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文练习
- 格式:pdf
- 大小:141.67 KB
- 文档页数:6
2020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练习题(含答案)1. 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丝绸之路,东起______,往西一直延伸到______。
(2)看到小孩在剥蓬蓬时,我们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清平乐·村居》中的“______,______”这句词。
(3)“如今直上银河去,______”出______自代诗人______写的《______》。
(4)我们每个人都应自强,正如《周易》中所说:“______”。
2. 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诗句。
(1)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对而立,一叶孤舟从日边驶来。
(2)洞庭湖的波光和秋天皎洁的月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和谐,湖面风平浪静,犹如一面尚未打磨的镜子。
3. 补充句子。
(1)______,后不见来者。
(2)______,江清月近人。
(3)孤帆远影碧空尽,______。
(4)姑苏城外寒山寺,______。
(5)天门中断楚江开,______。
4. 课外阅读。
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诗中的动物有______和______。
(2)这首诗描写了(季节)的美丽景色。
(3)诗中哪一句概括地描写了景色?5. 按原文填空。
(1)人非生而知之者,______(2)______,观千剑而后识器。
(3)______,种德者必养其心。
(4)至今不会天中事,______。
(5)只有那些勇敢镇定的人,______,______。
(6)日初出大如车盖,______,______。
6. 阅读直通车。
望洞庭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1)“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2)“白银盘里一青螺”中的“青螺”指的是( )(3)这首诗中运用比喻手法的一句是( )(4)读完这首诗,我眼前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
7. 读诗歌,回答问题。
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1)请翻译整首诗。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强化训练1. 课外阅读。
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注释】①董大:指唐代著名的琴师董庭兰。
②黄云:乌云。
③曛:昏暗。
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
(1)“千里”,有人写作“十里”,你认为用那个字更好?为什么?(2)诗的后两句表达了对友人怎样的情谊?这两句与王维送别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格调有什么不同?2. 课外阅读。
游山西村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头两句诗中的“莫笑”“足”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多选)(2)“丰年留客足鸡豚”的正常语序应为( )(3)诗中广为传诵的名句是()(4)选择诗句填空。
A.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C.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D.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①本诗中写出丰收的年景和农民热情好客的一句是()②描绘乡村社日前夕热闹情景的句子是()③写作者主观心境的句子是()(5)本诗的线索是,全诗句句紧扣“”字来写,因而主线突出又层次分明。
()3. 和大人一起读《春节童谣》,然后填一填。
去买肉扫房子磨豆腐把面发糖瓜粘蒸馒头宰公鸡二十三______ 二十四______ 二十五______ 二十六______二十七______二十八______二十九______4.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十二月花名歌正月山茶满盆开,二月迎春初开放。
三月桃花红十里,四月牡丹国色香。
五月石榴红似火,六月荷花满池塘。
七月茉莉花如雪,八月桂花满枝香。
九月菊花姿百态,十月芙蓉正上妆。
冬月水仙案头供,腊月寒梅斗冰霜。
(1)连一连。
三月______ 菊花六月______ 桂花八月______ 荷花四月______ 牡丹九月______ 桃花(2)“石榴红似火”是说石榴花像______一样红。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练习题(含答案)1.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______,相煎何太急?”句出自曹植《______》。
(2)明日复明日,明日______。
我生______,万事______。
(3)“我以______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去”的意思是:______。
(4)______,______。
为是其智弗若与?日:______。
(5)去的______,米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______呢?2. 把下列古诗补充完整。
(1)故人西辞黄鹤楼,______。
(2)______,每逢佳节倍思亲。
(3)少小离家老大回,______。
(4)______,西出阳关无故人。
(5)洛阳亲友如相问,______。
(6)______,春风不改旧时波。
3. 根据学过的内容填空。
(1)古诗中有不同的心情,我喜欢陶渊明的“______,悠然见南山”的淡泊与宁静;喜欢王维的“人闲桂花落,______。
”的空灵与静谧;喜欢“青箬笠,绿蓑衣,______。
”的闲适与从容;更喜欢“______,也傍桑阴学种瓜”的天真与可爱。
(2)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那一声声______的跳动,给我极大的______,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
(3)当朋友取得优异成绩时,我可以用歇后语“______——一枝独秀”来赞美他。
(4)与人相处要学会换位思考,“______,______。
”自己不喜欢就不要勉强别人。
(5)《桂林山水》一文以名句“______”开头,以诗句“______,______。
”结尾,与开头相互照应。
4. 古诗名言积累。
(1)莫等闲,______(2)最喜小儿亡赖,______(3)天行健,______(4)路曼曼其修远兮,______(5)______,不脱蓑衣卧月明。
5. 看图片写诗句。
①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6. 快乐阅读。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专题训练1. 课外拓展阅读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词的上阕描写了“兰芽浸溪”、“沙路无泥”、“暮雨规啼”三幅画面。
请你展开想象,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一下其中的一幅图画。
(2)词的下阕由写景转入抒怀,请结合全词内容,试从句意、哲理、作者情感等方面的一点,谈谈你的理解。
(3)从所积累的古诗曲的名句中,找出与“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句意相反的来,写在下面。
2.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峨眉山月歌(唐)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注释】①半轮秋:谓秋夜的上弦月形似半个车轮。
②影:月光的影子。
③下:顺流而下。
(1).“影入平羌江水流”中的“影”指的是()。
(2).从诗中可看出,诗人远游的季节是在______,交通工具是______。
(3).诗中连用五个地名,请写出这五个地名,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4).读了这首诗,你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望洞庭【唐】刘禹锡________________,潭面无风镜未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默写古诗。
______,潭面无风镜未磨。
______,______。
(2)“和”在诗中的意思是()(3)“青螺”在诗中指的是()(4)诗人描写的是洞庭湖上______(时间)的美丽景色。
(5)诗人是站在______(填“远”或“近”)处来欣赏洞庭湖夜景的,从“______”这个词可以看出来。
4. 读一读,猜一猜。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打一动物:______。
5. 根据情境提示写句子。
(1)《小儿垂钓》中“路人借问遥招手”的原因是:______。
(填诗句)(2)苹苹学习很努力,老师经常鼓励她说:“欲穷千里目,______。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专项练习题》含答案一、选一选。
1.下列句子停顿错误的一项是()A.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B.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C.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D.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2.下列对古诗三首《出塞》《凉州词》《夏日绝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凉州词”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
B.《凉州词》通过写边塞的将士们出征前的一处开怀畅饮,反映了将士们早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豪爽气概。
C.《夏日绝句》中的后两句赞美了项羽不肯忍辱偷生的英雄本色。
D.这三首诗都是边塞诗,都表达了作者对当朝统治者的批判和深深的爱国之情。
3.下面哪两句诗表达出对守关将士的同情?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B.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C.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D.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4.下面哪首诗描写的是“龙城将军”李广英勇善战?()A.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B.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C.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5.下列现代诗句中,不是拟人句的一项是()。
A.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B.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C.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D.白云霸占了半个天二、填一填。
1.“暮江吟”中“吟”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目告诉我们,写这首诗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_,地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
2.“题西林壁”中“题”的意思____________。
题目告诉我们,这首诗是写在______________上面的。
3.“征”字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________,再查_______画。
“征”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远行;②用武力制裁;③寻求,渴望得到;④由国家召集或收用。
“古来征战几人回”的“征”应取解释________。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练习1.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十二月花名歌正月山茶满盆开,二月迎春初开放。
三月桃花红十里,四月牡丹国色香。
五月石榴红似火,六月荷花满池塘。
七月茉莉花如雪,八月桂花满枝香。
九月菊花姿百态,十月芙蓉正上妆。
冬月水仙案头供,腊月寒梅斗冰霜。
(1)连一连。
三月______ 菊花六月______ 桂花八月______ 荷花四月______ 牡丹九月______ 桃花(2)“石榴红似火”是说石榴花像______一样红。
“茉莉花如雪”是说茉莉花像______一样白。
(3)正是农历______月,冬月是农历______月,腊月是农历______月。
2. 读下面一段小诗,回答问题。
今天住进你的书包,明天住进他的书包。
后天,后天,大后天……绘本在班级里旅行,住进亲切又陌生的书包,那是一家家移动的旅店。
(1)查字典,填一填。
①要查“陌”的读音,先确定“陌”的部首是“阝左”,再数数“阝左”的笔画,共______画。
②在“部首目录”里的相应位置找到“阝左”在“检字表”第______页。
(见图1)③按照页码,在“检字表”中找到“阝左”部,“陌”字除去部首还有______画。
通过查找,发现“陌”在字典第______页。
(见图2)④按照页码,在正文中找到了“陌”字,“陌”的读音是______。
(见图3)(2)猜一猜,再核对。
我猜“陌生”这个词的意思是:______。
我从字典中发现“陌生”的意思是:______。
(3)诗中“移动的旅店”是指()3. 补充诗句空缺的部分。
(1)______,孤云独去闲。
(李白《独坐敬亭山》)(2)遥望洞庭山水翠,______。
(刘禹锡《望洞庭》)4. 阅读《七律·长征》,完成问题。
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
小学必背古诗(四年级上册)班级:______姓名:______一、单选题1.“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出自唐代诗人____的作品____。
( )A.王翰《凉州词》B.王维《凉州词》C.王维《送元二使安西》D.2.千里黄云白日__,北风吹雁雪纷纷。
( )A.曛B.熏C.薰3.古诗《嫦娥》中描绘的主人公所处环境和永夜不寐的情景的诗句是“_______”。
( )A.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B.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4.__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 )A.单B.旦C.但5.至今思____,不肯过江东。
( )A.关羽B.项羽C.项伯6.“醉卧沙场君莫笑”中“沙场”指的是____。
( )A.操场B.采石场C.战场7.______________,万里长征人未还。
( )A.秦时明月汉时官B.秦朝明月汉时关C.秦时明月汉时关8.梅雪争春未肯降,______________。
( )A.骚人阁笔费周章B.骚人执笔费评章C.骚人阁笔费评章9.《鹿柴》中落笔先写“_____”寂绝人迹,接着以“但闻”一转,引出“人语响”来。
( )A.空山B.不见C.人语10.至今思项羽,不肯过____。
( )A.江东B.江南C.山东11.______________,欲饮琵琶马上催。
( )A.葡萄美酒月光杯B.葡萄美酒夜光杯C.葡萄梅酒夜光杯12.嫦娥应悔偷灵药,______________。
( )A.碧海青天夜夜心B.碧海清天夜夜心C.碧海青天夜夜星13.______________,半江瑟瑟半江红。
( )A.一道斜阳铺水中B.万道残阳铺水中C.一道残阳铺水中14.横看成岭侧成__,远近高低各不同。
( )A.锋B.峰C.烽15.《题西林壁》的作者是_____。
( )A.苏轼B.苏洵C.苏辙16.李清照的《夏日绝句》这首诗运用了_______表现手法。
( )A.借景抒情B.托物言志C.借古讽今17.“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过关训练1. 课内阅读。
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
但这画面不是______的,而是______的。
随着诗人行舟,山______江______,东流水______,青山______迎出,孤帆日边______,景色由______及______再及______地展开。
()(2)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______和江水______的气势。
诗人不写博望、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却说山势“______”,从而形象地写出两山峭拔相对的______:“楚江开”,点明了山与水的关系,而且描绘出山势中断、江水至此浩荡而出的气势。
()(3)“碧”字明写江水之______,暗写江水之______;“回”字描述江水奔腾回旋,更写出了天门山一带的山势______。
()2. 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丝绸之路,东起______,往西一直延伸到______。
(2)看到小孩在剥蓬蓬时,我们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清平乐·村居》中的“______,______”这句词。
(3)“如今直上银河去,______”出______自代诗人______写的《______》。
(4)我们每个人都应自强,正如《周易》中所说:“______”。
3. 阅读《暮江吟》,回答问题。
暮江吟①唐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②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③月似弓。
注:①本诗大约是长庆二年白居易写于赴杭州任刺史途中。
当时朝政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谙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
②真珠即珍珠。
③可怜:指可爱。
(1)《暮江吟》描写了四种景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3)在《暮江吟》中作者把______比作______,因为他们都是______,把______比作______,因为他们的形状都是______。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综合练习1.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题西林壁》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
“题”的意思是______。
其中“______,______。
”这两句诗说明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个道理。
(2)《论语》是记录______和他弟子______的一部书,共______篇,是______经典之一。
其中讲述学习方法的语录是“______”。
2. 解释划线词语并写出诗句的意思。
(1)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尽:______独去闲:______。
意思:______ 。
(2)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湖光:______ 两:______和:______潭面:______镜未磨:______。
意思:______。
(3)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谙:______。
意思:______。
3. 读《七律·长征》,回答文后问题。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解释下列词语。
①等闲——______②逶迤——______③磅礴——______④云崖——______(2)这首诗的中心句是______。
(3)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4)这首诗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属于______诗;从体裁的角度看,属于______诗。
(5)这首诗表现了红军战士______。
4. 读一读,回答问题。
青青草地上,走来鸡鸭鹅,小鸡jī jī jī,小鸭gā gā gā,小鹅é é é,大家争着来赛歌:a——o—e…小鹅是怎样叫的?5. 按要求补充诗词及名言警句俗语。
(1)相对于春、秋、冬来说,古人关于夏天的诗词还不多。
其实,古诗词中的夏天还是挺好的。
比如《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的“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______,______;比如《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的“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四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所有的古诗_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复习古诗文专项部分专项部分一、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解释。
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解释。
1.题西林壁。
.()古诗文a.题目,写作或讲演内容的总名目2.只缘身在此山中.a.沿,顺着b.书写,题写c.古指额头b.边c.因为3.山重水复疑无路.a.不能解决的,不能断定的4.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a.的b.去,到c.代词,代指人或事物 d.古时当作“这个”用b.以为,怀疑5.故人西辞黄鹤楼.a.事故,事情6.劝君更尽一杯酒.a.再7.送元二使安西.a.使用b.出使 c.奉命办事的人d.假如 b.越发,愈加 b.缘故,原因 c.故意,存心d. 老,旧,过去的二、说说诗句的意思。
说说诗句的意思。
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四年级人教版上学期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复习专项练习题完美版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解释下面字词的含义。
泊:__________。
啼__________。
(3)这首诗描写了_____(季节)的景物,可以从(哪句)_____看出来。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旅途中的_____的情怀。
2. 阅读诗歌,完成各题。
当黎明穿上了白衣艾青紫蓝的林子与林子之间,由青灰的山坡到青灰的山坡,绿的草原,绿的草原,草原上流着——新鲜的乳液似的烟。
啊,当黎明穿上了白衣的时候,田野是多么新鲜!看,微黄的灯光,正在电杆上战栗它的最后的时间.看![1]诗人在黎明的田野上看到了____,____,____以及____此时的田野是________的。
[2]本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黎明景象?____________________[3]诗歌末尾的“看”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4]找出诗中运用比喻手法的语句,试分析其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3. 阅读理解。
《小儿垂钓》(唐)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1]下列各句中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应:应该。
B. 借问:向人打听。
C. 垂纶:钓鱼。
纶:钓鱼用的丝线。
D. 稚子:年龄小的孩子。
[2]选择正确的读音。
(1)草映身(____)A.yìnB.yìng(2)蓬头(____)A.póngB.péng[3]这首诗刻画了一个怎样的钓娃形象?()(多选题)A. 幼稚B. 充满童趣C. 无邪D. 天真可爱[4]下列对诗句的理解,说法正确的是哪几项?(多选题)()A. 这首诗表现的是山野小儿的生活情趣,以及小儿纯真、无邪的童心。
必背古诗测试题1、(),后不见来者。
2 、(),悠闲见南山。
3、(),燕山月似钩。
4 、(),不过近黄昏。
5、(),一览众山小。
6 、明月几时有,()。
7、随风潜入夜,()。
8 、生看作人杰,()。
9、国内存知音,()。
10 、少壮不努力,()。
11、本是同根生,()。
12、谁知盘中餐,()。
13、野火烧不尽,()。
14、谁言寸草心,()。
15、青山遮不住,()。
16 、欲穷千里目,()。
17、希望人长远,()。
18、十指不沾泥,()。
19、国破河山在,()。
20 、百川东到海,()。
21、感时花溅泪,()。
22、大江东去,()。
23、人有离合悲欢,()。
24、山重水复疑无路,()。
25、月下花前何时了,()! 26、问君能有若干愁?()。
27、黄沙百战穿金甲,()。
28、劝君更尽一杯酒,()。
29、赴汤蹈火全不怕,()。
30、南朝四百八十寺,()。
31、独在他乡为异客,()。
32、桃花潭水深千尺,()。
33、不知细叶谁裁出,()。
34、莫愁前路无知音,()。
35、天苍苍,野茫茫,()。
36、青箬笠,绿蓑衣,()。
37、横当作岭侧成峰,()。
38、毕竟西湖六月中,()。
39、等闲识得东风面,()。
40、遗民泪尽胡尘里,()。
41、问渠那得清这样,()。
42、竹外桃花三两枝,()。
43、欲把西湖比西子,()。
44、东边日出西边雨,()。
45、路人借问遥挥手,( ) 。
46、洛阳亲友如相问,()。
69、(),独怆但是涕下。
70、古道西风瘦马,斜阳西下,()。
古诗名句情形型训练题示例中国古典诗歌浩如烟海,广博精湛,这深沉而绚烂的民族文化是炎黄后代不可以缺乏的精神粮食。
语文教材所以选择了一些优异的诗篇授于学生,其重要目的是经过这“一枝枝红杏”让学生感觉古文化的“满园春光”。
笔者最近几年来试试一种学古诗的方法,即在必定的情形中运用诗句。
这类方式不单着眼于识记,还兼备理解、赏识,更着重于化悲观累积为踊跃运用,大大激发了学生学古诗、用古诗的兴趣。
小学四年级语文2021年上学期古诗词阅读理解必考题部编人教版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古诗阅读。
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这两句诗的意思是随着_______的变化,人们看到的庐山景色也各不相同,这表现了庐山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读了前两句诗,我们明白了一个与“观察”有关的道理()A.经过反复观察,结果才会准确。
B.从不同角度观察,结果会有不同。
C.观察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D.经过连续观察,结果才会准确。
[3]诗人因为__________,所以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
那么,你认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后两句诗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哲理,可以用俗语概括为“_________”。
我们从中受到的启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课内阅读。
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诗中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月这四种景物。
[2]想象”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景象,用自己的话描绘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全诗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蕴含着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B.流露出对江边月色的惋惜之情。
C.从侧面反映出诗人离开朝廷后的轻松愉快的心情。
[4]文中画横线的诗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林中小景金波阳光透过枝叶,染上嫩绿的颜色。
四年级必背经典内容练习一、填空题(请将答案写在横线上),每空4分。
1.,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2.青山一道同云雨,。
(王昌龄《送柴侍御》)3.,岂向人间住(刘长卿《送上人》)4.莫愁前路无知己, s。
(高适《别董大》)5.莫买沃洲山,。
(刘长卿《送上人》)6.,青山独归远。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7.萧萧梧叶送寒声,。
(叶绍翁《夜书所见》)8.但使龙城飞将在,。
(王昌龄《出塞》)9.渭城朝雨浥轻尘,。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10.洛阳亲友如相问,。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11.返景入深林。
(王维《鹿柴》)12.嫦娥应悔偷灵药,。
(李商隐《嫦娥》)13.须臾却入海门去,。
(刘禹锡《浪淘沙》)14.可怜九月初三夜,。
(白居易《暮江吟》)15.不识庐山真面目,。
(苏轼《题西林壁》)16.,雪却输梅一段香。
(卢钺《雪梅》)17 ,长河渐落晓星沉(李商隐《嫦娥》)18.,难酬蹈海亦英雄。
(周恩来《大江歌罢掉头东西》)19.,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20.生当作人杰,。
(李清照《夏日绝句》)21. 帝都曰,故乡曰。
见善如不及,。
22.苔痕上阶绿,。
23.青春对白昼,。
三尺剑对。
24.我国的传统节日有,,。
25.我国的民间艺术有,,。
26.人不可貌相,。
27. ,复照青苔上。
28.嫦娥应悔偷灵药,。
29.但使龙城飞将在,。
30.生当作人杰,。
31. ,古来征战几人回?32. ______________________,寸有所长。
33.______________________,九月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智能之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鹿柴》中描写夕阳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难道老师知道打碎玻璃的事是我干的?走进老师的办公室,我的心里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四年级语文2021年上学期古诗词阅读理解必考题人教版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阅读与理解。
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1]解释古诗文中加点的字词。
和:____________________ 青螺:____________________[2]用斜线画出下列诗句的停顿。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3]写出下列诗句的意思。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判断下列语句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①这首诗以沉重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洞庭湖秋月图。
(_______)②诗中的“潭面无风”表现了洞庭湖宁静的美。
(_______)[5]本诗从______看洞庭的山光水色,把洞庭湖比作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 课外类文阅读。
回延安(节选)贺敬之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分别十年又回家中。
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东山的糜(méi)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手把手儿教会了我,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
革命的道路千万里,天南海北想着你……[1]这部分诗歌主要写了()A.回延安,激动满情怀。
B.忆延安,圣地养育我。
C.会亲人,欢聚话今昔。
D.逛新城,旧貌换新颜。
[2]诗中的“母亲”是指________,这里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的深厚感情。
[3]哪一句诗强调了“我”和“延安母亲”的血肉联系?用“”画出来。
[4]作者选取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典型事物,概括了当年热火朝天的生活。
四年级上册期中复习1-4单元古诗、名言、日积月累综合练习(一)填空。
1.《暮江吟》作者:白居易,朝代:唐。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2.《题西林壁》作者:苏轼,朝代:宋。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雪梅》作者:卢钺,朝代:宋。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4.《嫦娥》作者:李商隐,朝代: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5.《暮江吟》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诗中,描写傍晚时分江面景色的诗句是:“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描写月夜美景的诗句是:“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诗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使景色十分生动,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6.《题西林壁》作者宋代诗人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告诉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看庐山,所见是不一样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告诉我们要想了解一个事物就必须全面观察,不能只看一面。
此道理用俗语可以概括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全诗寓理于景,含义深刻。
7.老师指导大家写作时,常引用苏轼的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8.《雪梅》作者宋代诗人卢钺。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这句用拟人手法,写梅花与雪花互相竞争。
诗人难以评议高下,只好停笔思索。
最后诗人对梅与雪的评议是:“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这也是诗人“费评章”的原因。
这句诗用对比的手法也告诉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我们要学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9.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
有“诗魔”和“诗王”之称,苏轼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
10.《雪梅》意味深长地道出了美不在外表,而在于内在的修养,品格的高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