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4年级语文 上册 古诗词练习(含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52.00 KB
- 文档页数:16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练习题1. 理解句子意思。
(1)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2)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
2. 按照求填空。
独坐敬亭山众鸟________,________独去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敬亭山。
(1)把诗句补充完整。
众鸟______,______独去闲。
______,______敬亭山。
(2)后两句诗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敬亭山的______。
(3)解释后两句诗的意思。
3. 按要求填空。
(1)______,沙暖睡鸳鸯。
(2)竹外桃花三两枝,______。
(3)______,每逢佳节倍思亲。
(4)借问酒家何处有?______。
(5)春潮带雨晚来急,______。
(6)______,春来江水绿如蓝。
(7)兔不可复得,______。
(8)雅人四好:______(9)千门万户瞳瞳日,______。
4. 课内阅读。
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远上寒山石径斜”,这句写的是_______。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头。
“远”字写出了山路的_______,“斜”字与“上”字_______,写出了_______的山势。
()(2)“白云深处有人家”,写_______,写_______。
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
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_______”,—这一条山间小路,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
这样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
有白云缭绕,说明山_______。
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_______: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一定会有另一种景色。
()(3)“停车坐爱枫林晚”表达的情感很强烈了。
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_______难以抑制。
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
2020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过关训练(含答案)1.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路转溪桥忽见。
(1)这是一首词,“西江月”是______(词牌名词题),“夜行黄沙道中”是______(词牌名词题)。
(2)把下阕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
______,路转溪桥忽见。
(3)词中画线,的句子中,作者由______联想到了即将到来的______景象。
(4)下面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5)这首词与《宿建德江》都写了月夜的景色,表达的情感却不同,请你说一说它们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 读一读,回答问题。
(填序号)太阳朝我笑,鸟儿喳喳叫。
我是小学生,背上新书包。
唱歌上学校,天天不迟到。
我们上学要做到______ 。
①笑②叫③不迟到3. 将下面的古文改写成现代文,注意语言要通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孔子家禽。
”4. 课外阅读。
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注释】①董大:指唐代著名的琴师董庭兰。
②黄云:乌云。
③曛:昏暗。
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
(1)“千里”,有人写作“十里”,你认为用那个字更好?为什么?(2)诗的后两句表达了对友人怎样的情谊?这两句与王维送别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格调有什么不同?5. 读一读,完成练习。
小白兔一二三四五。
五只小白兔。
长耳朵,红眼睛,一蹦一跳学跑步,比比看谁跑第一,奖它一根胡萝卜。
(1)一共有几只小白兔?()。
一二三四五(2)把描写小白兔样子的句子画上横线。
(3)谁跑了第一,会得到()(填序号)6. 读一读,回答问题。
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六五四___________。
部编版2021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理解课间训练专项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课外类文阅读。
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昼出耘①田夜绩麻②,村庄儿女各当家③。
童孙④未解⑤供⑥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注释]①耘:锄草。
②绩麻:搓捻麻绳或麻线。
③当家:主持家务。
这里指担当家庭的生产劳动任务。
④童孙:指儿童。
⑤未解:不懂得。
⑥供:供奉。
这里指“参加、从事”。
[1]根据你的理解,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诗歌的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写出下面词语的意思。
腊酒:____________ 豚:_____[2]这首诗是_____代诗人_____的作品。
表达了诗人________的真挚感情。
[3]诗中的“_____”字表现了农家款待客人时倾尽所有的盛情。
[4]诗中后两句中包含的两个成语分别是______、______。
[5]这首诗中蕴含了人生哲理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 补全词,完成练习。
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妤,白发谁家翁媪?大儿________溪东,中儿___________。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__________。
[1]补全词,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正确内容。
[2]本词的词牌名是“_________”,题目是“__________”。
我还知道“渔歌子”“西江月”“忆江南”“_________”“_________”等也是词牌名。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理解课后专项习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阅读《暮江吟》,回答问题。
暮江吟①唐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②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③月似弓。
注:①本诗大约是长庆二年白居易写于赴杭州任刺史途中。
当时朝政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谙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
②真珠即珍珠。
③可怜:指可爱。
[1]《暮江吟》描写了四种景物:(),(),(),()。
[2]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暮江吟》中作者把()比作(),因为他们都是(),把()比作(),因为他们的形状都是()。
这两个贴切的比喻,抓住了事物的特征,形象的描写了江边美丽的月色景色,表达了诗人()的心情。
2. 课外类文阅读。
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昼出耘①田夜绩麻②,村庄儿女各当家③。
童孙④未解⑤供⑥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注释]①耘:锄草。
②绩麻:搓捻麻绳或麻线。
③当家:主持家务。
这里指担当家庭的生产劳动任务。
④童孙:指儿童。
⑤未解:不懂得。
⑥供:供奉。
这里指“参加、从事”。
[1]根据你的理解,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诗歌的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先将古诗补充完整,再完成练习。
江畔独步寻花__________________,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__________________?[1]将古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朝诗人___________。
[3]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桃花之美的______之情,也流露出诗人______的心绪。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理解全面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游山西村(节选)[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注释)腊酒:腊月里酿造的酒。
足鸡豚(tún):准备了丰盛的菜肴。
足:足够,丰盛。
豚:小猪,诗中代指猪肉。
山重水复:一座座山、一道道水重重叠叠。
柳暗花明:柳色深绿,花色红艳。
[1]这首诗写的是__________(谁)去_______(哪里)游玩时的情形。
[2]诗的第一、二句是____(写景叙事),第三、四句是_____(写景叙事)。
[3]诗的前两句体现了山西村的村民()。
A. 助人为乐B. 热情好客C. 体贴细心D. 无私奉献[4]结合注释,写一写后两句诗的意思:_____________。
[5]这两句诗中蕴含的哲理是()A. 不论前路多么难行,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我们就能迎来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明天。
B. 面对困难时要懂得变通,一种方法解决不了就再尝试用另一种方法解决。
C. 看问题要全面客观,否则就容易陷入困境,寸步难行2. 日积月累。
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这首诗补充完整,并说说所补充的诗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体会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通过吟咏__________采花酿蜜,供人享用这一自然现象,赞美了____________的劳动人民,鞭挞了_____________的人。
3. 阅读回答问题。
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1]《嫦娥》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他与________并成为“小李杜”。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理解必考题部编版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古诗词阅读。
过故人庄[唐]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诗意):老朋友准备了丰盛的饭菜,邀请我到他家做客。
村子四周环绕着绿树,村外青山横斜。
打开窗户面对的是打谷场和菜园。
我们举杯畅饮,谈论着庄稼的生长情况。
等到重阳节登高的那一天,我还要来与朋友观赏菊花。
[1]下列对句中加点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邀我至田家邀:邀请。
B.开轩面场圃场圃:菜园。
C.把酒话桑麻把:将、用。
D.待到重阳日重阳日:第二天。
[2]重阳节是农历_____,这一天有_____、______、插茱萸、赏菊花等活动。
[3]诗人朋友所居村子的周边是_____,村外是____。
朋友邀诗人至家中做客,朋友在家中准备了____和____。
诗人受到朋友的款待,并希望“_____,____”。
(用诗中词句填空)[4]下列诗句中描写重阳节的是()。
A.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B.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C.凭轩聊一望,春色几芬菲。
2. 读古诗,完成练习。
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昼出耘田①夜绩麻②,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③供④耕织,也傍⑤桑阴学种瓜。
(注释)①耘田:除去田里的杂草。
②绩麻:把麻搓成线。
③未解:不懂。
④供:从事。
⑤傍:靠近。
[1]题目中的“四时”指_______。
从“桑阴”一词可以看出,诗句描写的是_____时节的景象。
[2]根据句子意思,写出诗句。
小孩子不懂得从事耕地织布之事,但却在茂盛的桑树下学种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朝诗人_________。
“杂兴”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
这首诗塑造了农村儿童__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
9 古诗三首第一课时一、看拼音,写词语。
mù sè yín shī tí mù cè miàn lú shān()()()()()yǒu yuán jiànɡ luò fèi lì wén zhānɡ shān fēnɡ()()()()()二、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可怜..九月初三夜。
可怜:2.题.西林壁题:3.只缘.身在此山中。
缘:4.梅雪争春未肯降.。
降:三、按古诗的内容重新排列诗句。
①雪却逊梅一段香②梅雪争春未肯降③梅须逊雪三分白④骚人阁笔费评章排序:四、选择合适的答案。
从《题西林壁》这首诗中,我们得到的启发是:()A.对于复杂的事物,只要看到一方面,就可以推断出其它方面。
B.对于复杂的事物,应从多角度观察,多方面调查了解,抓住主要的方面思考。
C.既要多方面观察,调查了解,又要亲身去体会、去分析。
五、用诗句回答问题。
1.“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原因是:。
2.《暮江吟》一诗中含有比喻的诗句是:。
3.《雪梅》一诗中“雪”和“梅”对比的诗句是:,。
9 古诗三首第一课时答案一、暮色吟诗题目侧面庐山有缘降落费力文章山峰二、1.可爱。
2.书写。
3.因为。
4.服输。
三、②④①③②④③①四、C五、1.只缘身在此山中 2.露似真珠月似弓。
3.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逊梅一段香。
9 古诗三首第二课时一、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一组词语是()。
A. 降.落伞(xiánɡ)阁.楼(ɡé)B.萧瑟.(shè)投降.(xiánɡ)C.骚.客(shāo)文章.(zhānɡ)D.谦逊.(xùn)浪费.(fèi)二、选字组成词语。
暮墓()地()色吟怜可()()诵提题问()()高峰锋烽()火雷()山()三、读句子,在括号里写出同音字。
部编⼈教版四年级语⽂上册课本课后习题(参考答案)部编版四年级语⽂上册课本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课《观潮》⼀、说说课⽂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潮的,你的头脑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选择印象最深和同学交流。
答:课⽂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观察描写钱塘江⼤潮。
“潮来前”的景象:江⾯上很平静,观潮⼈的⼼情急切。
闷雷滚动、⼀条⽩线“潮来时”的景象:潮的声⼤,潮头有数丈之⾼,声如“⼭崩地裂”,形如“⽩⾊城墙”、“⽩⾊战马”,横贯江⾯。
给⼈的印象就是如巨雷般的⼤潮像千军万马席地⽽卷,在呐喊、嘶鸣中奔来。
狂潮拍⽯,如同⼏⾥岸边同时⾦钟齐鸣。
“潮头过后”的景象:潮头汹涌,漫天卷地,余威犹在,恢复平静,⽔位上涨。
我印象最深的是“潮来时”的景象:那条⽩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
再近些,只见⽩浪翻滚,形成⼀堵两丈多⾼的⽔墙。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来;那声⾳如同⼭崩地裂,好像⼤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上依旧风号浪吼。
⼆、读下⾯这⾸诗,从课⽂中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
浪淘沙唐·刘禹锡⼋⽉涛声吼地来,头⾼数丈触⼭回。
须臾却⼊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那条⽩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
再近些,只见⽩浪翻滚,形成⼀堵两丈多⾼的⽔墙。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来;那声⾳如同⼭崩地裂,好像⼤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第⼆课《⾛⽉亮》⼀、阿妈牵着我“我”⾛过“⽉光闪闪的溪岸”,“细细的溪⽔,流着⼭草和野花的⾹味,流着⽉光……”你的头脑中浮出了怎样的画⾯?课⽂中还有哪些画⾯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同学交流。
提⽰:⼭草、野花、⽉光倒映在溪⽔⾥,随着溪⽔流动着,就像是“流着⼭草、野花的⾹味,流着⽉光”。
这⾥⽤了暗喻的⼿法,把阿妈⽐作美丽的⽉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星星,也就是“我”在天上⾛着。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解针对练习题部编版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阅读理解。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1]该诗的作者是唐朝的白居易,以下哪首诗也是白居易的?()A. 《赋得古原草离别》 B. 《登鹳雀楼》 C. 《静夜思》[2]“能不忆江南?”是()A. 设问句B. 反问句C. 陈述句[3]从哪一句能看出诗人来过江南?A. 日出江花红胜火B. 风景旧曾谙C. 江南好[4]江南美在哪?抄出两句。
2. 阅读下列诗词,回答问题。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下列语句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A.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B.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C.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D.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2]下列句中划线的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这篇文章最突出的特点是语言富有文采。
B. 下雪的时候,雪花覆盖了大地,到处红装素裹,风景异常美好。
C. 他在老师眼里是好学生,在父母眼里是好孩子,他觉得自己就是备受宠爱的一代天骄,事事顺心如意。
D. 他的作文写得很风骚,特别是在遣词造句方面堪称一绝。
[3]上阕词诗人写了哪些景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阅读词,完成练习。
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1]本词的词牌名是“________”,题目是“________”。
我还知道“渔歌子”“________”“________”等也是词牌名。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水平练习1. 名言诗句我会用。
(填序号)①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②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③千里之行,始于足下④百尺竿头,更进一步⑤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1.老师告诉我们,取得了一点点成绩,不应该骄傲,而应该“______ ”。
2.爸爸希望我珍惜时间,常对我说:“______。
”3.吃饭时,看着碗中那白白的米饭,我想起了“______”这两句诗。
4.“______”的意思是说人多力量大。
5.“______”,要想实现目标,就要从小事做起,从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做起。
2. 书法秀。
(请默写《乡村四月》中的第三、四行诗句)3. 读诗歌《早发白帝城》,回答问题。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请解释整首诗的大意。
(2)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3)“轻”字体现了什么?4. 背一背,填一填。
(1)不知细叶谁裁出,______。
(2)窗含西岭______,门泊东吴______。
(3)______无闲田,______犹饿死。
5. 释划线词的意思,再解释整句的意思。
(1)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但使:______ 教:____________(2)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沙场:____________6. 选词填空。
直弯触贴巴爬拉爬山虎的脚______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______住墙。
细丝原先是______的,现在______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______一把,是它紧______在墙上。
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______。
7.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1)这首诗是按______顺序叙述的,从哪里能看出来?用“______”画出诗中相关的句子。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全能训练1. 判断对错。
(1)“无数夕阳山”的上一句是“风景旧曾谙”。
(2)“落木千山天远大”的下一句是“澄江一道月分明”。
(3)“千里莺啼绿映红”下一句是“浮天水送无穷树”。
(4)“欲饮琵琶马上催”上一句是“葡萄美酒夜光杯”。
(5)“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句中的“厌”字的意思是讨厌。
(6)“精诚所加,金石为开”的意思是:比喻以至诚之心做事,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
2.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默而______,______,______。
(2)心不在此,______,______,却______,______,记亦______。
(3)有志则______;有识则______,______,如______,如______,皆无识者也;有恒者______。
3. 把下面的诗句补充完整,再完成练习。
(1)______ ______潋滟______方______,______ ______空蒙______亦______。
______,______妆______。
这首诗的题目是《______》,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
(2)这首诗的前两句的大意是:晴天时,西湖碧波荡漾,波光粼粼,这景色十分美好;雨天时,______。
“睛方好”“雨亦奇”表现了诗人______。
(3)这首诗的后两句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在诗人的眼里,西湖就像______一样,无论是淡雅妆饰,还是盛装打扮,不管是晴是雨,都神韵独特。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4. 读一读,回答问题。
(填序号)太阳朝我笑,鸟儿喳喳叫。
我是小学生,背上新书包。
唱歌上学校,天天不迟到。
我们上学要做到______ 。
①笑②叫③不迟到5. 解释划线词语并写出诗句的意思。
(1)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尽:______独去闲:______。
意思:______ 。
(2)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湖光:______ 两:______和:______潭面:______镜未磨:______。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秋晚的江上》同步习题基础题一、看词语,写拼音。
芦苇()斜阳()二、精挑细选。
1.装妆: ()扮假()2.阳洋:海()太()三、根据意思写词语。
1.一眨眼,比喻很短的时间。
()2.鸟或蜂、蚁等的窝。
()提高题四、课文整体梳理。
《秋晚的江上》描写了一幅倦鸟、斜阳的画面。
五、重点段落品析。
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1.从“头白的芦苇”景物可以表达出诗中描写的是。
(季节)2.从“斜阳”表达出是。
(时间)3.“把斜阳掉在江上”是真的斜阳掉入江中吗?你以为是什么?4.“妆成一瞬的红颜了”“红颜”指的是什么?参考答案:一、lú wěi xié yáng二、1.妆装 2.阳洋三、一瞬巢四、归巢倒映江面五、1.秋天 2.傍晚 3.不是。
斜阳倒映在江面。
4.芦苇被晚霞映成红色。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卡一、听两遍朗读录音,完成下列练习。
1.“地球一小时”这一活动的时间是()A.每年6月最后一个周日晚上8点半到9点半。
B.每年3月最后一个周六晚上8点半到9点半。
C.每年6月最后一个周六晚上7点半到8点半。
2.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地球一小时”活动发起于2008年。
()(2)2019年,“地球一小时”活动的主题是“与自然共生”。
()(3)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保护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3.想一想,下列做法中,与“地球一小时”的主旨不符的是()A.多乘坐公共交通。
B.多使用空调、冰箱等耗电设备。
C.多使用环保购物袋。
二、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屹.立(yì) 霎.时(shà) 人声鼎.沸(dǐn)B.稻穗.(suì) 闪烁.(shuò) 鹅卵.石(nuǎn)C.归巢.(cháo) 霸.占(bà) 摇摇欲坠.(zhuì)三、根据语境写词语。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练习[十][含答案]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
回乡偶书[其二][唐]贺知章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1.从题目中的“______ ”字可以看出,诗人写这首诗是有感而发,随感所想。
2.诗的前两句中,体现诗人离家数十载,家乡世事变迁的词语是“ ______”从这两句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A.悲伤 B.慨叹 C.凄凉 D.哀怨3.下列对后两句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两句从人事变化转到了景物描写上,借物是人非来表达自己的感慨B.诗句运用反衬的手法,以“湖波不改”反衬“半消磨”,加强了诗人的感情C.诗人写门前的镜湖,体现了诗人对家乡美景的喜爱之情D.“春风不改旧时波”中“不改”的不仅仅是微波粼粼的镜湖,还有诗人的乡情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
农家望晴雍裕之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1.“尝”的意思是_____,“闻”的意思是_____,“尝闻”写出了人们对_____的关注。
2.“如鹤立”比喻白发老农_____的站立姿态,形象地表现了他_____的迫切心情。
3.《农家望晴》与《江上渔者》的共同点是:都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但在表达手法上有所不同,《江上渔者》主要运用_____的手法,《农家望晴》主要运用了_____的手法。
4.用自己的话说说“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这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三、阅读下面的古诗,结合材料,完成练习。
咏煤炭[明]于谦凿开混沌①得乌金,藏蓄阳和②意最深。
第9课《古诗词三首》知识点及同步练习目录知识点 (2)生字组词: (2)多音字: (2)形近字: (3)古诗大意: (3)问题归纳: (3)《暮江吟》同步练习 (7)《题西林壁》同步练习 (9)《雪梅》同步练习 (11)知识点生字组词:暮mù:暮色朝暮暮春暮年晨钟暮鼓吟yín:吟诗吟诵吟咏呻吟吟风弄月题tí:题字题目题材问题文不对题侧cè:侧面侧重一侧侧身旁敲侧击峰fēng:山峰峰顶高峰洪峰峰回路转庐lú:茅庐庐舍草庐庐山缘yuán:缘由边缘缘分有缘无缘无故降xiáng:投降降伏降服宁死不降降龙伏虎阁gé:阁楼阁下出阁闺阁亭台楼阁费fèi:花费消费费力收费煞费苦心须xū:必须无须胡须触须花须根须逊xùn:逊色谦逊稍逊一筹出言不逊输shū:输赢认输输血输送满盘皆输多音字:横:héng横冲直撞hèng蛮横识:shí识破zhì博闻强识降: xiáng投降jiàng降临形近字:暮(朝暮)墓(墓地)题(题目)提(提出)侧(侧目)测(测试)峰(山峰)锋(锋利)费(收费)沸(沸腾)输(输出)偷(小偷)古诗大意:《暮江吟》:一道余辉铺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
江水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绿,一半呈现出红色。
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一粒粒真的珠子一样,一弯新月仿佛是一张精巧的弓。
《题西林壁》:从正面看庐山是连绵起伏的山岭,从侧面看就成了耸立的山峰,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
《雪梅》: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相让。
这可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
梅花虽然没有雪花那样晶莹、洁白,但是雪花却少了梅花的一股幽香。
问题归纳:1.江水为什么一半是绿色,一半是红色,你看见过这种景象吗?因为太阳接近地平线,江面有一半已经照不到阳光所以半江是绿色,半江是红色,“铺”既写出了夕阳的柔和,又写出了照得面积广大而均匀。
1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古诗词期末复习含答案
01 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练习题 1、苏轼评论王维诗的特点是“诗中有画”,试结合本诗作简要的分析。 2、本诗的表现手法主要是什么,试作简要的分析。 3、落笔先写“ ”,寂绝人迹,接着以“ ”一转,引出“人语响”来。 4、这是一首写景诗,描写鹿柴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说说前两句与后两句在“动”与“静”上的关系。
5、下面诗句中的哪一句与这首诗的已经不同?( ) A.“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鸟鸣涧》) B.“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过香积寺》) C.“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春夜喜雨》) D.“牧童何处去?牛背一鸥眠。”(《题画》)
参考答案 更多免费资源,关注公众号:天天文学社 2
1. 前两句虽不见空山中有他人,但不见人中感受到有人的活动,同时“ 空山不见人”,写出了山林的幽静。后两句写光返深林,复照青苔,是画卷中的主人公所见之景。两者结合, 便是一幅绝好的人景相依的图画。
2. 本诗的艺术手法是反衬,诗人所要描写的中心内容是“ 幽寂”,前两句,诗人写山中“ 不见人”, 山只是一座“ 空” 山, 接着一声“ 人语响”, 划破了这一分山林的幽静,这样的手法便是反衬。同样,后两句诗人目的是写深林中的幽暗景色,即突出写“ 青苔上” 的“ 幽”景。但他不是直接描写整座山林的漆黑, 而是让一缕浅明的阳光投进林深之处,还照在青苔之上,这样给读者的感觉便是,明者自明, 幽处自幽, 而且经此明者的比照, 幽处就显得更幽了。
3.( 空山 但闻) 4. ( 前两句“ 静中有动”:空山寂寂,不见人影,却有说话声回荡;后两句“ 动中有静” , 描写光影流动, 又充满寂静的感觉。)
5.C
02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练习题 1、全诗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赏析首句中“铺”的妙处。 3、请体会“露似真珠月似弓”的表达效果。 更多免费资源,关注公众号:天天文学社 34
4、诗人为什么觉得九月初三夜是可怜的?试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 1. 蕴含着对大自然额喜悦、热爱之情,也从侧面反映出诗人离开朝廷后的轻松愉快的心情。 2. “一道残阳铺水中”,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说“铺”,这是因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像“铺”在江上, 很形象;这个“铺”字也显得委婉、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独特的柔和,给人 以亲切、安闲的感觉。 3. 诗人通过“露”、“月”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用这样新颖巧妙的比喻来精心为大自然敷彩着色,描容绘形,给读者展现了一幅绝妙的画卷。由描绘暮江,到赞美月露,这中间似少了一个时间上的衔接,而“九月初三夜”的“夜”无形中把时间连接起来,它上与“暮”接,下与“露”、“月”相连,这就意味着诗人从黄昏时起,一直玩赏到月上露下,蕴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热爱之情。 4. "可怜”意为可爱。诗人看到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珍珠般的露珠,深蓝的天幕上悬挂着一张精巧银弓般的新月,所以才脱口而出赞美这可爱的夜。 更多免费资源,关注公众号:天天文学社 35
03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练习题 一、默写《题西林壁》并结合诗句理解词语。题: 西林: 只缘: 不识: 横看: 二、读《题西林壁》,按要求填空。 1.《题西林壁》的作者是 代诗人 。前两句写了诗人从 、 不同的角度,处在 、 、 、 不同位置观看 的感觉。这两句诗的意思是 。
2.俗话说:“当事者迷。”诗中有哪句诗说明这个道理,请填在横线上。
三、从《题西林壁》这首诗中得到的启发是( ) A.对复杂的事物,只要看到一方面,就可以推断出其它方面。 B.对复杂的事物,应多角度观察,多方面调查了解,抓住主要的方面思考。C.对复杂的事物,既要多方面观察,调查了解,又要亲身去体验,去分析。
参考答案 更多免费资源,关注公众号:天天文学社 36
一、题:书写 西林:西林寺 只缘:只是因为 更多免费资源,关注公众号:天天文学社 37
不识:不知道 横看:正面看 二、宋 苏轼 横 侧 远 近 高 低 庐山 在正面看都是连绵不断的山岭,在侧面看都成了一座座山峰。从不同的角度看庐山形状、姿态是不同的。
三、C
04 雪梅 【宋】卢钺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练习题 1. 这首诗一共写了( )组对比,第一组是关于“ ”与“ ” 谁是春的化身;第二组是关于梅与雪 ( ) 的对比,第三组是关于梅与雪 ( ) 的对比。 2. 请说说“ 梅雪争春未肯降” 中“ 争” 字的妙处。
3. 这首诗后两句蕴含很深的哲理, 试作简要分析。 更多免费资源,关注公众号:天天文学社 38
4. 请写出连续的两句咏雪或者咏梅的诗句。 参考答案 1. 三;梅,雪;颜色;气味 2. 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写出了二者为争春发生了“磨擦”,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装点了春光,而且谁也不肯相让的情态。这种写法,实在是新颖别致, 出人意料。 3. 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 4. 例如: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05 嫦娥 【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练习题 1. 默写这首诗 2. 解释下列字的意思 更多免费资源,关注公众号:天天文学社 39
深 : 长 河 : 更多免费资源,关注公众号:天天文学社
40
夜夜心: 3. 翻译“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4. 这首诗表达的感情?
参考答案 1. 略 2. 暗淡;银河;每天晚上寒心(伤心) 3. 嫦娥想必悔恨当初偷吃下灵药,如今独处碧海青天而夜夜寒心。 4. 全诗抒写孤寂凄冷之情,当然寄托着诗人寥落不偶的身世之感。
06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练习题 一、解释词语:但使 更多免费资源,关注公众号:天天文学社 41
二、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更多免费资源,关注公众号:天天文学社
42
三、有人推奖此诗是唐人七绝压卷之作,乃是平凡之中见妙处,而妙就妙在“秦时明月汉时关”,试分析这句诗的妙处。
参考答案
一、只要 二、希望平息胡乱,安定边防。 三、“明月”和“关”平凡普通,但增加了“秦”、“汉”两个时间性的限制词,自然形成了一种雄浑苍茫的独特意境;该句运用互文手法,将秦汉两个时代联为一体,引发读者抚今
思昔,与下句联系起来,表达出古往今来人们向往和平的共同愿望。
07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练习题 一、“欲饮琵琶”中的“欲”意思是( ),“夜光杯”是指( ) 二、“醉卧沙场君莫笑”,表现了守边将士什么样的精神面貌? 三、“古来征战几人回”,你认为是悲伤语还是豪壮语?请说一说理由。
参考答案 更多免费资源,关注公众号:天天文学社 43
一、 将要 更多免费资源,关注公众号:天天文学社 40
用晶莹剔透的白玉做成的酒杯 三、表现了守边将士豪放、开朗、兴奋的感情,是视死如归的勇气的精神面貌。 四、“古来征战几人回”,是豪壮语。这两句是欢宴痛饮时的劝酒之语,意为:醉就醉吧,就是醉卧沙场,也请莫笑,我们不是早将生死置之度外了吗?所以这不是厌恶战争,哀叹生命的悲伤语,这里表现出来的是豪放、开朗、兴奋的感情,是视死如归的勇气。
08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练习题 一、解释下列词语人杰: 鬼雄: 二、《夏日绝句》这首诗怀念项羽,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价值观念? 三、试分析《夏日绝句》的风格特色。 参考答案 更多免费资源,关注公众号:天天文学社 41
一、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鬼雄:鬼中的英雄。 二、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做人中的豪杰,为国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三、诗人用项羽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读来句有余味,篇有余意,使人与之共振。
09 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练习题 一、《别董大》作者是( )代诗人( )这是一首( )诗?表达了诗人( )的感情。二、诗中描写别时的景物有 。
三、诗的后两句表达了对友人怎样的情谊?这两句与王维送别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格调有什么不同?
参考答案 一、唐 高适 送别 对友人的劝慰和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