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学术出版的现状、问题与机遇

我国学术出版的现状、问题与机遇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ef15479494.html,

我国学术出版的现状、问题与机遇

作者:谢寿光

来源:《出版参考》2013年第03期

今天,就出版图书的数量和品种而言,我国已经成为头号的出版大国。但如果按照人均消费和学术话语的国际渗透力等几个关键指标来衡量,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与出版强国还相距甚远。作为当代的出版人,有条件、有责任也应该有能力,正视当下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出版中存在的种种乱象,再创学术出版的新辉煌,这是时代赋予今天所有关心和从事学术出版者的使命所在。

一、我国学术出版的现状

1.规模巨大。2012年全国出版图书总量接近40万种,其中90%以上的出版机构都涉及学术出版,年出版学术图书的种类用宽口径统计有4万种,约占新书总品种数的1/4,而其中人文社会科学图书有22000种左右,自然科学和科学技术类图书有19000种左右。

2.学术出版工程放量剧增。往年出版界做各种年度总结的时候,往往只提《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华美术全集》《汉语大辞典》这一类的图书,但是,最近几年随着国家投入的明显增加,大型学术出版工程不断涌现,三天两头就有巨著问世,背后的原因和背景就是国家的投入。

3.学术译著出版长蛊不衷。外文图书无论是面向大众还是小众学术的,只要是好书,由于现在技术的进步,都会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可以同步看到中译本。

4.学术互动、出版合作日趋密切。近年来,两岸四地以及全球华人学者的互动和出版合作已经非常密切了,中国学术在世界学术话语体系中有了一定的地位。

但我国学术出版也存在一些问题。

1.投入产出严重不成比例。据有关统计,近年来中国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将近7000多亿

元,占全球第二。但成果的产出率排在全球第十名左右,我觉得达到达不到第十名还有待确认,这取决于你用什么指标衡量。学术图书能被国外大学图书馆收藏的不到年出版总量的

1/4,我刚才说的4万种学术图书,充其量只有1万种能被国外大学的图书馆收藏。美国国立

图书馆一年收藏中文图书含华语地区繁体字版大约有5500种,这些年这个数字都没有变,能被译成世界主要语种进入国际学术交流体系的更是不过千种。

2.数量与质量的发展严重不平衡。大陆地区学术出版的数量和质量严重不成比例:数量巨大,但质量偏低或者说很低;人文社会科学图书大量存在泛化、低水平重复甚至抄袭和剽窃现象。这些当然和生产者有关,但是学术出版人是最后的看门人,要承担起责任。

期刊影响因子的“含金量”是多少

期刊影响因子的“含金量”是多少 这是一个以标准衡量的世界。既然吃饭都有米其林餐厅评级作为参考,更何况严谨的学术科研成果。 期刊影响因子长久以来被学术界视为一个重要的科研水平参考指标。在一本影响因子高的期刊发表论文,科研人员的科研能力和成果也更容易获得认同。然而,部分科学家已对这一指标能否真正反映单篇论文乃至作者学术水平提出质疑,加上每年发布这一指标的汤森路透公司在本月早些时候宣布把相关业务转售给两家投资公司,影响因子未来能否继续维持其「影响力」令人存疑。 广泛影响 根据汤森路透发布的信息,该公司已同意将旗下知识产权与科学业务作价35.5亿美元出售给私募股权公司Onex和霸菱亚洲投资。这一业务包括了世界知名的科技文献检索系统「科学引文索引」(简称SCI)以及定期发布的《期刊引证报告》,其中的期刊影响因子是一本学术期刊影响力的重要参考。 新华社记者就此事咨询了汤森路透,该公司一位发言人说,这一交易预计今年晚些时候完成,在此之前该公司还会继续拥有并运营这项业务,「我们将在不影响这项业务开展和质量的前提下完成交易」。 帝国理工学院教授史蒂芬·柯里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对汤森路透用来计算期刊影响因子所使用的数据是否可靠本来就有一定顾虑,「我不确定汤森路透的这次交易是否产生影响,但这项业务的接盘方如果未来能够保证这方面的透明度也是一件好事」。 影响因子的计算方法通常是以某一刊物在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除以该刊物前两年发表论文的总数,得出该刊物当年的影响因子数值。理论上,一种刊物的影响因子越高,影响力越大,所发表论文传播范围也更广。鉴于全球每个科研领域中都有大量专业期刊,如果有一个可靠的指标能告诉研究人员哪个期刊影响力更大,他们就能更高效地选择在一个高质量平台上发表科研成果。 但这又引申出一个现象,即许多科研机构、高校甚至学术同行越来越依赖影响因子来评判一篇论文甚至作者本身的科研水平,进而影响他们的职称评定和获取科研项目资助等机会。 业内争议 这种过度依赖影响因子的做法引起不少业内争议。来自帝国理工学院、皇家学会等科研机构学者以及《自然》《科学》等期刊出版方的高级编辑,合作撰写了一份报告分析其中弊端,并提出相关改进方案。这篇报告已在近期被分享到一个公开的预印本服务器上供同行审阅。 报告分析了包括《自然》《科学》在内11份学术期刊在2013年至2014年间所刊发论文被引用次数的分布情况,这些数据也您身边的论文好秘书:您的原始资料与构思,我按您的意思整理成优秀论文论著,并安排出版发表,企鹅1550116010自信我会是您人生路上不可或缺的论文好秘书被用来计算2015年相关刊物的影响因子。 报告作者发现,多数论文被引用次数都达不到发表它们的期刊的影响因子数值水平,比如《自然》在这期间所刊发论文中的74.8% 在2015年获得的引用次数就低于这本期刊当年影响因子所显示的水平,《科学》的情况也类似。报告说,这主要是因为这些期刊中有一小部分论文被引用次数非常高,导致影响因子在均值计算过程中出现偏差。 报告详细描述了如何更准确地计算出期刊所刊发论文被引用次数的分布状况,并呼吁各家期刊将这些基础数据公布出来,减少学术界对影响因子的过度依赖。

学术期刊中抄袭剽窃的现状分析及治理举措

学术期刊中抄袭剽窃的现状分析及治理举措 摘要:抄袭剽窃是近年来我国学术期刊中一种常见的文化领域的盗窃行为,也是学术界“痛打”的知识侵权热点问题。抄袭剽窃是一种严重的学术腐败行为,其特征是把别人的精神成果据为己有。急功近利是抄袭剽窃的主要病根,学术良知泯灭是抄袭剽窃的催化剂。抄袭剽窃首当其冲的受害者是期刊作者,学术期刊编辑也是受害者。抄袭剽窃的行为严重污染了学术期刊生态环境,必须采取多项措施,严加治理。 关键词:学术期刊;抄袭剽窃;学术腐败;知识侵权 一、学术期刊中抄袭剽窃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学术期刊中抄袭剽窃的现象频繁而猖獗。这种文人的偷盗行为越演越烈,令正直的学者坐立不安,令学术期刊编辑忧伤心悸,令期刊界乃至学术界恐慌不安。 1.学术繁荣给抄袭剽窃带来了便利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学术繁荣,鲜有抄袭剽窃;清代朴学(名物训诂考据之学)学派林立,大家纷呈,罕见抄袭剽窃。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当时的学者相对较少,学者的著述也少,学者务求说从己出,独立思考。而目前就大不相同了,高校里有大量的教学、科研工作者,每年要发表多少文章一时难以统计清楚;中国还有那么多科研机构,每年要发表多少论文也一时难以量化。学术论文有的发表在公开学术期刊上,有的发表在内部报刊上,更多是粘贴在网上。在互联网上,利用搜索引擎,任何主题的论文都能找到,撰写论文需要的资料查起来更是方便。学术繁荣给抄袭剽窃者带来了诸多便利,也刺激了抄袭剽窃者的侥幸心理。 2.急功近利是抄袭剽窃的主要病根 中国科学院院士孙大业认为:眼下科技界最大的问题是浮躁,急于求成,研究人员忙着出论文,一些研究生还在打基础阶段,做点试验就想发论文,甚至有人弄虚作假,抄袭剽窃,搞学术腐败。科研浮躁症的病根究竟在哪里?主观原因只是其一,从客观方面讲,学术体制因素等也逼迫许多科研人员急功近利。近年来,无论是现行的科研成果评价体系,学术评价体系,还是职称评价体系,都一直因其不科学、简单量化而受到世人的诟病。学术评价体系被认为是在舍本逐末,重论文的“数量”而轻“质量”,重论文的“厚度”而轻“深度”。在许多高校或科研院所,都规定硕士生、博士生每年在核心期刊上要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否则不能毕业;教师和研究人员每年都有严格的论文、专著发表要求,完不成任务,不仅

提高学术期刊影响因子的途径

提高学术期刊影响因子的途径 作者:李勤来源:《今传媒》 美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所长尤金?加菲尔德首先用论文的被引证频次来测度期刊的影响力,1963年美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正式提出和使用影响因子这一术语。期刊在某年的影响因子是指该刊前两年发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除以该刊前两年发表论文的总数。由影响因子的定义可知,期刊的影响因子反映在一定时期内期刊论文的平均被引率。影响因子的三个基本要素是论文量、时间和被引次数,也就是说,期刊所刊发论文的被引情况决定了该期刊的影响因子。总的说来,一篇论文的被引次数越多,说明它的学术影响力越大,同样也表明它的学术质量较高、创新性较强。因为影响因子高的期刊具有较广泛的读者群和比较高的引用率。影响因子的高低客观地反映了期刊和编辑吸引高质量稿件的能力。所以,我们在评价期刊时,影响因子为重要的评价指标之一。许多作者在投稿时,也将影响因子高的期刊作为投稿首选。图书馆或研究院、资料室在选择订阅期刊或优化馆藏期刊时,也把期刊的影响因子作为重要的参考标准之一。而且影响因子也是筛选中文核心期刊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作为期刊工作者,努力提高期刊的影响因子十分必要。分析学术期刊的计量指标情况,决定影响因子高低的因素通常有这样几点: 一、影响因子的影响因素 一是论文发表时滞。论文发表时滞(DPA)是指期刊论文的出版日期与编辑部收到该文章的日期之时间差,以月为单位。它是衡量期刊时效性的重要指标,与期刊的影响因子和被引频次有密切关系。因为在计算影响因子时,期刊被引频次中两年的时间限制可导致不同刊物中论文的被引证次数有较大的差异。出版周期短的刊物更容易获得较高的影响因子。因而在同一学科领域的研究论文,特别是研究热点领域内的论文,首先被公开发表的论文更有可能引起较大的影响或者被别人引证。 二是论文学术水平。论文的学术质量直接制约着期刊影响因子的提高。学术质量较高的论文,容易被同行认可,引用率自然就高,影响因子也高。相反,学术质量较差的论文,不会被同行认可,得不到同行研究者的重视,引用率自然就低,影响因子也较低。在各类文章中,具有原创性的学术论文常常被研究人员参考和引用。同时有争议的学术讨论更容易获得同行的广泛关注,而普通的介绍性论文则不太被人们关注。 三是参考文献的数量和质量。由于影响因子是根据期刊的引文计算出来的,通常参考文献的内容越新颖,信息质量越高,影响因子就越高。准确的参考文献有助于作者在有限的篇幅中阐述论文的研究背景及其相关的观点和论据。同时可以方便读者追溯有关的参考资料进一步研究问题。统计分析表明,期刊的影响因子主要取决于论文的平均引文数、引证半衰期及论文的被引证率。所以,参考文献数量较多的论文它的平均引文数量就比较大,而且参考文献越准确,读者查阅参考文献就更方便,读者能分享文献信息资源就越多。 根据我们的分析研究,提高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用功夫: ⒈鼓励高质量论文在我国首先发表

核心期刊影响因子国内2006

2006年国内医学类核心期刊及影响因子列表 序号期刊名称被引频次影响因子预防医学、卫生学类 1、中国地方病学杂志1172 1.237 2、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829 1.228 3、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8750.904 4、中华传染病杂志9530.903 5、中华预防医学杂志9680.891 6、中国消毒学杂志4380.738 7、中国艾滋病性病5690.680 8、营养学报7730.632 9、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5310.543 10、环境与健康杂志5620.490 11、卫生研究7510.465 12、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6810.456 13、中国防痨杂志4730.414 14、中国卫生统计2930.393 15、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640.391 16、中国职业医学3860.341 17、中国学校卫生8520.312 18、中华卫生杀虫药械950.310 19、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4210.297 20、中国公共卫生16620.296 20、环境与职业医学2510.296 22、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4210.291 23、工业卫生与职业病3330.280 24、华南预防医学2300.236 25、疾病控制杂志2490.222 26、中国工业医学杂志3170.217 27、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3510.210 28、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870.190 29、热带医学杂志1070.178 30、实用预防医学4420.158 31、现代预防医学4110.142 32、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350.131 33、职业与健康3370.048 基础、医学综合类 1、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5 1.556 2、中华病理学杂志1425 1.171 3、中华医学杂志3792 1.091 4、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16340.998 5、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6900.997 6、中华麻醉学杂志14870.918 7、生理学报6970.851

中国科技期刊影响因子分类排序表

中国科技期刊影响因子分类排序表 预防医学、卫生学类 l 中华传染病杂志 1.416 2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1.239 3 营养学报 0.749 4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0.608 5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0.607 6 中国防痨杂志 0.483 7 肠外与肠内营养 0.473 8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0.469 9 中国消毒学杂志 0.458 10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0.393 11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0.332 12 中国卫生统计 0.325 13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0.318 14 卫生研究 0.264 15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0.254 16 中国学校卫生 0.224 17 环境与健康杂志 0.221 18 中国公共卫生 0.202 19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0.187 20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0.139 2l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0.109 22 疾病控制杂志 0.073 23 伤残医学杂志 0.012 基础医学、综合类 1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1.708 2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1.349 3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0.845 4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0.822 5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0.769 6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0.667 7 中华医学杂志 0.636 8 中华病理学杂志 0.605 9 中华麻醉学杂志 0.597 10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0.580 11 免疫学杂志 0.555 12 生理学报 0.536 13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0.535 14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0.532 15 中华血液学杂志 0.530 16 诊断病理学杂志 0.483 名次期刊名称影响因子

候选人的主要学术成就科技成果及创新点

一、候选人的主要学术成就、科技成果及创新点: (简要概括,侧重体现成果、创新能力和领导能力) 申请人主要从事新型纳米多孔材料的制备及功能研究。曾参与1项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子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并参与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的成功申请。获得德国洪堡基金会洪堡学者博士后资助。以第一作者身份在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等国际一流化学和材料类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被引用99次。 其中,以仿生方法制备三维有序大孔方解石单晶的研究成果在Angew. Chem. Int. Ed.上作为“非常重要(VIP)” 文章和插图封面刊出。该成果在国际引起高度关注,陆续被Science、Chem. Rev.等权威学术杂志多次引用;国际著名专家在Angew. Chem. Int. Ed.以Highlight给予本工作专题评述,称该研究是生物矿化机理在材料合成领域的成功应用,为实现“自下而上”的多孔有序单晶的构筑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另外,申请人发展了一系列基于胶体晶体模板构筑新型图案化纳米结构的材料制备方法,并制备了半导体氧化锌一维纳米结构阵列、半导体硫化物、贵金属和碳酸钙的有序大孔薄膜等。发展了一种气液界面胶体晶体模板制备大面积半导体有序大孔薄膜的方法,申请并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一项。 二、候选人领导或参与过的项目: (请注明本人在项目中的角色)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胶体晶体模板的新型纳米结构的溶液相合成”(20873002)(参与人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形貌与构造可控的无机微纳结构的低温溶液合成”(20673007)(参与人员) 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子课题“准一维半导体纳米材料的结构调控与组装”(2007CB936201)(参与人员) 三、候选人代表性论文(著): (请注明影响因子) 1. C. Li and L. Qi. Colloidal crystal-assisted patterning of crystalline materials. Advanced Materials2010, 22, 1494-1497. (Frontispiece, IF=10.86) 2. C. Li and L. Qi. Bioinspired fabrication of 3D ordered macroporous single crystals of calcite from a transient amorphous phase. Angewandte Chemie-International Edition2008, 47, 2388-2394. (IF=10.879,VIP paper, frontispiece, highlighted in Angew. Chem. Int. Ed.) 3. C. Li, G. Hong and L. Qi. Nanosphere lithography at the gas/liquid interface: a general approach towards free-standing high-quality nanonets. Chemistry of Materials2010, 22, 476-481. (IF=6.397) 4. C. Li, G. Hong, H. Yu and L. Qi. Facile fabrication of honeycomb-patterned thin films of amorphous calcium carbonate and mosaic calcite. Chemistry of Materials 2010, 22, 3206-3211. (IF=6.397) 5. C. Li, G. Hong, P. Wang, D. Yu and L. Qi. Wet chemical approaches to patterned arrays of well-aligned ZnO nanopillars assisted by monolayer colloidal crystals. Chemistry of Materials2009, 21, 891-897. (IF=5.368) 6.G. Hong, C. Li and L. Qi. Facile fabrication of two-dimensionally ordered macroporous silver thin films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molecular sensing.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2010, 20, 3774-3783. (IF=8.49) 7. C. Li, G. Hong, J. Cai and L. Qi. Ordered semiconductor nanoarrays: from self-arrangement to patterned evolution. Chapter in Encyclopedia of

2020年版科技核心医学类期刊

2019-2020年版最新科技核心医学类期刊目录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2019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自然科学卷》以《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为基础,采用科学客观的研究方法与评价形式,遴选中国自然科学领域各个学科分类的重要期刊作为统计来源期刊。《2019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自然科学卷》收录了在中国(不含港澳台地区)正式出版的1933种中文期刊和116种英文期刊,共2049种“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2019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自然科学卷》共收录医学领域41类学科700余种期刊,并有10种医学类期刊新入选(见下表)。2019年新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医学类(10种)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 1.陕西中医 2.重庆医学 3.中华老年骨科与康复电子杂志 4.分子影像学杂志 5.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6.肝癌电子杂志 7.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 8.国际流行病学传染学杂志 9.中医药学报

42种医学综合类期刊平均影响因子为,其中《FRONTIERS OF MEDICINE》《解放军医学杂志》《解放军医药杂志》《医学研究生学报》《中华医学杂志》共5种期刊影响因子超过1。 2019年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医学综合类(42种) 期刊名称影响因子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武警医学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西部医学 FRONTIERS OF MEDICINE 西南国防医药 安徽医学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安徽医药 现代医学 北京医学 协和医学杂志 东南国防医药 新医学 广西医学 医学研究生学报 海军医学杂志

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

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国际引证报告发布 王保纯 2012年12月28日07:59 来源:光明日报 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与清华大学图书馆26日共同发布了《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12版)》和《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引证报告(2012版)》,同时还首次发布了2012年度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和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期刊,科技界和社科界418个学术期刊分别入选两个名单。 此前,我国对于学术期刊国际影响力的评价,多以SCI(科学引文索引)、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等国际权威检索机构收录与否作为唯一衡量标准,很多未被收录期刊往往不被看好。《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引证报告》的发布是我国学术期刊乃至学术评价领域的一个突破性进展,是我们国家,也是国际上第一次从文献计量的角度,全面、系统、深入地向社会揭示中国学术期刊走向世界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此举标志着我国学术期刊有了统一的国际影响力认证标识。 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中心主任杜文涛介绍了此次研究的有关情况。他说,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和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期刊,是依据《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引证报告(2012版)》,按2011年度中国学术期刊被SCI期刊、SSCI期刊引用的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排序,经综合计算,并经40多位期刊界专家审议,最终遴选出的TOP5%期刊和TOP5%-10%期刊。在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中,科技期刊备选3533种,由上述方法选出175种;人文社科类备选680种,选出34种,共计209种。同样,在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期刊中,由上述方法选出科技类期刊和人文社科类期刊也分别为175种和34种,共计209种。参与报告研制的研究人员惊喜地发现,不少非SCI、SSCI收录期刊比SCI、SSCI收录期刊具有更高的被引用次数。在上榜的418个期刊中,中文期刊达312个。

学术会议主持词:医学会议主持词(完整版)

学术会议主持词:医学会议主持词 学术会议主持词:医学会议主持词 学术会议主持词:医学会议主持词尊敬的王陇德副部长、孙士彬副省长、国际行为医学会主席Norito Kawakami 教授、孙大业院士、李春岩院士、中国科协科普部高勘部长,在座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仁、同志们:大家好!在这秋高气爽的金秋十月,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行为医学学术会议在这里隆重开幕。来自海内外的600多位行为医学及相关学科的精英汇聚一堂,交流经验,分享信息,共谋行为医学发展大计。尤其,我们特别荣幸的邀请到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国家卫生部原副部长、中国工程院士王陇德教授,河北省人民政府孙士彬副省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孙大业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春岩教授,中国科协高勘部长,以及河北省科技厅、河北省卫生厅、河北省民政厅、河北省科协等方面的多位领导光临大会指导工作。在此,我谨代表中华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和《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编委会,向出席这次会议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谢意!河北省医学会、河北省人民医院、解放军256医院等单位的领导和同志们对这次大会的召开给予大力支持,热情帮助,为此次会议的胜利召开积极筹办、辛勤工作,在此也向他们表示衷心感谢!行为医学(behavioral medicine)是研究 和发展行为科学中有关健康和疾病的知识和技术,并把这些知识和技术应用于疾病的预防、健康促进、诊断、治疗和康复的一门交叉学科。因此,可以说行为医学是保障和促进人类健康最关键的学科之一。行为医学的发展大大丰富了医学理论,也促进了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行为-社会模式的转变。目前较多的学者已形成共识,认为行为医学与生物医学、社会医学并列,是现代医学体系的三大支柱之一,在保障和促进人类的健康方面正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我国在行为医学方面的研究和记载虽然可追溯到很多年前,如中医学十分注重人的行为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中医的整个理论体系几乎都是建立在对人的行为观察分析之上的。只是没有提到“行为医学”一词。但自1977年“行为医学”问世以来,行为医学在中国的发展也仅仅是20多年的时间(1990年行为医学分会正式成立),但我们在中华医学会

四大中文核心期刊评价体系

四种中文核心期刊评价体系资料介 绍 对中国内地出版的期刊中核心期刊的认定,目前国内比较权威的有以下几种版本: 第一种是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简称中信所)每年出一次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限理工科期刊,以下简称《引证报告》)。中信所每年第四季度面向全国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发布上一年的科研论文排名。排名包括SCI、Ei、ISTP 分别收录的论文量和中国期刊发表论文量等项指标。《引证报告》以1300多种中、外文科技类期刊作为统计源,报告的内容是对这些期刊进行多项指标的统计与分析,其中最重要的是按类进行“影响因子”排名。 第二种是北京大学图书馆与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联合编辑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以下简称《要目总览》)。《要目总览》不定期出版,1996年出版了第一版,2000年出了第二版。《要目总览》收编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各种学科类别的中文期刊。其中对核心期刊的认定通过五项指标综合评估。 《引证报告》统计源期刊的选取原则和《要目总览》核心期刊的认定各依据了不同的方法体系,所以二者界定的核心期刊(指科技类)不完全一致。 在《引证报告》和《要目总览》中每次都被评为核心期刊的期刊在其刊名前面加注了“#”,共597种。被《要目总览》1996年版,2000年版都定为核心期刊的社科类期刊,加注“=”,共434种。此外,被1999年EI和SCI收录的期刊,分别注以“+”(71种)或“ &”(28种)。 第三种是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http://159.226.100.178/html/lyqkb.htm,限于理工科期刊)。它是由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建立的, 分为核心库和扩展库。核心库的来源期刊经过严格的评选,是各学科领域中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的核心期刊。我校在科研成果认定中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库中的刊物均认定为核心期刊。 第四种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它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和社科文献计量评价中心共同建立的核心期刊库,我校在科研成果认定中均认定为核心期刊。 国内核心期刊,我院以最新版(目前以2004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将核心期刊分为A、B、C、D四类。 国际国内重要检索系统简介

国内科技期刊影响因子排名

排名代码期刊名称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 1 G190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5249 2 G275 WORLD J OF GASTROENTEROLOG 1908 3 G147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333 4 G654 护理研究1074 5 G170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2 6 G231 中华肝脏病杂志1131 7 G136 中华传染病杂志893 8 G152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400 9 G174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1121 10 G138 中华儿科杂志2396 11 G272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499 12 G143 中华骨科杂志2821 13 G168 中华消化杂志1448 14 G194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849 15 G591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420 16 G146 中华护理杂志2441 17 G900 中华烧伤杂志431 18 G156 中华内科杂志2193 19 G197 中华神经科杂志1616 20 G316 解放军护理杂志827 21 G161 中华肾脏病杂志845 22 G160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387 23 G116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1378 24 G137 中华创伤杂志1252 25 G249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734 26 G305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1533 27 G299 中国临床康复3306 28 G140 中华放射学杂志2494 29 G142 中华妇产科杂志1982 30 G159 中华精神科杂志421 31 G192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712 32 G155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890 33 G179 中华肿瘤杂志1427 34 G176 中华医学杂志2719 35 G985 中国艾滋病性病393 36 G211 中华糖尿病杂志537 37 G154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1751 38 G277 中国内镜杂志1046 39 G171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941 40 G173 中华眼科杂志1239 41 G106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544 42 G139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149

CSSCI经济、管理等类学术期刊影响因子排名

经济学 排名期刊名称主办单位刊号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五年)四年平均值1经济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CN11-1081/F9.838.60911.55514.45311.112 2会计研究中国会计学会CN11-1078/F8.983 5.9097.0849.0357.753 3经济学(季刊)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CN 11-6010/F—— 4.703 4.267 5.386 4.785 4金融研究中国金融学会CN11-1268/F 5.003 3.423 4.669 5.902 4.749 5中国工业经济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CN11-3536/F 4.797 4.073 3.814 5.644 4.582 6世界经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CN11-1138/F 4.535 3.557 3.965 5.742 4.450 7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CN11-1087/F 3.307 3.988 4.318 4.961 4.144 8国际金融研究中国国际金融学会CN11-1132/F 5.326 3.170 3.389 3.066 3.738 9审计研究中国审计学会CN11-1024/F 3.573 2.560 3.878 4.486 3.624 10中国农村经济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CN11-1262/F 3.341 3.018 3.417 3.782 3.390 11中国农村观察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CN11-3586/F 2.673 2.193 2.750 4.628 3.061 12财经研究上海财经大学CN31-1012/F 3.135 2.258 2.589 3.223 2.801 13农业经济问题中国农业经济学会CN11-1323/F 2.854 2.478 2.425 3.200 2.739 14中国土地科学中国土地学会、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CN11-2640/F 2.402 2.675 2.518 2.999 2.649 15国际经济评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CN11-3799/F 3.753 2.385 2.285 2.143 2.642 16世界经济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CN31-1048/F 3.308 2.473 2.188 2.395 2.591 17国际贸易问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CN11-1692/F 2.905 2.477 2.242 2.690 2.579 18经济科学北京大学CN11-1564/F 3.083 1.968 2.185 3.065 2.575 19南开经济研究南开大学经济学院CN12-1028/F 2.508 1.323 2.424 3.025 2.320 20农业技术经济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CN11-1883/S 2.221 1.798 1.901 2.549 2.117 21世界经济文汇复旦大学CN31-1139/F 2.143 1.453 2.245 2.596 2.109 22财贸经济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CN11-1166/F 2.059 1.533 2.240 2.560 2.098 23经济学家西南财经大学CN51-1312/F 2.08 1.593 2.347 2.303 2.081 24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中国人民大学CN11-1517/F 2.272 1.718 2.075 2.172 2.059 25证券市场导报深圳证劵交易所综合研究所CN44-1343/F 2.641 1.602 1.687 2.142 2.018 26产业经济研究南京财经大学CN32-1683/F 1.783 1.763 2.153 2.283 1.996 27经济评论武汉大学CN42-1348/F 1.944 1.673 2.013 2.113 1.936 28国际贸易中国商务出版社CN11-1600/F 2.774 2.023 1.542 1.363 1.926 29财经科学西南财经大学CN51-1104/F 2.179 1.584 1.673 1.768 1.801 30当代经济科学西安交通大学CN61-1400/F 1.944 1.447 1.675 2.093 1.790 31现代日本经济吉林大学、全国日本经济学会CN22-1065/F 1.8 1.863 1.829 1.414 1.727 32财经问题研究东北财经大学CN21-1096/F 1.965 1.317 1.567 1.933 1.696 33财经理论与实践湖南大学CN43-1057/F 2.032 1.530 1.460 1.743 1.691 34城市发展研究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CN11-3504/TU 1.448 1.569 1.822 1.896 1.684 35审计与经济研究南京审计学院CN32-1317/F 1.42 1.413 1.859 2.002 1.674 36当代财经江西财经大学CN36-1030/F 1.774 1.468 1.685 1.747 1.669 37南方经济广东经济学会、广东省社会科学院CN44-1068/F 1.773 1.181 1.589 2.094 1.659 38上海财经大学学报上海财经大学CN31-1817/C 1.88 1.380 1.658 1.687 1.651 39宏观经济研究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CN11-3952/F 1.915 1.535 1.625 1.460 1.634 40商业经济与管理浙江工商大学CN33-1336/F 1.738 1.235 1.458 1.803 1.559 41山西财经大学学报山西财经大学CN14-1221/F 1.594 1.277 1.602 1.724 1.549 42经济与管理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CN11-1384/F 1.769 1.287 1.382 1.617 1.514 43上海经济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CN31-1163/F 1.357 1.424 1.658 1.554 1.498 44经济社会体制比较世界发展战略研究部CN11-1591/F 1.501 1.174 1.561 1.649 1.471 45税务研究中国税务杂志社CN11-1011/F 1.779 1.133 1.611 1.360 1.471 46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CN32-1544/F 1.886 1.442 1.288 1.207 1.456 47中央财经大学学报中央财经大学CN11-3846/F 1.605 1.253 1.349 1.508 1.429 48城市问题北京市社会科学院CN11-1119/C 1.677 1.273 1.218 1.484 1.413 49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CN42-1663/F 1.336 1.160 1.517 1.628 1.410 50财贸研究安徽财经大学CN34-1093/F 1.256 1.194 1.524 1.637 1.403 51经济问题探索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CN53-1006/F 1.433 1.108 1.320 1.294 1.289 52国际经贸探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CN44-1302/F 1.5820.987 1.110 1.249 1.232 53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大学CN33-1154/F0.759 1.147 1.376 1.614 1.224 54金融经济学研究广东金融学院CN44-1696/F 1.139 1.130 1.252 1.252 1.193 55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CN11-3645/F 1.15 1.150 1.296 1.163 1.190 56农村经济四川省农业经济学会CN51-1029/F 1.2570.981 1.220 1.269 1.182 57江西财经大学学报江西财经大学CN36-1224/F0.9310.872 1.370 1.291 1.116 58财政研究中国财政学会CN11-1077/F 1.0950.994 1.185 1.173 1.112 59现代经济探讨江苏省社会科学院CN32-1566/F 1.0120.994 1.346 1.088 1.110 60经济学动态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CN11-1057/F 1.1370.914 1.126 1.197 1.094 61经济经纬河南财经政法大学CN41-1421/F 1.0860.884 1.141 1.239 1.088 62改革重庆社会科学院CN50-1012/F——0.503 1.161 1.591 1.085 63亚太经济福建社会科学院CN35-1014/F 1.4530.9160.9550.990 1.079 64经济纵横吉林省社会科学院CN22-1054/F 1.1880.963 1.107 1.044 1.076 65经济问题山西省社会科学院CN14-1058/F 1.1690.8940.995 1.068 1.032 66云南财经大学学报云南财经大学CN53-1209/F 1.2010.8010.8660.9110.945 67当代经济研究吉林财经大学CN22-1232/F0.9570.8230.9940.9260.925 68广东财经大学学报广东财经大学CN44-1446/F0.8640.8000.9110.8420.854 69河北经贸大学学报河北经贸大学CN13-1207/F0.7510.7390.7760.8640.783 70中国经济问题厦门大学经济研究所CN35-1020/F0.7190.3330.5820.8530.622 71价格理论与实践中国价格协会CN11-1010/F0.6860.5130.6900.5610.613 72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厦门大学历史研究所CN35-1023/F0.4960.3950.5290.5020.481 73政治经济学评论中国人民大学CN11-5859/D—————————— 以下为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 排名期刊名称主办单位刊号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五年)四年平均值1金融评论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CN11-5865/F—————— 1.778 1.778 2金融论坛城市金融研究所、中国城市金融学会CN11-4613/F 2.348 1.083 1.000 1.504 1.484 3上海金融上海市金融学会CN31-1160/F 1.801 1.251 1.390 1.215 1.414 4技术经济中国技术经济学会CN11-1444/F 1.138 1.135 1.219 1.264 1.189 5现代城市研究南京城市科学研究会CN32-1612/TU 1.1680.916 1.295 1.333 1.178 6税务与经济吉林财经大学CN22-1210/F 1.225 1.113 1.212 1.001 1.138 7消费经济湘潭大学、湖南商学院、湖南师范大学CN43-1022/F 1.215 1.041 1.165 1.129 1.138 8保险研究中国保险学会CN11-1632/F0.839 1.069 1.408 1.152 1.117

《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评价指标体系

《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评价指标体系 1.期刊影响力综合评价指标——期刊影响力指数(CI ) 统计某个年度内出版的某些源文献引证期刊的次数,可以在统计学意义上反映期刊在该统计年度产生的影响力。简单而常用的计量指标有期刊的总被引频次(TC ,广延量,评价对象为期刊已发表的所有文献)、影响因子(IF ,强度量,评价对象为期刊在统计年之前两年发表的文献)、即年指标(强度量,评价对象为期刊在统计年发表的文献)等。 显然,上述指标的评价对象是期刊在不同时期发表的文献,且评价角度、计量方法各不相同,任一指标都不能全面反映期刊的影响力。期刊评价中片面强调其中某个指标,都会导致期刊出现片面发展倾向,甚至引发期刊的学术不端行为,干扰期刊正常发展。因此,人们一直在希望找到一个综合反映期刊影响力的计量指标。然而,过去这方面的工作总是试图将TC 、IF 等指标先验地假设为同一线性空间的可加标量,按一组人为设定的权重参数拟合为一个“综合指标”,而未注意区分这些指标的内禀属性,得到的期刊排序结果也难以给予合理的解释。 我们在2013年首次提出了一种综合评价学术期刊影响力的方法,连续三年应用于“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的遴选,基本原理、计算方法和结果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和期刊界的基本认可。 1.1期刊影响力指数(CI )的基本定义 定义1:期刊影响力排序空间 在某种可比较大小的期刊范围内(同一学科内)将TC 、IF 分别归一化处理为tc 、if ,并按其大小进行期刊排序,即可在排序意义上将TC 、IF 映射到一个2维空间,称为“期刊影响力排序空间”。 定义2:期刊影响力等位线 在“期刊影响力排序空间”内,定义影响力最大的期刊为(1,1),各刊与之的距离为 22B -1)A 1(R ) (+-=,期刊影响力相等的点连成的线即为期刊影响力等位线。显然,等位线就是以(1,1)为圆心的圆弧,见图1。 定义3:期刊影响力指数(CI ) 学术期刊影响力指数(Academic Journal Clout Index ,简称CI ),是反映一组期刊中各刊影响力大小的综合指标,它是将期刊在统计年的总被引频次(TC )和影响因子(IF )双指标进行组内线性归一后向量平权计算所得的数值,用于对组内期刊排序。 CI 的计算公式为: [][]1,0B T C T C T C T C B 1,0A IF IF IF IF A 1)B 1()A 1(2CI 2 2∈--= ∈--=-+--=组内最小 组内最大组内最小个刊组内最小组内最大组内最小 个刊其中)( CI 的几何意义如下:

中国学术期刊现状谈

中国学术期刊现状谈 仲伟民 《中华读书报》(2011年05月18日14 版) 中国有六千余种学术期刊,社科学术期刊占了大多数。近年由于期刊数字化的加速发展,纸本期刊订户越来越少,这是无可奈何之事。为了扩大影响,学术期刊免费赠送越来越多。我每天都会收到各种各样的学术杂志,地方有限,必须随时处理,而处理这些杂志的方式不外乎以下几种:有的根本不必开封,直接扔进了废纸箱;有的多停留了几分钟,看看目录后,照旧扔进了废纸箱;有的则在大致浏览后,不舍得立即扔掉而摆上了书架。到年底,书架也满满当当的了,于是继续清理:有的依然直接扔进了废纸箱,有的在某篇文章被撕下后扔进了废纸箱,有的则是恭恭敬敬的又摆在了书架上。而这几种不同的处理方式,可以说基本代表了中国学术期刊学术水平的由低而高的基本特点。 我这种处理学术期刊的方式可能会遭致诸多同行的不满,可除此之外,能有更好的处理方式吗?我想大概没有,而朋友们对学术期刊的处置方式可能同我也差不多。因为,将这些期刊送到图书馆,人家并不欢迎,说没地方放;我自己留着吧,也不可能,因为既没有地方摆放它们,也没有时间和兴趣阅读它们。因此,我们这些编辑部就成了收购废品的农民朋友最喜欢光顾的地方。 我想,大致描述一下中国学术期刊的现状是有必要的。中国的学术期刊大致有如下三大类:一是专业期刊,比如《历史研究》、《考古》、《社会》、《外交评论》等,这些杂志数量不多,大多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或大学科研机构主办,总体水平高,数量较少,可以说基本代表了中国学术研究的最高水平,因此一般是舍不得扔的,即使非本人专业的期刊,我也把它们都整整齐齐摆在书架上。当然,毋需讳言,有些原来很好的专业期刊也出现了注水现象,水平下降,如《××评论》。其次是地方社科院和社科联系统的综合性期刊,比如《学术月刊》、《学术界》、《山东社会科学》等。此类期刊原来普遍水平较高,社会影响也很好,但近几年因为经营困难以及进行所谓的市场化改革,出现了大面积的买卖版面的现象,因此此类期刊两级分化严重,有的杂志不仅由双月刊变为月刊,而且页码也越来越多,拿在手里,感觉不是一本杂志,而是沉甸甸的一块大砖头,本来是学术公器的学术期刊变成了赚钱的工具,因此这类杂志逐渐失去读者和高水平作者就在情理之中了。于是,我的书架上此类期刊越来越少。第三类学术期刊数量最多,这就是大学学报。这类期刊比较复杂,我想对中国的特有的学报现象多说几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