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作物育种学总论
- 格式:ppt
- 大小:10.76 MB
- 文档页数:47
作物的繁殖方式及品种类型作物繁殖方式有性繁殖——自花授粉--水稻,小麦,大麦,燕麦,大豆,豌豆,花生,芝麻,绿豆,马铃薯,亚麻,烟草——异花授粉--玉米,黑麦,甘薯,向日葵,白菜型油菜,甘蔗,甜菜,蓖麻,大麻,紫花苜蓿,三叶草——常异花授粉--棉花,甘蓝型油菜,芥菜型油菜,高粱,蚕豆,栗——自交不亲和性雄性不育性无性繁殖——营养体繁殖无融合生殖自花授粉作物选择法:1可利用单株选择法2株间不需隔离3进行品种提纯时,用混合法异花授粉作物选择法:1多次单株选择法(株间隔离)2集团选择法(集团间隔离)3良种繁育(多次混合选择法,防自交衰退)无性繁殖作物选择法——营养单株选择法(选择的是无性器官而不是种子)作物品种类型:自交系品种,杂种品种,群体品种,无性系品种种质资源的保存种植保存——迁地,就地种植贮藏保存——控制贮藏时的温,湿条件离体保存——试管保存基因文库技术1,制定育种目标的原则:1.立足当前,展望未来,富有预见性。
2.突出重点,分清主次,抓准主要矛盾。
3.目标明确具体,性状指标落空。
4.必须面向特定的生态地区和栽培条件。
2,自然变异的原因:1.茎固突变2.由于环境条件的改变,引起突变的发生3.植株和种子内部的生理生化的变化引起自发突变4.块茎和块根作物发生的芽变3,杂交方式:单交、复交(三交、双交、聚合杂交)单交:(AXB,A/B)A,B的遗传组成各占50%三交:(A/B//C)A,B的遗传比值各占25%,C的遗传比重占50%双交:(C/A//C/B)A,B---25% C---50%4,复交应遵循的原则:综合性状较好,适应性较强,并有一定丰产性的亲本,应安排在最后一次杂交,以便使共遗传组成在杂种遗传组成中占较大的比重,从而增强杂种后代的优良性状。
5,什么是系谱法,系谱法的工作要点是什么?系谱法:自杂种第一次分离世代开始选株,分别种植成株行,以后各世代均在优良系统中继续进行单株选择,直至选出性状优良一致的系统升级进行产量试验。
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在每题下面的几个答案中选择你认为正确的答案作上记号。
1.作物进化的基本因素有:( )A. 遗传B. 变异C. 选择D. 漂变2.作物育种的实质:( )A. 遗传B. 作物的进化C. 选择D. 作物的人工进化3.作物育种学的基本理论是( )。
A. 遗传学B. 生物学C. 植物学D. 生物进化论4.在人工选择的过程中,自然选择起作用吗? ( )。
A. 不起作用B.起一定作用C.起主要作用D.起有利作用5.从生态学上讲,一个作物品种就是一个()。
A. 地区型B. 地理型C. 地域型D. 生态型6.在育种历史上,大幅度提高了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育种途径是哪些?( )。
A.系统育种B.抗病育种C.矮化育种D.杂种优势利用 E.辐射育种7.品种是人类根据一定地区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创造的一种作物群体,它具有()。
A.遗传性状的相对稳定性 B.遗传性状的相对一致性C.遗传性状的新颖性D.区域性E.时间性8.作物育种的基本任务是( ) 。
A. 研究作物牲状的遗传规律B.搜集、研究和创造种质资源C.培育作物新品种D.研究育种方法E.研究种子生产技术二、填空:1.作物进化与生物进化无本质区别,它们都涉及、、这几个主要因素。
是植物进化的基础,能够巩固和积累优良的变异,可使变异向有利方向巩固和发展,形成新类型、新物种。
2.作物育种和良种繁育学研究的对象是。
三、判断下面各题的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如果是杂交种,在品种标准中,除说明栽培技术要点外,还需要说明杂交制种技术。
( )2.农业种子可归纳为三种类型,即真正的种子、类似种子的果实,营养器官。
()3.作物育种学又称为人工进化的科学。
它是利用人工创造的遗传变异,而不是利用自然发生的变异培育新品种。
( )4.生物进化的三大要素是生存竞争、变异和选择( )。
5.从生态学来讲,一个作物品种就是一个地区型。
( )6. 品种是植物学上的分类单位。
园艺作物育种学总论绪论1、为什么要进行园艺植物的育种?选育园艺植物新品种是发展园艺生产的关键途径之一发展园艺生产的途径园艺植物栽培园艺植物育种育种与栽培的关系育种为栽培提供栽培对象,栽培为新品种的选育提供技术保障。
2、品种和优良品种的联系和区别?品种的概念是经人类培育选择创造的、经济性状及农业生物学特性符合生产和消费要求,在一定的栽培条件下,依据形态学、细胞学、化学等特异性可以和其他群体相区别,个体间的主要性状相对相似,以适当的繁殖方式(有性或无性)能保持其重要特性的一个栽培植物群体。
品种具有: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地区性时间性优良品种的概念指在适应的地区,采用优良的栽培技术,能够生产出高产、优质,并能适时供应产品的品种。
优良品种在生产中的作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改进产品品质;提高抗病虫害能力,减少农药污染;延长产品的供应和利用时期;适应集约化管理、节约劳力3、园艺植物育种学的主要内容园艺植物育种学的主要内容有:育种目标的制定及实现目标的相应策略,种质资源的搜集、保存、评价、利用和创新,目标性状的遗传、鉴定、标记及选育的方法,选择的理论和方法,人工创造变异的途径、方法和技术,杂种优势的利用途径和方法,育种不同阶段的试验技术,新品种审定、推广和繁育等。
4、园艺植物育种的基本途径包括哪些?查、引、选、育(倍性育种、诱变育种、组合育种、优势杂交育种、营养系杂交、远缘杂交、太空育种、细胞工程、基因工程)5、园艺植物育种的发展趋势是什么?育种体制上:①育种工作必须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改革“公立育种”、“政治育种”,树立市场、竞争、质量观念。
②育种单位应努力创造自我生存与发展的能力,改“等、靠、要”为“育、繁、销”一体化。
③主管部门主要负责宏观调控④切实搞好知识产权保护(新品种、新技术、新方法、新种质等)育种目标及技术上:①育种目标,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相结合需要与可能相结合丰产育种、品质育种、抗逆育种、特定需要等②重视资源工作③重视育种基础研究,基因图谱等④发展多学科协作⑤常规育种技术与现代生物技术有机结合。
作物育种学总论各章试题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在每题下面的几个答案中选择你认为正确的答案作上记号。
1?作物进化的基本因素有:()A.遗传B.变异C.选择D.漂变2?作物育种的实质:()A.遗传B.作物的进化C.选择D.作物的人工进化3?作物育种学的基本理论是()。
A.遗传学B.生物学C.植物学D.生物进化论4. 在人工选择的过程中,自然选择起作用吗?()。
A.不起作用B ?起一定作用C ?起主要作用D ?起有利作用5. 从生态学上讲,一个作物品种就是一个()。
A.地区型B.地理型C.地域型D.生态型6. 在育种历史上,大幅度提高了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育种途径是哪些?()。
A.系统育种B ?抗病育种C ?矮化育种D ?杂种优势利用E.辐射育种7. 品种是人类根据一定地区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创造的一种作物群体,它具有()。
A遗传性状的相对稳定性 B.遗传性状的相对一致性C. 遗传性状的新颖性 D ?区域性E ?时间性8?作物育种的基本任务是()。
A.研究作物牲状的遗传规律 B ?搜集、研究和创造种质资源C.培育作物新品种 D ?研究育种方法 E ?研究种子生产技术二、填空:1?作物进化与生物进化无本质区别,它们都涉及____ 、_____ 、___ 这几个主要因素。
—是植物进化的基础,—能够巩固和积累优良的变异,—可使变异向有利方向巩固和发展,形成新类型、新物种。
2?作物育种和良种繁育学研究的对象是 ____ 。
三、判断下面各题的正误,正确的划“乂”错误的划“X。
”1. 如果是杂交种,在品种标准中,除说明栽培技术要点外,还需要说明杂交制种技术。
()2. 农业种子可归纳为三种类型,即真正的种子、类似种子的果实,营养器官。
()3 ?作物育种学又称为人工进化的科学。
它是利用人工创造的遗传变异,而不是利用自然发生的变异培育新品种。
()4. 生物进化的三大要素是生存竞争、变异和选择()。
5?从生态学来讲,一个作物品种就是一个地区型。
《作物育种学各论》(最终修改版)《作物育种学各论》必须掌握的内容绪论1、育种计划所包含的基本内容(书本P1)确定所要选育的品种类型;明确选育目标性状与要求;筹措育种性状遗传变异的来源及育种群体的创造;提出所拟采用的育种途径、方法、技术与策略;规划田间育种试验和试验测试的布局与配合;安排新品种审定和种子的扩繁与生产。
2、品种类型及其特点(P1)1、自交系品种2、杂交系品种3、群体系品种:异花授粉作物的自由授粉品种,异花授粉作物的综合品种,自花授粉作物的杂交合成群体,自花授粉作物的多系品种4、无性系品种3、育种目标性状(P3)育种目标包括产量、品质、生育期、抗病虫性,对环境的适应性、抗逆性、遗传和环境互作特性、繁育特性,以及一些特异要求如立苗性、扦插成活率、耐农药度性能等。
4、育种性状遗传变异的来源(第4页)1、地方品种:常具有多种自然变异类型的群体。
经长期的自然选择保留下来的农家品种是最宝贵的育种资源。
2、引种(外来种):引进新的种质,包括野生种。
3、有性杂交:1)变异方向可以由亲本选配加以控制;2)可以通过各种杂交方式创造杂种群体;3)杂交育种常伴随较长的分离纯合过程;组群筛选法花培育种法4、人工诱变:1)创造新材料2)培育新品种5、无性系变异6、转基因育种:遗传基础狭窄导致遗传脆弱性----拓宽遗传基础5、育种的主要途径、方法、技术和策略。
与“育种性状遗传变异的来源”结合起来回答。
1)育种途径:杂交育种,杂种优势利用,生物技术育种,细胞工程育种,分子育种,转基因育种,诱变育种,辐射育种,航天育种,太空育种2)育种的试验技术:1、育种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是对目标性状进行鉴定,选择符合育种目标的个体。
2、注重田间试验技术,保证试验准确性与精确性是最基本的育种策略。
3、试验的唯一差异原则:非处理因素的一致性。
4、田间试验设计的基本原则:重复、随机、局部控制。
5、最常用:间比设计、随机区组设计。
6、杂交育种的程序、多点试验。
绪论作物品种:作物品种是在一定的生态和社会经济条件下,根据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创造的一定作物群体。
它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性状,在生物学上、经济上和形态上具有相对一致性,与同一作物的其他群体在特征、特性上有所区别。
进化三要素:变异、遗传和选择。
遗传变异是进化的内因和基础,选择决定进化的发展方向。
优良品种:是指在一定地区和耕作条件下能符合生产发展要求,并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品种。
优良品种在发展农业生产中的作用:1)提高单位面积产量2)改进产品品质3)保持稳产性和产品品质4)扩大作物种植面积5)有利于耕作制度的改良、复种指数的提高、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作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和繁育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和方法的科学。
作物育种学的基本任务:1 研究作物的性状及其遗传规律;2 搜集和创造种质资源;3 研究良种繁育的方法和技术;4 培育农作物的新品种。
作物育种学的主要内容:育种目标的制定及实现目标的相应策略;种质资源的搜集、保存、研究评价、利用及创新;选择的理论与方法;人工创造新变异的途径、方法及技术;杂种优势利用的途径与方法;目标性状的遗传、鉴定及选育方法;作物育种各阶段的田间试验技术;新品种的审定推广和种子生产。
常规育种:常规育种是从遗传物质变异(基因突变、染色体结构变化、染色体数目变化)以及遗传物质重组所产生的各种变异类型中,通过选择培育出符合人类需要的优异品种。
常规育种的特点:1、综合多个优良基因,同步改良农作物的产量、品质、抗性水平。
2、盲目性较大。
3、育种既是科学又是艺术。
现代作物育种的发展动向:1主要发展动向:育种目标要求提高。
2.种质资源的搜集、保存、研究评价、利用及创新等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加强。
3.广泛采用现代技术和仪器,对目标性状进行微量、快速、精确的鉴定和分析,以提高选育效率。
4.除了传统的育种途径外,还大力开拓育种的新途径和方法,包括人工诱变育种、倍性育种、远缘杂交育种、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等。
2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在每题下面的几个答案中选择你认为正确的答案作上记号。
1.作物进化的基本因素有:( ABC )A. 遗传B. 变异C. 选择D. 漂变2.作物育种的实质:(D )A. 遗传B. 作物的进化C. 选择D. 作物的人工进化3.作物育种学的基本理论是( AD )。
A. 遗传学B. 生物学C. 植物学D. 生物进化论4.在人工选择的过程中,自然选择起作用吗? ( )。
A. 不起作用B.起一定作用C.起主要作用D.起有利作用5.从生态学上讲,一个作物品种就是一个(D )。
A. 地区型B. 地理型C. 地域型D. 生态型6.在育种历史上,大幅度提高了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育种途径是哪些?( BCD )。
A.系统育种B.抗病育种C.矮化育种D.杂种优势利用 E.辐射育种7.品种是人类根据一定地区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创造的一种作物群体,它具有(ABC )。
A.遗传性状的相对稳定性 B.遗传性状的相对一致性C.遗传性状的新颖性D.区域性E.时间性8.作物育种的基本任务是( ABC ) 。
A. 研究作物牲状的遗传规律B.搜集、研究和创造种质资源C.培育作物新品种D.研究育种方法E.研究种子生产技术二、填空:1.作物进化与生物进化无本质区别,它们都涉及变异、遗传、选择这几个主要因素。
变异是植物进化的基础,遗传够巩固和积累优良的变异,选择可使变异向有利方向巩固和发展,形成新类型、新物种。
2.作物育种和良种繁育学研究的对象是。
三、判断下面各题的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如果是杂交种,在品种标准中,除说明栽培技术要点外,还需要说明杂交制种技术。
( )2.农业种子可归纳为三种类型,即真正的种子、类似种子的果实,营养器官。
(√)3.作物育种学又称为人工进化的科学。
它是利用人工创造的遗传变异,而不是利用自然发生的变异培育新品种。
(× )4.生物进化的三大要素是生存竞争、变异和选择(×)5.从生态学来讲,一个作物品种就是一个地区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