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产前诊断工作职责

产前诊断工作职责

产前诊断工作职责

产前诊断工作人员岗位职责

1、严格遵守《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母婴保健法》,《计划生育条例》及《执业医师法》等有关的法律、法规;规范职业道德行为,不得实施任何非医疗目的的产前诊断技术,严禁向病人索、拿、卡、要和以医谋私,。

2、严格遵守产前诊断的各项规章制度,不断提高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对待工作有高度的责任心、严谨细致,各项工作严格遵守各项技术、仪器使用标准化操作规程,杜绝医疗差错和事故的发生。

3、所有操作必须在孕妇及其家属了解该技术的目的、局限性和风险性,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方可进行。

4、染色体核型分析报告,须由2名经过培训的专业技术人员签发,审核人必须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5、不得泄露病人隐私与秘密,不得擅自进行非医疗性胎儿的性别鉴定。

《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

《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 (2019年2月28日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令 第2号 《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修改〈职业健康检查管理办法〉等4件部门规章的决定》已于2019年2月2日经国家卫生健康委委主任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主任马晓伟 2019年2月28日 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 (2002年12月13日原卫生部令第33号公布,根据2019年2月2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修改〈职业健康检查管理办法〉等4件部门规章的决定》第一次修订)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障母婴健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保证产前诊断技术的安全、有效,规范产前诊断技术的监督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本管理办法中所称的产前诊断,是指对胎儿进行先天性缺陷和遗传性疾病的诊断,包括相应筛查。 产前诊断技术项目包括遗传咨询、医学影像、生化免疫、细胞遗传和分子遗传等。第三条本管理办法适用于各类开展产前诊断技术的医疗保健机构。 第四条产前诊断技术的应用应当以医疗为目的,符合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和伦理原则,由经资格认定的医务人员在经许可的医疗保健机构中进行。 医疗保健机构和医务人员不得实施任何非医疗目的的产前诊断技术。 第五条国家卫生健康委负责全国产前诊断技术应用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管理与审批 第六条国家卫生健康委根据医疗需求、技术发展状况、组织与管理的需要等实际情况,制定产前诊断技术应用规划。 第七条产前诊断技术应用实行分级管理。 国家卫生健康委制定开展产前诊断技术医疗保健机构的基本条件和人员条件;颁布有关产前诊断的技术规范;指定国家级开展产前诊断技术的医疗保健机构;对全国产前诊断技术应用进行质量管理和信息管理;对全国产前诊断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进行规划。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健康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省级卫生健康主管部门)根据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地规划、审批或组建本行政区域内开展产前诊断技术的医疗保健机构;对从事产前诊断技术的专业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和资格认定;对产前诊断技术应用进行质量管理和信息管理。

产前筛查技术标准

附件: 河北省产前筛查技术基本标准 根据卫生部《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相关文件和《河北省产前筛查管理办法(修订稿)》,制定本标准。 一、组织设置 (一)开展产前筛查的医疗保健机构,需设产前筛查医疗组织,设主任1名,下设办公室和资料室,分别负责具体的管理和信息档案工作。 (二)开展产前筛查技术的医疗保健机构,应设有宣教室、遗传咨询门诊、影像(超声)室、生化免疫实验室、妇产科、儿科等专业科室。 二、人员要求 从事产前筛查技术服务的人员,必须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保持人员相对稳定。 (一)人员配备 1、临床医师:从事遗传咨询、影像(B 超)、妇产科、儿科医师各1名以上。 2.、实验室:生化免疫技术人员1名以上。 (二)专业技术人员的基本条件 1、临床医师

(1)医学院校大专以上学历,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从事妇产科或其他相关学科3年以上临床经验,并接受过临床遗传专业培训。 (2)具备相关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是: ①产前咨询的目的、原则、步骤和基本策略; ②常见染色体病及遗传病的临床表现、一般进程、预后、遗传方式、遗传风险及可采取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③常见的致畸因素、原理以及预防措施; ④常见遗传病和先天缺陷的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 ⑤掌握有关的法律、法规和规定。 2、影像(B超)医师 ⑴医学院校大专以上学历,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从事妇产科超声工作2年以上,并接受过超声产前筛查的系统培训; ⑵熟练掌握胎儿发育各阶段脏器正常与异常超声图像,能鉴别常见的严重体表畸形和内脏畸形。 3、实验室技师 (1)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从事实验室工作2年以上,接受过产前筛查技术培训; (2)技术人员具有相关基本知识和技能是: ①掌握标本采集与保管的基本知识;

2019年妇幼保健院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

20XX年妇幼保健院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 划 妇幼保健院18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 18年上半年,在全院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坚持稳中求进,突破创新,医院综合实力和品牌效应得到进一步加强,半年门、急诊17566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10%;住院11272人次;医疗业务收入8876万元,较同期增长8.4%,分娩总数4716例。 半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基础设施建设紧锣密鼓。按照医院建设发展总体思路和整体规划,有序推进在建项目,XX市儿童医院项目完成了外墙、地下室、屋面、钢结构施工,对空调、医气、幕墙、智能化设施进行了政府招标,累计实现投资5000万元。院西侧妇幼保健院病房三期工程,已完成地质勘探,土建工程进入招标程序,建筑面积6.7万平方米,新增床位528张。 (二)内涵建设进一步加强。紧紧抓住国家全面“二孩政策”机遇,大力开展产、儿科关键技术创新和应用特色技术,危急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急救中心,得到进一步升级完善,即刻紧急剖宫产时间已压缩至5分钟以内,全面推广导乐、镇痛分娩、自由体位分娩、采取手术指征评估、抗生素使用控制、知情同意选择、加大产前检查、孕妇学校、助产士门诊等窗口宣教力度等多种手段,上半年无痛分娩共1070例,多措并举,降低剖宫产率。我院开展的填补了XX市空白的产前诊断技术,上半年行羊水穿刺101例,脐带血穿刺2例,羊水培养成功率99%,经筛查确认21三体综合征7例,18三体综合征4例,其他染色体异常3例,并采取了恰当的干预措施,有效保证了出生人口素质。全省首家引进的冷刀宫腔镜技术,上半年开展近200例效果显著,开展单孔腹腔镜妇科恶性肿瘤微创术共10余台。XX市唯一一家出生缺陷防控分子诊断实验室上半年获市卫计委批准,为精准防控出生缺陷提供了科学保障。在全市率先启动了儿童早教示范基地创建,使得妇幼保健延伸服务内涵得到进一步充实。 (三)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增强 上半年共招募本科及以上医学院校毕业生11人,专科护理、助产人员11人,安排外出进修学习9人次。完成省级科研课题1项,院内开展学术讲座、业务学习

2014年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专家共识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专家共识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协作组 目前,G 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仍然是细胞遗传学产前诊断的“金标准”,但该技术具有细胞培 养耗时长、分辨率低以及耗费人力的局限性。包括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 技术在内的快速产前诊断技术的引入虽然具有快速及特异性高的优点,但还不能 做到对染色体组的全局分析。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lcroarray analysis,CMA) 技术又被称为“分子核型分析”, 能够在全基因组水平进行扫描,可检测染色体不平衡的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nt,CNV),尤其是 对于检测染色体组微小缺失、重复等不平衡性重排具有突出优势。 根据芯片设计与检测原理的不同,CMA 技术可分为两大类:基于微阵列的比较基因组杂交(array- based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 ,aCGH) 技术和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array,SNP array) 技术。 前者需要将待测样本DNA 与正常对照样本DNA 分别标记、进行竞争性杂交后获得定量的拷贝数 检测结果,而后者则只需将待测样本DNA 与一整套正常基因组对照资料进行对比即可获得诊断结果。 通过aCGH 技术能够很好地检出CNV,而SNP array 除了能够检出CNV 外,还能够检测出大多 数的单亲二倍体(uniparental disomy,UPD) 和三倍体,并且可以检测到一定水平的嵌合体。而设计涵 盖CNV+SNP 检测探针的芯片,可同时具有CNV 和SNP 芯片的特点。 2010 年,国际细胞基因组芯片标准协作组(lntemational Standards for Cytogenomic Arrays Consortium,ISCA Consortium) 在研究了21698 例具有异常临床表征,包括智力低下、发育迟缓、多 种体征畸形以及自闭症的先证者的基础上,发现aCGH 技术对致病性CNV 的检出率为 12.2%,比传统 G 显带核型分析技术的检出率提高了10%。 因此,ISCA Consortium 推荐将aCGH 作为对原因不明的发育迟缓、智力低下、多种体征畸形以及 自闭症患者的首选临床一线检测方法。近年来,CMA 技术在产前诊断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很多研 究也证明了该技术具有传统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方法所无法比拟的优势。 CMA 对非整倍体和不平衡性染色体重排的检出效率与传统核型分析方法相同,并具有更 高的分辨率和敏感性,且CMA 还能发现额外的、有临床意义的基因组CNV,尤其是对于产前超声检查发现胎儿结构异常者,CMA 是目前最有效的遗传学诊断方法。 基于上述研究结果,不少学者认为,CMA 技术有可能取代传统的核型分析方法,成为产前遗传学诊断的一线技术。但到目前为止,尚缺乏基于人群的大规模应用研究结果。 目前,在国内CMA 只有少数具有技术条件和资质的医疗机构进行了小规模的探索,大致有以下几类临床应用情况: 1.儿童复杂、罕见遗传病,如:智力障碍、生长发育迟缓、多发畸形、孤独症样临床表现,排除染色体病、代谢病和脆性X 综合征之后的全基因组CNV 检测。 2.对自然流产、胎死宫内、新生儿死亡等妊娠产物(product of concept,POC) 的遗传学检测。 3.对产前诊断中核型分析结果异常,但无法确认异常片段的来源和性质者进行DNA 水平的更精细分析。 4.对产前超声检查异常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正常的胎儿进一步行遗传学检测。 在产前诊断领域中,CMA 的应用主要在后两种情况中。虽然目前应用研究的范围不广,积累的例数也不多,但却显现出一些问题的存在,主要表现在: 1.在部分开展应用的医疗机构,对CMA 检测前和检测后的产前咨询能力存在不足。

妇幼保健院2018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

妇幼保健院2018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 工作计划 2018年上半年,在全院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坚持稳中求进,突破创新,医院综合实力和品牌效应得到进一步加强,半年门、急诊20162016#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2016%;住院20162016#人次;医疗业务收入20162016万元,较同期增长#.#%,分娩总数20162016例。 半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基础设施建设紧锣密鼓。按照医院建设发展总体思路和整体规划,有序推进在建项目,XX市儿童医院项目完成了外墙、地下室、屋面、钢结构施工,对空调、医气、幕墙、智能化设施进行了政府招标,累计实现投资20162016万元。院西侧妇幼保健院病房三期工程,已完成地质勘探,土建工程进入招标程序,建筑面积#.#万平方米,新增床位2016#张。 (二)内涵建设进一步加强。紧紧抓住国家全面“二孩政策”机遇,大力开展产、儿科关键技术创新和应用特色技术,危急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急救中心,得到进一步升级完善,即刻紧急剖宫产时间已压缩至#分钟以内,全面推广导乐、镇痛分娩、自由体位分娩、采取手术指征评估、抗生素使用控制、知情同意选择、

加大产前检查、孕妇学校、助产士门诊等窗口宣教力度等多种手段,上半年无痛分娩共20162016例,多措并举,降低剖宫产率。我院开展的填补了XX市空白的产前诊断技术,上半年行羊水穿刺2016#例,脐带血穿刺#例,羊水培养成功率2016%,经筛查确认2016三体综合征#例,2016三体综合征#例,其他染色体异常#例,并采取了恰当的干预措施,有效保证了出生人口素质。全省首家引进的冷刀宫腔镜技术,上半年开展近2016#例效果显著,开展单孔腹腔镜妇科恶性肿瘤微创术共2016余台。XX市唯一一家出生缺陷防控分子诊断实验室上半年获市卫计委批准,为精准防控出生缺陷提供了科学保障。在全市率先启动了儿童早教示范基地创建,使得妇幼保健延伸服务内涵得到进一步充实。 (三)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增强 上半年共招募本科及以上医学院校毕业生2016人,专科护理、助产人员2016人,安排外出进修学习#人次。完成省级科研课题#项,院内开展学术讲座、业务学习2016场。与皖西职业卫生学院合作,共建“双主体”教学模式首批学生及顺利结业。 (四)继续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执行药品、耗行零差率,上半年我院药占比控制在2016.#%,耗占比#.#%左右,分别下降#.#%、#.#%。 (五)以巡察为契机,不断推进全面发展。#月底,市委第

产前的出科小结

篇一:《产科出科小结》 产科出科小结 时光如箭,在产七科两个月的进修生活转瞬即逝。虽然时间短暂,但对我启发很大,无论是在管理上还是在业务上,学到了新知识,开拓了新视野,更新了新理念。总结如下 一、科室文化建设方面对工作她们很敬业,不怕苦不怕累,认真细 致,绝不半点马虎;对知识她们很渴求,学习主动性很强,不断汲取学术新进展,总走在专业的最前沿;她们有奉献精神,无论加班多晚,都毫无怨言;她们有慎独精神,不管护士长在与不在,都会认真对待。科里业余文化生活丰富,组织能力强,无论老幼,都踊跃参与,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凝聚力。 二、科室管理方面管理上秉承了医院护理管理网络体系,护士长 ---责任组织长------科员的三级管理。各级人员职责明确,分工合理,既解决了护士长工作繁重和管理不全面的缺陷,又培养了科员的管理能力和主人翁精神,做到人人有事管、事事有人管,从根本上促进了科室的良性发展。

三、科室教学工作有严格地分层次培训计划和考核目标,设有实习 生、进修生总带教,低年资护士的培训和考核以高年资护士和护士长为主。学习形式多样化,以每周小讲课、业务学习、护理查房等为主,幻灯播放,主讲人以职称高低承担相应地课程。一方面促进科员被动学习,另一方面也提高了科员的授课能力。 四、健康教育方面有口头宣教、书面宣教和广播宣教,三者相互弥 补,最大限度促使产妇及家属能吸取健康知识。健康教育面广,涉及孕产妇及新生儿护理,既有产前产后、术前术后的常规护理,也有疾病相关知识、安全、新生儿护理、预防接种、疾病筛查等,尤其是在母乳喂养方面,是我们医院学习的楷模。 通过此次进修,作为护士长的我,回到工作岗位以后,将积极寻找我科的护理管理缺陷和不足之处,借鉴总院产科病房的护理管理经验,在护理部的领导下,确立和完善适合本科室发展的护理管理路线。 最后,感谢孙护士长和产七科的全体科员,在我进修期间给予我的帮助和照顾!

河南省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实施细则

河南省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障母婴健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保证产前诊断技术的安全、有效,规范产前诊断技术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卫生部《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和《河南省母婴保健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所指的产前诊断,是指对胎儿进行先天性缺陷和遗传性疾病的诊断,包括相应的筛查。 产前诊断技术包括:遗传咨询、医学影像、细胞遗传、分子遗传、生化免疫等技术。 产前筛查技术包括:单项21-三体综合征和神经管缺陷产前筛查技术等。 第三条本细则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各类开展产前诊断、产前筛查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 第四条产前诊断、产前筛查技术的应用应以医疗为目的,符合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和伦理原则,由取得省级资格认定的医务人员在

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许可的医疗保健机构中进行。 第二章规划设置 第五条省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省行政区域内产前诊断、产前筛查技术服务机构的规划、审批;对从事产前诊断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和资格认定;对开展产前诊断、产前筛查的技术服务机构实施监督管理和质量控制工作;组织研究和推广应用产前诊断、产前筛查新技术。 第六条各省辖市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全省统一规划,结合当地医疗卫生资源实际情况,统筹考虑本区域内产前诊断、产前筛查技术服务机构的设置。对本辖区内申请开展产前诊断、产前筛查技术服务的机构,按照相关法规进行初审后报省卫生行政部门审批。省直医疗保健机构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直接审批。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产前诊断、产前筛查技术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落实筛查阳性病例的后续诊断管理工作。 第七条产前诊断技术应在省辖市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中开展。省级规划设置4-6个产前诊断技术机构,每个省辖市规划设置1-2个产前诊断技术机构。必须同时具备遗传咨询、医学影像、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学、生化免疫学等五项产前诊断技术条件的医疗保

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2019

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2019 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2002年12月13日原卫生部令第33号公布,根据xx年2月2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修改〈职业健康检查管理办法〉等4件部门规章的决定》第一次修订)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障母婴健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保证产前诊断技术的安全.有效,规范产前诊断技术的监督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本管理办法中所称的产前诊断,是指对胎儿进行先天性缺陷和遗传性疾病的诊断,包括相应筛查。 产前诊断技术项目包括遗传咨询.医学影像.生化免疫.细胞遗传和分子遗传等。 第三条本管理办法适用于各类开展产前诊断技术的医疗保健机构。 第四条产前诊断技术的应用应当以医疗为目的,符合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和伦理原则,由经资格认定的医务人员在经许可的医疗保健机构中进行。 医疗保健机构和医务人员不得实施任何非医疗目的的产前诊断技术。

第五条国家卫生健康委负责全国产前诊断技术应用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管理与审批 第六条国家卫生健康委根据医疗需求.技术发展状况.组织与管理的需要等实际情况,制定产前诊断技术应用规划。 第七条产前诊断技术应用实行分级管理。 国家卫生健康委制定开展产前诊断技术医疗保健机构的基本条件和人员条件;颁布有关产前诊断的技术规范;指定国家级开展产前诊断技术的医疗保健机构;对全国产前诊断技术应用进行质量管理和信息管理;对全国产前诊断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进行规划。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健康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省级卫生健康主管部门)根据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地规划.审批或组建本行政区域内开展产前诊断技术的医疗保健机构;对从事产前诊断技术的专业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和资格认定;对产前诊断技术应用进行质量管理和信息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健康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产前诊断技术应用的日常监督管理。 第八条从事产前诊断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应符合以下所有条件: (一)从事临床工作的,应取得执业医师资格;

产前诊断分中心总结

*******院 三年产前诊断分中心 工作总结 *******院是我市唯一一家担负着妇幼保健、医疗、科研、教学、计划生育、健康教育和信息管理的三级妇幼保健机构,是全市22个县(市)、区妇幼保健机构的技术指导中心和业务管理机构,负责全市的产前筛查、产前诊断的信息统计,有完整的妇幼保健三级监测网。产前诊断技术作为出生缺陷的二级预防措施,在出生缺陷防治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我院又是石家庄市产前筛查中心及新生儿疾病筛查诊治中心,这样就形成了产前筛查与产前诊断有机结合的技术服务网络和质量控制体系,可大大提高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我院还注重保健宣传工作,利用出生缺陷防治宣传日举行大型义诊活动,举办第五届全国产房内危重新生儿急救学习班暨第七届石家庄市围产医学年会,为孕前、孕期妇女普及如何做到优生优育,宣传如何预防出生缺陷和残疾儿出生的科学知识,让广大的育龄妇女了解我国出生缺陷的现况,宣传了我国实施的以婚前保健、产前诊断、新生儿疾病筛查为主的三级综合性防治策略,让群众自觉做到优生优育,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 为了提高产前诊断技术水平,我院每年都会派出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国家及省卫生厅举办的产前诊断技术培训班,并派出实验室人员分别到美国、湖南、广州和河北省级医院产前诊断中心进修,这样都为提高我院产前诊断技术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产前诊断中心自

2014年省卫计委进行周期校验后,三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组织管理 我院产前诊断分中心经河北省卫生厅批准于2008年10月成立,医院成立了产前诊断分中心组织机构,由主管副院长莫中福担任组长,主管副院长吴荣芹、主管副院长苏学艳担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下设产前诊断办公室、产前诊断质控组及产前诊断技术服务组。产前诊断办公室设在医务科;产前诊断技术服务组由我院围产保健、妇科、产科、新生儿科、功能科、遗传咨询科等科室联合组成;产前诊断质控组由我院质控办、医务科、护理部、感控科、产前诊断门诊、遗传咨询科、功能科等相关科室组成。产前诊断分中心设有遗传咨询门诊、细胞遗传诊断室、产前筛查超声室、细胞遗传诊断室、生化免疫遗传诊断室、分子遗传诊断室、产前诊断资料室等,开展遗传咨询、细胞遗传、分子遗传、产前筛查、产前诊断及新生儿疾病筛查、诊断和治疗、43种遗传代谢病筛查、产前及新生儿耳聋基因检测、叶酸代谢能力基因检测等,真正起到预防三级出生缺陷的目的。 二、人员配置 我院产前诊断分中心拥有一支紧密协作、技术精湛、态度严谨的技术骨干组成的团队: 1、产前诊断门诊占地约100平米,现有医护人员5人,其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2人,均接受过全国及河北省卫计委组织的产前诊断相关培训,并同时取得大型医疗设备上岗证,一名副主任护师负责病案管理及随访、统计工作,一名主管护师负责羊膜腔穿刺手术

产前诊断自查报告

XXX妇幼保健院 开展产前诊断技术服务工作情况汇报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保障母婴健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在区卫计委的领导、支持和帮助下,我院不断完善产前诊断各个环节技术工作,在基础设施、人员培训、设备配备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2000年12月26号我院获得产前诊断技术、地贫诊断分中心资质开始,在市卫计委的领导下,我院两年来,优生遗传咨询室、影像诊断、生化免疫、细胞遗传和分子遗传等相关科室严格按《XXX医疗保健机构产前诊断技术许可评审细则(试行)》的要求,开展产前诊断的技术。现将本院开展产前诊断技术服务工作的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概况 ㈠XXX基本概况 XXX位于西南部,管辖10县2市2区,人口总数745.52万,是一个交通方便、经济发展较快的城市。全市设有产科的医疗保健机构共XX家,其中县级以上机构XX家,乡镇卫生院XX家,开展产前筛查的有XX家。 全市活产数2015年为28219人,2016年为29621人,2017年1-5月为13265人。2010-2015年我市出生围产儿数共178660人,出生缺陷发生1932例,出生缺陷发生率10.81‰;2016-2017年5月我市出生围产儿数共43066人,出生缺陷发生416例,出生缺陷发生率10.69‰,出生缺陷率明显下降9.66‰,取得明显成效。

全市近5年地贫筛查率:2012年86.94%,2013年98.60%,2014年99.90%,2015年99.04%,2016年99.53%。 ㈡XXX妇幼保健院的基本概况 XXX妇幼保健院是一所集医疗、保健、预防、科研、信息为一体的专科医院。旧院医院占地面积5423平方米,建筑面积8498.08平方米,新院目前正在装修中。全院职工210人,其中卫技人员167人,占全院职工的79.52%。本科学历89人,大专学历49人,高级职称90人,中级职称126人。设有妇产科、优生遗传科、围产保健科、儿科、新生儿科、儿童保健科等临床保健科室和医学检验、超声科等医技科室。医院拥有实时彩超、进口B超、CR、腹腔镜、全自动电化学发光仪、大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染色体分析系统、听力检测系统等国内外先进仪器设备。从2003年起,XXX妇幼保健院已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和产前筛查技术。几年来,新生儿疾病筛查和产前筛查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14年,我院开展产前筛查为1535人,地贫筛查为1995人;2015年,我院开展产前筛查为1583人,地贫筛查为1770人;2016年,我院开展产前筛查为2024人,地贫筛查为1877人。 二、开展产前诊断技术工作情况 ㈠加强组织领导,完善产前诊断工作组织机构 为进一步做好产前诊断技术服务建设的工作,在市卫计委的领导下,我市成立了以市卫计委王斌副局长为组长、市妇幼保健院蓝静院长为副组长、科室主任和技术骨干为成员的产前诊断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产前诊断技术各项工作和人员的协调。产前诊断机构各小

产前超声检查规范

产前超声检查技术规范 超声产前诊断是产前诊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包括对胎儿生长发育的评估、对高危胎儿在超声引导下的标本采集和对某些先天性缺陷的诊断。 一、基本要求 (一)超声产前诊断机构的设置 超声产前诊断应在卫生行政部门许可的国家级、各省开展产前诊断技术的医疗保健机构开展。 (二)超声产前诊断人员的要求 从事超声产前诊断的人员必须符合《从事产前诊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基本条件》中有关要求。 (三)设备要求 1.超声室应配备高分辨率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2.具有完整的图像记录系统和图文管理系统,供图像分析和资料管理。 二、管理 1.对胎儿有可疑发育异常者,必须进行全面的超声检查,并做必要的记录。 2.严禁非医疗目的进行胎儿性别鉴定。 3.产前诊断超声报告,应由2名经审批认证的专业技术人员签发。 三、超声产前诊断应诊断的严重畸形 根据目前超声技术水平,妊娠16周~24周应诊断的致命畸形包括无脑儿、脑膨出、开放性脊柱裂、胸腹壁缺损内脏外翻、单腔心、致命性软骨发育不全等。 四、技术程序 1.对孕妇进行产前检查的医院应在孕妇妊娠16周~24周进行常规超声检查,主要内容应包括:胎儿生长评估和胎儿体表及内脏结构发育的检查。具体操作步骤应按医院超声检查的诊疗常规进行。如疑有胎儿生长发育异常,应立即转诊到经许可开展产前诊断技术的医疗保健机构进行进一步检查诊断医|学教育网整理。 2.对《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第十七条规定的高危孕妇,应进行早期妊娠超声检查,对发现的异常病例应转诊到经许可开展产前诊断技术的医疗保健机构进行进一步检查诊断。 3.开展产前诊断技术的医疗保健机构对转诊来的可疑病例以及产前筛查出 的高危孕妇,应在妊娠24周前对胎儿进行全面的超声检查并做详细的记录。 4.对无结构异常的腔室容积改变,需随访后再做诊断。 5.胎儿标本采集应严格按照介入性超声操作常规进行。

妇幼卫生工作总结

2010年妇幼卫生工作总结 一年来,在各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与支持下,以保障母婴安全,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为重点,坚持以“保健为中心,临床为依托”,贯彻妇幼卫生工作方针。紧紧围绕提高住院分娩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减少出生缺陷等工作目标,开展各项工作,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年共有活产12294人,产妇12220人,住院分娩活产数12272人,住院分娩率99.8%;高危产妇3050人,高危产妇住院分娩率100%;产前筛查2802人,产前筛查率22.93 %;叶酸服用7859人,叶酸服用率64.30%;免费婚前医学检查11783人(男5862人,女5921人),婚前医学检查率67.76 %;艾滋病病毒检测9345人,艾滋病抗体检测率76.47%。孕产妇死亡3例(其中1例为不可避免的的死亡)。 7岁以下儿童73178人,保健管理56092 人,3岁以下儿童34027 人,保健管理23616人,健康管理率69.4%,5岁以下儿童死亡154人,死亡率12.52 ‰;全县各医疗机构出生10344 人,新生儿疾病筛查8505 人,新生儿疾病筛查率 82.22 %,新生儿听力筛查7887人,新生儿听力筛查率76.24 %。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妇幼保健管理 1、孕产妇管理工作 一是加强孕情搜索。第一是实行孕情月报制度。乡镇及三家县级医疗保健机构每月将新增的孕产妇情况按时报县妇幼保健院。第二是实行孕情反馈制度。各乡镇妇幼专干将收集到的县内其他乡镇的孕产妇信息及时反馈到相应乡镇妇幼专干。第三是实行孕情核对制度。各乡镇妇幼专干每月定期下村上户主动搜索孕情,同时定期搜索“妊娠信息实时通”的孕产妇信息,及时与村保健人员上报的信息进行查对核实。

开展产前诊断技术医疗保健机构的基本条件

开展产前诊断技术医疗保健机构的基本条件 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

《开展产前诊断技术医疗保健机构的基本条件》(《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配套文件附件二)根据《技术管理办法》,以及开展产前诊断技术的医疗保健机构的职责,制定国家级开展产前诊断技术医疗保健机构的设置原则、各省开展产前诊断技术医疗保健机构的基本条件,作为开展产前诊断技术医疗保健机构建设和评审的参考依据。 一、设置国家级开展产前诊断技术的医疗保健机构的基本原则 (一)国家级开展产前诊断技术的医疗保健机构,为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许可的开展产前诊断技术的医疗保健机构。产前诊断的各项技术具有全国领先地位和权威性,具备承担国家级产前诊断技术医疗保健机构职责的条件。 (二)卫生部根据《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有关条款的规定和全国产前诊断实际工作及技术发展的需要,组织专家评议,并征求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产前诊断技术医疗保健机构的意见后,确定国家级产前诊断技术医疗保健机构。 二、各省开展产前诊断技术医疗保健机构的基本条件 (一)组织设置要求 各省开展产前诊断技术的医疗机构,需设立产前诊断诊疗组织,设主任1名,负责产前诊断的临床技术服务,下设办公室和资料室,分别负责具体的管理工作和信息档案管理工作。 各省开展产前诊断技术的医疗保健机构应设有遗传咨询、影像诊断(超声)、生化免疫和细胞遗传等部门,具有妇产科、儿科、病理科、临床遗传专业的技术力量。 鼓励尚未具备分子遗传诊断能力的机构与大学、科研机构等合作,将分子遗传诊断技术应用到产前诊断服务中。 (二)产前诊断业务范围要求 各省开展产前诊断技术的医疗保健机构应提供的产前诊断技术服务包括:

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

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障母婴健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保证产前诊断技术的安全、有效,规范产前诊断技术的监督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本管理办法中所称的产前诊断,是指对胎儿进行先天性缺陷和遗传性疾病的诊断,包括相应筛查。 产前诊断技术项目包括遗传咨询、医学影像、生化免疫、细胞遗传和分子遗传等。 第三条本管理办法适用于各类开展产前诊断技术的医疗保健机构。 第四条产前诊断技术的应用应当以医疗为目的,符合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和伦理原则,由经资格认定的医务人员在经许可的医疗保健机构中进行。 医疗保健机构和医务人员不得实施任何非医疗目的的产前诊断技术。 第五条卫生部负责全国产前诊断技术应用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管理与审批 第六条卫生部根据医疗需求、技术发展状况、组织与管理的需要等实际情况,制定产前诊断技术应用规划。 第七条产前诊断技术应用实行分级管理。 卫生部制定开展产前诊断技术医疗保健机构的基本条件和人员条件;颁布有关产前诊断的技术规范;指定国家级开展产前诊断技术的医疗保健机构;对全国产前诊断技术应用进行质量管理和信息管理;对全国产前诊断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进行规划。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以下简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地规划、审批或组建本行政区域内开展产前诊断技术的医疗保健机构;对从事产前诊断技术的专业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和资格认定;对产前诊断技术应用进行质量管理和信息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产前诊断技术应用的日常监督管理。 第八条从事产前诊断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应符合以下所有条件: (一)从事临床工作的,应取得执业医师资格; (二)从事医技和辅助工作的,应取得相应卫生专业技术职称; (三)符合《从事产前诊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基本条件》; (四)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取得从事产前诊断的《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 第九条申请开展产前诊断技术的医疗保健机构应符合下列所有条件: (一)设有妇产科诊疗科目; (二)具有与所开展技术相适应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三)具有与所开展技术相适应的技术条件和设备; (四)设有医学伦理委员会; (五)符合《开展产前诊断技术医疗保健机构的基本条件》及相关技术规范。 第十条申请开展产前诊断技术的医疗保健机构应当向所在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提交下列文件: (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副本; (二)开展产前诊断技术的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申请文件; (三)可行性报告; (四)拟开展产前诊断技术的人员配备、设备和技术条件情况;

最新出生缺陷防控干预工作汇报材料

出生缺陷防控干预工作汇报材料 出生缺陷防控干预工作汇报材料 (2020.9.23) 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好: 出生缺陷早期干预是预防残疾发生的重要方面,近年来,我市为全面落实《两纲》目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减少先天性残障,先后开展了出生缺陷监测与出生缺陷三级预防工作,现将我市出生缺陷发生现状和主要工作做法向各位领导和专家汇报如下: 一、出生缺陷发生现状 我市从1996年起先后抽取市中心医院等十家市、县级医疗保健机构为监测点开展出生缺陷医院监测工作,监测结果显示, 2000年-2020年我市的出生缺陷发生率整体呈下降趋势,由2000年的301.6/万下降至2020年的114.27/万,下降了62.11%。 从城乡差别来看,出生缺陷发生率整体呈现出农村高于城市的态势,但随着农村经济水平提高,农村出生缺陷发生率逐年下降,

与城市的差距逐步缩小。 从出生缺陷发生顺位来看,2000-2009年我市依次为神经管缺陷、肢体畸形、面耳畸形、泌尿生殖系统畸形、消化系统畸形。随着医改重大基本公共卫生项目-育龄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在我市全面实施,2010年、2020年出生缺陷顺位中神经管缺陷退居第三位,2020年神经管缺陷退至第六位,2020年神经管缺陷发生率有所反弹,上升至第五位;从2020年至今,肢体畸形上升至第一。心血管类畸形的发生率呈现上升趋势。 二、工作做法 (一)做好一级预防,防患于未然。 近年来,我市为把好预防出生缺陷的第一道关口,一是加强了婚前医学检查工作,2020年免费婚前医学检查政策实现了全市覆盖,婚检率快速上升至38.66%。二是加强了孕前保健工作,做好孕前优生咨询及检测,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优生五项检测,二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均设立了孕前保健咨询门诊,为准备怀孕妇女提供孕前健康教育指导,婚育指导及遗传咨询。三是积极推进小剂量叶酸预防出生缺陷工作进程,2008年,国家启动了重大公共卫生项目《育龄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项目

四川省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实施办法 - 四川产前诊断信息网

四川省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实施办法 (川卫办发函字[2004]91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对产前诊断技术的监督管理,保证产前诊断技术安全、有效地服务于人群,保障母婴健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简称《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及相关配套文件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订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本实施办法所指的产前诊断,是指对胎儿进行先天性缺陷和遗传疾病的诊断,包括相应筛查。产前诊断技术项目包括遗传咨询、医学影像、生化免疫、细胞遗传和分子遗传等。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四川省行政区域内各类开展产前诊断技术的医疗保健机构。 第四条产前诊断技术的应用应当以医疗为目的,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和伦理原则,由经资格认定的医务人员在经省卫生行政部门许可的医疗保健机构中进行。医疗保健机构和医务人员不得实施任何非医疗目的的产前诊断技术。 第五条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开展产前诊断技术的规划、审批,对从事产前诊断技术的专业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和资格认定,对产前诊断技术应用进行质量管理和信息管理;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对从事产前诊断技术的医疗保健机构实施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设置

第六条产前诊断技术原则上在市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中开展。符合条件的,每个市级设一所产前诊断技术机构。 第七条单项产前筛查(21-三体综合征和神经管缺陷筛查)技术原则上在县级以医疗保健机构中开展。符合条件的,每个县(市)设一所。 第八条全省设产前诊断中心1至2个,其余为分中心。 第九条鼓励人才、技术、设备等资源共享,对细胞遗传、分子遗传等项目可与科研院校等合作,履行法定合同,作为产前诊断技术机构的室(站)。 第三章申请 第十条从事产前诊断技术的专业人员,必须符合人员基本条件,参加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及产前诊断技术业务培训,考核合格,取得省级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相应的《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后,方可从事产前诊断技术工作。 第十一条从事产前诊断技术的专业人员应符合下列条件: (一)从事临床工作的,应取得执业医师资格; (二)从事医技和辅助工作的,应取得相应卫生专业技术职称; (三)符合卫生部《从事产前诊断专业技术人员的基本条件》的规定; (四)取得省级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从事产前诊断技术的《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 第十二条申请开展产前诊断技术的医疗保健机构应符合下列条件: (一)符合设置产前诊断技术机构的规划;

产前诊断汇报

***妇幼保健院 开展遗传病诊断、产前诊断技术服务汇报 2014年X月X日 要点 一、***妇幼保健院基本概况 二、领导重视,推动有力 三、产前诊断服务机构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 (一)建立了本院产前诊断组织机构和服务管理网络 (二)规范人员管理和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 (三)专业技术能力 (四)房屋和设备配置 四、我院自取得开展产前诊断技术试运行资格以来相关工作进展情况 五、近年开展产前诊断技术服务项目情况 六、自评结果 (一)主要存在问题 (二)整改措施 一、***妇幼保健院基本概况 ***妇幼保健院始建于2003年,由原地区妇幼保健院与县

妇幼保健院整合而成,经过十年的建设,已经发展成为集保健、医疗、科研为一体的一所市级妇幼保健院、国家级爱婴医院,是全市妇幼保健管理中心、妇幼保健业务培训中心和全市产科急救中心。 医院占地56974.51M2(含新院),建筑面积6848.79M2。编设床位100张,实际开放床位123张。全院固定资产1183.14万元,拥有万元以上医疗设备547台。目前在职职工290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33人,具有副高级以上技术职称8人,中级技术职称48人。2013年全年门诊量15.8万人次,出院人数达8623人次,业务总收入4674万元。 医院的重点业务科室有妇女保健科、儿童保健科、妇科、产科、新生儿科、婚前保健科、普通儿科。这些业务的相应科室均具有较先进的诊疗仪器设备和较强的技术力量。妇幼保健负责全市的技术指导工作;产科、新生儿科除了做好院内的日常诊治工作外,还随时接收基层医疗保健机构转送的危重病人。 医院坚持走科技兴院之路,重视智力投资和人才培养、引进。积极开展科研活动及应用新技术。近几年来,曾先后荣获“广西妇幼保健先进集体”、“广西实施降消项目先进单位”、“2002-2012广西降消项目先进集体”、“自治区卫生厅‘十一五’期间医药卫生科技和继续医学教育先进单位”、“***卫生系

2020年计生办年终工作总结

计生办年终工作总结 现在虽然国家都已经在鼓励二胎政策了,但是以往在计划生育所取得的工作经验,还是值得我们借鉴的。难么,今天就给大家了计生办年终,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20xx年是开局年,做好20xx年的工作,对完成人口规划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根据市政府和金城镇计生工作目标要求,我们局今年主要目标任务是:全面完成市政府与我局签订的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综合治理的各项工作任务;本系统计划生育率达100%,期内综合避孕率达95%,其中期内长效避孕率达70%以上;新婚出生缺陷一级干预率达90%以上;避孕节育全程服务与生殖保健服务率达90%;避孕节育不良反应防治率达80%以上,避孕措施及时更换或终止妊娠率80%以上;人口和计划生育知识普及率达95%以上,群众满意率达95%以上,统计数据准确率达98%以上。 为完成今年的工作目标,我们工作的指导思想为:以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为主题,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努力在依法行政、优质服务、社会保障方面实现新的突破,不断完善“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确保完成全年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目标任务。 具体措施:

整合资源,创新宣传教育形式;完善建设局计网站,充分发挥信息平台作用,把计生工作与其他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相融入、相渗透、相结合的文章及时发到网页上;创新宣传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努力使宣传品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融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为一体,为广大育龄群众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现代化的宣传服务。 继续广泛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扣紧“新、进、家”三,集中开展进企业、进社区、进家庭、送知识、送温暖、送服务“三进三送”活动。充分利用党校、人口学校开展人口理论教育,努力开办一些群众乐于参与的教学形式,重点增加生殖健康以及传播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的宣教内容,在创建学习型家庭活动中,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法规融入家庭学法之中。 针对建筑施工队伍流入人口逐渐增多的现象,将人口学校办成流动学校。 继续广泛深入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等法律法规宣传活动,认真抓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的实施,在全系统形成依法行政、管理规范、群众满意的计划生育良好氛围。进一步落实企业法定代表人计划生育工作责任制,落实好独生子女父母有关奖励优惠待遇和计划生育四项手术费的报销,保证实行计划生育群众的合法权益得到落

产前筛查年终总结范文

产前筛查年终总结范文 篇一:产前诊断汇报一、***妇幼保健院基本概况 二、领导重视,推动有力 三、产前诊断服务机构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 (一)建立了本院产前诊断组织机构和服务管理网络 (二)规范人员管理和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 (三)专业技术能力 (四)房屋和设备配臵 四、我院自取得开展产前诊断技术试运行资格以来相关工作进展情况 五、近年开展产前诊断技术服务项目情况 六、自评结果 (一)主要存在问题 (二)整改措施 一、***妇幼保健院基本概况

***妇幼保健院始建于2003年,由原地区妇幼保健院与县妇幼保健院整合而成,经过十年的建设,已经发展成为集保健、医疗、科研为一体的一所市级妇幼保健院、国家级爱婴医院,是全市妇幼保健管理中心、妇幼保健业务培训中心和全市产科急救中心。 医院占地56974。51M2(含新院),建筑面积6848。79M2。编设床位100张,实际开放床位123张。全院固定资产1183。14万元,拥有万元以上医疗设备547台。目前在职职工290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33人,具有副高级以上技术职称8人,中级技术职称48人。2013年全年门诊量15。8万人次,出院人数达8623人次,业务总收入4674万元。 医院的重点业务科室有妇女保健科、儿童保健科、妇科、产科、新生儿科、婚前保健科、普通儿科。这些业务的相应科室均具有较先进的诊疗仪器设备和较强的技术力量。妇幼保健负责全市的技术指导工作;产科、新生儿科除了做好院内的日常诊治工作外,还随时接收基层医疗保健机构转送的危重病人。 医院坚持走科技兴院之路,重视智力投资和人才培养、引进。积极开展科研活动及应用新技术。近几年来,曾先后荣获广西妇幼保健先进集体、广西实施降消项目先进单位、2002—2012广西降消项目先进集体、自治区卫生厅‘十一五’期间医药卫生科技和继续医学教育先进单位、***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广西优生优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市卫生工作先进集体、全市实施母婴安全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连续几年在市级各类活动和系统内比赛获得嘉奖,并得到广大群众的良好赞誉。 二、领导重视,推动有力 2011年以来,我院党政领导把开展创建***产前诊断服务机构工作作为医院的重要工作来抓,多次召开班子会,研究制定方案和明确目标,得到了各级领导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