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书法解说词(全)
- 格式:doc
- 大小:93.00 KB
- 文档页数:17
[转载]央视专题⽚《千年书法》解说词(五)原⽂地址:央视专题⽚《千年书法》解说词(五)作者:瑶兔听禅央视专题⽚《千年书法》解说词(五)央视专题⽚《千年书法》解说词千年书法(五)悲情书家明代著名学者何良俊说“⾃唐以前集书法之⼤成者,王右军也;⾃唐以后集书法之⼤成者,赵集贤也”。
这个⾃唐以后集书法之⼤成者说的就是元代⼤书法家赵孟睢U悦项开创的回归魏晋、回归传统的书风⼀直影响了中国书坛⼏百年,直到今天,他的影响依然存在。
赵孟钍且桓龇浅H娴奈娜耍氖榉ㄤ烊髦屑哐⽜阋葜型虑迤K幕婊诹⑴桑俏娜嘶傻囊淮谑ΑKㄒ袈桑幸衾肿ㄖ凰氖那邋淦嬉荩林⾕擞衅龀局搿T搜钤⽘疲骸懊项之才颇为书画所掩,知其书画者,不知其⽂章,知其⽂章者,不知其经济之学”。
赵孟钤谑榛矫娴拿罅耍灾劣谡谘诹怂谄渌矫娴拿>褪钦庋桓鋈耍谒纳砗螅匆恢贝嬖谧拧坝之甚隆”和“毁之甚烈”这样两种截然对⽴的评价。
那么为什么在赵孟钌砩匣岢鱿终庋那榭瞿兀空悦项⼜是怎样的⼀个⼈呢?赵孟睿肿影骸⒑潘裳┑廊恕U憬庑巳恕U悦项的⾎统是正宗⽽⾼贵的,他是赵宋王朝的后裔。
他的⼗世祖先可以追溯到宋太祖之⼦⼋千岁赵德芳⾝上。
虽然出⾝⾼贵,但赵孟畹那嗌倌晔贝词窃诳部烙腔贾卸裙摹K母盖坠僦粱Р渴汤桑旁降募彝セ肪掣擞啄甑恼悦项以良好的⽂化熏陶。
不幸的是在赵孟钍凰晔备盖妆闳ナ懒恕赵孟钭杂状厦簦潦楣砍伤⼩J乃晔保悦项便担任真州司户参军,他把这个职务看做是报效朝廷的机会和实现抱负的起点。
但南宋王朝其时已如⼤厦将倾,朝不保⼣。
他⼀⼼想为之效⼒的朝廷已然是风⾬飘摇,这个摇摇欲坠的王朝⼤厦已经托不起赵孟畹拿蜗肓恕K孀拍纤蔚拿鹜觯悦项不得不闲居家中。
在闲居的⽇⼦⾥,赵孟羁嘌醒剩两于诗⽂书画之中。
当时的赵孟钜讶皇俏庑艘淮艹龅那嗄瓴趴×耍钕韧萍稣悦项出⼭的是吏部尚书夹⾕,他⼒推赵孟钗擦⽌吩罕嘈薰佟H欢馐钡恼悦项却⽆⼼在元朝做官,他婉⾔谢绝了夹⾕的推荐。
他在《赠别夹⾕公》的⼀⾸诗中这样写道:“青青蕙兰花,含英在林中。
中学书法活动解说词
尊敬的校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共同参与这场充满墨香与智慧的盛宴——中学书法活动。
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生活方式。
中国书法源远流长,自甲骨文、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诸体,书法一直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它不仅仅是文字的书写,更是一种心境的表达,一种对生活的感悟。
每一笔、每一划,都凝聚着书者的情感与思考。
在今天的活动中,我们将欣赏到同学们精心创作的书法作品。
这些作品风格各异,有的笔力刚劲,有的婉约柔美,有的灵动飘逸,有的厚重沉着。
每一幅作品都展现了同学们对书法的热爱与执着,对美的追求与创造。
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个由笔墨构建的美妙世界。
这里有“行云流水”的畅快,有“静如山岳”的稳重,有“龙飞凤舞”的灵动,也有“力透纸背”的力度。
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同学们扎实的书法功底,更体现了他们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在此,我要特别感谢为本次活动付出辛勤努力的老师们和同学们。
是你们的努力与付出,让书法这一传统文化在我们的校园里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同时,也希望更多同学们能够加入到书法的行列中来,一同感受这份独特的艺术魅力。
最后,预祝本次中学书法活动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书法表演解说词5篇第一篇:书法表演解说词书法比赛解说词下面即将上场的是我校“春雷书法奋斗队”的同学们。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也是我国四大国粹之一。
她伴随中华文明的发展而发展。
“春雷书法奋斗队”一直以来是我校的传统校队,在校队指导教师魏星老师的带领下,曾多次荣获省、市中职生书法大赛的一等奖。
下面我们有请书法校队的同学们给我们现场演示硬笔和软笔的书写。
伴随着悠扬的音乐,以及台上同学们专注的神情、潇洒的挥笔,好似把我们带入了艺术的殿堂。
很难想像一年前当他们迈进财贸校园时还是对书法毫无了解的孩子们。
书法的演变时刻散发着古老艺术的魅力,深受一代又一代人的喜爱,“练字即练志”、“学书及为人”。
我校将书法作为公共技能课,不仅仅普及到每个专业,还成立了书法校队,“春雷书法奋斗队”是我校传统的学生社团组织,多年来数百人参加全国、省、市、区书法大赛,多次荣获一、二、三等奖,同学们下企业,走社区送春联,表演深受群众欢迎,新闻媒体曾多次作过报告。
现场采访评委平分学生送花第二篇:团体操表演解说词《舞动青春》团体操表演解说词我们的校园,散发着温暖的阳光;我们的校园,到处是欢乐的海洋;47位同学整装就位,蓄势待发,大型团体操——《舞动青春》已经拉开帷幕!MLXW是魅力炫舞健美操队的缩写,在青春阳光下,舞动着青春的旋律,在阳光下健康快乐成长。
结束队形JNFZ是济宁附中的缩写,意味着孩子们在济宁附中这个大家庭中自由快乐健康地成长!请欣赏由魅力炫舞健美操队为大家带来的团体操表演《舞动青春》。
豪迈壮阔的中国功夫在恢弘中渐渐落幕;喜庆欢腾的音乐为我们带来了扇子舞——《好日子》。
彩扇炫舞竞芬芳,热血少年谱华章。
踏着潇洒的节拍,和着欢快的旋律,五碧学子手持彩扇,伴随着欢快的节奏,以轻盈的舞步踏浪向我们走来。
十一月是如歌的季节,十一月是鲜花的海洋;十一月有童年的梦想,十一月有心灵的阳光;她们随风飘舞,如起伏涌动的碧波,她们彩扇翻转,似丛中纷飞的彩蝶;她们舞动翻飞的彩扇,抒发内心的喜悦,她们舒展优美的舞姿,播撒童年的欢乐。
《千年书法》解说词【2】三、热血书家附录:本人文章——《天下三大行书》之<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原发《书法》《祭侄文稿》释文祭侄文稿跋文湖南的祁阳是一个不为常人所知的地方,这是由于它的偏僻。
然而在书法家们的眼中,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值得崇敬。
因为这里和一个伟大的名字颜真卿联系在一起,1230多年前镌刻在摩崖石壁上的书法作品《大唐中兴颂》至今还被人顶礼膜拜。
一千二百四十八年前,中国历史上最为强盛的大唐王朝面临土崩瓦解的危险。
安禄山率领的叛军接连攻城掠地,直逼长安。
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六月,洛阳沦陷,潼关失守,随着叛军的步步紧逼,唐玄宗狼狈出逃。
行至途中,军队中长期对宠臣杨国忠的不满情绪爆发,将士们甚至采取了极端手段,逼迫唐玄宗不得不把杨国忠的胞妹贵妃杨玉环勒死在马嵬驿。
安史之乱前后历时七年,大唐江山也数度岌岌可危。
当叛乱终于被平定,满天的乌云散去,天下重归太平,自然可喜可贺。
为了纪念这一历史事件,于是由唐代著名文学家元结撰文,盛请在平定安史之乱中立下丰功伟绩的颜真卿作书,在山崖之下留下了千古名篇《大唐中兴颂》。
颜真卿的书风是一种什么东西呢?他的书风是一种钟鼎坐堂、正大光明,丰厚、雄浑,气势非常大,当然里边也有刚烈。
但是颜真卿他其实又有另外一方面,他融会各家,他真草隶篆,他能把前朝的各种东西融会。
他所首创的那种叫做中锋行笔,逆笔启动、中锋行笔,那种藏头护尾的风格,都吃墨很深了,所以显得非常的雄浑有力。
这个当然跟盛唐之音是有一种直接的关系,可以说是盛唐之音的一种符号象征。
颜真卿传世碑刻中经常自署“琅琊颜真卿”。
古代所说的琅琊,就是今天的山东临沂。
琅琊颜氏在历史上是名门望族,颜真卿的祖上可以上溯到那个因德行好而被孔夫子赞曰“贤哉,回也”的颜回。
颜氏一门以诗礼传家,名臣辈出,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南朝诗人、与谢灵运齐名,被后人称为颜、谢的颜延之、以宣扬儒家传统思想为立身治家之道的《颜氏家训》作者、北齐文学家颜之推、唐代著名学者颜师古等颜姓大儒都出自颜门,和颜真卿血脉相承。
中国千年书法理论精髓全在这了一、字如其人/立品为先●书画清高,首重人品,品节即优,不但人人重其笔墨,更钦仰其人。
清.松年《颐园画论》●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
清.王妤●且其浩浩落落之怀,一皆寓于笔墨之际,所谓品高,韵自胜焉。
张沅《石涛画语录》●古人论书云:一须人品高,二须师法古,是书之法,学者习之,故当熟其手,必先修诸德以熟之以身,德而熟之以身,书之于手,如是而为书焉。
《书法三味》●学书者有两观:曰观物,曰观我。
观物以类情,观我以通德。
清.刘熙载《艺概》●凡人各殊气血,异筋骨。
心有疏密,手有巧拙,书之好丑,在于心手。
唐.张彦远《法书要录》●夫书禀乎人性,疾者不可使之令徐:徐者不可使之令疾。
东汉.蔡邕《石室神授笔势》●正书法,所以正人心也,所以闲圣道也。
明.项穆《书法雅言》●故书也者,心学也;写字者,写志也。
清.刘熙载《艺概〉●学术经论,皆由心起,其心不正,所动悉邪。
柳公权曰:心正则笔正。
明.项穆《书法雅言》●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书尚青而厚,清厚要必本于心行。
不然,书虽幸免薄浊,亦但为他人写照而已。
清.刘熙载《艺概》●得时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
唐.孙过庭《书谱》●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品下者虽激昂顿挫,俨然可观,而纵横刚暴,未免流露楮外。
清.朱和羹《临池心解》● 凡善书画者,未有不品学兼长,居官更讲政绩声名,所以后世贵重。
清.松年《颐园论画》● 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
是则理性情者,书之首务也。
清.刘熙载《艺概》● 手与神运,艺从心得。
其志一于书,轩冕不能移,贫贱不能屈,浩然心得,以终其身。
宋.朱文长《续书断》● 欲书之时,当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则契于妙,心神不正,书则欹斜;志气不和,字则颠仆。
唐.虞世南《笔髓论》● 故书也者,心学也;写字者,写志也。
清.刘熙载《艺概》● 学术经论,皆由心起,其心不正,所动悉邪。
柳公权曰:心正则笔正。
“字”存高远解说词尊敬的各位领导、来宾:大家好!欢迎莅临参观梓橦路学校艺术周书法展。
首先请随我进入书法展区。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创造了璀璨的文化。
汉字是全世界最美丽的文字之一,是人类文字中的奇葩。
汉字具有象形美、结构美、绘画美、书法美、超越时空的美。
它凝聚着我们祖先丰富的想象力和无与伦比的创造力,包含着丰富的艺术内涵和无穷的魅力,足以让每一个接触它的人心旷神怡,浑然忘我。
我国自古就有“字如其人”、“心正则笔正”、“练字即练人”之说。
我们在周校长的带领下以“德艺立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塑造自己,而“字”存高远,已是我们静心书法,规范行为,成就儒雅之性、高尚之德的关键所在。
立行为之规:我们在一二年的时候老师就教导我们写字姿势做到头正、身直、肩平、足安;写字讲究笔顺笔画,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依次书写;书写格式和书写标准我们都有统一的要求。
虽然一二年级的书法作品还显稚嫩,但只要坚持不懈就会绽放光华。
习儒雅之性:汉字,一种方块字,写着中华民族的刚正与挺拔,塑造出中华民族的品格与风骨。
到了三四年级我们着重从“习性”入手。
借助“字”的平台,我们修养了凝滑如脂的温柔;沉淀了清亮如溪心灵;具备了挺拔如峰的坚韧;拥有了浩瀚如海的胸怀……从书法作品可以看出,在静心书写之中,我们的字与性情都有了新的境界。
润高尚之德:高年级的我们重德行、气节的修养。
人可以写字,字可以显人。
梓橦之子有了一二级的规范,有了三四年级的儒雅,一蹰而就了高年级学生的可柔可刚,清净明晰,可静可动,志坚不移。
我们的书法作品诠释了“灵性在这里创造,人格在这里升华”——“字”存高远的真正内涵。
教师书法展:优秀的老师们为我们的书写品位引路导航。
他们写的字字字遒劲、笔锋强劲、婉转圆润、笔法自然,布局精美周到,前后照顾呼应。
特别是我校姚兴云老师的十米长卷,字字珠玑、遒劲有力,篆书隶书,古色古香。
行书流畅,正楷端庄。
让我们莘莘学子感受到灿烂悠久的书法艺术,耳濡目染,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作品解说词范文介绍书法作品的解说词,要400字王羲之博精群法,推陈出新,开一代新风。
他具有儒雅飘逸、高洁傲世的气质和个性。
魏晋清谈世风给他以深刻的影响,他退隐山林,以吟诗作书为乐,故其书风清峻飘逸,含蓄蕴藉,行云流水.在我国书法史上,有一篇被历代书家公认为举世无匹的“天下第一行书”,这就是王羲之的《兰亭序》。
王羲之(公元三二一~三七九年),东晋最杰出的书法家,字逸少,琅琊临沂人,居会稽山阴人,官至右军将军,所以人称“王右军”。
他七岁开始学书,先后从师于出身书法世家的卫夫人和叔父王,以后又博览了秦汉篆隶大师淳古朴茂的精品,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冶于一炉,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被后人誉为“书圣”。
晚年书法炉火纯青,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兰亭序》就是他晚年的得意之作。
广告解说词的步骤怎样写广告作品的解说词1.调研分析。
包括受众分析,即通过调查获取受众群体对安全知识的需求、接受习惯及接收渠道;信息分析,对所要传达给受众的信息进行分类,如法规、技能、常识、倡导与禁止的等等;环境分析,即对SVI系统所依存的空间和媒介进行分析确定;行业分析,通过对行业规范、安全标准的分析,将获得更为广泛被行业认可的SVI设计。
2.要素挖掘。
包括企业安全理念挖掘,使其更加明晰化;企业安全需求挖掘,这是SVI的出发点,也是它追求的目标;企业SVI设计标准的确定。
3.设计开发。
包括企业安全标准色、安全标志设计,行业安全标准的导入,企业安全理念的语言表述,媒体确认, 4.制定应用手册。
所有文案的撰写,如广告语、宣传语、解说词等。
将全部设计、说明、文案、现场应用范例、制作要求等编制成SVI系统应用手册。
书法作品+解说词【名称】《寒食帖》又名《黄州寒食诗帖》或《黄州寒食帖》【类别】中国书法【年代】北宋【】苏轼【文物原属】原属圆明园收藏【文物现状】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规格材质】书法帖,长卷,纸本,纵:34厘米,横:119.5厘米。
书法展示解说词
书法为中华民族独创的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它是世界文化艺术的璀璨明珠。
学习书法是提高个人修养和提高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是了解祖国灿烂的文化,继承祖先光荣传统的必经之路。
随着科学的进步,电脑的普及,写字训练逐步被人们忽视,以至于书写混乱,失去美感。
人们不知道,学习书法不只是提高写字水平,还能提高人们的艺术修养和整体素质。
郭沫若先生曾经就写字的问题,讲过一段精辟的话:培养中小学生写字,不一定要人人都成为书法家,但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范,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这样养成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
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断专行,是容易误事的。
练习写字,可以逐渐免除这些毛病,因此,写好字是小学生一项必备的基本素质,书法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各校开展多种活动把书法纳入课表,安排美术教师专门教学。
总校部专门开发了《钢笔楷书教程》作为总校部的校本课程,总校部积极鼓励,支持老师们参加了南市区组织的书法培训,有效激发了广大师生练习书法的浓厚兴趣。
书法和武术同是中华艺术的瑰宝,其真髓是相通的。
中华武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太极剑乃是中华武术之精髓,每一个动作圆柔连贯,每一式都是绵绵不断,是一项很好的体育运动和健身项目。
可以
达到陶冶性情,培养人们的坚韧顽强、勇敢奋进的意志。
中国书法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片解说词世界上各个民族大多有自己的文字,这些文字成为了人类社会信息交流的重要工具,在这众多文字之中只有汉字的书写走上了艺术的道路,发展成为具有民族风格的独特的艺术,这就是中国书法。
中国书法的发展,伴随着汉字的产生与演变,历经沧桑。
出现在商代中后期(约14至前11世纪)的甲骨文与金文,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汉字资料。
而由汉字书写发展成为真正自觉的书法艺术是在汉末魏晋之间(约公元2世纪后半期至4世纪)。
在历史的传承与创新中,书法在出现了篆、隶、草、行、楷五种书体,形成了手札、手卷、条幅、中堂、对联和扇面等形式,在工具材料上也不局限于常使用的笔、墨、纸、砚上,连金属、石头、木板、织物等也成为书法镌刻和书写的媒质。
书法自古以来在中国人的生活里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印刷术发明以前,书面的沟通与交流都由书法承担,如书信、公文、著作等。
书法的展示空间从家居、官署、商铺、寺庙延伸到名山巨石。
书法还出现在国家庆典、祭祀等重大活动以及平民的喜庆、丧葬、宗教等日常活动中并承担重要功能,如石碑石刻、青铜器铭文、春联、墓碑墓志、抄经和道符等。
书法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必备的一种技能,书法的好坏成为了国家铨选官员的重要标准。
书法也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摆脱世俗社会、追求心灵自由的一种方式。
书法不仅有交流信息的实用性功能,它还以特有的造型符号和笔墨韵律,融入人们对自然、社会、生命的思考,从而表现出中国人特有的思想文化、人格精神与性情志趣。
书法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不仅拥有其完备的理论、技法以及不同时代独特的风格,也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书法家及代表作品,如王羲之(303,361,一作321,379)及其作品《兰亭序》,颜真卿(709,785年)及其作品《祭侄稿》,苏轼(1037-1101)及其作品《黄州寒食诗》等,传世不朽。
书法是最具中华民族特点并深受中国人喜爱的艺术形式之一。
当代仍有很多的参与者,各地都有由书法家组成的协会和社团,不少高等院校也都设有书法专业,许多孩子也被家长送到专门的书法班学习书法,以此作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启蒙教育。
【书法】央视专题片《千年书法》解说词作者:书画佳人马青原央视专题片《千年书法》解说词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王羲之享誉天下,成为书界的玉皇大帝被无可争议地尊为“书圣”,当然有“贞观之治”的皇帝李世民独尊大王的始作俑了。
唐太宗之所以为王羲之倾倒堕入情网,是因为王书“尽善尽美”,倾倒的情状到了发狂的地步。
他亲自作的《王羲之传论》说:“心慕手追,此人而已,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这已经是非一个皇帝所应该为的了,更有将王氏书法搜刮殆尽之势,即责令内府收集王羲之书法,竟得三千七百余纸,就是没有《兰亭序》。
王氏家族也视为传家之宝,传到七世孙智永禅师的弟子辨才和尚手里,正当贞观年代。
即使是皇帝召见,即使有杀头的危险,也没有将《兰亭序》交出来。
唐太宗用了很不光明正大的手段,演义了“萧翼赚兰亭”的故事才骗得到手。
尽管赚兰亭疑似抢劫,唐太宗却不抠门,令当时的大书法家们摹写数本,以供近臣为楷模。
《兰亭序》真迹随着唐太宗的驾崩,而被作为殉葬品进了昭陵,越发让人对这部作品产生了更多的期待。
我知道《兰亭序》的故事在孩童时代,是祖母给我讲的。
祖母为嫁到王氏而得意,她的名字里也有“书”字,我不知道奶奶的父亲是不是酷爱书法。
奶奶爱讲“三国”,她老人家讲的“三国”故事是真正的故事,是《三国演义》里所没有的。
后来我长大了念了点书读《三国志》,也没有找到桃园结义时关羽陷害刘备的任何线索。
我就纳闷,奶奶是不是特别会杜撰。
待到我在野史中见到萧翼赚兰亭,才知道奶奶讲的《兰亭序》的故事并非杜撰。
上至帝王下到百姓,都对王羲之那么着迷。
唐代诗人刘禹锡说:“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纵横捭阖,凌霄踏地,宗为哪般?我是在成年以后才看到印刷品《兰亭序》定武本和神龙本的,这种下真迹一等的法书,让人更得琢磨,原作到底是怎样的呢?就临摹本来说,又传达了作者哪些信息。
一个杰出的天才之作必有他鲜为人知的漫长过程,宏大的宫殿非一日之功。
电视专题片《千年书法》解说词二二至尊书圣这里是位于陕西礼泉县的昭陵,唐王朝的一代英主李世民就埋葬在这里。
千百年来,文人们对昭陵可以说达到了魂牵梦萦的程度。
他们惦念的仅仅是埋在这座陵墓里一张写着字的纸。
就是这张纸,人们对它的渴慕之情用“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来形容,也毫不为过。
它就是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书法作品《兰亭序》,作者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那位东晋书法大家王羲之。
贞观二十二年,也就是公元672年,唐太宗病危,临终时他召见了太子李治。
太宗说:“吾欲从汝求一物,汝诚孝也,岂能违吾心愿。
”“吾所欲得兰亭,汝意如何?”作为儿子的李治听到父亲这样的请求,面对着一个就将离开这个世界的老人,李治的心情一定是复杂的。
据史书记载,唐高宗李治也非常喜爱收藏书画佳作。
而王羲之的《兰亭序》,恰恰是天下最值得收藏的稀世珍宝。
李治这时候一定意识到,太宗皇帝强调“汝诚孝也,岂能违吾心愿”,就是用“诚孝”来警示他:如果不把《兰亭序》作为陪葬,即是不孝。
唐太宗在临终时说出这样一番话来,可见《兰亭序》在他心中的地位。
望着父亲期盼的眼神,李治把《兰亭序》装入玉匣之中,亲自放在了太宗皇帝的面前。
这可以说是一个儿子对父亲的承诺,又是一个书法爱好者对另一个书法爱好者的理解。
《兰亭序》就这样作为陪葬品埋入唐太宗的昭陵,“天下第一行书”从此长眠于地下。
王羲之,字逸少,因为他为官曾做过右军将军,所以后人又称他为“王右军”。
王氏宗族在朝廷中有着显赫的政治地位,王羲之从小就受到深厚的书学熏陶。
稍大些后,他便跟随卫夫人学习书法。
卫夫人,名叫卫砾,是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
少年时代的王羲之并没有显现出过人的才华,《晋书》记载他,“羲之幼纳于言,人未称奇。
”。
成年以后,王羲之开始离家远游,遍访北方名山大川,瞻仰临摹名家名碑。
多年以后,他曾这样描述这一经历:“予少学卫夫人书,将谓大能。
及渡江北游名山,始知学卫夫人书,徒费年月耳。
遂改本师,仍于众碑学习焉。
精美绝伦电视片《千年书法》1-3集(收藏)
《千年书法》电视纪录片由中国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组拍摄,制作拍摄历时两年,片中大量精美绝伦的国宝级名家墨迹的展现也是过去少有的。
片中学者的访谈,许多观点独辟蹊径、见解独到。
观后使人赏心悦目,是一种高雅的精神享受,使观众,特别是青少年观众,在增长对书法艺术发展历史理解的同时,得到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熏陶。
《千年书法》第1集-《翰墨精神》《千年书法》第2集-《至尊书圣》《千年书法》第3集-《热血书家》
国学精粹与生活艺术gxjhshys932期,主编微信gxjc03版权声明:【我们尊重原创。
文字美图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
部分文章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合作
QQ1511332864。
中国千年书法理论精髓一、字如其人/立品为先● 书画清高,首重人品,品节即优,不但人人重其笔墨,更钦仰其人。
清.松年《颐园画论》● 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
清.王妤●且其浩浩落落之怀,一皆寓于笔墨之际,所谓品高,韵自胜焉。
张沅《石涛画语录》● 古人论书云:一须人品高,二须师法古,是书之法,学者习之,故当熟其手,必先修诸德以熟之以身,德而熟之以身,书之于手,如是而为书焉。
《书法三味》● 学书者有两观:曰观物,曰观我。
观物以类情,观我以通德。
清.刘熙载〈艺概〉● 凡人各殊气血,异筋骨。
心有疏密,手有巧拙,书之好丑,在于心手。
唐.张彦远〈法书要录〉● 夫书禀乎人性,疾者不可使之令徐:徐者不可使之令疾。
东汉.蔡邕〈石室神授笔势〉● 正书法,所以正人心也,所以闲圣道也。
明.项穆〈书法雅言〉● 故书也者,心学也;写字者,写志也。
清.刘熙载〈艺概〉● 学术经论,皆由心起,其心不正,所动悉邪。
柳公权曰:心正则笔正。
明.项穆〈书法雅言〉● 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书尚青而厚,清厚要必本于心行。
不然,书虽幸免薄浊,亦但为他人写照而已。
清.刘熙载〈艺概〉● 得时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
唐.孙过庭〈书谱〉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品下者虽激昂顿挫,俨然可观,而纵横刚暴,未免流露楮外。
清.朱和羹〈临池心解〉● 凡善书画者,未有不品学兼长,居官更讲政绩声名,所以后世贵重。
清.松年〈颐园论画〉● 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
是则理性情者,书之首务也。
清.刘熙载〈艺概〉● 手与神运,艺从心得。
其志一于书,轩冕不能移,贫贱不能屈,浩然心得,以终其身。
宋.朱文长〈续书断〉● 欲书之时,当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则契于妙,心神不正,书则欹斜;志气不和,字则颠仆。
唐.虞世南〈笔髓论〉● 故书也者,心学也;写字者,写志也。
清.刘熙载〈艺概〉● 学术经论,皆由心起,其心不正,所动悉邪。
千年书法(一)翰墨精神2003年4月,上海博物馆的全体工作人员都在期盼和等待着,他们甚至有些焦灼和激动,因为他们将要迎接的是一件流失海外近一个世纪的艺术瑰宝。
其实,这件令人牵挂不舍的稀世之宝仅仅是几卷薄薄的纸,纸上也仅仅是我们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中国文字,这就是闻名于世的《淳化阁帖》。
《淳化阁帖》是北宋淳化三年“奉旨”刻制的集帖。
它将历代宫藏的书法作品,特别是“书圣”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法帖,集中镌刻,拓印成集。
可以说,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字的创立,最初都是为了记录语言。
但是,纵观大千世界,在流传下来的这么多种文字当中惟有汉字兼具了实用和审美的功效,衍生出了独具魅力的书法艺术,这其中除了历代书家们的笔墨功夫外,和汉字本身的特点是否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呢?距今三千多年前的商代,中国青铜器就已经进入了高度发达的时期。
几乎是在青铜器产生的同时,一种兼有纪实和装饰作用的文字出现在了钟鼎之上。
这种青铜钟鼎之上的文字,被后人称为“钟鼎文”。
古人把青铜称作“金”,因此这种文字又被称为“金文”。
清代书法家李瑞清曾说:“学书不学毛公鼎,犹儒生不读《尚书》。
”认为临摹毛公鼎铭文字体,是学习书法必不可缺的一课。
钟鼎文已经非常久远了,但是它依然算不上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
这些线条后来被证实是中国可以辨识的最为古老的文字体系。
由于这种文字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之上的,后人便把它称作“甲骨文”。
公元前221 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剿灭了六国,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第一次统一了中国。
当时秦国通用的文字书体有八种之多,秦始皇下令“书同文”,要求在全国使用统一的文字。
丞相李斯在大篆的基础之上删繁就简,制定出一种比大篆更加简洁规范的文字,这就是小篆。
秦始皇把小篆定为标准字体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
李斯也因此成为中国书法史上第一位留下了姓名的书法家。
沿着古中国文字的发展脉络我们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
那就是传统书法的体例被依次划分为真草隶篆,其中的篆书就包括大篆和小篆两种书体。
刚柔相济……的中和美;既讲究秩序的稳定——重法度,又讲究个性的自由——尚意尚情;既讲究为人的忠直刚正,又讲究书法的超逸洒脱……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以其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采。
而作为早在1995年,万州中医校时就成立的书法协会也已走过十多年的风雨。
从团联成立以来,书法协会一直以提高会员的书法技能,推动广大书法爱好者的书法艺术创作水平为宗旨。
在团联领导的关心与支持下书法协会也在一步一步的成长起来。
这一年里书法协会不断成长,在为大家呈现一次次书法盛宴的同时也赢得了大家的肯定。
先后参加了“中秋联谊晚会”、“社团迎新晚会”、“校迎新晚会”。
在上期举办的“墨彩之星”大赛中前十强选手中五位来自书法协会;而在重庆市举办的“书法大赛”中书法协会上交8副作品;在这学期中书法协会成功举办了“第二届书法大赛”,更荣获优秀社团的称号。
这一系列掌声和肯定无不鞭策着书法协会向更高的方向前行。
未来的书法协会将继续与大家携手共进,更努力的将传统文化艺术传承与发展。
并将继续以三峡医专服务者的身份,为广大书法爱好者提供更大更好的学习交流空间及平台。
同时更积极地为学校的发展添砖添瓦。
书法理论|中国千年书法理论精髓中国千年书法理论精髓!一、字如其人/立品为先●书画清高,首重人品,品节即优,不但人人重其笔墨,更钦仰其人。
清.松年《颐园画论》●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
清.王妤●且其浩浩落落之怀,一皆寓于笔墨之际,所谓品高,韵自胜焉。
张沅《石涛画语录》●古人论书云:一须人品高,二须师法古,是书之法,学者习之,故当熟其手,必先修诸德以熟之以身,德而熟之以身,书之于手,如是而为书焉。
《书法三味》●学书者有两观:曰观物,曰观我。
观物以类情,观我以通德。
清.刘熙载《艺概》●凡人各殊气血,异筋骨。
心有疏密,手有巧拙,书之好丑,在于心手。
唐.张彦远《法书要录》●夫书禀乎人性,疾者不可使之令徐:徐者不可使之令疾。
东汉.蔡邕《石室神授笔势》●正书法,所以正人心也,所以闲圣道也。
明.项穆《书法雅言》●故书也者,心学也;写字者,写志也。
清.刘熙载《艺概〉●学术经论,皆由心起,其心不正,所动悉邪。
柳公权曰:心正则笔正。
明.项穆《书法雅言》●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书尚青而厚,清厚要必本于心行。
不然,书虽幸免薄浊,亦但为他人写照而已。
清.刘熙载《艺概》●得时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
唐.孙过庭《书谱》●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品下者虽激昂顿挫,俨然可观,而纵横刚暴,未免流露楮外。
清.朱和羹《临池心解》● 凡善书画者,未有不品学兼长,居官更讲政绩声名,所以后世贵重。
清.松年《颐园论画》● 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
是则理性情者,书之首务也。
清.刘熙载《艺概》● 手与神运,艺从心得。
其志一于书,轩冕不能移,贫贱不能屈,浩然心得,以终其身。
宋.朱文长《续书断》● 欲书之时,当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则契于妙,心神不正,书则欹斜;志气不和,字则颠仆。
唐.虞世南《笔髓论》● 故书也者,心学也;写字者,写志也。
清.刘熙载《艺概》● 学术经论,皆由心起,其心不正,所动悉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