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舌海绵状血管瘤切除术麻醉处理1例
- 格式:doc
- 大小:16.50 KB
- 文档页数:5
手术记录:血管瘤切除术
术前及术后诊断:
术前诊断:患者被诊断为肝血管瘤,通过腹部超声、腹部CT和MRI等影像学检查,明确肿瘤的大小、位置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同时,患者还接受了血液检查,排除了其他可能的疾病。
术后诊断:肝血管瘤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良性血管瘤。
手术方式:
本次手术采用了腹腔镜肝血管瘤切除术。
在患者的腹壁上切开了5个直径为
0.5-1.0cm的小口,通过腹腔镜的镜头观察肝脏的情况,用特制的手术器械将肝血管瘤切除。
手术中使用了电凝和氩气刀等止血技术,确保手术过程中的安全。
麻醉方式:
本手术采用全身麻醉,通过静脉注射麻醉药物,使患者进入无痛睡眠状态,并由呼吸机辅助呼吸,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手术经过:
在全身麻醉后,手术开始进行。
首先通过腹腔镜的镜头观察肝脏的情况,确定肝血管瘤的位置和大小。
然后,使用特制的手术器械将肝血管瘤逐一分离并切除。
在切除过程中,使用电凝和氩气刀等止血技术,确保手术区域的止血效果。
最后,将切除的肝血管瘤放入标本袋中并取出体外,关闭手术切口。
术后注意事项:
1.术后常规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2.术后禁食禁水6小时,之后逐步恢复正常饮食;
3.患者需要在医院观察2-3天,等待身体恢复;
4.患者需要定期复查,预防复发。
聚桂醇治疗婴幼儿颌面部血管瘤及海绵状血管畸形的疗效分析与护理【摘要】目的:总结聚桂醇瘤内注射治疗婴幼儿颌面部血管瘤及海绵状血管畸形的疗效和护理方法。
方法:采用聚桂醇瘤内注射治疗52例颌面部血管瘤及海绵状血管畸形患儿,并加强操作中、注射后的护理。
结果:52例患儿平均疗程21d,治疗完成后经8-18个月随访,治愈和有效率为98.3%。
结论:聚桂醇作为国家级新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硬化剂注射制剂,具有疗程短、药量少、不良反应易处理等优点。
在注射前后加强健康宣教和细致有效的护理,可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减轻患儿的痛苦。
【关键词】聚桂醇; 婴幼儿; 颌面部血管瘤; 海绵状血管畸形; 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8-0219-01颌面部血管瘤及海绵状血管畸形是一系列不同病因、不同发展过程的先天性血管良性肿瘤或畸形,属错构瘤范围,颌面部多发,常见于婴幼儿[1]。
该病的传统治疗方法有外科手术、激素、激光及浅x线治疗,但易致功能障碍或美容缺陷,很多学者在硬化剂治疗上做过一些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最常见的有平阳霉素,但有出现局部溃疡、组织坏死的风险,限制了临床推广应用。
聚桂醇作为一种安全的硬化剂给血管瘤的治疗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我科自2008年7月至2010年12月采用聚桂醇注射治疗颌面部血管瘤及海绵状血管畸形52例,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52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30例,男女之比为1∶1.5。
年龄最小为4个月,最大6岁。
瘤体位于眶部2例、眼睑处4例、颧颞部2例、面颊部10例、唇部15例、腮腺区6例、颌下区5例、口内(唇、舌、颊黏膜)8例,瘤体直径最小0.6cm,最大8cm。
1.2 治疗方法:常规检查,全身状况良好者在吸入麻醉下给予1%聚桂醇(陕西天宇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按病变的部位、大小、类型、患儿的年龄等选用不同的剂量、浓度进行注射治疗,常规消毒后用1ml注射器、5号针头进行注射,对于颌面部血管瘤,从正常的皮肤刺入血管瘤,然后刺穿血管管腔,回抽静脉血以确认针尖位于血管瘤腔内,缓慢推注硬化剂0.5~1 ml,注射拔针后局部用无菌纱布敷料压迫5 min,使药物在血管瘤内充分作用;对于海绵状血管瘤,针尖难于刺入血管腔,则在瘤体中央注射,注入后用手压和按摩使硬化剂分布到血管瘤病变周围。
(上接第29页)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8 104.[2] 陈恒年,王振金,李月,等.偏头痛患者血浆与脑脊液内皮素含量的变化与临床意义[J].北京医学,1994,16(2):65 66.[3] 王昌铭,吉国泰.血清免疫球蛋白E 与季节性偏头痛关系的初步探讨[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199920(增刊)18[4] 叶世泰.超敏反应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548 552.[5] 王昌铭,吉国泰,程相铎,等.季节性偏头痛组与健康组血清免疫球蛋白E 的比较[J].人民军医,1999,42(9):521.(收稿时间20091209)血管瘤病一例病理分析刘 焱,吕小梅,赵 静作者单位:050011石家庄,石家庄市第一医院病理科[关键词] 血管瘤病;病理学,临床;诊断,鉴别[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 R732.2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009 0878(2010)01 0030 02 血管瘤病(angi o matosis)又称弥漫性血管瘤(diff usehe mangi o ma),为先天性疾病。
本病罕见,但国内外均有报道,且以颜面部多见[1 3]。
现报告一例青春期臀部血管瘤病,并结合文献复习探讨此病的分型、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的要点。
1 病例资料1 1 临床资料 女,16岁。
因左臀部肿物14年,伴轻微疼痛,生长迅速1年入院。
CT 结果:左臀部一15c m15c m 8c m 大小肿物,提示软组织肿瘤,与周围界限不清。
临床拟诊为:脂肪瘤?脂肪肉瘤?横纹肌肉瘤?查体:双侧臀部不对称,左侧较右侧明显增大,左腿后伸受限,轻微跛行,于左臀外上2/3区域可触及一15c m12c m 8c m 大小肿物,边界不清,无触痛,质中。
术中见:自左臀皮下至臀大肌有一巨大肿物,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剖面呈淡黄色,易出血,质地较正常脂肪组织细腻。
1 2 病理检查 手术标本经4%甲醛固定,常规脱水、石蜡包埋、切片,HE 染色及光镜观察,并行免疫组化(S P法)染色,免疫标记物分别为CD31、CD34、vm i e nti n 、S MA 、S 100,试剂均购自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颌骨囊肿摘除术一、适应证含牙囊肿、根尖囊肿、球上颌囊肿、切牙管囊肿、牙源性角化囊肿和钙化囊肿等二、术前准备1.X线片:检查囊肿部位、大小、周围组织变化。
2.口腔洁治、消除牙周炎症。
3..如为根尖囊肿,应先作病牙根管治疗,然后尽快手术。
三、麻醉局部浸润麻醉或传导阻滞麻醉。
四、手术方法1.切口中小性囊肿,一般在口内作弧形或八字形切口(图1-1a),其宽度应大于囊肿直径。
巨大型囊肿位于下颌角、生支部时,宜作口外切口,一般在下颌角绕到下颌骨下缘,距其1.5cm-2cm处作弧形切口(图1-1b)。
2.翻瓣口内切口者,全程翻起粘骨膜瓣,充分暴露骨壁(图1-2a)。
口外切口者,切开皮肤、皮下、颈阔肌、显露下颌骨边缘,切开骨膜后翻起组织瓣,充分暴露下颌骨升支部骨壁(图1-2b)。
3.开窗将囊肿表面的骨壁用咬骨钳咬除一部分骨壁形成窗口,并适当扩大以充分暴露囊肿壁(图1-3b)。
4.剥离囊肿沿囊壁与骨壁之间,用骨膜分离器钝剥离;直至全部剥出囊肿(图1-3a、图1-4b)。
5.牙齿处理含牙囊肿应摘除牙齿,根尖囊肿应作根管治疗和根尖切除术(3-4毫米),如牙齿不能保留应立即拔除。
6.清理伤口温盐水冲洗伤口,修整不整齐的骨腔边缘,注意保留牙颈部齿槽骨连续性支架,彻底刮净残余囊壁组织,放置青,链霉素(皮试阴性者)或其他抗菌药,让血液充盈骨腔。
7.缝合对合粘骨膜创缘,作间断缝合,一般不放置引流条,棉部用四尾带加压包扎。
(图1-4a,图1-5b,图1-6b)图1-1a (口内切口) 图1-2a(翻瓣去骨)图1-3a(剥离囊肿) 图1-4a(缝合)图1-1b(口外切口) 图1-2b(翻开软组织)图1-3b(去骨) 图1-4b(剜除囊肿)图1-5b(缝合骨膜) 图1-6b五、术后处理1.给予抗生素、漱口水、止痛药。
2.术后一周内流食,以后逐渐改软食和普食。
3.术后607天拆线。
六、术后并发症1.伤口愈合不良,可能与翻瓣太小、骨窗较大有关,切口悬于骨腔上,影响愈合。
1、鸡眼切除术[适应证]鸡眼为皮肤角质层增生呈圆锥形向真皮层伸入的肿物,好发生在足底、趾侧受压部位。
一般小的鸡眼可用药物敷贴治愈。
对位于足跖负重部位,行走剧痛,经药物治疗无效者,或屡发感染者,在炎症消退后均应行手术切除。
对于不能直接缝合的大鸡眼,则不应用单纯切除术,以免造成切口不能缝合,残留痛性瘢痕,更影响功能。
应积极采用非手术治疗;如无效,再行切除术及皮瓣修复术。
趾(指)关节部位及手指掌面的鸡眼,切除后易形成瘢痕,影响活动或指端触觉,宜采用非手术疗法。
跖、趾骨畸形或突起所引起的鸡眼,须在畸形矫正或骨突切除后,才考虑作鸡眼切除术。
[术前准备]1.清洗局部皮肤。
病变附近皮肤及趾(指)甲有真菌病者,应先予治疗后再行手术。
2.热水浸泡,除去表层厚皮。
[麻醉]局麻(用1%普鲁卡因,以鸡眼为中心作局部菱形浸润麻醉,或直接注入鸡眼根部皮下组织内)。
[手术步骤]沿鸡眼两侧作梭形皮肤切口,切至皮下后,用组织钳将皮瓣提起,可见鸡眼呈黄白色圆锥状,质坚硬,与周围组织分界明显。
沿鸡眼周围钝性分离直至根部,如近根部断裂,可用刀尖剔出,不可残留,以免再发。
出血点勿需结扎,缝合切口即可出血。
用大弯三角针缝合切口。
[术后处理]1.术后10~14日拆线,过早拆线易使切口裂开。
2.伤口保持清洁,避免过早负重行走,以免裂开。
腱鞘囊肿切除术[适应证]囊肿较大,影响关节功能,非手术治疗无效或复发者,应手术切除。
[麻醉]局麻。
[手术步骤]沿皮纹作横切口。
用小拉钩拉开切口,纵行切开皮下筋膜,注意避开附近的神经分支和血管(如桡侧应注意桡神经浅支和桡动脉掌深支),显露囊肿表面,作钝性或锐性分离,分离囊肿四周直达底部。
用剪刀分离基底部,切除整个囊肿。
如囊肿蒂部与关节囊相通,在切除囊肿后应将关节囊缝合;如无法缝合,则可任其敞开。
如囊肿壁与腱鞘紧密相连,可作大部分切除,保留紧贴腱鞘的部分,慎勿损伤腱鞘或肌腱。
如分破腱鞘,亦宜任其敞开,不要缝合,以免造成狭窄。
【六】附录八、手术分级标准妇科一级手术1.扩宫和刮宫术2.输卵管通气、通液术3.后穹窿穿刺4.外阴、宫颈活体组织采取术5.外阴良性肿物切除、前庭大腺囊肿手术6.经阴道有蒂子宫肌瘤摘除术7.宫颈息肉摘除术、宫颈赘生物电切术8.宫颈电灼术、冷冻术及激光治疗术二级手术1. 子宫切除术、子宫及附件切除术2. 腹腔镜下附件手术3. 经腹子宫肌瘤剜出术4. 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5.简单尿瘘修补术6.后穹隆切开术7.附件切除术8.异位妊娠手术三级手术1. 尿瘘、粪瘘修补术2. 一般宫腔镜手术3. 阔韧带肌瘤、囊肿切除术4. 单纯外阴切除术5. 子宫脱垂悬吊术或经阴道修补术6. 盆腔脓肿清除引流术7. 子宫扩大、广泛、次广泛切除术8. 外阴广泛性切除及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9. 复杂子宫内膜异位症10.宫颈肌瘤切除术四级手术1. 盆腔清扫术2. 联合盆腔脏器切除术3. 新技术新项目手术4. 复杂卵巢癌、绒癌根治术5. 外阴阴道成形术6. 外阴重建术7. 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产科一级手术1. 会阴侧切及会阴侧切缝合术2. 会阴Ⅰ、Ⅱ度裂伤修补术3. 古典式剖宫产术4. 引产术5. 胎头吸引术6. 常规助产二级手术1. 子宫裂伤修补术2. 臀位牵引术3. 人工胎盘剥离术4. 臀位助产术5.低颈剖宫产术6.古典剖宫产术三级手术1. 腹膜外剖宫产2. 剖宫产子宫切除术3. 晚期妊娠子宫破裂手术4. 毁胎术5.产钳术6.剖宫产子宫肌瘤核除术7.妊娠合并卵巢蒂扭转8.附件切除术、肿瘤切除术四级手术1. 重危手术2. 新技术新项目手术3. 会阴Ⅲ度裂伤修补术4. 子宫翻出复位术5.妊娠合并症(心脏病、甲亢、血液系统疾病等)6.剖宫产术生殖医学科一级手术1. 宫内节育器放置术2. 宫内节育器取出术3. 输卵管通气、通液术4. 人工流产吸刮术5. 腹部输卵管结扎术6. 羊水穿刺术7. 绒毛采取术二级手术1. 输卵管吻合术2. 输卵管造口术3. 输卵管成形术4. 人工授精三级手术1. 阴道输卵管结扎术2. 输卵管子宫内移植术3. 腹腔镜下取卵术4. 剖腹取卵+输卵管配子移植术5. 腹腔镜下取卵+输卵管配子移植术四级手术1. 吻合血管的自体输卵管移植术2. 同种异体输卵管移植术3. 卵巢移植术4. 新技术新项目手术耳鼻喉科一级手术1 扁桃体切除、挤切2 咽部脓肿切开术3 鼻腔、后鼻孔填塞术4 常规气管切开术5 鼻甲切除术6 声带息肉摘除术7 鼓膜切开术8 单纯乳突凿开术9 耳后骨膜下脓肿切开术10 上颌窦穿刺术11 耳前瘘管摘除术12 简单的食道异物取出术13 腺样体刮除术14 中耳置管术15 鼻骨骨折复位术二级手术1 乳突根治术2 鼓室成型术(Ι型)3 鼻中隔粘膜下矫形术4 复杂的食道异物取出术5 上颌窦根治术6 外耳道良性肿物切除术7 鼻侧切开术8 副鼻窦开窗术三级手术1 全耳廓外耳道一期成形术2 外耳癌手术3 鼓室成型术(Ⅱ~Ⅴ型)4 中耳恶性肿瘤手术5 鼻咽部闭锁及鼾症手术6 喉气管成形术7 鼻成形术8 鼻腔及上颌窦肿瘤切除术9 脑脊液鼻漏修补术10 气管异物取出术11 喉部分、全喉切除术12 鼻咽纤维血管瘤摘除术13 耳廓畸形矫正手术14 内窥镜下副鼻窦手术15 声带手术16 颈廓清手术四级手术1 咽鼓管成形术2 迷路切除术3 耳硬化症手术4 听神经瘤切除术5 喉、咽喉、食管切除与一期重建术6 喉全切除后喉再造术7 喉全切除后发音管成形术8 蝶鞍肿瘤切除术9 鼻部脑膜脑膨出修补术10 经鼻垂体瘤切除术11 新技术项目手术眼科一级手术1. 眼睑小手术2. 睑内翻矫正术3. 睑外翻矫正术4. 眼睑松弛矫正术(如果是美容手术应为二级)5. 双重睑手术(如果是美容手术应为二级)6. 沙眼滤泡压碎术、沙眼摩擦术7. 翼状胬肉切除及结膜移植术8. 角膜、结膜异物摘除术(浅层角膜异物)9. 眼球摘除术、眼球内容剜除术10. 泪道探通术及泪囊摘除术11. 睫状体冷凝术二级手术1. 角膜裂伤缝合术2. 上睑下垂矫正术3. 眼睑退缩矫正术4. 睑球粘连矫正术5. 泪点成形术、下泪点外翻矫正术6. 泪小管泪囊吻合术、泪囊鼻腔吻合术7. 结膜遮盖术8. 结膜良性病损切除成形术9. 一般斜视手术10. 球内异物吸出术11. 青光眼手术12. 虹膜切除术、小梁切除术、房角切开术三级手术1. 光学角膜移植术2. 屈光性角膜成形术3. 屈光性角膜光切术4. 准分子激光手术5. 板层角膜移植术6. 白内障囊内、囊外摘除术、晶体乳化术、晶状体摘出术7. 简单视网膜脱离手术8. 带蒂皮瓣、动脉岛状皮瓣移植修复、眼睑全层缺损再造9. 眼睑、结膜恶性肿瘤切除及成形10. 人工晶体植入术11. 玻璃体、晶状体切割术12. 复杂的眼肌手术(麻痹性斜视、眼球震颤、眼外肌发育异常斜视等)13. 视神经管减压术14. 后极部磁性及球内非磁性异物取出15. 眶内肿瘤摘除术四级手术1. 眶部巨大肿瘤摘除2. 涉及颅底手术3. 新技术新项目手术4.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5. 视网膜下异物取出术及视网膜切开术6. 黄斑转位术7. 特殊类型的视网膜脱离手术(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巨大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脱离、白内障及无晶体眼的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脱离伴脉络膜脱离、脉络膜缺损伴视网膜脱离、视网膜劈裂症的视网膜脱离、糖尿病性视网膜脱离、视网膜坏死性视网膜脱离、Coats病性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脉络膜肿瘤性视网膜脱离等)神经外科一级手术1、头皮肿物切除2、颅骨骨折整复术、颅骨肿瘤切除及颅骨缺损修补3、硬膜外及硬膜下血肿、脓肿清4、颞肌下减压术二级手术1、脑清创术2、脑内血肿、脑脓肿清除术3、大脑半球浅表肿瘤切除术4、椎管内肿瘤切除术5、脑脊液鼻瘘和耳瘘修补术6、脑膜膨出、脊柱裂、脊膜膨出手术7、脑室-腹腔分流术8、全脑血管造影术9、颅后凹减压术10、重度颅脑损伤手术三级手术1、垂体瘤切除术2、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3、幕上肿瘤切除:脑膜瘤,胶质瘤4、小脑肿瘤切除术5、鞍区占位性病变切除术6、颅外、颅内动脉血管吻合手术7、神经内镜手术8、侧脑室、第四脑室肿瘤切除术四级手术1、颅内动脉瘤夹闭及栓塞术2、脑动静脉畸形(A VM)切除及栓塞术3、海绵窦动静脉瘘手术4、桥脑小脑角肿瘤手术5、岩斜坡肿瘤手术6、脑干肿瘤切除术7、高颈段脊髓内肿瘤切除术8、鞍结节脑膜瘤、蝶骨嵴内1/3脑膜瘤及海绵窦肿瘤切除术9、第三脑室肿瘤、颅咽管瘤及松果体区肿瘤镜下全切术10、颈内动脉及椎动脉内支架置入术11、颅内动脉内支架置入术12、新开展手术肝胆胰外科一级手术1. 简单开放性胆囊切除、胆囊造口术2. 简单胆总管切开探查及造口术3. 肝囊肿开窗及肝脓肿切开引流术4. 急性胰腺炎引流手术及胰腺囊肿外引流术二级手术1. 较复杂的开放性胆囊切除术2. 较复杂的胆总管切开探查及造口术3. 一般胆囊、胆总管—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4. 肝破裂修补、肝活检及肝边缘病灶切除术5. 边缘肝切除、肝左外叶切除术6. 肝囊肿内引流、胰腺假性囊肿内引流术7. 胰尾切除、胰体尾裂伤手术及胰腺坏死组织清除及引流术8. 腹腔镜胆囊切除及肝囊肿开窗9. 脾切除术10. 肝动脉结扎、栓塞及肝动脉、门静脉插管、化疗盒植入术11. Oddi括约肌成形术12. 经皮肝穿胆管造影及引流术(PTC、PTCD)13. 简单门体断流术三级手术1. 半肝切除术2. 肝门部肝胆管成形及高位肝胆管空肠吻合术3. 复杂或改进的胆总管空肠吻合术4. 胆总管囊肿手术5. 再次胆道手术6. 腹腔镜胆道手术7. 内镜、X光或超声引导下胆石、胆道狭窄支架手术8. 胰十二指肠切除、全胰、胰头切除术9. 胰头部复杂裂伤及胰十二指肠联合伤手术10. 门腔静脉分流及复杂门体断流手术11. 腹腔镜下肝边缘切除及脾切除术四级手术1. 肝移植受体手术2. 半肝以上肝切除、肝中叶切除、肝尾状叶切除3. 活体供肝切取术4. 胰腺移植5. 布—加综合征手术6. 新技术新项目手术胃肠外科一级手术1. 一般腹外疝修补术2. 阑尾切除术3. 胃十二指肠溃疡单纯修补术4. 简单胃肠道破裂修补及造口术5. 一般痔、肛瘘手术6. 小肠吻合及其他腹腔、胃肠道简单手术二级手术1.良性病变的胃、结肠切除及重建2.迷走神经切断手术3.简单门体静脉断流术4.十二指肠手术及广泛小肠切除术5.复杂疝修补术及人工补片疝修补术6.复杂痔、肛瘘手术7.弥漫性腹膜炎的剖腹探查术8.胃肠道瘘修补及造口闭合术9.一般消化道异物取出术三级手术1. 全胃、全(次全)结肠切除术2. 胃癌、结肠癌、直肠癌根治术3. 贲门部手术4. 肛门、肛管成形手术5. 腹部外伤休克状态下的探查术6. 消化道出血休克状态下的探查术7. 腹腔镜下胃肠穿孔修补及阑尾切除术8. 复杂胃肠内镜治疗9. 良性病变的一般腹腔镜胃肠道手术10. 复杂及高危险消化道异物取出术11. 巨大息肉摘除术四级手术1. 恶性肿瘤的腹腔镜胃、结直肠切除及消化道重建手术2. 同种异体小肠移植3. 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4. 新技术新项目手术甲状腺外科一级手术1. 甲状腺腺瘤或囊肿切除2. 甲状舌管囊肿切除3. 甲状腺部分切除4. 颈部淋巴管囊肿切除5. 颈部肿块切除活检二级手术1. 甲状腺腺叶切除2. 甲状腺大部或次全切除三级手术1. 甲状腺癌根治性切除术2. 颈淋巴结清扫3. 甲状腺全切除术4. 胸骨后甲状腺切除5. 甲状旁腺手术四级手术1. 腹腔镜甲状腺手术2. 新技术新项目手术肛肠外科一级手术1. 肛周皮下脓肿切开引流及一期根治术2. 简单肛瘘切开,切除术或挂线疗法3. 肛裂切除术4. 肛乳头肥大切除术5. 单纯内痔及血栓外痔切除术6. 结肠造口术二级手术1. 结肠部分切除术2. 经肛门直肠良性息肉切除术3. 混合痔外剥内扎术4. 乙状结肠扭转复位术5.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6. 藏毛窦囊肿和窦道切除术7. 肛周Paget病手术8. 造口旁疝修补术9. 造口还纳术三级手术1. 右半,左半,横及乙状结肠癌根治术2. 经腹或会阴直肠癌根治术3. 直肠脱垂固定术4. 直肠骶骨悬吊术5. 直肠脱垂直肠周围硬化剂注射疗法6. 肛门圈缩小术7. Ripstein, Goldberg, Aitemeir, Nigro手术8. 复杂肛瘘切开或挂线术9. 肛提肌上脓肿切开引流术10. 经肛门或阴道直肠前突修补术11. 结肠次全切除盲肠直肠吻合术12. Hartmann手术13. 全结肠直肠节除,永久性回肠造口术四级手术1. 直肠癌扩大根治术2. 改变Bacon手术3. 后盆腔切除术4. 全盆腔清扫术5. 合结肠切除,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6. 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7. 各种结直肠或肛门术后出现并发症需再次手术者8. 新技术新项目的手术泌尿外科(移植中心)一级手术包皮环切术,睾丸、附睾切除术,睾丸鞘膜切除或翻转术,精液囊肿切除术,输精管结扎术,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术,前列腺穿刺取活检术,尿道外口切开术,尿道肉阜切除或电烧术,尿道扩张术,膀胱镜检查及输尿管插管术,膀胱切开膀胱内小手术(取石、取异物、切除小肿瘤),膀胱造口术,肾穿刺造影检查及肾穿刺造瘘术,肾周围脓肿切开引流术,移植肾、肝等器官穿刺活检术。
巨大舌海绵状血管瘤切除术麻醉处理1例【关键词】舌;血管瘤,海绵状;麻醉
我院收治1例巨大舌海绵状血管瘤患者,此例患者病程长,手术难度大,加之基层医院条件、设备差,我院完成此类手术尚属首例。
现报告如下。
1 病历摘要
患者,女,25岁,因舌部肿块25年伴进食不便入院。
其母代诉:幼时先天舌部即有约拇指大小肿块,高出舌面,无不适,而未就诊,随着年龄增长,肿块亦有增大,偶伴有疼痛,曾自行抗炎治疗(具体不详),肿块无减小,近来肿块增大迅速,伴有进食不便,被他人送来就诊。
查体:患者颌面部轻度畸形。
张口时见一约10 cm×10 cm×4 cm 大小暗紫色包块,光滑,质软,占据整个舌体的5/6,伸舌无明显受限,缩舌可见部分肿块露于口腔外,无明显触压痛,上、下腭黏膜暗紫色,诊断:舌海绵状血管瘤,拟行舌海绵状血管瘤切除术。
术前检查各脏器功能无异常,ASA评分Ⅰ级。
入室即开放静脉通路,监测BP、HR、RR、SpO2、ECG。
行清醒气管插管。
先静注咪哒唑伦1 mg,阿托品0.5 mg,地塞米松10 mg,2%利多卡因液喷喉数次,行环甲膜穿刺,注入2%利多卡因液2 ml。
面罩加压给氧去氮后,插
入气管导管一次成功。
手控呼吸,听诊双肺呼吸音清晰一致,接麻醉机控制呼吸,麻醉机按预定参数正常工作。
麻醉维持:持续静滴丙泊酚,术中根据麻醉深浅调节滴速,间断追加异氟醚、芬太尼。
麻醉后取平卧位,头后仰,给予术野消毒铺巾,逐步切除血管瘤,彻底止血,保留舌组织占全舌1/3,术中失血约400 ml。
手术顺利。
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术毕15 min患者自主呼吸恢复,20 min神志清,能完成指令性动作,吸尽气管导管和口腔内分泌物后,拔除导管。
断氧 5 min SpO2>95%,送患者回病房。
手术历时70 min。
家属放弃病检。
术后当日输入全血200ml,患者术后12天好转出院。
术后第15天,患者因用力后口腔出血,量不详,以
“舌部血管瘤切除术后口腔出血1天”再次入院观察。
查体:见舌左侧2/3切除,缝合线未脱落,舌根部见血块黏附未见明显出血,说话发音不便,给予抗炎、止血、支持治疗,观察舌部出血情况。
次日患者再次口腔出血,鲜红色,加用立止血注射无效,仍然出血,失血量约500ml,准备手术止血,此刻患者突然发生呼吸骤停,立刻给予平卧,清除口腔内积血块,胸外按压后恢复自主呼吸,神志清。
随即进手术室在局麻下行缝合止血,患者安返病房。
复查Hb 75 g/L,输入悬浮红细胞300 ml,继续给予抗炎、止血、支持、纠正贫血等治疗,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术后生命体征平稳,舌创面无再出血,7天后间断拆除缝合线,Hb回升至105 g/L,病情稳定出院。
共住院24天,随访6个月患者无异常,吞咽正常,能如常人发音。
2 讨论
海绵状血管瘤(静脉畸形)好发于口腔颜面部,常引起颜面、唇、舌等畸形及功能障碍,血管瘤通常在出生后2周出现,女性多见,病变主要发生在黏膜、皮下,肌层,主要由大小不等的血窦组成,无完整被膜,可单发或多发。
有些发生在面部解剖间隙,如翼腭窝、颞下窝早期不易发现,大多数静脉畸形呈海绵样、柔软、易压缩,可累及颊、舌、唇、造成面部畸形。
舌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不困难,应做到早期诊断及早治疗。
方法很多,如注射硬化剂、激光治疗,手术治疗均可。
患者如果儿童时期即治疗,效果好,难度小,后遗症少。
成人较小的舌血管瘤,大多数可在局麻、神经阻滞下完成,术中患者可保持清醒,以减少反流和窒息发生率,并发症少,安全可取。
较大舌血管瘤,为确保术中呼吸道通畅,避免因用镇静、镇痛药后引起嗜睡,增加窒息的危险性,应以鼻腔清醒插管或者是气管插管较为安全。
还可避免影响到医生手术操作。
经环甲膜穿刺和在舌骨下角处阻滞喉上神经内支,可获得会厌及声门附近的黏膜麻醉,能保留自主呼吸及保护性的咽喉反应。
完善的表面麻醉是取得插管成功的关键。
插管只需要给予适量镇静、镇痛药物。
术中尽量使患者保持自主呼吸,若全麻过浅静脉复合异丙酚,追加芬太尼,维持适当麻醉深度。
此类手术头部被术者占据,而且术中出血较多,血液易聚积至口
咽部,因此麻醉者更应加强术中的呼吸管理,严密观察,防止意外发生。
术毕,存留的部分舌组织水肿明显,并像异物一样影响舌、咽部的正常运动,使痰和分泌物不能咽下和咳出,容易发生呼吸道梗阻。
故应严格掌握好拔管指征,拔管前应吸净口内、气管内分泌物及残留血液,检查有无纱布残留。
插管时间长、咽喉组织损伤较大的患者,应在术中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以预防喉水肿,估计术后难以维持气道通畅的患者,则应在拔管前做预防性气管切开术或保留气管内插管。
加强术后随访,若有不适及时就诊,以免发生意外。
总之,加强术中、术后管理,预防急性呼吸道梗阻是此类手术成功的关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