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书法
- 格式:doc
- 大小:199.50 KB
- 文档页数:68
关于书法的论文2000字书法鉴赏的论文可以说,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字的创立,最初都是为了记录语言。
但是,纵观大千世界,在流传下来的这么多种文字当中惟有汉字兼具了实用和审美的功效,衍生出了独具魅力的书法艺术。
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也是毋庸置疑的--书法就是传统文化的缩影。
(一)书法展现传统精神《兰亭阁序》的作者王羲之是我从小就认识的并被灌输为最伟大的书法家,而《兰亭阁序》也成了行书的绝品。
羲之既去官,与东土人士尽山水之游,弋钓为娱。
又与道士许迈共修服食,采药石不远千里,遍游东中诸郡,穷诸名山,泛沧海,叹曰:“我卒当以乐死。
”从《晋书》这段文字的记载中,我们大概可以了解王羲之隐逸以后的生活。
他和他的朋友们在江南的青山绿水间尽情地享受着生命的欢愉。
这也正是数千年文人所推崇的。
王羲之的飘逸自然,张旭的洒脱无拘,颜真卿的钢筋有力。
无一不显出了中国文化的真谛。
书法的工巧,若汉隶《曹全碑》;书法的天真,若苏轼《丰乐亭记》;书法的自然,若《兰亭阁序》;书法的方正`丰润`紧接`宽博`雄浑。
书法的那种精神性,最感染人的就是书写者的那个精神性,在作品里所流露出来的那种激动人心、感人至深,让人千古人同此心的那种东西他们抓住了,我以为那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灵魂,那是中国书法艺术最动人的因素。
(二)书法在政治上的地位打开一部部中国书法史书和一卷卷前贤法帖珍品,我们从字里行间不难发现一些特殊人物的影子。
然而这些人物在中国书法史上起的作用却绝不像影子一样无足轻重,他们的力量和影响是其他任何人所不能比拟的,他们就是那些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帝王。
书法是历代帝王在登基之前的必修课,它甚至关乎着一国之君的脸面和尊严。
长期的笔墨研习,增长了帝王的书写能力和欣赏能力。
即使是那些金戈铁马打下江山的少数民族统治者,为了统治地位的稳固,他们也必须学习接受汉族传统文化。
唐太宗`乾隆都是对书法极度的喜爱。
而书法一直也是封建士大夫的最爱,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无一没为官进爵的。
一~六年级书法名人代表作吉特点。
1.东晋著名书法家、“书圣”王羲之
王羲之是中国最著名的、成就最高的书法家,他广采众长,自成一家,不仅作为中国书法史上一座极具象征性的丰碑深远影响着中国千年书法,还留下了大量的丰富多样的书法精品。
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
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太宗独爱之,《快雪时晴帖》,亦是一代帝王乾隆的最爱。
2.唐代中期杰出书法家“楷书四大家”之一颜真卿
颜真卿是继王羲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
他的行草传递出沉着痛快、豪迈洒脱的大师气象。
颜真卿在书学史上以“颜体”缔造了一个独特的书学境界。
颜鲁公书法既以卓越的灵性系之,境界自然瑰丽;既以其坚强的魂魄铸之,境界自然雄健;又以其丰富的人生育之,境界自然阔大。
晚年犹求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界。
其“颜体”在书坛巍然屹立。
代表作:传世作品主要有《祭侄稿》《争座位》以及《麻姑碑》等众多碑刻。
《祭侄文稿》是唐代颜真卿追祭从侄颜季明的草稿,不计工拙,一气呵成,常常写至枯笔,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
徐寒,字温如,原名建川,别署石竹山人、寒石等。
1961 年生,学者、书画家。
2003 年参与北大书法艺术研究所的创建工作,聘为教授。
北京大学人才研究中心研究员兼学者书画研究室主任。
现为北京大学历史文化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兼文化艺术研究室主任。
中国传媒大学、四川大学、山西大学等多所大学兼职教授、客坐教授等。
2002 年 3 月,参加了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北京当代著名学者书法展》以及在日本东京的《日中书法教授作品展》、在韩国首尔《北京大学中韩书艺教授作品展》等等。
在北京、山东淄博、广东佛山等地举办个人书画展览并有展览作品集行世。
其诗书画作品被《中国传世名画》、《中国书法鉴赏》、《历代梅兰竹菊精品》、《中国书法全鉴》、《中国传世楹联》等多种典籍收入;担任央视系列片《千年书法》《汉字故事》特邀学术嘉宾。
国内众多著名的风景名胜古迹有其楹联、刻石、匾额和题字。
其传略载入多种辞书和数十种报刊杂志。
在广东河源市有《石竹山人书画馆》,收藏和陈列其书画作品和学术资料。
季爱民,1965年生,解放军总参某部现役军官,中国军事博物馆特聘画家,中国工笔画学会山水画研究室主任。
画风深受李可染、刘大为、林凡、程大利等先生影响,追求拙朴厚重的艺术风格。
多次参加全国、全军美展并获奖,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军事博物馆、军委八一大楼等收藏,其作品在中国美术馆、中国军事博物馆、军委八一大楼等收藏,其作品在中国美术馆、中国军事博物馆、荣宝斋、徐州博物馆等地展出。
出版有《季爱民画集》、《季爱民山水精品集》、《荣宝斋·当代中国画名家作品集》、《季爱民雕刻集》等。
总参某部现役军官、中国军事博物馆特聘画家、中国工笔画学会常务理事、山水画研究室主任。
曾就读于江苏省文艺学院和解放军艺术学院,师从李可染、刘大为、林凡、程大利等,追求拙朴厚重的艺术风格。
多次举办个人画展,大量作品参加全国、全军美术展览屡屡获奖,作品被作为国礼送给外国领导人,并广为李可染艺术馆、荣宝斋、中国美术馆、中国革命博物馆、军委八一大楼等多家单位收藏。
千年书法至尊书圣观后感朋友们!最近看了一部关于书圣的作品,真的是让我有好多话想说啊。
你知道吗,在看之前,我就对书圣充满了好奇。
毕竟他在书法史上那可是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啊。
可是呢,当真正开始看的时候,我发现我之前对他的了解真的是太浅薄了。
影片一开场,那种古色古香的氛围就把我给抓住了。
那些书法作品在屏幕上一一展现的时候,哇,我真的是被震撼到了!感觉就像是穿越到了那个充满墨香的时代。
我当时就在想,这每一笔每一划背后得蕴含着多少的故事和情感啊。
我特别佩服影片对书圣这个人物的刻画。
他不是那种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的形象,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
他也会遇到挫折,也会有创作上的瓶颈。
看着他在困境中挣扎,我就特别感同身受。
我自己在生活里也会碰到各种难题嘛,有时候真的感觉就像被困在一个小角落里出不来。
不过呢,书圣他总能找到一种力量,从那些困境中挣脱出来,然后创造出更加伟大的作品。
这一点真的让我特别受鼓舞!而且啊,影片里对书法艺术的展现也很独特。
没有那种特别生硬的讲解,而是通过书圣的创作过程,让我们自然而然地去感受书法的美。
我虽然不是什么书法大家,但是看着那些笔墨在纸上晕染开来,就好像有一种魔力一样,我的心也跟着静了下来。
我就想啊,这书法怎么能这么神奇呢?不过呢,这部作品也有让我觉得有点小遗憾的地方。
有些情节感觉可以再深入一点,就像书圣和他的一些朋友之间的关系,感觉只是点到为止,没有让我完全过瘾。
我就在想,要是能再多一点描写就好了。
你看了这部作品会不会也有这样的感觉呢?总的来说,这部关于千年书法至尊书圣的作品真的给我带来了一次很特别的体验。
我感觉我对书圣,对书法艺术都有了新的认识。
如果你还没看的话,真的推荐你去看看!我相信你看了之后也会有很多自己的感受的。
千年书法(5--8)千年书法(五)悲情书家明代著名学者何良俊说“自唐以前集书法之大成者,王右军也;自唐以后集书法之大成者,赵集贤也”。
这个自唐以后集书法之大成者说的就是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
赵孟頫开创的回归魏晋、回归传统的书风一直影响了中国书坛几百年,直到今天,他的影响依然存在。
赵孟頫是一个非常全面的文人,他的书法潇洒中见高雅,秀逸中吐清气。
他的绘画开宗立派,是文人画派的一代宗师。
他通音律,著有音乐专著;他的诗文清邃奇逸,读之使人有飘飘出尘之想。
元代诗人杨载称:“孟頫之才颇为书画所掩,知其书画者,不知其文章,知其文章者,不知其经济之学”。
赵孟頫在书画方面的名声太大了,以至于遮掩了他在其他方面的名声。
就是这样一个人,在他的身后,却一直存在着“誉之甚隆”和“毁之甚烈”这样两种截然对立的评价。
那么为什么在赵孟頫身上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赵孟頫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赵孟頫,字子昂、号松雪道人。
浙江吴兴人。
赵孟頫的血统是正宗而高贵的,他是赵宋王朝的后裔。
他的十世祖先可以追溯到宋太祖之子八千岁赵德芳身上。
虽然出身高贵,但赵孟頫的青少年时代却是在坎坷忧患中度过的。
他的父亲官至户部侍郎,优越的家庭环境给了幼年的赵孟頫以良好的文化熏陶。
不幸的是在赵孟頫十一岁时父亲便去世了。
赵孟頫自幼聪敏,读书过目成诵。
十四岁时,赵孟頫便担任真州司户参军,他把这个职务看做是报效朝廷的机会和实现抱负的起点。
但南宋王朝其时已如大厦将倾,朝不保夕。
他一心想为之效力的朝廷已然是风雨飘摇,这个摇摇欲坠的王朝大厦已经托不起赵孟頫的梦想了。
随着南宋的灭亡,赵孟頫不得不闲居家中。
在闲居的日子里,赵孟頫苦研学问,沉浸于诗文书画之中。
­当时的赵孟頫已然是吴兴一带杰出的青年才俊了,最先推荐赵孟頫出山的是吏部尚书夹谷,他力推赵孟頫为翰林国史院编修官。
然而这时的赵孟頫却无心在元朝做官,他婉言谢绝了夹谷的推荐。
他在《赠别夹谷公》的一首诗中这样写道:“青青蕙兰花,含英在林中。
千年书法之热血书家湖南的祁阳是一个不为常人所知的地方,这是由于它的偏僻。
然而在书法家们的眼中,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值得崇敬。
因为这里和一个伟大的名字颜真卿联系在一起,1230多年前镌刻在摩崖石壁上的书法作品《大唐中兴颂》至今还被人顶礼膜拜。
一千二百四十八年前,中国历史上最为强盛的大唐王朝面临土崩瓦解的危险。
安禄山率领的叛军接连攻城掠地,直逼长安。
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六月,洛阳沦陷,潼关失守,随着叛军的步步紧逼,唐玄宗狼狈出逃。
行至途中,军队中长期对宠臣杨国忠的不满情绪爆发,将士们甚至采取了极端手段,逼迫唐玄宗不得不把杨国忠的胞妹贵妃杨玉环勒死在马嵬驿。
安史之乱前后历时七年,大唐江山也数度岌岌可危。
当叛乱终于被平定,满天的乌云散去,天下重归太平,自然可喜可贺。
为了纪念这一历史事件,于是由唐代著名文学家元结撰文,盛请在平定安史之乱中立下丰功伟绩的颜真卿作书,在山崖之下留下了千古名篇《大唐中兴颂》。
颜真卿的书风是一种什么东西呢?他的书风是一种钟鼎坐堂、正大光明,丰厚、雄浑,气势非常大,当然里边也有刚烈。
但是颜真卿他其实又有另外一方面,他融会各家,他真草隶篆,他能把前朝的各种东西融会。
他所首创的那种叫做中锋行笔,逆笔启动、中锋行笔,那种藏头护尾的风格,都吃墨很深了,所以显得非常的雄浑有力。
这个当然跟盛唐之音是有一种直接的关系,可以说是盛唐之音的一种符号象征。
颜真卿传世碑刻中经常自署“琅琊颜真卿”。
古代所说的琅琊,就是今天的山东临沂。
琅琊颜氏在历史上是名门望族,颜真卿的祖上可以上溯到那个因德行好而被孔夫子赞曰“贤哉,回也”的颜回。
颜氏一门以诗礼传家,名臣辈出,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南朝诗人、与谢灵运齐名,被后人称为颜、谢的颜延之、以宣扬儒家传统思想为立身治家之道的《颜氏家训》作者、北齐文学家颜之推、唐代著名学者颜师古等颜姓大儒都出自颜门,和颜真卿血脉相承。
颜氏家族在西晋时随宗室南迁到建康,后迁长安。
中国书法造诣最深的十大家,不可不知!东晋著名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王羲之是中国最著名的、成就最高的书法家,他广采众长,自成一家,不仅作为中国书法史上一座极具象征性的丰碑深远影响着中国千年书法,还留下了大量的丰富多样的书法精品。
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
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太宗独爱之,《快雪时晴帖》,亦是一代帝王乾隆的最爱。
“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兰亭序》《兰亭序》的书法精美奇妙。
现存的临摹本以冯承素的“双钩填廓”摹本为最好。
古人称王羲之作《兰亭序》,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
全文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字字“飘若浮云,娇如游龙,波谲云诡,变化无穷”,一改汉魏以来质朴稳拙的书风,开妍美流便的先河,其雄秀之气,似出天然。
作者的风度、气质、襟怀、情操,亦糅进了作品之中。
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是他三十三岁时的得意之作,标志着王羲之的书法艺术达到了最高的境界。
王羲之《二谢帖》王羲之《快雪時晴帖》王羲之《丧乱帖》王羲之《乐毅论》唐代中期杰出书法家“楷书四大家”之一颜真卿﹀颜真卿是继王羲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
他的行草传递出沉着痛快、豪迈洒脱的大师气象。
颜真卿在书学史上以“颜体”缔造了一个独特的书学境界。
颜鲁公书法既以卓越的灵性系之,境界自然瑰丽;既以其坚强的魂魄铸之,境界自然雄健;又以其丰富的人生育之,境界自然阔大。
晚年犹求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界。
其“颜体”在书坛巍然屹立。
代表作:传世作品主要有《祭侄稿》《争座位》以及《麻姑碑》等众多碑刻。
《祭侄文稿》是唐代颜真卿追祭从侄颜季明的草稿,不计工拙,一气呵成,常常写至枯笔,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
颜真卿《祭侄文稿》颜真卿《祭侄文稿》是在极度悲愤的情绪下书写,顾不得笔墨的工拙,故字随书家情绪起伏,纯是精神和平时工力的自然流露。
这在整个书法史上都是不多见的。
王羲之 (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祖籍琅琊(今属山东临沂),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
书圣王羲之是中国最著名的、成就最高的书法家,他广采众长,自成一家,不仅作为中国书法史上一座极具象征性丰碑深远影响中国千年书法,还留下了大量的丰富多样的书法精品,下面我们就来欣赏吧!《 兰亭序 》▼王羲之《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序》具有很强的艺术特色。
其突出之处就是章法自然,气韵生动。
通观全文,从容不迫,得心应手,使艺术风格同文字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表现了王羲之与朋友聚会时快然自足之情怀。
情文并茂,心手合一,气韵生动,被历代学书者奉为学习行书的典范。
二谢帖 ▼二谢面未比面①,迟诼良不静②。
羲之女爱再拜。
想邰儿悉佳③。
前患者善。
所送议当试寻省④。
左边剧⑤。
丧乱帖 ▼羲之顿首:丧乱之极,先墓再离荼毒,追惟酷甚,号慕摧绝,痛贯心肝,痛当奈何奈何!虽即修复,未获奔驰,哀毒益深,奈何奈何!临纸感哽,不知何言。
羲之顿首顿首。
干呕帖 ▼《干呕帖》,又名《如常帖》、《昨还帖》。
纵14.1厘米,横26.4厘米,共4行36个字,五代至北宋时期的临摹本。
国家一级文物。
是王羲之病中写给友人的短信。
该帖笔意神采超逸,书风沉着劲健,曾刻录于《淳化阁帖》之中,是流传有序的艺术珍品。
大观帖 ▼大观帖(Notes of Daguan Period),中国北宋官刻丛帖。
刻帖工作由龙大渊主持,蔡京奉旨书写帖内的款识标题。
因刻于徽宗大观三年(1109)正月,世人遂称之为《大观帖》。
刻成之后置于太清楼下,又称《太清楼帖》,也有称《大观太清楼帖》者。
石刻成后拓本用以赐给,因此流传较少。
十七帖 ▼《十七帖》是著名的王羲之草书代表作,因卷首由“十七”二字而得名。
原墨迹早佚,现传世《十七帖》是刻本。
唐张彦远《法书要录》记载了《十七帖》原墨迹的情况:“《十七帖》长一丈二尺,即贞观中内本也,一百七行,九百四十三字。
15分钟微电影《王羲之》,每个书法⼈都要看看!附:王羲之书法全集⽂徵明《兰亭修禊图》(局部),1542 年藏于故宫博物院王羲之(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书圣王羲之是中国最著名的、成就最⾼的书法家,他⼴采众长,⾃成⼀家,不仅作为中国书法史上⼀座极具象征性丰碑深远影响中国千年书法,还留下了⼤量的丰富多样的书法精品,下⾯我们就来欣赏吧!《兰亭序》▼王羲之《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书”。
《兰亭序》具有很强的艺术特⾊。
其突出之处就是章法⾃然,⽓韵⽣动。
通观全⽂,从容不迫,得⼼应⼿,使艺术风格同⽂字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表现了王羲之与朋友聚会时快然⾃⾜之情怀。
情⽂并茂,⼼⼿合⼀,⽓韵⽣动,被历代学书者奉为学习⾏书的典范。
⼆谢帖▼⼆谢⾯未⽐⾯①,迟诼良不静②。
羲之⼥爱再拜。
想邰⼉悉佳③。
前患者善。
所送议当试寻省④。
左边剧⑤。
丧乱帖▼羲之顿⾸:丧乱之极,先墓再离荼毒,追惟酷甚,号慕摧绝,痛贯⼼肝,痛当奈何奈何!虽即修复,未获奔驰,哀毒益深,奈何奈何!临纸感哽,不知何⾔。
羲之顿⾸顿⾸。
⼲呕帖▼《⼲呕帖》,⼜名《如常帖》、《昨还帖》。
纵14.1厘⽶,横26.4厘⽶,共4⾏36个字,五代⾄北宋时期的临摹本。
国家⼀级⽂物。
是王羲之病中写给友⼈的短信。
该帖笔意神采超逸,书风沉着劲健,曾刻录于《淳化阁帖》之中,是流传有序的艺术珍品。
⼤观帖▼⼤观帖(Notes of Daguan Period),中国北宋官刻丛帖。
刻帖⼯作由龙⼤渊主持,蔡京奉旨书写帖内的款识标题。
因刻于徽宗⼤观三年(1109)正⽉,世⼈遂称之为《⼤观帖》。
刻成之后置于太清楼下,⼜称《太清楼帖》,也有称《⼤观太清楼帖》者。
⽯刻成后拓本⽤以赐给,因此流传较少。
⼗七帖▼《⼗七帖》是著名的王羲之草书代表作,因卷⾸由“⼗七”⼆字⽽得名。
原墨迹早佚,现传世《⼗七帖》是刻本。
唐张彦远《法书要录》记载了《⼗七帖》原墨迹的情况:“《⼗七帖》长⼀丈⼆尺,即贞观中内本也,⼀百七⾏,九百四⼗三字。
王羲之最有名的书法书圣王羲之是中国最著名的、成就最高的书法家,他广采众长,自成一家,不仅作为中国书法史上一座极具象征性丰碑深远影响中国千年书法,还留下了大量的丰富多样的书法精品。
最著名:《兰亭序》王羲之《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序》具有很强的艺术特色。
其突出之处就是章法自然,气韵生动。
通观全文,从容不迫,得心应手,使艺术风格同文字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表现了王羲之与朋友聚会时快然自足之情怀。
情文并茂,心手合一,气韵生动,被历代学书者奉为学习行书的典范。
《二谢帖》二谢面未比面,迟诼良不静。
羲之女爱再拜。
想邰儿悉佳。
前患者善。
所送议当试寻省。
左边剧。
《丧乱帖》羲之顿首:丧乱之极,先墓再离荼毒,追惟酷甚,号慕摧绝,痛贯心肝,痛当奈何奈何!虽即修复,未获奔驰,哀毒益深,奈何奈何!临纸感哽,不知何言。
羲之顿首顿首。
《干呕帖》《干呕帖》,又名《如常帖》、《昨还帖》。
纵14.1厘米,横26.4厘米,共4行36个字,五代至北宋时期的临摹本。
国家一级文物。
是王羲之病中写给友人的短信。
该帖笔意神采超逸,书风沉着劲健,曾刻录于《淳化阁帖》之中,是流传有序的艺术珍品。
《大观帖》大观帖(Notes of Daguan Period),中国北宋官刻丛帖。
刻帖工作由龙大渊主持,蔡京奉旨书写帖内的款识标题。
因刻于徽宗大观三年(1109)正月,世人遂称之为《大观帖》。
刻成之后置于太清楼下,又称《太清楼帖》,也有称《大观太清楼帖》者。
石刻成后拓本用以赐给,因此流传较少。
《十七帖》《十七帖》是著名的王羲之草书代表作,因卷首由“十七”二字而得名。
原墨迹早佚,现传世《十七帖》是刻本。
唐张彦远《法书要录》记载了《十七帖》原墨迹的情况:“《十七帖》长一丈二尺,即贞观中内本也,一百七行,九百四十三字。
是煊赫著名帖也。
太宗皇帝购求二王书,大王书有三千纸,率以一丈二尺为卷,取其书迹与言语以类相从缀成卷。
”此帖为一组书信,据考证是写给他朋友益州刺史周抚的。
千年书法(四)尚意领袖千年书法(四)尚意领袖在被称为⼈间天堂的杭州,最引⼈⼊胜的是风光如画的西湖。
赞美西湖的诗词汗⽜充栋,但是其中最为经典、最为贴切、⽴意最⾼、遣词最妙的恐怕是:“⽔光潋滟晴⽅好,⼭⾊空濛⾬亦奇,直把西湖⽐西⼦,浓妆淡抹总相宜”。
仅仅28个字,唱出了西湖的⼀切美好。
把西湖的阴晴拟⼈化地⽐作美⼥西施的浓妆淡抹,此诗⼀出便万⼝流传。
从此西湖⼜多了⼀个好听的名字-西⼦湖。
这⾸诗的作者就是距今已经900多年,时任杭州太守的苏轼所做。
苏轼,字⼦瞻,号东坡居⼠。
四川眉⼭⼈,⽣于宋仁宗景祐三年,也就是公元⼀○三六年。
苏轼和他的⽗亲苏洵、弟弟苏辙,在中国⽂坛上都享有盛名,后⼈称他们为“三苏”。
唐宋散⽂⼋⼤家中,苏⽒⽗⼦占得其三。
苏轼21岁时,就与⽗亲、弟弟⼀道,赴京参加科举考试。
当时任主考官的正是那篇流传千古的散⽂《醉翁亭记》的作者、⼤⽂学家欧阳修。
苏轼的试卷《刑赏忠厚之⾄论》令欧阳修眼前⼀亮,情不⾃禁地拍案叫绝。
他明显地感觉到了这个年轻⼈的不同寻常,感叹道:“三⼗年后,没有⼈会再提起我,⼈⼈都会谈论这个叫苏轼的⼈的。
”欧阳修为苏轼的才⽓所震撼,他为⼤宋朝能出现苏轼这样的才⼦连呼“可喜、可喜”。
在欣喜之余,欧阳修感慨地说:“⽼夫当避路,放他出⼀头地也”。
今天的我们应该为欧阳修900多年前阅卷时的那双慧眼感叹,为苏轼能碰到欧阳修这样善于识才的伯乐感到庆幸,更要为欧阳修“⽼夫当避路,放他出⼀头地”的⾼风亮节击节叫好。
书法经过初唐四杰到晚唐的颜真卿、柳公权,才算是彻底完成了楷书的成熟过程,楷书的创作也发展到了尽善尽美的阶段,同时也进⼊了法度森严的阶段,形成了唐朝“尚法”书风。
从唐末经过五代⼗国到宋初,“尚法”书风⼀直沿袭下来。
欧阳修认为:“书之盛莫盛于唐,书之废莫废于今”,感叹当朝没有可以与前朝书法⼤家相抗衡的书法家。
欧阳修感叹“莫废于今”的局⾯没过多久就发⽣了变化。
这种变化产⽣的根本原因正是因为苏轼的出现。
恭喜书法获奖经典句子
1. 书法如画,字字珠玑,无愧于此殊荣。
2. 墨香如诗,笔墨流转之间,展现了书法的无尽魅力。
3. 以一笔一划,凝聚了心血与艺术的结晶,值得获奖的肯定。
4. 这份荣誉是对你辛勤努力的最佳奖赏,恭喜书法获得这一殊荣!
5. 你的书法作品在众多参赛者中脱颖而出,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6. 祝贺书法获奖,你的作品以丰富的内涵和卓越的技艺,征服了评委们的心灵。
7. 在钢笔和纸上,你用精湛的技艺展现了千年书法之美,值得获奖。
8. 这个奖项是对你品味和才华的最高认可,你的书法作品令人叹为观止。
9. 恭喜获奖!你的文字历久弥新,给人以无穷遐想和审美愉悦。
10. 你以优异的成绩荣获此奖,展现了书法艺术的巅峰水平,
再次祝贺!。
有创意的书法宣传广告词在我们所看过的关于书法的广告词中,哪些是很有创意的呢?店铺带来书法创意广告词,希望能让大家有所收获!有创意的书法宣传广告词【最新】1. 书法魂,兰亭情。
2. 千年书法,写就的请柬。
3. 接过王羲之的笔,挥洒未来。
4. 写漂亮字,做优秀人,字如其人。
5. 写气质人生,扬祖国精华。
6. 学书以养德,奋发而兴国。
7. 一手好字,相伴一生。
8. 硬笔精雕细刻出精品,书法千锤百炼铁成金。
9. 硬笔书法浓如酒,陶醉了年轻朋友。
10. 硬笔书法是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11. 中国书法,字里千秋。
12. 中华汉字,博大精深;书我之感,写其精神。
13. 字如其人,书法出神。
14. 硬笔精雕细刻出精品,书法千锤百炼铁成金。
15. 硬笔书法是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有创意的书法宣传广告词【欣赏】1. 精雕细刻出精品,千锤百炼铁成金。
2. 苦攻中外古今万卷书,巧绘人情物理千张画。
3. 练好钢笔书法,传承汉字文化。
4. 练好硬笔书法,传承汉子文化。
5. 练一手好字,传一代文明。
6. 练中华书法,承传统文化。
7. 美术可以表现文化,美术可以辅翼道德。
8. 泼墨造物,笔下生花。
9. 人人学书法,共创新世纪。
10. 如诗如画山水多彩地,共创共享“中国书法城”。
11. 如诗如画新天地,锦上添花书法城。
12.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13. 书法宣城,精彩人生。
14. 书法有路勤为径,墨海无涯苦作舟。
15.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
有创意的书法宣传广告词【精选】1. 传承民族文化,弘扬书法艺术。
2. 传承中华文明,品鉴文字魅力。
3. 读诗千首,挥毫万字。
4. 端端正正练硬笔书法,堂堂正正做中国公民。
5. 丰富业余生活,继承传统文化。
6. 翰墨怡且乐,书法寿而康。
7. 弘扬民族文化精神,演绎书法神奇魅力。
8. 弘扬书法魅力,阐释书法精神。
9. 练好钢笔书法,传承汉字文化。
10. 练一笔好字,传一代文明。
千年书法(1--4)­千年书法(一) 翰墨精神­[B]本文根据网上资料整理配图而成,没有任何商业行为。
主要自己对书法有兴趣,拿到空间来阅读学习,和朋友一起来分享。
《千年书法》专题片解说词共八集:(一) 翰墨精神(二)《至尊书圣》(三)《热血书家》(四)尚意领袖(五)悲情书家(六)淡笔尚书(七)浓墨宰相(八)紫气东来[B] 2003年4月,上海博物馆的全体工作人员都在期盼和等待着,他们甚至有些焦灼和激动,因为他们将要迎接的是一件流失海外近一个世纪的艺术瑰宝。
­ 其实,这件令人牵挂不舍的稀世之宝仅仅是几卷薄薄的纸,纸上也仅仅是我们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中国文字,这就是闻名于世的《淳化阁帖》。
《淳化阁帖》是北宋淳化三年“奉旨”刻制的集帖。
它将历代宫藏的书法作品,特别是“书圣”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法帖,集中镌刻,拓印成集。
­可以说,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字的创立,最初都是为了记录语言。
但是,纵观大千世界,在流传下来的这么多种文字当中惟有汉字兼具了实用和审美的功效,衍生出了独具魅力的书法艺术,这其中除了历代书家们的笔墨功夫外,和汉字本身的特点是否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呢?距今三千多年前的商代,中国青铜器就已经进入了高度发达的时期。
几乎是在青铜器产生的同时,一种兼有纪实和装饰作用的文字出现在了钟鼎之上。
这种青铜钟鼎之上的文字,被后人称为“钟鼎文”。
古人把青铜称作“金”,因此这种文字又被称为“金文”。
­清代书法家李瑞清曾说:“学书不学毛公鼎,犹儒生不读《尚书》。
”认为临摹毛公鼎铭文字体,是学习书法必不可缺的一课。
钟鼎文已经非常久远了,但是它依然算不上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
这些线条后来被证实是中国可以辨识的最为古老的文字体系。
由于这种文字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之上的,后人便把它称作“甲骨文”。
­公元前221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剿灭了六国,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第一次统一了中国。
兰亭书法节广告语、宣传语
广告语,兰亭书法节广告语、宣传语
1984年1月,绍兴市人大常委会决定,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举办中国兰亭书法节。
届时,海内外书坛名家雅集兰亭,研讨书学,泼墨挥毫,流觞赋诗,盛况非凡。
书法节主要活动包括:晋圣、修禊、曲水流觞、书法展览等。
这仲春之日的书法节,又往往是绍兴一年大计中经济大戏、旅游大戏的开锣之日,这又使书法节因总是有着更为广泛的内容而非书家们所独享。
兰亭书法节广告语、宣传语:1、相邀三月初三,续写兰亭风流。
2、相约绍兴,书法兰亭。
3、相约兰亭,书法古今。
4、相约兰亭圣地,情系中国书法。
5、兰亭墨华,行书天下。
6、兰亭风,书法情。
7、聚千年兰亭,享书法圣韵。
8、书法奥运,相约兰亭。
9、书法魂,兰亭情。
10、千年书法,写就的请柬。
11、接过王羲之的笔,挥洒未来。
20年来,每到这一天,总有一大批来自海内外的书家聚会于兰亭,举行隆重的节会仪式,参加丰富的节会活动。
他们或晋谒书圣,寻访古迹;或曲水流觞,饮酒赋诗;或泼墨挥毫,交流书艺;或举办论坛,研讨理论。
许多全国性的书法赛事和书法展览,也多安排在此时此地举行。
作为“书法之乡”的绍兴,也要推出多种精心准备的与书法有关的节目,以扩大市群众的参与度和营造独特的节日氛围。
千年书法(一)翰墨精神(探索·发现 2003年4月,上海博物馆的全体工作人员都在期盼和等待着,他们甚至有些焦灼和激动,因为他们将
要迎接的是一件流失海外近一个世纪的艺术瑰宝。
其实,这件令人牵挂不舍的稀世之宝仅仅是几卷薄薄的纸,纸上也仅仅是我们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
中国文字,这就是闻名于世的《淳化阁帖》。《淳化阁帖》是北宋淳化三年“奉旨”刻制的集帖。它将
历代宫藏的书法作品,特别是 “书圣”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法帖,集中镌刻,拓印成集。
可以说,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字的创立,最初都是为了记录语言。但是,纵观大千世界,在流传下来
的这么多种文字当中惟有汉字兼具了实用和审美的功效,衍生出了独具魅力的书法艺术,这其中除了历
代书家们的笔墨功夫外,和汉字本身的特点是否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呢?
距今三千多年前的商代,中国青铜器就已经进入了高度发达的时期。几乎是在青铜器产生的同时,
一种兼有纪实和装饰作用的文字出现在了钟鼎之上。这种青铜钟鼎之上的文字,被后人称为“钟鼎文”
。古人把青铜称作“金”,因此这种文字又被称为“金文”。
清代书法家李瑞清曾说:“学书不学毛公鼎,犹儒生不读《尚书》。”认为临摹毛公鼎铭文字体,
是学习书法必不可缺的一课。
钟鼎文已经非常久远了,但是它依然算不上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这些线条后来被证实是中国可以 辨识的最为古老的文字体系。由于这种文字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之上的,后人便把它称作“甲骨文”。
公元前221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剿灭了六国,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第一次统一
了中国。当时秦国通用的文字书体有八种之多,秦始皇下令“书同文”,要求在全国使用统一的文字。
丞相李斯在大篆的基础之上删繁就简,制定出一种比大篆更加简洁规范的文字,这就是小篆。秦始皇把
小篆定为标准字体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李斯也因此成为中国书法史上第一位留下了姓名的书法家。
沿着古中国文字的发展脉络我们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传统书法的体例被依次划分为真草隶
篆,其中的篆书就包括大篆和小篆两种书体。既然作为汉文字源头的甲骨文和钟鼎文都被划属大篆书体
的范畴之内。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由此推断,得出这样的结论呢:那些刻在甲骨和钟鼎上的文字正是中
国书法的开山之作。或者说,中国书法的产生就是伴随着古代文字的产生而同步出现的呢?
中国画研究院理论研究部副主任梅墨生:“这是一个历史上一个有争论的问题,它的争论就在于字体
与书体是一回事,还是不是一回事。比如郭沫若曾经说过,在这个秦朝的时候,有秦朝的钟王颜柳,在
战国的时候有战国时候的钟王颜柳,他说在甲骨的时候甚至也有甲骨时期的钟王颜柳。那就是说不同时
期就有不同的书写家,或锲刻家,那他是把书体和字体合一的一个观点。但我认为呢如果从广义的角度
来说,书体与字体是一回事,因为书法它是一个寄生的艺术,没有汉字这个母体没有书法的艺术。”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学院美术与书法系主任秦永龙:“作为一般的符号,它是不强调太多的变化,不强
调构型里头或者是笔画里头有没有生命,我们就是说可以把它理解为文字的符号是一种无机的,一种机
械的拼合,就像我们马路上看见的交通符号一样。那么,作为在这个机械拼合的无机的文字符号的上面
进行加工,它才能升华出我们今天讲的真正的书法艺术。所以书法艺术是写字,但是不能反过来说写字
就是书法艺术。”
尽管存在着种种不同的观点,但是不可否认:在中国书法漫长的发展历程中甲骨文、钟鼎文是迈出
的第一步,当之无愧地是中国书法长河的“三江之源”。
在秦朝通行小篆的同时,隶书在社会下层悄然而生。到了汉代,隶书取代了小篆,上升为主要通行
字体。隶书的出现是中国文字史上一次重大的变革,它使汉字告别了已经使用三千多年的古文字,彻底
摆脱了古文字那种象形的特点,所以汉代人称隶书为“今文”。
到了汉代末期,隶书向正书、行书、草书三个不同的方向演变,形成了中国书法最主要的三种书体,这
就是文字史也就是书法史上著名的“隶变”。
如果说汉字自身的逐渐演变为中国书法展开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那么书法工具的逐步完善无疑又起
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清代的刘熙载在他的《艺概·书概》中这样写到:“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
如其人而已。”一管柔毫、一张宣纸,就可以把人的精神性情清晰而又千差万别地体现在笔下的点线之
中。以最简单的工具,直接的把握物我之真,万象之美。“天地万物之变动,可喜可愕,一寓于书”。
原来,书法艺术和书写者的人格性情就是这样紧镶密嵌地成为浑圆的一体——艺术成为人的具体意义和
生动展示,人格性情成为艺术的最终目的和内在灵魂。这或许就是我们所要寻找的答案。
带着这样的思索,让我们重新回到浩瀚的书法历史中去求证、去发现那沉寂千年的墨迹纸张背后灵
动着的一副副鲜活的生命形象吧。
东晋有一个风俗,在每年阴历的三月初三,人们都要到郊外的水边踏青郊游,以消灾避祸。他们把
这种活动叫做“修褉”。永和九年的三月三日,王羲之约了一些文人朋友共四十一位,到兰亭溪边饮酒
游戏,即兴赋诗。大家把这些诗作汇集起来,公推王羲之为诗集作一篇序文。《兰亭序》就是王羲之为
这个诗集写的序文手稿。《兰亭序》叙写了兰亭雅集的盛况,抒发人生的种种感慨,文笔隽爽流畅,洒
脱无拘。而王羲之的书作将晋人的精神风貌和气质神韵抒发得淋漓尽致。恐怕连王羲之也没有料到,他
即兴写下的这篇《兰亭序》竟然得以“天下第一行书”而风流千古。
王羲之所代表的魏晋书法以洒脱飘逸的风采得到了人们的喜爱,而唐代书法则以另外一种完全不同
的面貌征服了后世。 草书是最为简便快捷的一种书体,它只保留了汉字的梗概,书写起来草率急就。草书到了唐代的张
旭手里,犹嫌草得不够,于是就创立了狂草。狂草最为肆意放纵,草到了极致。张旭的草书蓦地而来、飘然而去,令人眼花缭乱的飞腾作势,心手两忘
地抒发心中的激昂慷慨,展示了他傲视一切的胸襟。诗
圣杜甫写道:“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下笔落纸如云烟”。三杯酒下肚,在王公大臣面前
脱帽露顶,用这种不拘礼法的狂态来面对生活,用这种微醺的狂态来创作草书,自然会使人联想到大诗
人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那种张扬个性。
谈到唐代书法,还有一位对后世书法影响极为深远的书家,他叫颜真卿。颜真卿的家族一门显儒,
诗礼传家。作为儒家经典著作的《颜氏家训》就是出自颜真卿的祖上一代名儒颜之推。颜真卿中年的时
候遇上了“安史之乱”,在河北二十四郡俱已沦陷,大唐江山岌岌可危之际,平原太守颜真卿率先起兵
,举起讨逆大旗,在“安史之乱”中,颜真卿一家有三十多个亲属在战乱中殉国,其中他的堂兄常山太
守颜杲卿和堂侄颜季明的牺牲最为壮烈。
安史之乱平定之后,颜真卿满怀悲伤地设酒祭奠死难的亲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写下了那片
震烁古今的《祭侄稿》。颜真卿用喷涌而出的激情,把原本一篇普普通通的祭奠文字写得这样奇崛雄健 、浩气充塞,达到了超神入圣的境界,以至《祭侄稿》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二行书”。
颜真卿忠义节烈,舍生取义,他的书法也一如忠臣烈士,庙堂之气十足。书法本身是极具象征性的,
看到颜体楷书,自然使人联想到中国历史上象颜真卿这一类的忠臣良将。后人评价说颜体楷书正像“关羽坐帐,正气逼人”。国人的视觉联想竟是如此丰富,
居然把方块字和人物的形象联系起来。三国时期
蜀汉大将军关羽,之所以能与孔夫子并称为“文武二圣”。就是因为在关羽身上蕴涵着中国传统文化的
伦理、道德,渗透着儒学的春秋精义。孟子说:大丈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千百年来,在孔孟儒学思想的影响下,形成了崇尚忠臣义士、道义节操的传统文化。关羽是忠义楷模、仁勇化身,这和颜真卿的满门忠烈、舍生取义是一脉相承的。颜真卿堂堂正正的楷书和关公那种威武不能
屈的意象叠加起来,儒家学说的伦理道德就这样在一个个的方块字上显现出来了。
这是黄道周在狱中写下的诗卷,字里行间那一横一竖可以看出他在书写时的心境竟是如此的坦然从容,
他一笔不苟地写着,看不出丝毫的胆怯和慌乱,人们从诗卷墨迹中感受到的只是凛然气节和心灵震撼。
临刑前,黄道周破指血书“纲常万古,节义千秋,天地知我,家人无忧”。
无论是官居宰辅还是长为布衣,无论是豪壮奇崛还是脂腻粉渍,只要是中国传统文人,手中都握着
这幅笔墨,笔墨间流淌的不仅仅是百折千回形态各异的中国文字,更体现了一种千百年来磨砺而成的文
人性格以及生命状态。中国书法的走向一直受到传统文化和社会思潮的影响,而决定中国书法基本风貌 的首先是儒家思想。“书以明道”,这个“道”就是儒家学说中的伦理规范。 明代著名思想家、书法家傅山作诗告诫他的子孙,“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纲常叛周孔,笔墨
不可补。未习鲁公书,先观鲁公诂。平原气在中,毛颖足吞虏”。他提出的“作字先作人”的观点,就
是说如果背离了周礼儒学,那么做人就是立不住脚的,这样的人写出字来也必然流露出一种“小人之态
”,而这种低俗仅仅靠笔墨技巧是无法补救的。傅山告诉他的孩子们,在学习颜真卿书法之前,必须首
先观看颜真卿是怎么说和怎么做的,就是要先学习颜真卿的做人。只要胸中有颜真卿那样的浩然正气,
一管小小的羊毫也足以“气吞强虏”。
那么我觉得所以古代书法的那种精神性,最感染人的就是书写者的那个精神性,在作品里所流露出
来的那种激动人心、感人至深,让人千古人同此心的那种东西他们抓住了,我以为那是中国书法艺术的
灵魂,那是中国书法艺术最动人的因素。
书法艺术几乎成为封建文人士大夫生命形式的例子不胜枚举。纸砚笔墨、梅兰竹菊装点起来的生活
环境也成为文人书家们追求高洁意境的荣耀象征。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在他的《陋室铭》中就曾用这样
的诗句来描述理想中的文人生活:“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
,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以陋室的清贫的情境来反衬文人们所追求的精神家园的富
贵高雅。正所谓“斯是陋室,惟吾德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