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豆根的主要化学成分和药理药性研究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4
山豆根不同组分抗炎及伴随毒副作用研究[摘要]目的:考察并比较山豆根不同组分发挥抗炎药效剂量下的伴随毒副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研究,阐释有毒中药“毒性药效”相关性。
方法:运用小鼠耳肿胀和肉芽肿模型,给小鼠灌胃不同剂量的山豆根水提和醇提组分,观察其在发挥药效作用时的伴随毒副作用,同时检测血清ALT,AST的活性,SOD,MDA,PEG2,NO,NOS,Cr,BUN,GSH,TG,Gn含量的变化及脏器指数。
结果:药效剂量的山豆根水提和醇提组分对巴豆油小鼠耳肿胀和琼脂肉芽肿均有一定的肿胀抑制作用,水提组分和醇提组分药后3d和药后8d 山豆根可使血清ALT,AST活性升高,SOD,MDA,PEG2,NO,NOS,GSH,TG,Gn等指标均有明显变化。
结论:药效剂量的山豆根水提和醇提组分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同时会产生伴随副作用和肝毒性,不同组分之间作用强度有异。
不同组分抗炎作用机制与其减少炎性介质释放、抑制过氧化损伤有关;山豆根抗炎同时产生一定的肝毒性,过氧化损伤可能是其损伤机制之一。
[关键词]山豆根;水提和醇提组分;小鼠;抗炎;毒副作用<br山豆根为豆科植物越南槐Sophora tonkinensis Cagnep干燥根及根茎,性味苦寒,有毒,有清热解毒、利咽消肿之功效[1]。
药理学研究本品具有抗肿瘤、增强免疫、解热、抗菌、抗溃疡等作用[2],随着临床应用的不断拓宽,其毒副作用已屡见报道,且其不良反应报道多是在应用山豆根治疗这些疾病的过程中发现的,主要有神经系统毒性及消化道不良反应[3],本实验室前期研究表明山豆根不同组分对小鼠均有较强的急性毒性,不同组分按急性毒性大小依次是总生物碱提取物>水提组分>全组分>醇提组分[4],但这些有关山豆根的临床ADR报道多不能分析和判断其反应性质。
关于山豆根研究截止到目前为止也多是单一的药效或毒性报道,没有山豆根关于发挥药效与毒性的剂量范围研究与报道。
作者主要对抗炎有效剂量范围内产生的伴随毒副作用进行了观察与研究,为进一步锁定山豆根产生毒副作用的物质基础、明确剂量范围、有助于临床ADR 诊疗标准构建,提供药理、毒理学基础研究数据。
山豆根毒性认知及炮制减毒思考山豆根,又名大戟,是一种中药材,具有多种药用价值。
它也含有一定的毒性成分,必须经过一定的炮制处理才能减轻毒性。
山豆根的毒性来自于其中的大戟毒素。
这种毒素主要存在于山豆根的乳液中,是一种黄色胶状物质。
大戟毒素具有较强的刺激性和毒性作用,可以对人体的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造成损害。
吃未经炮制处理的山豆根,由于大戟毒素未被有效去除,会导致胃肠反应、呕吐、腹泻等症状。
严重的情况下,还可能引起神经系统异常、心悸、肝功能损害等严重后果。
为了减轻山豆根的毒性,必须进行炮制处理。
炮制的目的是通过加热和熬煮等方法,将山豆根中的大戟毒素破坏或去除,从而减轻其毒性。
传统炮制方法一般包括炒制、淘洗和蒸制等步骤。
炒制是利用高温热炒的方法,通过破坏大戟毒素的结构来减毒。
淘洗是将山豆根放入清水中浸泡,通过清洗的方式去除一部分大戟毒素。
蒸制是将山豆根放入锅中用高温蒸煮,通过蒸煮的过程破坏部分大戟毒素。
除了传统的炮制方法,现代研究也发展了一些新的减毒技术。
比如利用微波炉、高压煮沸等方法进行炮制,可以更快速、更有效地减轻山豆根的毒性。
在进行山豆根炮制的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以确保减毒的效果。
选择优质的山豆根作为原料。
质量好的山豆根,其大戟毒素含量相对较低。
控制炮制的温度和时间。
过高的炮制温度和时间会使山豆根内的有效成分流失,影响药效。
进行严格的炮制工艺控制和质量检测,确保炮制后的山豆根达到减毒的标准。
山豆根是一种具有一定毒性的药材,必须进行炮制处理才能减轻其毒性。
传统的炮制方法通过加热和熬煮等步骤破坏或去除山豆根中的大戟毒素。
现代研究也不断探索新的减毒技术。
在进行山豆根炮制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选择优质原料、控制炮制温度和时间,并进行质量监控,以确保减毒的效果。
山豆根中毒怎么解毒急救山豆根别名广豆根清热解毒,消肿利咽。
用于火毒蕴结,咽喉肿痛,齿龈肿痛。
有毒。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知识,欢迎阅读!山豆根的性质性味苦,寒。
①《开宝本草》:"味甘,寒,无毒。
"②《梦溪笔谈·药议》:"味极苦。
"③《本草正》:"味大苦,大寒。
"归经《要药分剂》:"入心,肺、大肠三经。
"功能主治清火,解毒,消肿,止痛。
治喉痈,喉风,喉痹,牙龈肿痛,喘满热咳,黄疸,下痢,痔疾,热肿,秃疮,疥癣,蛇、虫、犬咬伤。
①《开宝本草》:"主解诸药毒,止痛。
消疮肿毒,急黄发热咳嗽,杀小虫。
"②《本草图经》:"含以解咽喉肿痛。
"山豆根临床应用①治疗宫颈糜烂将山豆根(品种未详,下同)研成细粉,高压消毒。
先以1:1000新洁尔灭消毒宫颈,后用棉球蘸山豆根粉涂宫颈糜烂处,1~3天一次,10次为一疗程。
观察320例,一疗程后痊愈156例,好转94例,无效70例,有效率为78.1%。
②治疗钩端螺旋体病取山豆根5钱,大青叶2两,生甘草5钱,加4倍量的水浸渍半天,煎两次,滤液合并,一日四次分服。
治疗12例,痊愈11例;无效1例。
据观察,体温降至正常平均为1.63天,主要症状及体征大多在3~5天内明显减轻或消失。
山豆根化学成分1.广豆根含生物碱;苦参碱(matri-ne,C15H24ON2)、氧气苦参碱(oxymatrine)、臭豆碱(anagyrine,C15H20ON2)、甲基野靛碱(methyl-cyti-sine)及黄酮类衍生物;左旋-朝鲜槐素(l-maackiain)、左旋-朝鲜槐素-葡萄糖甙(l-maackiain glucoside)、金雀异黄素(genistein,C15H10O5为4,5,7-三羟基异黄酮)、槐定素(sorphoradin,C30H36O4)、槐黄素(sorphoranone,C30H36O4)、槐孕色烯(sorphorado-chromene,C30H34O4)、槐环黄素(sorphoranochro-mene,C30H34O4)、此外,尚含酚类化合物(C31H32O4)。
苦参和山豆根黄酮类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的比较研究苦参和山豆根均为常用的清热解毒中药,苦参为豆科槐属植物苦参Sophora flavescens的根,山豆根为同属越南槐S. tonkinensis的根及根茎。
两种药材药用部位相近,化学成分相似,都含有喹喏里西啶类生物碱、异戊烯基类黄酮和齐墩果烯型三萜等成分,但临床应用却明显不同:山豆根制剂多内服,治疗急慢性咽炎等;苦参制剂多外用,治疗皮肤病和妇科疾病。
本课题组曾对苦参和山豆根的生物碱及黄酮部位进行指纹图谱研究,发现两种药材生物碱部位聚类图互相交错,无法区分;而黄酮部位图谱却差异明显,各自归为一类。
因此,系统研究两种药材的黄酮成分及其生物活性,可望明确苦参山豆根具有不同药理作用的活性物质基础,为进一步研究开发找到新的方向。
本文采用天然药化、分析化学等手段对苦参和山豆根中黄酮类成分进行了系统分离,并对分离得到的黄酮成分进行了细胞毒、抗补体和抗菌等多方面生物活性测试;采用LC/MS对苦参山豆根中黄酮成分进行了定性分析,并测定了其中多个活性黄酮的含量;另外,还考察了苦参山豆根黄酮类成分在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中的稳定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苦参和山豆根黄酮类成分研究1.1苦参乙酸乙酯部位黄酮成分研究:采用柱色谱和制备薄层色谱等方法从苦参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鉴定了29个化合物,其中20个为黄酮成分,它们分别是:光果甘草宁(SF-1)、Sophoraflavanone B(SF-2)、异腐醇(SF-3)、Sophoraflavanone G(SF-4)、苦参酮(SF-5)、Leachianone A(SF-6)、Kushenol T(SF-7).三叶豆紫檀苷(SF-8)、高丽槐素(SF-9)、大豆素(SF-10)、金雀异黄素(SF-11)、芒柄花素(SF-12)、毛蕊异黄酮(SF-13)、野靛黄素(SF-14)、Pseudoindorin(SF-15)、黄腐醇(SF-16)、7,9,2’,4’-四羟基-8-异戊烯基-5-甲氧基查耳酮(SF-17)、苦参啶(SF-18)、降脱水淫羊藿素(SF-19)和7,4’-二羟基黄酮(SF-20)。
山豆根毒性认知及炮制减毒思考山豆根是一种用于中药炮制的植物,常见于中国南方地区。
它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但同时也含有一定的毒性。
在使用过程中,必须对其毒性有所认知,并采取适当的炮制方法进行减毒。
山豆根的毒性主要来自其含有的天然毒素——草胺。
草胺是一种强烈的蛋白质凝集剂,能够影响人体内的蛋白质合成和代谢,导致中毒反应。
山豆根中一般含有1%-2%的草胺,但也有可能高达3%-4%。
正因为如此,山豆根必须经过炮制处理,以减轻其毒性。
炮制是一种将中药材进行烘炒、熬煮等处理的方法,能够破坏草胺的活性,从而降低山豆根的毒性。
一般来说,炮制山豆根有以下几个步骤:1. 清洗:将采摘回来的山豆根放入清水中浸泡30分钟,以去除表面的泥土和杂质。
2. 炒制:将清洗后的山豆根放入锅中,用中小火慢炒,直至表面变色,香气四溢。
炒制的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
3. 炖煮:将炒制后的山豆根放入砂锅或陶瓷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以小火煮沸,再转为慢炖2-3小时。
炖煮的过程中,可适量加入一些辅料如红枣、姜片等,以增加药材的风味。
4. 晾干:将炖煮后的山豆根取出,晾至自然变干。
可以在通风的地方将其晾干,或者放在烘干机中进行处理。
通过以上的炮制过程,山豆根的毒性可以得到一定程度上的减少。
具体来说,炒制和炖煮能够破坏草胺的空间结构和活性,使其无法对人体产生明显的毒性作用。
晾干则能够使山豆根中的水分蒸发,保持其干燥状态,减少可能的霉菌产生。
需要注意的是,即使经过炮制处理,山豆根仍然具有一定的毒性。
长期、大量食用山豆根仍可能对人体造成损害,例如引起中毒反应、肝脏损伤等。
在使用山豆根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 适量使用:不宜过量使用山豆根,一般来说,每次用量不超过10克即可。
2. 配伍搭配:山豆根不宜与对其有相似药性的药物一同使用,以免相互叠加毒性。
与五灵脂、葶苈子等药物不宜同时使用。
3. 注意炮制方法:炮制的时间和温度要掌握好,不宜过度或不足。
过度炮制可能导致草胺完全破坏,使山豆根的疗效减弱;而不足炮制则不能完全减轻其毒性。
山豆根生物碱化学结构式
山豆根是一种常用的民间药材,主要含有生物碱。
其中,最具代
表性的生物碱是指导性生物碱,即含有芳基氮杂环的化合物。
山豆根
的生物碱主要成分为马钱子碱、離樑花碱、细辛碱等,它们的化学结
构式如下:
马钱子碱:C21H27NO3
離梁花碱:C23H27NO3
细辛碱: C21H27NO3
山豆根的生物碱富含药效,其中马钱子碱可作为止咳化痰药,有
很好的镇咳作用;而離樑花碱和细辛碱则可作为兴奋剂和神经兴奋药,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有明显的刺激作用,具有增加兴奋、提
神集中注意力、降低疲劳等作用。
中药山豆根的功效与作用山豆根的功效和作用消炎解热和抗菌。
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果碱等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
苦参苷对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大鼠足肿胀和棉球肉芽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氧化苦参碱能使大鼠正常体温显著降低,使家兔发热明显下降。
山豆根在体外实验中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苦参碱对多种细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山豆根水煎液有较强的抗柯萨奇病毒B5的作用。
山豆根对螺旋体和真菌有抑制作用。
抗癌。
所含之苦参碱对小鼠肉瘤S180、宫颈癌Ul4,所含之氧化苦参碱对Sl80,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氧化苦参碱的化疗系数比丝裂霉素更强。
紫檀素、槐果碱对Sl80也有抑制作用。
氧化苦参碱能诱导小鼠肝细胞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提高其对环磷酰胺的代谢激活,使半量环磷酰胺有相当于全量的抑瘤功效。
免疫抑制和调节。
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果碱、金雀花碱等对小鼠均有免疫抑制作用。
苦参碱静注对巨噬细胞有明显的细胞毒作用,并能明显降低其抑制P815细胞增殖的效应,降低其吞噬能力,明显抑制小鼠脾T细胞的增殖和IL-2的生成。
氧化苦参碱较高剂量皮下注射可抑制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
抗心律失常。
具有明显的抗心律失常作用,主要对抗室性心律失常。
其作用与β受体无关,可能是通过对心脏的直接作用,也可能是作用于神经系统而起间接的抗心律失常效果。
本品有明显的中枢抑制作功效。
有效成分为生物碱。
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果碱等均具有镇静、镇痛和降低体温的作用。
解痉、抗溃疡和保肝。
山豆根多种生物碱均有明显的对抗组胺、乙酰胆碱、氯化钡等对大肠肌标本的兴奋作用,而有解痉作用。
本品能抑制胃酸分泌,有明显的抗溃疡作用,对应激性溃疡、幽门结扎性溃疡、醋酸性溃疡等均有明显的效果。
本品有保肝降酶作用,对CCl4所致的家兔急性肝损伤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可使sGPT降低,肝细胞坏死减轻,HBV标志物转阴率上升。
山豆根的附方治喉中发痈:用山豆根,磨醋噙之,追涎即愈,势重不能言者,频以鸡翎扫入喉中,引涎出。
中药山豆根的研究进展作者:刘雪兰等来源:《湖北农业科学》2014年第02期摘要:对珍稀中草药山豆根(Radix sophorae Tonkinensis)的生物学特性、资源分布及现状、药用价值、主要生理活性成分及药效分析、毒性研究、繁育方法、栽培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为深入研究和合理开发利用山豆根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山豆根(Radix sophorae Tonkinensis);药用植物;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2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4)02-0255-03Research Advances of Radix sophorae TonkinensisLIU Xue-lan,ZHU Hong,SUN Chang-sheng,LI Li-xia,LONG Xiang-you,ZHANG Jiu-lei(Guiyang Medical Plants Garden,Guiyang 550002,China)Abstract: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resource distribution and situation, medicinal value, active components and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toxicity research, mating system,cultural practices of Radix sophorae Tonkinensis were reviewed. It will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further research and reasonable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Radix Sophorae Tonkinensis.Key words: Radix sophorae Tonkinensis; medicinal plant; research advances据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介绍,山豆根(Radix sophorae Tonkinensis)为豆科槐属植物越南槐的干燥根及根茎[1],主产于广西、贵州,云南也有分布。
山豆根有效成分提取工艺研究进展山豆根是常用的中药材之一,具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化痰祛痰等功效。
山豆根的有效成分主要包括植物雌激素、甾醇、皂甙等。
这些成分具有明显的药理和生理活性,包括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作用。
因此,山豆根的有效成分提取工艺研究在药物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提取方法主要是水煮提取法和醇提取法。
这些方法能够较为有效地提取山豆根中的有效成分,但是存在着成分分离不彻底、提取效率低、操作复杂等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提取工艺也逐渐被引入。
下面对几种主要的新工艺进行介绍。
1. 超声波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是利用超声波在物质中产生的较大幅度无规则振动所产生的声波效应和微通道效应促进物质的扩散、破碎和提取。
超声波提取法具有提取效率高、成分分离度高等优点。
同时,它还可以缩短提取时间,降低不同溶剂的使用量,减少环境污染。
2. 二元提取法二元提取法是采用两种流体相,其中一个相不溶于另一个相,在二相相互接触的区域内形成微细液滴,使相间物质传递,在缩小过程中使物质高度浓缩。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提取效率和分离度,同时可以随着流体相的不同而调整成分的提取效果。
二元提取法的方法简单,化学药剂消耗量低,易于工业化应用。
3. 超临界CO2提取法超临界CO2提取法是利用具有高渗透性和溶解性的超临界CO2作为非极性溶剂,通过调节温度或压力,使山豆根中的有效成分在超临界CO2与山豆根之间的界面处溶解并得到提取。
超临界CO2提取法是一种无毒、环保、高效的提取方法。
它可避免对山豆根中有效成分的改变,同时易于与其他分离技术组合使用,使得分离过程更加简单化。
总之,山豆根有效成分提取工艺的研究需要基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并根据实际需要不断改进提取方法,使得提取方法可以更高效、更环保、更节约资源。
随着提取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相信山豆根中有效成分的提取和利用将为人类健康带来更多的发现和贡献。
清热解毒的山豆根山豆根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利咽。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知识,欢迎阅读!山豆根的性质性味苦,寒。
①《开宝本草》:"味甘,寒,无毒。
"②《梦溪笔谈·药议》:"味极苦。
"③《本草正》:"味大苦,大寒。
"归经《要药分剂》:"入心,肺、大肠三经。
"功能主治清火,解毒,消肿,止痛。
治喉痈,喉风,喉痹,牙龈肿痛,喘满热咳,黄疸,下痢,痔疾,热肿,秃疮,疥癣,蛇、虫、犬咬伤。
山豆根的临床应用①治疗宫颈糜烂将山豆根(品种未详,下同)研成细粉,高压消毒。
先以1:1000新洁尔灭消毒宫颈,后用棉球蘸山豆根粉涂宫颈糜烂处,1~3天一次,10次为一疗程。
观察320例,一疗程后痊愈156例,好转94例,无效70例,有效率为78.1%。
②治疗钩端螺旋体病取山豆根5钱,大青叶2两,生甘草5钱,加4倍量的水浸渍半天,煎两次,滤液合并,一日四次分服。
治疗12例,痊愈11例;无效1例。
据观察,体温降至正常平均为1.63天,主要症状及体征大多在3~5天内明显减轻或消失。
另据临床研究,山豆根曾经用于多种癌症,但其疗效尚难肯定。
山豆根的复方选用①治喉中发痈:用山豆根,磨醋噙之,追涎即愈,势重不能言者,频以鸡翎扫入喉中,引涎出。
(《永类钤方》)②治喉风急证,牙关紧闭,水谷不下:山豆根、白药等分。
水煎噙之,咽下。
(《外科集验方》)③治积热咽喉闭塞肿痛:山豆根一两,北大黄、川升麻、朴硝(生)各半两。
为末,炼蜜丸,如皂子大。
每一粒以薄绵包,少痛便含咽液。
(《仁斋直指方》山豆根丸)④治太阳、少阴之火,为风寒壅遏,关隘不通,留连咽喉发肿,痰涎稠浊,疼痛难堪,发为肉鹅者:射干、麦冬、花粉、甘草、元参、山豆根。
水煎服。
(《慈幼新书》山豆根汤)⑤治齿痛:山豆根一片,含于痛处。
⑥治五般急黄:山豆根末,空心以水调服二钱。
⑦治亦白痢:山豆根,捣末蜜丸。
山豆根药理作用及毒性研究进展
李曦;高健美;龚其海
【期刊名称】《世界中医药》
【年(卷),期】2022(17)5
【摘要】山豆根来源于豆科植物越南槐Sophora tonkinensis Gagnep.的干燥根和根茎,药理作用广泛,具有抗肿瘤、抗炎、抗氧化、抗菌、增强免疫等多种药理作用,临床上可用于治疗肿瘤、咽喉炎症、肝炎等疾病。
但其不良反应常见报道,毒理学研究发现山豆根可对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肝胆系统等产生毒性。
因此,本文结合国、内外报道综述了山豆根的主要活性成分和毒性成分、药理作用、毒性作用及其产生毒性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研究山豆根的毒性及其临床合理用药
提供参考。
【总页数】6页(P743-747)
【作者】李曦;高健美;龚其海
【作者单位】遵义医科大学基础药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暨特色民族药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遵义医科大学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2;R285
【相关文献】
1.山豆根生物活性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2.山豆根肝毒性的研究进展
3.基于功效和物质基础的山豆根毒性研究进展
4.山豆根化学成分与功效、毒性相互关系的研究进展
5.山豆根化学成分与功效、毒性相互关系的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山豆根颗粒的生产工艺研究方案山豆根为豆科槐属植物越南槐Sophora tonkinensis Gapnep.的干燥根及根茎,主产于广西、贵州、云南、广东、江西等地,其味苦、性寒、有毒,具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咽的功效,主治火毒蕴结、咽喉肿痛、齿龈肿痛等症。
具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咽的功效。
其药理作用的物质主要基础为各种生物碱,包括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安那吉碱和甲基金雀花碱。
由于山豆根中苦参碱、氧化苦参碱难溶于水,故通过与盐酸反应,生成盐而溶于水,而盐酸受热容易挥发的特性进行提取。
鉴于此,我们对山豆根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实验过程中分别对提取温度、提取时调节的PH值、醇沉浓度进行了探索,以氧化苦参碱含量和干浸膏收率为评价指标,优选其提取工艺,为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实验步骤:1、鉴别:取本品粗粉约0. 5g,加三氯甲烷10ml,浓氨试液0. 2m1,振摇15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三氯甲烷0. 5m1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苦参碱对照品、氧化苦参碱对照品,加三氯甲烷制成每1 ml各含l 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VI 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1~2μl、对照品溶液4~6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浓氨试液((4:1: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稀碘化铋钾试液。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橙黄色斑点。
2、浸泡时间及药材吸收率的考察: 根及根茎类中药、茎木类中药、皮类中药、果实及种子类中药不容易浸透,一般浸泡时间1-2小时。
药材在加热提取之前先进行浸泡,可使药材细胞充分膨胀,利于有效成分充分溶出。
药材吸收溶剂率的测定:取山豆根饮片200g,分取三份,各加10倍量,即2000ml的0.4%的盐酸浸泡直至药材全部浸透,每隔15或30分钟观察一次浸润情况,,并计算药材的吸水(醇)率,以此为第一次提取时需多加的溶媒量。
3、加水量、煎煮次数、煎煮时间的测定:正交试验对上述条件进行考察,用正交表 L9(34)安排试验。
山豆根(《开宝本草》)山豆根为豆科植物越南槐的干燥根及根茎。
野生。
主产于广西、广东、江西、贵州、云南等地。
原植物生于河边900~1100米的山地和岩石缝中。
味苦,性寒,有毒。
归肺、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利咽。
临床一般生用,名称山豆根。
【本草汇言】《开宝本草》:味甘,寒,无毒。
主解诸药毒,止痛,消疮肿毒,人及马急黄发热咳嗽,杀小虫。
《本草图经》:含之咽汁,解咽喉肿痛,极妙。
《本草纲目》:研末汤服五分,治腹胀喘满。
酒服三钱,治女人血气腹胀,又下寸白诸虫。
丸服,止下痢。
磨汁服,止卒患热厥心腹痛,五种痔痛。
研汁,涂诸热肿秃疮,蛇狗蜘蛛伤。
《本草经疏》:山豆根得土之冲气,而兼感冬寒之令以生,故其味甘苦,其气寒,其性无毒。
甘所以和毒,寒所以除热。
凡毒必热必辛,得清寒之味,甘苦之味,则诸毒自解。
譬大人盛德,与物无竞,即阴毒忮害,遇之不起矣。
故为解毒清热之上药。
凡痛必在于热,毒解热散则痛自止,疮肿自消。
人马急黄乃血热极所发,故必发热,热气上熏则发咳嗽,诸虫亦湿热所化,故悉主之,而多获奇效也。
简误:病人虚寒者勿服。
《本草蒙筌》:味苦、气寒。
无毒。
粒似豆圆,名因此得。
凡资疗病,惟取其根。
口嚼汁吞,止咽喉肿痛要药;水调末服,除人马急黄捷方。
敷蛇虫咬伤,去血气腹痛。
《本草乘雅》:宣散气生曰山;食肉皿器曰豆。
盖言受纳腐化者胃也。
种种功用,种种病状,悉从中枢,散宣生气,所谓解从结心,解即分散。
《药性解》:山豆根,味甘,性寒,无毒,入心、肺二经。
主解诸药毒,止咽喉痛,退热消痈。
按:山豆根性寒,专泻心火,心火去则金无所损,金得其保而热伤之虞吾知免矣。
《药鉴》:气寒味苦。
佐连翘能消热毒,臣甘桔又治咽喉。
《景岳全书》:味大苦,大寒。
解诸药热毒,消痈肿疮毒,杀寸白诸虫。
含而咽汁,解咽喉痹痛。
研末汤服五七分,解内热喘满腹胀。
磨汁服,解热厥心痛。
研汁涂诸热毒热疮肿痛,及诸虫热毒所伤。
《本草备要》:泻热解毒。
苦寒。
泻心火以保金气,去肺、大肠之风热。
山豆根,安全性越南槐资料越南槐(Sophora tonkinensis)来自于豆科,苦参属,别名柔枝槐,广豆根。
灌木,茎纤细,有时攀援状。
根粗壮,羽状复叶长。
总状花序或基部分枝近圆锥状,顶生,花冠黄色。
花期5-7月,果期8-12。
产广西、贵州、云南。
生于亚热带或温带的石山或石灰岩山地的灌木林中;海拔1000-2000米。
越南北部也有分布。
根较粗壮,含有苦参碱类生物碱,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之效。
开头山豆根既是临床常用的药材,但也是陌生的药材,不像甘草黄芪一样众所周知。
关于山豆根的原料药材,遇到了两种在外观上不太一样的样品。
一开始因为黑色带块状膨大根的比较常见,便把另外一种土黄色的当做伪品。
但后面又发现土黄色的那种,嚼了有豆腥味,而且断面的颜色似乎更符合药典。
查找了许多关于山豆根伪品的文献,但只找到文字描述,没有图片,所以还是拿不准。
在对10几种混伪品中比较排除后,猜想,这两个可能都是山豆根,大概是年限不同而导致的差异。
当书本上的知识不够下定论的时候,实践经验就十分重要了。
于是我在“中药材天地网”查找山豆根,根据上面的资讯,加了一个山豆根供应商。
从他那里学习到,其实这两个都是山豆根,只是黑色的靠近地上部分,土黄色的是埋在土里面的。
同时他还告诉我:采收后的存放年份太久会失去药效。
一般都是两年内会被制药厂消化掉。
现在山豆根分为家种跟野生,野生的当然生长年份会比较久。
家种就是仿野生种植,从种下种苗开始起算4-5才可以采收,提早采收达不到药效。
其次家种的表皮跟野生的不一样,颜色也是偏白偏红,主要是看种植地泥土的颜色。
野生的表皮都是偏黑色,而且有虫眼。
然后我们来了解一下山豆根的用法及安全性,这次先放药材图片,下次去广西,拍到原植物再做新补充及种植方面的介绍。
病例患儿,男,8岁,因脑炎后意识不清、四肢活动不灵1月余。
入院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呕吐,伴腹部疼痛,四肢僵直,意识模糊,无发热、腹泻。
在当地医院按“惊厥”治疗2h后,上述症状改善不明显。
山豆根的主要化学成分和药理药性研究分
析
山豆根,为豆科槐属植物,主产于广西西南部至西北部,广东、
云南和贵州也有少量分布。山豆根的药用功效始载于唐代《开宝本
草》,近代临床常用于治疗咽喉炎、黄疸、以及心律失常等病症 。山
豆根中含有丰富的生物碱、黄酮类成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山豆根
总提取物具有抗病毒、抗炎和抗心率失常等多种活性一 ,对其化学
成分和药理活性的研究一直深受人们关注。为此,本文对山豆根的化
学组成、主要成分的提取与含量测定及药理活性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尤其是近五年来的最新研究进展中发现山豆根与红花,菊花,千里光,
益母草,苦参等制成的金菊千里光洁美洗液消炎,止痛,杀菌治疗妇
科炎症效果非常好。
研究发现山豆根还含有很多微量元素孟君等一 利用微波消解一
氢化物发生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联用技术,测定山豆根中
微量元素的含量,在最佳工作条件下,山豆根中所含的砷、锑、铋和
锡的等。研究还发现山豆根具有很强的活性成分,像生物碱,生物碱
是山豆根主要活性成分,也是其药效的物质基础。从山豆根中分离得
到的生物碱有以下四种类型:苦参碱型、金雀花碱型、奥豆碱型(鹰
爪豆碱型)和羽扇豆碱型,其中最常见的是羽扇豆类生物碱,又称喹
诺里西啶类生物碱。据不完全统计 ,该类生物碱分布较广,存在于
豆科二十多个属的植物中。目前,已经发现的该类生物碱有160多种,
约占己发现生物碱成分的2 。柴田承二5等,从山豆根中分离得到
苦参碱、氧化苦参碱、N一甲基金雀花碱、臭豆碱等。我国学者窦金
辉等一。一从山豆根中分离得到槐胺碱、槐花醇、槐醇、氧化槐果碱、
金雀花碱等。肖平等 一 先后从山豆根中分离得到5a一羟基槐果碱、
9 一羟基苦参碱、(+) 14 一羟基苦参碱、( ) 14G一羟基苦参碱、(+)
一5a,9a 二羟基苦参碱、(一)一槐果碱以及两个新生物碱类化合物(+)
一14a-乙酰苦参碱和(一)一1@-乙酰苦参碱。随着分离工作的不断深
入,陆续又从中分离得到13,14一去氢槐醇[ ,(一)一14G一羟基
氧化苦参碱一 。
山豆根体外抗菌作用,丁凤荣等 采用K—B纸片扩散法,证实
山豆根浸出液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甲型链
球菌、乙型链球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胡庭俊等L29¨研究山豆根
的总生物碱、醇提物和水提物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抑
菌效果,发现山豆根总生物碱的最小抑菌浓度为62.5 mg/mL,山
豆根醇提物的最小抑菌浓度为31.25 mg/mL,金黄色葡萄球菌对
山豆根醇提物中度敏感。山豆根抗氧化作用研究表明一 山豆根醇提
物能够清除体外产生的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并能对抗过氧化氢诱
导的红细胞氧化溶血,其能力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强。
山豆根抗乙肝病毒作用,通过对山豆根中生物碱成分进行抗乙肝病毒
活性筛选 ,结果表明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花醇、槐果碱、氧化
槐果碱、莱蔓碱、13,14一去氢槐定碱、9a一羟基苦参碱、12 一羟
基槐果碱和金雀花碱在0.2 fmol/mL时,臭豆碱在0.4 fmol/mI 时,
对HBsAg的抑制率高于阳性对照拉米呋啶,其中13,14一去氢槐定
碱、槐果碱和莱蔓碱抑制作用较明显。槐果碱、氧化槐果碱、莱蔓碱
和13,14一去氢槐定碱对HBsAg和HBeAg的抑制率均较目前临床
用于治疗乙肝疾病的药物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相应抑制率高。
山豆根抗肿瘤作用,学者研究发现山豆根水提液对体外培养人食管癌
(Eca一109)细胞株生长有抑制和杀伤作用,杀伤能力随药物作用时
问延长而增强,同时能使谷氨酸脱氢酶、苹果酸脱氢酶和乳酸脱氢酶
活性下降,直至阴性反应 。研究还发现山豆根水提物具有抑制体外
培养人肝癌细胞增殖,降低线粒体活性的作用[3 。复方山豆根注射
液对B1 黑色素瘤、lewis肺癌荷瘤有较好的抑制效果[3 。此外,苦
参碱能很好的抑制胃癌细胞SGC27901、口腔上皮癌KB细胞、大肠
癌HT229细胞和结肠癌SW1116细胞的增殖E 。
山豆根抗炎作用,研究表明山豆根水提物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
胀、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以及组织胺所致的大鼠皮肤毛细血管通
透性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4 ,同时对急性炎症、免疫性炎症也有
显著的抗炎作用,其强度弱于氢化可的松。此外,山豆根碱不但对急
性炎症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炎性渗出和组织水肿有抑制作用,而
且对炎症后期肉芽组织的增生也有抑制作用;使用山豆根碱后,大鼠
肾上腺内抗坏血酸含量显著降低,说明山豆根碱既具有直接抗炎作
用,又具有通过兴奋垂体一肾上腺皮质系统间接发挥抗炎作用[4 。
另外有报道【_4 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对杨褐斑病菌和龙竹材霉变菌
的孢子萌发,松枯梢病菌和华山松腐烂病菌的菌丝生长均有抑制作
用,其中苦参碱对杨褐斑病菌、龙竹材霉变菌、松枯梢病菌的抑制率
EGo分别为123、272、428“g/mL;氧化苦参碱对杉木猝倒病菌、
华山松腐烂病菌的Eqo分别为26、323 gg/mL。
山豆根化学成分含量丰富,药用价值高,具有抗肿瘤、抗心律失
常、抗炎抑菌、保肝降酶等生理活性,是常用的传统中药。对其药效
作用物质基础的研究已取得极大进展,金菊千里光洁美洗液是山豆
根,红花,菊花,益母草,苦参,千里光等成分制成的,金菊千里光
洁美洗液在杀菌,消炎,去除妇科病方面发挥了非常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