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 格式:doc
- 大小:41.50 KB
- 文档页数:2
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摘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但是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会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思维情境,并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同时利用小组合作以及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思维能力培养一、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一)有利于提高其文本阅读能力教师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们通过具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来加强对文本内容的认读、解读和鉴赏,以此来提高学生们的综合阅读水平;(二)有利于提高其口语表达能力当学生们不断地在文本阅读中吸取足够的知识养分时,其口语表达能力便会随之得到显著的提升,语言表达过程中需要运用到分析、判断、概括、推理、归纳等思维能力,因此培养学生们的思维能力也是提高其语言表达水平的重要基础;(三)有利于提高其写作能力阅读积累和创新思维是决定学生们写作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应当注重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对学生们创新思维的培养,强化阅读教学效果。
二、在阅读中培养思维能力的教学策略(一)创设良好的思维情境明确课堂教学目标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提前为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打好基础。
对于高阶思维能力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教师还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对学生进行适时的引导,并且需要给学生一定的积累时间。
因此,在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目标要求为学生打造良好的思维情境,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对思维情境进行有效创设,能够带动学生积极地投入教学情境之中,进而通过一步步的启发使学生的思维活动也随之变得活跃起来,在此促使下学习任务也得以自主完成。
例如,在进行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一课教学时,为了使学生对钱塘江的壮观以及大自然的美有更为深刻的印象和直观的感受,教师在充分地明确了教学目标之后,为学生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浅谈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实践与思考作者:流欢来源:《神州·下旬刊》2017年第10期摘要:目前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意识较为薄弱。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结合《外教社·朗文小学英语分级阅读 10》的教学案例,探讨了如何在读前、读中、读后三个教学环节中,通过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升学生思维的逻辑性,训练学生思维的创造性,从而提高阅读教学效率,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思维能力;教学效率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更要在阅读的过程中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然而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尤其是课外读物的教学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师生交流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没有完全启动;阅读活动的组织流于形式,教师过度地牵引课堂,学生的学习能力没有得到真正的培养;阅读过程过于重视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而忽视了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这些问题的存在阻碍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英语思维能力的发展。
一、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与存在问题部分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方法单一,把阅读教学当成讲解新单词,翻译文段,分析段中语法知识,讲解课后练习的简单四步曲,没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消化能力,直接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忽略了学生的兴趣、阅读训练方法和传授阅读技巧。
另一方面,学生掌握的相关知识及能力有限,随着年段的升高,阅读篇幅的加长,特别到了五、六年级阶段,学生遇到的困难越来越多,部分学生越学越吃力,并且逐渐丧失了阅读的兴趣。
1、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心理。
有学生认为:反正书本上的知识老师会讲,练习会给出答案,何必自己花时间去思考、去想呢?长期下来,学生就会越来越懒于动脑,依赖老师。
2、学生对新知识的恐惧心理。
学生见到新单词或理解不到的地方就停下来,总想把它弄懂了才往下看。
学生不能够根据上下文、图片等手段猜测单词的意思,遇到新词就产生放弃的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效果。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文是一门最具形象性的学科,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语文课堂思维训练的一个重要方面。
阅读教学是理解语言文字的训练,而理解词和句的基本功训练则是阅读教学的基础。
同时,对词、句、段、篇之间联系的认识,义是语言文字理解能力提高的重要标志。
所以理解语言文字与发展思维的同步训练,应是贯穿在阅读教学的全过程中的。
在阅读教学中,理解语言文字与发展思维的同步训练,是多角度、多层次的。
它体现在阅读教学的所有内容,各个环节之中。
结合阅读教学内容,把理解语言文字与发展思维的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教学中,要求老师一要树立科学的教学思想,把思维训练自觉地纳入与语言文字训练对等的教学内容;二要积极改革教学方法,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以不同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学习讨论中掌握一些具体的思维方法。
1.在理解词义的教学中,学会引导学生多种理解词义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有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参加,否则,词义教学就必须走向死记硬背,不求甚解。
教给学生一些常见的理解词义的方法,启发学生按一定的方法,去揣摩、理解某一词语,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的特定意思,既可发展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又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在语言环境中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中要“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理解词句的意思。
如《跳水》一课中,当爸爸发现儿子在高高的桅杆顶端要摔到甲板上时,马上用枪瞄准儿子大喊:“向海里跳!不跳我就开枪了!”一!二!刚喊出“三!”孩子纵身跳到海里……。
引导学生理解这段话时,要让学生联系当时的危险情况,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如果不这样做,如果你是爸爸,如果当时的孩子是你,会怎样做怎样想,这样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使学生真正感受到爸爸当机立断。
阅读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摘要】思维是语文阅读活动中的重要心理要素,也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要素。
【关键词】阅读 思维 培养 小学教育是一个学生的学龄初期,这是一个人一生发展的基础时期,也是生长发育最旺盛、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强、接受教育最佳时期。学习成为儿童的主导活动,通过识字,阅读和写作,小学生从口头语言逐步过渡到书面言语:他们的思维开始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在这个时期,要注意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遵循思维的规律 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有许多抽象的概念学生没有感知过,这些抽象的概念如果得不到形象的支持,如果没有形象思维的参与,那都是无法顺利理解的,即使教师反复解释说明,学生背得再熟,也难以形成准确的表象,怎么办呢?只能从具体形象的事物出发,逐步来揭示事物的本质。如我在教学古诗《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满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在学习初步理解诗的内容基础上,安排这样的教学环节: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根据诗意作画,要画上什么呢? 生:画上竹林,桃花。 师:要画上大片的竹林和桃树吗?请说出理由。 生:不用,因为诗中说“三两枝”、“竹外”意思是说在一丛竹林中伸出了满枝桃花。
生:还要画春江、鸭子。 师:画什么样的鸭子?为什么这样画? 生:画正在戏水的鸭子。因为鸭子最先知道水暖和了,它们又可以在水里嬉戏了。
生:要画满地的蒌蒿和短短的芦芽。 师:为什么? 生:因为“蒌蒿满地芦芽短”。 生:还要画河豚。 生:不画河豚。 师:噢?两种意见哪种对呢?(学生议论纷纷),要讲出理由来。 生:要画河豚,不然怎么说明“正是河豚欲上时”? 生:“不要画河豚,因为河豚和鱼一样生活在水里,我们看不到呀! 师:请大家注意,河豚每到春天来的时候都是逆江而上产卵,这是它的习性,诗的作者苏轼也了解这一点。写河豚是因为通过它告诉我们春的到来,是作者的想象,所以这个画面要留在大脑中,而不是画在我们的画上。
教 育 战 线114INTELLIGENCE························浅谈英语阅读中的直觉思维河北省廊坊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刘 莉摘 要:长期以来英语教学过分注重词汇,语法和结构分析,而忽视了培养学生从直觉上感悟语言的灵性。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关键词:直觉思维能力 语感 英语阅读一、直觉思维的含义及与英语阅读的关系英语学习中强调培养语感,从思维的角度看,语感就是一种语言的直觉,是一种综合的语言直觉能力,即读者能直接感受作品语言所传达的形象画面、意蕴情趣以及语言组合规则的能力。
“语感”是指阅读主体对文本所作的直接而模糊的领悟,与直觉思维可以说是相伴而生。
语言大师萨丕尔说,语言是“千千万万个人的直觉的总结”。
无论是思维过程,还是语言表达思维的过程,都是直觉思维活动异常积极的过程。
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感。
阅读是学习之母。
阅读作为英语学习的基本技能之一,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提高综合能力、学好英语的重要途径.阅览是手、眼、脑等感官协调活动的过程,是直觉体悟语言的基本方式之一。
人类天生有两种潜能:视野宽大和直觉反应。
所以,要想学好阅读,尤其是快速阅读,就要善于利用人类这两项天生的本领。
在英语阅读过程中,要不断地形成“预见”和“期待”,具有“下意识水平”,预测句子的末尾,预测下一个句子,预测下页书,思维总是走在听说读写的那个句子的前头,并等待证明预测是否正确,达到自动化、简缩化的程度,这就是直觉认识。
根据有关研究资料显示,许多学生在阅读时存在逐字注视、回视多的现象,并且伴有慢速、唇读。
许多教师在教学和监考过程中,也经常发现这一现象,这样的阅读方式效率很低。
浅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摘要: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餐之需;教人以渔,方为终身受用”。
而在我们进行一轮课程改革的今天,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极强的学科,更要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适应于素质教育的整体要求。
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具备超前意识、创新意识,每个人不再是单纯教会学生一些课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在教学中培养他们的阅读思维能力。
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思维训练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如下。
关键词: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中图分类号】 g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 采用情境浸润法,利用直观形象,活跃思维我们知道,在学习语文知识的时候,对于每一位学生来说,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要想让他们能有直接支配自己参与学习的动机,不是别的,就只有兴趣。
因为,只有有了自己的学习兴趣,他们的思维才会时刻处于十分活跃的状态,也就能产生十分强烈的求知欲望。
正如俄罗斯的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图。
”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必须预先进行很好的教学设计和训练谋划,特别是在当今教育事业十分发展的当今,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有利于教育教学的各种多媒体和教育资源,进行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有利于思维训练的教学情境,因此,我们也必须学会掌握和运用教学情境创设的基本要素和技巧、技能。
根据笔者多年的小语课教学经验,创设教学情境的基本要素包括:1、要充分了解自己所教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不同年级的情况是大不相同的,因为,在创设教学情境的时候,必须让学生原有的经验一同进入教学情境,使得他们的认知水平也成为学习新知识是其中的重要知识内容;2、要注重教学情境的设计还包括丰富的学科知识、能力因素以及相关的其它学科的因素,因为,学科之间、知识之间自身能力及外部世界的诸多因素是相互联系的,是掌握新知识的重要基础;3、要懂得教学情境具有调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和健康成长的情意因素,情感、态度、价值观必须得到体现;4、要学会充分利用本地、本校、乃至本班的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因地制宜地进行再加工和知识资源整合;5、要明确教学情境具有趣味性、和浸润性的,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较好的拓展问题。
246作者简介:吴桂梅(1974— ),女,汉族,宁夏固原人,一级教师。
主要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新课改精神告诉我们,教师的主要责任不是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课堂的主要目标不应该是覆盖教学内容,而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试错”机会。
关注学生对文本内容吸收继承的批判性,而这种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就是要让学生对教材、对教师等权威话语中所学东西的真实性、精确性和合理性进行审视,即在有效的问题情境中,激发学生的认识冲突,鼓励学生为自己的观点寻找证据,进行逻辑思考,大胆发表意见,展开评论乃至争辩,旨在促成理性和价值的积极建构,这就是我在本文中想要阐述的“审辩式”思维方式。
一、“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培养“审辩式思维”的前提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说,审辩式思维就是要将学生培养成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
我们传统的语文课堂上注重的是老师的讲解,学生需要的是听,不允许有反抗。
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培养审辩式思维能力呢?我认为老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尤为重要,需要在老师的有效引导下,使学生逐步如何提问,教会学生认识知识的来龙去脉,“怎么样”“为什么”等,引导学生从新知入手,联想到自己认为值得质疑的问题。
二、阅读中激发学生思维的“矛盾点”是培养“审辩式思维”的关键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我们应该如何贯彻审辩式思维的培养呢?下面结合我在执教《城市的标识》时,如何运用对比阅读,质疑解疑的教学法,层层递进,助推了学生的审辩式思维。
在设计《城市的标识》一文时,我巧妙利用“以文带文”的设计,针对文中的知识点,巧设障碍,学生的思维模式不再是一味地依赖教师的提示、引导和传授,而是在自觉与不自觉的比较、鉴定、判断中,经过多次的阅读和思辨主动完成了知识的建构和运用。
在学习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引导学生感受城市的雷同现象令作者深深忧虑,之后拓展王开岭的文章《每个故乡都在消逝》进行对比阅读,使学生深入体会到作者所真正忧虑的是故乡文化的消失,此时我回到课文《城市的标识》,并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作者张抗抗认为树是城市的标识,那么作者仅仅是为了保护树吗?生:不是,树代表的是城市的文化,作者表达的不仅是对城市中树的保护,更是倡导我们要保留城市的特色。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小学教育方面的发展投入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力度。
语文是小学当中的主要教育科目,对于小学生语文能力的成长以及各项基础素养的提高都有着重要的培养作用。
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下,人们越来越注重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引入该方面能力的培养方案,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就此展开相关的研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方案在现如今的时代下,创新精神以及创新思维能力都已经成为了选拔人才的重要考核因素,因此为了能够让小学生更加顺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就应该在这个阶段对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进行着重的启蒙以及提高。
培养小学生的这方面能力已经成为了现代小学教育当中的重要教学目标,通过在语文教学当中融入创新思维培养方案,能够极大的提高学生的感官能力以及理解能力,这无论是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还是面对生活的时候,都有较大的帮助作用。
因此教师就应该重视起学生该能力的成长以及发展,要在教学中善于使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1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教育现状1.1以知识为内容核心目前我国的教育模式整体上来看还是属于应试教育,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就是人们特别注重学生在考试方面的成绩,而这导致的结果就是忽略了学生其他方面能力的成长,在教学当中通常为了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分数,就会以知识为内容核心展开教学,而这样的教学模式显然是不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
这部分教师的主要教学手段就是灌输式教学,把自己多年来总结的教学经验或者是近期整理的教学内容,全部灌输给学生,并且要求学生能够对其进行良好的掌握。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却存在着小学生无法在短时间内接受大量的知识信息,同时由于小学生的自我理解能力较差,面对教师所总结的深奥知识,也不会在听讲的时候迅速理解,从而这一方面影响小学生的听课效率,另一方面也会降低教师的教学效率。
并且如果让小学生长期的处于这种学习环境下,其会逐渐的丧失掉主动思考的能力以及习惯,在今后的学习当中会过于依赖教师的讲解,不能够通过自我的主观意识以及思维能力来看待问题、解决问题。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当今社会,语文能力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而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则是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语文思维是指对语言的理解、运用、创新,是通向高层次语文能力的基础。
下面我们从高中语文教学的角度,谈一谈如何培养语文思维能力。
一、构建思维导图,激发联想能力语文思维能力的核心是联想能力,联想是在大脑中将不同的思维进行联系,寻找各种观察或实际中的联系,从而更好地理解世界。
因此,构建思维导图可以激发学生联想能力,实现知识点的整合与转换。
学生可以将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建立联系,整体思考问题,形成深度思维和创新思维。
在语文学科中,可以针对不同的文本类型,编制对应的思维导图,通过以短语、关键词等方式呈现,激发学生对文本内容展开深层次的思考。
二、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分析思考语文学科中,一个重要的教学方法是启发式教学,即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走向独立思考,自己去想、去感受、去理解,从而掌握知识。
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推测进行解读,从而激发他们的思辨能力、逻辑能力和创新能力。
针对不同的文本类型,可以采用不同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比如课堂讨论式、小组合作式和个人思考与撰写式。
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优化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多维度培养,拓展文化格局全面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因此语文教学也应该借鉴多元文化视角来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
通过比较不同的文化背景的异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不同时代的文化背景,有利于学生从更宏观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同时,可以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文化资料,培养学生的文化综合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更全面的文化认知和拓展文化格局。
四、注重写作能力培养,培养思辨能力语文思维能力的一种体现形式是写作能力。
因此语文教学需要注重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通过各种写作形式,如议论文、说明文、小说等,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2022020年24期总第516期ENGLISH ON CAMPUS浅谈初中英语阅读课中思维品质的培养文/林 真程,学生缺乏真实的阅读体验。
为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要对学生进行语言知识的灌输,还要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质疑能力,多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帮助学生透过文本去挖掘文章的深层含义,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并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达到提高思维品质的目的。
二、如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1. 善设疑问,培养学生深度思考的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阅读内容设置一系列循序渐进,具有针对性、系统性和连贯性的问题来实施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理解文本,通过问题链来继续追问,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在联系。
在仁爱英语八年级上Unit 4 Topic 3 Section C 的课文教学中,笔者通过设计以下问题来培养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积极思考。
Q1: Do you often use the Internet after class?Q2: How often do you use the Internet?Q3: What do you often do on the Internet?Q4: How long do you spend on the Internet every day?Q5: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Internet?Q6: Are you sure the Internet is good for us?笔者在课程开始时设计的这些问题主要围绕Wh-开头的特殊疑问词来设问,设计的问题层层递进,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思维,大胆想象,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课堂讨论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深入挖掘课文的内在含义。
对于第6题,学生给出了不同思维品质是指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其在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造性等方面所表现的水平和特点。
在初中英语阅读后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实践探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当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
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往往只注重学生对文章表面信息的理解,缺乏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往往缺乏主动思考和分析能力,缺乏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如何通过英语阅读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和挑战。
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通过实践案例分析和方法策略探讨有效的教学方式,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英语水平的提升。
这对于深化英语阅读教学,拓展学生的认知领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2 研究目的Ultimately, the goal of this study is to contribute to the enhancement of students' thinking qualities and to promote the deepening and expansion of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s. By highlighting the importance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thinking skills, this research intends to provide valuable insights and practical recommendations for educators and policymakers in the field of English education.1.3 意义和价值具体来说,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英语阅读是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和思维方式,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浅谈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内容摘要: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为语文教育的基本理念之一,
并强调“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就在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练习技
能,同时还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因为任何一种语文基本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思维活动,因此,语
文教学一定要 注重思维的训练。要使思维训练落到实处,教师就必须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只
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智力,促使其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关键词:课题 重点词句 延伸点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为语文教育的基本理念之一, 并强调“语
文教学的任务之一就在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练习技能,同时还
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因为任何一种语文基本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思维活动,因此,语文教学一定
要 注重思维的训练。要使思维训练落到实处,教师就必须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只有这样,才
能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智力,促使其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那么,怎样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
能力呢?我浅谈一下自己的两点看法。
一、启发学生质疑
古往今来,知识的获取,才能的增长,都是经过从疑到无疑,从无疑到有疑这样一个循环往复
的过程。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智慧活动的逻辑性、灵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是在积极的思维活
动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学贵有疑,学则须疑。” 人的思维是一种精神活动。这种活动经
常是由产生疑问开始的,一旦学生发现了某种问题,便是他们对知识的学习和研究的开始。教师鼓
励学生质疑问难,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积极思考。科学的质疑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课文的重点、难点,
可以反馈教学效果,从而不断地调整教学。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勇于质疑,勤于质疑,
善于质疑是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质疑,并积极为学生质
疑问难创造条件,激发其想象思维与创造思维。
1、根据课题质疑
课题是一篇文章的“眼睛”,它或蕴含着文章的主要内容,或提示了文章的中心,若引导学生据题
质疑,不仅能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探索课文内容的积极
性,从而促使他们主动、积极地去探求知识。例如,我在教学《女娲补天》一课时,就针对课题启
发学生思考:看了这个题目,你有哪些问题呢?于是,学生思考后便先后提出了几个问题:“女娲为
什么要补天?”“她是怎样补的?”“补天的结果怎样?”等等。然后,我就要求学生带着这几个问题研读
课文。当学过之后,学生都认为自己提出的问题与课文的思路相吻合,因而感到十分高兴。
2、根据重点词句质疑
要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就必须引导他们认真钻研重点词句,并将它们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
去分析比较。《新课标》也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学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
实践。”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运用。例如,在教学《她是我的朋友》
一课时,我就抓住“抽泣”“呜咽”“啜泣”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阮恒为什么哭?为什么不大哭?他的心里
在想些什么?这样促使学生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同时还能促使学生明确在自己作文时也应恰当地
选择词语。语言是千变万化的,只有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多读多深思,才能真正掌握词语的确切含
义,更准确地把握文章的精髓,从而促使思维的发展。
3、抓住延伸点质疑
在语文教材中有一些课文结尾“语虽止而意未尽”,往往会给人留有宽广的想象空间,因此可抓住
这些延伸点引导学生质疑并展开遐想。叶圣陶先生曾说:“要求语感敏锐,不能光从语言文字上去揣
摩,而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也就是说,语感语言文字的复杂的心智活动,需要丰富
的联想、想象和生活经验,而不是干巴巴地记住几个生字或简单地分析文章,只有展开联想和想象,
才能更深刻地领会语言文字的内涵,体会其中的情趣。在教学《七颗钻石》时,结尾是从水罐里涌
出一股巨大而新鲜的水流。我引导学生提出这样一些问题:这股水流会给大地带来怎样的变化?人
们会说些什么?人们会做些什么?于是学生便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大胆地描绘了久旱逢甘露的景象,
语言和思维得到了训练。
二、加强语感训练
我认为“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直觉的感知、领悟和把握,也就是在感知语言的刹那间,其联想、
想象、理解、情感等主动自觉的联翩而至的一种心理活动。在阅读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进行语感训练,
不仅可避免学生只掌握一大堆诸如“中心突出、首尾呼应、详略得当、过渡自然”之类的套话而忙于课
堂上应答,但是缺乏对语言正误、异同、美丑、优劣的敏锐感觉,而且对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
能力的发展,则具有重要的作用。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从而达到培
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目标呢?我的做法是:
1、加强朗读
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
它是一种有声音的阅读活动,是眼、口、耳、脑的并用过程,其中既有视听训练,言语运动器官和
大脑的协同活动。可见朗读对学生语言学习、器官刺激是全面深入的,这无疑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语
感。朗读有范读、分角色读、引读、齐读等多种形式,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实际合理选择。在《鸟的
天堂》一文的教学中,我是这样指导学生朗读:学生细读课文,基本掌握文章内容后,先采用了范
读全文,然后让学生小组内分自然段读,接着对课文中的众鸟纷飞的景象引读,这样从整体到部分
增强学生的语感。与此同时,我还把朗读训练与思维训练紧密地结合起来。在朗读前,先要求学生
根据提供的语句提出问题,并带着问题去读,做到以读促思,促进学生更好地把握语言文字的内涵,
从而在边吟咏边揣摩的气氛中,渐入文章的佳境。
2、熟读成诵
背诵是积累语言的重要方法。它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还可
以促使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规范学生的书面语言。因此,对于教材中的一些优美的文章或段落,
我都指导学生熟读成诵。比如,《荷花》中第二自然段描写荷花姿态各异,学生通过熟记后,即使
没有见过荷花,也可以想象它的婀娜多姿。新课程标准推荐义务教育小学阶段背诵的诗文就达70
篇之多,以此把积累语言落到实处,这反映了对语文教学本质认识的深化,在教学中如果加强检查、
交流,必将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3、练习复述
复述是学生把自己经历或者看到的事情和读过的文章,通过自己的内化吸收,再进行语言加工、
处理,讲给身边的人听。既可以积累语言,又可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而语感常常来源于口语能力,
语言的掌握运用。《西门豹》一课我是这样安排复述的:让学生把课文内容整理出思路,即讲了哪
几件事。利用课外时间同桌之间互说互听、互相补充、互相讨论,然后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自己的
父母听,这样语言和思维得到了真正的训练。
语感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如果把整个阅读教学看作一个点,语言实践当作一个面,那
么语感训练就是点和面的联结点。因为加强语感训练既可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领悟、理解和运用
能力,又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促进其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
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途径是很多的,只要教师遵循教学规律,大胆改进教学方法,
就能使学生在主动的学习中发展思维、获取知识,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效果。总之,在语文教学中,
必须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身心潜能、整体素质、个性得到和谐而充分的发展。