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修辞手法复习》教案

《修辞手法复习》教案

《修辞手法复习》教案
《修辞手法复习》教案

《修辞手法复习》教案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写作的时候,怎样才能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谁来说说我们学过的修辞手法?(板书)今天我们就一起复习这些修辞手法。

二、图片激趣,深入讲解,学练结合.

(一)比喻

1.大家看,这是一幅弯弯的月儿图。(课件2)弯弯的月儿像什么?(小船)

2.谁能用一个比喻句将这两图连起来。在句子中,“月亮”是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小船”是喻体(比喻的事物),“像”是比喻词(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

3.我们来了解一下介绍比喻相关知识:全班齐读(比喻的定义和作用)(课件3)

4.第一组的同学读例句:谁来说说哪个是本体、喻体、比喻词。

5.比喻句有三种形式:

A 明喻(课件4)在这个句子中本体、喻体、比喻词分别是什么?

B借喻(课件5)这个句子中,本体是什么?喻体呢?

C暗喻(课件6)这个句子中本体和喻体都没有出现,只出现了喻体,喻体是什么?把什么比作银条儿?

6.运用比喻句时我们要注意什么呢?全班读。(课件7)

7.不是所有含“像”、“好像”、“仿佛”等词的句子都是比喻句。我们看一下这些句子就不是比喻句(课件8)

我们来判断哪些句子是比喻.(课件9)

8.现在老师来考考大家对比喻句的掌握情况,大家看题目。(课件10)

(二)拟人

1.过渡:一阵风吹来,花儿向我点头,小树向我弯腰。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师:什么拟人?全班齐读(定义和作用)(课件11)

3.我们来找找句子把事物人格化的词:(课件12)

4.拟人句真是太有趣了,让我们也来试试吧!请大家一起完成这些拟人句。(课件13.14.1

5.16)

(三)夸张

1.接下来我们来学习第三种修辞手法:夸张,什么是夸张?全班一起读。(课件17)

2.夸张有三种类型,我们来了解一下。第一个句子小组读,这样的夸张我们叫做(课件18.19.20)

3.下面大家来看这几题,想想用了哪种夸张手法。(课件21)

4.我们来说说下面句子怎样用夸张的手法来表达。(课件22)

(四)排比(课件23)

1.介绍:排比和其作用。

2.同学们找一找句中相同部分。

3. 同学要注意:排比句中有3个或3个以上的相同部分。(板书)

(五)设问(课件24)

1 .现在上课了吗?上课了。老师这句话里用到了什么修辞?

2.介绍设问:是先提出问题,然后紧接着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

设问是自问自答。(板书)

3谁来说一个设问句?

(六)反问(课件25)

1. 师示例:难道这种修辞手法我们没有学过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全班齐读: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反问是问而不答,答案蕴含在问句之中。

3.提问学生造句。

(七)对偶(课件26)

1.我们一起来了解在古诗中常常用到的一种修辞手法--对偶

2.谁来举个例子。

三、交流练习,说说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同学们,我们已经掌握了这七种修辞手法,接下来就是同学们大显身手的时候了,我们一起来玩冲关我最棒的游戏。请同学们拿出练习,进行第一关的练习。(课件27--31)

四、如何用修辞手法把句子写具体。

1.第一关我们已经顺利过关了,接下来我们增加难度,冲过第二关:如何用修辞手法把句子写具体。冲关之前,老师有些小小的建议,请全班同学一起读读。(课件32)

2、交流完成练习。(课件33--35)

五.进行语段训练

1.单个的句子大家已经掌握得不错了,现在我们加大难度,冲第三关,进行语段训练。

2.出示语段(一):(课件36)

这段话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景,感情细腻,层次清楚。这样运用了修辞手法的一句话,就让我们感受到了漓江的水静、清、绿,使我们仿佛身临其境,这就是语言的魅力啊!

(2)课内的语段同学们掌握得非常牢固,那么课外的呢?我们继续增加难度,继续闯关!

3.出示语段(二)(课件37)你发现了哪些修辞手法?你能全找出来吗?(1)生交流

预设:句子(一)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①生读句子。

②这个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因为只有人才会“你不让我,我不让你”。我觉得这里把桃树、杏树、梨树当做人来写,把树写得亲切可爱,有生命力。。

句子(二)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①生读句子。

②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花儿比作火、霞、雪。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花儿的美丽的颜色。

③还有什么不同的意见吗?生2:这个句子还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也将花儿的颜色写得很美。

④师:是啊,这一段话中,运用了这么多的修辞手法,多么生动、多么形象,让我们感受到了景物的美好。

六、师归纳小结

今天,我们再一次地了解了常用的几种修辞手法。修辞是对语言的锤炼与

加工,恰当地运用修辞是十分必要的。说话如此,写作文也是如此。。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做有心人,说生动话,写锦绣文。

七、课后作业:(课件38.39)

以“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来到了公园里”为开头写一段话,用上你喜欢的修辞手法,看谁用得多,写得好。

板书1、比喻:本体比喻词喻体2、拟人:把事物人格化

3、夸张:夸大、缩小、超前

4、排比:三个或三个以上

5、设问:自问自答

6、反问:明知故问

7、对偶:结构、字数相同

三年级修辞方法教案(自动保存的)

修辞方法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及熟练运用比喻、拟人、排比修辞方法。 能力目标:通过对句子进行修辞修饰,准确的描述事物特征。让学生掌握丰富句子内容的能力,提升表达能力及写作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修辞修饰,让学生感受句子的生动、形象 教学重点:举一反三,能力训练,提升语言表达的能力和水平。 教学难点:理解修辞手法的内涵,能够准确运用修辞方法。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以猜谜语导入修辞手法的运用。 1.头戴红顶帽,身穿白布袄。走路像摇船,说话像驴叫。(猜一动物)鹅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比喻) 2.小姑娘,生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裳,坐在绿洲上。(猜一植物)荷花 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恰当运用修辞手法,能够增添我们生活的趣味,在文章的写作中,也能使文章更生动形象、情趣盎然。就像上则谜语,写出了荷花的娇羞、美丽。那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常见的三种修辞方法。 比喻 定义:比喻就是打比方,就是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描绘想要说的某一事物,以便表达的更加生动鲜明。也就是把A比作B. 我们在做比喻句时应该注意三点: A是本体,B 是喻体 A与B 是两个不同类型的物体。 A与B物体有相似之处(注意一定要合情合景) 比喻词:像、好像、好似(si)、犹如、仿佛、宛如、似的(shi) 举例:我长得像妈妈一样(X) 这个男孩和他爸爸像一个人似的。(X) 苹果红的像橘子。

练习: 1、给本体,说喻体 红红的高粱,像无数支火把,映红了天际。 那沉甸甸的稻谷,像一垄垄金黄的珍珠,真是喜煞人啊! 小草用自己星星点点的绿色,织成了一块块绿茵茵的地毯。 满树结的荔枝密密麻麻的,像是夜晚天空中数不清的星星。 茸茸的绿草,随着地形的连绵起伏,直达天际,像是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层厚厚的绒毯。地里的麦子,长得肥绿肥绿,风刮着,就像一湖绿水。 淡红色的番茄,一只只挂在人字棚架上,像一盏盏彩灯。 仙人球花,像是一个长长的喇叭,正对着蓝天吹奏着欢快的乐曲。 路旁的田野里、山坡上,野菊花金黄金黄的,像星星点缀蓝天一样,装饰着广阔的原野。一粒粒谷子又硕大又饱满,像琥珀一样放着光彩。 小弟弟的脸胖乎乎、红扑扑的,看上去真像一个可爱的大苹果,我真想去咬上一口。 练习: 2、改写比喻句 学校美。(比喻) 我们的学校像西方人想象的天堂一般,美如仙境。 星星闪。(比喻) 天上的星星一闪一闪,仿佛一个可爱的孩子在向我们眨着眼睛 秋天到了,树叶纷纷往下落。 ——秋天到了,树叶像毛毛细雨一样往下落。 蓝天上布满了星星。 ——黑色的天空上布满了像宝石一样的星星。 弯弯的月亮挂在天上。 ——弯弯的月亮像小船一样挂在天上。 池塘里的荷叶在微风中摇动着. ——池塘里的荷叶像一把把绿伞在微风中摆动着。 .池塘里的荷叶又大又绿。 ——池塘里的荷叶如芭蕉般又大又绿,让人喜不自胜。

比喻修辞手法的教案 (2)

比喻修辞手法的教案 目标: 1、掌握比喻修辞的概念、构成、分类和作用; 2、能够准确判断比喻句的基本构成; 3、学会赏析比喻句的表达效果 重难点: 1、比喻句与非比喻句的区别 2、借喻与借代的区别 3、比喻与比拟的区别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导入: 我们知道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八种: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前面我们学习了一些,今天我们重点学习比喻,下面我们先看一看的概念。 二、内容学习: 1、比喻的概念 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境比另一种事物或情境。 例句:共产党像太阳。(事物比作事事物)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情境比情境) 2、比喻句的一般构成 比喻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例句:共产党(本体)像(比喻词)太阳(喻体)。 3、刚才大家讲到了比喻词、本体、喻体,这些都是比喻句的构成要素。但是不 是所有的比喻句都同时具备这几个部分,根据这三个部分的变化,我们可以把比喻句分成不同的类型:明喻、借喻、暗喻。看下表重点明确三种比喻的 (1)、一棵新芽简直就是一颗闪亮的珍珠。(暗喻) (2)、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借喻) (3)、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明喻) (4)、我爱北京——祖国的心脏。(暗喻) (5)、我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暗喻) 4、在学习比喻句有一些需要我们注意区别的地方 比喻句与类似比喻句的区别: 明白比喻具备的条件: (1)、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例如:他长得很像他爸爸。同性质事物 (2)、甲和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高考语文 修辞手法复习学案

高考修辞手法复习学案 语文修辞手法名称列举如下: 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比拟(又名比体),衬托(分正衬、反衬),顶真(又名联珠、顶针),对比,对仗(又名对偶、排偶),反复,反问,反语,仿词;呼告,互体,互文,回环,借代,设问,排比,拈连,摹绘(又分为:摹形,摹声,摹色),夸张,双关,用典,谐音,象征,委婉(又分为:迂回语、谦敬语、避讳语),婉曲,通感(又名移觉、移就)。 常用修辞作用特点 1.比喻: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 (1)、本体 (2)、喻体 (3)、比喻词 (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事物间有相似性)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明喻(类别)甲像乙(特点)出现(主体)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比喻词)出现(喻体)晓明跑的如离弦的箭。(例句) 暗喻(类别)甲是乙(特点)出现(主体)是、成为(比喻词)出现(喻体)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例句) 借喻(类别)甲代乙(特点)不出现(主体)无(比喻词)出现(喻体)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例句) 例句: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老舍《济南的冬天》 2.比拟: 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作用: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㈠拟人: 把物当作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例句: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春》朱自清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杜甫 (3).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春》朱自清 ㈡拟物(借物喻人): 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例句: (1).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 (2).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②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 例句: (1).火山发出一声咆哮 (2).她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荷花淀》孙犁) (3).夸张: 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大或缩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1)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例句: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2)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 例句: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3)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 例句:她还没有端酒杯,就醉了。 4.排比: 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教案及练习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教案及 练习 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乐山思文教育 修辞 一、比喻: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 1、本体 2、喻体 3、比喻词 (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事物间有相似性)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类别特点本体比喻词喻体例句 明喻甲像乙出现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出现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甲是乙出现是、变成,成为 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甲代乙不出现无出现 两只小虫都沉默在老松树的黄色泪珠里。 例句: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老舍《济南的冬天》 二、比拟

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作用: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1)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例句: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春》朱自清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杜甫 3.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春》朱自清 (2)拟物(借物喻人): 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例句: 1.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 2.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②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 例句: 1.火山发出一声咆哮。

三年级语文教案修辞手法原创完整版

注:①所授课程内容和主题目录保持一致 ②知识点必须和x计划资源库中的知识点一致 ③课堂运用可从x计划资源库中选取,若没有相关题目也可自行录入 ④课后练习必须从x计划资源库中选取,若没有相关题目也可自行录入 ⑤课后评价包括:”学生上次作业完成情况““本节课教学计划完成情况“”本次课学生学习态度”“学生知识掌握情况(通过课堂反馈题进行分析)”“需要注意问题”等几个方面,内容多少老师自定,但需要真实反映上课情况,语言以鼓励为主,语气温和,体现教师的专业性与爱心。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怎样判断题目为考查修辞手法的题(审题) (2)修辞手法类型 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等 (3)作业检查 弯弯的月亮像() 大象的耳朵像() 蝴蝶花多么像() 二、知识点讲解 准确判断修辞手法,理解相关修辞的作用 1、比喻 就是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方想要说的某一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形象。这两种事物之间的性质是不同的。比喻就是打比方,利用根本不同的两种事物间的相似点作比。 基本结构:本体+比喻词+喻体 常用的比喻词有:好像、仿佛、像……似的、如同、像……一样、……是、成了…… 比喻的类型大致可以分为明喻、暗喻、博喻等。 明喻:本体、比喻词和喻体都出现。常用的比喻词是好像、如同、仿佛、像、恰如等。 例如:月亮像个金黄的大圆盘。(十五的月亮圆圆的,金黄色,用相似的大圆盘作比显得更加具体生动) 露似珍珠月似弓。(珍珠晶莹剔透,弓弯弯的,用珍珠比露珠,用弓比月亮,生动想象的表现出了珍珠的形状、剔透和月亮的形状) 暗喻:本体、比喻词和喻体也都出现。但是常用的比喻词变了,一般用的是是、成了、成为、变成等。 例如:雨溅在她的脚下立刻变成了一朵朵盛开的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雨珠落在地上溅起的水花的样子,只是比喻词不再是像、好像等) 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大火球给人的感觉就是热,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太阳让人感觉到的热度,只是比喻词用的“是”) 博喻:本体、比喻词和喻体还是都出现,但是喻体的数量在两个以上。 例如:两岸都是悬崖峭壁,累累垂垂的石乳一直浸到江水里去,像莲花,像海棠叶儿,像一挂一挂的葡萄,也像仙人骑鹤,乐手吹箫……说不定你忘记自己在漓江上了呢!(连用了四个喻体把自己的漓江两岸悬崖峭壁的样子表达了出来)

常见的修辞手法教案资料

常见的修辞手法教案

常见的修辞手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让学生巩固并掌握常用的修辞手法,在平常的说话和习作中把话说得更好,说得更准确、生动、鲜明,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人手一份短文材料。 3、学生课前查找六种修辞手法的有关知识,并分组从课内外收集含有修辞手法的警示语、广告语和句子等。 教学重点:能正确判断句子的修辞手法并能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课前,老师叫同学收集了有关修辞手法的资料。下面我们来看看几则警示语,想想这些警示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出示警示语) 请同学们看看,这些警示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2、小学阶段我们常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 二、知识点拨 ⑴比喻:俗话叫“打比方”。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形象鲜明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事物。常用的比喻词有:像、好像、似、好似、若、如、如同等。也就是说,把一种事物比作另一种事物。这两种事物之间有相似之处。 观看比喻修辞微视频。

⑵夸张。运用丰富的想象,把所要描写的事物故意夸大或缩小的写法叫夸张。比如:王若飞被关在巴掌大的牢房里。从概念上来判断,这是一句缩小夸张。这句话意思就是“王若飞被关在很小的牢房里。”这两个句子一比较,就可以看出运用夸张,就更能说明牢房之小,更能突出敌人对革命者的虐待。 又如:茉莉花开,香飘万里。从概念上来判断,这是一句夸大夸张。意思就是“茉莉花开了,香味很浓。”这两个句子一比较,就可以看出运用夸张,就更突出茉莉花浓郁的香味。 ⑶拟人。借助丰富的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写的方法,也就是赋予人的思想、动作、语言。运用拟人的方法可以使人觉得生动、形象、亲切。 比如:小鸟在树上唱歌。赋予小鸟人的动作“唱歌”,因此这是一个拟人句。这句话意思就是“小鸟在树上叫着。”这两个句子一比较,就可以看出运用拟人这种修辞手法,可以使句子就更生动。 ⑷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相关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词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借以增强语气,说明道理,加深感情。 如:芦苇和蒲草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绿了;天空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蓝了;云朵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白了。这样三个结构相同的三个句子排列在一起,就加强了语言的气势,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就更突出了河水的清澈。 (5)设问。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或思考,先自行提出问题,再自己进行回答。即自问自答。

《科学社会主义常识》教学大纲

《科学社会主义常识》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科学社会主义常识》社会主义相关政治知识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选修的一门政治课。本课程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相关基本观点教育和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常识教育。其任务是使学生认同我国的经济、政治制度,了解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环境,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积极投身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关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透视政治现象 教学目标 使学生透过常见的社会现象,掌握有关的政治知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增强创新、诚信、效率、公平等意识,树立依法纳税的观念,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有关空想社会主义知识、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第一国际及俄国十月革命的相关知识、毛泽东思想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情感观念:正确看待社会主义,历史兴衰、共产主义理想。 运用:正确辨析常见的社会现象,政治现象。 教学内容: 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1)透视乌托邦,了解其产生的历史背景。 (2)了解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背景。

2.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转变 (1)列宁为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奋斗历程。 (2)俄国经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社会主义在俄国的诞生。 (3)俄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 3.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 (1)资本主义在中国走不通。 (2)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实践。 (4)中国社会主义的基本确立。 (5)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4.成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3)社会主义的本质 5.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2)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前进。 (3)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教学中教师经常用到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阅读法:朗读和背诵 2、讲授法:讲演法和讲练法 3、对话法:讨论法和辩论法

(完整)三年级语文教案(修辞手法)原创完整版

(完整)三年级语文教案(修辞手法)原创完整版 修辞手法适用学科语文适用年级授课对象小学三年级常见修辞手法 1.知识与技能: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会判断、能运用理解相关修辞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1)明确修辞手法特点和判断方法(2)明晰思路,规范解题步骤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语言表达的多样性三年级授课教师刘** 知识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理解相关修辞的作用教学难点细致审题,能运用修辞进行表达注:①所授课程内容和主题目录保持一致 ②知识点必须和x计划资源库中的知识点一致 ③课堂运用可从x计划资源库中选取,若没有相关题目也可自行录入 ④课后练习必须从x计划资源库中选取,若没有相关题目也可自行录入⑤课后评价包括:”学生上次作业完成情况““本节课教学计划完成情况“”本次课学生学习态度”“学生知识掌握情况(通过课堂反馈题进行分析)”“需要注意问题”等几个方面,内容多少老师自定,但需要真实反映上课情况,语言以鼓励为主,语气温和,体现教师的专业性与爱心。 1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怎样判断题目为考查修辞手法的题(审题) (2)修辞手法类型 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等(3)作业检查 弯弯的月亮像()大象的耳朵像 ()蝴蝶花多么像() 二、知识点讲解 准确判断修辞手法,理解相关修辞的作用

1、比喻 就是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方想要说的某一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形象。这两种事物之间的性质是不同的。比喻就是打比方,利用根本不同的两种事物间的相似点作比。 基本结构:本体+比喻词+喻体 常用的比喻词有:好像、仿佛、像……似的、如同、像……一样、……是、成了…… 比喻的类型大致可以分为明喻、暗喻、博喻等。 明喻:本体、比喻词和喻体都出现。常用的比喻词是好像、如同、仿佛、像、恰如等。例如:月亮像个金黄的大圆盘。(十五的月亮圆圆的,金黄色,用相似的大圆盘作比显得更加具体生动) 露似珍珠月似弓。(珍珠晶莹剔透,弓弯弯的,用珍珠比露珠,用弓比月亮,生动想象的表现出了珍珠的形状、剔透和月亮的形状)暗喻:本体、比喻词和喻体也都出现。但是常用的比喻词变了,一般用的是是、成了、成为、变成等。例如:雨溅在她的脚下立刻变成了一朵朵盛开的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雨珠落在地上溅起的水花的样子,只是比喻词不再是像、好像等)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大火球给人的感觉就是热,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太阳让人感觉到的热度,只是比喻词用的“是”) 博喻:本体、比喻词和喻体还是都出现,但是喻体的数量在两个以上。 例如:两岸都是悬崖峭壁,累累垂垂的石乳一直浸到江水里去,像莲花,像海棠叶儿,像一挂一挂的葡萄,也像仙人骑鹤,乐手吹箫……说不定你忘记自己在漓江上了呢!(连用了四个喻体把自己的漓江两岸悬崖峭壁的样子表达了出来) 2 比喻作用:让表达更生动形象 【注意不是比喻句的情况】

修辞手法复习教案

修辞手法 一、导入 朗诵余光中的 乡愁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作何感想?整首诗都运用了一种修辞格——比喻,这使原本不生动的内容变得生动,这就是修辞的妙用。今天我们一起把寒窗苦读十二载所学过的修辞格做一下总结,同时也有几种新的修辞格需要大家了解和学会应用。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些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的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朱自清《荷塘月色》 二、分析 修辞命题主要有两个特点: 1.着重考正确运用 高考考修辞,一般不考修辞方法的辨认,着重考修辞方法的运用,即根据规定的情境,运用一定的修辞方法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或表达对事物的认识。因此,所给材料,所设情境,多来自于现实生活,与自然、社会、人生密切相关。近若干年来尤其如此。 2.多与其他表达方式结合 高考考修辞,注重综合表达能力的考查。有与仿写结合的,有与“连贯”结合的等等。即使考修辞方法,也很少只考某一种修辞方法的,往往多种修辞方法放在一道试题中考。 例题1: 在画线部分填上恰当的一话,使分号前后内容、句式相对应,修辞方法相同。 (1)悲观者说,希望是地平线,就算看得见,也永远走不到;乐观者说,希望是 ,,。 (2)乐观者说,风是帆的伙伴,能把你送到胜利的彼岸;悲观者说,风是 ,。 这是2001年全国卷的第26题。本题有明显的综合性。从修辞上看,兼有比喻和拟人;从句式上说,(1)要求运用假设复句,(2)是先用判断句子再作扩展;从表达上说,分号前后构成正反对照。只有满足了这些要求,才能构成正确答案。从这个意义上说,解答这类试题的关键在审题,在弄清要求,从而满足要求。 本题的答案举例:(1)启明星,即使摘不到,也能告诉你曙光就在前头。(2)浪的帮凶,能把你埋在大海深处。 例题2

小学科目构成及知识点

小学科目构成及知识点(苏教) 年级科目学期知识点 小一数学上学期认识个位数、认识位置、认识物体、基本的加减法、进一步深入 学习加法、统计 下学期进一步深入学习减法、加法和减法、认识十位数,统计语文上学期拼音、笔划、偏旁部首、前鼻音、后鼻音 下学期近义词、反义词、简单成语、比喻句、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 字典 小二数学上学期认识乘法、乘法口诀、认识图形、认识除法、厘米和米的认识、 位置和方向、时分秒 下学期有余数的除法、加法减法和乘法、分米毫米、认识百位数、认识 角、统计和可能性、认识方向 语文上学期词语、短小篇幅的课文、开始写日记、拟人 下学期累计认识常用汉字、学习独立识字、阅读课文、体会思想感情 小三数学上学期除法、加法和减法、乘法、认识千位数、千克和克、加法和减法、 长方形和正方形、统计和可能性、认识分数 下学期除法、乘法、认识年月日、平移和旋转、千米和吨、轴对称图形、 认识分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认识小数 语文上学期比较长的课文、开始写作文、以记叙文为主(写人、叙事、写景、 状物) 下学期比较长的课文、开始写作文、以记叙文为主(写人、叙事、写景、 状物)、反问句复问句以及句型的变换 英语上学期日常用语 下学期动物、时间、食物、活动、节日 小四数学上学期除法、角、混合运算、平行和相交、找规律、运算律、认数、统 计和可能性、用计算器计算 下学期乘法、升和毫升、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混合运算、运算 律、对称平移旋转、倍数和因数、统计、用字母表示数语文上学期以记叙文为主,开始写书信、日记、表扬稿、通知(关键是格式)下学期以记叙文为主,开始写书信、日记、表扬稿、通知(关键是格式)、 阅读理解 英语上学期数字、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一般将来时、情态动词 下学期将来时、比较级、国家、交通工具 小五数学上学期认识负数、多边形面积的计算、认识小数、小数的加减法、找规 律、小数乘法和除法、公顷和平方千米、统计 下学期方程、确定位置、公倍数和公因数、认识分数、找规律、分数的 基本性质、统计、分数加法和减法、圆 语文上学期大量的词汇、熟练组词、作文接触议论文 下学期大量的词汇、熟练组词、作文有少量的议论文 英语上学期一般过去时、代词的用法 下学期一般过去时、方位词 小六数学上学期方程、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变化、分数乘法、分数除法、 认识比、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认识百分数

小学修辞手法教案教学教材

小学修辞手法教案

小升初修辞手法 导入 证监会忠告股民,近期不要进入股市,否则,宝马进去自行车出来;西服进去三点式出来;老板进去打工仔出来;博士进去呆傻出来;姚明进去潘长江出来;鳄鱼进去壁虎出来;蟒蛇进去蚯蚓出来,牵狗进去被狗牵出来……(排比、借代、比喻、夸张)二、教学内容 1比喻 比喻的特点及作用 比喻就是“打比方”。就是抓住两种不同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比喻词明显,常用的比喻词有:“像”、“好像”、 “像..…似的”、“像..…一样”等。 例如: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常用的比喻词有:“是”、“变成”、“成了”、“变为”等。 例如:十个被鲜血浸泡的手指头肿得变成了大熊掌。 借喻:只出现喻体,没有比喻词,本体也不出现。 例如:他摇曳着一头的蓬草,冲出门外去上学去。(蓬草=凌乱的头发) 注意两点: (1有些句子用了“像”“好像”一类的次,并不表示打比方,二十表示估量或者比较的意思,这类句子不是比喻句。女口:刚才的铃声好像谁也没有听见。她的相貌长 得好像他妈妈。 (2)本体喻体之间必须有所相似,但不能是同一类事物。女口:这顶帽子真像昨天商场门口挂的那顶。

比喻的作用是加强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和感染力。 2、比拟 比拟的特点及作用 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 “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比拟的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比拟分为:拟人、拟物 ①拟人:把事物人格化,要有人的动作、表情、语言。 例如:1蜜蜂引路!2、风翻开了书!3、花儿随风舞蹈。4、小狗伸了一个懒腰。(不需要讲) ②拟物。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3、夸张 (1)夸张的特点及其作用 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刻意扩大或缩小。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 (2)夸张的几种形式 a、扩大夸张。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缩小夸张。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c、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夸张的作用在于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4、排比 排比的特点及其作用 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 例如: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

常见的修辞手法教案

常见的修辞手法教案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常见的修辞手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让学生巩固并掌握常用的修辞手法,在平常的说话和习作中把话说得更好,说得更准确、生动、鲜明,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人手一份短文材料。 3、学生课前查找六种修辞手法的有关知识,并分组从课内外收集含有修辞手法的警示语、广告语和句子等。 教学重点:能正确判断句子的修辞手法并能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课前,老师叫同学收集了有关修辞手法的资料。下面我们来看看几则警示语,想想这些警示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出示警示语)请同学们看看,这些警示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2、小学阶段我们常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 二、知识点拨 ⑴比喻:俗话叫“打比方”。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形象鲜明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事物。常用的比喻词有:像、好像、似、好似、若、如、如同等。也就是说,把一种事物比作另一种事物。这两种事物之间有相似之处。 观看比喻修辞微视频。 ⑵夸张。运用丰富的想象,把所要描写的事物故意夸大或缩小的写法叫夸张。比如:王若飞被关在巴掌大的牢房里。从概念上来判断,这是一句缩小夸张。这句话意思就是“王若飞被关在很小的牢房里。”这两个句子一比较,就可以看出运用夸张,就更能说明牢房之小,更能突出敌人对革命者的虐待。

又如:茉莉花开,香飘万里。从概念上来判断,这是一句夸大夸张。意思就是“茉莉花开了,香味很浓。”这两个句子一比较,就可以看出运用夸张,就更突出茉莉花浓郁的香味。 ⑶拟人。借助丰富的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写的方法,也就是赋予人的思想、动作、语言。运用拟人的方法可以使人觉得生动、形象、亲切。 比如:小鸟在树上唱歌。赋予小鸟人的动作“唱歌”,因此这是一个拟人句。这句话意思就是“小鸟在树上叫着。”这两个句子一比较,就可以看出运用拟人这种修辞手法,可以使句子就更生动。 ⑷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相关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词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借以增强语气,说明道理,加深感情。 如:芦苇和蒲草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绿了;天空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蓝了;云朵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白了。这样三个结构相同的三个句子排列在一起,就加强了语言的气势,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就更突出了河水的清澈。 (5)设问。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或思考,先自行提出问题,再自己进行回答。即自问自答。 举例说明:人的聪明才智是天生的吗不是,是从实践中得来的。先提出问题:“人的聪明才智是天生的吗”再回答问题:“不是,是从实践中得来的。”自问自答,因而这是一个设问句。如果我们直接说“人的聪明才智是从实践中得来的。”这两个句子一比较,就可以看出运用设问这种修辞手法,可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 (6)反问。将明确的意思用问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即只问不答,问中有答。如: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根据概念来判断,这是一个反问句。这句话意思就是: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

高中政治课程理论知识

课程理论知识 第一章:思想政治课程理论基本知识 第一节:思想政治学科理论概述 一、思想政治课程的性质 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理论的首要的基本问题,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依据。是一门以社会主义德育为目标的综合性的人文社会科学常识课。具体体现在: 第一,思想政治课既有德育的性质,又有智育的性质; 第二,思想政治课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第三,思想政治课是心理品质、思维能力、文化知识和政治觉悟各方面能力与素质综合提高的有机统一。 二、思想政治课程的特点 是集理论教育、社会认识和公民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 是学校德育工作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本课程在学校德育活动中起着奠基和导航作用。 三、思想政治课程的功能: 1.导向功能:对学生人生目标、自我价值和发展动力的导向; 2.规范性功能:对学生思想观念、道德行为和政治方向的导向; 3.个性化功能: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定向功能、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合理建构功能和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个体享用功能。 第二节:课程基本理念和目标 一、高中政治课程的基本理念 1.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 2.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 3.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 4.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与开放性; 5.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 二、高中政治课程的课程目标 1.总目标 知道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共的指导思想。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常识。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具备在现代社会中独立自主的能力。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情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小学修辞手法教案

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 让学生熟悉掌握各种常用的修辞手法并学会应用到写句子中去。 目标 重点 让学生学会用不同的修辞手法造写句子。 难点 一、导入 先给学生几句关于修辞手法的句子让学生猜出正确的答案。学生回答。教师讲解。 二、教学内容 1、比喻 (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作用:加强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和感染力。 2、比拟 (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拟人。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3、夸张 (1)夸张的特点及其作用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其作用在于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2)夸张的几种形式a、扩大夸张。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b、缩小夸张。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c、超前夸张。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4、排比 (1)排比的特点及其作用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常用强调的同一词语重复出现在各个短语或句子的同一位置上。其作用在于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例如: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5、设问 设问的特点“无疑而问”。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要确定答案。

(名师整理)最新中考部编人教版语文《修辞手法》专题复习教案

《修辞手法》教案 教学目标: 1、能辨析比喻、排比、设问、反问、夸张、拟人这六种修辞手法。 2、能够熟练地运用比喻、拟人、夸张、和反问仿写、改写句子。 3、能够运用修辞手法自己写句子。 教学过程: 一、说说常见的修辞手法。 说说什么是比喻、排比、设问、反问、夸张和拟人。 (指名生回答,师板书,引出本课复习内容——修辞手法) 二、总结: (1)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2)排比: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一般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短语或句子连用的方法。 (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 (4)设问:为了突出所说的内容,把它用问话的形式表示出来。(自问自答) (5)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 (6)拟人:把物当人来写。 二、比喻句的辨析

练习一:请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1、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2、在书法家的笔下,它们更能生发出无穷无尽的变化,或挺拔如峰,或清亮如溪,或浩瀚如海,或滑如凝脂。() 3、为什么中华民族成为拥有诗歌传统的民族呢?因为这些美丽而富有魅力的文字。() 4、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 5、团团如果跌一跤,几个举重运动员都扶不动他,只能用起重机吊起来。() 6、风儿轻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7、“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摩着你。() 让学生说说修辞手法复习时要达到什么要求,师总结出示教学目标 练习二: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的是()句。 A、像您这样的高个儿干不了这重活儿…… B、小丽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 C、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 D、猎人微笑着说:“在大森林里,你不能像个客人,得像个主人……” E、小珍珠鸟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说说为什么只有F句是比喻句? 小结:怎样识别“像”字句是否是比喻句呢?这就要看句子是否同时具备了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像”字前后要有两个不同类的事物;二是这两个事物

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

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实验稿) 第一部分前言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深刻影响;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使我国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这对高中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此,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着眼于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依据中央关于学校德育工作的有关文件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及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制定本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高中思想政治课与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校政治理论课相互衔接,与时事政策教育相互补充,与高中相关科目的教学和其他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 本课程要讲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与时俱进地充实和调整教学内容,体现当今世界和我国发展的时代特征,显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 (二)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 本课程要重视高中学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针对其思想活动的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各种生活关切的同时,恰当地采取释疑解惑、循循善诱的方式,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三)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 本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在开设必修课程的同时,提供具有拓展性和应用性的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发展的不同需要。 (四)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本课程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五)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 本课程要改变过分注重知识性和单一的纸笔测验的评价方式,立足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建立能够激励学生不断进步的评价机制。既要考评学生掌握和运用相关知识的水平和能力,更要考查他们的思想发生积极变化的过程,采用多种方式,全面反映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状况。 三、课程设计思路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题型教案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编制:付志鹏、彭菲菲、孙艳审核:孙艳辉学习目标:1、把握高考要求掌握的八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及用法。 2、了解常见修辞的各种设题类型并能灵活运用。 从近年的高考试卷来看,该考点的命题主要有以下五个特点:

一是从题型来看,多为主观表述题; 二是从考查角度来看,主要包括准确判断修辞类型、正确理解修辞手法的作用和恰当运用修辞手法等; 三是从命题方式来看,该考点一般不会单独设题,而是经常与语言文字运用的其他考点(如仿用、变换句式,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等)结合在一起进行考查; 四是从取材来看,主要选择那些描写、记叙或抒情性语段; 五是从考查目的来看,注重考查考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四、典题回顾 (2020山东模考) 济南的秋天是诗境的。诗的境界中必须有山有水。那么,请看济南吧。那颜色不同,方向不同,高矮不同的山,在秋色中便越发的不同了。以颜色说吧,山腰中的松树是青黑的,加上秋阳的斜射,那片青黑便多出些比灰色深、比黑色浅的颜色,把旁边的黄草盖成一层灰中透黄的阴影。山脚是镶着各色条子的,一层层的,有的黄,有的灰,有的绿,有的似乎是藕荷色儿。山顶上的色儿也随着太阳的转移而不同。山顶的颜色不同还不重要,山腰中的颜色不同才真叫人想作几句诗。山腰中的颜色是永远在那儿变动,特别是在秋天,那阳光能够忽然清凉一会儿,①。这个变动并不激烈,可是山上的颜色觉得出这个变化,而立刻随着变换。忽然黄色更真了一些,忽然又暗了一些,忽然像有层看不见的薄雾在那儿流动,忽然像有股细风替“自然”调合着彩色,轻轻地抹上一层各色俱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儿。有这样的山,再配上那蓝的天,晴暖的阳光;蓝得像要由蓝变绿了,可又没完全绿了;晴暖得像要发燥了,可是有点儿凉风,正和诗一样的温柔;这便是济南的秋。况且因为颜色的不同,②。高的更高了些,低的更低了些。山的棱角曲线在晴空中更真了,更分明了,更瘦硬了。看山顶上那个塔! 18.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分)() A.比拟、比喻、夸张 B.比拟、比喻、排比 C.对偶、借代、排比 D.对偶、借代、夸张 五、那些年,高考题中考过的修辞…… 1、【2017年江苏卷】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A.“一带一路”是我国为推动经济全球化而提出的一项互利共赢的倡议,它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转型升级、走出衰退困境的新引擎。 B.气象部门预计,随着暖湿气流增强,我省明天会迎来一场及时雨,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将快速下降,人们的舒适度会大幅度提升。C.一种突如其来的网络病毒洪水猛兽般地袭击全球,导致150多个国家受灾,我国也有近3万家机构的计算机受到影响。 D.我国企业在参与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主动强化环保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带动了东道国在观念上弯道超车。 2、【2016年江苏卷】下列熟语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A.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B.人皆可以为尧舜 C.化干戈为玉帛D.情人眼里出西施 3、【2013北京卷】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运用,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项是() A.微风习习,远处飘来阵阵歌声,也飘.来了缕缕的花香。 B.蜜蜂酿出了甘甜的蜂蜜,也为人们酿.出了美好的生活。 C.萧瑟的秋风吹落枝头的黄叶,却吹.不去她满腹的惆怅。 D.风和日暖,小院关闭了柴门,却关.不住那满园的春色。 4、【2012年重庆卷】请按照要求完成下面两小题。 (1)下面选项填入横线处,构成比喻最恰当的一项是() 生活中,我们有时会遭遇无意的伤害,但请记住,我们不可为之抛弃了那一颗宽容之心。这就犹如。(2分) ①牛虻叮上几口,老牛决不为此而停止耕耘。 ②马蹄踩踏到了鲜花,鲜花依旧簇拥着马蹄。 ③你不让它做一颗明星,它甘愿做一盏小灯。 ④山崩造成断崖,断崖却形成了壮观的瀑布。 (2)请在下面横线处补上恰当的语句。要求:运用比拟,与前面的语句构成排比,语意连贯(2分)。 水,有着很强的可变性:伸长脖子,就变成了江河;站直身子,就变成了喷泉;, 。 5、【2012四川卷】按照要求续写句子。要求:①运用比喻修辞手法;②“回忆”与“希望”的内容形成对比;③语意连贯。(6分) 回忆和希望的关系,我们或许可以这样说:回忆毕竟是远了、暗了的暮霭,希望才是近了、亮了的晨光;回忆_____ __________,希望_____ _____;回忆_______ ____,希望__ __ _ __。 6、【2017年山东卷】某校举办青少年心理健康讲座,下面是主持人的一段开场白。请在横线处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