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育种学:作物育种学总论
- 格式:ppt
- 大小:11.72 MB
- 文档页数:32
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在每题下面的几个答案中选择你认为正确的答案作上记号。
1.作物进化的基本因素有:( )A. 遗传B. 变异C. 选择D. 漂变2.作物育种的实质:( )A. 遗传B. 作物的进化C. 选择D. 作物的人工进化3.作物育种学的基本理论是( )。
A. 遗传学B. 生物学C. 植物学D. 生物进化论4.在人工选择的过程中,自然选择起作用吗? ( )。
A. 不起作用B.起一定作用C.起主要作用D.起有利作用5.从生态学上讲,一个作物品种就是一个()。
A. 地区型B. 地理型C. 地域型D. 生态型6.在育种历史上,大幅度提高了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育种途径是哪些?( )。
A.系统育种B.抗病育种C.矮化育种D.杂种优势利用 E.辐射育种7.品种是人类根据一定地区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创造的一种作物群体,它具有()。
A.遗传性状的相对稳定性 B.遗传性状的相对一致性C.遗传性状的新颖性D.区域性E.时间性8.作物育种的基本任务是( ) 。
A. 研究作物牲状的遗传规律B.搜集、研究和创造种质资源C.培育作物新品种D.研究育种方法E.研究种子生产技术二、填空:1.作物进化与生物进化无本质区别,它们都涉及、、这几个主要因素。
是植物进化的基础,能够巩固和积累优良的变异,可使变异向有利方向巩固和发展,形成新类型、新物种。
2.作物育种和良种繁育学研究的对象是。
三、判断下面各题的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如果是杂交种,在品种标准中,除说明栽培技术要点外,还需要说明杂交制种技术。
( )2.农业种子可归纳为三种类型,即真正的种子、类似种子的果实,营养器官。
()3.作物育种学又称为人工进化的科学。
它是利用人工创造的遗传变异,而不是利用自然发生的变异培育新品种。
( )4.生物进化的三大要素是生存竞争、变异和选择( )。
5.从生态学来讲,一个作物品种就是一个地区型。
( )6. 品种是植物学上的分类单位。
作物育种学总论笔记第四章杂交育种杂交育种:不同品种间杂交获得杂种.继而在杂种后代进行选择以育成符合生产要求的新品种,称杂交育种。
第一节杂交育种的意义杂交育种通过杂文、选择和鉴定,不仅能够获得结合亲本优良性状于一体的新类型,而旦由于杂种基因的超亲分离,尤其是那些和经济性状有关的微效基因的分离和累积,在杂种后代群体中还可能出现性状超越任一亲本,或通过基因互作产生亲本所不具备的新性状的类型。
第二节杂交亲本的选配1、杂交育种按其指导思想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组合育种,另—种是超亲育种。
(1)组合育种(combination breeding) 是将分属于不同品种的、控制不同性状的优良基因随机结合后形成各种不同的基因组合,通过定向选择育成集双亲优点于一体的新品种。
其遗传机理主要是基因重组和互作。
组合育种所处理的性状其遗传方式大多较简单,鉴别也较容易,所以长期以来自花或常异花授粉作物的育种多按组合育种的指导思想进行。
(2)超亲育种(transgransive breeding)是将双亲中控制同一性状的不同微效基因积累于一个杂种个体中,形成在该性状上超过亲本的类型。
其遗传机理主要在于基因累加和互作。
超亲育种所涉及的性状多为数量上、品质上或生理上的性状,与之相关联的基因数目较多,每个基因的效应较小,因而对它们进行分析鉴别也较因难。
2、根据育种理论与各育种单位的经验,选配亲本的原则可总结如下4点:(1)双亲都具有较多的优点,没有突出的缺点,在主要性状上优缺点尽可能互补,其理论依据是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
性状互补要根据育种目标抓住主要矛盾,特别是注重限制产量和品质进—步提高的主要性状。
一般来说,首先要考虑产旦构成因素的互补,当育种目标要求的产量因素结构是穗重、穗数并重类型,可采用大穗类型与多穗类型相互杂交。
其次要考虑影响稳产的性状如抗病性、抗旱性、抗寒性,以及品质性状的互补。
当育种目标要求在某个主要性状上要有所突破时,则最好选用的双亲在这个性状上表现都较好并又有互补作用.。
《作物育种学总论》习题第一章育种目标1.名词术语:育种目标、生物产量、经济产量、收获指数、株型育种、高光效育种2.现代农业对作物品种有哪些基本要求?3.制订育种目标的原则是什么?4.作物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有哪些?5.怎样才能正确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育种目标?6.为什么通过矮秆育种能提高作物的单产?7.针对你所熟悉的某一地区制订某一个作物的育种目标,并说明其理由。
第二章作物的繁殖方式及品种类型1.简述小麦、玉米、棉花、大豆等作物的花器构造及开花习性。
哪些花器构造和开花习性有利于异花授粉?哪些花器构造和开花习性有利于自花授粉?2.结合具体作物简述自交和异交的遗传效应。
3.农作物品种有哪些类型、各有哪些基本特性?4.不同类型的品种群体的育种特点是什么第三章种质资源1.概念解释:种质资源、起源中心、初生中心、次生中心、原生作物、次生作物、遗传多样性中心、基因银行、初级基因库、次级基因库、三级基因库2.简述种质资源在作物育种中的作用。
3.简述本地种质资源的特点与利用价值。
4. 简述外地种质资源的特点与利用价值。
5.Vavilov起源中心学说在作物育种中有何作用?6.如何划分初生中心与次生中心?7.试述作物种质资源研究的主要工作内容与鉴定方法。
8.建拓作物基因库有何意义?如何建拓作物基因库?9.建立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库有何意义?如何建立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库?10.发掘、收集、保存种质资源的必要性与意义何在?第四章引种与驯化1.引种驯化的概念及基本原理是什么?2.影响引种的因素和引种规律是什么?第五章选择育种1.试述选择育种的基本原理及程序。
第六章杂交育种1.杂交育种按其指导思想可分为哪两种类型?各自的遗传机理是什么?2.为什么说正确选配亲本是杂交育种的关键?有何重要意义?3.如何理解杂交育种亲本选配的四条原则?4.选用遗传差异大的材料作亲本有何利弊?如何理解双亲来源地远近与双亲亲缘关系远近的关系?5.为什么要求双亲应具有较高的配合力?6.为什么说杂交方式是影响杂交育种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杂交方式有哪些?试说明在单交、三交、四交、双交等杂交方式中,每一亲本遗传比重如何?为什么在三交和四交中要把农艺性状好的亲本放在最后一次杂交?7.解释系谱法、混合法、衍生系统法、单粒传法,简述它们各自的工作要点。
《作物育种学总论》习题第一章育种目标1.名词术语:育种目标、生物产量、经济产量、收获指数、株型育种、高光效育种2.现代农业对作物品种有哪些基本要求?3.制订育种目标的原则是什么?4.作物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有哪些?5.怎样才能正确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育种目标?6.为什么通过矮秆育种能提高作物的单产?7.针对你所熟悉的某一地区制订某一个作物的育种目标,并说明其理由。
第二章作物的繁殖方式及品种类型1.简述小麦、玉米、棉花、大豆等作物的花器构造及开花习性。
哪些花器构造和开花习性有利于异花授粉?哪些花器构造和开花习性有利于自花授粉?2.结合具体作物简述自交和异交的遗传效应。
3.农作物品种有哪些类型、各有哪些基本特性?4.不同类型的品种群体的育种特点是什么第三章种质资源1.概念解释:种质资源、起源中心、初生中心、次生中心、原生作物、次生作物、遗传多样性中心、基因银行、初级基因库、次级基因库、三级基因库2.简述种质资源在作物育种中的作用。
3.简述本地种质资源的特点与利用价值。
4. 简述外地种质资源的特点与利用价值。
5.Vavilov起源中心学说在作物育种中有何作用?6.如何划分初生中心与次生中心?7.试述作物种质资源研究的主要工作内容与鉴定方法。
8.建拓作物基因库有何意义?如何建拓作物基因库?9.建立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库有何意义?如何建立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库?10.发掘、收集、保存种质资源的必要性与意义何在?第四章引种与驯化1.引种驯化的概念及基本原理是什么?2.影响引种的因素和引种规律是什么?第五章选择育种1.试述选择育种的基本原理及程序。
第六章杂交育种1.杂交育种按其指导思想可分为哪两种类型?各自的遗传机理是什么?2.为什么说正确选配亲本是杂交育种的关键?有何重要意义?3.如何理解杂交育种亲本选配的四条原则?4.选用遗传差异大的材料作亲本有何利弊?如何理解双亲来源地远近与双亲亲缘关系远近的关系?5.为什么要求双亲应具有较高的配合力?6.为什么说杂交方式是影响杂交育种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杂交方式有哪些?试说明在单交、三交、四交、双交等杂交方式中,每一亲本遗传比重如何?为什么在三交和四交中要把农艺性状好的亲本放在最后一次杂交?7.解释系谱法、混合法、衍生系统法、单粒传法,简述它们各自的工作要点。
《作物育种学总论》试题库二、填空题绪论1、生物进化取决于三个基本因素:、和。
与是进化的内因与基础,决定了进化的方向。
2、作物育种学的基本任务包括:、、三个方面。
作物繁殖方式及品种类型3、无性繁殖有和两类繁殖方式。
4、依作物授粉方式不同,可将其分为作物、作物和作物。
5、一般将自然异交率%的为自花授粉作物,如等作物;自然异交率%的为常异花授粉作物,如等作物;自然异交率%的为异花授粉作物,如等作物。
6、自然异交率测定时,选用遗传简单的由控制的性状作为标志性状。
通过选用具有相对性状差异的品种间异交情况进行测定。
一般作法为:选具性状的品种作母本,用具纯合性状的另一品种作父本。
按父、母本成间行或围绕式种植,任其自由授粉,从植株上收获种子,统计F群1体中显性性状个体百分率,即为自然异交率。
7、同一朵花中的花粉传到同朵花的雌蕊柱头上、或同一株花粉传到同株花的雌蕊柱头上都叫,由此引起的受精称这样的植物称。
8、雌蕊柱头接受异株的花粉受粉称,由此而产生的受精称,这样的植物称。
9、同时依靠自花授粉与异花授粉两种方式繁殖后代的植物称,这种植物通常以授粉为主,授粉为辅。
10、具有完全花并能产生正常雌、雄蕊及正常雌、雄配子的某些植物,但自花授粉不能结实的特性称。
11、植物的花粉败育,不能产生有功能的雄配子的特性称为。
12、根据Hardy-Weinberg定律,异花授粉作物在一个封闭的体系中,如果群体的基因频率不发生改变,不管原群体的基因型频率如何,经过一个世代的,基因型频率即可达到。
13、农作物的品种具有三个基本特性,即、和,简称DUS。
14、根据作物的繁殖方式、商品种子的生产方法、遗传基础、育种特点及利用方式,可将作物品种区分为下列类型:、、和。
15、群体品种包括下列4种类型:、、和。
16、选育和应用近等基因系多系品种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减少对作物造成的损失和防止品种抗性的丧失。
17、杂交种品种的选育包括和两个育种程序。
18、利用无性系固定优良性状和杂种优势,可以采用和相结合的育种方法。
作物育种学总论绪论:在农业生产中,提高粮食生产水平,实施“粮食安全”策略,主要是通过两个途径来实现的。
一是通过作物的遗传改良,选育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的农作物优良品种,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和效益;二是通过改善和保证优良品种的生长发育条件,充分发挥其高产优质高效的作用。
前者属于作物育种学科研究的内容,后者则主要是属于作物栽培学的。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在2002年的报告中指出,今后国际粮食总产量增长的20%可依靠面积的增加,而80%将依赖于单产水平的提高。
单产提高的60%~80%将来源于良种的科技进步。
一、作物育种学及其内容、性质和任务1.什么是作物育种学作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和繁育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2.作物育种学的主要内容(1)制定育种目标及其实施策略;(2)搜集并研究、鉴定种质资源;(3)人工创造变异的途径、方法与技术;(4)选择的理论和方法;(5)目标性状的遗传规律及其鉴定与选择方法;(6)杂种优势利用的途径与方法;(7)育种不同阶段的田间试验技术;(8)新品种的审定推广和种子生产。
3.作物育种学的性质和任务作物育种学的基本任务是在研究和掌握作物性状遗传变异规律的基础上,发掘、研究和利用有关的种质资源,针对一定地区的经济和生产发展的需要,采用适宜的育种途径和方法,选育适于本地区的作物优良品种;同时在其繁育推广过程中,要保持和提高其种性,为农业生产提供充足的优质种子,促进“两高一优”农业的发展。
作物育种学是人工进化的科学,是一门以遗传学、进化论和植物生态学为主要理论的综合性应用科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今天的作物育种科学已远远超出一门学科的范畴,除了上述的主要理论基础外,它还涉及到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农业气象学、生物化学、生物技术、生物统计、农产品加工等多学科知识与研究方法,而且与作物栽培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因此,要做好育种工作,需要渊博的知识,熟练的技巧;还要了解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掌握国内外育种工作的现状与动态,在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育种计划和实施方案的基础上,通过艰苦的劳动才可得以实现。
作物育种学总论习题《作物育种学总论》习题第一章育种目标1.名词术语:育种目标、生物产量、经济产量、收获指数、株型育种、高光效育种2.现代农业对作物品种有哪些基本要求?3.制订育种目标的原则是什么?4.作物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有哪些?5.怎样才能正确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育种目标?6.为什么通过矮秆育种能提高作物的单产?7.针对你所熟悉的某一地区制订某一个作物的育种目标,并说明其理由。
第二章作物的繁殖方式及品种类型1.简述小麦、玉米、棉花、大豆等作物的花器构造及开花习性。
哪些花器构造和开花习性有利于异花授粉?哪些花器构造和开花习性有利于自花授粉?2.结合具体作物简述自交和异交的遗传效应。
3.农作物品种有哪些类型、各有哪些基本特性?4.不同类型的品种群体的育种特点是什么第三章种质资源1.概念解释:种质资源、起源中心、初生中心、次生中心、原生作物、次生作物、遗传多样性中心、基因银行、初级基因库、次级基因库、三级基因库2.简述种质资源在作物育种中的作用。
3.简述本地种质资源的特点与利用价值。
4. 简述外地种质资源的特点与利用价值。
5.Vavilov起源中心学说在作物育种中有何作用?6.如何划分初生中心与次生中心?7.试述作物种质资源研究的主要工作内容与鉴定方法。
8.建拓作物基因库有何意义?如何建拓作物基因库?9.建立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库有何意义?如何建立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库?10.发掘、收集、保存种质资源的必要性与意义何在?第四章引种与驯化1.引种驯化的概念及基本原理是什么?2.影响引种的因素和引种规律是什么?第五章选择育种1.试述选择育种的基本原理及程序。
第六章杂交育种1.杂交育种按其指导思想可分为哪两种类型?各自的遗传机理是什么?2.为什么说正确选配亲本是杂交育种的关键?有何重要意义?3.如何理解杂交育种亲本选配的四条原则?4.选用遗传差异大的材料作亲本有何利弊?如何理解双亲来源地远近与双亲亲缘关系远近的关系?5.为什么要求双亲应具有较高的配合力?6.为什么说杂交方式是影响杂交育种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杂交方式有哪些?试说明在单交、三交、四交、双交等杂交方式中,每一亲本遗传比重如何?为什么在三交和四交中要把农艺性状好的亲本放在最后一次杂交?7.解释系谱法、混合法、衍生系统法、单粒传法,简述它们各自的工作要点。
作物育种学总论整理绪论1.作物件种的观点:是人类在必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依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必定集体。
拥有三性(DUS):特异性(Distinctness) 、一致性(Uniformity) 、稳固性(Stability) 。
2.作物件种种类:纯系品种、杂种品种、综合品种、无性系品种。
3.优秀品种:指在必定地域和耕种条件下能切合生产发展要求,并拥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品种。
生产上所谓的良种,包含拥有优秀品种质量和优秀播种质量的双重含义。
第一章作物的生殖方式与品种种类1.不一样作物的授粉方式:自花授粉作物(<4%) :水稻、小麦、大麦、大豆等异花授粉作物(>50%) :玉米、黑麦、甘薯、白菜型油菜常异花授粉作物(5-50%):棉花、甘蓝型油菜、高粱、蚕豆等2.自交不亲和性:拥有完整化并可形成正常雌雄配子,但却上自花授粉结实能力的一种自交不育性。
3.雄性不育性:植物的雌蕊正常而花粉败育,不产生有功能的雄配子的特征。
4.无性系:由营养体生殖的后辈。
5.无交融生殖:植物的雌雄性细胞不经过正常受精和两性配子的交融过程而直接形成种子以繁衍后辈的方式,包含无孢子生殖、二倍体孢子生殖、不定胚生殖、孤雌生殖、孤雄生殖。
6.自交的遗传效应①保持纯合基因型②使杂合后辈基因型趋于纯合、并发生性状分别Xmn=(1-1/2 n) m③自交惹起杂合基因型的后辈生活力弱退7.异交的遗传效应①异交形成杂合基因型(杂交)②异交加强后辈的生活力8.自交系品种(纯系品种):突变或杂合基因型连续自交和选择育成的基因型同质纯合集体。
9. 杂交种品种:在严格选择亲本(自交系)和控制授粉的条件下生产的杂交组合的F1植株集体。
10.集体品种 : 遗传基础复杂、集体内植株基因型有必定程度的杂合或异质性的一群植株集体。
11.无性系品种:由一个或几个近似的无性系经过营养器官的生殖而成的一个集体。
第二章种质资源1.种质资源:拥有特定种质或基因、可供育种或有关研究利用的各样生物种类的总称。
作物育种总论题库一、名词解释1.作物育种:作物的人工进化2.作物育种学:研究选育及繁殖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3.品种:人类在一定的生态和经济条件下,根据自己的需要所创造的某种作物群体。
4.自交系品种(纯系品种):由一个变异单株经过多代自交、选择、育成的品种。
5.杂交种品种:在严格选择亲本和控制授粉的条件下,产生的各类杂交组合的F1植株群体。
6. 多系品种:由若干纯系品种或品系、近等基因系的种子、按一定比例混合成的播种材料。
. 7综合品种:是由多个自交系,采用人工控制授粉,或在隔离区多代随机授粉组成的遗传平衡群体。
8. 无性系品种:由一个无性系或几个近似的无性系经过营养器官的繁殖而成。
9.自花授粉:同一朵花的花粉传播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或同株的花粉传播到同株的雌蕊柱头上。
10.异花授粉:雌蕊的柱头接受异株花粉授粉。
11.群体品种:包括异花授粉作物的自由授粉品种、异花授粉作物的综合品种、自花授粉作物的杂交合成群体、多系品种12.自由授粉品种:品种内植株间随机授粉,也常和邻近的异品种授粉。
由杂交、自交、姊妹交产生的后代,是一种特殊的异质杂合群体,但保持着本品种的主要特征特性。
13.杂交合成群体:是由两个以上的纯系品种杂交后,繁殖出的分离的混合群体,把它种植在特别的环境下,主要靠自然选择,促使群体发生遗传变异,随着这种变异类型的不断增加,逐渐形成一个较稳定的群体。
14.种质资源:具有一定种质或基因的生物类型,称为种质资源。
(遗传资源、基因资源、基因库、基因银行)1.育种目标:在一定地区的自然、耕作栽培和经济条件下,所要育成的新品种应具备的优良性状的指标。
15.高光效育种:通过提高作物本身的光合能力和降低呼吸消耗来提高作物产量的育种方法。
16.株型:植株高矮、叶姿、叶形、叶色、叶片的分布、植株生长势、根系的发育状况。
选择育种:直接利用自然变异, 即不需要人工创造新变异而从中进行选择,并通过比较试验的育种途径称为选择育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