,都要被扣分。 花样滑冰鞋应整洁、优雅,并将系好鞋带。简洁、合身的花样滑冰服,裙子、裤子,或者高领毛衣、汗衫,外表应整洁良好。不宜将透薄的内裤或者紧身衣服以及内衣露在外边。 不宜穿带宽松的珠宝(例如宽松的项链、手链等)。 单人滑和双人滑不可以用道具(如:帽子、拐杖等),冰舞创编舞中可以使用道具。 花样滑冰最重要的赛事为四年一届的冬奥会,及每年一届的世界锦标赛、欧洲锦标赛、四大洲锦标赛,此外由国际滑联主办的花样滑冰大赛,是仅次以上比赛的国际顶级赛事,由六站大奖赛分站赛和一站总决赛组成,六站分站赛分别由美国、加拿大、中国、法国、俄罗斯和日本六个国家滑冰协会承办。 花样滑冰和冰上舞蹈的知识简介 1、主要的国际花样滑冰和冰上舞蹈比赛主要的有:国际比赛有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世界双人滑锦标赛,世界冰上舞蹈锦标赛。 2、国际比赛裁判人员有:有一个9人组成的裁判组。他们对动作完成情况以艺术印象和技术水平来裁判。

关于苗族服饰的介绍

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他们的先民在先秦时代就生活在长江中游地区。他们的历史可上溯至尧、舜、禹时代。战国时吴起说:“昔者,三苗之居,左彭蠡之波,右洞庭之水,文山在其南,衡山在其北”。这个“三苗”或“三苗国”的地域,在今江汉、江淮平原和江西、湖北、湖南一带。 最早描述苗族先民服饰的典籍当推《淮南子》,在《齐俗篇》中有“三苗首”的记载。这条记载描述的是“三苗”时代苗族先民用麻掺头发盘于头顶的风俗。据《后汉书·南蛮传》、《搜神记》等记载,秦、汉时期,被称为“盘瓠蛮”、“武陵蛮”的苗族先民“织绩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制裁有尾形……裳斑烂”。《隋书·地理志》载“承盘瓠之后,故服章多以斑布为饰”的服饰状况。 苗族服饰不仅款式种类繁多,样式各异,而且是最能代表该民族特征的物品。无论哪个民族都没有像苗族这样将服饰图案作为史书,深切地表述历史。苗族的服饰无处不向世人昭示:我们是苗族,我们来自黄河之滨、长江之畔;我们长途迁徙,历尽艰辛;我们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正是在这样的心态之下,苗家人倾其心血去绣、去染、去展示他们的情结,才有如此优秀的,民族特色极强的苗族服饰艺术。 黔东南地区的苗族以各种银饰为主要佩饰,构成了苗族身体佩饰的一大特色。在他们眼里,银饰不仅是避邪的神物,更可得到吉祥幸福。银饰是贵重的东西,由它联想起来的是富有。所以,贵重的东西即是富和美。戴上这些银饰,在他们自己和别人看来都是很美的。苗家少女全身上下的佩饰清一色都是银饰,叮当着响。重的可达8 -10 公斤,其银饰种类繁多,造型奇特,工艺精致,在中国各民族中是首屈一指的。 在绣衣上钉银饰而制成的银衣是苗族服饰中的精品。雷山、黄平、台江、凯里等地苗族的上衣绣饰极美并缀满各种银饰。绉绣、散绣、堆绣是苗族特有的绣法。绉绣上衣花纹呈浮雕状,装饰效果强烈;散绣上衣花纹十分精致漂亮;堆绣上衣各色三角绫子堆绣而成,装饰效果奇特而美丽。用这三种绣饰方法制作的上衣均为盛装礼服,称作“花衣”,盛装花衣必须钉上许多银饰才算最后完成,因此人们又将钉满银饰的花衣称作“银衣”。银衣的前襟、后背、衣袖、下摆等位置钉缀许多四方形、长方形、半圆形的银片和银泡、银铃等錾花银饰。 苗族姑娘胸前大都佩戴着硕大的银锁,银锁是苗族银装中的主要饰物,制作得十分精美,银匠在压制出的浮雕式纹样上錾出细部、纹样有龙、双狮、鱼、蝴蝶、绣球、花草等。银锁下沿垂有银链、银片、银铃等。有的称其为“长命锁”、“银压领”等。她们从小就佩戴上,意在祈求平安吉祥,直到出嫁后方可取下。黄平革家少女其项饰也十分丰富,有戒指项圈,每个戒指又附一银片蝴蝶。有柱式拧丝项圈,月牙形银片项圈,下面坠有各种造型不同的银铃,行走起来,胸前一片银光,叮当作响。

冰舞知识介绍

厦门舞蹈培训http://www.x mstsy.c om/ 冰舞知识介绍 什么是冰舞? 冰舞是伴随着音乐的节奏在冰上进行一些舞蹈步法和舞姿滑行的表演。它起源于花样滑冰,经过多年演变,已经超出了花样滑冰的范围,因而单独形成一项冰雪运动的比赛项目。 冰舞-花样滑冰 冰舞【ice dance】,花样滑冰的一个项目。(花样滑冰分为:男子单人滑【men】、女子单人滑【ladies】、双人滑【pairs】、冰上舞蹈【ice dance】、队列滑【team】) 冰舞运动员由一个男选手和一个女选手组成,基本的技术动作有:舞蹈旋转、托举(直线托举、曲线托举)、舞步(接续步等)、捻转等。 冰舞和双人滑的区别在于:冰舞没有跳跃动作,且不允许使用高位托举。 冰舞-场次介绍 冰舞比赛 冰舞共分三场:规定舞(cd)、创编舞(od)、自由舞(fd)......①规定舞:国际滑冰联盟公布了18套规定舞蹈(如华尔兹、探戈、狐步、基里安等), 选取其中12套,分为4组,每年比赛其中一组。规定舞蹈的动作得分占最后总得分的30%。国际滑联技术委员会每年会公布包括一个华尔兹舞在内的四个规定 舞蹈。赛前由抽签决定滑两个规定舞蹈。赛中每个舞蹈评分包括技术分和节奏/ 表演分两项。创编舞蹈是按照规定韵律选择舞曲自行创编的一套舞蹈,如探戈等。舞蹈具有舞厅舞的特点。规定时间为2分钟。按规定线路,配合规定的音乐,每套滑3次,根据表现、风格、准确性、握法等给以评分。②创编舞:评分包括编排分和表演分两项。创编舞蹈得分占总分的30%。运动员自选音乐,滑行一套自编的舞蹈,滑行3或6次,既有规定舞的特点,又有自由舞的特点。评两个分── 技术分和节目内容分。③自由舞:自由舞蹈是指自选的舞蹈步法和动作创新编排而成的整套舞蹈。须体现自选音乐的特点,思想和编排方面的构思,技术难度和滑行技术。比赛时间为4分钟。评分包括技术水平分和艺术印象分,得分占总分的50%。由运动员自选音乐滑自选动作。一套自由舞包括各种步法,如蔓状步、交叉步、莫霍克步等,还可做一些姿态表演;评两个分──技术分和节目内容分。 成绩计算方法是根据运动员每项的得分计算出总成绩。

苗族服饰文化

第一章历史上的苗装 五、历史上的苗族服饰变迁 苗族没有统一的文字,本民族文字典籍缺乏。清以前的汉文字典籍对苗族记载又过于简略,对其服饰描述往往寥寥几句,另一方面考古发掘出的实物资料亦十分稀缺。所以,我们很难像苗族学者沈从文先生复原中华民族服饰变迁脉络那样去复原苗族服饰的发展脉络。没有办法复原上古、中古的苗族服饰,这是一件憾事。或许这正是作者以后努力的方向。 从“三苗墅首”这句古话来看,仿佛苗族人民的头部装饰变化比较缓慢。时至今日,在贵州大方、水城、纳雍一带的被称“小花苗”的苗族支系男女仍将红色的毛线混入发内盘在头上。织金、盘县、毕节等县的苗族女子更是将大把假发或毛线掺发盘结,这或许就是“三苗发首”的遗风。可是,我们不能据此风俗而要妄断苗族服饰变化的缓慢,没有发展。其实,任何一个民族,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不可能不踏着与时代同步的节拍,不可能不受到时代风潮的冲击。苗族是一个人口众多的民族,他们居住在中南、西南各省的广大地区,与中原民族及其他民族相邻而居,接触在所难免。前文提到的战争与迁徙过程中把过去生活地方的山川、河流和城郭做成衣服穿在妇女和儿童的身上,并世代传承至今日。那么我们要问,在这次演变之前呢?他们穿的是怎样一种服饰呢?从这则传说中我们不难窥见苗族服饰是在不断地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迁的。民族的服饰变迁是民族文化变迁之一,它同民族的其他文化变迁一样,受到内力和外力两方面的驱动。变迁呈自发性、自觉性的和被迫性或强制性的。自觉性、自发性的变迁一般表现为渐进的、局部的增减状态。这种变迁主要是由于纺织工艺的改进,新材料的引进使用等原因。当然,作为一个民族,也可能因为本民族倡导的改革等,加速了民族服饰的自觉变迁,这种变迁也可能表现为突进的方式。被迫性或强制性的变迁一般是由于封建王朝政令或统治民族的强制措施造成。这种变迁常常表现为突发性的,传统的服装为新服装取代。从这层意义上讲,服装的保守与反保守常常成为政治化的问题,有的甚至成为爆发民族战争的诱因。 苗装在其历史上,经历了自觉性和强制性的变迁。 如果将清代文献记录的苗装和“苗图”中描绘的服饰与后来的服装及现存的苗装相比较,从中不难发现苗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迁特别在当代更是十分明显。其中,男装的变化,显得更为迅速。从各类“苗图”及田雯《黔书》、乾隆时期的《贵州通志)、爱必达《黔南识略》、罗绕典《黔南职方纪略》、李宗的《黔记》的记载中清楚看到清代绝大部分苗族支系依旧保持有别具风格的男装。成书于康熙二十九年的田雯《黔书》记载:生活在贵阳一带“东苗”、“西苗”支系的苗族“男椎髻,著短衣,色尚浅蓝,首以织花布束发”。居住在贵定县平伐司一带苗族“男子披草衣,短裙”。<苗蛮图册》绘制的82幅图中,几乎每一幅部有椎髻男性,且都是民族服装打扮图三十九,绘有5个男人猎虎图,其中靠近虎的一人左手执木牌,右手执镖,一人执长镖随后,另三个殿后者同执一弩。他们的装扮为,执木牌走在最前者头戴铁盔,肩、胸、腿都穿有护甲。其余四人没有穿甲衣,他们装束为椎髻束发,长衣短裤,衣色青黑,裤长至膝部,绑腿赤足。画面上的文字是这样写的:“九股苗在兴隆卫凯司……头戴铁盔。前有护面,后无遮肩,用铁皮围身,铁片缠腿。健者能左手执木碑(牌),右手执镖,口衔利刃,行走如飞,携带药弩名臼偏架,三人共矢,发无不贯。”图十四所绘“红苗”男子装束是椎髻,穿交襟宽袖上衣,束腰。下为中长裤,绑腿赤足。124j应该说,<黔书)、<苗蛮图册)所反映的是清初的苗族服装面貌。到清中后期,这种男装亦有了明显的变化。据田雯(黔书》记载,居住在都匀府之陈蒙烂土、天坝(今之福泉、麻江等)一带的“夭苗”支系“缉木叶以为上服,衣短裙”。乾隆年间的(苗蛮图册)图二十一“天茁”说明文字也这样写:“缉木叶为衣,著短衣(裙)。”而80多年后的道光年间,罗绕典写《黔南职方纪

藏族舞蹈的特点

藏族舞蹈的特点 舞蹈艺术就是伴随人类社会生活与生产劳动同步产生,并成为人类历史发展中不可缺少一门最早形成的艺术形式之一。几千年来,生活在雪域高原上的勤劳聪慧的藏族先民们,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在征服大自然的斗争与阶级斗争的风云变换中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古老歌舞艺术与具有浓厚神秘色彩的宗教舞蹈。这些争芳吐艳、千姿百态的民族民间歌舞艺术,犹如夜空闪烁的繁星,遍布在幅员辽阔的万里高原上,它就是藏民族历史的见证与活化石,它向世人展示出雪域高原人独特的风采。 谈到藏族舞蹈的审美特征,我们首先要搞清楚历史上就是如何瞧待舞蹈,以及如何定位舞蹈艺术在藏族文化中的地位。在藏族传统文化典籍“大小五明学”中把舞蹈归于“工巧明”(即工艺学),这就表明舞蹈艺术在理论上被定位于大文化范围之内,并形成具有成熟理论的艺术形式之一。在西藏历史上,“羌姆”等舞蹈大多不仅配有文字记录的“舞谱”,还用“线”记录着“舞曲”;“卡尔”舞蹈的音乐“藏文古谱”流传至今。在古代藏族民间歌谣中传唱着众多的有关“说舞蹈”方面的歌谣。在众多的舞蹈论述中,关于什么就是舞蹈、形体运用以及“舞蹈艺技九”等舞蹈理论就是古代论述藏族舞蹈的精髓之作,也就是最具有代表性就是舞蹈理论部分。藏文古籍中关于“舞蹈的各种动作姿态就是人体塑造的精彩工艺”。正就是这一活生生的“工艺”,表现着当时当地人的思想感情。由于每个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政治历史、宗教信仰、民俗民风的不同,又形成了具有民族与地方特色的风格,不同地区舞蹈,动作力度、软度、开度、幅度与舞律存在差异,有的民族舞蹈动作的重点在下肢,而上身动作较小;有的民族舞蹈上身动作较为丰富,而下身动作较少;正就是诸多舞蹈风格中蕴藏着民族的审美情趣与审美特征。“审美意识就是客观存在的诸审美对象在人们头脑中能动的反映,一般通称之为‘美感’”。其中包含了如审美趣味、审美能力、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审美感受等等。 藏族舞蹈有其共性的审美特征,但由于人们居住的地理气候差异、方言差异、服饰差异、宗教影响而形成了独特的审美情趣。藏族舞蹈有广泛流传于民间的众多民族民间舞蹈;有专供上层社会享用的卡尔舞蹈;也有专为宗教仪式服务的羌姆舞,以及众多门派的藏戏舞蹈。以上舞种虽然表现形式与手法各不相同,但舞蹈的基本身韵、动作、姿态与技巧却很相近,音乐的基本曲式结构与节奏曲风比较相仿;在服饰方面除宽、肥、瘦及色彩的区别外,样式也基本相同;以圆圈舞为主的跳法也很相似。因此,相似或相近的身韵就是形成藏族舞蹈美学特征的“根”,就是相对稳定的审美感受的共同反映。在藏族歌谣中唱到要跳舞“就要跳天空无边无际舞”,“高山不可动摇的舞”跳起来的“卓舞的节奏快如夜空的闪电”。前藏人的舞蹈,活泼有力、热情典雅、柔与敏捷,具有浓厚的纯农区与城镇市民特色;后藏人的舞蹈,奔放潇洒,步伐灵巧多变,充分体现着西部高寒人的性格特征;阿里地区的舞蹈,有着典雅稳健的舞步,优美自如,充分体现着古象雄文化的韵味;而藏东康巴人的舞蹈,威武粗犷、豪放潇洒,充分展现着康巴人的气质特征。 关于藏族舞蹈的形态美,可以在《中国歌谣集——西藏卷“打开歌门”》的章节中发现一些有关的阐述。比如:林芝地区果偕“祝歌舞者门面三层高”中唱到: 胸部就是锅庄的仓库,今日要打开仓库门;胳膊就是卓舞的翅膀,今日我要炫耀翼力; 腰部就是歌舞摇摆处,今日我要放松放松;膝盖就是锅庄的风轮,今日我要转动转动; 双脚就是锅庄的滚球,今日我要滚一滚它。 藏文古籍对舞蹈者的形态要求有: 上身动作像雄师,腰间动作要妖娆。四肢关节要灵巧,肌腱活动要松弛。

(完整版)冬奥会和冰雪体育娱乐项目英语词汇

冰雪项目 ice and snow sports Beijing is planning to list ice and snow sports as a compulsory course for pr im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nnounced by municipal authorities at t he 2016 International Winter Sports (Beijing) Exposition on Thursday. The authority is hoping the students can do at least one type of winter spo rt in the future. 体育局领导表示,未来要让每个孩子掌握至少一项冬季运动技能。 今年以来,冰雪运动项目(ice and snow sports)在北京受到了空前的关注和扶持。目前北京市已经有20处室内冰场(indoor ice rinks)和20片季节性的室外冰场(outdoor ice rinks),到2022年,全市将新建标准室内冰场16座,室外冰场50座。根据北京市冰雪产业的发展布局,雪场(ski resorts)将主要分布在郊区,城六区将主要新建冰场。学校的课程一般分为必修课(compulsory course)和选修课(optional course)。北京市计划将冰雪运动列入必修课内容意味着未来全体北京中小学生必须修习一项冰雪运动并且掌握该技能。对于像冰球(hockey)等修习成本较高的冰雪项目,政府将提供资金支持。 滑冰英语词汇 短跑道速度滑冰:Short Track Speed Skating 装备:手套Gloves 头盔Helmet 护颈Neck Protection 连身服Racing Suit 护腿板Shin Protection

雪作文之冰雪运动的作文

冰雪运动的作文 【篇一:冰上舞蹈特点】 冰上舞蹈特点 冰上舞蹈起源于花样滑冰,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英国,经过多年演变,已经超出了花样滑冰的范围,因而单独形成一项冰雪运动的比赛项目。偏重舞步,强调用动作表达音乐。是一对男女伴随着音乐的节奏在冰上进行一些舞蹈步法和舞姿滑行的表演。1937年英国举办首届冰上舞蹈锦标赛,1949年起被列为单独比赛项目。由一男一女配对参赛。比赛按规定舞、创编舞和自由舞的顺序进行,第一天规定舞,第二天创编舞,第三天自由舞。花样滑冰具有三大看点:一具有想像力的服装、和谐的音乐以及高超的技艺。花样滑冰如今的发展趋势越来越突出其表演性,在比赛时的评分分为艺术分和技术分,而当两个选手总分一样时,艺术分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二花样滑冰运动在动作编排上十分重视动作和旋律的结合,它跨越了太多的文化因素,编者的思想、舞者的精神,都将融入运动和旋律的交汇之中。由于花样滑冰在旋律与韵味上同芭蕾舞极为相似,因而又称作“冰上芭蕾”。但她又具有芭蕾不能包含的快速的高难度跳跃、旋转、滑行。在远大于芭蕾舞剧院舞台的冰场上,选手在1800平方米的冰面上滑行、旋转、跳跃、悠然、舒展、激昂,在脚尖上演绎出一个个动人的故事,由于摩擦力小的缘故,这一切都比芭蕾 舞演员的动作更加飘逸、如梦如幻,令人神往。?? 三花样滑冰的基本语言是滑冰动作。运动员在滑行中身体各部位,甚至呼吸等内在感情的抒发,都要富有艺术性和舞姿美。花样滑冰运动员要进行艺术的综合性训练,要聘请音乐、舞蹈教师,安排音乐欣赏和乐器演奏课程,从小练好芭蕾舞和民族舞的基本功。这样作为提高艺术表现力的一条有效途径,不仅打破了体育界自身的局限性,而且将有助于选手和教练拓展思路,丰富表现手法,更好地体现出花样滑冰具有竞技性和艺术性的双重特征。运动员的步伐、舞姿和动作,体现了芭蕾舞特有的轻灵、跳荡、柔润的神味。 【篇二:冰上舞蹈特点】 冰上舞蹈特点 1: 1、冰上舞蹈偏重舞步,强调用动作表达音乐,对技巧;

关于中国古典舞的基本范畴与概念丛

关于中国古典舞的基本范畴与概念丛 引言 关于中国古典舞的学科建设,出现了不同学派之争,其争论的要点就在于对“古典”概念的不同阐释,及其建设方向上的不同看法。什么才是中国舞蹈的“古典形态”?一者依据明清以来中国戏曲和中国武术等基本动作语言形态进行舞蹈化的建构,试图建设既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挖掘,又注重当代的发展,能够为表现当代生活服务的民族“典范”艺术;一者以敦煌壁画上呈现的中国古代歌舞场景与“飞天”的各种具体形态为摹本,再现中国历史上现实与理想中的妙曼舞姿;一者追寻汉唐乐舞文化,向历史两端延展,试图复现华夏民族舞蹈历史文化的丰富、厚重与泱泱大风。因此,中国古典舞由原来的“李、唐氏古典舞学派”,亦被人称之为“京昆古典舞学派”(全文认为可称“明清古典舞学派”或“新古典舞学派”)①从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的“一统天下”的局面,变成“高氏古典舞学派”,又称“敦煌古典舞学派”②和“孙氏古典舞学派”,又称“汉唐古典舞学派”③三足鼎立的格局④。当代中国古典舞的不同流派已有明确分野,各自发展成熟,“多元化”格局得以成立。而且,在不同学派之间的“对话”中,学科建设也就获得了生气,学术思想趋向活跃。 由于舞蹈家们的出发点、切入中国古代舞蹈历史的断面各不相同,那么所得自然不一。其实,我们都很清楚:中国古典舞的学科建设不仅仅是技术、动作、风格以及运动方法问题,还有在其中显现的文化问题。文化是大问题,可一旦具体化,就显现出问题内在的意义。就中国古典舞的当代建设而言,如果我们立足当下,着眼于历史的整体演变,自然获得一个纵向的深度和一个横向的广度,不据片断而排他,也有利于当下的学科建构。 无论是为了肯定成绩,还是否斥偏差,我们一直致力于为“古典”“正名”。能够真正为“古典”正名么?本文认为,这大概是一个难有答案的问题。因为任何一种对过去的解释都是当下性的,不可能“复原”,况且,我们无法回避“现在”赋予我们的“时代发展要求”。何况对于中国古代舞蹈而言,根本就不可能留下动态的演出文本,有的只是残留在历代诗歌、文献或绘画中的“片断”。作为图像文本,虽然形态特征明显,但却是静止的,无法连缀;作为文字文本,虽然可以进入叙述,但形态的复现依赖于作者的描绘能力和读者的想象力,其间差异很大。谁能够断言,一己的理解与建构是“原本”的那个“唯一”或“正宗”呢?如果我们仅仅依靠对古代文献的阐释,会出现许多关于“真伪”或“正误”的问题。如先秦的“乐”,汉代的“百戏”,汉魏的“相和大曲”,隋唐的“九部乐”、“十部乐”、“坐部伎”、“立部伎”,“大曲”、“歌舞戏”,宋代的“队舞”,明清的“戏曲”等等,都是后来被我们称为“中国古典舞”的舞蹈曾经存在其中的综合形态。所以,有的研究者又转入现存民间社会的各种歌舞形式或戏曲、武术等与舞蹈相近的身体动作语言,认为这是活着的传统,尽管会有种种变异,但必然有其不变的一直延续着的东西,这就是文化的传承。然而“正名”也是很有意义的,其意义不在于纠缠历史的是非恩怨,而是通过文化反思不断弄清自我的“身份”,或纠正偏差,并清晰地找准文化定位及前行的方向。中国当代古典舞在潮起潮落中艰难前进的历史及其所取得的成就中,充分表现了几代舞蹈家在不断的反思中对文化精神自觉的追求。因此,每一次的反思,都成为中国古典舞前进的精神动力与成长阶梯。因为,反思不仅是文化历史传承方面的要求,更是文化发展变革的要求。 本文试图通过一些基本范畴和几个概念丛(意义相关的概念连接)的讨论,尝试为建立中国古典舞身体动作语言的当代话语谱系铺垫一个基础,或者提供一种建设性的思路: 中国是一个古老的文明国家,显现这种悠久的文明应是中国古典舞的文化功能及其要求。中国古典舞的身体应是中国历史(不同时代)的文化集中“体现”,亦是中国人身体美学与审美理想的集中“体现”。如何在浩如烟海的文化遗存中找到这些“体现”“重现”的依据?本文提出在上述先行者们伟大的创造实践与理论总结之外,从语言学角度进行开掘与建设,寻求新的突破。因为,本文作者在过往的研究中注意到,一个民族的文字语言、声音语言与身体动作语

(完整版)苗族服饰教案

苗族服饰 教学目标: 1、了解苗族服饰的特点,图案的装饰规律,培养学生对民族服饰文化的认识,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2、通过纸质服装的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想象与创作能力,提高学生从身边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 材料准备: 剪刀、胶棒、修正液、油画棒、粉彩笔、卡纸、各色彩纸、教学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5分钟) 由苗族歌曲导入,简单介绍苗族特色节日,了解苗族服饰分 为常服与盛装。在欣赏时,提示学生观察图案颜色的组合方法,看 颜色是如何排列起来的?有什么特点?在绘画上选择什么样的表 现方法更适合这种图案? 二、了解苗族服饰(5分钟) 1、色彩与图案 苗族的服饰图案是丰富多彩的,对图案的选择喜好运用寓意深刻的吉祥图案,反映了人民对美满生活的向往。 苗族女性非常擅长刺绣,绣品精致,图案生动,色彩丰富。图案大多是龙、凤、碟、鸟、花、草、虫、鱼。苗族是一个讲究生态平衡的民族,他们古时长期迁移,经常生活在山坡水边,亲近自然,与花鸟为伴,常年来与自然有深厚的感情,这些直接表现在他们的绣品上,

因此他们的绣品都是采集于自然的广泛题材,既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又突显出鲜明的民族特色。 2、苗族服饰的基本结构 苗族服饰作为苗族形象标志之一,一直保持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基本特点:男装,短装衣裤或大襟长衫。 女装一般为上衣、下裙,配件多,花饰丰富。 苗族服饰一般均有性别、年龄、盛装与常装之别。 三、示范制作技巧(8分钟) 图案设计规律:剪贴:剪出完整的二方连续、四方连续和单独纹样,进行剪贴。 绘制:运用多种工具(粉彩笔、修正液、油画棒)绘制图案。 四、制作节日盛装:(20分钟) 1、分组创作。根据苗族服装的特色,选取自己需要的创作元素进行服装计。 五、展示学生作品(2分钟)

冰球运动(上)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ef807250.html, 冰球运动(上) 作者: 来源:《小雪花·成长指南》2017年第08期 冰球又叫做冰上曲棍球。双方各有6名队员同时在场上,有1名专门的守门员。队员手持球杆,将球推射进网内,便得1分。时间结束时,得分高的队伍获胜。规则其实非常简单对不对? 但是想要玩好冰球,那绝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了,甚至比足球、篮球这种运动的入门难度要大得多。不用说,你的滑冰技术肯定要好,各种急转弯,冰上控球、冰上击球射门、冰上拼抢的技术动作都穿着冰刀在光滑的冰面上完成的。 看过了之前的“冰上舞蹈”“冰上国际象棋”,小伙伴们是不是觉得冰上运动都太文雅了,一点都不够“燃”呢?非也非也,冰上也有man到爆的运动。今天我们来说说这项观赏性、对抗性都非常高的冰球运动。 男子汉的运动 冰球比赛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身体素质,重点来了:你得非常非常强壮才能打好冰球!这是因为冰球比赛中的冲撞动作犹如火星撞地球。我们在看足球比赛时,如果运动员拼抢的动作过大,是会被裁判警告犯规的。但是在冰球比赛中,没-有-冲-撞-犯-规!只要你比对手强悍,只要你比對手够man,哪怕将对方撞飞出比赛场地,也没问题。 冰球怎么玩? 像小雪花一样冷的知识: 虽然身体对抗程度激烈,但是在冰球赛场上,仍然严令禁止用球杆、冰刀等比赛用具伤害对方。一旦有用球杆勾人、用冰刀踹人的情况,有可能面临终身禁赛。 像小雪花一样冷的知识: 冰球是加拿大的国球,同时也是美国的“四大球”之一。作为世界体育强国的美国,对这种崇尚对抗和力量的运动情有独钟。美国与加拿大联合举办的冰球联赛NHL同时也是世界上水平最高、观众最为火爆的冰球联赛。 有关冰球这项运动,还有哪些有意思的地方,我们下期再详细介绍。

冰上的舞蹈

冰上的舞蹈 武志强 我在冰上,那冰很脆薄,我在上面很危险,我早已意识到这样的危险了,脚下的冰随时都要坍塌了,我将掉进冰水里,所以我战战兢兢的存在。但是一当我舞蹈起来的时候,我就忘乎所以了,把自己完全投入到舞蹈的动作和姿势里,投入到一种忘情的欢乐里。这就是你所看到的我的欢乐,让你感到鼓舞的欢乐。在你眼里我是在冰上的欢乐的制造者。在无数默默的时光中,我确实制造了无数这样的欢乐,因为我喜欢这样,需要这样,只有这样我才能感到自己活得快活,活得有意义。 但是你并不能知道我的脚下就是冰,因为那是你所看不见的。你只能看见我的生动的舞姿,却不知道我将自己置身于何等危险的境地,将自己置身于一种绝望里,而我一直以来的舞蹈就是对这绝望的反抗。对绝望最好的反抗就是忘却绝望,而舞蹈使我做到了这一点,我在快乐的舞蹈中完全忘掉了我自己,忘掉了在我脚下就是危险的冰,就是咯吱作响随时都要崩裂坍塌的冰。我使劲的舞蹈着,旋转着身子,弹跳着腿脚,张扬着手臂,脸色潮红,气喘吁吁,额头上渗出了汗珠。在我全身心的投入中,我感到了从未有过的放松和解放,那种身心自由带来的身体感觉真是奇妙无比,让我享受不尽。 这个时候,我已经忘记提醒自己脚下就是一直以来威胁着我存在的冰层了,在我看来那是一层很脆薄的冰,我始终能感到它对我的威胁,而它一直没有坍塌的原因,我想是我身体还算轻飘,我一直避免将双脚过分的踩在冰上,将自己的身体重量全部压在冰上。为此我只有将自己旋转起来,舞蹈起来,我只有不停的让自己旋转着、舞蹈着,才能达到减轻自己身体重压的最佳效果。这是我这些年来生命经验的结晶。 事实上,越是在这样的绝境里,越是能激发出我身体内部的一种活力,挖掘出我自己原先都意识不到的生命潜力。生命对于我是充满了苦痛的,如果再让我选择,我甚至都不愿意再来到这个世界。但是今天我既然已经在这个世界了,我就不说那些令人丧气的无用的话了,我就只有抓紧让自己舞蹈,我已经感到了威胁,还有更大的威胁要来,我一直以来就感到了这样的威胁,说不定在下一刻脚下的冰就塌了,我就不能舞蹈了,那在大地上由我才能创造出的优美的舞蹈姿势也将不再存在。我的每一个动作都可能是绝唱。我有的时候是一边欢笑,一边泪流满面的舞蹈着,让自己的身体和手臂快速旋转起来。我抬头望天,天空随着大地在一同旋转,而我是身处在一个漩涡里,我是漩涡的中心。我想下一刻我可能就要因为冰点的消失而消失了,我的世界将不再存在,所以几乎是在疯狂一般的舞蹈着,在这舞蹈中忘记了世界,忘记了自己,忘记了自己的危险处境,我因此获得了身心的快乐解放。 而在我消停的时刻,我站在冰上,我就能听到冰层在断裂的声响,那像是突如其来不知来自何方的声响,它传到我耳里,像是从我周围发生,在我存在的每一个空间里,我就能感觉到危险的迫近了。那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战战兢兢的感觉出现在我身上,表现在我的眼神里,以致我现在都不愿照镜子,不愿看到自己的眼睛,那眼睛里隐藏的绝望、软弱、屈辱一次次撞击着我,让我彷徨无地。所以我愿意回到舞蹈中,只有在舞蹈中我才能说自己是幸福的。我想着自己猝然离世的那一瞬间,也应是我生命中最快乐的一瞬间,到此我将无遗憾存活这世间了。我把我自己快乐的优美的舞蹈姿势留给了这里的天空和大地,我曾追逐过的人生的梦想就都在这些舞蹈里了。 我在冰上舞蹈,人们只能看到我在冰上绚丽灿烂的舞姿,却不知道我脚下的冰随时可能崩塌,我可能就此沦陷。我是使自己处在这样的绝境里,感受着生命的脆弱与无助。但是越是在这样一种感到威胁的状况下,我更要让自己抓紧舞蹈,因为我在担心,说不定下一刻冰就要塌了,我将掉入冰窟窿,被下面寒冷的水吞没,我将再也不能在冰上舞蹈了,这将会是

舞蹈艺术基本知识

舞蹈艺术基本知识 一、舞蹈的基本概念 1、舞蹈是一种人体动作的艺术 2、舞蹈是一种经过提炼、组织和美化了的人体动作——舞蹈化了的人体动作 3、舞蹈是一种空间性、时间性和综合性的动态造型艺术 4、其他人体动作的艺术:杂技、哑剧、人体雕塑、韵律操等 5、审美情感:是人的一种高级的情感,是人在审美过程中对客观审美对象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主观精神上的好恶态度的直观反映。 6、审美理想:人们审美活动中追求的至高、美好的境界,是社会理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7、生活的审美属性:在艺术创作中对反映的某种社会现实社会现象属性的分析和评价。是艺术家审美情感和审美理想,在艺术创作中的直接和集中的反映。 二、舞蹈与其他艺术的共同性和区别 共同性:都是反映社会生活和表现人们思想感情的;是艺术家根据自己的审美情趣、审美理想,对社会生活进行选择、概括、加工,并根据艺术的特点和规律予以创造性的反映和表现。 差异性:物质载体和表现手段不同 文学——物质载体:语言、文字;表现手段:用文学语言进行叙述和描写 美术(绘画、雕塑)——物质载体:纸张、画布、颜料、油彩、石膏、等可塑材料; 表现手段:色彩、线条、构图和造型 音乐——物质载体:声音;表现手段:旋律、节奏、和声 杂技——物质载体:人的身体;表现手段:人体动作、姿态造型和构图变化 舞蹈与杂技的区别:表现对象和对于观众在审美作用的不同 三、舞蹈的起源 模仿论——人有模仿的本能,舞蹈是人用有节奏的动作对动物和自然景物动态的模仿。游戏论——艺术的根本起因是“游戏的冲动” 巫术论——原始人的思维分不清主客观的界线,认为万物有灵 性爱论——原始人为了生存的需要,将舞蹈作为择偶、求婚等主要方式和手段 表情论——舞蹈是表现人们最激动的情感的产物 劳动论——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第一需要 劳动综合论——舞蹈起源于人类求生存、求发展中劳动实践和其他多种生活实践的需要。 四、舞蹈的种类 1、根据舞蹈的作用和目的 【生活舞蹈】 (1)习俗舞蹈 (2)宗教祭祀舞蹈 (3)社交舞蹈 (4)自娱舞蹈 (5)体育舞蹈 (6)教育舞蹈

藏族舞蹈的特点

藏族舞蹈的特点 舞蹈艺术是伴随人类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同步产生,并成为人类历史发展中不可缺少一门最早形成的艺术形式之一。几千年来,生活在雪域高原上的勤劳聪慧的藏族先民们,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在征服大自然的斗争和阶级斗争的风云变换中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古老歌舞艺术和具有浓厚神秘色彩的宗教舞蹈。这些争芳吐艳、千姿百态的民族民间歌舞艺术,犹如夜空闪烁的繁星,遍布在幅员辽阔的万里高原上,它是藏民族历史的见证和活化石,它向世人展示出雪域高原人独特的风采。 谈到藏族舞蹈的审美特征,我们首先要搞清楚历史上是如何看待舞蹈,以及如何定位舞蹈艺术在藏族文化中的地位。在藏族传统文化典籍“大小五明学”中把舞蹈归于“工巧明”(即工艺学),这就表明舞蹈艺术在理论上被定位于大文化范围之内,并形成具有成熟理论的艺术形式之一。在西藏历史上,“羌姆”等舞蹈大多不仅配有文字记录的“舞谱”,还用“线”记录着“舞曲”;“卡尔”舞蹈的音乐“藏文古谱”流传至今。在古代藏族民间歌谣中传唱着众多的有关“说舞蹈”方面的歌谣。在众多的舞蹈论述中,关于什么是舞蹈、形体运用以及“舞蹈艺技九”等舞蹈理论是古代论述藏族舞蹈的精髓之作,也是最具有代表性是舞蹈理论部分。藏文古籍中关于“舞蹈的各种动作姿态是人体塑造的精彩工艺”。正是这一活生生的“工艺”,表现着当时当地人的思想感情。由于每个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政治历史、宗教信仰、民俗民风的不同,又形成了具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风格,不同地区舞蹈,动作力度、软度、开度、幅度和舞律存在差异,有的民族舞蹈动作的重点在下肢,而上身动作较小;有的民族舞蹈上身动作较为丰富,而下身动作较少;正是诸多舞蹈风格中蕴藏着民族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特征。 “审美意识是客观存在的诸审美对象在人们头脑中能动的反映,一般通称之为‘美感’”。其中包含了如审美趣味、审美能力、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审美感受等等。 藏族舞蹈有其共性的审美特征,但由于人们居住的地理气候差异、方言差异、服饰差异、宗教影响而形成了独特的审美情趣。藏族舞蹈有广泛流传于民间的众多民族民间舞蹈;有专供上层社会享用的卡尔舞蹈;也有专为宗教仪式服务的羌姆舞,以及众多门派的藏戏舞蹈。以上舞种虽然表现形式和手法各不相同,但舞蹈的基本身韵、动作、姿态和技巧却很相近,音乐的基本曲式结构和节奏曲风比较相仿;在服饰方面除宽、肥、瘦及色彩的区别外,样式也基本相同;以圆圈舞为主的跳法也很相似。因此,相似或相近的身韵是形成藏族舞蹈美学特征的“根”,是相对稳定的审美感受的共同反映。在藏族歌谣中唱到要跳舞“就要跳天空无边无际舞”,“高山不可动摇的舞”跳起来的“卓舞的节奏快如夜空的闪电”。前藏人的舞蹈,活泼有力、热情典雅、柔和敏捷,具有浓厚的纯农区和城镇市民特色;后藏人的舞蹈,奔放潇洒,步伐灵巧多变,充分体现着西部高寒人的性格特征;阿里地区的舞蹈,有着典雅稳健的舞步,优美自如,充分体现着古象雄文化的韵味;而藏东康巴人的舞蹈,威武粗犷、豪放潇洒,充分展现着康巴人的气质特征。 关于藏族舞蹈的形态美,可以在《中国歌谣集——西藏卷“打开歌门”》的章节中发现一些有关的阐述。比如:林芝地区果偕“祝歌舞者门面三层高”中唱到: 胸部是锅庄的仓库,今日要打开仓库门;胳膊是卓舞的翅膀,今日我要炫耀翼力; 腰部是歌舞摇摆处,今日我要放松放松;膝盖是锅庄的风轮,今日我要转动转动; 双脚是锅庄的滚球,今日我要滚一滚它。 藏文古籍对舞蹈者的形态要求有:

冰上舞蹈的详细介绍

冰上舞蹈 舞蹈鉴赏是人们观看舞蹈表演时对人体美所产生的审美活动。艺术鉴赏是令人愉快的精神消费。任何艺术作品都离不开与鉴赏。舞蹈艺术也一样,舞蹈艺术鉴赏精神的审美活动,是舞蹈艺术家与观众、舞蹈活动与社会之间的桥梁,是检验作品社会功能的途径,更是舞蹈作品其价值的主要依托。千百万人的鉴赏,才能使其现实的艺术,的价值:改造社会、教化人心、从而艺术生命。可以这么说,艺术者之需要鉴赏者,正犹如千里马之于伯乐。 在现今社会,舞蹈的种类越来越多。民族舞得到继承和精进,新式舞蹈得到创建和发展。在这么多的舞蹈下,人们欣赏的选择多了,在不同风格的舞蹈中也有许多不同的震撼。可以说舞蹈是美的。在这多彩的舞蹈中,我要说一下“冰上舞蹈”。 所有人都知道“花样滑冰”是一项体育竞技项目,但是我认为它本身就是一种“冰上舞蹈”。花样滑冰起源于18世纪的英国,后相继在德国、美国、加拿大等欧美国家迅速开展。1863年美国芭蕾舞表演艺术家海因斯(Jackson Haines)将滑冰运动与舞蹈艺术融为一体,在欧洲巡回表演,丰富了花样滑冰的内容和形式。1868年美国的丹尼尔-梅伊(Daniel Mey)和乔治-梅伊(George Mey)首次表演双人滑,这是世界上有记载的最早的花样滑冰表演。 花样滑冰总共分为单人滑、双人滑和冰上舞蹈。 单人滑 分男子单人滑和女子单人滑。共30名参赛选手。比赛按短节目和自由滑的顺序进行,第一天短节目,第二天自由滑。1、节目:音乐自选,运动员必须在2分50秒的规定时间内完成一套由跳跃、旋转、联合跳跃、联合旋转共8个动作和连接步编排而成的节目。2、自由滑:运动员自选音乐,男子在规定的4分30秒,女子在规定的4分钟内完成一套编排均衡,由跳跃、旋转、步法以及各种姿势组成的滑行动作。 双人滑 由一男一女配对参赛。共20对参赛选手。比赛按双人短节目和双人自由滑的顺序进行,第一天双人短节目,第二天双人自由滑。1、双人短节目:运动员自选音乐,在2分50秒的规定时间内完成一套双人短节目规定动作,每个动作只允许做一次,附加动作扣分。2、双人自由滑:运动员自选音乐,在规定的4分30秒钟内完成一套自编动作。 冰上舞蹈 起源于花样滑冰,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英国。偏重舞步,强调用动作表达音乐。1937年英国举办酋届冰上舞蹈锦标赛,1949年起被列为单独比赛项目。由一男一女配对参赛。共24对参赛选手。比赛按规定舞、创编舞和自由舞的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