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育种学总论
- 格式:ppt
- 大小:1.98 MB
- 文档页数:55
作物育种学总论笔记第四章杂交育种杂交育种:不同品种间杂交获得杂种.继而在杂种后代进行选择以育成符合生产要求的新品种,称杂交育种。
第一节杂交育种的意义杂交育种通过杂文、选择和鉴定,不仅能够获得结合亲本优良性状于一体的新类型,而旦由于杂种基因的超亲分离,尤其是那些和经济性状有关的微效基因的分离和累积,在杂种后代群体中还可能出现性状超越任一亲本,或通过基因互作产生亲本所不具备的新性状的类型。
第二节杂交亲本的选配1、杂交育种按其指导思想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组合育种,另—种是超亲育种。
(1)组合育种(combination breeding) 是将分属于不同品种的、控制不同性状的优良基因随机结合后形成各种不同的基因组合,通过定向选择育成集双亲优点于一体的新品种。
其遗传机理主要是基因重组和互作。
组合育种所处理的性状其遗传方式大多较简单,鉴别也较容易,所以长期以来自花或常异花授粉作物的育种多按组合育种的指导思想进行。
(2)超亲育种(transgransive breeding)是将双亲中控制同一性状的不同微效基因积累于一个杂种个体中,形成在该性状上超过亲本的类型。
其遗传机理主要在于基因累加和互作。
超亲育种所涉及的性状多为数量上、品质上或生理上的性状,与之相关联的基因数目较多,每个基因的效应较小,因而对它们进行分析鉴别也较因难。
2、根据育种理论与各育种单位的经验,选配亲本的原则可总结如下4点:(1)双亲都具有较多的优点,没有突出的缺点,在主要性状上优缺点尽可能互补,其理论依据是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
性状互补要根据育种目标抓住主要矛盾,特别是注重限制产量和品质进—步提高的主要性状。
一般来说,首先要考虑产旦构成因素的互补,当育种目标要求的产量因素结构是穗重、穗数并重类型,可采用大穗类型与多穗类型相互杂交。
其次要考虑影响稳产的性状如抗病性、抗旱性、抗寒性,以及品质性状的互补。
当育种目标要求在某个主要性状上要有所突破时,则最好选用的双亲在这个性状上表现都较好并又有互补作用.。
园艺作物育种学总论绪论1、为什么要进行园艺植物的育种?选育园艺植物新品种是发展园艺生产的关键途径之一发展园艺生产的途径园艺植物栽培园艺植物育种育种与栽培的关系育种为栽培提供栽培对象,栽培为新品种的选育提供技术保障。
2、品种和优良品种的联系和区别?品种的概念是经人类培育选择创造的、经济性状及农业生物学特性符合生产和消费要求,在一定的栽培条件下,依据形态学、细胞学、化学等特异性可以和其他群体相区别,个体间的主要性状相对相似,以适当的繁殖方式(有性或无性)能保持其重要特性的一个栽培植物群体。
品种具有: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地区性时间性优良品种的概念指在适应的地区,采用优良的栽培技术,能够生产出高产、优质,并能适时供应产品的品种。
优良品种在生产中的作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改进产品品质;提高抗病虫害能力,减少农药污染;延长产品的供应和利用时期;适应集约化管理、节约劳力3、园艺植物育种学的主要内容园艺植物育种学的主要内容有:育种目标的制定及实现目标的相应策略,种质资源的搜集、保存、评价、利用和创新,目标性状的遗传、鉴定、标记及选育的方法,选择的理论和方法,人工创造变异的途径、方法和技术,杂种优势的利用途径和方法,育种不同阶段的试验技术,新品种审定、推广和繁育等。
4、园艺植物育种的基本途径包括哪些?查、引、选、育(倍性育种、诱变育种、组合育种、优势杂交育种、营养系杂交、远缘杂交、太空育种、细胞工程、基因工程)5、园艺植物育种的发展趋势是什么?育种体制上:①育种工作必须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改革“公立育种”、“政治育种”,树立市场、竞争、质量观念。
②育种单位应努力创造自我生存与发展的能力,改“等、靠、要”为“育、繁、销”一体化。
③主管部门主要负责宏观调控④切实搞好知识产权保护(新品种、新技术、新方法、新种质等)育种目标及技术上:①育种目标,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相结合需要与可能相结合丰产育种、品质育种、抗逆育种、特定需要等②重视资源工作③重视育种基础研究,基因图谱等④发展多学科协作⑤常规育种技术与现代生物技术有机结合。
作物育种学(总论)必须掌握的内容(一)注:带“s”的是ppt的思考题,这个整理的内容不全,还需完善绪论作物育种学:研究选育及繁殖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作物育种学的基本任务、主要内容第一章1 有性繁殖:由雌雄配子结合,经过受精过程形成种子,繁衍后代的繁殖类型。
(自花授粉、异化授粉、自交不亲和性、雄性不育性)无性繁殖:不经过两性配子的结合(受精)过程,繁衍后代的繁殖类型。
(植株营养体繁殖、无融合生殖)S2 无融合生殖(植物的雌雄性性细胞甚至雌配子体内的某些单、二倍体细胞,不经过正常受精和两性配子的融合过程而直接形成种子以繁衍后代的方式)及其类型?无孢子生殖,二倍体孢子生殖,不定胚生殖,孤雌生殖,孤雄生殖。
生产上的意义?1.无性系品种的选育可采用有性杂交和无性繁殖相结合的方法,迅速固定优良性状和杂种优势。
2.芽变育种是营养体无性系品种育种的一种有效方法。
S3 自交的遗传效应。
1 自交使杂合基因型趋向纯合2 自交引起杂合基因型的后代发生性状分离3 自交引起杂合基因型的后代生活力衰退正确理解P16的“Xn =(1-1/2 r )*100%”,r=自交代数。
Xn为后代纯合比例4 “自交引起后代生活力衰退”,为什么?(群体中被掩盖的不利隐形基因,将因纯合而被表现出来)这对自花授粉作物和异花授粉作物来说有何异同?自花授粉作物:由于长期自交,群体内个体的基因型是纯合的,个体间基因型是同质的,表现型是整齐一致的。
异化授粉,品种群体内个体的基因型是杂合的,个体间的基因型是异质的。
S5 品种的概念(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一定群体)及其基本特性(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
6 作物品种一般可分为自交系品种、杂交种品种、群体品种和无性系品种,论述四种类型品种群体的遗传组成及其育种特点?自交系品种:从突变中及杂交组合中经过多代自交加选择得到的同质纯合群体特点:1.自交 + 单株选择,连续自交下选择纯合优良的基因型 2.拓宽遗传变异范围,从变异丰富的大群体中选择优良基因型杂种品种:在严格选择亲本和控制授粉的条件下生产的各类杂交组合的F1植株群体。
《作物育种学总论》习题《作物育种学总论》习题第一章育种目标1.名词术语:育种目标、生物产量、经济产量、收获指数、株型育种、高光效育种2.现代农业对作物品种有哪些基本要求?3.制订育种目标的原则是什么?4.作物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有哪些?5.怎样才能正确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育种目标?6.为什么通过矮秆育种能提高作物的单产?7.针对你所熟悉的某一地区制订某一个作物的育种目标,并说明其理由。
第二章作物的繁殖方式及品种类型简述小麦、玉米、棉花、大豆等作物的花器构造及开花习性。
哪些花器构造和开花习性有利于异花授粉?哪些花器构造和开花习性有利于自花授粉?结合具体作物简述自交和异交的遗传效应。
农作物品种有哪些类型、各有哪些基本特性?不同类型的品种群体的育种特点是什么第三章种质资源1.概念解释:种质资源、起源中心、初生中心、次生中心、原生作物、次生作物、遗传多样性中心、基因银行、初级基因库、次级基因库、三级基因库2.简述种质资源在作物育种中的作用。
3.简述本地种质资源的特点与利用价值。
4. 简述外地种质资源的特点与利用价值。
5.Vavilov起源中心学说在作物育种中有何作用?6.如何划分初生中心与次生中心?7.试述作物种质资源研究的主要工作内容与鉴定方法。
8.建拓作物基因库有何意义?如何建拓作物基因库?9.建立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库有何意义?如何建立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库?10.发掘、收集、保存种质资源的必要性与意义何在?第四章引种与驯化1.引种驯化的概念及基本原理是什么?2.影响引种的因素和引种规律是什么?第五章选择育种1.试述选择育种的基本原理及程序。
第六章杂交育种1.杂交育种按其指导思想可分为哪两种类型?各自的遗传机理是什么?2.为什么说正确选配亲本是杂交育种的关键?有何重要意义?3.如何理解杂交育种亲本选配的四条原则?4.选用遗传差异大的材料作亲本有何利弊?如何理解双亲来源地远近与双亲亲缘关系远近的关系?5.为什么要求双亲应具有较高的配合力?6.为什么说杂交方式是影响杂交育种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杂交方式有哪些?试说明在单交、三交、四交、双交等杂交方式中,每一亲本遗传比重如何?为什么在三交和四交中要把农艺性状好的亲本放在最后一次杂交?7.解释系谱法、混合法、衍生系统法、单粒传法,简述它们各自的工作要点。
作物育种学总论各章试题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在每题下面的几个答案中选择你认为正确的答案作上记号。
1?作物进化的基本因素有:()A.遗传B.变异C.选择D.漂变2?作物育种的实质:()A.遗传B.作物的进化C.选择D.作物的人工进化3?作物育种学的基本理论是()。
A.遗传学B.生物学C.植物学D.生物进化论4. 在人工选择的过程中,自然选择起作用吗?()。
A.不起作用B ?起一定作用C ?起主要作用D ?起有利作用5. 从生态学上讲,一个作物品种就是一个()。
A.地区型B.地理型C.地域型D.生态型6. 在育种历史上,大幅度提高了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育种途径是哪些?()。
A.系统育种B ?抗病育种C ?矮化育种D ?杂种优势利用E.辐射育种7. 品种是人类根据一定地区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创造的一种作物群体,它具有()。
A遗传性状的相对稳定性 B.遗传性状的相对一致性C. 遗传性状的新颖性 D ?区域性E ?时间性8?作物育种的基本任务是()。
A.研究作物牲状的遗传规律 B ?搜集、研究和创造种质资源C.培育作物新品种 D ?研究育种方法 E ?研究种子生产技术二、填空:1?作物进化与生物进化无本质区别,它们都涉及____ 、_____ 、___ 这几个主要因素。
—是植物进化的基础,—能够巩固和积累优良的变异,—可使变异向有利方向巩固和发展,形成新类型、新物种。
2?作物育种和良种繁育学研究的对象是 ____ 。
三、判断下面各题的正误,正确的划“乂”错误的划“X。
”1. 如果是杂交种,在品种标准中,除说明栽培技术要点外,还需要说明杂交制种技术。
()2. 农业种子可归纳为三种类型,即真正的种子、类似种子的果实,营养器官。
()3 ?作物育种学又称为人工进化的科学。
它是利用人工创造的遗传变异,而不是利用自然发生的变异培育新品种。
()4. 生物进化的三大要素是生存竞争、变异和选择()。
5?从生态学来讲,一个作物品种就是一个地区型。
《作物育种学(总论)》测试简答题与答案浙江大学张天真版杂种优势利用&雄性不育1、试述杂种品种的亲本选配原则及理由。
(1)配合力高:配合最高的放在最后;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均要进行测定,能一定程度上保证杂交种的产量或其它性状的优良表现。
(2)亲缘关系较远:地理亲缘远;血缘亲缘远;类型和性状差异大;考虑亲本间的遗传差异(不同生态型和不同系统来源品种),选遗传差异大的亲本配组,才能有效利用杂种优势;杂交后代分离广泛,有可能出现超亲类型,使育成品种有所突破。
(3)性状良好并能互补:优良性状多、缺点少且能互补,尤其数量性状上没有严重缺陷;有助于产生性状优良、适应性强的后代。
(4)亲本自身产量高、花期相近:很重要;亲本之一最好为当地推广的优良品种,这样可以适应当地自然和栽培条件、丰产性好。
花期相近有利于亲本杂交成功。
2、水稻、玉米杂种优势利用研究的主攻方向各是什么?(1)水稻:自花授粉作物,主要培育种间(或亚种间)杂交种。
自花/常异花授粉作物培育杂交种难度较小。
水稻的所有品种(自花授粉作物天然都是纯合的)都可以拿来做杂交亲本,得到品种间杂交种。
(2)玉米:异花授粉作物,需先培育自交系,再利用杂种优势,两个自交系杂交产生杂交种(单交种)。
杂种优势对于自交系的基本要求:纯和、一般配合力强、农艺性状好。
原始材料①地方品种和推广品种(优中选优);②杂交品种(F1自交分离、衰退以后选出好的自交系);③综合品种和群体品种;→选出自交系。
自交系选育方法:连续多代人工套袋自交,结合自交系农艺性状选择,并进行配合力测定。
此外,人工去雄制种可以随意组配,易选出高优势组合。
自交系间杂交种有单交种、三交种、双交种(不很常用)、综合杂交种。
其中单交种(A×B)制种产量低,但优势强,是主要的应用类型。
3、孢子体不育和配子体不育有何差别?有何特点?孢子体雄性不育:花粉育性的表现由孢子体(母体植株)的基因型控制,与花粉(配子体)本身的基因无关。
张天真——作物育种学总论名词解释、填空、简答名词解释◆品种(cultivar):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一定群体。
◆农作物品种的三个基本特性:DUS D特异性(distinctness);U一致性(uniformity);S稳定性(stability)。
◆有性繁殖:凡由雌雄配子结合,经过受精过程,最后形成种子繁衍后代的。
◆无性繁殖:凡不经过两性细胞受精过程的方式繁殖后代的统称为无性繁殖。
◆天然异交:区别于人工杂交,是指同作物不同品种间的自然杂交。
◆自交不亲和性(self-incompatibility):指具有完全花并可形成正常雌雄配子,但缺乏自花授粉结实能力的一种自交不育性。
◆雄性不育性(malesterility):植物的雌蕊正常而花粉败育,不产生有功能的雄配子的特性。
◆无融合生殖(apomixes):植物的雌雄性细胞甚至雌配子体内的某些单、二倍体细胞,不经过正常的受精和两性配子的融合过程而直接形成种子繁衍后代的方式,称为无融合生殖。
◆自交衰退(inbreeding depression):杂合基因型的作物,自交后代的生活力减退,称为自交衰退。
表现为生长力下降,繁殖力、抗逆性减弱,产量降低等。
◆自交系品种(纯系品种)(pure line cultivar):对突变或杂合基因型连续多代的自交和选择育成的同质纯合群体。
◆杂交种品种(Hybrid cultivar):在严格选择亲本(自交系)和控制授粉的条件下生产的各类杂交组合的F1植株群体。
同质杂合◆群体品种(population cultivar):遗传基础复杂,群体内植株基因型有一定程度的杂合或异质性的异花授粉作物的自由授粉品种。
异质杂合。
◆异花授粉作物的综合品种(synthesis cultivar):育种家按照一定的育种目标,选用优良的品系,更具一定的遗传交配方案有计划的人工合成的群体。
异质杂合。
《作物育种学总论》试题库二、填空题绪论1、生物进化取决于三个基本因素:、和。
与是进化的内因与基础,决定了进化的方向。
2、作物育种学的基本任务包括:、、三个方面。
作物繁殖方式及品种类型3、无性繁殖有和两类繁殖方式。
4、依作物授粉方式不同,可将其分为作物、作物和作物。
5、一般将自然异交率%的为自花授粉作物,如等作物;自然异交率%的为常异花授粉作物,如等作物;自然异交率%的为异花授粉作物,如等作物。
6、自然异交率测定时,选用遗传简单的由控制的性状作为标志性状。
通过选用具有相对性状差异的品种间异交情况进行测定。
一般作法为:选具性状的品种作母本,用具纯合性状的另一品种作父本。
按父、母本成间行或围绕式种植,任其自由授粉,从植株上收获种子,统计F群1体中显性性状个体百分率,即为自然异交率。
7、同一朵花中的花粉传到同朵花的雌蕊柱头上、或同一株花粉传到同株花的雌蕊柱头上都叫,由此引起的受精称这样的植物称。
8、雌蕊柱头接受异株的花粉受粉称,由此而产生的受精称,这样的植物称。
9、同时依靠自花授粉与异花授粉两种方式繁殖后代的植物称,这种植物通常以授粉为主,授粉为辅。
10、具有完全花并能产生正常雌、雄蕊及正常雌、雄配子的某些植物,但自花授粉不能结实的特性称。
11、植物的花粉败育,不能产生有功能的雄配子的特性称为。
12、根据Hardy-Weinberg定律,异花授粉作物在一个封闭的体系中,如果群体的基因频率不发生改变,不管原群体的基因型频率如何,经过一个世代的,基因型频率即可达到。
13、农作物的品种具有三个基本特性,即、和,简称DUS。
14、根据作物的繁殖方式、商品种子的生产方法、遗传基础、育种特点及利用方式,可将作物品种区分为下列类型:、、和。
15、群体品种包括下列4种类型:、、和。
16、选育和应用近等基因系多系品种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减少对作物造成的损失和防止品种抗性的丧失。
17、杂交种品种的选育包括和两个育种程序。
18、利用无性系固定优良性状和杂种优势,可以采用和相结合的育种方法。
华南农业大学《植物育种学》复习思考题整理李亚超李志真整理绪论1、作物育种学、品种的概念2、简述作物育种学的特点和任务特点:1.人工进化的科学2.综合性的应用学科3.实践性强任务:1. 研究育种规律;2. 培育新品种,实现品种良种化;3. 繁育良种,实现种子标准化3、简述作物品种的属性和作用属性:1.生产资料(必须具有高产、稳产、优质等特点,可进行再生产)2.经济类型(作物品种属于某一植物分类学的种或亚种,但不同于变种,是经济上类别)3.地区性,时间性(由于地区间生态、经济、栽培等条件的不同以及各条件随时间的推移而改变,因而作物品种具有地区性和时间性)作用:1.提高产量2.改善品质3.减轻自然灾害4. 扩大栽种地区5. 有利改革耕作制度6. 促进农业机械化7. 提高农业生产经济效益第一章作物的繁殖方式及品种类型1、名词解释:自花授粉作物,异花授粉作物,常异花授粉作物,自交系品种,杂交种品种,群体品种,无性系品种2、说明各类作物品种的遗传结构和育种特点。
遗传结构育种特点自交系品种个体内基因性纯合,个体间一致。
1、自交 + 单株选择,连续自交下选择纯合优良的基因型。
2、从变异丰富的大群体中选。
杂交种品种个体内基因型高度杂合,个体间基因型有不同程度的异质性。
自交系间杂交种优势最强。
①连续自交选择获得自交系。
②自交系间杂交配得强优势组合。
③利用雄性不育等群体品种遗传结构:1.异花授粉作物的自由授粉品种(是一种特殊的异质杂合群体,但保持着一些本品种的特征特性,可以区别于其他品种)1、异花授粉作物的综合品种(个体内基因型杂合、个体间基因型异质,但有一个到多个代表本品种特征的性状。
)2、自花授粉作物的杂交合成群体(这种群体内个体基因型纯合,个体间基因型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
但主要农艺性状的差异较小。
)3、自花授粉作物的的多系品种(多系品种由若干近等基因系的种子繁殖而成。
近等基因系只在个别性状上有差异,故多系品种可认为是一种特殊的异质纯合群体。
2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在每题下面的几个答案中选择你认为正确的答案作上记号。
1.作物进化的基本因素有:( ABC )A. 遗传B. 变异C. 选择D. 漂变2.作物育种的实质:(D )A. 遗传B. 作物的进化C. 选择D. 作物的人工进化3.作物育种学的基本理论是( AD )。
A. 遗传学B. 生物学C. 植物学D. 生物进化论4.在人工选择的过程中,自然选择起作用吗? ( )。
A. 不起作用B.起一定作用C.起主要作用D.起有利作用5.从生态学上讲,一个作物品种就是一个(D )。
A. 地区型B. 地理型C. 地域型D. 生态型6.在育种历史上,大幅度提高了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育种途径是哪些?( BCD )。
A.系统育种B.抗病育种C.矮化育种D.杂种优势利用 E.辐射育种7.品种是人类根据一定地区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创造的一种作物群体,它具有(ABC )。
A.遗传性状的相对稳定性 B.遗传性状的相对一致性C.遗传性状的新颖性D.区域性E.时间性8.作物育种的基本任务是( ABC ) 。
A. 研究作物牲状的遗传规律B.搜集、研究和创造种质资源C.培育作物新品种D.研究育种方法E.研究种子生产技术二、填空:1.作物进化与生物进化无本质区别,它们都涉及变异、遗传、选择这几个主要因素。
变异是植物进化的基础,遗传够巩固和积累优良的变异,选择可使变异向有利方向巩固和发展,形成新类型、新物种。
2.作物育种和良种繁育学研究的对象是。
三、判断下面各题的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如果是杂交种,在品种标准中,除说明栽培技术要点外,还需要说明杂交制种技术。
( )2.农业种子可归纳为三种类型,即真正的种子、类似种子的果实,营养器官。
(√)3.作物育种学又称为人工进化的科学。
它是利用人工创造的遗传变异,而不是利用自然发生的变异培育新品种。
(× )4.生物进化的三大要素是生存竞争、变异和选择(×)5.从生态学来讲,一个作物品种就是一个地区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